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单打(精选7篇)
男子单打 篇1
1、前言
职业网球比赛中,即时比分是球员选择战术决策的重要依据,职业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关键分时刻如赛点、破发点、局点出现时,球员常常选择实施若干特殊的技战术套路。在比赛过程中对结果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关键分”,每一关键球的输赢都关系到比赛结果的胜败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果拿下这一关键分,球员在之后的比赛会信心百倍,反之输掉这一关键分,对球员的心理心态会有相当大的起伏,从而在比赛过程中的击球会出现较多的不稳定和心理上的考虑,心理上可能会产生更加体育保守想法,从而在球场上缺乏了对比赛节奏的控制和掌握。可以这么说关键分的得失对于一局或一盘都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球的争夺和较量来集中反映网球运动员在技术风格、技战术类型等,运动员的真实水平和实力在关键分中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各个国家网球队以及世界顶级网球团队在比赛重要时刻都重视提高运动员打好关键球的能力。
通过录像观察法来分析2016澳网决赛比赛中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的关键分技战术运用的情况,如关键分运用上的策略和选择、关键分出现的频率等,分析而得出的参考价值数据,可以为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穆雷和德约科维奇在201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中关键分技战术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1、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
运用“关键分”和“比赛技战术”等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网查阅了从2000年以来相关专题的学术论文。
2.1.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关键分处理进行数据化的统计。
2.1.3、数理统计法
通过统计得到各种相关技战术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和汇总,对比赛录像的相关技战术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和常规的统计分析。
2.1.4、对比分析法
对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在比赛中的技术使用百分比、得分率和失分率和落点分布等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两人在2016年澳网男子单打决赛中关键分运用时的得分技战术手段和失分技术原因等。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关键分各项技术使用情况分析
从表可知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属于全面型选手,正反手运用较多,两名运动员对自己的底线技术有信心,但在一些分数上也会突然的采取发球上网截击的战术来改变比赛节奏,获得一些突然性的效果,所以在关键分上截击技术的运用也比较多。通过录像分析发现两名运动员在关键分的争夺上比较激烈,节奏变化比较多,切削技术的运用也比较多。两名运动运动员关键分中正手使用率均高于反手,说明在网球比赛中正手技术的重要性,而对两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穆雷在关键分上更加倚重自己的正手技术以获取回合较量中的优势。
3.2、关键分发球技战术分析
通过分析两名运动员在自己的发球局关键分上发球的落点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发方面两人的内角发球较多,这是由于关键分的争夺一般在占先区,而当自己面临破发或者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分的争夺时发ACE球是最好的手段,而且两名运动员都是右手持拍。外角发球所占比例较多,比分在40-15时,为尽快拿下比分,平分区发较大角度的外角发球是最佳的发球战术运用。分析两人二发的落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关键分上两人二发以稳为主,多发中路球,但是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两名运动员二发旋转比较大使得接发球员很难通过接发球直接得分。
3.3、关键分得失分技术特点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在关键分的争夺上,两位运动员的得分手段共有的特点是:正手技术>发球技术>截击技术>反手技术,这说明在关键分的争夺上二人都希望在发球环节做的更好,以最简单的方式结束关键分的争夺。如果发球没有直接结束分数争夺,会更多的进入到多拍回合,正手就成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截击技术运用较多,一方面是由于发球上网战术取得的奇效,另一方面由于在多拍回合中优势一方随球上网而为截击得分取得很好的机会。而在其它非主要得分手段上,德约科维奇的接发球技术得分较多,说明其在关键分上敢于拼,具有强大的自信心。此外,在发球技术上得分率也比穆雷高这也说明关键时刻德约科维奇的一发成功率较高,而且能将一发建立起来的优势转化为得分,为这场比赛取得胜利增添胜算。在切削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运用方面二人差距不大。
由表6可知两位运动失分较多的技术环节依次是:正手技术>接发球>反手。由两人得分技术手段以及关键分技术手段运用率可以知道两人的正手技术运用比较多,而且正手技术为两人主要的进攻手段,所以在失分率上正手技术也高于其它技术。由于关键分上,对手一般会拼一发,所以也就照成了两人的接发球失分率仅次于正手技术。对比两人几个技术环节失分率可以发现,德约科维奇在接发球、正反手技术上失分率都低于穆雷,说明在关键分上德约科维奇更加稳定,这是其夺取冠军的重要因素之一。
4、结论与建议
4.1、关键分争夺中发球的落点对随后的上网战术或者线路变化有着很大作用,提高一发质量和一发得分率可以更好的拿到关键分。
4.2、关键分争夺中正手技术得分率和失分率都比较高,正手作为主要的得分武器应当提高其在关键分争夺中的稳定性和侵略性。另一方面开发其它得分手段,优化自己的技术组成,使自己更加全面有利于在关键分中技战术的安排和使用。
4.3、锻炼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在关键分处理上更加冷静和耐心,并且具有强大的内心可以在关键分中敢于打出优势拍,为自己确立场上优势。
4.4、在关键分中的每一回合要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通过节奏上的变化,发球上网战术的运用等打乱对手的击球节奏,提高对方击球失误率。
参考文献
[1]陈绪坤.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外优秀女子单打运动员发球局得失分特征分析[D].苏州大学,2013.
[2]周杰.2012年四大网球公开赛世界优秀男子选手技术统计分析[D].西南大学,2013.
[3]徐淑良.费德勒网球技术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甘胜.2014年四大满贯男单决赛得失分的技战术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5.
[5]杨宁.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四强技战术分析[D].山西大学,2013.
[6]李思龙.职业网球比赛中比赛节奏调控的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3.
[7]庞永坤.德约科维奇在2011年四大满贯决赛中的技战术运用与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
[8]罗溢杰.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硬地赛事“关键分”技战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
[9]王伟,周曙,张春合.费德勒美网公开赛关键分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02:100-105.
