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2024-06-25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共7篇)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篇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人才。排球运动是需要优良体能的运动。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能力,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应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弹跳力等素质训练,加强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能够提高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的需要,保持良好竞技状态,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中学男子排球队体能训练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第二高峰期,身体的各器官、各系统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中枢神经发展较快,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容易兴奋、好动、精力充沛、模仿能力较强,也容易疲劳,同时在这个时期骨骼生长速度也很快,骨的成分比成年人的胶质多、钙质少未完全骨化。骨的弹性和韧性较好,但相比成年人来说仍然较差。所以在训练时要注意负荷适当,避免大量的练习或过多的采用静力性练习,不宜在水泥或沥青地反复进行跳跃练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重量、容积及其心率的不断变化。到18岁时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心收缩率较弱心输出量较小新陈代谢旺盛,但血管弹性优胜与成年人血压比成年人低。

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健全学生的体魄。学校排球队必须把健全全体队员的体魄作为训练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所以身体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校排球队的训练是业余训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习,其训练原则是不影响队员的学习教育活动而进行训练,所以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当,既要与学生的文化成绩相结合,也要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相结合。

二、中学男子排球队体能训练的问题

1. 确定训练重点。

中学生处于升学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压力很大,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训练量。如果运动量安排过大,则会影响学习,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同时,也要注他们的身体发育。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对于力量训练,则安排适当进行,注重训练循序渐进,注重他们的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同时,在这期间也要把技术动作贯穿于体能训练中。这样才能把所选用的练习与排球动作结构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

2. 坚持全年身体训练。

目前世界一些高水平的球队和优秀运动员都很重视全年身体训练。日本男排全年保持30%的身体训练比例,冬训期间身体训练比重则更大,身体素质迅速提高促进了技战术的迅速发展,而技、战术的发展和提高又对身体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的。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负担较重,训练与学习有一定的冲突,这样只有减少训练量与时间。在寒暑假期间,则可加大训练量,尤其对柔韧性和灵活性着重训练。同时,平时训练与比赛练习相结合。这样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也可以在比赛中体现出体能训练的结果,使学生能够感到体能训练给他们所带来的收获,这样更加可以激发他们的训练激情。

3. 抓住体能训练的“敏感期”进行训练。

青少年身体发育正处在高峰时期,但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的先后顺序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某个年龄阶段,某种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较快,此时若加以训练刺激,其反应会十分强烈,训练效果会十分显著,这就是训练时期的“敏感性”。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认为,从六七岁到十三四岁是发展协调能力,学习复杂动作的最有利时期。如:习惯用右手的人,学习左足单脚起跳,左侧倒地或滚翻等要比过几年之后再来学习快得多。初中阶段正是男生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中学阶段是发展各种素质的大好时期。

三、中学男子排球队体能训练的方法

1. 重复训练法。

只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要求反复的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之间的空隙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如:力量练习中的20~30公斤的杠铃半蹲跳、俯卧撑、引提向上、徒手全蹲起,这些练习内容都需要反复练习,不断他高他们的力量使肌肉的刺激反映适应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增长肌肉的力量。如体能训练中的速度和耐力训练的连续垫球和连续传球,脚步训练中的交叉步、滑步、并步的练习,不断的重复技术动作使其反复练习,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在排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灵敏性和柔韧性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每次课都要着重练习,只有反复训练,灵敏性和柔韧性才会有成效。

2. 交换训练法。

初中学生学习排球大多数是初学者,兴趣来得高也消失得快。体能的内容很简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训练效果。在这个阶段可采用交换训练法。如:灵敏性的训练中的三人传球或者是三人垫球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每次课中,前后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可使队员不感到枯燥,从而提高对员训练的积极性。在交换法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练习的形式应与比赛的要求相适应。教师要随时注意把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引导到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来。如体力训练中的弹眺力训练,分组的单脚跨跳和指定高度的助跑摸高。二者都是发展弹跳力。同时,在各种体能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如体能训练后可采用打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3. 针对训练法。

中学生体能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排球基础好坏进行制订规划,训练量与强度。从中学生发育水平来看,可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在这个阶段,每个队员都存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对于训练队中身体素质较好的队员则可适当加大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安排过大,这会影响学习,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身体发育。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对于力量训练,则安排适当就行,注意训练循序渐进,注重他们的灵活性,协调性训练。同时,在这期间也要把技术动作贯穿于体能训练之中。这样才能把所选用的练习与排球动作结构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

要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确定训练内容,着重于协调性、灵活性训练。在初中阶段,男子排球队训练要抓住训练时期“敏感性”,全面培养素质,运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中学生排球教学要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既要促进学习,又要提高体能水平。

摘要:加强中学生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是培养和造就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战略措施。中学男子排球体能训练应确定训练重点、坚持全年身体训练和抓住体能训练的敏感期进行训练。中学生男子排球训练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交换训练法、针对训练法。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学排球男子运动员

参考文献

[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黄汉升.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篇2

一、沙排运动员的选材

沙排运动员的选材与排球运动员基本相同,但更要注重队员的心理素质。

1、形态要求:身体修长匀称,腿细而长,踝围细,身高有明显增长超高,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反应爆发力量均好。

