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2024-07-19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共12篇)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1

2012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教高厅[2012]4号) , 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纲领性要求, 为普通本科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同时这一要求对于我省高职院校的创业类课程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我省高职院校创业类课程建设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0年3号) 文件为基本精神, 创业课程建设不断完善, 逐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但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定等方面多为自主设定, 自由度大, 缺乏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 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结合课题研究, 我们针对性地对我省2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5所省示范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调研, 调研采取随机取样与分层调研结合, 调研形式包括:走访及实地考察、电话询访、网络沟通、资料检索及查阅等方式。针对创业类课程建设现状、创业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以及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融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各高职院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创业课程教育, 已经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各院校现已开设创业类课程2-3门以上, 其中90%以上的学院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业教育》《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同时近50%的院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设了特色创业课程, 如《职场软实力》《市场营销与创业》《创业案例分析》等课程。基础类课程多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 特色课程多在大二及大三年级开设。讲授创业类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多元, 包括就业指导老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就业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等, 这些师资多接受了创业培训, 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还不高。创业类课程所使用教材65%以上为任课教师自主编写, 创业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还没有成熟、有效地建立起来, 学生创业课程评价大多是以考试或者提交创业计划书的形式完成。

二、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走访座谈及问卷调查过程中, 体会到我省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非常重视, 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标准

创业课程体系标准是创业教育课程设定的依据, 是保证创业目标实现的基础, 没有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 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创业教育教学所需达到的层次, 同时所开设的创业教育各门课程之间也难以形成科学的衔接与有效的规划。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创业课程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标准, 创业类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缺少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此, 我省各高职院校可以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0年3号) 文件精神, 参照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文件精神, 为创业课程体系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 使开设的各门创业课程之间逐步形成科学的衔接与有效规划。首先各高职院校必须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必须将这种观念根植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并在实践中指导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 创业教育不仅应该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中, 而且有必要在高校课程体系标准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 使开设的创业各课程之间按照承续关系以及内在逻辑体系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在确立课程体系标准前提下, 按照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严格规范教学原则、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过程, 从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 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 这样既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同时也加强了创业课程建设。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程等多种方式, 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

(二) 与专业教育结合,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发现, 对于大学阶段学习了哪些创业类课程, 创业教育是否与专业结合等问题, 很多学生不能做出清晰的回应。部分学院的创业教育甚至仅仅开设了几个讲座, 一些学校对创业课程设置重视程度不够, 甚至没有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创业类课程主要作为选修课, 课时少且不能得到全面保障。在各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在各学校已经基本普及, 授课效果较好, 得到了受教育者的认同, 发挥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是, 对于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渠道和途径还需要深入探索。当前创业教育并没有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重视创业理论, 但没有与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相结合。

创业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体为目标, 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 所以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 专业课教师要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融入所讲授的专业课之中,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创业的能力, 将创业意识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 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内容中, 增加“专业与创业”专题, 如本专业技术在小企业中的应用、怎样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创业、所学专业在国际、国内发展及应用前景等专题的学习;另一方面, 创业课程任课教师, 可以在传授创业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过程中, 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针对性的进行创业引导以及创业模拟演练, 只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 才更加有助于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完善。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 但从我省高职院校目前情况看, 一方面创业教育师资配备匮乏, 一些学院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师资队伍, 有些院校是临时抽调教师集中完成教学。另一方面师资队伍没有实现专业化与职业化, 横向跨学科领域的宽度不足, 个别教师并没有进行相关创业培训, 专职队伍规模不足。同时, 创业指导与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矛盾, 教学团队整体力量没有充分发挥, 各院校在创业课程建设方面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创业教研活动的作用也没有充分体现。当前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都缺少直接的创业实践积累, 教师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途径,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创业实践的质量, 开设优质的创业课程相对困难, 而学生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引而影响其创业的能力与热情。针对这些问题, 第一, 各高职院校应注重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同时, 对创业课程教师加强培训与引导, 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生产经营一线调研及实践锻炼, 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投身创业实践, 让其体验创业过程, 推动创业教育的学科性建设, 使课堂的创业教育更多的融入生命力和现实价值。第二, 从企业、社会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师资, 与校内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创业实践, 推进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四) 完善课程体系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各院校创业课程管理与评价尚缺少有效的评价及管理机制, 课程设置与评价, 多归于就业系统, 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方式单一, 对创业实践环节的考核还停留在考试层面, 没有反映创业学科的应有特征。在与创业授课教师的访谈与交流中体会到, 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是我们各学院共同面临的课题, 任课教师普遍认为评价与管理制度要从科学性、激励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入手, 规范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收集反馈学生与教师的创业信息, 建数据库, 同时思考建立学校、企业及社会的综合评价, 把创业成功率和质量纳入整体评价系统。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式, 建立创业课程管理与评价系统, 对于课堂式创业教育形式、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等模式, 分别进行信息跟踪与科学评价。实施课堂及创业实践分类考评, 着重加强过程考评, 做好动态反馈评价, 通过评价及反馈, 科学指导创业教育。

教育教学实践中, 作为创业教育工作者要以存在的问题为基点, 以目标为引领, 进一步探究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职业发展、创业能力提高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创业课堂、创业实践以及创业体验综合定位课程, 深入思考建立包括职业生涯、创业教育、就业教育为一体的规范教学体系, 将课程优势转化为学生创业能力。

摘要:结合课题调研, 针对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提出了适应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飞.湖南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9.

[2]张兆强, 冯兰东.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3) .

