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2024-10-08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共7篇)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篇1

本文研究的糖尿病是指人体血中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靶器官对其敏感性降低, 使体内血糖增高形成糖尿、造成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在临床上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口渴、消瘦和多食[1,2,3]。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 促使糖尿病患病率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 据卫生部资料显示, 糖尿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高发的疾病之一[4], 如果不及时的给予预防控制和治疗, 慢性糖尿病患者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不但会对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对生命造成威胁, 还会为患者家庭经济带来严重负担, 社区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生活场所, 社区的预防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对此, 为了可以更好的分析和研究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的应用价值, 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谈谈几点看法, 仅供参考, 现将报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社区范围的7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患者自愿随机抽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中, 男性患者占19例, 女性患者占16例, 患者年龄在40~65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56.9岁患者患病周期长达10个月~15年。观察组患者35例, 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4例, 患者年龄在42~70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57.8岁, 患者患病周期为9个月~16年,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血糖控制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基础之上给予社区预防干预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周期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患病因素:

(1) 遗传因素: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患有糖尿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史[5,6,7], 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2) 肥胖因素:从流行病学方面、临床研究方面、基础研究等方面来讲, 肥胖和糖尿病的关联性很大。 (3) 饮食因素:总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对DM发生具有保护性作用。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水平摄入为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8]。 (4) 高血压因素:高血压与老年糖尿病是息息相关的, 多数患者患有糖尿病并合并高血压, 而高血压患者高达20%~50%会患有糖尿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给予一般的血糖控制资料。

1.3.2 观察组:

在一些基础血糖控制治疗基础上给予社区预防干预, 具体做法如下: (1) 饮食指导:要对患者进行建档备案, 之后根据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也就是说要计算总热量, 控制饮食。如果患者由于控制饮食方面出现饥饿感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的增加些蔬菜和豆制品;另外, 要严格控制好患者摄入甜食的总量, 要多食用一些含纤维高的食品。 (2) 做好健康教育:对每位患者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让患者定期的进行身体检查, 要不定期的开展关于糖尿病知识讲座, 或者是为患者发放宣传资料和手册, 在社区内的宣传栏上标清楚关于糖尿病的相关预防手段, 促使患者提高这方面的认识程度。 (3) 运动指导:要指导患者有计划的进行有氧运动, 利用运动来控制自身的体质量, 以此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可以建议患者进行散步或慢跑等有氧运动[9,10]。 (4) 心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 就会促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一旦要反复发作患者心理就会产生厌烦、沮丧、焦虑、恐惧等心理, 这些情绪一旦产生, 是非常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的, 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感受来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沟通, 适当的给予安慰。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 (5) 药物指导:要定期的上门询问患者用情况, 指导患者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 叮嘱患者对于不明药物不可服用, 如果用药后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应到医院及时就医。

1.4 疗效判定:

抑郁和焦虑评分采取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评定。分值越低, 表明状态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在按时用药方面、合理饮食方面、戒烟戒酒方面的遵医率是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35例, 按时服药患者33例, 占总体遵医率的95%;合理饮食的占28例, 占遵医率的94%;戒烟戒酒患者占29例, 占遵医率93%;整体遵医率为93%。对照组患者按时服药患者18例, 占总体遵医率的69%;合理饮食的占17例, 占遵医率的65%;戒烟戒酒患者占13例, 占遵医率59%;整体遵医率为62.6%。

2.2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平均均有改善, 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DS预防干预前是 (54.5±5.1) 分, 干预治疗后 (36.1±3.5) 分;SAS预防干预前是 (56.9±4.5) 分, 干预治疗后 (35.5±3.9) 分。对照组患者SDS预防干预前是 (55.3±4.5) 分, 干预治疗后 (45.9±5.5) 分;SAS预防干预前是 (56.5±5.4) 分, 干预治疗后 (45.8±5.6) 分。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近年来其发生率越来越高,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引起致心、脑、肾、眼、皮肤、神经等器官受损,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而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干预。另外,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持续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按病因不同可分为两型, 其中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靶器官对其敏感性降低有关, 这也决定了其可通过注射人工胰岛素及增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控制血糖水平, 本研究中采用社区预防干预, 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措施, 比常规血糖控制更能够控制血糖水平, 在不良行为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常规血糖控制,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常规血糖控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据相关研究表明, 通过社区干预, 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使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总之, 对慢性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研究及效果分析, 以此来为今后临床治疗中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方法 本文资料选择在我社区管辖范围内患有糖尿病的70例患者资料, 并自愿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 观察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血糖控制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基础之上进行社区预防干预, 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循医嘱行为和心里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社区干预后, 患者在进行按时吃药和戒烟、定期进行检查等方面的遵循医嘱率是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 进而提升了糖尿病治疗效果。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另外,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社区干预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全部有显著的改善, 但是相对比较下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要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对于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在给予社区干预治疗后, 是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 改善不良习惯和心理状态, 疗效效果十分显著, 建议广大同仁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要预防干预,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史晓红, 扬泽.北京市2型糖尿病高危年龄人群危险因素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1) :4.

