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

2024-06-29

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精选8篇)

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 篇1

1、好热闹喜聚餐:

每当节假日, 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 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 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 不符合饮食卫生, 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 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

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 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 白纸在生产过程中, 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 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 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 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 则更不可取, 因为印刷报纸时, 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 对人体危害极大。

3、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 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 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 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 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 用白酒擦拭碗筷, 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4、抹布清洗不及时:

实验显示, 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 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 情况会更差。因此, 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 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 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5、用卫生纸擦拭餐具:

化验证明, 许多卫生纸 (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 消毒状况并不好, 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 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 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 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 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 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6、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

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 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 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 实则反之。须知, 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 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 可以放心食用, 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7、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

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 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 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 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 是非常耐高温的, 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 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时, 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 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 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 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 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 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 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 就不宜吃, 还是扔掉为好。

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 篇2

幼儿教育:      天下的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但是有的父母并不知道如何真正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已经是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疼爱的最常见方法。但是殊不知你这种疼爱方法也许换来的`效果并不好,就孩子的饮食而言,父母在孩子的饮食方面存在的很大的饮食误区。最常见的孩子的饮食误区就是食用垃圾食品。

过量饮用咖啡

有的学生为了提神醒脑,大量饮用咖啡,甚至成瘾。值得注意的是,咖啡饮用过量会使大脑高度抑制,出现血压降低、剧烈头痛等症状。

以饮料代水

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学习紧张,消耗大,往往备足各种饮料代替水。但由于饮料中糖份过高,饮用过多,会影响食欲,引起腹胀,不能好好进餐,影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

不注意饮食卫生及饮食规律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篇3

误区一:每天半斤粮食多喝粥可增体力、控血糖

案例:72岁的王大妈,患糖尿病16年,每天打胰岛素治疗,血糖却还是波动在8-23mmol/L。原來,她每天都要吃半斤粮食、喝粥,以期保持体力,控制血糖。结果体力没增加,血糖、体重却增加了,不得已只好住院治疗。糖尿病患者真的每天必须吃半斤粮食吗?

专家解答:糖尿病患者每天吃多少粮食,应该量出为入,每天消耗多少,就吃多少。一般老人活动少,每天可能只需要消耗2-3两,吃多了只能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病情恶化,体力更差。再说喝粥,粥里的淀粉完全化开,容易吸收,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差,反应慢,喝粥多的结果只会使血糖骤然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吃多少要根据消耗多少而定,粥少喝为宜。

误区二:多吃无糖点心好

案例:孙大妈的儿女们听说糖尿病患者吃无糖点心好,于是每天都给母亲吃无糖点心,结果孙大妈却因肠梗阻入了院。

专家解答:任何点心的成分无非是淀粉,淀粉吃下去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就是“糖”,所以针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而言,吃无糖点心与吃有糖点心没有本质的差别和太大的意义,关键看一次进食的数量。无糖点心吃多了血糖依然上升,有糖点心吃一点点血糖未必有太大变化。而糖尿病患者自身平时也应该注意适当运动和使用纤维素,防治便秘。

误区三:南瓜能治糖尿病 糖友饮食禁忌多

案例:老李是军队的退休干部,本来只是血糖有点儿高,接近糖尿病。由于他相信“南瓜能治糖尿病”,每天都吃南瓜,以为能降了血糖,结果血糖更高了,空腹血糖达到16.5mmol/L,反而真患上了糖尿病。与老李的情况略有类似的是,糖尿病患者经常说不能吃水果、肥肉、糕点等。果真如此吗?非也。

专家解答:常吃南瓜是有助于防治糖尿病,但南瓜富有一定的糖量,过食也可引起血糖增高。治疗糖尿病的目的是通过摄入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及能量供应从而保证其健康。食物的成分大多是蛋白质、脂肪、淀粉、电解质、维生素等,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所以糖尿病患者并不需要特意的忌口,只要控制自己的进食量,按照需要,量出为入。

误区四:喝酒能降糖也能治糖

案例:贾书记48岁,是某企业的领导干部,下属得知其患了糖尿病之后,献策:喝酒降血糖!由于他平日应酬多,饮酒多,现在听说喝酒能降血糖,真是正中下怀。喝酒真的降血糖吗?