[3]刘素婷.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课堂教学, 2011, (1) .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2

亓伟军

【摘要】高职教育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处于孔孟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融合儒商文化基因,解读儒商的创富历程,将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将专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成才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地域文化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科研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71)

【作者简介】 亓伟军,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一、儒商文化内涵及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它是一柄“双刃剑”,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弘扬儒商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儒商文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与儒家思想一脉相传,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而根植于儒家思想沃土又融合当代经济发展经验形成的儒商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商业版本。我们要把提倡儒商文化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重铸道德长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儒商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补充

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失灵的时候,它不能解决市场中的垄断、收入不公、并带有一定盲目性、滞后性等。而以行政审批为核心的政府调控又难以洗净“腐败之手”,这中间必须有道德的“良知” 来发挥公正的作用。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再加上长期的“斗争哲学”对传统道德的破坏,使得市场经济秩序较为混乱,从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成灾,到上市公司的集体造假等,无不在昭示着重振道德“纲常”的必要。可以说,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是市场经济列车的铁轨,脱离了道德之轨,市场之车就会寸步难行。

(三)儒商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儒商文化是经过历代儒商的成功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儒商文化的诸多内容在今天的企业发展中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注重诚信,就是重视产品质量,信守合同,不逃废债务。重“义”就是守法经营,注重环保,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仁爱”就是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行人本管理。“人和”就是对内铸造团队精神,搞好协作,对外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西方的诸多管理法则也往往体现了这种管理中的道德诉求和人文关怀。如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德国企业的质量第一观念、日本企业的团队意识等,与中国儒商的管理理念可谓殊途同归。孔孟之乡在改革开放以后涌现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企业,就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创新的结果。如太阳纸业集团董事长李洪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创新思想、鲁抗集团董事长章建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如意毛纺集团总经理邱亚夫“树国际一流品牌、建国际一流企业”的坚定信念、心声集团董事长韩法轩“奉忠孝诚爱心,走人间真情路”的亲情管理理念等等,都深得儒家文化精髓而又独具特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为孔孟之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儒商文化与创业教育

(一)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的创业素质为目标,使学生具有生存、发展、创造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的教育,它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创业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超前行动,要求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通过创业教育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儒商文化,将他们的创业精神、创富故事、创新理念,以各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成长为

有较高知识层次、深厚传统人文美德和现代化管理意识的经营管理者,提升就业质量。在紧张的就业现状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创业是实现个人理想与个人价值的另一方舞台。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就业途径的现实措施。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提升成功素质,将大学生自主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创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二)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校园精神培育的需要。济宁处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新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儒商文化的精髓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活教材。据统计,约有90%的儒商精英出身贫寒;创业时白手起家,从“草根”长成“大树”。改革开放后的儒商充满着科学精神,他们与时俱进地把个人、企业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共创价值。在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导入儒商文化的元素,将儒商创业故事带入课堂,与成功儒商面对面,将儒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经商文化氛围。

(三)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要教育高职生从小事做起,他们有创业的激情,却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用身边的儒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四海为家的草根精神、捕捉市场的竞争精神、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提升职业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儒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培育良好的创业文化,打造学生创业精神

1、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和谐职业人”培养理念。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的现代和谐职业人,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所谓和谐的职业人,是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相统一、能力与素质相统一。创新和创业精神是现代职业人所应具有的鲜明特征,和谐职业人的培养,要树立“人人要成才、人人好就业”的目标,要具有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在高职院校要以“企业家精神”来培育现代儒商,在专业教育、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领域渗透创业文化,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敢于创新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企业与学校实现零距离对接。引进企业文化的思想元素,将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纳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使企业与学校实现“零距离”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创建企业化的良好环境。在校园里大力宣传“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儒商精神,将成功儒商风采引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使儒商精神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探究儒商文化的内涵,启迪和引导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3、依托扶持学生经营类社团,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成立经营类社团,让学生自主经营,成为某种商品的代理商,既能锻炼学生的经营才能,又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形成“校友讲坛”、“儒商论坛”等品牌活动,邀请商界成功人士畅谈经商心得,营造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组建学生自助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服务和规范化的管理。如创造条件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组织学生到企业搞调研,通过访谈、收集资料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整理归类,供

学生查询使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又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去联系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家。每次讲座开展前,对即将邀请来的企业家进行研究,或对主讲的主题开展讨论,学生对讲座的兴趣会更大。使学生在自助、助人中收获成就感,得到来自市场和企业一线的信息。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1、开设创业课程,搭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为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务实型的创业课程。把教育学、企业管理学、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讲述、案例分析、成功儒商的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学会创业实践,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企业家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业课程树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问题,客观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掌握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出合理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付诸实施。

2、坚持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要在高职院校开办创业孵化班,引入有意于在学生中培养员工的企业,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专项提高。创业孵化班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以选修课或兴趣班的形式组织教学,邀请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员工、企业的客户前来授课,同时组织学生模拟项目操作,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研发;也可以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和市场,让学生在实战的条件下参与生产经营运作,以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

3、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过往往比较艰苦,但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与当地企业和相关行业的接触中体会到企业创业的难度和创办企业的艰辛,体味到员工坚韧拔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力。使其在计划和实施创业更多一些理性思考。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孵化学生创业计划

1、完善制度保障。社会和高职院校要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在制定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学校要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建立“素质拓展学分制”,对参加会实践、课余创业等业绩进行量化考评,作为学生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创业奖励基金,鼓励、支持具有技术含量和专业优势的创业公司,做到专款专用;成立学生创业教育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探索适合本院特点的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创业教练”队伍。

2、建立创业园区。建立校内创业园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注重环境的熏陶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在校内开辟专门的空间,作为创业园区办公和经营场所,免费提供场地、水、电、桌椅等办公条件,提供相应扶持政策,提供老师为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准入制度,主要面向大三学生,必须是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学生。要制作《商业计划书》,以招投标的形式招商,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学生自主地动手实践,不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待人接物能力。

3、借助儒商财力。缺乏资金是令青年

创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因此,要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瓶颈。可由企业家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他们的创业助一臂之力。让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有志青年,有良好的商业点子、创业计划和创业激情,却又不具备启动资金的创业者,都可得到基金受益。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把他们创立的公司“扶上马”,并运用多种服务手段“送一程”,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沙,2000.10.2、李宗红 朱洙编著,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2003.1.3、华锐主编,企业文化教程,企业管理出版社,北京,2003.6.4、孙庆珠,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版社,2004。

5、张玉利,李政,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

6、杨宏建,儒商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北京工业大出版社,2006。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创业教育评价主体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客体作用相對减弱,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但在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构成主体的几部分责任分工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发挥其评价功能,评价内容单一,致使创业教育评价主体地位不明确,而学校在创业教育中所占的主体地位相对突出。创业主体对象的发展由最初的精英阶层到学生大众,主体对象的不同决定评价主体是不同的,决定了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也是不同的。由于创新创业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即使在评价指标相同的情况下,构成要素的比重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明确创业教育评价主体,根据其只能分工需求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建构。