[10]吴强.2009年美网费德勒与对手网球技术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40-42.
[11]独华军,郭开强,苗鹏,方克武.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竞技能力特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1:117-119.
男子单打 篇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在比赛中取得了令国人无比自豪的成绩。特别是男子单打这个羽毛球比赛中含金量很高的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林丹、陈金分别取得一金一铜的好成绩。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是一个综合考验运动员技术、体力、意志和战术意识的项目,综观所有的球类运动只要包含着需要在运动中去处理球的竞技项目,就有假动作的存在。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中假动作的运用和实战分析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羽毛球方面的书籍、期刊,分析世界上顶级羽毛球高手在实际比赛中假动作的运用及取得的效果。
3、假动作具体分析
3.1、发球中的假动作,正手发球假动作之一:
正手好似要发网前球,球拍的位置距离击球点的位置较近,引拍距离局限、你的站位和姿势使对手将注意力放到前场时,可以利用手腕的快速闪动来带动球拍,发出正手平快球、平高球或者高远球,对手在开始就受你的站位和姿势的假象影响,反应过慢而处于被动,回球质量就会下降。反手发球假动作之一:站位在T字区近处(注意不要踩线违规),持球手将羽毛球举到规则允许的最高位置,将球拍的反拍面正向对着羽毛球,似要发一个近角的网前球,而在真正实施发球时,开始的手势也象以反派面正向击球,而在球拍将要触球的一刹那,手腕变向,以斜拍面去削击球托,发了对方一个远角的网前球?这样对方上网扑发球的成功要打折扣了。
3.2、在接发球中的假动作,接发球是每个回合的开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接发球处理得好,无论单打还是双打,都能取得先机。接发球的假动作有许多,其动作的要领都是:判断要好,动作要快,引拍动作要隐蔽和快捷,有虚晃一枪之招,真正出球要让对手捉摸不清。接发球中的假动作之一:首先站位应中偏前,当对方发出一个网前小球时,以反拍面击球,就将持拍的脚向前跨一大步,以反拍面去回击球,利用击球的时间差来迷惑对手,当球拍回退到一定的位置(高度)时,突然小手臂和手腕发力,将球快速回击挑到对方的后场。
3.3、
处理网前球的假动作,当对手放你的网前球后,自己就要快速移步到位,伸展手臂,拍面与地面平行,似要搓一个网前球,当拍面到了球的下方,突然改搓为勾,回击对手一个对角网前球,使得对手判断失误。
3.3.2、
虚挡实搓的假动作,当对方与你斗网前小球,勾了一个对角网前球时,自己要快速反应和到位,乘球在网顶平行飞行的时候,拍面向着来球和网面,似要正向挡击回放,当球再继续飞行刚低于网顶时,突然变换拍面与地面平行,回搓对方一个滚网小球,而且让球更靠近边线,使得对手在回球时更困难。
3.3.3、
虚挑实吊的假动作,一般情况下,你的对手本能都会在自己给别人回了不到位的半场球之后就进入全力以赴的防守状态。你的起跳更让对手双脚跟扎住,重心降低。这时候你象要加大力扣杀,而实际却打了一个吊球,让对手难以应付。
3.3.4、虚杀实平高球再压对方反手位后场的假动作
一般情况下,对手回了一个使自己被动的中场球后,这时候如果杀球,成功的机会大约是60%到40%。如果你采用虚杀实平高球再压对方反手位后场的假动作,让对手再次退回反手位后场,回不到最佳防守点,使回球更不到位,这时候你可以将球杀到对方的中腰或其后场的另一端角,让对方的接杀鞭长莫及。
3.4、后场击球的假动作
3.4.1、
后场反手击球的假动作,当对手压你的反手后场很到位时,你采用反手大幅度的引拍,似要回对方一个反手高远球或平高球,但真正击球的一刹那,手腕控制反拍面,斜劈对方一个远角网前球,让对手意想不到。
3.4.2、
后场侧身杀斜线的假动作,在比赛中,较多时候对手会以平高球压你的正手位的远端后场角,你可以采用正手后退步伐,在最后一下起跳,身体与边线平行,头也不转,似要杀对方一个压边直线球。而手臂和手腕突然一旋,杀了一个正手大斜线,落点在中腰,或者劈吊大斜线到对方的另一网前角,其妙处让对手只能回味了。
4、总结
羽毛球比赛中还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假动作,的确难以一一列举。无论使用何种假动作去迷惑对手以达到你真正的目的都取决你在羽毛球比赛中对场上的阅读能力和驾驭比赛本事,不断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培养良好的判断能力,加强比赛意识和善于总结提高。羽毛球的比赛千变万化,风起云涌,克敌制胜需要真功夫,也需要出其不意的手段。假动作在羽毛球比赛中是一支绚丽的奇葩,分外娇艳。而各项技术动作击出的球都可变化多端,这也是羽毛球魅力和妙趣的所在了。
参考文献
[1]王文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男子单打 篇3
随着林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蝉联了羽毛球男子单打的冠军以后, 中国羽毛球队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一轮的奥运备战已然开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在2016年奥运会上林丹在男单项目上的统治力是否依旧强大已成为未知数。因此对年轻队员的培养是新一轮奥运备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在现有的年轻队员之中, 谌龙以其身高臂长的优势, 擅长防守反击的打法特点成为了众多年轻优秀选手中的佼佼者, 被认为是林丹最好的“接班人”。但是, 谌龙与世界一流选手之间在技战术的运用, 关键时刻心理的调控, 阅读比赛的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谌龙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在国际重大比赛中与林丹、李宗伟所进行的比赛进行技术分析, 共计六场, 就谌龙在比赛中得失分的情况以及技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 对谌龙的技战术特点进行总结, 分析其得失分的原因, 进一步剖析其与世界一流选手之间在技战术的运用上所存在的差距, 希望可以帮助谌龙在备战奥运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己, 使中国羽毛球队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可以处于不败之地。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谌龙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在国际重大比赛中与林丹、李宗伟所进行的比赛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万方等相关知识平台上查阅了大量涉及羽毛球运动、羽毛球发展以及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运用的论文、专著。
