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目标

2024-05-27

创业教育目标(精选12篇)

创业教育目标 篇1

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组织转型的一种实践,也是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变革共生的产物。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发展表明,大学的组织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向创业型大学发展阶段转变。创业型大学已经不再是新鲜的学术概念,而是一种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其内涵越来越丰富的新兴大学形态[1]。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2]。高等学校的本质职能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创业型大学也必然是遵循教育的本质要求,承担人才培养的重担。同时,由于它又是大学发展的一种新范式,独特的创新、创业特性决定其必然作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储备重要基地。尤其是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高校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业型大学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依旧是各自为政,既没有明确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又没有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在创业型大学的特性,更没有使创业教育活动渗透到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应根植于创业型大学的创建过程中,与大学的创业行为相互融合,从而为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寻找一条合理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

1.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延伸和实用化。

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相继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概念,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观念的变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认为是内涵丰富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却是“风声大雨点小”,带来的只是概念上的抽象、理解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无所适从。创业教育把人才培养这一神圣的话题拉回到个人生活与社会生产的实际,与个人现实生活需要及其未来价值实现、社会发展及其形势变化联系起来,使衡量人才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变得更加具体而实在[3]。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2. 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

创业作为一种开拓事业的行为,开拓性素质是创业活动所需的核心素质,也是创业教育追求的培养目标。开拓性素质是人的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等素养的总和,是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人的智慧和性格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才能和个性的自由发挥。创业是具备开拓性素养的人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创业教育与单纯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所区别,是一种基于综合素质培养基础上的开拓性素质的发掘与提升[5]。

全球化背景下,由于未来社会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再是定位于能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专业人士或普通白领,而是拥有创业能力、能够自我雇用,甚至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者[1]。彼得·斯克特认为,一所创业型大学必须承担两个使命:第一,它训练未来的企业家,培养其建立自己的事业并具有创业的精神;第二,建立孵化器、技术园,并以企业化的方式操作,帮助参与其中的学生成就事业[6]。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成就一份事业或是谋求一份稳定的职业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校内外机构联合着重帮助大学生开发创业潜能、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和素质,以使其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

二、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特性

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创业型大学。从创业教育和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两者从萌芽阶段到蓬勃发展始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正在与大学创业行为相互融合,而作为创业型大学也需要有高质量的、深入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础,并结合学校的科研机构、学生组织、孵化器等资源,构建创业网络并促进其创业活动可持续地发展下去。”[7]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学术的创业化和知识的资本化,创业型大学不仅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且要创造知识、转让技术,直接参与、服务创业活动。创业教育作为创业型大学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7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当今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对象上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观点: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狭义的创业教育对象,面向个别学生,培育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掌握创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创业企业家;二是以欧盟及一些国际组织为代表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以及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商业化的能力。在我国,以创业活动为内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创业型经济模式向纵深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自主创业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职业选择;再者,创业型经济的蓬勃发展,用人单位提高了员工招聘标准,除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外,还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特质,因而具有冒险精神、首创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逐渐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7]。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通过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使未来几代人设定明显的“创业遗传代码”,造就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2. 组织形态的多元化。

在英美等创业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创业教育已从独立的研究领域发展成为管理领域之外的非商业研究学科领域[8]。在创业型大学内部,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学术单位的组织单元,这种组织单元形态各异,功能多样,边界模糊,处在大学与外界联络的中间地带,对创业型大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9]。这种组织在一般意义上很难做出界定,但它们通过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及学生的创业行为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如MIT的企业论坛、创业中心、技术创业中心、产品开发和创业中心,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网络、学生创业组织、创业学科及其他技术类的高水平研究以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都为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学术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形成了大学创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全大学范式”。

3. 创业资源的开放性。

创业教育资源是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和实施创业的重要保障。创业型大学与外界保持着十分紧密的科研、生产和应用联系,使得大学从社会的边缘不断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从社会发展的旁观者演变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创业教育也从校园中走出,扎根于社会生态系统。创业教育一方面培养大学生把握创业信息,从社会多渠道争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则是为校内外的创业活动提供所需的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产业界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以适应产业界的需求。二是创业教育教师广泛参与产业界的科研合作和创业实践,并运用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产业界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被聘为客座教授,承担创业教学任务或是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能够作为创业项目来源,学生创业项目能在共建的创业孵化园进行孵化,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各类机构,如创业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社会合作处、校友会、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业指导中心与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者协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大学、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资源体系。

4. 运作模式的多样化。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其运作模式通常有以下4种:一是专业结合模式。表现为在容易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专业中增设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常春藤盟校设立了两类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一类是非学位项目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计划与辅修计划,不授予学位;另一类是学位项目培养计划,符合毕业条件者会获得相应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10]。二是课程改造模式。在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增设专业创业类课程,以专业选修或是专业必修的形式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增设的专业创业类课程多冠以“课程名称+创业”或是“课程名称+创业管理”,由专业教师与商学院或管理学院教师合作教授。三是课堂渗透模式。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增加专业创业知识的讲授,并灵活运用专业创业案例,挖掘本专业的创业点,使课堂教学具有创业导向。四是实践教学模式。创业型大学注重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成立校、院、学科及专业校内各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撑。创办实体性质的实验室、创业企业、设计室,通过“做中学”的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 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创业教育方法有别于传统的专业教育方法,创业教育方法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基于创业体验的教学,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小组或是团队的创意设计、案例教学、创业工作坊、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等灵活的教育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方法主要有:一是创业小组。通过创业小组,学生根据产业界的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二是创业计划竞赛。学生的创新产品或是创意方案通过竞赛能够获得创业人士的专业化的检验,这为学生获得资助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三是创业模拟。学生按照实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程序,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体验真实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和提升经营稳定率。四是创业实践。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各类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组建自己的创业网络,获得各种创业资源,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开始实际的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获得专业体验和创业经验。

6. 创业教育的学术资本化。

学术是创业型大学核心价值所在,学术资源也是创业型大学的核心资源。和一般的知识、能力及其获得方式相比,学术资本是以学术性知识为基础,以学术能力为表征,以综合的学术素养为依托的一种文化资本[11]。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等综合的学术素养以外,更需要的是他们利用资本、运作资本和由此显示出来的学术资源优势和学术资本效用。这不是“生存型创业”或“机会型创业”,而是“学术性创业”。创业教育学术资本化就是培养学生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转变,把优势的学术资本转化为创新创业资本,提升创业能力,实现自主创业立业。

7. 创业文化的一体化。

创业文化是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总和[12]。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文化是“涵盖变革的文化”、“全大学的文化”、“系统解决的文化”、“思行合一的文化”、“整合协同的文化”,归根到底,已经内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和全部行为的品格。创业文化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解决了学生培养导向问题,使得培养的学生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具有奋发图强、敢于创业、自主发展、自我发展、自力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也使得学生创业意识的确立、创业精神的塑造、创业知识的获取、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潜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方式。

