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理念

2024-10-25

创业教育理念(精选12篇)

创业教育理念 篇1

2015年五四青年节当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在开篇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 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体现出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 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期待。

高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即高等教育应当具有的目标及预期结果, 这一论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迁。传统意义上, 社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 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是专业知识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在各个学科不断相互融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更为紧密结合的当下,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应当足以支撑其在某一行业领域挖掘到更精深的机会, 甚至发现或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细分行业, 从单纯追求“稳定”的“就业者”转变为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者”, 根据市场的需要, 创造产品、组建团队、满足市场需求、承担社会责任, 并推动该领域更长远的发展, 这种驱动力将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与进步。而在高校以此为目标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是先导性、基础性问题。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要求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 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解读, 应当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科学先进性

科学先进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理念产生于实践, 而检验理念是否科学与先进的标准也是实践。从历史发展来看,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站在历史的视角不难发现, 当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产生追求进步、使工作或生活更为便利或效率更高的想法, 对未来萌发出看似超越现实的想象, 而后又将这种想象演变为对发展的预测, 最终在实践中实现这种想象, 并以多次的重复实践成功检验了这种预测的时候, 进步悄然发生。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取代, 工业时代嬗变为信息时代, 无不验证了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职责。创新创业理念的树立, 在明确高等教育应当实现的目标和功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 并进行文化创造。社会中人才的培育、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与文化的进步, 不仅仅对于知识传授, 更重要的是对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载着这种职责, 而当今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有科学先进性, 应当重点把握经济快速发展、个体需求被不断满足的时代背景,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培养对社会进步产生正面影响的人才, 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与社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 传承、创造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 从而从整体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广泛认同性

广泛认同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外延。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实现自我;而从社会角度,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活动, 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这决定了教育不应存在于一个封闭的局限环境下, 尤其在当前的时代, 教育应当具有开放性,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社会需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与工业社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不同, 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是敢于进行模式创新, 具有前瞻性的人才。一方面, 当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有广泛的认知, 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导力量, 创业可以带动产业升级, 是为未来带来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的时候, 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不仅将体现在学校, 也将会贯穿于家庭与社会。而另一方面, 当高校将创新创业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贯彻于教育过程的时候, 高校所培养的受教育者, 将具备更先进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思路, 并将这种思维与思路运用于离开校园之后的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其结果是将培养出一批更具有胆识、自信、勇气的创业者, 不仅带来个体需求、自我价值的满足, 而且将为国家与社会带来新的贡献。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创新应当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基础上的创新, 是立足在民族性基础上的创新, 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

在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领下, 社会将培养出对前沿与趋势科学把握的人才, 对产业与需求深入理解的人才, 将会更有效地升级现有产业, 催生新的行业, 使经济更具有活力, 社会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小梅.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回顾与总结[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8) , 2-12.

创业教育理念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的大力改革与创新,教育事业也在同样进行着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高校的创业教育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创业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灵魂,促使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素质、知识结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个人内在和外在的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情感作为学习的前提,注重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

创业教育理念 篇3

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要求,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政策”。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是解决学生就业的一种必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重要性

1.加強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新世纪发展中,主要是以现代高科技书为核心的知识时代,当今时代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不仅是高校人才发展的战略,更是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有具有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的创业理念才能够积极地面对创业中的困难。

2.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理念是高职院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分析,部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功利主义较为明显,金钱观较重,对生活缺乏热情,除此之外,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安于现状,懒惰型思想严重;从而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培养学生创业理论势在必行。加强学生的创业理念培养有利于学生冲破传统的思想理念,提高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理念的对策

1.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途径

首先可以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可以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和创业交流。如高校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一处创业园,让学生在此开办自己的事业,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高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创业园参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

其次可以开设多种大学生创业社团。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创业的体会,因此需要开设大学生创业社团。社团是由兴趣相同或者共同的利益的学而形成的团体,而大学生创业团则是课堂内的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市场调研、模拟创业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创业相关的知识,为以后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学校定期组织创业讲座或培训。针对一些学生创业认识不足、创业观念落后的现象,学校要进行规范和加以引导,使学生获得一些创业的技能。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成功的校友到校对学生进行传授和鼓励,增加学生创业的信心。

同时,可以开展丰富的创业活动。对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不能只限于理论知识培养,还要为大学生创办一系列的创业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是直观、具体、形象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学校可以创建一些学生创业交流活动、创业巡礼展以及学生的作品展览,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业想法,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建议与鼓励。

最后,可以举办创业比赛。举办创业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在高职院校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赛或是创业大赛,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创业比赛,学生可以有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可以获得老师的指导和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开展科学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

首先,开设高职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主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这些课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创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

其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能够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其他方面的特长和兴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选修课程。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公共选修课。教师在进行教课时要融入创业案例分析、创业评估以及创业环节模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完善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学校应该重视教学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对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筛选,保证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在学校开展各种创业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地了解创业教学改革和市场变化,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对教师不定期的评估,确保教师的高水准。

