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共4篇)
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篇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 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和下肢截肢、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据文献[4]报道, 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度比非糖尿病患者高4倍;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比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7倍;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5]。为了解强化健康教育方法在农村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本文对强化健康教育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估, 探讨适用于农村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 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北京市大兴庞各庄地区招募100名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50例, 男2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63.8±7.4) 岁, 其中并发高血压27例, 冠心病8例;对照组50例, 男20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 (65.3±7.8) 岁, 其中并发高血压25例, 冠心病5例, 脑卒中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期限为12个月。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个人档案
将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编号, 专人专柜管理[6]。个人档案的内容包括: (1) 个人基本卡,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址、联系电话、经济状况、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 (2) 各项检验指标卡, 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患者的血糖、尿糖、血压、血脂等结果。 (3) 治疗卡, 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情况及发放资料情况。 (4) 自我管理教育卡, 一式两份, 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等, 一份交给患者, 一份存档。
1.2.2 方案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由笔者所在医院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强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见表2。干预组的患者每2个月到医院进行强化健康教育, 严格按照强化健康教育的方案执行, 护士每次在授课前对干预组的每位患者进行上次学习内容的测试, 掌握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及行为改变的程度, 并将每位患者的情况记录到健康档案中, 同时根据每位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发放糖尿病宣传资料, 以自学为主, 并可向医护人员咨询。宣传资料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 急、慢性并发症, 运动及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低血糖防治、自我监测、足部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基线 (干预前) 和干预后 (12个月) 分别采用躯体健康监测和问卷调查收集效果数据。
1.3.1 躯体健康监测
体重、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3.2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测量患者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用药、监测、并发症和自我管理方面等的知识水平, 该调查表经过糖尿病专家指导和认可, 经预调查和修改后使用, 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复核检查后在Epidata 3.0软件下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躯体健康监测指标变化
在强化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前,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躯体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在强化健康教育实施12个月后, 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12个月后体重、低密度脂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12个月后, 干预组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12个月比较, 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改变
问卷调查发现, 干预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强化健康教育实施12个月后, 两组饮食、运动、监测和并发症的知识问答得分情况均较干预前明显正向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12个月后, 干预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监测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分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5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行为的改变
干预组患者在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后, 能够经常的监测血糖, 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糖药物, 经常检查自己的足部, 坚持每天锻炼, 减轻体重;而对照组的改变仅包括监测自己的血糖。见表5。
%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使各项信息一目了然, 有助于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精心制作自我管理教育卡, 有助于患者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7]。
3.2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通过强化健康教育的方式, 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8], 如饮食控制、规律的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等, 很多患者通过与医生、护士的交流, 改变了自己以前对疾病漠视的态度, 更加积极的治疗疾病,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9], 消除其抵触情绪, 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配合治疗, 增进了医患关系。
3.3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许多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 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等误区, 从而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10], 通过强化健康教育, 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明确所用降糖药的种类、药理作用、副作用的观察及服用方法。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不仅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亦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的所在[11]。
3.4 健康教育应重视个体化、长期连续的过程
面对农村地区的广大糖尿病患者存在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的特点, 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该个体化、有针对性的针对每位不同的患者开具健康处方[12]。同时, 还要注意长期连续的过程, 因为人们行为的改变若想长期坚持下去, 还需要医生给予长期的连续指导, 对患者进行不断地督促和鼓励, 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控制血糖。
摘要:目的:了解强化健康教育方法, 在农村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探讨适用于农村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 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兴区庞各庄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招募100例志愿者, 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 干预期限为12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低 (P<0.05) , 患者监测自己的血糖频率高, 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同时患者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的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P<0.05) 。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方法, 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而且能够使患者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进而可以较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