[2]陈金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和自我功效[J].现代护理, 2002, 8 (8) :801.

[3]孙纪新, 朱俊卿, 张建新, 等.河北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及防治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7) :801.

[4]熊建菁, 卢伟.糖尿病患者非药物干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4) :382-385.

[5]韩雁, 陈维清, 李秀敏, 等.社会支持对2型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 (1) :43-45.

[6]陈孜慧, 赵旭东, 徐玉善.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21 (4) :66-68.

[7]沈景红, 韩秀苓, 任捷, 等.糖尿病危险因素行为干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8) :36-38.

[8]武阳丰, 谢高强, 李莹, 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7 (8) :27-28.

[9]韩小丽.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20.

[10]梁小兵.社区居民糖尿病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7 (3) :80.

社区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篇2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预防,治疗

随着我国居民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得到逐步发展及健全,许多疾病尤其是临床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在社区中开展,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规律的服药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并可预防各种糖尿病并发症[2]。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心是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治疗的重要窗口,高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本文就社区糖尿病的有效预防、治疗等进行探析,报道如下。

1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并发症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我国大、中城市和乡镇中,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0%[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但有些因素对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影响已经得到研究证实,故如何对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干扰治疗是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所在[4]。

2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肥胖

相关研究表明,全身肥胖和向心性肥胖均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具有密切关联,而我国居民的成年人体重超标的比例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因此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5]。

2.2 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过于精细、高糖份摄入、高脂肪摄入、高热量摄入等均有可能诱发糖尿病,不良饮食结构造成体重超标、肥胖。此外,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情绪不良、睡眠时间不足等也对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吸烟可通过多种机理来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烟草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慢性吸烟可引起代谢紊乱,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腹型肥胖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6]。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模式导致大部分人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可造成体重增加,体脂肪比例过高可引起糖尿病发病危险增加。

2.3 遗传因素

国外研究提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而且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糖尿病患病率比非家族性糖尿病高出3~10倍[7]。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在不同人种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遗传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是复杂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具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社区人群应积极进行糖尿病预防,可降低发病几率。

2.4 胰腺β细胞功能异常

胰腺β细胞应答减少增加了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血糖调节失控,增加了糖尿病发病的风险,也可引起体重增加。

3 社区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

3.1 定期测量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以便观察病情变化,配合临床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采取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测量空腹血糖或餐后2h血糖,2次/w,而对于病情较重者或血糖较不稳定者,宜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测量血糖,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做每周5个点或7个点的血糖测试以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情况,低血糖患者应每天定点测量血糖。社区糖尿病定期随访,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应全面,减少误诊率,社区糖尿病的诊断应特别留意以下几种情况[8]:若受测者近期进食含糖分高的饮食过多,有可能造成短暂血糖升高;IFG、IGT的单次血糖值升高;甲亢造成血糖升高;以上3种情况是较为常见的误诊情况,容易导致糖尿病定性及用药过早。

3.2 健康知识宣教

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一份专属的健康档案,有助于进行治疗及跟踪服务。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饮食结构不良、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均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根据社区的情况,开展各种方式的健康知识宣教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来传播糖尿病知识,增加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帮助其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对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开展义诊、在宣传栏张贴糖尿病相关知识海报、开放组织健康讲座等,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体育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的健康生活模式,同时也是所有社区居民应该积极建立的生活模式,上述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尤其重要,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最重要途径。