创业教育理念 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行五年一贯学制, 培养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普通专科教育相比, 它十分强调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是“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五年制高职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进程加快, 制造业的突飞猛进, 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创办三年制高职的同时, 90年代初开始了五年制高职的尝试, 1990年以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西安航空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防灾高等技术专科学校作为试点单位, 招收初中生, 实施四、五套办 (四年毕业为中专, 五年毕业为专科) 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此后的一个期间, 江苏省对五年制高职规范办学、提升质量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首先是规范了办学主体, 在2003年成立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规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全省五年制高职管理三个牵头协调单位, 面向各自所属分院实施招生、学籍、教学课改等业务管理, 各自所属的分院作为办学的具体承担者。其次加强专业建设, 通过示范专业评审、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等加大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的投入;成立专业协作委员会, 加强横向联合, 彰显合作优势。再次是深化五年制高职的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年制高职的质量稳步提高,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促进了五年制高职的稳步发展。2006年,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年招生已达9万多人, 在校生39.8万人。2007、2008年, 在全国其他各省纷纷大规模压缩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的形势下, 江苏五年制高职年招生依然达到8万人左右, 直到目前为止还保持每年招生5万多人。

江苏的成功做法形成的良好影响, 引起其他省份的关注, 许多地方纷纷组织人员就办好五年制高职到江苏学习。山东等省五年制高职2012年的招生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过去没有开办的省份现在也开始试点, 广西就是如此, 2012试点招生不少于1.5万人。这些都预示着五年制高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 五年制高职教育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 五年制高职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平民家庭。家长社会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是其共有特征。据课题组的调查, 五年制高职生来自县城以下的农村占80%, 有72.6%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 58%的学生来自农民和工人家庭。在目前教育体制下, 五年制高职是平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之门。

(二) 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学制优质明显。五年制高职贯通中、高职教育, 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用于专业课程的学时数是三年制高职的1.7倍。这种充裕的课时, 显著增强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的系统性, 专业基础也更加宽厚, 专业技能更加扎实, 易于培养牢固的职业观。用人单位评价,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 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 被称为“中专大学生”。

(三) 五年制高职普遍重视就业教育, 其就业率较本科生和三年制高职高。据江苏联合职技院统计, 有毕业生的35所分院2011届的五年制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超过95%的达到29所, 其中4所分院高达100%。而且这种良好的形势已持续多年。我们调查发现,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高出三年制的家长5个多百分点。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也更多地寄希望于学校。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2004年6月17日,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有人提出,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这一观点的提出, 迅速影响了职教界, 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从此主导了全国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很多职业学校根据这一办学理念, 为促进学生就业, 在教学改革上提出了“以技能为核心”的思想。2008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11家单位共同主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比赛同时还举办了“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上有人说, 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把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 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这一观点, 就将“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固化下来。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就业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其规格、层次、素质、用工模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人的可持续发展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新形势下当我们重新审视“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的职教办学理念的时候, 这种理念的狭隘性就显现出来。

(一)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 不利于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训练学生熟练技能, 对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效率非常重要, 但充其量也就是培训了一个工业化初级阶段适应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生物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 这种技能的过度训练, 往往会扼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传统、落后和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必将在未来几年退出中国的经济舞台, 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是高技术的创新型劳动者。教育是解决未来问题的事业, 只有把职校生培养成创新型劳动者, 其走向工作岗位后, 才能不会被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后的现代化设备所取代。

(二)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 使职业教育走出“应技教育”的怪圈。由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就业市场紧缺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于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急功近利, 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 又把就业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 教学上只抓技能训练, 过分压缩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学, 有些甚至为了满足企业用工荒的需求, 人为地缩短学制, 美其名曰“工学结合”、“以工助学”。于是就出现了“学校练会了, 上岗不对了。两年前订单岗位技能练熟了, 毕业时企业技术升级换代又得重来了”。其结果是学生就业不稳定, 继续发展的基础薄弱, 缺乏后劲, 最终使学生沦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民工”, 或干脆“打道回府”, 返乡另谋他路。普通基础教育多年以高考为导向, 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挣扎徘徊, 造就着一批批高分低能的“畸形儿”。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又把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制度化, 职业学校把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不二法宝, 忽略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把职业教育引入了“应技教育”的泥淖。

(三)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 弱化了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神圣感。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灵魂, 传递人类文明, 推动科技进步。客观地讲, 现阶段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青少年, 在文化知识掌握, 学习习惯养成, 思想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所缺失, 有些甚至是“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 教师更应该肩负起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先教做人, 后教技能。而“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的理念, 使部分职教工作者狭隘地认为, 教给学生一技之长, 就是教给学生就业的本领, 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 就算尽了自己的责任, 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于是, 教技而不育人, 使自己沦为一个“匠人”、“师傅”的角色, 没有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神圣感, 加深了社会对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误解。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弊端启示我们, 五年制职业教育也必须牢固树立创业教育的理念, 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

三、五年制高职实施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一) 五年制高职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

