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单打运动员(共7篇)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1
1、前言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羽毛球竞赛规则也在不断修改与完善,为了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迎合电视转播,2006 年国际羽联决定试行21 分每球得分制,新赛制削弱了强者的优势有利于弱者, 增加了比赛胜负的偶然性。新规则的实施,使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技战术的变化也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羽毛球运动只有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求变和求新,准确预见发展趋势,在训练中适应新的规则要求,把握训练规律才能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要求的分析, 为适应新赛制对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继而为广大的羽毛球教练员和运动员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新赛制下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现状。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篇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检索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选择性阅读、分析、整理。
(2)专家访谈法。
对国家羽毛球女单运动员为适应新赛制需求而在体能方面做得调整对郑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方面的教练员、教授进行了细致访谈进一步现阶段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瓶颈和突破口等。
(3)逻辑分析法。
采取归纳、演绎、比较方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羽毛球运动和训练,为推动我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理论依据奠定基础。
(4)录像观察法统计法。
本文首先使用绘声绘影软件播放比赛录像,然后采用中国羽毛球队专家组成员程勇民教授等研制的数据统计方法及表格进行原始数据收集。综合录像统计的数据再根据对录像的观察对技战术特征和发展进行全面、细致客观地分析。
3、新旧赛制差异
3.1、每局计分方法
由每局15 分制变为21 分制。 在遇到对方违例或被判罚死球时直接得分。
3.2、平分加赛方法
由当双方比分出现13 平或14 平后, 先获得13 或14 分的一方可决定加赛3 分、5 分,甚至“不再赛”变为双方比分出现20 分后,一方领先2 分即该局获胜;当双方达到29 平后,率先得到第30 分的一方该局比赛获胜。
3.3、中断比赛
由选手可以因要求喝水、擦汗、绑鞋带而中断比赛变为除地板变湿、球被损坏特殊情况外选手不能提出中断比赛。
3.4、技术暂停
由没有技术暂停变为任在每局领先11 分的情况下可有1 分钟的用于擦汗、喝水、绑鞋带的技术暂停。较“15 分制”的换发球得分制而言,“21 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新旧赛制下对于羽毛球男单技战术要求发展的探讨
4.1、前场技战术
新赛制下羽毛球比赛节奏快,运动员需要很快进入竞赛状态,此刻前场技术更需要受到重点关注,否则连续失误可能就会使运动员瞬间丢掉掌握比赛主导权的优势地位。从以往数据分析和比赛录像可以得出,为改变比赛节奏,寻找进攻机会,在前场的技战术中运动员多采用挑球和搓球。除此之外,扑球、勾球和推球也占一定比例但少于挑搓技术。
4.2、中场技战术
与前场、后场技战术比较,中场技战术在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的因新赛制而产生巨大变化(中场地位迅速上升)。抽、挡是新赛制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抽球的使用率明显增加),而且为迎合新赛制下每球得分的特点把以往全场吊拉,防御为主战术改为利用平抽处理一切杀球,积极进攻战术。在减少失误的前提下抓住每一球积极进攻争取赢得比赛胜利。
4.3、后场技战术
羽毛球后场技术多以高、吊、杀球为主导,其中尤为杀球是最行之有效的得分手段。就新旧赛制下的男单赛况而言,前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直接进攻趋势,并且随着进攻球的增多,高球出现的次数下降,较多为下压球,表现为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选手的后场技战术有显著提升, 后者在后场技术中则杀球和吊球用的最多,其次是高球、被动低吊和被动抽技术,高球和吊球次数远高于杀球次数后场技战术趋向在高吊、 远拉、 注重防守的基础上,寻找有利时机采取进攻,是一种节奏慢又相对保守的赛制结构。
4.4、接发球技战术
在羽毛球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比赛的输赢,通过对林丹与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接发球技战术分析研究发现,为一定程度阻碍对手直接展开进攻同时为第二拍的抢攻做准备,相比发后场高远球和后场平快球运动员更忠于发网前球;在接发球技战术上高、吊以及杀球的使用频率明显降低,主要利用的是推球、挑球和搓放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接发球技术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技术被认可。
5、新赛制下的体能训练
5.1、新赛制下羽毛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增强人体基本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的机能,当然也包括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团。
(1)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提出新要求。
羽毛球比赛是由激烈多拍和间歇时间交替组成。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机体主要靠ATP-CP系统供能, 而大于其以上则多靠糖酵解供能。新赛制要求运动员要注重每一得分的累积,因此比赛一旦开始运动员就要聚精会神, 避免失误抓住主动进攻的机会。总之,新赛制对间歇时间内的有氧恢复能力要求提高,以期掌握比赛主动权。因此,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好坏影响不大。
(2)新赛制对羽毛球ATP-CP供能系统的影响。
自新赛制实施以来, 羽毛球比赛节奏加快更加强调主动进攻,在比赛中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就要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支撑而完成大量的上肢扣杀及急速起跳、转体、移动等高强度的步伐。因此,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员要注意安排好自身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根据磷酸原供能系统特点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此外,糖酵解和有氧功能系统对整场比赛也至关重要。若运动员具有较好的体能去保持更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将更加有利于运动员比赛获胜。
