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2024-06-04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共7篇)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篇1

一、广播媒体的多元化发展

探讨广播的发展, 主要源于私家车的持续增长, 继而“窄播”持续发力。下面就来详细地谈论关于广播的具体内容。

(一) 线上线下, 双管齐下

随着多元化生活的到来, 广播这单一化的收听模式为了避免在这场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下消失, 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场“自我救亡”的革命, 广播不再仅是你播我听的粗放式模式, 更多为了迎合受众, 打造出更加贴近受众的节目, 让受众的广播中寻找到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 这才是广播媒体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意义。线上采用播的方式, 线下就多举办活动, 户外市场已然成为广播的主要竞争领域, 以此促进电台的收听率, 由于私家车的持续增长, 不少地区的电台抓住这一时机, 开始引领私家车主走入“全汽车时代”, 自驾游的时兴更为以汽车为主的广播电台找寻到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包括举办音乐会, 房展, 车展, 影像节等活动, 地面活动运作的成功带动了电台的整体成功。正如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台广播副总监王俊健所说:“办活动是提高电台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最好举措。”

(二) 扎根本土, 因地制宜

广播和电视频道都是地域性极强的大众媒体, 扎根本土创新延续, 继往开来。河南音乐广播FM88.1和FM90.0, 就是扎根中原文化, 在此基础上将广告根植其中获得收益。听众可以在出租车, 公交广告, 私家车等多种途径下, 采取碎片化的模式收听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碎片化的目的就是节约大家时间的基础上, 让人们在车上打开广播收听一两个笑话、资讯或服务就下车, 无须按照时间表追逐各类节目, 从而达到电台为更多植入广告进行安排。

(三) 摒弃固守传统, 融入新媒体

新媒体和广电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广电媒体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不能够故步自封, 传统媒体除了要做好与新媒体产业之间的竞合, 也要注重自身结构调整, 加强人才培养, 生产力提高和创新力增长, 把更多精力放在对节目更好的制作上, 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一直存在, 不同的是从哪里获得信息。蜻蜓FM电台, 内容的丰富,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广播结构进行冲击, 催生广播对自我进行革新和创新, 新浪, 豆瓣电台, QQ电台等网络电台的上线, 传统广播结合新媒体进行产品内容和产品形态, 网络电台将在传统电台中流失的青年群里, 重新吸引回来, 相对于传统广播的传播方式而言, 定位较为明确, 市场细分较好, 能够使听众准确快速地寻找到自己需要收听的栏目。

(四) 分类明确, 立于听众

传统广播也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从单一终端到多元终端发展演进。交通频率因为抓住了有车族的需求, 不仅挽救生存状态低迷的广播, 不仅交通广播在其大展拳脚, 音乐频率, 午夜生活, 农民频率, 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和延伸广度上的优势, 其传播方式灵活、渗透性好, 定向性强, 移动传播的这些优于其他媒体的特点, 致使广播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依旧存在受众的视野中, 即使简简单单的播出路况信息, 实时播报哪里堵车或者什么, 也会在节目中间采用一些简单的“小插曲”, 像音乐, 天气预报, 笑话等, 受众在获取自己需要的消息的同时也不至于听觉疲劳。

媒介融合已成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旋律。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 传统广播电视开始探索转型之路, 他们通过网络电视台、互联网电视和移动互联网视频, 为自己的发展开创新契机, 也形成多种所有制、多屏、多终端的现代广电发展格局。

二、电视媒体开创新格局

(一) 遵循本土、创新内容

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 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路径来提升收视率。

地方电台的逐渐“觉醒”, 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主推各类文化背景的节目, 河南卫视一直以文化立台, 打造接地气、新颖、融入中原特色的节目。《梨园春》《成语英雄》《华豫之门》《武林风》《汉字英雄》这五档节目分别从戏曲、成语、鉴宝、武术、文字为栏目立脚点和着力点。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暑期档的《中国好声音》到现在的《奔跑吧兄弟》, 引进的节目加上后期栏目包装, 有趣字幕的添加等因素的加入, 外地节目本土化, 更符合本土受众的喜爱。

