两阶段创业教育(共6篇)
两阶段创业教育 篇1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提出,阐述了“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创业教育应当对被教育者传输“是否创业”和“如何创业”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他们专业的创业知识,在各类实践环境中激发他们创业的意识和激情、锻炼他们创业的能力,最终实现创业就业的目标。
作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针对在校的大学生,更应该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使其认识到自身不一定仅仅是岗位的需求者,也可以是岗位的创造者。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实践知识、心理承受能力、岗位能力需求这些要素融入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去。
二、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美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成熟的主要阶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也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只在少数的高校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譬如哈佛商学院、纽约大学,这是创业教育的萌芽阶段,此时美国的经济正值高速大发展,大型企业足够解决富余的劳动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程发展减缓,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不断出现,并且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自我雇佣的意识在就业者中流行起来,创业教育才得以真正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和学院都相继开设了创业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高校的各类创业体系逐步建立,课程的开设层次越来越高,出现了专门的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甚至提供了创业的学位,在美国大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创业教育走向了成熟阶段,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创业教育,各类研究成果又反哺创业教育。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加强政策的扶持,给予创业者各类政策优惠,支持他们创办微小企业。另外,针对高校的学生,鼓励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高校设立创业教育发展基金。
(二)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国内的创业教育引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从1997年开始,国内各高校陆续地尝试开设跟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获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随着GDP增长速度渐渐放缓,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大批地走向社会,就业问题厄待解决,因此,创业教育成为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成为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秘密武器,因此,我国政府开始逐渐介入,出台配套政策,召开相关研讨会,大量培训创业师资,从各个方面鼓励高校进行创业相关的教育,引导广大学者进行创业的研究。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期刊数据,2012—2016年近5年发表的论文数据统计见表1、表2。
说明:表2中2016年度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0月31日。
由表1、表2,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创业是整个社会比较关注的领域,但近5年学者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关注总体趋于平稳,从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表层次来看,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对比及建议
(一)机构、政策、资金等保障薄弱
1. 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创业教育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三者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一方面激发社会参与创业的意愿、热情,鼓励他们加入到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政府的教育部门应鼓励高校对创业活动政策倾斜,形成三位一体。经过长期的实践,美国从政府、社会、高校、非营利组织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创业教育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并且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等专业组织机构。我国虽从政府、学校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但缺乏系统专业的组织机构。
2. 实施创业扶持政策。
美国通过立法、政府计划、优惠政策全方位支持创业教育,而我国集中出台了一系列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保障机制,譬如各类孵化基地的场地租赁优惠政策、相关参与企业的税收减免、各类各级创业创新创意大赛的举办、创业师资的培训等,有力地支持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但需引导大学生积极了解政策,简化手续,增加可操作性。
3. 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
一般国外创业教育资金体系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英国),二是市场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美国、日本)。我国目前还处于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但应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建立完善合理的资金投入模式。
4. 建立综合性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和基地。
国外由于创业教育开设比较早,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创业培养体系,因此,平台建设方面基础条件好,效果比较显著,形成了一批知名的创业竞赛平台。我国近年来着力建设创业平台,但平台建设的复合性与总体利用效果有待提高。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
美国由于创业教育先行,有创业教育的学科,还有专门的创业方面的学位授予,因此,每年会有大批的创业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校内模拟创业实战经验,成为源源不断的创业教育生力军和储备人才。同时,美国关注创业师资的终身学习,构建了完善的网络平台供在校学生或欲从事创业培训的人员进行学习。纵观国内,虽然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从教育部到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是由于一些基础的原因,专业的创业师资还比较缺乏,教育部门也尝试了一些方法,通过与专业公司的合作,批量培训授课教师,但是短期的培训考证形式不能形成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个需要长期的积淀。因此,教师授课时,还是照本宣科,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且,据课题组的调研,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创业课程都是由辅导员来兼任,没有专业的教师,本身他们就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因此,这方面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创业课程也逐渐变成了走形式。
因此,使得创业教育具备针对性、系统性,不能仅仅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范畴,还必须培养大量的专业师资,建设创业教育的整套课程理论及实践体系。同时,可以考虑结合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大学生挑战杯、发明杯、各类各级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从中将优秀指导教师选拔为学校的创业师资主体,各类大赛评委作为创业师资补充,构建结构完善、特点鲜明的师资队伍。
(三)创业的形式不够丰富
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开放式的,是融院校、社区、企业于一体,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二是智囊团。主要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企业的高层、社会精英所组成,他们定期收集创业的前沿信息、典型案例,整理创业的咨询报告,为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积极出谋划策。三是大学创业中心。构建专业一体化创业教育体系,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仅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应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升高职学生创业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多形式活动为主战场,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实操能力。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师资主要由辅导员和个别的专业教师组成。以无锡市为例,无锡市的高校创业师资要开设创业课程,必须先要在市高训中心参加统一的创业师资课程培训,这些培训课程有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创业模拟软件,因此理论知识结构和来源比较单一。当然,虽然现在各级各类创业比赛比较多,但是纵观全局,它们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是属于模拟的创业实践训练,离真实的创业活动还是非常的遥远。
