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创业教育

2024-06-14

高职生创业教育(精选12篇)

高职生创业教育 篇1

摘要:<正>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也是高职院校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创新教育,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还解决了大学生择业难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在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科学有效的开展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内涵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也是高职院校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创新教育,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还解决了大学生择业难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在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科学有效的开展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内涵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需要遵循培养实践型的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来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在制定这个体系的时候,应该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出正确、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从学校方面、政府方面以及社会方面进行构建,每一个方面都要包括4-5个评价指标。首先,从学校方面来看,应该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师资力量、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以及课程的体系等。其次该从学生的方面进行构建,例如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强弱、实践活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等。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追逐创业潮流,盲目跟风,不考虑自身优劣,没有在自身具备的特长和不足上做出相应的分析以及制定相应的计划,没有选择合理有自身优势的创业项目,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创新创业失败。政府方面主要是指政府对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一些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社会层面就是从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度来看。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很少有创新成果。因为学生在校接受的多为创业理论,缺乏实践和实操能力,学生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在多变的市场中,学生的创业梦想很容易受到打击。此外,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流于形式,不注重实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可以从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目标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构建,除了最终的教学成果之外,同时也应该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等进行评价。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方向来实施的,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校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活动场地等的配备。此外,还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进行评价,只有从多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最终科学合理的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的成果。

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遵循评价主体多样性的原则才能准确的评价教学的最终成果。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多方面。虽然在新形式下,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却没有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不想学习。此外,很多学校在配置专业的创业教师数量十分有限,造成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动力所以,专业创业教师数量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都应该包含在评价主体中,在对学校进行评估的阶段,应该从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入手,客观的评价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方法应该采用定量法和定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且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的内容应该有选择性的选用最适合的方式。高职院校在评估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从校内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

3.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

3.1 对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规划的评价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道路是比较漫长的,在计划长期稳定发展时,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进行评价,应该包括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划教育过程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需要准确的给创新创业定位,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坚定的方向,这对教育成果的影响是很大的。此外,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都应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认知,通过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其抗压能力,从而对大学生的创业设计进行系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榜样,并且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提示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学校对这个项目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以及领导者的决策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这些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成功与否也是具有紧密联系的。

3.2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设的评价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时候应该将其列入其中。学校的教学建设主要包括学校师资力量、课程的体系建设、教育环境建设和教育科研建设,其中,教育环境建设又包括软环境的建设和硬件环境的建设。教育硬件环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提供需要的场所和设备等。在一些高职院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环境主要为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这些场所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针对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学校除了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奖励,包括精神上的奖励和物质上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精神上的奖励旨在提高学生对创新的信心,物质上的奖励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或者创业上的资金支持,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学生创新成果奖励的力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创新。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投入的活动基金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积极性,也是学校鼓励学生创业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表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与企业或者工厂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这也属于一种创新创业的硬件环境。软环境就是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例如学校是否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的论坛、讲座等。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以及数量的多少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人才保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应该从教师的创业能力、教师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取得了实际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首先应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数量,不断聘请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师承担。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创业类课程的开设,以及是否将其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通过对教学课程体系的评价,可以评估出教育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能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科研建设的评估是指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术水平进行评估,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才能将创业创新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创业模范学校的联系,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成长。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

3.3 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建设以及成果进行评估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活动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应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面为导向,在活动建设上格外重视并从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中进行评价。例如学校是否开展过关于创新创业知识方面的讲座、是否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方面活动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态水平,也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进行评估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关键的内容,评价应该从学生取得的创业成果和社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估,主要评估的内容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对创新创业成果的评估应该从学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学校内部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方面的表现,学校外部是指学生在进行实习或者毕业之后的跟踪调查,从学生所在企业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最终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4. 结语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却并没有取得可观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全面准确的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取得的效果,根据评价效果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才更能得心应手。

高职生创业教育 篇2

亓伟军

【摘要】高职教育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处于孔孟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融合儒商文化基因,解读儒商的创富历程,将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将专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成才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地域文化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科研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71)

【作者简介】 亓伟军,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一、儒商文化内涵及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它是一柄“双刃剑”,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弘扬儒商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儒商文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与儒家思想一脉相传,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而根植于儒家思想沃土又融合当代经济发展经验形成的儒商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商业版本。我们要把提倡儒商文化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重铸道德长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儒商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补充

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失灵的时候,它不能解决市场中的垄断、收入不公、并带有一定盲目性、滞后性等。而以行政审批为核心的政府调控又难以洗净“腐败之手”,这中间必须有道德的“良知” 来发挥公正的作用。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再加上长期的“斗争哲学”对传统道德的破坏,使得市场经济秩序较为混乱,从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成灾,到上市公司的集体造假等,无不在昭示着重振道德“纲常”的必要。可以说,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是市场经济列车的铁轨,脱离了道德之轨,市场之车就会寸步难行。

(三)儒商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儒商文化是经过历代儒商的成功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儒商文化的诸多内容在今天的企业发展中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注重诚信,就是重视产品质量,信守合同,不逃废债务。重“义”就是守法经营,注重环保,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仁爱”就是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行人本管理。“人和”就是对内铸造团队精神,搞好协作,对外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西方的诸多管理法则也往往体现了这种管理中的道德诉求和人文关怀。如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德国企业的质量第一观念、日本企业的团队意识等,与中国儒商的管理理念可谓殊途同归。孔孟之乡在改革开放以后涌现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企业,就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创新的结果。如太阳纸业集团董事长李洪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创新思想、鲁抗集团董事长章建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如意毛纺集团总经理邱亚夫“树国际一流品牌、建国际一流企业”的坚定信念、心声集团董事长韩法轩“奉忠孝诚爱心,走人间真情路”的亲情管理理念等等,都深得儒家文化精髓而又独具特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为孔孟之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儒商文化与创业教育

(一)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的创业素质为目标,使学生具有生存、发展、创造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的教育,它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创业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超前行动,要求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通过创业教育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儒商文化,将他们的创业精神、创富故事、创新理念,以各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成长为

有较高知识层次、深厚传统人文美德和现代化管理意识的经营管理者,提升就业质量。在紧张的就业现状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创业是实现个人理想与个人价值的另一方舞台。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就业途径的现实措施。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提升成功素质,将大学生自主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创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二)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校园精神培育的需要。济宁处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新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儒商文化的精髓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活教材。据统计,约有90%的儒商精英出身贫寒;创业时白手起家,从“草根”长成“大树”。改革开放后的儒商充满着科学精神,他们与时俱进地把个人、企业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共创价值。在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导入儒商文化的元素,将儒商创业故事带入课堂,与成功儒商面对面,将儒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经商文化氛围。