(3)新赛制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的要求。
速度耐力也称“无氧耐力”,它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如果速度耐力弱则可能导致比赛时技术动作的变形,丧失控制主动权。因而运动员在平时应将专项素质、速度耐力训练都重视起来,增强多拍抗乳酸能力。
总之,新赛制的实施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提高对体能训练影响较大, 所以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应顺势而为重新思考、认识体能训练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认识训练方法科学的指导羽毛球运动训练。
5.2、新赛制下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认识
(1)振动力量训练。
振动训练是一种对运动员爆发力和最大力量产生很大影响的训练手段。Mester(2006)指出,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力量训练方法,不仅能够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而且对运动员的灵活性有重要意义。通过振动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明显改善人们的平衡和姿态控制能力;提高毛细血管的开放程度从而促进身体代谢水平的改善。
(2)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力量训练,来源于理疗和康复领域,其训练内容包含有许多与运动专项特点相符的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通过对运动链的用力效率、发力特征、平衡状态和多维度用力叠加、运动能量代谢特点、神经控制和本体感受等生理机制的分析得知其对体能教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只有具备了这些理论基础,才能灵活地设计出专项特点结合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来帮助运动员快速的提升体能水平。
(3)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应称之为“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所有与该区域有联系的肌肉群均可以视为核心区肌肉,对这些肌肉的力量训练就可以视为是人体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训练指向。核心区域作为发力的核心,在身体肌肉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控制着身体各部位形态的稳定性并影响着四肢动作用力支点的牢固性。
核心区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在训练实践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增加动作的不稳定性, 从而提高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的练习。为增加训练强度也可利用平衡盘、悬吊、瑞士球等器材增加不稳定性支撑来提高神经支配能力和身体肌肉的募集能力,最大限度的动员人体核心区肌群力量。
(4)再生训练。
再生训练是通过对体内筋膜等软组织的梳理放松,使肌肉骨骼的平衡恢复,身体姿态、降低了运动损伤、减少了用于保持长期肌肉收缩的能量, 从而减轻骨关节炎的影响和韧带撕裂的可能性。
对于能量系统来说,通过训练中和训练后的再生训练,循环系统的心肺供血供氧能力加强,加快了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增强新陈代谢效率,提高能量系统的工作能力。对神经系统来说,通过对激发点的治疗,抑制了疼痛神经信号对肌肉刺激和控制神经冲动的传递。对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再生训练通过加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减少了有毒物质在体内的积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同时通过对神经肌肉和筋膜等组织结构的刺激,促使机体的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协同作用,提高了机体整体的运动能力。
6、结语
羽毛球运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是智慧和拼搏的运动。 自新赛制实施以来羽毛球运动表现在更方面都要求的更高,比赛节奏加快、比赛的偶然性加大、比赛强调主动进攻、单项比赛用时呈现新特点等,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更加注重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研究与训练,同时还必须研究快节奏的攻防的转换将战能、技能、智能和体能贯穿统一并能够在临场实战中综合运用,才有机会赢得比赛。
从运动素质看,新赛制对有氧能力要求提高,更加强调速度耐力水平,提高了对速度、力量素质的要求尤其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的速度能力占据主要地位; 从供能特征看新赛制更加强调ATP-CP供能系统, 同时在训练后中要适当增加再生训练的比重,对激发点周围筋膜软组织进行激活和梳理, 预防潜在激发点的“转正”和形成。
总之,新赛制的实施从根本上积极、全面地推动了羽毛球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促进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心理品质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了关于羽毛球体能训练大变革。面对如此境况教练员也在不断更新体能训练理念,充分了解掌握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并结合运动员生理、个人特点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运动员速度、力量等综合素质,进而强化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何雪德等.体能概念的发展演绎着新时期训练思维的整合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于彦.对甘肃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3]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
[4]魏婷婷.身体功能训练中再生训练的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3.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2