目前, 我们尚未建立起创业教育进入五年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安排。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存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的问题。创业教育较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上, 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 很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从创业教育的形式看, 多数采用开办讲座, 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活动等临时性安排, 很少采取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此导致创业教育局限在少数学生, 未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目标。不仅如此, 目前的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还缺乏开展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条件, 还没有建立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制度。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 创业教育要求相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目前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 而且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业教育学科的要求。创业教育还缺乏教材, 尤其是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 创业课程的教材选用较为随意, 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另外, 普遍缺乏基础性的实施机构, 因而很难获得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

(二) 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协调, 构建创业教育网络。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延伸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通过必要的实践环节帮助受教育者积累经验, 增强能力, 铸就品格。通过鼓励和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 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 尝试与社会的对接, 设立和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 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大有裨益, 有利于个人的生涯发展, 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而目前我国政府对五年制高职的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还不大, 我国企业对五年制高职的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不强。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联系加强沟通。

参考文献

[1].班晓娜.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林卫.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9

创业教育理念 篇5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2.只适应顺风顺水,缺乏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

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3.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

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你创新了,做了一个新产品,不用担心过去的产品,这是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变化。

4.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

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干,而是投机取巧。比如说靠忽悠,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讲门子、盼速成,希望一件事情很快能成功。天上掉馅饼也许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企业缺乏务实精神,今天不失败,明天也会失败。

5.为上市而上市,既害人又害己

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那可能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或者没有团队去经营扩张以后的资产而导致失败。

创业教育理念 篇6

【关键词】就业教育 ; 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47-01

传统体制下,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就业形式和环境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公立院校拥有相对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推荐渠道,相对于民办高校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打开就业市场的唯一出路就是保持开放性思维,通过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其主因是学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做好就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多年来,很多院校提出了“轻理论、重实践”的口号。我觉得如此提法有所不妥。理性认识的知识和感性认识的实践经验是无法分割的。轻理论重实践的错误认识如果主导了教学过程,就会造成教学和学习心态的浮躁。更重要的是,扎实的理论教学配合灵活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宝贵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为其毕生财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够用”的原则,而不能“将就”。

现阶段,毕业生普遍存在对就业岗位紧缺的抱怨和担忧,但很多用人单位却有着完全相反的烦恼。以信息技术等处于扩张中的行业为例,其人才的需求总量增长迅速,但这些单位人力资源经理的普遍感受是无法招聘到足够的人才。很多企业表示尽管给出高薪,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符合要求的应届毕业生仍然如大海捞针。企业不得已只能收缩编制,让既有员工承担更多的工作量。人力资源不足成为了许多行业内“加班问题”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造成就业难问题的,既有大环境带来的外因,也有教育认知和实践方面的内因。因此,就业教育应集中在如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第一、要帮助学生明确生存目标。大学期间以纪律和成绩等硬性指标对学生加以约束,很容易让其产生消极甚至对抗的心态。若能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存状态及早认知和规划,则会事半功倍。人是生物,总少不了衣食住行,生存问题是一切的本源,也是突破学生心理壁垒的突破口。就业教育应着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以及在不远的将来即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而这其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做出进一步的深入和明确。如此以往,就业教育就会变得具体生动,成为学习活动的开场白和指路明灯。

第二、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当前以校或学院为单位的就业教育很难深入地针对特定人群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因此,以系或专业为单位组织更为灵活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了当务之急。由于此类小型活动具备很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应尽可能邀请有工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技术专家参与,并降低其商业气氛。

第三,就业指导工作应定期实施,做到规律化、常态化。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就业前进行的临阵磨枪,效果有限。该类活动应该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针对每个周期的学习内容开展。若能在每个学期前和期末各安排一次就业教育活动,对一个学期将要面临的任务和过去的学习效果进行具体形象的总结,则可以在学生心中植入积极就业的概念和意识。

综上所述,就业教育的开展要解决具体问题,应具备充分的时效性和高效率。如果组织者将就业教育单纯地看待为“讲座”甚至是“课程”,则无法发挥这一教育形式应有的特点。

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目标有两个。一是初创企业可以为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持;二是自主创业可以分流一部分就业压力。从现实角度看,中国的大学生中适合自主创业的人群比例较低,总体缺乏创业准备。当前形势下,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专业中,如何对小部分学生做好引导,帮助他们走向创业之路,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创业和就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创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并且要求创业者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开展应该围绕上述内容进行。

在能力方面,可以通过选修课、讲座、实习、走访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概况和关键问题,让学生对自我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评估,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弥补创业过程中的自身欠缺。这样,学生的创业计划会在基础上得到扎实推进,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上,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由于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带来的创業风险。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帮助学生与投资机构或投资人进行接触,重点扶持一些有潜力的项目走向市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活动的受众应尽量避免选择大一新生,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以旁听观摩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

总的来说,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补充,其针对的群体较小,针对性强,因此不宜过度铺开。相关活动应做到“内容具体、定位精确、执行高效”。

创业教育理念 篇7

公民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体系内所牵涉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关系, 从而习得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拥有公民能力、内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而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 以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过程。

二、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创业教育, 对培养更加务实的高级技工人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和深化的必然要求

