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课程

2024-10-12

高职创业课程(共11篇)

高职创业课程 篇1

2012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教高厅[2012]4号) , 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纲领性要求, 为普通本科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同时这一要求对于我省高职院校的创业类课程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我省高职院校创业类课程建设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0年3号) 文件为基本精神, 创业课程建设不断完善, 逐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但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定等方面多为自主设定, 自由度大, 缺乏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 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结合课题研究, 我们针对性地对我省2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5所省示范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调研, 调研采取随机取样与分层调研结合, 调研形式包括:走访及实地考察、电话询访、网络沟通、资料检索及查阅等方式。针对创业类课程建设现状、创业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以及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融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各高职院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创业课程教育, 已经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各院校现已开设创业类课程2-3门以上, 其中90%以上的学院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业教育》《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就业与创业教育》等。同时近50%的院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设了特色创业课程, 如《职场软实力》《市场营销与创业》《创业案例分析》等课程。基础类课程多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 特色课程多在大二及大三年级开设。讲授创业类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多元, 包括就业指导老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就业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等, 这些师资多接受了创业培训, 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还不高。创业类课程所使用教材65%以上为任课教师自主编写, 创业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还没有成熟、有效地建立起来, 学生创业课程评价大多是以考试或者提交创业计划书的形式完成。

二、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走访座谈及问卷调查过程中, 体会到我省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非常重视, 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标准

创业课程体系标准是创业教育课程设定的依据, 是保证创业目标实现的基础, 没有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 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创业教育教学所需达到的层次, 同时所开设的创业教育各门课程之间也难以形成科学的衔接与有效的规划。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创业课程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标准, 创业类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缺少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此, 我省各高职院校可以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0年3号) 文件精神, 参照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文件精神, 为创业课程体系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 使开设的各门创业课程之间逐步形成科学的衔接与有效规划。首先各高职院校必须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必须将这种观念根植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并在实践中指导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 创业教育不仅应该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中, 而且有必要在高校课程体系标准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 使开设的创业各课程之间按照承续关系以及内在逻辑体系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在确立课程体系标准前提下, 按照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严格规范教学原则、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过程, 从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 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 这样既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同时也加强了创业课程建设。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程等多种方式, 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

(二) 与专业教育结合,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发现, 对于大学阶段学习了哪些创业类课程, 创业教育是否与专业结合等问题, 很多学生不能做出清晰的回应。部分学院的创业教育甚至仅仅开设了几个讲座, 一些学校对创业课程设置重视程度不够, 甚至没有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创业类课程主要作为选修课, 课时少且不能得到全面保障。在各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在各学校已经基本普及, 授课效果较好, 得到了受教育者的认同, 发挥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是, 对于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渠道和途径还需要深入探索。当前创业教育并没有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重视创业理论, 但没有与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相结合。

创业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体为目标, 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 所以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 专业课教师要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融入所讲授的专业课之中,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创业的能力, 将创业意识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 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内容中, 增加“专业与创业”专题, 如本专业技术在小企业中的应用、怎样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创业、所学专业在国际、国内发展及应用前景等专题的学习;另一方面, 创业课程任课教师, 可以在传授创业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过程中, 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针对性的进行创业引导以及创业模拟演练, 只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 才更加有助于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完善。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 但从我省高职院校目前情况看, 一方面创业教育师资配备匮乏, 一些学院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师资队伍, 有些院校是临时抽调教师集中完成教学。另一方面师资队伍没有实现专业化与职业化, 横向跨学科领域的宽度不足, 个别教师并没有进行相关创业培训, 专职队伍规模不足。同时, 创业指导与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矛盾, 教学团队整体力量没有充分发挥, 各院校在创业课程建设方面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创业教研活动的作用也没有充分体现。当前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都缺少直接的创业实践积累, 教师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途径,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创业实践的质量, 开设优质的创业课程相对困难, 而学生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引而影响其创业的能力与热情。针对这些问题, 第一, 各高职院校应注重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同时, 对创业课程教师加强培训与引导, 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生产经营一线调研及实践锻炼, 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投身创业实践, 让其体验创业过程, 推动创业教育的学科性建设, 使课堂的创业教育更多的融入生命力和现实价值。第二, 从企业、社会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师资, 与校内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创业实践, 推进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四) 完善课程体系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各院校创业课程管理与评价尚缺少有效的评价及管理机制, 课程设置与评价, 多归于就业系统, 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方式单一, 对创业实践环节的考核还停留在考试层面, 没有反映创业学科的应有特征。在与创业授课教师的访谈与交流中体会到, 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是我们各学院共同面临的课题, 任课教师普遍认为评价与管理制度要从科学性、激励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入手, 规范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收集反馈学生与教师的创业信息, 建数据库, 同时思考建立学校、企业及社会的综合评价, 把创业成功率和质量纳入整体评价系统。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式, 建立创业课程管理与评价系统, 对于课堂式创业教育形式、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等模式, 分别进行信息跟踪与科学评价。实施课堂及创业实践分类考评, 着重加强过程考评, 做好动态反馈评价, 通过评价及反馈, 科学指导创业教育。

教育教学实践中, 作为创业教育工作者要以存在的问题为基点, 以目标为引领, 进一步探究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职业发展、创业能力提高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创业课堂、创业实践以及创业体验综合定位课程, 深入思考建立包括职业生涯、创业教育、就业教育为一体的规范教学体系, 将课程优势转化为学生创业能力。

摘要:结合课题调研, 针对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提出了适应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飞.湖南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9.

[2]张兆强, 冯兰东.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3) .

[3]刘素婷.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课堂教学, 2011, (1) .

