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体操

2024-10-21

男子体操(精选9篇)

男子体操 篇1

北京时间8月7日, 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比赛结束。中国体操队以4金3银1铜收官。与四年前在家门口作战取得9金1银4铜的成绩比, 这次的金牌数是少了一些, 但总体表现还是不错。在男子项目方面, 中国男队拿下了3金1银1铜的成绩, 比起北京奥运会上7金1银的辉煌, 本次伦敦之旅似乎逊色了不少, 实则不然。在滕海滨受伤的情况下, 中国男子体操队能临时换阵成功卫冕男团, 并在单项获得两金, 已是最大的胜利。中国男子体操队的伦敦之行虽然比不上北京奥运会时的威风八面, 但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但是, 回顾本届奥运会的体操比赛, 中国男队有收获也有遗憾, 欧美列强的进步必须引人深思, 也要看到中国男队目前在个别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第30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 全能以及各单项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和运动队。

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 对男子团体, 全能以及各单项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比赛中完成的成套动作类型、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完成等情况, 分别进行统计、对比、研究与总结;并依据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 (2009年版) 和比赛实况分析, 对当前世界男子体操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行归纳和概括。

二结果与分析

1. 男团:实力为基础, 稳定是关键

在男子团体决赛中, 中国队发挥出稳定水平, 从预赛第六的不利位置完美逆转, 以275.997分成功蝉联奥运会团体金牌。原本排名第四的日本队通过申诉, 以271.952分摘得银牌, 东道主英国队以271.711分收获铜牌, 乌克兰队最终获第四名, 中国队的得分和后面7支队伍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表1) 。中国队全场18人次, 得分最低的是冯喆的自由体操, 14.400分, 最高的是邹凯的单杠, 得到16.400分。日本队有两人次在14分以下, 最高的只有16.041分。中国队胜在平均得分处在中高段, 没有过低分拉后腿。这在每个项目出场3人, 得分都要计入总成绩的新规则中尤为重要。以往比赛都是年轻新人冲头阵, 即便比不好, 也可以在“去掉一个最低分”的规则保护下不给全队总成绩带来损失。如今, 这一套办法已没有可能, 既考虑到运动员各有所长, 更强调实力均衡, 中国队显然很好地利用了规则。最终, 中国队以275.997分的总成绩夺得金牌, 比改判提高分数的日本队高出4.045分, 平均每人每项赢了0.224分。

预赛第一美国队失误, 俄罗斯队失误, 日本队在压力下折损大将, 只有中国队, 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技高一筹的能力, 以无可争议的表现摧毁所有对手, 在资格赛后一度陷入卫冕危机的情况下, 顶住压力笑到最后, 完美登顶实现卫冕。英国队之前从来没有在大赛中进入前3名, 这次奥运会创纪录地取得了银牌, 这样的结果说明在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中有时候可能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看到了在决赛过程中, 英国主场的气场非常强大, 主场观众成了英国队内的“第六人”, 最终取得好成绩。但是, 这从一个层面也说明中国队的小伙子非常好地顶住了主场的压力, 在比赛中展现了超凡的实力和非凡的气势。美国队是四年前北京奥运会的铜牌得主, 资格赛第一名的成绩, 让他们看到了自1984年以来首次夺取体操男团冠军的希望, 但在决赛里, 从一开始比赛就被赛场的气氛左右, 发挥失常, 不够稳定, 露出失败的迹象, 除了队长霍顿比较正常外, 其他选手几乎都摔在了赛场上, 失误连串, 一塌糊涂。米库拉克第一项自由操摔倒, 雷瓦第二项鞍马掉马, 奥罗泽克跳马趴到了垫子上, 一系列失误使他们早早退出了奖牌竞争。最后美国队以落后中国队6分的成绩结束比赛, 比季军英国队也少了2分, 最终只获得了第五的成绩。

2. 全能:缺乏选手, 无人对抗内村航平

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子全能比赛在北格林威治体育馆打响, 最终, 连续三届世锦赛全能冠军的内村航平以无可争议的优势获得冠军, 总成绩为92.680, 德国选手马塞尔·阮与美国名将雷瓦分获二、三名 (见表2) 。本届奥运会中国队没有人进入全能决赛, 目前的中国男队已经没有一个真正能比好全能的人。在杨威退役后, 日本名将内村航平就坐上了全能项目的头把交椅, 中国男队更是放弃了这么一个项目。一个全能好手, 不但能在全能比赛中有所作为, 还能在人手比较吃紧的“533”项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009年至今, 男子体操个人全能的世界冠军宝座一直被日本运动员内村航平占据着。他已经获得了2009~2011年连续三届世锦赛的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相比之下, 除了日本队的内村航平, 其余欧美各队的全能好手也不断涌现, 比如德国队的马塞尔·阮, 美国队的雷瓦。如果中国队继续放弃这一块领域, 那么我们和日本以及欧美各队在此项中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统计内村航平和杨威新老两位霸主的夺冠成绩发现, 从构成全能的六个单项 (跳马、鞍马、吊环、双杠、自由操、单杠) 成绩来看, 全能世界冠军至少要满足平均每个项目得分在15分以上的条件。而从中国队员的参赛成绩来看, 现在无人能突破15分大关。201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选拔赛在上代表辽宁队出战的郭伟阳以89.800分的成绩摘得冠军, 实现了全锦赛的三连冠, 但事实上, 想要以这样的成绩在奥运会上冲击全能金牌, 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8年奥运会第8名成绩韩国选手:梁泰荣91.600) 。在北京奥运会中, 男子全能金牌被中国队收入囊中, 但随着地方不重视全能选手的培养, 使得全能人才断档严重, 这项中国体操固有的优势项目已逐渐沦为边缘项目。中国体操队在发展方向上有所跑偏, 队员和教练过分强调单项的发展, 而忽略了全能的培养, 这也导致伦敦奥运周期内, 中国男子体操队全能项目没有高水平运动员。

3. 单项优势仍在, 鞍跳要有突破

在单项决赛中, 中国男队再次收获了2金1银1铜, 在所参加的四个决赛项目均获得了奖牌 (见表3)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男队的作战能力实属一流。其中邹凯实现了自由体操的卫冕;而冯喆也在几届世锦赛的坎坷之后, 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冠军;此外陈一冰吊环银牌, 至今让人难忘;而在单杠上, 从这次裁判的打分来看, 显然已经厌倦了中国队以转体接飞行连接分的模式。具体到各个项目, 自由体操, 只要邹凯还在, 那么以他的实力, 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就没有可担心之处。双杠作为中国队最具底蕴的项目, 已是奥运冠军加身的冯喆还在当打之年, 张成龙只要加以磨练也能独挡一面, 此外国内还有很多颇具实力的新人, 可以说这是中国队最不用担心的项目。吊环项目上, 陈一冰的悲情银牌让人难以回首, 而随着他的退役, 中国队必须在这个传统强项上找到继任者, 将会是中国队接下来的重点。本次奥运会单杠决赛, 已给中国选手敲响了警钟, 中国队要想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依然保证优势, 就必须重新审视和改变固有的思路, 否则单杠的优势将会慢慢失去。

注:中国在鞍马、跳马项目上没有人进入决赛。

我们在鞍马和跳马这两个项目中没有看到中国选手的身影, 这两个是中国队曾经的优势项目:前有李小鹏三夺世锦赛冠军, 后有鞍马王肖钦称霸北京奥运会。不过, 随着两人的退役, 中国男队的鞍马和跳马陨落很快。尤其是跳马项目, 中国队没有一个男选手进入高难度的第二跳。中国队自2004年以来, 连续8年无人入围大赛决赛这一尴尬目标。如今的世界跳马格局确实非常严峻, 欧洲跳马高手不愿意中国侵占他们最后的自留地, 就在亚洲范围来说, 目前韩国和日本的跳马单项就在中国之上, 要想突围难度真的不小。

三结论建议

1. 挖掘全能人才

在杨威的巅峰时期, 男子全能冠军一直是中国体操队的囊中之物, 但在他2009年退役之后, 人才出现断档, 本届奥运会中国队没有人进入全能决赛, 可见目前的中国男队已没有一个真正能比好全能的人。团体赛实行“533”规则, 全能型选手的地位愈发重要, 一个全能好手, 不但能够在全能比赛中有所作为, 还能在人手比较吃紧的"533"项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保住优势项目, 积极发展跳马

在团体比赛中, 中国队并不会因为没有人参加跳马的角逐而拉后腿, 相反, 中国男队屡屡在跳马项目上建立团体优势, 无论是中国男队的跳马基础还是训练水平, 只要有机会, 可以很快重返世界之巅。据悉, 伦敦奥运会之后的体操规则将进行大的改动, 其中有一条, 可能会在团体比赛的跳马项目中规定, 需要两跳才能完成, 这不仅是对中国男队的挑战, 也是中国男队的一个契机。

3. 单杠编排要创新

中国男队的单杠编排是教练组集体研究规则, 利用规则的结果, 不仅成套的难度更大, 并且稳定性更出色, 在团体竞争中, 可以更加确保团体的优势。稳定帮助中国男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 但是完全为了稳定将技术局限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决定。也许我们不需要像荷兰选手佐兰德那样, 近乎疯狂地追求大空翻, 但是在我们的成套动作中要加入一些大空翻, 否则将跟不上主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09-2012年[S].中国体操协会

