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

2024-08-10

上汽大众(共7篇)

上汽大众 篇1

摘要:2015年,上汽大众和全球著名物流系统集成商大福合作的总备件库自动化立体库项目竣工,满足了不断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零部件存储需要。在自动化立体库的补充下,整体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的上汽大众总备件库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备件库。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众”,于2015年12月由“上海大众”正式更名)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成立于1984年,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先后在南京、仪征、乌鲁木齐、宁波、长沙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2015年,上汽大众以超过181万辆的年销量位居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榜首。上汽大众和全球著名物流系统集成商大福合作的总备件库自动化立体库项目也于同年竣工,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零部件存储需要。这是上汽大众第一次将自动化立体库用于备件库在自动化立体库的补充下,整体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的上汽大众总备件库成为亚洲最大的汽车备件库。

项目背景

上汽大众作为中外合资汽车品牌的代表,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上汽大众自2005年启动多品牌战略以来,目前已经形成由Fabia晶锐、Rapid家族、Octavia明锐、Superb速派和Yeti组成的斯柯达品牌,以及包括Polo品牌、Santana桑塔纳品牌、Lavida家族、Passat帕萨特、Tiguan途观、Touran途安和Lamando凌渡等产品系列的大众品牌。大众品牌和斯柯达品牌双双亮眼的市场表现,使上汽大众近几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0%,多次问鼎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榜首。今年前5个月,上汽大众汽车销售量达82.4万辆,包揽了零售市场的月度销量冠军,多款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上汽大众快速发展的背后无疑是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供给,不断攀升的汽车销售量持续拉动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包括汽车产品在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越来越多,汽车零部件的种类、规格增长,物流配送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上汽大众逐渐构建了一张全国分布最广、布点最密的轿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网络,仅大众品牌就拥有1039家销售服务网点(数据截至2014年1月),这无疑加大了配送的难度

因此,面对零部件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和物流需求的不断提高,位于上海的上汽大众总备件库规模已经不再适用,结合上汽大众的发展态势,公司一方面在全国各地投建备件库分仓,物流配送模式也由最开始的总备件库直接供货给全国各地上汽大众4S店变为向各地分仓供货,再由分仓就近配送;另一方面则早早地规划、购买土地对总备件库进行扩容。

上汽大众决定在原总备件库内投建自动化立体库项目,一方面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该备件库周围已无更多的用地指标;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某些老旧车型尽管不再生产了,但必须保证零部件供应长达15年,所以有些零部件需要存放15年。自动化立体库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增加存储容量,节省仓库面积,其高效性更是不言而喻。据悉,这也是自动化立体库在国内汽车零备件库的首次运用。

项目概况及系统组成

2013年,上汽大众正式进入自动化立体库项目前期规划、招标、方案筛选、项目实施、调试等过程。上汽大众基于此前与大福在多个生产基地的生产车间物料存储项目中的良好合作,以及大福此次提供的贴合需求与高性价比的自动化立体库解决方案,最终仍旧选择了大福作为其合作伙伴大福于2015年4月入场进行设备安装,整个项目年底竣工,耗时仅8个月。

(1)系统组成

上汽大众备件库由平库+自动化立体库+环形输送轨道及穿梭小车组成

平库即原有备件库部分,共4万平方米,主要存放车身、超重零部件等不适合存放在自动化立体库的产品。平库兼具收货、存储、出货的功能,进货区和出货区分别设有4个上货口和4个下货口,通过垂直升降机实现货物的起落。该备件库以笼箱为存储单元,按照体积不同分为两种规格,其中大小笼箱分别使用不同的上/下货口。

新建的自动化立体库投资约1亿元,面积约2万平方米,高24米,采用笼箱为存储单元器具。为了满足消防要求,库内设有3个分区,共47000个笼箱储位。其中2个分区存放大笼箱;1个分区存放小笼箱,配备4台双伸位堆垛机,堆垛机走行时速1 60nm/min。

自动化立体库与平库由总长约500米的环形输送轨道连接,配备12台穿梭小车。穿梭小车满载(500公斤),时速200 m/min,空载时速250 m/min。

(2)项目难点

自动化立体库必须在不改变平库结构,保留平库原有出入库位置及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与平库作业流程的有机结合;笼箱的特殊性为物料输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自动化立体库为不规则的锯齿形,最长纵深100米,最短处不到40米。有效地解决相关系列点,这正是大福物流解决方案能最终胜出的原因。

主要作业流程

上汽大众总备件库的作业流程也分为收货-上架-存储-出货几大步骤。上汽大众总备件库的两种规格笼箱由德国大众设计,它们是结合汽车零部件的不同尺寸,根据多年经验制定的统一标准规格,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笼箱空间装载最多的汽车零部件。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众总备件库采用笼箱一贯化作业,在整个上汽大众的物流配送系统内实现笼箱循环共用。

上汽大众总备件库出/入库作业流程为:

上架:系统通过扫描零部件上粘贴的条码,为不同规格的零部件分配适合的笼箱;装箱完毕后,打印总的条码(包含内装零部件品名、生产工厂、数量等信息)并放入笼箱内;叉车司机根据指令将不同规格的笼箱送至对应的上货口;笼箱通过垂直升降机被送至环形输送轨道上,穿梭小车根据系统指令将笼箱送至自动化立体库对应的堆垛机上货端。