2.2.2 录像观察法
采用录像观察比赛录像的方法, 对谌龙在2011-2012年间在国际赛事中与林丹、李宗伟的比赛进行观察。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 对比赛中的各项技战术进行原始数据采集, 对采集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并得出新的数据。
2.2.4 对比分析法
对处理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 对比谌龙与林丹、李宗伟之间的优势与不足。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谌龙主动得分能力和主动失误的分析
3.1.1 谌龙主动得分能力的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 并区别于其他关于主动得分的解释, 在本文中主动得分是指, 在比赛过程中用很大的力度, 准确的落点或是精巧的角度, 迫使对方无法防守, 或者防守但已无法正常回球。
后场技战术是一场比赛中重要的技战术组成部分, 它的发挥水平和实施情况将直接关系到一场比赛的胜负归属, 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都具有极强的后场进攻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谌龙后场的主动得分为72分, 占总得分数的54.1%, 是谌龙得分的主要手段。在表2中, 可以发现林丹和李宗伟的后场得为24分和73分, 分别占各自总得分数的49%和65.8%, 从这一组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出, 从羽毛球比赛由15分发球得分制更改为21分每球得分制以后, 新的赛制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 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要采取积极地进攻手段为自己赢得主动, 这就导致了后场的下压式打法渐渐成为当今世界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的主流打法。谌龙作为一名拉吊突击打法选手, 已具备了一定的后场得分能力, 并且他的打法也是与当今世界羽坛的主流打法相适应的。
虽然谌龙的主动得分能力已具备一定的实力, 然而, 与林丹和李宗伟相比, 依然存在差距。对比表1和表2中前场得分与后场得分的情况, 我们不难看出, 前场得分较之于后场得分有所下降, 但是下降幅度不大, 这是由于在新赛制下, 运动员主要通过高质量的网前控制, 为后场下压进攻创造更多的机会, 所以在前场的得分不是优秀运动员的主要目的。但是由于21分制的比赛节奏加快,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注意抢网, 因此优秀运动员的网前得分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从表1来看, 谌龙的前场得分为47分, 占总得分数的35.3%, 这是因为谌龙有着极其出众的身体条件, 其188公分的身高, 配合灵活、快捷的步伐, 能够帮助谌龙在处理网前球时抢得到高点, 通过高质量, 贴网的搓放和扑球赢得分数。
首先, 对比林丹, 谌龙的主动得分为39分, 而林丹的主动得分为49分, 说明在主动得分能力方面, 谌龙的主动得分能力弱于林丹;在前场、中场和后场的得分率上来看, 谌龙的得分率分别为33.3%、0%和66.7%, 而林丹的得分率为36.7%、14.3%和49%, 比较这一组数据, 可以看出, 虽然谌龙的后场得分率高于林丹, 但是在中前场控制方面则远不如林丹, 这说明, 林丹的技术更加全面、成熟, 比赛中主要强调的是对球的控制, 而不是一味地注重强攻。而谌龙出于对林丹出球线路的了解, 在比赛中可以抓住林丹的习惯性出球, 如推球、挑球等过渡球, 实施突击战术, 因此, 谌龙的后场得分要高于林丹, 主要是在与林丹交手时要更多采取后场下压, 才能为自己赢得主动。其次, 与李宗伟对比, 谌龙的主动得分为133分, 而李宗伟的主动得分为111分, 这组数据的对比也验证了谌龙已经逐渐具备了能够与世界一流选手相抗衡的实力;谌龙在前场、中场和后场的得分率分别为36.2%、10.5%和54.1%, 李宗伟的得分率则分别为27.9%、6.3%和65.8%, 通过这一组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 谌龙在中前场的得分能力要优于李宗伟, 而后场得分方面则远不如李宗伟, 这主要是因为李宗伟变速突击的打法, 在强调前场控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后场突击的威胁性, 但是变速突击的打法需要有充沛的体能作为支撑, 而李宗伟随着年龄的增长, 在比赛中会出现体能的问题, 因而会失去对中前场的控制, 再加之谌龙出色的防守反击能力, 因此, 这样的结果是情理之中的。
3.1.2 谌龙主动失误情况的分析
在羽毛球比赛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情况, 比如, 判断失误, 主动失误, 被动失误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谌龙在比赛过程中主动失误的情况, 在本研究中主动失误是指, 在比赛中, 运动员自身失误造成了回球下网或出界, 而与对手无关。
据统计, 谌龙在与林丹、李宗伟比赛中的得分总数共计为69分和193分, 而林丹和李宗伟的得分数则分别为89分和189分。从图1中可以看出, 谌龙在与林丹的比赛中主动失误失分为42分, 占林丹总得分的47.2%, 与李宗伟的比赛中主动失误失分为81分, 占李宗伟总得分的42.9%;反之, 林丹和李宗伟在主动失误方面的失分分别为30分和99分, 主动失误送分分别占谌龙总得分的43.4%和51.3%。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 谌龙与林丹相比, 主动失误明显较多,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是因为林丹的打法更加成熟、稳健, 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控制球路, 以及比赛的节奏, 不急于进攻;而与李宗伟相比, 谌龙的主动失误则少了许多, 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李宗伟的打法更具有攻击性, 因此导致了自身的失误增加。