糖尿病饮食误区的分析与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我科收住的符合WHO (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217例,男118例,女99例,年龄33至81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79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05例,文盲者33例。

1.2 方法与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及住院饮食指导与监督了解并纠正患者的饮食误区,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常见误区及分析

2.1 水果含糖高不能吃

分析:水果中的糖也是三大营养物质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人体补充能量的主要来源,当机体适量摄入水果的同时,不但补充了能量,还能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水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铬、锰等。实验研究已证明,缺锰的大鼠可诱发糖尿病。缺锰时影响糖代谢的机制是:减少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影响糖代谢;使胰腺易受氧自由基的损害,降低胰岛素的活性[3]。另外水果中的果胶是可溶性食物纤维,研究发现,食物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的功效,可使血中胰岛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也得到改善。同时,果胶还能胃肠道激素“胃抑多肽”分泌减少,使餐后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降低[4]。其实,有些水果含糖量比较低,如苹果、梨含糖量10%-14%,西瓜含糖4%,当血糖控制达标,并维持1~2周的情况下,只要选择含糖量低于14%的水果,如橘子、苹果、西瓜、草莓等均可食用[5]。当然,要在两正餐之间食用,每日量150~200g左右,每次量不宜过多,100g左右即可,并相应减少正餐的量,同时进食量应计算在总热量需求之内,即碳水化合物(糖类)食品种类之间的调换。此外,在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最好酌情选择进食适量的水果,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平时不吃水果或少吃水果所带来的心理和机体需要上的缺憾,另一方面又纠正了低血糖,缓解了不适症状。

2.2 少吃主食或不吃主食多吃副食

分析:糖尿病控制饮食是指控制总热量,使之基本满足日常工作劳动的需要。总热量是由三大营养素按合理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55%~65%;蛋白质:10%~20%;脂肪:20%~25%)。合理的饮食疗法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之得到恢复的机会,有利于控制血糖。轻症患者甚至只需饮食治疗就能控制血糖。主食即碳水化合物(糖类)是机体摄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主食进食较少,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时,会出现全身乏力、饥饿感等,还可能在进餐后3~5h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甚至还会出现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即“苏木吉”现象),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由于摄入不足,总热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造成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出现身体消瘦、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很容易出现感染等各种并发症.。而认为只要减少主食而不限制副食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副食(鸡、鸭、鱼、肉、蛋、各种坚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1g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千卡热量,1g蛋白质也可产生4千卡热量,而1g脂肪可产生9千卡热量。因此尽管限制主食却大量进食副食同样也会升高血糖,同时,高脂肪饮食还可导致肥胖、血脂升高,从而导致和(或)加速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2.3“无糖食品”可随意吃,不会升高血糖

分析:医学上指的糖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的总称。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糖大部分是葡萄糖和蔗糖。所谓“无糖食品”一部分是指不加蔗糖而改用木糖醇等,另一部分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加甜味剂的,吃起来无甜味感的食品,如“无糖饼干”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大部分属于后者,它们虽然标注“糖尿病专用食品”,没甜味,未加“糖”,但它是由米、面等经加工制成的,其主要成分米、面等经消化分解后可转化成葡萄糖,与平常主食中的面一样,是碳水合化物的来源之一,所以,它照样能升高血糖,应一并计算在总热量之内而不是可随意吃。