创业教育是时代呼唤人才的必然结果, 作为新世纪的中职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能仅满足于具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且中等职业学校面对高学历尚且就业难的现状, 更需要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促进学生的就业。

2、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客观需要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是缓解当前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职业学校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培育创新精神, 传授和指导创业技能, 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立志于创业实践, 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 实现中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开展创业教育是培育高级技工人才的内在需求

基于知识的创业是成功机率最大、风险最小的创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职业学校中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并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创造性地捕捉市场机遇, 通过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 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终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

三、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首先是观念性困境, 即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业教育观念。

就创业教育的实施者而言, 教育管理者大都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创业者的行为, 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 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普遍的创业教育。就创业教育的对象而言, 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局限了许多人的视野, 导致他们误以为创业教育就是能立即带来商业收益的活动。

2、其次是资源性困境, 即缺乏开展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条件。

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 创业教育要求相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 而且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业教育学科的要求。

3、制度性困境也是创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制度性困境是指我们尚未建立起创业教育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安排。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从创业教育的形式看, 多数采用开办讲座, 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活动等临时性安排, 很少采取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此导致创业教育局限在少数学生, 未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目标。

四、对策研究

长期以来, 职业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也一直以高就业率这一亮点吸引众多学生, 然而在目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高就业率也失去应有的光环, 所以职业学校必须主动调整就业政策, 改进和加强学生创业教育,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适应中职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 基于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树立创业教育的理念

职业学校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去, 有效指导中职生的创业活动。只有切实转变观念, 使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各项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个性特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

创业最重要、最直接的关节点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切创业活动都是以创新意识为先导, 创新意识推动创业实践活动。因此要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学生提供或者创造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建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 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应在文化课的基础上突出创业教育, 开设创业常识等创业教育的基本课程以及经济法等创业所必须了解的课程, 使得创业教学课程、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 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过程中要主动采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 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五、结束语

在整个社会就业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 职业教育应从过去的被动性就业教育转变为开拓性创业教育, 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与能力, 把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综合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 力保中职生的高就业率, 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稳定与发展。

摘要:公民教育是一种以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主体性教育, 这种教育目标体系也标志着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产生了历史性的转型。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素质, 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本文从创业教育的角度对当前职业学校的公民教育的困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民教育,创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章慧云、黄晓伟、章建群、李河水:《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 教育学术月刊, 2011 (4) 88-89。

[2]邱东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热点聚焦》, 2006 (12) 36-37。

创业教育理念 篇8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就业的课程, 并且有相应的指导及教学计划, 也会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参观和实习, 有的学校会组织用人单位举行洽谈会, 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但学生在实际的就业和工作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即专业学的好的学生外语不通, 懂外语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会, 或者懂英语的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创业教育与英语教学

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指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性的教育, 学生在从事企业、事业单位及商业活动工作之前受到的教育;其二, 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工作的进取心、探索精神、事业心等优良品质。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 最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有效的培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如果任课教师在讲授英语的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尤为重要的。众所周知, 大学英语课程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阶段, 这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这就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平台。此外, 大学英语除了讲授语言教学内容外, 还可以融入很多人文教育的内容, 这样,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理念

(一) 改进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正朝着实用化、大众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刘润清教授1994-1995年进行的一项名为“English2000”的大型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 英语的主导地位不但不会削弱, 反而会不断加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掌握英语是一个人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手段。因此,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如果能够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表达, 会使自己的就业前景更广阔。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 尤其是对于英美文化,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英美国家的非言语交际习惯。另外, 在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 结合课堂内容, 做出灵活的教学讲授, 教师的创新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

(三) 在大学英语课堂提高创业教育内容比例

现如今, 大学英语教育应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前提, 分层次、分阶段地逐渐加深创业教学内容, 建立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授业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确立创业课程的地位, 创新教学方法, 设置以培养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为重心的大学英语课程, 在完成日常英语课程规定任务教学的同时, 把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培养计划紧密联系起来, 真正使创业素质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必要补充部分。

(四) 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教学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与学生的实践实训紧密结合起来, 使他们能够把握机会, 具有创新能力, 同时善于组织, 敢于创业。具体到大学英语的课堂中, 英语教师要利用一些励志的成语、诗歌、美文欣赏等内容来帮助学生感悟成功的秘诀及做人的道理,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思想觉悟, 陶冶他们的情操,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使他们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 因材施教, 分层指导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课程, 面对的是全校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各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英语教师在制定整体教学计划时,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传输不同的专业英语知识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他们介绍一些国外知名的画家及其作品;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他们补充音乐方面的专业词汇;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教他们一些体育比赛中常用的英语表达;对于法律、文秘专业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补充讲授英文函电及法律文书的阅读和写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多得。

四、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时刻围绕学生,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为学生立足社会, 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创业观、世界观提供帮助。与此同时, 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 教师要注重培养既懂得英语知识又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这样的学生才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进入新世纪后,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 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很多高校大力开展加强创业教育, 积极课堂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本文将具体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进而帮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朱继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 2004 (2) .

