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共11篇)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 篇1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本措施,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总热量。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低脂膳食。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是接受院外治疗, 这样就使饮食治疗由于病人不能很好掌握方法, 而达不到治疗目的。要么控制过严, 食物范围过于狭窄, 要么一日三餐随心所欲。随病程的延长结果必然导致整个机体营养状况下降, 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我院自1997年以来, 对住院糖尿病病人开展饮食治疗咨询工作, 改变长期以来糖尿病病人对饮食控制错误认识。让病人自己学会并掌握饮食治疗方法, 以达到改善营养状态的目的。
1 病人入院时
1.1 了解情况
凡糖尿病病人入院后, 营养科会收到相应的糖尿病饮食医嘱的通知, 接下来会有营养师下病房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简要病史、饮食习惯、糖尿病病程, 以及对饮食治疗的掌握情况。
1.2 制订饮食治疗计划
根据身高、体重及理解体重, 计算出病人住院期间每日热能需要量。结合病情确定3大营养素供给比例, 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确定每日各种食物应进数量。
1.3 开设饮食处方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为每位住院糖尿病病人开设1份饮食处方。处方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理想体重, 1 d总热能需要量, 1 d食物总份数, 每日谷薯类、蔬菜类、肉蛋类、豆乳类及油脂类应进食份数, 最后是餐次分配指导。
2 病人住院期间
2.1 饮食处方
将制订好的饮食处方发给病人的同时, 我科室准备了相应的饮食治疗方面的宣传单和小册子。目的在于让病人更好地了解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意识及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营养师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 进行相应讲解、指导, 如食物的热能比例, 食物间份数的交换等。
2.2 病房巡视
病人住院期间, 进食糖尿病饮食, 接受饮食处方的同时, 定期对饮食治疗情况进行病房巡视, 平均每周2次。在巡视过程中病人会向我们提出食物选择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 营养师会进行耐心的讲解, 以便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够掌握食物交换方法, 逐步达到自行合理选择食物的目的。
3 病人出院前
3.1 出院饮食处方
由于糖尿病病人出院后会继续从事不同的工作, 为了坚持饮食治疗, 在病人出院前详细询问工作性质, 以确定劳动强度, 然后重新开设一份出院后饮食处方, 以确保出院后工作过程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3.2 出院饮食医嘱
病人出院后由于每日食物均要由自己选择, 这对于多数病人有一定难度, 于是在病人住院期饮食指导及食物交换方法学习应用的基础上, 在病人出院前发给病人一份出院饮食医嘱包括可选择食物, 少用食物及不用食物, 并对每日食盐、食油、鸡蛋、牛乳等用量做具体规定, 对餐次分配方法和加餐方法提出几种建议等。
通过以上具体操作, 自1997年以来已对近千例病人进行相应指导,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绝大多数病人经过住院期间的指导咨询后基本上能掌握饮食交换法, 但也有部分病人由于种种原因操作起来仍有一定难度。就总体来讲, 绝大多数病人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饮食, 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使糖尿病病人生活、工作、学习和正常人一样。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 篇2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
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1、苦瓜 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早餐前将一根新鲜苦瓜切碎,在开水中焯一下食用,并且在上午饮用此焯苦瓜的水。或将苦瓜作螺形切法成长条,去掉瓜子,挂起晾干备用;食用时将苦瓜干浸发,做清炒苦瓜等菜肴。因苦瓜性寒,脾胃虚寒、腹痛泄泻者当慎用。
2、南瓜 既能当菜又能代粮,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保健功效很好。被誉为“富水蔬菜”,南瓜中的水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形成,是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南瓜富含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等营养素,维生素A的含量相当于番茄,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黄瓜。南瓜是低热量、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中医认为南瓜味甜适口,性甘温,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作用。南瓜含的果胶、环丙基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锌、铬对防治糖尿病有作用。环丙基氨基酸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同时可激活葡萄糖酶,加快葡萄糖的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南瓜中的果胶可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水平下降。但南瓜品种非常多,大约有200余种,食用时要注意选择。
3、洋葱
含有前列腺素A和含硫氨基酸,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对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有益。
4、黄瓜
含糖量只有1.6%,糖尿病人可以将黄瓜代替水果食用,并可以从中获取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矿物质等。黄瓜中还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身体中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因此,身体肥胖的糖尿病人及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人更应多吃黄瓜。
5、银耳 银耳热能较低,又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银耳中还含有较多的银耳多糖,能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
6、莴笋、竹笋
糖和脂肪含量均很低,其中莴笋含胰岛素激活剂,对糖尿病人有益;竹笋属于高纤维素食物,可延缓糖尿病人肠道中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菠菜,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蘑菇,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西红柿,含糖量低。这些蔬菜都适合糖尿病人经常食用。
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水果中含糖量及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
推荐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不宜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此类水果每100克提供的能量超过100千卡。
西瓜含糖4%,梨含糖12%,香蕉为20%。西瓜含糖虽少,但吃上500克,就相当于香蕉100克、梨170 克了,所以食量也不可过多。水果的吃法也要讲究,不要在进餐后就马上吃,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最好还是试探着吃,即在吃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量;如水果减量后尿糖仍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糖尿病讲究饮食疗法,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体重和活动量,估计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含糖量高的食品不吃,含脂肪和淀粉的食品少吃,以吃蔬菜杂粮类为主,配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有个问题是:水果中都含糖,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呢?
能不能吃水果?
首先说,完全戒避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
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再者,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糖尿病的病情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可等同看待,要区分情况:
哪些情况下可以吃水果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吃甜的水果,只有病情稳定,血糖基本控制的患者才可以吃。一般说来,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以下(140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以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病情稳定,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用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对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蔬菜、水果,像草莓、西红柿、黄瓜等。
糖尿病友如何吃水果
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广。
每天吃多少合适
水果是糖尿病食谱的一部分。每100克新鲜水果产生的能量约为20-100千卡。严格地讲,每天每个患者适宜吃多少水果都应该由营养师进行计算。但是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天可以吃150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如果每天吃新鲜水果的量达到200-250克,就要从全天的主食中减掉25克(半两),以免全天总能量超标。
糖尿病患者“三宜三不宜”食谱
传统上,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那他们到底能吃什么?要对哪些食物忌口?营养专家为糖尿病患者开出了“三宜三不宜”健康食谱。