(三)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要教育高职生从小事做起,他们有创业的激情,却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用身边的儒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四海为家的草根精神、捕捉市场的竞争精神、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提升职业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培育良好的创业文化,打造学生创业精神

1、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和谐职业人”培养理念。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的现代和谐职业人,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所谓和谐的职业人,是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相统一、能力与素质相统一。创新和创业精神是现代职业人所应具有的鲜明特征,和谐职业人的培养,要树立“人人要成才、人人好就业”的目标,要具有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在高职院校要以“企业家精神”来培育现代儒商,在专业教育、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领域渗透创业文化,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敢于创新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企业与学校实现零距离对接。引进企业文化的思想元素,将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纳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使企业与学校实现“零距离”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创建企业化的良好环境。在校园里大力宣传“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儒商精神,将成功儒商风采引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使儒商精神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探究儒商文化的内涵,启迪和引导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3、依托扶持学生经营类社团,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成立经营类社团,让学生自主经营,成为某种商品的代理商,既能锻炼学生的经营才能,又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形成“校友讲坛”、“儒商论坛”等品牌活动,邀请商界成功人士畅谈经商心得,营造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组建学生自助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服务和规范化的管理。如创造条件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组织学生到企业搞调研,通过访谈、收集资料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整理归类,供

学生查询使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又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去联系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家。每次讲座开展前,对即将邀请来的企业家进行研究,或对主讲的主题开展讨论,学生对讲座的兴趣会更大。使学生在自助、助人中收获成就感,得到来自市场和企业一线的信息。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1、开设创业课程,搭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为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务实型的创业课程。把教育学、企业管理学、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讲述、案例分析、成功儒商的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学会创业实践,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企业家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业课程树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问题,客观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掌握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出合理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付诸实施。

2、坚持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要在高职院校开办创业孵化班,引入有意于在学生中培养员工的企业,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专项提高。创业孵化班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以选修课或兴趣班的形式组织教学,邀请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员工、企业的客户前来授课,同时组织学生模拟项目操作,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研发;也可以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和市场,让学生在实战的条件下参与生产经营运作,以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

3、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过往往比较艰苦,但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与当地企业和相关行业的接触中体会到企业创业的难度和创办企业的艰辛,体味到员工坚韧拔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力。使其在计划和实施创业更多一些理性思考。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孵化学生创业计划

1、完善制度保障。社会和高职院校要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在制定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学校要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建立“素质拓展学分制”,对参加会实践、课余创业等业绩进行量化考评,作为学生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创业奖励基金,鼓励、支持具有技术含量和专业优势的创业公司,做到专款专用;成立学生创业教育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探索适合本院特点的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创业教练”队伍。

2、建立创业园区。建立校内创业园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注重环境的熏陶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在校内开辟专门的空间,作为创业园区办公和经营场所,免费提供场地、水、电、桌椅等办公条件,提供相应扶持政策,提供老师为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准入制度,主要面向大三学生,必须是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学生。要制作《商业计划书》,以招投标的形式招商,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学生自主地动手实践,不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待人接物能力。

3、借助儒商财力。缺乏资金是令青年

创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因此,要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瓶颈。可由企业家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他们的创业助一臂之力。让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有志青年,有良好的商业点子、创业计划和创业激情,却又不具备启动资金的创业者,都可得到基金受益。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把他们创立的公司“扶上马”,并运用多种服务手段“送一程”,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沙,2000.10.2、李宗红 朱洙编著,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2003.1.3、华锐主编,企业文化教程,企业管理出版社,北京,2003.6.4、孙庆珠,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版社,2004。

5、张玉利,李政,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

6、杨宏建,儒商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北京工业大出版社,2006。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对策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剧增,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高考升学率提升了,大批高中生变成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也仅仅是缓解而已,在经过几年的高等教育后,这些大学生又将面临就业求职的各种挑战。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创业教育概况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新型、开创型个体的教育。它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具备了创业心里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等创业基本素质。它是培养具有从事一定职业的劳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的教育,是职业和创造相结合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目的是让高职生利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特点,发挥特长,通过掌握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开拓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高职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尤为突出。如何扩大高职就业问题,当前我国短时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工作岗位,必须寻找新的途径。创业不能帮助其他人,也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一箭双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鼓励支持高职毕业生创业是解决严重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开展创业教育,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80% 的学生没有受到过创业教育。所以,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解决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

2.振兴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先进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否则被社会多淘汰。创业教育对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还是有待开拓,它是振兴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高职教育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创业能力就是全面发展所必须的能力之一,所以,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开展创业教育,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研究比较落后

目前,创业教育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呼吁和支持,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陷于隔断式教育困境。一些学校应政策要求,选了一些学生上课,让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兼任讲师,开几堂创业课,不关心学生接受培训后如何持续发展,也没有相应的硬件如资金、孵化园支持。或虽有孵化园,但进入孵化基地的学生与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对接机制,一些孵化园甚至沦为小商小贩的经营门店,创新创业没有在学生的创业项目中得以体现。

2.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比例低

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各高职院校也响应号召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但目前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在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多数高职毕业生选择就业,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非常薄弱。

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授课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管理上还不够规范,同时教师数量也不足,而且现有的师资队伍综合能力也偏低。绝大多数担任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缺少创业的经历,他们对企业的筹建与运营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同时他们大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培训,授课时只能是看着教材照本宣科。那么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教出来的学生会是怎样的素质,可想而知。

4.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旨在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思想并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创业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法过于陈旧,授课内容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创业的理论、政策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具备创业能力,落实创业工作就更为渺茫。尽管有些高职院校会邀请一些社会上知名的企业家、成功人士等进行讲座,而且只是以大班形式进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满足创业的基本要求,对于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用不明显。要实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大力推进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活动场所。

四、加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1.开展课程改革,体现专业特色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增强,我国的教育教学也相应的会慢慢发生一系列更加具有进步意义的变革。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培养的是技能型专业人才,这种类型人才也正是现在社会各行业所大量欠缺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与专业技能的更好培养,建立更加具有特色的专业课堂教学。通过一些更加新兴理念的运用,使得高职教学贴近社会发展,能适应相关行业的时代进步潮流。运用两师一体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理论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情形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一种教学主要形式,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学生与社会生活更快的融入速度,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技能专业性。