2.缺乏明确的创业教育质量标准

为了全面实施好高职教育创新与创业工作,用合理的创新思路与创业途径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有所成效,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尤为重要。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从知识量、系统性和连贯性确定评价体系标准,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提倡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并且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这是当前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创业人才的主要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建立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时要重点考虑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技能技术等,将这些因素作为构建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创业教育指导机构,或者是增加了创业教育的教学板块,但是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建构并不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校外实践拓展维护有待加强,另外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教学经验不足等,这对于高校创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无法估计。

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相关的教育部门构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多个主体,教育从结果而言是一个整体的呈现,其过程是其组成部分综合作用的过程,但在实际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高校只是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效果也是单层面的,然而第三方评价主体对于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用恰当的方式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时评价体系相关性不强,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设定不健全、评价内容不全面,各主体只能分工不明确等相关问题,导致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1.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每所高职院校在培养创业人才的时候,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及教育主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摆脱传统陈旧的学习模式,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办学特色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凸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适性的辅导再到课程资源优质化的发展,颠覆传统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把创业教育做到充分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关注社会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突出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重点思考创业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导师的培养等相关因素。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内容

(1)学生评价。创业教育教学的受教者与参与者是学生,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师道德、实验条件以及教师的工作状态的评价是最有话语权的。

(2)管理者评价。管理者是在教学工作中占主体地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把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以此来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及其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等。

(3)督导评价。作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的指导人员、检查人员、监督人员,督导可以指导、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情况。

(4)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黑板教鞭的教学评价,更要在教学变革中打破时空限制来评价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包括学生对创业知识多角度的分析与运用能力等动态的评价内容。同时教师评价还包括教师在创业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的价值感和认同感等一系列内容的评价。

(5)社会评价。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社会对创业教育有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其可以通过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分析,评价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3.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教学表现评价和教育成效与调整反馈评价两方面来表现与反馈教学成效,其中教学表现评价系统又分为五大子系统,即实践条件、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同时在这五大系统中又包含2个准则层。例如,教学方法中有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模式两大准则层,而实践条件中有实践任务与安排、实践教学条件两大准则层。

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包括校外测评、校内测评。校内测评指标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习态度、毕业论文设计及其质量、参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的具体状况、最终学习成绩评价等指标。

教育成效与调查反馈的评价。该评价通常由四个二级指标组成,包括用人单位调查、在校生调查、教育成效调查和毕业生调查。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提出一些愿景,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基点不断缩短高等教育的学用落差,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整体往上提升,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晓霞.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2]肖柳梅. 湖南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3]李淑娟.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76-78.

[4]薛红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31-33.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4

关键词:创业管理,专业设置,创业教育

0 引言

创业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重视, 成为国际教育界的潮流, 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 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高校设置创业教育专业和课程, 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 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1 创业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 创业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困扰中国高校和整个国家的一个长期问题, 这不是短期的金融危机问题, 也不是大学扩招问题, 这是长期以来的一个世界性问题, 同时也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不匹配的问题, 是大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用人需要不匹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十年内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还能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自主自发地调整自己和他人的就业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成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1.2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与创新精神和创业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教育, 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 自觉为自主就业打基础、做准备, 对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十分必要而有益, 而且可以引导、帮助他们发现商机,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会型创业, 这也是促进就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3 创业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成功推行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 更缺乏统一协调有效运作的组织机构, 缺乏从事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缺乏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文化, 没有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一些高校虽然已进行创业教育, 但不少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若专业教育以专业的形式开展, 无论是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的设置、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配备都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因而创业与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是高职院校成功推行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2 高职大学生创业项目分析

高职院校创业管理专业设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有哪些适合的创业项目, 它决定了学生毕业时能否走上创业之路, 同时也决定了学校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开设哪些课程、引进何种师资、建设哪些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 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的小型创业项目。当今大学生的创业也如同就业一样要从基层做起、从小项目做起。笔者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 认为以下几个创业项目对刚开始创业的高职大学生比较可行。

2.1 连锁加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近年来连锁加

盟展览会的主题, 和以往相比, 更多的便利连锁业者开始招募80后的学生创业者成为加盟商。相对其他动辄需要几十万至几百万投入的产业而言, 便利连锁的投入非常小, 一般一家几十平方米的门店投入仅在10多万左右, 加盟金也就1万~2万, 资金门槛很低, 这对于还没有太多财富积累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可以进入的行业。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快速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 各地区已逐步形成庞大的连锁经营企业群, 连锁经营从业人员及管理人才动态缺口非常大, 据广州连锁经营协会估计, 在广州仅连锁店“店长”一职缺口估计就高达5万人。所以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加盟小型的连锁店进行创业。

2.2 网络开店创业

网络开店创业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一个令人广泛关注的现象。大学生对于网上开店创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比如懂电脑操作、熟悉网络知识等。网上开店无须毕业, 在校期间即可创业, 并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每一次进货, 都是商务谈判的一种实践;商品推介与描述, 是市场营销学的实践;进出账, 是基本财务管理的实践;发货与售后服务, 是人际交往与客户管理的实践。更重要的是, 店主在经营网店的过程中, 对所销售的项目都要非常了解, 无形中也增加了创业经验。阿里巴巴集团启动的中国大学生“网络就业创业护航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数据, 全国2000多所院校中, 已有100所学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 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网络创业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形成。

2.3 依托家族创业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传统土壤, 具有良好的创业制度和创业环境, 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创业机会和创业需求。例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专业方向第一次单独招生40人就有900多人报考, 从报名生源看, 有不少同学是承继家族企业的管理和持续创业的任务, 也有不少同学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想从事商贸行业、服务业、网络和计算机行业等的创业活动。目前大量的民营企业,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 普遍已经进入创业守成期, 需要子继父业。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高职毕业生的加盟。而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也需要创业人才进行企业的持续创业, 需要开设分公司、分厂或分店来扩大规模, 谋求企业的快速长久的发展。

2.4 科技领域创业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 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 就是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 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目前许多企业都有在科技领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成长的基地, 如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成立网络创业大学, 聚集以大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群, 通过中国移动提供的开发者社区平台, 通过产品开发、创意孵化、销售代理等途径, 充分发挥所长, 并通过产品销售分成、销售酬金等获得收益, 每个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可直接与企业签约参加创业实现创业目标。

2.5 智力服务领域创业

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 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 大学生游刃有余。学校是人才聚集的摇篮, 而培训业的发展也是从教育机构挖掘各种人才。例如, 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 一方面, 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 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 如家教、家教中介、培训学校、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 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

