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生态创新

2024-08-08

大众生态创新(精选6篇)

大众生态创新 篇1

一、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产生背景的区别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经济和时间的盈余到了一定的积累, 就产生了如何享受生活并通过生活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生活和休闲方式, 其中旅游 (排除因公外出) 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享受, 旅游在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从少数特权阶层的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化的过程。

大众旅游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首先是经济的增长, 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据国际资料统计表明,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 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500-800美元时, 国内旅游急剧扩张;达到1000美元时, 将产生洲内旅游动机;若超过3000美元, 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其次是闲暇时间的增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大大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 缩短劳动时间的同时, 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多。160多年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大众旅游在国外开始产生, 人们普遍把1841年7月5日英国托马斯·库克组织540人乘火车参加一次禁酒会的旅行视为大众旅游开始的标志,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众旅游经过了二战后的广泛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我国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大众旅游的, 现在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

生态旅游的出现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需要。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 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工业文明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比比皆是。为摆脱这种困境, 生态文明的思想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特色的文明,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 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资源, 对资源的开发要投入补偿资金 (补偿强度和有效性必须使生态潜力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而实现良性生态循环, 并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和生态化的生产力构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 顺应了生态文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带来的人类生存发展困境, 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将人—社会—自然作为有机系统的整体来看, 而不是割裂地机械地去分析。一方面,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对环境问题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 人们试图去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 人与自然的疏离使人们普遍产生了焦虑的心理, 有回归自然的冲动和渴望。“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气蓬勃的生活的权利。”城市居民迫切希望能走进大自然, 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恢复, 因此提出了“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口号, 生态旅游需求也因此而产生。再次是旅游业对自身发展的反思。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给旅游目的地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以及对当地文化和价值观的消解等负面影响, 促使旅游业对自身行为和发展观念进行剖析, 试图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 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观, 既顺应了世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也适应了人的本性, 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方式;开展生态旅游还能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 改变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从而有效地阻止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 是解决环境保护与当地发展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最后是受到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发展的推动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生态学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 发展迅速, 其理论从自然科学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生态旅游及其研究的兴起与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潮密切相关, 正是在生态伦理学的呼唤之下, 人类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地渴望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强调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 既强调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又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确定了生态旅游的内在涵义和本质要求。

二、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目标的区别

大众旅游主要是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其发展是以旅游者的享受为目的, 其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价格导向”、“享乐为基础”、“文化与景观资源的展览”, 不顾及旅游地的承载能力和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 也不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规范。“对于大众旅游来说, 利润最大化是开发商追求的目标, 而追求享乐则是旅游者的主要目标。价格是调节供需的杠杆和游客与旅游点建立联系的纽带。其最大的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 而由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代价则主要是由当地居民承担”。它以牺牲环境资源的持续价值来获取短期经济效益, 因此, 这种旅游方式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 也不应该继续发展的。

而生态旅游不同, 它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在可持续发展思潮影响下兴起的生态旅游追求的目标是“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以自然为基础的享受”、“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展示与保育”, “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 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代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 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 “其本质是人类未来生态文化的走向, 是对传统旅游形式所导致的环境危机的反思和矫正, 是游客履行环境义务的方式, ”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三、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功能的区别

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不同, 更加关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享受和愉悦, 追求的是对旖旎的自然风光的欣赏和便利的旅行方式的享受,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主要是以消费主体的身份出现,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性和主动性较差, 接受的是由旅游中介为其提供的内容、线路相对固定的旅游安排, 以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态度同生态和人文环境相接触, 而不是近距离地接触和参与。

生态旅游更注意旅游行为的个性化、生态化和参与性, 这种活动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近距离接触和对当地生活的体验与交流, 通过向生态旅游者提供直观的全新的感受自然的机会, 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当地人、当地人文环境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 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态知识,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而达到普及生态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当地社区和居民发展水平的最终目的。因此, 生态旅游的功能可以总结如下:一是可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和学习多样性文化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自然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三是可以促进当地社区发展, 在经济方面刺激经济活力, 在社会方面为弱势人群创造就业机会, 在资源方面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并且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 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的协调统一。

