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活动

2024-06-01

创业教育活动(共12篇)

创业教育活动 篇1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成为2015年两会热词 。 而在创业创新中,大学生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群体。 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些也是高校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他们自主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高校逐渐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设置了创业相关课程,创业教育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高校联合政府、企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举办创业报告会,举办创业培训,扩大了创业教育影响;此外,大学校园掀起了创业计划大赛热风,为广大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实战场所。 虽然创业教育已经在全国许多高校实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和差距很大,创业比例较低。 而大学生创业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深层次问题相关。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师资配备方面基本属于“学院派”,大部分缺乏创业实战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 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过分夸大创业失败风险或者创业所需成本,很多家长也对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课程或相关知识不重视。

2.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优势分析

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党政的助手,以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为宗旨, 新形势下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优势明显,其重要性越发突出。

2.1组 织管理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善,从院团委到二级学院分团委,再到各团支部,院系级学生组织和各学生社团,共青团覆盖全校青年。 共青团组织能够紧密联系青年学生,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创业指导及其他帮助。

2.2资 源优势

2.2.1指导教师优势 。 高校共青团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 ,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业务强的专业教师,优秀创业校友,还有对口企业老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2.2.2社会其他共青团组织优势。 高校共青团与社会其他共青团组织有紧密联系,与各级政府、创业园区、企业的团委有深入合作,可以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创业相关信息和培训讲座等,提供创业青年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激发创业热情。

2.3载 体优势

2.3.1高校文化活动载体 。 高校共青团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园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技能节、创业类社团等载体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青年学生接触创业知识和理论。

2.3.2网络载体。高校共青团拥有微博、微信等落网平台,青年学生较为关注。平台定期推出创业小知识、创业典型人物、创业优惠政策等,向青年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学习身边的榜样。

3.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构建

3.1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管理优势

引导青年学生思想,培养创业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长, 而且需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提炼创新成果,投入市场,转化成为有价值的产品。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管理和教育引导优势, 开展创业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对青年学生创业需求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举办校园创业一对一面对面青年荟、创业讲座,创业青年学生沙龙、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地域优势,做好市场调查,提炼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且要敢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将大学生拥有的知识变为社会价值,在青年学生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让他们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3.2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

高校共青团要组建具有专业能力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定期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掌握创业相关知识,并了解国家、地方创业相关政策,有利于向青年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发挥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地方团委、校企合作单位等资源优势,邀请他们到学校举办创业讲座、担任创业导师,将丰富的创业经验传授给青年创业学生, 从而弥补课堂创业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在对创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创业时间不够,文化课程较多,没有精力做;二是没有经过创业系统的培训。高校共青团可以联合教务处从学校创业类社团中挖掘创业人员,成立创业学院,聘请创业老师,所修的课程学分可以抵其他学分,一方面不影响学生学分修得,另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了创业交流圈,交流经验,协作互助。

3.3有效依托活动载体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3.3.1创业赛事为引领 。 1989年 ,由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全国学联主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启动,这成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历史开端。二十多年来,挑战杯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比赛也受到了各类企业和风头的关注。 高校共青团要以创业赛事为引领,落实各项创业类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有力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3.3.2职业规划为着力点 。 职业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此优势,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对职业进行规划和定位,确定将来发展方向。 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教育,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

3.3.3社会实践为平台 。 共青团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如练摊、企业实习等形式,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和现状,积累创业经验,切实提高学生创业竞争力。

3.3.4创业典型为榜样 。 高校共青团在全院范围内树立创业典型,无论创业规模大小,通过网络等平台,对他们进行宣传报道,一方面树立创业人物的信心,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学习。 建立KAB创业俱乐部,吸引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参与。

摘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词,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服务青年大学生创业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使命。本文对高校共青团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活动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有效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共青团,创业教育,优势分析,体系构建

创业教育活动 篇2

市教育局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

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采取措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市中心城区落户(来源:好范文 http:///)的,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就近入学,享受我市中心城区居民同等待遇。二是简化各种入学手续。企业外来高管人员子女入学入托可以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自由择校,其收费和我市中心城区居民同等收取,禁止收取异地转学等其它额外费用。三是实行学历教育优惠政策。外来务工人员愿意接受学历教育的,可以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制原则上为三年,教学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员半工半读完成学分,学习期满合格者即取得职业中专学历。目前,已接受外来务工子女110人入学,接受企业外来高管人员子女12人自由择校。

创业教育活动 篇3

关键词: 建构与运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国考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59-03

有学者提出,我国目前主要有五种创业教育模式:一是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素质为侧重点,代表性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二是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代表性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是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代表性院校宁波大学;四是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代表性院校黑龙江大学;五是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代表性院校清华大学。[1]客观而言,这些模式为我们进一步建构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但它们的有效性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证明。统计表明,这些“代表性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创业道路的比例未见有说服力地明显增长,从这些高校校友中产生的企业家数量也远没有达到让人欣喜的局面。甚至让人尴尬的是,根据麦可思公司《就业蓝皮书(2010 年中国大学就业)》中的调查报告显示,总体上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的“211 工程”建设院校,在2007、2008、2009 三年中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分别为0.5%、0.54%、0.4%, 竟然还不到普通高校平均数的一半。[2]因此,无论哪种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都需要各种创业模式的凝合;都需要“机制——平台——模块——基地”等作为构成因素;都需要有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最终形成“大创业教育”的格局。南昌工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恰恰是以“2+N+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将“创业教育”理解为结合专业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创业教育,即把创新与创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其旨归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获得创业知识、使部分学生拥有创业体验和创业技能,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创新竞赛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和“模拟平台与实战环节”相结合等,逐步形成了“有效机制——支持平台——能力培养——基地实践”的“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