[2]赵悌金、宋九华、邹华.第42届世锦赛女子体操回顾及实力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 2011 (4) :67~70

[3]叶强华、郑立衡、李海彬、郭锦铭.2009-2012体操规则对中国男子体操的影响[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100~101

男子体操 篇2

关键词:竞技体操;世界锦标赛;A分;B分;实力格局

中图分类号:G83文章编号:1009-783X(2008)02-0114-03文献标识码:A

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2007年9月1日至9月9日在德国的斯图加特举行,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的289名男子体操运动员报名参赛。由于本次世锦赛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选拔赛,同时也是对国际体操联合会实施新的竞技体操评价赛制的又一次检验,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本文拟通过对该届世锦赛男子体操运动员比赛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揭示出当前男子竞技体操的发展现状与实力格局,同时在解析已获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资格的基础上,为中国体操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再创辉煌提供参考。

1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运动员基本情况

从2006年起,国际体操联合会力排众议,正式推行并实施了现代竞技体操竞赛制度的重大改革,即一改沿袭了100多年来竞技体操比赛的“10分”评价体系,开始实行难度“不封顶”的新规则。

本次世锦赛采用的是“6—5—4”资格赛制,即6人参赛,资格赛中每个项目允许5人上场比赛,计算4人成绩;团体决赛则采用的是“6—3—3”制,即6人参赛,每个项目只允许3人上场比赛,并且计算每一个人的成绩。

参加本届世锦赛的289名男子体操运动员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挪威运动员39岁,年龄最小的是哥伦比亚运动员16岁,全部男子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3,17岁;身材最高的运动员是爱尔兰运动员183cm,而身材最矮的运动员是澳大利亚运动员151cm;体重最大的是芬兰运动员84kg,而身体最轻的是澳大利亚运动员45kg。值得说明的是,有5名男子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庆贺自己的生日。从参赛队伍的人数组成来看,有21支队伍由7名运动员组成、4支队伍由6名运动员组成、27支队伍由3人组成、12支队伍由2人组成,只有1名运动员参赛的队伍有13个。

从男子参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本届世锦赛不仅是全世界体操运动员的一次盛会,同时也充分说明尽管100多年来竞技体操不断追求着高难度动作的创新,但是身高、年龄和体重等并不会成为世界各国体操爱好者参与体操锻炼、展示自我体操才能积极性的阻碍因素。这种“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2男子奖牌分布特征与分析

从本届世锦赛男子奖牌获得者的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不仅中国、巴西、波兰、斯洛文尼亚、韩国和德国运动员分享了9枚金牌,而且获得奖牌的国家扩大到15个。深入分析得知,波兰运动员布拉尼克和斯洛文尼亚运动员佩特科夫塞克都是以30岁的年龄分别夺得了吊环和跳马冠军,并开创了各自国家在世锦赛上获得金牌的先河,同时也把世界体操锦标赛104年间获得过男子冠军的国家扩大到了30个。

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在本届世锦赛上,不仅在资格赛中以6项排名第一(团体、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双杠)进入了决赛,而且获得了4枚金牌。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我国运动员杨威和肖钦不仅分别获得了本届世锦赛男子全能和鞍马冠军,而且书写了世界体操锦标赛新的历史:杨威成为1927—2007年间第一位蝉联世锦赛男子全能冠军的运动员,同时也是世界体操锦标赛104年间第二个成功卫冕男子全能冠军的运动员(前南斯拉夫运动员苏米连续获得1922年第7届和1926年第8届世锦赛男子全能冠军);肖钦则以连续获得第38—40届世锦赛鞍马冠军,追平了前南斯拉夫鞍马名将切拉尔(第15~17届)和匈牙利鞍马名将马乔尔(第18~20届)创造的“三连冠”纪录。

3男子各单项难度发展现状与分析

3.1 资格赛男子各单项难度发展现状

鉴于本次比赛是国际体操联合会开始实施新的竞技体操比赛评价体系以来的第二次世锦赛,各国体操运动员都在为“难度不封顶”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作者以为,很有必要对男子各单项当前难度发展的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统计与分析。

3.1.1 自由体操难度发展现状

报名参加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是214名,但是实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为212名,其中我国运动员邹凯和朝鲜运动员的难度最高(6.8分);而最低难度只有3.8分。从资格赛排在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来看,我国运动员邹凯6.8分为最高,最低难度分是6.3,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平均值为6.525分(见图1)。

3.1.2鞍马难度发展现状

报名参加鞍马比赛的运动员是214名,但实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为214名,其中我国运动员肖钦的难度分(6.6)是最高的,而最低难度只有2.7分。从资格赛排在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来看,我国运动员肖钦仍排榜首(6.6分),最低难度分是6.0;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平均值为6.3分。

3.1.3吊环难度发展现状

报名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是213名,但实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为212名,其中我国运动员杨威的难度分(7.5)最高,而最低难度只有1.4分。从资格赛排在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来看,我国运动员杨威(7.5分)仍居第一,而最低难度分为6.9;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平均值为7.225分。

3.1.4跳马难度发展现状

从参加跳马比赛的34名运动员来看,最高难度为7.0分,最低难度只有3.0分。从资格赛排在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来看,第一次试跳的最高难度为7.0分,最低难度为6.6分,平均难度为6.9分;第二次试跳的最高难度为70.分,最低难度降到了6.2分,平均难度为6.8分。

3.1.5双杠难度发展现状

报名参加双杠比赛的运动员为213名,但实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为211名,其中中国运动员黄旭的难度分最高(7.1分),而最低难度只有1.7分。从资格赛排在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来看,我国运动员黄旭的难度分(7.1分)最高,6.5分是最低难度;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平均值为6.763分。

3.1.6单杠难度发展现状

报名参加单杠比赛的运动员为210名,但实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为208名,其中德国运动员汉布钦的难度分(7.0)最高,而最低难度只有3.2分。从资格赛排在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来看,德国运动员汉布钦的难度分(7.0)仍是最高的,最低难度分为6.3,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平均值为6.675分。

进一步分析可见,我国男子运动员在自由体操、鞍马、吊

环和双杠4个项目的资格赛中,难度分都排在第一位,同时也为后续的男子团体、全能和上述4个单项都能够进人决赛,并最终获得4枚金牌(团体、全能、鞍马、吊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2男子单项决赛难度分析

在自由体操决赛中,有3名运动员的难度达到了6.7分,即该项目冠军巴西运动员海波里托、第6名的邹凯和第8名的日本运动员冲口城;在鞍马决赛中,只有我国肖钦的难度到了6.6分,并以9.7的B分获得冠军;在吊环决赛中,虽然34岁的保加利亚名将约夫切夫的难度分(7.4)最高,但是我国运动员陈一冰却以9.4的B分成功卫冕;在跳马决赛中,有6名运动员的两次试跳都采用的是该7.0的难度动作;在双杠决赛中,我国运动员黄旭的难度分最高(7.1),杨威排在第二(7.0),但是由于出现了较大失误而没能登上该项目的领奖台;在单杠决赛中,德国运动员汉布钦以最高难度分(7.0)和漂亮的整套动作获得了冠军(见图2)。

4北京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98个参赛资格已经确定

按照国际体操联合会现行奥运会资格选拔体系规定,在本届世锦赛男子团体资格赛中获得排名前12的中国、日本、德国、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西班牙、韩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白俄罗斯可以各派6名男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获得团体排名第13~15名的乌克兰、瑞士和英国可以各派2名男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获得团体排名第16~18名的波多黎哥、巴西、希腊可以各派1名男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而上述国家(地区)奥委会可以自行决定参赛选手。对于男子团体没有进入前18名、但是全能成绩列前的7名运动员:保加利亚的约夫切夫、乌兹别克斯坦的福金、克罗地亚的菲利普、委内瑞拉的福恩特斯、荷兰的佐德兰德、捷克的科尼西和格鲁吉亚的戈尔加德泽等将参加奥运会,对于在团体和全能比赛中没有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但是单项成绩排前的6名运动员:波兰的布拉尼克、斯洛维尼亚的佩特科夫塞克、匈牙利的罗伯特、比利时的伊万·达梅、卢森堡的帕基恩和澳大利亚的辛普森将参加奥运会,此外以色列的沙蒂洛夫、埃及的塞洛尔、哥伦比亚的格拉多等将参加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

5中国男子体操队备战北京奥运会策略分析

1)力保团体。从本届世锦赛男子比赛的实力来看,中国体操队具有明显的团体优势:资格赛团体总分高出第二名3.55分,决赛中更是18人次无一人出现失误,最终以4.875分的优势轻松夺冠。

2)全能不可放松。杨威在世锦赛资格赛中不仅以93.925分的成绩给日本选手富田洋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从决赛的第3轮后一直把排名第一保持到最后。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的富田洋之是一位实力很强的全能型选手,只是本次世锦赛大有“不在状态”之感,而且他一定会从这次挫折中找到差距以迎战奥运会;另一位当数本届世锦赛全能亚军汉布钦,而且笔者以为他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成功率。故此,明年奥运会男子全能之战将会是一场最为精彩的比赛。