重庆电视台播出的《雾都夜话》, 打破一贯要求普通话播报节目的方式, 用方言播出节目, 贴近群众, 贴合生活, 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多地的地方电视台都陆续播出自己投资制作的小型栏目情景剧。本土化也需要整合资源, 将内部人力, 素材信息, 台外资源很好进行融会贯通。

湖南卫视作为较早引进国外节目模式的电视台, 他们对于融入本土化有自己的心得, 严格遵循技术设置, 但是内容却依旧走本土化模式, 引进的节目, 不一味照搬国外模式, 进行本土的嫁接调整, 更贴合受众。优秀的节目都需要找到观众的情感“共鸣点”。湖南卫视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虽说节目是引进国外再进行改变, 但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做电视就是为了吸引受众赢得受众, 让受众寓教于乐, 易于理解和接受, 接地气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 盘活资源、一鱼多吃

电视是视听结合, 音画并茂的媒体, 显然图像要优于声音。电视台要想长久立足, 就需要变革创新形成产业链,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到《爸爸去哪儿》播出, 一档节目的火起来, 充分利用其后续资源, 进行调整编排和营销策略。

《爸爸去哪儿》播出反响很好, 湖南卫视立刻围绕热点进行调整编排和营销策略, 后续广告的播出, 电影上映, 让一个节目引申出多处挣钱的卖点, 达到“一鱼多吃”的营销模式。

地方媒体之路究竟路在何方, 创新始终是发展的硬道理。只有创新, 才能够为广电媒体的发展注入源源细流。

摘要:广电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特色和规模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地方广电媒体打造一个利用本土资源、本土品牌的全新的, 创新的环境。从近年来的广电媒体来看, 央视不再占据着一统江湖的地位, 各大省级卫视甚至地级电视台也大有雨后春笋的苗头, 一波一波地来分广电这块儿大蛋糕, 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又一次响起, 这也为单一的广电系统注入了新生的力量, 满足受众更为广泛的爱好及促进广电体系为受众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而持续发力。下面以广播和电视两大类分以叙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创新,产业延伸

机床企业创新发展路在何方 篇2

沈阳机床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关锡友说:“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加剧。由于中低档数控机床市场萎缩和生产能力过剩, 加之国外产品低价涌入,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机床行业虽然保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 但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整个行业大而不强, 高档产品还大量依赖进口。目前, 国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高档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 全行业替代进口的潜力非常巨大。”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照说:“如果说金融危机肆虐时期, 重要的是信心问题, 那么在后危机时期, 则是到了表决心的时候。当前, 我国经济出现了由高速发展走向逐步趋缓的态势, 各个行业均受到很大影响, 国内机床行业也无可避免的受到了较大冲击, 重型机床制造企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只是相对中小型机床产品, 重型机床受到的影响较小。”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篇3

一、源起

学信网取意于“学生信息”和“学生信用”。上世纪九十年代, 社会上兴起“文凭热”, 为扼制假文凭泛滥, 教育部从2001年起, 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委托就业中心承担学历注册审核备案的技术性、事务性和网上查询、认证服务工作。由于职能变革, 就业中心也因此改名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

二、学历、学籍电子注册制度

十年来, 学信网形成了包括新生学籍注册、在校生学年注册和毕业生学历注册三大注册组成的学籍学历管理制度, 实现了高等教育学生全程网络化管理。学信网因此拥有了累计7亿人次的高等教育学生信息数据库, 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数据库, 能够在开展公共服务、支撑相关业务和提供决策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年来, 学信网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由学历延伸到学籍, 由普通高等教育延伸到成人和网络教育, 由学生基本信息延伸到图像信息, 由半年上网间隔压缩到零时差, 问题学历现象得到遏制, 假学历比例逐年下降。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巨大变化, 使得管理改革取得重大成效。不仅规范了高校招生办学秩序, 实现了学籍学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同时使我国学生信息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是电子政务的成功典范。