一、创业教育有效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保障系统

创业教育模式不是一种规划蓝图,而是一种践行指南,需要有稳定的体制框架支撑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维持,需要足够的资源当量供给以及资源渠道保障。当前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是相对缺位的,没有立足于长远的基础布局,使得其创业教育常常表现为就业教育的简单延续或职业教育的浅层改良。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高校创业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3]为避免这种倾向,南昌工程学院主要是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教师与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的选拔培养机制、创业经费专项运行机制、多学科型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机制,将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学分管理,形成系统化、有效化的创业教育机制。

1、构建工作机制

2006年起,南昌工程学院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等17个管理文件。做到了每个工作环节有管理办法,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构建指导机制

一是设置校、院系两级科技创新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政领导主动带头,院系领导作为部门负责人,上下齐心做好创业教育领头工作。组织创新创业负责人赴浙江、北京等地学习创业新经验、管理新方法。每年委托教授、博士重点扶持项目5~10项,校企合作项目3~5项,着重攻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难关。

二是聘任专职导师开展创业培训。继续壮大指导教师队伍,使导师队伍形成老中青、高职称——中级职称的梯队建设,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双向选择。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知识讲座,并要求评聘教授职称的教师每年至少要开展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三是加强创业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的类型类别,加强专业教师参与面,提高针对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并将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

四是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作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管理办公室为桥梁纽带,主动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联系专业的指导教师、校外企业家、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知识讲座、实践释疑。并进一步将此学生组织扩大,升格为大学生科学技术委员会,无缝对接各院系创新创业学生工作。

3、构建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创业扶持措施。对大学生中有价值创新项目给予优先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免费提供办公设备、水电费、物业费等,对专家认为有价值的创业项目给予无息贷款。

二是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每参加6次学术报告活动,经考核合格,认定1个素质拓展学分。同时,对各部门、各级组织开展有特色、效果好的学术报告给予评比奖励,每年奖励资助5.5万元。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获奖者给予200~10000元的奖励。

三是对指导学生的教师给予实质性的倾斜。对教师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者,给予20~800个课时补贴,并在教师职称评审、绩效津贴给予优先倾斜或提前套档。

二、创业素质培养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重点领域

该环节倡导在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创造型学习”,主要包括文化道德素质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和科研(实验)素质培养等内容。南昌工程学院主要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促成创新创业氛围,充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探究式课程,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学校层面,为学生聘任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导师形成老中青、校内校外、创新或创业分类、学历或实践经验等梯队,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结合教师特长,进行“师生互选导师制”。

1、文化道德素质培养着重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

南昌工程学院通过举办创业知识、创业文化等特色活动,以多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创业意识和健康的创业价值观、道德观。

一是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营销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了校园创新创业节庆文化。

二是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转变文化艺术节多以歌舞、娱乐等传统文化活动为主,革新为艺术节以“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宗旨,设计了富有院校特色的48项创业活动,活动深入院系、深入班级、深入寝室。

2、创业身心健康素质培养

重点关注学生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人格和创业素质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南昌工程学院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引入创业教育,编写适合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教材,将心理学科普知识与心理素质训练内容相结合;开设创业心理选修课程,传授创业心理知识,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学校还组织一系列专题讲座,运用榜样激励法,邀请典型人物介绍创业经历和经验,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和创业动机,并感悟和模仿成功创业者的优良心理品质。

3、科研(实验)素质培养

南昌工程学院通过开设探究式课程、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建设开放实验室等一系列前后衔接、针对社会生产需求的科研活动,扎实提升学生的科技思维、创造能力和攻关水平,通过“学以致用、用以辅学”,引导学生走“依据社会需求创新,结合专业起步创业”的创新性创业之路。

4、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制”

南昌工程学院通过校内外选拔相应教师及校外创业、管理人员组成“创新创业导师”,结合团省委、团市委等部门的创新创业专项教育活动给予学生技能指导,使学生的创业素质在理论中成长,在实践中完善。

此外,创业素质培养平台另一职能是选拔创业潜质人才。南昌工程学院通过出台相应文件、建设多层次的学科竞赛基地等系列措施,落实学科竞赛教导工作,并通过公平公正的竞赛机制选拔具有创业潜质的人才。着重鼓励在学生科研项目研究中取得成绩的团队或个人持续专研科技项目,参与学科竞赛。另增设技能型竞赛。在学校已有18项学科型竞赛的基础上,增设十余项技能型竞赛。使学生通过竞赛增强创新能力,并进一步衍化为创业实践,形成创新创业延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三、创业能力培养模块: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高校特色

南昌工程学院通过创业能力培养模块建设,主要包括第一课堂培养、专题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三个模块。第一课堂培养是针对学生所属学科特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第一课堂对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专题培养是指学校结合校内外资源,采用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学生创新创业共性能力及特殊能力进行历练,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等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所需能力;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走出去,把单位引进来,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定向锻炼学生能力。

1、第一课堂培养模块

第一课堂培养模块依托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针对不同院系人才定位不同,让学生充分学习专业知识,并形成探究式的学习特点。南昌工程学院坚持以创新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以第一课堂学习为基础,依托该校水利特色专业,注重夯实专业基础教学,使第一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是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逐步构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其次是强化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联合培养教学模式。第三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把加强基础与强调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专业培养和素质拓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交融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体系,促进文理结合。第四是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立足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社会实践挂职锻炼。

2、专题培训模块

专题培训模块主要通过学生素质拓展,对学生创业共性能力及特殊能力进行历练。南昌工程学院新修订的2010版素质拓展培养方案,规定了五大模块89个不同的实践内容,这些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来完成该模块的学分。素质拓展方案在大格局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构成进行了定位,在此基础上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在专业技能模块,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职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也可选择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来修学分。另外学校专门开设了KAB、SIYB等创业课程,并组织和聘请专业教师及企业高管,通过开设讲座、集中培训、集中实习的方式,依托“百川讲堂”,加强专题性能力训练。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和职业证书认证等系列活动,选拔、培养具有创造性完成职业任务潜质的职业性创新创业人才。