3 创业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的思路

3.1 开设面向创新与创业的素质教育课程

构建“改变观念, 培养技能, 掌握知识, 付诸行动”的课程体系。培养学员树立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的意识;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企业家和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和素质。突出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创业技能,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3.2 提供面向民营企业继任子女特色教育

对于具有家族企业创业活动以及家长具备让入学子女继任需求背景的学生, 本专业将可以考虑融入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股权控制与控制权分配、家族持续创业的机制等特色的课程, 将家族企业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课程强化准备接班的学生的商业意识, 管理技能和运营视野。在课堂上重点探讨家族企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通过实践考察活动进入一些民营家族企业进行访谈调研和顶岗实习活动;融入具有继任要求的家族企业的行业背景和特殊的管理要求到课程当中。

3.3 探索校企合作的课改课程

教师与实践人士联袂讲授, 学生与创业者共同上课。可以邀请一些杰出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机构的高层主管讲授部分内容。在高校教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后, 由这些实践人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进行解读。他们大部分既有创业经验, 又是所属领域的专家, 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创新精神。该课程把课堂讲到创业现场, 实现创业者与同学共同上课。有助于推动管理教育改革。

4 推行校园化的项目驱动课程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教育, 核心是创业, 载体是项目。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创业项目, 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 体验创业过程, 提升从事创业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艺、基本能力。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的项目包括要求学生在校内通过互联网进行开设网购店铺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开发学生DIY手工创业产业产品的商业化操作;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技术项目、发明创造制定创业方案和市场推广方案;以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课外作品大赛作为激发学生参与商业调研活动和商业方案策划活动的平台, 通过彼此竞争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5 实施系统化的任务导向课程

创业教育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氛围熏陶, 更要通过实践熟悉创业有关实务, 在政策法规、财务运作、技术转让、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成功进行创业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以上各个环节是彼此关联的, 要求每一项课程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布置的任务连接起来, 然后把融资与团队组建, 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相关模块的任务进行连接, 实现任务导向的系统化。仿照当前流行的创业教育模式如CCTV“赢在中国”商业实战竞赛的形式, 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课程任务, 如短时间融资任务、分阶段销售业绩公关任务、专业产品开发创新任务等, 然后在这些分别属于财务、销售、技术创新等任务当中, 要求学生同时完成团队组建和领导、绩效评估和反馈、领导沟通反馈、财务报表编制和报告等工作, 以实现商业能力和素质的系统化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关于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析[J].现代商业, 2010 (20) .

[2]郭金玲.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培育自主创业型人才[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09 (4) .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5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对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进一步挖掘与优化,构建出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的院、系、班三级实践体系,对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模式;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已近十年。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不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在全球创业观察活动中,中国的TEA指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是最低的。[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创业教育领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

1.国内高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创业教育是舶来品,本土化的过程比较漫长。虽然清华大学早在就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创业教育在当时还处于大多数高校的视域盲区。直至204月,由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才正式在我国启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试点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2]这些试点高校从设立教育机构、开设创业课程、推动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创业生态系统、师资力量建设、创业课程开发、课外创业实践、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其经验和教训难以纵深传播,效果均不够理想。

2.高职院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纷纷加入到创业教育阵地,然而其发展也并不平衡。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二是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由大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工商税务执照,开业。[3]以上两种类型虽然具有借鉴意义却难以普及推广。

综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形式上通常要经历创业课程教育、创业项目设计、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讲座、创业孵化等发展阶段;并且一直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师资力量薄弱等若干问题。在学生创业实践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生存性创业成为主流,专业型创业比例偏低。即使有部分涉及网络技术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从事门槛低或是无门槛的创业项目带来的直接连锁反应就是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严重背离,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似乎形成了矛盾,没有真正渗透发展。

二、构建三级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1.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尽管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了帮助,但没有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有别于本科院校,具有创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在创业教育普适性背景下,应该从素质教育出发,对高职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作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形成双向融合的办学模式。[4]

烟台职业学院经过近5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在借鉴本科重点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在弥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不足的前提下,对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随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投入运营、各系创办专业实体公司、建立创业班的顺利进行,校、系、班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初步建立。如图所示:

创业教育的“创”就是开始做,要在“做”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学习的经历,还要获得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主动性学习过程。与研究性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生是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其本质特征是“能力本位”,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性与技术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需要突出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由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突出学生自身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5]有鉴于此,在条件适合的专业,成立试点创业班,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2.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慎重选择学生将来创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领域的创业教育。[6]在此前提下,各系依托所设专业,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教师为主导、根据各系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设计模拟化创业项目让学生成为经营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任务、定产量、定成本、定奖罚、参与成本核算、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市场经营全过程,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并营造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学生实体公司

,学院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内设有创业区、培训区、多功能办公管理区及金融、法律、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大厅,共容纳了商贸、文体、信息技术、产品加工、公益服务五大类型33个经营实体;通过创业指导中心和项目所在系进行二级管理,对入驻学生提供“创业前咨询”、“创业中扶持”、“创业后服务”,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院、系、班三个层面的创业实践体现出三级进阶的特点,即从各班挑选出优秀学生进入系创业实践营,并最终推选自主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可逐级得到提升。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性、技术性优势。目前,入驻企业100%盈利,10%实现月盈利3000元左右,有的已成功孵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期,缺乏成熟可行的创业实践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最短木块”。烟台职业学院通过推行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来,问卷调查显示出学生的创业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子明.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1):165.

[2]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3]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4]夏晓军,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反思[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3.

[5]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65.