储存:堆垛机按照系统指令将笼箱放置在指定储位。对于车身等无法进入自动化立体库的零部件则直接由叉车运送至平可运送两种笼箱的穿梭车库特殊存储区域进行存储

出库:自动化立体库接收到出库指令后,堆垛机将该货位的笼箱取出放置在环形输送轨道的穿梭小车上,穿梭小车将笼箱运送至出货口,笼箱再跟随垂直升降机落到平库,由叉车司机扫码后直接将其转运至汽车车厢内,再配送至全国各地的上汽大众备件库分仓。

拆零及补货:笼箱内货物被取走所需要的部分后,笼箱由垂直升降机和穿梭小车重新送回到自动化立体库储存;若笼箱内的产品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而此时笼箱还有装载空间时,则系统通过计算零部件的尺寸和数量,由穿梭小车和垂直升降机将其运至平库进行补货后再回到环形输送轨道,继续之后的出货流程。

项目亮点与效果

上汽大众在原有平库基础上配备自动化立体库以后,物流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如日物流量由原来的入出库各300箱提升为各500箱。实际上,上汽大众与大福早在南京、宁波、长沙等地的冲压车间便有存储项目合作,大福物流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备受肯定。此次备件库物流系统除了以上优势外,还呈现出以下几大亮点:

(1)环形输送轨道

大福提供的输送方案有效解决了自动化立体库与原有平库的结合问题,并且环形输送线居于自动化立体库中部、平库顶部,一方面有利于工作人员查看自动化立体库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则避免占用平库操作空间,保留了其原有的格局和功能。并且,采用一条环形输送线+垂直升降机,满足了自动化立体库和平库所有货物的出入库作业除了功能上的优势,上汽大众备件库有关负责人还表示,这种输送方案相比滚筒输送等方案更加经济,同时也更加适合笼箱的输送。

(2)穿梭小车

穿梭小车是大福比较有优势的产品,上汽大众总备件库穿梭小车的特殊性则在于,它是根据笼箱底部带有4个脚而非平面的特点定制开发的,配备有三条链,当运输小笼箱时,4个脚卡在两根链条上;当运送大笼箱时,则骑在三条链上,从而实现大小两种不同规格笼箱的输送。

此外,穿梭小车的输送能力可以根据业务量的需求实现柔性化扩展。例如,目前该备件库每个班次配备8台穿梭小车,实现物流量1800箱/班。未来随着需求量的扩大,上汽大众总备件库还将增加6台穿梭小车,物流量将进一步提升至2400箱/班。

(3)无托盘化

无论自动化立体库的物料上架存储还是输送过程,上汽大众总备件库内完全实现无托盘化。或者说,笼箱完全替代了托盘的功能,同时还节省了托盘条码对应等一系列工序。

(4)有效利用堆垛机

上汽大众总备件库针对不同的货物存储环境选用了两种类型的堆垛机,即大笼箱存储区域采用普通高速堆垛机,小笼箱存储区域采用双伸位堆垛机前面提到,自动化立体库的结构为锯齿形,仓库最短纵深只有不到40米。而这部分正是小笼箱存储区域,该存储区货位间隔小,货物存储密度大。因此,结合纵深和存储密度因素考虑,大福在小笼箱存储区域提供双伸位堆垛机系统,有效避免了堆垛机码垛能力的浪费。

上汽大众 篇2

早就对徐小平同志有所耳闻,这次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他的先进事迹,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观看了他的演讲。徐小平同志是发动机二厂的一名维修工,作为一名维修工,他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设备坏了就去修好,而是尽可能想办法让设备不再出问题,他的探索创新的精神,让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激光技术普遍应用在现代制造业加工工艺中,由于激光设备经常发生焦点走失的情况,“焦点捕捉”成为快节奏流水线生产的主要技术瓶颈。徐小平大胆提出“用可见光代替激光,实现可视对焦”的假设,可德国专家否定了这一想法:“这是不可能的!”

徐小平不服输,经过4个多月的钻研、探索和实验,研制成功“激光可视对焦仪”,不仅填补了一项国际激光技术的空白,也在上海大众生产实践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400多万元。

徐小平对工作的热情使我特别钦佩,他日复一日的围着厂里的机器转,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厌烦过,但是他说:“工作对我而言就像是在做家务活。你想,你为家人做家务,怎么会感到厌倦呢?现在,厂和家在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体了,这种状态使我在很大的压力下仍能保持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他将维修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倍加热爱。他刻苦钻研业务技能,敢于向专业领域的高端水平挑战,在他管辖的进口数控机床的维修保养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业绩。近十年来,他为企业攻克了三十多项的技术难关,进行了大胆的工作创新,减少了维修工件,降低维修成本高达4000多万元,为企业在中国制造出一流的轿车发动机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从事维修工作时,只有高中文化。面对进口的数控机加工设备,他博采众长,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将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了29年顽强地自学了26年,使自己成为了既掌握高超专业技能,又有良好外语能力的学习型技术工人。他的这段话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也要抱有同样的热情,不仅是一板一眼的工作,更加要予以创新。不断学习和创新。