3、订单式培养模块

订单式培养模块主要针对企业所需专门型人才,由企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提供资助措施,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学校通过特设的培养体系完成人才培养。如,学校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合作开办“皇明班”,根据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给学生以助学金资助,毕业后学生达到企业用人要求,与企业签订劳动协议。

四、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环境仿真

当前一些高校由于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不足,使其设置的创业教育社会化程度明显偏低,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缺乏主动性,从而往往很难在社会中争取到各类创业资源并挖掘创业机会,使创业教育陷于校园式、虚拟化、模拟型的创业空想中。南昌工程学院的做法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强势品牌,继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成果孵化器的作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砥砺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并申请专利进行成果转化;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苗圃的预孵化过程,通过大学生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会等方式提升学生意识,在学生创业初期就给予学生指导。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注册、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可向学校寻求帮助,形成“初期有导向、过程有支持、转化有依托”的良性循环机制。

1、学校重点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品牌工程

每年分上下学期面向全校征集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入园,对创意较好的项目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会,引进校外资源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周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把理论结合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结合专业特点,南昌工程学院组建并启用了电子开放式实验室、力学创新教育实验室、机械创新教育实验室等项目。通过建立专业知识运用(工具)演播厅、创新思维导航训练厅、非习惯性创新思维训练厅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使学生接受基本创新思维训练,利用知识进行创新体验,并依托学科大赛、学术讲座、成果展示等,进一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3、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公司”

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已向当地工商局、税务局申请注册,成立“南昌工程学校大学生创业服务公司”,为创业团队(项目)提供经营票据、合同签订、市场业务、诚信纳税等方面帮助,让大学生们懂得创业、熟悉经营。目前,园区内已有多个团队在服务公司引导下自己申请注册公司,同学们的角色也由负责人变成了“总经理”。

4、建立创新创业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南昌工程学院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调研、加强合作、广泛交流,目前探索建立了二十余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使有志创业的学生“借船出海”,通过专题性实习实践活动梳理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挖掘创新创业机会,有效解决学生实习、实践体验的瓶颈,逐步形成富有院校特色的“校企共建”新模式。

5、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通过长期的创业教育实践,学校发现很多同学有好点子、好创意,但是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因而很多项目流产。学校通过资金入股、基金借贷等方式帮助解决学生在创业期间的资金链难题,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所需资金、如何筹措资金、如何利用资金获取最大利润,如何使资金链良性循环。同学们通过筹措启动资金顺利实现创业,再通过学校给予的场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节省了大量生产成本,使创业团队尽快地回收成本,形成现金流。考虑到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商业竞争,学校的优惠条件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的团队在有相应的盈利后,再需按照文件缴纳相应费用。这样,学生既克服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又充分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磨炼。

总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创业教育具有个性化的内容和层次需求。南昌工程学院以“2+N+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专业素质等,从创业教育有效机制、创业素质培养平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四个方面积极建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依靠创业教育带动学校高质量就业,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胜利,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

[2]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3]许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8,(4).

创业教育活动 篇4

与此同时, 进入21世纪后, 各高校学生的社团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形式多样, 学生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从某个层次上讲, 社团与课外活动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的作用并使社团及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创业平台是时下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鉴于此, 笔者在访问台湾部分高校期间, 就台湾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的感触, 社团及课外活动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或方法提出浅薄的见解。

一、台湾高校社团及课外活动的基本现状

台湾的课外活动宏观统筹指引或社团组织的管理隶属于学生事务处, 学生事务处一般下设生活辅导组、课外活动组、卫生保健组、服务学习组、住宿服务组、进修服务组、学生发展中心、军训室等, 课外活动组主要负责学生校内外活动推动与执行、学生社团的辅导与评鉴等项目。

课外活动组一般是以“一般行政业务”及“社团辅导”两大方向为主轴, 其中“二般行政业务”是强化专业能力, 而“社团辅导”则是主动积极互动, 旨在为学生提供发展心智、社交和领导技巧的机会, 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自我表达、自信心养成、经营管理等技能。

按照特性不同, 学校会将社团分门别类, 有的台湾高校分为综合性社团、康乐性社团、服务性社团、学术性社团、文艺性社团、体育性社团六大类;有的则分为综合性社团、学艺性社团、康乐性社团、服务性社团和联谊性社团五大类;有的则分为自治性社团、服务性社团、学艺性社团、体能性社团四大类。

综合性社团一般由学生会、学生议会、毕业生联谊会和各专业院系的学会组成, 以推展各系学生自治活动为目的。其他类型的社团则精彩纷呈、百花齐放, 学艺性社团以研究学术技艺为目的, 服务性社团以推展社会服务为目的, 康乐性社团以提倡正当、休闲、康乐及体育运动为目的之社团, 联谊性社团则以促进友谊砥砺情操为目的, 都是为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而搭建的交流平台。

二、社团及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

(一) 学生社团及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创业意识萌芽、发展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活动, 社团是大学生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已经没有给大学生留下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社会需要的是和社会已经融为一体的人才, 如今学校也在从不同的途径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而社团企业化的运作, 必然形成社团小企业、小社会的现象, 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社会的运作方式, 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

此外, 课外活动、社团运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学校提供的活动资金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 不少学生、社团走出校门, 通过拉赞助、校企业合作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就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商业化因素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了诱导, 且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创业能力。例如, 笔者工作所在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一度的校园歌手大赛、青春风采大赛, 商业氛围都很浓厚, 学生到各企业联络、洽谈业务, 力争取得赞助, 很多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走上了兼职或创业之路。

