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2024-09-25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精选12篇)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它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 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10年2月—2010年8月我科共收治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00例, 男102例, 女98例;年龄36岁~89岁;病史1年~20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50例, 糖尿病肾病13例, 糖尿病眼底病变16例, 糖尿病足3例。

2 一般护理

2.1 皮肤护理

糖尿病易合并感染, 应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 勤换内衣裤, 勤修指甲趾甲成弧形, 避免抓伤、刺伤皮肤。寒冷天气应每日用温水洗脚, 水温在20 ℃~40 ℃, 每次一般不超过20 min~30 min, 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足部及趾间皮肤, 但要注意避免擦破趾间皮肤, 以防发生微小的皮肤损伤。女性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擦干, 以防外阴瘙痒、湿疹。

2.2 日常护理

糖尿病的日常护理对足部微环境的要求较高, 而穿鞋不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指导病人选择圆头厚底、系鞋带、面料柔软透气性好的鞋子, 大小要合适。鞋子的长度应比足长1 cm, 宽度以跖趾关节宽度大小而定, 高度应使足趾有一定的空间。穿新鞋的第1天不超过30 min, 适应后逐渐增加穿着时间。袜子应选择合适松软、透气、吸水性强的纯棉或纯羊毛制品, 袜口不宜紧, 以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避免穿过多接缝、有毛球、破洞和补丁的袜子。

3 饮食护理

3.1 饮食治疗原则

饮食治疗应长期严格的执行, 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及每天的劳动强度计算出每天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成人理想体重 (kg) =[身高 (cm) -100]×0.9。一般成人卧床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热量105 kJ~126 kJ, 轻体力劳动126 kJ~146 kJ, 中体力劳动146 kJ~167 kJ, 重体力劳动167 kJ以上。儿童、孕妇、乳母、消瘦者酌情增加。糖类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 脂肪占总热量的25%~30%。三餐热量分配为各1/3或1/5、2/5、2/5。

3.2 饮食指导

应纠正“吃得越少越好”的错误观点, 限制食盐的摄入, 一般每天6 g为宜。饮食应做到“四忌”:忌食甜食、忌油腻、忌辛辣、忌烟酒。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动物内脏、动物皮、油炸食品等。限制喝稀饭, 因其吸收快, 易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宜选择多样化食物, 粗细粮搭配。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4.1 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护理

指导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 定期监测血糖。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 该药进入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服药时间应在餐前30 min。双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不振、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应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指导病人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可减轻不良反应。

4.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应置于 (2 ℃~8 ℃) 冰箱冷藏,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置于25 ℃室温中可保存1个月左右。在应用胰岛素期间, 每天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以便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严格要求病人按时就餐。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 剂量应准确, 采用多部位轮流注射。主要的注射部位有腹部 (脐周3 cm以外) 、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等处。胰岛素的副反应有:①低血糖反应:有饥饿感、头晕、软弱、心悸、出汗等症状, 重者惊厥、昏迷、癫痫等。②变态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等。

5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使用。运动宜在餐后1 h进行, 此时血糖相对较高, 不易发生低血糖[2]。一般采取有氧运动, 可选择步行、打太极拳、练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不宜空腹运动, 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及救护卡并结伴而行, 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量要根据年龄、心肺功能及体力而定, 每次30 min~60 min, 每天运动1次或每周4次或5次。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可使吸收加快应予注意。合并糖尿病坏疽、重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急性感染等禁忌运动。

6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慢性代谢性疾病, 病情易反复, 并发症多, 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病人由于长期控制饮食、服药易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 产生消极、悲观、烦躁等心理特征[3,4,5,6]。心理疏导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护士应密切护患关系, 说服、鼓励、支持病人, 稳定情绪, 并给病人以教育、指导。教育形式可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鼓励病人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感受, 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7 体会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中有重要意义。饮食护理是治疗的基本措施, 药物护理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心理护理可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病人非常有益。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身心的全面护理及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 使糖尿病病人的代谢异常得到有效控制, 减少了对医务人员的依赖, 减低了医疗费用, 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200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结果]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饮食、药物等方面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病人的血糖水平均得到较理想的控制, 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对糖尿病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 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人的代谢异常, 减少医药费, 延长生命。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3-414.

[2]张良满, 喻翠玲, 徐蓉, 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7) :519.

[3]李彩君, 王东虎.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7B) :1844-1845.