[2]陈文华, 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12) .

[3]王国美.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创业教育理念 篇9

关键词:企业预备役,创业基础,课程建设

2014年11月28日, 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 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 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在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中, 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所谓自主创业, 首先要突出“自主”, 一个大学生如果连“自主”的能力都没有, 那么, 再怎么从政策上鼓励、从资金上支持, 或许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但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 要小心落地,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创业“短板”太多, 因此, 创业教育的引导和鼓励比休学更重要。 两年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业基础课程建设围绕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以“企业预备役”为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实践。

一、“企业预备役”教育理念

企业预备役, 区别于作为企业补充人员的 “企业预备队”, 是在真实环境中训练过, 随时可以定岗工作的人员群体。 而“企业预备役”则是为企业某一部门或全部生产流程中能够随时顶岗生产的团队, 且只需简单培训后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企业预备役”教育理念是一种高校与企业的校企新合作, 有效实现了企业用人战略储备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即学生在校期间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从个人定岗实习到团队包岗实习, 甚至是形成创业团队。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就是坚持 “开一个专业, 办一个实体, 兴一份产业, 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 坚定不移地走“学校品牌靠专业, 办学经费靠产业”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 学院围绕产业开专业, 教师依托专业办企业, 变“消耗性的实习教学”为“经营性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教育, 用独立创业带动岗位创业, 实现了“企业预备役”的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

二、以“企业预备役”教育理念的创业基础课程建设

以“企业预备役”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 探寻更加符合应用性职业型学生需求的新型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目标, 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服务, 充分彰显创业基础课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生命活力。 为实现学生能团队包岗实习或创业, 创业基础课程“以职业荣誉感为切入点, 以提高职业精神为主线, 以岗位创业训练为重点”为目标定位, 同时依托学院各的专业经济实体, 共享校园全真创业实战平台, 努力构建全程体认创业基础课程。

学院积极探索创业教育校本课程, 坚持“面向全体, 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教学原则, 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长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社团为载体、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的创业教育体系, “分享创意, 培育创客, 鼓励创新, 实践创业”, 组织开展了创业体验、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 学院创业氛围浓厚, 师生创业活跃, 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实践者。

(一) 以实践为载体, 激发创业热情, 培养职业荣誉感。

1.激发创业热情

课程内容方面, 创业理论课部分以“教学围绕社会、专业、学生实际”的原则设计专题教学, 利用晚自习时间灵活机动上课。 在基础理论课上, 为避免学生单纯学习枯燥的理论创业知识, 在每次课中授课者让在校生本人穿插讲述和课程内容相符的学生创业案例, 让学生感到创业是切实可行的, 又能给学生提供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 创业实践课部分, 让学生菜单式选择, 注重学生的创业体验引导。

考核方式方面, 部门教师集学院创业团队之力开发了校本手册《创业基础学习手册》注重理论必修和实践选修模式, 这种破常规、重过程的考核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2.感悟创业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创业教育,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鼓励同学们寻求创业机会, 践行学院“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理念, 职业发展中心组织举办了“创业榜样”励志故事分享会活动, 每年有近500人参与, 并从中选拔10名选手入围决赛, 讲述名人创业故事及自己身边人的创业案例。 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斗志, 点燃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活动积极推动了大学生勇于实践、挑战自我, 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创业缺少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利用学院提供的机会努力锻炼提高自己, 在创新、创业、创品牌的道路上前行。

3.交流创业心得

每学期, 学院都会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获得者开办创业讲坛, 用他们的亲身经历,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并提供平台让学长与学生互相交流创业心得。

4.提升创业能力

为提高创业意识, 增强创业能力, 营造创业氛围, 我们与学生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创业能力体验活动———“奔跑吧, 合伙人”。该活动模拟了现在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 兄弟”和“急速前进”。 活动以跑步活动为主线, 分为考察创业者对环境认知度的“诗歌寻找学院方位”、体验创业者细心做事能力的“学院寻宝”、体验团队成员分配及创业耐力的“铁人三项”、考核创业者细心及方向感的“奔向大金山”、体验创业者沟通能力的“寻人围圈踢毽子”及考核创业者营销和经营能力的“中环销售大比拼”6个环节。根据活动规则, 每个团队的同学在活动中只带20元钱, 以让大家体验想要做一个创业者, 必须具有理财能力。 此次活动每个环节都简单而富有趣味性, 小组成员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在活动中感悟创业者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在活动中, 学生能通过体验式的活动体会到创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心、事业心、守信誉;能力素质: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交际能力、营销能力;知识素质: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行业相关知识;心理素质:自信心、独立性、坚韧性、敢为性、克制性、适应性;身体素质:身体健康、体力充沛、 经历旺盛。 参加上述活动相比课上教师一味地讲解, 学生体会更加深刻。

5.调研创业项目

为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 普及创业知识, 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创业前期调研、行业调研, 为学生第四学期 (寒假社会实践) 创业活动引路。 学院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创业项目调研大赛”。