糖尿病患者“三宜”健康食谱:
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长期服用一些蜂胶,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要警惕的“三不宜”食谱:
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此外,糖尿病患[2]者甜食不能沾,可长期服用蜂胶,因为蜂胶不含糖,只是有点腥涩味。
高血压糖尿病一周食谱
星期日 早餐:小麦胚芽粥100克、全麦面包一块、黄豆50克、亚麻粉50克、苹果(高血压)、西红柿一个(糖尿病)
午餐:米饭100克、黄豆50克、生菜2种:①、凉拌三丝②、千岛黄瓜;熟菜2种:①、奶汁南瓜②、豆腐丸子,紫菜汤。
星期一 早餐:红豆糙米粥100克、全麦面馒头一个、白腰豆50克、亚麻粉50克、香蕉(高血压)、黄瓜一根(糖尿病)
午餐:红豆糙米饭100克、生菜2种:①、绿皮三丝②、酸菜心;熟菜2种;①、豆皮炒西芹②、西芹百合,丝瓜汤一碗
星期二 早餐:南瓜粥100克、犹太面包一个、五香花腰豆50克、亚麻粉50克、猕猴桃(高血压)、生胡萝卜一根(糖尿病)
午餐:蚕豆红米饭100克、生菜2种:①、什锦凉菜②、芹菜豆芽;熟菜2种:①、五彩豆腐,②、南瓜什锦,藕枣长生汤。
星期三 早餐:八宝粥100克、全麦面饼一个、红小豆50克、亚麻粉50克、香梨(高血压)、西红柿一个(糖尿病)
午餐:碗豆糙米饭100克、生菜2种:①、白玉韭菜②、香菜豆腐;熟菜2种:①、三色南瓜,②、土豆泥,酸辣汤一碗。
星期四 早餐:红薯粥100克、全面面包一个、黄豆50克、亚麻粉50克、葡萄(高血压)、黄瓜一根(糖尿病)
午餐:芝麻香芋饼一个,生菜2种:①、香菜拌黄瓜②、凉拌洋葱;熟菜3个:①、墨西哥豆,②、木耳炒白菜③、炒饼子,桂圆汤一碗。
星期五 早餐:小麦粥100克、全麦面馒头一个、绿豆50克、亚麻粉50克、芒果(高血压)、生胡萝卜一根(糖尿病)
午餐:全麦面面条150克、素四宝(用素四宝拌全麦面面条)
星期六 早餐:南瓜粥100克、犹太面包一个、白腰豆50克、亚麻粉50克、西瓜(高血压)、西红柿一个(糖尿病)
午餐:菠萝饭200毫升、八宝汤
每天的晚餐:可以少吃点饭和水果、蔬菜,或者不吃饭只喝亚麻水等。
计算方法
(1)标准体重的计算: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高于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的20%为消瘦。
(2)按体力劳动强度和体型估算每kg体重所应供给的热量(kcal/kg):
重体力劳动:体重正常40;体型消瘦40~60;体型肥胖35
中体力劳动:体重正常35;体型消瘦40;体型肥胖30
轻体力劳动:体重正常30;体型消瘦35;体型肥胖20~25
卧床休息:体重正常15~20;体型消瘦20~25;体型肥胖 15
(3)具体计算
总热量(kcal)=标准体重(kg)×每kg体重应供热量(kcal/kg)
蛋白质(g)=标准体重(kg)×每kg体重应供数量1.2(g/kg)
脂肪(g)=标准体重(kg)×每kg体重应供数量1(g/kg)
碳水化合物(g)=总热量(kcal)-[蛋白质(g)×4+脂肪(g)×9]÷4
上述标准没有考虑到个别患者内分泌上的个体差异。所以应该依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剑桥大学Hales教授所领导的一项调查结果对重新认识行为研究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亚洲人西方生活化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欧洲人的发病率则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饮食结构改变造成了Ⅱ型糖尿病的爆发。糖尿病不是因为谷物吃多了而导致的,而是谷物吃少了。此后很多调查和试验确认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更有利于患者健康。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正在倡导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求患者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达到55-60%。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关注到聂文涛发现的谷物保护曲线,提出《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进一步明确谷物保护的主张。这些研究进展势必导致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发生根本的改变。
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郭氏整体自然疗法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东西,对糖尿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在此略举一二,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如:南瓜,枸杞,山药,山萸肉,芡实,薏米,等。还有苦瓜,苦菜,苦丁茶,翻百草等。注意苦寒之品不能随意乱吃,只有嘴巴上火,有心火的时候才能吃几天,火消了就别吃了。苦寒之品长期吃会适得其反。
糖尿病饮食进餐时注意事项
①细嚼慢咽:喝汤不要端起碗喝,既不文明又不雅观,用小勺一勺一勺喝。吃饭一口一口吃,不要狼吞虎咽;
②在餐桌上吃,不要端碗盛上菜到处走;
③专心专意地吃,不要边吃边干活;
④精神集中的吃,不要边看电视边吃;
⑤饭要一次盛好,不要一点一点盛饭;
⑥吃完碗中饭立即放下筷子,离开餐桌,不要养成吃完了还不愿下桌习惯;
⑦不打扫剩菜饭;
⑧立即刷牙。
糖尿病饮食原则
吃菜吃带叶、茎类蔬菜,少吃根、块茎的菜;
不吃油炸食物或过油的食物;
不要勾芡,淀粉高;
不要吃含淀粉高的食物,如吃要交换主食;
血糖控制好的在两餐中间吃水果,但不要喝果汁;
喝汤去掉上面的油;
吃肉丝比吃肉片、肉排、红烧肉好;
吃带刺鱼比吃鱼块好,因为可以减缓进餐速度,增加饱腹感;
吃带骨头肉比吃墩肉好,既满足食欲要求,吃进的肉量又不大;
吃鸡肉去掉鸡皮及肥肉。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的注意事项
喜欢外出就餐的糖尿病朋友怎么办呢?以下是如何使饭店饮食能够适应糖尿病营养健康的建议。
(1)限制食量
很多餐馆具有一定的饮食特色—但是糖尿病营养是建立在适度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餐馆提供的三餐份量大小不同,要选择最小的份量,或者重新订做。有时候你可以点一份儿童餐作为晚餐,也可以和一块就餐的同伴分享自己的食物或打包,甚至也可以在食用之前让服务员把一半的食物打包。
(2)食物替换
不要用汉堡、薯条之类作为正餐的主食,相反的,应该选择对糖尿病有益的蔬菜或水果拼盘。还有,用无脂肪或低脂肪的食物来替换常规的高脂肪食物。
同时还要注意附加的调料,比如咸肉酱、果酱,还有炸薯片等可破坏糖尿病营养的平衡,因为它们能迅速的增加一餐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3)和厨师商量
食物的配制有时候是可以商量的,比如要求蒸煮而不是油炸,也可以建议厨师使用低胆固醇的鸡蛋,全麦面包或无皮鸡肉。或者要求小份饼、面和大量的蔬菜。如果食用的是低盐饮食计划,也可以要求在食物中不添加食盐。
如果想要自己身体健康,就要坚持自己制定的饮食计划,不要随意的更改或变换。
(4)喝什么
碳酸饮料含有很高的热量。令人吃惊的是,冰激淋含有更多的热量及饱和脂肪,因此应减少饮用碳酸饮料,而用矿泉水或淡茶替代。
同样,饮酒应该注意:如果糖尿病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经过医生同意后,偶尔可以少量饮酒,但是必须在吃过食物后饮用。这是因为酒精能增加空腹热量的消耗,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而且过量饮酒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如神经系统和眼底的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如果饮酒时,一定要选择含酒精较低的啤酒或葡萄酒。
(5)按时吃饭
每天按时吃饭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服用糖尿病药品或胰岛素的患者。如果和其他人一块聚会时,尽量把时间安排在自己平时就餐的时间,并避免等待过长的时间,或者避免繁忙的餐厅。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吃饭,可以食用一些水果或淀粉类食物。
(6)储存甜点
当患有糖尿病时,甜点就显得不可或缺。甜点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应该计算在食谱内。喜欢甜点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用餐时补偿性的减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量—如面包,米粥或土豆等。
(7)牢记规则
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用餐,一定要记住糖尿病营养的规则。尽量吃多种健康食品,避免食用不健康的食品。限制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对食物做些适当的调整。此外,您可以和医生或营养师共同制定自己的饮食计划,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编辑本段]各种水果的含糖量比较
常见果蔬的含糖量:黄瓜(1.5%)、石榴(1.68%)、番茄(2.1%)、西瓜(4.2%)、草莓(5.9%)、甜瓜(6.2%)、樱桃(7.9%)、柠檬(8.5%)、鲜葡萄(8.2%)、李子(8.8%)、梨(9.0%)、菠萝(9.3%)、桃(10.7%)、鲜柿子(10.8%)、杏(11.3%)
专家答复:
常见果蔬的含糖量:黄瓜(1.5%)、石榴(1.68%)、番茄(2.1%)、西瓜(4.2%)、草莓(5.9%)、甜瓜(6.2%)、樱桃(7.9%)、柠檬(8.5%)、鲜葡萄(8.2%)、李子(8.8%)、梨(9.0%)、菠萝(9.3%)、桃(10.7%)、鲜柿子(10.8%)、杏(11.3%)、橙(12.2%)、苹果(12.3%)、甘蔗(12.4%)、橘(12.8%)、香蕉(19.5%)、鲜山楂(22.1%)、海棠(22.4%)、鲜枣(23.2%)。
糖尿病饮食治疗误区
饮食疗法即饥饿疗法合理的饮食疗法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的机会,有利于控制血糖。轻症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需饮食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饮食疗法就是因人而异控制饮食量,长期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决非饥饿或禁吃等强制性措施。否则,会使生活质量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应避免使用“饮食控制”一类的说法,因为这容易使患者误解为饮食疗法就是严格地限制食物摄入量,甚至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就是吃得越少越好。
粗粮含糖少,多吃也无妨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在74%~76%。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从而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如进食100克玉米,其80%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为血糖。而食用同量的面粉,则90%变成血糖,这就是所谓的“血糖指数”。此外,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约60%),其血糖指数也低。目前,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
