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2024-10-25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精选11篇)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1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防治缺乏深度和广度,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无法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因此,一套系统高效的糖尿病干预模式亟待建立健全,通过基层社区发挥作用,针对糖尿病病人采取科学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更好地帮助糖尿病病人,从而提高整个卫生系统服务质量。国内社区医护工作者根据糖尿病病人的特征,可做出以下糖尿病的干预措施,如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等,现综述如下。

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1]。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以及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4年的全球成年人(18岁以上)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估计为9%[2]。2013年的流行病统计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11.6%的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人群达到50.1%[3]。WHO预测,2030年的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将是糖尿病。糖尿病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从1997—2009年,我国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总医疗费用翻了近4倍,额外医疗费用翻了3.5倍,我国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总间接经济负担和额外间接经济负担都有了大幅的增加,分别从20.07亿元增加到了261.17亿元以及从8.66亿元增加到了163.63亿元[4]。我国糖尿病直接医疗费的年均增长率超过同期GDP以及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率[5]。以上数据表明,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不容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2.1 心理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不仅取决于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工作学习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人际交往不和谐,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等社会、心理上的不良刺激,都是加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糖尿病病人心理障碍在临床多表现为,自觉得天降横祸,病急乱投医,情绪易激惹,喜怒无常,紧张忧虑,心烦失眠,敏感多疑,失望消极,自暴自弃,希望得到家庭、社会和医师的帮助,心神不安,对工作和生活丧失信心,或对本病无认知、觉得无所谓等[6]。医生应采用“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病人心理状态和疾病状态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紧张、疑虑、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获得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懂得疾病防治的一般常识等,从而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减轻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2 饮食治疗

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生应教育患者建立正确规律的饮食习惯,按时按量就餐,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尽量避免含高糖分的食物。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及抗氧化物,但果糖含量丰富,需控制适量进食。饮食不可太咸,少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可饮酒。除了饮食控制,饮食结构也很重要。选择食物品种时,宜选用含碳水化合物及热量少的蔬菜,如:白菜、油菜、菠菜、芹菜、莴笋、西葫芦、冬瓜、黄瓜、西红柿等。对含碳水合物量大的蔬菜则应严格限制,如:土豆、白薯、山药、芋头、藕、豌豆、蚕豆等。烹调方式应多采用蒸、煮、涮、烧、炖、烤、卤等方法。烹调宜选用以不饱和脂肪为主的植物油。

2.3 运动治疗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情况;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进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医生应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打太极拳等。通常餐后1 h后的血糖水平升高,因此患者在这个时间段运动最佳,注意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患者应注意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频率每周3~4次为宜。运动应循序渐进,运动时可携带糖果等碳水化合物,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2.4 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任何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了解药物名称、药物作用、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和主要副作用。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双胍类药物、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掌握胰岛素的储存、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临床选用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要合理。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患者应采取以胰岛素为主的治疗,同时配合饮食疗法,口服药仅作辅助。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如无急性情况,应先予以饮食治疗(尤其是肥胖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进行1个月的观察后复查,如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时,才考虑加用抗糖尿病口服药,必要时采用胰岛素。

2.5 病情监测

糖尿病的病情监测包括症状体征的监测、代谢控制指标的监测(尿糖、血糖、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等)、慢性并发症的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肌电图等)以及血压、体重、腰臀比等等。血糖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价疗效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指标。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在开始的前两周应连续测3 d空腹、餐后2 h和睡前血糖,以便了解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内血糖情况,从而选择适宜的药物剂量。血糖稳定后,可以调整至每周测1 d相关血糖指标。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测晨起后相关指标以及睡前血糖。当血糖波动大或合并发生其他疾病时,应增加血糖的测定次数;血糖相对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3 总结和展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过程漫长,对患者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在基层社区防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糖尿病社区健康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5个方面,这些措施能够普及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疾病的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

[2]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4[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2.

[3]Xu,Y.,Wang,L,He,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48-959.

[4]王海鹏.我国诊断糖尿病疾病经济负担趋势预测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

[5]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6]景录先.糖尿病心理疗法及其实施[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2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社区医院在3月到4月期间管理的T2DM患者为例,共98名,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的管理方式,对照组只采用社区管理干预的方式。然后对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不良习惯、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半年的管理干预后,可以发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习惯、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管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内T2DM患者稳定健康状态的保持,使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可以维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之内;持续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帮助社区医院完成对T2DM患者的管理。

【关键词】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T2DM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社区研究所选取的98例患者都是经过三甲医院确诊为T2DM的患者,并且全部患者都没有心肺方面以及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4∶3,患者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7岁,人均年龄(60.7±8.3)岁,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比例为1∶3∶1;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6:23,患者年龄最小的为45岁,最大为74岁,人均年龄(60.1±8.8)岁,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比例为11∶25∶13。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