[4]宋子胜, 何莉.糖尿病足病人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10, 24 (suppl.1) :87-88.

[5]和兰萍.浅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J].护理研究, 2010, 24 (sup-pl.1) :77.

[6]郑萍, 霍然.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0, 24 (10B) :2640-2642.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2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著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专家说,治疗讲究个体化用药,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选择、安全使用降糖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糖尿病现在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注意事项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错误的对待

1、忽视药物治疗

由于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又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拒绝用药,完全采取非药物治疗。事实上,治疗糖尿病靠的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结合,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须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建议,在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之初即应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

2、不当联药

口服降糖药分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导致“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而不是降糖效果。诸如“消渴丸+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3、不复查

服药后,患者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许多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即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4、频繁换药

一般说来,降糖药物须达到有效的剂量和一定的时限药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2~4周才会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这样做法十分轻率。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用药剂量,当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时,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联合应用。

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

1、饮食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

2、运动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帮助。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药物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下降来治疗糖尿病。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

4、胰岛素

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是临床约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

5、教育

糖尿病教育,只有了解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6、监测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2型糖尿病;责任制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3-02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疾病,其是老年时期主要表现出慢性进行性智力衰退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发展,老年糖尿病的出现率也在不断增加,并且糖尿病伴随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病人[2]。由于病人发病之后会表现出精神行为不正常、认知能力下降,并且血糖控制相对比较困难,病人饮食无规律,所以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给予有效、整体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针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随老年性痴呆病人80例,其中男性病人48例,女性病人32例,患者年龄(60岁-81)岁。80例病人中有51例属于轻度痴呆,29例属于中度痴呆。针对病人进行相关检测了解到: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9.5%,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9.2mmol/L。随机将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均有40例,两组病人在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

1.2护理方法

1.2.1实验组护理方法

1.2.1.1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成立专门的护士负责组,其中包括护士1名,护师1名以及主管护师1名。这个护理组成员负责对5例-10例病人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有常规护理、专科护理以及特色护理方式以及康复教育等。然后在实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服务内容,重视病人心理及生理护理工作,坚持做好以患者作为工作中心,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病人的恢复效果。

1.2.1.2给予饮食护理工作对于每一位患者,应派专人进行护理,帮助患者进食。护士应按照病人饮食规律、康复需求以及每天的运动量来帮助计算出一天总热量值,根据个体饮食方案进行定量、定时进食。针对出现乱食、暴饮患者,在营养师设定的糖尿病饮食方案的基础上适当给病人提供一些高纤维、低热量的蔬菜,从而使病人达到饱腹感,控制饮食。针对那些拒绝食用或进食非常少的患者,应耐心进行喂食,如果需要还可以采用鼻饲方式给予无糖饮食,或者采用静脉营养护理。

1.2.1.3帮助训练记忆力、智力这一护理环节可以选择外界辅助记忆方法、形象化记忆方法以及提示减少记忆方法等其他记忆法来帮助训练患者的记忆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唱歌、阅读、写字、简单的益智活动以及训练手指手腕等活动,帮助进一步锻炼病人认识能力,改善智力水平。

1.2.1.4给予安全护理工作病人入院之后应做好相关评估工作,并限制病人的外出行为,避免发生迷路走失情况。使病人随身携带填写有联系方式、病情情况的卡片,病人应有家属陪同。在病房中,应确保环境安全,并将病床两边设置护栏,防止病人发生坠床或跌倒情况。患者所在病房卫生间以及浴室内应放置有防滑垫和扶手设备,病区走廊也应设置有扶手,确保没有障碍物阻挡。另外,病房在布置上应尽可能以简单为主,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修养之所。护士在完成吸氧、输液护理工作之后,应将针头、皮管等物品收回,在护士交接班的时候应进行认真清点。对于病人的剃须刀、箭头等个人物品保管好,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1.2.2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症状护理工作:眼部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以及肢体疼痛、麻木护理工作。另外给予一般护理工作,其中包括注射胰岛素护理工作、训练护理工作以及饮食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针对患者实行糖尿病检测,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老年痴呆疾病程度:检测病人ADL(日常生活情况量表)、ADAS(病人认知评估量表),并帮助检测记忆改善情况。

1.4数据处理方法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来完成数据处理工作,采用(χ±s)表示计量数据,其中组间对比选择t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浓度为(7.6±0.3)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1±0.4)%,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22.4±1.3)分、(33.6±3.1)分;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9.7±0.5)%,空腹血糖平均为(8.6±0.3)mmol/L,日常生活能力及认识能力得分分别为(26.5±2.6)分、(27.7±1.7)分。3结束语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神经精神以及认知能力出现异常,患者无法很好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所以给予患者优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医生进行疾病治疗,还有益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组研究中针对2型糖尿病伴随老年性痴呆病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探究经过护理之后病人空腹血糖改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水平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水平提高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能帮助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帮助提高病人认知能力。参考文献

[1]李迅.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60-2261.