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而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粮或细粮均可。但无论粗粮与细粮,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
水果甜,万万不能吃很多患者提起水果如谈虎而色变,自患病后不敢问津。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比较低,如苹果、梨含糖10%~14%,香蕉含糖20%,西瓜含糖4%o水果可以吃,但要适量。对于餐后血糖低于10毫摩/升的患者来说,每日可以吃1个苹果或梨,但要放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表13)。
甜的食物一律拒之口外其实自然界有很多甜的物质。糖精是一种甜度高而不被吸收的物质。此外,如甜叶菊、阿拉伯糖、木糖醇、果糖以及阿斯巴糖均可作为糖尿病的甜味剂。市场上出售的“无糖月饼”、“无糖酸奶”多以木糖醇作为添加剂。这些甜味剂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品的热量。不过这类食品中的面粉等其他成分仍可转化成葡萄糖,食用时应想到这一点,不可被“无糖”二字所迷惑。另外,阿斯巴糖又称蛋白糖,系由两种氨基酸缩合而成,不能加热。木糖醇有通便之功效。
副食含糖少,可以多吃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尤为活跃,因此多食也会升高血糖,只是比主食迟缓得多。鉴于这样的特点,建议早餐吃一个鸡蛋,睡前喝一袋奶,这样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不含糖,所以,成为很多患者的消遣食品。但其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可产生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生的热量。进食这类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而且会转变成葡萄糖,因此,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假如每天食20粒花生米,那么炒菜时就无需放油。
喜欢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以及含水多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如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而米饭或玉米饼消化慢,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也慢,所以,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有人认为,喝稀饭如同喝糖水,这是夸张之词。但是,确实,喝稀饭,尤其是喝煮得时间长的稠稀饭,确实要比吃干饭后的血糖上升得快。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应改变
喝稀饭的习惯。
多吃豆制品适量地进食豆制品(豆汁、豆腐等)确实对健康大有好处。豆制品不含糖,并不是说它不会转化为糖,只是转化较慢(大约需3小时),最终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病程较长者,若不注意,大量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会造成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合并有蛋白尿者,最好尽量以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
糖尿病饮食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只要多学习,不断摸索,就能制定出一套既可口又适宜的糖尿病食谱。
糖尿病饮食十法则
①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②平衡膳食;
③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
④限制脂肪摄入量;
⑤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⑥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唐食物;
⑦高膳食纤维膳食;
⑧减少食盐摄入;
⑨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⑩多饮水,限制饮酒。
紫灵芝煮水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每天用紫灵芝煮水喝能控制血糖,减少西药服用量,预防并发症。
这是我为母亲经常煮的紫灵芝水,因为母亲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开始母亲不怎么喝,后来确实是改善了病情(尤其对平稳血糖有非常大的改善),从那以后母亲就开始自己主动煮着喝。在她的影响下,家里人也都跟着喝,因为紫灵芝水不仅可以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改善失眠。
《灵芝的现代研究》有记载,紫灵芝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症: 紫灵芝用于治疗糖尿病:紫灵芝不仅有直接降血糖作用,而且与原用的降血糖药物合用可以增加疗效,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在血糖维持正常且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减原用降血糖药的剂量,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紫灵芝本身具有的保肝作用也可以减轻或防止一些口服降血糖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紫灵芝水做法
原料:国琼紫灵芝片30克,可以在国琼灵芝的官网上订购(http://vip.guoqiong.com/)国琼的紫灵芝片最正宗,可以一次多买点,在同仁堂药店买一克就要1.8元。做法:
1、备好原料,国琼紫灵芝片30克,15片左右。
2、将国琼紫灵芝片用水冲洗一下,掰成小块(不要用手揉,用水轻轻冲洗去掉灰尘就可以,使劲揉会把紫灵芝片表面的孢子粉洗掉)。
3、锅中加入1500ml水,放入洗干净的紫灵芝片,开始煮(用砂锅或者不锈钢锅)。
4、大火煮开,改为小火煮15分钟。
5、煮完看着颜色很浓,这是因为把紫灵芝里面的营养成分灵芝多肽煮出来了(可以煎煮2~3次混在一起喝,也可以喝完一次,再煎煮第二遍第三遍)。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篇3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 护理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截止2003年中国拥有2380万糖尿病患者,每天增加3000名新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最新统计,我国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为187.5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3.94%, 因此糖尿病的增加不容忽视。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与后天因素联合作用而导致机体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因素分泌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继而引起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异常典型的临床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如果糖尿病病人不控制饮食而像正常人一样进食,饭后血糖就会升的很高,不仅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而且長期持续高血糖易导致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最终使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每个病人不管病情轻重,不管是否应用降糖药,都要坚持合理的饮食治疗,不可忽视。
一、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患者一旦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波动很大,需要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糖尿病知识,以达到最佳配合,并能使患者能及时做到自我监测、自我调节。
2、饮食护理——制定食谱应对患者基本情况、病情、饮食习惯而制定。同时,纠正病人不正确的的饮食观念和生活习惯,食谱多样化,一日三餐比例恰当,合理分配。
3、进餐注意事项——应用胰岛素治疗,须按时进食,在注射后30 min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4、加强营养咨询和宣教工作——使患者懂得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重要意义,主动配合治疗,长期坚持。
5、注意观察——观察患者血糖波动范围,进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治疗方案。如有的病人喜吃面食,可以把部分米饭换成面条等。
6、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并保持有规律的饮食制度,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制定家庭食谱,介绍可用食物及成分,如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含量及食品交换方法,并嘱患者定时复查。
二、饮食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首先向患者说明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终身性的,要建立正确、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偏,不挑食。
2、严格定时、定量、定餐次。
3、严格控制全日总热量的摄入,防止过多。一般每天的主食量在4~6 两为宜。
4、要保证每日优质蛋白的供应,也就是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牛奶、鸡蛋和瘦肉的摄入。各种肉食总量每天不超过3两。
5、忌含糖量高的饮食。
三、糖尿病病人常用食品
1、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小米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长期食用可收到降糖、降脂的效果。
2、蔬菜:包括甲种蔬菜(含糖1%~3%),如南瓜、菠菜、冬瓜、黄瓜、苦瓜、油菜等;乙种蔬菜(含糖4%~6%),如茄子、空心菜、绿豆芽、小葱、白萝卜等;丙种蔬菜(含糖7%~9%),如洋葱、香菜、蒜头、毛豆等等。其中,洋葱、香菇、柚子、南瓜、苦瓜等即可做菜食,亦可收到降血糖的作用。
3、豆类和乳类:包括干黄豆、豆腐粉、豆浆、牛奶、奶粉等。豆类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合理应用对控制血糖、血脂是有利的。
4、油、脂类:包括烹调油、花生、核桃等硬果。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动物油,以植物油为主。
5、瘦肉、鱼虾、禽、蛋,在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情况下,可以少量进食。
6、水果: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吃些低糖水果,如梨、柿子、苹果、西瓜内皮等。