从图2中可以看出, 谌龙在前场的主动失误失分为59分, 占全部主动失误失分的48%, 排名第一位, 后场主动失误失分为43分, 占主动失误失分的35%, 排在第二位, 第三为是中场失误, 共失17分, 占全部失分的13.8%, 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 由于拉吊突击的打法要求运动员能够控制好网前, 运动员在网前一般采用搓放和推挑技术改变的线路和落点以达到控制球的目的, 而搓放要求球尽量的贴网, 推挑则要求球要深, 要贴边, 所以在运动员要求高质量的同时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谌龙前场失误较多说明了谌龙在网前的控制能力不够, 在日常的训练中还应该加强网前球的练习;中场方面, 中场区域以防守和相持为主, 然而在新赛制的驱动下, 男子单打在中场的相持中也加入了双打中常用的平抽, 快挡技术, 而谌龙在中场区域的失误较少, 则说明了谌龙的防守能力突出。
3.2 谌龙技术分析
3.2.1 谌龙网前技术的对比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 谌龙的网前得分能较林丹稍弱, 比李宗伟略强, 但是差距都不大, 这说明谌龙就网前的得分能力上已经接近了世界一流水平。从总体上来讲, 与林丹, 李宗伟相比, 谌龙的推球得分占较大优势, 这是由于拉吊突击的打法讲究控制, 加上谌龙身高臂长的优势, 在网前能够抢得到高点, 因此在网前的推球更具威胁, 而林丹, 李宗伟的推球技术更多的应用于过渡性质, 而不是网前得分的主要手段。与林丹相比, 谌龙在搓放得分上与林丹相比没有太大的差距;而扑球得分方面, 林丹占有较大的优势, 这首先说明了林丹网前的控制能力比谌龙强, 因此能够制造更多的扑球机会, 其次, 也说明了林丹在网前有较强的把握机会的能力, 可以将优势转化为得分;对比李宗伟, 谌龙虽然在网前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是谌龙在网前的得分上缺乏全面性, 这一点在勾球得分上最能体现, 然而造成这一结构的主要原因为, 首先, 新赛制下比赛的节奏加快, 运动员更加强调网前抢网的速度, 力争让回球更快、更贴网, 所以勾对角的技术逐渐弱化, 其次, 谌龙以拉吊突击打法为主, 这种打法讲究的是“快”, 包括抢网快, 突击快等等, 而李宗伟的打法是变速突击, 在讲究“快”的同时, 还要突出“变”, 变主要包括了变速、变节奏、变线路等等, 勾对角技术是网前技术中最能体现“变”的技术之一, 因此, 在今后的比赛中, 谌龙要更加的专注, 注意对球线路变化的保护。
3.2.2 谌龙后场技术的对比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到, 谌龙在后场的得分方面与林丹相比基本持平, 且略占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谌龙对林丹的进攻线路相对熟悉, 在防守的过程中可以对林丹的习惯球路提前做出判断, 且谌龙防守稳健, 因此林丹很难在后场找到得分的机会;但是在与李宗伟的对比中, 谌龙的后场得分方面则处于完全的劣势, 从吊球方面, 李宗伟以10对1, 占据绝对优势, 快拉快吊是拉吊突击型打法的基础, 吊球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对手, 为突击做好铺垫, 并不是主要得分手段, 而变速突击打法, 在后场加入劈吊, 劈杀等改变回球线路的进攻手段, 使得后场的进攻富有迷惑, 再加上李宗伟及其细腻的手法, 使得后场吊球成为他的得分利器;从杀球方面, 我们可以从表4中看出, 谌龙几乎所有的得分都来自于杀球, 这说明了谌龙在后场进攻手段的单一, 然而谌龙总计45分的杀球得分也远落后于李宗伟的63分, 这说明了谌龙杀球进攻的威胁不如李宗伟的杀球威胁大, 因此, 在今后的训练当中, 谌龙还应当注意加强后场杀球进攻的威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谌龙主动得分的能力与林丹, 李宗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前场技术的不全面和后场突击威胁不够。
2.谌龙主动失误较多, 尤其是网前主动失误太多。
3.谌龙网前进攻的变化太少, 尤其缺少线路的变化, 后场的得分手段也相对单一, 杀球得分几乎是谌龙后场得分的唯一手段。
4.谌龙在发球时缺少节奏的变化。
5.谌龙进入比赛状态较慢, 但是比赛发挥比较稳定, 且有顽强的斗志, 能够沉着的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
4.2建议
1.谌龙应当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强网前球的训练, 一方面, 要注意前场技术的稳定性的训练, 减少失误;另一方面, 要加强前场技术全面性的训练, 使得前场战术跟家丰富。
2.在后场技战术的训练中, 谌龙需要加强后场突击威胁性的训练, 并且还要注意进攻线路的组合。
3.在发球时, 应适当增加偷发后场球战术的使用。
4.在比赛开始阶段, 谌龙应该采用更加积极, 主动的手段, 尽快的适应比赛节奏, 以免过早的造成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钟建萍《羽毛球新旧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1) .
[2]戴劲, 钟建萍《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前场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运动, 2009, (11) .
[3]周斌《论羽毛球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 .
[4]戴金彪, 管颖, 卢志泉, 蒋健《“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
[5]万延法《我国优秀男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比赛得分规律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 2010.
[6]刘星玉, 赵国彤, 佘曦《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战术数据统计分析》[J].体育师友, 2012, (3) .
[7]虞丽娟, 张辉戴金彪等《隔网对抗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8]董亚钊《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J].德州学院院报, 2012, (4)
[9]戴金彪, 虞丽娟, 蒋建, 卢志泉《中国羽毛球队奥运攻关研究报告——我国参赛队员与国外主要对手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科研, 2008, (6) .