1.2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社区入户管理的方法,控制T2DM患者的饮食习惯,降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盐分摄取量,并采用服用或者注射降糖药物的方式来有效管控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将那些与T2DM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控制等相关的教育手册及时发放给患者,提高患者的医嘱服从性,并帮助患者完成自我检测日记的编写。(2)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再加入入户随访运动干预,聘请专业人员向患者教授太极拳或者交谊舞,同时相关负责人还需要最好患者的日常监控工作。控制患者的运动强度,一般患者的摄氧量不能超过最大值的60%,心率不能超过最高值的70%。控制运动时间在45分钟到1h之间,不可过度。患者每次进行锻炼后,需要及时了解其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如果精神状态和睡眠都比较好,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运动,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检查,待好转后,再进行锻炼。一般来说患者每天的运动开始时间应该设置在早餐结束一个半小时后,运动干预持续时间为6个月,次数为每周3~5次。

1.3观察指标

(1)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和记录患者在干预前后在饮食、运动等方面不良生活习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价。(2)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干预前后在空腹时的血糖、餐后2h时体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等生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变化。在经过六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FPG、2HPG、HbA1C、TG、TC、LDL-C等血糖、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为了对T2DM血糖进行有效的管控,临床研究证明,在使用药物控制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改善患者的膳食结构,并采取必要的运动干预措施,以完成对患者体内血糖的有效控制,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改善自身的神经系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社区T2DM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一病症已成为一种非常严重的公共问题,所以做好社区管理和运动干预工作对于帮助T2DM患者控制血糖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社区医院运动干预项目的作用范围很广,并且性价比非常高,T2DM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比如太极拳、跳舞等活动。经过实践表明,患者如果经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机体释放和肌肉摄取葡萄糖的速度,进而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的数量,降低患者对胰岛素抵抗性。与此同时,运动锻炼还能够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糖代谢功能,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以实现调控血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秋莲.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12(2):84-86.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3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64-01

1 临床资料:通过社区片医对我院航东社区服务中心辖区的1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1 调查对象 2008.6.1~2010.12.31我院航东社区中心通过片医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筛查出的糖尿病患者。

1.2 对被调查者采用问卷及访谈方式,通过社区片医对我院航东社区服务中心辖区的1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101例,女88例。年龄41~80岁。189例糖尿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全部为二型糖尿病。

2 结果:

调查表明:由于糖尿病病程长,病人失去耐心和信心;部分病人对糖尿病认识及治疗存在误区,认为无法治愈,不能坚持用药;大多数糖尿病病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执行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以至血糖控制不稳定[2]。

3. 糖尿病健康干预

3.1 做好社区居民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 社區片医通过举办健康讲座,由我院内分泌科专家到社区进行讲课,提高居民对糖尿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的认识;向居民发放健康小册子,制作健康宣传板报指导合理膳食;社区片医定期到糖尿病患者家中进行慢病随访,进行个体辅导,帮助其制定科学的营养膳食食谱。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2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社区片医对高危人群侧重健康行为的干预.着重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依据三级预防的原则进行健康干预。一级预防:开展群众性的防治知识教育,全方位地宣传并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糖尿病发病,让人们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发病因素,避免促进糖尿病发病的现代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尤其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二级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发现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对新发现的糖耐量异常者,可通过生活干预及药物治疗阻止和逆转糖尿病的发生。三级预防:在社区片医的关怀下,使患有糖尿病的人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

3.3 糖尿病饮食干预

3.3.1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不是越少越好,要按时、按量进餐。如果患者因发烧或其他原因不能进食,要相应的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剂量,临时有较大的体力活动时,要适量增加进食量或随身携带少许食物备用。所以,不论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也无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治疗计划。。

3.3.2 饮食治疗应个体化 在制定饮食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包括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是否肥胖、治疗情况、有无并发症。饮食应定时定量,根据标准体重、身高、即劳动强度计算。糖尿病饮食治疗时,限制饮酒、总热量的20%~30%应来自脂肪或油脂,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少于15%,食盐限制在4~6g/日。要多吃粗粮、杂粮及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南瓜等食品。

3.4 糖尿病的运动干预 首先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可选择快走、慢跑、跳绳、骑车、爬山等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为餐后1小时开始,不主张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如运动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增强体质、降低血压、改善体质。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糖。

3.5 降糖药物的应用

糖尿病系终身疾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了解所服药物的剂量和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降糖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根本。应注意根据糖尿病的类型、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及体型胖瘦合理选药,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社区片医应确保患者安全使用胰岛素,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正确保存、注射技术、注射部位,了解常见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的处理,片医可指导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等含糖食品,同时应随身携带卡片,注明诊断、家庭联络方式及用药情况,一旦发生低血糖便于抢救治疗。

3.6 血糖监测管理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忽视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事实上,如果仅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只有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升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尔/升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即不仅要控制基础状态下的空腹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后高血糖,这两个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进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血糖监测的结果可反应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定期检测血糖,根据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对老年患者和并发症多的患者,应增加检测血糖的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7 心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恐惧、多虑、自卑,精神压力大,长期疾病折磨是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片医在社区工作中,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同情、安慰。使患者对疾病泰然处之,接受现实,积极应对。要使他们认识到糖尿病并不可怕,通过了解糖尿病知识,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疾病。使社区糖尿病患者充满信心,精神愉快,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 讨论