四、各种营养素的日需要量
1、碳水化合物: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耐量,但血糖高于11.1mol/l 时应限制碳水化合物。根据本组病人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体重正常,单纯采用饮食治疗的病人,开始时碳水化合物每日200g ,约折合主食250g,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糖下降可逐渐增加至250~300g,约折合主食300~350g。对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当病情不稳定时,每日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00~250g ,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至250~350g,约折合主食300~400g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不宜超过250g。主食中米、面等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一般我们给予病人每日主食量如为6两,患者可从中获取植物蛋白质30g左右,再补充些瘦肉、鸡蛋、牛奶、豆类、青菜等副食后即可满足全日蛋白质的需要量。吃素食者,易缺乏蛋白质,应采用多种谷类、豆类的混合饮食,这样可以提高蛋白质数量及质量。
3、脂肪:要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内,植物油包括豆油、麻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粉油等。
4、纤维素:对糖尿病病人应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一般日摄入量为20~35g为宜。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以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 ,还可以预防便秘,并且有利于减肥。高纤维素食物,在进食时需要较长的咀嚼时间,可延缓胃的排空时间,增加饱食感,减少食物中摄入量。我们常用的食物如粗粮、麦夫子、蔬菜、豆类等,都含有大量纤维素。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 篇4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手测量法,食物交换份法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饮食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1], 合理饮食可减缓甚至改善病情, 饮食不当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诱因[2]。食品交换份法是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经典方法。有研究表明, 73%的糖尿病病人饮食依从性差, 其中63.24%由饮食方案太繁琐造成[3]。为探索更简易的饮食指导方法, 我院在糖尿病饮食指导中采用了加拿大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手测量法[4], 探讨其对病人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为饮食健康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并出院的86例2型糖尿病病人, 其中男51例, 女35例;年龄53.6岁±8.32岁;病人无智力及精神障碍, 能有效交流, 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事先与病人讲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 要求病人能定期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将86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常规饮食教育培训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食品交换份法培训2次, 观察组进行手测量法培训2次。培训结束后两组均在家进行糖尿病饮食实践6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糖尿病常规饮食指导
86例病人均接受了我院内分泌科举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饮食和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和自我护理方法等。常规饮食指导内容主要有糖尿病饮食原则、热量计算方法、烹饪方法选择、饮食注意事项、食谱设计方法。讲授方法为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 每次10例~15例, 每次45min。
1.2.1. 2 对照组饮食指导
对照组2次食品交换份法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食品交换份法内容:依病人自身情况算出每日所需热量, 再按每90kJ为1个单位将总热量算成所需的单位数, 依食品交换表将所需“单位”折算为食品及各种营养素, 通过食品交换份表变换食谱。之后运用糖尿病食物模仿具及健康饮食营养教育卡片进行常见菜肴的烹饪演示, 营养师一对一帮助病人设计食谱, 每次5例, 每次60min。
1.2.1. 3 观察组饮食指导
观察组2次手测量法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手测量法测量各类食物每日摄入量体积:碳水化合物为紧握自己双拳的大小;水果为自己1个拳头大小;瘦肉为自己1只手掌大小, 小拇指厚度;绿叶为双手能捧起的蔬菜量;油为自己大拇指第1指节至指端的体积。由病人亲自实践, 营养师根据病人所需热量评定病人手测量份量是否合适, 以营养师定出的食物份量±15%为合适, 不合适的重新定义“手”的范围, 直到测量合适为止。之后运用糖尿病食物模仿具及健康饮食营养教育卡片进行常见菜肴的烹饪演示, 营养师一对一帮助病人设计食谱, 每次5例, 每次60min。
1.2.2 评价内容
采用张萍[5]设计的饮食疗法依从情况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该问卷共20个条目, 按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分~4分, 总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 ≥60分为依从性好, 48分~59分为依从性中等, <48分为依从性差, 该问卷信效度良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描述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例病人均完成了饮食指导培训及家庭实践, 回收问卷86份, 回收率100%。两组病人饮食依从性情况见表1。
分
1)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3 讨论
3.1 手测量法可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6个月的实践, 观察组病人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手测量法可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以往饮食指导的方法如细算法、主食固定法、食物交换份法等相对复杂[6],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饮食治疗的积极主动性。手测量法简单易行, 病人可通过手测量实现同等热量不同食物间的简单兑换。很多病人表示, 手称量对其进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能很好地控制某些食物的摄入量。因此其饮食依从性明显提高, 对血糖控制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2 对以后开展糖尿病饮食指导的建议
3.2.1 保证手测量法的准确性
手测量法虽简单易行, 但用手称出来的食物量不一定符合每例病人的要求, 因此, 一定要定期对病人称出来的食物量按照所需热量进行较准, 以食物份量±15%为合适, 否则需重新定义称量量, 直至称出量合适为止。此外, 油的测量方法最好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1汤匙约10g油的方法[7], 以提高手测量法中油估计量的准确性。
3.2.2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手测量法可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 但在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方面需综合多种方法, 提高效果。如综合手测量法和食物交换份法, 以提高饮食的多样性和摄入量的准确性。在进行教育时采用食物仿真模具、健康教育对话图甚至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饮食指导[6], 以提高病人的接受能力, 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病人实践时可采用家庭访视[8]、社区强化饮食[9]、延续性护理、协同护理模式等形式增强病人饮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手测量法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依从性, 在以后的饮食指导中仍需综合多种方法、采用多种形式, 积极利用社区资源,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效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潘长玉.糖尿病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01-1143.
[2]Bantel JP, Wylie-Rosett J, Albright AL, et al.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for diabetes: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 2008, 31 (suppl 1) :S61-S78.
[3]张萍, 于宝柱, 李欣欣, 等.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2) :1563-1564.
[4]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Expert Committee.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03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anada[J].Can J Diabetes, 2003, 27 (suppl 2) :80-102.
[5]张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8:1.
[6]胡一宇, 黄丽华.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6) :555-557.
[7]葛可佑, 杨晓光, 程义勇.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10 (5) :32-35.
[8]苏建华, 曹桂华, 朱锦凤, 等.家庭访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疾病控制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2) :1173-1175.
