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

2024-09-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精选8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 篇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研究背景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关性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深入推广,各行各类的创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综合素质,那么他们是否对自己创业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双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当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政策虽出,大学生们的反应却平平。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大。其中,合肥地区的五所高校中,对这一政策比较了解的仅有31人,占调查总数的10.69%,52.76%的学生仅听说过这一政策,且有自主创业打算的仅有10人(见表1)。而集各项优势于一身的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也仅为4.44%。这表明,双创政策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并对其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程度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成功率的绝佳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因双创政策的出台而发生变化。在调研的八所大学中,仅有2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设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方面的教育,其中211和985大学占43.5%。

这表明,各个大学普遍对双创政策响应度较低,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2.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将“对双创政策实行时间的长短”与“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数据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见表3),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且显著性P=0.514>0.05,这说明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弱的相关性甚至不相关。但是理论上,随着政策的推行,其逐步趋于成熟,各大高校应当逐渐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即两者应当是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并未将此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调研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真正深入大学教育和学生内心: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求稳的传统就业思想并未改变,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怎样改变当下的情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知识、才能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必须以合适的步伐,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行为,从而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3.1高校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校应加强该政策的宣传与引导,重视政策的实施。首先让大学生了解该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与保障力度,让他们体会创新创业能带来的益处,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创业社团的作用,通过试点发展、以点带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大学生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以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准备创业者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3.2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高校仅做好宣传号召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还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想突出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广泛的招贤纳士,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本高校教师而言,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大展拳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相对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可以和国家相关部门结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努力促进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此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的创业信息跟踪系统。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组织创新创业学生的经验交流,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3.4加快并完善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创业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尤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各大高校应及时为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担保、贴息扶持、税收减免等缓解学生的创业压力。

4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变与发展的不二之选,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带来了良好契机,置之不理的结果是成为井底之蛙,注定看不到更广阔的蓝天。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争做鸡中之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软硬件条件,激发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负责,更是为国际与社会做贡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 篇2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师型,培养机制

一、引言

2015年6月11日 (国发〔2015〕32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 也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 实现国富民强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以培养高素质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是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的主要机构, 大学生是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生力军, 而教师则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教育的实施者, 因此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此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创业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以此帮助其实现就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创业人才的机构, 其承担着实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目标的职能, 而教师则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承担者, 因此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双师型”教师是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保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针对此点需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有社会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实践锻炼中遇到的问题, 为此传统的以理论专业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师满足不了创业创新教育,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双师型”教师。二是“双师型”教师是增强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 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引导作用, 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那么其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在创业创新教育背景下, 职业教育必须要改革, 而双师型教师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三是“双师型”教师也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现实需要。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 根据市场现状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育, 比如针对当前“互联网+”行动的实施, 很多学生选择电商创业, 为此就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以此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创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分析

“十三五”期间,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虽然我国职业院校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上年度的57.2%提高到59.2%;高职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天数由上年度的25.9天增加到27.8天。尽管如此,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生产实践经验欠缺, 仍然是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其具体表现在:一是数量总体严重不足。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但是教师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地增长, 尤其是具有“双视”资质的教师数量更是匮乏。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数过少,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要占到65%左右。另一方面是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力的教师比较少, 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造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双师型”教师匮乏的主要原因。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缺乏科学的保障制度。基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 高职院校必须要将其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 但是结合实践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的制度保证:首先, 政策没有及时跟上。在创业创新教育环境下, 要求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政策要求也要进行调整, 构建以教师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的政策体系, 但是目前国家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仍然是以理论教师为主, 而忽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 社会各方面对“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存在偏见。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社会对技能工作岗位存在一种偏见, 基于此种偏见认识使得教师不愿意深入到企业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结果就会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2.“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不清晰。创业创新教育环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教师时需要紧紧围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要求, 但是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师培养上会忽视创业创新方面的教育, 导致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满足不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的要求。

