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通用4篇)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篇1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为了掌握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过程的负荷特征,应用心率团队训练系统、血乳酸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摄像等方法,获得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负荷信息.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每次上场运动时间72 s左右,间歇时间2 min左右,净运动时间约30 min.运动员心率较长时间处于最大心率的高百分比区间,各局比赛后血乳酸均达到10 mmol/L左右,血尿素、肌酸激酶和血睾酮比赛前后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我国男子冰球比赛的负荷特征为:以磷酸原和糖酵解为主要供能系统,比赛过程的时间模式可概括为“72:2:30”,运动员达到个人最高心率、血乳酸最高达到17.1mmol/L、心脏负荷总量达到7 000以上,比赛负荷较大.
作 者:麻正茂 MA Zheng-mao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0刊 名:冰雪运动英文刊名:CHINA WINTER SPORTS年,卷(期):31(1)分类号:G862.3 G804.23关键词:男子 冰球 比赛 负荷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确定
该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名优秀男子少年足球运动员, 在实际训练前, 分别对20名运动员基本情况与基础心率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检测发现, 少年足球运动员平均身高保持171.10 cm, 而平均体重为63.52 kg, 而在基础心率数据方面, 选取训练前7天的检测数据, 发现运动员平均基础心率为74.73次/min。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选取相应的测试方法, 具体包括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两种, 其中测试法的要求引入Zephyr测试系统, 测试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率变化特点, 并做好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而在数理统计方法方面, 可利用Zephyr软件分析测试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入数理统计方式, 配合Spss17.0软件的应用, 完成统计与处理数据的过程[1]。
2 比赛与训练中男子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率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在进行心率特征测试前, 首先应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 如, 每分钟跳动次数为心率, 可利用HR表示;而卡路里指为1大气气压条件下, 1 g水温度提升1℃时的热量消耗, 可利用Cal表示;对于每分钟呼吸次数, 其被称为呼吸频率, 可利用BR表示。除此之外, 在实际研究中也涉及活动水平内容, 一般可对活动水平进行表示的为VMU。
2.1 体能训练中运动员能量消耗与心率变化
在具体测试中主要对体能训练中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心率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 体能训练中前卫运动员在卡路里、呼吸频率、心率、活动水平方面分别为1 225 Cal、47次/min、127.5次/min、2.12 g;体能训练中后卫队员的卡路里、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活动水平分别为1 165 Cal、45次/min、141.5次/min、1.67 g;中卫运动员在卡路里、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活动水平上分别为1 203 Cal、44次/min、133.6次/min、1.2 6 g。根据测试结果, 将统计学理论引入其中进行数据分析, 可发现相比前卫能量消耗值与心率值, 中卫要低出许多, 而相比中卫与前卫, 后卫的心率值较高, 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假若从不同位置运动员负荷强度看, 心率负荷在后卫位置上最高[2]。
2.2 战术训练中运动员能量消耗与心率变化
战术训练是运动员训练的关键项目之一。在实际训练中, 不同位置下运动员的卡路里、呼吸频率、活动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测试发现, 在活动水平、卡路里以及心率方面, 前卫要高出后卫许多, 且在能量消耗、心率值上前卫队员也大于中卫队员。需注意的是受不同负荷强度影响, 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心率指标上也极为不同。一般训练或比赛中中卫主要负责进攻与防守, 而前卫则以进攻为主, 涉及较多高强度动作, 两个位置在最高心率上较为相近, 维持在185.2次/min左右, 相比之下, 后卫在战术训练或实际比赛中多以防守为主, 不涉及过多高速跑动动作, 所以, 在负荷强度上表现为中低强度, 以177.2次/min作为平均最高心率。这就充分说明, 战术训练中不同位置运动员因负荷强度不同, 在心率变化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2.3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能量消耗与心率变化