三、服务模式多元化、国际化

十年来, 学籍学历注册工作凝聚了学信网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作为教育部指定唯一的学历查询网站,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并开通了学信档案, 把学生服务从公共服务中单独区分出来, 实现由二元服务模式向三元服务模式转变, 形成由网上查询、纸质认证和在线验证三种服务模式构成的服务体系, 并在中文版的基础上, 推出在线验证系统英文版, 实现验证服务国际化、移动化、即时化。

四、研招、高考信息化服务的拓展

十年前, 全国的研招信息工作还处于各个省市高校各自为营状态。学信网受中心委托, 开发了全国统一研招报名系统, 在经过试点、重新开发、压力测试和一系列应急措施保障下, 2004年网上报名在全国范围展开, 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推进研招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研招信息化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大胆尝试。为缓解集中报名的压力, 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两个阶段进行, 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研招信息化陆续实现了网上调剂和网上录取检查功能, 并开通准考证网上打印、复试和拟录取通知短信提醒、公文收发、数据报送等功能, 使信息服务贯穿研招工作的全过程。

当人们回忆起十年前的“非典”, 中心的每个人更怀有特殊情感, 在那一年, 高考信息服务在学信网启动了。从网上的高考咨询到2005年的“阳光高考”平台, 跨越的不仅仅是服务模式, 更多体现的是公开、公平, 具有示范意义。运行三年后, “阳光高考”平台正式成为官方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两年后的2010年, 学信服务实现再次突破, 具有海量信息检索功能的高考平台与学籍管理实现无缝对接。

五、预征报名平台

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和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入伍预征平台, 涉及到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学生资助多个信息管理平台, 这些业务间的信息共享跨越兵役机关、就业部门和资助部门上万个管理用户, 使管理部门能够适时掌握数据, 提高预征和代偿工作效率, 也规范了预征工作流程。学信网在开通了女兵预征和高中 (中职) 男青年报名系统后, 与大学男兵预征系统统一整合为预征报名平台。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篇4

一、2008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 重点工作

1. 津塘公路立面整修工作。整修街景立面28.2万平方米(外环线至中心庄),拆除各类广告牌匾931块,规范80块。

2. 津滨高速立面整修工作。实施津滨高速立面整修8.84万平方米。

3. 京津塘高速立面整修工作。实施京津塘高速立面整修16.37万平方米。

4. 津蓟高速立面整修工作。实施津蓟高速立面整修7.1万平方米。津滨高速、京津塘高速、津蓟高速共拆除各类广告牌匾69块。

5. 实施机场周边地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津北路、客运路、货运路、机场南门立面整修11.48万平方米、绿化3.7337万平方米,拆迁0.1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广告牌匾26块,规范100块。

(二) 迎奥运增加的任务

1. 实施津塘路整修工程8.68万平方米,规范塑钢窗0.32万平方米、规范护栏480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80块。

2. 实施卫国道(迎奥运道路)整修工程9.93万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44块。

3. 完成东南半环快速路立面整修工程17.29万平方米,安装空调罩926个。

4. 完成津滨大道立面整修工程7.1万平方米。

5. 完成津汉路立面整修工程0.92万平米。

6. 完成金钟河大街立面整修工程1.21万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52块。

7. 完成外环线立面整修工程3.73万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306块,封堵外环线汽修厂门脸14个。

8. 完成南大桥立面整修工程0.45万平方米。

9. 完成金钟立交桥周边拆迁、整修工作。实施立面整修工程3.3万平方米,完成了拆迁各类房屋3.55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房0.255万平米,经营性用房3.3平方米),拆除广告牌匾1594块,规范广告牌匾1156块。

以上两项共完成绿化5.6万平方米,立面整修124.6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广告牌匾3258块、规范1818块。

(三) 三大工种及爱卫工作

1. 高质量完成了道路清扫保洁作业。

东丽市容委承担着城区154余万平方米、30条道路(城区17条,环卫13条,共36公里)的清扫保洁任务,每天有150人、6台机扫车上路,中心城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清扫保洁。

2. 高标准做好公厕管理工作。

今年共使用洁厕药水42瓶,更换照明设备13个,更换洗手感应开关4个,维修电机6次,清吸粪便36次,安装防盗护栏,粉刷公厕内、外墙。管理人员勤督促、日检查,以优质的服务做好管理工作,保持城区内公厕干净整洁,在天津市市容委环卫系统年度开展创建“示范公厕”评比活动中,自200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示范公厕”。