2.建立专业化,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要得以迅速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教育活动中,授课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教师业务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在意识上缺乏意识、缺少开放性的管理体制、市场意识淡薄、没有实践经验等,由此可见,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将难以保障创业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和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因此,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特殊。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创业教育就演变成了“纸上谈兵”。但目前,由于相关管理体制的限制,教授创业的教师多位兼职教师,几乎都没有创业的经验,也没有充足的实践和精力,大多数人仅仅参加过创业培训,掌握最基本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已,师资队伍水平地下,直接影响到了创业教育开展的效果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兴趣。

3.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创业氛围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进一步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摆在重要位置。以我院为例,学校和企业基于共同培养人才、双方共同发展的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实训项目、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了企业的积极参与,对逐步培养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现代职业人”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由各系部邀请企业家走进校园,面向全院师生,每学期至少举办 1 - 2 场创业教育专题讲座或报告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关注创业、参与创业。

4.建设创业实习基地及高职生创业中心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仅靠开设几门理论课程、开发几套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技能。具体途径有: 真实情景模拟。在校园内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成本核算、进货与销售、广告策划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师生共同制订生产任务和奖罚,这种模拟商战的创业实践,既可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优化创业规划竞赛活动。学生创业规划竞赛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专业比赛或者学生活动,竞赛应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教师、创业指导课程有关的教师、企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创业教育专家组”担任评委进行指导,对于优秀的创业计划,在赛后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参加竞赛的创业计划真正走向实践。 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学院在新校区建设时可考虑规划建设软硬件完善的“高职生创业园”。创业园由管理中心和学生的创业实体组成。园区管理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各类资金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及商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学生创业实体可以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主经营的小公司、小企业,也可以是工作坊、设计室,可以是超市、家教中心、打印社等小店面,还可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开办如: 眼镜验配中心、师生药房、健康养生中心等经济实体,让学生成为创业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收获经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谭蔚沁,林德福,吕萍.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

高职生创业教育 篇4

关键词:创业管理,专业设置,创业教育

0 引言

创业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重视, 成为国际教育界的潮流, 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 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高校设置创业教育专业和课程, 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 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1 创业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 创业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困扰中国高校和整个国家的一个长期问题, 这不是短期的金融危机问题, 也不是大学扩招问题, 这是长期以来的一个世界性问题, 同时也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不匹配的问题, 是大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用人需要不匹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十年内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还能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自主自发地调整自己和他人的就业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成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1.2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与创新精神和创业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教育, 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 自觉为自主就业打基础、做准备, 对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十分必要而有益, 而且可以引导、帮助他们发现商机,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会型创业, 这也是促进就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3 创业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成功推行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 更缺乏统一协调有效运作的组织机构, 缺乏从事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缺乏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文化, 没有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一些高校虽然已进行创业教育, 但不少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若专业教育以专业的形式开展, 无论是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的设置、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配备都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因而创业与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是高职院校成功推行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2 高职大学生创业项目分析

高职院校创业管理专业设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有哪些适合的创业项目, 它决定了学生毕业时能否走上创业之路, 同时也决定了学校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开设哪些课程、引进何种师资、建设哪些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 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的小型创业项目。当今大学生的创业也如同就业一样要从基层做起、从小项目做起。笔者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 认为以下几个创业项目对刚开始创业的高职大学生比较可行。

2.1 连锁加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近年来连锁加

盟展览会的主题, 和以往相比, 更多的便利连锁业者开始招募80后的学生创业者成为加盟商。相对其他动辄需要几十万至几百万投入的产业而言, 便利连锁的投入非常小, 一般一家几十平方米的门店投入仅在10多万左右, 加盟金也就1万~2万, 资金门槛很低, 这对于还没有太多财富积累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可以进入的行业。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快速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 各地区已逐步形成庞大的连锁经营企业群, 连锁经营从业人员及管理人才动态缺口非常大, 据广州连锁经营协会估计, 在广州仅连锁店“店长”一职缺口估计就高达5万人。所以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加盟小型的连锁店进行创业。

2.2 网络开店创业

网络开店创业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一个令人广泛关注的现象。大学生对于网上开店创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比如懂电脑操作、熟悉网络知识等。网上开店无须毕业, 在校期间即可创业, 并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每一次进货, 都是商务谈判的一种实践;商品推介与描述, 是市场营销学的实践;进出账, 是基本财务管理的实践;发货与售后服务, 是人际交往与客户管理的实践。更重要的是, 店主在经营网店的过程中, 对所销售的项目都要非常了解, 无形中也增加了创业经验。阿里巴巴集团启动的中国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数据, 全国2000多所院校中, 已有100所学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 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网络创业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形成。

2.3 依托家族创业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传统土壤, 具有良好的创业制度和创业环境, 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创业机会和创业需求。例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第一次单独招生40人就有900多人报考, 从报名生源看, 有不少同学是承继家族企业的管理和持续创业的任务, 也有不少同学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想从事商贸行业、服务业、网络和计算机行业等的创业活动。目前大量的民营企业,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 普遍已经进入创业守成期, 需要子继父业。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高职毕业生的加盟。而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也需要创业人才进行企业的持续创业, 需要开设分公司、分厂或分店来扩大规模, 谋求企业的快速长久的发展。

2.4 科技领域创业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 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 就是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 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目前许多企业都有在科技领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成长的基地, 如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成立网络创业大学, 聚集以大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群, 通过中国移动提供的开发者社区平台, 通过产品开发、创意孵化、销售代理等途径, 充分发挥所长, 并通过产品销售分成、销售酬金等获得收益, 每个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可直接与企业签约参加创业实现创业目标。

2.5 智力服务领域创业

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 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 大学生游刃有余。学校是人才聚集的摇篮, 而培训业的发展也是从教育机构挖掘各种人才。例如, 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 一方面, 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 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 如家教、家教中介、培训学校、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 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

3 创业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的思路

3.1 开设面向创新与创业的素质教育课程

构建“改变观念, 培养技能, 掌握知识, 付诸行动”的课程体系。培养学员树立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的意识;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企业家和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和素质。突出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创业技能,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3.2 提供面向民营企业继任子女特色教育

对于具有家族企业创业活动以及家长具备让入学子女继任需求背景的学生, 本专业将可以考虑融入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股权控制与控制权分配、家族持续创业的机制等特色的课程, 将家族企业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课程强化准备接班的学生的商业意识, 管理技能和运营视野。在课堂上重点探讨家族企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通过实践考察活动进入一些民营家族企业进行访谈调研和顶岗实习活动;融入具有继任要求的家族企业的行业背景和特殊的管理要求到课程当中。