决赛规则融入了抽签、抢分、PK等元素。 决赛分为调研陈述和团队PK两个环节进行, 其中汇报内容70%、PPT制作4%、团队形象10%, 其余16%为抢分, 即在每个组汇报后设置抢分环节, 由对抗组对汇报组进行提问。 汇报组回答完毕后, 除汇报和对抗小组之外的其他小组, 可以通过抢答器抢得一次提问机会, 最多可有两组抢得提问机会。 每次提问和回答的小组可抢得0-2分。 8个小组汇报结束后, 最高可抢得16分。 在2个小时的创业项目汇报和现场团队PK两个环节中, 各创业项目团队以各具特色的方式, 充分展示自己经过调研得出的创业项目及其市场前景。

从方案下达到赛前辅导直至决赛, 需2个月时间。 每个参赛团队在各系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调研活动, 不仅学习了调研课程, 而且进一步培养了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今后, 学院将加强专业教师对不同阶段学生活动的指导, 为实现“企业预备役”的团队培养目标不断努力,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6.规划创业蓝图

我院每年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学院的创业团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经系推荐和组织作品初赛、复赛选拔, 晋级决赛。

创业计划大赛旨在为搭建学生展示成长平台、 投融资对接平台, 发现学生创业创新人才, 为我院学生提供创业指导, 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推动学生创业成果的有效转化, 激发全社会关心学生创业创新的热情, 为企业提供创意支持。 学生在活动中设计了创业计划, 企业创意阶段的学生能够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今后企业的创业计划; 而已经进行创业的团队, 调研时能够增强自己的创业信心, 同时为今后团队的发展考虑更加全面。

(二) 以学长为引领, 组建创业团队, 提升创业竞争力。

创业基础课程在师资建设方面, 形成“校内教师+校外创业讲师+学生创业讲师”模式, 体现师资多元化。 在学生讲师讲解创业经历时, 能吸引学弟学妹们的关注和参与, “学长制”能促进形成以学长为引领的创业团队。 目前, 学院以“企业预备役”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在校生已组建了83个创新创业团队, 完成授权专利232项 (含1项发明专利) 。 已完成托管养老院的护理部、 承包汽车4S店和吉林一汽佳宝生产线等项目, 并参与齐齐哈尔市中汇城项目建设、市中心城区街道立面改造、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机床再制造等工程,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人才不能关在“象牙塔”、单靠“课堂”培养。 育人必须走协同培养之路, 校内外的各类主体、各方资源, 培养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应共同参与。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止境, 教育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只有适应社会发展, 为社会发展服务, 坚持需求导向, “回归”应用, 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最基本的趋向。 以创业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在“做”中体认创业过程;以教学改革为目标, 让学生在“学”中激发创业热情;以校内资源为平台, 让学生在“玩”中收获创业成功;以建设成果为检验, 让学生在“乐”中提升创业品位。 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为个人培养目标, 以寓个体培养与团队培育之中的“企业预备役”为团队培养目标, 大力普及创业教育,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创业教育理念 篇10

一、立足地方, 创新理念, 大力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是大学绵延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不竭动力, 是反映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2005年,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就强调, 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创优”新江苏精神教育, 使“三创”精神成为江苏大学生的一种素质特征。

我校紧紧围绕“建设美好江苏”和办“高水平有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秉持“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的办学传统和“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 在全校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我们在全校开展了创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组织学生开展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交流, 广泛宣传创业典型、创业信息和创业动态。我们强调创业教育“四结合”, 即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全校教工、贯穿育人全过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较好地营造了尊重创新、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整合课程改革教法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把第一课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渠道, 以课程设置为抓手, 强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形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注重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企业技术更新, 以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设应用性课程。二是淡化学科专业界限, 拓宽专业口径, 加强通识教育, 开设综合课程, 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三是因校制宜, 努力构建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上世纪90年代, 学校就开设了《创造学》课程。目前, 全校开设了近百门创业类公共选修课, 突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提高, 将理论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学校运用《学生成长卡》, 全程跟踪、有序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努力, 形成了必修课、公选课、网络学堂课程、专题讲座、创业实践指导相融合, 第一课堂为主导的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 把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 积极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创业实践中的问题。教学中注重案例研究, 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着力在全校推行启发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训练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教学、实验条件, 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技术指导, 在有条件的专业设立本科生导师制, 使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三、丰富载体, 拓展渠道, 积极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我们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强化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场景真实性,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联系, 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共建创设“企业情境”, 初步形成了以校企互动为导向,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注重加强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一方面夯实校内基地, 充分利用省部级、校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的资源建立了个校级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示范点, 给予重点经费支持, 推动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一方面拓展校外基地,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 建立融教学实践、科研开发、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 加快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项目扶持, 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目前, 学校有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项目60个, 校级项目221个。

学校努力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作用, 把创业教育与省级“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实验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 推进“产、学、研”合作, 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企业, 有效提升学生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为走向创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举办青年创业论坛、名师面对面、创业者俱乐部等, 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校友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并带领学生深入企业, 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的过程,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等社团以“提升自我, 规划人生, 发展自我, 成就未来”为主题, 开展了“JOB训练营”、“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诚信、坚毅、感恩的品质, 使学生积累了竞争、创新、生存、成长的丰富体验。