从实际比赛运动中, 足球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心率变化等变化也较为明显。通过测试发现, 实际比赛中, 前卫的呼吸频率、心率值超出中卫许多, 但在活动水平与能量消耗方面中卫较高。由于比赛中不同位置运动员在负荷强度上较为不同, 所以, 最高心率也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发现中卫与后卫在最高心率上分别为172.0次/min、171.8次/min, 而前卫在最高效率上可达到189.4次/min, 充分说明比赛中前卫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较为明显[3]。
3 测试结果的具体研究
3.1 从体能训练测试结果角度
体能训练中不同位置运动员因负荷强度不同, 所以, 在能量消耗、心率变化上也较为不同。实际训练中侧重于对运动员的体能储备进行考查, 分析运动员的耐力、速度, 并以冲刺跑、持续跑作为训练重要形式。该种训练方式下, 由于后卫不再局限于比赛中的防守动作, 需涉及到冲刺跑、持续跑等动作, 此时其承受的负荷强度相比中卫、前卫便会超出许多, 此时在心率变化上也将极为明显。事实上, 训练人员可通过运动员的心率变化, 对运动员训练水平、技术特征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指出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之处[4]。
3.2 从战术训练测试结果角度
在技术训练过程中, 常用的方式为小组对抗赛, 其主要对运动员的配合与跑位进行训练, 通常又可将这种方法叫做无门将不射门比赛。该部分内容训练中, 由于前卫需不断地进行高速跑, 这样所承受的负荷强度也较高, 即使训练过程中, 对于前卫运动员也涉及到慢跑或中走等内容, 但动作频次较多, 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运动员的负荷强度, 能量的消耗、心率变化都较为明显。而对于中卫运动员, 其在训练中需考虑配合后卫、前卫运动, 所以, 负荷强度也较大, 甚至与前卫运动员负荷强度相接近。而战术训练中, 后卫运动员训练内容表现在中速跑、慢跑方面, 所以, 负荷强度较低, 心率变化相对较小。
3.3 从比赛测试结果角度
足球比赛区别于日常训练活动, 其是对足球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考量。以前卫队员为例, 其在比赛中需做到反击、摆脱与突破, 要求其具有极高的速度素质, 所以, 在负荷强度上也极高, 相比中卫与后卫, 心率变化特征也较为明显。而比赛中的中卫队员, 可将其比喻为足球比赛中的“枢纽”, 不仅在速度素质上要求较高, 且需保证具有一定的耐力素质, 因此, 其在负荷强度上保持中等。另外, 对于后卫队员, 在比赛过程中基本不参与进攻活动, 整场的动作集中表现为防守, 所以, 其承受的负荷强度相对较低, 这样心率特征也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5]。
4 结语
心率特征变化的测试是教练员判断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实际进心率特征测试中, 应明确足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不同位置的职责, 包括前卫、中卫与后卫等, 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应的测试方法如Zephyr心率遥测方式等对运动员能量消耗、心率特征进行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对不同位置队员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这样才可保证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摘要:足球队员心率变化是影响足球运动训练、比赛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该文主要对现行男子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心率特征表现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引入Zephyr心率遥测方式, 使训练与比赛中前卫、中卫与后卫等位置的运动员心率变化得以明确。文章首先对研究对象与方法进行确定, 在此基础上利用测试方法判断男子少年足球队员在体能训练、战术训练以及比赛的能量消耗、心率变化, 最后得出相应的测试结论。
关键词:男子少年足球运动员,能量消耗,心率变化,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1]范欣欣.北京体育大学校男排赛前训练与比赛负荷强度心率指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14.
[2]牛志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群体凝聚力:结构及训练比赛满意感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武术散打;比赛得分;时空特征;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87-04
武术散打比赛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时间特征表现为场得分中的局间变化和局得分的时段间变化;空间特征表现为得分的使用技术手段和使用技术击中部位的分布情况。它们对比赛(胜负)的影响是通过武术散打运动员主体表现出来的,并最终反映到“得分”客体的争夺和控制上,反映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时空控制能力、时空认知水平和时空对抗能力等。本文以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位的8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比赛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参赛等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供的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实况录像进行统计,依据2007年新修订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来评判统计:前8位的运动员进16强和进8强的128场288局(优势胜利和每局未打满2min的比赛均不在本文的研究统计范围内)。原始数据以Mierosof Excel的格式输入储存并作一些常规的统计处理。