3. 高效率完成好垃圾清运工作。

今年在维修垃圾集装箱8个,更换坑体滑道4套,箱体盖4个情况下,为不影响垃圾的清运工作,确保垃圾清运达到日产日清,转运站全体职工克服困难,延长垃圾转运站开放时间,增加清运车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共清运生活垃圾39487吨,中心城区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与97%的主干道两侧的企事业单位、商业门脸签订了门前清扫责任书,实施垃圾直运,采取积压车运输方式,防止垃圾流失,杜绝了生活垃圾对城区的污染。

4. 扎实开展爱卫工作。

制定创卫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创卫宣传材料2万份;清理卫生死角10处;增设果皮箱、垃圾箱4078个。

今年夏秋季除害工作正值奥运会、达沃斯论坛和第二届世界大学生滑冰赛召开期间,为做好病媒生物消杀保障工作,组织全区各街、乡及机关单位进行统一投药,共投药11吨,放粘鼠板600余块。完成了机场及周边地区近7平方公里内的重点防治区域的除害消杀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四) 市容监察管理工作

1. 严格控制、规范重点区域、主次道路户外广告设置。

整顿违章、破旧广告设施、牌匾,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办理户外广告设置审批事项。加强审批后的检查、监督。加大治理力度,中心城区清除涂鸦7462处,封堵私开门脸24处,拆除驯海路风斗18家,面积400平方米。

2. 掌握全区渣土排放、回填的情况,做好管理和协调工作。

按行政许可要求,申报、审批商业开发排放渣土一件。为市区重点工程,如南北坨复耕工程的渣土排放、民心工程拆迁的渣土排放和道路两侧绿化的渣土回填等做好服务。按照天津市市容委40号文件要求,配合全市专项治理统一行动,做好扬尘洒漏专项治理工作。东丽区市容委执法人员夜检32次,处理违章车辆166车次,其中批评教育78人次;并对31个单位进行污染防治宣传,向其提出防污染要求。

3. 积极参加清运工作。

东丽区市容委清运队按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各执法部门对万新街和月牙河旁小摊贩进行整顿治理,对军粮城、小东庄、金钟街和无瑕街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清理清运;对津塘公路(造纸五厂宿舍-地毯厂宿舍)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并清理清运,保证了街景立面整修的顺利进行。配合华明街(华明家园)的迎检及东丽湖的保障任务,出动洒水车对其周边进行了洒水压尘工作。据统计出动清理车辆,翻斗车280台次、铲车185台次、洒水车54台次,出动人员1370余人次。

定期不定期对张贵庄地区的垃圾死角,进行及时清理和清运。上半年对外环线(赵沽里和徐庄子段)金钟路、津塘公路(造纸五厂宿舍楼)和津塘二线的道路两侧的垃圾渣土进行清理清运,完成了对白污染进行人工捡拾及道路洒水压尘的紧急任务;对东丽党校附近道路上的垃圾渣土进行及时处理,保证道路的整洁。

(五) 重大活动任务的保障工作

今年共接到各类保障任务55次,组织协调市容环卫执法人员1468人次、出动各类车辆310车(台)次,清理悬挂物及白色污染3781余处,垃圾256处;完成市迎奥运指挥部临时交办的快速路与津滨大道南大桥村住宅区护网围档4515平方米。清除乱贴乱画18954处,破旧布标幔帐156幅;清理乱摆乱卖543处。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得到天津市市容委领导的好评。

(六) 协同拆迁办完成好拆迁工作

全年共参与拆违指挥部召开拆违工作研究例会31次,组织集中强拆行动48次,出动执法人员8170人次,动用大型机械160余台次,拆除违法建设30.6万平方米,接到治理举报电话700余次,调查核实违法建设80余处。

为确保拆违和拆迁工作依法有序,避免造成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执法工作人员录取违法建设相对人笔录300余份,依法下达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和限期拆除通知书600余份,下达政府通告360余份。确保了拆违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零上访。