三、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价值取向上,从少数企业家速成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向培养全体受教育者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本源回归;二是组织取向上,从单一机构推进向创业联盟或团体组织共同推进转变[13];三是运作机制上,从校内联动到社会整体配合转变;四是实施环节上,从粗放式的创业教育向培养“专业+创业”复合型人才转变。通过分析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及特性,结合未来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为我们实践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在制度设计上,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就是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谋划,是对其“整体理念”的具体化。它是把创业教育当成一项工程,运用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视角出发,对创业教育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并结合教学科研,利用知识、技术、创意、技能等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促教学,以创业促科研,以创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树立创业教育培养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拓性创业人才的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各级各类的创业组织和创业网络,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规章制度,营造富有生机的创业文化。

2. 在教育理念上,逐步树立创业教育的全新理念。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是使全体教育对象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形成具有个性特质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具有开拓性素质的创业性人才。这一理念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安排及教学制度的设计上,融入学校科技创新、学术活动、思想教育、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创业教育的制度安排上,激励和保障创业教育正常开展。

3. 在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各级各类创业组织和创业网络。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应由校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常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及各教学单位教育组织构成多层次的创业组织,共同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校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整体创业教育政策措施的制定,统筹协调学校创业教育资源。常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有发展战略规划处、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和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等。发展战略规划处制定创业教育内容及评价指标,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创业中心整合各种创业资源,如学科专业实验室、创业工作室、学生创业社团、技术转移办公室、跨学科组织、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等;筹措创业教育资金,包括政府投入资金和市场投入资金,建立多元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搭建创业平台,为师生创业提供服务等。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通过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和创业政策的咨询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建立创业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提供衡量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效率的反馈信息,为培养合格的创业人才提供依据。创业教育活动组织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实训开展不同专题的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各教学单位通过教学计划、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途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创业教育工作。

4. 在运行机制上,逐步实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的日常运行。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要落到实处,成为大学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其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因此,构建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的各项制度是着力点和保障。在创业型大学创办初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一是明晰产权及收益分配,促进师生科研成果转化的产权制度;二是改变单一的以科研成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制度;三是整合校内资源和理顺校外各种创业相关组织机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如创业平台与服务制度、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制度、创业师资培养制度、创业资金扶持制度和创业教育评价制度等。通过制度运行,创业型大学将创业教育、知识转移、产品开发、学术创业等活动纳入到大学的常规工作中,创业教育培养了创业型大学所需的各种人才,包括创业师资和创业学生,有效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创业型社会的进步。

5. 在教育模式上,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可分为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等,不同模式也有很多变式[14]。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依托区域特色进行创业教育,使得创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提升的需求,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在培养方式上,以课程计划、辅修计划乃至学位计划的形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温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在提供课程计划和辅修计划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特别在受到学位授予制度的限制的情况下,它们尝试第二学位计划,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上述几种计划,可以由专业学院开设,由专业学院单独完成或是联合管理学院、商学院来共同完成。在教育方式上,不同的创业型大学由于可获得的创业教育资源不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

6. 在组织文化上,逐步形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是通过创业行动逐步形成并通过创业行动来体现,又对创业行动产生影响而获得提升。创业文化围绕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推动创业教育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质量文化。大学的创业行为整合了校内外的资源,质量文化是促进大学创业教育不断进步前进的动力。二是制度文化。大学制度体现创业文化,创业文化则需要制度来保障。它通过固化理念、扩展信念和规范行为,使创业教育成为和谐共进的有机整体。三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创业文化的“催化剂”。创业教育提供的不仅是能力培养,而且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业型大学通过营造协同创业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宽容失败的环境,使得创业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正如大学的文化一样,“文化使组织成员对组织有一种认同感,会激发成员对超越于他们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承诺意识,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并稳定下来,会产生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功能性行为,会对组织的设计和运转、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15]。在创业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下接受创业教育,激发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自觉适应创业型经济需求努力成长为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摘要: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发展形态,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它为大学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型大学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组织单元、创业资源、运作模式、教育方法、学术资本化、创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而,创业教育要往纵深发展,需从制度设计、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教育模式、组织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合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特性,实践路径

创业教育目标 篇2

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党性锻炼,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做党性最强的干部”,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使命,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关键时刻上保持头脑清醒,担当起坚强辉煌的组工事业,把讲党性体现在履职尽责上,反映在干事创业中,常怀敬业精业之心,以昂扬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工作。

担当是一种责任,责任在肩、重于泰山。组工干部要准确把握工作定位,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担当责任使命,把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好,把干部选好选准,把班子配齐配强,把风气匡正扶直。组工干部的责任担当,体现在保持坚强党性之上,组织部门历来有讲党性的优良传统。

担当是一种态度,要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不“毕其功于一役”,不忘初心,不能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打基础,利长远,精心谋事,用心干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既然在某些岗位任职,就要担负起该岗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有勇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是否勇于担当,检验着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衡量着干部的能力强弱、素质高低。党员干部要想勇于担当,必须要做到为官不避事,勇于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全力摒弃“慵、懒、散”的不良作风,大力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精神,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

★ 英语范文关于如何学好英语

★ 如何学好英语范文

★ 小学生学英语怎么学好

★ 300天怎么学好英语

★ 怎么学好高一英语

★ 上班族怎么学好英语

★ 学好英语作文400字

★ 初二学生怎么学好英语

★ 关于如何学学好英语的演讲范文

创业公司成为攻击目标 篇3

受欢迎的约会软件Tinder在2014年2月承认其软件存在缺陷,黑客可以查到该服务使用者的精确位置。众筹网站Kickstarter同样也在该月表示黑客已可以获得包括密码和电话号码在内的用户数据。

2014年2月,移动即时通讯服务WhatsApp以190亿美元被Facebook收购,仅仅几天之后,安全研究人士就指出,尽管公司极力否认,但是该软件的加密技术非常粗糙,对400多万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并不严密。

“大家都太关注吸引用户和提供产品及服务,所以安全在他们脑中并没有被排在重要的位置。”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August Capital的合伙人之一特里普·琼斯(Tripp Jones)说,“对很多公司来说,在某些情况下,遭到安全攻击是一个好问题,至少这说明它拥有足够多的用户来引起别人注意。”

很多公司,比如Kickstarter和Tinder,都在发现遭到攻击后迅速提高应用程序的整体安全性。Snapchat也曾多次收到会导致上百万用户姓名和电话号码暴露的数据泄露警报,却没有采取措施,但最终还是承认了软件漏洞,并挖来Google工程主管彼得·马格努森(Peter Magnusson)帮助公司提高安全性。尽管如此,随着用户越来越多,Snapchat吸引的垃圾邮件散播者也越来越多了,他们通过这一服务散播恶意广告和链接。

Facebook发言人之一杰伊·南卡罗(Jay Nancarrow)表示在完成WhatsApp的收购交易后,Facebook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对WhatsApp及其信息服务进行一次严格的安全审核。“我们在收购一家公司后,都会进行全面的安全审核,并分享安全资源。”南卡罗说,“对我们来说,安全总是第一位的。”

虽然像Facebook这样规模较大、较成熟的技术公司通常有专门针对安全的条款,但它们也并不是对漏洞完全免疫。例如,2014年2月底,苹果承认其操作系统存在一个漏洞,会使黑客可以获得邮件和其他本应该加密的通讯记录里的信息。