高职创业课程 篇2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 元 钟 兰

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探求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加强高职院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毕业生成功创业,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度,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例;高职院校

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推进,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二、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分析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创业是时代发展对于事业创造的迫切要求。我院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创业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一般不会削弱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可以使那些具有热情、干劲和创造性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地关注创业,及早投身创业实践或做好创业准备。我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

实例一:

机械系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在“眼视光”专业成立了“眼视光专业实训室及验光配镜中心”,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一台价值15万元的全自动磨边机、三台半自动磨边机、一台进口综合验光仪、两台国产综合验光仪、多台裂隙灯、曲率仪以及各种验光加工设备,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在省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并在假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场所。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与社会的交往能力大有提高,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了他们的潜能和才智。“眼视光”专业从02年建设以来,杰出人才比比皆是,列举若干如下:

02级眼视光专业的王刚同学,在校期间是学生会的秘书长,思路开阔,具有创业精神,组织了学生会的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走上工作岗位后,先在百姓眼镜店工作,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强,没有过多久,就升为店长,后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办了一个眼镜店,由于他在校期间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又善于经营,能适应大学生的消费需要,因此经济效益十分理想,第一年就盈利近10万。

徐夷同学,毕业后先在眼视光专业高手徐国兴眼镜店工作,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从徐国兴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又善于和客户交流,广交朋友。现在盐城老家开了一家眼镜店,水平技术都属一流,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05级学生朱强同学在苏州开了一个眼镜店,刚开始有点亏损,但通过努力,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有了3、4个店员,在激烈竞争的苏州城里能有如此成绩,对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已属不易。

实例二: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其中创业意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0521班丁青松、魏宇同学和建筑工程0621班黄敦伟,在校期间,积极转变思路,适应就业市场化、社会化的大环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

1投入自主创业之中,并在学校就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学习职业常识,了解职业发展趋势。除了职业常识,他们还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税收以及财务等方面的实用知识,为了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广泛的社会联系,利用假期到其他移动营业厅进行实践锻炼,了解移动营业厅运作的过程。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盈利能力,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2007年6月,经过全面考察,他们发现手机在大学生中间已经普遍化,但是,手机充值、换卡、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很不到位。于是就大胆设想,建立自己的通讯经营部门,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优质的通讯服务。为了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现实需要,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本校和周边高校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通信方面的需求很大。特别是本校师生对他们非常信任和支持,更增加了他们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向学校的法律咨询部门和就业创业指导部门进行了咨询,学院相关指导教师给予了热心的帮助,法律顾问室也指导了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学院的学工部门和后勤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后也十分关心,在经营场地和相关手续的办理上给与了方便。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的“通信服务部”终于正式营业。

“通信服务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辟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通信服务项目。包括送卡到人、消费有奖、短信奖励等活动,为广大同学的通信联络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一时经济困难但又有通信需要的同学,通信服务部开展了手机租赁、延期付款等业务,实现了买卖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虽然开始了创业之路,但他们时刻关心移动营业厅的社会责任,在业务不断增长的同时,还考虑开发移动营业厅的资源潜力,为同学的业余实践提供机会。对前来咨询和实践的同学采取了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使移动营业厅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舞台。为了给学校的贫困生创造就业机会,“通信服务部”还制定了招聘措施,使那些有志于勤工助学的贫困生得到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他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下一步前进的目标。在服务内容上,通信服务部积极开发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便捷优惠的服务项目;在覆盖范围上,使公司成为通信硬件的配套供应者,并拥有维修调试的能力;在发展方向上,除了为大学生服务,还为社会其他特殊群体提供特色服务。最终,从根本上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实例三:

由即将毕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0621班童闯同学组织策划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同创兼职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也是学院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成功案例。同创网络兼职公司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兼职服务的网络公司,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目前南京市共有在校大学生约50万(全国共有约200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创”正是看中了这个市场,倾心去打造一个让学生放心的中介机构。他们的启动资金需约60万,经过科学的测算,一年后基本能够收回投资,3年内可盈利30多万。

他们的创业团队聚集了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专业类、财会专业类、专业市场分析类等足以支撑他们发展的各方面人才,并且还配有专家顾问团队。他们的亮点是:立足各大高校,与各大高校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校设立实际的办事机构(同创兼职中心,并由在校学生负责本校的业务联系及服务)借助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快速的在大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可信度。在常规的营销活动中有机的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元素,因为他们的创业者皆为当代的优秀大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同学们的思想走向,力争让同创想大学生所想,思大学生所思。

从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有了创新与创业意识,并且也渴望在创业等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帮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1、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转变观念,强化创业意识。

要求大学生在学校夯实基础,博而后用。在高校改革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除了要求大学生学好应用性学科和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还要求他们拓宽知识面,学得博、学得深。同时还应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财务、经营、准确的市场判断力等创业必需的知识、信息、能力。其次,要求大学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养,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更要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另外,大学生要注重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勤于思索、善于多维观察问题、善于创意,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贯的敏感性。大学生创业要有勇气、有胆识、有信心,敢于艰苦奋斗,不轻言放弃。

2、改革课程,使课程设置指向创业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进行课程选择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包括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之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要改革课程设置,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正如布莫(G.Boomer)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教师只是依据早已设计好了的课程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质量必然会受到损害。也就是说,是实施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得到真实写照。

3、政府支持和社会关心。

首先政府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创办自己的小企业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地方需要的小型车间、工厂和服务部门,为走向农村市场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土地优惠使用权,如同等承包者优先考虑大学生,某些具体需要如户口、档案等问题能够给予关注。其次大学生创业一个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都是“身无分文”,他们迫切需要资金扶持,渴望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国际惯例给予他们风险投资,共谋发展。

四、大学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1、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就是要让他们拥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强烈意识,因此必须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为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业意识的养成。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应该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创业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创业人才成长中所需培养的重要因素。

(3)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走向的能力。

(4)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一个人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结构越合理,创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教学计划中,除了安排系统的专业职业知识外,还要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化课、创业课,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2、创业教育氛围的社会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没有引起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其实,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需要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形成一种合力。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真正实现,必须探索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我国在创业环境方面,诸如市场机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政府税收、有形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规则、创业教育、商业金融支持、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管理方面则很落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创业教育、培训、商务环境等软件建设方面存在缺位。因此,政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推进和督促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还可以协同制订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

学校也要为在校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要创造条件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促进会、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在资金和咨询辅导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创业。只有政府和学校内外达成合力,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3、创业教育课程的系列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西方国家的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美国的某些大学中开设“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的某些大学设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因此,必须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

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比如:开设 “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通过课堂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创业教育不要求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的内容。在课程建设上提倡“文理互补”等多科协作方式,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课程。常见的具体做法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创业课程;为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创业教育的师资;成立学生创业俱乐部;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

4、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同时,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要扩大对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从经费上给予保证;要给予重点扶持,从场地上给予保证;要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在人力上给予保证。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同时在现有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增加创业经营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某些专业生产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会生产、市场营销、规划运筹、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高创业能力。此外,“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也有助于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大大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使之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挑战转变为机遇,转变为变革和创新的动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结构和机制等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从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上看,过去主要强调学科标准、教师主导、静态评估、理论学习,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学生难以适应岗位技能需求;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长期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缺乏市场适应性和弹性;从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机制上看,学校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重知识轻技能。从高等职业教育总体上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定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只有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多学科结合,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才能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创业教育机制,这样创业教育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百花园中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那么,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创业人才,这些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必将大大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度,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2]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3] 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

