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2024-05-25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精选7篇)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 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有人随访了98 658例成年人, 结果显示, 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 男性12.1%, 女性11.0%, 城市居民的患病率14.3%, 农村居民10.3%, 而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明显偏低[1], 约3/4的糖尿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2],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疾病管理, 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至关重要。2010年随机抽取辖区内糖尿病患者280例进行现场调查和社区管理的探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8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的>40岁糖尿病患者280例, 男108例 (38.6%) , 女172例 (61.4%) ;年龄40~49岁41例 (14.6%) , 50~59岁103例 (36.8%) , 60~69岁74例 (26.4%) , >70岁62例 (22.2%) ;文化程度:文盲25例 (8.9%) , 小学79例 (28.2%) , 初中119例 (42.5%) , 中专以上57例 (20.4%) 。

方法:课题组成员集中培训, 确定调查时间节点, 使用自制调查表, 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93.3%) 。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生活习惯:有吸烟嗜好79例 (28.2) %, 饮酒嗜好66例 (23.5%) , 烟酒嗜好69例 (24.6%) , 喜欢甜食133例 (47.5%) , 重口味76例 (27.1%) , 喜欢运动57例 (20.3%) 。

糖尿病程:1~4年68例 (24.3%) , 5~9年121例 (43.2%) , >10年91例 (32.5%) 。

遗传史:有明显遗传史39例 (13.9%) , 无遗传史46例 (16.4%) , 不清楚195例 (69.7%) 。

合并症:高血压82例 (29.2%) , 冠心病53例 (18.9%) , 糖尿病足7例 (2.5%) , 白内障33例 (11.7%) , 肾功能不全29例 (10.3%) , 脑卒中33例 (11.7%) 。

治疗情况:口服1种药物101例 (36.1%) , ≥2种179例 (63.9%) ;血糖检测:控制不佳123例 (43.9%) , 反复多变74例 (26.5%) , 基本稳定28例 (10%) , 正常55例 (19.6%) 。

治疗依从性与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 女性比男性更低, 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缺乏。见表1和表2。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 特别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 其优良率29.6%, 女性更低。58.2%的患者对血糖的正常值不清楚, 30.7%的患者回答模糊不清, 仅11.1%的患者回答正确;63.2%的患者不了解低血糖的症状, 67.9%的患者不知道低血糖的自我急救方法。统计发现, 本组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较高。

导致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1缺少卫生科普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卫生科普宣传的投入力度不足, 导致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减少, 居民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途径。调查显示, 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患者, 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具有明显差异, 特别是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有密切关系。文化程度越低, 经济收入越少,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差。本资料统计, 50%的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了解甚少。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 经常出现擅自减药或减少服药次数, 甚至停药, 导致血糖反复波动, 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2医疗保障薄弱:大多数农村患者的社会保障力度较低, 特别是医疗保障的力度明显低于城镇职工, 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较高。糖尿病是慢性病, 需要长期服药和血糖的监测, 医疗费用的支出较高, 对收入较低的农村患者来说难以承受, 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女性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3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些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 除了糖尿病外, 还有其他各种慢性病, 如高血压、白内障、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脑卒中等, 治疗费用大, 疗效不明显, 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另外, 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 对药物剂量、使用方法和服药时间记忆不清, 导致误服、漏服、多服,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停药, 甚至放弃治疗。4医务人员告知不全:就诊时医生对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交代不清, 一旦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 患者就会对医生的诊治产生疑虑, 对药物产生畏惧心理, 就会擅自停药或改药。另外, 医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服药频次、数量、时间等相关信息告知不全时, 常常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

有人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取决于自我管理的好坏[3], 为此, 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科普的投入, 卫生部门应借助村委会、居委会平台, 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居民的科学素养和保健意识。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 内容要通俗易懂, 便于农村居民的理解、记忆、参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吸烟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4]。本调查对象中, 男性患者中79例有长期吸烟史, 其中86例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 在开展社区卫生科普宣传时, 加强宣传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性, 强调控烟行为的重要性, 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服务质量,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代清楚用药的细节和病情的演变, 使患者对治疗产生安全感。并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健忘等特点,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尽量简化, 尽可能减少服药次数和种类。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 筛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相对廉价的药物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要反复强调坚持服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重要性, 要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治疗必须持之以恒。3加强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农村地区的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常在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因此在给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时, 将血糖检测作为常规项目, 减少漏诊的可能。本调查中有不少患者伴有多种及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预后较差, 这些患者应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反复不断进行的工作, 应加强随访与反馈[5]。因此, 在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把糖尿病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的对象, 通过全科团队下乡、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形式, 加强与患者的联系, 并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 加强病情监测, 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加大农村医疗保障的力度:调查显示, 由并发症产生的医疗费用要占糖尿病患者终身医疗费用的70%~80%[6]。政府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 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自觉进行血糖的监测, 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注:与男性患者比较, #P<0.05。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与社区管理方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280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 女性比男性更低, 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缺乏。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 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管理,血糖

参考文献

[1]胡东生, 顾东风.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2]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 1997, 36 (6) :384-389.