3 护理干预

3.1 健康教育

医院健康教育是由护士、患者、教育内容、方法构成的一个教育体系,是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以患者为中心的、严谨系统的护理程序[5]。它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从而激励患者积极参与促进康复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针对上述存在的不同饮食误区,护理人员第一目标是使糖尿病患者增加对控制血糖及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认识,明白饮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估,制定出一套系统的适合病程各个阶段的教育计划,并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因人而异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采用讲座、谈话、看图片、发放小册子、利用典型事例等因人、因时、因需灵活安排时间,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尽量让患者及家属都参与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饮食治疗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患者明确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后,通过掌握食品交换知识、观摩食物模型、阅读糖尿病知识手册等方法来进一步改变观念,走出误区并遵从科学的饮食疗法。同时,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并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知、信、行。

3.2 监测血糖

演示并讲解血糖仪的使用方法,重点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如消毒方法、针刺部位、试纸吸血量、检测时间、频率等,可采用五点法:空腹+三餐后2h+睡前;七点法: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必要时加测清晨3时血糖。初始治疗(尤其是应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者)、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控制好而稳定者可1~2周监测一天。当然,血糖一贯控制好的可进一步减少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情况应随时监测。总之,要让患者明白一个道理:不仅要知道自己空腹血糖是多少,还要知道自己在吃不同食物和不同量饮食后血糖是如何变化的,只有掌握了自己血糖的演变规律,才能进一步认识饮食疗法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把监测血糖当作一项治疗来对待,从而走出误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对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本科收住的符合WHO (1997)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217例, 采用自行设计的饮食治疗知识调查表, 经评估发现85%以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治疗存在误区并实施护理干预, 使全部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了正确的饮食方案, 从而有效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并提高患者饮食治疗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治疗,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邓尚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98.

[3]迟锡增,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200-268.

[4]陈鸣钦, 糖尿病饮食调养[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5]林健云, 范丽凤.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存在的误区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 2006, 12 (5) :397.

走出糖尿病饮食误区 篇5

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一方面会为病人的自我克制感叹,同时也为他们对健康和营养的理解出現偏差而焦急。

糖尿病患者常见饮食误区

细粮不能吃

粗粮的好处是富含纤维,使粮食中的淀粉消化、吸收较慢,从而使血糖升高得较慢,但提供能量较慢,对于脾胃功能欠佳的人或老年人往往不宜过多进食,可适当进食(如每天1顿中部分含粗粮)。白米和白面可以吃,每餐不宜超过2-2.5两(生重),但也不宜少于1.5两。

主食越少越好

粮食是人体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也是身体能量的最快捷来源。如果主食进食较少,会使人全身无力,有饥饿感,有些糖尿病患者主食较少还会在进餐后3-5小时出現出汗、心慌和头晕等低血糖反应。

不吃胆固醇高的肉类

有些病友认为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胆固醇较高,应尽量吃白肉(鸡肉、鱼肉和兔肉)。

红肉和白肉营养不同,从营养全面的角度考虑,应该都摄取一些,注意减少肥肉的摄入。在肉食的选择上可根据个人喜好、消化功能和营养全面等原则,不应只考虑胆固醇高低而对红肉一律封杀。每种食物都有其独到的营养,不可因噎废食。

肉食和鸡蛋不吃或少吃

人的身体有相当大比例的蛋白(如肌肉、皮肤、毛发和内脏等),如果蛋白进食过少或偏食,就可能产生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現为乏力、皮肤干糙、毛发脱落或头发发黄,四肢肌肉萎缩等。严重时还有全身浮肿等。每天1个鸡蛋、2两瘦肉(各种红肉、白肉均可)是活动量不大的体重60-70公斤者的必需量。

稀饭少吃或不吃

有病友认为稀饭会使血糖升高,糖尿病人应少吃或不吃。稀饭中的粮食由于烹饪时间较长,吸收较快,因而会使血糖升高较快。但吃稀饭引起的血糖升高又很快会下降,因而如单纯进食稀饭作为主食,会出現血糖先高后低的現象。

对于脾胃偏弱的老年人,吃饭时有稀饭会有助于饭食的消化吸收,也有助于身体快速获得能量。因而适量进食稀饭,常需结合一些干粮,这样既有利于营养快速吸收,又可以防止喝粥后的低血糖。至于喝粥后的高血糖并不难克服,如餐后散步20-30分钟常常可以抵消进食稀饭引起的一过性高血糖。