(四)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价不够科学
北美院校关于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价是建立在面向国际、国家、家长、学生、企业主多方面的需求上的,尤其是家长与企业主,大多支持学生进入创业队伍。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以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为主,其中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近两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创新与创业,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教育发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倾斜与支持。
目前,进一步挖掘高校创业教育的潜力,建立优惠政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包含对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创业课程体系设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综合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有助于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参考国内建立的四维创业教育的绩效评价,在实施与操作层面还没有积累,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各因子对创业成功的关联度还无法充分描述,期待专家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9-53.
[2]张帆.中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1):112-115.
[3]翁清,李建炜.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4):25-26.
[4]朱小娟.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2):176-178.
[5]杨涛,柳艳鸿.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23-24.
两阶段创业教育 篇2
求是:中国创业教育薄弱 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
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16日电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载文指出,中国的创业教育相当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将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章说,劳动者创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的创业教育却相当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在去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来,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尽快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就是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
文章称,虽然创业教育在中国已开展近,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大部分学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而且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合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链条之中,
文章指出,中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素质有待提高;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文章提出,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比如日本从小学就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加强创业教育,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目前中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未摆脱应试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创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和人格特征自然难以养成。
两阶段创业教育 篇3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三阶段衔接、三课堂协同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2-03
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创新创业已然成为了拉动经济的新引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在创新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的背景下,大学生无疑是创新创业主体中最为活跃和最蕴含着潜力的群体,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感召的变革之举。如何运用实践型、创新型、多样型的方式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就业质量,将会是教育界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教育部门通过“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引导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的意识能力远不能在社会创业这个大舞台上立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创业教育得不到重视、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教学方式单一、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等。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创业意识需要通过后天渗透和培养才能转化为创业能力。为探索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从以往的专业外教育转变为专业内教育,笔者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野下,提出“三阶段衔接,三课堂协同”教学训练模式的探究。
一、教育:“双螺旋结构”,创业与专业的融合
经济驱动方式的转型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行,但是传统的专业教育已在职业教育模式里根深蒂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要想培养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于一身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贯彻落实创业教育的实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教育将代替专业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打造一个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在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融入创业教育,两者呈现平行的双螺旋结构,相互补充而且相互作用。
但是这种“双螺旋结构”受力是不均匀也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专业教育在整个大学阶段占据的比例较大,创业教育推行的力度不大;专业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课程体系,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待健全;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仍需要改革;创业教育强调创业实践,而专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教师擅长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范围不大等。因此,要维系“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就要关注这些维持两者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那么如何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保证“双螺旋结构”处于稳定的环境中?笔者从最主要的三大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1.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创业教育培养人才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要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科需求和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从内部因素来分析,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要打通各学科领域的隔墙,创业教育可以作为专业性质相似学科的桥梁,搭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因为创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广泛,只有集合多种专业才有资本支撑得起创业活动的进行。例如,如果一个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创办一家公司,除了要运用到本专业的营销策划知识,还会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的网页设计、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心理专业的消费心理学等。所以对人才培养机制的管理不局限于单个专业,要对个专业进行融合转变。