3.3 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初级干预方式主要是非药物疗法,而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高危因素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明显的个体,应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可以用电话访视、面对面咨询的方式给予糖尿病患者生活指导,包括均衡饮食管理、运动指导等。(1)科学的饮食方案是糖尿病患者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当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均衡饮食护理指导,不吸烟、不喝酒、控制总热量和主食摄入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控制体重,科学、合理安排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利于其治疗和康复。(2)运动疗法可以有效促进新陈代谢,降低体质量、血脂、血糖,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可选择慢跑、登山、打太极拳、骑车等运动,每日运动30~40min,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但是应当注意,处于急性感染期、伴有心脏病、肾病等患者则不宜进行体育运动。

3.4 心理疏导及干预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部分糖尿病患者因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康复,社区服务人员在每次服务过程中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也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加患者与医疗卫生人员的交流,社区卫生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关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 结论

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质量逐渐发展及完善,近年来,以社区居民及患者的健康为目的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逐渐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社区内开展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的卫生服务工作成为了现实。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大多数患者具有临床异质性表现,以长期高血糖作为主要标志[9]。糖尿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等来控制病情,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的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长期规律的服药有利于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综合影响,导致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直接引起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不良[10]。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中定期随访,可以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力求达到个体化用药,可以达到最小剂量而取得最佳控制效果。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定期血糖检测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对于无症状的低血糖患者也要加强血糖的监测,配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非药物疗法是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社区中开展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服务工作,使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技能,教育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糖尿病,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糖尿病的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内治疗糖尿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我治疗技巧,对于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总之,社区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有赖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高度配合,良好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增加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可提高本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鲍科臻,周澹明.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118.

[2]黄婵,黄彩,周海滨,等.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89-191.

[3]杨进刚.中国糖尿病流行步入10.0时代[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3):3.

[4]杨柯君.社区2型糖尿病中代谢综合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社区卫生保健,2005,4(4):242.

[5]王寒旭,张德太.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4):248-250.

[6]Anan F,Takahashi N,Shinohara T,et al.Smoking is associated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Eur J Clin Invest,2006,36(7):459-465.

[7]Pemmtt MA.Genetics of NIDDM[J].Diabetes Care,1990,13(11):1150.

[8]周雷.糖尿病的社区诊治误区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87-88.

[9]王洪阁.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11(2):265.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2年3月社区的82例糖尿病患者, 根据病人是否愿意接受健康教育, 把愿意进行健康教育的42例患者归为观察组, 不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 女性17例, 年龄18~78岁, 平均 (52.2±13.5) 岁。对照组男性22例, 女性17例, 年龄17~76岁, 平均 (51.6±12.8) 岁。两组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未出现明显的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意识清晰。

1.2 方法

1.2.1 教育形式

对观察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 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 同时也向患者发放宣传资料, 开展糖尿病知识竞赛, 定期上门进行血糖测定及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指导, 组织观看糖尿病相关录像视频等。对照组患者则不做任何相关健康教育。

1.2.2 教育内容

基础知识:向观察组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因、具体症状、并发症及危害、血糖的正常值范围, 告知患者一般药用治疗方法及饮食预防方法。在患者对糖尿病基础知识有所了解的同时, 帮助患者树立日常预防意识, 增强患者的疾病战胜信念, 提高患者自身护理能力。饮食卫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途径, 要形成良好饮食习惯[4]。每日进餐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平日戒烟限酒。日常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口腔, 足部及阴部等局部皮肤感染, 保持皮肤湿润清洁。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进行适量的锻炼, 鼓励患者养成多方式运动的爱好, 如:散【健康教育】步、游泳、跑步、打乒乓球、打太极拳等。告知患者活动时间宜选择在降血糖的最佳时间即餐后1~1.5小时后, 禁忌过度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患者, 还应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运动。遵医行为指导:积极端正患者服药意识, 通过病例, 道理说服患者遵医嘱按量按时服药。示范患者如何使用血糖仪和测血糖, 教授胰岛素注射方法及低血糖应急处理方法等。自我监测指导:自我监测记录的进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好转, 患者宜按日期将每天的体重、血压, 饮食情况, 四段尿糖、如何使用降糖药及生活中其他特殊状况如实记录在检测记录簿上, 看病时携带此簿供医生查看和参考。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发糖尿病知识问卷, 内容包含基础知识, 日常饮食方法, 运动方法, 血糖、尿糖监测等方面, 回答正确或部分正确为知晓, 不正确为不知晓;通过控制饮食、规律用药、科学运动、自我检测四方面确认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情况, 统计遵医嘱人数, 记录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两组患者经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后, 统计的知晓率数据有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的各项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 (表1)