当一款新的移动应用推出时,它通常都非常脆弱。分析人士表示,在重大漏洞或风险被发现之前,技术创业者通常都会为了快速创造产品而忽略可能的安全风险。更严格的密码要求和加密方式对用户量增长、便利性和功能说明都会起到阻碍作用。

近期发展很快的移动应用和服务与之前的桌面软件技术所面临的安全挑战非常不同。移动设备上面临风险的信息往往比固定设备上的更私密,因为移动设备上现在已经包括了数字钱包应用、位置追踪及推送服务和照片聊天应用。

政府官员表示,某些年轻的创业公司网络上往来的数据量堪比政府自己收集的数据量。他们认为,这样的危险在于政府部门没有权利来保护这些数据,甚至没有能力与这些公司分享机密的威胁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不受网络犯罪和其他国家侵犯的责任完全落在了创业公司身上。

iSEC Partners的安全研究员艾伦·格拉塔费奥里(Aaron Grattafiori)表示,创业公司通常不能预测出它们潜在的安全漏洞。

“和过去相比,现在手机上的用户信息多了很多。”格拉塔费奥里说,“创业公司经常在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风险。”

除此之外,创业公司所获得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了。女性内衣公司ThirdLove通过一个使用iPhone摄像头的手机应用来测量女性内衣尺寸。注册这个应用后,用户给自己照一张头部以下、穿着紧身背心的照片,并发送到ThirdLove公司,公司将通过虚拟尺寸算法来确定用户的内衣尺寸。公司表示已经进行了大范围的安全审核来保护敏感信息,而且该公司创始人之一海蒂·扎克(Heidi Zak)表示,公司使用的是最高级别的加密方式。

“没有人可以看到或得到这些照片,”扎克说,“大部分女性都穿着背心,而且她们的头部也被去掉了。”扎克拒绝透露这项服务的用户数,但表示85%的顾客都使用过这个免费的尺寸测量软件。

有些创业公司表示它们在成立之初就把安全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随着安全漏洞越来越普遍,把安全放在首位成了一个有力的营销工具。

比如,随着Snapchat的漏洞被发现,与之竞争的应用Wickr的注册用户迅速增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Wickr使用了安全加密,而且不把用户信息储存在服务器上。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专家阿米特·约伦(Amit Yoran)也是众多从WhatsApp转移到Wickr的用户之一,他表示转移是因为WhatsApp的安全与隐私政策缺乏透明度。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类型 篇4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被他人所犹豫的事情, 包括机会认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践对大企业生存问题的关注, 以强调基于创新冒险等隐性知识为核心, 企业家精神教育逐渐扩大已有范畴, 将企业家精神与大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融合, 形成企业家型战略、企业家型领导、企业家型营销等课程, 旨在培养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 使新时期的劳动者掌握企业家技能, 正逐步脱离创业导向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模式。

因此, 创业教育主要的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 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 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 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 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具体来讲, 细分目标至少包括: (1) 培养创业意识, 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 (2) 提高就业能力, 让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的工作; (3) 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鼓励大学毕业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理性职业选择。据KAB创业教育 (中国) 研究所2007年对12所KAB开课高校的调研,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对小企业的积极态度, 提升创业意识”方面, 满意度达到87.4%;在“组织商业实践, 提升创业技能”、“提升作为雇员的就业能力”方面, 满意度达到83.8%;在“鼓励学生把创业作为理性职业选项”方面, 满意度达到84.4%。可见, 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育中是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同。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类型

基于创业教育的不同功能, 可以把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意识”、“创业通识”以及“创业职业”三种类型。突出“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通识教育”以及“创业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明确不同类型创业教育具体内容和功能, 这是创业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企业所有形式有所了解, 关键要意识到自由市场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以及培养商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学习属于普及式的大众教育, 旨在“商业扫盲”, 培育创业文化, 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业通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会使用商业用语, 学会以小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在课外实践中, 要求学生思考商业想法, 以及学做商业策划。这一阶段的学习属于大众化教育, 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具备成功企业家的个性特质。

“创业职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开办企业”、“完善企业”、“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实质上类似于工商管理教育 (如“M B A”教育) , 旨在成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 助其成为未来事实上的创业者 (或企业家) 。

创业者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篇5

2011年06月06日 星期一 03:10 P.M.市场细分化之后,存在着众多的子市场,如何在子市场中选出自己的目标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团队创业。

(1)集中性策略,是指以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创业不是面向整体市场,而是将主要力量放在一个子市场上,为该市场开发具有特色的项目活动,进行广告宣传攻势。这种策略主要适合于小规模企业,成本小,能在短期内取得促销的效果。

(2)无差异策略,是指创业不是针对某个市场,而是面向各个子市场的集合,以一种形式在市场中推展开来。热门专业。这种策略应配以强有力的促销活动,进行大量的统一的广告宣传,但是活动成本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一般适合于大型企业。

(3)差异性策略,是指面对已细分化的市场创业,从中选择两个以上或多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分别向每个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这种策略配置的促销活动应有分有合,项目在不同的子市场。广告宣传应针对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以调动各个子市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实现实际消费行为。

选出目标市场以后,还要依据目标市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环境对其进行评估。

(1)市场规模。对创业者来说,市场规模指的是创业者从目标市场所获得的业务量。辞职信。

(2)发展潜力。一个小规模的目标市场,如粜有发展潜力,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成长中的市场是极具魅力的。而那些在如今看来获利较多,好像极有诱惑力的市场很可能正在衰退之中,因此看一个市场要看前景而非仅仅现在。

创业,要盯住目标而非对手 篇6

走钢丝穿越峡谷的杂技演员有一个技巧:“走钢丝时,并不是刻板地僵硬不动,为了保持平衡,身体总是轻轻地摇摆和弯曲,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脚趾朝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

而良马在奔跑时,总是要被戴上眼罩的,这样,他的目光就会保持直视,而不受其他马匹和事物的影响,只会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这就是成功最基本的法则——专注目标而非其他。高手出招,一定是倾注精力于自己所欲取的目标身上,而非竞争对手身上!

然而太多的企业和人生却因为违背了这个基本的法则而失败!

那么,你会说,那是不是不研究竞争对手和周边环境了呢?要研究竞争者,但不要被竞争者所左右,而忘了营销的基本目标——获取消费者(顾客)的认同。

太多的人因为顾忌别人而不敢大胆行动,别人会怎么想我?我万一失败了别人会多么笑话我啊?这些人,是专注于第三者而非自己真正欲达的目标!

你喜欢一位姑娘,你由于担心失败而被别人笑话,或担心竞争者太厉害,而不敢采取行动,你是专注于失败的尴尬,而忘了你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获得那位姑娘的认同!

实际上,只要你专注于你心仪的姑娘,先不考虑其他追求者如何,也不关注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那么结果会怎样呢?你勇敢地告诉那位姑娘:你爱她,请求她嫁给你!那么你会得到怎样的反应呢?那位姑娘会有三种回应;明确同意;明确不同意;态度不明朗 ;双方相处看看再定!你至少有一半的成功概率!