关键词:强化健康教育,农村,糖尿病
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均符合1 9 9 9年W H O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入选标准:患者年龄60~75岁, 意识清楚, 有自理能力, 无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 与子女同住及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 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及重大疾病患者。
1.2 分组
入组前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培训。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8例;平均年龄 (63.6±2.0) 岁;平均病程 (5.6±1.8) 年。对照组男20例, 女30例;平均年龄 (63.1±2.5) 岁;平均病程 (5.0±1.8)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水平接近。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教育。将50例患者分为5组, 每组10例, 并要求每位患者必须有2名家属陪同参与。教育课程共分5次, 每周1次, 每次100分钟。其中前30分钟与后30分钟为讨论时间, 中间40分钟为理论授课。讨论的步骤:第一步, 教育者引导患者及家属发现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 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 教育者主要是促进家属与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这一过程可以使患者体会到共同的命运感, 从而减少因疾病管理及控制而引起的挫败感及孤独感。第三步, 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计划, 并由家属来宣读。同时在每次上课前30分钟对之前由家属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做出的努力进行反馈。教育内容分别为糖尿病基础知识及并发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对照组给予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 共5周。干预前及干预5周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自我效能。量表的填写由专门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应用统一的指导语来协助患者填写。
1.4 评价指标
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量表是台湾王景璇等将Hurley和Shea研制的自我效能量表 (IMDSES) 进行经双向翻译及信效度测定而制定的中文问卷, Cronbach’sα系数为0.82, 重测信度为0.85 (P<0.002) 。该量表由六个维度组成: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量表的计分方式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法:1分为完全没有把握, 2分为有两三成把握, 3分为有五成把握, 4分为有七八成把握, 5分为完全有把握。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 15.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普遍不高, 尤其是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和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 而对照组变化不大。除足部护理外 (两组得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未进行干预后比较) , 余5个维度得分两组干预前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部护理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组干预后得分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1, P<0.01) ;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3, P>0.05) 。
注:1为两组干预前比较, 2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3 讨论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 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 但自我护理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 单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保证患者实施良好的自我护理[6], 而患者对自己能否执行某一自我护理行为的能力判断, 即自我效能, 与自我护理行为呈高度正相关。它是患者饮食控制的决定因素, 与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呈高度正相关, 而与心理抑郁呈负相关[7]。说明低自我效能将影响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与维持, 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从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并发症较多, 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血糖控制不稳定, 因此在疾病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 对疾病的转归或自身健康的维持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同时由于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 支持系统的不足,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和权力去改变自身目前的生活环境或健康环境, 从而处于低自我效能状态。此外, 有些患者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从而处于不断自我责备中, 再加之有些家庭或单位对“久病”的老人感情日渐冷漠, 缺乏关心, 多种因素促使患者不能及时获取有效的支持, 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心态、信心与能力。
本文结果显示, 干预前患者自我效能普遍不高, 尤其是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和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我们采用家属成员参与及讨论的教育形式, 一方面通过讨论, 使患者体会到共同的命运感, 从而缓解其糖尿病自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自卑感及挫败感;另一方面让家属参与, 可以让老年患者体会到家人的关心与支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息。同时家属的管理可以协助解决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及认知能力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如容易忘记服药、忘记测血糖等。总之, 通过家庭参与式的糖尿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教育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教育, 每周1次, 共5次。对照组予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 共5次。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普遍不高, 尤其是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和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 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结论 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以家庭为单位,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教育,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包柄楠, 张素华, 任伟, 等.重庆地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流行病学调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9 (6) :762-764.
[2]杨泽, 于普林, 范钦颖, 等.北京市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1, 7 (3) :142-144.
[3]杨昭, 张茂镕, 田荣, 等.昆明市老年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4) :1069-1071.
[4]胡怡, 陈思娇, 魏敏, 等.沈阳地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 (1) :49-51.
[5]刘庆敏, 施世锋, 施文英, 等.杭州市成人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患病率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1) :18-21.
[6]Bahru Y, Abdulkadir J.Assesment of diabetes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hospital, Addis Ababa, Ethiopia[J].Diabet Med, 1993, 10 (9) :870-873.