糖友饮食=普通人的健康饮食

其实,糖尿病饮食就是普通人的健康饮食,真正的健康饮食是营养均衡,不偏食,适合每个人的身体和健康需要,又能满足个人口味的饮食。而饮食的偏好也不可忽视,这种偏好往往是身体特殊需要的反映,应该加以科学分析,努力扬长避短,而不能简单地按普遍理论予以评论。

因此,并不需要常常对自己钟爱的饮食说“不”,而应该想方设法既说“是”,又能克服其不利的一面。运动常常是身体既获取必要营养又不会产生血糖过高的法宝。

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 篇6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导致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 生活模式由原来的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 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能普及, 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 糖尿病教育及相关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 尤其对一些肥胖、老年患者或轻症与无症状的病例, 饮食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至关重要。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无论是药物, 还是运动疗法都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前提下进行, 饮食控制的好坏, 直接关系着糖尿病的病情控制[2]。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 在观察中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自控饮食中, 存在着一些误区, 笔者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使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 下面举几个典型例子。

1临床资料

1.1 患者1, 男, 48岁, 身高175

cm, 体重77 kg, 刚查出糖尿病时因病情轻, 无特殊不适及合并症, 也不知道怎样控制饮食, 只相信药物治疗, 自认为能吃能喝没什么大碍, 所以没有严格控制饮食, 导致病情加重并很快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1.2 患者2, 马某, 女, 47岁, 身高158

cm, 体重47 kg, 患者刚查出糖尿病时, 病情并不严重, 但患者由于害怕多吃会加重病情和急于治愈糖尿病, 每日主食由原来的7两减至3两, 一日三餐用大量青菜及豆腐来充饥, 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极少, 久之, 体重下降至41 kg, 常感疲乏无力, 腰酸腿痛, 抵抗力不断下降, 经常患感冒等疾病, 病情波动较大, 不能坚持上班。

1.3 患者3, 蔡某, 男, 54岁, 身高168

cm, 体重70 kg, 有7年糖尿病病史, 但并没有合理控制饮食, 只是不吃含糖食物及稍微控制主食, 早餐长期吃油条、油饼及油煎鸡蛋, 午餐及晚餐均吃用油煎或炸的鱼和肉, 外加一盘炒油菜, 同时还喝酒, 导致体重增加至93 kg, 并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并发症。

1.4 患者4, 梁某:

女, 65岁, 身高160cm, 体重68 kg, 患者自述查出糖尿病后, 不敢多吃主食, 饥饿时用大量的花生、核桃及瓜子等坚果和黄豆、猪蹄来充饥, 但食用1个月后, 病情毫无进展反而加重。

1.5 患者5, 男, 57岁, 身高175

cm, 体重95 kg, 为了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每日吃大量高蛋白的食物, 早餐吃2只鸡蛋, 半斤牛奶, 2两猪肉, 午餐及晚餐每顿吃一斤鱼或半斤左右的鸡、鸭、排骨等食物, 饥饿时也用这些高蛋白的食物来充饥, 但病情未见好转。

2讨论

2.1 患者1, 不重视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 没有控制饮食, 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2, 由于主食控制过度, 副食以青菜及豆制品来充饥, 能量摄入不足, 也没有注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致使抵抗力差及病情波动大。患者3, 只知道控制糖和主食, 而没有控制总能量及脂肪的摄入, 患者长期食用油煎、油炸的食物, 无形中增加了脂肪及能量的摄入, 导致体重增加及出现并发症。患者4, 也是只知道控制主食而没有控制油脂及热量, 患者不易食用高脂肪、高热能、高蛋白的花生、核桃等坚果及猪蹄来充饥, 这些食物虽能充饥, 但对病情控制不利, 应该以其换取低脂、低糖、低热能的更多食物来充饥。患者5, 在饮食上只注意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而忽视控制总能量, 其他营养素也缺乏, 致病情无好转反而增加肾功能的负担。以上病例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笔者及时给予指导, 使患者正确掌握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知识, 并教会患者根据病情的变化及劳动强度的大小来调节饮食, 从而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