3.3 探索校企合作的课改课程

教师与实践人士联袂讲授, 学生与创业者共同上课。可以邀请一些杰出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机构的高层主管讲授部分内容。在高校教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后, 由这些实践人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进行解读。他们大部分既有创业经验, 又是所属领域的专家, 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创新精神。该课程把课堂讲到创业现场, 实现创业者与同学共同上课。有助于推动管理教育改革。

4 推行校园化的项目驱动课程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教育, 核心是创业, 载体是项目。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创业项目, 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 体验创业过程, 提升从事创业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艺、基本能力。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的项目包括要求学生在校内通过互联网进行开设网购店铺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开发学生DIY手工创业产业产品的商业化操作;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技术项目、发明创造制定创业方案和市场推广方案;以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课外作品大赛作为激发学生参与商业调研活动和商业方案策划活动的平台, 通过彼此竞争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5 实施系统化的任务导向课程

创业教育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氛围熏陶, 更要通过实践熟悉创业有关实务, 在政策法规、财务运作、技术转让、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成功进行创业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以上各个环节是彼此关联的, 要求每一项课程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布置的任务连接起来, 然后把融资与团队组建, 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相关模块的任务进行连接, 实现任务导向的系统化。仿照当前流行的创业教育模式如CCTV“赢在中国”商业实战竞赛的形式, 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课程任务, 如短时间融资任务、分阶段销售业绩公关任务、专业产品开发创新任务等, 然后在这些分别属于财务、销售、技术创新等任务当中, 要求学生同时完成团队组建和领导、绩效评估和反馈、领导沟通反馈、财务报表编制和报告等工作, 以实现商业能力和素质的系统化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关于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析[J].现代商业, 2010 (20) .

[2]郭金玲.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培育自主创业型人才[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09 (4) .

高职生创业教育 篇5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对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进一步挖掘与优化,构建出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的院、系、班三级实践体系,对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模式;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已近十年。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不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在全球创业观察活动中,中国的TEA指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是最低的。[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创业教育领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

1.国内高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创业教育是舶来品,本土化的过程比较漫长。虽然清华大学早在就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创业教育在当时还处于大多数高校的视域盲区。直至204月,由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才正式在我国启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试点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2]这些试点高校从设立教育机构、开设创业课程、推动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创业生态系统、师资力量建设、创业课程开发、课外创业实践、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其经验和教训难以纵深传播,效果均不够理想。

2.高职院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纷纷加入到创业教育阵地,然而其发展也并不平衡。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二是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由大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工商税务执照,开业。[3]以上两种类型虽然具有借鉴意义却难以普及推广。

综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形式上通常要经历创业课程教育、创业项目设计、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讲座、创业孵化等发展阶段;并且一直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师资力量薄弱等若干问题。在学生创业实践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生存性创业成为主流,专业型创业比例偏低。即使有部分涉及网络技术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从事门槛低或是无门槛的创业项目带来的直接连锁反应就是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严重背离,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似乎形成了矛盾,没有真正渗透发展。

二、构建三级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1.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尽管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了帮助,但没有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有别于本科院校,具有创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在创业教育普适性背景下,应该从素质教育出发,对高职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作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形成双向融合的办学模式。[4]

烟台职业学院经过近5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在借鉴本科重点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在弥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不足的前提下,对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随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投入运营、各系创办专业实体公司、建立创业班的顺利进行,校、系、班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初步建立。如图所示:

创业教育的“创”就是开始做,要在“做”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学习的经历,还要获得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主动性学习过程。与研究性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生是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其本质特征是“能力本位”,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性与技术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需要突出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由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突出学生自身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5]有鉴于此,在条件适合的专业,成立试点创业班,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2.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慎重选择学生将来创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领域的创业教育。[6]在此前提下,各系依托所设专业,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教师为主导、根据各系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设计模拟化创业项目让学生成为经营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任务、定产量、定成本、定奖罚、参与成本核算、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市场经营全过程,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并营造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学生实体公司

,学院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内设有创业区、培训区、多功能办公管理区及金融、法律、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大厅,共容纳了商贸、文体、信息技术、产品加工、公益服务五大类型33个经营实体;通过创业指导中心和项目所在系进行二级管理,对入驻学生提供“创业前咨询”、“创业中扶持”、“创业后服务”,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院、系、班三个层面的创业实践体现出三级进阶的特点,即从各班挑选出优秀学生进入系创业实践营,并最终推选自主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可逐级得到提升。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性、技术性优势。目前,入驻企业100%盈利,10%实现月盈利3000元左右,有的已成功孵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期,缺乏成熟可行的创业实践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最短木块”。烟台职业学院通过推行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来,问卷调查显示出学生的创业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子明.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1):165.

[2]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3]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4]夏晓军,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反思[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3.

[5]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65.

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综述

一、引言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enter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的概念。从此在国外掀起了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潮,理论成果也慢慢被中国学者所接受。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程、“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形式,在国内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研究热潮。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模式推进的过程中,高职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虽然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因此具有创业教育的优势,所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科研论文逐渐增多,立项的课题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不乏年度省部级重点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认为把推进创业教育作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回应。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十年(2001-2011)来高职中开展创业教育研究论文进行文献分析、综述和评价。

二、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从研究论文数量来看,关于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成逐年增多趋势。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了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按时间顺序(2001-2011)查找共有文章1862篇。其中:期刊论文1756篇,硕士论文44篇,重要会议论文26篇。每年具体的文章数量分布见表1及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正在逐年升温,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的发表上,说明此项研究目前还在初级阶段,集中在于学术领域,另外,博士、硕士论文及重要会议论文涉及较少,说明课题可研究潜力巨大。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创业教育相对落后,还未确立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1826篇高职创业教育论文进行文献分析,发现现在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业实践、师资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

胡伟等提出高职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创业教育的共性目标—创业基本素质;创业教育的个性目标—开创型个性(胡伟、池阿海、唐代清,2009)。

王中军提出实施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双赢模式(王中军,2005)。李刚等提出了创业教育整体性教学模型“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教学模型(李刚、朱璋龙,2008)。刘子明构建了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KAB创业课程教学,SYB讲座一创业规划一择优进创业园体验一创业孵化一创业实践、创业反馈,培养下一批创业者”(刘子明,2010)。

李昆益依据“创业素质——创业过程——课程类型”三维课程构建模型,构建了适合中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李昆益,2011)。胡宝华等结合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经验和我国大学生的发展实际,按照创业的流程设计了创业过程模式下的课程内容体系(胡宝华、唐绍祥,2010)。

朱建东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及创业训练实践活动的特点,对高职学生创业训练的实践教学系统设计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地编制创业训练的整体方案(朱建东,2010)。张静等结合常州纺院几年来创办创业实践基地的经验,从高职院校创办创业实践基地的思路来源、指导思想、建设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张静、包忠明、李鑫,2010)。