1比赛得分的时间变化特征
1.1场得分的局间变化规律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从各级别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场得分的统计与描述可见:大、中级别运动员表现出相同规律,即第2局>第1局>第3局,只在上升和下降幅度上略显不同;而小级别运动员则表现出:第3局>第2局>第1局的规律,呈逐渐上升趋势(见表1)。
从实况录像来看,各级别大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在体力充沛的第1局打法较为保守,为试探、了解对手技战术特点,抢攻与反击次数较少。在经过第l局的试探和局间休息与教练员的沟通后,在基本把握对方技战术特点的情况下,第2局明显加强抢攻与反击,使得得分明显高于第1局;在双方各胜1局的情况下进入第3局争夺时,中、大级别运动员因双方体能下降明显,抢攻与反击次数减少,加之“击打”效果不如第1局和第2局,使得此局得分最低。小级别运动员则因体能充沛,在双方各胜1局的前提下,都想取得第3局胜利,明显加强抢攻与反击次数,加之通过前2局对技战术了解,打法针对性更强,因而使得此局得分最高。
1.2局得分的时段变化规律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每局净打2min。以30s为单元,将每局比赛时间顺次分为4个时段。各级别运动员在各局得分时间段上呈现出较多的共同规律。在第1局的4个时间段里,都表现出两个得分高峰期和两个得分低峰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比赛的初始30s时段,由热身活动的相对低强度状态迅速达到比赛中的大强度运动状态,机体负荷还不适应,加之较紧张,进攻与防反次数较少,因而在比赛的开始30s得分不高,随着机体的调整适应,在30~60s时段,进攻与防反次数加强,出现第一个得分高峰期;其后在一方得分领先的情况下,为保持优势,避免对手抓住反击时机,减少主动进攻次数,加强防守,出现60~90s时段的得分低峰期;在比赛后30s时段,一方因时间和比分落后关系,孤注一掷,多在抢攻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发动抢攻,被优势方抓住破绽反击,从而再次出现得分高峰期。
在第2局的4个时间段里,大级别运动员得分的时段变化,呈现出与第1局相反的规律。中、小级别运动员在比赛的初始30s时段得分较高,30~60s时段得分达到最低,分别只占到该局总得分的21.35%和19.42%,60~90s时段是该局得分的最高时段,分别都占到该局总得分的26.69%和28.16%,最后30s时段,得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相比60~90s时段而言,分别只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结合录像观察和逻辑推理分析各级别运动员第2局的4个时间段得分时间变化认为:各级别运动员在第1局的较量之后,已基本把握对方技战术特点,经过局间短暂休息,大多数运动员在第2局比赛一开始就猛攻对方,掌握比赛主动权,占据心理上的优势,进入30~60s时段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一是为保持比分领先的优势,减少主动进攻次数,以免出现给对方的反击的时机,二是为恢复体能,减少主动进攻次数,以防守为主,因而此时出现得分的最低时段。随比赛时间延续,到第3个30s时段,为扩大比分优势,大多数运动员加强主动进攻和反击,使得比赛再次进入得分高峰期,在比赛的后30s,运动员可能因体能下降,导致有效进攻与反击下降,使得得分下降,大级别运动员体能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中级别。
在第3局4个时段得分上,各级别运动员4个时间段得分曲线总体呈较平滑的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双方运动员势均力敌,都在各胜1局的情况下进入第3局的争夺,都想拿下最后关键局,双方运动员都把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能力都发挥到最大限度。结合比赛录像来看,比赛节奏始终处于控制与反控制的交替激烈状态,比分也呈交替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分落后方加快比赛节奏,从而使得得分时段的得分比逐渐提高。中级别运动员在第3时段和第4时段得分相同,这可能是统计局数过少所致。
2比赛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2.1得分方式的空间分布
武术散打竞赛规定运动员得分的方式(来源)有拳法得分、腿法得分、摔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以及对方被劝告得分等。从表2可见。各级别运动员都以腿法和摔法为主要得分手段,合计达到总得分的85%以上,具体表现为: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线趋同,即都表现出:腿法得分>摔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小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
线不同于中、大级别运动员,表现出:摔法得分>腿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其中摔法得分占到总得分的50%以上,对方被警告得分也占到一定的比例。