3.培养机制建设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基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于寻求合适的平台, 而校企合作则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 但是基于校企合作开展层次不深因素的限制, 使得在具体的培养中缺乏有效地合作方:一是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基于工作性质因素, 企业不愿意向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锻炼机会;二是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实践锻炼中。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实践锻炼岗位不切实教师的实际需要, 因此其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的动力。

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对策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 高职院校要仅仅把握时代步伐, 以构建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对创业创新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1.构建分层开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基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新要求, 为满足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 职业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实际, 建立多层开发的教师培养体系:一是改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但是其关键还是在于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 学科带头人代表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要根据市场及专业发展需要, 积极创造条件, 将有前途的教师确定为培养对象, 重点进行培养。二是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青年是高职教育主力军, 另外由于中青年教师处于好学的阶段, 因此要大力培养该年龄段的教师, 通过有效的激励,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担当重任。

2.健全“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关系到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 基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要求, 职业院校要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师职业规划体系中:一是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构建“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实现地方经济与职业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方式, 比如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 要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入到其中, 以此保障教师的能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例如今年7月份在深圳举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就向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等, 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三是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发展规划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划制定也必须要将创业教育与教学发展相融合, 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氛围。首先,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 全国上下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 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当下的经济社会大环境, 给了职业教育“顺势而为”的新契机。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宣传, 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其次,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提出了加强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措施, 支持高职院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 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鼓励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提升双师素质, 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

4.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职业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完善的科研工作平台,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 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平台。例如职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 就为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拓宽师资渠道, 改革人才聘用机制。

总之, 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 因此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 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本着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角度,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满足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梦卿, 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02) .

[2]贾文胜, 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1)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 创业 师资队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06-02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社会掀起了“大众创业”的热潮,高职院校更是积极响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着力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具备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还需要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通常采取选派优秀的校内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如KAB(know about business)培训班或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或外聘企业家。这种方式培养了较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但是仍无法满足学校对师资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专门管理机构,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师主要是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而且一般都是由学校的辅导员或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组成,并没有专门的创业教师或者专职的创业教师比例较小。同时,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专门管理创业教师的机构,一般把此类教师归属到招就办,这就导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氛围缺乏,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亟须完善体制,完善机构,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在高职院校中招聘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第二种是返聘的老教授,第三类是一些行业中的技术型人才。第一类、第二类学术型类型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就到高校中工作,基本没有创业的经验,创业意识不强,无法适应当前大众创业形势,较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且这类型的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的工作量已经较大,没有更多的精力开展创业,这就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缺乏创业培训,教学手段有待更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由于师资的多元化,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环境缺乏了解,没有实践经验,加之缺乏相应的创业培训,教学方法往往采用理论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对此,应加强对教师的创业培训,促使他们更新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措施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因此,首先创业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精神、开拓的思维、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才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学校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在制度、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教师培养的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加强激励。可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来保障,如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指导有成效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或者评优的机会优先,而对于已经通过自主创业或者能将自己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教师,对其研究的成果给予肯定,也可通过学校其他激励或奖励方式留住这部分人才。并且让教师意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业政策、创业经费以及创业培训等相关方面都需要给予支持,使创业教师在开展创业研究以及指导时,能全心全意地开展,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使得创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指导实践等整体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除建立激励机制,还需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考核,有重点考核的指标,如针对创业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学生是否开展自主创业、学生创业公司开展的情况、社会对学生创业的综合反馈等方面指标进行评价考核。

只有在学校层面上健全机制,保障创业教师的利益,让教师(下转第33页)(上接第6页)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多渠道引进创业型教师,提高创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储备方面就需要多元化。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除需要增加校内专任创业教师外,还需要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公司高层管理者、自主创业的老总等多类人员为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不同师资的优势,从创办、运作经营以及管理等多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接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而且为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途径。