2.2 两组患者遵医情况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程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遵医行为人数高于对照组。 (表2)

2.3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表3)

3 讨论

3.1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是否坚持遵医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让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时刻关注自身糖尿病病情, 减少并发症的发病几率[5]。当患者自觉遵医嘱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科学的运动、按时用药及血糖、尿糖测量时, 患者可以养成有益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习惯, 使自身各方面身体状况朝着最佳状态发展, 血糖值也可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 患者免疫能力和健康程度也随之得到不断提高[6]。而这些健康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合理的糖尿病教育途径, 并且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 除出现相关重要并发症或因其他原因需进行住院治疗外, 一般都是在家庭中进行饮食、运动、服药等治疗, 这就需要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一种更为合理方便的途径, 而让护理人员走出医院, 走进社区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重要途径方法[7]。

3.2 应加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开展, 不仅保持了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连续性护理干预, 而且也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的主观认识。同时, 当患者存在相关问题时, 也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恰当的帮助指导, 更为有效地对病情进行综合防治, 避免病情加重必须住院进行临床治疗, 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和遵医行为方面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空腹血糖值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均值的测量结果上也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了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显著。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糖尿病预防

参考文献

[1]张丽燕, 郑修霞, 李明子, 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15:13-15+25.

[2]马晓曼, 王琴.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33:154-155.

[3]付立萍.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8:251-252.

[4]谭淑英, 蔡春媚, 孙金蓉.健康教育在社区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21:275-276.

[5]陈晓晟, 赵秀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28:113-114.

[6]康月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1:32-33.

糖尿病低血糖社区预防临床探讨 篇4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性高血糖,社区预防

糖尿病患者较容易发生低血糖, 由于起病隐匿, 临床症状不典型, 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 常会出现漏诊、误诊。发生低血糖时若无及时有效治疗, 非常容易诱发心肌梗死等疾病, 对患者大脑与心脏产生损害, 严重时可致昏迷, 甚至危及生命。低血糖后出现反应性高血糖, 即苏木杰氏反应, 可持续数日之久, 医生若不认真分析血糖、尿糖增高的原因, 而盲目加大胰岛素的用量, 结果使病情更为恶化。因此, 积极预防糖尿病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1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采取全面干预,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31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 (56.34±2.17) 岁, 病程为3个月~16年, 平均病程 (7.52±1.09) 年;女20例, 年龄51~83岁之间, 平均年龄 (57.96±2.85) 岁, 病程为4个月~19年, 平均病程 (8.16±1.29) 年。并存疾病:合并高血压的23例, 高血脂的13例, 冠心病的8例, 肾功能异常的5例, 神经病变的2例。所有患者发病时检测血糖均低于3.9 mmol/L, 通过常规检查与诊断, 确诊为低血糖。所有患者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开设专题讲座, 播放幻灯片或录像, 专家“一对一”会诊辅导, 建立病历档案, 并采用定期入户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向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普及自我诊断方法、危害、临床表现与预防措施。宣传低血糖严重危害, 强化低血糖患者思想防范意识。

1.2.2 饮食指导

帮助患者认清饮食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性, 确保饮食定时定量。干性食物作为主食, 此类食物吸收相对较慢, 餐后机体内血糖升高缓慢, 且持续时间明显较长, 可有效防止患者产生饥饿感与低血糖。对于食欲不振或者呕吐腹泻的患者停用常规降糖药物。禁烟, 控制饮酒, 低血糖患者允许饮用黄酒或者葡萄酒不高于300 g/d[1]。

1.2.3 用药指导

详细教授需用的降糖药物, 讲解清楚药物作用机制、半衰期、服用方法、服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与用药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使用适量的胰岛素, 长效降糖药用药量先由少量开始应用, 之后根据实际的血糖检测结果遵医嘱缓慢增加用量, 双胍类药物饭后服用, 磺脲类药物饭前半小时服用, 对于肝肾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对于腹泻或者呕吐厌食的患者降糖药物相应减量, 并及时有效治疗机体合并症[2]。

