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400米栏运动

2024-10-12

男子400米栏运动(通用4篇)

男子400米栏运动 篇1

1. 引言

跨栏跑是一个技术比较复杂的田径项目,影响跨栏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身材高、腿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跨栏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我们会注意选取那些身材较高、体形匀称的运动员,因为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有利于获得较适宜的步长和快速的步频,有利于加快过栏的动作频率和过栏速度。我们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进一步具体地集中地探讨了身高与400m栏成绩的关系,并提出了较为准确可靠的技术参数,从而掌握提高成绩的因素,促进我国男子400m栏运动的发展和提高。

2. 结果与分析

400m栏运动员是在栏高和栏距都固定的情况下,比速度的一项竞技运动,所以运动员的身高与步长就成了影响节奏和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400m栏男运动员成绩高于我国其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国外运动员具有高大的身材,而我国运动员相对国外运动员来说则显得身材略矮一些。(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400米跨栏运动中,对于身高腿长的选材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决定着该专项的很多因素,如:步长和步频取决于腿长;每个运动员都具有腿长和步长以及腿长和步频的最佳比例;腿长影响步子的节奏、跨栏步和栏间的步长,等等。世界优秀运动员不仅身高高于我们,而且运动成绩也高于我们,这说明身高对跨栏运动员是一个有利条件,其优势在于身高高的运动员身体重心离地相对较高,他们上栏时无需抬高重心,这样就加快了栏上速度和过栏后能更快向前跑进,从而使栏间节奏也更加稳定。相反,身高矮小一些的运动员就要提高重心,从而影响栏间节奏。在世界男子400米跨栏跑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男子跨栏运动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首先要提高我国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和训练水平。然后是在选材上要倾向于身材高的选手。当然这要建立在不影响运动员的步频和运动员个人的特点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当今男子400米跨栏跑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使以上的目标实现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我们在今后能否选出有天才因素的运动员,这是我国男子400米跨栏运动能否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个首要的因素。

我国的选材工作发展的时间不长,发展不是很平衡,还需要总结出一套全国性的,完整、系统、科学的,适合我国的选材制度、选材大纲、选材标准。当前,各地基层的选材工作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一时还不能脱开单纯凭教练员的观感和简单测验手段选材的落后状况。由于选材方法不科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人材的漏选和错选。由于预测缺乏科学的依据,运动员的成功率很低,实现我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宏伟目标势必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深入持久地进行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科学研究。(见表2)

从表2还可以看出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前三名徐秀林、陈珂、于涛的平均身高为1.847米。首都体院的三名运动员徐洪军、张挺、于春雨的平均身高是1.803米。在平均身高上相差了0.044米。而运动成绩相差了5"50。短跑时的供能主要是三磷酸腺酐的分解,还有糖酵解,要保持最大跑速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合理消耗。在跨栏跑时,高个子运动员的步幅比较大,因此他们能较合理地消耗能量。另外,因为他的步频比较慢,放松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他们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最大速度,而且不易产生疲劳。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栏间步数和成绩的关系。目前,用12步栏间步数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从文献资料中看,泰勒在训练中已经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他的400米栏全程跑都用12步过栏,但这样栏间平均步长必须达到2.68米,这样的步长只有个子高和腿长的运动员才能够达到。如果我国在今后400米栏训练上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将是我国男子400米栏运动的一大创举。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不同身高的男子400m栏运动员成绩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身材高有利于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跑400米栏则可以减少栏间跑步数,可以使栏间节奏更加稳定,可以看出身高对运动员的成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优秀跨栏运动员将是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400m栏运动员在以后的选材上应该朝着身材高大的一些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克拉买提.浅析400米栏运动员选材.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报, 2000.12.

[2]周铁军.论我国跨栏运动员身体选材趋势.四川体育学院学报, 1994.4.

[3]唐新发.影响我国优秀男子400m跨栏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辽宁体育科技, 1996.1.

[4]文超.田径高级教程, 1994.