糖尿病系终身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自身管理和控制。社区片医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糖尿病健康干预,降低社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加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在社区片医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使患者了解所服药物的剂量和方法。掌握胰岛素常见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的处理;社区片医对其进行严格正规的饮食管理,使之积极主动长期地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加强自我管理,消除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确保血糖达标,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 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57~58.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96例, 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者。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98例, 男55例, 女43例, 年龄58~81岁, 平均 (65.9±2.1) 岁;对照组98例, 男51例, 女47例, 年龄55~80岁, 平均 (66.2±1.8) 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加强社区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如下: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 需要长期服药、控制饮食, 患者心理负担较大, 社区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每个月开设1次心理疏导课, 为糖尿病患者讲解糖尿病的治疗及其效果,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 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限制糖分、脂肪摄入, 禁烟酒, 多食用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例如:黄瓜、苦瓜、西红柿等, 做到定点、定量饮食[1]。 (3) 运动干预:根据糖尿病患者自身的病情与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行计划, 以有氧运动为主, 包括慢跑、快步走、骑车、爬山等, 以餐后运动为宜, 时间控制在20~40 min。对于年龄偏大或是行动不便者, 需专人陪同, 以免出现意外。 (4) 用药干预:社区护理人员应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干预, 告知患者用药时间、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需做到“三准二注意”, 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严格消毒、注意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5) 生活保健指导: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 经常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极易产生合并皮肤感染的问题, 必须定时擦身或沐浴。二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动脉硬化、足部防护性感觉缺失, 经常会出现糖尿病足, 需做好足部保健, 鞋要宽松, 袜子柔软平整, 每天对足部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水疱、皲裂需及时处理, 以免引发感染[2]。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 向社区糖尿病患者介绍糖尿病发病机理、症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采取定期社区访视的方式, 面对面、一对一地评估患者糖尿病知识情况。此外, 社区护理人员应通过循环播放相关视频方式, 教导患者及其患者胰岛素的注射, 对于部分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 需个别指导、现场示范指导。

观察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的血糖指标, 主要包括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 h P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评价两组患者饮食调节、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检测等行为指标改善情况。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采取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情况:干预后6个月, 观察组FPG、2 h PG、Hb 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两组行为指标改善情况:干预后, 观察组行为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讨论

根据WHO统计数据显示, 糖尿病致死率、致残率在世界居于第3位, 其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岛素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 若是血糖控制不到位, 则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

糖尿病需要长时间坚持治疗,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坚持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锻炼,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已经成为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关键。本文研究显示, 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观察组FPG、2 h PG、Hb 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行为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总之, 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 实现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9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社区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行为指标。结果:干预后6个月, 观察组FPG、2 hPG、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饮食调节、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检测等行为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效果显著。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0) :170-171.

[2]赵兰婷.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6) :213-215.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策略 篇5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把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病情控制的基础。冗长的病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加上缺乏决心信念,这就需要社区护士助其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进步糊口质量[1]

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文章通过干预引导糖尿病高危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了社区人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社区对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出120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19~71岁,平均51.5岁;病程5~21年。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涉干预。

健康教育:教育采取医学讲座、按期出宣传板报、赠予宣传画册、组织看录像等形式。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意义,针对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的种类及留意事项,并发症的监测及防治。如胰岛素打针法、血糖仪的准确使用、尿糖试纸测试法等。患者家属也愿意参加此类流动,且便于老年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护理。

指导糖尿病患者保持心理平衡: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沟通和疾病健康教育。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鼓励患者树立决心信念,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分别进行恰当的教育方法,以解决患者的情感障碍,树立击败疾病的决心信念,从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一方面与其共同分析病情以及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存在的题目,另一方面向其告诉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以增强患者的决心信念,同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流动,如室外散步、下棋、绘画、音乐赏识等。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可以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负担,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向患者具体讲解饮食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定制天每天主食量,详细到具体列举各种蔬菜及豆类,以及低脂肪、富含蛋白质食品的名称;忌食含糖多的糕点、饼干、生果及辛辣刺激性、煎炸香燥的食品,以及为何要忌烟酒等。反复夸大要定时进食,尤其是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严防因饮食摄入不当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起居的指导:糖尿病患者要慎起居,留意保暖,避免感慨感染风寒外邪的侵袭。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向患者夸大运动锻炼时的留意事项,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注明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病情情况,以备急需。可携带一些糖果,含糖食物,若泛起饥饿、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服用,如症状不缓解电话救护。患有严重心肾合并症、高血压、流动性结核、酮症酸中毒、微血管病变等,避免应用运动疗法。运动时要保护好足部。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糖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分型、体重、病程、年龄、并发症的不同,选择药物也不同,可单一用药,也可联适用药,但同类型糖尿病药物不宜联合使用。

监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按期监测,引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记实,尤其是餐后2小時血糖。按期观察患者血压、尿常规、血脂、眼底、肝功能等,以了解疾病控制状况及并发症的情况,及早发现病变,及早治疗。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预防、用药均有很大程度的把握。结果显示血糖干预前为11.5±4.9mmol/L,干预后为5.9±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干预前为17.8±3.5mmol/L,干预后为9.3±3.4mmol/L,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患者在饮食控制、按时遵医嘱用药、运动疗法、自我监测血糖及记实、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足部护理6个方面在干涉干与前和干涉干与后的达标率。