3)鞍马、吊环和双杠要勇往直前。从本届世锦赛来看,我国在鞍马和吊环项目上不仅具有难度优势,而且完成质量也很高;在双杠项目上,我国的黄旭和杨威不仅都进入了决赛,而且难度排在前两位,只是因为失误与金牌擦肩而过。因此,在这3个单项上我国不仅要力求继续保持难度优势,更要追求成功率。

4)力克“软肋”。通过本次世锦赛可以看出,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在自由体操、跳马和单杠3个项目上相对较弱,不仅跳马和单杠没能进入决赛,而且在单杠的难度与完成两个方面都与世界强手存在着相对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下苦功直追。

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措施探讨 篇3

1 身体形态训练是体能训练的基础所在

体操属于竞技类项目, 比赛中除了要求运动员动作优美之外, 还要求运动员有优美的身体形态。传统的思想观点认为女子在做类似艺术体操项目时才注重其身体形态, 对男子运动员往往比较忽视。但在2006年之后, 男子竞技体操出台了新规则, 加强了对身体形态的重视甚至牵扯到扣分处罚, 鉴于这样的新要求, 我国国内体操队也充分注意到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的重要性, 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有很多, 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 不同的训练方法有着不同的形态塑造效果, 所以教师要根据体操项目的不同特征制定相应的训练手段。

2 注重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

体能训练重在对运动员整体素质的训练, 这也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 力量是运动员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运动素质。在上世纪90年代初, 欧美的研究人员事先认识到躯干肌在体能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 他们试着将健身和康复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体操项目中。他们从力学、神经学、生理学出发对人体的躯干肌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核心稳定性”这一新理念, 即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控制躯干部位和骨盆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 从而为下肢运动提供支点, 并辅助上下肢的发力, 使身体中力量的产生、传递、控制达到最优。

3 加强体操专项力量训练的概述

3.1 体操专项力量的定义

体操专项力量是指完成一项体操动作所需要的力量, 根据体操项目、力量性质的不同分为体操专项耐力、体操专项速度力量等。例如, 自由体操项目主要是发展下肢力量及腰腹力量;鞍马项目注重上肢支撑部位力量的训练;吊环、跳马、单双杠同样是强调上肢力量的项目。在新规则实行之后, 更加鼓励运动员在单项方面的发展。因此, 体操专项力量的训练逐渐成为体操训练中的重点科目。

体操专项力量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在不同的体操项目中其表现的力量特点也不同, 发力部位也不尽相同, 所以对体操专项力量的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 在训练过程中既要考虑单项项目的特点, 又不能忽视对整体效果的调试。综上所述, 体操专项力量的训练应注重以无氧力量训练为主, 以无氧力量训练中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耐力力量为主。

在进行无氧力量训练时一定要把握强度大、时间短的前提条件, 主要进行最大力量及耐力的训练。体操专项力量训练强调的是用力的合理性、协调性、准确性, 这些都是由大脑神经中枢来调控的, 所以在进行相关训练时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运动员注意力的训练, 通过改善神经支配做到对肌肉力量训练的加强。根据研究及训练过程表明: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大概只能调动60%的肌纤维参与运动, 而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能调动高达90%的肌纤维参与运动, 提高主动肌、协调肌、对抗肌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提高力量训练效果的关键所在。

3.2 体操专项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

(1) 力量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力量练习中能量特点与相关技术动作保持一致。 (2) 力量练习中动作幅度与相关技术动作保持一致。 (3) 力量练习的方向与相关技术动作保持一致。 (4) 力量训练过程中用力的部位应承受最大的超负荷。 (5) 保持超负荷练习。 (6) 在力量训练中同时要注重相关技术动作速度的提升。

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力、练力、长力这些关键部分, 大量的实践证明精力集中的肌肉训练要比分散注意力的训练效果明显加强, 所以运动员可以恰当的用意志来调节肌肉的训练, 此外运动员还可以进行大负荷、快速率、爆发式的肌肉收缩训练, 从而达到更佳的效果。

针对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1) 训练定时, 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训练个数、次数。 (2) 训练定速, 指根据训练项目选择合适的最大力量训练, 具体有爆发式、快速式、较快速式、一般速度式。 (3) 训练定距, 利用各种跳跃或跳深练习达到力量练习的效果。 (4) 训练定量, 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需要训练加强的部位不同进行适当的加减训练负荷。 (5) 训练定格,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一定要注重运动员动作的规范性, 切记因为训练部位的变化引起动作变形, 这样的训练是得不偿失的。

(2) 关于如何提高上肢部分、腰腹部分、下肢部分的力量训练, 下面根据实际的训练给出一些相关的方法。

(1) 上肢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吊环、爬绳、倒立、俯卧撑、引体向上等。

(2) 腰腹力量的训练方法有:慢起倒立、双杠、吊环直臂直体、原地屈体、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侧腰肌练习、俯卧两头起等。

(3) 下肢力量的训练方法有:蹲举杠铃、蛙跳、跳深、起踵练习等。

3.3 体操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局部与整体协调关系。

体操的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项目, 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要求, 针对不同的特点要求进行不同的力量素质训练, 所以必须协调好各个单项力量训练与其他项目力量训练的关系, 注重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良好协调。在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其差异之处也不能忽略其共同点, 体操力量的训练不是靠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训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 在这方面各个项目都具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要将运动员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训练, 使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协调发展。

(2) 加强现代化科学训练手段与传统训练方法相结合。

目前, 我国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大多依据传统的教学指标进行训练, 相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以及对体育科研投入的增加, 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 相关力量的训练测评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提升, 目前国内对运动员的力量测评主要是利用美国进口的CYBEX-6000等仪器, 虽然测评效果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设备价格昂贵, 一般体操队用不起, 仪器得不到较好的普及;操作复杂, 测试结果看不懂;所测动作与体操实际动作结构存在差异, 导致测评结果并不客观准确, 这些都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随着体操规则的不断修改完善以及体操运动员技术的飞速发展, 要求体操运动员具备更加出色的运动能力才能在将来的竞赛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力量素质是体操运动员发展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为此, 相关的研究人员一直在找寻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训练方法, 从而提升我国体操运动员的高水平发展。

摘要:随着体操竞赛规则的不断修订完善, 对男子体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意味着体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也急需提高, 因为专项力量素质对体操动作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然这也是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核心素质。目前, 我国对体操专项力量训练措施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比较少, 该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如何加强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体操,运动员,力量,男子

参考文献

[1]王健, 张林山.中国男、女体操队力量素质训练对比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4 (3) :36-39.

[2]张云贵, 欧文勤.国家体操队男子队员下肢关节力量测定及评定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5 (2) :23-27.

[3]欧文勤, 张云贵.优秀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4 (4) :47-53.

[4]牛健壮, 吕向明, 徐国富, 等.测力系统在竞技体操吊环五个动作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 2000 (5) :77-81.

[5]肖光来, 钟秉枢, 黄玉斌, 等.利用肌肉功能电刺激对中国体操队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 (1) :25-29.

男子体操 篇4

关键词:三级蛙跳;小体操垫;训练

G633.96

小体操垫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器材,将其运用在体育训练中能够缓解和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还能提高训练的安全性[。笔者发现,在三级蛙跳训练中,只要合理、适当、实时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小体操垫,不仅能够提高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进而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接下来本文笔者将该训练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立定三级蛙跳动作要领

第一,首先要预摆,两脚左右自然站立,不要并拢,最好与肩同宽。然后双手向前摆起,两腿保持伸直状态。第二;两手尽量往后摆,身体降低重心,两腿向下弯曲;第三,两脚用力往前蹬地,同时两臂稍微弯曲往上摆动,整个人向前上方腾空跳起,并充分展体。第四,落地时,收复,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然后落地缓冲。时机必须缓冲好。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组织我校初三男生进行三级蛙跳项目训练时,当学生训练一段时候后,发现绝大部分的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可以超过2.6米,第二跳的成绩为2.7米,但是我省中考男生三级蛙跳的满分成绩为7.6米,因此如果将他们的三级跳中的第一跳按照2.6米,第二跳按照2.5米进行计算的话,第三跳仅仅需要达到2.3米便可以获得满分。第二跳在具备一定的初速度的情况下第三跳达到2.3米难度并不大,但是从我校初三男生训练实际情况来看,即便第一跳学生便达到2.8米,依然无法拿到满分。有不少学生的第一跳和第二跳的远度相当,甚至还有个别学生的第二跳远于第一跳(除去学生因为第一跳用力过度导致第二跳无法起跳的特殊情况),但是第三跳成绩却不显著,这种现象的确不正常,因此不得不深入探究。

三、问题归因

针对我校初三男生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员没有采取提高三级蛙跳针对性地训练方法。我校训练员普遍采用的是常规的多级蛙跳、负重蹲起以及重复三级蛙跳等训练方法。甚至还有一部分训练员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的力量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其中考备考就成功了一大半,从而负重蹲起训练也被当作了三级蛙跳的主要训练内容。然而现实情况是这训练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腿部肌肉的克制性收缩能力,但是却无法有效提高其腿部伸肌的退让性收缩能力,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完成第一跳后无法主动、积极地完成缓冲,以至于下肢关节过度弯曲只能被动进行第二跳和第三跳,这样也无法实现最大程度利用第一跳产生的初速度,再加上二次起跳不充分,直接影响了第三跳。第三跳的远度不佳导致学生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其主要是因为训练缺乏针对性引起的,因为缺乏基础素质训练作保障,三级蛙跳这类反复训练方法也无法获得满意效果[2]。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笔者找出了我校初三男生三级蛙跳成绩不显著的症结所在,进而探寻改进对策。