男子400米栏运动 篇2

就我国而言, 跨栏跑运动起步比较晚, 但经过一代又一代教练员、运动员的探索, 我国在这一项目当中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 窝工先后涌现出一批110栏的优秀运动员, 并且在世界大赛当中屡次创造佳绩。2006年7月12日, 在洛桑举行的田径黄金联赛当中, 刘翔更是以12秒88, 打破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 使我国的110栏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2、影响110米栏运动成绩的因素

影响110米栏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即运动员因素、教练因素、技术因素、速度因素、节奏因素。笔者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 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

运动员因素对于体育运动成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从运动员个人而言, 运动心理以及自身特点都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 而从宏观上来讲, 运动员后备人才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国家在这一项目上面发展的潜力。

2.1、心理因素

学者袁正加在《浅谈田径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当中指出, 比赛取得成功, 有70%是身体和技战术决定的, 而剩下的30%则是由心理因素所决定。110米栏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体育竞赛项目, 在比赛的过程当中, 运动员任何一个动作的失调都会影响比赛的成绩以及名次, 正是这样, 运动员的心理负担也就比较大。从调查当中, 笔者发现教练员反映目前110米栏运动员在心理准备、心理稳定性及自信心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赛前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差, 大脑皮层不能够处于兴奋的状态, 使得机体不能够达到比赛的要求。而遭遇挫折时情绪波动比较大, 也是运动员运动心理的问题。

2.2、选材因素

跨栏破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对于运动员各项素质的要求也对比较高, 而想要运动员几倍良好的身体素质, 除了加强训练以及适当的调理以外, 还要求我们在运动选材的时候就需要做出好的选择, 为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点对我国跨栏运动的发展, 意义是重大的。

学者文超在《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当中提到:根据跨栏跑技术的特点, 对于运动员的要求是身体颀长、下肢长度与身高比值大、体重适中、肌肉弹性较好等。对于男子110栏运动员而言, 其身体适宜的身高在185cm左右, 而在我国, 优秀跨栏运动员并不是完全出自身高条件较好的运动员之中。虽然国内外一些天才的跨栏运动员, 可以以超人的敏捷性和速度弥补身高方面的不足, 并且创造优异的成绩, 但还是制约了运动员未来的发展, 此外, 遗传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2.3、后备人才

后背人才的建设是男子110米栏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作为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才供给也是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必要条件。对于男子110米栏而言,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周期很长且较为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既需要运动员具有非常好的身体条件, 还需要这运动员长期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就我国而言, 110栏的优秀运动员大多集中在上海和北京, 天津、成都、广东、江苏等地则较少, 而其他省市的后背人才力量更为薄弱。

对于竞技体育后背人才的培养“成才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有的时候质量的意义要远远超过数量的意义。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的体制是呈现“金字塔”形, 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我国三线体育队向二线体育队人才的输送率仅为6.1%, 而二线体育队向一线体育队人才的输送率更是只有1.96%。虽然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这一成本是高昂的, 需要我们尽快想出新的破解办法。

3、男子110米栏发展对策讨论

3.1、加强针对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科学有效地训练, 是提高110栏运动成绩的必要条件, 110米栏运动员需要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协调素质、柔韧素质等方面全面的发展, 所以要提高110栏的运动成绩, 必须以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为出发点, 同时又针对性的加强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平跑速度。相比较其它的跑步竞赛运动, 110栏跑的节奏性要求比较高, 要求技术与身体练习在空间、时间以及力度上保持协调, 所以培养运动员栏间的节奏感也是非常重要。

3.2、做好人才选拔、强化梯队建设

对于做好110米栏人才选拔的工作,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性努力。首先,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以及选拔机制的建立, 加快训练竞赛体制的改革, 逐步转换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加强对110栏运动的宣传, 以吸引更多有潜力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其次健全训练管理体制, 建立多轨制的人才培养渠道。最后, 从源头上把关人才的选拔, 不能盲目扩大运动员队伍, 需要注重运动员质量的提升, 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浪费。

参考文献

[1]袁正加.浅谈田径教练员的基本素质[J].科技信息, 2008 (11) :36.[1]袁正加.浅谈田径教练员的基本素质[J].科技信息, 2008 (11) :36.