男子单打 篇4
在男单方面, 在历年的各大国际赛事中, 中国队把男子单打为我国羽毛球的优势项目, 来弥补双打的不足, 作为获胜的砝码。因此, 男子单打在团体比赛中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比赛的成绩, 在中国羽毛球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新赛规实施之后, 比赛出现了变动, 比赛的不可预测性、变化性和比赛的偶然性大幅度地上升, 这对男单选手技战术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 既要娴熟的运用多种技术和站术, 又要能进行灵活运用。其中, 后场技术是选手控制场上局面、占据主动和得分的主要手段, 是比赛中战略部署和技战术运用的重要因素。
1 分析与讨论
(1) 对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重大比赛部分男单选手林丹、谌龙、李宗伟等6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与分析 (如表1) 。
(2) 3名选手后场整体技术使用率的统计分析。
从表2可看出, 高球、杀球和吊球为主要使用技术, 但是杀球依旧是高水平运动员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 良好的杀球可以直接得分。
(3) 3名选手后场个人技术使用率的统计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林丹当今的打法强调稳定, 注重过渡, 稳中寻找最佳进攻时机。谌龙更强调进攻取胜。
(4) 3名选手后场整体技术得失分率的统计分析。
从表4可以总结, 杀球是高水平选手必备的技术, 杀球技术使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后场的得失分情况。
(5) 3名选手后场整体击球位置分析。
3名选手后场整个击球位置分析如表5所示。
(6) 3名选手后场整体击球线路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 后场击球线路中, 直线的比例最高, 为57.38%, 再是斜线, 占的比重是24.78%, 中路球列为第三, 比重是10.62%, 小斜线的比例最少为7.22%, 说明后场球选手主要通过直线和斜线来控制对手, 小斜线的运用较少, 主要是为了后场扩大线路, 给对少制造不便。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 后场技术在比赛中占有重要比重, 杀球运用率最高, 吊球第二, 高远球第三, 被动抽球与被动吊球运用率较少。高远球与吊球能很好调动对手, 杀球则是进攻创造赢球机会的主要途径。
(2) 后场技术得分比重较低, 丢分比重较高。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杀球、吊球、高远球, 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基本不得分。丢分技术从低到高为:被动吊球、被动抽球、高远球、吊球和杀球。
(3) 后场主要击球手位为正手区, 其次为头顶区, 第三位为中间区域。后场技术球路多以直路为主, 第二为斜路, 场心第三。说明后场球选手主要通过直线和斜线来控制对手, 小斜线的运用较少, 主要是为了后场扩大线路, 给对少制造不便。
2.2 建议
(1) 由于每球得分制, 使得羽毛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 而为了加强进攻能力, 优秀男单选手加强了杀球和吊球的使用。因此, 在平时要注重杀球和吊球技术组合打法, 增强动作一致性, 增强进攻能力。
(2) 在日常训练中不仅要加强击球的质量, 还应加强技术的稳定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对手。
(3) 除了注重后场技术的同时, 还应有意识的加强前场和中场的技术, 将前场、中场和后场巧妙的相结合, 在全面发展的同时, 逐渐形成符合自己的打法特征。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越来越发达, 科技不断地更新, 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喜欢羽毛球这个运动。在比赛中, 后场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对手, 而且也能为得分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 后场技术也越发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该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综述法、数据统计法等, 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后场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来比较。经对世界优秀男单选手近3年的6场比赛视频进行分析统计, 得出以下结论:比赛中后场技术运用占一定比例, 吊球、高远球和杀球的运用次数较多, 被动低吊与被动抽球运用率较少;杀球的得分率最高, 高远球、吊球略少, 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几乎无法得分;丢分比重从低到高为被动吊球、被动抽球、高远球、吊球与杀球。
关键词: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战术
参考文献
[1]王文教.羽毛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2]陈月亮, 阮文德.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及节奏特征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26 (6) :84-87.
[3]陈钦剑.我国羽坛国手夏煊泽体能和技战术分析[J].竞技·论坛, 2010, 18 (9) :36-38.
[4]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5]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6]万华喆.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杀球技术教学方法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3) :154-155, 159.
[7]叶生爱.羽毛球新赛制对男单后场技战术影响分析[J].运动, 2010 (10) :11, 113.