在男单方面, 在历年的各大国际赛事中, 中国队把男子单打为我国羽毛球的优势项目, 来弥补双打的不足, 作为获胜的砝码。因此, 男子单打在团体比赛中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比赛的成绩, 在中国羽毛球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新赛规实施之后, 比赛出现了变动, 比赛的不可预测性、变化性和比赛的偶然性大幅度地上升, 这对男单选手技战术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 既要娴熟的运用多种技术和站术, 又要能进行灵活运用。其中, 后场技术是选手控制场上局面、占据主动和得分的主要手段, 是比赛中战略部署和技战术运用的重要因素。
1 分析与讨论
(1) 对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重大比赛部分男单选手林丹、谌龙、李宗伟等6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与分析 (如表1) 。
(2) 3名选手后场整体技术使用率的统计分析。
从表2可看出, 高球、杀球和吊球为主要使用技术, 但是杀球依旧是高水平运动员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 良好的杀球可以直接得分。
(3) 3名选手后场个人技术使用率的统计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林丹当今的打法强调稳定, 注重过渡, 稳中寻找最佳进攻时机。谌龙更强调进攻取胜。
(4) 3名选手后场整体技术得失分率的统计分析。
从表4可以总结, 杀球是高水平选手必备的技术, 杀球技术使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后场的得失分情况。
(5) 3名选手后场整体击球位置分析。
3名选手后场整个击球位置分析如表5所示。
(6) 3名选手后场整体击球线路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 后场击球线路中, 直线的比例最高, 为57.38%, 再是斜线, 占的比重是24.78%, 中路球列为第三, 比重是10.62%, 小斜线的比例最少为7.22%, 说明后场球选手主要通过直线和斜线来控制对手, 小斜线的运用较少, 主要是为了后场扩大线路, 给对少制造不便。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 后场技术在比赛中占有重要比重, 杀球运用率最高, 吊球第二, 高远球第三, 被动抽球与被动吊球运用率较少。高远球与吊球能很好调动对手, 杀球则是进攻创造赢球机会的主要途径。
(2) 后场技术得分比重较低, 丢分比重较高。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杀球、吊球、高远球, 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基本不得分。丢分技术从低到高为:被动吊球、被动抽球、高远球、吊球和杀球。
(3) 后场主要击球手位为正手区, 其次为头顶区, 第三位为中间区域。后场技术球路多以直路为主, 第二为斜路, 场心第三。说明后场球选手主要通过直线和斜线来控制对手, 小斜线的运用较少, 主要是为了后场扩大线路, 给对少制造不便。
2.2 建议
(1) 由于每球得分制, 使得羽毛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 而为了加强进攻能力, 优秀男单选手加强了杀球和吊球的使用。因此, 在平时要注重杀球和吊球技术组合打法, 增强动作一致性, 增强进攻能力。
(2) 在日常训练中不仅要加强击球的质量, 还应加强技术的稳定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对手。
(3) 除了注重后场技术的同时, 还应有意识的加强前场和中场的技术, 将前场、中场和后场巧妙的相结合, 在全面发展的同时, 逐渐形成符合自己的打法特征。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越来越发达, 科技不断地更新, 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喜欢羽毛球这个运动。在比赛中, 后场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对手, 而且也能为得分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 后场技术也越发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该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综述法、数据统计法等, 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后场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来比较。经对世界优秀男单选手近3年的6场比赛视频进行分析统计, 得出以下结论:比赛中后场技术运用占一定比例, 吊球、高远球和杀球的运用次数较多, 被动低吊与被动抽球运用率较少;杀球的得分率最高, 高远球、吊球略少, 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几乎无法得分;丢分比重从低到高为被动吊球、被动抽球、高远球、吊球与杀球。
关键词: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
参考文献
[1]王文教.羽毛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2]陈月亮, 阮文德.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及节奏特征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26 (6) :84-87.
[3]陈钦剑.我国羽坛国手夏煊泽体能和技战术分析[J].竞技·论坛, 2010, 18 (9) :36-38.
[4]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5]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6]万华喆.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杀球技术教学方法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3) :154-155, 159.
[7]叶生爱.羽毛球新赛制对男单后场技战术影响分析[J].运动, 2010 (10) :11, 113.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3
职业网球比赛中,即时比分是球员选择战术决策的重要依据,职业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关键分时刻如赛点、破发点、局点出现时,球员常常选择实施若干特殊的技战术套路。在比赛过程中对结果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关键分”,每一关键球的输赢都关系到比赛结果的胜败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果拿下这一关键分,球员在之后的比赛会信心百倍,反之输掉这一关键分,对球员的心理心态会有相当大的起伏,从而在比赛过程中的击球会出现较多的不稳定和心理上的考虑,心理上可能会产生更加体育保守想法,从而在球场上缺乏了对比赛节奏的控制和掌握。可以这么说关键分的得失对于一局或一盘都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球的争夺和较量来集中反映网球运动员在技术风格、技战术类型等,运动员的真实水平和实力在关键分中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各个国家网球队以及世界顶级网球团队在比赛重要时刻都重视提高运动员打好关键球的能力。