2型糖尿病的护理进展 篇4

1 药物护理

1.1 口服降血糖药物护理

目前, 临床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物主要是: (1)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包括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 由于这类药物起效时间较慢, 因此应告知患者在餐前30min左右服用, 同时,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以免引起肝损害与低血糖。 (2) 增加葡萄糖代谢的双胍类药物, 此类药物对胃肠道刺激性大, 宜餐后服用。 (3) 减少葡萄糖吸收的α-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胀和腹泻, 因此, 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且从小剂量开始。 (4) 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特别适用于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但应注意, 该类药物每天给药一次即可, 罗格列酮应不超8mg/d, 吡格列酮应不超45mg/d。

1.2 胰岛素治疗护理

胰岛素治疗因个体差异非常悬殊, 应根据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定时监测血糖的基础上随时调整给药方案, 宜从小剂量开始, 普通胰岛素应按10~20U/d, 于三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 注射胰岛素后30min宜进餐[3]。如患者的胰岛功能很差和以保持夜间血糖在正常范围, 宜在睡前增加注射一次胰岛素或选择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以45度角注射, 肥胖者以90度角注射。临床发现90度角注射法能减轻疼痛, 患者依从性好。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和按摩以免胰岛素吸收加快引起低血糖[4]。

胰岛素用药期间, 应每天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尿糖以便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目前, 临床已普遍应用胰岛素泵模拟人体持续提供胰岛素分泌量。但应注意每天检查输注管道是否扭曲和连接是否紧密, 同时还要观察置泵部位有无红肿、压痛、皮下淤血和过敏。

2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护理措施, 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 纠正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天总热量, 具体达到的标准是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和适量蛋白质, 热量分配可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5]。高维生素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 延缓消化吸收, 可适当多吃。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如动物脂肪和内脏。

3 运动护理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有助于减轻体质量和减轻胰岛素抵抗。运动护理尤其适用于肥胖者, 但要注意运动方式与运动强度, 运动方式以散步为宜[6], 每周3~4次, 每次30~40min左右, 运动强度以心率作为指标, 应控制在100~110次/分为宜。如出现呼吸急促, 头晕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

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 致死率和致残率高, 因此, 患者常常因经济负担重、并发症多且严重、病程长、饮食限制等原因而出现心理问题[7],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 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基本知识和配合心理辅导方法, 解除心理犹豫, 建立康复信心, 保持情绪稳定的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糖尿病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5 糖尿病健康教育

护士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教育宣传、口头讲解、开设讲座等形式对每位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正确认识控制饮食的重要性, 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注意事项与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的实施和注意事项, 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和消除心理障碍[8]。此外, 还使患者掌握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胰岛素保存与注射方法、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处理。

6 低血糖防治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不规律、降糖药服用过量或饮食不当等。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出冷汗、等, 严重者可昏迷或休克。低血糖常常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1~2h, 因此, 护士要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和正确使用胰岛素同时还要经常巡视病房, 发现低血糖时, 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轻者进食少量糖果、点心, 重者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9]。

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糖尿病患者常因胰岛素缺乏出现酮症酸中毒, 这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此时, 应迅速静脉补充胰岛素, 这样既能抑制酮体生成, 又避免血糖、血钾、和血浆参透压降低过快所带来的各种危险。静脉滴注胰岛素量为5~7U/h, 每1~2h监测血糖[10], 在胰岛素静滴和补液的同时还要注意补钾以避免低血钾的发生。

8 小结

循证护理和时间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 循证护理体现结合临床实践, 时间护理体现结合个体差异, 因此, 两种新的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经过上述综合护理, 不但使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1]。因此, 糖尿病护理应是循证护理和时间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

ATP敏感性钾通道与2型糖尿病 篇5

ATP敏感性钾通道与2型糖尿病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是调节葡萄糖代谢平衡的关键因子.KATP通道的遗传变异可改变β-细胞电活性、葡萄糖代谢平衡,增加2型糖尿病易感性,因此,编码该通道的基因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易感标记.Kir6.2的E23K多态性在高加索人群中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增加和肥胖相关.E23K多态性在高加索人群中较常见,提示其可能具有进化优势.