男子单打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林丹和李宗伟参加的伦敦奥运会、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和韩国羽毛球超级赛3项比赛中的分别各2场比赛作为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 对林丹和李宗伟分别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和韩国羽毛球超级赛3项比赛中的各2场比赛录像。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场技术对比分析
林丹在这3项比赛中的网前球技术中使用了放网前球、扑球、搓球、勾对角4种技术。伦敦奥运会使用最多的是放网前球和搓球, 各占30%和36%, 全英公开赛使用最多的是放网前球和搓球, 各占36%和34%,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使用最多的是放网前球和搓球, 各占35%和38%, 这说明这两种技术是林丹网前的主要技术。从录像中观察, 林丹的网前技术变化少, 应该增加控制网前球的机会。
李宗伟在3项比赛中的网前技术中使用了放网前球、扑球、搓球、勾对角球4种技术。伦敦奥运会使用最多的是放网前球和搓球, 各占41%和35%, 全英公开赛使用最多的是放网前球和搓球, 各占35%和30%,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使用最多的是放网前球和搓球, 都占30%, 这说明这两种技术种技术是李宗伟网前的主要技术。通过比较, 李宗伟的主要技术是控网。
2.2 中场技术对比分析
林丹在这3项的比赛中的中场技术中使用了挡网前技术、挑高球技术、抽球技术和快打技术。奥运会使用最多的是挡网前技术占61%, 全英公开赛使用最多的是挡网前技术占64%,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使用最多的是挡网前技术占62%, 这说明挡网前技术是林丹中场的主要技术。
李宗伟在这3项的比赛中的中场技术中使用了挡网前技术、挑高球技术、抽球技术和快打技术。伦敦奥运会使用最多的是挡网前球, 各占62%, 全英公开赛使用最多的是挡网前技术占69%,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使用最多的是挡网前技术占70%, 挡网前技术是李宗伟中场的主要技术。李宗伟挡网前技术主要以正手挡对角网前和反手挡勾对角技术为主, 挑高球技术主要以正手接杀挑对角后场和反手接杀挑对角后场技术为主, 抽球技术主要以正手抽直线为主。
2.3 后场技术对比分析
林丹和李宗伟在伦敦奥运会、全英公开赛、韩国羽毛球超级赛3项中, 后场技术采用了高远球、吊球和杀球技术。林丹主要使用了杀球技术;李宗伟主要使用了吊球。
林丹在这3项比赛中的后场技术中使用了杀球、吊球、高远球3种技术。伦敦奥运会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技术占43%, 全英公开赛使用最多的是高远球技术占40%,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技术占45%, 这说明杀球和高远球技术是林丹后场的主要技术。
李宗伟在这3项比赛中的后场技术中使用了杀球、吊球、高远球角球这3种技术。伦敦奥运会使用最多的是吊球技术占40%, 全英公开赛使用最多的是吊球技术占37%,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用最多的是吊球技术占42%, 这说明这吊球技术是李宗伟后场的主要技术。
林丹杀球技术主要以正手重杀直线斜线为主, 高远球技术主要以正手直线高远球和头顶直线高远球为主, 在伦敦奥运会中各占40%、24%、36%;全英公开赛各占52%、19%、29%;韩国羽毛球超级赛各占43%、23%、34%。
通过比较, 林丹的正手重杀斜线在这3项比赛中一直是比赛得分的重要手段, 在比赛中的使用率较高, 但在全英公开赛中使用率有所减少。不同的技术在和不同的对手的比赛中使用的也不同, 但是可以看出林丹在近3项比赛中, 杀球的使用逐渐减少, 吊球的使用率逐渐增加, 这说明林丹在比赛中并不是后场一味的杀球, 而是在保证技术全面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快速的进攻。
李宗伟杀球技术主要以正手劈杀斜线为主, 吊球球技术主要以正手吊对角网前技术为主高远球技术主要以正手对角高远为主, 在2005年中各占15%、18%、11%, 2006年各占11%、21%、16%、2007年各占18%、25%、10%、2008年各占21%、28%、14%。
据统计, 李宗伟在杀球球技术中主要采用了正手劈杀斜线, 在伦敦奥运会占43%, 全英公开赛占39%,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占37%。在吊球球技术中主要使用了正手吊对角网前, 在伦敦奥运会占34%, 在全英公开赛占21%,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占32%。在高远球球技术中主要运用了正手对角高远球, 在伦敦奥运会占23%, 在全英公开赛占23%,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占29%。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林丹网前技术主要是以放网前球技术和搓球技术为主;中场技术主要使用了挡网前直线技术和反手挡勾对角技术;后场杀球技术中双脚起跳头顶重杀斜线是林丹的主要得分手段;吊球的使用率也较高;高球主要以平高球为主。
(2) 李宗伟在近4年比赛中增加了勾对角球的使用;中场主要是反手挡勾对角网前球为主;后场主要是正手杀斜线和正手吊对角, 更多的是正手吊对角的使用。
3.2 建议
(1) 林丹应该加强网前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 注重球的落点和线路变化, 加强网前技术的得分能力。
(2) 林丹应该加强中场技术的进攻, 增加抽球和快打技术的使用。
(3) 提高对比赛节奏的控制能力, 抑制李宗伟后场的连续进攻, 同时应该把平高球和吊球也作为后场进攻的主要手段。
(4) 抓好全面、熟练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训练, 注意加强手法的一致性、隐蔽性和突变性, 提高控制反控制能力, 提高变速突击和灵活多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2]俞继英.奥林匹克羽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3]汤仙虎.羽毛球运动技术图解[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男子单打 篇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法、三段指标法等方法对王皓在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找出其在技、战术上的优势与不足, 为提高乒乓球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优秀乒乓球男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术的代表王皓。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对比法、三段指标法, 通过王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1/8、1/4、1/2比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段得分率=[段得分/ (段得分+段失分) ]×100%;段使用率= (段得分+段失分) / (总得分+总失分) ×100%。同时, 对王皓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了评估, 得分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将王皓与韩阳、佩尔森、马琳的三场15局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失分进行统计, 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中王皓三段得分率与使用率统计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王皓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直拍进攻中运用“直拍横打”技术打法的典型代表, 在此次比赛中的成绩是:1/8比赛中4∶1击败日本的韩阳, 1/4比赛中4∶1击败瑞典的佩尔森, 1/2比赛中1∶4输给中国的马琳。