通过以上资料显示,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进行主动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培养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可以在饮食、运动、药物三大方面极大增强患者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糊口习惯。有报道显示,在平等治疗前提下,经由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并有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针对每例患者的心理、社会行为方式、健康观念因人施教,则事半功倍。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有很多患者一直以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控制好血糖,对其他的方法,如运动、饮食等抱着不理解和不配合的立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改变这种心理,转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使疾病控制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需是长期、综合、全面的。在干预过程中,既改善了护患关系,又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凝聚力,同时还培养了很多健康教育宣传者,进步了社区人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降低了医疗用度,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跟着社区医疗工作逐渐开展,糖尿病防治的重点由专科病院转向社区。

参考文献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6

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 我社区共诊治糖尿病人85例, 年龄37~77岁, 平均53岁, 男58例, 女27例。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 漫长的病程、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功能障碍易使病人产生恐慌、紧张、焦虑、抑郁等心里反应, 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有效的应对, 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里护理, 讲解糖尿病的知识, 了解他们对疾病的知晓程度, 帮助他们熟悉疾病的过程, 强调糖尿病的可防可治, 告诉他们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态, 说明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 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压力, 完全可以控制血糖,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请一些病情控制很好的老病人进行现身说教, 让他们相互交流, 相互倾诉, 调整不良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燃起生活的希望。

2.2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 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劳动强度、血糖、血脂、血压等制订不同的饮食计划, 做到定时、定量、主副食合理、营养平衡, 粗细粮搭配。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如各种食糖、水果、饼干及含糖饮料等。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等。检测体重变化, 体重改变大于两公斤, 协助病人查找原因。对于年轻的Ⅰ型糖尿病人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 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如育, 对于Ⅱ型病人, 根据标准体重控制总热量, 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低蛋白、低磷饮食,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给予低脂低盐饮食.

2.3 运动治疗

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和体质。有氧运动为主, 如散步、慢跑、做广播操、太极拳等球类活动。其中步行活动安全, 易坚持, 可做为首选的方式。运动量的选择, 单纯性糖尿病, 选择动动强度为心率在130次/min, , 每次总时间60min, 分3次完成, 每周3次, 每次运动在饭后50min进行, 伴有高血压的运动强度为心率在120次/min左右。视网膜病变患者不适合从事负氧运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和包含憋气运动。所有运动应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2.4 药物治疗的护理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餐前半小时服用。该药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少见有胃肠道反应、皮肤骚痒、肝功能损害等。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纳差、腹泻等, 餐中或餐后服用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是症状.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服用后常有腹部胀气等症状。瑞格列奈应餐前服用, 不进餐不服用。用胰岛素者,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确定制剂种类、剂量、注射时间、常用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 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 如在同一区域注射, 必须与上一次注射部位相聚2cm以上, 防止硬结及脂肪萎缩, 剂量要准确。常规胰岛素于饭前30min皮下注射,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长效胰岛素混合后注射。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特别首次用药患者, 注意有无低血糖、胰岛素过敏, 一旦发现低血糖, 可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

2.5 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呼气呈烂苹果味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注意有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的病变;注意有无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炎的表现;注意有无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减退的表现;注意有无泌尿道、皮肤、肺部感染, 女性有无外阴皮肤痛痒。

3 健康教育

教育人们改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 加强锻炼, 防止超重肥胖;指导病人测血糖、尿糖, 了解控制良好的标准。如空腹小于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指导家属给予病人精神支持和生活照料, 协助病人遵守饮食计划;教会病人和家属掌握足部的护理方法, 经常按摩足部, 注意足部保暖, 选择合适的鞋子, 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 防止烫伤, 无论任何季节不可赤足行走, 防止外伤;指导患者定时到医院复查, 测血压、血脂、体重、定时查眼底、心血管状态。

经过综合措施, 全方位的护理, 使病人系统掌握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克服了不良的心理状态, 积极主动的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 维持血糖的稳定, 大大减少延迟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 本人对社区85例糖尿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全方位的护理, 使病人血糖控制良好,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使病人增强了生活信心, 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内科护理学.第4版.

[2]英选菊.老年人运动及运动处方[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8) :76.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其中男71例, 女49例;年龄34~71岁, 平均 (43.5±4.3) 岁;平均病程 (3.1±2.2) 年。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 针对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加强教育, 定期对运动、饮食、用药情况及心理进行重点指导, 并且加强对糖尿病合并症的预防以及血糖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普通的糖尿病教育。比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教育前及教育后10d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两组患者都采取上门随访的方式建立随访档案。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饮食教育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必须控制患者的饮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来维持血糖的平衡。饮食应该以优质蛋白、淀粉类食物以及多纤维食物为主。根据患者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力活动、尿糖、血糖等情况估计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每隔一段时间制定出下一阶段的饮食方案, 饮食的选择要力求多样。

1.3.2 运动指导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 这不仅可以减轻体质量, 而且可以加强机体对糖的利用率, 从而减少血液中葡萄糖的累积, 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是运动方案因人而异, 制定方案时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体力、年龄、病情等因素, 以中低强度为主, 比如慢跑、步行、走跑结合、游泳、骑车、爬楼梯等。运动可以在餐后1~2h后进行, 但是当血糖控制欠佳或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时应该禁忌运动。