谢一风等认为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应重点抓好跨专业、校内外结合的教师队伍组建工作,要创造条件让现有教师体验创业,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谢一风、俞吉兴,2007)。高丽萍提出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创业教育水平:(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2)提高教师理论水平;(3)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高丽萍,2008)。朱伟方认为必须加强创业骨干教师的培养:(1)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家、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教育课的教师;(2)通过多种措施和渠道培养师资(朱伟方,2010)。

黄志纯等提出了把握科学性、指向性、激励性、动态性、操作性评价原则,构建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环境建设、社会声誉五个一级指价体系(黄志纯、刘必千,2007)。周永新认为高职创业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理论学习;二是创业计划书;三是创业项目讲演与答辩(周永新,2003)。高淑红的在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的内容、方法和原则(高淑红,2010)。

四、研究的方法和角度

目前,高职创业教育研究以定性的描述性研究为主,而采用调查研究的定量研究较少。笔者对1862篇高职创业教育的论文进行了第二次检索分析,输入关键词“调查”,共筛选出56篇论文,其中真正采用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只有37篇,仅占近十年高职创业教育论文总量的2%,如图2所示。

笔者对这37篇定量研究的论文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其中36篇都是采用局部的、静态的调查研究,即只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对在校学生进行定量的调查研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动态地跟踪调查。只有1篇对学生进行了动态跟踪调查,但是仅局限于大三顶岗实习的学生。这在某种程度说明,当前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缺少系统的、动态的研究。

目前,国内创业教育研究基本上以教育者的视角展开,研究内容也集中在学校或者教师的层面,对大学生这个创业教育的主体关注不够、研究不深,致使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笔者对检索到的高职创业教育论文进行筛选,1826篇中有32篇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论述的,只占1.8%。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对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虽然也会关注到学生的基本现状,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从近10年所查找的相关学术论文,这些研究理论深度不够,重于表面分析,例如,对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等的研究,有些知识照搬国外的模式,没有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研究方法侧重于理论分析,基本属于观点陈述型、经验总结型和借鉴型,定量模型分析和建立在广泛的调研和数据调查分析的实证研究很少,缺乏说服力。

2.研究视角不全面,缺少系统地、动态地研究。目前国内高职创业教育研究基本上以教育者的视角展开,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内涵”、“创业教育政策”、“课程体系”学校或者教师的层面,虽然在研究中也会关注学生的基本现状,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基本上都是局部地、静态地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缺少系统地、动态地研究。

3.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大,紧扣专业的论文少。很多相关研究只是在普遍意义上的研究高职创业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学科和专业背景,致使创业教育和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研究的实际成效。

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存在问题无可厚非,毕竟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研究起步晚,研究还不太完善。针对以上缺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研究:

第一,将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进行研究,弥补传统创业教育对学生关注不多、研究不深的缺陷,可以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视角多元化。分别对他们在连续几个年度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跨年级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接受创业教育的效果变化并进行分析成因。

第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可以引导创业教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采用案例分析、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创业教育体系理论的建构和普适性推广发挥支撑作用。

第三,按年级、分专业对在校高职学生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和跟踪调查,全面系统地深入地了解当前不同年级、专业的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现状,发现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六、结束语

分析目前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学者们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教育已有了一定的重视,开始了积极的探讨,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对它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有待于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昆益.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2] 李刚,朱璋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3] 毛家瑞,彭刚,陈敬朴.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及评价[J].教育评论,1992,(1).

[4] 朱建东.高职学生创业训练时间活动的系统设计研究[J].成人教育,2010,(4).

[5] 谢一风,俞吉兴.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6] 高淑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

[7] 潘林元,吴加权.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0,(3).

[8] 张亿全,徐佳.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11,(16).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篇7

一、高职院校的主要特点

1、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与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的普通高校不同, 更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主要为社会输送具有过硬技术的一线工人和技术骨干, 这在专业设置上有明显体现, 如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商务英语、汽车维修、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文秘等均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专业, 这些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术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专业设置灵活

高职院校的专业都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的, 一旦发现某个岗位或工种有人才缺口, 马上就能申报开设相应专业, 或者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开设相关课程, 以满足社会需求。如我院去年就开设了模具、安全生产与管理、房地产等新专业。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与本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单位, 这与普通高校的实习基地不同, 既能送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地锻炼, 表现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留在企业工作, 同时, 企业也可以根据公司内部的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到高职院校里进行对口的“订单培养”。

高职院校的上述特点都为其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种高职专业也为大学生今后实施创业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 高职院校该如何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推进创业教育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业教育

1、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知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但发展迅速,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拓思路, 摸索出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更倾向于技能培养, 这为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法, 转换教育模式, 从而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创出名气,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2、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 但课程体系尚未成熟, 更惶论高职院校, 但高职院校一般来说都有稳定、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 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一套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设置教学活动, 包含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财务基础、市场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 同时要向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税收、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并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学生做专业论坛、讲座。与传统理论教育不同的是, 创业教育还应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面向社会, 通过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3、创建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能否在我国顺利开展、普及推广, 专业的师资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开办了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很多师资都是只有理论教学经验而没有或鲜少实践经验, 或者就是专管就业的老师, 他们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 讲授的多为理论知识, 容易让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可以聘请已成功创业的校友、有经验的企业家、专家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授创业经验、传播创业理念, 并积极鼓励本校老师走入企业, 亲身体会创业历程, 积累创业经验。还可以组建创业社团, 邀请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 通过社团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模拟创业实践。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初探 篇8

2015年, 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49万, 人数再创新高, 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更为紧迫。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必须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现大学生的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就业。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精神、品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教育, 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因此,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02年, 本科院校率先拉开创业教育的序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近几年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今, 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 有条件的高校在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办起了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课程教学、训练、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前进的道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

1.1 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 创业比例低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初步开设了相关创业类课程, 但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师资力量的薄弱、与专业课程协调等问题凸显, 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举办不定期零星讲座阶段, 没有把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 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讲座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我国高职毕业生中, 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 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更是不到1%。

1.2 高职生创业能力不强, 创新成果少

作为高职生创业者, 其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对于如何创业, 从哪里着手创业, 怎么管理企业等等问题学习的不深刻, 导致创办企业的成功率较低, 存活期较短。另外, 学术论文、专利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而我国高职生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有论文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寥寥无几, 专利申请也是我国高职生的“软肋”。由于高职生没有对实际商业运作的切身感受, 所以大多数创业计划书偏离实际, 技术成果并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 创业环境和氛围需改善, 创业服务需加强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某些行业或地区有狭隘的保护主义, 经营项目范围受到各种限制, 导致高职生自主创业壁垒较多。另外, 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创业咨询、法律法规咨询、各种专业性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服务也相对缺乏, 所以, 创业企业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

