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PLC课程

2024-08-10

高职PLC课程(共12篇)

高职PLC课程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用工荒”问题的凸显, 全国的制造业开展了一系列“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升级, 而这项改造技术的重点就是电气控制与PLC的相关技术的应用。企业用于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大幅增加, 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多, 由此对我们传统的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 新挑战, 要想让高职的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们必须不断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通过实践和分析, 重新构建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单一, 验证式学习

目前的主要教学方式为先上理论课然后做实训, 实训前, 教师会把知识理论、实训的内容、操作步骤做具体的讲解, 然后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 按部就班, 机械的完成实训操作内容。以至于有些学生做完实训后只是记录了一些实验现象或者数据, 甚至连实验的目的还不是太清楚。这样的实训, 其实质只是学生将所讲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验证而已, 并未真正去掌握这些知识, 谈不上能运用, 更没办法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2 教与学互动差, 缺少主动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的被动接受, 毫无主动性可言。这样导致教师辛苦讲解, 学生一知半解, 导致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 逐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课程的兴趣。

1.3“插线式实训”, 内容枯燥

由于现有的实训设备很多都是模块化设备, 这些实训模块上相应的接口已经做好, “插线式实训”对应的接线柱也已提供, 学生只需要将接线柱按照说明连起来就能完成整个操作的过程。往往学生还没理解实训的原理, 就已经将操作完成, 很多学生是看别人怎么连, 他就怎么连, 这样的实训让学生没法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

1.4 实训内容陈旧, 缺乏创新

现有的实训内容往往是教材上已有的内容, 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与PLC相关内容的应用能力, 现有的有些实训内容陈旧, 已与现实脱节, 导致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让学生对实训的创新受到抑制, 缺乏实训积极性。

1.5 实训评价方式欠缺, 考核手段单一

现有考核主体单一化, 考核评价主体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 学生自身评价很少, 评价主体单一化导致评价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考核手段往往都是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导致学生不重视单元学习考核的重要性。

2 课程教学创新手段与方法

结合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有效的改革, 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构架最佳知识结构体系。

2.1 启发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强, 往往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 学生不感兴趣, 由此我们可采用由若干事例启动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 经过启发式的推理, 归纳总结, 进而引导学生循问题而思考,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便于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走, 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

2.2 角色转换式教学

创新教学方式, 先学后教, 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 而老师转为“配角”, 通过角色互换,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己从尝试入手, 从练习开始, 积累疑问, 而老师作积极协助学生解决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2.3 三级指导结合式教学

对于不同的实训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的重难点规划, 合理的采用不同的知道方式, 即:全指导、半指导、零指导。对于重要的基础实训项目, 采用每一个步骤, 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指导的方式, 即全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彻底的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部分需要学生思考设计的实训项目, 如需要自己构思软件设计、控制需求等, 可以采用半指导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灵活性大, 环节多的实训项目, 采用零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从头到尾, 自己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化教学

严格根据当前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精心组织一些源自于自动化生产的实际项目, 这样的项目由于其实用性, 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课程教学以项目为核心, 通过对一个完整的项目分析和讲解, 最后通过完成这个项目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 课堂的教学注重主要与次要、难点与重点之间的融合, 力争精讲多练, 边练边讲, 学做合一。

2.5 问题驱动式教学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内容理论化强, 比较枯燥无味, 通过问题来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问题为导向, 把握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思维, 让学生“学”“问”兼备起来。采用疑问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造悬疑, 然后在授课过程中释放悬疑, 同时让学生有效式抢答。兴趣式提问, 扩宽式教学, 增强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尽早的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对重要的课程知识点, 突破传统式教师提问的单向模式,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提问,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对能提出具有开拓性思维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 激发其学习热情。

2.6 分组团队合作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采用团队互助合作方式进行, 在学习和熟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协调能力。

2.7 多元化的灵活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的参与教学、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项目过程的态度、实训完成状况采用合理的比例来进行, 考核兼顾教师评价、学生分组评价、学生互评, 每个实训的完成状况、平时作业综合进行。彻底变革原来单纯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单一的考核方式。

2.8 鼓励课外实践, 构建创新氛围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他们的理解能力可能不是特别强, 此因需要让学生在课外适当的去完成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这样便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掌握。

3 探索与实践过程

3.1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一般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 知识大多比较枯燥, 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以紧密联系专业基础知识的真实项目为依托, 吸引学生兴趣, 曾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老师精心设计的项目中来。

3.2 丰富教学手段与方式, 促进教学效果

采用多种方式, 如, 把握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思维, 让学生“学”“问”兼备起来。采用疑问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造悬疑, 然后在授课过程中释放悬疑, 同时让学生有效式抢答。兴趣式提问, 扩宽式教学, 增强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尽早的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学生主动学习, 做到“动口”、“动手”、“动脑”,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积极主动权。

3.3 创新课程的项目化范例

充分结合现实的生产实际, 模拟真实的工作现场, 形成一套良好的课程项目范例, 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项目过程, 同时也让学生毕业后能最快的适应职业岗位。

3.4 挖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开拓新的实训项目, 分别采用三级指导方式, 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考核方式

通过变革传统的单一教师直接成绩评定, 融入多种考核手段, 建立科学良好的考核机制。突破长期以来一味以老师独自记录评分的方式, 采用多种机制相结合, 有学生互评,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考核。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是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 其课程的教学在高职教学中显得及其重要。提出了一些课程的教学创新手段和方法, 同时针对该课程进行了具体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创新,高职教学

参考文献

[1]卢蔚瑶.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02:110-111.

[2]陶亦亦, 陆春元, 吴倩.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1) :138-139.