通过录像观察法来分析2016澳网决赛比赛中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的关键分技战术运用的情况,如关键分运用上的策略和选择、关键分出现的频率等,分析而得出的参考价值数据,可以为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穆雷和德约科维奇在201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中关键分技战术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1、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
运用“关键分”和“比赛技战术”等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网查阅了从2000年以来相关专题的学术论文。
2.1.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关键分处理进行数据化的统计。
2.1.3、数理统计法
通过统计得到各种相关技战术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和汇总,对比赛录像的相关技战术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和常规的统计分析。
2.1.4、对比分析法
对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在比赛中的技术使用百分比、得分率和失分率和落点分布等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两人在2016年澳网男子单打决赛中关键分运用时的得分技战术手段和失分技术原因等。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关键分各项技术使用情况分析
从表可知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属于全面型选手,正反手运用较多,两名运动员对自己的底线技术有信心,但在一些分数上也会突然的采取发球上网截击的战术来改变比赛节奏,获得一些突然性的效果,所以在关键分上截击技术的运用也比较多。通过录像分析发现两名运动员在关键分的争夺上比较激烈,节奏变化比较多,切削技术的运用也比较多。两名运动运动员关键分中正手使用率均高于反手,说明在网球比赛中正手技术的重要性,而对两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穆雷在关键分上更加倚重自己的正手技术以获取回合较量中的优势。
3.2、关键分发球技战术分析
通过分析两名运动员在自己的发球局关键分上发球的落点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发方面两人的内角发球较多,这是由于关键分的争夺一般在占先区,而当自己面临破发或者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分的争夺时发ACE球是最好的手段,而且两名运动员都是右手持拍。外角发球所占比例较多,比分在40-15时,为尽快拿下比分,平分区发较大角度的外角发球是最佳的发球战术运用。分析两人二发的落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关键分上两人二发以稳为主,多发中路球,但是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两名运动员二发旋转比较大使得接发球员很难通过接发球直接得分。
3.3、关键分得失分技术特点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在关键分的争夺上,两位运动员的得分手段共有的特点是:正手技术>发球技术>截击技术>反手技术,这说明在关键分的争夺上二人都希望在发球环节做的更好,以最简单的方式结束关键分的争夺。如果发球没有直接结束分数争夺,会更多的进入到多拍回合,正手就成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截击技术运用较多,一方面是由于发球上网战术取得的奇效,另一方面由于在多拍回合中优势一方随球上网而为截击得分取得很好的机会。而在其它非主要得分手段上,德约科维奇的接发球技术得分较多,说明其在关键分上敢于拼,具有强大的自信心。此外,在发球技术上得分率也比穆雷高这也说明关键时刻德约科维奇的一发成功率较高,而且能将一发建立起来的优势转化为得分,为这场比赛取得胜利增添胜算。在切削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运用方面二人差距不大。
由表6可知两位运动失分较多的技术环节依次是:正手技术>接发球>反手。由两人得分技术手段以及关键分技术手段运用率可以知道两人的正手技术运用比较多,而且正手技术为两人主要的进攻手段,所以在失分率上正手技术也高于其它技术。由于关键分上,对手一般会拼一发,所以也就照成了两人的接发球失分率仅次于正手技术。对比两人几个技术环节失分率可以发现,德约科维奇在接发球、正反手技术上失分率都低于穆雷,说明在关键分上德约科维奇更加稳定,这是其夺取冠军的重要因素之一。
4、结论与建议
4.1、关键分争夺中发球的落点对随后的上网战术或者线路变化有着很大作用,提高一发质量和一发得分率可以更好的拿到关键分。
4.2、关键分争夺中正手技术得分率和失分率都比较高,正手作为主要的得分武器应当提高其在关键分争夺中的稳定性和侵略性。另一方面开发其它得分手段,优化自己的技术组成,使自己更加全面有利于在关键分中技战术的安排和使用。
4.3、锻炼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在关键分处理上更加冷静和耐心,并且具有强大的内心可以在关键分中敢于打出优势拍,为自己确立场上优势。
4.4、在关键分中的每一回合要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通过节奏上的变化,发球上网战术的运用等打乱对手的击球节奏,提高对方击球失误率。
参考文献
[1]陈绪坤.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外优秀女子单打运动员发球局得失分特征分析[D].苏州大学,2013.
[2]周杰.2012年四大网球公开赛世界优秀男子选手技术统计分析[D].西南大学,2013.
[3]徐淑良.费德勒网球技术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甘胜.2014年四大满贯男单决赛得失分的技战术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5.
[5]杨宁.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四强技战术分析[D].山西大学,2013.
[6]李思龙.职业网球比赛中比赛节奏调控的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3.
[7]庞永坤.德约科维奇在2011年四大满贯决赛中的技战术运用与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
[8]罗溢杰.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硬地赛事“关键分”技战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
[9]王伟,周曙,张春合.费德勒美网公开赛关键分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02:100-105.