2.1.1 王皓及对手发球抢攻段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王皓在对韩阳和佩尔森的比赛中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 而且得分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因为对手不适应王皓的发球, 接发球质量不高造成出台, 让王皓抓住机会抢拉或是抢冲得分。而在对马琳的比赛中发球抢攻的使用率以及得分率都明显偏低, 主要是因为马琳也是当今最为优秀的直板运动员之一, 对直板技术的了解以及对王皓技术的熟悉, 使他在接王皓发球时回球的落点及旋转上掌握比较好, 让王皓发球强攻的使用率下降。在直板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中都力争在“前三板”中分出胜负或占据主动进入相持段, 而王皓在与马琳交手的5局中并没有因为发球而占太大优势。
2.1.2 王皓及对手接发球抢攻段技术统计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王皓在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较高, 无论是正手位的抢攻、抢拉, 还是反手位的挑打, 比赛中使用的频率都较高。在与日本的一号单打的5局比赛中, 由于韩阳对“直板横打”技术的了解不够, 造成了比赛中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当前我国直拍选手与欧洲横拍弧圈对阵时, 吃亏总是在反手位。对方反手位有拉、冲、打, 而我方只有单一的推、挡、搓, 难以侧身抢攻。“直拍横打”技术的应用, 则大大加强了反手位的进攻能力, 让攻防更加均衡。比赛中王皓接发球通常用摆短控制对方或是反手的挑打技术占据主动, 对于出台球一般采用抢拉或是抢冲以及反手的“直板横打”。在比赛中, 接发球抢攻的得分率很高。但是在与马琳的比赛中, 王皓的接发球抢攻率虽然很高, 但是得分率却很低。主要是由于马琳与王皓之间互相了解, 马琳积极主动的控制了回球落点以及发球中短球的运用。在与马琳比赛的第三局中, 马琳以12∶10胜出, 在这一局中马琳抓住王皓急于反手的拉、挑的情况, 而发正手位的短球, 造成王皓回球失误。所以在与马琳这类世界高手比赛时应注意攻防结合, 不能急于一板或两板抢拉或抢冲得分, 而应在接发球时多一些变化, 摆短的同时可以穿插劈长等。
2.1.3 王皓及对手相持段技术统计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王皓在与佩尔森比赛中相持段的使用率较高, 主要由于直板运动员往往在前三板中解决战斗, 对于正手相持的则较少。在与瑞典选手佩尔森的5局比赛中, 王皓总共得净胜分8分 (5局比赛成绩是:11∶9、11∶9、9∶11、11∶7、11∶9) , 由于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具有对球的摩擦大、球速快、攻击力强、动作小、隐蔽性大等特点, 让对手在相持阶段并没有因为反手位而得分。尽管王皓的正手跑动范围很大, 但是在大范围的跑动下击球往往会出现失误, 一旦对手突然回击正手还是显得措手不及, 这种情况在与佩尔森和马琳的比赛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与佩尔森的第一局比赛中, 当王皓与其比分为10∶8时, 佩尔森发一反手底线球, 王皓“直板横打”抢先上手将球打入对方的正手位, 此时佩尔森前冲弧圈拉王皓大角度斜线, 王皓在跑动中回球出界。在与马琳的相持阶段运用中, 并没有因为反手位的“直板横打”而占据主动, 相反由于直板横打造成的失误却增加了。所以王皓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相持能力。
2.2 直板横打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2.2.1 直拍横打技术的优势
由于直拍横打拉出去的球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有一点侧旋, 如果直接侧拉拐的弧度会更大, 因此往往由于对手不能很快适应而造成接球失误。
2.2.2 直拍横打技术的不足
直拍横打技术对于相持段的运用不够好, 缺乏连续性, 不能有效地控制比赛的节奏, 而且在相持时容易出现技术上的失误, 容易拉漏或出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王皓发球抢攻的得分率高, 威胁性大, 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
3.1.2 王皓在接发球抢攻中使用率较高, 但是得分率不够高,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3.1.3 王皓在相持阶段的使用率较低, 在加强反手能力的同时, 应加强比赛中相持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在中远台处的相持能力。
3.2 建议
直拍进攻型打法欲走在世界乒坛的前列, 必须提高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运用直拍横打技术提高反手位进攻能力的同时, 也应提高中远台的相持能力, 以及在比赛中减少失误, 以免造成心理负担。在左半台应该仍以侧身进攻为主, 在此基础上与“直拍横打”技术的变化结合使用, 提高进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鲁军.试论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 2002 (3) :22-24
[2]樊恒学, 刘呈浩.马琳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的技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 :52-54
[3]丘钟惠.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0
[4]程序.论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4 (5) :47-49
男子单打 篇7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2011年361°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2阶段第6轮、201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宝鸡站以及2011年中国乒协会员联赛咸阳站比赛中各十场男子单打比赛的接发球抢攻技战术特点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乒乓球技战术相关文献,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录像观察法。
观看实战录像,对比赛录像进行观察记录。
(3)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办公软件 和SPSS 12.0统计软件对比赛录像的有效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处理和分析。
(4)三段指标统计法。
依据乒乓球单打比赛三段技术评估标准, 运用分段统计法和三段评估法对三项赛事男子单打比赛的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得分率、技术手段和落点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正、反手接发球的运用情况比较分析
在现代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发展中, 技战术的变化都是围绕要抢先上手,力争主动进攻,对运动员在激烈的乒乓球竞技比赛中接发球技术提出更高的技战术要求。接发球运动员利用临场经验,通过发球运动员发球时的挥拍方向、轨迹、动作特征以及球的飞行弧度和落点等因素的快速判断, 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完成接发球动作。