(三)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培养教师创新创业意识

既然在高校中真正创业过而担任指导教师的少之又少,那么学校层面上就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教学团队的培养。在内部,定期组织培训,让教师深刻认识创业教育需要掌握的知识,既要知道公司如何运营、如何管理员工,还要掌握财务知识,懂得产品的销售等,因此,系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除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如专业相关的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社会服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支持有创业梦想的教师自主创业。如笔者所在的单位,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专门组建了众创空间,并且与当地政府的创业孵化基地二者合一。众创空间以创客沙龙为培训基地,面向全院师生,以“让创业成为师生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结合社会需要,扎实开展全院性创业培训。众创沙龙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航拍、机器人操作、钢琴演奏、舞蹈汇演等,以具有极佳视觉效果的影视形式、独特的创新时装秀、舞蹈文艺汇演突出创业知识点,为创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外部,选派教师积极参加省级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的培训项目,还将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让创业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让他们能够持证上岗,从而提高创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储备丰富的指导教师,而只有完善创业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师资队伍,也只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以及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创业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宪.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J].焦作大学学报,2013(9)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篇4

话题 缘起 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通过创业和创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引擎,顺利过渡到经济新常态。本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了六大举措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大众创业、如何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推进创新?本专栏特约专家谈看法。加快实施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熊国平

在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广东站在了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引领和支撑我省更好地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科技企业“小升高”为突破口,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我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000家,其中绝大部分为小企业,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技术创新甚至比大企业更活跃,也由于今天的小企业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业,必须把扶持科技企业“小升高”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应该启动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一批成长期小企业加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我省企业原创性专利不足,而且大部分为组合发明专利和改进发明专利,必须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创新骨干;采取事后补助或奖励方式,广泛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努力实现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

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前沿高新技术研发取得更大成效

由于我省关键核心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智能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LED产业上游的外延片、芯片等主要核心技术仍被国外垄断,必须瞄准国际技术前沿,聚焦地方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建好创新平台,在LED、新一代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集成实施一大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要以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大平台。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和863计划,培育一批能够承担该类项目的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围绕开展企业技术研发与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通过会员制、合同研发、项目经理制等市场化手段,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产业链和创新链研发力量,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源头性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信息、检验检测、中试孵化、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国际化促进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以完善产业布局为突破口,全面加快高新园区建设 在国家级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启动省部共建、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试点,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省目前拥有省级专业镇363个,其中192个专业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加快推进专业镇从生产为主走向研发、创意设计和商贸、物流等服务业为主,推动专业镇成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由于粤东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不到1/10,必须加快实施粤东西北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推进粤东西北地区若干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不断创新与国际组织、技术转移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探索联合建设一批孵化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中心,力争在原创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尽快改变产业跟从、技术依赖的格局。通过科技要素集聚带动生产要素集聚,让技术持有者或中小企业低成本进入园区,实现“平台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品牌和文化集聚”的发展新路径。探索前孵化、虚拟孵化、异地孵化、网络孵化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创业孵化带动产业集聚,完善知识技术与产品产业服务链,形成“创业孵化—加速集群”的内生增长模式。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各类资本投向科技型小微企业 建议出台《广东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创新驱动投入机制。建立科技、金融、财政部门联动机制,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法,加大风险补偿比例,通过省市县联动,构建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着力发展以“优先投资”为重点的创业投资、以“优先贷款”为重点的科技信贷、以“优先保险”为重点的科技保险,吸引和推动千亿元社会资金支持数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优先在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布局建设一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一批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实现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以上高新区和大小科技园区全覆盖。扩大科技保险试点,推行知识产权质押。加大创业创新多层次融资市场,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规范发展区域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创投管理资金每年增长50%以上。加大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力度,力争每年增长20%以上。以激励人才创业为突破口,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明确人才种类、数量及科研成就等目标,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突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充分利用各项重大人才计划和留交会、高交会平台,实施创新科研团队引进专项,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运用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设立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专项,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专家和创新企业家。利用社会力量,定期举办科技创业大赛,打造科技创业品牌,有效推动知识、创意、人才与资本、管理、市场结合。完善创业条件、发展平台、生活环境、社会保障、出入境自由等政策举措,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省创新创业活力。作者单位:广东省政协