糖尿病人的饮食调理 篇5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提起控制糖尿病,人们会想起控制血糖,其实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控制血糖是使高血糖降下来,虽然血糖得到了控制,但糖尿病并不一定能得到控制,并发症还可能会发生发展;而控制糖尿病是不但使高血糖降下来,还能使糖代谢基本恢复正常,缓解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只关注血糖是错误的,关键要看糖代谢是否恢复正常,并发症是否发生发展。
糖代谢的关键是提高受体的敏感性,即打开糖的通道,让糖进入细胞被燃烧利用,在这方面,饮食调理膳食干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治疗糖尿病,目前医学上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及胰岛素治疗。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长期坚持严格的饮食控制。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调理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1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应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调理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一、饮食调理营养原则
合理控制热能合理控制热能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原则,在总热量确定的前提下,再考虑三大营养素的分配。
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使葡萄糖耐量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病人应选用血糖指数较低的粗糖,如玉米面、燕麦片、荞麦面、莜麦面等。
控制脂肪为了减少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并发症,脂肪所供热量应限制在占总热量的30%以下。食物中所含的胆固醇量每日应限制在300毫克以内,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
蛋白质的摄入量近似正常人成年人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或占总热量的10%~20%,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占1/3,如有并发症可作具体分析处理。
注意维生素的摄入糖尿病病人B族维生素消耗增多,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神经症状。粗粮、干豆类、内脏类、蛋类、蔬菜(尤其绿叶蔬菜)含B 族维生素较多。维生素 C可预防微血管病变。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有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可溶性纤维(果胶、藻胶、魔芋)的效果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整谷、麦麸、豆皮、蔬菜),并有利于血脂的降低。
合理安排餐次为了减轻胰岛负担使之合理分泌胰岛素,糖尿病病人至少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易出现低血糖,可在三餐之间加2~3餐。
二、饮食调理应用要点
1.饮食调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饮食调理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调理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调理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调理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既不能主观随意,又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1)不宜吃的食物:
易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各种糖类、蜂蜜、巧克力、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糕点等。
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治疗只供热能,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另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好。
(2)适宜吃的食物:
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等,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适量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病人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
7.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应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一句话小贴士
★纠正“多吃降糖药就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少吃盐。
★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
★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篇6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2人女18人,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其中25人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与饮食治疗,5人饮食治疗,平均住院15天,血糖控制良好,好转出院。
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病人饮食总得原则是保证不超过每日热量前提下,保证患者每日营养需要。
2.1控制总热量
总热量摄入的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标准体重、
实际体重、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2)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计算法。标准体重(kg)=身高(era)-110;肥胖度(或消瘦)=(实际体重一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100%(注:实际体重超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消瘦)。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而不是实际体重计算)。休息时:15cal/(d·kg);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5-30cal/(d·kg);中度劳动:30-35eal/(d·kg);重体力劳动:40cal/(d·kg)。根据患者每日所需总热量与患者一起制定可行饮食计划。
2.2营养搭配
患者宜少食多餐、少肉多鱼,少细多粗,少油多清淡,少吃多动。忌油炸食品及含油量高的食物,不吃含淀粉高的食物。a每天主食以4-6两为宜,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避免复杂做法主食。如吃馒头不吃花卷;吃米饭不吃炒米饭。b脂肪含量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胆固醇含量不超过300g。c蛋白质含量占总热量的15-20%,对于儿童、消瘦、孕妇患者可适量增加。肉、蛋、鱼、奶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建议患者每天保持4个一:一杯奶、一个鸡蛋、一两肉、一两豆制品。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比为1:1,病人每日主食为6两,患者可以从中获取植物蛋白30g左右,再补充些鸡肉、牛奶、豆类等副食后即可满足全日蛋白质的需要量。吃素食者,易缺乏蛋白质,应采用各种谷类、豆类的混合饮食,这样可以提高蛋白质数量与质量。d纤维素:糖尿病病人应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一般每日摄人量为20—359为宜,如粗粮、麸子、豆类等,都含有大量纤维素。e水果对于病情不重,血糖基本控制正常的患者可少量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橙子、菠萝、樱桃、柠檬、李子、杏等[2],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坚持饮食控制。2.3清淡、少盐饮食每天食盐<6g,少吃腌制食物,做饭时少放盐,以免增加心、肾血管并发症。
2.4限制饮酒
酒是高热量食品,不含其他营养素,还会增加肝脏负担。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尽量不饮白酒,或少量饮用酒精浓度低的啤酒、果酒
3食谱的订制
糖尿病病人食谱的制定,首先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早餐量要少,上午肝糖原分解旺盛,易发生早餐后高血糖。如一日三餐比可为1/5、2/5、2/5,也可按1/7、2/7、2/7、2/7分配,但基本要固定。有学者观察了50例2型糖尿病人,研究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或稀饭对早餐后血糖的影响,发现早餐进食干饭餐后血糖较平稳,而进食稀饭则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认为如果能坚持食用以干饭为主的早餐,有助于糖尿病病人早餐后午餐前血糖的控制[3]。食物准备的越熟越烂,越容易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越明显。所以,应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谱,应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调整。
4避免饮食误区
饮食控制不等于饥饿疗法;限制主食不等于不吃主食;多吃粗粮不等于不限制粗粮,糖尿病饮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限制脂肪不等于素食,如肉食摄入不足导致蛋白不足,易引起机体感染。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易引起饥饿,不利于饮食治疗的坚持。
5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饮食指导,使得个体营养得到很大改善,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营养均衡,30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饮食,在药物的控制下,血糖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6讨论
要对患者进行科学饮食护理,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在制定食谱时照顾患者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多样化,保证一天糖摄入的比例科学化,进行较为合理的分配。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掌握,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多与患者宣教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使之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秀芳.糖尿病的饮食护理[J].中国当代,2011,3(29):151-154.
[2]潘晓彦.2种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饮食指导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53-57.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篇7
1 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①纠正代谢紊乱, 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②维持正常体重, 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 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 使体重增加, 以增强体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③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 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④维持健康, 使成人糖尿病病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 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的正常发育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
2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分配
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依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标准体重、实际体重、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②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计算法。标准体重 (kg) = 身高 (cm) -110;肥胖度 (或消瘦度) =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 (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 超过20%为肥胖, 超过40%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体重不足, 低于20%为消瘦) 。③成人热量计算 (按标准体重, 而不是实际体重计算) 。 休息时:84 J/ (kg·d) ~105 J/ (kg·d) ;轻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105 J/ (kg·d) ~126 J/ (kg·d) ;中体力劳动:126 J/ (kg·d) ~147 J/ (kg·d) ;重体力劳动:168 J/ (kg·d) 。④总热量的营养分配:糖类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75% (平均60%) ;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 (无肾脏损害时) 10%~20%;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建议控制早、中、晚餐的摄入量, 三餐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比例为1/5、2/5、2/5。
总之, 吃得越多, 餐后血糖就越高。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中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糖类三种营养素产生热量, 所以进食总热量高肯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 糖尿病病人必须进行合理的饮食分配。
3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1981年Jenkins等首次发表了62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GI) 值, 报道了食物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的影响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何谓“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其实它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它是指含50 g糖类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 (一般为2 h) 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 它是一个比较而言的数值, 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
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测定各类糖类的血糖生成指数, 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膳食, 改善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病病人和肥胖者等的健康状况, 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 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等产生显著影响, 并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 从而在某些慢性病的防治中起作用。旨在强调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疾病人群的意义及其对于健康者的潜在益处。
一般而言,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70为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 吸收率高, 葡萄糖释放快, 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55为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 吸收率低, 葡萄糖释放缓慢, 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 下降速度慢。
具体而言, 通常豆类、乳类总是低或较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而谷类、薯类、水果常因品种和加工方式不同而引起血糖生成指数的变化, 特别是令其中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发生变化。蔬菜肯定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 特别是叶和茎类蔬菜, 因为糖类的含量不超过6%, 而且富含膳食纤维, 所以对血糖影响小。
应对措施:①“粗”粮不要细作。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 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 白面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70, 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 所以, 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②简单就好。在厨房要“懒”点, 蔬菜能不切就不切, 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样, 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状。宁愿多嚼几下, 肠道多运动, 对血糖控制有利。③多吃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许多种, 日常可直接买到的有魔芋。另外, 多选用天然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 如芹菜、竹笋等。木耳、菇类也是较好来源。④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如一般的小麦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81.6, 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37, 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典型的意大利通心粉用含蛋白质高的硬粒小麦颗粒粉制成,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仅46。饺子是北方常用食物, 蛋白质、纤维都高, 也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品。⑤急火煮, 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烹、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因此, 除非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 谷类煮熟必须经过长时间高温。因此加工时间越长, 温度越高, 水分多, 糊化就越好,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⑥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 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⑦高低搭配。高、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一起, 可以制作一个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膳食。而高与高在一起当然就只能是高了。
摘要: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最终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病人合理控制饮食, 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 才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饮食护理
参考文献
[1]李锦.饮食健康教育在北方糖尿病病人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6C) :1686-1687.