高职PLC课程 篇2

1.机械手设计: 1.1程序说明

1.2仿真结果

X0闭合一下启动,Y5高电平。X5闭合一下,Y4高电位,Y5复位。X4闭合一下,Y7高电位,Y4复位。X7闭合一下,Y5高电位,Y7复位。X5闭合一下,Y3高电平0.2s,Y4高电平,Y5复位。X4闭合一下,Y6高电位,Y4复位。X6闭合一下,进入下一次循环。

2.交通灯控制

2.1程序说明

2.2仿真结果

3.大小球分拣系统控制

3.1程序说明

3.2仿真结果

1.捡大球:X0闭合一下启动,X2闭合,Y12高电平10s后,Y13高电平5s,Y11高电平。X5闭合一下,Y5高电平。X7闭合一下,Y12高电平,Y5复位。X4闭合一下,Y12Y13复位,放大球5s后,Y11高电平。X5闭合一下,Y11复位,Y4高电平。X3闭合一下,Y4复位,进入下一次捡球过程。

2.捡小球:X0闭合一下启动,X2闭合,Y12高电平10s后。X4闭合一下,Y13高电平5s,Y11高电平。X5闭合一下,Y5高电平。X7闭合一下,Y12高电平,Y5复位。X4闭合一下,Y12Y13复位,放小球5s后,Y11高电平。X5闭合一下,Y11复位,Y4高电平。X3闭合一下,Y4复位,进入下一次捡球过程。

三.设计型实验

1.电动机控制

1.1两台电动机M1.M2的时序运行

1.1.1 I/O连接图及控制电路图

1.1.2 程序及其说明

1.1.3 仿真结果

1.2.三台电动机M1 M2 M3的时序运行

1.2.1 I/O连接图及控制电路

1.2.2 程序及其说明

1.2.3 仿真结果

2.彩灯控制

2.1 I/O连接图及控制电路

2.2 程序及其说明

2.2仿真结果

彩灯分为4组,编号0到3为第一组,编号4到7为第二组,编号10到13为第三组,编号14到17为第四组;第一组彩灯由编号0—3逐一点亮,点亮后熄灭,隔3秒后逆序逐一点亮,再熄灭,3秒后编号0和编号2与编号1和编号3交替亮,5秒后全部熄灭;第二组彩灯由编号4—7逐一点亮,点亮后熄灭,隔3秒后逆序逐一点亮,再熄灭,3秒后编号4和编号6与编号5和编号7交替亮,5秒后全部熄灭;第三组彩灯由编号10—13逐一点亮,点亮后熄灭,隔3秒后逆序逐一点亮,再熄灭,3秒后编号10和编号12与编号11和编号13交替亮,5秒后全部熄灭;第四组彩灯由编号14—17逐一点亮,点亮后熄灭,隔3秒后逆序逐一点亮,再熄灭,3秒后编号14和编号16与编号15和编号17交替亮,5秒后全部熄灭;最后,奇数号彩灯与偶数号彩灯交替亮,重复了5次全部熄灭。机械手

3.1 I/O连接图及控制电路

3.2 程序及其说明

3.3仿真结果

X0闭合一下启动,Y5高电位。X5闭合,计数器记1,Y4高电位,Y5复位。X4闭合一下,Y7高电平。X7闭合一下,Y5高电平。X5闭合6次,计数器记7,Y3高电平0.2s,Y4高电平。闭合X5五次,闭合X4一下,Y6高电平。闭合X6一下,进入第二次。X5闭合两次,计数器记14,Y4高电位,Y5复位。X4闭合一下,Y7高电平。X7闭合一下,Y5高电平。X5闭合6次,计数器记21,Y3高电平0.2s,Y4高电平。闭合X5五次,闭合X4一下,Y6高电平。闭合X6一下,进入第三次。X5闭合三次,计数器记29,Y4高电位,Y5复位。X4闭合一下,Y7高电平。X7闭合一下,Y5高电平。X5闭合6次,计数器记37,Y3高电平0.2s,Y4高电平。闭合X5五次,闭合X4一下,Y6高电平。闭合X6一下,进入第四次。X5闭合四次,计数器记46,Y4高电位,Y5复位。X4闭合一下,Y7高电平。X7闭合一下,Y5高电平。X5闭合6次,计数器记55,Y3高电平0.2s,Y4高电平。闭合X5五次,闭合X4一下,Y6高电平。闭合X6一下,进入第五次。X5闭合五次,计数器记65,Y4高电位,Y5复位。X4闭合一下,Y7高电平。X7闭合一下,Y5高电平。X5闭合6次,计数器记75,Y3高电平0.2s,Y4高电平。闭合X5五次,闭合X4一下,Y6高电平。闭合X6一下,进入下一轮循环。

四.实验总结

高职PLC课程 篇3

【摘要】本文从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针对该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关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改革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如何使教学真正的符合职业教育的内涵.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仅就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初步探讨。

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技术两部分。电气控制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分析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原理,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PLC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则是让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以及编程技巧,同时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从事自动化行业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传统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其动手能力差,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有较大距离。二是传统教学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育在课堂上的核心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别,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过多强调学习,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发现、创新兴趣。三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仍主要是粉笔加黑板,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对象,或装知识的容器,抹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四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的考核方式、方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动手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职教思想。对此,笔者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本着“向专业靠拢、向实践靠拢”的原则,在调研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在电气控制系统部分,突出电气控制线路基本环节、典型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典型电气控制环节电路的安装配线、电路调试以及典型机床电路故障检测和维修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对于常用的低压电器着重于它的选型及用途、电气图形符号的识别等知识,而其结构及其原理部分的知识则淡化。对于PLC部分则略讲PLC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PLC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及安装调试等知识。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上机实验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高职学生又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因此教师应根据本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技能实训+综合分析实验+应用性理论讲授”的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较浅显.易于理解和自学的内容,安排专题由学生自学,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大家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典型实例”教学方法。以“典型实例”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为引导,以该实例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归纳,找出类似问题的一般解决办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3实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从做中学,并且通过自编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便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快速入门并提高。

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为引导,以该任务目标完成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对于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先向学生明确目标任务,由学生制定实现方案,确定实施步骤计划,按目标实施,实施中发现问题,再集中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双向互动性教学。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等先进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本课程涉及的图形多,如设备结构图、控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等,大多比较复杂,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或挂图,耗时费力,而且不够形象,学生难以理解。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制作本课程的教学课件,通过视觉和听觉,全方位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更新评价考核机制