(七) 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

今年我委共接到人大、政协提案9件,办复满意率100%。信访件12件、投诉热线70余件,现已全部办节,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受到了天津市市容委的好评,维护了社会稳定。

(八) 认真完成了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年初以来,按照东丽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委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东丽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意见》、《东丽区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东丽区城市管理“以奖代补”实施方案》、《东丽区环境卫生工作市场化改革方案》、《东丽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关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另外,为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理,还起草了《东丽区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东丽区重点参观活动保障办法》等文件。

二、存在的问题

村队的市容环境卫生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

三、下一步的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市容环境管理条例和卫生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而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领导力度、提高服务强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抽调专人加大力度,细化目标任务,逐级将责任落实到位,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在实行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同时,对社区、村队提供专业服务、提高基层单位的工作质量。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实现长效管理。依照相关规定,定期对全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实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专业监督,切实提高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管理运行高效化,使东丽区市容市貌清新大气、环境卫生整洁干净。

四是加大考核力度,达到预期效果。建立区和街乡的二级督查督办网络,设立市容环境杯。

总之,2008年在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发扬“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处理问题,求真务实、相互配合、齐心协力、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尤其在拆迁过程中,我们采取动员到人、政策到位、依法处理的工作方式,对个别钉子户震慑和疏导相结合,效果明显。参战的同志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险,“五加二,白加黑”忘我工作,使工作圆满完成。

四、明年工作打算

2009年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的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努力拼搏、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实现“提前一年创百亿强区”奋斗目标,构建和谐东丽提供“畅、绿、美、洁、序”的优质环境保障。

1.积极筹备,尽快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做好网格数据采集工作。

2.全力做好新20项民心工程中市容环境整治工作。

3.按照“综合整治见亮点,强化管理上水平”的要求,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4.积极推动环卫作业市场化工作。

5.做好各项活动的市容环境的保障工作。

6.积极推进市级卫生村、街乡创建工作。

7.搞好市容环境的考核工作。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篇5

4月25日,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十场报告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海洋强国、网络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将围绕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强创新创业综合载体建设,完善高效便捷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创业孵化体系。推进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细分化方向发展,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发展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营造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完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载体作用。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创新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深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全面提升面向创新创业的科技服务能力。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大力发展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篇6

一、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

(一) 优先安排新产业发展用地。依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相关服务指导目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鼓励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政策要求, 各地可结合地方实际, 确定当地重点发展的新产业, 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 优先安排用地供应。对新产业发展快、用地集约且需求大的地区, 可适度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 明确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类型。国家支持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 属于产品加工制造、高端装备修理的项目, 可按工业用途落实用地;属于研发设计、勘察、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的项目, 可按科教用途落实用地;属于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新能源发电运营维护、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中的排水、供电及污水、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理以及通信设施的项目, 可按公用设施用途落实用地;属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通信设施除外) 、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经营服务项目, 可按商服用途落实用地。新业态项目土地用途不明确的, 可经县级以上城乡规划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论证, 在现有国家城市用地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标准予以明确, 向社会公开后实施。

(三) 运用多种方式供应新产业用地。新产业项目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 可以划拨供应。鼓励以租赁等多种方式向中小企业供应土地。积极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方式。出让土地依法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的, 在公平、公正、不排除多个市场主体竞争的前提下, 可将投资和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的产业类型、生产技术、产业标准、产品品质要求作为土地供应前置条件;以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土地涉及招标拍卖挂牌的, 招标拍卖挂牌程序也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租赁期满符合条件的可转为出让土地。

(四) 采取差别化用地政策支持新业态发展。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 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 可按原地类认定, 不改变土地用途, 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时作出标注, 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 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 用地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对项目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 应依法按建设用地办理手续。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 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用地面积小、需多点分布的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 可采取配建方式供地。在供应其他相关建设项目用地时, 将配建要求纳入土地使用条件, 土地供应后, 由相关权利人依法明确配套设施用地产权关系;鼓励新产业小型配套设施依法取得地役权进行建设。