[2]廖桂香.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7C) :1969-1970.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 篇8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饮食,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生活的改变, 我国糖尿病 (DM) 也进入发生发展的高速期,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人数也在增多。糖尿病合并妊娠是DM中的特殊人群, 应对其饮食、运动予特殊化、个体化的指导, 协助母儿平安渡过孕期。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妊娠88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病人, 符合200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有关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标准。其中64例为妊娠合并糖尿病 (GDM) , 24例为原有糖尿病合并妊娠 (PGDM) , 年龄22岁~38岁, 平均28岁。
1.2 治疗过程
所有病例在住院期间监测血糖, 每天5次~7次 (指尖血、空腹、3餐后2 h、睡前血糖或3餐前、3餐后2 h、睡前血糖) , 自测尿酮, 2个月~3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1次, 在饮食、运动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者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结合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孕前理想体重者前3个月按126 kJ/ (kg·d) ~147 kJ/ (kg·d) 摄入, 每月测体重, 4个月~9个月渐增至105 kJ/ (kg·d) ~168 kJ/ (kg·d) , 每周测体重, 保持前3个月体重增加约1.5 kg, 4个月~9个月每周增加体重0.5 kg;低体重者 (低于标准体重80%以下) , 按168 kJ/ (kg·d) 或略多给予, 前3个月每月测体重, 4个月~9个月每周测体重, 保持前3个月体重增加2.2 kg~2.5 kg, 4个月~9个月每周体重增加0.5 kg;超重者 (超标准体重20%) , 按105 kJ/ (kg·d) ~126 kJ/ (kg·d) 给予, 前3个月每月测体重, 4个月~9个月每周测体重, 前3个月保持体重增加约1 kg, 4个月~9个月每周测体重增加不超过0.3 kg。所有病人热量均按糖类45%~50%, 蛋白20%, 脂肪30%~35%比例, 按3正餐、3加餐配给。所有病人每天自测尿酮。
2.2 运动护理
运动前先排除运动的内科或产科禁忌证, 主要以上肢功率计算运动和散步为主, 隔日1次, 餐前先休息30 min, 同时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及血糖, 进食后30 min进行运动, 散步者运动时间控制在45 min, 分3次进行, 每次15 min, 每次间隔休息5 min, 强度自己控制。上肢功率计运动者, 取坐位手持约1 kg重装满沙子的可乐瓶, 双手同时上举10次, 持续约20 min, 运动中维持靶心率10 min, 靶心率计算公式: (220-年龄) ×70%。
3 结果
通过药物治疗及饮食、运动特殊指导后, 所有病例未出现尿酮症, 也未出现严重低血糖症, 空腹血糖4.0 mmol/L~5.8 mmol/L, 餐后2 h血糖5 mmol/L~7 mmol/L, HbA1c除初诊时较2个月后复查有明显降低外, 以后复查及GDM者都保持6.0%左右。24例PGDM初诊HbA1c为 (7.8±1.2) %, 2月后复查HbA1c为 (5.8±1.1) %,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4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原有PGDM和GDM两部分[1]。但无论是PGDM或GDM, 如其血糖未能严格控制平稳达标, 对母儿的损害均甚严重, 由于孕期中既要保证母儿均有足够的营养, 又因生理因素的改变, 如雌孕激素改变, 胰岛素酶的增多等, 使孕期中如需胰岛素控制血糖时, 胰岛素的变量往往很大[2], 很易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前低血糖的情况, 血糖波动大, 不利于母亲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采取针对各不同个体予特殊的饮食指导护理及饮食分餐给法, 针对个体予不同的运动处方, 在这基础上如血糖不达标再加胰岛素强化治疗, 减少了控制血糖达标中的波动幅度, 使孕妇整个孕期中血糖能平稳控制达标。
参考文献
[1]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9.
糖尿病人饮食误区大盘点 篇9
临床实例: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 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不, 隔壁的张大爷最近因为口渴、消瘦, 去医院一查果然是糖尿病。医生告诉他, 糖尿病属于“富贵病”, 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张大爷觉得医生的话在理, 可不是吗?在过去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贫困年代里, 压根就没听说过“糖尿病”这个词, 看来很有必要“回到解放前”。从此以后, 他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多吃一口, 不久, 张大爷去医院复查血糖, 嘿, 血糖还真正常了, 于是张大爷对“病是吃出来的”这句话愈加深信不疑。三餐吃得更少了, 有时甚至一顿饭吃不了一两, 经常饿得心慌出汗、眼花手抖, 直到有一天夜里出现了严重低血糖昏迷, 如果不是发现抢救及时, 很可能连命都搭上了。
专家点评: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少数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只需控制饮食便能使血糖维持正常, 因此, 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饮食治疗≠饥饿疗法。如果患者进食量太少 (每天主食低于150克) , 不仅容易出现低血糖及饥饿性酮症, 而且还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即“苏木杰现象”) , 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不仅如此, 由于热量摄入不足, 还会造成体内自身脂肪及蛋白质过量分解, 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因此, 科学的饮食疗法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 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 即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 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 适当地控制进食量, 并注意饮食多样化, 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一般情况下, 糖尿病患者每顿主食不超过2两 (100克) , 不低于1两 (50克) ;主张少食多餐, 即把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 如半两 (25克) 主食或者1个鸡蛋 (50克) 作为加餐用;可以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如各种绿叶蔬菜。
误区2主食少吃, 副食不限
临床实例:张阿姨自从查出糖尿病以后, 每顿饭主食比过去吃得确实少多了, 但鸡、鸭、肉、蛋等副食品的摄入量却明显增加, 而且平时每当肚子饿了, 就用坚果类零食来充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张阿姨发现自己血糖控制得并不好, 她有些纳闷, 自己吃得并不多呀?那么,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专家点评: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 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 不能因为副食含糖少, 就随意多吃。
主食 (米、面等) 固然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但副食 (鸡、鸭、鱼、肉、蛋、各种坚果等) 所含的热量同样不可忽视。1克糖类产4千卡热量, 1克蛋白质也产4千卡热量, 而1克脂肪可产9千卡热量。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 因此, 如果副食吃得太多, 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不仅如此, 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还会导致肥胖, 使血脂升高, 加速动脉硬化, 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花生、瓜子不离口, 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殊不知, 坚果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100克坚果 (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 所含的热量相当于200克主食, 30粒花生米 (约12克) 所含的热量相当于1汤匙植物油 (10克) 或者25克面粉或大米。因此, 坚果类的零食不能随便吃。
张阿姨尽管主食吃得很少, 但血糖总控制不好, 就是因为副食及坚果类零食吃得太多。
误区3进餐不定时定量或者不吃早餐
临床实例:王经理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由来已久, 经常不吃早餐。查出糖尿病以后, 王经理的这个习惯依旧未改, 甚至还为此找了个貌似有理的借口:“不吃早餐有助于控制饮食”, 不仅如此, 王经理平常吃饭也没什么规律,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用药, 因此, 王经理的血糖一直控制欠佳, 而且曾多次发生过低血糖。
专家点评:王经理的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吃早餐, 隔夜空腹时间如果太长, 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甚至低血糖, 而低血糖又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 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进而完全失控。而且, 病人如果不吃早餐, 中餐的进食量势必会增加, 这样不仅对控制全天的总热量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且使午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所以, 糖尿病患者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 必要时, 还需要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
注意:加餐并非加量, 而是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物留做加餐用, 这样做既可以预防低血糖, 又可以防止餐后高血糖, 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误区4多吃点没关系, 加大药量便可
临床实例:老刘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 每天应酬不断, 顿顿不是喝高了, 就是吃多了, 饮食控制对他简直难上加难。没有办法, 老刘只好加大降糖药的用量,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 而不必担心血糖升高了。
专家点评: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 只要用上降糖药 (或胰岛素) 之后, 就可以随心所欲,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愿吃多少就吃多少, 而不必再严格控制饮食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 原因有二:一是暴饮暴食会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 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 使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甚至于完全失效, 最终即使用上胰岛素, 血糖依旧控制不好, 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二是药物过量应用, 会增加其对肝肾的不良反应, 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 多吃饭多吃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事实上, 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糖尿病, 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 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 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 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只有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 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则, 即便药物再好, 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5水果含糖多, 绝对不能吃