对学生学习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应尽量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而重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在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考核基础上,增加“实训操作考核”的项目,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单中。理论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通过开卷或闭卷方式,考核学生对PLC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通过平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方法等来评定;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完成速度、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等。实训操作考核成绩从完成程序设计内容的难度、创新的方法、故障现象处理的能力、综合实训报告、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通过这两种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职PLC课程 篇4

关键词:PLC,项目教学,职业能力

传统的高职《P 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分为“理论”与“实验”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做”分割为独立的活动。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 实验处于附属地位。开设实验的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这就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难以在学生中建立“工程项目开发”的整体概念。《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项目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各高职院校也开始纷纷尝试《P L 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笔者在总结多年P LC工程经验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以日本三菱公司FX 2 N系列P L C为载体, 提出了能增强学生“工程意识”的项目设计方案。

1 项目教学法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理论, 它把传统的课程理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到若干项目中, 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一改过去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实践构建理论知识[1],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技能, 较快地适应就业岗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将任务以项目的形式递交给学生,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指导者。学生组成小组, 共同制订计划, 各自明确任务分工, 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 学生可充分发掘创造潜能,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

2 项目设计方案

毕业生岗位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熟练表l《PLC原理及应用》项目教学设计方案使用SWOPC-FXGP/WIN-C软件设计梯形图、指令表和顺序功能图[2], 是电子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设备运行维护岗位的必备技能之一。PLC产品种类繁多, 技术性能差异较大,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多机型的编程维护能力。高职《PLC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PLC基础知识、学会PLC基本指令的应用、PLC顺序控制设计方法和PLC工程应用。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PLC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我们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 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在此, 确定了四个学习任务:PLC基础知识、FX2N系列PLC基本指令的应用、FX2N系列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应用、FX2N系列PLC工程应用实例。在课程内容上, 重点突出了学生PLC应用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取。课程项目源自工程实践, 经过精心选择后, 转化为适合教学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归纳总结出的《PLC原理及应用》项目教学设计方案[3]如表l所示, 涉及的工作任务、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 仅供读者参考。

3 实施特色

3.1 教、学、做一体化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安排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授课, 项目实施过程为:实践-理论-再实践。自编教材提供的梯形图或顺序功能图在首次实践时提供给学生参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程序, 下载到PLC实验箱调试。调试成功后, 学生自主分析总结, 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为再实践做准备。第二次实践是前次实践内容的升华, 来源于学生自主创新, 在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参考内容。学生分工合作, 进行问题分析、设计和调试。小组碰到难题时, 与教师讨论, 由教师适当引导。学校提供开放式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备场地、教师资源,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保障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条件。

3.2 教学评价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过程体验, 对项目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4]。教学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教师对项目的评价考核分成两方面:一是检查项目的执行过程。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项目参与过程, 及时记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况, 合理评估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和完善实施能力。二是主持小组答辩。在项目完成后, 由小组长和教师担任答辩评委进行小组答辩, 审核项目完成情况、质量高低、团队合作和综合技能情况, 提出存在的问题, 为以后的项目学习积累经验。

3.3 师资队伍保障

项目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 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具备完成项目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具备开发教学项目的能力。同时, 要组织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 完成个体教师难以实现的工作任务, 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团队。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项目、又要备学生。在教学设计上, 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 让学生“跳一跳, 能够着”。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由项目的设计者转变为知识、信息、建议的引导者, 由引导者再转变为实施计划和评价阶段的组织者。

4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上述项目设计方案开展《PLC原理及应用》项目教学,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模式, 合理进行教学评价, 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以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保障,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PLC综合应用技能, 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史宜巧.PLC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黄交宏.项目教学在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读与写, 2011 (2) .

PLC课程设计报告 篇5

控制要求:

初始容器是空的,电磁阀Y1、Y2、Y3和搅拌机M均为OFF,液面传感器L1、L2、L3为OFF。按下启动按钮,开始自动配料。(1)电磁阀Y1开启后(Y1为ON),注入液体A至液面高度为L2(L2为ON)时,停止注入(Y1为OFF),同时开启液体B电磁阀Y2(Y2为ON),注入液体B,当液面升至L1时(L1为ON),停止注入(Y2为OFF)。

(2)开启搅拌电机M,搅拌混合时间为10s。

(3)停止搅拌后,放出混合液体(Y4为ON)至液体高度降为L3(L3为ON)时,再经过5s停止放出(Y4为OFF)。按下停止按钮S2,当前自动配料完成,回到初始状态。

模块I/O说明:

输入控制:L1、L2、L3——液面高度信号;

输出模块:Y1、Y2、Y3——三种液体输入电磁阀,Y4——容器液体输出电磁阀,M——搅拌电动机

I/O分配

输入:启动按钮

X000

停于初始位按钮S2

X001

B液体液面高度L1

X002

A液体液面高度L2

X003

5s后放完的液面高度L3 X004

电磁阀Y1

Y000

电磁阀Y2

Y002

电磁阀Y4

Y003

电动机M

Y010 梯形图:

学习心得:

高职PLC课程 篇6

【关键词】PLC    高职教学    教学模式     探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正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各课程建设也进入了改革创新阶段。作为实用型技术代表的《PLC》,成为各大院校专业建设的主干课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

一、落实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结构模型

《PLC》课程教学上,尤其是PLC指令、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适宜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有教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编程是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难点。PLC具有丰富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语句表、状态转移图,还有PLC专用的高级语言。各种语言都有自身的语法和特点,最常用的编程语言是梯形图和指令语句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三菱FX系列中有20条基本指令,可按其功能分成若干组进行讲解。如在讲解单个触点的连接指令时,LD指令和LDI指令分别是常开(闭)与左母线相连;AND指令和ANI指令分别是常开(闭)与其他继电器串联;OR指令和ORI指令分别是常开(闭)与其他继电器并联。因此,在引导学生记忆时,可说明结尾带“I”的通常是关于常闭触点的指令,否则就是关于常开触点的指令。又如在讲解合理设计梯形图时,应指出“串联电路多的部分写上面,并联电路多的部分写左边”,这样便可省去若干条指令。