2、接受性强,神经类型较好,心理素质稳定有培养前途。

二、对沙排少年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沙排比赛在室外进行应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包括适应沙滩、适应阳光、适应风向、适应雨天、适应气温等等)我们的训练就应该注意这些客观自然条件的存在并与之相应。

1.准备姿势。在沙排中,准备姿势要强调两个部分,即移动前的准备姿势和击球前的准备姿势,由于沙滩松软,牢固性不强,而人的重心越低,稳定角就越大,起动蹬接时的蹬地角越小(蹬地角为蹬地点到重心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在沙滩上起动时就容易造成滑动丧失支撑的作用力,从而缓冲了启动的动力,不利于启动。又因为人在沙滩上站立时,人的自然重量脚会在沙里,因此移动前准备姿势不能过低,高度约处于半蹲至低蹲之间的准备姿势较适宜,而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则应降低,因为这时已移动到位,人球关系应保持良好。移动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接近球以保持良好的人、球关系,因沙排的特点和较长距离的移动要求,必须加强它特别的移动方式。侧移动启动时,先抬起移动方向的腿,后再移动重心,支撑腿才能蹬地启动,如果向右移动时重心先向右移动,则使右脚成为支撑腿,左腿就不要蹬地启动,只要双腿用力跳起才能启动,而跳起移动重心起伏大,向右移动越出右腿的支撑面,左腿再从右腿前交叉成交叉步,向右移动,这样当左腿交叉过去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右腿与左腿再交叉时左腿在前阻挡后边右腿不容易弯曲高抬使腿抬起沙面,右腿只有在沙面下向上搬开,沙层才能成交叉步,这样就会减慢移动速度,因此沙滩排球移动步伐不采取交叉步,滑步移动时也不宜用长距离,比较适合的多采用跑步,即方便迅速向两侧方向跑步移动时,第一步要先抬起腿落地时脚尖一定要转侧方,最后一步制动使用跨步最适宜以利于降低重心。如方便侧连接侧救,在沙滩排球的长距离移动中,侧向移动采用跑步步伐并加强启动的抬腿转脚尖,高抬腿的跑步截面的侧向跑步制动的训练,使之熟练运用。向前侧前方移动时运用跑步垫球更为有利。

2、传球训练。在沙排比赛专业队中,对于传球技术动作控制得非常严格,主要要求在比赛中传正面背面球时出球轨迹只能垂直于两肩的连线。在训练中要强调掌握正面双手一般传球技术,并熟练应用。

垫球:在两人进行的沙滩排球比赛之中,垫球是主要的应用技术,起着抢救球、一传、防调球作用。根据沙排的特点,一传要求和室内不一样,目标是在前区另一侧本方队员能够比较容易处理球的区域(要求在二、三号位间的前场),防守在沙滩比赛中,多采用的是单手滚翻,鱼跃等侧跳垫球。人体重心较高,面对来球在人体上部时,且球具有一定的力量,来不及采用移动的情况下,采用双手或单手将来球捞挡起,从而处理好球的技术动作,这在实际比赛中使用较多。

3、扣球。沙滩地起跳困难,影响起跳高度,助跑步伐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踏跳时重心后仰而滑到或不能正常起跳,在沙滩训练比赛中多采用三步跑步起跳方法(起跳步最好采用并步起跳时前脚跨出后,后脚踏地腾空,前脚先落地后脚再并上起跳)。原地起跳在沙排进攻扣球中采用较多,平时训练应要求在击球的刹那,身体手臂充分伸展,并强调全掌击球,便于对球的控制,加强扣球成功的效果。

4、发球。发球效果的好否,在沙排比赛中显而易见,在男子沙排比赛中多采用跳发球和上手飘球,对于发球的训练要加以重视,除了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并能熟练运用外,必须注意对接发球的对象加强判断,寻找机会破坏对方一传,或造成进攻弱轮的效果。

5、拦网。在拦网训练中要强调单人拦网基本技术动作,更要注意拦网的起跳时间和判断对方扣球、拍球的线路,选择合适的起跳时间和拦网线路及手型动作。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篇3

竞技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其成材率相对较低, 这使得一些学者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现在社会发展迅速, 各体育强国之间的运动水平逐渐缩小, 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训练条件之间的差距也愈加减小, 这使得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显得更加重要。

由于当前沙滩排球引入我国时间段, 受重视程度低, 对沙滩排球的科学选材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人运用文献资料法, 查阅各种运动科学选材的文章, 以期能选拔那些天赋条件好的苗子, 培养成优秀的沙滩排球运动员, 排球运动员的成长遵循“三年成型, 五年成材, 八年成器”的规律, 沙滩排球运动员亦是如此, 所以沙滩排球运动员最好在12、13岁就确定专项, 开始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时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调查对象为我国2012年国内积分排名前16名的运动员和参与冬训的国家队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学习了相关的文件资料, 同时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2005~2012年中外文献, 查阅了大量有关男子沙滩排球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 并对所得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

1.2.2 测量法。

按照人体形态测量学的标准和要求, 由专人对人体形态指标 (其中包括身高、体重、手高和臂展) 进行测试, 然后收集测试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访谈和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滩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现状

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只有高水平运动员, 主要依靠室内排球输送优秀的沙滩排球运动员, 青少年和少年队的训练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但亦有某些队伍, 例如山东、浙江、江苏和成部等高水平队自行选在优秀的沙滩排球运动员;通过与其教练进行座谈发现, 各队自行选择的运动员年龄分部于14、15岁之间, 秉着八年成器的规律, 此时的选材为时过晚。