1.3.3 用药指导

饮食和运动控制仍不能将血糖维持在参考范围时, 应该给予降血糖药物来控制血糖, 患者要按时按量服降血糖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体质量下降时, 如果无明显诱因需要尽早给予胰岛素治疗。在给予胰岛素治疗的同时, 还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心悸、头昏、多汗、饥饿等现象。治疗中出现一次血糖正常时不能擅自减量, 防止患者血糖再次升高, 而对患者的身体脏器带来不良影响。

1.3.4 心理指导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及预后并不了解, 容易因并发症而产生恐惧、焦虑, 甚至放弃治疗的心理, 所以要给予患者心理健康指导, 多进行沟通与交流, 放松心情, 坚强乐观的面对疾病, 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 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量的运动, 保持平稳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消除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 正确认识疾病, 增强治愈信心, 促进遵医行为[2]。

1.3.5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有利于让患者以及医生了解自身的饮食、运动以及药物使用情况。在餐后2h测血糖为最佳测量餐后血糖的时间。起初应该指导糖尿病患者如何测血糖、什么时候监测、监测的频率以及怎样记录监测的结果。患者进行监测血糖后, 需要记录每次的检测结果, 这样不仅可以作为调整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的依据, 还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糖的高低, 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后, 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有研究资料显示,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 有1/3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认识不够, 没有采取积极地治疗以及护理而产生各种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在于患者的自身管理以及控制, 但是糖尿病患者回到社区后脱离了医护人员的干预就会造成知识的遗忘以及遵医行为的下降, 所以对其进行连续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显得尤其重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方面知识, 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合理地安排饮食, 选择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运动, 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乐观面对生活, 这对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后,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 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而且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优质的生活。

综上所述,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本社区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 并且针对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加强教育;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普通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教育前及教育后10d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后, 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知识水平, 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 2型,健康教育,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阳, 王昆, 杨昱.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基础课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395-397.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乔治健康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健康行动”项目试点社区,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得到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资料,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的社区中老年行动方便的糖尿病患者186例,其中男81例,女105例,年龄为44-81岁,平均64.8岁,病程1-25年,平均9.8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7例,高中以上69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发放宣传手册、组织专家集中讲座、个别指导、健康咨询、墙报/宣传栏等活动方式, 于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8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1.3 健康教育内容

以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合理用药方法、饮食控制方案、运动伤害知识、血糖监测方法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月1-2次,2个月为1个活动周期,按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不同层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4 资料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8周后的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合理用药、饮食控制、适度增加运动量、定期血糖监测等各项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以了解不同层次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数据均以率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亦有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强度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规范用药方法、饮食控制方案、运动伤害知识、血糖监测方法;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强度依次为:运动伤害知识、规范用药方法、血糖监测方法、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饮食控制方案。年龄大于60岁者,更关注运动伤害知识、规范用药方法;年龄小于60岁者,关注热点更集中于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饮食控制方案,且低年龄组对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饮食控制方案的需求明显高于高年龄组(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注重运动伤害知识、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关注规范用药方法、饮食控制方案,且女性糖尿病患者对规范用药方法、饮食控制方案的需求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

注:*P<0.05, 同层次组间比较;# P<0.05, 不同层次组内比较

2.2 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

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依次以墙报/宣传栏、健康咨询、宣传手册、专家讲座、个别指导;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者更乐于接受个别指导、健康咨询、专家讲座,不喜欢宣传手册和墙报/宣传栏。年龄大于60岁者,更热衷于专家讲座;年龄小于60岁者,更接受个别指导。男性糖尿病患者,偏好于健康咨询和宣传手册;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喜好个别指导和专家讲座,不愿意接受宣传手册方式。

注:*同层次组间比较P<0.05;#不同层次组内比较P<0.05

2.3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比较

健康教育干预8周后,各项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均有明显改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改变明显的指标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定期血糖监测、适度增加运动量、合理用药、饮食控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者改变明显的指标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饮食控制、定期血糖监测、适度增加运动量、合理用药。年龄60岁以上者,变化最明显的指标是定期血糖监测;年龄小于60岁者,变化最明显的指标是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增强;而且低年龄组饮食控制的改变率明显强于高年龄组(P<0.05),但定期血糖监测率明显低于高年龄组(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改变明显的指标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定期血糖监测、合理用药、适度增加运动量、饮食控制;女性糖尿病患者,改变明显的指标为适度增加运动量;其中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定期血糖监测率男性明显优于女性(P<0.05)。

注:*干预前、后同层次组内比较P<0.05;# 干预后不同层次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其中近三分之一存在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匮乏[5]。糖尿病作为终生性疾病,由于患者对规范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调节及定期血糖监测等认识不足,可导致患病初期即出现严重并发症[6]。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基础知识的加强和疾病自我调节、监控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而且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对疾病控制的作用已有报道[7,8],但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的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教育实施的方式、方法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侧重于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最喜好的获取方式为墙报/宣传栏获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糖尿病患者,最希望了解运动伤害知识,最最喜好的获取方式为个别指导。年龄大于60岁者,更关注运动伤害知识,更热衷于专家讲座;年龄小于60岁者,关注热点更集中于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和饮食控制方案,更接受个别指导,且低年龄组对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饮食控制方案的需求明显高于高年龄组。男性糖尿病患者,注重运动伤害知识,偏好于健康咨询和宣传手册;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关注合理用药方法和饮食控制方案,更喜好个别指导和专家讲座,不愿意接受宣传手册方式,且女性糖尿病患者对规范用药方法、饮食控制方案的需求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同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本研究进行了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干预后,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合理用药、饮食控制、适度增加运动量、定期血糖监测等各项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均有明显改善。但不同层次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改变最明显的指标均为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年龄60岁以上者,变化最明显的指标是定期血糖监测;年龄小于60岁者,变化最明显的指标是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增强;而且低年龄组饮食控制的改变率明显强于高年龄组,但定期血糖监测率明显低于高年龄组。男性糖尿病患者,改变明显的指标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定期血糖监测、合理用药、适度增加运动量、饮食控制;女性糖尿病患者,改变最明显的指标为适度增加运动量;其中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定期血糖监测率男性明显优于女性。