二、重视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实验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掌握现象和结论,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电机正反转PLC控制实验时,首先复习双重连锁电机正反转的电气原理图,讲解“翻译法”,让学生把它变成PLC的梯形图。接着学生自己动手把I/O接线图接好,通过软件把程序输入到PLC中并运行。当见到电机正转、反转、停时,有学生发现比电拖接线快多了。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制“控制先电机正转10秒再反转5秒后停”的程序,观察现象,这时要学生在程序中更改正反转的时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通过以上实验,学生既动手编制、调试了自己的程序,又对难懂的定时器的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

在运用ANB指令和ORB指令时,学生都知道是电路块串、并联的指令,但是具体运用时便会遇到问题。例如在实际编写指令语句时,正确使用ANB和ORB指令,会给整段程序带来方便,减少指令的条数,提高效率,使得整体结构更合理。有时,我们可以采用连续使用2个ANB指令来编程,而对于PLC来讲,如果连续多次运行ANB指令或者ORB指令时,会增加程序出错的概率。因此,在实际编写程序时,更推荐分开使用ANB指令,以便PLC有足够的时间去响应对应的指令,以达到相同的实际效果。

由此可见,在用多种方法解题时,应向学生强调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加强课程间联系,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越来越高,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如在应急发电机、三相异步电机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等多个领域。这里简单介绍《PLC》和《电力拖动》之间的联系。

《电力拖动》课中讲过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自动控制线路,其电路中,将继电器KM3作为电机Y形连接驱动器,将KM2作为电动机△形连接驱动器,时间继电器KM1作为辅助继电器。若要求KM3工作1秒后KM1工作,4秒后KM3失电,再过1秒后KM2工作,从而实现之间转换,我们可以通过PLC对其进行编程控制,达到以上效果。指令语句表如下:

1  LDI  X14

2  ANI  X15

3  OUT  M0

4  LD   X2

5  OR   Y2

6  AND  M0

7  OUT  T0  K10

8  ANI  T1

9  OUT  T1

10 LD   T0 11  OR Y1

12  AND  M0

13  OUT  Y1

14  OUT  T1  K40

15  LD Y1

16  ANI  Y2

17  AND  T1

18  OUT  Y1  K1

19  AND  T2

20  OUT  Y

这样的例子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学生掌握了PLC的知识,就能便通地学习许多其他相关课程,能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PLC也得到了极大地普及。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大力发展《PLC》课程势在必行,其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 [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89-91.

高职PLC课程 篇7

1.高职PLC应用技术的课程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直接为人力市场供应技术型的人才,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弥补企业的用工缺口。但是事实上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不能马上进入企业岗位工作,因为学生的能力不满足企业的要求。PLC课程作为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熟练地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方法是当代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很多时候学生都只是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远不及理论知识。

2.高职PLC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理念落后

高职PLC应用技术教学基本都是仿照本科教学而来,而本科教学与高职教学的目的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本科教学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授,而高职教学则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在高职PLC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方面的完整性,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则不是很重视,这就让高职学生丧失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面对与本科生之间的竞争是毫无优势可言。

2.2教材内容分配不合理

上文已经提到高职PLC教学都是仿照本科教学,这种仿照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上,更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高职使用的PLC技术的教材与本科相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材能够适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的分配上实践环节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利用这种教材进行教学根本不能培养出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甚至还会让高职的学生觉得学习很吃力。

2.3师资队伍对教学模式的适应力差

时代在改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但是高职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随时代而改变。师资队伍对于教学模式的适应力差使得教师都不愿意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新时代下的学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4实践教学环境落后

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在PLC课程教学中配备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的硬件设备过于落后而跟不上PLC教学的需求,或者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而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虽然经历了实践教学却尚且无法弄清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甚至错误的认为学校不重视实践教学,因而自己也没必要重视。

3.实际教学的方法

3.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立教学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这样就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感。

3.2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学习,从而切实了解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为生产提供动力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困惑,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3.3案例教学法

PLC技术应用教学往往比较偏于抽象,教师不妨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研究经验来作为学生的教学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一些专业的概念、理论更加简单、形象,更容易理解。不妨搭配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PLC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4.1改变教学理念

想要提高高职PLC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就业才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方针,高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教学的内容可以尽量删减,实践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再者企业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都是用的工控设计单位,模块化的结构使得企业不需要重新去编写新的程序,只需要懂得如何去调用。因而编程也可以不作为PLC课程的主要内容,企业需要相关的人员多是为了维护PLC设备,并不是从事编程工作,这一点也需要相关教师注意。

4.2改革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可以从师资质量以及硬件环境两个方面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对于高职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有的教师也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脱节的现象,因此不妨鼓励教师到生产线上去实际操作,从而更多地了解实践技能,这样在后期的实训教学中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当然除了“走出去”,还要有“引进来”,学校可以聘请在企业中工作时间较长的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基于其经验优势来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的技术,从而让学生对前沿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另一方面在硬件环境的改革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采用的模块化的实验台,PLC和其他继电器等设备的内部接线全部封装在实验台内部,而在实验台外面只有一些指示灯和图形。这些设备虽然便于管理和维护,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学生不知道这些设备内部是怎样运行的,不知道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到底有哪些部件,该如何连接,就导致实践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3丰富教学手段

当前高职PLC课程教学的教学手段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口述和板书,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讲不出来也写不清楚的,高职院校不妨利用仿真软件来帮助学生对PLC技术有更深刻的感官认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本科院校对于仿真软件的应用比较广泛,而实践结果也证明仿真软件的教学效果较为良好,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不妨借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利用仿真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仿真软件可以在不同的电脑上运行,这就消除了实验室设备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仿真模拟,并且能够通过仿真软件了解整个系统运行的架构,这也助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4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教学后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那是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PLC技术的考核仅仅限于卷面考查,卷面考察是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PLC技术的掌握情况的,而且还给了很多学生以可乘之机。对此一定要改革高职PLC课程的考核模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从而基于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态度、实践的结果、理论知识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学生获得了真实的能力。

结语

PLC技术是当前机电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前高职PLC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对此教师一定要突破教学理念的桎梏,创新教材内容,尝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曼,万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10):95-96.