高职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不是专业技能教育,而是一种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新形势下,创业教育是针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要义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而是要培养更多的创业者。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据预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有相当比例的大学毕业生难以获得以工资为主要收入的就业岗位,并且这个比例还会逐年提高,有些国家甚至达到或超过50%,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使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谋生问题,而且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

2.实施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巨大变革,知识经济使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这既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挑战。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会逐步缩小,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经济形态日益向服务及资讯形态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2000年到2002年三年的时间里,我国每年有100万家新公司诞生,其中90%以上都是雇员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它们是新经济的活力所在。通过创建小企业自我谋职,既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大有发展前景的就业道路。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必然呼唤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

3.实施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极少关心自己的未来,将个人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事业心。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形势,树立社会责任心,塑造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这对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昌盛是非常重要的。

4.实施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技术型人才在职能结构上,更加着眼于专业技术、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及智能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同于依赖操作技能完成现场制作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宽(基础学力宽厚)、二高(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项能力)、三强(就业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鲜明特色和复合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在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创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创业者,只有这样,才能抢占技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护照提高到与学术职业性护照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高职教育者应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是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所需技能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生计教育,是一种就业与创业教育。因此,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授予学生现代科学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实施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能力,通过自己设计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创业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师资欠缺的状况,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引进,探索走一条校企师资合作的新路,合理解决创业教育特殊型师资匮乏的矛盾。可外聘一批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素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工商管理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讲授部分创业理论和案例课程,进行从事学生创业活动实践的指导。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

3.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培养学生所需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首先,设置学科课程时,要把创业基础知识课程纳入普通教育及公共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其次,选择教学内容时,重点传授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再次,把选择教学方法的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上,根据创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模块化化课程,通过大量实例,教学学生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

4.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注重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功能齐全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增加创业乐趣,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如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创业教育的成效。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大趋势相适应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与创业教育相统一的开放型创新式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泽功.创造能力与创业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2]董平.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4]高洁.创业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新视角[J].职教论坛,2005,(8).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析认为:现行毕业生50%将难以获得挣工资的工作机会, 自营职业是大多数青年人获得经济独立的最大机会所在。在我国, 2003年以来,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 就业岗位短缺, 供需矛盾尖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2008年以来,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使高职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职业教育专家认为, 实施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迎接挑战的重要内容, 也是国际职业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非常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也都以不同形式和深度开展了创业教育, 但由于对创业教育系统工程认识得不到位, 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没能形成科学的体系, 使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创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按“就业教育”模式培养人才, 创业教育理念还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在认识层面上, 把创业视为是少数人的专利, 没有教导学生树立“处处是创业之地、人人是创业之人”的创业态度;在操作层面上, 没有将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 仅仅停留在开设部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搞一些创业活动的阶段上;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 只注重实际创业技巧的培训, 忽视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 创业教育服务不够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实施创业教育的机构、师资、制度等必要条件。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 依托教学或学生管理部门来组织, 整个过程只有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参加;保障创业教育的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规范办法缺乏相互的衔接和配套, 缺少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 没有对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创业教育没有良好的服务体系作支撑, 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状态。

(三) 创业教育实践严重缺乏

从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情况来看, 由于创业实践的资金投入不足, 真刀真枪的创业教育实践设施不完备。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只局限于“纸上谈兵”, 缺少学生实际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同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不够, 缺乏社会实业界的支持, 也使创业教育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 创业教育中政府功能缺位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业环境的营造上。创业环境是政府为创业者顺利创业搭建的公共平台, 而目前政府功能缺位的现状使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国家出台的创业政策不完善、地方政府对国家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创业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使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未能形成。政府的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建立, 使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没有可行的渠道。政府没有设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 缺乏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 使大学生创业成本高、创业效率低。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内涵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 把创业教育新理念转变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

西方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得较早, 创业教育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其基本结构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企业为中心, 高校、其他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由于创业环境不同, 西方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但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样也涉及高校、企业、政府、学生等多方关系协调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体系, 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 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 整合政府、企业和所有社会组织力量的一个综合、立体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贯穿于高职教育整个实施过程中, 不仅突出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而且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重新定位教育功能, 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管理要素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构成与推进创业教育的管理要素: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创业教育政府责任体系。

(一)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共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即在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学生主观积极努力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如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在创业教育中, 应转变学生对传统工资性就业岗位的依赖, 启发他们产生创业的要求和愿望, 树立主动创业的意识, 注重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困境中保持自信、乐观心态和不懈斗志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和实施以创业教育课程为载体, 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业知识教育三者融为一体。一方面,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 在价值观教育中引入就业价值观、科学创业观教育, 在意志品质教育中引入创业挫折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他们的创业品质。另一方面, 与职业技能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创业教育活动课程相结合。职业技能课程是使学生习得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为今后就业、创业积累发展后劲;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是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掌握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运营知识, 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课程;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是按照各种创业教育项目活动组成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 以类似创业的活动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 感知创业程序、方法。

(二)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指高职院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对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构建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有: (1) 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组织机构。如建立学校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负责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工作;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办公室, 制定和落实校内创业政策, 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建立大学生创业中介服务机构, 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担保。 (2) 为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服务。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网站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反馈适应大学生创业需要的市场信息。 (3) 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 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信息、资料、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开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创业项目, 把教师的发明专利、大学生实践创新的科研成果优先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学生。 (4) 把校内创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嫁接起来。实现创业项目与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交融, 校内创业指导办公室与社会创业服务组织、创业园区的交融。

(三)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种资源, 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形成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自主创业提供可以依托的平台。

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使创业实践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形成一个系统的活动链。在这个体系中, 可以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体验企业管理和文化, 完成实训实习等职业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 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或到新创企业中兼职, 在职业实践中受到创业熏陶;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办“模拟创业企业”等实战场所, 让学生实践从寻找商机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可以开展创业专题讲座、科技活动月、学术节等科技创新活动, 以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对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出台配合创新基金的科研项目实施方案, 办理大学生创业手续,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为自主创业提供长期支持与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创业全过程训练, 把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实践实习、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

(四)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是为了保障实施创业教育而建立的, 它主要包括政策、管理、师资、校园文化环境等若干环节。

高职院校在政策上要提出推进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意见,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要求和对策, 形成对创业教育的统一认识;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过程, 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方案;制定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管理上, 配合创业教育课程模块, 采取学分制等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允许修满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提前毕业, 对不能在规定学年内修满学分的学生推迟毕业;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创业、就业, 实行工学交替, 分阶段地完成学业。在师资上, 组建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队伍, 针对高职创业教育发展规律开展理论研究;组建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指导。在校园文化环境上, 加强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学校网站、校园刊物、宣传板报等各类宣传工具, 以学生创业社团各项丰富活动宣传创业经验, 树立创业典型, 弘扬创业精神, 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五)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政府责任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政府责任体系是政府在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中形成的责任机制。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责任体系建设上的工作包含几方面内容: (1)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政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清除一切限制创业的体制性障碍, 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使大学生创业时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和经济活动, 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在高新技术孵化园区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分区、建立大学生创业的“一站式”政府服务中心等方式, 为扶持大学生创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完善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制定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财税政策、建立有效的创业投资体系和运转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等途径, 解决大学生在企业初创时期资金紧张的困扰,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真正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3) 为大学生创业构建社会服务配套体系。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为支撑、全社会配合, 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格局,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政府协调下, 争取市场和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在政府扶持下, 建立创业教育非营利性第三方组织, 扶植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 提供创业信息、成果转化、产品开发、资金筹集等支持, 分解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学飞, 等.高等教育理论精神论集[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2]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孙继伟.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 :82-83.