2.2 营养治疗原则

合理控制热能及科学搭配食物是糖尿病营养治疗首要原则。热能供给根据病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糖、尿糖、劳动强度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计算[3]。总热能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通常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55%~65%, 且全部来自复合碳水化合物, 尽量不用单糖或双糖来补充;脂肪占总热能的20%~30%, 并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蛋白质供给量占总热量的15%~20%。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饮食治疗的疾病, 平时既要按治疗要求摄取营养素, 又要照顾患者的饮食习惯, 尽可能做到花色品种丰富, 美味可口。

3体会

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 也不论是否使用药物治疗, 都应坚持严格执行长期饮食控制, 做到总热量和营养成分适应生理需要。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在自控饮食中所产生的不当饮食方法, 是由于患者没有系统掌握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及缺乏正规的膳食指导。为此, 最好与内分泌科医生联手, 对所有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均需要到营养科接受正确而系统的膳食指导, 全面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要及时纠正患者的几种错误倾向[4]。其一,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因症状不明显而饮食控制不严;其二, 害怕病情加重, 过分或盲目限制饮食, 导致能量及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其三, 只控制主食及糖而忽视总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其四, 偏食而致各种营养素平衡失调。糖尿病的饮食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并不应简单的把它看作是控制主食, 多吃青菜或多吃豆腐就行, 各种营养素必须按一定比例摄入, 使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与饮食的关系,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全面掌握饮食治疗的方法和步骤,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了解膳食宜忌, 减少因对糖尿病无知所付出的代价。概括起来为四个点儿[5]:即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误区,营养指导

参考文献

[1]宋丽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教育.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 :100-102.

[2]蔡东联.现代饮食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229-235.

[3]翁教钢, 王宪海, 韩清.糖尿病饮食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 11:113.

[4]滕俊波.浅谈糖尿病的饮食.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22) :3119-3120.

糖尿病人饮食误区大盘点 篇7

临床实例: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 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不, 隔壁的张大爷最近因为口渴、消瘦, 去医院一查果然是糖尿病。医生告诉他, 糖尿病属于“富贵病”, 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张大爷觉得医生的话在理, 可不是吗?在过去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贫困年代里, 压根就没听说过“糖尿病”这个词, 看来很有必要“回到解放前”。从此以后, 他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多吃一口, 不久, 张大爷去医院复查血糖, 嘿, 血糖还真正常了, 于是张大爷对“病是吃出来的”这句话愈加深信不疑。三餐吃得更少了, 有时甚至一顿饭吃不了一两, 经常饿得心慌出汗、眼花手抖, 直到有一天夜里出现了严重低血糖昏迷, 如果不是发现抢救及时, 很可能连命都搭上了。

专家点评: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少数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只需控制饮食便能使血糖维持正常, 因此, 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饮食治疗≠饥饿疗法。如果患者进食量太少 (每天主食低于150克) , 不仅容易出现低血糖及饥饿性酮症, 而且还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即“苏木杰现象”) , 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不仅如此, 由于热量摄入不足, 还会造成体内自身脂肪及蛋白质过量分解, 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因此, 科学的饮食疗法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 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 即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 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 适当地控制进食量, 并注意饮食多样化, 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一般情况下, 糖尿病患者每顿主食不超过2两 (100克) , 不低于1两 (50克) ;主张少食多餐, 即把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 如半两 (25克) 主食或者1个鸡蛋 (50克) 作为加餐用;可以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如各种绿叶蔬菜。