(二) 学生社团及课外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创业能力作为一种核心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其他学生课外活动相比, 社团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允许的范围内, 社团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从策划到实施都不会受过多的限制和束缚, 没有固定的模式。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设计活动, 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比较容易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在活动的开展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的特点,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主动性、能动性的开发与调动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三) 社团活动的个性化色彩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创业能力的养成不仅要求人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还需要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学生社团组织成立的重要因素, 是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或理想、志向, 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活动培养人才的鲜明性与特色性。社团成员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因社团活动更加牢固, 其特长也会因社团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提高。社团活动对人才的培养优势超出了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目标的范围, 这是学生社团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三、课外活动, 社团平台在创业教育中的结合研究

(一) 鼓励开展校内创业活动

校内创业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动。可以将学校的电信营业网点、文印社, 邮递代发等基础服务面向学生开放。台湾很多高校都组织开展的大学生二手交易市场、二手超市, 目前就举办得很好。这都将为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提高社团活动在学校创业教育中的地位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在学校社团中的活动成绩一般都是既不计算学分也不记入学籍档案, 活动记录在学生德育考核上也不加以考虑。因此, 高校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观, 应该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看做是选修了一门重要的课程, 纳入学生德育考核或者素质拓展考核当中, 从而多维度多结构地构建高校的课程体系, 这样客观上利于促进学校创业活动的发展。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和优化学生社团是高校创业教育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地位。

(三) 为社团的发展委派专门的业务指导教师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如果有指导教师的参与,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水平, 而且能大大提高社团的管理水平。因为教师的参与, 不仅可以直接为学生树立表率, 还可以调节学生间的关系, 并为社团的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从某个层次来说, 高校应该为学生社团委派指导教师。台湾高校, 基本上就每个学生社团协会都配置有指导教师。不少学生社团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 会组织一些类似营销策划大赛、商务谈判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 相当部分的比赛方案在比赛后成为学生的创业项目, 这为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 高校委派指导教师, 要考虑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 也要考虑其综合素养。

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 独特性、开创性、创新性和实操性是其根本属性。高校的创业教育关键要有一个持续的平台及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 正确引导、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 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林莉.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9) .

[2]宋元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探析[J].跨世纪, 2008 (5) .

创业教育活动 篇5

分享

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服务群众、干事创业

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群众路线为导向,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于思想和行动中,自觉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增强履职效能。

一、将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群众利益维护和实现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就业方式、信息渠道等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健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扶贫联系点、党建工作、团建工作联系点等制度,真情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将群众主体作用作为“第一动力”。干部职工是基层最大的财富,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履行职责和加强内部管理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流动、评价、激励机制,为干部职工创建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聪明才智的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实施青年专业人才成长工程、基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积极打造辖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品牌,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三、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工作成败的“试金石”,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及时有效地对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效果进行评价,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把服务群众的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营造务实重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是最基层的干部,在这次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

免费

分享

创新

活动中,我体会: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要做到真抓实干,走好群众路线,万事靠干,重在实干。

一是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切实做到经济、民生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竭尽全力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一要以经济的大发展帮民富。面对奋力赶超的竞争态势,我将继续发挥历届政府尤其是近两年来形成的科学工作机制、优良工作作风和良好工作氛围,把抓好经济建设作为村级工作的主旋律,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紧紧围绕县乡的战略部署,为加快长海“两建”走出我应有的贡献。

二要以民生的大改善解民忧。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为解决群众关心的老房改造和硬化绿化等问题,主要采取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和公路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为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参保参险、低保救助、五保养老等问题,主要抓好摸底工作,积极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公益事业建设方面,解决群众就学、出行难等实际困难;在社会管理方面,为给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办事服务、开通民情服务热线、提高村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等重点工作。通过为民办实事,真正解决群众的身边事,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要以生态的大保护惠群众。保护好塘洼村的各项资源,树立好对外宣传的名片、赶超发展的引擎、惠及群众的源泉。要努力把塘洼村的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生态作为塘洼村的独特资源,把生态作为塘洼村的亮丽名片。突出草、林、山、海等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印记,突出园林式建设、人居设施的生态理念,突出低碳、有机、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叫响生态品牌,做大生态产业,真正做到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把生态财富留给后代。

创业教育活动 篇6

“创建企业”这种创业活动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工场手工业这种原始状态的企业组织的形成时期。但在14~19世纪这漫长的传统经济社会里,创建企业往往通过自有资本的缓慢积累或家庭资本的联合而逐渐完成的,因此,“创建企业”这种动态过程的特点自然是难以被人们有意识地觉察到。尽管在此期间先后出现过两次大的“创业”热潮(一次是15世纪末期英国等西欧岛国在从事远洋贸易过程中创建远洋贸易企业热,一次是19世纪末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创建石油开发企业和铁路企业热),但这两次创业热潮中的创业活动仍然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所谓“自发性”是指它们均不是把“创建出伟大的企业”当作最终的归宿,而仅仅是为了一时的远洋贸易或修建铁路、开发矿藏的需要。所谓“偶然性”,是指相对于14~19世纪这漫长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而言,这两次创业热都中只是偶然发生的历史片段,也只能说是原始形态的创业活动。