作 者:程孟荣 黄青阳 CHENG Meng-Rong HUANG Qing-Yang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生理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年,卷(期): 37(2) 分类号:Q71 关键词:KATP通道   2型糖尿病   E23K多态性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6

【关键词】 临床路径;糖尿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9-02

1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诊疗和护理临床模式,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主动性开展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对患者自觉参与和主动配合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医疗护理水平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 制定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标准模式,在充分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护理计划及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制定适合的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需参与的医护人员组成,按照方案标准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1]。

1.2 临床护理路径内容 从入院接诊指导、检查、诊断、用药治疗、临床护理到饮食和活动指导、宣传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作为目标,配以严格的时间量化目标,详细描述、记录何时该做哪项检查、何时用药治疗、何时给予护理、何时可出院等,从而指导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开展,患者通过了解自己的护理方案,提高自我护理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护理过程,促进护患双方相互合作,从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形成护理的主动性、参与性。

1.3 临床护理路径操作 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护理路径中体现人性化服务[2]。入院时由责任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作详细的入院宣教,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做出入院评估。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对于特殊的用药、检查要有告知内容。在住院期间有计划的向其进行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饮食教育帮助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督促其运动,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以及指导其糖尿病足的护理,低血糖的预防等[3]。根据医嘱有特殊治疗时要做好宣教工作如胰岛素的使用,胰岛素泵的使用与护理,患者从入院第一天至出院有一个完整的护理计划,这样我们的护理工作就会有序的有时间性的进行。指导患者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用药情况,复诊的时间,同时满意度的调查,最后完善各种资料归档。

2 实施体会

2.1 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 临床路径护理借鉴了制造业的流程优化理论,包括:项目流程优化,合理确定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及其他医疗服务项目及其实施流程;网络流程的时序优化;时间—成本优化;工序流程衔接关系的优化。从入院到出院、从疾病预防到治疗、康复,涵盖健康教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指导等项目的连续性、针对性的医疗服务过程和系统管理。每个诊疗环节都有明确的健康服务项目内容、执行人、目标和时间节点。临床路径护理的标准化、程序化改变了护士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并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及护理,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2.2 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 研究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后,住院日下降达27%左右,平均总医疗费用下降了近20%,其主要原因是临床路径护理为跨学科的全方位的临床医疗工作管理模式,是医师、护理、药剂、营养各学科专业人员一起制定出来在现有条件下最佳、最适宜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模式。更由于住院日的缩短,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医疗成本,提升经营绩效,达到医院管理的目的。

2.3 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提升服务品质 护士在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时要向病人讲解有关路径的内容及实施方法,使病人事先了解整个护理流程及其治疗、护理的相关信息,明白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医疗护理服务,病人主动参与自己疾病的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了时间概念。从而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4]。我们在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还体会到,护士长还可根据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监控,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2.4 临床路径护理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临床路径护理的设计,适当的住院天数是必须被定义的,可利用病历检查及参考文献研究结果,再辅以关键路径法的方式,决定合理的最短住院日数。确立每日应执行的诊疗护理活动:应由临床推动小组成员,邀请特定的临床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师、检验师等相关人员,透过流程分析与病历审查的方式,确立每日应执行的医疗照护活动。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必须制定变异记录单;主要在记录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未依据临床路径所规定的执行项目与原因。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已经设计好的护理模式,护士按照此模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现存或是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并且有机会、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工作,而不再是盲目机械的实行医嘱的临床路径实时监控,运行数据的资源共享,变异人群资料的详尽分析,成本监控的严格管理,诊疗效果的及时评估,从而能够做到对临床路径护理的持续改进,进而达到管理式健康照顾的目标。

3 结 论

临床路径护理具有优化护理程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服务品质等功效,其高品质、低费用的服务宗旨符合我国目前的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因此,临床路径护理作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有效管理模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临床路径治疗在我科实施以来,收获很大,不仅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大量节约了医疗成本,得到患者的认可,改善医患关系;但仍需改进和完善,如病情变异、住院时间的延长、医护的及时沟通对接等方面期望通过不断探索、改进、总结和交流,以促进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护理领域的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2] 韩桂娥.临床护理路径在我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2(04):54-55.