[2]张霞,周志勇.关于高职《电器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电子制作,2015,(8):173-173.

高职PLC课程 篇8

关键词: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0 引言

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装置。它集成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 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 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1]随着贵州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 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采煤技术发展迅速, PLC由于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维护方便、能耗低等优点[2], 而逐渐广泛应用在贵州煤矿机械自动化系统。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PLC课程教学质量, 围绕“理实一体、知技结合、校企合作”的思路建设课程。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1.1 课程定位、性质和作用

《电气控制与PLC》是高职矿山机电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按照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员、高级矿井维修电工和采煤机司机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需求, 按岗设课;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基于PLC控制的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和技术改进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采取与煤矿行业企业合作,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块项目开发与设计,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一体化培养。校企合作的途径一是与煤炭生产企业合作, 二是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利用先修课程《专业认识实习》到煤矿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专业认识实习的契机, 引领学生参观基于PLC控制的煤矿机械自动化系统, 通过感性认识煤矿工艺流程、PLC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观察工作原理与操作, 调研和统计矿山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对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煤矿企业完成高级矿井维修电工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煤矿现场采用PLC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的设备, 如矿山采掘、提升运输、大型排水设备、智能调度控制系统等, 引入有关煤矿电气控制与PLC编程实训项目促进学生掌握煤矿机械PLC自动化系统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从而推动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 使教学大纲内容更加贴近煤矿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要。认真分析煤碳生产工艺流程和煤矿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特点, 提炼出PLC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场合和工艺控制上的异同, 适用的公共内容必须介绍, 而不同设备、不同工艺逻辑动作和被控参量另需针对性地从编程和应用上区别介绍。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分阶段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随着矿山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本课程在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支撑下, 以高级矿井维修电工或电气工程师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在先导课程《专业认识实训》时引导学生对煤矿一线的PLC控制系统与应用先进行感性认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先介绍实训装置结构、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到介绍编程指令和进行PLC编程实例训练时, 直接到THPFSM型实训装置上进行通用基础编程能力实训教学做结合,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得益彰;到PLC综合技能实训时, 结合煤矿PLC自动控制系统, 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 项目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模块化设计或应用煤矿企业的PLC自动化系统。

2.3 课程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

优先选用国家级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结合实际与煤矿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制作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理论知识介绍, 避免枯燥的文字说明;选取煤矿企业PLC自动化控制案例和实训实习项目, 为学生营造职业能力训练氛围和条件;建立健全习题库、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教学资料, 丰富学生业余自学PLC课程的资源。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强, 各高职院校纷纷新建了PLC实习基地和整齐美观的PLC实训实验台, 标准的连接线和插孔, 学生在实训操作时确实安全、可靠、方便、快捷,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实验台标准化的面板插接、调式电气控制线路, 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对真实电器元件进行电气接线的能力往往会下降。为了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效果, 需要双师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深入认识实验台面板内的电器元件铭牌、电气接线情况等。

3.1 教学模式设计的改革

任课教师需精心设计不同教学模块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需充分认识到高职专业按岗设课、按需办学, 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先导课程实习、本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学习阶段, 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模块化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2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煤矿典型的PLC控制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虚拟基于PLC控制的仿真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4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丰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使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 并能有效共享。课程网站应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建立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 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建设课程教学录像或微课程录像。

4 结束语

要提高矿山机电专业《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除了结合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从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教材选取、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外, 还需要做好以下方面:一方面加大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特别要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需结合PLC新技术发展前沿, 采取校企合作,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另外,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动态受控,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能正确督导课程改革方向, 最终全面地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常斗南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向东主编.电气控制与PLC[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高职PLC课程 篇9

一、PLC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PLC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别开设课程, 教学效率低, 效果差;教学手段不合理, 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在评价过程中, 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而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是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训练模式, 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教材一体化, 主要是指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合二为一, 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 教学过程一体化, 主要是指将教学场地从课堂搬到工厂、车间、实训室等, 让学生学有所用;最后, 教师一体化, 主要是指专业课教师不仅是理论教师, 同时也是实训指导教师, 具有“双师”素质。

二、PLC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实施过程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原有设置两门课程, 《PLC》课程, 理论教学11周, 周6学时, 共66学时;《PLC实训》课程, 实训教学1周, 共30学时。现设置为一门课程《PLC》, 理实一体化教学15周, 周6学时, 共90学时。现按照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共开展10个项目的教学改革设计, 有PLC基础、电动机控制、抢答器控制、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天塔之光控制、物料送检自动控制、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四层电梯控制、自动售货机控制、机械手装配搬运流水线控制十个项目, 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体现出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下面以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项目为例子, 对PLC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 任务提出及控制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 交通灯和我们息息相关, 用PLC设计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系统, 其控制要求如下, 起动后, 十字路口南北方向亮绿灯 (东西方向亮红灯) 显示10秒后, 南北方向黄灯以占空比为50%的一秒周期 (0.5秒脉冲宽度) 闪烁3次 (东西方向亮红灯3S) , 然后南北方向变为红灯显示13秒 (东西方向绿灯亮10秒、黄灯闪烁3秒) , 如此循环工作。按下停止按钮, 所有灯都灭。实训室教师可以将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进行实验演示。

(二) 任务要求

学生在收到任务后, 根据交通灯控制实训装置实际情况及任务控制要求, 设计出I/O分配表、进行硬件接线以及编写PLC控制程序, 并下载程序到PLC内进行运行调试, 达到控制要求。每一个小组都需要交一份相关的项目设计报告。

(三) 任务准备

首先, 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识为定时器指令,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及案例教学,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闪烁电路并操作演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相关物料和工具的准备, 每组需配有:PLC主机单元1个、交通灯控制单元1台、计算机1台、连接导线30条及PLC通信线1条。

(四) 任务实施及教师评估、修正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学生进行I/O分配、硬件接线与软件编程、下载调试程序。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将过程中共同问题统一纠正, 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对PLC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 考核、评价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安全文明生产要求进行考核评价, 对项目实施过程逐项打分, 合计项目成绩。学期末对10个项目平均成绩的70%加上理论考核成绩的30%, 将构成该课程的成绩。注重过程考核, 将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总之, 通过对PLC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化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不断创新,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随着人才需求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变化与革新, 传统PLC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日益凸显, 急需改革。因此, 详细分析了PLC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并对PLC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以期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PLC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一体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陶剑, 白杨.中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精品课程教材的开发[J].中国信息化, 2013 (8) :317.