四 、问题的解决办法

现将我校初三一班和初三二班男生为研究对象,将一班作为实验组,将二班作为对照组,两班学生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学生依然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实验组学生借助小体操垫进行训练,具体如下:

1.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一跳

如图1所示,将小体操垫依次平铺在平整的跑道上或者柔软的草地上,垫子的数量、距离可以由高三男生的能力来决定,然后在纵放的小体操垫中间放置一个合起的小体操垫。在训练时学生通过3~5步助跑后用有力脚连续单脚跳,逐个跳过小体操垫,当跳过最后一个垫子时迅速往前冲。当学生在掌握训练技巧后,在距离沙坑2~3米的位置上放置一块纵放的小体操垫,学生通过6~8步助跑或者全程助跑后单脚起跳腾空后落入沙坑中。

2.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二跳

按照图2所示,将小体操垫以“人”字的形状摆放于平整的跑道上或者柔软的草地上。学生通过3~5步助跑后连续跨跳,当跨跳過最后一个垫子时迅速往前冲。待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中,再将2~3个体操垫以“人”字形状铺在沙坑和起跳板之间。学生通过全程助跑之后进行跨步跳,逐一跳过体操垫,最后掉入沙坑中。

3.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三跳

按照图3所示,将小型体操垫以“人”字形状放于沙坑的边缘,学生在0.3米高的跳箱上先通过1~2步的助跑后,跨跳过前面的体操垫,然后摆动腿起跳最后双脚落入沙坑。待学生熟练掌握上述训练技巧后,再通过4~6步的助跑跳过电子,最后并脚用跳远的动作落入沙坑中。

4.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一跳和二跳的衔接

将小体操垫以“人”字的形状摆放于平整的跑道上,然后学生开展单脚跳和跨步跳的交替训练,然后在沙坑跟起跳线之间放“人”字形电子,学生在0.3米高的跳箱上单脚跑下并起跳,跨过垫子后,落入沙坑向前冲。如图4所示,待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后,在跟沙坑相距2~3米的位置放置“人”字形垫子,学生经过4~6步助跑后,再左腿做起跳腿,单脚跨过体操垫落地,换用右腿起跳,右腿跨步掉入沙坑 [3]。

5.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二跳和三跳的衔接

先将垫子以“人”字形铺于沙坑边缘,并放一块垫子和踏板。学生先通过跨跳的方式经过3~5次跨跳后跳过体操垫,双脚落入沙坑中,待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后逐渐边城助跑4~6步再起跳。然后学生在0.3米高的跳箱上先通过1~2步的助跑后跳下训练,再于跳箱跟垫子之间进行一次跨跳,最后跨过前面的垫子,采用摆动双腿方式起跳并双脚落入沙坑;如图5和图6所示,当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后,在跟沙坑相距2~3米为位置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人”字形垫子,学生通过4~6步助跑后,先采用左腿起跳,右腿跨过垫子,当右脚落地后继续起跳,换成左腿跨步跳过垫子后左脚落地,然后再用跳远的腾空和落地动作落入沙坑 [4]。

6.运用小体操垫练习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的衔接

如下图7所示,先在沙坑跟起跳线中间的位置放置一块小体操垫和两块以“人”字形的小體操垫,学生站于第一块小体操垫前,采用立定三级跳远的方式开始起跳,按照单脚跳、跳跃、跳跃的技术要领依次跨过每一块小体操垫,最后落入沙坑中。当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后,在逐渐过度到助跑4~6步或者8~10步后运用三级跳远的方式,先助跑用右腿起跳,然后用右腿跳过,左腿跨过小体操垫,然后采用远跳的方式起跳,腾空和落地动作掉入沙坑。

五、结果与结论

采取不同训练方式后,实验组立定三级蛙跳的平均成绩为(79.93±8.24)分,对照组立定三级蛙跳的平均成绩为(85.08±6.63)分,由此可见运用小体操垫训练三级蛙跳,能够显著提高三级蛙跳的成绩。

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一跳,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第一跳要远且平的感觉以及起跳腿后屈膝向前上方提摆,并同时带动侧髋迁移,及时换步,从而增加第二跳起跳时腿着地时负荷,锻炼起跳腿的力量。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二跳,能够让将小体操垫以“人”字形能够强迫学生主动抬腿,从而增加了跨步跳的腾空时间,让学生领会空中跨步的动作,并且该训练方法还能够有效提高第三跳起跳时腿的力量。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三跳能够让让学生掌握第三跳如何用力,延长第三跳腾空时间。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一跳和二跳的衔接能够让学生体会第一跳和第二跳的衔接,增强两跳之间的节奏感。运用小体操垫训练二跳和三跳的衔接能让学生学会在跨跳后便立即起跳,控制在第二跳和第三跳之间的衔接,掌握第三跳的用力方式;运用小体操垫练习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的衔接能够激发初三男生的起跳高度和前摆腿的幅度,并且让学生一会三跳之间的衔接,感受彼此之间的节奏,从而有节奏的完成三级跳。

参考文献

[1]张义.例析小体操垫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5,18:65+46.

[2]吕江俐.三级蛙跳成绩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6:89-90.

[3]陈俏敏,张立天,廖正平.研析提高初中生立定三级蛙跳成绩的训练方法[J].金田,2014,03:457-458.

[4]张义.例析小体操垫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5,18:65+46.

[4]李运杰.巧用小体操垫提高体育课堂实效[J].中国学校体育,2011,S1:99.

男子体操 篇5

男子竞技体操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竞技体操运动中各种内在联系和规律, 从而促进竞技体操理论和实践运动的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科研成果的综合分析, 找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研究领域的不足, 提出解决这些不足的对策, 对规划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健康有序发展的蓝图实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 对我国2000—2014年间有关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研究的内容进行研究与综述。以“男子竞技体操”为主题或关键词,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共搜索到相关论文217篇。

3 研究综述

根据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和学科理论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综述, 即发展现状及对策、技术创新、教学、训练、人才选材、理论、规则、编排等方面的研究。

3.1 对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论文有较多, 从规则和各大赛事中分析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优势与不足等, 从而对男子竞技体操的训练和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何俊指出:“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在新周期下对新规则的适应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尤其是自由体操、吊环、跳马和单杠”[1]。那么我国要在更多的单项运动项目上夺取金牌不仅要狠抓全面技术训练, 还要根据体操队员自身的特长, 在难度动作的连接上争取有新的突破, 只有在具备难度优势的情况下来加强动作的连接, 提高难度动作的连接价值, 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绝招, 塑造当今世界体坛公认的超一流选手。但我国后备人才资源存在竞技体操人口总量少;分布不均衡;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 同时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在全能、男单方面缺少真正专业化的优秀运动员。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要求一些体操发展好的地方尝试培养至少4个项目都具备高水平的运动员来引起其他地方队的效仿, 避免出现个人全能项目没人的趋势。因此, 应培养更多全能和具备突出单项的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操训练人口, 逐步增加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操内容;坚持在基层试点。另外, 对涉及其他方面的现状分析等内容就不再做详细论述。

3.2 对男子竞技体操技术创新的研究

男子竞技体操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是促进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技术水平研究的重点, 包括成套动作分析、技术水平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技术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竞技体操运动属于难、美表现类项群的竞技体育项目, 而创新是难美项群评分类项目的生命。如基本技术创新、高难动作技术创新、连接和编排技术创新等。彭跃清对男子六项的动作类型、动作难度及动作连接进行了分析, 指出:“增加动作串的数量以提高难度成为新周期自由体操发展的一大趋势;Flops组合动作与Ⅲ类动作构成了鞍马成套动作的主体;Ⅲ类和Ⅳ动作构成了吊环动作的主体;Ⅲ和Ⅳ构成了跳马动作的主要部分”[2], 因而我国队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弥补自己的不足, 全面掌握体操各项目的技术水平。“2001-2008年男子体操新规则中许多难度动作降组, 尤其是D组以上难度动作降组, 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一套动作, 只有做出被承认的D组、E组, 超E组或D+D以上的连接, 才有可能获得加分, 动作类型单调现象将得到改变, 动作编排将更加新颖、合理、实用, 规则的变化将促进体操创新速度的加快, 发展体操难度与创新动作的直接连接, 将是竞技体操发展的潮流”[3]。此外难度动作连接和创新动作对提高竞赛成绩的重要性。

3.3 对男子竞技体操教学、训练的研究

在体操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 减少练习次数, 缩短学习时间, 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 从而为竞技体育的教学奠定基础。新课改背景下体操普修课教学较理想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它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束缚,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对提高学生关系、学习兴趣、动作技术水平及学生的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冯俊彦探讨控制论程序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了体操教学的最佳化控制, 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4]。

体操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运动员水平的提高也具有关键性作用。彭玲群等以我国竞技体操项目为例, 提出:“实施保护性训练理念须正确理解和处理体能与技能的关系”[5]。另外, 身体素质训练、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兴趣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