误区2主食少吃, 副食不限

临床实例:张阿姨自从查出糖尿病以后, 每顿饭主食比过去吃得确实少多了, 但鸡、鸭、肉、蛋等副食品的摄入量却明显增加, 而且平时每当肚子饿了, 就用坚果类零食来充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张阿姨发现自己血糖控制得并不好, 她有些纳闷, 自己吃得并不多呀?那么,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专家点评: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 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 不能因为副食含糖少, 就随意多吃。

主食 (米、面等) 固然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但副食 (鸡、鸭、鱼、肉、蛋、各种坚果等) 所含的热量同样不可忽视。1克糖类产4千卡热量, 1克蛋白质也产4千卡热量, 而1克脂肪可产9千卡热量。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 因此, 如果副食吃得太多, 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不仅如此, 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还会导致肥胖, 使血脂升高, 加速动脉硬化, 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花生、瓜子不离口, 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殊不知, 坚果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100克坚果 (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 所含的热量相当于200克主食, 30粒花生米 (约12克) 所含的热量相当于1汤匙植物油 (10克) 或者25克面粉或大米。因此, 坚果类的零食不能随便吃。

张阿姨尽管主食吃得很少, 但血糖总控制不好, 就是因为副食及坚果类零食吃得太多。

误区3进餐不定时定量或者不吃早餐

临床实例:王经理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由来已久, 经常不吃早餐。查出糖尿病以后, 王经理的这个习惯依旧未改, 甚至还为此找了个貌似有理的借口:“不吃早餐有助于控制饮食”, 不仅如此, 王经理平常吃饭也没什么规律,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用药, 因此, 王经理的血糖一直控制欠佳, 而且曾多次发生过低血糖。

专家点评:王经理的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吃早餐, 隔夜空腹时间如果太长, 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甚至低血糖, 而低血糖又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 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进而完全失控。而且, 病人如果不吃早餐, 中餐的进食量势必会增加, 这样不仅对控制全天的总热量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且使午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所以, 糖尿病患者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 必要时, 还需要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

注意:加餐并非加量, 而是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物留做加餐用, 这样做既可以预防低血糖, 又可以防止餐后高血糖, 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误区4多吃点没关系, 加大药量便可

临床实例:老刘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 每天应酬不断, 顿顿不是喝高了, 就是吃多了, 饮食控制对他简直难上加难。没有办法, 老刘只好加大降糖药的用量,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 而不必担心血糖升高了。

专家点评: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 只要用上降糖药 (或胰岛素) 之后, 就可以随心所欲,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愿吃多少就吃多少, 而不必再严格控制饮食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 原因有二:一是暴饮暴食会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 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 使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甚至于完全失效, 最终即使用上胰岛素, 血糖依旧控制不好, 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二是药物过量应用, 会增加其对肝肾的不良反应, 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 多吃饭多吃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事实上, 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糖尿病, 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 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 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 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只有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 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则, 即便药物再好, 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5水果含糖多, 绝对不能吃

临床实例:李大妈喜爱吃甜食, 尤其是各种时令水果, 更是她的最爱。不过, 自从查出糖尿病之后, 李大妈对一切水果都“敬而远之”, 再也不敢问津了。

专家点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这些对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水果中所含的糖分主要是果糖, 此外还有少量葡萄糖及蔗糖, 而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与, 所以,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以少量进食水果, 大可不必一概排斥。

各种水果的糖分是有区别的, 西瓜含糖最低约为4%, 枣、甘蔗、山楂含糖较高约为20%, 在严格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如樱桃、西瓜等) 是允许的。但要放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 并将水果的热量计入在总热量之内, 并从主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 譬如吃200克橘子或苹果就要少吃25克主食。当然, 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暂不宜进食水果, 此时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作水果吃, 等病情平稳后再作选择。

误区6吃干喝稀都一样

临床实例:王大娘前不久曾因糖尿病入院治疗, 住院期间, 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出院后王大娘继续按原方案治疗, 前两天去医院复查, 发现餐后血糖很高。医生经过了解得知, 王大娘有早餐喝稀饭的习惯, 早餐后血糖高很可能与之有关, 于是建议她早餐改吃干食, 几天后, 王大娘再去复查, 餐后血糖果然恢复正常了。