[2]陈君瑜.以竞赛模式推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教育 (职教版) , 2013 (10) :85-86.

高职PLC课程 篇10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该门课程,但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没兴趣,指令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所学不知所用。进入工作岗位后即使面对一些基本的控制要求,也没有办法做到独立完成,对于常见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程序设计或优化就更无从谈起。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去甚远,不能满足社会对PLC技术人才的要求。教学与社会所需人才的严重脱钩,对高职PLC教育形成一种倒逼。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故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PLC的教学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1.1 抽象性

PLC技术特点之一是逻辑性、抽象性强。学生接触初期感到比较困难,这源于多数学生对客观现象缺乏实际感受,感性知识太少。比如,电动机连续运行的电控部分,因为学生看到了实物连接,明白连续运行的原理。但当使用PLC进行连续控制时,学生就很难将连续控制的逻辑关系从实物电路中剥离。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概念的提升,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是一个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都比较易得,学生接受也比较容易,不仅能节省时间且使学生印象深刻。

1.2 时效性

时效性是所有实践性科目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PLC教学也不例外。大部分的PLC教材的编写都遵循的是原理——指令——应用——操作这一过程,原则上说这似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但按这个流程实施教学也有其很大的弊端,一是学习基本指令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短时间里要将大量的指令学会,不清楚学会的指令要干什么,没有轻重之分,导致指令越学越没兴趣,因为没有探索的新鲜感和使用的成就感。二是等到大量的指令学完了,因为时间过长,实际操作时有些指令出现了混淆甚至遗忘,需要重新再学习一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 项目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在PLC教学改革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式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教学先期,教师需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编排,再将这些知识点通过比较典型的工程项目体现出来,使每个项目都有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原理、指令、应用、操作贯穿其中。在教学中期,以学生为主体,相同的项目,启发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得学习成果呈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教学后期,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否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后注意的问题。“项目式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动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2.1 项目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完整的项目要求学生需掌握PLC的操作技能,即PLC系统的设计、I/O的接线、用PLC指令编写出程序等。项目的选择上,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围绕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将PLC课程教学内容从易到难进行设置。如先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续运行开始,再到LED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多种液体的混合、交通红绿灯、机械手、自动售货机等。不论从指令的角度还是编程的难易程度方面都体现着循序渐进。确定项目后,教师只是给出大致的项目框架,其后程序的编写及上机验证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个学生的集思广益和通力配合,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的协作精神。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程序,供学生对比和修正,甚至分析两个程序的优劣并进行完善。

2.2 项目教学过程举例

能否设计一项合适的项目任务是项目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项目进行设计和选择。比如从生活中的应用下手,让学生认为我学的知识不是“水中月,镜中花”,离我们很远而是实实在在能为我们生活服务的,由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此外在项目安排的顺序上要体现出前后的连续性和难易程度的渐进性,所选项目能够凸显出承上启下的连接性,使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知识,更能使用其解决新问题。此外,项目还需注意其综合性和应用性,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能力强弱和实验设备进行分组,如分为3大组,每大组设项目负责人一名,其下再设若干小组,根据各组优势对任务进行分解。每大组人员可相对固定,小组人员可实时进行变动,使得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熟悉一个项目的所有流程。学生在该阶段属于自主学习,根据所在小组的任务写出I/O分配表、设计I/O接线图、完成编程、进行硬件连接等内容。各小组除了明确本小组任务,还要求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按时完成。在所有硬软件工作完成后,加电测试前,确保每名组员都清楚本项目将要实现的结果。若实验结果与控制要求一致,可指导学生进行控制要求的扩展,提升学生外延的能力.

3 结束语

项目式教学是我们结合社会对PLC人才的需求,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经验,寻找到的一条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将课堂与实验室有机结合,将社会需求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在“学中做”获得新技能,在“做中学”获得新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获得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成就感。此次教学改革使学生体验到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评定反馈一整个完整过程。自主完成一个项目,不仅让学生熟悉了从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而且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还养成了团队合作精神。PLC的课程改革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社会获得所需的人才,高职教学成为中间的桥梁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

摘要: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高职学校在《电器控制与PLC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体,调动学生求知的内需。通过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更加乐知、好知。灵活的使用理论知识促进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PLC项目式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国海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中国劳动出版社,2007.4

高职PLC课程 篇11

【关键词】PLC 变频器应用技术 项目化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55-03

目前,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与变频器为主体的新型电气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PLC可通过编程或软件配置改变控制对策,而变频器则既是控制对策的重要执行工具,又是调速控制及软启动有力工具,在实际运用中,两者相配合应用非常密切。以往的课程设置将其作为两门课程来实施, 内容上彼此分割,割裂了两大控制器的联系,而PLC课程教学注重编程,变频器课程注重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参数的设置,学生在知识的构架上无法做到横向联系,对知识的理解孤立、片面,缺乏对自控系统整体架构的认识。而且传统课程教学是老师先讲理论,学生然后做练习或进行验证性实验,不能突出其实践性、应用性,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缺少和具体实践应用结合,学生学习比较容易陷入迷惘;传统教学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环节设计,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对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项目化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其特点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目标为引导、实践为主线,强调以学生为主、自主计划协调、团队合作,老师引导,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活跃,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和各项社会综合能力。