四、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价值导向的区别

大众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实践, 成为了人们寄情山水、陶冶情操、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 但是由于游客集中, 景区的承载量有限, 游览时间少, 缺乏与自然和当地居民的交流,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上总是有着差强人意的遗憾, 在我国每年三个“黄金周”的旅游热潮中, 人们普遍产生对旅游满意度的较低评价正是这种遗憾的典型体现。

大众旅游希望通过“生态化”来达到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克服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即开展所谓的“生态的”旅游, 要求旅游者、旅游开发经营者、从业人员、旅游目的地居民, 在进行旅游的开发、管理、经营和游览的过程中, 都能自觉地体现生态环境意识, 从而实现资源、社会、生态、经济、 文化和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是, 大众旅游往往被视为经济增长点, 这就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是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保护, 对旅游环境和资源保护所持的态度是“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的功利的思想, 缺乏对旅游的社会文化、伦理、美学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内涵挖掘, 要实现旅游的“生态化”面临重重困难。

生态旅游则不同, 其价值导向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 不仅要具备“生态的”旅游对一切旅游活动和一切旅游活动相关者提出的普遍化的要求, 而且是一种更高标准的旅游方式, 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提高生态意识和素质, 达到身心的和谐。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前者是以“保护”为价值导向, 后者是以“为开发利用而保护”为价值导向的。在对待文化景观中, 生态旅游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欣赏, 而大众旅游主要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创造力的赞美。

五、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主体的区别

在大众旅游中, 旅游主体主要是旅游者, 通过旅游业从业人员与旅游客体发生联系, 大众旅游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 对旅游者的要求较低, 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环保理念, 诸如不损坏旅游设施、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旅游资源, 缺乏对保护生态环境价值的深层次认识。在生态旅游中, 旅游主体的范围在扩大, 有消费主体——生态旅游者, 也有管理主体——政府、管理经营者, 还有参与主体——当地居民。特别是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利益紧密相关。当地居民实际上成为了生态旅游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参与该项活动, 或者其本身的存在和生活情景就构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风景。

由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生态旅游在近期迅速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去体验自然和人文奥秘的理念, 将使人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尊重旅游目的地文化, 促进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0年版

大众生态创新 篇2

大众创新全员创效

鲁南化工公司以“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工艺操作技能大赛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广大工艺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精细操作、降本增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效活力,释放创新创效价值。

为增强全员度危求进、创新创效意识,鲁南化工公司党委围绕增盈减亏工作中心,实施“责任班子、品牌支部、特色班组、创效党员、金牌员工”创建,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开展工艺技能大赛、金点子合理化建议评选等活动,干部职工内部市场化理念、危机意识和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自4月份开展的工艺操作技能大赛,将不同工种、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DCS控制室操作人员集中起来比赛,比优化工艺指标,比解决隐患应急处理,比实际操作现场经验,比遵章守纪责任心。这种不同专业的工艺操作人员在一个平台上比拼的方式,在全国化工行业是首创。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去借鉴,为确保评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这个公司成立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艺操作技能大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情况汇总、评比表彰等工作。为公平公正,工作小组在方案制定前、活动开始后,多次向生产领导、车间工艺主任、技术员、操作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比赛方式。比赛真正实施过程中,严格评定标准、严格操作程序。活动开展6个月以来,无论是评选的月度工艺操作先进个人,还是年度工艺操作先进个人都名副其实,都是日常大家公认的操作能手、操作尖子,让广大操作人员亮出了实力,赛出了水平,比出了干劲,也增加了产品产量,降低了消耗,创出了效益。鲁南化工公司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健选拔、评选、表彰机制,持续创新性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赛、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促进职工技能水平提高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篇3

全国发明展览会是中国发明协会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自1985年以来已经举办20届,受到科技部、知识产权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本届发明展由永康市科技局,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为支持单位。

永康市是浙江省中部县级市,市场经济发达,创业氛围浓厚,有上万家中小企业,重点是五金等传统产业,每年举办世界闻名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有“中国五金城”美誉。全县人口过百万,年人均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本届发明展的主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届时,将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地区及行业协会、解放军等单位组团参展。将集中展示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发明技术成果。展会设立了青少年展区和创客展区,同期有创新创业论坛、创客论坛、青少年与知识产权论坛等活动举行,将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发明人与各企业、创业者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技术项目对接成功。