3.4 对男子竞技体操人才选材的研究

在重视科学训练的同时, 还要积极地进行科学选材研究工作。科学选材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竞技体操选材必须加强运动员中、高级选材和单项选材工作加强心理与专项结合的选材研究加大综合选材的力度。[6]”此外, 我国体操运动员选材应考虑选材方法的层次性、发展的动态性、项目的互补性、选材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选材的地域性等多方面因素[7]。要充分运用当前选材领域里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知识, 增加选材比赛的层次, 使从事体操训练的少儿选手的身体条件, 尽可能符合体操项目特点的要求, 使运动员的淘汰尽可能降低一些。

3.5 对男子竞技体操理论、规则、编排的研究

男子竞技体操理论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体操先进技术的理论、动作难度的理论依据、动作稳定性的理论与实践、先进技术和成套动作稳定性的悖论等。余良华对体操先进技术的理论、动作难度的理论依据、动作稳定性的理论与实践、先进技术和成套动作稳定性的悖论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阐述体操相关理论研究对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竞技体操运动特别受其竞赛规则的制约。即应从规则变化的延续性、规程的变化、增加裁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8]。规则是竞技体操发展的导向, 每—次规则的改变会对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如针对不同年龄和水平层次的体操比赛, 可以适当减少被计算的动作、减少动作组别要求的数量、采用不同的下法要求、设立不同的连接方法等适当变通规则的方法得以实现。此外, 新规则的实施打破少数国家独领风骚的局面, 促进单项技术水平的发展, 进而推动体操技术更迅速地发展, 缩小各国体操水平差距, 奖牌分布则有扩大的趋势。

一套完美的动作编排凝聚的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智慧结晶, 其艺术效果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如竞技体操难度动作创编、编排的技巧、原则和方法、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难度动作编排的规律与特点、规则对创编的影响等的研究。“富有创意的编排, 大大提升了成套动作的艺术价值与基本编排的档次;高、质量的完成不但确保了完成分、难度分和艺术分的不失分, 而且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创作的艺术效果”。为了使编排更丰富多彩, 新规则对特殊要求做了新规定, 以前每个项目每套动作中3个“特定要求”增到5个, 即一套动作必须满足5个动作结构组要求, 才不被扣分。在增加特定要求的同时, 规则又重新对每一项目动作组进行调整。其目的将促使竞技体操动作和技术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各项目的特点, 更具有观赏性。

4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科研论文对男子竞技体操发展研究涉及的内容方面浅薄, 缺乏一定理性上的深度。

4.2 我国对男子竞技体操发展研究的领域存在着分布不均衡, 绝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及对策、技术、创新、教学、训练、理论、规则、编排方面的研究;很少研究有关体操涉及交叉学科内容等方面, 其中有的内容只涉及边缘部分, 如:竞技体操的文化领域、市场经营和管理等。因而需要大胆地跨入交叉学科进行深入综合性的研究, 以便取得有质量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

4.3 在体操论文研究的内容中, 已经有从体操专业知识领域跨向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 但其所涉及的领域较少, 与其他新学科的交叉研究更少, 如:心理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美学、社会学等, 因而要在跨学科的广度及其深度上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拓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何俊, 高立, 李敬.新周期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对新规则适应情况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1) :116-118.

[2]彭跃清.新周期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发展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7 (6) :48-51.

[3]贺新成.男子竞技体操规则的变化与竞技性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 2004, 40 (2) :66-68.

[4]冯俊彦.控制论程序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3 (3) :113-115.

[5]彭玲群, 蔡玉军.论保护性训练理念——以我国竞技体操项目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7) :48-51.

[6]郭秀文.中国竞技体操选材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4, 40 (2) .

[7]周曰智, 王芹.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选材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7 (1) :49-51.

[8]左成, 陈礼贤.从近四次规则变化透视男子竞技体操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6 (1) :117-119.

[9]王秋灵, 张烽, 邢文忠.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3 (3) :60-65.

[10]刘邦华, 周怀球, 张国清.我国体操男子全能项目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3 (3) :56-58.

[11]鹿志海.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专业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 2006.

男子体操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全能决赛和各单项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CNKI网站上搜索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论文、书籍, 查阅里约奥运周期国际体联男子新的评分规则, 搜索了中国体操联合会、雅虎、新浪、腾讯等相关的新闻报道。

1.2.2 观察法

通过电视、网络对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全能预、决赛和各单项预赛的实况直播进行观看。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男子全能决赛和各单项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能

全能的决赛是对新奥运周期各国体操一线高手的阵容大检阅。日本老将内村航平以总成绩91.990的高分连续第四次荣获冠军, 日本另一选手加藤凌平以90.032分获得亚军, 德国老将汉布钦以89.332分获得季军。中国小将林超攀跳马、单杠出现严重失误, 仅得86.864分, 排名第9, 第12届全国运动会冠军周施雄则在弱项鞍马、吊环上出现重大失误, 仅以86.631分排名第10。日本在全能项目上既有老将又有新人, 实力雄厚。老将内村航平在六个单项中的自由体操、吊环、跳马三项成绩排名第一, 鞍马和单杠排名第二, 双杠排名第三, 几乎所有项目都处于领先地位, 以领先排名第二的加藤凌平近2分的成绩夺冠, 优势明显。且内村航平年仅24岁, 以其运动状态预测, 在2016年奥运会结束前完全可以继续保持霸主地位。日本20岁的小将加藤凌平此次获得亚军, 表现也非常优异, 有巨大潜力。预赛排在第二的美国选手米库拉克, 其全能水平与加藤凌平不相上下, 只是稳定性欠缺, 在新的奥运周期里极具竞争力;德国老将汉布钦、英国选手怀特洛克、巴西选手朱尼尔等也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国的2名新人与日本等国选手相比明显处于下风, 周施雄的弱项明显, 林超攀能力有所欠缺, 他们在动作难度、质量和稳定上与对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男队自全能项目的领军人物杨威退役后出现断层, 这次世锦赛的惨败进一步让人看到与日本队的巨大差距。中国男队要想在新周期能站稳脚跟, 需加倍努力, 培养优秀全能人才, 任重道远。

2.2 单项

自由体操比赛中日本年仅17岁的选手白井健三, 以一套高达7.4分的难度、令人眼花缭乱的转体, 在本次世锦赛大放光彩, 在里约奥运新周期里将成为该项目的绝对主角, 其超高难度在参赛选手中一枝独秀。老将内村航平的难度分虽然不高, 但凭借其9.100超高的动作完成分获得铜牌。两位美国选手分获亚军和第六名, 显示了在该项目上较强的实力。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老牌强国实力也不容忽视。而自邹凯逐渐淡出的情况下, 本在该项目上优势的中国队无人进入决赛, 尚未找到突破人选。

本届鞍马决赛, 日本老将龟山根平在预赛中表现平平, 仅列第八, 但在决赛中却强势逆转, 出人意料地以15.833分夺冠。2009年世锦赛冠军中国名将张宏涛虽然具有世界顶尖水平, 但由于伤病的缘故, 在比赛中不敢硬上难度, 仅以15.600分获得第四, 其难度分仅为6.6, 失去了竞争奖牌的能力。与20岁的英国选手怀特洛克在决赛中的7.2难度相比, 差距尤为巨大。鞍马是中国的传统强项, 在肖钦、滕海滨等高手退役的情况下, 中国男队在此项目上缺乏创新动作和新颖的连接组合, 需要尽快发掘新人, 及时弥补缺失。否则随着其他国家鞍马新人的不断涌现, 此消彼长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一传统优势项目会被慢慢蚕食。

吊环比赛中巴西的扎内蒂继伦敦奥运之后, 以6.8的难度和9.000的完成分, 再次夺冠, 成为继中国的陈一冰之后的“吊环王”。吊环项目具有如果一位选手夺冠就会作为“标杆”长期占据制高点的传统规律, 而2016年扎内蒂又具有东道主的主场优势, 因此其霸主地位其他选手如果没有超强的实力难以撼动。俄罗斯选手巴兰丁同样实力强大, 获得铜牌的美国选手维恩表现也非常抢眼。日本的山室光史获第七名, 显示出日本队有一定的实力。吊环是中国男队最悠久的传统强项, 但是随着陈一冰和严明勇退役, 人才出现短暂的真空。小将刘洋最终仅列第四, 他的动作难度分和质量与夺得冠军的扎内蒂相当, 但稳定性还不够, 还需要世界大赛的磨练。

跳马比赛韩国名将梁鹤善一枝独秀。本次世锦赛他仅采用2011年世锦赛上由其完成并命名的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080 (梁鹤善跳1) , 就以平均分15.533夺得冠军。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080 (梁鹤善跳1) 已是当今男子跳马最高难度, 但梁鹤善现又已成功研发了难度同样达到6.4的笠松转体900 (梁鹤善跳2) , 只是未在本届比赛中使用。其他选手要冲击梁鹤善的霸主地位, 难度很大。获得银牌的美国选手莱根德里和英国选手托马斯也具有较强的实力。以尤尔琴科转体1080拿到了15.466的日本选手白井健三获得第四, 也让人眼前一亮, 其腿部力量很发达, 前景不可限量。跳马是中国男队弱项, 历来人才匮乏, 自李小鹏在2003年世界锦标赛上获得金牌以来, 中国选手的难度水平大都停留在5.4左右, 与世界水平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新周期难有作为。