近年来, 学生创业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校内形成群体示范效应。2008年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四、齐抓共管, 整体联动, 努力健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学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 努力构建全校上下、校园内外整体联动的创业教育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科技与产业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团委组成的一体化创业教育运作机制。教务处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创业教育的理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工作处负责全校大学生的创业文化建设、创业实践指导、创业成果孵化;科技与产业处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 负责学生科技作品立项评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专项经费, 支持大学生科技作品立项和创新创业的硬件建设;团委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青年创业论坛、社会实践等活动。相关部门通力协作, 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创业教育工作。

学校设立了创业教育基金, 提供经费保障。我校每年投入120万作为就业创业教育基金;在江苏省教育厅下拨创业教育示范校35万建设经费的基础上给予1:1经费匹配;学校利用社会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学生成才发展基金”, 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新项目予以立项资助, 并为大学生创业投资作风险担保, 对学生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开展科研等创新活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学校积极推进队伍建设, 提供人员保障。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教学, 将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通过专题讲座、专项培训、国内外考察、校际交流等致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创业教育队伍。目前, 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由创业指导专兼职人员、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与科研人员、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业教练团队。

学校全面加强制度建设, 提供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南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 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体系, 基本形成了创新奖励、学分授予、课程建设、科研立项、免试推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

别在创业理念中迷失自己 篇11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大都有一种“吃独食”情结,“我的公司我所有”,不懂得合作与分享。此乃创业“大忌”。

误区二:感情超越契约

很多创业企业是由亲朋好友或同学组建起来的,有的虽一人出资,但起初加盟的都是熟人。这种“重感情、轻契约”的工作关系,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矛盾和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误区三:等构想好了就创业

真正好的构想,常常是在不够好的构想上全力以赴奋斗一番以后才会出现的。所谓好的构想还须经过市场验证才算得上好,既然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天天都在增加,我们的企业构想当然也经常需要调整、修正、补充、创新。所以,当其他条件都有眉目的时候,即使我们的创业构想并不显得那么突出,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相同水平上和人公平竞争”的方式,开始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实践,若等到什么都构想好了再创业,黄花菜都凉了。

误区四:我的人缘好我肯定能成

农民的创业理念渗透策略研究 篇12

创业理念是指创业者用坚强的毅力, 克服各种困难,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创业理念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要有宏伟的志向。

中国有句俗话:“心有多大, 事做多大。”立志容易, 守志难。许多人创业初期, 壮志满怀, 过不了几年, 就消磨光了。所以, 守志的过程, 实际上是战胜自我的过程, 遇事一定要紧紧盯住确定的大目标。

2. 要有冒险精神。

中国人最不提倡的一种宝贵品质是“冒险”。中国普通百姓只能过平庸与无聊的生活, 卑微而绝望。只有生命中增加了冒险这个元素, 一个人才能有创业的激情。其实冒险是中国最最稀缺的一种优良品质。

3. 要有坚定的毅力。

创业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过程, 但是往往走到那里不一定美好, 你要告诉自己每天走过的路当中碰到的事情会很多, 困难会很多, 要准备好接受挫折和困难。所以说失败是绝大部分创业者一定会碰到的问题。

4. 要有乐观和主动的心态。

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 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 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5. 要有永远的激情。

创业初期容易产生激情, 但更容易因挫折而失去激情。短暂的激情只能带来浮躁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它不能形成巨大的能量;而永恒持久的激情会形成互动、对撞, 产生更强的激情氛围, 从而有助于创业成功。

二、农民创业理念的缺陷分析

1. 缺乏创新精神。

不仅仅是农民,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在家听父母的, 在学校听老师的, 在单位听领导的, 这样从小就形成了“唯上”“唯权威”的思想, 形成了“冰融化了只能是水, 而不能是春天”的思想。

2. 小农思想严重, 冒险精神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本位思想严重。即大多数农民只考虑一家一户的利益得失, 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二是缺乏长远眼光。大多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 没有长远打算, 他们只注重那些立竿见影的短期项目, 也很容易一哄而上。三是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 缺乏冒险精神。

3. 独立性较差, 依赖性较强。

不少农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观念落后、依赖性较强, 不能够积极主动发家致富, 缺少自力更生的劲头。