上汽大众朗逸&朗行 篇3

在试驾前,我已经能够看到上牌的新朗逸在路上跑,可想而知朗逸的受欢迎程度。其实朗逸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改款之后朗逸更像帕萨特了,符合了多数消费者对于大气的需求:虽然买不起大车,但车看上去一定要够大气。其次,朗逸通过各种手段让空间看上去也足够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坐垫长度不足,正好尾箱的空间依然充裕,就算是两厢的朗行,其行李箱空间也相当充足,这样能够给首次买车的消费者留下好印象。然后,朗逸的储物空间已经轻易将同级别的日系对手比下去了,内饰用料虽是以硬塑料为主,但营造出的实用风格倒是相当讨喜。更重要的是,拥有以上一切后,又挂上了一个大众标,大家就会默认套上硬朗、底盘扎实、德系风格等各种附加光环,于是,一辆热卖的车就这样诞生了。至于为什么兄弟车型宝来却卖得不够朗逸好,我想大概只有风水能够解释了。

这次试驾,大众将朗逸和朗行都一同安排了给我试驾,比较遗憾的是我没有抢到装备1.2T的Bluemotion车型,这也是这次改款增加的动力系统,不过仅在朗逸身上装配,而朗行则继续使用1.6L和1.4T这两套动力组合。朗逸&朗行的行驶表现依然是典型的大众风格,只能说不过不失,毕竟平台摆在那,任凭拥有再高深的调校技术,依然是有极限的,甚至在深挖舒适性的时候,朗逸的表现多了点生硬,不过我相信更多消费者会喜欢这种所谓的“扎实感”。至于动力表现,鉴于我试驾的车型为1.4T,因此无需担心会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再要我挑毛病的话,我就觉得朗逸中控显示屏的位置已经不合时宜了,开车总需要低头看,明显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过都不要紧,反正朗逸的消费群体可能会更喜欢这种经典的操作方式。

上汽大众 篇4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供应链管理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其中, 供应链柔性管理被认为是应对需求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结果显示, 供应链柔性是企业的一种快速重构能力, 表现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合理快速地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 [1]其核心是应对变化。为了提升供应链柔性, 就必须加强企业协同。这与董启明的观点一致, 其研究将供应链协同水平作为反映供应链柔性水平的指标。[2]Bowersox等也认为, 企业协同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性, 提升绩效, 获取商业优势。[3]研究者还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协同进行了识别:从协同管理级别角度, 企业协同是在企业组织层面上进行的业务、策略、战略上的协作整合;[4]从协同对象角度, 企业协同是基于信息交换的客户关系和供应商关系管理, [5]这些协同对象来自供应链的上下游。

企业协同的范围是, 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业务、策略、战略层面上的供应商管理。其中, 业务协同, 主要是基础信息交换和固定的业务往来;策略协同, 是产品、开发、技术层面的合作;战略协同, 是公司经营、发展层面的合作。彭剑锋基于美国波音公司的研究显示, 核心企业在业务层面上与供应商的广泛合作, 特别是信息共享可提升供应链柔性, [6]但其对策略、战略协同的研究并不充分。

在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环境下, 企业供应链响应性滞后问题困扰着企业, 提升供应链柔性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傅禄忠的研究, [7]将装备制造业供应链柔性分为供应柔性、制造柔性、物流柔性3个维度。同时借鉴Whipple等的研究, [4]将企业协同分为业务协同、策略协同、战略协同3个层面。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 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研究样本, 探讨企业的业务、策略、战略协同对供应链供应、制造、物流柔性的影响及柔性提升策略。

企业协同与供应链柔性关系的理论预设

我国装备制造业, 特别是汽车工业的供应链属于星型协同结构, 制造商是整个供应链的中枢, 掌握着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储存管理销售和配送运输, 直到客户服务及市场需求预测的全过程, 供应链长, 不确定性高。[8]通过操作层面上的信息协同、策略层面上的决策参与以及战略层面上的规划可有效控制其不确定性。

1. 预设H1:业务协同可以提升供应柔性和物流柔性

业务层面的信息协同强调信息交换, 建立信息交换的标准数据, 将供应链企业间的生产、运输、销售数据交换, 建立在统一的系统中。其时间跨度短, 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缺少前期计划, 更多的是以任务为导向, 主要是提升供应柔性、物流柔性。以物流柔性为例, 对配件物流量变化的监控、物流过程意外问题的快速反应等等, 通过实时的数据平台, 传递给供应链上直接联系的双方或多方, 有利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快速做出应急反应。

2.预设H2:策略协同可以提升供应柔性、生产柔性

策略层面的决策参与协同, 强调供应商参与核心企业的研发、生产决策, 同时核心企业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管理。是比信息交换更加深层次的协作。核心企业针对研发、生产等项目决策和实施, 将核心供应商纳入到决策范围中, 协同发生在企业部门之间, 如供应商的研发部门与核心企业研发部门共同开发新产品, 提高了项目的效率。供应商直接参与新产品的决策过程, 可以提升供应链生产柔性中的新产品引入柔性和产品修改柔性;这样的协同也可以出现在生产部门。核心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匹配, 会决定核心企业的产量, 需要双方生产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协同决策, 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以提升供应柔性中供应商改变产量的能力。所以, 策略协同可以提升生产柔性、供应柔性, 尤其是生产柔性。

3.预设H3:战略协同可以提升供应柔性

战略层面的计划协同, 强调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制定长远的商业合作计划, 主要通过高层会议的形式进行, 核心企业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高级的商业信息和计划进行交换, 包括新产品战略、营销战略等。促进供应链整合, 形成企业社会网络, 使不同企业的团队组合完成供应链目标计划, 不仅是高级预测数据的交换, 还包括一些隐性知识信息。企业的战略计划会直接影响供应柔性中增加、减少供应商的能力, 以及改变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能力。所以, 战略协同可以提升供应柔性。