得分方式的空间分布规律表明了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有较明晰的战术意图,因武术散打运动员得分判罚主要取决于场裁判员和边裁判员,场裁判员判罚倒地(摔1、警告、劝告得分;边裁判员判罚拳、腿是否“击中”得分,判罚“击中”的依据是“看进攻、看防守、看位移、听声音”4要素。拳法因其近距离攻击,力度较小,“击打”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拳法不可能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比赛中多数运动员选择其作为得分辅助方式,在小级别运动员中表现尤为明显,拳法得分只占到总得分的5.85%。腿法因其击打力度大、速度快,而且攻击距离远的特点,往往“击打”效果较明显,使其成为运动员主要得分方式,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通过腿法得分分别占到总得分的46.30%和50.80%。快摔是武术散打项目区别其它搏击项目的技术之一,在比赛中,抓住战机,将对手摔倒,不仅能为自身增添必胜的信心,多次成功的快摔将使对手产生畏惧心理,抑制住对方的技战术发挥。此外,有场上裁判员直接判罚,相比其它得分方式争议较少,因而成为小级别运动员的首选,其得分占总得分的50.32%。随武术散打竞技水平的提高,当前运动员防下擂的意识都较强,选择使对方下台来得分的较少。通过对方被警告或劝告来得分主要取决于对手,值得一提的是,小级别优秀运动员利用小级别运动员腿法攻击距离较中、大级别近,相比“速度快”,场裁员对“击档”判罚困难,合理利用规则对裁判员施加影响,使得通过对方被警告来得分也占到总得分的2.06%。
2.2得分部位的空间分布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得分部位有头部、躯干和大腿;同时也规定,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躯干得2分,用拳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躯干部位得1分,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部位得1分。这种得分部位和得分标准的规定就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依据比分和对手技战术特点,有意识选择进攻得分部位。从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得分部位的得分统计来看,总体上都表现出:躯干得分>大腿得分>头部得分。从表3各级别运动员得分部位得分所占的比例来看,各级别之间在得分部位的得分上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在头部和躯干得分上,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而在大腿得分上,大级别>中级别>小级别。
头部因其攻击面较小,一般运动员防头意识较强,因而击中得分难度较大,故多数运动员较少选择头部作为主要攻击得分部位;躯干部位,受攻击面较大,且腿法击中得2分,使其成为大多数运动员的主要攻击得分部位之一,大、中、小级别运动员攻击对方躯干得分分别占到3个攻击部位总得分的44.84%、44.71%和54.80%;用腿法攻击对手头部和躯干来得分,存在被对手实施接腿摔的风险,而用腿法攻击对手大腿,对手很难实施接腿摔,因而攻击对手大腿得分成为大多数运动员腿法攻击的主要选择部位,大、中、小级别运动员攻击对方大腿得分分别占到3个攻击部位总得分的41.26%、36.14%和27.26%,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因其柔韧相比中、小级别差,攻击对手大腿得分仅次于攻击对方躯干得分。从攻击大腿只能给1分,而攻击躯干给2分的角度来看,大、中、小级别运动员选择攻击对方大腿得分的有效次数大于选择攻击对方躯干和头部得分的次数。
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比赛得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体现出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依据散打竞赛规则和裁判员判罚特点实施战术变化的结果。明确各级别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竞赛得分的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可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和制定竞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篇4
田径运动是典型人类适应自然过程的表现, 大家普遍认为跨栏跑的周期速度由技术、速度、协调、力量和节奏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 视跨栏跑的专项速度是最快周期速度。因此, 要达到较高跨栏跑水平, 必须对平跑速度和跨栏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李彤、史冬鹏、刘翔、比赛初期的比赛数据, 选取世界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的比赛数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男子跨栏跑相关技术分析成果, 筛选与本文选题相关的技术统计信息。
2.2.2 分析法
比较分析收集到的, 本文研究对象跨栏跑技术参数数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起跑至完成第1栏、完成第10栏至终点冲刺的特征
起跑到完成第1栏时间反应了运动员攻第1栏的能力。世界选手从静止到完成第1栏的时间是2.61s。我国选手李彤为2.54s优于世界选手0.07s, 表现出很好的第栏攻击水平。刘翔的时间是2.62s, 与世界高水平所用时间相同, 反应出刘翔这一环节已达到世界高水平水准。史东鹏用时2.71s, 低于世界高水平选手0.1s, 这一差值占比赛成绩之差的46%, 这显示了史冬鹏最为重要的薄弱环节。史冬鹏下第10栏到终点用时为1.36s, 与世界优秀选手的1.359s比较十分接近。刘翔下第10栏到终点用时为1.34s, 用时较世界优秀运动员短。这点反应出我国两位运动员第10栏到终点这段距离的能力已达到、超越世界高水平运动员。
3.2 全程分栏时间特征
我们要提高跨栏成绩就必须从缩短分栏时间入手, 分栏时间的缩短必须从缩短栏间3步跑时间和缩短过栏时间这两点上去解决。在栏间距相同的情况下, 运动员全都采用3步完成栏间跑, 所以在距离一定, 步幅较为稳定的情况下, 只有加快步频才能缩短栏间跑的时间。