双杠是中国男子体操队的传统强项, 小将林超攀以稳定的发挥拿到本届比赛中国男队唯一的1枚金牌。林超攀虽然没有绝对的难度优势, 但动作质量较高, 发挥稳定。而拥有双杠最高D分的另一中国选手尤浩, 其动作完成质量一直存在问题, 在比赛中出现了倒立停顿和屈臂的中错, 下法也没有完全转正角度和站稳, 最终仅获第四。中国新星周施雄拥有独创的“后上倒立转体450度”动作、赛前夺冠呼声最高, 但在资格赛中出现重大失误无缘决赛。他的双杠难度分虽然高达7.0, 但是整套动作全是靠后上转体类动作提高难度, 没有空翻和挂臂动作, 编排单调, 要获得高分有一定困难。中国在该项目上还有优秀选手冯喆。预赛排名第一、第二的希腊和乌兹别克斯坦选手也具有较强实力, 只是决赛出现了失误。在该项目上中国男队要“居安思危”, 提高警惕。

单杠规则在伦敦奥运会后, 奥运新周期伊始有大幅度的、具有针对性的修改, 以中国选手邹凯为代表的依靠扭臂类动作来提高难度动作的选手受到打压和抑制, 其难度分值和难度动作的连接加分被压缩, 而空翻类的动作和连接受到规则的青睐和推崇。以佐德兰德为代表的欧洲选手受益, 在新规则体系下, 难度分和动作的连接分提升很大, 日本选手也充分利用规则的利好, 大力发展越杠空翻类动作。本次比赛, 由当今世界上单杠动作最为出色的三位选手包揽该项目的前三名, 实至名归。荷兰选手佐德兰德的整套动作难度系数高达7.7, 且有2个G组飞行动作组合的连接, 尽管动作细节处理上稍逊, 但其观赏性和惊险度无人能及;德国老将汉布岑将大空翻、转体飞行和连接进行了完美的演绎, 编排优势明显;内村航平虽然难度不高, 但完成质量高。中国的邹凯也有雄厚实力, 但这次比赛已经显示, 中国男队不仅在难度分和动作完成质量上与欧美和日本选手有差距, 且受新规则冲击、打压。因此在认真研究诸多劲敌的情况下, 还需研究、适应规则,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行动作和连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日美团体强势崛起, 中国男队优势殆尽, 危机四伏

新奥运周期世界男子体操发展格局初显端倪。本次世锦赛日本男队成为最大的赢家, 位居奖牌榜首位。日本在各个项目上都有突破。老将内村航平连续四次夺得全能冠军。新秀加藤凌平强势崛起, 不但为日本男队夺取全能金牌提供了“双保险”, 还为日本男队今后的团体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还有优势项目如白井健三的自由体操, 龟山耕平的鞍马, 正值巅峰期的老将加上其他年轻潜力无极限的新秀, 将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日本队的主力军。而美国男队虽然本届比赛未获金牌, 却依然收获自由体操、跳马2枚银牌和双杠1枚铜牌, 完成新老交替的美国男队的实力在新的奥运周期里有所提升。美国和日本的起点已经高于中国队的新人, 新奥运周期中国男队所面临的困难较大。

3.1.2 日本全能一枝独秀

在里约奥运周期, 日本拥有内村航平、加藤凌平的新老结合“双保险”, 全能将是日本的天下, 美国米库拉克、英国怀特洛克、巴西朱尼尔有冲击希望, 中国男子全能断层凸现, 在鞍马、跳马弱项突出, 已经处于追赶的位置, 新周期还需要加倍努力。

3.1.3 单项群雄争霸

每个国家侧重点不同以及制定的奥运战略不同, 有的国家仅仅针对一个单项进行突破, 进步非常快, 难度配置高和完成质量好, 具有一定的夺金实力, 因此, 单项呈现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 如韩国的跳马、巴西的吊环等。中国男子强项如双杠等有摘金夺银的实力, 但动作质量、稳定性和难度亟待提高, 而弱项更弱, 跳马已近乎后继无人、与世界脱轨。

3.2 建议

3.2.1 确保零失误

中国男队在传统强项鞍马、双杠和吊环三个项目具有争夺金牌的实力, 而且在预赛中男队5人15项次无人出现大失误, 保持了很高的成功率。但在全能决赛和单项决赛中却出现了4个大失误和3个中错, 暴露出中国体操男队新人大赛经验不足、动作质量较差、成套成功率不高等问题, 还需在稳定性上狠下功夫。

3.2.2 打造全能核心及单项高手

本次世锦赛日本老将内村航平1人就包揽2金1铜3枚奖牌, 成为日本队的核心;新秀白井健三则以超高的16.00分问鼎自由体操;龟山根平“意外”折桂鞍马, 加藤凌平获得了全能银牌。可以说如今的日本男队, 与2008年中国男队黄金一代的队伍组合几乎如出一辙。内村航平在多个项目上都具有夺牌的实力, 团体决赛中在每个项目比赛中都是排在前两位, 其全能二号人物的加藤凌平在双杠、自由体操、跳马和单杠又能分担出场人次, 而剩余的场次, 就可以由专攻一两项单项的选手来分担, 偏单项的选手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强项上, 因此打造全能核心加单项高手是中国体操男队新周期的主要难点。

3.2.3 创新训练方法

日本国内的体操比赛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必须进行六个项目的训练, 这就意味着日本体操选手都是全能选手。每逢世锦赛和奥运会级别的大赛, 日本体操比赛通常是连续两天的全能, 然后将选手两天全能的成绩相加进行排位。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全能成绩前三的选手, 然后再依据前三选手的强弱项选择能弥补其弱项的偏单项选手。日本显然研究透彻了533的新赛制规则, 中国男队在这一点上应向日本学习。

3.2.4 提高动作难度和质量

高难度、高动作质量是体操打分的两个铁标准。日本选手白井健三的自由体操难度达到7.4, 韩国选手梁鹤善的跳马难度为6.4, 荷兰选手宗德兰德的单杠难度为7.7, 在难度上就与其他选手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而日本的内村航平在有些项目上虽然难度一般, 但凭借超高的质量完成分夺取了奖牌。中国男队新人的难度较低, 无法与世界高手相抗衡, 远逊日本等选手, 因此在新的奥运周期里亟待提高动作难度和质量。

3.2.5 适应新规则

每次奥运会结束以后, 国际体联依据惯例会对体操的评分规则进行一定调整。通过评分规则的杠杆变化, 削弱某些强队在某些项目的优势, 以创造国际体操大家庭“百家争鸣”的氛围。新的奥运周期, 一些有利于中国男队动作难度的分值和连接的分值受到打压, 新规则对项目有新导向, 如单杠, 国际体联导向“飞主流”, 因此中国男队应及时的适应新规则, 并作出调整, 变被动为主动, 依据规则“量身定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动作和编排。

参考文献

[1]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成绩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1 (6) :34-39.

[2]王彩云.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实力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13, 35 (1) :40-41.

[3]陈宇, 陈立农.从第30届伦敦奥运会体操比赛探究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发展格局[J].湖北体育科技, 2013, 32 (6) :515-518.

[4]国际体操评分规则 (2013年版) , 中国体操协会, 2013.

[5]曾庆涛.世界竞技体操优势转移过程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9.

男子体操 篇7

1.1、研究对象

《2013-2016年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和《2009~2012年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 以及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决赛实况录像。

1.2、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

2、分析与讨论

2.1、竞赛规程方面

本次规则对竞赛规程做出了一定调整使其更加完善, 新增加了“技术委员会的规定”。其中对男子技术委员会主席和委员的职责均作了详细的规定, 避免了职能重复, 厘清了相互责任。为了比赛更加公平公正, 单项裁判组增加了“参考裁判员”, 起到自动和节省时间的纠错功能, 使得比赛更加顺畅。

2.2、成套动作评定方面

本次规则的修订, 相对于上一周期来说, 在成套动作评定方面变化不是很大。

连接加分只在自由体操和单杠项目中出现, 而且在有关连接加分要求中, 两个项目均出现大的变化。

2.3、各单项主要变化特征

自由体操规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关于成套动作的编排。在成套动作编排中, 最多允许使用两个静止用力 (包括静止手倒立) , 最多允许两个全旋、托马斯或俄式挺身转体动作。

其二, 关于连接加分。一套自由体操动作最多能够使用一个以滚翻结束的空翻动作, 不允许以滚翻结束的空翻动作和任何空翻动作直接连接。这个规定, 对于保护运动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体现出新规则既注重难度的发展, 又注重倡导运动员力所能及地高质量地完成动作。

鞍马项目, 变化主要是在对完成动作的评定方面, 即E组的扣分方面。主要是全旋、托马斯、交叉摆至倒立等, 带有力量成分或屈髋或下肢回落等, E裁判均需要酌情扣分。

吊环项目, 主要是对难度组别第III和第IV类只能连续出现最多三次 (旧规则是四次) 。做摆动成力量静止动作, 如该力量静止动作与摆动动作方向相反, 将被视为两个不同的动作。

跳马项目在本次规则的修订中, 为了与女子规则相对融合, 在计算得分和起评分上均作了大的变化:第一, 动作组别改变。第二, 最后得分的计算改变。所有跳马动作D分下降1.0分。