二、鼓励盘活利用现有用地

(五) 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传统工业企业转为先进制造业企业, 以及利用存量房产进行制造业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的, 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在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 现有制造业企业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服务型制造业务设施和经营场所, 其建筑面积比例不超过原总建筑面积15%的, 可继续按原用途使用土地, 但不得分割转让。

(六) 支持生产性、科技及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原制造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整体或部分转型、转制成立独立法人实体, 从事研发设计、勘察、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研发及知识产权、综合科技、节能环保等经营服务的, 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七) 鼓励建设创业创新平台。依托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构建的开放共享互动创新网络平台, 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建设的产学研结合中试基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中心, 可继续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按照国家加快构建众创空间的要求, 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小企业创业基地、高校、科技院所等机构, 利用存量房产兴办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的, 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八) 支持“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 开发互联网信息资源, 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 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满, 可根据企业发展业态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确定是否另行办理用地手续事宜。

(九) 促进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科研机构转制为产业技术研发企业, 其使用的原划拨科研用地、生产性建设用地, 可按国有企业改制政策进行土地资产处置, 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 可采取作价出资 (入股) 、授权经营方式配置土地。

三、引导新产业集聚发展

(十) 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产业在现有开发区、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 高新区、经开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要发挥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引领作用。支持以产业链为纽带, 集中布局相关产业生产、研发、供应、上下游产品服务项目及公共服务项目。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集聚发展。国家在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及技术改造基建专项、工业转型升级等资金安排上, 对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中的重点企业予以支持。

(十一) 有效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空间。鼓励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 供中小企业进行生产、研发、设计、经营多功能复合利用。标准厂房用地按工业用途管理, 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实行只租不售、租金管制、租户审核、转让限制的, 其用地可按科教用途管理。创办三年内租用经营场所的小型微型企业, 投资项目属于新产业、新业态的, 可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政策, 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 积极盘活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 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十二) 引导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 按照用途相近、功能兼容、互无干扰、基础设施共享的原则, 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根据当地实际, 研究制定有助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兼容性地类和相关控制指标。经市、县国土资源会同城乡规划等部门充分论证, 新产业工业项目用地, 生产服务、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不超过15%的, 可仍按工业用途管理。科教用地可兼容研发与中试、科技服务设施与项目及生活性服务设施, 兼容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 兼容用途的土地、房产不得分割转让。出让兼容用途的土地, 按主用途确定供应方式, 在现有建设用地上增加兼容的, 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十三) 推动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单一生产功能的开发区、产业集聚区, 可按照统一配套、依法供应、统筹管理的原则, 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 适当安排建设用地用于商品零售、住宿餐饮、商务金融、城镇住宅等建设, 推动相关区域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

四、完善新产业用地监管制度

(十四) 建立政策实施部门联动机制。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前, 应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发展改革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部门及开发区管理机构, 研究提出新产业和新业态项目的用地需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土部门提出用地布局、协调土地供应和建设时序意见。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现有建设用地过渡期支持政策以5年为限, 5年期满及涉及转让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 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 以协议方式办理。对需享受政策的市场主体, 投资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项目符合条件证明文件,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后执行。加强过渡期满政策执行监管, 防止以任何名目改变政策适用期。

(十五) 建立共同监管机制。对于投资和产业主管等部门提出产业类型、生产技术、产业标准、产品品质要求作为土地供应条件的, 在土地供应成交后, 提出关联条件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取得人提交项目用地产业发展承诺书, 作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土地供应合同的前提条件。提出关联条件部门应对承诺书的履行进行监督, 并适时通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项目竣工投产达不到约定要求的, 各相关部门应按职能分工依法依约进行处置。对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兴办的新产业、新业态项目提出证明文件部门, 应对项目经营方向进行监管。在工业、科教用地上建设或兼容的研发场所, 允许转让、出租的, 受让方、承租方投资项目所属产业应符合研发场所允许布局产业要求, 不符合的, 应按商服用途办理补缴土地出让价款手续及相关变更手续。