高职创业课程 篇3

【关键词】理实一体 创业课程 创业教育 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53-01

一、研究的必要性

据教育网报道,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萬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人数,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充分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的利诱下,许多高职学生也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激情,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主要来源于书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创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创业技能培训,导致很多学生在创业中存在急于求成,没有系统的创业计划,对创业风险没有合理防控等问题。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美国,其大学的创业教育经历了40多年,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为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美国高校的创业学教育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呈现出循序渐进课程特点,也就是在课程内容编排方式主要是将一门学科课程内容按照逻辑方式组织起来,知识由浅到深,由单一理论到综合应用不断地层层推进而不会重复。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同样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较为早期有彭钢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四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潜在课程或隐性课程)、实践课程(或称创业实践活动);张耀辉提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应包括:基础学知识、市场竞争策略,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活动指导四个层面,设置相应的创业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意与创新、创业管理技术等。这些研究对高职创业课程大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意见,值得学习,但在实践中却容易发现,理论太多,课程实践操作性不够强,在知识与实践的融合方面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要很好的研究一门课程,需要明确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拟采取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有如下建议:

(一)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业课程相关文献的研究,探索创业课程性质和课程教学目标,拟定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出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2.基于高职创业课程性质和目标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教学理念的研究,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创业知识,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编制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学讲义,以便做进一步推广研究;3.在借鉴国内外创业课程教学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基于“理实一体”的教育理念,注重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的方法,研究具体授课形式以及评价方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程性质与目标的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让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达到有学有练有成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课程内容研究,让学生对创业风险和成功有更理性的认知,掌握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养成创业人的个人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能力;3.通过对课程实践成果的分析和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三)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高职毕业生创业能力偏弱的问题;2.解决创业课程教学理论性与操作性的问题;3.解决在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创业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相融合的问题;4.解决创业课程教学成果评价的问题。

(四)拟采取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方面的论文,对创业课程建设与实践、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调查法:利用调查了解学生在创业培训中对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课程培训的有效反馈,了解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情况设定创业培训课程及实训项目。3.经验总结法:以参加创业培训、创业实践的学习小组为例,分析其真实的创业经历,为创业课程的实践提供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丽芳,从中美比较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月第30卷第6期.

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篇4

一、高职创新创业课程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重在强调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突出的观点,所以,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定要实施创新教育课程就要在实施之前明确教育目标,在创新教育的课程当中,积极的学习国家相关的政策,学习一些创业的技能技巧,这样有利于增强自信心,为以后的职业规划奠定一定的基础。

创新创业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设定的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和实际活动。具体如下:

1)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除了大致统一的理论理论知识以外,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政策才能方便以后在本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要把握好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以实际能力为重点,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学好基础的理论知识,花更多的时间在实际操作上面。

3)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应该创造生动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创业满着激情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创新创业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个经常举办一些创业模型大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灵感,在自己完成计划之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加了创业的信心。

二、向国内外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借鉴

在国际上,比如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也进行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在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进展的很顺利,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诸多国家之中,美国的教育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最大。美国的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美国的高校教育显得更为自由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教育课程。在美国的校园中,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名称虽然都有所不同,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相同点:

1、关于创业方面的课程内容极其丰富。

美国创业的课程虽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却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个层次的企业都有涉及到,对于中小型企业有着针对性的研究,对高科技方面的管理也有讲解,不仅仅是可以提高学习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对于以后创业的切入点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国内做的较好的高校有温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分别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创新创业课程具有系统性。

创业的课程也较为人性化,分为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去上的可以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必修课,和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选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内容来辅助。需要形成第一二三课堂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3、上课的形式具有多元性。

主要包括正式的课程和不正式的课程。正式的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知识点。非正式的课程的表现形式就更加多元化,可以多举办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客空间等,让学生在实践种寻找创业的灵感;也可以多组织参观活动,带学生到较为出名的公司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氛,增加学生创业的兴趣浓度;定期的请创业成功的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是座谈会,学生和成功人士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有助于学生解决疑难的问题,从真正的成功者身上学到管理方面的经验。

三、工作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具体内容的选择

创新创业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包括让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方面的能力。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以及创业能力的锻炼等,这些环节都是层层相扣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层层推进。

1)对创业意识的培养。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必然条件,高职院校的相关文化课程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的一种暗示,帮助学生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树立一个创业的梦想,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有足够的信心去创业。

2)强大心理素质的构建。一旦走上创业的道路,在路上会经历很多的风雨,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遇到困难就会很难坚持下去,那么创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学校开设了心理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疏导心理的障碍,创业的道路当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应该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

3)创业知识的教育。创业的过程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见很多的人和事,所以,创业者必须具有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如企业的管理、团队的构建以及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知识。所以,理论课的涉及面较为广泛,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消化与理解。

4)一个团队的构建。创业单凭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集思广益,才能将创业做到更好。在团队初期建立的时候,团队的人员较少,也不会有较多的分歧,这时候主要的是做好准备工作,开拓市场的同时,等待机遇的来临。再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多,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加强团队间的凝聚力,显得十分重要。所以,高职开设了团队合作的课程,旨在为管理者提高管理的综合能力。

2、创新创业课程的具体实施

1)将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因为高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不尽相同,所以,创业课程的设计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

2)优化教学的方法,创新创业课程与传统的文化课是不一样的,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不一样以原来的授课方式授课,而应该以灵活的授课方式讲课,比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授课,或者在课堂中多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中当中体验创业的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3)校方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资源,校方联系具有潜力的企业,安排学生在企业当中实习和学习。或者是让企业将公司的项目交给学生研发,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并且在技术上由经验丰富的人进行引导,这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也使企业的项目得到推进。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是民族振兴的有利保障。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机制能够更加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确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定位,使高职专业教育更加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当代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杜娟.高职院校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5(15):82-83.

[2]宋寿剑,吕亚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J].职教通讯,2011(20):12-14.

[3]张伟,邵丽平.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装饰:理论,2016(1).