专家点评:研究发现, 糖尿病患者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饭和稀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喝稀饭的患者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煮烂的稀饭很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 胃排空时间比较短, 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较快、较高。相比之下, 干饭消化、吸收及排空较慢, 因而餐后血糖上升得较缓、较低。糖尿病患者早餐后、午餐前的血糖处于一天当中较难控制的时段, 如果早餐坚持吃干饭, 将有助于此间的血糖的控制, 进而有利于全天血糖的控制。所以,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应改变喝稀饭的习惯。

误区7“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临床实例:赵女士平日嗜糖如命, 各种小甜点、冰淇淋啊, 几乎天天不断。自从患上糖尿病之后, 医生建议她不宜再吃此类甜食, 这让她简直难以忍受。后来, 赵女士在超市中偶然发现有无糖糕点出售, 这不禁让她大喜过望, 每次逛超市, 都要大包小包地采购一大批, 然后回到家里无所顾忌地猛吃一通, 用她的话讲“反正是无糖的, 多吃点也不要紧”。不过没多久, 她的血糖水平又回到了从前。

专家点评: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 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含糖, 可以随便吃, 不需要控制。其实, 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而已, 有些则是加入了甜味剂 (如木糖醇) , 这些甜味剂可增加食品的甜度, 但不增加食品的热量。但是, “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 与米饭、馒头一样, 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 不可被“无糖”二字所迷惑, 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需要说明的是, 无糖食品没有确切降糖疗效, 不能本末倒置放弃降糖药物治疗而用它来代替。

误区8只吃粗粮, 不吃细粮

临床实例:王大伯是一位老糖尿病患者。不久前, 在一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上听说膳食纤维具有降糖、降脂、通便等多重功效, 而粗粮里富含膳食纤维。王大伯照葫芦画瓢, 从此以后就只吃粗粮, 一点细粮也不吃。

专家点评:多吃点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有益, 但不必矫枉过正, 一点细粮也不吃。事实上, 就糖类的含量而言, 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无几, 大体为75%~80%。但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 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因此, 摄入同等量的粗粮和细粮, 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如进食100克玉米, 其80%的糖类转化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 则90%转化为血糖, 即两者的“血糖生成指数”不同。此外, 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 (约60%) , 其“血糖生成指数”也低。目前, 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基于上述原因, 血糖居高不下者, 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而通常情况下, 尽量采取粗、细粮搭配。但无论粗粮、细粮, 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 粗粮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

需要指出的是, 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 无论吃什么, 都应该适度、平衡, 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9口渴也不喝, 过度限水

临床实例:春节以后, 彭先生不明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 每天夜里因小便要起好几次床, 后经医院检查确诊是2型糖尿病。现在, 他除了正常服药和控制饮食以外, 甚至连水也不敢多喝一口, 在他看来, 多尿等糖尿病症状与喝水多有很大关系, 少喝水可以减少小便次数及尿量, 因此, 他平时即使再渴也不肯多喝一口水, 直到有一天, 彭先生因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住进了医院, 才明白这都是过度限水惹的祸。

专家点评:彭先生的这种做法显然不妥。糖尿病患者多尿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 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而口渴、多饮正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糖尿病患者严重失水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 将会进一步加重高血糖及体内高渗状态, 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 严重者会发生高渗性昏迷而危及生命。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心、肾源性疾病, 就不要盲目限制饮水, 每天进水量至少应达到1 500~2 000亳升。小便量越多, 越要多补充水分, 盲目限水会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黏度及血糖增高。

误区10不讲究烹饪方法

临床实例:自从患上了糖尿病以后, 刘女士一改过去顿顿大鱼大肉的习惯, 主要以粗粮和青菜为主。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口味, 刘女士每次做菜放油都很多, 而且经常吃一些煎炸食品, 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甚理想。为此, 她向营养师讨教, 医生告诉她, 问题出在烹饪方式上, 油吃得太多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剩。