然而,太多的企业会因为顾忌竞争者而彷徨 ;对手会怎么反击我?我是别人的对手吗?让我们来认真研究竞争者到底怎么做的?我们也来模仿竞争者的策略吧!我们到底如何和竞争者竞争?结果,被竞争者牵着鼻子走,而忘了营销的本质,目标客户的需求!

比如,对手减价,你跟着减价,你的目标客户真的就只需要降价吗?对手打广告,你迫不及待地打广告,你的营销问题真的是打广告就能解决的吗?对手调整了营销组织架构,你于是认为自己的组织架构也应该调整了……

上述种种表现,都是将精力或决策的依据专注于竞争者或周边事物上!

小到一个人,中到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成功,都必须专注于自己所服务的目标而非竞争者:前苏联政府如果能将目光专注于苏联国内民众的需求,实实在在地为前苏联人民谋福利,而不被美国的战略所左右,就不会解体得这样彻底。

邓小平提出的不争论姓“资”还是姓“社”,就是将中国的思维从“与资本主义斗”的方向转移到专注中国百姓的生活需求上来,他的“谁不发展经济谁就下台”的思维实际上就是专注于政府的真正目标上来!

创业教育目标 篇7

创业活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被赋予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同的地位。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大潮之中, 高校创业教育正在持续地发展。

1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定位

1.1 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 会对创业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高校创业教育是为了将人们引上创业之路, 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由于这一作用的认识, 所以, 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之下, 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创业教育, 也希望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 缓解就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压力。这样, 就促使更多的高校在创业领域中不断去回顾, 不断去探索, 希望能够解决就业难这一个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却是, 将就业压力作为创业教育开展的直接目标, 会走进一个潜在的误区, 不仅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 甚至还会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带来重重阻碍。[1]

将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创业目标的动机, 会让高校简单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开办企业, 侧重从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两个方面的教育来进行创业教育, 过于注重技能与知识的传授, 这样很容易曲解创业教育的意思。教育的规律表明, 创业教育是无法短期速成的, 希望通过短期的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涌现一批“企业家”, 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曾经, 美国的蒂蒙斯教授表示:通过“拔苗助长”这一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创业者, 是无法满足创业革命根本的需求的。所以, 如果我们将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格在缓解就业压力这一条道路上, 就很容易让高校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 非常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走上一条稳步发展、基础夯实的发展之路。

1.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应该定格在精神培育上

目前,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在于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这一本源之上。政府和高校都应该明确认识到, 创业教育就是精神能力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的教育, 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能够帮助大学生勇敢地面对挑战, 树立坚强的人才意志。当我们在羡慕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出现了大批创业成功者的同时, 更应该考虑到如何才能够为创业成功者培育出成功的土壤, 如何才能够帮助其建立社会的支持体系, 而不单单是创业本身。培育企业家精神, 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创新精神的鼓励, 能够让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相辅相成, 让培养创新精神依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 再由个性发展来推动创新精神的养成。[2]所以, 作为高校, 就应该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观念消除, 改变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从而创新出有利于挖掘大学生潜能的体制,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进取心、事业心以及开拓精神, 能够专注于某一种商业规划活动、企业活动, 并非是简单的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 才是高校创业教育真正的核心所在。

2 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1 设置创业学课程

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确定教育目标上, 而是要通过教育课程来将其落实。创业教育的实践, 就是基本理念应用的同时, 配合各个课程教学计划的运用,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将创业教育目标具体实现。在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之中, 通过广义的课程概念, 也就是通过学生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为提高创业综合素质而努力, 这样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课程。这样的课程观有利于课堂的突破, 同时也能够打破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的模式, 帮助学生克服唯理性课程模式的束缚, 通过更广阔的范围设计来满足社会需求, 从而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而言, 创业教育就是需要两大类、四大版块作为其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对于课程模块, 并非是简简单单的分割, 而是要相互联系起来, 共同完成创业教育所赋予的使命。

2.2 利用创业文化, 激发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与培植。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风、教风、校风, 这是学校发展之根本, 也是学生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持久深远、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是任何课程都达不到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拥有强大的渗透性, 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因此, 高校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创业文化, 这样就能够将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于学生的勇于创业、敢于创业都会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让学生个性创造得到最明显的发扬。[3]

2.3 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基于不同需求分层次的建立

如果站在学生创业教育需求这一角度来看, 就存在层次性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创业有强烈与执着的兴趣, 但是有的学生却对创业非常冷漠。创业教育属于高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 但是却不可要求学生必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 也不能强制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或者具备创业家的精神。所以, 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按照学生不同的个性与需求, 分层次地进行。对于拥有扎实基础, 存在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 应该给予系统的、专业的创业培训;如果学生创业意愿薄弱, 那么就需要进行基础性的创业教育。另外, 针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 除开层次性外, 时序性也会有所差异。部分学生在高校就会有强烈的创业意愿, 但是部分学生在工作若干年之后才会逐渐表露出创业的意愿。所以, 创业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不仅要注重创业基础, 同时还要注重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愿望奠定基础。所以, 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 应该按照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进行划分,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创业的最根本需求。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创业教育对于高校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过程表明, 研究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通过确定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能够明确地表述出对创业教育的价值性追求, 这是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所在。只有满足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 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永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的选择与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5) :102-105.

[2]张龙.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 2010 (09) :92-94.

[3]周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 2014 (12) :12-14.

创业教育目标 篇8

在高等教育领域, 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素质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基础上, 增强自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确立创业意识, 形成创业初步能力, 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然而,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思维的建立、创业能力的提升是渐进性的, 同时不同的学生群体, 从课堂中获取的知识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创业教育需要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应该根据目标定位进行设置。

1 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

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它影响着课程、学生和教育的过程。确定教育目标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课题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现代社会生活以及教育专家对创业教育目标建议的研究, 结合对创业内涵、创业教育及其特征的分析, 从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创业教育目标进行了筛选。得出结论,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从基础性目标、普及性目标以及提高性目标三个层面上加以定位。

1.1 基础型目标

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拥有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自岗位上开拓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设定的教育目标, 它对创业人员的意识、态度以及行为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该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 通过创业成功人物的经历, 去激发和促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要向学生传授一种追求创新的做事精神, 要使他们敢于在已有的社会秩序、规范、条件和关系下创造新的秩序、规范、条件和关系,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竞争意识和不畏艰难的意识, 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要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自信、果断、勤奋、踏实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基础型目标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1.2 普及型目标

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指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 这是在知识层面对大学生实际创业的指导。具体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业所需要的所有专业知识, 包括市场营销类、管理类、金融类、财务类、法律类、保险类等;要学会常用的创业实务, 如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优惠服务等。创业教育的普及型目标旨在夯实创业者的知识基础, 辅助创业者能够在创业道路上起步更稳, 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1.3 提高型目标

创业教育的提高性目标是指在实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的同时, 需要让那些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具有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该目标主要以研究创业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创业实践为主,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如:预判和识别商机的能力, 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团队成员管理、资源整合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分工协调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以及综合应用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等。