三、农民创业理念的渗透研究

1.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 培养创业激情。

上世纪80年代的温州农民和四川农民都属于最早开始闯荡的人群, 温州农民闯荡中国的方式是修理雨伞、钢笔、铁锅, 或者倒卖点零用百货, 总之到处的流浪。四川农民闯荡的方式是直接去广东打工。80年代敢于出来闯荡的人都是用勇气的人, 因为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 交通不方便, 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抱以深深的恐惧。四川人和温州人都有勇气和魄力, 但是由于思路的不同, 走上了不同的发财致富道路。30年过去了, 温州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他们掌握了足够先进的经商技能, 他们的财富甚至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走出国门, 到欧洲去经商;而四川农民的第一代打工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他们大多在四川老家继续贫寒的生活, 而他们的晚辈循着父辈的足迹, 继续一窝蜂的拥挤到广州接受老板们的残酷剥削, 成为社会最贫穷的一类人。温州农民的艰苦创业让他们自己和后代彻底摆脱了贫穷, 而四川农民的辛苦打工换来的是子孙无穷无尽的悲哀和贫穷。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 不同的理念决定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出路。在培训过程中邀请温州在徐州的创业者徐州新世纪建材装饰城董事长叶晓武给学员们讲他自己的创业故事:1998年10月投资一个多亿创建新世纪建材装饰城, 装饰城占地1000亩, 自开业以来, 已吸引入驻经销商2400多户, 现在已成了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最大的装饰材料集散市场。叶晓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只是一个农民小商贩, 本钱不超过1000元, 就是凭着一股创业的精神和信念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2. 创业示范推动, 增强创业的可行性。

徐州睢宁的王正中, 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近年来, 大宗水果供过于求, 价格一直较低。与此相反, 近年杂果市场行情却非常好。如冬枣卖到20元/千克, 桑果5~6元/千克, 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大宗水果。他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对未来市场形势以及土壤情况进行分析, 专家认为今后8~10年, 杂果市场前景总体看好, 而且当地土壤也适合种植, 他于2006年果断承包了40亩荒地, 种植了冬枣。杂果中的枣是我国重要的果类食品资源之一, 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在日常食用的水果中, 维生素C的含量最为丰富, 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 长期食用, 具有养血安神、镇静、催眠、增强肝功等作用。枣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果品, 含有抗癌物质, 具有生物活性, 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抑制癌细胞增殖功用, 既可以鲜食、干食, 又可入药,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果品。王正中在2007年就收入近30万元, 2008年更是达到41万元。丰县的刘方云也是创业成功的一个农民典型。他通过报纸介绍了解到树莓发展正当其时。果实为聚合浆果, 柔嫩多汁, 色泽宜人, 风味独特, 具有多种利用途径和很高的药用价值, 除鲜食外, 还可制造果酱、果汁、多种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品等。自50年代以来, 树莓种植业在欧美发展很快, 尤其是美国在树莓品质改良, 果实保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树莓产品更是琳琅满目, 但在国内无论是树莓生产还是产品加工基本上是空白, 市场缺口很大。为此, 2008年他通过熟人介绍专门到黑龙江省尚志市石头河子镇树莓种植地学习树莓种植技术。2009年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3. 技能培训推动。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目前, 徐州生物理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采取了两条途径齐步走的方式对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一是针对某一种技术进行到校集中培训, 截止到2009年底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50期, 培训农民48900人。通过培训绝大多数农民掌握了一、二项实用技术, 开拓了视野, 为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二是派有经验和技术的老师到县、乡镇、村蹲点, 手把手的进行帮扶, 向他们传授技术和技能。学校已和丰县结成“扶贫脱困、就业创业”对子, 学校从2008年开始派5位老师常驻乡镇、村, 为当地农民的创业插上了技术的翅膀。

四、政府应加大政策力度, 促使农民创业走上新的台阶

经过培训, 农民的视野开阔了, 创业激情高了, 但在创业时仍然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在考验着农民, 同时也考验着当地政府。根据我们调查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启动资金难、用地难以及创业环境依然较差。

1. 首先是创业初级阶段资金难。

创业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创业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很多农民没有办法筹集到资金, 如果贷款也只能是小额贷款,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金额大点的就需要担保或者抵押, 而很多农民没有财产抵押, 也找不到人担保所以启动资金就成为农民创业最大的难题,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是供给渠道少。目前乡镇以下吸收存款的机构有农行、农信社、邮储等, 而真正放贷的只有农信社。农行是全国性的大银行, 业务主要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邮政储蓄则只有存折质押贷款等业务, 服务种类少。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9.9厘, 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 月息实际超过1分, 年利息超过12%。当地应尽早成立农民创业担保公司, 为农民的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2. 其次是用地难。

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用地非常大度, 有些地方在土地上甚至要贴部分资金, 而农民创业用地就很难, 应将其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是在现有的各类园区中, 安排必要的场地, 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厂房, 支持农民创业。二是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各地存量集体建设用地,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 直接用于农民创业用地。三是允许地方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 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民创业用地。四是在不影响水土保持, 不损害农民权益, 不污染、不浪费的前提下, 适当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

3. 再次是创业环境差。

近年来, 各地为了发展经济, 纷纷出台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 优化投资环境, 但农民创业却没有受到同等的重视。对农民创业缺少具体明确的扶持政策。在些人甚至认为, 农民创业只需要按现有的政策办, 不需要有特别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郭军盈.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研究.农业经济管理, 2007年06期.

[2]Donald F Kuratko.Riehard M Hodgetts Entrepreneurship-Theory, Process, and Practice2004.

上一篇:中国画的传统线条下一篇:男子单打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