临床实例:李大妈喜爱吃甜食, 尤其是各种时令水果, 更是她的最爱。不过, 自从查出糖尿病之后, 李大妈对一切水果都“敬而远之”, 再也不敢问津了。
专家点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这些对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水果中所含的糖分主要是果糖, 此外还有少量葡萄糖及蔗糖, 而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与, 所以,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以少量进食水果, 大可不必一概排斥。
各种水果的糖分是有区别的, 西瓜含糖最低约为4%, 枣、甘蔗、山楂含糖较高约为20%, 在严格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如樱桃、西瓜等) 是允许的。但要放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 并将水果的热量计入在总热量之内, 并从主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 譬如吃200克橘子或苹果就要少吃25克主食。当然, 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暂不宜进食水果, 此时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作水果吃, 等病情平稳后再作选择。
误区6吃干喝稀都一样
临床实例:王大娘前不久曾因糖尿病入院治疗, 住院期间, 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出院后王大娘继续按原方案治疗, 前两天去医院复查, 发现餐后血糖很高。医生经过了解得知, 王大娘有早餐喝稀饭的习惯, 早餐后血糖高很可能与之有关, 于是建议她早餐改吃干食, 几天后, 王大娘再去复查, 餐后血糖果然恢复正常了。
专家点评:研究发现, 糖尿病患者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饭和稀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喝稀饭的患者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煮烂的稀饭很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 胃排空时间比较短, 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较快、较高。相比之下, 干饭消化、吸收及排空较慢, 因而餐后血糖上升得较缓、较低。糖尿病患者早餐后、午餐前的血糖处于一天当中较难控制的时段, 如果早餐坚持吃干饭, 将有助于此间的血糖的控制, 进而有利于全天血糖的控制。所以,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应改变喝稀饭的习惯。
误区7“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临床实例:赵女士平日嗜糖如命, 各种小甜点、冰淇淋啊, 几乎天天不断。自从患上糖尿病之后, 医生建议她不宜再吃此类甜食, 这让她简直难以忍受。后来, 赵女士在超市中偶然发现有无糖糕点出售, 这不禁让她大喜过望, 每次逛超市, 都要大包小包地采购一大批, 然后回到家里无所顾忌地猛吃一通, 用她的话讲“反正是无糖的, 多吃点也不要紧”。不过没多久, 她的血糖水平又回到了从前。
专家点评: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 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含糖, 可以随便吃, 不需要控制。其实, 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而已, 有些则是加入了甜味剂 (如木糖醇) , 这些甜味剂可增加食品的甜度, 但不增加食品的热量。但是, “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 与米饭、馒头一样, 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 不可被“无糖”二字所迷惑, 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需要说明的是, 无糖食品没有确切降糖疗效, 不能本末倒置放弃降糖药物治疗而用它来代替。
误区8只吃粗粮, 不吃细粮
临床实例:王大伯是一位老糖尿病患者。不久前, 在一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上听说膳食纤维具有降糖、降脂、通便等多重功效, 而粗粮里富含膳食纤维。王大伯照葫芦画瓢, 从此以后就只吃粗粮, 一点细粮也不吃。
专家点评:多吃点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有益, 但不必矫枉过正, 一点细粮也不吃。事实上, 就糖类的含量而言, 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无几, 大体为75%~80%。但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 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因此, 摄入同等量的粗粮和细粮, 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如进食100克玉米, 其80%的糖类转化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 则90%转化为血糖, 即两者的“血糖生成指数”不同。此外, 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 (约60%) , 其“血糖生成指数”也低。目前, 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基于上述原因, 血糖居高不下者, 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而通常情况下, 尽量采取粗、细粮搭配。但无论粗粮、细粮, 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 粗粮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
需要指出的是, 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 无论吃什么, 都应该适度、平衡, 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9口渴也不喝, 过度限水
临床实例:春节以后, 彭先生不明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 每天夜里因小便要起好几次床, 后经医院检查确诊是2型糖尿病。现在, 他除了正常服药和控制饮食以外, 甚至连水也不敢多喝一口, 在他看来, 多尿等糖尿病症状与喝水多有很大关系, 少喝水可以减少小便次数及尿量, 因此, 他平时即使再渴也不肯多喝一口水, 直到有一天, 彭先生因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住进了医院, 才明白这都是过度限水惹的祸。
专家点评:彭先生的这种做法显然不妥。糖尿病患者多尿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 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而口渴、多饮正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糖尿病患者严重失水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 将会进一步加重高血糖及体内高渗状态, 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 严重者会发生高渗性昏迷而危及生命。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心、肾源性疾病, 就不要盲目限制饮水, 每天进水量至少应达到1 500~2 000亳升。小便量越多, 越要多补充水分, 盲目限水会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黏度及血糖增高。
误区10不讲究烹饪方法
临床实例:自从患上了糖尿病以后, 刘女士一改过去顿顿大鱼大肉的习惯, 主要以粗粮和青菜为主。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口味, 刘女士每次做菜放油都很多, 而且经常吃一些煎炸食品, 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甚理想。为此, 她向营养师讨教, 医生告诉她, 问题出在烹饪方式上, 油吃得太多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剩。
糖尿病人的营养饮食 篇10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治疗的黄金法则是,既可以保证他们达到饮食控制的H的,又富有营养,还能吃得有滋有味。
营养治疗黄金法则
(1)控制总热量,维持理想体重。
所谓理想体重是指不会对身体的正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体重,通俗地讲,也就是不胖不瘦。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110)。当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10%为超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体重超重或肥胖,这占2型糖尿病患者的60%左右:但也有些患者虽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却属于四肢瘦弱腹部肥胖的“梨形”体形,或者腹部也不肥胖,但血脂高,这些患者患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会等于甚至高于单纯体重超标的患者:因此,控制体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这首先要控制每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
(2)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
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加需要全面的营养,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勿挑食,勿偏食。
(3)限制脂肪摄入量,适当选择优质蛋白质。
美味佳肴缺少不了脂肪,但摄入过多的脂肪将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导致体重的增加;还会降低体内胰岛素的活性,使血糖升高。因此,脂肪摄入应适量,当然也不是要完全戒除脂肪。减少脂肪摄入的要诀有:①多选择瘦肉,吃禽肉时将外皮和脂肪层去除。②烹调时力求少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多用煮、炖、汆、蒸、拌、卤等做法,不用或少用油炸、油煎、腌熏等做法。③坚果类食品含油脂量很多,尽量不用或少用。此处有个简易的热量换算,可供参考:10克植物油(1小勺):20粒花生米=30粒瓜子=2个核桃。
鸡、鸭、鱼、虾、猪牛羊肉、蛋、豆及豆制品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应该定量选用(如果出现糖尿病肾病,应尽量不食用豆制品,因为这样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加重病情),少选或不选用肥肉和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食物、建议每天食用奶制品200~400毫升。
(4)放宽对主食的限制,减少或禁用单糖、双糖。
适当放宽对主食的限制,这里主要指对复合碳水化合物(粮食类食品)的限制,包括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减少或禁用单糖及双糖食物的摄入,除了禁用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尤其要注意禁用隐藏在点心、面包、饼干、水果罐头、软饮料、巧克力中的蔗糖等双糖。提倡多选用粗杂粮,如玉米面、荞麦、燕麦等,代替部分米面。富含植物纤维的藻类和豆类食品食后吸收慢,血糖升高缓慢,可适量增加。
(5)高膳食纤维饮食可适量增加。
高膳食纤维饮食可以延缓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对于降低餐后血糖有益;可以吸收水分,增强胃肠蠕动,利于大便排出,治疗便秘;可使粪便中胆汁酸排泄增多,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因此,高膳食纤维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于粗杂粮、蔬菜、豆类食品。
(6)减少食盐的摄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本身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两倍,所以要限制食盐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
(7)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规律进食有利于血糖控制;相反,进食不规律就有可能加重病情,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确保进餐时间准确,除3次正餐外,可以有2-3次加餐。加餐时间可安排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及晚上睡前半小时。加餐食品可以由止餐中匀出25克左右的主食作为加餐,也可以选择能量低的蔬菜为加餐食品 睡觉前的加餐,可以选用1杯牛奶或2块饼干等,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
三餐食谱内容应搭配合理。每餐粗细粮搭配,主副食搭配,既要有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食物.又要有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这样不仅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同时也符合营养配餐的要求。