2 基于多维创业目标的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多维创业目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创业教育要解决的是一个系统问题, 简单的理论课程难以解决多层次的需求, 需要辅之以活动课程、实训课程以及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简单来说, 活动课程是满足基础性需要, 主要目的是唤醒和激发广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理论课程是满足普及型目标, 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创业相关理论进行提升;实训课程, 主要目的帮助有创业打算的学生提升实战能力, 应对创业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创业教育的参与对象, 不仅要有学校、学院的参与, 还要有社会的介入, 以符合课程体系的整合性标准的要求。

2.1 创新创业活动课程的设置-匹配基础型目标

创新、创业活动课程一般在第二课堂进行, 并以活动为载体, 主要设置“创新”“创业”等专题, 全面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 在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创新专题活动课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教师的研究室 (所) ,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活动;可以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申报资助制度, 让学生带着项目、课题走进开放实验室, 完成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可以邀请专家、教授为学生作科技创新讲座;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专题活动课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企业家以及校友走进校园, 为学生作创业知识讲座, 传授创业经验, 讲述他们的创业成功故事;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或“创业者联盟”, 组织成员定期交流实践体会;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考察、访问等, 让学生开阔视野, 增长见闻, 丰富体验, 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

2.2 创新、创业学科课程的设置-匹配普及型目标

创新、创业学科课程主要以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理念为主, 并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结合学校已经有的学科专业, 可以分为“科技创新概论”“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科技创新概论”系统介绍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在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系统传授有关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要做好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指与专业学科课程教的融合与渗透, 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进行的创新、创业理念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业课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不仅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保障, 也是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全新举措。该类课程主要以提供“创业学”“创造学”“创业心理学”“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法律与税收”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3 创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匹配提高型目标

创业实训课程则是为那些接受了基础性创业教育以后, 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安排的课程, 它以研究创业问题、开展创业实践为主, 是培养学生创业实战技能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包括创业计划大赛、模拟沙盘训练、网络实战训练、创业实战训练、创业孵化等多个项目。创业计划大赛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具体的创业问题, 培养他们的识别商机、整合资源、创建团队、制订创业方案等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模拟沙盘训练、网络实战训练是借用多媒体的形式, 开展虚拟创业实习、研究企业的运作模式、体验创业的艰辛、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经验、是锻炼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以创业计划大赛中的成熟作品或在创新活动中研发的成熟产品为依据, 鼓励并支持学生组建“大学生创业中心”或注册创办实体公司, 或者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为学生搭建创业实战平台,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中心或实体公司应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 并实行自负盈亏, 学校可以建设创业孵化园, 在经营场地、聘请校内外指导教师和技术顾问甚至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这是最高层次的创业教育形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 构建基于多维教育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培养不同需求的创业学生群体更具有指向性, 也更有实效性。创业教育, 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一个大课题, 同样也是一个新课题, 结合三个不同的目标, 提供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是完善并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新的且有益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创业环境越来越宽松,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越来越细化, 增进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及能力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因此创业教育的课程发展是当前重要的课题。各院校也开始相继开设创业相关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但是, 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创业”这一时代命题时, 又呈现出不同的目的。有些学生通过课堂及相关教育是为了激发创新意识;有些学生是为了形成创新思维;有些学生是为了获得创业技能;有些学生是为了了解熟悉各级政府的政策。基于此, 系统构建具有融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可扩展性的围绕多维教育目标服务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多维目标,创业教育,构建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8-9.

[2]陈艳, 等.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 高教探索, 2006. (4) :128.

[3]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3) :77-79.

创业教育目标 篇9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1. 政府大力支持。

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 高校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采取措施, 鼓励他们创办高新技术产业”[1]。同年, 团中央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此项大赛一直持续至今, 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并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创办了“创业教育通讯”。与此同时, 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积极探索国际合作, 开展KAB (Know About Business) 创业教育项目;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展SIYB (Star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 创业教育项目。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还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推出了优惠措施, 如在《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政策的通知》中规定, 工商收费方面对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减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的主要原因是,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日益凸显,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的几十万增加到了2008年的550万。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直接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 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 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创业活动具有就业倍增效应, 一名大学生成功创业不但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还可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因此支持高校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

2. 高校积极推进。

2002年初, 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来的摸索, 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4种创业教育模式: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结合地域特点的温州模式。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 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教授学生如何创业, 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 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结合地域特点的温州模式以立足温州, 借鉴温州企业经历, 鼓励学生建立创业工作室为特色。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地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的必选内容, 大部分高校均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蓬勃发展。

3. 创业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在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高期望值下,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效却并不令人满意。调查发现,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创业设想并不是来自于高校。比如在一项南昌大学对在校生的2000多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汇总来看, 创业设想更多的来自于媒体和身边创业人物的影响, 认为自己的创业设想主要来自高校的仅占9%[2]。数据显示, 国内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不到1%, 在有的重点大学, 每年三四千毕业生中, 创业的只有寥寥几人或十几人, 与高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创业教育很不相称[3]。据不完成统计, 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4], 即使在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中也往往存在企业成长性差、长效发展难等问题。总体而言,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声势大、影响小, 形式多、内容少, 投入多、收效少, 尝试多、推进少的尴尬现状有目共睹。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定位分析

1. 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会影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开展创业教育, 引导更多的人走上创业道路, 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由于认识到这一作用, 在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 政府部门对高校创业教育日渐重视。同样, 希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缓解本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促使许多高校在创业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回顾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历程, 可以明显看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巨大推动作用, 但是, 事实证明将缓解就业压力直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成效并不理想, 而且有可能会影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作为目标的强烈动机, 使高校很容易把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教育学生开办企业, 侧重从“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角度理解创业教育, 过于重视创业技能训练和创业知识传授, 使创业教育的本义被曲解。教育规律表明, 创业教育绝非是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 希望创业教育能在短期内使毕业生中涌现大批成功“企业家”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就曾对美国出现的功利主义的创业教育倾向这样评价:用“拔苗助长”的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者, 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因此如果把缓解就业压力作为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很容易使高校倾向于采取急功近利的措施, 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走上一条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健康道路。

2. 培育企业家精神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

使创业教育回归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本源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政府和高校都应当明确, 创业教育是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 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 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我们在羡慕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高校能产生大批成功创业者的时候, 关注点应该放在如何形成孕育大批成功创业者的土壤, 如何构建有助于创业者成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而不仅仅是这些创业者本身。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 个性发展促进着创新精神养成。因此高校应转变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 改变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创新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挖掘的培养体制。所以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 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 其重心并非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创新意识的增强、积极创新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才是创业教育的真正核心。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实现路径

1. 踏实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培育企业家精神需要发挥课程教学主战场的作用, 使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要优化课程设置, 创业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因此, 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更好地渗透与融合非常必要, 应把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引入创业教育课程, 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亟需加强下列课程建设:战略与商业机会识别、创业者类型及管理、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家精神、创业伦理道德等, 使学生有机会系统地掌握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初期的运作和战略计划的拟定等实用知识。

2. 积极开展高质量创业师资队伍培养。

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保证。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主要不是教学部门, 而是集中在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学组织, 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主力军不是专业教师, 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数因为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 对创业教育本身理解有限, 很多属于一知半解, 以他们为主体开展创业教育很容易是“门外汉引导迷茫者”的状态, 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同时注重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理论型师资的培养中, 要更加注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示范;实践型师资的培养中, 要更加注重创业教师的企业经验, 要引导高校形成用重金聘请高水平创业师资的良性机制, 要早日产生一批有成功企业经历并担任过或仍在担任企业管理职务, 具备较好教学经验的人士出任高校创业教师。