从外部因素来分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实践,在专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下,建立校企创业实践型学分奖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走出课堂,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探究创业事宜,并尝试着进行创业,利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进行创业,从校园创业逐步拓宽到社会创业,拥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奖励,利用学分管理机制,奖励并激励自主创业的学生。而且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的优越性择优参加创业大赛,以赛代训,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视野下“三阶段衔接,三课堂协同”教学训练模式的探究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目前,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课程体系,而专业教育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在各大高校已实施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显得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而且得不到高度重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列入育人计划中,仅仅是被看作专业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将其划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是职业规划等相关课程,使得创业教育远离了第一课堂教学,自然学生也就不能全面接受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占据比例不一,可以利用这种比例差距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专业教育是针对特定学科领域的高度中心化教学,创业教育是强调覆盖多学科领域的综合辐射化教学,所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必须考虑创业教育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在这里我们提出创业教育的渗透融合模式,把专业教育作为育人计划的大本营,有了基地的稳定,就可以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每一个学科领域中去、扎根到每一个学科领域中,只有当学生在掌握自己的专业领域时接触到创业教育的内容,才能把专业知识和创业意识融合在一起,长期影响会碰撞出创业的火花。
我们以营销专业为例来说明这种创业教育的渗透融合模式。营销专业的课程一般有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企业营销策划等,可以把创业过程涉及到的市场调查、创业风险评估、企业运营模式、创业商业模式等课程一并融合到营销专业教育中,这样会呈现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情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群众的消费心理,对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在企业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对营销进行策划,从而达到市场营销和创业实践的效果。这种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的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生的管理水平,传播了创业教育。
3.教师创业教学能力建设
创业教育比较强调实践操作性,师资力量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目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不能支撑着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从数量上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从质量上不能达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所以必须加强教师创业教学能力建设。
作为教师,对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熟悉已了然于胸,但是创业教育涵盖的内容丰富,属于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教育,所以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创业知识结构和较强创业信息的捕捉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的信息和方向。
要加强教师创业教学能力建设,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参加创业培训(SYB)师资班,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把创业的知识融入通识课程的改革,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发,将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满足学生创业者的培训愿望和需求。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师资培训班,教师前往相关企业学习,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通过自身整理总结,形成独特的经验,把这份经历融合到创业教育中,为学生带来更加立体的创业知识。
二、创业:“三阶段衔接”,意识到实战的延伸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作为一个创新时代的号召已经慢慢深入人心,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业意识需要通过后天渗透和培养才能转化为创业能力,笔者提出的“三阶段衔接”是对学生创业意识到创业实战的延伸,这三阶段分别为创业意识渗透、创业效能提升、创业实战强化。
1.创业意识渗透
创业意识是一种创业的强大驱动力,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一种创业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要求和愿望来作为创业实践活动的最初动力,并且逐步把这种动力上升为创业动机,根据对创业领域的兴趣度和职业理想的追求,大胆开展创业活动,把创业意识进一步升华。
我们还是以营销专业作为例子,专业教育的课程培养了学生市场营销的敏锐度和市场形势的洞察力,一位营销专业的学生如果怀有创业的愿望,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之后,就会在创业之前识别商机,利用商机意识发现市场的考验,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支持创业计划的实施。把在学校学到的营销技巧转化为智力资本和营销资本,凭借此来制定整合市场、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创业计划,到达战略的高度之后,就要考虑创业的风险,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创业提供了驱动力。
2.创业效能提升
创业效能是能够成功扮演着创业者的角色和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强度。有了创业意识的启示后,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提升创业效能,创业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创业意向,能够作为创业偏好的测量指标,决定着对创业活动的坚持性。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过程可能会跌宕起伏,需要有较强的创业效能来保证创业活动的实施。
创业效能是“三阶段衔接”中的第二阶段,也是影响最重要的阶段,创业效能对创业意识和创业实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业效能的提高会加深创业者对创业机会和商机的识别和捕捉的敏感度,对市场需求分析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新创企业的绩效,对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和企业的绩效有正面促进的作用。那么创业效能对于创业实战来说,关键是影响创业的信念和积极性,导致创业行为的进行缺乏动力,所以提升创业效能有利于强化创业实战的阶段。
3.创业实战强化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酝酿之后,要进入创业实战的真实操作中,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分析,确定创业战略、掌握创业管理、运用创业模式等来实施创业实战。
举个例子,在校园内文印的市场需求较大,而且校园内提供文印的服务不多,这样可以开设一个文印工作室满足市场需求,有了创业意识和创业效能感之后,要进行真实的创业操作。首先要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好创业实施计划,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平台获取一定创业启动资金,得到资金和场地支持,购置配套的硬件设备,一个创业工作室的雏形基本形成。接着要制定运营模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团队成员的工作,掌握创业管理。随着市场的变化,要对创业的战略做出调整,例如增加DIY马克杯印刷的业务,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转型升级,才能让创业项目持续发展。
要强化创业实战这一阶段,要有前面两个阶段的衔接,而且在创业实战阶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业的趋势,顺应创业的市场需求发展下去。
三、课程:“三课堂协同”,理论到实训的覆盖
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传播,“三课堂协同”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全方位覆盖,从理论到实训的覆盖,分别是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训练。三课堂的相互协同,实现三阶段的衔接