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对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还应有的放矢地选用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喜好的方式方法,是保证健康教育所应达到目标的关键步骤;同时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自我监控手段,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社区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饮食指导方面,应采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于掌握和采用的方式方法,如“三高二低”[9]的饮食原则和“食物份换算法”[10]膳食变换,即可保证其食谱的多样化,又避免中老年患者在面对多种食物时选择的困惑,更易于中老年患者在实际生活中掌握和应用。在加强运动调节过程中,主要针对中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特点,提倡有氧运动,但要有针对性地避免运动伤害,采取“小运动量、每天坚持运动”的原则,同时规避运动伤害,避免和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发生。在合理用药指导中,针对老年糖尿病多为2 型糖尿病, 主要表现餐后血糖升高难以控制, 建议对餐后高血糖有较好疗效的的药物,可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双胍类加格列奈类药物。针对糖尿病伴身体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建议采用双胍类加噻唑类药物。同时提醒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属终生性疾病, 应终生治疗, 因此应在医师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 以保持血糖稳定。避免擅自减少降糖药物数量, 减少服药次数, 甚至停用药物或频繁换药;同时尽量避免擅自选用广告和民间秘方等宣传的非法药物。而且还应特别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辅导,保证患者在患病初的“倾述期”可宣泄焦虑情绪,治疗中的“抑郁期”可合理指导,在出现并发症的“恐惧期”可有效疏导,避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时,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方法和结果判断、记录方法,了解预防低血糖和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多种活动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知信行发生明显改变,使糖尿病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 从而达到稳定疗效,延缓并发症出现的预期目标。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发生。方法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发放宣传手册、组织专家集中讲座、个别指导、健康咨询、墙报/宣传栏等活动方式,对18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层次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8周后,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规范用药、饮食控制、适度增加运动量、定期血糖监测等各项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不同层次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多种活动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知、信、行发生明显改变,使糖尿病患者可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疗效,延缓并发症出现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卫民,杨运方,徐秀琴.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337例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2):64-66.

[2]程寒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2):178-179.

[3]谢鸿,王华珍,何永莲,等.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4):468-469.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5]王光丽.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3):61.

[6]黄淑贤.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1881例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2):68-69.

[7]石兴民,周玲,袁网,等.营养宣教对西安某社区成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4):459-461.

[8]樊新霞,李慧,姚鸣.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57-558.

[9]荣伟华,孙爱东,肖青.改进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教育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6):298-300.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9

1 护理干预

1.1 建立电子病案

以社区为范围, 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病案, 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检查、诊断、治疗、用药及护理过程, 这在医院信息和管理上占有举足轻生的地位。社区医院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行业,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 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因此要求医务人员要准确、完善记录患者信息。提高病案质量是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 促进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 医疗卫生的网络化逐渐形成, 电子病案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共享, 促进各个医院的信息交流, 提高各医院相互间医疗水平。从过去单纯病案保管模式逐步发展为科学化, 信息化, 规范化卫生信息管理模式,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护理措施, 对提高社区医院医疗信息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2 患者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 糖尿病是慢性消耗性终身性疾病, 由于病程长需终身服药, 多数患者都产生焦虑, 恐惧或抑郁不良情绪[5]。所以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与患者多沟通, 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使患者尽快消除心理紧张, 焦虑的情绪, 而积极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

1.3 饮食治疗护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约70%~80%老年人的病情靠控制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和适当的运动即可控制。而饮食疗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 减轻体重, 改善脂类代谢, 然后通过合理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在饮食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在本科收治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忍受不了饥饿, 随意加大主食用量, 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总之,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按三餐进行, 合理分配, 坚持少食多餐原则, 患者要多吃高纤维、高蛋白食物, 减少食盐与糖的摄入量[6,7]。

1.4 运动疗法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制定出运动计划, 要求患者做有效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跳舞或打太极拳等, 患者每次运动不少于30 min, 每周最好3次以上[8,9], 所有运动应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1.5 药物治疗护理

对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西医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中医以辨证施治, 实乃循证治疗之先河。临床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如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正确的掌握注射方法及有关的注意事项。

2 健康教育

对于糖尿病,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戒除烟酒, 合理饮食。不定期请专家或医生讲解糖尿病知识, 或采用视频、宣传册等方式, 使糖尿病患者能掌握常见的并发症及有关注意事项[10,11]。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并告知患者生活要规律, 注意防寒保暖, 保持口腔清洁, 早晚刷牙预防口腔感染。要经常温水泡脚并掌握足部的护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鞋子, 同时指导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也是慢性、终身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三多一少为特点,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糖尿病的康复则需专业医护的指导、卫生宣传、定期随访等来实现[12]。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稳定病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患者住院次数,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