[10]吴强.2009年美网费德勒与对手网球技术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40-42.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4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在比赛中取得了令国人无比自豪的成绩。特别是男子单打这个羽毛球比赛中含金量很高的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林丹、陈金分别取得一金一铜的好成绩。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是一个综合考验运动员技术、体力、意志和战术意识的项目,综观所有的球类运动只要包含着需要在运动中去处理球的竞技项目,就有假动作的存在。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中假动作的运用和实战分析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羽毛球方面的书籍、期刊,分析世界上顶级羽毛球高手在实际比赛中假动作的运用及取得的效果。
3、假动作具体分析
3.1、发球中的假动作,正手发球假动作之一:
正手好似要发网前球,球拍的位置距离击球点的位置较近,引拍距离局限、你的站位和姿势使对手将注意力放到前场时,可以利用手腕的快速闪动来带动球拍,发出正手平快球、平高球或者高远球,对手在开始就受你的站位和姿势的假象影响,反应过慢而处于被动,回球质量就会下降。反手发球假动作之一:站位在T字区近处(注意不要踩线违规),持球手将羽毛球举到规则允许的最高位置,将球拍的反拍面正向对着羽毛球,似要发一个近角的网前球,而在真正实施发球时,开始的手势也象以反派面正向击球,而在球拍将要触球的一刹那,手腕变向,以斜拍面去削击球托,发了对方一个远角的网前球?这样对方上网扑发球的成功要打折扣了。
3.2、在接发球中的假动作,接发球是每个回合的开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接发球处理得好,无论单打还是双打,都能取得先机。接发球的假动作有许多,其动作的要领都是:判断要好,动作要快,引拍动作要隐蔽和快捷,有虚晃一枪之招,真正出球要让对手捉摸不清。接发球中的假动作之一:首先站位应中偏前,当对方发出一个网前小球时,以反拍面击球,就将持拍的脚向前跨一大步,以反拍面去回击球,利用击球的时间差来迷惑对手,当球拍回退到一定的位置(高度)时,突然小手臂和手腕发力,将球快速回击挑到对方的后场。
3.3、
处理网前球的假动作,当对手放你的网前球后,自己就要快速移步到位,伸展手臂,拍面与地面平行,似要搓一个网前球,当拍面到了球的下方,突然改搓为勾,回击对手一个对角网前球,使得对手判断失误。
3.3.2、
虚挡实搓的假动作,当对方与你斗网前小球,勾了一个对角网前球时,自己要快速反应和到位,乘球在网顶平行飞行的时候,拍面向着来球和网面,似要正向挡击回放,当球再继续飞行刚低于网顶时,突然变换拍面与地面平行,回搓对方一个滚网小球,而且让球更靠近边线,使得对手在回球时更困难。
3.3.3、
虚挑实吊的假动作,一般情况下,你的对手本能都会在自己给别人回了不到位的半场球之后就进入全力以赴的防守状态。你的起跳更让对手双脚跟扎住,重心降低。这时候你象要加大力扣杀,而实际却打了一个吊球,让对手难以应付。
3.3.4、虚杀实平高球再压对方反手位后场的假动作
一般情况下,对手回了一个使自己被动的中场球后,这时候如果杀球,成功的机会大约是60%到40%。如果你采用虚杀实平高球再压对方反手位后场的假动作,让对手再次退回反手位后场,回不到最佳防守点,使回球更不到位,这时候你可以将球杀到对方的中腰或其后场的另一端角,让对方的接杀鞭长莫及。
3.4、后场击球的假动作
3.4.1、
后场反手击球的假动作,当对手压你的反手后场很到位时,你采用反手大幅度的引拍,似要回对方一个反手高远球或平高球,但真正击球的一刹那,手腕控制反拍面,斜劈对方一个远角网前球,让对手意想不到。
3.4.2、
后场侧身杀斜线的假动作,在比赛中,较多时候对手会以平高球压你的正手位的远端后场角,你可以采用正手后退步伐,在最后一下起跳,身体与边线平行,头也不转,似要杀对方一个压边直线球。而手臂和手腕突然一旋,杀了一个正手大斜线,落点在中腰,或者劈吊大斜线到对方的另一网前角,其妙处让对手只能回味了。
4、总结
羽毛球比赛中还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假动作,的确难以一一列举。无论使用何种假动作去迷惑对手以达到你真正的目的都取决你在羽毛球比赛中对场上的阅读能力和驾驭比赛本事,不断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培养良好的判断能力,加强比赛意识和善于总结提高。羽毛球的比赛千变万化,风起云涌,克敌制胜需要真功夫,也需要出其不意的手段。假动作在羽毛球比赛中是一支绚丽的奇葩,分外娇艳。而各项技术动作击出的球都可变化多端,这也是羽毛球魅力和妙趣的所在了。
参考文献
[1]王文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3年全英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决赛选手谌龙和李宗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对谌龙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并从中找出双方的打法与特点。
2结果与分析
2 . 1发球技术对比运用分析
从表1可知在新赛制下,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主要采取反手发网前球技术,而李宗伟在发球上相比而言更具有变化性,在比赛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发球技术,以此来打乱对方的接球节奏,为自己组织进攻做好准备。
2 . 2接发球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表2可知,双方在搓放网前球和挑后场高球技术上的使用次数最多,而李宗伟搓放和勾对角网前技术运用上明显高于谌龙,这也反映了李宗伟习惯于通过精准、细腻的网前技术来牵制谌龙后场的进攻,为自己争取主动创造机会。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李宗伟发球时前后场结合,虽然影响了对手的接球节奏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自己防守的压力。
2 . 3前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表3可知,双方在前场技术的运用中,挑球技术使用次数最高,其次是搓放球,但两者在技术使用上仍存在明显的差异。李宗伟在勾球和扑球技术的运用上明显高于谌龙。这反映出李宗伟擅长运用高质量的网前技术,以此迫使对方挑高球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而谌龙通过选择反手位或大角度的回球线路拉开对手,增加了回球的难度,致使李宗伟失去了最好的击球点而不能进行有威胁性的进攻。
2 . 4中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表4的数据可知,接杀挡网和平抽快挡是2人在中场主要运用的技战术。在防守时,谌龙接杀挡网前球的技术使用上明显高于对手,而李宗伟除了运用挡网技术之外,有时会根据场上的情况配合使用勾对角和挑高球技术来调动对方的跑动,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增加对方移动的距离和难度。因此也说明通过网前各种技术的灵活运用和变化,有时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减慢其进攻的速度。