[3] 宁帆.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初探[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97-99.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50例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52~70岁, 平均 (61±5.2) 岁。患者入院测空腹血糖最低15.2 mmol/L, 最高23.7 mmol/L, 均值18.6 mmol/L,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50例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护理方面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控制, 且要预防切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患有糖尿病 , 又发生骨折 , 这无疑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使得患者易产生抑郁、悲观、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及时的疏导教育,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护理, 使患者能够更加全面的认知糖尿病, 并向患者讲解手术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 用亲切的语气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成功治疗的决心,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饮食护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饮食、骨折与血糖的关系 , 根据病人平时饮食状况、体重和血糖水平等方面计算出患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比来确定患者每日所需饮食。 三餐要定时定量且应严格控制三餐的热量, 禁止食用高糖、淀粉及动物内脏和脂肪。若患者术后疼痛较重, 应给予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饮食;疼痛消失后可给予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饮食, 多食瘦肉、鱼、蛋白质含量较多的豆制品, 适当吃些新鲜蔬菜及含糖量低的水果。围手术期应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供给, 又要使血糖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 一定要控制主食, 不可摄入过多, 以免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影响切口愈合[2]。

1.2.3血糖控制患者应在手术前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必要时可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控制<9.2 mmol/L或餐后血糖达到 (10.5±1.3) mmol/L, 尿糖 (-) ~ (+) 时再进行手术, 这样可以减少骨折术后的感染机会,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速度缓慢, 故应用胰岛素的最佳时机应为手术后14 d左右, 待伤口拆线后, 可改用口服药物。

1.2.4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致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硬化, 血管变窄而致血栓形成, 使微循环发生障碍, 皮肤组织供血不足, 一旦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3]。为保证患者切口能够良好愈合, 应多注意观察切口, 及时更换敷料, 保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患者室内清洁, 多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应及时通风换气, 另要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每天定时用消毒液拖地, 禁止室内抽烟, 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 让患者能够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 定时更换床单、被服, 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引起皮肤擦伤动作, 并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避免发生疖肿。

2 结果

该所选取50例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经过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手术切口愈合及血糖控制情况良好, 已全部顺利出院。

3 讨论

糖尿病骨折是个特殊的患者群, 而且人数有着不断上升之趋势。糖尿病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很复杂, 对骨折愈合既有直接影响, 也有间接影响, 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而糖尿病人营养差、免疫能力较弱、病程长且并发症多, 存在明显的骨代谢紊乱,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缺钙、弹性减弱等情况, 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 易并发各种感染, 愈合能力差, 易引起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 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困难。为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采用科学、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 是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控制及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方面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 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鲁凤英, 孙金风.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的手术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4, 20 (16) :96-97.

[2]周莲.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22) :2751-2753.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90例, 男53例, 女37例;年龄44岁~76岁 (55.8岁±8.5岁) ;病程1年~6年 (4.3年±3.1年)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6例, 对照组44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①在入院前和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进行评定心理状态评价;②血糖监测指标:空腹血糖 (FBG) 、餐后血糖 (PB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1.2.1 护理干预措施

①早期教育:向病人讲解解糖尿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知识, 使病人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但完全可以控制的, 使他们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有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心理指导:对焦虑病人, 给予支持、疏导, 培养病人豁达开朗的性格, 对抑郁病人耐心解释、分散淡化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 对有怀疑、拒绝情绪的病人, 细致介绍糖尿病知识、危害及并发症等。③用药指导: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保证药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识别低血糖及防治, 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或点心、糖尿病卡, 如发生低血糖应及时处理。④饮食指导:要向病人介绍饮食的注意事项, 如营养成分结构合理均衡、分餐得当、清淡少盐、多饮水、限制饮酒;加餐, 包括所有的零食, 都应计入全天总能量之中;尽量减少外出就餐, 当能够把握食物组成、能够估算食物重量以及较熟练地估算出你每餐可以进食多少主食和副食时, 才可以适当外出就餐。⑤运动疗法: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体力状况指导病人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包括步行、慢跑、健身操、太极拳等需氧运动, 时间安排在餐后1 h, 时间控制在30 min之内, 运动要适量更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人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3]。糖尿病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 会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反应, 主要表现为焦虑、忧郁等情绪。有资料显示, 63%的糖尿病病人有主观焦虑及抑郁症状[4]。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会促进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 从而对抗胰岛素的作用而使血糖升高。有研究显示, 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减少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 , 且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FBG、PBG及HbA1c降低 (P<0.05) , 且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护理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身心状况, 有效控制血糖。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6例采取护理干预, 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定病人心理状态, 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 , 且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 (FBG) 、餐后血糖 (PB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降低 (P<0.05) , 且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护理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状况, 有效控制血糖。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护理干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郄晓梅.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3) :3398-3399.