1.第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课堂为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在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下,开展创业相关的课程,向各专业的学生渗透创业意识。
营销专业的课堂理论一般包括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营销策划实务、商务谈判、大学生创业基础、消费心理学等创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这些创业课程,让学生在课堂的氛围中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注重自身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的课堂上也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的转变。
2.第二课堂课外活动
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在校内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建设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融创业意识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而且课外活动成为了大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拓展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以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主渠道之外,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贴近生活的创业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效能感。
为提高学生创业管理能力,第二课堂主要开展ERP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一方面继续渗透创业意识,同时提升创业能力,通过模拟沙盘对抗,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概况,提升对产品定位、广告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认知;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把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如预算管理、业务评估、岗位管理等知识灵活运用到沙盘模拟中,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
3.第三课堂实践训练
第三课堂创业实践训练,把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落到实处,强化创业实践,引导学生把第二课堂的创业思维运用到第三课堂的创业实践训练中,而且把在课外活动中启发到的创业灵感,在第三课堂中转化为真实的创业项目进行实践操作。
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国家政策提供了不少创业平台让大学生尽情展示发挥,大学生从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出发,挖掘身边的创业小商机,利用转换意识发展起来一个可操作的创业项目,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以项目运作经营为内容,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另外,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以商业界评委的商业价值观来评定创业项目,甚至有机会获得天使资金等融资,更加壮大创业规模和提升水平,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
四、总结
在创业教育的视野下,“三阶段衔接,三阶段协同”的教学训练模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实践与专业实习、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四方面的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创业嗅觉,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使学生毕业能自信走向社会,大胆自主创业、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7(4).
[3] 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
两阶段创业教育 篇4
据教育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82% 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10.2 亿元,吸引校外资金达12.8 亿元。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次达300 多万人次。但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仍存在许多问题。
1.1 创新意识淡薄
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受“公务员热”“事业编热”影响,大多学生争抢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就业道路,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势,缺少开辟属于自己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大学生创新意识相对淡薄,甚至甘愿充当网络的“代理商”,俗称“网络代购”,仅仅局限于去做一些低端品牌的线上推广和销售,而没有真正投入到某种产品的技术研发当中,陷入了“山寨多、原创少,专利多、应用少,技术多、产品少,互联网创业多、实体创业少”的怪圈。许多大学生创业难以实现从0 到1 的突破,难以把产品转化成商品。
1.2 自我认知能力差
我国大学生有满腔的创业热情,但缺乏指向性,也没有一个明晰的创业目标。缺乏自我认知能力、更缺乏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在开展一项创业活动时,往往缺少对现有行业的市场情况调研和评估,造成满腔热血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在学校时并没有经历过严格的企业经营训练,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对市场对自我的预期过高,难以赢得社会认可。
1.3 创业风险高、成功率低
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对象一般是针对刚刚毕业或已经毕业多年不满现有工作,离开工作岗位投入到社会浪潮中,自选行业、自谋职业的青年。但近年随着我国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已开始不断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多,青年创业氛围浓,但我国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指导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2 韩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韩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始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韩国众多企业破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韩国学生不堪就业压力负面情绪不断。为了缓解低迷的就业形势,韩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政策,提出“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就业的大潮中来。近年来,韩国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形势非常良好,很多学生都得益于国家给予的创新创业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努力下在各自的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同时也增强了更多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2.1 实训基地众多
韩国几乎每所大学均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基地,这就像一个大规模的实训场地,基地主要由企业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企业实践基地——也就是目前我国提出的“校企合作”,但韩国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并不是一句空口号,韩国高校真正的与企业签订相关合同,学校有义务向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及人才输送,企业也有责任为学校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学生。企业就是学生实现经验积累的“训练场”,不需要学校花大笔资金为学生构建模拟的实践地点,而是真正融入到企业工作中去接受真正意义的训练。而校内实践基地是在校园内部,学校建立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验室、工作室,韩国的校内实践基地相对灵活,不是单一的教师在教室或实验室为学生讲授某种仪器设备的应用,韩国大学更看重学生本身的动手能力,例如,艺术类摄影专业的学生可以外出为某杂志拍摄封面,可在校内实践基地内开设艺术摄影棚,为其他学生或校外的人员提供摄影服务;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践基地开设个人画展,也可以将美术作品做线上或线下的拍卖,并根据顾客的要求做各种修改,还与基地内其他行业的产品实行套餐化、捆绑式销售,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做随机应变的处理;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基地内做模拟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模型与实际建筑有着严格的比例设定,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构建自己梦想的象牙塔,在构建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2 政府强大政策支持
韩国政府规定中小企业需向大学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以企业的发展有效带动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创业基金不仅为学生提供资金的同时也为优秀的创业学生提供奖励,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2.3 高校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