(8)多饮水,限制饮酒。
有些糖尿病患者有种误解,认为糖尿病多尿的症状是由多饮造成的,因此,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控制饮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故意少喝水,会造成血液浓缩,使血糖升高、因此,平日要多饮水,尤其在夏日,应保证每天6-8杯水(1500-2 000毫升),不要等渴了再饮水、
有人期望通过酒来舒筋活血,甚至降糖,这有一定道理,但总的看来,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弊多利少。①酒精能产生热能,会增加体重。②酒精可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而导致血糖水平的突然下降,发生危险。③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时可因饮酒而发生面部潮红、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或加重低血糖反应。④直接损害末梢神经,加重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当然,如果要饮酒,应减少相应的主食量。l罐啤酒或100克红酒或25克二锅头,都相当于25克主食的热量。而且,饮酒必须注意一点:不能空腹喝酒,应在饮酒前吃一些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
营养治疗误区要避免
误区之一:控制主食的摄入就等于控制饮食,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
其实,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其升高血糖的速率相对较慢,在适当范围内不用控制太严格。
误区之二:多吃了食物只要加大降糖药剂量就可以消化掉。
事实上,这在加重胰腺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作用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之三: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如果每日都吃粗粮不吃细粮,就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并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对身体不利。
误区之四:少吃一顿就不用再吃药了。
其实,吃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抵消饮食所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因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少吃一顿饭也容易导致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
误区之五:采用胰岛素治疗后饮食就不需要再控制了。
其实,胰岛素的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胰岛素的量就无法控制,血糖就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必须要配合营养治疗才会有效。
误区之六:饮食控制已非常严格,吃点零食充饥没有关系。
有些患者饮食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习惯性吃零食,如花生、瓜子、核桃等休闲食品,不仅破坏了正常的饮食控制,而且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很快超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血糖就会难以控制。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的门诊糖尿病病人78例。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28~72岁,平均(56.1±5.6)岁;病程0.5~17年;身高150~183 cm,体重56~98 kg;1型糖尿病人4例,2型糖尿病人74例;有2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发症。
1.2 方法
首先调查病人每日进食量、食物种类及烹调方法,身高、体重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合并其他疾病,每天体力活动强度,近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等生化指标,了解病人身体基本状况及饮食习惯。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病人的饮食结构及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并将分析结果向病人做详细解释,指出目前饮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病人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2.1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营养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病人坚持终身的营养治疗,而且营养治疗的实施将不同程度地改变病人原有的饮食习惯,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此,要结合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教育,丰富其营养知识,坚定自我控制的信心。
1.2.2 个体化营养治疗计划的制定
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总热能,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并合理分配餐次。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时,在不影响营养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病人本身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同时教会病人使用食品交换份,以达到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全面、平衡的要求。
经常与病人联系,了解营养治疗计划执行的情况,对执行不理想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营养治疗方案调整。
1.2.3 评价方法和指标
分别在对病人进行营养干预前和营养干预后,对饮食行为、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营养干预前后饮食行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营养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糖尿病病人个体化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
通过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后,糖尿病人饮食结构合理、每日热能摄入量适量、掌握BMI的计算方法、饮酒与零食习惯改善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餐次合理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糖尿病病人营养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
采用t检验结果,个体化营养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有明显差异(P<0.001);从样本均数来看,认为个体化营养干预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相对正常值更高,见表2。
3 讨论
人们有关食物和营养的观念和知识,是人们决定选择某种食物的依据。有关食物和健康的观念支配人们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购买、吃什么、吃的频度、如何吃、在哪里吃、和谁一起吃、吃多少、餐次等,这就是饮食行为[3]。由于有关营养知识的缺乏或不全面,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物选择、消费、制作,这些都会影响到营养素的摄入,从而对营养和健康产生影响。据郑淑君等[4]对34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统计,能完全做到按计划控制饮食者占9.2%,能完全做到按时进餐或吃零食者占12.6%,能完全做到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者仅占2.6%,能完全做到使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者仅占1.4%。对相关营养知识的了解可以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TSORBATZOUDIS[5]对335名希腊高中生开展了为期12周的健康饮食营养教育活动,利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饮食行为的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在教育后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和饮食行为等方面有显著改善。营养教育能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代谢控制,提高生存质量[6,7,8]。
糖尿病的治疗有赖于病人终生的自身管理和控制,有效的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10]。在同等治疗条件下,糖尿病知识教育可使病人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目前,很多糖尿病营养知识的教育都是以讲大课或小组教育的方式进行,只能针对原则和共性的问题讲解,单纯的告诫糖尿病病人什么样的食物能吃、什么样的食物不能吃,病人对自身能量的需要量以及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没有量化的概念,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同时,由于营养治疗要改变原有的生活饮食习惯,这些增加营养治疗的难度,降低营养治疗的可实施性,导致多数糖尿病病人在营养干预前饮食不够科学合理[11],有的大吃大喝,不加节制,也有的过度控制,出现营养不良或血糖偏低的现象。通过营养干预,让病人掌握正确的营养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指导饮食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12]。
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文化程度、接受相关知识与否、疾病长短有显著相关,故营养干预要个体化[13]。每位糖尿病病人的病情都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因疾病状态、体力活动多少、精神状态等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同。并且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既不能不加控制,也不能过分严格,要根据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每日工作活动量、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调整饮食。这就是说,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必须个体化。结合病人的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和市场供应情况计算营养供给量,随着活动量的增减而灵活调整饮食量,设计食谱要个体化、家庭化、多样化,列举菜单越具体越好。个体化营养干预针对病人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病人易于接受,可操作性强,这样可以增强病人的信心,摆脱心理压力,由被动改变转化为主动改变,有效地调整其饮食行为,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不改变原有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变病人的饮食行为,明显提高病人对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认知程度,明显改善病人空腹及餐后2h血糖,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营养知识教育,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及血糖的变化。结果 78例糖尿病病人,在个体化营养干预后对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显著改善,在个体化营养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及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变病人的饮食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推荐阅读:
糖尿病人饮食误区11-29
糖尿病人的饮食调理07-30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12-18
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01-30
糖尿病人的饮食护理论文07-11
糖尿病饮食11-18
糖尿病饮食治疗11-29
糖尿病病人护理01-19
糖尿病患者饮食问答07-14
糖尿病饮食治疗护理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