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健康俱乐部,农村地区,糖尿病,问卷调查,药物依从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 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 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卫生服务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1]。因此, 糖尿病仅仅依靠大医院来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对社区人群的防治和患者的管理,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的患病情况。糖尿病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 群体的疾病就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2]。本中心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从2010年10月开始探索实施家庭医生制的各项工作。其中, 笔者改变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方法, 建立各种糖尿病患者健康俱乐部, 借助家庭医生制的工作机制和俱乐部的运行模式, 以全科医师医生为核心,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防治联手,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的对象中, 随机抽取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300例, 经过患者的知情同意, 纳入糖尿病健康俱乐部会员。研究对象年龄40~80岁, 平均65.6岁, 其中男140例, 女160例, 均为农民。
1.2 俱乐部的运作方法
1.2.1 俱乐部的组织形式
俱乐部为大团镇6个行政村村委会和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办, 俱乐部分设在6个村的村民活动中心, 建立6个糖尿病健康俱乐部。村委会提供场地、多媒体等影像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个村派遣全科服务团队组建健康俱乐部, 人员包括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各1人以及所在村的乡村医生组成, 以全科医师为核心, 大家分工协作。
1.2.2 俱乐部的工作方式
(1) 登记和建立健康档案。采用会员登记制度, 患者志愿加入。在入会之初, 由全科团队对所有会员进行健康体检和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资料的收集,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糖尿病管理卡, 进行动态随访管理。 (2) 开展电话咨询服务。公布中心热线电话及全科医师的手机号码, 保证俱乐部会员24 h均可随时拨打电话咨询。 (3) 俱乐部固定开展会员活动。俱乐部每月固定一天 (一般是每月的20日) , 由全科医生召集会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检测血糖、健康教育、健康处方发放、面对面咨询、指导治疗、会员交流等。 (4) 建立回访制度。对一些活动不便或其他原因未能参加每月一次会员活动的患者, 由全科医师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 进行健康宣教或血糖监测等。 (5) 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健康讲座。 (6) 俱乐部之间的交流活动。1.3制定评价指标 (1) 自行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包括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与转归、糖尿病的危害、自我保健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卷面分为100分, ≥80分以上者为佳, 否则为差。 (2) 自行设计药物依从性评价表。内容包括: (1) 是否忘记服药的经历。 (2) 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 (3) 当症状改善时, 是否停药。 (4) 当服药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若4个问题回答“否”, 则依从性“佳”。只要有1个及以上为“是”为依从性差。 (3)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按理想、良好、差进行判别。以上评价均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300名会员入会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均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10月-2012年2月的14个月里, 为健康俱乐部会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00份, 并动态随访;举办会员活动90次, 其中邀请专家进行健康讲座15次,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500张;全科医师接听咨询电话500人次, 主动回访150人次。通过俱乐部式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有效地组织糖尿病患者, 规范了管理。
2.1 会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
入会前对会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评分≥80分只有80例, 而入会14个月后再次问卷评分≥80分者达240例 (字2=171.42, P<0.01) , 大部分人很好地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 为规范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会员药物依从性明显改善。
入会前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误区, 即药物会有成瘾性、药物副作用大, 没什么不舒服就可以停药等现象。300例中药物依从性问卷评价为“佳”者只有160例, 入会后, 通过综合教育等措施, 药物依从性大大提高, 药物依从性评价为“佳”者达260例 (字2=79.36, P<0.01)
2.3 会员糖尿病控制率明显提高。
入会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见表1。
%
3 讨论
笔者所在的区域虽然为农村地区, 但处于上海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地区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达12.6%, 同时糖尿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容乐观[3]。原来的慢性病管理基本是条线式管理, 以防保科人员为主, 停留在较表浅的层面,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 本中心在社区成立了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 目的通过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和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相结合, 探索一条规范、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制服务已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 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近年来, 家庭医生制作为一种全新的社区服务模式, 其以全科医师为核心, 工作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 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试点探索。全科团队无缝式服务模式, 对纳入健康俱乐部的糖尿病人群进行全程管理与以往条线式相比较, 全科医生与糖尿病患者感情更深、沟通更多、管理更便捷。
俱乐部模式下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为普及糖尿病防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俱乐部形式下进行的健康教育, 重点对健康行为进行强化, 并坚定其信心, 使之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4]。本中心通过研究发现, 会员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会员活动, 掌握了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疾病知识, 普及了预防保健知识, 改变了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 增强了遵医行为, 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改善, 提高了生活质量。会员不但自己的健康意识增强, 根据俱乐部的要求, 会员还要向亲属、邻居主动宣传, 可以很好地带动周围人群关注健康, 对糖尿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 村民的健康意识不强, 对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 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往往要准备一些小礼品才能吸引村民前来听课, 课堂效果也不好, 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健康俱乐部形式下的健康教育模式, 一方面听众都是患病人群, 有接受知识的需求性, 听课意愿较强, 教育有针对性, 效果好。另一方面, 为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 对全科医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有健康宣教的能力, 还要求有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 对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5,6]。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9-10.
[2]石领娣.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9) :872.
[3]唐锦辉, 王正平, 林慧.上海市某郊区老年农民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6) :46-48.
[4]高艳, 姚景鹏, 李明子.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3A) :49-51.
[5]张丽华.高境社区糖尿病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 :179-180.