高职创业课程 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19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83

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大招生,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规模也已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半数以上。2012年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288所,在校生人数已达1000万。如果加上招收初中起点学生的话,那么在校生规模更大。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就业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五年制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创业教育,转变学生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这样既能为我国经济增添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优化人才资源,减轻就业压力,使五年制高职院校毕业生转变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

1 概述

1.1 五年制高职院校

五年制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课题的研究限定为五年制高职院校,不包括三年制专科学校。

1.2 创业

“创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创办事业”。它由“创”和“业”两个字组成,所谓“创”就是开始(做),也可以理解为创办、创新、创建;而“业”就是事业,也可以理解为职业、行业、学业等。所以,创业是指创造新的事业过程。换句话说,所有主动的、并带有一定风险性质的、重新配置并运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实践的主体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创业。

1.3 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给创业教育下定义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1.4 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课程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围绕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和方式(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进程等)的总称便是创业教育课程。

1.5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实施学校课程开发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从教学目标出发,由师生共同设计课程方案,关注该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2 我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开发现状

2.1 调研过程

2.1.1调查问卷编制 在对 20名学生和 5名教师进行个人访谈的基础上,自编《高职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方式还有自身家长的支持 3 个方面的满意度评价项目。

2.1.2调查对象的选取 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师生,共发放问卷 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427 份,涉及该校会计系、社科系、经贸系、信息工程系,有效回收率为85.4%。

2.2 调研数据分析

2.2.1本校已经开设部分创业教育课程 当前我校创业教育教材有《就业与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相关教材比较少,并且课程内容大多比较宏观,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学生感觉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从而严重影响到我校创业教育的效果。这种封闭式的个体作坊式课程开发模式必然会造成课程内容的空洞僵化、创业知识的滞后,对课程质量、规模和效益也必将形成障碍。

2.2.2 调查对象满意度调查结果

如图所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6%的调查对象对创业实务课程开发态度表示同意;超过50%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的创业实务课程教学方式表示不满意;调查对象及其家长对创业实务课程开发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对创业实务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

由于创业过程本身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行为,创业者应以行动为导向,他们应在经验和发现中不断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有利于高职学生通过实践和机会中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单向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方式还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2.2.3 年级与创业实务教育课程开发的关系

如表1所示,年级越高的学生,对创业实务教育课程开发的意愿越强烈。高年级学生就业意识比低年级学生要强烈。因此,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因而需要不断加大我校创业实务课程的开发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3 加强我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开发的建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率,计划开设创业教育实务体系。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实务课程的开发并不是各种课程的无序叠加,而是要结合本校特色,遵循一定的设计路线。

3.1 改变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针对我校学生不同的创业需求和能力水平,我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培养一种具有开创性工作的人才,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创新意识、首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二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有突出的组织、协调和交流能力;三是培养一些能够直接创办企业,具有相关的创业背景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目前我校已有了一些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比如有学生利用学校食堂开面包房,有学生开软件开发公司,还有不少学生在网上开店,都做得很好,这些可以作为正面的宣传资料,向广大学生宣扬创业的好处,激励学生积极创业。endprint

3.2 开发凸显校本特色的创业教育实务教材

创业实务教育课程开发首先要考虑创业实务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的差异性,同时还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生源特点和创业层次需求的创业教育特色教材。为此,我课题组竭力开发校本教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实务教程》,目前本教材已经编制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本教材着重体现了学生的素质特点,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篇是创业预备。从理论的视角,讲授创业、创业教育的内涵、特点、类型,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创业及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把握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第二篇创业谋划。从创业的基本过程、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点等方面,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技能,为的创业做好各项准备。

第三是创业实践课程。从创业企业的设立、创业企业营销、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创业政策法规、创业风险控制与防范等方面,真实展现创业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等心理品质,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储备实务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开发针对我校特点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通过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另外,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彦福,张炜.创业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娟,凌云.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3] 李坚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西轻工业,2007(11).

[4] 程贵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5] 张向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作者简介:陈斌,研究生学历,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16 14:22:22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2.078.htmlendprint

3.2 开发凸显校本特色的创业教育实务教材

创业实务教育课程开发首先要考虑创业实务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的差异性,同时还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生源特点和创业层次需求的创业教育特色教材。为此,我课题组竭力开发校本教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实务教程》,目前本教材已经编制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本教材着重体现了学生的素质特点,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篇是创业预备。从理论的视角,讲授创业、创业教育的内涵、特点、类型,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创业及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把握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第二篇创业谋划。从创业的基本过程、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点等方面,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技能,为的创业做好各项准备。

第三是创业实践课程。从创业企业的设立、创业企业营销、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创业政策法规、创业风险控制与防范等方面,真实展现创业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等心理品质,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储备实务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开发针对我校特点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通过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另外,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彦福,张炜.创业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娟,凌云.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3] 李坚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西轻工业,2007(11).

[4] 程贵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5] 张向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作者简介:陈斌,研究生学历,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16 14:22:22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2.078.htmlendprint

3.2 开发凸显校本特色的创业教育实务教材

创业实务教育课程开发首先要考虑创业实务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的差异性,同时还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生源特点和创业层次需求的创业教育特色教材。为此,我课题组竭力开发校本教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实务教程》,目前本教材已经编制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本教材着重体现了学生的素质特点,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篇是创业预备。从理论的视角,讲授创业、创业教育的内涵、特点、类型,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创业及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把握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第二篇创业谋划。从创业的基本过程、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点等方面,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技能,为的创业做好各项准备。

第三是创业实践课程。从创业企业的设立、创业企业营销、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创业政策法规、创业风险控制与防范等方面,真实展现创业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等心理品质,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储备实务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开发针对我校特点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务课程,通过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另外,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彦福,张炜.创业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娟,凌云.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3] 李坚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西轻工业,2007(11).

[4] 程贵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5] 张向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作者简介:陈斌,研究生学历,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16 14:22:2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结构 篇6

1高职显性创业教育课程

显性课程(Explicit Curriculum),也叫常规课程(Regular Curriculum)或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是指由规范形式对教学内、教学形式进行规范的的课程,这类课程一般都有规范的教学文件、教材、 教学资料等。高职显性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职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另一类是高职创业教育理论实践课程。

1.1高职创业教育理论课程

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是依据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所设立的理论课程。它的构成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知识类、高职生创业基础类、创业管理学类、 创业市场营销学类、创业法律基础类、创业个案研究类,等等。

1.1.1高职创业基础知识类理论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创业学》、《高职创业教育概论》等。通过此类课程,可以让学生知晓国际与国内创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创业教育对国家、对个人的重要意义,焕发高职生的创业热情;让学生了解创业所必备的素质,掌握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对此类课程的系统学习,还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创业从创意到成功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提前做好创业的心理、知识、技术等的准备。