以改革激发全民创业创新内生动力

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郭 楚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深化改革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

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夯实支撑我国技术前沿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形成增加创新机会、强化创新动力、端正创新行为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巨大的创新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将激发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当前我国经济已从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倒逼政府通过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通过体制创新,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而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备好制度建设“连环炮”,则是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的又一重要内容。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此前讲话中曾强调了“三个清单”,即“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明确企业经营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快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一方面要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创新产业跃上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造条件激发小微企业的创新动力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76.57%。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在改革中“呱呱坠地”新生者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可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能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本次会议确定,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通过各项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央政策落地。各地各部门要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出实招、出真招”,不搞选择性执行,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营造氛围鼓励全社会参与创业创新

鼓励全民创业创新要与改善社会氛围相结合。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资金向全民创业创新聚集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对投资创业创新有兴趣、有信心,从而增强吸引力。全民创业创新需要与财税政策调节相结合。与虚拟经济相比,创业创新往往投入风险较高、成本较高、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确保创业创新的企业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同时,要调整创业创新行业与投机性行业、资本倒腾行业的回报率,抑制某些领域利润非理性暴涨的状况。

全民创业创新需要与激发各类社会金融主体的活力相结合。随着新一轮全民创业创新的掀起,对金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金融政策不断增强服务创业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创业创新领域。特别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创新与民间资本的良性互动。

全民创业创新需要与产业政策相配合。要加强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全民创业创新也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保持全民创新创业的长盛活力。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构建小店主新时代的支持系统

三个清单缺一不可,三个关键环节亟待运转起来 刘金山

何处寻求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开启大众创业全民创新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又一次回到市场原动力,又将迎来草根创业新时代,迎来小店主新时代。

一个小店主主导的社会将是充满市场活力并不断创新的社会,是中等收入者占主导因而比较和谐的社会

观察现实问题,我们总能找到历史的踪迹。想当年,拿破仑在欧洲战场是何等威风,却在滑铁卢一战中一败涂地,被他所看不起的“小店主国家”英国的军队击败。实际上,拿破仑不是被英国的军队击败,而是被英国的小店主击败。任何战争的背后,都是经济实力的博弈,都是经济发展动力的博弈,都是经济制度的博弈。正是18世纪英国小店主的蓬勃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市场,造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把半个地球都踩在脚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个体工商户的蓬勃发展,或贸易,或生产,或运输,弥补市场空白,使市场需求与供给尽快相遇,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第一轮原动力,也是第一轮改革红利的源泉。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依靠中小微企业的“五六七八九”的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产品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一个小店主主导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市场活力并不断创新的社会,将是一个中等收入者占主导因而比较和谐的社会。

再次开启草根创业迎来小店主新时代,关键是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李克强总理给出了三个清单:政府拿出完整的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企业要给出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管市场要理出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三个清单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为大众创业全民创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具体落实,需要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三个关键环节亟待运转起来。

积极探索“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

一是要积极探索“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降低市场准入成本,要允许小店主顺利“出生”。关键之处在于改审批制为注册制,才能充分释放小店主的能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了明确的规定,“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重要的是落实,落实的前提是认识。纵览发达国家或地区,办公司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英国每年新成立公司超过35万个,对公司注册限制很少,股本可以低至1英镑,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美国注册公司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钱,一天之内就可以创立一家公司,硅谷的成功关键之一就在于此。在香港地区,无论千万富翁还是赤手空拳的穷小子,只要向公司注册处缴纳不到2000元并出示身份证,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开张。对于小店主而言,时间就是市场机遇。快出生,才能快成长。尽快制定出负面清单