男子400米栏运动 篇3

1.1 研究对象

现亚洲记录保持者, 奥运会冠军刘翔, 2 0 0 1年九运会亚军陈雁浩, 第九届世锦赛第七名, 十运会亚军史东鹏, 以及美国优秀跨栏运动员阿伦约翰逊、第八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八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查阅相关资料, 汇总出我国优秀运动员最好成绩的详细的分栏时间数据及技术特征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找出影响1 1 0米栏分栏时间的因素, 总结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1.2.2 专家访谈法

访问北京体育大学跨栏教练以及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教练取得相关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1.2.4 比较分析法

将我国3位优秀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国外运动员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本文有关生物力学指标如下。

分栏时间——以摆动腿过栏着地瞬间为分界点。

栏间速度——栏间距/分栏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优秀运动员速度参数的分析

2.1.1 加速与最大栏间速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刘翔1从起跑到第一栏的加速用时为2.59s, 第一栏速度为5.30m/s。约翰逊为2.56s速度为5.35m/s, 时间和速度两者的差距为0.03s和0.05m/s, 这说明刘翔1在2001年已经在第一栏的加速能力上具备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抗衡的能力。从刘翔2奥运会的数据来看, 经过三年的训练刘翔在一栏上已经超过了约翰逊, 但第2栏的速度刘翔虽然比自己2 0 0 1年快了+0.3 2 m/s, 第三栏的时间和速度没有改变与2001年值持平, 第二栏时间和速度还是比约翰逊慢了-0.28s和-0.22m/s, 约翰逊的最大栏间速度出现在第三栏为9.32m/s, 而第二栏速度已经达到了最大栏间速度的98.12%。史东鹏虽然在第三栏出现了最大栏间速度, 但是他分栏时间过长也仍然摆脱不了前程加速慢的缺点。此段比较表明, 史东鹏起跑加速能力和最大栏间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距明显, 刘翔虽然比自己2001年有较大的进步, 最大栏间速度也已经超过了约翰逊, 但第二栏到第三栏加速慢的缺点明显。

2.1.2 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

只有使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 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 如果用最大栏间速度的98%以上速度跑过的栏间数来表示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即选手的速度耐力。约翰逊最大栏间速度为9.3 2 m/s, 保持5个栏。史东鹏、陈雁浩分别以最大栏间速度的98%跑了5~6个栏, 说明两人的速度耐力是不错的。而刘翔2最大栏间速度为9.42m/s, 用98%以上速度 (9.23m/s) 保持了3个栏, 表面看并不突出, 但刘翔2004年奥运会成绩相当与约翰逊最大栏间速度 (9.13m/s) 跑了7个栏, 相当与自己2001年保持98%以上栏间速度 (8.95m/s) 跑过了8个栏次。从刘翔的进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最大值, 并保持较快水平能力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时间:秒;速度:米/秒)

注:刘翔1为2 0 0 1年平均值, 刘翔2为2 0 0 4年雅典奥运会数值, 约翰逊的数值为他1 2秒9 3的最好成绩。

注:刘翔1为2001年平均值, 刘翔2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数值, 世锦赛*为第八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八名平均值。

2.1.3 冲刺速度

表1中, 刘翔1最后冲刺时间和速度分别是1.3 9 s和10.08m/s, 刘翔2时间和速度为1.37s和10.23m/s, 进步不是很明显, 与约翰逊1.31s和10.70m/s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陈雁浩在我国三位选手中最高, 但与约翰逊在时间和速度上相比仍然有0.03s和0.41m/s的差距。由此可见冲刺速度能力较低是影响我国选手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一个环节。

2.2 中外优秀运动员分段时间比较

按照110米栏的分栏时间特点, 我们把110米栏全程跑分成3个区域。

2.2.1 起跑加速段

发令枪响到摆动腿跨越第三个栏落地用时。这个阶段主要体现运动员的起跑加速的能力和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加速度的能力。表2所示, 起跑加速段的历史最好时间是约翰逊在1997年世锦赛上跑出的4.54s, 刘翔在奥运会跑出的4.57s, 虽然比他2001年平均值快了0.1s, 却还是比约翰逊慢了0.03s。说明刘翔在这个阶段还有提升的余地.史东鹏在起跑加速段是几个运动员中最慢的一位, 他与刘翔奥运会成绩慢了0.19s, 也充分说明史东鹏起跑加速慢的缺点。

2.2.2 高速净跑段

摆动腿跨过第三栏到第十栏落地的用时。这一阶段主要体现了运动员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说明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好坏。这个阶段历史最好成绩是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跑出的6.98s与他2001年平均值相比快了0.3s, 比约翰逊的最好成绩快了0.1s, 说明刘翔在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史东鹏在这个跑段与世界与世锦赛前八名水平基本持平, 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 但是还是与刘翔最好成绩有0.32s的差距, 说明史东鹏还应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专项速度耐力, 从而改善起跑和后程能力。