2.2、接发球类型的比较分析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 过渡性接发球和进攻性接发球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过渡性接发球并不意味着只是防守和过渡,其落点的控制和不同的旋转也可以压制发球运动员的进攻,为接发球抢攻打下基础,相比之下,进攻性接发球也并不代表是完全的“进攻”,接发球的进攻性和过渡性一定要结合“第四板”的运用情况来分析。过渡性接发球基本采用的手段为:反手搓、反手劈、反手挑、正手搓、正手摆和正手劈等;进攻性接发球基本采用的手段为:反手拉、反手拧拉、反手加力推、正手挑、正手拉等。本文通过过渡性接发球和防守性接发球对乒超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乒协会员联赛中运动员的接发球类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2.3、接发球得分率、直接得分与失误率的比较分析
接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接发球技术掌握得好,可以使自己在比赛中不会因对方发球而紧张,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乒乓球比赛有反应快、变化多、节奏快等特点,攻防转换快, 一方运动员进攻的失败必然给另一方运动员提供了反攻的机会。因此,接发球运动员为摆脱被动地位,必须保证在接发球技术环节上不失误的情况下,寻求机会起板进攻,或通过抑制发球方发球后抢攻的攻势和优势,力求在“第四板”和相持阶段找到突破口。
(1) 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发球对接发球运动员的压迫性较小。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发球落点基本集中于中路中网、中路近网、左路中网和右路近网等区域,接发球方基本可以运用正手完成接法,但是由于球的旋转力度、变化不够,接发球运动员很容易进行接发球进攻。
(2) 发球运动员发球后的抢攻不够彻底、“拖泥带水 ”, 为接发球运动员的接发球后抢攻留下了生机和机会,发球方“前三板”优势会随着回合的增加而逐渐丢失,如果发球抢攻不顺利,必将在接下来的回合中失去进攻主动,反而为接发球方进攻留下余地。乒超联赛接发球得分率、接发球直接得分率以及失误率均很低,说明乒超联赛运动员的发球旋转和落点较精确,对接发球方的压迫性强,使接发球运动员很难直接完成接发球得分和摆脱被动的局势,接发球运动一般采用过渡性接发的形式, 尽量减少发球方发球进攻的机会和优势。虽然全国会员联赛接发球得分率、接发球直接得分率均高于全国锦标赛和乒超联赛, 但是并不能说明全国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和整体竞技水平就高于乒超联赛和全国锦标赛运动员,接发球得分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应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4、接发球落点的比较分析
接发球运动员只有控制住发球运动员的“第三板”进攻,才能有机会转“被动局势”为“主动局势”,创造进攻机会。为了更精确的分析乒超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左台近网、中台近网、右台近网、左台底线、中台底线和右台底线等六个区域对三项赛事中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进行统计和比较。
数据得知: 乒超联赛和全国乒协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主要分布于左台近网、中台近网和左台底线,其中对中台近网位置的控制较多。表明运用接发球近网和台内落点的控制,也是接发球运动员有效防止和抑制发球方抢攻的主要手段。可行性原因分析如下:
(1)左台近网和中台近网区域是发球运动员最不容易发球抢攻起板的位置。发球运动员充分利用旋转和落点将球控制在对方的左台且近网的位置, 迫使接发球方出现接发球失误或暴露接发球落点。但是,接发球运动员为避免对方的发球抢攻,会尽力将球接向对手的近网和台内区域。
(2) 接发球运动员在接近网和台内球时 , 运用搓、摆短等技术手段完成过渡,在保证接发球成功率的前提下,只能将球回接于发球方的左台近网、中台近网和左台底线区域。
(3)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主要集中于底线位置,相对于乒超联赛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左台近网和中台近网区域的分布却较少,也反映出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的欠缺,控制落点的精确度较低。
2.5、接抢段得分率、使用率的比较分析
规则的改革给一直被认为被动的接发球带来了生机, 使高水平运动员能在比赛中采用各种进攻性接发球技术。接发球“第二板”、“第四板”的进攻性、稳定性、压迫性对比赛胜负关系重大。提高接发球和接弧圈球的质量,以角度、速度的有效结合为主,通过提高“第二板”和“第四板”的衔接,保证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加转攻和上手抢攻的机会。接发球运动员应该发挥“保持稳定、寻找机会、积极上手”的接发球指导思想,转被动为主动,利用旋转和落点有效控制对方,积极赢得获胜的主动权。
乒超联赛 运动员的 接抢段使 用率高于 评估标准 的良好值 水平,其得分率为49.6%,处于良好水平。在运动员接发球落点的研究中已了解到,乒超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基本集中于中台近网,虽然未接发球直接起板进攻,但是,通过“摆短”、“搓”等技术手段对接发球落点的有效控制,抑制了发球方的“第三板”抢攻,力求在“第四板”中寻求机会起板进攻。从使用率方面可以看出 ,乒超联赛运动员的接发球抢攻的意识较好,使用频率高,也间接说明其接发球技术的稳定性较好。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处于良好水平。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主要以控制对方中路近网和左路底线为主, 接发球方试图利用中路近网的接发球落点, 为接发球抢攻做铺垫; 对于接发球左路底线落点的回球,只能寻找发球方抢攻不利落产生的反攻机会。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应该在保证接抢得分率的前提下, 加强接抢技战术的使用,重视接发球抢攻对转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的接抢使用率为20.2%, 得分率为41.8%,均达到评估标准的良好水平。左台底线和右台底线是其运动员接发球的主要落点,且发球方在处理左台底线的接发球时,主要采用反手搓和侧身拉、冲手段为主,但是其得分率却不高,由此,为接发球运动员的抢攻和反攻创造了更多的上手机会。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应重视接抢的重要性,积极抢先上手,在接发球落点上多控制对方的近网和中路区域,为“第四板”的抢攻创造有利条件。
3、结论与建议
(1)乒超联赛运动员接抢的使用率和得分率最高 ,全国乒协会员联赛最低,且三项赛事的接抢得分率均处于良好水平,乒超联赛运动员在加强侧身位抢攻的同时, 应注重反手位抢拉、抢冲的使用,保持正、反手进攻的平衡性,抢先起板、多点抢攻,提高接抢得分率。
(2)三项赛事接发球抢攻对正手位拉、冲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很高, 其中乒超联赛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接抢段在侧身位抢攻的使用率均高于全国乒协会员联赛;运动员应均注重提高“第二板”和“第四板”的衔接质量,保证其稳定性的基础上,丰富接发球抢攻技术手段,以角度、速度的有效结合为主,增加转攻和上手抢攻的机会,积极赢得获胜的主动权。
【男子单打】推荐阅读:
男子单打运动员10-25
羽毛球单打战术10-26
羽毛球单打战术之运用07-16
乒乓球单打比赛总结(个人)10-27
男子体操10-21
男子排球07-10
男子短跑08-06
男子项目10-26
优秀男子11-14
男子技术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