由于以上两次创业热中的创业活动都曾提出了对外源资本的需求问题,因而都促成了创业投资资本的萌芽(因为,无论是在15世纪末创建远洋贸易还是19世纪末创建石油开发与铁路企业,都远远超出单个个人或家庭的资本实力)。这两次创业投资资本萌芽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和发展,而且导致了财产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通过这种投资方式,资本所有者就没必要再直接经营资产,而是以委托投资方式获取资本增值,并对资产承担有限责任。正是这种财产经营制度的变革,为专门从事创业投资因而属于金融资本范畴的创业资本与属于产业资本范畴的创业企业家的自有资本的分化创造了制度条件。而这种萌芽状态的创业投资之所以能够分别在15世纪末~17世纪初以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持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也完全是因为这两次创业热中的创业活动都曾给投资者带来了相对高额的资本增值收益。据考证,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0年成立时,原始资本仅为6.8万英磅,但到1708年,资本总额即增加到316.3万英磅,相当于创建时的50倍,公司每年的利润率,一般都高达200%~300%。19世纪末美国的西部开发热,之所以吸引了一大批创业投资者,也在于投资创建油田开发和铁路企业,同样给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资本增值收益。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即是在西部开发潮中,通过投资创建铁路企业而获得巨额资本增值收益的典型代表。

然而,由于他们对外源资本的需求毕竟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所以,这种萌芽状态的创业投资资本都只能以一种分散的非组织化的方式存在。

创业教育活动 篇7

事实上, 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不简单等同于大学生在校创办实业, 一些诸如培养高校在校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都皆为创业教育的方式之一。如何在大学生就读期间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着力培养并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是“双创”活动在高校需落实的具体实施路径和实现目标。由于电子商务涉及专业领域广泛且无需过深的专业知识加上申请加入门槛低, 所以在创业活动开展初期,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愿意尝试电子商务活动, 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商务活动。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的商务英语专业、工商管理系的国际商务大二和大三部分创业学生当中, 开展以淘宝网为电商平台的创业实验学生居多, 学生们接洽的业务和产品大都出自于本地校企合作的企业, 通过淘宝为服务的企业寻找到更多的潜在合作商家和买家。这种创业活动的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开展, 同时可在短期内带来经济效益。可问题也伴随而至, 那就是淘宝电商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颇为严重, 各商家间的无序杀价、恶性竞争较为激烈。

作为在校生面对商场的险峻其思想准备事先考虑不足, 以至于一些创业学生的积极性会因现实生活的残酷转而放弃或中途退缩, 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经过两个学期的创业实践, 参与创业活动的两个专业学生逐渐意识到与其通过淘宝做国内电商生意倒不如利用他们所学的外语知识, 通过马云的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跨境交易平台开展海外电商交易, 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学生在校内的创业园区通过海淘和速卖两个国内知名的电商网站与国外买家和卖家有了第一次“亲密”的网络接触。使得本显枯燥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英语知识在虚拟的电商活动中活脱脱地鲜活起来, 让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据参与跨境电商实验活动的学生反映, 这种创业活动方式一下子把课本上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有效地融为一体, 也把他们自身具备的商务活动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充分地挖掘出来, 为今后就业或继续创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 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

创业意识一般是指人们在接触到创业活动的时候,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创业活动的始末。不过在初期, 创业意识的启蒙往往通过是各种讲座提升人们对于创业活动的认知, 一些事业有成的创业家们成功的案例是启蒙高校生的最佳“催化剂”。笔者所在的全国示范高职院已经构建成立体式的校内创业氛围。从每周定期一次的创业活动专家和企业家讲座, 期末的学生创业成果展与毕业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成果展、评、聘等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现场校外专家当场打分和合作来访企业的考察, 如遇到满意的创业项目, 有意向的企业可以与创业学生马上洽谈合作项目直至成功并签订份额不菲的订单, 使得学生的创业活动有了补充性资金的支持, 使后续更多的创业项目得以顺利展开。那些尚未准备好创业活动的学生通过现场参观这些创业活动成果展有了感性的初步认识, 在创业专家和校内创业指导师的指导下, 逐渐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来。此外笔者所在院系还在校内刚建不久的教师发展中心大楼专门为创业活动设立了创业学院, 通过系统化的校内创业活动理论指导和个性化辅导, 使得学生的创业活动得以有序发展和良好的运作。

直至今日, 笔者所在院系的学生创业活动已从当初两个专业大约50人的创业活动规模发展到目前500多人涉及校内8个系20多个专业学生的创业活动实践。同时校内不少专业教师也随之转型为创业指导师。他们不仅担负着校内的日常教学任务, 更是肩负着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的工作。这些创业指导师们平时在校内创业园研究学生创业活动的规律和学生的创业特点, 在假期利用院校内专业教师需下企业锻炼的机会结识和结交一批企业的创业精英, 邀请他们来校与校内创业人员座谈, 一起交流创业得失和创业活动的业界最新信息, 所有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在院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想。在全国掀起的新一轮创业大潮活动中, 占全院25%比例的专业教师竟然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创业活动中来。一些讲授商务理论和实务知识的专业教师就结合自身的创业成败故事在课堂上把学生引入到创业活动的氛围中去, 通过实例讲授, 再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 还有不少教师自编创业课程讲义并得到了学校的资助, 这样学生们就能仿佛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创业的精髓和创业的实质。有了教师的身先士卒的创业榜样和一些毕业生的成功创业故事, 不少学生萌发了创业梦想并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创业活动中去。

2 高校生创业精神的培育

精神需要文化的熏陶, 而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创业文化在我国刚刚起步。通过互联网构建的虚拟文化如今已走入了平常百姓人家。大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在创业热潮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入“商海”虽说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 但国家现已明文规定大学生可以从事创业活动并给予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 与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育年代相比, 如今大学生的身份可谓多元化。当然伴随着新一代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的投入, 多元化的创业文化正在成型, 已经不是创业文化仅限于民营企业的时代。