2.2 选材的内容及标准

2.2.1 身体形态。

随着沙滩排球运动向高大化和力量化的发展, 身高、手高、臂展的优势往往与比赛成绩成正比, 对2012年我国优秀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测量, 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 我国优秀的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5.7kg, 平均体重为86.5kg, 平均手高为253.1cm, 平均臂展为201.6cm。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全体参赛男子运动员 (N=48) 的平均身高为193cm[1], 由此可以看出身高对于沙滩排球运动的重要性。身高在所有体型特征中遗传因素最大, 其中预测未来身高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骨龄法:观察法即了解其父母的身高;骨龄法即:未来身高=现在身高/骨龄发育指数[2]。

在选拔身高的前提下, 沙滩排球运动员应选择体格匀称, 协调灵敏型的体型为好。通过对专家访谈, 专家多次提出了参考标准:“肩宽, 腰短, 胸厚, 四肢修长, 手脚较大, 跟腱清晰, 脂肪较少”。

2.2.2 身体素质。

弹跳素质是沙滩排球运动员网上实力的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可以弥补身高不足的劣势, 在沙滩排球比赛中, 拦网优势不足, 将会直接导致防守队员压力倍增, 从而导致比赛落败。

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速度主要表现在变向移动速度。在沙滩排球比赛中, 轻拍球和吊球较多, 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预判和较快的变向移动速度, 如果一个运动员变向速度较慢, 将会破坏反攻机会, 甚至直接失分, 变向移动速度对于一个优秀的沙滩排球运动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时需要在沙地上来回移动, 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好的耐力素质。在沙滩排球比赛中, 由于球速慢, 相对室内排球来说, 来回球次数较多, 并且由于场上队员为两人, 每个球都需要运动员尽全力去奔跑移动, 体能消耗极大;如果一个运动员耐力不行, 不但容易导致接不到球, 而且容易致使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变形, 从而失误频频。因此, 耐力对于一个优秀的沙滩排球运动员来说又是必须可少的。

2.3 技战术

由于沙滩排球运动员大多数来自于室内排球, 故对其选材时应观察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对比赛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一阶段的集训或者参加比赛, 观看运动员改正室内排球技战术成为沙滩排球技战术的能力;对于没有参加过训练的运动员, 也可以通过一阶段的集训, 观看运动员学习技战术的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只有一级即高水平队层次的训练和培养, 应建立初级、中级、高级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2 沙滩排球运动员在身高较高的基础上, 应该选择“肩宽, 腰短, 胸厚, 四肢修长, 手脚较大, 跟腱清晰, 脂肪较少”的运动员, 但亦不能只看身高。

3.3 弹跳力、变向移动速度和耐力亦是教练员选择运动员的重要指标, 运动员的学习能力和神经类型也是教练员选择运动员的重要参考。

摘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量法, 对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为: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单一, 应建立初级、中级、高级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应选择身高较高, 肩宽, 腰短, 胸厚, 四肢修长, 手脚较大, 跟腱清晰, 脂肪较少的运动员;弹跳力、变向移动速度、耐力、学习能力和神经类型也是教练员选材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沙滩排球,科学选材

参考文献

[1]靳小雨等.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10, (10) :1429-1431.

[2]刘广欣.浅析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 7, (17) :57-58.

宁夏高校排球运动现状调查 篇4

【关键词】宁夏高校;排球运动现状;对策建议

2011年5月,宁夏全区排球锦标赛(大学生组)在银川市第九中学举行,通过对参赛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很多高校都存在排球活动开展不普及、排球运动不受重视的现象。主要表现是:竞赛活动少,以排球运动作为健身方式的人少,学生对排球运动缺乏兴趣,排球场地利用率低。这将不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不利于高校体育的发展,给体育教学带来不便,使排球运动水平越来越低。研究这个问题,改变这种状况对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运动水平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影响,以推动宁夏各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1年全区排球锦标赛(大学生组)的12支運动队(6支男队、6支女队)。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高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高校排球运动方面的学术论文,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问卷法:采用问卷法对参加2011年全区排球锦标赛(大学生组)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2.5%。

1.2.3访谈法:对宁夏排球协会专家和参加2011年全区排球锦标赛(大学生组)的参赛队教练员就关于本课题的问题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宁夏高校室内排球馆缺少,室外排球场利用率低

通过对参赛各队教练员的调查发现,宁夏15所大中专院校中,目前只有4所高校拥有室内排球馆,而且室内场地都是和别的场地(篮球场)套用,除了上排球专业课之外,基本上都被别的项目(如篮球、健美操等)占用,排球场利用率很低。对于室外场地,各高校虽都有专门的室外排球场,但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冬天天气寒冷,夏天阳光紫外线较强,一年中可以利用室外场地的时间不足7个月,这样的场地条件对宁夏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极为不利。

2.2宁夏高校排球教练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职称不高

教练员的年龄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潜力。据有关资料研究, 35~45岁是教练员的最佳年龄段。通过对参赛教练员的调查可以发现,宁夏高校排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其中3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2.5%,可见宁夏高校排球教练员的经验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宁夏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教练员的学历和职称能很好的反映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通过对宁夏高校排球教练员的调查发现,宁夏高校排球教练员大都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其中本科学历者超过90%,研究生学历的只有2人,整体学历水平不高;职称方面,高级职称者占30.3%,讲师和助教职称的占到近70%,整体职称水平不高,教练员主要以讲师和助教为主,不利于宁夏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2.3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运动水平很低