1.2.4 运动指导

提倡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 如散步、气功或者打太极拳等, 需注意的是, 运动前应检测血糖值, 排除空腹运动等危险因素。最佳的运动时间为进食后1~2 h, 运动时间以30 min~1 h为宜, 循序渐进开始运动, 避免剧烈活动。

1.2.5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

夜间低血糖是最常发生的情况, 此时血糖过低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冷汗或者心悸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因此, 应特别注重低血糖患者的夜间防护, 减少危险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51例低血糖患者合理有效的预防干预, 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得到改善明显。干预前, 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 (12.79±1.83) 、 (16.51±4.68) 、 (8.76±0.94) , 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 (7.85±1.46) 、 (9.76±3.15) 、 (6.14±0.53) 。多数患者可自行监测血糖并合理饮食与运动, 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本次研究表明, 加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社区预防, 给予合理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 减少低血糖病症发生,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在金.糖肾气血汤辅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07 (23) :142-143.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5月, 将本辖区内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5例, 女25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 (59.5±1.5) 岁, 患者病程最长10年, 最短2年;观察组患者男30例, 女30例, 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 (58.5±1.5) 岁, 患者病程最长9年, 最短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长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在饮食, 用药上以及休息制度上制定常规的表格, 让患者按照表格自行进行执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使用定期观察随访, 每1周进行一次小的随访检查, 2周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随访检查, 每个月的第三周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集体授课的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 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由于在发病前已经习惯于大鱼大肉, 高糖高脂饮食, 突然禁止后很多患者很难一时间的接受, 临床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指定严格的饮食表, 叮嘱患者严格执行, 并在每个月的第一周进行饮食检查, 同时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 嘱咐患者的家属在生活饮食上起到总的监督作用; (2) 监督运动护理: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 并付诸行动, 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 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 加速脂肪的分解, 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 控制肥胖, 使血脂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促进葡萄糖利用使血糖下降。运动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属的理解支持显得很重要; (3) 集中授课:本社区在每个月的第3周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多媒体授课, 利用图片的形式向患者生动讲解糖尿病的危害, 并发症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让患者从思想上有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认识。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平均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 (FPG) 9.8 mmol/L;常规护理干预后平均血糖水平为:7.5 mmol/L,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平均血糖水平为:9.9 mmol/L, 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为:6.9 mmol/L;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胰岛素分泌的不足或者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导致糖、蛋白、脂肪以及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其主要临床标志。

3.1 定期随访是保证患者安全及时用药的关键

糖尿病是慢性病, 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 由于患者生活环境不一样, 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差别很大, 对于长期用药存在很大分歧, 部分患者存在见好就收的心理, 在最初的用药后, 感觉自己的身体明显好转就立即停药, 导致血糖反弹, 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这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定期随访与监督, 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 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 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 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家访避免了电话等信息随访中患者回访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

3.2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患者认识的关键

本辖区由于接近基层, 患者普遍文化水平较低, 单纯的文字叙述患者很难接受或者当时接受过后很快就忘记了,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 患者以图片的形式很容易记住, 并理解;使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认识更增进一层[2]。

总之, 通过社会护理干预, 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了明显降低, 患者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伟, 杨敏.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44-46.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就诊时已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老年糖尿病80例, 均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60~81 (72.4±1.9) 岁;病程1~21年;合并高血压病49例, 糖尿病神经病变13例, 冠心病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 包括健康指导、注意事项防范等。观察组采用重视分析合并低血糖原因, 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低血糖原因

包括未依据机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机体调节血糖浓度功能下降, 肝肾功能减退延长药物半衰期, 降糖药应用过量, 药物应用不当等。