[2]朱玉花, 丁瑛, 邵东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术前焦虑和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14-15.

[3]蔡维云, 柯涓, 吴少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及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效果[J].广东医学, 2008, 29 (6) :1063-1064.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9

1 自我监测

购置1台质量好的便携式血糖测试仪。根据医嘱或病情监测血糖。测试前, 首先清洁手, 特别是手指的指端, 然后, 安装好血糖监测仪, 装备测试针头, 再捏紧一只手指指端采血即可。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饮食调节对2型糖尿病病人非常必要, 也十分重要。对2型肥胖病人要求降低饮食中的热量摄入量、减轻体重[2]。适量的饮食, 适当的进食, 既要控制饮食的热量, 又要限制饮食的分量。这些要根据每种食物的含糖量来选择, 注意哪些食物可以多吃, 哪些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如土豆、莲藕、山药少吃或不吃, 蘑菇、香菇可以吃, 牛奶可以喝, 含淀粉的汤类少喝或尽量不喝。

2.2 皮肤护理

2型糖尿病病人大多数有皮肤瘙痒症状。由于皮肤破损后, 伤口不易愈合, 所以, 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做好皮肤护理是关键。首先,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 经常按摩手指指端, 使末梢循环改善;另外, 做好个人防护, 不要有擦伤、撞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3 心理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认为得了糖尿病无疑是慢性自杀, 用上胰岛素, 就好比吸上毒品。因此, 医护人员和家属, 要积极疏导病人,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控制血糖指标。

2.4 自主运动

通过适当的运动能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亲和力, 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胰岛素抵抗。运动能增加肌肉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 进而使血糖下降。运动也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坚持经常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爬楼梯、跳绳都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病人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差异, 经济状况、个体素质、传统观念等的影响, 使病人和家属缺乏自我管理意识[3]。病人住院期间短时间内血糖控制, 出院后如果不进行自我监测血糖, 极易造成血糖的波动。这也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国情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 增强2型糖尿病病人的参与和管理意识, 必须学会自我照顾, 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 长期监测并控制血糖指标, 稳定身体健康状况。2型糖尿病病人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和护理, 既能方便自己, 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社会和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沈春瑾.糖尿病病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4, 18 (3A) :396.

[2]张海珍.糖尿病人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 2006, 4 (11C) :23.

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10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疏导

研究证明, 情绪应激状态可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2]。当病人产生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时, 可伴有糖尿及胰岛素需要量的增加;当病人心情舒畅时, 可出现尿糖减少及胰岛素需要量的减少。

(1) 真诚交流:针对具体病情, 护士以鼓励性语言与病人沟通和交流, 帮助其解除心理顾虑,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 鼓励病人倾诉:病人因需长期服药和永无止境的自我护理易产生抑郁情绪, 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其心中的压力与烦恼, 鼓励病人向关心他的亲友倾诉同时鼓励病人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倾诉。 (3) 转移注意力:有些病人在确诊后过分在乎, 精神紧张、恐惧, 担心病情变化。对这类病人护士因给予正确引导, 采取“既来之, 则安之”的态度, 鼓励病人多参加户外活动, 转移其对疾病的高度关注。

1.2 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非常密切,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宣教活动, 让病人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3 倡导身心自护

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 住院相对短暂, 绝大部分时间在院外治疗。要告知病人情绪变化与血糖的关系, 使病人明白保持稳定、乐观情绪的重要性, 使自己的身心尽可能的处于最佳状态。

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也是控制糖尿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1 控制总热量

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 轻体力劳动者30~35KCal, 中度体力劳动者35~40KCal, 重体力劳动者40KCal以上。肥胖者应严格限制总热量, 消瘦者适当放宽,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原则。