宁夏高校排球运动员训练年限情况。由于是高校排球运动员,属于业余训练,并非专业训练,所以这里的训练年限指的是学生上学期间的业余训练。宁夏高校排球运动员训练年限在1年以下的, 占总人数的51.49%(男女分别占51.43%和51.57%),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训练年限在2年以上的, 占总人数的12.69%(男女分别占14.29%和10.94%),主要是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宁夏大学代表队的运动员。此外,大部分排球运动员的训练为比赛前短期强化性训练,主要是为了参加此次比赛,一般为临时组队,训练时间一般在2个月左右。可见,我区的高校排球运动训练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2.4宁夏高校排球运动普及不够,缺少比赛刺激,发展缓慢

宁夏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目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在上排球课时才接触排球,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开设排球课,在课余时间打排球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很多高校的排球场都是冷冷清清,而在宁夏中学中,有排球队的中学只有石嘴山市的2所,排球后备人才严重不足,这样的状况使排球运动在宁夏高校越来越不普及。目前宁夏缺少正式的排球比赛,由于没有排球比赛刺激,使大部分高校以前根本没有排球队,即使有队也不被重视,缺乏系统训练,严重缺乏比赛经验。

3 提高宁夏高校排球运动水平的几点措施

3.1正确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浓厚的高校排球氛围

高校排球教师应通过排球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明确排球运动具有激烈对抗性和高雅休闲性等特点,理解排球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掌握排球练习方法,感受排球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排球活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培养体育骨干力量,发挥其引导作用,扩大影响面,采取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组织练习赛、对抗赛、友谊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只有通过增强排球的吸引力,才能使更多的人参加,开展排球运动的氛围才会更浓厚。

3.2培养排球后备人才,从娃娃抓起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和集体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从认识排球逐步到热爱排球,重视排球基础的培养。在中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增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学生掌握排球技术技能,不断提高对排球的兴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训练。有了宁夏中学排球的支持,宁夏高校的排球运动才能更好的发展。

3.3建立高校排球竞赛和训练制度,提高运动员排球水平

比赛是提高运动水平的最有效手段,而目前宁夏高校排球比赛极少,大大降低学生从事排球训练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练员全身心的投入排球训练,建议每年举行一次宁夏高校排球联赛或锦标赛,以赛促练,提高宁夏高校排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恒祥.安徽高校排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4, 18(6).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篇5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男子排球队集训运动员5名。要求:近期无运动损伤。运动员具体情况见表1。

1.2 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1.2.1 肌电的测试方法

(1)肌肉的选取

在横向移动过程中,同步进行肌电测试。选取身体双侧的16块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为耻骨肌与长收肌相邻处)、胫骨前肌、腓肠肌、腹外斜肌。均为双侧肌肉。

(2)电极粘贴方法

为使电极粘贴牢固并且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在粘贴电极前用剃须刀去毛,然后用砂纸打磨皮肤,最后用酒精擦拭皮肤去脂。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行粘贴。先将两个电极贴于所要测试的肌肉肌腹中部,两个电极中心连线方向与肌纤维走向一致,间距为2cm;参考电极与前两者成等腰三角形,相距约4cm。然后用医用胶布加固电极,再连接导线。为防止运动中导线牵挂身体,用绷带将导线固定在下肢上,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运动。将肌电信号采集盒固定在运动员身体背部,进行离线测试[2]。

(3)数据采集

实验结束后,将数据传入计算机,使用MEGAWIN专用软件进行分析。采样率为1000Hz,虑过频率为20~500Hz。具体研究如下指标:积分肌电值、贡献率(work/load)、肌肉动员顺序[3]。

在分析放电区域时,将肌电信号中iEMG值大于最大值20%的部分视为肌肉活动区域。

1.2.2 数据处理方法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检验方法。因素A为快、慢两个水平,因素B为5名运动员的五个水平,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高度显著性水平定为P<0.01。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下肢肌肉工作的运动解剖学分析

交叉步即左右脚交替向侧方移动的方式。如向右移动时,左脚摆动到右脚的右上方,着地之前右脚蹬离地面,之后左脚着地。左脚一侧下肢为摆动腿,右脚一侧下肢为支撑腿。整个动作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摆动阶段和蹬地阶段。准备阶段为摆动腿快速的微抬起然后迅速回落过程,此过程可使肌肉进行超长收缩并刺激牵张反射,从而使肌肉发挥更大的力量。摆动阶段为摆动腿蹬离地瞬间到再次着地过程。蹬地阶段为支撑腿蹬离地面过程,此过程可使身体处于腾空状态并使身体向侧方继续移动。横向移动中下肢环节各阶段的运动解剖学分析,如下表所示。

由交叉步的运动解剖学分析可以看出,整个运动过程比较复杂,训练过程应在了解动作的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基础上进行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阶段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分析