2 . 5后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据表5可知,双方在后场技术上主要运用吊球和杀球技术,谌龙的后场吊球的使用次数多于李宗伟,表明谌龙在后场通过后场劈吊、下压控制李宗伟的网前,迫使对手挑高球,同时通过大角度的拉吊拉动对方的跑动,消耗对方体力,再伺机采用杀球进行攻击。这也充分突出了在羽毛球单打技术中最常见的拉吊突击的打法。李宗伟在击球时更多的运用后场平高球技术攻击对手后场大对角区,通过连续的压制对方底线,消耗对方体力,在适当的时机配合杀球突击进攻。并且李宗伟在后场杀球次数明显高于谌龙,且其突击爆发力强,动作一致性突出,正手劈杀对角威胁大。
2 . 6全场各场区击球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羽毛球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不仅能反映选手的技术风格,而且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选手在比赛中的战术指导思想。表6数据显示,谌龙和李宗伟在前场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后场技术次之,中场技术使用最少。2名选手在前、中、后场技术的使用上并无太大差别,说明2人在各场区的技战术打法特征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于双方在发球都是以反手发网前球为主,所以前场的技术使用率最高。由于羽毛球技术手上动作多变,双方在比赛中互相牵制, 从而通过多拍调动对手,迫使对方失误得分。网前技术不像后场那样具有很强的进攻力,但具有极强的变化性,在适当的时机配合假动作,打扰对手的比赛节奏,强有力的破坏对方组织进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具有身高优势而且后场进攻能力强的对手的发挥。而后场技术具有进攻力强的特点,但只有在前场和中场技术的合理配合下才会达到目的。双方的战术目的十分明确,都是通过控制网前迫使对手起高球,然后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后场突击。另外, 双方都较多的运用后场多拍结合网前的拉吊,采取大角度的回球线路,攻击对方的反手区,加大对手的回球难度的这种技战术打法来消耗对方的体力,迫使对手出现失误,而中场主要是一种过渡手段,是攻守转换的主要阵地。所以中场技术的使用上相比前后场技术的运用上要少的多。
2 . 7双方主动得失分情况分析
羽毛球比赛中的得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自己得分和对手的压迫性失分。由表7可知,双方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都是通过后场进攻所得,并且李宗伟通过后场杀球及杀上网技术的运用上所得分数明显高于谌龙,这也充分说明了李宗伟在碰到像谌龙这种高大而且后场进攻性强的对手时,采用快节奏的后场主动进攻性击球,结合劈杀大对角加大谌龙的转身难度的技战术打法而得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比赛中,双方在技术和判断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失误,相对来说,李宗伟的发挥相对不稳定且失误较多, 共25次,换句话说在失误上谌龙得到25分,也说明了李宗伟在主动进攻时由于比赛消耗大量的体力,质量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前场和后场技术运用中频频出现失误,尤其是在网前放网的失误最多, 没有打出以往在技术上精湛、细腻的程度。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了谌龙在这场比赛中由于其突出的防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李宗伟的心理压力。而谌龙在第一局比赛中的失误相比第二局要少的多,这也说明李宗伟通过多拍的拉吊突击,从比分上一步步追赶,给谌龙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失误增多。从羽毛球比赛中,出现的失误越多意味着对方直接得分,这也意味着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必须加强得分能力,降低失误率。而在此次比赛中李宗伟的失误相对较多,这也是谌龙在这场比赛中能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3结语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法、三段指标法等方法对王皓在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找出其在技、战术上的优势与不足, 为提高乒乓球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优秀乒乓球男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术的代表王皓。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对比法、三段指标法, 通过王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1/8、1/4、1/2比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段得分率=[段得分/ (段得分+段失分) ]×100%;段使用率= (段得分+段失分) / (总得分+总失分) ×100%。同时, 对王皓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了评估, 得分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将王皓与韩阳、佩尔森、马琳的三场15局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失分进行统计, 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中王皓三段得分率与使用率统计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王皓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直拍进攻中运用“直拍横打”技术打法的典型代表, 在此次比赛中的成绩是:1/8比赛中4∶1击败日本的韩阳, 1/4比赛中4∶1击败瑞典的佩尔森, 1/2比赛中1∶4输给中国的马琳。
2.1.1 王皓及对手发球抢攻段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王皓在对韩阳和佩尔森的比赛中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 而且得分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因为对手不适应王皓的发球, 接发球质量不高造成出台, 让王皓抓住机会抢拉或是抢冲得分。而在对马琳的比赛中发球抢攻的使用率以及得分率都明显偏低, 主要是因为马琳也是当今最为优秀的直板运动员之一, 对直板技术的了解以及对王皓技术的熟悉, 使他在接王皓发球时回球的落点及旋转上掌握比较好, 让王皓发球强攻的使用率下降。在直板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中都力争在“前三板”中分出胜负或占据主动进入相持段, 而王皓在与马琳交手的5局中并没有因为发球而占太大优势。