[4]杨飞, 等.浅论加快落实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153-155.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长期以来,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成效始终不太理想,本文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促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构建

(一)课程目标的构建要体现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思维和行为的必要前提,是学生根据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经过自己审慎的判断,所形成的以创业为指向的愿望和动机,其内涵是相当宽泛的,既包括学生为未来创业所构筑的为之奋斗的理想,也包括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创业需要以及创业认同等多种创业的心理认知。创业意识是学生未来从事创业活动所应具备的根本驱动力,是促使学生未来创业取得成功的原发性因素。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与创业意识紧密联系起来,一定要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课程目标中渗透创新意识元素,既包括以自我为核心的本体创业意识,也包括以社会为趋向的社会性创业意识。这些创业意识的确立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进取精神、切实可行的创业理想、敢于争先的创业勇气以及无畏艰苦和挫折的创业意志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目标的构建要关注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创业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实效性行动实施的重要基石,是创业者在未来的创业实践中实现创业理想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是创业者在创业人生中价值实现的重要的保证。具备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才能够产生力量强大的创业行动。①当前,学生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够应对未来创业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与困难,迎来光明的创业前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既包含精神层面的心理品质,也包含行动方面的心理品质。精神层面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在未来创业行动时所应具有的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不畏挫折、坚持不懈、意志顽强等成功必备的心理因素;行动方面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创业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善于研判创业形势、审时度势的创新选择、善于交流沟通的创业合作等,这些创业心理品质是学生创业行动落到实处的重要心理内因,因此,创业课程目标的设定就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在具体的课程目标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影响元素,以促进学生良好创业心态的形成,为未来的创业行动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的构建要体现创业技能的提升

创业技能是学生创业活动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创业课程目标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只有具有良好的创业技能,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的提升才能够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创业历程中,以及难以预知的创业境遇中立于不败之地。②创业技能既包括与学生创业关系紧密的专业技能,也包括在创业经营的过程中必备的经营与管理技能,同时,还包括在创业进程中对创业风险的管控技能。这些创业技能是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来看,创业技能直接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有效实施,因此,在学生创业课程目标的构建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内容。

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考察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现阶段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陈旧与僵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的创业课程倾向于枯燥理论的教学,而今天的高职学生更具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乐于尝试新事物,善于接受挑战,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依然沿用那些与创业实践相脱离的理论性内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的创业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创业的新需要,选择那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创业与未来创业相统一的课程内容。理论课的实施要与现阶段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相结合,以实践化的创业课程内容确保创业课程的高效实施。在创业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其覆盖的范围尽可能宽泛,既要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也要有法律方面的内容,还要有财务方面的内容等;不仅要有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也要有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培养,还要有企业设立以及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在创业课程内容的构建中也要选择那些良好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内容,包括行动方面心理品质和精神层面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如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不畏挫折、坚持不懈、意志顽强,以及善于研判创业形势、审时度势的创新选择、善于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创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构建,对推进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创业学科课程

创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学科渗透课程、学科必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与创业培训课程。此处所说的学科渗透主要是指在不同的专业学科课程中,渗透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创业课程内容,可以有效拓展原有学科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促进学科课程有效实施,对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的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促进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学科渗透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生涯规划课程、新企业创办课程、企业家精神课程等;学科必修课程主要是指在教学实施中必须开展的创业课程,这一类的创业课程对于专业划分没有要求,是不同专业课程必须要开展的创业课程教育,通过这一类的课程实施,实现必修课程预期的课程目标;学科选修课程是更具个性化的创业学科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创业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兴趣点、创业的特长,以及自身存在的创业能力的不足,提供多样的创业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主要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战略管理、风险投资、网络营销等;创业培训课程是指与相关的培训机构联合开展的创业培训课程,通过这些创业培训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企业创业发展的流程,了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创业学科课程的构建和完善,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构建实效性的创业活动课程

创业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作为创业课程实施的基本媒介,根据创业教育的实施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活动中融入实效性的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活动的实施对提升学生实践性的创业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创业活动课程既可以包括社会领域的商业活动调查,也可包括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参观活动,还可包括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加入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创业俱乐部等活动形式,这些活动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对学生创业能力诸多方面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实效性创业活动课程的构建对有效推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大有益处。

(三)构建高效的创业环境课程

创业环境课程是指通过对校园环境的有效创设构建出有利于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校园环境空间,以校园创业环境空间的构建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例如构建人文性的创业环境空间,主要有创业宣传栏或者创业广告,建立创业教育的相关网站,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或者雕塑,以创业为内涵的创业文化石展示等;此外,创业环境课程还可以包括出台一些创业活动实施的管理办法,适当的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以创业教育为内容的大讲堂,在校园内利用课余时间创设跳蚤市场等活动,以创业制度的完善及创业活动的实施构建创业环境课程,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建设创业孵化区,建设校中工厂、校中商店,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孵化环境。通过上述创业文化人文环境的构建形成高效的创业环境课程,以创业环境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习惯,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实施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构建一支适应创业教育开展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建设一支合格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就要重视提升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要让教师队伍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既要立足于学校内部的培训又要重视引进外来的创业教育人才,通过校内外双管齐下的方式,推进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要重视引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内在潜力,保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落实。

(二)优化创业教育教材

优质的创业教育教材可以促进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对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优化创业教育教材可以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鼓励自编创业教育的教材,或者参照国外创业教育的教材优化本国的教材,教材要紧跟创业教育的先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在教材的优化过程中,要将滞后的教学内容加以剔除,增加先进的创业教育内容,通过创业教育教材的优化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以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材促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三)构建创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有效合作机制

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不能采用闭门造车式的教育实施方式,创业教育的实施与企业、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构建创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有效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在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理论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业实践优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除此之外,要通过学校与社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要在合作中形成开放的创业教育合作氛围,构建和谐的创业教育合作方式,以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机制的构建,促进学校、企业、社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以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开展。