在肌肉收缩时,运动神经将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至整个肌细胞膜,使终末池内的钙离子释放至肌浆中,导致肌纤维收缩。这一系列的生物电变化传至体表,被记录下来,经过处理就形成了表面肌电信号。它虽不能选择性地记录到单个运动单位或深部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但可以反映电极所触及的多个运动单位生物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结果,其变化与参加活动的运动单位的数量、类型、单个运动单位的放电频率、运动单位的同步化程度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局部肌肉能量消耗密切相关,适合于局部肌肉功能评价[4,5]。

积分肌电是肌电时域指标的一种,是指所得肌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后单位时间内曲线下面积的总和,它可反映肌电信号随时间进行的强弱变化。肌电积分用于分析肌肉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缩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iEMG=∫t+Tt|EMG(t)|dt

主要反映肌电信号的幅值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肌电信号反映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肌肉放电的平均水平,积分肌电值取决于肌肉负荷性因素和肌肉本身的生理、生化过程之间的关系,反映肌电信号的强度,肌肉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及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6]。以往的研究表明,各种负荷形式下肌肉收缩力或输出功率的变化与sEMG信号的振幅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积分肌电值与平均峰值力矩和平均做功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可以反映出运动期间肌肉力量的变化[7]。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积分肌电值对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肌力进行测量、分析及评价。

由于本研究为横向移动快、慢对比分析,因此所得积分肌电值为不同时间下而获得。需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

对所测得能够影响到横向移动速度的各肌肉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进行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观察个体因素和快慢因素对各肌肉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影响程度。

快、慢之间为因素A,个体之间为因素B。*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个体因素对臀中肌、臀大肌、内收肌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因此,这也说明了在这3个阶段中,这几块肌肉的个体特性,应根据个人特点采用相对应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快慢因素对单位时间积分肌电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的肌肉有:臀中肌、的臀大肌、内收肌。这3块肌肉在横向移动快时、慢时表现为:快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准备阶段大腿为快速的微屈,而臀中肌近固定时其后部使大腿伸,因此为提高屈曲的速度应适当减小臀中肌的在此阶段的收缩力量。摆动阶段大腿为积极快速的前摆,也就是屈腿过程,而臀大肌近固定时,使大腿伸,阻碍前摆过程,因此为提高摆动速度应适当减小臀大肌的发力。蹬地阶段骨盆处于后倾状态,而内收肌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因此为提高后伸质量,应减小其发力。

2.3 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阶段肌肉贡献率分析

贡献率与肌肉的放电量绝对值有一定区别,它是指一块肌肉的放电量占完成这一动作的主要几块肌肉放电量总和的百分比,能反映某块肌肉在完成这一动作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它是一个相对指标。比如,如果某块肌肉的放电量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但是它的贡献率未必变大,因为其它肌肉的放电量可能也在加大。各肌肉贡献率,可以反映出各肌肉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做功大小。因此可以以此项指标分析各队员运动过程中,哪些肌肉为主要做功肌肉,应在日常训练中多加关注。

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采用分解训练法时应对这些肌肉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这些肌肉的爆发力训练。

2.4 各环节肌肉动员顺序分析

从各环节肌肉动员顺序上,可以知道动作过程中,哪些肌肉先开始动员,哪些肌肉后开始动员,因此可以很好地规范队员的动作标准。在本研究中,将大于平均放电量大于20%的部分视为肌肉的活动部分,20%以下视为静息部分[8,9]。

从图1可以得出,横向移动快时准备阶段臀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股内肌的收缩先于慢时;横向移动快时腓肠肌的收缩慢于慢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快时为上部肌肉群带动下部肌肉群的运动,即大腿的屈曲快于小腿。日常训练中应注意下肢完整运动链的完成,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以使力量更好地传递到肢体末端。

摆动阶段,内收肌的动员顺序为横向移动快时先于慢时。内收肌近固定时,可使大腿屈。因此,为提高摆动速度,应加强摆动腿的内收肌反映速度。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屈髋的另一主要原动肌髂腰的爆发力训练。最大力量为发展爆发力的基础,等速力量训练为发展最大力量的有效方法,腿部摆动能力较弱的队员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蹬地阶段横向移动较快时,臀中肌的收缩速度慢于慢时,而内收肌的收缩速度快于慢时。臀中肌远固定时,两侧后部肌纤维使骨盆后倾。内收肌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由此得出横向移动快时的蹬地阶段臀中肌处于放松状态,内收肌处于收缩状态而使骨盘前倾。骨盆的后倾是为支撑腿有更多的时间作用于地面,得到地面更大的反作用力,而使人体在竖直方向上有更大的移动距离。在落地瞬间同样得到地面更大的反冲力,使人体跳的更高。中外拦网理念的对比中指出:中国男排运动员在对拦网的目的和作用的理解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中国运动员不清楚拦网最主要目的是什么,他们过于看重拦网的直接得分作用,却轻视拦网对对手进攻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中国男排动员在拦网时喜欢尽量高跳,希望通过高拦网而一下子将对手置于死地,但却由此忽略了拦网技术运用中最重要的观察、判断和迅速移动环节,结果造成拦网效果不佳[10]。为适应世界排球理念的发展趋势,我们需改进原有技术动作,蹬地阶段应使骨盆充分前倾从而提高移动速度,而不是为跳的更高。

3 结论

3.1 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

3.2 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

3.3 准确的肌肉动员顺序可以使动作更加科学合理化,从而改正原有错误技术动作,使运动效果到达最佳。

摘要: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3)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一些队员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错误。应参考科学的肌肉动员顺序使技术动作合理化,提高运动效果。