2.2 三大营养的适当比例和摄入量

(1) 碳水化合物: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5%~65%, 但应严格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 (2) 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g左右, 占总热量的10%~20%。 (3) 脂肪: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g, 占总热量的20%~25%;但脂肪摄入量宜控制在25%以下。

2.3 注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

应保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每日摄入量, 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B1和B2的食物, 如芦笋、牛肝、牛奶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花椰菜、木瓜、草莓、辣椒等。西红柿、黄瓜、菜瓜等含糖量低, 又富含维生素, 完全可以替代水果。

2.4 要戒烟、忌酒、低盐饮食

食物宁粗勿精, 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豆类及蔬菜, 如小米、玉米、荞麦、燕麦、豆制品、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等, 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 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 还有降低胆固醇, 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作用。

2.5 应该每天吃一次鱼[3]

因为鱼肉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是人体必须的一种脂肪酸, 可以促进血糖的反射, 糖尿病人往往生理反射机能不好, 导致代谢跟不上, 所以会血糖高, 鱼肉恰好可以增强人体对糖的反射功能。

2.6 每天至少进食三餐, 且定时定量

用胰岛素治疗和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应在正餐之间加餐, 加餐量应从原三餐定量中分出, 不可另外加量, 三餐的每餐中均有碳水化和物, 蛋白质和脂肪, 早、中、晚三餐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按1/5、2/5、2/5分配, 也可按3 0%、4 0%、3 0%分配。

3 运动指导

病人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病情和实际条件,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最好在餐后1h进行, 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如果出现心率在100~120次/min, 有劳累感, 应减速或停止。随身应携带糖果, 以免发生低血糖。刚开始运动量不能过度, 运动一般从10min开始, 逐步延长至30min, 以体力耐受不感到疲劳为宜, 每天运动1次或每周保持运动3~5次以上。

4 体会

2型糖尿病是终身的全身性疾病, 医疗耗资大, 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 可以收到以较低成本达到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通过实施康复护理使病人主动参与疾病治疗和护理, 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不能根治的、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1]。它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使患者致残、死亡, 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主要以1型和2型糖尿病为主, 后者占95%左右。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快速增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3.

[2]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7~179.

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 篇11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全球人体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作出新的规定:45~59岁为中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糖代谢紊乱,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的心身疾病。中年又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既是家庭的栋梁,又是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生活和事业负担较重。此时患上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心理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均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在药物治疗和加强锻炼的同时,分析其心理特點,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助于病情的稳定,药物的发挥,疗效的巩固。现报告如下。

悲观失望

可表现为心境悲观、冷漠、抑郁。其诱因与突然的沉重打击、易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自我感觉不适、自我谴责,可出现失眠、食欲差、体重减轻、缺乏动力、兴趣丧失等,针对此种心理,重点是要对患者采取同情的态度,尽量满足其需要,鼓励亲友多探望,医护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并用医学知识客观实际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紧张焦虑

确诊初期,由于对患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同时在饮食方面的束缚难以忍受,加之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的多种并发症以及担心因为患病影响工作及生活。长期用药和病魔缠身的痛苦,住院后环境陌生,药物疗效不明显,家庭及经济负担重,表现出对疾病过分关注、紧张、焦虑等。

表现为食欲欠佳,失眠,睡眠质量差,拒绝服药和治疗。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要帮助患者解除焦虑情绪。从其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采用心理发泄疗法,引导患者诉苦,耐心倾听,使其心情得到放松。有计划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科学知识,安排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等,都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恐惧依赖

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长期饱受疾病的折磨,身心俱疲,心情相当痛苦恐惧,容易在生活方面产生一种依赖性,一味要求别人关心照顾,有的患者认为可以依赖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治疗及控制,从而产生了药物依赖心理,认为只要坚持打针吃药就可以不用控制饮食,忽视饮食及运动疗法。患病后患者由正常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住院治疗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的调节、由社会而来的消极暗示、不良预期而引起的恐惧。临床表现为:害怕见医生,对别人谈论疾病特别关注,怕打针、吃药、多疑等。

护理对策: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介绍病房患者互相认识,熟悉医院周边环境,给患者以有力的心理支持,医疗检查前,给患者以积极暗示,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建立良好医患信赖关系,增强患者安全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急躁易怒