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吉林地区5个县随机抽取3 个县,每个县抽取1 个乡,每个乡抽取2 个村,共抽取27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②常年生活在农村;③2型糖尿病患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FPG≥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
1.2.2研究工具
调查工具主要有:①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病程、有无其他慢性疾病病史等;②健康素养调查表。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健康素养评价指标文献,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自行开发社区老年人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后由三位专家进行修改,以提高内容效度。评估工具内容包括健康理念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基本医疗知识素养、安全素养等共计5个方面。将健康素养分为3个级别,150分以下表示健康素养缺乏,150~180分表示临界健康素养,180分以上表示健康素养充足。该评估工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提示其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和内容效度。
1.2.3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面对面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自愿、认真地填写,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或填写问卷有困难的调查对象则由调查人员根据问卷内容对其进行询问后填写。以当场填写、现场收回的形式进行。
1.2.4统计分析
数据经核对、编码后录入,数据分析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百分率、均数、标准差等描述不同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得分情况;利用t检验、ANOVA检验比较健康素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农村糖尿病老年人270名,健康素养得分情况在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是否患其他慢性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医疗保险、病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
在本次调查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中,健康素养缺乏老年人共84人,占31.3%;临界健康素养老年人共71人,占26.2%;健康素养充足老年人共115 人,占42.5%。
2.3 影响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多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月收入、是否患其他慢性病与老年人健康素养有关。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影响因素,设定进出模型的显著性水平(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男性比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OR值为1.59(1.31~3.44);教育程度高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比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高OR值为0.19(0.05~0.13);月收入高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比收入低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高OR值为0.43(0.32~0.90);没患其他慢性病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比患其他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高OR值为1.73(1.62~2.61),见表2。
4讨论
本研究调查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有31.3%的患者属于健康素养缺乏范围,表现为无法听懂或少部分听懂医生所说的糖尿病相关的医学词语,无法阅读或无法理解处方药说明书,需要别人帮助口述;26.2%的患者属于临界健康素养范围,其能够阅读一般的处方药说明书,基本能够与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但无法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资源;另有42.5%的患者属于健康素养充足范围,其能够执行患者角色功能而阅读和理解处方药说明书、预约单,并能够根据自身糖尿病控制水平及病情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资源,做出适宜健康决策。本研究结果的31.3%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属于健康素养缺乏范围,高于Kim等人有23%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的研究结果[5],这可能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特定人群即农村糖尿病老年人有关,由于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等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得到深入开展。因此,农村老年人在健康知识和理念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准,造成血糖控制的不理想。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是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获得、筛选、分析、理解糖尿病知识的能力方面强,从而能较好地理解和利用糖尿病知识[6],使其更容易掌握控制糖尿病的技能。此外,在阅读理解水平、分析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也优于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教育程度高者更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并对自己的健康不良行为有较强的约束力,更易产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本研究中性别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女性糖尿病老年人发生健康素养缺乏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59倍,究其原因,可能与男、女性在社会及家庭中角色、地位的差异有关,尤其在农村更为明显。这也提示在进行健康素养干预研究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性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而经济水平高的糖尿病老年人其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经济水平低的老年人,是因为月收入低的老年人其生活目标仅限于满足基本的温饱,很少主动去获取健康知识、很少会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健康知识的获得以及疾病的预防上面,对自身健康缺乏管理能力,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患有其他慢性病的农村糖尿病老年人比未患其他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素养低,与赵岩[7]等人的研究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结果一致。这是因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方式不科学、相关疾病知识缺乏、无法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等现象,因此,应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作为今后重点干预人群。
健康素养在不同年龄组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Paasche-Orlow等人对31 129人的健康素养相关研究进行汇总分析,明确了健康素养与年龄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素养水准表现为降低的趋势[8]。 本研究中健康素养在不同年龄组别间未见差异,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总之,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重视这一弱势群体,对其进行健康素养干预时,应针对每位老人的文化背景及习惯制订健康教育策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70名农村糖尿病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有84名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处于健康素养缺乏状态,占31.3%;71人处于临界健康素养状态,占26.2%;115人处于健康素养充足状态,占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其他慢性病是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应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重点关注女性、低教育程度、低月收入以及慢性病人。达到良好控制血糖、全面改善健康状况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农村,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胡东生.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2]赵晓霜,李春玉,李彩福.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63-65.
[3]杨金侠,耿晴晴,徐静.安徽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2):2215-2217.
[4]江洁,杨金侠,韩萍萍,等.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展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5):394-396.
[5]Kim S,Love F,Quistberg DA,et al.Association of health literacy with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12):2980-2982.
[6]孙琦,陈俊国.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16-317.
[7]赵岩,高玲.社区空巢老年人健康素养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57-58.
【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推荐阅读: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10-03
二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06-11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宣教08-28
糖尿病的社区健康干预10-25
儿童糖尿病的健康指导08-2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10-27
糖尿病健康教育09-02
健康教育糖尿病09-26
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05-11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