综上所述, 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使糖尿病患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克服心理的不良情绪, 并能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 同时也加强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意识, 维持血糖的稳定,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文所有患者进行了心理、饮食、运动、药物等护理干预及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过综合措施, 全方位的护理, 使患者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10

【关键词】 社区护理;糖尿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2-0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1]。目前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主要的死亡原因,而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逐年普及,社区医疗将成为糖尿防治的一個重要场所[2]。为了科学系统的呈现以社区为对象的特点,我们对黄岛路社区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并取得相关资料,现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黄岛路社区60岁以上有自理能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名患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参考糖尿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当社区人员到社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时根据名单发放调查问卷,对于不能认字的患者协助其完成问卷,或请患者家属填写问卷,并向其说明认真作答,对于问卷结果进行妥善保管并记录。根据第一次调查结果对本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加强社区护理力度,6个月后,再次对该社区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并与第一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

2 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能力,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正确使用血糖测量机,随时监测血糖。社区护士定时电话随访或到患者家中探望、询问病情,了解血糖监测情况[3]。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除应熟练掌握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外,也应该学会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尤其应学会使用胰岛素笔用针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笔注射部位一般位于脐周或上臂三角肌,注射前要排气,进针一般与皮肤呈90°,如皮下脂肪少则取45°,消瘦患者进针时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不包括肌肉,注射后针头需在皮下停留10s以上,防止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消瘦患者未捏起皮肤或捏起皮肤方法不正确,易导致进针过深,胰岛素注入肌层,从而导致胰岛素作用加快,增加低血糖危险,还可能使患者疼痛感增加[4]。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合理饮食,并强调饮食治疗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方法。这点拿出特别时间对居民进行讲解并发放了相关知识小册子,加强居民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讲解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病人需戒烟限酒低盐等。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使体重减轻,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教导患者运动应该持之以恒,量力而行,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球类、骑自行车等活动最好在餐后1h进行[5]。教会患者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应定量定时进餐、按使用药和定时检测血糖,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识别卡(卡上应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及患者病情)、面包、饼干、糖块以备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正确的救治。若出现头晕、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应立即进食糖果、饮料等。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是终身性疾病,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抑郁、绝望,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社区护士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活动,培养广泛兴趣爱好,使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稳定、积极、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6]。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眼部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所致的足损伤。应经常测量血压、监测血脂,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经常检查眼底、眼压,预防视网膜病变;观察足部情况,做好足部护理。平时可告诉患者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光脚走路,每晚温水洗脚,轻轻擦干,一旦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等,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预防糖尿病,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或延缓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往应该是有技巧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环境。关于社区护理沟通技巧: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要求社区护士语言表达口语化,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宣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区护士应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热情细心,与他们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涉及面较广,要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材施教,因病施教”,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注意说话条理性以及说话音量,社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而老年人记忆力、听力等功能下降,在卫生宣教时,护士应判断患者听及记得能力,注意重点突出,语速适中,音量适宜,使患者能接受、不感吃力为标准。对于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简历家庭病例的方式来掌握糖尿病患者的情况,这一措施第一可以掌握糖尿病患者生活环境,第二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病历管理系统,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社区护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中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介绍以及相关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随着社区护理的展开,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以及自身对于疾病的了解将会越来越详细。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40.

[2] 王柏英,蔡倩,刘铜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2):189-190.

[3] 罗近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常州实用医学,2010,26(2):136.

[4] 袁丽,熊真真,武仁华,等.糖尿病人两种胰岛素笔用针头注射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90-1991.

[5] 陈燕妃,郭艳.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27(30)3:72-73.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同一个辖区内随机抽取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60例。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抽取样本时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同时为纳入研究的患者建立更加详细的健康档案。2009年9月~2011年9月由社区护士对实验组进行为期2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2 健康教育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社区护士都是经过专门针对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营养师资格认证的护士。由这些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如下:(1)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饮食处方,并要求患者对每餐饮食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记录于专门的记录本上,便于制定个性化方案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定期发放糖尿病饮食控制宣传材料,内容涉及糖尿病饮食知识、食物成分表、食物中各种微量元素相对含量比值表、常见的高糖高脂食物表、高膳高纤维食物表、糖尿病标准食谱推荐表、糖尿病饮食指南等。(3)进行相关知识讲授,根据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接受能力,分多次讲解,进行个性化辅导,由糖尿病社区护士采用集中讲授和单独讲解的方式进行。(4)定期入户随访(至少每半个月1次)和电话随访(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增加电话随访次数),及时给予糖尿病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健康干预方案。(5)举办每月一期糖尿病健康俱乐部活动,给患者提供指导的同时,也让患者之间能一起讨论,相互交流好的经验,以利于患者之间共同促进。

1.3 评价指标

通过一般检查、营养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实验室营养素测定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成效进行评估。于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起进行评估。