在双杠项目中, 规则在双杠成套动作中要求, 含有空翻的动作, 相同的动作以不同的姿势完成, 只允许做一次, 按照动作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二个完成的动作被视为重复。

单杠项目的主要变化表现在: 其一, 连接加分的变更。其二, Alder类型的动作 (中穿前上或转180或转360°) , 按顺序最多能出现两次, 以后出现的D裁判不承认难度及E裁判每次扣0.3 (若前面的Alder类动作不承认, 也不能出现第三次) 。

2.4、新规则变化对体操技战术训练影响

规则对成套动作的编排起着导向作用, 每次规则的修订, 运动员对其成套动作均面临着改编。从本次规则的修订情况看, 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自由体操、吊环和单杠。通过对12届奥运会自由体操决赛情况从新规则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运动员的起评分变化较大, 故对运动员起评分影响较大, 这在今后的战术编排中应引起注意 (具体见表1) 。

由此可以预见, 自由体操项目从技战术的角度对未来的发展趋向研判, 还是以向前和向后的高难度与低难度之间的战术连接和以单个高难度动作为主的成套动作战术编排, 在满足第四难度组别的动作选择将以侧空翻转体类和向后起跳转体180度成向前的空翻动作为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 (D) —直体前空翻转360° (C) 、直体后空翻转体900° (D) —直体前空翻转体540° (C) 、直体后空翻转体540° (C) —直体前空翻转体900° (E) 、团身前空翻转体360° (C) —直体前空翻转体720° (D) , 这些动作的连接将组成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连接串, 同时俄罗斯转体1080度 (C) 、直体托马斯 (E) 、日本倒立 (C) 、后直1080度 (D) 等动作, 仍将是运动员选编难度战术的主流动作。鞍马项目由于规则变化不是很大, 主要就完成动作的规格和扣分情况作了更为详尽的说明, 可以预见, 鞍马项目在今后的比赛中, 对技战术的影响仍是针对动作的完成情况扣分会更加严格, 凸显优秀运动员高质量套路, 在动作的难度战术选编上以“Flops”组合、纵向移位、俄式挺身转体、交叉起倒立、平移三位转体360°下等动作作为鞍马项目的首选动作, 在鞍马单环上的转体与单环上的俄式转体动作将成为鞍马技术发展创新的主要方向。

吊环项目从新规则的角度看, 运动员成套动作战术编排主要还是在单个动作战术的调整, 前后顺序的变化。通过对上届奥运会吊环项目决赛阶段的数据统计, 同时从新规则的视角进行评判发现, 运动员还是以第三和第四难度组别的动作超过三个, 造成第四个难度动作取消, 因而影响成套动作的起评分。那么从新规则对吊环成套动作的战术影响来看, 变化不是很大, 静止力量动作、摆动至力量动作以及力量接力量动作、前空翻、后空翻类动作等, 仍是吊环技战术选编的主流动作, 在编排过程中结合规则的导向, 注重静止用力动作与摆动用力动作在成套动作的均衡搭配, 既做到动如流水, 静如泰山, 又充分体现出吊环力与美的项目特质。

跳马项目规则对难度组别和跳两跳技术动作重新进行了界定, 尤其是第二腾空动作不能相同, 这对两跳运动员从战术难度选编方面提出了挑战。同时规则也对起评分的计算进行了修订, 使得以往在跳马得“高分”现象得以降低。但从完成情况的要求看, 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尤其是第一腾空、第二腾空的身体姿态问题, 落地的稳定性和角度问题专门进行了强调, 也使得扣分更加科学严谨。

双杠项目从本次规则的修订上看, 技战术发展方向还是以动作组别为导向, 以后上类动作、空翻类动作、大摆上双腿后切类动作仍将是双杠难度战术选择的潮流动作, 在双杠的下法战术运用中, 将会更多的出现前空翻转体类动作, 以打破双杠只有屈体后空翻两周单一动作下法的局面。

单杠项目规则从12届奥运会单杠项目的决赛情况, 运用新规则进行评判 (见表2) , 发现变化主要在于连接加分方面的改变, 其次是关于第三次中穿类动作的取消, 这标志着今后单杠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将以更多的飞行动作之间的连接作为连接战术运用的潮流, 同时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的连接也只作为满足连接与动作组别的要求, 并非成套动作的亮点进行设计。在难度战术的运用中, 主要还是以掏类接转体成扭臂动作、单个空翻动作以及中穿转体类动作为主进行选编。

3、结论与建议

(1) “稳、难、美”仍是本周期体操规则的主要导向。稳定是体操的根基, 难度是体操的特点, 美是体操的灵魂。规则的修订更好的体现了这一宗旨, 故在体操技战术安排上, 既要注重体操的难度发展与创新, 同时要求运动员在安全的前提下, 做力所能及的动作, 达到完美的境界。

(2) 成套动作的编排战术应注重项目的特点, 动作类别的均衡布局。对于成年运动员来说, 在短期内, 在个别项目上比如自由体操、吊环项目上, 发展难度动作将比较困难, 在训练中注重对动作重新编排, 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加大对细节的改进。少年运动员则以发展均衡难度作为体操技战术的主攻方向, 单杠以飞行、杠上基本动作、自由体操以两个技巧串的连接和单独难度动作、鞍马以全旋和移位动作、吊环以力量动作、双杠以摆倒立和后上成倒立等动作进行系统的训练, 力求增加技战术动作的储备, 为今后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和归纳新规则的变化特点, 同时针对规则的变化情况与30届伦敦奥运会体操单项决赛阶段成套动作从新规则的角度进行新旧规则比较分析, 以期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规则的发展趋向, 为我国体操教练员、运动员更好的理解和熟悉新规则, 更好的制定体操技战术制胜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体操,规则变化,战术探析

参考文献

[1]乔福峰.26-29届奥运周期男子体操规则变化与体操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马海涛, 雷强.2006年-2008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评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8) .

男子体操 篇8

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于2006年6月14日~1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23个省市、香港及国家集训队的213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分男、女甲乙组,甲组男运动员年龄是:1990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出生;乙组男运动员年龄是:1992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出生[1]。本次比赛是我国青年组首次启用新规则,打破过去评分时10分封顶限制的第一年。新规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导向是放开难度上限的规定和难度数量、组别分配连接加分以及下法的特殊要求等运动员只要有实力,可以得12分,13分,15分……甚至高达17分,这场“革命性”变革将营造一个新的体操世界。本人结合训练工作及比赛之便对鞍马项目赛事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比赛所显示的基本情况也是当今我国后备力量队伍首次全面地体验新规则、了解新规则、掌握新规则现状的真实反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鞍马比赛的23个队甲组53名运动员、乙组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名国家集训队队员),以及部分教练员和裁判员。

2.2 研究方法

观察统计法;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鞍马简介

鞍马是竞技体操男子最典型的支撑项目,其内容包括各种摆越全旋、托马斯全旋转体和移位等动作,鞍马的支撑面比较狭小,整套动作是在不停顿、相互交换支撑点的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对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节奏感和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完成动作时,必须尽量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及身体重心的相对稳定,由于鞍马的特殊性,在评分规则中明文规定,在比赛中是属于不允许停顿和保护帮助的项目。

3.2 新评分规则总则部分的主要变化

新的评分法改变了100多年来满10分是体操比赛中完美的象征。现行的评分方法是由一套“A”分和“B”分的全新评分系统组成。裁判员分为两组,A裁判组评判“A”分,A分是一套动作的特殊要求和完成的难度动作总值;B裁判组评判“B”分,B分是一套动作的完成情况总值。“A”分可简称为难度分;“B”分可简称为完成分。A裁判组根据运动员完成一套动作的内容,对其中10个完成最好的动作组别价值打出难度分,难度价值分为0~6分左右;部分项目某些动作的连接还获加分。而B裁判组在10分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技术、艺术表现、动作完成、动作组合和美感进行扣减。这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了具有体操标志性的“10分”特点。最后“A”、“B”两组得分相加就是运动员的总得分。从理论上说,如果运动员的一套动作完美无暇,无可挑剔,而且10个动作都属于最高难度的F组,他的得分至少可以达到18.50分,而且这还没有在算上特殊动作的连接加分。目前,单项最高分纪录已高达16.587分,这个纪录是在2006年世界杯法国站比赛上,由罗马尼亚队的德拉古勒斯库在吊环比赛中创造的[2]。鞍马最高分纪录是由中国队的肖钦在2006年世界杯上海站比赛上创造的,成绩分别是:A分6.5,B分9.8,两项相加最后得分16.300分。[3]3.3难度数量与难度组别的重新分配