韩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局限于书本上和课堂上的教育,更重视实践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不以理论知识分数高低定学生的成绩,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
2.4 师资力量强大
韩国的创新创业课程必须由有过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此类教师既可以是在企业工作的外聘教师,也可以是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又回到大学校园任职的教师。他们着重为学生讲授如何运用学科知识于实际学科领域土壤之上,并将最新的相关学科的动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接受最新的知识引导和技术支持。
3 韩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经验及启示
3.1 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韩国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十分完备,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和领域,只要有相对应的课程设置就有相应的实训基地对口实践。学生能实现将书本所学知识迅速的在实训基地得以施展。一方面使其很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其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兴趣。使理论知识能从纸上“跃然”于实践之上,并能得出其所期待的“真知”。
3.2 培养创新创业教师专任教师
韩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已兴起许久,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也探索出了有益途径。我国还没有形成如此精英的专业化、专职化教师队伍,还仅局限在就业指导这一理论的层次,并没有建设成与创新创业相对应的专门学科,教师仅仅能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任何企业或其他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我国教师体制相对单一和狭窄,并没有吸引一些真正资深的行业人士加入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
3.3 推行校企合作体制
韩国由政府牵头,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体制,而中国仅仅由高校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说政府干预的力度并不十分明显。在此过程中,企业也相对被动,企业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任用还持有一定怀疑态度,甚至一些企业的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并不愿意浪费时间和金钱与学校建立合作,致使我国的校企合作收效甚微。
3.4 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精神
韩国是一个有着基督教信仰的国家,其国民整体素质较高,政府重视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营造,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韩国政府有意在大学生中塑造企业家、科学家、优秀科研技术人员的光辉形象,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美好向往,鼓励学生形成愈战愈勇、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4 如何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4.1 加强学生工作部门与就业工作处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处下设的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以及各类信息的统计和搜集工作,而就业工作处负责全校各学院各类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汇总。应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优势。加强学生工作部门与就业工作处的有效对接。学生工作办公室不仅负责各类信息的统计而应朝着对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化指导迈进,做好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桥梁作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成果化、实践化。积极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系列活动。丰富创新、创业的活动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优势作用,用学生社团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又用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指导社团的工作。校学生工作处做好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有效帮助学生的成果社会化,既能服务于社会又能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让学生看到自身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成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学科分类,适时帮助学生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需要协同发展,学校应挥动其创新创业的大旗,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指明道路和方向。从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业投资引导、丰富创新创业的活动载体、加强分类指导等五方面进一步发展众创空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4.2 积极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科技投入
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科技投入。应设立专项资金,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高等学校综合投资规划予以支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宽松的软环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各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列入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4.3 努力搭建教育平台与实践平台
积极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教育平台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推进学科专业协同、交叉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践平台则让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高校社团组织、各类研究基地、科技园等平台实现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多维发展。两个平台应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践平台以教育平台为基础,教育平台以实践平台为依托,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教育是实践的根基,实践是教育成果的转化。
4.4 力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科研、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与专业结合突出交叉融合,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以科研引领创新,形成国家、市、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选树创业典型,以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创新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
4.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学生,而打造主体的推动者即是教师。所以,高校应注重对创新、创业专任教师的培养和塑造。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做好师资、资金、管理和评价等保障机制。重视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5 结语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大学生的重视,我们仍需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和启示,并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自身特点,立足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的基本现状,稳步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做出有益的探索,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摘要:我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而韩国和我国自古以来同属汉文明文化圈,朴槿惠政府登台后又更加致力于推进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于韩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中国要早,并且在长期的运作中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那么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成了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两阶段创业教育 篇5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可以预见,一个高校在校学生创业的时代即将到来。要使高校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的创新不能落空,除了高校与社会都需要机制的创新外,高中教育同样需要机制的创新,至少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需要进入高中课程。允许高校在校生休学创业倒逼这些教育内容进入高中。