2.2.3 冲刺段

摆动腿跨越第十栏后触地到冲刺用时。此段历史最好成绩为瑞斯 (美) 在1997年世锦赛上创造的1.30s。刘翔在这一环节从2 0 0 1~2 0 0 4年奥运会进步并不是很大, 比约翰逊慢了0.06s。整体看来我国运动员在这一环节高于世界水平, 处在一个中等的水平, 仍然有提高的潜力。

3 结论

(1) 我国运动员栏间三步跑时间总平均值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快。刘翔、史东鹏的栏间3步跑平均时间比第八届世锦赛前八名运动员好。这说明我国运动员步频快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是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方面。

(2) 男子110米栏二、三跑段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区域。刘翔在第二跑段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史东鹏也接近世界水平。但是在第一和第三跑段我国运动员仍与世界水平有明显差距。所以起跑和冲刺两个环节是我国运动员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速度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 创造更高的分栏速度和保持分栏速度的能力是我国选手提高成绩的关键。

(3) 速度参数比较表明, 刘翔在最大栏间速度、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均高于世界优秀选手, 第二栏到第三栏分栏时间长是刘翔前程落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因素。同时冲刺时间偏长也说明刘翔从下最后一栏到平跑的转换时间偏长。史东鹏、陈雁浩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已经达到世界水平, 但是最大栏间速度较长仍然是落后的原因。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110米栏运动员与国外优秀男子110米栏运动员在分栏时间这一技术环节上进行对比。指出我国运动员技术上的不足, 明确了提高分栏时间是提高110米栏成绩的重要环节, 提出训练重点, 旨在提高我国短跨项目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110米栏,优秀运动员,分栏时间,技术特征

参考文献

[1]李保安, 张玉泉.中国与世界优秀110栏选手跑跨技术特征比较[J].湖北体育科技, 2003 (3) .

[2]许以城.我国优秀男子110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10) .

[3]李建臣, 吴静玮, 史东鹏.110栏技术的跟踪会诊[J].中国体育科技, 2004 (2) .

[4]张军波.中外优秀男子110栏运动员运动参数对比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4 (3) .

[5]黄勇, 郭俊人.第九届全运会男子110米栏冠、亚军跨栏跑技术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 .

男子400米栏运动 篇4

关键词:跨栏跑,110米栏,优秀运动员,速度,技术分析

跨栏跑是田径项目中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它对跨栏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跨越栏架的技术能力等各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从技术的演变和成绩的提高中看到:跨栏的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等同距离跑成绩越来越接近,使“跨”和“跑”的技术结合更加完善,使现代跨栏技术越来越向运动员的平跑技术发展,速度成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跨栏技术基本定型后,每次世界记录的演变与更新,都与跨栏运动员100米跑成绩的提高密切相关(见表1)。因此,很有必要从速度利用率的角度来研究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部分优秀男子110米跨栏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对运动员的速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比较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优秀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的比较

跨栏跑速度利用率是指跨栏跑过程中,对百米最高强度的使用水平,用运动员跨栏跑中的平均速度与该运动员的100米跑绝对速度的比值来表示。

绝对速度与良好的跨栏技术是跨栏运动员获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经过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四名优秀110米栏运动员,无论是60年代达到顶峰时期的崔麟、梁仕强,80年代全国纪录保持者余志诚,还是90年代并列世界第八位的李彤,他们的跨栏跑速度利用率均高于国外优秀跨栏运动员,而100米平跑与110米跨栏跑中的平均速度,全都低于国外优秀跨栏运动员,表明最大速度明显落后。而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过栏技术,以及跑、跨结合能力较强。因此,说明我国优秀110米栏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平跑的绝对速度及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上,这与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以我国110米栏前后两名亚洲纪录创造者为例,他们的跨栏跑与110米跑的平均速度,与内赫米亚相比,每秒平均落后0.37米和0.48-0.66米,这就进一步证明我国运动员速度较差。仅此一项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在110米栏全程跑中就输掉了4.78米,100米跑中,要被拉下5.14-7.19米,揭示我国跨栏运动员要在世界赛场上崭露头角,需要提高100米跑的绝对速度及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