关键词:排球,横向移动,表面肌电,动作解剖学分析

参考文献

[1]顾伟农,王旭海.中国男排参加第十届世界杯排球比赛技术分析与评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76-78

[2]孙科.不同座高对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工作状态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3]李世明.肌电测量技术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49-151

[4] Komi PV.Relationship between muscle tension,EMG andvelocity of contraction under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work.InDesmedt J E(ed).New Development in electromyography andClinical Neurology,1973,6:596-606

[5] Vries H.A.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muscle fatigue andeneurance from electromyographic fatigue curves.Am J PhysMed,1968,47:125-135

[6]李世明.肌电测量技术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49-151

[7] Clarys JP.Electromyography and the study of sports and oc-cupational settings:an update of its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Er-gonomics,2000,43(10):50-62

[8] Laplaud D,Lucia A,Grelot L.EMG threshold determinationin eight lower limb muscles during cycling exercise:a pilotstudy.Int J Sports Med,2006,27(6):456-62

[9] Graham E.Muscle coordination in cycling:effect of surfaceincline and postur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998,85(4):927-934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 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中国排协官方网站中发布的参加2000~2001年“步步高”杯男排比赛前六名队伍的比赛数据为对象,随机抽取40局比赛数据进行统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综合运用了有关书籍、文献等资料。②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文献、分析统计结果以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等逻辑学方法。③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Excel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得出相关的数据信息,整理制表。④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向从事排球方面工作多年的专家、教授进行虚心地请教,并将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虚心听取他们对本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发球得失分率与成功率的统计与分析。比赛发球得失分率及成功率统计如下(n=1818):

可以看出,在总共的1818次发球中,得分84分,得分率4.6%,失分176分,失分率9.6%,发球失分率与得分率之比约为2∶1。这与当前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已经非常流行“拼发球三比一”理念基本吻合,所谓“拼发球三比一”也就是指发球失分率与得分率之比在3∶1以内。而这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提供的2002年全国男子排球联赛技术统计资料,40局比赛的发球成功次数为1642次,发球成功率达到90.4%。由此可见,良好的发球成功率是拼发球战术运用的前提,只有在能够保发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和直接得分率,才能更好地贯彻拼发球战术意图,最终帮助球队取得胜利。

(2)发球方式的统计分析。

①运动员所采用的发球方式分析。发球选择方式统计(n=1818)表明:大力跳发40.3%、跳发轻球23.3%、飘球35.3%、原地大力发球0.1%. 可知,在现代男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主要采用大力跳发、跳发轻球、飘球这三种发球方式,其中大力跳发球所占比重为40.3%,处于主导地位,是目前男子选手最主要的发球方式,而原地大力发球则使用的甚少,只占发球总数的0.1%。

②不同发球方式下发球线路及落点的特征分析。不同发球方式下发球线路与落点情况如下:(n=1818)

排球比赛中随着拼发球越来越凶,直接攻击后区斜线的大力跳发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即使跳发轻球以及上手飘球也逐渐抓住对方的弱点去进行发球攻击,这就是尽量瞄准发球。发球攻击目标通常有:接发接球差的对方,二传跑动的路线和位置,快攻手,二传手别扭的方位。从上面比赛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运动员的发球线路都比较长,绝大多数落点都在后区,其中,后区斜线球就有230次,后区直线球是102次,而中区直线、斜线球加起来才82次。由此可见,后场斜线球是多数运动员的主要发球路线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出,大力跳发球其路线一般较长,落点都在区域较开阔的后区,而上手或勾手飘球路线变化最多,落点同样也分布较为分散。所以,在采取拼发球战术时,要看准场上时机,通过变换不同的发球方式来改变球的落点及线路,从而打乱对方拼发球节奏,起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③不同发球方式下发球效果的统计分析。不同发球方式的发球效果如下:(n=1818)

可以看出,在总共1818次发球中,像大力跳发这类高质量发球得分或破攻比例较高,且破战术攻发球明显影响对方一攻成功次数以及一攻成功率。男排比赛中大力跳发球对于直接得分及帮助本队间接得分上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要强于跳发轻球和上手或勾手飘球,但是大力跳发球的失误率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发球方式。它在40局176次发球失分中占到120次,占总失误的68.2%,而上手或勾飘发球失误率是最低的。由此可知,在男排比赛中,为了对对手的接发球施加足够的威胁,各队往往采用拼发球的策略以提高发球的攻击性能。

④不同方式发球对排球比赛得分及胜负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可知,不同的发球方式具有不同的发球效果。下面,抽取2000~2001年“步步高”杯男排比赛总决赛第二场决胜局的比赛数据。八一金汉王与江苏一品梅比赛不同方式发球数据统计如下:

由上可知,由于前四局双方比赛陷入胶着状态,这时江苏一品梅队加强了大力跳发的力度,全场25个发球14个跳发球,并直接得到5分,得分率达35.7%,并且跳发轻球和飘球得分率均超过八一金汉王队,同时获得这局比赛的胜利,以3∶2战胜八一金汉王,在三场两胜制的总决赛中以2∶0胜出,圆了自己的冠军梦,成为全国男排联赛的新科状元。这就表明,江苏一品梅队在运用发球战术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拼发球”,即从第五局一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发球的攻击力,力争首先击垮对手的接发球,从而占据主动。也证明了男排比赛中大力跳发球在直接得分上要强于跳轻发球和上手飘球,得分比最高,且极具攻击性,并对于比赛的胜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看,江苏队全局发了5个跳发轻球,6个飘球,并得到3分。说明江苏一品梅队敢于运用不同的发球方式,在拼发球战术上有不同的策略性,没有一味依靠跳发球。证明了双方实力不相上下且进攻战术变化多端的情况下,发球只求稳定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此时应充分发挥发球的攻击性,采用多变的发球方式进行拼发球,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占得先机。同时,通过双方进入20平后的7个发球看(八一金汉王:“大力跳发 / 得分”0/0,“跳发轻球 / 得分”2/0,“飘球 / 得分”0/0,发球总计2;江苏一品梅:“大力跳发 / 得分”4/2,“跳发轻球 / 得分”1/0,“飘球 /得分”0/0,发球总计5),在进入关键局的关键时刻,江苏队所有5个发球中选择了4个大力跳发,敢于使用拼发球战术,并直接得到关键的两分,占据了场上的主动,赢得比赛。相反,八一金汉王过于保守,两个发球都采用了跳发轻球,都直接被江苏的一攻成功得分,且只采取了一种发球方式。因此,从长远角度看,攻击性极强的大力跳发球必将成为球队拼发球战术的首选发球方式,特别是关键时刻关键分,要敢于运用拼发球战术,发有特点的球,找准机会适时地发出攻击性球,达到突破对方防线,破坏其进攻,打乱其战术布置和节奏,为胜利创造条件,直至获胜的目的。

⑤不同位置球员对于发球方式选择的分析。排球场上有六个位置,每个位置的球员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要根据条件和特点设计每个人的发球方式。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素质、技术能力不尽相同,选择什么样的发球既要符合本人的情况,又要符合战术要求。从不同位置球员采取发球方式来看,主攻和接应二传跳发球数占了总跳发数的67%,比赛中主要由主攻和接应二传来进行大力跳发。主攻具有良好的击球手型及力量,而近些年,接应二传逐渐加强攻击效应也在发球战术中体现出来。但一味地拼发球,不但会使战术单调乏味,还会增加发球的失误率。所以,关键时刻关注对方防守布局的二传以及参与快攻组织的副攻,在发球速度落后的情况下扬长避短,采用跳发轻球和上手飘球达到精确落点的目的,以发球的落点效果来弥补发球速度的不足。不同位置球员采用发球方式如下:

(3)影响球队拼发球战术运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①运动员对教练员战术意图认识和执行程度。不同教练在发球战术的安排上采取不同的策略。譬如,比赛时将跳发球攻击性强的队员安排在本方拦网较弱或对方进攻较强的轮次上;相反,当本方处于拦网较强而对方进攻弱的轮次时,主要强调发球稳定的同时要具备一定攻击性,这个时候就要看运动员对于拼发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比赛当中的运用完成程度。在实战当中,拼发球战术不只是一个简单战术名词,而是一种思想和理念,它需要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以及对手和场上的比分情况适时作出相应的发球策略,发球速度好的可以拼速度,发球准确的可以找落点。因此,运动员要充分理解拼发球战术的内涵,学会变换发球的方式,发球线路长短结合、轻重结合、飘晃与下沉结合,更好地执行教练员的战术意图。

②运动员对发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比赛中能否有效地提高发球质量,遏制对方一传,真正运用好拼发球战术,不仅与运动员对这一战术思想的理解运用有关,同时与运动员的技术基本功和所掌握的发球方式种类以及发球线路变化等方面的情况息息相关。良好的战术功底是保证正常临场发挥的前提,同时也是执行完成拼发球这一战术的重要保证。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发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同时也会给对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以利于球队更好地抓住比赛时机。

③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要在比赛中真正落实“拼发球”的战术思想,除了必要的身体素质、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攻击性、准确性等等之外,心理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很多球队都采用了“拼发球”的战术,但实际效果却相差甚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运动员临场时的心理紧张程度对运动水平发挥影响,特别是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在关键场次、关键比分时,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动作拘谨、变形,因而在需要拼发球的比分上“拼不起来”,频频失误。或是“拼发球”动机过强,求胜心切,也会导致发球的成功率和攻击性下降。

④运动员对场上拼发球战术运用时机的把握。在实战中,运动员要想发挥出更高的竞技水平,除了要遵循并执行教练员的战术要求以外,还应该具备正确判断场上局势,根据时机,恰当运用各种技、战术的能力。而对于拼发球战术的运用也是如此。需要运动员正确判断场上不断变化的攻防格局,适时作出必要的调整。例如,当双方比分交替上升处于胶着状态时,可以考虑采用拼发球战术打破僵局;或是在我方比分落后比较多、对方一攻强轮的情况下,通过拼发球来降低对方一攻质量,从而扭转败局;但是在双方处于关键分的胶着时刻,则需要冷静思考,以保发、提高成功率为首要前提。由此可见,在比赛中,运动员既要有拼发球意识,但同时也要具有统观全局的能力,能够根据场上局势变化,恰当运用拼发球战术,才能使这一战术的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大力跳发球将是今后男排比赛中发球的主要技术,它起到了明显遏制对方一攻的作用,并能直接得分。但它所表现出的失误比例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提高跳发技术的稳定性,将是以后拼发球战术的研究重点之一。②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贯彻拼发球的指导思想,体现在跳发球的运用比例远远高于跳飘球和飘球,对跳飘球在比赛中的作用认识不够。③“每球得分制”使发球在比赛中战术明显提高,排球运动员要根据比赛的变化和场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拼发球战术,利用各种因素增强拼发球战术的运用效果。