糖尿病饮食误区大盘点(二) 篇8

误区一“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临床实例赵女士平日嗜糖如命,各种小甜点、冰激凌啊,几乎天天不断。自从患上糖尿病之后,医生建议她不宜再吃此类甜食,这让她简直难以忍受。后来,赵女士在超市中偶然发现有无糖糕点出售,这不禁让她大喜过望,每次逛超市,都要大包小包地采购一大批,然后回到家里毫无顾忌地猛吃一通,用她的话讲“反正是无糖的,多吃点也不要紧”。不过没多久,她的血糖水平又回到了从前。

医生点评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合糖,可以随便吃,不需要控制。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而已,有些则是加入了甜味剂(如木糖醇),这些甜味荆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品的热量。但是。“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不可被“无糖”二字所迷惑,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需要说明的是,无糖食品没有确切降糖疗效,不能本末倒置放弃降糖药物治疗而用它来代替。

误区二该喝不喝,过度限水

临床实例春节以后,彭先生不明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每天夜里因小便要起好几次床,后经医院检查确诊是2型糖尿病。现在,他除了正常服药和控制饮食以外,甚至连水也不敢多喝一口,在他看来,多尿等糖尿病症状与喝水多有很大关系,少喝水可以减少小便次数及尿量。因此,他平时即使再渴也不肯多喝一口水,直到有一天,彭先生因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住进了医院,才明白这都是过度限水惹的祸。

医生点评彭先生的这种做法显然不妥。糖尿病人多尿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而口渴、多饮正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糖尿病人严重失水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将会进一步加重高血糖及体内高渗状态。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者会发生高血糖非酮症昏迷而危及生命。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心、肾性疾患,就不要盲目限制饮水,每天进水量至少应达到1500~2000亳升。越是小便量越多。越是需要多补充水分,盲目限水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粘度及血糖增高。

误区三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临床实例王大伯是一位老糖尿病友。不久前,在一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上听说膳食纤维具有降糖、降脂、通便等多重功效,而粗粮里富含膳食纤维。王大伯照葫芦画瓢,从此以后就只吃粗粮,一点细粮也不吃。

医生点评多吃点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有益,但不必矫枉过正,一点细粮也不吃。事实上,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言,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无几,大体在75%~80%之间。但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等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如进食100克玉米,其80%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则90%转化为血糖,即两者的“血糖生成指数”不同。此外,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约60%),其“血糖指数”也低。目前,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而通常情况下,尽量采取粗、细粮搭配。但无论粗粮、细粮。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粗粮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四吃干喝稀一个样

临床实例王大娘曾因糖尿病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出院后王大娘继续按原方案治疗,前两天去医院复查,发现餐后血糖很高。医生经过了解得知,王大娘有早餐喝稀饭的习惯,早餐后血糖高很可能与之有关,于是建议她早餐改吃干食,几天后,王大娘再去复查,餐后血糖果然恢复正常了。

医生点评研究发现,糖尿病人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饭和稀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喝稀饭的病人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煮烂的稀饭很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胃排空时间比较短,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较快、较高。相比之下,干饭消化、吸收及排空较慢,因而餐后血糖上升得较缓、较低。糖尿病人早餐后、午餐前的血糖处于一天当中较难控制的时段,如果早餐坚持吃干饭,将有助于此间的血糖的控制,进而有利于全天血糖的控制。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友应改变喝稀饭的习惯。

误区五不讲究烹饪方法

临床实例自从患上了糖尿病以后,刘女士一改过去顿顿大鱼大肉的习惯,主要以粗粮和青菜为主。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口味,刘女士每次做菜放油都很多,而且经常吃一些煎炸食品,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甚理想。为此,她向医生讨教,医生告诉她,问题出在烹饪方式上,油吃得太多导致热量摄入过剩。

上一篇:高职通信课程改革下一篇:业务开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