从新规则的难度表中可以看出,新、旧规则两者对动作数量上的要求没有本质上的变化,都是10个老规则要求一套动作至少做组动作个组动作3个,C组动作3个[4]。但新规则可任意在10个动作内选择动作的组别、数量和动作的价值分并取消超E组动作、新增F组动作;许多D组以上的难度动作都降组了。在所有比赛中,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双杠和单杠的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重新划分为A、B、C、D、E、F6个级别。完成一个A组难度的加0.1分,B组0.2,C组0.3,D组0.4,E组0.5,F组0.6分。对鞍马而言,真正变化较大的是取消该项目的连接加分,所有动作都必须以俯撑姿势作为开始和结束。其原因有二:一是动作的相互连接往往并不具备特殊的难度,二是有时候很难划分一个动作的开始姿势和结束姿势。新规则中对FLOPS也有了新的解释:任何位置上的2个全旋或2个斯托克里B都只计算第一个全旋或者斯托克里B的分值,不认可也不给予第二个全旋或者斯托克里B相应的难度和价值[5]。侧撑纵向移三位(3/3)的动作最多只能出现2次;为便于难度辨认,当一个移位结束时,其结束动作(双手撑马)可作为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动作。而全旋和斯托克里构成的FLOPS组合从新划分为:斯托克里+斯托克里+全旋+全旋+斯托克里+斯托克里+俄式挺身转体360°=E,F组难度是正确的。

3.4 比赛概况

在鞍马甲组决赛中,福建队的陈学章以13.050分的成绩获冠军,山东队的黄玉国以12.550分获亚军,获第3名的是贵州队的刘榕兵,成绩是12.375分。乙组的名次排列是浙江队的叶加晨以12.875的成绩获冠军、浙江队的杨昆以12.825分的成绩获亚军,获第3名的是广西队的骆建林,成绩是12.425分。从甲、乙组前8名的成绩看,除个别人下法未被A裁判组承认该动作难度,其余运动员的下法都达到D组以上难度,获得0.3分~0.5分的加分,各组别动作完成情况都比较好,说明我国传统强项鞍马的尖子队员水平仍然是较好的,后继有人。

3.5 调研结果分析

3.5.1“A”分和“B”分得分情况分析

从甲、乙组团体、个人全能、单项决赛94位参赛选手比赛中的统计显示,A裁判组评判全套动作中,“A”分难度最高者5.4分的有3人,占参赛人数3.19%;4.5分以上(含4.5分)的运动员有15人,占参赛人数的15.90%。在动作组别方面,有8人完成1个E组难度动作,占参赛人数的8.5%,2个组以上的动作难度没有人完成;组动作难度更是无人问津。在B裁判组评判“B”分动作情况统计中显示,有78人在做交叉类动作中擦、碰、屈、勾等质量不高现象普遍存在,占参赛人的82.9%。几乎所有运动员每次错误均被扣中错0.3分,只有极个别运动员每次错误扣小错0.1分。成套动作中有67%的运动员采用起倒立下法时出现停顿用力现象,属于大错每次扣0.5分。乙组运动员有56%在做侧撑类动作时出现身体位置不正;21%运动员由于力量差,对身体的控制和动作节奏的把握能力欠缺而失败掉下,每次扣0.8分。

3.5.2 下法动作难度统计分析

新评分规则第五章、第13条规定:在成套动作中下法动作难度是A或B组时,将不被裁判承认该动作难度;计算为0.0分(因没有满足要求);当下法难度达到C组时,可获得0.3分(只部分满足要求);只有下法动作难度达D组或更高难度时才获得0.5分(完全满足难度要求)[7]。由于取消动作连接加分,一批动作难度“贬值”,使得鞍马成整套动作的下法难度比以前要求更高。统计显示,参赛的53名甲组选手,在成套动作难度中28人下法被A裁判组判无效(因没有满足要求),占参赛人数的52.8%;10人采用C组的动作斯托克里A起倒立下(只部分满足要求),占参赛人数的18.6%;10人无下法。采用D组难度完全满足要求的只有5人(马头俄氏转体1080°俯腾越下3人、托马斯起倒立转体360°同时移位3/3至另一端下1人、斯托克里起倒立转体360°下1人),占参赛人数的9.4%。

对乙组41名选手比赛中的统计显示,成套动作难度中有24人下法被A裁判组判无效(因没有满足要求),占参赛人数的58.5%;8个采用斯托克里A起倒立下(只部分满足要求),占参赛人数的19.5%;5人无下法。采用D组动作难度完全满足要求的只有4人(托马斯起倒立转体360°同时移位3/3至另一端下2人、马头俄氏转体1080°俯腾越下1人、斯托克里起倒立转体360°下1人),占参赛人数的9.7%。综上所述,大多数的甲、乙组运动员并没有完全适应和掌握新规则,大错、中错较多,总体水平不高。

4 结论与建议

4.1新规则的实施对完成动作质量好规格高稳定性强的运动员非常有利。因为老规则的扣分分别为0.1、0.2、0.3和0.5,而新规则的扣分为0.1、0.3、0.5和0.8。二者的差距显而易见。从本次锦标赛可以看到,大多数运动员并没有完全适应和掌握新规则;无论是A分的难度价值,还是B分完成情况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状况,与国家队的肖钦相比差距高达3分以上;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4.2 D组以上的下法难度动作已成为“规定性”动作;C组动作对衡量动作难度价值的意义已经不大,而A组、B组动作将从难度表中消失。下法既是一个独立而又特殊的动作组别,又是决定奖牌得失的关键。下法难度动作组别低是我国青年组运动员的薄弱环节。

4.3 加强鞍马成套训练负荷量,循序渐进的提高专项能力,注重培养青少年不同类型难度技术结构动作的练习,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通过对国际大型体操比赛中各国优秀运动员自选动作的分析,预见出未来新技术和新动作的发展趋势,并为少年运动员制订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创造新的高难动作,开拓该项目技术训练的新路子。

4.4 规则是指导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准绳。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评分规则,这样才能在训练中有的放矢。要进一步研究新规则D组以上动作的连接和下法技术,调整自己的“步幅”,主动地、尽快地适应新变化,研究鞍马新的扣分因素。要真正读懂新规则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包涵什么正确指导今后的体操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 2006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秩序册,2006.7

[2]周福弟.了解新规则、熟悉新规则、掌握新规则[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2):46-47

[3]周福弟.2006年世界杯上海站成绩.中国体操网,2006-07-19

[4]国际体操联合会.2001~2004年版国际体联男子体操评分规则[S].2001:14-15

[5]国际体操联合会.2006年版国际体联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06:18-19

[6] 2006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成绩册,2006.7

男子体操 篇9

关键词: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

20世纪末, 随着团体决赛“6-3-3”赛制的实施, 以及国际体联鼓励单项型选手参加比赛的政策, 世界体操场上不再是年轻运动员一统天下的局面, 许多30岁左右的老将仍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像意大利的切尼、保加利亚的约夫切夫、匈牙利的乔拉尼等人以30岁高龄仍能统治吊环、跳马或自由体操等项目比赛, 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 我国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过短, 保持最佳竞技能力的时间不长, 多是昙花一现。探索和掌握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年龄结构变化的规律, 建设合理的年龄组合队伍, 无论对新世纪体操理论的创新, 还是对指导运动实践的发展,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2001至2005年间奥运会、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杯体操总决赛个人全能决赛前8名和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世纪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对2001至2005年间奥运会、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杯体操总决赛个人全能决赛前8名和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的年龄参数统计和处理, 结果发现目前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呈现以下特点:进入到21世纪, 每届世界大赛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平均竞技

如表1, 表2所示。

年龄基本都稳定在24岁左右, 期间共七项重大比赛, 平均年龄达到了24.58岁24岁和25岁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9.4%, 而21岁以下和28岁以上只占总人数的16.41%和17.03%。这一结果表明, 21世纪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集中区在22~27岁之间, 而且体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离差较大, 分布范围很广, 从16岁到34岁, 跨度达到了19岁。最小者为巴西的伊波利托, 仅有16岁;而最大者则是意大利的切尼, 这位老将摘得雅典奥运会吊环铜牌时距其35岁生日仅仅只有一个月。

2.2 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与分析

通过表3、表4可以看到, 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年龄普遍偏小, 平均竞技年龄仅为21岁, 其中2001年第35届世锦赛我国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更是达到了历史最低的16.4岁, 而且我国体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离差较小, 从16岁到25岁, 跨度仅有10岁, 最佳竞技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23岁这个狭小的范围, 24岁以上的运动员就相对较少, 只占总人数的13.34%, 二十七八岁接近三十岁的运动员根本就没有。

2.3 当今我国与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比较分析

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所表现出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为22~27岁, 21岁之前及28岁以后各占17%左右, 总体呈现出比较合理的正态分布。而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表现出最佳竞技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21~23岁之间和20岁之前这两部分, 并且出现在25岁戛然而止的现象。从运动员的年龄结构来看, 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离差较大, 分布较广, 而我国运动员的年龄离差较小, 相对较为集中。由表2、4可看出, 我国运动员的最小年龄和世界运动员的最小年龄相同, 但最大年龄要比世界小9岁。

3 结论与建议

(1) 21世纪初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是最佳竞技年龄明显增大, 最佳竞技年龄区间为22~27岁, 平均年龄达到了24.58岁;竞技年龄离差较大, 分布范围很广, 从16岁到34岁, 跨度达到了19岁。

(2) 我国20岁以下的年轻运动员层出不穷, 主要集中在21~23岁这个狭小的区间但大龄运动员尤其是25岁以后运动员出现断层, 这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正值自己运动生涯的黄金年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3) 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在竞技状态的保持、运动寿命的延长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我们要以国外运动员的成才年龄和表现最佳竞技年龄的特点为借鉴参考, 尽量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为在以后比赛重铸辉煌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古城镇的保护与发展下一篇:常熟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