[3]何亦红.农村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 2011, 18 (2A) :59-60.

[4]陈国昌, 袁继梅.吸烟对糖尿病进程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11, 17 (18) :2802.

[5]周秀红.农村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天津护理, 2010, 18 (4) :225-226.

[6]朱芸华, 涂云明, 章志, 等.糖尿病及并发症住院费用分析[J].中国医药卫生, 2007, 4 (8) :3-5.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篇2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顺德6个镇级医院(勒流、北滘、容桂、龙江、大良、陈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并且愿意配合调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随机血糖≥11.1 mmol/L,或OGTT中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6.5 mmol/L。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了如糖皮质激素等对糖代谢会产生明显影药物的患者;合并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第1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由临床药师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及对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用药依从性。问卷分两部分:(1)糖尿病管理:就诊频率、血糖监测频率、运动频率、胰岛素调整频率、饮食控制、低血糖的处理。饮食控制与低血糖处理的评分标准为完全正确=4分,基本正确=3分,部分正确=2分,不正确=1分,每项满分4分。(2)用药依从性评价:评价胰岛素的用量、注射次数、注射时间、长期注射的依从性;口服药物的剂量、服药次数、服药时间、长期服药的依从性8个内容。评分标准为完全做得到=4分,基本做得到=3分,偶尔做得到=2分,完全做不到=1分,满分32分。

1.2.2 注射技巧评价

根据胰岛素的注射步骤设计评分表,由护士对患者的注射技巧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内容包括:注射前消毒、胰岛素笔的安装及检查、针头安装及排气、胰岛素剂量选定、注射部位选择、注射方法及进针角度、留针时间、注射完胰岛素笔的处置、胰岛素的保管11项内容。评分标准:完全正确=4分,基本正确=3分,部分正确=2分,不正确=1分,满分44分。

1.2.3 收集患者资料

翻查病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Hb A1c、血浆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胱抑素C(Cys c)、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表录入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本组调查病例共165例,其中男96例,女69例,平均年龄(62.95±11.33)岁,平均病程(6.76±3.35)年,BMI为(24.35±2.86)kg/m2,15.37%患者合并肥胖(BMI≥28 kg/m2)。

2.2 血糖控制情况

根据我国2010年糖尿病防治指南[1],把Hb 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本研究中,Hb A1c的平均值为(9.19±1.98)%,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24例,占14.5%;血糖控制未达标的患者141例,占85.5%,其中血糖控制一般(Hb A1c值为7%~8%)的36例,占21.8%。

2.3 不同Hb 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征比较

按照血糖控制水平将患者分成2组:达标组(Hb A1c<7%)和未达标组(Hb A1c≥7%),两组患者进行基本情况及日常糖尿病管理情况(年龄、BMI、糖尿病病史、胰岛素使用时间、用药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技巧、运动频率、饮食控制、低血糖处理的掌握、血糖监测频率、就诊频率、胰岛素剂量调整频率)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胰岛素使用时间、血糖监测频率、胰岛素剂量调整频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依从性、饮食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Hb 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重指数;“a”32分满分;“b”:44分满分;“c”4分满分;“-”表示无数据

2.4 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

以Hb A1c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胰岛素使用时间(P=0.001)、胰岛素剂量调整频率(P=0.008)、糖尿病病史(P=0.013)、胰岛素注射技巧(P=0.020)、饮食控制(P=0.022)、年龄(P=0.036)。见表2。

3 讨论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但200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为14.9%,总体达标率23.4%[2],与本研究中的14.5%的血糖达标率相近。2009年血糖控制达标的标准为Hb A1c<6.5%,2010年后的标准为Hb A1c<7.0%,标准较前放宽,但现实调查的达标率反而降低,可见基层医院的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令人担忧。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今后血糖控制仍然是糖尿病管理的首要目标。