2013年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广州五个城市的高中生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认为学习创业很重要,对学习创业也有兴趣,但在学校学习创业的机会较少。70% 的高中生表示对创业“有些了解”或“了解很多”; 81% 的高中生认为学习创业“有点重要”或“非常重要”; 71% 的高中生对在学校学习创业“比较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但学校尚未成为高中生创业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18% 的高中生表示,在学校学习了创业课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 中国学生期盼“创业教育”。
2007年创业课首次走进上海部分中学课堂。这门创业课让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更详细地了解了社会、企业和当今的就业问题,为他们今后选择专业、进行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这些孩子们希望将来能独立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的职业,创业教育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这些实践告诉我们: 中国学生需要“创业教育”。
因此,大力发展高中阶段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历史任务。
二、当前的困境:缺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学普遍存在着对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科学、对创业教育紧迫性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绩效评价不科学等诸多薄弱环节,制约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制约着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虽然教育部2003年,教育部在新课标中要求在政治课中加强现代经济学概念和分析,提供创业教育的内容。但一般高中学校普遍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上,对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未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而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可有可无的认知上,有相当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认识,认为创业教育与高校关系大,高中学校无所谓,搞创业教育是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和负担。与创业教育呈现“两层皮”现象。可以说,当前高中学校中,具备紧迫创业教育意识并且能胜任这一工作的教师非常少。
2.现有师资先天不足,基础薄弱
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复杂学科,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讲授技巧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这种特点决定了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都很过硬的师资。
但是当前高中学校创业师资队伍却面临基础薄弱、先天不足的困境。 目前已有的创业师资多是学生管理部门兼职教学,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也少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因为创业教师多是兼职创业教学,创业教学也只能是附属性的工作。教师创业知识欠缺、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 应付了事,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着眼于未来:健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1.积极转型,主动担当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从不为人所知到政府和社会积极推进,在中国也不过十来年时间。尽管不少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总体上教师队伍数量缺乏、质量不高。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在校教师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从教热情, 主动转型,变外行为内行,主动承担创业教学任务。
目前国内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逐渐增多,主要培训模式有SYB培训、 KAB培训等。
SYB创业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型企业经营者而开发的培训项目。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朋友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我国后,经过近十年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是为微小企业设计的一门课程。主要教如何创业,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创业培训不仅使学员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微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成为微型企业的老板。
KAB培训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主办,北航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承办的大学生KAB( know About Business) 创业教育项目师资班每年都吸纳许多相关教师参加培训。
同时还有社会应运而生的各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许多院校举办的相关交流研讨会
对于这些培训活动,学校都可以选派教师分批次的轮流参加,使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能提升创业教育认识,探索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
2.把握规律,研究教法
开设该课程主要是向中学生播撒一种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它的特点是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即改革创新意识、艰苦意识和价值意识。现有从事创业教学的师资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有很多。例如,现有师资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自身能力影响,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都不适应。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高创业师资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为互动式,让学生动起来。
3.完善机制,做好保障
学校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有倾向性地鼓励创业教育的优秀教师,既是尊重教师劳动的重要体现,也是促使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的重要动力。
学校要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方式,形成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创业导师队伍,建成创业教育教研组,形成合力,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学校要选拔培养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组织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到创业教育开展的好的学校参观,感受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学习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让学科带头人掌握先进的学科建设理念和施教理念,开阔专业带头人眼界。
学校要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建立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将有利于创业教育有实效性的开展,它弥补了学生只知理论而不懂实战的空白,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创业艰辛的认识,而且能使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保持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总之,建设好一支适应高中阶段创业教育教学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 是一项工程,只有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自身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历史事实和时代发展都告诉我们,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从高中阶段开始,有一支合格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就是前提。
两阶段创业教育 篇6