(十六) 建立定期核验评估制度。签订、接收项目用地产业发展承诺书、土地供应合同、划拨决定书及提供项目符合用地支持政策要求证明文件的政府相关责任部门, 应按法律文书约定、规定的事项, 定期进行核验评估。对不符合用地支持扶持政策的, 应及时终止政策执行;对需承担违约责任的, 应依法依约追究责任。对符合相关规定、约定且需办理后续用地手续的, 应及时办理。

上海大众的创新发展路 篇7

产业集聚是指众多同一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 并进一步形成聚合, 是产业分布在有机联系基础上的集中化[1]。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是推动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技术, 在物流、商业流通、生产管理、安全与防伪、人员管理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并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鉴于上海在RFID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示范及产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且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及政策环境, 因此, 2006年8月7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 (上海) 基地”。

1 RFID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

1.1 RFID产业化基地尚处于创业期, 但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由于张江RFID产业化基地从批准至今, 尚不足两年, 因而其初创期特征明显。该基地按照“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力量, 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形成RFID产业链”的指导思想, 现已引进了14家企业, 其中从事RFID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4家, 从事RFID标签设计与制作的企业5家, 从事RFID读写器和中间件设计的企业2家, 从事RFID系统和应用方案测试、服务平台建设的企业3家, 初步形成了一条从芯片设计、标签集成、读写器和中间件设计到系统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的产业链。

1.2 企业规模小, 为自主创业型民营企业

该基地目前已入驻的14家企业, 尽管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但企业规模不大, 平均每个企业的从业人员约为20人, 且全部为自主创业型民营企业, 经营机制比较灵活。

2 RFID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2.1 政府的推动作用及其政策支持是RFID产业集聚形成的主导因素

RFID产业化 (上海) 基地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无论是从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制定, 到分步组织建设;还是从产业发展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到发展环境的营造, 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该基地的总体目标是“集聚优势, 打造国家级RFID产业化基地”, 以期通过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力量, 成为国家主导的RFID研发和生产基地, 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为此, 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联合成立了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 (上海) 基地推进委员会、管理办公室及专家顾问委员会, 旨在协同促进RFID产业化基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由此可见, 在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初创时期,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为加快RFID产业化基地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根据RFID产业特点, 对入驻基地的企业除享受张江高新技术园区给予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优惠政策外, 还享有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 包括产业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措施、金融支持措施等。譬如, 创新支持措施有: (1) 对基地引进的RFID技术开发机构, 经批准后给予一次性资助; (2) 对基地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由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3) 对基地参与RFID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 对参与RFID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建设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企业购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科研机构从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等, 由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2 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创业氛围是RFID企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 高科技企业聚集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邻近机场带来的便捷交通;二是靠近信息技术购买商的有利位置;三是高素质的人口[2]。

RFID产业化 (上海) 基地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 具备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张江现已形成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并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群[3]。且邻近浦东国际机场, 连接上海两大机场的地铁二号线将从RFID产业基地附近通过。上海市政府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又有优先采购RFID基地企业产品的扶持政策。加之张江高科技园区已与众多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区域, 专业技术人才供应充足,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从业人员已达20%, 创业和创新氛围较为浓厚。上述条件为RFID产业基地的成长和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科学的战略思维和合理的功能定位是RFID产业化基地崛起的重要基础

张江RFID产业化基地制定了“单元技术与系统集成并重、产业投入与市场培育并重、企业运作与市场推动并重、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并重、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重”的科学发展战略, 为实现RFID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集群是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构成, 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战略联盟或各种合作, 具有集聚经济和大量知识溢出特征的技术一经济网络[4]。张江RFID产业化基地着眼于RFID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培育, 建设技术研发平台、产业风险投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库等, 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局面, 进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4 RFID产业集群成长的主要模式

4.1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运作模式

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其他产业集群成长模式相类似, RFID产业集群也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运作模式。它的初始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同时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形成发展合力, 整合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 形成从技术创新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从创新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基地到产学研结合, 开发运营商、服务集成商与科技投资商密切协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参与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提供, 更在于与市场运作保持一种动态的合作协调[5]。