二是尽快制定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就是黑名单,就是禁区,政府规定不开放的经济领域。负面清单之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负面清单遵循的是“除非法律禁止的,否则就是法律允许的”逻辑解释。负面清单明确划分了企业与政府各自的职责范围,让市场与政府各就各位。政府给市场主体划出一条清晰的政策底线,主要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环境等工作;企业能做什么以及该做什么,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市场实际,做出自己的判断;企业间的竞争,则主要是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若触犯了法律和市场规则,政府出手治理。这能够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制定出针对小店主的负面清单。

通过法治稳定预期,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

三是通过法治稳定预期,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非常重要。市场经济发展,要稳住企业家,要留住企业家,要发挥企业家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要通过法律意识和舆论引导,形成一种氛围,做到“不仇富,不欺贫”,实现“让合法致富的富人更富,让合法致富的富人带穷人致富”。这对保护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这对小店主的成长至关重要。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依法治国。对此,小店主以及即将成为小店主的人们充满了期待。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六项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构建小店主新时代的全方位支持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支持系统应是动态的,要不断调整,及时“推陈出新”,把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及时除掉,从而根除小店主发展的羁绊。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破除大众创业 的三大障碍 周林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本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六项措施,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即将到来。我认为,目前影响大众创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惰性障碍

惰性障碍反映在大众创业问题上,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上头急,下面缓;政策有,措施无”等具体的表现形式。鼓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其实早已有之,但是有些地方显得叫的调子高,实际措施少;中央急,地方不急。上面的政策一般仅限于号召,没有执行的蓝本,下面一些地方一些具有惰性的官员在制定所谓实施细则时,也就有了打折扣、虚以应付的余地。这样,再好的政策,到了下面也就走样、变味了。既然惰性障碍导致一些地方官员“只唯上”,那么,在顶层设计中,就不应该把政策与策略分开来制定,避免给下面在制定实施策略时留有打折扣的空间,除了有鼓励、引导、加快等原则外,还应该有具体的清单、数额和落实限期。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大众创业的六项措施中,有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纳入暂免征税范围、时间为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的条款。笔者认为,像这样的具体条款最好再多些,此外,不妨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纳入长期免征税范围,因为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小本经营,也许仅仅可以养家糊口而已。诚信障碍

我们的诚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行政审批制度的最初设计来看,我们忽略了比较麻烦的事中、事后监管,而注重于比较轻松的事前监管,即事前审批。据省体改研究会调查显示,注重企业设立之前的审批,最主要的动机是出于对诚信的考虑。假如让不够资质的人从事某些经营活动,担心会造成社会诚信危机。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资质”是可以伪造,而且审批官员碍于人情,这些“资质”也是具有弹性的。于是,事前监管就失去了意义,加上事中、事后监管的缺失,社会诚信缺失,就难免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各种监管漏洞,出现各种各样的失信企业。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本质上是要从事前审批即事前监管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从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构建起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过高的创业门槛,似乎是在企业诚信问题上把关,事实上,卡住的是小民百姓的创业热情。因此,清除诚信障碍,构建完备的诚信体系迫在眉睫。有了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只要是法不禁止的,不管他申请开什么公司,政府都应该放宽条件,快速通过注册。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企业运作过程和产品的监管上。企业运作过程和产品一旦出了诚信问题,可能是其终生的污点和禁忌。因此,他在注册的时候,就会想清楚,要不要做?怎么样做? 偏好障碍

偏好障碍主要体现在贷款方面,国有银行对公有制企业贷款比较偏好,而对民办小微企业贷款则表现得不甚热情,迫使民办小微企业寻求高利贷,加大了大众创业的风险。这次国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创业困难的群众救急,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民办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个非常好的信号。现在关键是这项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对民办小微企业资金的扶持,除了银行的支持外,政府也应承担起扶持责任,应该规定地方政府在发行地方债券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建立民办小微企业扶持基金,并督促用好、用足这些资金。同时,国家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企业建立大众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潜力但有一定投资风险的民办小微科技型企业,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站推荐) 篇5