按照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4],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标准[5](RNIs)进行评价。营养KAP测评方式: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其中,营养知识25题,态度16题,饮食行为25题,满分66分。(1)营养知识部分:包括基础营养和疾病营养知识两个部分,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总计25题,每题1分,共计25分。主要衡量糖尿病患者对基础营养知识和疾病营养知识两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2)营养态度:总计16题,由单选题组成,每题1分,共计16分。调查糖尿病患者对平时营养的态度、营养知识学习的愿望。(3)营养行为:包括食物的选择、膳食结构、食物的烹调方式、总热量在三餐中的分配,总计25题,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每题1分,共计25分。主要是为了调查糖尿病患者对基础营养知识和糖尿病营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并根据不同数据类型选择统计处理方法,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全部调查对象年龄为30~70岁,对照组平均(57.740±8.451)岁,实验组平均(57.367±9.542)岁,经统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营养知识调查得分、学历、年龄与营养知识调查得分相关性、性别、学历和收入、生理指标、营养素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营养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问卷得分为(61.817±8.202)分,对照组患者问卷得分为(34.360±7.318)分,两组患者营养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1,P=0.001),实验组营养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腰围和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两组营养素检测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营养素中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钙、镁、钠和锰等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维生素D、磷、钾、锌、硒、铜和生物素等16项指标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摄入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2.5 两组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热量来源分析和三餐比值

按照我国营养学家推荐日常饮食摄入的三大营养素所供热能占总热量的比例标准,两组膳食热能来源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分配更为合理,两组蛋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三餐分配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以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6]。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习惯的改变对其治疗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7]。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又是可防可治的,让患者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均有专职的糖尿病教育护士,这些护士的基本作用是将有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教给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和处理常见的糖尿病以及相关的问题,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单纯的门诊治疗或者结合健康教育在短期内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离长期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目标仍有差距。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在短期内重视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及运动等。但是,目前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整体仍较低,固有的生活方式很难长期改变,因此仅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仍然很难实现各项代谢指标的长期达标[3]。在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众多生活方式惯中,饮食营养方式习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速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护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早就有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职位。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帮助和支持糖尿病专科医生工作,在指导和帮助患者学会与糖尿病患者相处的技术、能力和技巧方面,在糖尿病护理、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8,9]。社区护士是糖尿病患者和社区医疗乃至医院的桥梁,是患者和他们家庭的朋友,是融健康教育、医疗指导、护理保健甚至社会工作为一体的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保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家庭支持、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是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10,11]。本研究中的社区护士经过专门的糖尿病营养知识的培训,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的同时,还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随时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督,并根据监督检测结果进一步调整综合干预方案,纠正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糖尿病患者建立相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模式,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最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注:1 mm Hg=0.133 kPa

注:RNIs:推荐摄入量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营养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通过长期的健康教育,各种方式的营养健康知识宣教活动逐渐被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如开展糖尿病饮食节活动,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很直观地了解到能量、营养素、三餐如何搭配,如何使用食物模具或图片等,使食物交换份量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以展示会形式,举办自制营养餐活动,使患者不仅能提高个人食物搭配的技巧和方法,还能在病友间传播健康饮食知识;以健康俱乐部的形式不定期进行讨论、小组交流及表彰活动,增加患者继续学习营养健康知识的信心,以达到最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身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通过这些健康教育的持续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行为在不断地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食物的种类明显丰富,膳食结构变得更趋合理,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摄入过剩的现象明显减少,有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员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大部分生理指标和食物成分测量指标均存在一定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压和腰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每日饮食热量、碳水化合物比例、每日三餐来源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糖尿病患者长期保持摄入RNIs水平营养素,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身体健康和维持组织中该营养素的适当储备。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25项膳食营养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大部分指标达到推荐量RNIs的标准,少数未达标的指标仍优于对照组。在25项观测指标中,两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钙、镁、钠和锰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更接近RNIs。两组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维生素D、磷、钾等16项指标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摄入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系统紊乱,容易出现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过剩等现象。糖尿病患者也易出现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其中绝大部分以缺乏为主,如糖尿病患者钙、锌、硒、镁、铁、锰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显著降低[1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1)摄入减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可能会影响到饮食中微量元素的平衡。(2)吸收异常: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者,蛋白质代谢呈负氮平衡,会影响很多营养物质的吸收,微量元素也不例外。此外,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会出现胃肠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微量元素的摄取和吸收。(3)排出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尿糖高,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部分微量元素的丢失。因此,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只要科学、合理地给患者补充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使体内元素达到平衡,满足胰腺分泌胰岛素所需的原料,保证糖和脂肪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就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和治愈疾病,患者补充量必须超过正常人的数倍,才能发挥矿物元素的作用[13,14]。因此,保持糖尿病患者摄入RNIs水平营养素,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患者的家庭保养是延缓疾病进程的关键。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时候有赖于日常生活中的保养,轻型的糖尿病患者更是以家庭保养为主。本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营养健康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医务人员,而社区护士相对于专科医院的护士来说,在对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以社区护士为健康教育主体,以社区糖尿病患者为基础的综合健康管理方式在医院-社区-和家庭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从患者出院开始,从病房延续到社区,采取多样性的患者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干预,社区护士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自我管理进行监督,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延缓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后的成效,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随机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由社区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两组营养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得分及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实验组营养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理指标:两组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营养素指标:两组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维生素D、磷、钾、锌、硒、铜和生物素等1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摄入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方式卓有成效,值得推广。

上一篇:男子单打运动员下一篇:圆锥曲线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