1.2.2 预防措施

(1) 饮食指导:针对糖尿病展开的管理措施中, 饮食治疗最为基础, 需长期和严格执行。强调平衡膳食和控制总热量, 定量、定时进餐, 因老年人机体各项机能均有程度不等下降, 相对减弱了胃肠道功能, 有腹泻及纳差症状时, 降糖药用量需减少, 并对血糖检测, 严重腹泻、呕吐者, 需到院就诊, 以预防低血糖。嘱患者禁酒, 因酒精可对糖异生反应抑制, 诱导严重低血糖发生。 (2) 运动指导:临床2型糖尿病, 尤其是肥胖者, 指导开展适当运动, 可为体重减轻创造条件, 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 促使脂代谢紊乱和血糖状况改善。但注意需适度运动, 加强规律性, 避免运动量过大, 并控制运动时间, 若有严重微血管病变及心血管病变, 运动不宜开展[2]。 (3) 监测血糖:每日查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 依据结果, 对用药调整, 如有出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 需立即查血糖, 制定治疗方案。血糖不稳定的患者, 还可连续动态监测。 (4) 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 宣讲糖尿病知识, 行日常生活指导, 使其对低血糖的危害有明确认识, 意识到低血糖防范的重要性。掌握低血糖体征、症状, 有相应症状出现时, 学会自救, 不可盲目信保健品及偏方。外出时, 携带急救卡片及甜食, 便于意外发生时抢救[3]。 (5) 用药指导:指导常用药种类、效果、不良反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长效磺脲类降糖药, 如格列美脲、格列苯脲等, 而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因致低血糖风险较低、半衰期短, 可作为首选药。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时, 先小剂量, 对血糖监测, 行剂量调整。需引起重视的是, 强化治疗糖尿病, 可引发低血糖, 故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的标准可适当放宽[4,5]。

1.3 临床指标观察随访6个月, 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 并对比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 但观察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随访期间, 观察组低血糖率为2.5%, 对照组为22.5%,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老年人为高发群体, 易合并低血糖发生, 具体原因包括: (1) 平时严格控制血糖, 因腹泻、进食少等原因, 未对降糖药物剂量及时调整; (2) 老年病例体内对血糖浓度维持的各种调节功能呈下降表现,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拮抗激素、胰高血糖素减少, 促使胰岛素更为缓慢的降解, 易出现蓄积现象, 诱导低血糖发生; (3) 老年人肝肾功能明显减退, 使药物半衰期延长, 减少了对降糖药的排泄和降解; (4) 降糖药过量, 或与有降糖效果的非降糖药合用, 可引发低血糖发生; (5) 部分病例因肢体协调性差或视力下降, 注射和抽吸胰岛素剂量不准确, 易有低血糖发生; (6) 部分病例盲目相信保健品和中成药, 因有些保健品和中成药含磺脲类降糖药, 引发低血糖[6]。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针对病因, 行饮食、运动、用药指导, 并加强健康宣教, 可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防范诱发低血糖的因素, 提高防范力度, 对稳定血糖水平, 降低低血糖复发率意义显著。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血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 加强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发原因的分析, 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稳定血糖水平, 具较高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岳.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1) :10-11.

[2]Paolisso G, Monami M, Marfella R, et al.Dipeptidy1 peptidase-4 inhibitors in the elderly:more benefits or risks[J].Adv Ther, 2012, 29 (3) :218-233.

[3]李晓霞.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2) :151-152.

[4]Soysal P, Babacan-Yildiz G, Isik AT, et al.Pituitary insufficiency:Acause of hypoglycemia in a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J].Geriatr Gerontol Int, 2012, 12 (4) :752-753.

[5]彭美娣.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6) :686.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 随机抽取浙江省湖州市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6名社区全科医师进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6份, 回收有效问卷6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3.9%。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后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编写, 内容包括:第一级预防 (饮食干预、运动干预) , 第二级预防 (高危人群筛查、糖尿病诊断、并发症筛查) , 第三级预防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 。问卷请两名糖尿病专家进行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评估。现场回收调查问卷, 除了必要的解释外, 原则上均由调查对象自主填写。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检查, 如有疑问重新询问核实, 发现填写不当及时改正, 有遗漏项目及时补充。

1.3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其中知晓率为知晓人数/总人数×100%。采用SPSS 12.0.1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62人, 其中男性20人 (占32.3%) , 女性42人 (占67.7%) , 平均年龄为 (35.4±10.6) 岁, 平均工作年限为 (10.2±7.5) 年;中专学历16人 (占25.8%) , 大专学历27人 (占43.5%) , 本科及以上学历19人 (占30.7%) ;初级职称13人 (占21.0%) , 中级职称36人 (占58.0%) , 副高及以上职称13人 (占21.0%) 。