4.2 产业链升级模式

通过培育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来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进而促进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是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模式之一[6]。在RFID产业化基地建设过程中, 重视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 着力促进研发创新资源、企业孵化资源的加速集聚和研发创新产出的快速增长, 是该基地创业初期面临的主要任务。随着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 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与优化升级, 产业集聚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另一方面, 产业集聚又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联动和延展, 两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5 制约张江RFID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瓶颈

5.1 龙头企业尚不凸显

以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 跨越生物医药产业、射频识别、集成电路、光电子等产业领域, 包含多媒体芯片、生物芯片、光电子、射频识别芯片等研发和制造的产业集群, 是张江高科技园区三条主要产业发展群之一。在张江现已成型的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中, 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已形成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如集成电路制造三巨头——中芯、宏力、华虹, 2006年实现销售额121.61亿元, 占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的77.5%, 占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37.6%;宝信软件占全国钢铁信息软件市场的45%;普元软件占据全国面向构件平台55%的市场份额;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共同分享了国内网络游戏产业40%的市场份额[5]。而在RFID产业化基地, 像上述那些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由此可见, 与先进的产业集群相比, 起步较晚的RFID产业集群仍有较大差距。

5.2 相关配套政策尚需进一步细化

(1) 人才落户政策问题。“一刀切”的户籍政策使部分优秀人才落户难。如某重点大学一名物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虽属重点学科但非导向专业, 因而不能获得加分, 户口落不下来而只好另谋它职。要人单位也觉得人才流失甚为可惜, 但又无可奈何。

(2) 居住证问题。由于上海市规定办理居住证需要房东出具租房证明, 而一些私自出租房屋的房东不愿意出具租房证明, 从而使居住证的办理难度加大。而办不了居住证的人, 同时也不能充分享受社会保障, 只能如外来流动人口一样办理综合保险, 而目前这两者的待遇差别依然较大。

(3) 孵化基地的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如停车场地偏少, 且涨价过快。如某孵化基地的停车场原承诺地下停车场每个车位价格为300元/月, 地上停车场为120元/月, 但企业入驻后地下停车场每个车位价格涨至450元/月, 地上停车场涨至250元/月, 导致员工意见较大。

(4) 优惠政策的产业针对性不强。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有些优惠政策只能惠及部分企业。而且, 目前的优惠政策往往偏重于硬件上的支持, 而软件上的扶持力度明显不足。

(5) 由于孵化基地的办公场地一般采取整层出租的方式, 致使一些规模偏小的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办公场所, 从而影响其自主创业进程。

6 进一步促进张江RFID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培育RFID技术引领型核心企业

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有若干个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因此, 要在引进RFID龙头企业的同时, 以培育RFID技术引领型核心企业为目标, 加快培育出若干技术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和参与相关标准制定的龙头企业, 并以它们为核心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 着力提升RFID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6.2 进一步调整和细化创新政策措施

要针对RFID的产业特性, 进一步细化张江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一是要适当放宽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才的落户政策及居住证申办手续;二是要综合规划和协调办公楼宇的停车场等配套措施建设, 预留足够的停车车位;三是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办公场地租赁措施, 方便规模偏小型企业租房;四是要进一步调整和细化针对RFID产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在该产业创业期, 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年销售额较少, 现行的按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或销售额的财政补贴政策并不能惠及所有科技创业企业, 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或修订。

6.3 继续完善RFID产业基地的创新软环境

一是要促进基地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与合作创新;二是要发挥政府科技资助基金的引导作用, 带动更多的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民间资本对RFID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投入, 扩充企业融资渠道;三是要建立健全为RFID企业提供公共配套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多层次产业孵化平台;四是要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何雄浪, 朱旭光.我国产业集聚变化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2) :55-59.

[2]陈劲松.新城模式——国际大都市发展实证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94.

[3]玛丽亚, 樊鸿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J].开发研究, 2008 (3) :99-102.

[4]钟书华.创新集群概念、特征及理论意义[J].科学学研究, 2008 (1) :178-184.

[5]2006年度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报告课题组.集聚研发资源, 提升创新能力——2006年度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报告[R].2008-03-31.

上一篇:建设工程定额下一篇:园林建筑布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