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所需的能力,在原来的“PLC应用技术”和“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把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经过多次项目化教学实践,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摸索加以改进,项目化题材选材日渐成熟,教师运用手法逐渐熟练,学生无论在理论学习、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一、项目内容设计过程

针对两门课程割裂的内容,在课程设计初期,就要寻找那些可以涵盖这两方面内容的工程项目。好的项目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系统地科学地融入进去,因此项目设计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项目设计要有递进、有层次。我们将项目设计分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综合项目,如表1所示,并把每一个项目达成所需的知识技能点划分为几个子任务,项目内容和要求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项目设计得很复杂,涉及知识面太广,会造成学生难以入手,所以我们在设立入门项目时先以PLC入手,先让学生从只有PLC内容的项目1开始。在完成对PLC基本结构和编程熟悉后进入到项目2,在这个环节先侧重学习变频器基本原理和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然后让学生融会贯通PLC和变频器基本知识与技能来完成该项目。主导项目则是在入门项目基础上增加了PLC与变频器主干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工程项目,而综合项目则是能够将前面所学的主要知识及技能大融合,并涵盖一些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工程项目。

表1

(二)项目既要来源工程实际,又是学生易理解接受的。采用来自工程实际的项目有利于以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利用实训基地设置具备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氛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组织教学。同时,要兼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如果采用一些过于生僻、过于复杂、难以理解的工程实例作为项目,一方面将导致学生花大量时间去理解工程工艺过程,另一方面加大了学习难度,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选择项目时,兼顾考虑到这两方面,项目1和项目2运料小车、项目3十字路口交通灯、项目4停车场停车位控制、项目5动感喷泉这些项目题材都是来源实际工程,同时也是学生所熟悉、易理解、容易观察到的,跟学生的实际经历和经验水平相贴近,综合项目6汽车喷涂车间排风机变频/工频切换控制是来源于汽车厂的工程项目,学生虽然不太熟悉,但是项目工艺过程并不复杂,控制工艺要求也能做到让学生易于理解。

(三)项目应有涵盖性。首先,整套项目训练应能包含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原来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是比较独立、缺乏联系的,利用项目将它们科学地有机结合起来,每一个知识点变得不再孤立和抽象地存在,而是成为攻克项目难题所应掌握的每个环节和据点,环环相扣,变得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际应用意义。比如项目4停车场停车位PLC控制中,停车场剩余车位LED显示,就需综合应用PLC数字运算指令、比较指令和七段译码指令才能解决该任务。其次,项目设计应能将PLC和变频器两大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PLC和变频器不再是两个单独存在的控制器,它们之间如何连接和设置,如何配合达到项目任务规定要求,应能在项目里得到体现。比如在项目2、项目5、项目6中都需要将二者进行相关的正确设置、连接才能达到项目的控制要求。

(四)项目完成的控制效果应可视化、生动化。在项目一开始,如果有一个生动的项目情境引入,可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控制的动作过程,更直观地理解本章节的知识构成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提前把项目完成的控制效果先加以演示或制作成动画,方便在教室以PPT形式生动展示。

二、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与传统教学先讲理论后进行试验验证相比,项目化教学法通过实施一系列模拟真实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化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和呈现任务。相比传统教学的一上课提出新知识的理论学习,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包含新知识、新技能的工作过程的动画或控制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了解本章节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实践中,每个项目的开始,我们都先向学生展示控制效果的动画或实际控制效果,取得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显现出高涨的热情。动画效果可以利用自动化专业的工业组态技术完成或借助于Flash动画来制作。

(二)各组决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项目任务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去分析完成任务所需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搜集资料分析和讨论,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

(三)制订计划。根据小组讨论、各组汇报展示、老师点评总结,汇总出比较合理的工作流程,学生根据拟定的工作流程,制定分工,小组成员合理分担工作任务,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经过这样充分的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相互交流、学习等社会综合能力。

(四)组织实施。这个阶段各组学生将学习新知识,运用已掌握的技能自主完成项目主体任务,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为解决项目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们利用学院实训基地的设备,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展开训练。在完成新知识、新技能点学习训练和考核后,进入到自主完成项目任务阶段,各组按照既定的计划分工,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各项工作,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五)检查完善阶段。各组成员在完成每项工作后应对照项目考核表组织检查,比如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规范,PLC程序是否符合编程规则、逻辑是否合理,变频器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排查错误和故障,逐步将程序调试达到控制要求。教师则巡查学生自主协作和参与情况,督促小组长组织完成本组各项工作,寻找学生合作探究难以克服的难点,适时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完成工作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检查不仅明显地体现在检查阶段,而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六)成果展示评估阶段。学生在完成项目检查调试后,将项目方案、任务成果制作成PPT报告,各组分派代表上台演示成果和讲解本组的设计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其他各组进行评价、讨论、项目成绩评定,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评价,给予各组鼓励或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小组自评三部分。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对学生个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能力全面发展。

三、考核设计

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评估方法与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有较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评估重在结果考核,往往是在课程的最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理论或操作考核,这样有很大的弊端,造成一些学生临阵磨枪、突击复习,对运用性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评估不但关注结果,而且注重过程,以做到能够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全过程完成情况以及各方面综合能力。

所以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机制,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学生的素质表现和能力都加以强调,老师考评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操作层面上,首先把考核评价的方式、标准公开,让学生清楚了解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能够自我监督;然后每个重要阶段都进行完成情况考评和点评,学生能根据考评结果检查自己有哪些不足,以便在随后的进程中加以改进,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较好的掌控,实现自主学习。

四、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学质量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教授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团队意识得到加强,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成绩优良率普遍上升,在参加学院各级专业竞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的成绩。二是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自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以来,根据学院就业部门统计,学生就业质量和初次就业薪资不断提高;我们通过对社会用工单位联系调查,得到的反馈意见普遍良好。