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2.1 抓住时机、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知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但发展迅速,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拓思路, 摸索出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更倾向于技能培养, 这为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法, 转换教育模式, 从而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创出名气,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2.2 注重创业平台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相协同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条件,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建设创业平台, 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实可行的选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范例。这些大学生创业园都是帮助大学生进行初期创业的。在这些园区内, 有政府和学校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 入驻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一年或两年期内享受场地零租金、政府免税、水电费优惠等等。此外政府、银行、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设这样协同创新的创业平台, 对于营造良好的高职学生创业氛围, 促进创业教育有重要作用。

2.3 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 但课程体系尚未成熟, 更不用说高职院校, 但高职院校一般来说都有稳定、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 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一套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设置教学活动, 安排教学内容, 包含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财务基础、市场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 同时要向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税收、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并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学生做专业论坛、讲座。与传统理论教育不同的是, 创业教育还应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面向社会, 通过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2.4 创建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但目前我国开办了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很多师资都是只有理论教学经验而没有或鲜少实践经验, 或者就是专管就业的老师, 他们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 讲授的多为理论知识, 容易让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创业师资培训,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使教师掌握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 例如可以聘请已成功创业的校友、有经验的企业家、专家以讲座或课程的方式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授创业经验、传播创业理念:还可以选派本校老师走入企业, 亲身体会创业历程, 积累创业经验。学校可以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的创业教育科研活动, 鼓励教师开发出有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创业教育科研成果, 为学校创造财富, 也为培养创业型学生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玉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 2009.

[2]刘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学位, 2009.

[3]胡晓慧.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 2011 (4) .

[4]张志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成功教育, 2007 (07) .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篇9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倡导创业精神, 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为创业家和企业家的孕育和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创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适应性教育, 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掌握创业技能, 学会捕捉商业机会, 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教育的定位模糊

目前,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依然较为普遍, 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 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就是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 培养大大小小的“学生老板”。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 创业教育受到“第二课堂论”的影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 即使在创业教育中增加理论学习的内容, 也往往与专业学习相脱节。结果, 创业教育成了“第二课堂”, 被理解成单纯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包括商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论坛或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等。

(三) 创业教育覆盖面狭窄, 缺乏实践环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上, 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虽然少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加入了实践环节, 但实践主要局限于创办创业园, 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 从事商务活动等, 由于资金、软硬件条件、专业的局限, 这种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创业教育仅使一小部分学生受益, 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

(四)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进

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些高职院校, 或是课程体系尚不健全, 或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后未能有效地解决“本土化”的问题, 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很难对接。在教材选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自编教材质量不高或是选不到合适的教材, 处境尴尬。教学方式上, 实践教学比较欠缺。在教学对象上, 也未达成共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 丰富校园创业文化

1.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 广泛利用校内橱窗、专栏、报刊、电子大屏幕、校园网等宣传媒体, 加大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迹等的宣传力度, 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教育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成功创业事迹报告会、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等创业文化活动, 拓宽创业教育途径, 形成创业教育活力。

3.积极提供条件, 组织成立网络创业协会、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旅行社、大学生家政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社团, 广泛组织活动, 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

(二) 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1.推行“1+1+1”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主要设置《创业基础》和《创业实务》两门课程, 通过第二课堂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优化课程内容

宏观上, 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三个模块、十六个项目的内容, 包括创业机会发现、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模式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金筹集、创业计划制定、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出资和验资、工商登记注册、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证申办、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创业沙盘准备工作、创业沙盘实战过程、创业沙盘运营分析等内容。微观上, 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基础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所区别和侧重。

3.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方法, 辅以启发教学、案例教学、企业调研、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论坛讲座、视频观摩等教学方法, 注重体验式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且有意识地学习知识与技能, 变“教学”为“导学”。

4.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材并进行资源库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市场需求, 编写创业教育教材及配套案例集;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例题习题、文献资料、视频短片等。

(三) 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训环境

1.实训模式创新

(1) 实现创业实训载体从大学生社团或创业训练营向创业实训室和虚拟公司形式转变。

(2) 创业团队严格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运行, 从创立到经营, 学生自主制定章程, 根据经营需要设立内部机构, 明确责任分工, 通过协作实现创业项目成果。

(3) 参与创业项目的企业, 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 包括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企业可以共享创业实训产生的项目成果。

(4) 学校承担服务者的角色, 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为参与企业提供科研和技术上的支持。积极与企业沟通, 维护学生权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的经济利益, 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2.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实训室

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校园, 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出资兴建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创业实训室, 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切必要的软、硬件支持。企业通过走进校园支持和帮助创业学生或创业团队, 可以扩大影响, 提升企业的公信力, 同时又在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完成人才的储备与培训, 共享创业实训产生的项目成果, 实现双赢。

(四) 优化师资队伍

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 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

2.完善主要由企业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队伍。

3.选配富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选聘成功企业家、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导师。

4.建立由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学者、退休政府官员和成功创业者, 尤其是学校毕业的成功创业者组成动态的创业咨询顾问库和创业导师团, 既提供咨询服务, 也作为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的后备力量。

(五) 打造创业赛事

1.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创业竞赛。

2.举全校之力, 积极参与、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创业赛事, 如果条件成熟, 可以筹划并运作一项面向全省或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的省级、国家级创业类精品赛事。

(六) 构建大学生创业中心

大学生创业中心是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的功能。

1.功能定位

(1)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2) 创业教育培训。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

(3) 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可以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项目或创意, 优先提供给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并指导其付诸实践。

(4) 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对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场地和虚拟公司运行的基本设施, 帮助创业公司规避基本设施投资风险;利用创业中心规范的管理和社会形象, 为创业团队建立最初的商业信誉;为创业团队搭建支撑平台, 提供信息、政策、保障、援助等公益性服务;为充分体现商业运营的基本原则, 享受孵化条件的创业团队或企业, 需向中心交纳少量的管理服务费用, 评审期末, 可以按照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给创业团队, 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向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小额融资、工商、税务、财务管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市场推广等。

(5) 教师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担教师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和激励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开展技术研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教师、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结合平台, 更好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社会成果。

2.宏观布局及服务

结合专业特点, 重点建设科技推广、信息通讯、商业服务、企业服务、中介服务、工业制造等专业化创业区。各区域可容纳的创业项目如下表:

四、结语

总之, 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并使其得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摘要: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篇10

(一)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只是过硬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还要有创新精神。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民生,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不应该只是职业的索取者, 更应成为社会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创造者, 这为高校的就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方向。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开展创业教育, 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开展创业教育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要顺利的就业创业, 不是简单的学习制作简历或听几次相关的讲座就可以了的。相对于就业而言, 创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创业者有良好的领导能力, 沟通能力, 创新意识等。系统的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

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 比2010届1.5%略高0.1%个百分点, 比2009届1.2%高0.4个百分点。高职高专自主创业比例远高于本科。此外, 有调查显示80%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梦想, 可最终选择创业的寥寥无几。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只有1%。我国的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主流。如美国就有超过2000所得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而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创业教育基础薄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课程设置上, 没有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多是穿插在就业指导或其他管理课程中, 教学内容分散, 片面。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

(二) 在课程的教学方面, 多以讲授为主, 重理论轻实践, 课时分配不足。部分高校直接用讲座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多重在创业意义, 创业者的素质等理论层面, 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训练不足。课程的质量不高, 使得创业教育课成为学生中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鸡肋”。

(三) 在课程师资方面, 兼职教师多, 专职教师少, 教师不足。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和资金的支持, 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负责学生就业或者学生管理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兼任, 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 专业进修机会少, 教学技能相对欠缺。此外, 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 但由于他们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效果也有待改善。

三、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重视

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 而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阵地, 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坚持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积极开展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业教育, 加强重视和扶持, 引导更多地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 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 丰富教学内容

创业教育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2. 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理实结合

创业教育实践性强, 应注重课程的理实结合, 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如使用案例教学法, 利用身边成功的创业案例感染教育学生;积极整合校内外、课内外教学资源, 发掘丰富的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法, 使学生教中学, 学中做, 以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如创业微电影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讲堂, 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3. 建立稳定高效的师资队伍

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高效稳定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教师同时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 既要精通创业的基本理论, 又要掌握创业技能, 有熟练的操作示范能力。因此必须培养和建设好这一支队伍。如通过有计划的培训, 增加教师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 促进队伍的专业化。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活动,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邀请热爱教育事业, 有创业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

4.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证, 高校应该打造产学研结合的创业实践基地,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推动学生的创业。首先在知识能力方面, 应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在项目成本上, 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大力引进社会资源, 不断发展合作项目, 为学生的创业建桥搭梁。在技术支持上, 组建教师或专家团队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实时的咨询和跟踪指导, 如工商, 税务咨询等。在制度上,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制度, 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和创业的关系, 切实保障学生的顺利创业。

摘要:实施创业教育, 以创业带动就业, 使毕业生由职业岗位的索取者转变为创造者, 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是高职院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实施创业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浅析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背景下,普通高校发展创业教育较早,部分学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而高职院校兴起较晚,创业教育也起步较晚,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中取得优势,打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树立高职创业教育品牌显得非常重要。

一、建立创业教育系统工作机制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工作指导委员会

在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管理行政体制下,领导对高职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工作开展在资金、人员的保障,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时刻掌握领导的想法和动态,提高他们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例如,建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制度的形式固定领导的职责。其次,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邀请学院专家、政府代表、企业家代表,定期对学院创业教育进行指导、检查。该委员会的成立,既能把握政府对创业工作最新动态争取政策支持,也可以通过企业家了解检验教育方向的正确性,还可以综合学院专家意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给创业教育指导正确的方向。

2.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部门工作职能,是全面快速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设置部门机构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工作方法:一是设立单独的创业教育指导中心,明确它在创业教育管理中的服务职能,如维护日常工作运行,教师队伍的聘任,管理中的组织与服务,校内外创业教育培训拓展等;二是处理好领导、运行、监督机构之间的权责。一般来说,领导机构负责决策重大事项,指导重要任务,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考核指导;运行机构负责各项日常事务的服务执行工作。

二、合理完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1.教师团队构建的社会因素

创业是直接面对市场,面向消费者的,而且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社会问题,例如,如何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人群、公司的优势在哪里等等,甚至包括一些成立企业的政府政策程序、法律程序等等,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因此,创业教育一定不能脱离社会联系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师队伍的构建上也离不开社会因素,例如,笔者所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创业教师队伍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里添加了“企业导师”一职,这个里面的“企业导师”就是社会中的一些成功企业家,他们通过兼职、外聘等形式参与到教学引导当中去,引进他们的社会经验,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经验上的交流。

2.教师团队构建的分工及合理性

按照实际创业教育过程来看,创业教育是对实际创业的模拟,仿真度越高成效就越大,但是作为一种教育,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的创业会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整过过程必须包括了:教学——产生创业理念——策划成立企业——获取成功社会经验——检验策划合理性——模拟实践过程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教师团队的分工。如笔者所在学院把教师队伍分为了三个层次:专业教师、创业讲师、企业导师,三个层次紧密结合,互相影响,互相交流。按照笔者理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来说,专业教师主要承担在创业实务课程等教授方面的工作,同时笔者觉得还应该补充一项,因为学生在创业规划的时候,都会涉及自己公司或项目能做出的产品或能提供的服务,因此学院创业专业教师应该还需包括各系、部提供专业技术性指导的教师。创业讲师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模拟实践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取得了自己创业模拟,包括创业大赛、沙盘模拟、尝试性经营,类似教学中实验实训阶段的指导,解决学生在模拟阶段中遇到的管理、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导师,主要是在增加学生创业经验积累方面起指导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必须与创业教育本身所需要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创建创业教育品牌特色

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各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本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要做出成绩,就必须要突出特点,走出特色,创立品牌。笔者认为,创业教育要做出特色,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工作原则。

1.创业实践发展的方向要依托专业方向

因为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需要、资金投入等各种因素,不同地方的高职院校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在专业选择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创业教育方向的选择上应该与相关专业联系起来,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一是使得指导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能发挥专业、行业优势;二是专业与创业教育之间可以穿插教学,相互支持和发展。例如,平面设计专业可以与平面设计广告公司创业联系起来,酒店旅游可以与服务业方面公司联系起来等等。

2.创业教育要與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地区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指挥棒,包括就业、创业教育都应该与指挥棒结合起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直接决定了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把握,因为不同地区在经营、管理、产品、行政限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习惯与规定,所以创业教育中要适当的因地制宜。

3.把创业教育与创新、创意结合起来

笔者在这里的想法不是说创业教育要创新、创意,它是指在创业理念的激发,创业设计内容的设置,创业实践指导中要有创业,与创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要形成大学生创业与大众创业的本质差异,提高创业教育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赵传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1-64.