众所周知, 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的摇篮, 在温州涌动的创业活动大潮中, 领军人物大多来自中小企业, 创业文化的草根性决定了创业文化的档次不高和创业文化的局限性。在创业初期, 一些原本与创业文化相背的活动层出不穷以至于人们误认为搞创业活动就是粉饰“假冒骗”, 其实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一直在民间流传。如今大张旗鼓地宣扬创业活动和创业文化, 自然应与过去那种虚假冒牌的创业活动区隔开, 应让知识界和业界精英参与到现代创业活动中来, 形成一股强大的文人创业气息。在校大学生应成为创业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具有朝气, 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外语实用能力, 所有这些是那些白手起家或者只有小学毕业的创业家所无法比及的。当然大学生身上也有着与创业格格不入的问题。比如创业经验不足, 虽勇气和热情高但抗压力不强, 在做好一件事之前的耐力严重不足, 同时其判断力不准, 往往在关键时刻错失良机。不难发现从高校刚毕业出来的创业大学生在残酷的商业战场上往往被无学历的民间创业者打败。因此有必要在校园内让学生初尝创业的艰难, 通过一系列无害、无严重后果、无资金压力的创业实践, 引领学生逐步习惯于严酷的创业职场。当然正因为有了大学生等一批白领阶层的创业活动的参与, 使得创业活动的总体格调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往那种吃吃喝喝等受传统陋习影响的职场逐渐被互联网高科技创业手段所替代。拼“吃喝”来搞关系达到创业成功目的的酱缸文化已经被来自人文气息浓厚、学术气息丰厚的高校莘莘学子的创业文化所取代, 而由文化折射出来的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升华。这种精神会鼓舞整整一代人持之以恒地坚信一种信念, 把创业活动提高到一种精神境界。使得高校内的创业园既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社交场所, 也是传播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发源地。而这种创业精神现如今已被融入到高校文化精神之中。

3 高校生创业能力的培育

创业能力并非一蹴而就, 这需要一个相对长期过程的磨练。在创业活动开展初期, 创业指导师可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一同步入创业的殿堂。通过创业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创业的过程就是其个人成才的过程, 在创业活动中, 通过与他人买卖关系, 了解到商场上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通过创业活动让学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创业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商业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创业活动把在课堂上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得以补充, 通过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风险意识, 通过创业活动打通第一、第二课堂的严格区分, 贯彻两种教学活动把创业和相关的知识融合进来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通过创业活动把个别化的学生创业活动转移到大众化创业活动实践中来, 通过创业活动把技能型的高职教育提升到全面素质教育上来, 通过创业活动, 把借鉴型的创业实践转向符合当地创业环境的本土化教育上来。总而言之, 通过创业活动, 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职业素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文经过一个学年的调查, 有过创业活动经历的学生其就业率稳居全院毕业生之首, 毕业后自己创业开辟新公司的毕业生比那些有创业经历的学生要多出近50个百分点, 而且学生创业公司的存活率居高不下。大学生在校培育的创业项目还可传递给新来的学生, 使得创业项目有了继承和发扬的功能, 让好的创业项目在校内外树立口碑, 乃至传播大学生创业的“金字”招牌。譬如院系一位来自工商管理系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徐姓同学, 在校内的创业园工作期间, 利用“速卖通”平台做起了跨境电商生意。在他的团队里, 共有6位参与人员, 包括一位创业指导师。各参与人员来自不同的系部,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利用跨境电商把温州市的小商品推销到世界各地的需求者手里。目前该创业团队每个月的业务量均在2000美金, 销售业绩居全校之冠。毋庸置疑, 初期创业的艰辛是许多报名参加创业活动的学生所始料不及的。从货源的组织、与谈判对手讨价还价、到进货渠道的筛选以及国际物流和与国外客商的英语交流等都成为这些参与创业活动学生终生难忘的经历。个别创业网络红人或达人在其博客或者微博上撰文书写其创业体会, 往往让人读来感动万分。创业的艰难和创业的快乐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交织在一起, 让人无限遐想大学生的创业魅力和美好情景。当然离开了创业活动的服务主体, 大学生的创业就失去了根基。为了让创业活动得以持续和有效健康的发展, 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不少的物质保障, 比如提供企业低息担保贷款, 贷款额度定为10万元;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服务等, 通过教育部门的行政指令让在校大学生可暂停学业, 待创业迈入正轨后可回校恢复其学籍, 改变在校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 认同成功的创业项目可替代某些课程的笔试或面试成绩, 把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在创业期间发表的论文或成功实现创业的案例都作为学生日后评优或转专业乃至升学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 外围环境为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校内的学生就可以安心创业, 并在创业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只有通过创业活动才能把学生从高校的校园象牙塔里解脱出来走入社会, 深入民间并做好民间大使的思想准备。创业活动就像一个粘合剂, 它把与世隔绝的校园环境与社会开放的大环境贯通起来, 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创业学生, 在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高校生和教师需要放下身段走入民间, 这种接地气的创业活动解除了他人对于高校的神秘感同时也让社会大众了解到高校内的师生也是社会群体之一, 透过在校群体的创业活动, 师生们的社会人的责任感和认同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之所以如此强调高校生创业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 事实上创业活动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模式的深刻变化。通过学生自身创业, 让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数量不断上升, 让市场上无序的竞争逐步转入为有序和公平的竞争、透明的竞争和合理、合法化的竞争, 同时让管理者即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更清楚自己的管理者身份和地位。作为传统以管为主的行政单位, 在当前创业大潮过程中可适时转换角色, 以服务和监督人的身份为大学生和其他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保驾护航。