项目化教学在应用型学科教学上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实践应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其一,班级人数不宜太多,当多达50多人时,一个教师往往顾及不周、疲于应付,而且会造成分组过多、展示评估过程时间冗长、教学进程拖沓等问题。其二,学生受传统教育影响,思维转变有些困难。现在高职学生许多来自农村或偏远地方,他们中学时期所受教育还是延续传统灌输模式,学生主动意识不强,让其适应项目化教学,需要较多时间的引导。其三,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来驾驭项目化的实施,确保方向不走偏;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对课堂要有调控能力,既要课堂气氛活跃,但又不能乱成一堂。这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比如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需要进企业挂职锻炼,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可以进修再培训等方式来提高。

【参考文献】

[1]韩亚军.PLC与变频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戴世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耀中,洪霄.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杨祖华.可编程控制器(PLC)教学之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9)

[5]康志亮,等.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机化,201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课题”;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优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立项建设课题

【作者简介】陆 克,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师。

高职PLC课程 篇12

PLC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专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由于它结构紧凑, 编程简单, 功能强大, 可靠性高, 在现代工业控制中应用广泛。因此, PLC技术已成为各类职业技术院校自动化类、电气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1,2,3]。

但目前课程教学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兴趣低、课程内容和实践严重脱节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则更加明显[4]。由于学校持续扩招, 近几年来, 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持续下降, 一部分学生存在基础不牢, 自学能力差, 自制力不强, 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因此, 高职学生的PLC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本科的教学模式, 需要针对高职生的特点。针对现行PLC教学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几点关于PLC教学改革的想法。

1 课程改革的思路

首先是课程内容的改革。由于PLC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而且作为电气控制的控制核心, 往往是与其他电气设备一起工作完成控制任务的, 所以真正掌握PLC技术必然是需要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根据对高职自动化类毕业生的多年调查, 相对于本科学生, 专科学生的就业大多还是生产企业, 如:机械加工、起重设备、冶金控制、造纸及水处理等, 在这些应用中, 少不了电机、变频器、液压泵气泵等, 以及近些年大量使用的触摸屏组态等相关的设备, 所以在学习PLC的同时, 有必要结合实例掺入这一部分专业知识[5,6]。

其次, 教学模式的改革。PLC技术本身就是强调实践应用的课程, 可以说实验课比理论课更重要, 以往都是理论课上了一半甚至结束后, 才开始做实验, 这样虽然便于学生从整体理解专业知识, 但由于实验时间紧张, 又临近考试, 所以真正用心做实验的学生可能不多。目前高职生理论基础薄弱, 教师讲多遍或许都不如学生自己做一边记忆深刻, 所以有必要增加实验时间, 甚至将全部课程都安排在实验室进行。通过“教、学、做”三位一体,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当然, 在课程考核上, 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操能力, 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组建兴趣小组,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PLC得到大量应用主要原因就是其抗干扰能力强, 且相对于单片机、嵌入式等编程较为简单。这对于理论基础不强的高职学生来说, 大大简化了学习难度, 更容易被他们接纳。但同时, 由于PLC控制器相对于单片机嵌入式设备, 价格较贵, 另外, 还需要有相应的执行机构等, 因此实验实训设备价格较高, 无法保证学生一人一套。因此, 为了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需要教师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统一开放式管理。

2 具体改革方法

根据前述的改革思路, 提出教学改革方法如下:

2.1 课程学时设置

整体课时增加, 整个课时增加到120学时, 其中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理论和实践课程全部在实验室进行, 在讲完理论课后直接做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之后, 趁热打铁, 直接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理论结合实际, 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从而还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学到了东西, 有了成就感, 就会对该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相对的,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任务加重, 则课程可改为小班授课。每个教师负责40-50名左右的学生, 使教师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实验。

2.2 教学方式的改进

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 每节课都以具体的小项目来呈现, 先讲一节理论课, 然后开始做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教师只从一旁观察, 有问题了给出提示, 让学生自己思考, 根据学生实验情况来调整后续的理论教学。

2.3 课程的考评变化

每节课都对学生具体实验情况记录平时成绩。而期末理论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编程能力, 占60%, 平时成绩占40%, 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2.4 教材选用

由于课程实验部分是针对各个学校的实验设备, 而理论教学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与即将开展的实验相对应, 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的教材十分必要。同时由于科技进步, 教材还应该不断加入新技术新应用, 以解决现有教材滞后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教材更新不及时, 有时也应该直接使用相关的PLC手册来讲课, 借此培养学生阅读科技手册的能力, 这正是工作后科技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

2.5 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开放实验室, 成立兴趣小组, 积极举办编程大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相关省级国家级比赛等活动, 真正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文档说明整理、自我再学习等一系列现代技术员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更是给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借助于这样的跨年级活动, 便于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之间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

3 改革成效

根据以上的教改措施, 对我校的三个自动化相关专业进行了三年的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调查反馈得知, 此次改革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为课程时间充足, 实验项目多样, 学生们均反映此门课是进入大学以来, 感觉学的最好的一门课, 为以后工作中自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此外, 系里连年组织编程大赛, 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部分学生课下积极主动到实验室开展自学习。

此门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 在大三学生们开始进入招聘单位工作时, 对PLC技术的相关知识还记忆犹新, 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为企业产生效益。因此, 也从已工作的毕业生和企业用人单位处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4 结束语

通过学时设置、教学方式、课程考评、教材选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几个方面对PLC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对高职院校PLC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树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及毕业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课程改革在整个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会不断的遇到新的问题, 也会产生新的机会, 希望本文所提出的—些改革思路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PLC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本文针对目前PLC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兴趣低、课程内容和实践严重脱节等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和近年来所做的教学探索, 从学时设置、教学方式、课程考评、教材选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几个方面提出了关于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实践表明, 通过对PLC课程的改革, 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高职,电气自动化,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于秀娜.面向高职机电类专业的PLC课程改革研究[J].企业导报, 2014 (22) :40, 98.

[2]宋起超, 王燕飞, 孙英旭.基于PLC课程改革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 :72-73.

[3]谭建川.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PLC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2) :45-46.

[4]曹冬梅, 张琦.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PLC) 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34-36.

[5]陈达波.PLC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14 (18) :189.

上一篇:分布式驱动电动车下一篇:中国社会文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