案例分析:企业协同与供应链柔性的关系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汽大众) 是1984年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的企业, 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 并先后在南京、仪征、乌鲁木齐、宁波、长沙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上汽大众目前拥有大众、斯柯达两大汽车品牌, 共10余个系列产品。从1986年第一台试产桑塔纳轿车下线至今,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上汽大众已成为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国内产能最高的汽车领先企业。

1. 上汽大众的企业协同发展之路

(1) 被动协同阶段 (1984—1991年) 。1984年, 上汽大众与德国大众明星轿车桑塔纳签约, 最初的目标就是桑塔那轿车的国产化, 将提高国产化率作为每年的硬性目标。通过持续的仿制和学习, 零配件国产化率从1988年的30.60%, 提高到1994年的85%。在这个过程中, 上汽大众将零配件国产化细分为项目, 分配到不同企业和研究所, 参与企业达到了168家, 项目数达到1417项。从1988年起, 上汽大众每年都要召开供应商采购会议, 对下一年的零配件采购计划进行会谈讨论。1990年, 在全国170多家供应厂全面推广德国大众的质量评估制度。根据质量水平、供应情况和管理状况, 评出A、B、C3个等级, 对有差距的企业, 提出要求, 帮助整改。这一年, 通过对桑塔纳轿车的仿制生产, 上汽大众形成了年产6万辆轿车、1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公司的第一阶段技术改造和工厂建设规划已全面完工。

(2) 合作协同阶段 (1992—2007年) 。1992年, 新产品开发进入实质阶段, 上海大众赴巴西工作小组与巴西拉美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一起全面展开联合设计新桑塔纳工作。1994年, 二期工厂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同年, 新车型桑塔那2000的起步国产化率达到60%, 具备了相当的技术能力, 广大配套企业也日趋成熟。桑塔纳2000是中、德、巴三方协同开发的车型。德国大众作为上海大众的零部件供应商参与了车辆的全周期开发工作。1996年, 提出与国内高校的合作方案, 以壮大汽车研发团队。1997年, 技术中心扩建工程启动, 完成后将从轿车开发的造型、设计、工程分析、试制、试验各个环节, 组成一个有机高效的开发系统。1998年, SAP计算机集成管理项目在上海大众全面启动, 引进的SAP-R3系统包括:生产规划 (PP) 、物料管理 (MM) 、财会统计 (FI) 、成本控制 (CO) 、质量保证 (QM) 、工厂维修 (PM) 等12个数据模块。这些模块将企业主要的业务融合成有机整体, 并集成在一个数据共享的管理系统下。1999年, 联合研制的第三代桑塔纳轿车帕萨特开始生产准备。2002年, 公司制定“生产一代、开发一代、规划多代”的研发策略。2005年, 上汽大众正式引入“斯柯达”品牌, 引进开发斯柯达新车型, 并与供应商共同构建零部件同步开发体系。2007年, 中德联合开发中高级轿车, 标志着上海大众已纳入大众集团全球开发体系。到2007年底, 上汽大众已拥有年产50万辆轿车的能力。

(3) 主动协同阶段 (2008年至今) 。早在2007年末, 上汽大众就确定了未来十年的产品发展战略, 全面进行车型的自主开发, 新能源项目上马。2008年, “朗逸”车型作为上海大众推出的第一款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 是大众集团模块化战略的新产品, 也是上汽大众在技术上走向自主创新道路的里程碑。2011年, 全面引进德国大众最新的MQB模块化平台技术, 促进了供应商整合进程。2014年, 推进供应商本地化战略, 有效控制供应商产品质量, 削减了物流成本。在研发上紧跟时代潮流, 运用互联网技术, 立足市场和用户, 强调供应链多方信息的协同, 不断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创新能力。

2. 上汽大众的企业协同与供应链柔性的关系

(1) “业务协同”与供应链柔性。在“被动协同阶段”企业协同处于萌发阶段, 主要是影响供应柔性和生产柔性。1989年, 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生产实行CKD组装, 即全散件组装, 配件来自不同的供应商, 整车厂主要完成配件的组装。为了解决配件国产化问题, 由国家工业部门牵头, 将桑塔纳配件分解为部件项目, 分配给国内实力最强的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国产化试产。由于政府的推动, 大大节省了供应商选拔、更替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同时, 以项目布点的方式, 让配件厂参与国产化试产, 有利于发挥不同企业各自的优势, 提高项目的研发制造效率, 提升了供应柔性。1989—1991年, 公司整体CKD减货, 进口件显著减少, 配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采购成本降低。到1992年, 国产化率达到83%, 而这个数据在1989年只有30.6%, 说明有50%多的零配件厂商都进行了更替。如此巨大的供应商变化, 需要核心企业灵活应对, 既要继续实现配件的国产化, 降低成本, 又要保证产量的增加以及质量的稳定。上汽大众采取了两种协同措施来解决这个矛盾:首先, 采用逐步更替供应商方法, 采取进口和国产件同步采购的方案。其次, 在1991年增设外勤质量部门, 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与供应商开展合作, 提升供应商能力, 保证产品质量。由此, 上汽大众的供应柔性得到增强, 变更供应商的时间、资金成本都得到控制, 并在增强供应柔性的同时, 保证了生产不受影响, 3年间, 产量增加327.8%。这个阶段的企业协同, 主要是“业务层面”的信息共享, 由于计算机没有普及, 所以会议、外勤考察成为信息共享交换的主要方式。同时, 对配件项目的布点工程, 以及供应商质量评级可以算作策略层面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 双方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密切沟通和合作。