4 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高校生创业质量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我国今后高校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既然要建立一流大学那就得培养一流人才。而所谓的一流人才那必须是在创业活动或创业能力方面是其它国家大学生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我国高校生具有一流的创业能力, 才能为我国的人才质量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才是我国面对来自世界各国人才竞争的“利器”。在当前教育形势下, 由于大环境世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中国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所以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重蹈以往那种以学科为主的理论型人才培养体系, 而是要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具有前沿学科知识和创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人才。要培养这些当代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 创业教育是其必须经历的过程。反观国外知名高校如美国的哈佛大学等, 他们的毕业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数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的高校毕业生。而且不少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如今都是创业成功领域的世界典范和楷模。而在我国有不少的高校毕业生为了能够挤进狭窄的国家公务员行列, 宁愿冒着100:1的录取比例去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可见中国高校毕业生在努力地追求着谋得一份稳定收入的国家单位工作可谓竭尽所能, 而在创业活动中却裹足不前或缩头缩尾、患得患失地去应付创业活动, 到头来一事无成。这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要知道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数量颇丰的一流毕业生, 而衡量一流毕业生的其中一个主要指标就是一流创业人员的诞生。虽然学校、学生父母和政府主管部门在培养创业型高校学生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但是力度不够也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这样, 作为学生本人那就应该拥有创业精神, 树立起创业理想, 把自己在高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化作生产力并为社会大众服务。通过创业活动, 打通各学科知识间的藩篱, 把各学科的精华浓缩到创业活动中来, 通过与他国高校合作, 实现国际化创业活动, 为真正知己知彼的世界一流高校建设服务而不是“井底之蛙”自我满足于所谓的“一流大学”而不能自拔。

5 结语

大学生创业活动在我国刚起步不久, 一些人观念尚未转变过来, 学生的家长也可能不太理解, 一些学校亦并不太认同在校内搞创业活动建设,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也不大, 学生本人还不能完全体会到创业的重要性和对人成长的必要性, 所有这些主客观原因使得创业活动的开展从一开始就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国家已经在政府政策层面上给出了大力的支持和优惠条件, 并且在开启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开局年大力提倡“双创”活动, 可见大学生创业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新目标。在当前轰轰烈烈开展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环境下, 高校的创业活动应有表率和示范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成败直接关乎我国“双创”活动的成败, 在这个关键时期,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在我国经济建设转型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 只有引领能够利用高科技知识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创新活动中来, 我们的“双创”活动才能有现实的内涵和可实现的目标。再加上国家正在努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 也更需要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的配合, 鉴于国内外情势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需要, 高校学生开展并高质量完成创业项目使之成为他人和他国的效仿榜样应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需努力的一个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季绍斌.温州民营双创型经济运行模式初探[J].中国商论, 2015 (25) .

[2]赵都敏, 等.创业政策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3) .

创业教育活动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定义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 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创新的主体可以使企业或个人。创新的内容可以是理论与观念的创新, 也可以是技术与艺术创新。创业指的是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 运用一切外界资源和力量, 开创性地寻求机遇, 创立实业或企业并谋求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创新创业具有新颖性、主动性、艰难性和影响性, 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本质与源泉;创业是创新的重要价值体现。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在于大学生年轻、思维活跃、善于创新、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力量, 而其劣势则表现为缺少社会经验、启动资金、恒心与耐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能够加速技术创新步伐, 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1997年, 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1999年, 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02年, 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后,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2006年, 中共中央特别强调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2010年4月教育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并专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对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近年来, 各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试点和试验过程中, 各高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三、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学习借鉴

198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将“创业教育”称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护照”。目前,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很重视创业教育。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将创业教育作为本国的人才培养战略。美国在探索和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 注重学生就业观点的转变和对教师的培训,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将被动就业的观念转变为主动创业的观念。

从整体上看, 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然而, 单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借鉴和吸取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我国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 鼓励和倡导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把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 增强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联系, 使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点

首先,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就必须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因此, 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其次,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大幅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 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 2008与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过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势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训练可以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另外,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提高大学生素质。自我创业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也体现了大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愿望, 这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

首先, 学校可以积极宣传国家促进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建立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等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学分认定和奖励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训练探索多种形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

其次, 调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编写高质量的相关教材。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 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 充分利用原有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 努力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最后,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 应重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 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进行, 在学生中普及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中, 教师要积极地启发、指导学生, 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与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综合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晓晋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 2011 (11) :76-77

[2]曾禛, 刘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论坛, 2013 (1) :110.

[3]曾水英.创新创业教育: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关系理论争论状况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 (10) :7-8.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研究 篇9

一、高校专职组建的创业精神

在有关创业教育总体问题研究上, 已有研究成果总结讨论创业教育整体上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1) 重理论, 轻实践, 实际成效有待提升。虽然各地、各高校在相关政策引导和学生创业内力的驱动下, 开设了大学生创业课程, 但多数院校创业课程较大范围仍旧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内容, 没有独立设置, 系统安排, 使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流于形式, 停留在创业理论教育层面, 单独设立创业指导的建制不多 (方蕾, 2009) 。 (2) 搭建平台, 实践指导跟进不足。随着政策影响, 政府、各校相应积极, 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区形势乐观,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条件和环境, 往往仅是模拟、虚拟化的或孵化型的场所替代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把创业实践平台从创业教育完整体系和创业模块中抽离出来, 独立于创业的真实环境和企业的要素之外 (赵兰芳蔡永铭, 2010) 。 (3) 实践指导经验缺失, 创业导师作用发挥不足。虽然高校开始逐步建立从外引进创业教育导师的机制, 但高校内创业教育课程教师较多缺乏创业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 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组织等了解不够, 仅从理论上照本阐述, 显得空泛, 以致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同时, 高校专职组建的创业导师队伍在人数上无法满足专注指导的需求。

二、创业实践模式

在有关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中, 已有研究以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分为“社团运行—竞赛牵引—中心保障—社会融资—基地实践”创业实践模式 (张利君, 2010;申维东于利俊, 2010) 、“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大学生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实践模式 (刘佰龙李林波王玉洁, 2012;林有德, 2012) 、“社会—高校—学生”三位一体创业实践模式 (陈晓郭欲丹李昌祖, 2010;张朝辉张颖颖, 2012) 三种类别。创业实践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 以学校、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为平台延伸的实践活动, 是大学生作为创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创业实践模式的特点反映了创业实践总体面貌和自身特点, 也集中反映了构成创业实践系统的因素、结构以及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实践模式合理程度, 决定着创业教育实施成效。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其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合理构建适应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创业实践模式, 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培育学校自身核心竞争力 (张利君, 2010;王庭陈拥军, 2012) 。