1.1.2高职创业基础类理论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高职生创业导论》等课程。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在于高职生懂得大学阶段对于自身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把创业基本知识与高职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如,高职生创业环境、 高职生创业素质、高职生创业与创新的关系、高职生创业团队的管理、高职生创业的营销管理,等等。

1.1.3创业管理学类理论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管理学》等课程。开设这类课程的目是让高职生了解一些创业管理的基本问题,具备基本的市场分析、资金筹措、项目运作、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1.1.4创业市场营销学类理论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等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高职生知道创业活动就是把产品与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技能、策略,能够在创业活动中研判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在创业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营销策略模式。

1.1.5创业法律基础类理论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创业法律基础》 等课程。学生要了解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合同法》、《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商标法》及《劳动法》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并在创业活动中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自己合法权益。

1.1.6创业个案研究类理论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创业案例分析》 等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分析创业成功和失败案例,让学生了解成功创业者的经验以及创业失败者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借鉴、警示。

1.2高职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创业实践课程是与创业理论课程相对的课程,是高职生所学创业理论知识的验证、巩固与运用。其类型主要分为创业技能实训、创业活动实习、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技能,使学生的产业个性初步形成。

1.2.1高职创业技能实训课

创业技能实训课主要在校内利用实训室进行,这种实训首先是分项创业技能训练,然后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模拟训练系统,进行虚拟创业活动。在模拟创业活动中,学生要经历创业的全部业务流程,从项目选择、资金筹措、团队组建、 企业运营与管理到市场营销活动,学生都要熟悉。

1.2.2高职创业活动实习

创业活动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进入创业企业,参与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使学生亲身体验创业氛围、经历创业的真实过程。

1.2.3高职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真正进入创业实战阶段。学校要整合校内创业教育资源,使教学、实训、实习与创业结合起来, 构建创业孵化平台,使学生在校内即可真正实现自主创业。学校还可搭建创业者互助联盟平台,让准备创业的学生零距离接触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以及其他创业成功认识。

2高职隐性创业教育课程

隐性课程(也称潜课程、潜在课程, 英语表述为Hidden Curriculum、Latent Curriculum或者Implicit Curriculum),这种课程在表现形式上与显性课程相反,凡是以非正规课程的形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正规课程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所有的影响形式我们都叫隐性课程。 我们可把高职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高职动态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和高职静态隐性创业教育课程。

2.1高职动态隐性创业教育课程

动态隐性创业教育课程是通过各种没有具体课时安排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达到促进创业教育的目地。比如, 组建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动态隐性创业教育课程。

2.2高职静态隐性创业教育课程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长期以来,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成效始终不太理想,本文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促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构建

(一)课程目标的构建要体现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思维和行为的必要前提,是学生根据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经过自己审慎的判断,所形成的以创业为指向的愿望和动机,其内涵是相当宽泛的,既包括学生为未来创业所构筑的为之奋斗的理想,也包括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创业需要以及创业认同等多种创业的心理认知。创业意识是学生未来从事创业活动所应具备的根本驱动力,是促使学生未来创业取得成功的原发性因素。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与创业意识紧密联系起来,一定要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课程目标中渗透创新意识元素,既包括以自我为核心的本体创业意识,也包括以社会为趋向的社会性创业意识。这些创业意识的确立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进取精神、切实可行的创业理想、敢于争先的创业勇气以及无畏艰苦和挫折的创业意志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目标的构建要关注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创业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实效性行动实施的重要基石,是创业者在未来的创业实践中实现创业理想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是创业者在创业人生中价值实现的重要的保证。具备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才能够产生力量强大的创业行动。①当前,学生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够应对未来创业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与困难,迎来光明的创业前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既包含精神层面的心理品质,也包含行动方面的心理品质。精神层面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在未来创业行动时所应具有的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不畏挫折、坚持不懈、意志顽强等成功必备的心理因素;行动方面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创业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善于研判创业形势、审时度势的创新选择、善于交流沟通的创业合作等,这些创业心理品质是学生创业行动落到实处的重要心理内因,因此,创业课程目标的设定就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在具体的课程目标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影响元素,以促进学生良好创业心态的形成,为未来的创业行动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的构建要体现创业技能的提升

创业技能是学生创业活动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创业课程目标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只有具有良好的创业技能,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的提升才能够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创业历程中,以及难以预知的创业境遇中立于不败之地。②创业技能既包括与学生创业关系紧密的专业技能,也包括在创业经营的过程中必备的经营与管理技能,同时,还包括在创业进程中对创业风险的管控技能。这些创业技能是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来看,创业技能直接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有效实施,因此,在学生创业课程目标的构建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内容。

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考察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现阶段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陈旧与僵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的创业课程倾向于枯燥理论的教学,而今天的高职学生更具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乐于尝试新事物,善于接受挑战,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依然沿用那些与创业实践相脱离的理论性内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的创业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创业的新需要,选择那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创业与未来创业相统一的课程内容。理论课的实施要与现阶段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相结合,以实践化的创业课程内容确保创业课程的高效实施。在创业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其覆盖的范围尽可能宽泛,既要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也要有法律方面的内容,还要有财务方面的内容等;不仅要有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也要有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培养,还要有企业设立以及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在创业课程内容的构建中也要选择那些良好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内容,包括行动方面心理品质和精神层面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如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不畏挫折、坚持不懈、意志顽强,以及善于研判创业形势、审时度势的创新选择、善于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创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构建,对推进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创业学科课程

创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学科渗透课程、学科必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与创业培训课程。此处所说的学科渗透主要是指在不同的专业学科课程中,渗透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创业课程内容,可以有效拓展原有学科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促进学科课程有效实施,对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的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促进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学科渗透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生涯规划课程、新企业创办课程、企业家精神课程等;学科必修课程主要是指在教学实施中必须开展的创业课程,这一类的创业课程对于专业划分没有要求,是不同专业课程必须要开展的创业课程教育,通过这一类的课程实施,实现必修课程预期的课程目标;学科选修课程是更具个性化的创业学科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创业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兴趣点、创业的特长,以及自身存在的创业能力的不足,提供多样的创业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主要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战略管理、风险投资、网络营销等;创业培训课程是指与相关的培训机构联合开展的创业培训课程,通过这些创业培训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企业创业发展的流程,了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创业学科课程的构建和完善,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构建实效性的创业活动课程