有些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的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对此类患者要用诚恳、亲切的语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宣泄法使其集聚在内心的忧伤和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消除其急躁易怒情绪。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损害多系统的终身性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在院外。院外的护理成效影响着整体治疗的成果。出院后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生活要有规律,多锻炼身体,搞好个人卫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生活充实,心情愉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 男84例, 女68例;年龄36~82岁, 平均年龄59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由于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不能根治, 需要长期服药及进行饮食控制, 患者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悲观和消极等不良情绪。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 应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用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的感受, 主动关心患者的需求,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2型糖尿病的知识, 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及日常的注意事项等, 并耐心解答患者有关的问题及疑问,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同时, 要向患者解释虽然2型糖尿病具有不能根治的特性, 但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证饮食、用药及运动合理性, 就可以使自身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1.2.2 饮食护理

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进行饮食控制, 而进行饮食控制必须做到长期坚持和落实。所以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根据患者的情况, 如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及身体承受能力等, 制定严谨的食谱, 在保证患者每日所需热量的基础上, 合理进行食物搭配, 使患者的血糖及有关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4]。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控制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同时, 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摄取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 日常三餐要做到定时、定量。告知患者患2型糖尿病需要慎食及禁食的食物种类, 并教会患者食物搭配方法和日常食物热量、营养计算方法等, 以便控制患者的体重, 改善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等症状。

1.2.3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会使患者致残、致死,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所以指导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向老年患者介绍足部护理的知识及预防糖尿病足的有关措施, 让患者养成每天用温水泡脚30min, 并进行足部按摩的习惯, 以促进患者足部血液循环, 另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常伴有周围神经损害, 反应及感觉能力会变得迟钝、缓慢, 在进行泡足时, 要注意水温不可过高, 避免发生烫伤继发感染或坏疽。同时, 还应叮嘱患者要经常检查足部并注意足部卫生, 勤修剪指甲, 穿保暖效果好并柔软透气的鞋袜[5]。

1.2.4 低血糖护理

糖尿病患者多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心慌、乏力、头晕, 甚至发生昏迷。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如增加胰岛素剂量及降糖药物, 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 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预防患者发生低血糖。临床上, 在患者注射胰岛素3~5h期间, 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另, 叮嘱患者随身携带含糖类的食物, 以便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可以及时服用, 使症状得到缓解, 对于意识不清或昏迷的患者, 可以遵医嘱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消除患者低血糖症状[6]。

1.2.5 用药护理

应严格遵医嘱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在对患者采取口服药物治疗之前, 需首先了解治疗药物的服用方法、服药时间、服用剂量及服药后是否会产出副作用等, 服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测血压、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 血压一般控制在135/85mmHg。对于口服治疗药物无效的患者, 应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时, 应按医嘱定时注射准确剂量, 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 避免发生硬结, 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时, 应针对患者的病情, 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降压、降血脂治疗, 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1.2.6 出院指导

(1)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控制膳食。起居要有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 不能操劳, 避免过度兴奋、激动, 不要轻易发怒, 学会克服不良的情绪波动。 (2) 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要注意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每天定时、定量, 避免过度疲乏。运动时间宜在用餐结束1h后进行, 不宜空腹过多运动。 (3) 复诊指导:2 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按医嘱服用药物, 不可擅自添加、减少剂量或停药。应定期复诊, 病情突然恶化应及时就医, 以免延误病情。

2 结果

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周到的护理措施, 152例患者效果显著89例, 效果良好5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6.71%。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 2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在临床上, 通过采取先进的护理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 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的护理措施的同时, 更要注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老年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程度, 提升患者自我检测、自我管理的能力, 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7,8]。因此, 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 辅以专业、系统化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 最大程度的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改善其预后状况, 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死和致残率, 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讨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周到的护理措施, 152例患者效果显著89例, 效果良好5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6.71%。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临床护理,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孟锡敏.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11) :84.

[2]胡新林.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的护理[J].齐鲁医学, 1999, 14 (2) :52.

[3]张丽鑫.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26) :138.

[4]沙莎.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2010, 13 (16) :70.

[5]赵不思.28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内科, 2009, 4 (1) :091.

[6]田夏娟.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6) :179.

[7]陈艳.老年2型糖尿病152例心理特征及护理[J].齐鲁护理, 2011, 17 (21) :56.

上一篇:校园云建设下一篇:轨道车辆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