综上研究回顾,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模式的探讨已经在逐步的清晰, 全面普及型研究与以院校为具体实例的特色研究均有所涉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方式、创业教育与实践如何有效的与院校特色结合的研究均相对较少, 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关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模式研究的回顾, 分析已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 提炼了已有创业实践模式的种类, 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 提出了后续研究中,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方式、创业教育与实践如何有效的与院校特色结合研究加强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述评

参考文献

[1]刘佰龙, 李林波, 王玉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探讨[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1) :70

[2]方蕾.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 2009 (6) :19

[3]赵兰芳, 蔡永铭.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4) :162-163

[4]张利君.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9) :65-68

[5]申维东, 于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以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0) :72-74

[6]林有德.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 :22-24

[7]陈晓, 郭欲丹, 李昌祖.试谈"三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6) :17-19

[8]张朝辉, 张颖颖.“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106-107

创业教育活动 篇10

为加强三明市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发挥创业导师引领作用, 三明市双创办、市人社局于日前制定下发《三明市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帮扶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称“《暂行办法》”) 。该《暂行办法》由总则、创业导师帮扶具体职责和服务方式、创业导师帮扶的服务管理、创业导师激励保障措施、附则等五章组成。

《暂行办法》明确提出, 创业导师的帮扶服务对象为三明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有创业需求的人员和已创办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创业导师按“资源参加、公益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项目评估、结对帮扶、培训授课、咨询指导和其他创业活动等方式开展创业帮扶, 且每年参与创业指导相关活动应不少于2次。

《暂行办法》还制定了创业导师激励保障措施, 根据导师级别 (初、中、高级) , 明确在参加项目论证、咨询诊断、创业讲座、创业培训等活动的劳务报酬。同时, 加强优秀创业导师先进事迹宣传, 每年评选明星创业导师10名, 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资助其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或交流活动。

创业教育活动 篇11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建议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是新趋势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21世纪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这种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结构与精深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要培养这种人才,高等教育应该重视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为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锻炼能力的途径,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语言交往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位的知识结构。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面临的巨大压力,大学生创业显得越来越重要。2009 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主创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所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创业型经济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和深度开展了创业教育,当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虽然已是社会热点话题,但真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还不多见。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社会认知度问题

社会认知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氛围。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对创业的认同程度也不是很高。此外,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很多创业者个体的不规范行为,也是造成创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较少

同样也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原因,以及经济管理领域对创业领域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对于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难以形成对创业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我们也难以完全直接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条件支持不足

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课程的院校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主要是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即使目前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

(四)传统教育体制导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中真正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还是凤毛麟角,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也就难以脱离理论层面,与实践的融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7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为毕业生总数的20%至30% ,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总数的1 %。即使在创业活跃的北京市,2006年通过北京创业指导中心拿到项目并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创业的有4000多人,但大学应届毕业生仅占到9%。这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覆盖范围而言,成果转化率太低了。

三、加强创业教育的建议

面对创业教育这新生事物,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可以设立一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摸索适合实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

不能只认为学生毕业了,只是要找一份工作。要改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老师的观念还相对滞后。要真正开展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该有所改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企业、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上要有所创新。教育部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专门举办培训班,来培训大学教师怎样进行创业。

(二)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的经验,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有“国民待遇”。 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同时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和实效。但是目前这些政策还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

第一,不仅仅面向大学生就业,而应该从创业的本质规律入手,为高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一项全国推行的教学改革进行推动,给与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

第二,国家各职能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上面提到的国家工商总局的政策。

第三,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如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支持等。

(三)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谈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的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大体系中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三個子系统的有效协调运行,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协调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而产生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创业教育活动 篇12

一、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

当今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存在创业教育的萌芽,即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对学生的创业发展有所考虑,但是这一体系现今还不完备,还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笔者经过一定的探究,认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创立与改革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进行合格的创业教育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教授过程中就把西方经济学作为授课的基本教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加强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经典的创业成功案例,分析其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涉及的经济学理论知识,通过一定课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创业的基本原理以及创业的整体流程。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模式。

(二)职业院校“讲座”等创业活动的开展

在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也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创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在于实战,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让有一定创业经历的人来分享其创业经历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来让学生谈论分析,从而间接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

例如,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就以开展“讲座”的形式,邀请创业者来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下面是课程实录:

创业者的选择:处于创业不同时期的创业者和创业失败者。

讲座内容:创业者在所处创业阶段的体会,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感悟。

讲座流程:首先让受邀者讲授自己的经历,然后让学生与创业者进行交流,最后再以一课时的时间与学生分析创业者创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面临关键抉择时候会怎样做,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总结。

讲座成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讲座”(每个星期邀请一到两位嘉宾,按照上述流程交流)以后,学生基本明白了实践创业过程中如何把握创业时机以及创业过程中如何避免风险等内容,而且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知识。

(三)增强实践,建立职业院校校园孵化基地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职业院校有必要借助政府等外部力量建立校园孵化基地,为学生实践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保障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成功率,让更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得到支持,为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创业教育设立的作用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上述职业教育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实际开展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从而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在为学生传授职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请更多的创业者来和学生实际分享创业经验,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创业实践的真实情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开展创业活动积攒了一定的人脉;最后校园孵化基地的创立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经济与政策上的帮助,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职业院校创业活动的开展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而且现今我国国内的情况也正适合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职业院校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从而将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从而为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茹宁,沈亚平.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项设计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13(7).

上一篇:大学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绝缘监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