摘 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当前,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兴起,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持续活力。根据国务院最新指导意见,指出在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关键词:创业 创新 创造 发展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现实意义的提法,把握发展脉动,契合国情民意,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是改革开放在新时期的新航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中国转型变革和创新发展大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打造一个创业型的社会。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然而生。

(一)中国正处于转型变革期

现在中国经济一方面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即我们的经济总体状态还是处在稳中有进,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潜在的风险和困难不容忽视。总的来说,就是三期叠加,第一就是我们现在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第二就是结构调整阵痛期,第三就是以往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这三个期同时出现,它的作用相互叠加,所以整个局面就更为复杂。

不仅是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阵痛期,而且国外社会上,某些势力却在千方百计遏制中国之崛起。特别是2015年5月以来,国外势力和某些国内势力相勾结,借中国股市涨幅过大过快之时,竭力做空打压中国股市。股市崩盘,导致股民基民损失惨重,消费能力下降,资金流动性吃紧,银行收紧银根,使得一些企业得不到资金贷款,使得企业出现倒闭潮,社会出现失业潮。

所以,在我国经济转型变革期,结构调整、应对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自主创新;在国家金融保卫战之时、在股灾到来之时,我们的政府部门、证监会需要智慧创新。

(二)就业压力和就业新动向

目前,我国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上升,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是不牢固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鼎现有岗位和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因此,供求缺口依然存在。鼓励民众创新创业是一条解决就业压力非常有效的途径。

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中华打的涌动的“创客风潮”加速推开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工业革命的大门,正在引领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的到来。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有利于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实践一再证明,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如今,只要我们充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业创新者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必定能够开辟经济增长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举措

(一)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激励和保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保证。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这样就可以从法制的高度有效地激励和保护民众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前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光大人民群众自觉、自主的行动,但不仅个人要具备一定的物力和智力条件,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宽松良好的大环境。其中包括宽松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三)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要完善资本市场。其次,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最后,在各地设立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以及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

(四)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与途径

首先,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和仙侠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其次,要为了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大力培育和支持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壮大,是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营造舆论氛围

要做好创业创新的各项工作,需要强大的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需要讲道德、重诚信、循法治、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要认真研究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引导和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创业创新者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进去意识和家国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新背景

(一)个人要善于创业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所以个人要善于创业:把握市场、认识自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把握好政府部门的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在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之下,让自己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自己的创造梦成为现实。

(二)个人要勇于创业

个人要勇于创业:大多数人、尤其年轻人都会萌生创业的冲动,产生创业的梦想,但由于害怕失败的心理在作祟,很多人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互联网使我们真正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为大众创业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但如果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总结 篇6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浩峻对活动周承办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了科协承办活动周的体会和收获。各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组工作做了总结、体会和建议。

孟宪棠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对中国科协的感谢和对工作人员的问候。林念修表示,与科协合作深感心情好、氛围好、主意好、效果好,希望继续办好活动周。孟宪棠表示,本届活动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国务院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孟宪棠赞扬筹办活动周的过程中中国科协的工作队伍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协作,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坚守,工作有激情、有担当、有信心、有智慧,活动周承办无瑕疵,筹备过程进展顺利。建议下一届活动周提早着手布局,做好准备工作。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总结对继续办好活动周意义重大。活动周承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格高、责任大,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信任中国科协,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中国科协,并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筹办过程中,各方的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和细致工作,为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筹办活动周,中国科协有很大收获,锻炼了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期待承担更艰巨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王春法要求,下一步要认真总结承办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突出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以及独特做法的宣传;着眼未来,主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会议对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了感谢信、嘉奖函及纪念证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 篇7

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提出的背景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最早是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 这一理念的提出,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他指出, 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他38次提到“创新”, 13次提到“创业”, 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1、国际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 一方面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 市场需求减弱, 因此, 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那么, 只有通过“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来激发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要求增高, 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使用效能要求增加, 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 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技创新水平低, 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来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从而稳定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及份额。