创业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作为创业课程实施的基本媒介,根据创业教育的实施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活动中融入实效性的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活动的实施对提升学生实践性的创业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创业活动课程既可以包括社会领域的商业活动调查,也可包括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参观活动,还可包括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加入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创业俱乐部等活动形式,这些活动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对学生创业能力诸多方面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实效性创业活动课程的构建对有效推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大有益处。

(三)构建高效的创业环境课程

创业环境课程是指通过对校园环境的有效创设构建出有利于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校园环境空间,以校园创业环境空间的构建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例如构建人文性的创业环境空间,主要有创业宣传栏或者创业广告,建立创业教育的相关网站,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或者雕塑,以创业为内涵的创业文化石展示等;此外,创业环境课程还可以包括出台一些创业活动实施的管理办法,适当的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以创业教育为内容的大讲堂,在校园内利用课余时间创设跳蚤市场等活动,以创业制度的完善及创业活动的实施构建创业环境课程,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建设创业孵化区,建设校中工厂、校中商店,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孵化环境。通过上述创业文化人文环境的构建形成高效的创业环境课程,以创业环境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习惯,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实施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构建一支适应创业教育开展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建设一支合格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就要重视提升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要让教师队伍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既要立足于学校内部的培训又要重视引进外来的创业教育人才,通过校内外双管齐下的方式,推进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要重视引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内在潜力,保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落实。

(二)优化创业教育教材

优质的创业教育教材可以促进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对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优化创业教育教材可以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鼓励自编创业教育的教材,或者参照国外创业教育的教材优化本国的教材,教材要紧跟创业教育的先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在教材的优化过程中,要将滞后的教学内容加以剔除,增加先进的创业教育内容,通过创业教育教材的优化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以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材促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三)构建创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有效合作机制

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不能采用闭门造车式的教育实施方式,创业教育的实施与企业、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构建创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有效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在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理论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业实践优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除此之外,要通过学校与社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要在合作中形成开放的创业教育合作氛围,构建和谐的创业教育合作方式,以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机制的构建,促进学校、企业、社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以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开展。

(四)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

要实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制定与创业教育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政策以及完备的考试政策,在创业教育的管理实践中采用弹性学分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创业条件与创业能力的差异,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也可以建立学籍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调整制度,为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对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以此促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注释

1秦晓秋、汪振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评述》,载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91页。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篇8

1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现状

近几年来,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有所起步, 但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也仅仅是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完成的, 真正将创业教育设为一项独立课程的高职院校很少。我们调查发现, 开设创业独立课程的高职院校主要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创业起步课程、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营销课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与创业课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其中创业营销课程和就业与创业课程也只是把创业作为其课程的一个部分, 没有专注创业教育。

2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够

对于创业教育,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其实际价值, 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 对创业和创业教育都知之甚少, 认为能够找个工作就不错了, 不要没事找事, 自主创业高不可攀, 风险大, 自己能力不够。很多学校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部门或辅导员的事, 给大学生顺便讲一讲就可以了, 草草了事。

2.2 师资不足

创业课程对师资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一方面对任课教师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 要求创业课程教师熟悉企业的各项流程, 如企业的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 加之当前网络营销如火如荼, 对网络营销也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 又要求创业课程的教师有一定的创业经验, 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讲这门课显得纸上谈兵, 因为创业需要大量的体验和实践, 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是很难把创业课程教好的。

2.3 课程体系设计欠妥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受大学生欢迎的教材, 也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目前, 这些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的。高职院校没有科学统一的创业课程教材, 课程内容多为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 而且, 仅仅用一本教材来涵盖所有的创业知识, 显得勉为其难。

2.4 教育模式陈旧

当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少是采取设置选修课方法, 有很多是毕业前突击式教学以应付就业指导的需要。课程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 系统讲授有关创业的内容。这样就造成学生对创业课程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了解, 对具体到底怎样创业以及创业的具体实践活动依然很盲目。也就是说, 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不可行, 缺乏可操作性。

3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

3.1 学校应高度重视, 积极应对

2011年6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 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这就意味者今后大学生将在就读期间学习如何自主创业, 如果拿不到创业学分, 有可能连大学毕业证都领不到。无论是从国务院的文件精神还是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不能再是选修课, 而应该是必修课。各高职院校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应站在战略高度, 科学规划, 重点突破, 真正把创业教育做好、做大、做强, 比如学校要有创业教育的专项经费, 尽可能在学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给予大学生实践的机会, 多邀请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大学生举办讲座, 加强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3.2 校企合作共建是前提

当前, 在高职教育积极探索“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变革中, 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校企合作也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借助校企合作构建高职创业就业教育新体系, 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新变化, 是全面推进“工学结合, 工学交替, 项目导向, 能力进阶”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1]。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比如, 在以下问题上, 企业管理者和相关技术专家应该能比教师提供更好的答案:创业者最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创业者最容易遇到哪几种问题, 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面对和应付;成功的创业者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创业者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

3.3 课程内容适当地方化

当前创业课程的教材不多且参差不齐, 理论内容和相关案例针对性不强。以笔者所用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为例, 不可否认该教材是一本好教材, 但教材上很多案例是上海的案例, 一些优惠政策也是上海的, 对于笔者所在的株洲而言, 显得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当地情况, 利于大学生理解。例如案例教学尽量采用“长株潭”尤其是株洲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 这样可以增加亲切感, 强化大学生“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也可以成为英雄”的认识;在讲解创业优惠政策时, 国家的优惠政策肯定是必讲的, 但要把重点放在地方优惠政策上, 使大学生知道原来创业有这么多的优惠政策, 如果合理利用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增加融资渠道, 减少大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3.4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但偏重实践

创业教育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 更需要实践知识。对于创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和国内部分本科院校的创业课程, 同时结合高职的特点, 有意识地降低理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强调理论知识的通俗性和可读性, 便于大学生理解。而在实践教学方面,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4.1 实训模拟软件

目前的创业实训模拟软件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但主要是通过现实场景的仿真, 提供一个企业创立、活动的仿真训练环境。通过模拟企业创立过程和经营过程的各项要素, 为将来开办企业和经营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仿真软件体验企业的经营管理, 使大学生掌握企业选址、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加工制造、市场营销、采购供应、财务管理等各项经营活动, 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

3.4.2 大学生社团

每个学校都有很多大学生社团, 大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 通过激发大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 对大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学生社团使大学生在种种专业活动中培养了自身的特长, 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社团活动体系[2]。大学生社团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 由校园内向校园外拓展, 其成员在对外拓展中自我磨砺, 不断成长, 实现人际关系的扩张、筹集资金经验的积累, 为以后自主创业等打下良好基础。