2.2 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的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7.4%, 其中第一级预防知识 (运动干预、饮食干预) 知晓率为34.7%;第二级预防知识 (并发症筛查、糖尿病诊断、高危人群筛查) 知晓率为46.8%;第三级预防知识 (病情监测、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知晓率为52.3%。知晓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胰岛素治疗 (58.7%) 、糖尿病诊断 (52.7%)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46.6%) 、运动干预 (44.4%) 、高危人群筛查 (37.1%) 、病情监测 (30.1%) 、饮食干预 (19.1%) 和并发症筛查 (17.7%) 。

2.3 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对知晓率的影响

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在小于30岁年龄组为25.2%, 30~49岁组为42.4%, 50岁及以上组为32.4%。工作年限≤5年组知晓率为26.9%, 6~20年组为44.3%, 20年及以上组为28.8%。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与社区全科医师的学历和职称成正相关, 中专学历组知晓率为15.0%, 大专学历组知晓率为41.0%, 本科及以上学历组知晓率为44.0%;初级职称组知晓率为25.3%, 中级职称组知晓率为31.2%, 副高及以上职称组知晓率为43.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的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社区全科医师具有专科医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首先, 社区全科医师可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提高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 开展自我保健活动, 加强运动、避免高热量饮食等, 让能够不患糖尿病的人不患糖尿病, 从而达到糖尿病第一级预防的目的。其次, 社区全科医师可充分利用其面向社区居民的工作特性, 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开展既广泛又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工作, 提高糖尿病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几率, 为糖尿病第二级预防更有效地开展提供保障。第三, 社区全科医师常面对大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如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把糖尿病及其危害性深入浅出地向患者阐明, 并对其药物治疗及自我血糖监测等方面给予指导, 可降低糖尿病的致死和致残率, 最终达到糖尿病第三级预防的目的。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湖州市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7.4%, 其中第一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为34.7%;第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6.8%;第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为52.3%。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城市调查结果相似[4,5,6,7], 普遍反映出社区全科医师对糖尿病防治的知识掌握不够, 需要加强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系统培训。其次, 在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中, 第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最低, 其中又以饮食干预掌握较差 (19.1%) , 原因可能是社区全科医师仍习惯于以糖尿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 而对社区正常人群的健康管理重视不足等。第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介于第一级预防知识知晓率及第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之间, 其中以糖尿病诊断知识知晓率最高和并发症筛查知晓率最低, 分别为52.7%和17.7%, 前者可能与以往学习中反复强调以及在工作中较多应用等有关, 后者可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有限、社区全科医师对糖尿病并发症危害性重视不够等有关。第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 其中又以胰岛素治疗知识知晓率最高, 为58.7%, 原因可能是社区全科医师的工作重心仍放在糖尿病患者及对其进行特定的治疗上等。因此, 在对社区全科医师开展相关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中, 一方面要强调糖尿病三级预防的理念、各级预防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以及社区全科医师在各级预防中承担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着重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饮食干预知识以及强调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 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随着全科医师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原因可能是低龄、低工作年限组工作经验不足和缺少系统培训, 而高龄、高工作年限组虽然工作经验丰富, 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去搜集信息、继续学习的能力不足。因此, 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社区全科医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以往研究显示, 城市社区全科医师中, 具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初级与中级职称的占大多数, 他们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力量。本次调查中, 中专和大专学历的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为15.0%和41.0%, 初级与中级职称社区全科医师的知晓率为25.3%和31.2%。因此, 对中专或大专学历、初级与中级职称的社区全科医师仍需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综上所述, 湖州市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 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的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需要加强对不同层次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的系统培训。

参考文献

[1]Wenying Yang, Juming Lu, Jianping Weng,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 :1090-1101.

[2]王向宏, 宋泽恩.全科医生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优势[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4) :4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

[4]周莹霞, 赵列宾, 陆骆, 等.上海市各级医护人员对《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知晓现状的抽查及分析[J].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 (8) :636-638.

[5]李万森, 杨晓东, 刘成功.驻马店市临床医师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4) :102-103.

[6]陈林江, 刘学志, 刘素.基层医生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J].华西医学, 2008, 23 (1) :140-141.

上一篇:圆柱螺旋弹簧设计下一篇:纠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