2、国内背景。

从国内来看, 一方面, 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 国内市场需求有待开发, 这就要求我们就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耗能少的新型发展道路,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另一方面,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渐推进, 要求我们通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来支撑和促进体制和机制改革, 通过“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

高校素质教育, 不仅仅要关注青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学习能力, 更要关注对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 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 合理利用资源, 积极引导学生, 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不断成长, 磨练成才。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 是高校素质教育所必须, 同时也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政治教育工作, 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举措。“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提出, 为广大青年带来了强大动力, 同时也给广大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大学生, 共青团员占比大且比较集中, 且大学生处在时代的前沿,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师生创业创新意识不强, 创业创新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 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提出,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1、“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呈现出创新创业主体大众化的特点。

这一背景下, 创业创新体系不断优化, 技术不断改进,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提高, 既有创业精英参与、引领, 又有草根群体投身, 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 呈现出创新创业主体大众化的特点。而高校共青团具有强大的组织号召力, 高校大学生最容易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 能够把握这一历史契机, 加入到新的创新创业热潮中, 为高校共青团培养和开发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呈现出创业动力和路径的市场化特点。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之一是依靠市场化、专业型创业孵化机构和投融资体系应对市场需求, 而高校共青团承担着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 是一个小型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每年通过高校共青团举办的“创业大赛”等活动, 不少新的创业项目脱颖而出, 并投入到市场, 转化为生产力,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提出, 使得高校青年学生的创业活动更好地能够与市场接轨, 极大地提高了高校青年学生的创业创新积极性, 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3、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 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提出不仅加速了创新创业基本要素的流动, 能够降低创业成本, 还能促进和聚合众多创业者的参与, 打破了原来相对封闭的创业活动, 创业创新呈现开放性的特点。更为开房的创业门槛, 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将会极大地激励高校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为高校共青团培养和开发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 高校不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培育者和输送者, 而且, 高校教职员工和广大科研人员本身也是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面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良好时机, 当前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和开发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仍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一是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待提高, “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和开发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工作中缺乏有力的师资保障;二是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 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结合不够密切, 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三是当今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高校缺乏健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撑服务体系, 如科创基金的设立、见实习计划的有效性、就业指导的针对性等。

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培养和开发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途径

高校共青团要把握好当前的历史时机, 做好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工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共青团的阵地作用, 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新媒体引导凝聚青年的作用, 强化高校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学生使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 越来越多的高校共青团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平台等, 高校共青团利用好新媒体的宣传作用, 强化高校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加强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是完善创业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撑服务体系。高校共青团要设置创业创新奖, 不断完善青年学生创业创新的激励扶持政策, 让创业创新的学生得到实惠, 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此外, 高校共青团还要加快“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聘请专门的资深老师和创业成功人士为青年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提高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高质量的科技文化活动, 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高校共青团应开展如校园科技节、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知识竞赛等科技文化活动, 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 从而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

四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平台建设,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当前, 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但是大学生的创业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共青团应发挥自身优势, 整合资源, 加强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 如为学生联系寒暑假实习见习岗, 成立大学生创业创新社团、创业俱乐部,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划等, 多渠道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切实提高高校青年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高校共青团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同时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要培养出综合素质好的大学生, 必须发挥共青团强大的组织号召力和思想引领作用, 把握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历史时机, 加强青年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 培育出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从而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作用, 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而青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提出, 为广大青年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而高校共青团是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把握好当前的形势, 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和思路, 更好的服务青年, 凝聚青年, 从而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青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网, 2015-03-06.

[2]李春燕.高校基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思考和对策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5, 6 (2) .

[3]万路路等.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培养与开发研究[J].才智, 2015, 6.