2.2 中外优秀男子110米栏运动员各栏周期速度的比较

我国教练员及运动员经过长期探索和训练,余志诚创造了13秒72的好成绩,但是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其差距仍是很大的。

由表2可见,最快周期速度和最慢周期速度,起跑至第一栏速度和第十栏至终点速度,以及各个周期的平均速度和标准差,余志诚的所有速度数据都不及外国优秀跨栏选手,还可以看到外国优秀选手全程比赛,不仅起跑后加速快,冲刺能力强,而且达到周期的速度高,显示出周期时间短,保持这一速度的能力也强,始终以高速度跑完全程。可以讲,这是当今跨栏跑技术发展的趋向,也是衡量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注:时间单位为秒,速度单位为米/秒。

例如,奥运会冠军金多姆最快栏周期时间为0.98秒,速度为9.32米/秒,竟有5个栏周期以1.00秒时间跑完,全程九个栏周期的平均速度为9.05米/秒,标准差为±0.18,因此,使其成绩能突破13秒。又如奥运会第二名杰克逊,尽管其最快栏周期为1秒02,速度为8.96米/秒,与余志诚的最快栏周期完全相同,但是由于他整个全程距的速度比较均匀、节奏平衡、全程九个栏周期的平均速度为8.84米/秒,而标准差仅为0.09,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而也能使其成绩达到13秒28的优秀水平。而对照余志诚全程跑的速度变化,他不仅表现出起跑加速缓慢,而且在达到最快周期速度以后,仅维持四个比较快的周期,又表现了明显的下降,整个跑程反映出速度不够均匀,节奏不够稳定,速度起伏较大。所以他的九个跨栏周期的平均速度比杰克逊低,标准差较大,因而影响其取得好的成绩。如果我们按照美国研究人员罗杰斯所设计的跨栏“关键区域”划分的方法,将全程跑划分为三个跑程(起跑至第三栏为第一跑程,第四至第七栏为第二跑程,第八栏至终点为第三跑程)来对余志诚和杰克逊两人进行对照分析,就更不难看出余志诚的全程跑中存在的问题(见表3)。

余志诚和杰克逊的最快栏周期速度相同,都为8.96米/秒,可全程跨栏成绩地相差0.44秒,其中第一跑程余志诚的成绩相差0.20秒,占相差数的45.4%;第二跑程成绩相差0.07秒,占相差数的16%;第三跑程的成绩相差0.17秒,占相差数的38.6%。这就可以充分看出,余志诚与杰克逊相比,成绩相差最大的是第一、三跑程,也就是说,余志诚与杰克逊相比,在跨栏途中跑上差距是较小的,而主要在起跑加速和在后几栏保持速度的冲刺能力上差距较大。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其达到更高成绩。

从余志诚跨栏的三个跑程来看(见表4),他由14秒19提高到13秒72,成绩进展了0.47秒,其中主要表现在第二跑程上,提高了0.27秒,占整个提高数的57.6%,这是进展比较大的,而第一、三跑程仅分别提高0.13秒和0.07秒,各占提高总数的27.6%和14.8%,可见余志诚经过几年的训练最快周期速度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使其途中跑段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在起跑加速和后几栏的冲刺段上提高得却相对缓慢。这更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欠缺。

3 结论

综上所述,男子110米栏是属于短距离极限强度的项目,速度利用率及最快周期速度对全程跑的成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与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较高,但是世界优秀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跨栏周期速度,而且加速度能力强,并在整个全程跑中能很好地保持最高速度,整个跑程的速度变化呈现出高速度、均匀平稳的趋向,这也正是我国绝大部分优秀跨栏运动员的劣势所在。因此,在跨栏训练的实践中,保持并发扬技术训练的优势,利用好速度利用率,还要加强绝对速度的训练,提高最快周期的速度,更要针对不同情况,加强起跑加速和保持速度的能力训练,以适应和调整好他们全程跑的速度变化曲线,使其以较高的速度利用率并均匀地跑完全程,这是提高我国整体跨栏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石云龙.对不同等级男子110米跨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及绝对速度的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2,(1):91.

[2]赵国雄.跨栏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J].田径,1998,(2).

[3]王磊.余志诚110米栏比赛全程速度变化分析[J].田径,1997,(12):14.

[4]田学易.跨栏跑的速度和速度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1983,(7):16.

[5]段世杰,尚修堂,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594-600.

上一篇:动漫周边下一篇:VFP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