展会设有“发明创业奖·项目奖”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有关单位专项奖。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经严格评审,将评出获金、银、铜的参展项目,并在获金奖的基础上评选出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项奖的优秀项目。为项目推广实施赢得助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标语 篇4

发展创业服务 构建创业生态

创新改变生活 创业成就你我

创新无止境 创业践于行

创业与时代同行 创新携梦想齐飞

睿智创新始于心 激情创业践于行

信念信心信自己 创新创业创未来

倡导自主创业,建设绿色水城。

潮起水城,业创天下。

崇尚自主创业,缔造美好生活。

创新创业新福地,宜商宜居新环境。

创新创造创辉煌事业,通江通海通广阔世界。

创新改变生活,创业成就你我。

创新无处不在,创业只等你来。

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

创阳光事业,展青春风采。

创业,改变未来。

创业,就从这个想法开始!

创业,我们能行;创业,我们同行。

创业从行动开始,梦想在青春点燃。

创业大舞台,有你更精彩。

创业点亮生活。

创业艰难百战多,彩虹总在风雨后。

创业路千条,创新加速跑。

创业路书写新人生,小买卖成就大事业。

创业起飞,梦圆水城。

创业全方位,创新无止境。

创业是船,创新是帆,成功是岸。

创业水城,创新中国,创意未来。

创业天不负,立志事竟成。

创业要敢拼,创新才能赢。

创业一起来,水城更精彩。

创业赢天下,创新强中国。

创业有益,梦想向阳。

创业与时代同行,创新携梦想齐飞。

创业转变观念,创富敢为人先。

创意·创业·创新,融智·融资·融合。

点燃创业激情,成就人生梦想。

点燃创业梦想,崛起和谐水城。

点燃创业星火,建设魅力都市。

点燃创业之火,照耀创新之城。

耕耘银土地,收获金世界。

和谐水城,创业舞台。

机会稍纵即逝,创业只争朝夕。

崛起新形象,创业我添辉。

开创事业,青春有为。

绿色城市,全民创业。

魅力水城,创业沃土。

梦从青春起步,业从创新开始。

梦起巴蜀地,业创新水城。

梦想在心中点燃,创业在脚下实现。

青春创业,幸福你我。

青春创业,展翅圆梦。

青春领航创业,智慧塑造未来。

青春展风采,创业赢未来。

青年创未来,青春更精彩。

融古融今融天下,创业创新创未来。

睿智创新,激情创业。

睿智创新始于心,激情创业践于行。

生态人居画廊,创业文化天堂。

水城创业精彩有约,科技创新魅力无限。

水城魅力无限,创业激情有约。

水城因创新而精彩,你我因创业而辉煌。

拓宽创业门路,建设和谐城市。

我的事业我做主,我的`创意我打造。

相信自己,创业我能。

信念信心信自己,创业创新创未来。

幸福水城,创业领航。

选择自主创业,演绎财富人生。

选择自主创业,演绎自强人生。

宜居宜商新城市,创业创富新天地。

有心创业岂畏难,立足水城莫等闲。

自主创业演绎精彩人生,艰苦奋斗收获满园春色。

中央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调研时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创新”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公开讲话中的高频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去贺电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作为创新的重要力量和创业者的重要组成,“创客”是英文“Maker”的翻译,特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非同凡响的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2015年3月,这个词被写进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经济周刊》根据公开报道梳理,2015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共5次谈及“创客”。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广东之行期间视察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他对创客们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创业创新的“引擎”作用随后被再次强调。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5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中,一位权威人士在谈及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创新是点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在势头很好,我们要浓墨重彩做好这篇大文章,激发全社会拥抱“创时代”。

与此同时,就业形势也在呼唤创业创新。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5月7日,李克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对年轻人表示,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支持创业、创新,政府出台了哪些举措?