要引导教师探索更有效的创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改革过于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改变“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更多采用商业计划书写作、案例分析、商业人士演讲、讨论、讲座、项目研究、可行性研究等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挖掘学生潜在能量, 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在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中追求实效,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正感悟, 使学生自主地向提高自身创新精神方向努力。

3. 积极发挥校园创业教育氛围的熏陶作用。

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需要良好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 高校应改变长期形成的“适应性教育”习惯, 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更重视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 容许并鼓励学生成长的差异性,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励学生动手实践, 把创意变为现实。调整学生评价体系, 真正把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

4. 逐步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机制。

高校创业教育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活动开展、基地建设、风险基金的设立等方面需要多方支持, 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国家应当加强创业教育战略规划, 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等方面为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支持;应引导新闻媒体更多关注创业, 逐步建立起全社会崇尚创业, 扶持创业的良好文化基础;应逐步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创业精神培养, 为高校创业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应引导科研机构开展更系统的创业理论研究, 注重更多的实证分析, 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应逐步建立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站式创业发展服务网络, 包括在各地设立专门性的机构, 帮助创业主体创造和识别创业机会, 获得创业融资及创业组织结构设立和内部管理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

(严毛新,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讲师, 浙江杭州310035)

摘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积极推进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创业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回顾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开展创业教育对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以此作为目标并不利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创业教育应回归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本源, 应从拓展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健全国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朱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6) .

[2]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01) .

[3]熊丙奇.别把大学生创业路搞窄了[N].文汇报, 2008-11-21.

创业教育目标 篇10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现状

(一)将培养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多数人认为,创业教育只有追逐成功的创业以及培养优秀的企业家才具有意义,当前国内大学生在创业方面具有较低的成功率。在该创业成功的数据显示下,突显出创业教育缺少必要性。追究其原因,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未经高考选拔的过程,故在知识水平上较低,很难掌握高的技能,更多怀疑的是学生创业的潜能及发展。所以,实施创业教育不能较好达至成功创业主要目标。

(二)缺乏对学生创业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现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较低的知识层次,不能较好地完善自我教学技能,将创业教育传授给学生时,无法提升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意识,也不能在创业中彰显出自身勇于创新的精神,严重影响了院校对企业家的培养以及实现对创业教育目标的定位。

(三)将创业教育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现今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其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就业是学生工作的最终归宿,而创业属于就业的源泉,在就业的当前趋势之下,政府、学校高度重视起就业、创业问题。创业教育的实施能够推动其对就业问题予以解决切实所需,不仅减少了失业群体数量,还解决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的难题,将被动求职工作者转变成创造工作岗位的重要人物。因此,将创业教育视为当前解决其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要想对五年制的高职院校有关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出正确的定位,应该提高落实创业教育的重要意识、构建培养创业人才有关的课程体系、创办创业类型的实训基地。

(一)强化落实创业教育的重要意识

就国内五年制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前现状而言,缺少主动式开展并落实创业教育。从层面上分析,未意识到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院校领导缺少创业教育的重视,其软件、硬件的构建投入也不够充足。而在教师的层面分析,也缺少充足的认知,且忽略了学生在创业中的行为能力相关开发、引导。所以,要想解决院校整体认知问题,应该提高其主动落实创业教育的重要意识,通过开展创业课程实现深化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

(二)构建培养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

现有的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案针对创业教育予以课程设备无体现,仅有个别方案体现结合培养学生创业的素质设置了选修各课程,可在具体执行之中,未形成课程相关体系。若想达到落实创业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就当前状况分析,应该有针对性地将培养人才的方案予以修订,在该基础之上再次构建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增添创业教育公共通识课程、创业导论以及创业教育概论等;将公共、基础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并加入创业者所需的综合类知识中,例如法律基础和职业道德等课程。

(三)创办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将创业类型的实训基地创办作为院校落实的主要工作,加之落实创业教育重要的背景,以院校结合专业的特色进行实习与实训,通过深化院校企业间合作的方式,创办创业类型的实训基地。可依照专业的特色提出创办的具体方案,借力于校企合作鼓舞学生进行公司的模拟创办,实现自主式创业。在企业的参与之下能够同时达到双师的培养目的,进而提高创业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力量。

创业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基础目标要定位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具有创业人才的培养。选取五年制的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研究主要对象,对院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现状予以分析,在该基础上对创业教育正确目标定位展开研究,主要是院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体系,且提出了有效性建议,有利于更科学地定位院校创业培养目标。

摘要:鉴于年龄、学制以及知识层次等多个原因,五年制高职生和普通大专生、本科生比较,在创业中存在很多问题,然而创业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应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中普遍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对创业目标予以定位,进而明确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为此,围绕五年制的高职学生在创业教育方面目标的定位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

[1]胡淑红,蒋勇.五年制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研究[J].学术研究,2013,6(18):18-20.

[2]蒋留生.试论五年制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目标取向[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5):133-137.

创业教育目标 篇11

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创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PVC)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多媒体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及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管理的公司,并作为国内首个多媒体产业孵化基地,被列为上海市高科技孵化器网络成员。

目前,MPVC已在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兆丰世贸大厦和华敏翰尊国际大厦内建立起了数万平方米的多媒体专业孵化器,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上海公司、分众传媒、好耶广告等众多优秀高科技企业入驻。

MPVC倡导“简单高效”的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积极推动“风险投资”与“科技园区及孵化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致力于通过综合运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帮助创业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入驻理由

支持企业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广泛的创业融资渠道

全过程、多方位、高质量的标准化服务

专业团队帮助创业者解决各类商业难题的卓越能力

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

互助互动的产业整合价值链

被孵化企业壮大与成功的事实

分众传媒:

中国户外电视广告网络的创建者,其商业楼宇联播网目前已经覆盖全国40余个城市,20 000多栋楼宇,日覆盖2000多万中高收入人群。据CTR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分众传媒已占据该市场77%的份额,是该市场当之无愧的主导者。

分众传媒于2003年入驻MPVC孵化基地。为了帮助分众获得发展资金,推动其户外电视广告网络的发展,MPVC调动其在风险投资行业的资源,从2003年5月起,帮助分众先后3次成功融得了来自包括UCI维众投资、SOFTBANK软库中国、CDH鼎辉国际投资、美国高盛、美商中经合、英国3i等在内的10多家国际著名投资基金近5000万美金的投资。除了融资,MPVC还在人力资源、公司财务和行政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全力支持分众,确保其在大规模开拓市场的同时各项后勤资源的跟进。目前,分众已在MPVC的辅导下顺利步入海外上市的发展进程。

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创业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长宁路1027号兆丰广场1003室

邮编:200050

电话:021-52419958、32124666

传真:021-52419858、52400958

联系人:姜巍

电子邮箱:congtact@mpvc.cn

创业教育目标 篇12

一、既有研究成果

笔者以“警校高职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 找到0篇文献。笔者以“文科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 找到0篇文献。笔者以“高职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 找到119篇文献。可见, 相关研究尚少, 成果不多。