(四)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

要实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制定与创业教育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政策以及完备的考试政策,在创业教育的管理实践中采用弹性学分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创业条件与创业能力的差异,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也可以建立学籍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调整制度,为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对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以此促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注释

1秦晓秋、汪振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评述》,载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91页。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思考 篇9

一、总体目标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 将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高职教育创业目标应该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大创业实训环节, 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在构建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 应遵循专业、能力、素质相统一的原则, 兼顾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践性与职业性, 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通过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丰富其创业知识, 增强其创业技能, 培养其创业品质。

二、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提出构建“BEE”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即“创业知识概述 (Business) 、创业模拟演练 (Experience) 、创业实战训练 (Entrepreneurship) ”三位一体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模块是创业知识概述, 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以及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教学目标设计创业知识教学模块。第二模块是创业模拟演练, 通过项目驱动 (任务驱动) 方式开展模拟演练课程, 并最终以形成创业计划书设计教学模块。第三模块是创业实战训练, 以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 以校外企业专家或成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经验为支持, 以各类高职创业竞赛为平台, 逐步形成教师或教师创业团队带领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选择、评价、计划、开办和推动的模式, 实现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创业“教、学、做”全过程的目的。现有文献对课程体系的第一和第三模块有较多论述, 对第二模块探讨较少, 而创业模拟演练模块是实现高职学生从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到开展创业实战训练的关键环节。因此, 文章选取创业模拟演练模块开展设计, 分析该模块的基本目标、知识要点和学时安排。

三、创业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

创业模拟演练基于创业的基本过程和核心工作任务, 以“实际问题”为核心,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以“产生实效”为归宿, 强调实操性、实务性和实用性, 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创业模拟演练课程, 学生了解具体创业过程的各项任务, 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 并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商业计划, 有计划地形成和修订自己的商业计划, 为今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5个单元, 32个课时, 具体内容如下 (见表) 。

四、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一) 项目驱动, 以工作任务为教学模式

通过课程的项目化、任务化、模块化的体验和训练, 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环境和创业行为, 突出学生的创业能力训练, 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降低创业风险, 提升学生创办企业的成功率和职场竞争力。

(二) 激活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我们突出任务化教学内容设置,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教师从传统的演员转变成导演, 激活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演员, 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沙盘演练、创业实训等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的互动、分享和体验, 激发学生的探索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实践创业。

当然,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 必须坚持教为所用、学以致用、用之有效的基本原则, 依据市场的现实需要并参照社会需求变动进行调整。本课程将伴随着创业教育时间的增加与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 逐步由实践性强的课堂教学走向突出课堂教学实践性与具体的创业实践密切结合, 能力、知识的课堂培养与现实的创业训练密切结合。通过系统化课程体系, 创新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念,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探索多元化就业模式, 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就业”转为“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双途径,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定乐.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创业课程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7 (5) .

[2]雷六七.“大学生自主创业”课程重塑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

[3]蔡惠平, 陈黎敏.包装工程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0) .

[4]魏戈.微观视角下的创业课程开发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1 (4) .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10

一、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 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严重不足, 或将创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指导。高校教育观念停留在教授学生如何获得财富和利润的层面上,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创业教育难以起到应有作用。[2]

(二)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具有投资或创业经历, 熟悉企业运营, 而我国则严重缺乏具有实践经历的授课教师。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创新性, 课程类型单一, 与实践严重脱节。另外, 没有权威的创业教育教材, 创业理论缺乏深度。[3]

(三) 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目前我国创业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等, 少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高校创业园进行孵化培养, 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创办企业实施创业, 实践平台严重短缺。学校对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相应支持, 导致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影响创业教育效果。[4]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 政策落实与大学生创业需求脱节。

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 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政策, 但仍然很难满足创业者需要, 创业大学生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的难度较大, 成本较高。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各方面扶助和获得好的政策支持, 政策与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 部分学生创业目标不清晰, 创业能力较弱。

在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中, 一部分对创业没有系统认识, 不具备创业需要的有关素质, 导致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另外大学生缺乏创业所需要的开拓市场和管理企业的经验, 在生产、人事、财务及销售等方面的管理上极易出现漏洞和失误。

(三) 高职学生创业技术含量较低。

高职学生由于本身理论水平有限, 创新能力不够, 导致创业思维能力不足, 创业总体缺乏创意、缺少技术含量。在实际创业阶段, 虽然从事低端服务业, 但缺乏必要的管理运营能力, 对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准备, 导致创业项目半途而废。

(四) 创业过程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高职学生创业领域多集中在科技含量不高、门槛低、投入少的领域。由于缺乏技术含量、成功率较低, 银行以及其他创业投融资机构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比较谨慎, 导致创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一) 高职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目标。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 突破人[1才]培养薄弱环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1.转变教育观念, 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中。一是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二是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教育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三是要改变为创业而创业的教育思路,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2.推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把创业精神融入学生人格中。一是互动式学习。师生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 除专职教师外, 还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 实施互动式教学;二是技能培训式学习。邀请具有某一特殊创业技能, 并成功创业的成功者授课;三是创业实习。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设置创业实习课程并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或为学生提供创业贷款;四是休学创业。高校可以允许学生在创业的关键时期申请休学, 为其保留学籍, 鼓励学生创业。3.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二是通过学校创收部分筹集一定的资金, 建立创业基金、创业协作等组织,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增加学生创业体验, 帮助其培养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4.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高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对竞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应用性成果, 进行改进、提高、推广, 并最终实现产业化, 也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

摘要:近年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 指导帮扶不到位。本文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创业教育,体系,高职大学生,创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2]高庆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科技视界, 2014-08-25:36.