创业并不是一个陌生新鲜的名词, 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创催生出了最早的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创业者, “下海经商”、“创业”、“致富”一度成为最为热门的社会词汇。近年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财富日益增多, 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履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能, 制定、完善了一批又一批法律法规, 从而在法治的高度确保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趋于规范、有序、公开、合理, 努力创造出诚信经营、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借助于创业的形式满足自身需要、实现社会价值。同最初自发的创业实践不同, 现阶段的创业实践对于创业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再上新的台阶。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熟悉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经验, 国内高校由此掀起了创业教育热潮, 创业教育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1]。
1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完善国民教育的应有之义
长期以来, 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 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高度重视教师素质培养、教学设施完善、教育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覆盖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国民教育事业从内容与形式上均获得了长足进步[2],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
高校扩招政策的确定与落实, 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更高层次与质量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提升受教育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个人具备理性思考、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人的作用的考验, 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开展教育事业意义的肯定, 也是一种需要遵守和满足的育人标准, 为此需要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 是基于新的社会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对于人才的吁求与希望, 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深深嵌入社会网络之中, 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3]。借助于创业教育培养出更适合现实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这也是完善国民教育的客观需要和应用之义。
当前我国国民教育尚处于并不完善的阶段, 受现实条件所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支配, 教育的全面性目前还无法充分保证, 需要在把握时代需要的基础上优化教育内容与形式, 补充未有的, 优化已有的。而目前创业教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我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晚, 主要是新千年以来, 创业教育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共话题[4]。全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属于补充完善国民教育的未有之部分, 通过专项性教育培养出既具备人文素质[5]、又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青年人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
2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鼓励创新创业的可依之策
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资金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难题都出台一系列优惠性政策加以辅助性解决, 这也与国家和社会意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密不可分。例如引导高校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 并提供指导老师和项目资金支持, 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从实践当中学习知识, 积累经验, 这也不失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种实践模式。
同最初的自发的创业不同, 虽然都与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不无关系, 但现阶段的创业实践对于团队管理、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品牌宣传等内容和环节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创业的公司类型不再多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易于组织的企业类型, 而是集中在网络科技、文化产业、能源开发、医疗健康、公益服务等新领域, 这些领域的创业实践对于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市场因素要求较高, 对于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与此同时, 网络科技、文化产业、能源开发、医疗健康等行业是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产业领域, 这些创业领域的实践和成果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提供支撑和保障。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通过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实践的所必须的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 并通过国家、高校等所组织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创业大赛等形式参与实际的创业演练,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此的认识, 掌握所处行业的必备技能。
实践中发现, 通过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计划和比赛中所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商业项目并未停留于初级试验阶段, 部分项目通过有偿转让、获取投资等方式创造了经济效益, 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使得项目在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朝着更成熟、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
3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化解就业难题的可行之计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较以往有所扩大, 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另一方面, 社会经济水平虽取得长足进步, 但每年可提供的工作岗位仍旧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与此同时, 往年未能就业的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一同求职, 更是加重社会的就业负担。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国家号召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尝试自主创业。大学生作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群体, 可凭借自身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并通过创业教育的培养从而更加具有自主创业的优势, 在某一行业内同其他群体相比, 更加有可能创业成功。创业可以带动就业, 一个创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带动多人实现就业, 在就业问题上能够产生规模效应。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财富日益丰富, 通过创业的形式满足自身的需要, 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成为了一种可观的选择。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综合素质较为突出, 在自主创业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 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优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是完善国民教育的应有之义;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是鼓励创新创业的可依之策;有利于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是化解就业难题的可行之计。
关键词: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 2014 (5) :163-167.
[2]万超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J].科技视界, 2015, (3) :162.
[3]严毛新.嵌入视角下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7) :75-80.
[4]曹扬, 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199-202.
【两阶段创业教育】推荐阅读:
创业成长阶段06-29
创业起步阶段的经验11-28
创业起步阶段快速赚钱的方法10-23
创业资本的四个阶段11-05
中学创业服务年活动第一阶段总结01-13
两阶段遗传算法10-02
两阶段分析法12-07
铁路两学一做第二阶段发言提纲12-10
最新两学一做第二阶段心得体会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