徐旭梅等认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警察院校大学生自主性低, 教官很少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意, 看重结果和分数, 轻视过程和能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应不同于传统课程, 学生将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成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实践者。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育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创新、自律、坚毅、诚信、自信和开拓能力, 果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1]刘黎明认为, 警察院校的学员毕业时多数 (以上) 无法进入警察 (公安) 系统, 这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严重失衡。长期的失业一定会让他们感到社会缺乏“公平”,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怀揣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证走上“非常专业”的犯罪道路, 这些人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潜在隐患。[2]朱晓红等认为, 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需求是不同的。文科专业的技术性弱使了大学生比较缺乏依托专业创业的自信心。[3]孟庆伟认为, 创业首先不能被当作一种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而应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4]以上这些研究成果, 很有参考价值。

二、广义创业与狭义创业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 “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5]在法治社会, 对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市场主体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创业, 博大精深, 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比如, 在发现“杜蕾斯”等行业巨头由于过分傲慢, 把主要精力放在渠道和营销上之后, 刘克楠开始创新、创业, 开办了大象公司, 倾注巨资于产品和服务, 并且一举成功。[6]又比如“数字游牧民”。Natalie Sisson是著名的“旅行箱创业人”, 她全部家当就一个旅行箱, 没有固定住址, 但在四个国家有银行账号, 17个手机SIM卡, 挣钱全部在网上。她做了接近4年的生意, 有着6位数的收入。[7]2013年5月30日, 根据闽教高[2013]55号文件, 福建警察学院被确定为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互联网信息资源辅助研究”等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为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视频侦查技术实践应用”等3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为2013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 特别是小型、新型企业, 在创业过程中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又实现个人抱负, 反哺社会。广义的创业, 是指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 不安于现状, 不囿于陈规, 不满足于既有工作模式, 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 想常人不敢想, 干常人不敢干, 在新的领域、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普通人往往将公务员岗位看作是铁饭碗, 其实公务员也存在着创业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 我国大陆的公务员将要分类管理, 职位归入综合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工作将由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负责。[9]公务员分类管理的试点工作已进行多年。离全国推行已经不远了。高校及毕业生都要有思想准备。一个大学毕业生 (含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 如果二十五岁考入公务员单位, 他将在这个系统工作三十五年。这一历程不算太短, 其职位可能会有这样的调换, 综合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也可能是专业技术类→综合类→行政执法类, 还可能是……理论上讲会有六种调换方式。求稳怕变是不正确的态度。2005年3月7日, 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 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 比清末高出了35倍。[10]2005年4月27日下午, 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们国家目前所谓的“官民比”应该是1∶197.69。不管具体比例是多少, 总之, 体制内外的基本共识表明———我国大陆的公务员是冗员较多的, 未来定会精简。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可能要面临转型、转岗、创业。同样的道理, 警察也存在着创业的需要。比如, 近几年由于《禁毒法》的推行等原因, 劳动教养制度出现了很大调整, 在部分警察身上出现了以下转型: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强制隔离戒毒警察→社区矫正干部。即使是在相对稳定的监狱系统, 考上公务员、进入狱警行列的年轻人也会有岗位的变动, 也会有工作性质的转变, 比如, “接线生” (办公室文职岗位) →“看守 (带班干部) ”→“书记员” (内勤) 。又比如有的年轻人刚进入监狱时, 在防暴队值班, 后来到监区当带班干部 (分队长) , 之后又到监区做管教, 后来任副监区长, 极少数人之后还担任了监狱的领导。有的年轻人刚进入监狱时, 在一线带班, 之后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 加上自己的钻研、实践, 成长为罪犯心理矫治的能手, 一直工作到退休。也有极少数年轻人是这样转型的:各市司法局监狱管理科警察→社区矫正公务员。也还有极少数年轻人, 在监狱、强戒所的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 经过遴选, 进入局机关、厅机关工作, 不再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执法工作, 而是做宏观管理工作。2013年5月3日,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公布了《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 (试行) 》。公开遴选, 是指市 (地) 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 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等;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报名参加市 (地) 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有的高职毕业生, 其职业定位为大机关, 他们早早就参加自考、函授学习, 为参加遴选而主动提升学历层次。这既需要创新意识, 又需要创业能力。天高任鸟飞, 海阔任鱼跃。年轻人的职业生涯是漫长的, 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憧憬。我们需要在学生毕业前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规划辅导,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也要早做打算, 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何渡过———综合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一线工作?二线工作?文字工作?管理工作?与人沟通?与设备打交道?业务工作?还是协调工作?有人认为, 在国进民退、市场机制远未发挥应有作用的今天, 高职学生的创业成了小打小闹。其实, 人的潜能有时是逐渐显露的, 年轻人的长处、优点也是会变动的, “穷则思变”、“陆路不通走水路”, 每个年轻人都会碰到天时地利人和不完全具备的事情, 及时调整, 改弦更张确有必要。

总之, 创业的意识人人都应当有, 对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司法警院高职生来说, 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司法警察就业目标下高职生创业的特点

1.“行业保护”导致学生创业积极性缺失。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7条规定: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监狱管理局、强制隔离戒毒局主动搜集空缺职数 (警察退休人数, 辞职人数, 开除人数) , 确定拟增补人员的数量, 报送人事部门, 进而配合人事部门进行省级统一招警考试工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近十几年的招生情况也表明———之所以80%的司法警院学生是农村学生, 是因为处于二本线至一专线之间的农村考生对学费一万元以上的民办三本院校不感兴趣, 而对学费仅五千元且六分之一 (甚至三分之一) 毕业生当年入警的警院“情有独钟”。可见, 高中毕业生是因为每年15%~35%的入警比例而报考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司法警察的择业志愿使农村高中毕业生对警院趋之若鹜。在少数省份, 仍然存在“行业保护”———监狱管理局与人事部门协调, 给予系统内下辖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政策倾斜, 在省统招指标中划出约三分之一, 通过限制专业的方式面向下辖警院毕业生。这有利于提高本省警院高职生的就业质量, 但同时也导致本省警院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 眼睛只盯着那几个公务员指标, 一年考不上, 第二年再考;第二年考不上, 第三年再考;第三年考不上, 第四年再考……。我省竟有连续考十一年的个案存在, 令人感叹。