3.4.3 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是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 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 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 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 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应该是创业课程中的重头戏, 因为创业计划书的质量, 往往会直接影响创业发起人能否找到合作伙伴、获得资金及其他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应该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不但可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 树立创业精神,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3], 同时可以将比赛结果作为该项目是否可以进大学生创业园的依据, 优胜者可以代表学院参加省市级的创业计划大赛, 如2010年就举办了株洲市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还有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参加这些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创业计划大赛还可以全面地掌握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结识未来创业的合作伙伴和建立商业关系网络。

3.4.4 大学生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基地, 给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服务、交流的平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场地环境。大学生创业园能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一个载体,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实际操作技能,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调查发现, 拥有大学生创业园的高职院校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尤其是浙江, 这也与其发达的民营经济特征相符。其中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 使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笔者认为各地高职院校应该尽其可能在校园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园, 充分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热身。

3.5 培养和引进创业师资

创业教育是否成功, 师资力量很关键。真正适合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既具有理论基础, 也富于实际经验。不过在现实中多存在这两种情况:一是理论水平较高但没有创业实际经验, 适合理论教学, 实际教学不行, 这种情形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多, 理论水平高, 实践水平低;二是理论水平不行但具有实际创业经验, 不适合理论教学, 但实践教学较好, 这种情形以校外企业人士为主, 理论水平较低, 讲原理谈概念可能较差, 但对于如何寻找项目、如何融资和进行创业管理很有实战水平, 这类人士从学历上说可能上不了大学课堂, 但起的作用要比第一种人大。基于此,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应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支持教师下企业锻炼,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 如果创业课程教师自主创业成功, 对大学生来说是最鲜活的案例, 也会给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带来鼓励, 同时上课时谈创业实践和经验时就不会那么苍白无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郑伟, 王茜.以项目为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 :18~19.

[2]周微微.大学生社团创业促就业模式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 2008 (10) :74~79.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思考 篇9

一、总体目标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 将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高职教育创业目标应该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大创业实训环节, 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在构建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 应遵循专业、能力、素质相统一的原则, 兼顾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践性与职业性, 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通过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丰富其创业知识, 增强其创业技能, 培养其创业品质。

二、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提出构建“BEE”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即“创业知识概述 (Business) 、创业模拟演练 (Experience) 、创业实战训练 (Entrepreneurship) ”三位一体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模块是创业知识概述, 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以及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教学目标设计创业知识教学模块。第二模块是创业模拟演练, 通过项目驱动 (任务驱动) 方式开展模拟演练课程, 并最终以形成创业计划书设计教学模块。第三模块是创业实战训练, 以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 以校外企业专家或成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经验为支持, 以各类高职创业竞赛为平台, 逐步形成教师或教师创业团队带领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选择、评价、计划、开办和推动的模式, 实现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创业“教、学、做”全过程的目的。现有文献对课程体系的第一和第三模块有较多论述, 对第二模块探讨较少, 而创业模拟演练模块是实现高职学生从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到开展创业实战训练的关键环节。因此, 文章选取创业模拟演练模块开展设计, 分析该模块的基本目标、知识要点和学时安排。

三、创业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

创业模拟演练基于创业的基本过程和核心工作任务, 以“实际问题”为核心,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以“产生实效”为归宿, 强调实操性、实务性和实用性, 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创业模拟演练课程, 学生了解具体创业过程的各项任务, 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 并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商业计划, 有计划地形成和修订自己的商业计划, 为今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5个单元, 32个课时, 具体内容如下 (见表) 。

四、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一) 项目驱动, 以工作任务为教学模式

通过课程的项目化、任务化、模块化的体验和训练, 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环境和创业行为, 突出学生的创业能力训练, 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降低创业风险, 提升学生创办企业的成功率和职场竞争力。

(二) 激活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我们突出任务化教学内容设置,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教师从传统的演员转变成导演, 激活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演员, 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沙盘演练、创业实训等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的互动、分享和体验, 激发学生的探索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实践创业。

当然,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 必须坚持教为所用、学以致用、用之有效的基本原则, 依据市场的现实需要并参照社会需求变动进行调整。本课程将伴随着创业教育时间的增加与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 逐步由实践性强的课堂教学走向突出课堂教学实践性与具体的创业实践密切结合, 能力、知识的课堂培养与现实的创业训练密切结合。通过系统化课程体系, 创新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念,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探索多元化就业模式, 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就业”转为“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双途径,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定乐.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创业课程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7 (5) .

[2]雷六七.“大学生自主创业”课程重塑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

[3]蔡惠平, 陈黎敏.包装工程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0) .

[4]魏戈.微观视角下的创业课程开发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1 (4) .

高职创业课程 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课程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

在目前的大学中,创业教育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创业”已经超越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而更具有广义上的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含义,其内涵体现了开办和首创的困难与艰辛,体现了过程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而在此概念基础上的“创业教育”,则从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狭义教育,在向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广义教育过渡。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教育无疑为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了新的视角和载体:创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更意指了创业精神、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而这些对于从事各个领域和岗位的人都是重要的。

“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1)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所谓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 (2)创业知识教育。所谓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综合性的知识。(3)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4)创业心理教育。创业心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条件。所谓创业心理,是指在创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二、创业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对于创业教育思想上存在误区。在就业指导的过程

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涉及到创业教育方面的启发或者教学,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把专业知识学好,无需进行创业教育或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教育,没有普及性,还有认为创业教育是领导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等等。而在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有意识创业的大学生,尚未树立风险意识,比较盲目和冲动。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院从事就业指导教学的人员主要来自就业创业教研室老师。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创业教育了解比较少,对创业教育的设置、研究不够,难以开展课程的建设和体系构建,对于创业教育的深入也就无从谈起。

(三)缺乏配套的辅导、成长机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及研究规律不够深入,事实上当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后,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是促成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之中包括必要的创业形势分析,工商法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等。而现在的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创业竞赛、报告的层面上,拘泥于表面,而对于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等实用性的帮助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另一方面是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很少主动走出校门积极联系。

三、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成才模式。

(二)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这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而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是其必然的趋势。重点培训有选择地在一些专业中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可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专业教育的课程。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决定着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体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创业理论水平,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加深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社会人士充实创业师资队伍。

(四)拓展创业教育渠道,提升教学效果。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可以通过模拟应聘、课外实习、组织创业竞赛等方式,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模拟应聘就是通过校外专家进行模拟面试,创造一个完全的面试的仿真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启发学生悟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能、创业教育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创业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力