(2) “策略协同”与供应链柔性。在“合作创新阶段”, 协作被企业广泛重视。企业协作在供应链各个节点全面铺开, 涉及业务、策略、战略3个层面。在供应柔性方面, SAP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部分核心供应商也实现了信息数据化, 采购订单, 物流信息实现了无纸化和快速交换, 信息协同速度大大提高;在供应商管理方面, 实行许可证制度并采用德国质量能力评估体系。外勤部门每年对供应商能力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估, 双方质量部门密切合作, 保障产品的高质量水平。上汽大众于2000年成立了采购战略委员会, 与核心供应商密切合作, 一同制定全球采购战略, 降低采购成本, 加快新供应商开发, 提升了供应柔性;在生产柔性方面, 上汽大众进行了密集的策略协同, 与供应商、德国大众总部之间的部门合作频繁, 协同进行涉及新车型开发、新供应商监督体制的试行。同时, 上汽大众与部分研发技术能力较强的供应商共同合作, 研发部门共同构建同步开发体系。这些措施帮助上汽大众搭建了核心供应商网络, 提升了自身的研发、生产能力;战略层面上, 协同被逐渐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为企业长期发展所做的协同, 包括了对供应商的能力培训, 督促其进行质量认证。将部分核心供应商纳入开发体系, 为未来进行自主研发积累经验。物流能力在这个阶段受到更高的重视, 企业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对物流意外事件做出快速反应, 并构建全球采购的战略原则, 从战略角度对未来企业物流发展做出规划, 提升了物流柔性。

(3) “战略协同”与供应链柔性。在“主动协同阶段”, 企业的业务协同与策略协同体系建设已经趋于成熟, 公司开始从更高的战略视角发展企业协同。在供应柔性方面, 依旧以质量管理为中心, 建立了全员质量KPI考核机制。战略协同方面, 提出“质量战略”“战略供应商计划”“供应商本地化生产计划”等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这样的战略制定是上汽大众与供应链供应商协同计划的结果;生产柔性方面, 企业推进供应商园区建设, 减少供货风险和物流成本, 加强供应商之间的联系, 提升了生产柔性;物流柔性方面, 上汽大众建立了网络化运输规划监控体系, 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即时性处理和共享。推进物流系统管理, 将信息化建设延伸到供应商。推进供应商园区建设, 有利于物流成本和风险的降低, 物流柔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3. 案例小结

通过对上汽大众年报等资料的分析整理, 首先提取出其中关于企业协同的事件, 再结合供应链柔性提升的相关表现, 进行对应分析, 得到两者的关系, 归纳总结为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 不同层次的企业协同与供应链柔性均有相关, 但程度有差异。业务协同对供应、物流柔性有较大影响;策略协同对供应、生产柔性有较大影响;战略协同对供应、生产柔性有较大影响。这与研究理论预设基本吻合。

结论与研究展望

1.研究结论

当前,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 已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供应链层面。供应链柔性作为供应链网络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 [9]是衡量供应链能力的重要参考。提升供应链柔性, 成为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企业协同可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的供应柔性、生产柔性、物流柔性。企业要认清自身的发展阶段, 根据供应链规模、质量, 选择不同的企业协同;要增设外勤部门,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 从硬件上保证企业协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企业协同的文化教育, 让员工牢记协作意识, 培养协作能力。总体来说, 企业协同确实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柔性, 并由此带来企业的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

2.研究展望

有关的验证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下一步可以结合更多企业展开大样本实证分析, 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普适性。同时, 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企业协同影响供应链柔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摘要:当前,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已从企业层面的竞争, 上升到供应链层面的竞争。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案例说明, 不同层次的企业协同与供应链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 业务协同对供应、物流柔性有较大影响;策略协同对生产柔性有较大影响;战略协同对生产、供应柔性有较大影响。研究结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协同,供应链柔性,关系

参考文献

[1]齐懿冰.供应链柔性演化及与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10.

[2]董启明.制造型企业供应链柔性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0.

[3]Bowersox, D.J., D.J.Closs, T.P.Stank.How to master Cross-Enterprise Collaboration[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3, 4 (7) :18-27.

[4]Whipple, J.M., D.Russell.Building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a typology of collaborative approach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7, 18 (2) :174-196.

[5]Hill, C.A., G.D.Scudder., C.A.Hill.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sing EDI with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Management, 2010, 19 (2) :6-26.

[6]彭剑锋.波音:全球整合, 集成飞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7]傅禄忠.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柔性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7.

[8]张潜, 赵菊红.中国汽车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 2010 (4) :48-52.

上汽大众 篇5

一、物流运输系统概述

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的系统,是指由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运输方式和其组合,组成一个整体。它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和流通领域的运输系统。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流通领域的运输系统,则是作为流通领域里的一个环节,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其主要内容是对物质产品的运输,是完成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在空间位置上的物理性的转移过程。最常见的运输体系可分为自营运输体系、营业运输体系、公共运输体系以及第三方物流运输体系。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第三方物流运输体系。

在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中,“第三方”作为一种事业形态,逐渐得到了确认和广泛的应用。第三方物流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它独立于供方和需方,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是一种货主与运输业者之间的中介组织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运输服务,并且这种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如EDI技术、条形码技术等。