2.涉警专业高职生创业自信心匮乏。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思想牢固, 择业志愿明确, 本来是好事。但是, “三十年河东, 四十年河西”。比如, 一旦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 则工程设计、建筑、钢铁、水泥、装饰材料等相关专业的高职生必然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同样道理, 警察院校学员学习的是非常专业的警务知识、技能, 除了从事相应的工作外, 他们没有多少能力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起参与就业竞争。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博与精的矛盾始终存在。说得通俗一些, 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旦对口, 如鱼得水;一旦改行, 可有可无 (沦为冗员) 。任何一个专业, 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其局限性, 有就业优势, 也同时存在就业劣势, 即使是西医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就业困惑。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初衷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的理想化模式是“订单式”培养, 类似于“以产定销”的工厂, 但是, 目前我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大多达不到这一标准, 一些文科及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成了两不像———既不像普通本科高校那样知识面广, 也不像工科类高职院校那样动手能力强、一毕业就可上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所开设的课程, 除了基础课外, 专业课大多为人文科学类。在“刑事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中, 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 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监狱。在“涉毒人员矫治”和“行政执行”专业中, 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 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法律事务”专业中, 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 因为高职生也不可能申办律师事务所。在“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中, 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 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私人侦探所, 也不允许私人开办保安公司。在“应用缅甸语 (法律服务) ”及“应用泰国语 (法律服务) ”专业中, 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 因为资金、渠道的缺乏, 个人开办边贸公司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司法信息安全”专业, 高职生也缺乏自主创业的底气。因为其专业技术方面的本领尚欠火候, 刚刚入门, 学到的仅仅是一鳞半爪, 多为半瓶子醋, 无法独当一面。在新型媒体大举挤占传统纸媒空间的今天 (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有五亿) , “新闻采编与制作 (法制新闻) ”专业的高职生若不考公务员 (入警) , 而是到报社找工作, 成功者将“寥若晨星”, 进入党报系统的几乎没有。在“社区矫正”专业中, 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 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矫正轻刑犯的机构。去心理咨询中心当助理, 又因门槛太高而无法进入, 况且心理咨询中心的经济处境也不乐观。

3.创业意识尚属模糊, 创业事例鲜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下逐渐养成了“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的习惯, 不但行为举止整齐划一, 言论整齐划一, 甚至思维也几乎一致了。这有利于管理、控制, 却不利于创造、创新和创业。“等”、“靠”、“要”的惯性使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 到目前为止, 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较少。曾有极个别在校学生尝试进行文印店经营, 但由于场地设在学生宿舍产生了安全隐患及倒卖历年毕业论文电子稿而被院方取缔。

四、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设想

(一) 内容

1. 创新意识。

一百年前, 南美洲的阿根廷欣欣向荣, 在世界上被普遍看好, 然而, 由于缺乏创新, 受限于民粹主义等原因, 现在已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种族、民族、国家、地区、行业剧烈竞争的今天, 固步自封, 因循守旧是自甘堕落, 甚至是自取灭亡。同样道理,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对年轻学生来说, 创新意识非常重要。绝大多数省份已放开招警条件, 面向全国大学生招警。如果哪一天少数几个省份也取消了“行业保护” (学界俗称“断奶”) , 我们的警院高职学生将面临更残酷的公考 (入警) 竞争。没有危机意识, 没有创新精神, 肯定要败下阵来。

2. 创新思维。

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关系密切。年轻学生除了学习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外, 必须逐渐培养形成存疑、批判、探索、革新的思维习惯。摈弃盲从、懒惰、懈怠的陋习。陈寅恪在1929年提出的“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现在看来, 并未过时。在强调共性、强调集体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形成创新思维尤为困难。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3.创新能力。

创业, 就是要创造财富, 可以是物质财富, 也可以是精神财富。乔布斯的创业史, 虽然难以复制, 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 激励年轻的高职生向书本学习、向新媒体学习、向社会学习, 逐渐培养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余额宝”的出现, 彰显了马云的创新能力。但是,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 而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勤于修正、勤于改进和勤于调整而逐渐形成的。新加坡致力于增强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关联性。学生在大二结束时才确定具体的专业学习方向, 且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同时在两个系选修两个专业, 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一经验, 对我国的高职学院特别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很有借鉴价值。

(二) 形式

1.创业课。

各高职院校, 包括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已普遍开设了创业类讲座。在此基础上, 在条件成熟时, 可以开设创业类理论与实作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曾发文要求各个高校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经过几年的探索,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专业、分性别、分来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辅导。

2. 实地参观考察创业园区或创业企业。

安全防范专业学生可以参观公安局网警支队工作场所、安保公司技术中心。小语种专业可以参观自由贸易区、边贸企业。法律事务专业可以参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警务专业可以参观法院的法警队、检察院的法警队。

3. 观摩他人计划书。

虽然, 知识不等于技能, 经历不等于能力, 但是, 没有知识的储备是不可能凭空具备技能的, 没有干事、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经历, 能力也绝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年轻的高职生必须认真对待学习, 认真对待社会实践, 认真对待创业设计, 认真观摩他人制作的创业设计计划书。

4.参赛。

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创业艰难, 但是学生可以尝试, 先迈出一小步, 先开始做, 再慢慢改进, 修改方案。虽然获奖很难, 但是经过几年的参与,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可以积累经验, 促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 途径

1.个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应当通过个人立志, 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选定目标, 努力学习, 刻苦历练, 考级考证, 实习见习, 顶岗实践, 不断提高个人的创业能力。

2.社团。可以以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社团为依托, 相互介绍, 相互提携, 以团体形式加入创业行列。也可以让学生社团像市场中的小微型企业一样, 每天有许多新成立的, 每天也有许多关门歇业的。在这样的过程中, 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优胜劣汰的大背景下不断推陈出新, 螺旋式上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3.高校。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在现代教育中心勤工俭学、实习, 可以培养解决硬件故障、软件病毒的能力。在后勤服务中心勤工俭学、实习, 可以培养餐饮管理、销售、烹调等方面的技能。在警官培训处勤工俭学、实习, 可以培养操作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的能力, 避免大三撰写毕业论文时, 才发觉自己不了解Word的尴尬。在保卫处勤工俭学、实习, 可以培养安全意识, 了解技防设备的使用要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实习, 可以培养书刊经营管理能力, 了解我国新闻出版的规律, 了解数字信息的利用手段。允许高职生在校园内开店, 也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一条途径。餐厅、咖啡屋、文具店、书店等可以作为选择项。学生规模小的职院, 校内“创业街”的建立, 会存在不少困难。此外, 由于一些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不在大学城内, 此路困难重重。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 不能与司法警察的择业志愿相抵触。不能通过贬低警察就业目标的价值来开展创业教育。否则, 将会伤害农村学生的感情, 还会挫伤学生对创业课教师的信任感, 得不偿失。

4.社会。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2013年11月12日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二部分43条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 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可见, 创业已成执政党高层的议题。创业教育应当成为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一项活动。当然, 不是要其他行业的人员“越俎代庖”, 主要的责任属于高职院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政府下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学院所在地的市、区的就业服务机构, 省教育厅下属的就业创业服务机构都应该负起责来,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帮助就业困难的高职生增强创业能力。例如, 为方便高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 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体系, 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华普亿方共同开发了《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系统将创业知识体系与创业仿真实训紧密结合, 形成最全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 分为在线模拟版和就业指导中心版。线上版可供网站用户线上进行创业模拟练习。[11]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高职院校学生会与非政府组织 (NGO) 的接触、联系、合作, 应该说已经有一些尝试了。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尚无进展。职业定位为公益创业的文科 (含警察) 高职生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近年来, 一些非政府组织, 被司法机关及地方政府视为“维稳”的障碍, 视为“惹麻烦者”。所以, 在加入NGO时, 要十分谨慎。

上一篇:会计内部控制方法下一篇:共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