度,是培育大学生创业观念必不可少的手段。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头上的光环已经不再那么灿烂夺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校要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大学毕业生把就业选择与人生选择或自身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统一起来。因此,一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报、广播以及网站等,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突出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二要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突出与强化创新、创造能力的教育,营造创造性教学的风气,形成“在学习中创业、创业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三要在高校的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尤其要广泛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和奋斗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越芬,姜晓宏. 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J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高职创业课程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优化路径

当前,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 因此,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也愈来愈大。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专门设置了一门必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 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意识, 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使学生对毕业后的择业之路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然而, 伴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在不断的加快, 以前所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的需求已经不能很好的进行满足, 课程的设置内容和社会、企业的真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亟需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指导课程进行优化, 从而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基本理念

当前,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中设置的必修一门课程就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置, 对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行积累, 对学生们的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 从而使学生们走上社会、走上职场的时候更加从容。该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单单要注重职业性, 也同时要注重人本性。所以, 在课程设置中, 一定要把 “人本性”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职业修养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学中, 通过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让学生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 对学生的思想、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能力等也要进行关注和培育, 从而为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 二) 显著的职业性理念

高职院校的固有的一个特征就是显著的职业性, 就是为学生开展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学习, 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学中所蕴含的一些专业学习内容, 最后都在职业性上得到体现。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设置中要和其他的专业课程互相配合, 互相协调, 导向为就业, 通过该课程的设置, 对学生们的职业性倾向进行有效培养, 使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从而使该课程的就业目的性得到实现。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目标设计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职业意识, 对学生的职业化行为进行强化, 通过全程参与的学习方式, 对学生的职业化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升。

( 三) 注重隐形性理念

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分为两种, 一种是显性的素养, 一种是隐形的素养。所谓显性素养, 指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资质水平等, 显性修养可以通过职业证书和学历证书来进行体现或者证明; 而隐形素养, 也就是一个人的潜在的素质、品质和能力等。隐形素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和从业动机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教学中不但注重显性素养, 对隐形素养同样注重, 在学生培养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价值观方向、职业精神等也着重进行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 在对课程进行定位时, 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一,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创业就业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然而, 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中, 很多还是实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还是在培养 “知识型”人才。很大一部分老师还是认为只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 能够顺利毕业就算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了, 对学生以后的创业就业关注度并不高。这是因为一方面老师缺乏创新意识, 对创业知识自己也了解和掌握不够; 而从另一方面而言, 是老师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其二, 传统的就业创业课程主要倾向于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 而专业性方面不很强,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其三, 高职院校创业指导课程在实施中, 主要由老师讲解为主, 通常情况下老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依照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开展的, 在一定程度上, 老师的讲解和传授的内容和社会、企业真正需求的内容有很大的差距, 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即使学习了就业创业指导这门课程, 走向社会还是一样出现和社会脱节的现象。同时,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开展中以老师为主体,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从而使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没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四, 由于课堂上是老师讲解为主, 因此, 学生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 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导致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

三、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优化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的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学生在以后的创业就业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职业大学、职技师院和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当作为高等教育时, 其是专门培养高等专门型人才的地方; 作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校相比, 其以很强的职业教育为基础, 往往会获得更加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技能,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尤其是学生具备基层创业的优点, 本身作为管理者, 同时又拥有技术人员的能力, 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事业。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优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 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选拔和任用

良好的创业教育当然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因此, 必须要把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一方面应该重视对专业骨干教师的专门培训, 制定出合理的激励措施, 鼓励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师到创业一线上去兼职, 同时让广大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到创业的队伍中去。在另一方面, 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教育专家、创新教育专家等来扩张师资队伍的丰富度和规模。同时, 应该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教育, 重视和国内外顶尖的相关人才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 以发现自身的不足, 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宏大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因为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因此教师们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创业教育思维, 能够很容易的将创业思维扩展到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去。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职员进行创新教育思维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那些开设有专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师, 教育中心更应该对其的创新思维进行培训和巩固, 增加他们的创新实践教育。除此之外, 应该改善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单一化的问题, 实现课程的多元化, 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应该多多的吸收社会上的经济管理专家、政府部门官员、企业家和工程管理专家等作为兼职人员, 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 同时应该鼓励本学校的教师对外兼职, 以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

( 二)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学中的, 通常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体, 在教学中老师占着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因此, 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课程进行优化, 一定要摒弃以前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就业创业教学模式, 可以充分提升创业指导课程的课堂效果,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三) 要有明确的就业创业教学思路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应该按照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课程设计要求, 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在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进行设置中, 应该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为方向的根本原则, 对我国的就业方向进行充分的分析, 找到市场上最需要的职业工作岗位, 模拟真实的任职现场,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训。例如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创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 职业教育老师应该针对不同职业的学生进行正确而清晰的职业分析, 使每个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不再那么的盲目, 有一个清晰的课程规划, 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进行交流和讨论, 让学生们对以后的职业方向能够清晰的进行定位。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际的创业和就业流程等, 让学生们进行职业信息的查找和建立, 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充分的了解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职场全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载体, 从而通过对课程的学习, 满足企业的需要,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

( 四) 对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完善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进一步优化, 需要在教学时间、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时间上, 采取 “阶段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实行 “一体化”方式, 在教学内容上实行 “模块化”方式。在教学时间上,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在学校的不同阶段, 学生的不同特点等, 从而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把学生在学校期间分为三个时期来开展教学, 其一是专业教育时期; 其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时期; 其三是就业创业指导时期; 针对不同的时期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也就是采取 “一体式”的教学方式, 要把学生在校学习和课外实践充分结合, 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从而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的进入工作角色。在教学内容上, 实行 “模块化”教学, 也就是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化, 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而为学生将来充分就业做好准备。

结语:

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进行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 使学生自觉的对自己的就业、创业生涯进行有效规划。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使学生在创业指导课程中以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从而可以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创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连城.从当前就业形势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职业时空, 2012 (20) .

[2]韩云霞.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职业时空, 2013 (16) .

[3]姜红仁.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浙江高职学生科研, 2013 (11) .

[4]彭绪娟.国外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探析:共词可视化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 (6) .

[5]刘元芳, 彭绪梅, 彭绪娟.基于创新三螺旋理论的我国创业型大学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11) .

[6]郭玉珍, 舒晓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研究.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2) .

[7]房欲飞.大学创业教育在英国[J].上海教育, 2012 (12) .

上一篇: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下一篇:动漫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