[2]王贵兰.高职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Z1):101-102.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篇12

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建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和新引擎,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肩负着技能人才创新的重要使命,建立健全高职创新创业模式,刻不容缓。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但实现双创的有效途径和成功模式还有待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的分析,结合双创实现的内外部生态环境,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模式。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

受到双创浪潮的影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迅速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设中来,申报双创课题、开展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园、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从项目的实际运作来看,大部分项目仍换汤不换药,绝大多数还只是在原有工学结合、项目式教学上的变身。

1.1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壁垒

中国体制内的传统授课式的教育模式已经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教师也习惯于讲授而非启发以及翻转课堂式的教学,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缺乏是阻碍双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简单的增加创业课程,设置几个创业园,却无法把握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影响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

1.2 创业生态环境的缺失

创业需要的是天时地利和人和,对于高职学生这样的初创者更是需要人才、资金、政策、市场等创新全要素聚集的平台,但是目前尚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缺乏完善的服务平台与有力的政策激励,高职院校通常立足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但却缺少对创业项目孵化的培育和管理,缺乏资金的投入以及实践平台的搭建,忽视对创业生态环境的关注。帮助创业项目孵化成长,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才是高职院校双创的努力方向。

1.3 师资力量的缺乏

教师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负责双创教育的教师仍是由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历过创业,也缺乏专业的培训,无法指导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只能将创业课上成了一门新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往往缺乏资金聘请成功的企业导师,对于拥有企业的创业人员,更多的关注于自身企业的成长和融资,安排企业导师来指导创业学生,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导师而言都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愿景。

2 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对高职创新创业的模式探讨,不应局限于提高大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构建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针对创业的主体而言,提升自身创业技能,培育并持续优化企业、人才、高校院所、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等要素,积极营造满足初创企业发展需求的创业生态体系,为初创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将从“人才、资金、政策、文化”四个角度,深入讨论创业生态环境的融合。

2.1 创新创业四位一体模型

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将人才、资金、政策和文化四个在创业中尤为重要的生态要素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为初创者的项目孵化和项目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让创业项目成功进入孵化期,培养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2.2 多渠道多方位的引导创业者

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并提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核心,在具体实施中,高职院校正逐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各种渠道和平台。

(1)校企共建的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以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为目标,整合社会、企业及学校的资源,侧重基础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结合,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策划、实施、运作多个环节,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在能够从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学生项目团队,成立“项目运营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包括主管校领导,教务处、实训中心、团委、就业指导中心、专业主任和企业总经理,指导、帮助、规范学生团队运营。“项目运营指导委员会”规划校企合作的商业项目及实训目标,借助合作企业已有的管理平台进行公司管理制度的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训等培训工作,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学生组成会展商业项目团队并参与项目运营相关的工作后将获得全程免费的培训,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亲历从市场调研到项目设计到销售各个环节,实践各种营销手段,体验职场,提升敏锐的商业意识和行动力,最后获得商业项目的运营能力。

(3)设立校内创新创业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在校的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包括空调、办公桌椅、电话及网络接入等,同时提供公共会议室、洽谈室、公共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硬件设施和办公设备。除硬件支持以外,还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提供工商、财税、管理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定期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开设讲座论坛,介绍经验和技术。鼓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创业,承接企业的真实项目,鼓励校外微小企业入驻校园,使用校内平台和资源,吸引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挖掘培育重点初创企业,带动校内学生团队创业。学校对校内创新创业园,从制度到资金给予一定的支持,对由二级学院选拔上来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后续的创业过程给予政策支持。在校园内创设具有激励机制的创业平台和氛围,鼓励学生创业。

2.3 吸引创业投资者的关注和注资

当前的双创面临的一个巨大矛盾,是创业者越来越多,而资本却越来越理性,结果是融资越来越难。有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在全国范围内纯粹的创业项目中,成功获取融资的仅有1%,其中北上广还占了四分之三。怎样吸引创业投资者的关注?怎样找到投资?成了每一个创业者关注的问题。

(1)从学校层面来说,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争取政府及对口单位的创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支持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校内初创企业。并在校内建立创业基金支持校内优秀的创业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初创企业快速成长,获取创业服务者更多支持。

(2)从创业者的层面来说,关注团队建设、市场调查商业价值则是获得创业投资者青睐的三个关键。人是创业的第一要素,无论创始人,还是团队成员,都需要对项目涉足的领域有足够的理解,体现出足够的热情和专业市场调研,是项目能进展下去的关键,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规模有多大?有无改造的空间?是否是第一个做?商业价值,创业项目不能为了融资而做,拥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才能实现商业和社会价值,和投资者的青睐。

2.4 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

针对初创者而言,争取政府和创业服务部门的扶持能使小微企业在复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多方面了解政府在收费、税收、扶持奖励、金融、人事和土地等各方面的创业政策以及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其次了解学校有没有对口的创业扶持单位,如果能从学校的对口扶持单位如共青委,科技委等获得政策或是资金上的支持,对初创者来说,将会获得很大的帮助。

最后关注创业失败后的补偿问题,以广州为例,20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发布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试行细则》。广东将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失败给予补偿,孵化器内创业失败,政府补偿一半损失。

2.5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标志。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创业氛围,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开放式培养,邀请校友企业家分享成功经验保护创业者的知识产权等都能有效的营造校园内创业氛围的行成。

(1)注重倡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聘请校外管理专家、青年创业英才、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成为学生创业导师或者是实践教授,分享经验指导创业。同时,通过校政行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工作机会,政策资金的扶持,以及已开展项目的微小企业入驻校园,通过真实的创业团队来促进学生的持续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树立创业导师。邀请青年创业英才、成功创业的校友到学校来教学生创业,讲解创业政策,分享创业经历。让企业家成为学生的创业导师,让学生有自己的创业偶像和奋斗目标。

(3)培养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高职院校里最缺乏的是足够多的有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高职院校要整合各种资源,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加强教师顶岗实习学习。对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持有“KAB创业讲师”证书、“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选派骨干和优秀教师进行外出交流,培养和选拔出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肩负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由双创特点出发,基于高职院校的现状,构建人才、资金、政策和文化,四要素融合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创业型人才。

摘要: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使命,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还处于探索中,面临着许多基础性的挑战。文章基于对现有高职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的现状,提出建构“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模式,分别从“人才、资金、政策、文化”等创新要素入手,以营造和谐的创业生态环境为目的,有效地推动初创者的快速成长,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上一篇:怎样写材料作文下一篇:暑期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