[3]谭雪薇, 衡紫叶.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经营管理者, 2015-01-05:391.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篇11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

目前,在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可。但因起步晚,认识不到位,总体情况并不乐观。日前,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大学生创业率低,并不能简单归咎为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高校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调查发现,有12.5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任何创业教育,有8.07%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高达39.5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只有12.2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还不错。数字表明,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远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调查还发现,尽管创业大学生的百分比连2%都不到,但是有60.85%的大学生认为有机会就要创业,有14.37%的大学生认定自己一定要创业。创业的大学生比例较前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说明创业的想法正在大学生中逐渐得到认可。有关人士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的意义,并不是要在短期内就看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成效,但创业教育无疑起到了播撒创业种子的作用。事实证明,在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进入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高职院校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全新理念和价值观,这种新的价值观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就域,必然促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新的探索与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文件指出,在“学位=工资”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候,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首先,创业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办学理念上必须尊重人格自由,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育目标上突出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在教育摸式上注重产教结合。其次,创业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要主动从传统的、封闭的、死记硬背的、应试的教育体制中挣脱出来,摒弃等、靠、要的被动就业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真正成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和参与者。再次,转变社会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观念重知识轻技能,认为大学生毕业后理所当然进机关(做公务员)、进大公司、大企业(做白领)、考研、出国,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缺乏创业的胆识和能力。同时,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致使一些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啃老族”。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浓郁的创业教育氛围,才能使现有的以就业教育为培养目标的单一教育模式迅速转变为以创业教育为主要培养目标、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2.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来说,积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避免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弯路是非常有益的。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以迅速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2200余门创业课程。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在职业教育领域开设了创业课程。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末,距今时间较短。1997年,由清华大学发起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全国学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计划大赛,创业教育也迅速在全国高校中展开。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此,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适应创新创造的时代要求,满足青年创业就业的现实需要,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开展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以上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高职院校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创新发展,共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3.立足高职教育特色,开展创业教育

要立足高职教育特色开展创业教育。

(1)高职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性质不同的另一类型的高等教育,这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它的本质特征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能力本位”,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高职教育特色之二是地方性和行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职业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形式、专业设置等进行统筹规划,以服务地方经济并推动学校发展,求得互利双赢的效果。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现代商务、食品科技和现代制造业教育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 2006年2月5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正式成立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地处沿海开放的前沿——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与大连,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与青岛毗邻。独有的地理优势和发达的经济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以来,学院根据烟台经济快速发展和更加开放的需要,相继增设了商务日语、应用韩语、商务经纪与代理、连锁经营与管理、物流管理等新专业。高职教育本身明显的区域和行业特色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今年7月初,学院总就业率达到98.10%。

(3)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开展创业教育并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先天条件。总之,高职教育与创业教育无论在产学合作(又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是在以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及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有着高度一致性,应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实效性。

4.完善课程设置,优化知识结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是学生创业的必备武器。针对目高校创业教育普遍不理想、学生创业知识贫乏的实际情况,要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为他们自主创业或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机会型创业做好准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在开课形式上可根据系部或专业不同采取必修、选修或讲座,也可采取跨专业、跨系部学习的灵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5.拓宽实践渠道,提高实战能力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而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实践。学校要千方百计拓宽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技能,摔打成长。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主要做法有:

(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寒暑期)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求职大赛等活动,激发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积极性。

(2)邀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母校做创业经验交流报告,以砥砺学生创业的雄心和意志。

(3)聘请有关单位的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做专业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4)实训课进现场。如经济管理系将连锁专业的实训课搬进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烟台)商场,让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聆听商场经理的经营管理之道,可谓别开生面、事半功倍。

(5)完善实践性教学设施。学院建有3万多平方米的实验实训中心,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和制粉工艺实训中心两个现代化实训基地,设有隶属国家粮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12个技能鉴定站,建有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79个。

(6)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院借助行业办学优势,与业务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有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了100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总之,创业教育利国利民,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高职教育特色,扎实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初探 篇12

2015年, 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49万, 人数再创新高, 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更为紧迫。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必须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现大学生的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就业。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精神、品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教育, 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因此,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02年, 本科院校率先拉开创业教育的序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近几年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今, 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 有条件的高校在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办起了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课程教学、训练、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前进的道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

1.1 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 创业比例低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初步开设了相关创业类课程, 但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师资力量的薄弱、与专业课程协调等问题凸显, 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举办不定期零星讲座阶段, 没有把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 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讲座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我国高职毕业生中, 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 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更是不到1%。

1.2 高职生创业能力不强, 创新成果少

作为高职生创业者, 其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对于如何创业, 从哪里着手创业, 怎么管理企业等等问题学习的不深刻, 导致创办企业的成功率较低, 存活期较短。另外, 学术论文、专利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而我国高职生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有论文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寥寥无几, 专利申请也是我国高职生的“软肋”。由于高职生没有对实际商业运作的切身感受, 所以大多数创业计划书偏离实际, 技术成果并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 创业环境和氛围需改善, 创业服务需加强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某些行业或地区有狭隘的保护主义, 经营项目范围受到各种限制, 导致高职生自主创业壁垒较多。另外, 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创业咨询、法律法规咨询、各种专业性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服务也相对缺乏, 所以, 创业企业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

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2.1 抓住时机、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知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但发展迅速,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拓思路, 摸索出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更倾向于技能培养, 这为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法, 转换教育模式, 从而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创出名气,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2.2 注重创业平台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相协同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条件,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建设创业平台, 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实可行的选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范例。这些大学生创业园都是帮助大学生进行初期创业的。在这些园区内, 有政府和学校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 入驻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一年或两年期内享受场地零租金、政府免税、水电费优惠等等。此外政府、银行、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设这样协同创新的创业平台, 对于营造良好的高职学生创业氛围, 促进创业教育有重要作用。

2.3 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 但课程体系尚未成熟, 更不用说高职院校, 但高职院校一般来说都有稳定、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 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一套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设置教学活动, 安排教学内容, 包含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财务基础、市场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 同时要向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税收、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并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学生做专业论坛、讲座。与传统理论教育不同的是, 创业教育还应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面向社会, 通过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2.4 创建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但目前我国开办了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很多师资都是只有理论教学经验而没有或鲜少实践经验, 或者就是专管就业的老师, 他们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 讲授的多为理论知识, 容易让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创业师资培训,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使教师掌握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 例如可以聘请已成功创业的校友、有经验的企业家、专家以讲座或课程的方式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授创业经验、传播创业理念:还可以选派本校老师走入企业, 亲身体会创业历程, 积累创业经验。学校可以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的创业教育科研活动, 鼓励教师开发出有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创业教育科研成果, 为学校创造财富, 也为培养创业型学生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玉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 2009.

[2]刘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学位, 2009.

[3]胡晓慧.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 2011 (4) .

[4]张志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成功教育, 2007 (07) .

上一篇:食品安全呼唤有机农业下一篇:职专生良好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