二、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现状

随着国际汽车业竞争的加剧,各大汽车厂商为精干业主,实施一体化管理,纷纷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国际著名的TNT等五大物流服务公司以现代的物流经营管理理念,向汽车生产商提供以“零库存”为概念的一体化供应和管理,从而引领国际汽车物流管理新潮流。

上汽大众目前拥有四家生产厂,所需的零部件的供应商有上千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少数内陆省市,其中大众自身拥有的零部件企业有近60家。上汽大众主要零部件企业大概有近50%的企业采用自有车辆运输,其余企业分别采用由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与公司下属的物流公司提供运输的模式。

目前上海大众的汽车配件的生产供应物流采用的是外包的方法,即:制造、装配汽车所需要的汽车零部件,从外部采购的零部件一律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零部件厂家根据看板管理组织生产备货,最后零部件的需要由汽车制造厂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发出要货通知,并说明要货时间、地点、数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将工厂所需要的零部件送到汽车生产装备线。这个方案很是合理,完全可以做到JIT服务,并且做到了零库存,使库存成本降到了最低,同时野史生产物流做到了合理化。

据了解到情况而言,上海大众4s店的配送物流基本有这样两种方式:一种是供货给上海大众4s店维修使用;另一个渠道是汽配市场的汽配商店。这两种渠道的配件流通方式是不同的。

给4s店的汽车零部件,是由4s店根据库存的多少,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向汽车制造厂的销售部订货,一般规定,一个4s店一个月可以像原零件厂销售部订三次货,总厂根据订单来订货,委托铁路运输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将零部件送达4s店。“急件”一般就要空运,价格价格就要高很多,要么就是等下次运货。

给配件零售商的原厂配件是通过经销商层层批发而来的,也就是传统的流通渠道。但这个渠道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如对利益的追求,没有合同的约束等,不能保证配件的正宗渠道,目前这个渠道比较混乱,不能保证配件质量和来源。

不管怎样,可以看出,上海大众公司没有总仓库,所有零部件都是由上海总公司直接发过来,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划,要货批次多,数量少,造成供货反应速度慢、成本高,给假冒伪劣的配件造成了可乘之机。严重损害了上海大众的形象,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以下是我查询到的上海大众经常需要供货的汽车零部件:

三、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上汽大众公司一直致力于现代物流的建设,坚定地选择了加大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提供其零部件的比例,其下属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上,保持着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以下为上汽大众的入厂物流现状图,经过分析可以看到存在着五大问题:

1、内部结构问题。内部各智能部门的功能协调性不够,尤其在运输过程中,信息沟通,只有在运输出现问题时才进行信息沟通:以及装货以后,没有运输安排的提前通知,往往需要及时运输时,处于紧张被动状态。

入厂物流现状图

2、供应商配套问题。供应商的数据库的信息不完备,数据输入不及时,由于不能及时获得物流运输信息,大众公司也无法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控制。

3、存货问题。存货问题表现在收货环节控制不足,控制滞后。另外还存在库存结构不均,部分零件高存货量,部分零部件却存在缺货的风险的现象。

4、运输问题。对实际的运输过程调研发现:(1)入厂物流运输网络缺乏透明度;(2)仍有供应商采取独立运输,资源利用率不高;(3)运输工具类型繁多,有些已经很难适合现代物流运输的要求,而且由此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

赤诚世界上汽大众新帕萨特 篇6

电影中的“六爷”无论说话、办事,由衷体现的其实就是两个字—“规矩”。从表面看,这是一种偏执、很难理喻的规矩,但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深入骨髓的一种精神,一种心照不宣、平衡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只是在当代社会,慢慢的被遗忘、被忽略、被深埋了。规矩是人生的诤友,与我们如影随形,对于汽车来说也是如此。而汽车界的规矩对于新帕萨特来说也很直接——即利落、自信。新帕萨特的前脸造型较之现款更为简约,却更富美感。晶钻双翼全LED前大灯与横向进气格栅相连,视觉效果端庄大气,又为车头增添了一丝科技感;引擎盖的特征肌力线设计,使车头更具力量感。环绕式车身腰线设计及锋芒立体式尾部造型,不仅过渡自然,且增加了整车的稳重感;全新精悍18寸铝合金轮毂锋锐夺目,尽显优雅与高贵。稳健睿智,有饱含逻辑的线条,全新帕萨特有着一种沉着、耐得住琢磨的美感。在众多同级车型中,新帕萨特的外观是最为亮眼的,超高的回头率也说明了它的外形设计是成功的。