[4]胡志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 2015, 6 (2)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论文 篇8

关键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信息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7.38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大学学生学理论课题立项项目。

一.解读政府“双引擎”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就公开提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而后他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各种场合中多次提到这一关键词。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具体有贷款融资帮扶、税收减免、免费信息推广等一系列诸多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同时也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创业实践指导等多项创业服务活动。

自2011年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的《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而在近些年,更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颁布诸多对大学生有利的政策,这一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在2015年达到了高峰。这些相关政策不仅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支持体系,而且集合了政府、企业、高校、公共服务机构的力量,从人社、财政、教育、科技,到工信、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多个部门参与并监督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可以说在多方支持下,当前的创业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组建团队、注册公司、贷款融资并免税经营一段时间,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人解决就业问题,前景十分可观。

二.大学生应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将资源整合好、利用好是考验一个创业者是否具有创造价值、创新思路的方式之一,也是创业者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素质条件。在大学生身边,有很多看得见的或容易忽略的“资源”,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减少创业压力,还能帮助创业者尽快进入角色,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各地区大学之中,也有创业福利。

近年来,不少地区形成了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立体化体系,而高校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试点院校之一黑龙江大学为例,学校在各专业教学课程中开发了89门创新课程,在十年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学生科技创业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政策、资金和培训支持,已吸纳了46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397名学生入驻。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不要忘记寻求母校的帮助,母校有自己雄厚的师资力量,每个院校一般都会有专门的负责创业教育的老师,他们能帮助大学生熟悉创业流程、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校园内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又是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如果能结合多个学科优势,相信能够创建一个有多项优势的团队。

借助社会力量,发展自己的事业。

创业是一次资源之间的结合,是创业者思想与市场的一次碰撞,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同样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帮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经营起自己的事业。在各省几乎都有大型的企业孵化器,他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营造创业者聚集效应,提高创业成功率,初创企业不仅可以在孵化器中得到基础设施服务,也能获得一定的研发空间降低自己的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联合其他初创企业以及部分风投,信息共享,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另外也可在一些类似“36氪”的互联网创业生态服务平台、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创业集聚空间交互信息,寻求新的机会点。

三.创业实践中的几个重要“关口”

第一关,人才

人才是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就很找到创业最初的那一个“创新点”;如果没有肯吃苦的精神,很难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很容易导致团队内耗、业务减少、甚至会导致自己由创业变失业。所以,创业者自身素质必须过硬,如果不能很好的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可以先选择就业,为将来创业积蓄力量。

第二关,项目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开始创业,而创业项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创业者的成败。根据调查近年来的创业实例,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自有资源优先原则、②强化专业特色原则、③项目合法化原则、④需求决定原则、⑤市场缝隙原则。建议创业者在创业前对所选定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做出可行性分析之后,再接受市场的检验。

第三关,资金

根據笔者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有43.67%的创业者认为运营资金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创业者最想得到的政策性支持分别是投融资对接、小额贷款、税收减免,分别占比48.3%、47.1%、46%。当我们问到创业资金的来源时,26%的创业者以自有资金创业,其次为父母资助创业,占比22%,而39%的创业者向其他金融机构筹集了自己的创业资金。可以看出资金不仅是创业之初维系企业基本运作的血液,也是保持企业持续经营,不断发展的必需品,创业者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中获得资金支持,保持企业资金正常周转,①股权融资、②债权融资、③政策性贷款、④金融租赁、⑤天使投资、⑥风险投资等。

结论

全国掀起了创业大潮,而高校内大学生创业也正风生水起,面对广阔的市场,创业生力军不仅要将国家政策解读好、利用好,同时也要留心注意身边的各项资源。在创业路上,有许多高校内没有的规则,有众多来自市场的考验,大学生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注意人才的挖掘、创业项目的管理、创业资金的筹集与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红霞.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刘磊. 建构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J]. 中国德育,2016,01:22-25.

[3]胡彬. 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J]. 求知导刊,2016,47:43.

上一篇:自考本科离散数学试题下一篇:季羡林说过最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