2.1.2 王皓及对手接发球抢攻段技术统计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王皓在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较高, 无论是正手位的抢攻、抢拉, 还是反手位的挑打, 比赛中使用的频率都较高。在与日本的一号单打的5局比赛中, 由于韩阳对“直板横打”技术的了解不够, 造成了比赛中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当前我国直拍选手与欧洲横拍弧圈对阵时, 吃亏总是在反手位。对方反手位有拉、冲、打, 而我方只有单一的推、挡、搓, 难以侧身抢攻。“直拍横打”技术的应用, 则大大加强了反手位的进攻能力, 让攻防更加均衡。比赛中王皓接发球通常用摆短控制对方或是反手的挑打技术占据主动, 对于出台球一般采用抢拉或是抢冲以及反手的“直板横打”。在比赛中, 接发球抢攻的得分率很高。但是在与马琳的比赛中, 王皓的接发球抢攻率虽然很高, 但是得分率却很低。主要是由于马琳与王皓之间互相了解, 马琳积极主动的控制了回球落点以及发球中短球的运用。在与马琳比赛的第三局中, 马琳以12∶10胜出, 在这一局中马琳抓住王皓急于反手的拉、挑的情况, 而发正手位的短球, 造成王皓回球失误。所以在与马琳这类世界高手比赛时应注意攻防结合, 不能急于一板或两板抢拉或抢冲得分, 而应在接发球时多一些变化, 摆短的同时可以穿插劈长等。
2.1.3 王皓及对手相持段技术统计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王皓在与佩尔森比赛中相持段的使用率较高, 主要由于直板运动员往往在前三板中解决战斗, 对于正手相持的则较少。在与瑞典选手佩尔森的5局比赛中, 王皓总共得净胜分8分 (5局比赛成绩是:11∶9、11∶9、9∶11、11∶7、11∶9) , 由于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具有对球的摩擦大、球速快、攻击力强、动作小、隐蔽性大等特点, 让对手在相持阶段并没有因为反手位而得分。尽管王皓的正手跑动范围很大, 但是在大范围的跑动下击球往往会出现失误, 一旦对手突然回击正手还是显得措手不及, 这种情况在与佩尔森和马琳的比赛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与佩尔森的第一局比赛中, 当王皓与其比分为10∶8时, 佩尔森发一反手底线球, 王皓“直板横打”抢先上手将球打入对方的正手位, 此时佩尔森前冲弧圈拉王皓大角度斜线, 王皓在跑动中回球出界。在与马琳的相持阶段运用中, 并没有因为反手位的“直板横打”而占据主动, 相反由于直板横打造成的失误却增加了。所以王皓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相持能力。
2.2 直板横打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2.2.1 直拍横打技术的优势
由于直拍横打拉出去的球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有一点侧旋, 如果直接侧拉拐的弧度会更大, 因此往往由于对手不能很快适应而造成接球失误。
2.2.2 直拍横打技术的不足
直拍横打技术对于相持段的运用不够好, 缺乏连续性, 不能有效地控制比赛的节奏, 而且在相持时容易出现技术上的失误, 容易拉漏或出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王皓发球抢攻的得分率高, 威胁性大, 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
3.1.2 王皓在接发球抢攻中使用率较高, 但是得分率不够高,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3.1.3 王皓在相持阶段的使用率较低, 在加强反手能力的同时, 应加强比赛中相持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在中远台处的相持能力。
3.2 建议
直拍进攻型打法欲走在世界乒坛的前列, 必须提高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运用直拍横打技术提高反手位进攻能力的同时, 也应提高中远台的相持能力, 以及在比赛中减少失误, 以免造成心理负担。在左半台应该仍以侧身进攻为主, 在此基础上与“直拍横打”技术的变化结合使用, 提高进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鲁军.试论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 2002 (3) :22-24
[2]樊恒学, 刘呈浩.马琳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的技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 :52-54
[3]丘钟惠.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0
[4]程序.论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4 (5) :47-49
男子单打运动员 篇7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2011年361°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2阶段第6轮、201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宝鸡站以及2011年中国乒协会员联赛咸阳站比赛中各十场男子单打比赛的接发球抢攻技战术特点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乒乓球技战术相关文献,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录像观察法。
观看实战录像,对比赛录像进行观察记录。
(3)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办公软件 和SPSS 12.0统计软件对比赛录像的有效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处理和分析。
(4)三段指标统计法。
依据乒乓球单打比赛三段技术评估标准, 运用分段统计法和三段评估法对三项赛事男子单打比赛的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得分率、技术手段和落点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正、反手接发球的运用情况比较分析
在现代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发展中, 技战术的变化都是围绕要抢先上手,力争主动进攻,对运动员在激烈的乒乓球竞技比赛中接发球技术提出更高的技战术要求。接发球运动员利用临场经验,通过发球运动员发球时的挥拍方向、轨迹、动作特征以及球的飞行弧度和落点等因素的快速判断, 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完成接发球动作。
2.2、接发球类型的比较分析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 过渡性接发球和进攻性接发球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过渡性接发球并不意味着只是防守和过渡,其落点的控制和不同的旋转也可以压制发球运动员的进攻,为接发球抢攻打下基础,相比之下,进攻性接发球也并不代表是完全的“进攻”,接发球的进攻性和过渡性一定要结合“第四板”的运用情况来分析。过渡性接发球基本采用的手段为:反手搓、反手劈、反手挑、正手搓、正手摆和正手劈等;进攻性接发球基本采用的手段为:反手拉、反手拧拉、反手加力推、正手挑、正手拉等。本文通过过渡性接发球和防守性接发球对乒超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乒协会员联赛中运动员的接发球类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2.3、接发球得分率、直接得分与失误率的比较分析