(2)建议。①运动员和教练员首先要从思想上足够重视拼发球战术,牢固地树立以攻为主、先发制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发球的攻击性,主动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为防守反击创造有利条件。②应提倡运用大力跳发球,特别是身体素质好的队员增加大力跳发球的比例,减少失误率,提高跳发球技术的稳定性,提高发球效果。③运动员应尽量熟练地掌握多种发球技术,不要过分依赖跳发球,要学会根据场上情况巧妙地采用飘球或跳发轻球技术。④平时训练中运动员要将“速度快”“落点好”“稳定性强”有机结合,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学会变换发球的方式与性能,坚决执行教练员战术意图,心理素质过硬,也要具有统观全局的能力,能够根据场上局势变化,恰当运用拼发球战术。

摘要:拼发球战术是1999年实行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以后,伴随着得失分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发球理念。它加强了发球攻击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发球、接发球相对平衡的局面,促进了发球技术的提高。许多教练针对拼发球理念制定了相关的拼发球战术。因此,利用好拼发球战术相当于进攻的开始,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降低了对方接发球的成功率,有利于本队的防守反击,对夺取比赛胜利有明显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的效果、落点、得失分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试图了解拼发球战术在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并据此分析影响拼发球战术在比赛中运用效果的因素,旨在为提高发球的技战术水平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高校排球普修课常见运动创伤预防 篇7

关键词:高校排球; 排球普修课; 运动创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49-001

在高校排球普修课的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练习时因为某些原因而造成的运动创伤其实完全是可以人为主动去避免的,从而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练习活动期间的安全系数。

一、运动创伤的定义

运动创伤是指由于从事体育运动所致的运动系统的急性或慢性损伤。而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合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换言之,运动创伤就是指由于从事体育运动所致的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二、排球普修课上常见运动创伤

排球运动本身常见三大运动创伤为:肩部、腰部及膝关节三个部位的损伤,而排球普修课上常见运动创伤除上述三种外,还有手部手指关节的挫伤、踝关节的扭伤等一过性的软组织损伤。

三、排球普修课上常见运动创伤的成因

上述排球普修课上常见运动创伤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据不同部位出现的损伤而言,大致可归结以下几点:1.肩部的损伤——多发于学生在扣球及上手发球的实践学习中,其中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正确挥臂轨迹的理解有偏差,或是实际挥臂击球练习过程中由于正确动作还没有完全定型而导致的某些错误动作,致使肩关节受到过度挤压或牵拉等而造成损伤;2.腰部的损伤——多发于学生在原地扣球及起跳空中扣球练习时击球瞬间,其主要成因是因为在整个摆臂、引臂、挥臂鞭打击球过程中至少某一环节的动作不合理,或是腰部力量薄弱等原因造成此处损伤;3.膝关节损伤——多发于学生在起跳后落地瞬间及急转身体变换方向的同时,其主要是因为学生起跳落地后没有进行自我缓冲及屈膝缓冲,或是转向过急而造成膝关节韧带受到过度急速牵拉而造成;4.手部手指关节的挫伤——多发于传球及拦网练习中,其成因主要是因为触球手型不正确,或是手指触球时过于放松而造成的;5.踝关节的扭伤——其成因主要是因为起跳落地时可能踩在其他同学脚上等其他不平坦的地方,或是一过性的用力过猛所致;此外,有时由于运动环境、学生自身心理和生理状态等等原因也会造成某些运动创伤的出现。

四、排球普修课常见运动创伤预防措施

在了解了排球普修课上常见运动创伤的成因之后,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预防措施,以把学生在实践练习时而发生的不必要的伤害尽量减少到最小甚至完全避免。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在每堂课开始活动前,教师一定要询问有无伤病人员或由于其它原因而无法正常上课的同学,如有此类同学,教师应个别询问具体原因后再视同学当时情况而定,安排见习或相应运动量、运动负荷在此同学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练习,并尽可能不要离开教师视线范围之内,以便实时观察,从而避免其它并发症出现;2.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尤其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如气温较低时,应以动态准备活动为主,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使其四肢等充分伸展,但气温较高时则应以相对静态的准备活动为主,避免学生体力及耐力的过早流失,其间还要配合当堂课相应练习内容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部位的充分牵拉;3.在各项动作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相应动作技术的难点及要点以及常见易犯错误,教师示范动作时也必须正确、流畅、标准、到位,在学生时间练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并语言强化注意事项;4.对于个别练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与反馈;最后,在集体配合的练习当中,教师应再三强调同伴间的配合与协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肢体冲撞或自行造成的一过性损伤。

五、结语

在高校排球普修课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当中,教师除了要记住相应注意事项外,一定要时常以语言强化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自我保护,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把练习中的运动创伤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又安全的实践练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克锋,王新年.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主要损伤部位的原因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27(2):166——168

[2]崔安福,王建伟.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2-163

上一篇:实践教学工程管理下一篇:灵活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