上汽大众新帕萨特

舒 适 性 ★★★★★★★★★☆

空 间 ★★★★★★★★★★

配 置 ★★★★★★★★★★

动 力 性 能 ★★★★★★★★★★

新帕萨特采用了美版Passat的设计思路,相比老款车型更年轻化,同时也增加了线条的使用。车身腰线从车头贯穿至车尾,在视觉效果方面起到拉伸车长的效果,同时侧面镀铬装饰条也与车头和车尾相连,营造出整体包围的效果。车尾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尾灯部分,略微向外凸出的尾灯点亮后有一种悬浮式的视觉效果。此次,新帕萨特基本保留了老款的设计思路,但对车内装饰方面做出了调整,中控台木饰条进行重新设计,贯穿式木饰条更年轻运动。丰富的配置一直帕萨特的优势所在,在新帕萨特上也是如此。新帕萨特全系标配了真皮座椅,除1.4T最低配版外都拥有电加热这项很实用的功能。御尊版增了U型日行灯、17寸轮毂、电动后遮阳帘、车内LED氛围灯、自动防炫目内饰后视镜、倒车影像、前轮刹车片磨损过度报警、疲劳监测、盲点监测、驾驶员膝部气囊、后视镜自动记忆、停车后后视镜自动收折、迎宾座椅、无钥匙进入及一键启动、6.33寸MIB等。除此之外,类似LED大灯、棕色内饰、18英寸轮毂、自动泊车、车道保持、丹拿音响、DCC自适应底盘等配置都是由御尊版开始可以选装。新帕萨特将提供1.4TSI(280TSI)、1.8TSI(330TSI)、2.0TSI(380TSI)以及3.0LV6共4款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10kW、132kW、162kW以及184kW,最大扭矩则为250N·m、300N·m、350N·m和310N·m。1.4T车型将匹配5速手动以及7速双离合变速器,1.8T和2.0T车型则将全部匹配DQ380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而3.0LV6车型则将匹配6速双离合变速器。

广汽本田雅阁

舒 适 性 ★★★★★★★★★★

空 间 ★★★★★★★★★★

配 置 ★★★★★★★★★☆

动 力 性 能 ★★★★★★★★★★

加粗的中网镀铬条、LED大灯的引入让现款雅阁看上去更加犀利和富有现代气息。在设计上雅阁依旧保持沉稳和优雅的气质,车身线条上,褪去上一代的硬朗,全车采用大量圆滑的线条来勾勒,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给整车赋予了更流畅的轿跑视觉感受。尾部的设计也同样向着圆润化的造型取向发展,最为明显的是采用了嵌入式双排气管设计。相比前代,现款雅阁的内饰层次感不仅更加分明,而且丝毫不缺乏科技感。中控台上深下浅的配色加上桃木装饰的点缀,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视觉的中心。在安全性配备方面,除了传统的六气囊,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以外,九代雅阁还搭载了车道偏离警示、盲点显示、ACC主动巡航控制、防碰撞制动、前后8探头全方位泊车雷达等等装备。动力方面,雅阁搭载了本田全新的2.4LEarthDreams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37kW,峰值扭矩243N·m,与之匹配CVT变速器;高配车型则搭载3.0LV6动力,最大功率192kW,峰值扭矩297N·m,与之匹配六速自动变速器。入门级的2.0L发动机最大功率114kW,最大扭矩190N·m,传动匹配CVT变速器。

有血性

有人说,要体现出真正的男儿气概并不一定要靠发挥血性,其他方式也可表现。话虽没错,但血性的阳刚依然最被世人推崇,就是因为它最直接、最真实。同理,新帕萨特的王者气概正是来自其强劲的动力。新帕萨热的这台第三代EA888(2.0T)发动机采用代表当今发动机前沿技术的双喷射(MPI+GDI)系统,性能高效。特别是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加DSG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动力组合,使其最大功率可达162Kw,最大扭矩则为350N·m。动力充沛的发动机,使得新帕萨特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行驶,都能给人一种极强的驾驶快感。而DSG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配备更是令换挡平顺,加速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顿挫感。另外,全新帕萨特应用发动机启停功能,既能省油、也不影响驾驶感。在道路上行驶,全新帕萨特的悬架调校良好,不管在普通路面还是颠簸路面,都带给人很强的舒适感受,对颠簸的过滤表现很出色。这种良好的驾驶感受来自于DCC自适应底盘带驾驶模式调节系统,具有普通模式、舒适模式及运动模式,能根据路面情况自动调节调节悬架软硬度。在运动模式下,悬挂更加硬朗一些,操控性更强;而在舒适模式下,悬挂可以良好的过滤掉路面的颠簸。

能担当

做人要有底线,特别是一个能坚持、讲信用、有担当的男人更会被推崇。在新帕萨特身上,具有一种再清晰不过的“担当精神”。始终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新帕萨特把行车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被动安全方面,全方位九安全气囊及智能DLA动态大灯的配备,为驾乘带来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主动安全方面,ACC自适应巡航系统、LDW车道保持系统、BSD盲点监测系统、全方位智能PLA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将驾驶的科技感和安全感有效的结合,为驾驶者提供安全的行车环境。科技性方面,全新帕萨特同样给人惊喜。质感MIB多媒体娱乐终端、丹拿Dynaudio豪华环绕高保真音响、智能启合电动尾门带虚拟踏板、Easy Entry迎宾功能座椅、Climatronic双温区自动恒温空调,丰富的科技配置给驾乘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享受。置身于车中,音乐声潺潺,车内气氛安逸。可以感受到的是,新帕萨特不仅全身散发出一种浓浓的高级感,更在无形中为车内人员提供着安全的呵护。

广汽丰田凯美瑞

舒 适 性 ★★★★★★★★★★

空 间 ★★★★★★★★★★

配 置 ★★★★★★★★★☆

动 力 性 能 ★★★★★★★★★☆

现款凯美瑞在极尽摆脱给人老态的形象,设计上比以往大胆了不少,前脸相当年轻,锐利的前大灯和夸张的大尺寸格栅意在博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笔直的车身线条又彰显其中级车应有的稳重气质。外观配置上新款车型最大的亮点在于增加了LED日间行车灯。运动化进气格栅、17寸轮毂和双排气设计,更显年轻动感。内饰方面,凯美瑞的内饰布局依旧“四平八稳”,倒U型设计的中控台配合立体感十足的仪表盘和全新蓝色车内灯光,使车内氛围更加时尚。内饰用料上引入了木纹装饰,做工细致,品质突出,符合其中级商务车的定位。配置方面,新凯美瑞在配置方面相比老款车型有一定提升,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出现在除入门版外的所有车型上,全系标配电动天窗和LED日间行车灯,高配车型则增加了IPA智能泊车辅助系统和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动力方面,凯美瑞搭载了2.0L和2.5L自然吸气发动机,2.0L发动机最大功率123kW,最大扭矩199N·m;2.5L发动机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235N·m。与当下流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凯美瑞的动力表现只能称得上合格,传动匹配的是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