接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接发球技术掌握得好,可以使自己在比赛中不会因对方发球而紧张,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乒乓球比赛有反应快、变化多、节奏快等特点,攻防转换快, 一方运动员进攻的失败必然给另一方运动员提供了反攻的机会。因此,接发球运动员为摆脱被动地位,必须保证在接发球技术环节上不失误的情况下,寻求机会起板进攻,或通过抑制发球方发球后抢攻的攻势和优势,力求在“第四板”和相持阶段找到突破口。
(1) 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发球对接发球运动员的压迫性较小。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发球落点基本集中于中路中网、中路近网、左路中网和右路近网等区域,接发球方基本可以运用正手完成接法,但是由于球的旋转力度、变化不够,接发球运动员很容易进行接发球进攻。
(2) 发球运动员发球后的抢攻不够彻底、“拖泥带水 ”, 为接发球运动员的接发球后抢攻留下了生机和机会,发球方“前三板”优势会随着回合的增加而逐渐丢失,如果发球抢攻不顺利,必将在接下来的回合中失去进攻主动,反而为接发球方进攻留下余地。乒超联赛接发球得分率、接发球直接得分率以及失误率均很低,说明乒超联赛运动员的发球旋转和落点较精确,对接发球方的压迫性强,使接发球运动员很难直接完成接发球得分和摆脱被动的局势,接发球运动一般采用过渡性接发的形式, 尽量减少发球方发球进攻的机会和优势。虽然全国会员联赛接发球得分率、接发球直接得分率均高于全国锦标赛和乒超联赛, 但是并不能说明全国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和整体竞技水平就高于乒超联赛和全国锦标赛运动员,接发球得分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应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4、接发球落点的比较分析
接发球运动员只有控制住发球运动员的“第三板”进攻,才能有机会转“被动局势”为“主动局势”,创造进攻机会。为了更精确的分析乒超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左台近网、中台近网、右台近网、左台底线、中台底线和右台底线等六个区域对三项赛事中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进行统计和比较。
数据得知: 乒超联赛和全国乒协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主要分布于左台近网、中台近网和左台底线,其中对中台近网位置的控制较多。表明运用接发球近网和台内落点的控制,也是接发球运动员有效防止和抑制发球方抢攻的主要手段。可行性原因分析如下:
(1)左台近网和中台近网区域是发球运动员最不容易发球抢攻起板的位置。发球运动员充分利用旋转和落点将球控制在对方的左台且近网的位置, 迫使接发球方出现接发球失误或暴露接发球落点。但是,接发球运动员为避免对方的发球抢攻,会尽力将球接向对手的近网和台内区域。
(2) 接发球运动员在接近网和台内球时 , 运用搓、摆短等技术手段完成过渡,在保证接发球成功率的前提下,只能将球回接于发球方的左台近网、中台近网和左台底线区域。
(3)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主要集中于底线位置,相对于乒超联赛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左台近网和中台近网区域的分布却较少,也反映出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的欠缺,控制落点的精确度较低。
2.5、接抢段得分率、使用率的比较分析
规则的改革给一直被认为被动的接发球带来了生机, 使高水平运动员能在比赛中采用各种进攻性接发球技术。接发球“第二板”、“第四板”的进攻性、稳定性、压迫性对比赛胜负关系重大。提高接发球和接弧圈球的质量,以角度、速度的有效结合为主,通过提高“第二板”和“第四板”的衔接,保证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加转攻和上手抢攻的机会。接发球运动员应该发挥“保持稳定、寻找机会、积极上手”的接发球指导思想,转被动为主动,利用旋转和落点有效控制对方,积极赢得获胜的主动权。
乒超联赛 运动员的 接抢段使 用率高于 评估标准 的良好值 水平,其得分率为49.6%,处于良好水平。在运动员接发球落点的研究中已了解到,乒超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基本集中于中台近网,虽然未接发球直接起板进攻,但是,通过“摆短”、“搓”等技术手段对接发球落点的有效控制,抑制了发球方的“第三板”抢攻,力求在“第四板”中寻求机会起板进攻。从使用率方面可以看出 ,乒超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抢攻的意识较好,使用频率高,也间接说明其接发球技术的稳定性较好。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处于良好水平。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主要以控制对方中路近网和左路底线为主, 接发球方试图利用中路近网的接发球落点, 为接发球抢攻做铺垫; 对于接发球左路底线落点的回球,只能寻找发球方抢攻不利落产生的反攻机会。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应该在保证接抢得分率的前提下, 加强接抢技战术的使用,重视接发球抢攻对转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抢使用率为20.2%, 得分率为41.8%,均达到评估标准的良好水平。左台底线和右台底线是其运动员接发球的主要落点,且发球方在处理左台底线的接发球时,主要采用反手搓和侧身拉、冲手段为主,但是其得分率却不高,由此,为接发球运动员的抢攻和反攻创造了更多的上手机会。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应重视接抢的重要性,积极抢先上手,在接发球落点上多控制对方的近网和中路区域,为“第四板”的抢攻创造有利条件。
3、结论与建议
(1)乒超联赛运动员接抢的使用率和得分率最高 ,全国乒协会员联赛最低,且三项赛事的接抢得分率均处于良好水平,乒超联赛运动员在加强侧身位抢攻的同时, 应注重反手位抢拉、抢冲的使用,保持正、反手进攻的平衡性,抢先起板、多点抢攻,提高接抢得分率。
(2)三项赛事接发球抢攻对正手位拉、冲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很高, 其中乒超联赛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接抢段在侧身位抢攻的使用率均高于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应均注重提高“第二板”和“第四板”的衔接质量,保证其稳定性的基础上,丰富接发球抢攻技术手段,以角度、速度的有效结合为主,增加转攻和上手抢攻的机会,积极赢得获胜的主动权。
【男子单打运动员】推荐阅读:
男子单打09-19
优秀男子运动员10-05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06-25
男子400米栏运动10-12
青少年男子竞走运动员08-24
男子200米运动员的加油稿09-23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09-29
运动会男子三级跳宣传稿12-11
羽毛球单打战术10-26
羽毛球单打战术之运用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