本调查显示,对血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胰岛素使用时间,胰岛素使用时间越早,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越高,与现代的循证医学结果一致[4,5]。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均提倡“早期、积极、联合及鼓励尽早使用胰岛素”的治疗模式,但是因为医生认识不够、患者经济水平、恐惧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患者胰岛素的使用时机仍然较迟,通常在患者口服药物难以控制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时方开始使用[6]。临床应合理把握胰岛素启动治疗时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9.0%同时合并明显临床症状,或合并严重并发症,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次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仍不达标者(Hb A1c≥7.0%)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7]。

注:BMI:体重指数

根据我国胰岛素监测指南推荐,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最少检测血糖2~4次/d[8]。但在本次调查中,家中配备血糖仪的患者低于10%,血糖监测的平均频率为(4.55±3.45)次/月,最高的为20次/月,远远未达到要求。血糖的监测不足导致不能及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从而使胰岛素的治疗不能达到应有的目标。如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应要求每周最小测3个点的血糖:空腹、餐后2 h、睡前[9],以对血糖控制情况有最起码的了解。

本调查发现,年龄越大的患者血糖控制越好,与文献报道结果不符[10,11],可能的原因有:高龄患者生活较有规律,大多有专人照顾,在饮食控制、用药依从性方面较好;高龄患者往往患有多种疾病,住院次数较年轻患者多,胰岛素的监测及调整较及时;高龄患者的血糖波动大,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高,从而影响Hb A1c水平[12];本研究中病例数较少,数据有偏差。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令人担忧,提示应当加强糖尿病专科的建设,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及时启动胰岛素的治疗时机,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和优化方案。在患者的生活方式、血糖监测、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加强教育,从多方面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个体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多家医院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愿意配合调查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65例进行问卷调查、胰岛素注射技巧评价、实验室检查数据收集,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顺德区注射胰岛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较差,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者24例(14.5%),HbA1c≥7%者141例(85.5%)。②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年龄、胰岛素使用时间、血糖监测频率、胰岛素剂量调整频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依从性、饮食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HbA1c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用时间(P=0.001)、胰岛素剂量调整频率(P=0.008)、糖尿病病史(P=0.013)、胰岛素注射技巧(P=0.020)、饮食控制(P=0.022)、年龄(P=0.036)均为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子。结论 顺德地区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控制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提示应尽早对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胰岛素治疗,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巧、饮食控制方面应加强教育。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篇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2008年至2009年期间在四川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人数为56893人,关于血糖与糖尿病病史资料齐全的为32056人,其中男性21588人,女性10468人,年龄为5~99岁,平均年龄44.97岁,空腹血糖为3.04~25.1mmol/L,平均为5.09mmol/L。

1.2 方法

采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已糖激酶法,试剂与标准品由上海科华公司出品,采集清晨空腹血。问卷调查要求包含与糖尿病相关的资料: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判定,近期测定的血糖值,是否有糖尿病史及治疗史,用于现况调查。诊断标准: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专家委员会将IFG的空腹血(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诊断下限由6.1mmol/L下调为5.6mmol/L,《健康管理师》推荐IFG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6 mmol/L但<7.0mmol/L。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定义:(1)知晓率=(调查时已知自己患糖尿病的患病例数/本次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糖尿病患病例数)×100%;(2)治疗率=(近1个月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病例数/本次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糖尿病患病例数)×100%,糖尿病知晓者中治疗率=(近1个月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病例数/本次调查前知晓的糖尿病患病例数×100%;(3)控制率=(12h空腹血糖<7.0mmol/L的曾经确诊糖尿病患病例数/本次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糖尿病患病例数)×100%;糖尿病治疗者控制率=(12h空腹血糖<7.0mmol/L的曾经确诊糖尿病患病例数/本次调查前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病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及分析

2.1 成都市空腹血糖受损情况见表1,男性与女性空腹血糖受损比例分

别为:11.44%和7.57%,男性高于女性(P<0.01),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以上6个阶段空腹血糖受损比例分别为:3.22%、5.23%、9.96%、15.98%、26.62%、21.45%。随着年龄的增长空腹血糖受损比例增加(P<0.01),与国内相关报道并不完全符合,有些认为20~49岁空腹血糖受损率相差不大,可能是应用的标准不同的原因[1],但70岁以上人员比例比60~70岁比例有所下降(P<0.01),见表1~3。

2.2 糖尿病治疗情况

糖尿病治疗者为:在表2糖尿病患者1789人中,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137人到医疗机构进行糖尿病治疗,治疗率为63.56%。血糖得到控制的为582人,比例为32.53%。比国内前几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8月第26卷第8期》。在统计的32056人中,糖尿病的患病例数为1789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58%。