东风雪铁龙C5

舒 适 性 ★★★★★★★★★☆

空 间 ★★★★★★★★★☆

配 置 ★★★★★★★★★☆

动 力 性 能 ★★★★★★★★★☆

蕴?芒上汽大众辉昂车主故事 篇7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都无法找到一辆畅达心意的汽车,

直到辉昂的出现。

精益求精是我们最认可的品质,

也是我们关注辉昂的重要原因。

图_郭湘宁 设计_杨威|

最近,上汽大众全新旗舰车型辉昂来到了编辑部,成为长测车,这款代表了目前大众最高工艺的C级轿车受到了同事们的追捧,也引起了我们家用汽车传播机构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陈梓萱的关注。

银河坠落山谷的梦

什么是成功?享受奢华、声名显赫、大权在握?显然,这些都太过世俗。真正的成功,应该追求内心的沉静;保持从容的优雅,是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理解趋向完善的过程。

为什么辉昂引起了如此多消费者的关注。“除了第一眼的‘沉静’外,辉昂经典大气的设计,让我觉得在它身上加装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令人赞叹的细节工艺以及无与伦比的安全配备,让我体会到,有实力、有底蕴的重要性。”

身为一家汽车传媒公司的带领者,陈梓萱丝毫没有被所谓的新媒体浪潮所影响。他只是以最简单的方法把传统意义上的内容放置到更多的平台之上。用他的话讲:“技术应用的门槛并不高,重要的是要主动迎接和应用。”

陈梓萱向我们讲述了他个人与公司共同面对困境时的经历。在这一时期,公司曾多次召开公司全体员工会议,给员工讲解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促进员工向全媒体记者、编辑转型,全力推动公司快速发展。2015年,最终公司扭亏转盈。

除了对企业和员工的转型付诸精力外,陈梓萱自身也在突破自己的固有习惯。“移动互联网对纸质媒体的冲击确实比想象的更大,形式也更严峻,像很多传统媒体一样,对于移动互联网,我们也经历了由抵触到半推半就再到热情拥抱的过程。”谈话间,陈梓萱展示了他不久前购买的智能手机。这是他参与社交、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

对于一个优秀的营销人或是企业家来说,一种阶段性的成功往往就在眼前的困难与刚刚经历的挫折中孕育。翻山越岭凌绝顶后,是对于在任何环境、任何状况下,控制局面的能力的追求。

阳光沉入海底的迷

十余年汽车传媒工作经历,带给陈梓萱的不仅是历经风雨后的远见卓识,更是品味和生活方式的质变,从追求外在到追求内在品质,如此理念,与辉昂的气质不约而同地契合。“当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讨论辉昂是否过于低调的时候,我则认为它是奢华于心,它懂得将其蕴藏于内,它的内敛是与生俱来的。”

他并没有太多浮夸奢靡的爱好,闲暇时间轻抚琴键、陶醉于优雅的音符旋律中便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他喜欢高端钢琴品牌所坚持的庄重精湛的工艺与诚信如一的品质,同样,挑选座驾时他也奉行此道,因此,以选材考究和做工精细而闻名的辉昂首当其冲地吸引了他的目光。

“我会不时地与音乐相会,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安静下来,让我在繁杂的工作之余能够安静地思考。而当我坐进辉昂的车内的时候,优秀的隔音性能和丹拿音箱同样给我愉悦的轻松时刻。”在陈梓萱看来,不管是咖啡还是红酒,不管是手表还是汽车,每一款产品都有独特的气质,都有与它相符合的魅力。

无论再怎么追求所谓的成功,最终的目的也都是为了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可而止,跟家人一起享受生活,享受简单且舒适的生活。

“现在的我,身兼儿子、父亲、丈夫三重身份,这也让我有了三种责任。家人坐辉昂时,我很安心。”高强度车身、9安全气囊和前沿的主动安全配置使得陈梓萱驾驶辉昂带着家人出行时多了一份保障。而辉昂的座椅舒适性也是一大亮点,优质皮质与舒适设计相辅相成,实现多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功能,令乘客一扫旅途疲惫。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辉昂,陈梓萱选择了“轻奢”,即辉昂所带来的,并不是过多的花哨与张扬,却一定都是用心的、智慧的、有价值的臻品。比如它无直吹风的空调,丹拿殿堂级音响系统、车内冰箱等等……在很多方面,辉昂都有着很多这样人性化和体贴的细节设计。

谈及未来生活规划,陈梓萱想带家人进行一次环球旅行,“为了这次旅行,我给自己制定了两年英语口语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我计划两年后将这个愿望完成。”提及更远的规划他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减少世界的不公。”

高山流水遇知音,褪尽繁华锋芒隐。陈梓萱与辉昂就这样默契相遇。

他高度地称赞辉昂的品质表里如一。辉昂对细节的雕琢,对设计的诠释,对安全的承诺和对轻奢理念的传递。

知己,也莫过于此。

上一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下一篇: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