世界顶尖选手比赛时9栏间平均用时0.683s, 9栏间共耗时6.149s。李彤全程9个栏间跑的总共耗时为6.57s, 这比世界高水平选手慢0.38s。前面提高的李彤起跑到完成第1栏比任何选手都快, 从刘翔的统计与世界顶尖选手比较发现, 刘翔平均用时0.676s, 共用时6.108s, 用时少于世界顶级运动员, 这可能是后来刘翔能立足于世界顶尖运动员之列的关键原因之一。史冬鹏统计显示平均用时为0.688s, 共计耗时为6.19s, 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非常接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李彤有机会与世界优秀选手一决高下, 关键原因之一在于跨栏腾空时间优于世界优秀选手, 他这一点比刘翔、史冬鹏优秀。在比赛初期刘翔暴露出了过栏腾空时间较长, 一定程度上说明刘翔比赛初期腾空过栏技术相对较差, 腾空过栏技术不稳定的特点。刘翔的这一点以给我们今后从事青少年跨栏运动启示——跨栏运动初期一定重视跨栏腾空技术的优化。史冬鹏介于李彤与刘翔之间, 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较仍然处于劣势。
3.3 跨栏步技术特征
以往的文献资料统计发现稳定高效的高栏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条件。李彤起跨时, 摆动腿向前上方的迅速攻摆, 起跨脚从垂直支撑至后蹬结束这一瞬间身体重心前移距离达0.52m, 这一长度由于世界优秀运动员0.5m的长度, 这有利于他过栏腾空后重心移动抛物线低, 从而减少过栏的腾空时间。李彤攻栏时起跨角度较小, 使上栏时的垂直速度为1.33m/s, 腾起角为9.12°, 身体重心升高值仅为0.13m, 使得水平速度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又减小了整个跨栏全程身体重心的起伏, 因而每一个跨栏步显得更为经济性。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李彤的优势在于过栏技术相对较好, 过栏技术的考参数统计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我们统计出了刘翔起跨点至栏脚的距离是2.13m, 栏脚至摆动腿着地点的距离是1.14m, 这一点上符合文献资料上的“远起跨近下栏”现代跨栏技术风格, 这一技术风格更能发挥刘翔的身高优势。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他的另一优点——跨栏步步长结构较为合理, 他的参数与我们教科书提出的优秀运动员模式要求非常接近。从上述刘翔跨栏步特点我们可以说他摆动腿下潜积极, 充分发挥了他栏间跑的速度。
史东鹏的跨栏步技术参数显示, 他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栏步技术参数相当接近。然而他1.50m的下栏距离与体育院校田径专修教科书中提出的1.40m模式参数相比偏长。下栏距离相对长, 使腾空时间增长, 也使摆动腿进入支撑阶段时支撑点与身体重心在地面的投影点距离增长, 摆动腿下地时动作水平制动增加, 难以较佳的技术状态进入栏间跑。所以, 以缩短下栏距离将是史东鹏在今后的训练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立足世界顶尖运动员之列的关键。
4 结论
(1) 我国选手李彤、刘翔起跑至下第1栏的速度达到世界水准, 李彤更是快于世界选手, 表现出较好的起跑加速和在加速状态下攻栏的能力, 史东鹏在这方面的差距却十分明显。这两点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运动训练中可以从起跑加速攻第一栏和下第10栏的冲刺跑两方面入手提高运动训练成绩。 (2) 刘翔全程9个栏间跑3步的平均时间及总时间均比世界选手快, 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 反映出他俩栏间步频快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方面。但他俩10次过栏的跨栏步平均时间与总时间均比世界选手慢, 最终使全程分栏时间及比赛成绩受到了响。李彤的情况则正好与他们相反, 其过栏腾空时间与世界选手非常接近, 但栏间跑3步的时间却明显慢于对方, 这正是制约他走向世界的步伐迈得更远的原因。 (3) 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较符合运动学原理, 起跨角小、重心起伏小、空中停留时间短。刘翔在跨栏步技术上存在着起跨角大的问题, 史东鹏则存在着下栏距离偏长的问题, 这正是分别造成他俩过栏腾空时间长的主要原因。起跨角大和下栏距离较长是造成过栏腾空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今后学校跨栏训练中应该着重从这两点入手解决过栏腾空时间。
摘要:本文选取李彤、刘翔、史冬鹏在以往比赛中初期的成绩, 收集整理比赛初期成绩相关参数。旨在通过三人相关技术参数去探寻他们未达到个人成绩巅峰时所存在的问题, 将认识到的问题运用于处于上升期的学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关键词:110m栏,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戴勇.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李建臣, 史东鹏.110m栏技术的跟踪会诊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4.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推荐阅读:
男子200米运动员的加油稿09-23
优秀男子运动员10-05
男子单打运动员10-25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06-25
男子400米栏运动10-12
青少年男子竞走运动员08-24
运动会男子三级跳宣传稿12-1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11-12
暗恋男子的诗句07-06
男子的择偶观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