5月4日,李克强总理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回信说,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支持创客方面,中央已经给政府各部门布置了不少任务。

第一,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要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天使投资。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形成总规模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第二,大力发展“众创空间”。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第三,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初步测算,仅这一减费措施每年将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400多亿元。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 篇6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必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132-02

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制约下,经济保持需要各类经济发展的支撑。然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为时下的经济结构做出有效整合与转型,从原来的单一模式的产业发展,升级为自主研发创业的新型领导产业规划。它像一颗新星点燃了整个半明半昧的夜空,为大众与市场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是人口大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是一种新型的引导与解放思维。无论是高校里面的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身优势,进行个性化发展,用知识与科技来进行创新创业,为实现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而积极响应起来。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现的必然原因与基础条件

2.1 新技术革命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便捷工具

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无限次放大化时,社会的经济新形式下的人才需求模式也从而变得层出不穷,随着国内GDP不断地向上攀升,人民的物质文明也逐渐提高,自主创业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宠儿,以全新姿态迎接新的契机、新的信息化环境。新的产业文明为这些千千万万的创业创新者提供了一轮旭日朝阳,寄托着希望冉冉升起。

2.2 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

在大众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大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业态应运而生的是商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从生产小型化向智能化与专业化发展,更多的先进技术作为支持,为我国新兴科技产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与保障。

我国的信息产业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光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创新平台,为带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2.3 高素质人才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智慧源泉

在各类高校里面,许多在校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开始以自主创业为目标、为理想,在学校学习的各种文化知识,为这些莘莘学子们打开自主创业创新的大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科学基础,高校里面出现的创业课程,侧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发现商机、开办企业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以迎合市场的需求。

各类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在社会思潮与文化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凸显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先进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经济模式又为这些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广阔长远的发展空间,成为他们在时代下的弄潮儿的温床。

2.4 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新业态为中国的经济命脉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血液。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措施让各类经济形式百花齐放,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业创新群体,更是具备了各方面扎实的科学基础,发达的网络技术,还有开阔的视野与思维,使得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第一时间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世界在发生着什么,社会市场又需求哪些,根据有的放矢的原则,进行创新创业的拓展与研究。

然而,政府也要加大各种保护政策的出台,随着市面上各种电子银行的兴起,商业化的第三方支付、P2P金融改革措施等新形式下,为自主创业创新的人们提供了极为宽松包容的政策支持。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们去认同、参与、投身于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宽容失败,激励人们个性化发展,也实现了自由多元的经济发展态势。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要措施

3.1 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共识与合力

以改革思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途径。政府与各部门怎样来保持经济中高速运转的“新引擎”。实现市场多样化的发展,服务满足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大众创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们对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认识,扩大经济效益与规模,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进行创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3.2 聚集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政策,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服务机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社会驱动、教育驱动、政策驱动、体制驱动下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的有效动力,讓每一领域的资源与政策都得以充分发挥其职能,合理优化生产结构与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提高生产率,从而达到提升经济增长的目的。建立起开放式的新创业模式,使得大家都能劳有所得。

3.3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就目前来讲,我国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经济产业化的模式,许多领域都亟需相关人才,他们求贤如渴,而新业态下的经济状况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种转变思维的改革措施,它有效弥补原有机制的单一桎梏,打破经济体制化发展的藩篱,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目的在于实现各类经济多元化发展,充分满足各类群体的产业需求。联合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鼓励社会力量依托孵化器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最终把最为便捷、科学的经济创新制度带到我们每一个创业者的身边。

3.4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

其中,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有效实施公共职能,努力营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让生产结构适应供求关系,用无形的手来引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盘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园的创业创新资源,完善各个创业服务机构的运营机制,发挥创业创新资源的规模优势,着眼于市场与政府的有效干预,切实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是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为创造良好有序的经济竞争环境而创造契机。

4 结语

随着万家欢乐、安居乐业的一片祥和之态,经济改革的急先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调动各方面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是一种整合优势资源的有效表现,它带动了人们广泛的积极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科技知识进行大力发展自主经营态势,是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宏观体现,是推动我国经济出现“质”的飞跃的一种神奇力量。运用先进的改革思维进行大力发展各种创业创新,调动起亿万民众的创业创新的激情,从而实现人民的富裕,使得市场的产业结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万钢.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J].中国中小企业,2015,5(1):20-22.

[2]周跃辉.以改革思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人民公仆,2015,10(3):43-45.

[3]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5):91-94.

[4]郭秀珍.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重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6):65-66.

上一篇:催化剂活性下一篇:口语交际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