2.3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知晓情况

如表3,在已患糖尿患者员中,糖尿病的知晓人数为1353人,知晓率为75.63%。其中进行降糖治疗的有1137人,比例为63.56%,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没有治疗的有216人,占糖尿患者的12.07%。有效控制血糖的有577人,比例为32.25%。造成低血糖有5人,占0.28%。不知晓自己为糖尿病的人数为436人,不知晓率为24.37%。

3 讨论

糖尿病宣传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从本调查来看,人们对糖尿病的了解远远不够,对糖尿病的治疗也不够规范,虽然目前对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控制,如达到治疗标准,患者即可获得健康条件,成为“健康人”。

3.1一级预防是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及已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行为因素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的发生。IFG患者属于糖尿病高危、易感人群,而健康教育是一种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方式[2]。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提前,使本来的“老年病”光顾了许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一些中青年人对糖尿病筛查不重视,由表1可看出20~30岁、30~4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IFG人群比例分别为3.22%和5.23%,这个比例已经相当大了。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重心要前移,本次调查人员中IFG所占比例为10.18%,这些人将是主要的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对这些人的教育是糖尿病控制中的一级预防的重点。

3.2表2和表3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率不理想,近年来体检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居民参加体检机会增加,对自身糖尿病的情况知晓率有所上升[3]。但仍有近1/4的人对自己已患糖尿病的情况并不了解,有些甚至出现了并发症后才就医进而查出糖尿病,这些需要对可能出现糖尿病的人进行教育,对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3一些人忽视早期治疗,在知道自己糖尿病情况后并不重视,多数怕吃药后会产生不良反应,直到出现并发症后才到医院进行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许多患者容易接受饮食控制,但不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很多患者害怕注射胰岛素之后会上瘾而拒绝使用胰岛素,造成血糖没有有效的控制。有些患者听信病友经验,不遗余力去追求神丹妙药、宫廷秘方、偏方、用至神奇古怪的巫医巫方,因此很多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都不达标。

3.4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每天血糖的变化情况不一样,一天中的血糖也有所波动,凭一两次血糖测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些患者使用一种药物后忽略复查,一部分人血糖没有得到效的控制,空腹血糖甚至高达25mmol/L以上,一部分人血糖过低造成低血糖。一些患者关注高血糖,却忽视低血糖的危害,认为血糖越低越好,其实低血糖患者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等。

3.5一些患者只是用药降糖,忽视饮食和运动治疗,饮食和运动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4],也忽视相关疾病的治疗。在药物降糖治疗的同时,更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日常生活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如运动、饮食、积极乐观、心情舒畅、保证睡眠等,这些基础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显著和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应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代谢异常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经生活方式干预一定时期后无效的患者应该接受降压药物治疗[5]。

综上所述,成都市部分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偏高和知晓率偏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是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深度和普及面还不够,人民群众糖尿病的知识和自我防治意识欠缺,是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成都市部分居民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危害性和预防知识方面的知晓还不尽人意。应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从而降低患病率的首选措施。在人群中开展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性筛查,找出高危人群,对这部分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定期对职工及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有利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部分居民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情况,对此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糖尿病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至2009年期间在四川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而且资料齐全的32056人进行现况调查。其中男性21588人,女性10468人,平均年龄44.97岁。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80进行空腹血糖测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资料作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得知空腹血糖受损率、糖尿病知晓率和治疗率。结果在32056份调查对象中,空腹血糖受损(IFG)3262人,受损率为10.18%;糖尿病患患者数1789,患病率5.58%;糖尿病患病知晓人数1353人,知晓率75.63%;糖尿病控制人数1137人,糖尿病控制率63.56%;糖尿病控制达标人数582人,糖尿病控制率达标率32.53%。结论成都市部分居民对自身糖尿病的知晓率仍然相对较低,对糖尿病的治疗认识不足,提示在未来的健康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推广糖尿病的筛查和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关注糖尿病的督促,跟踪及随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及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

关键词:健康管理,糖尿病,知晓率,教育

参考文献

[1]杭万双,潘晓群.江苏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143.

[2]林艳,郭雅娇.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17):64-65.

[3]胡容.四川双流县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现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1):40-42.

[4]陆敏敏,冯正仪.饮食和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自测健康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9):59-60.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按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南昌市5个城区(东湖区、青云谱区、西湖区、青山湖区、 红谷滩新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少于3家,则抽取站至6家)的全部社区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对13个中心和17个站的154名社区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调查期间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所有在岗社区护士。排除标准:①由于各种原因(如产假、病假、外出学习等)未在岗的社区护士;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课间见习或实习的护生;③在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修学习的社区护士。

1.2 方法

经检索,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情况调查表,因此根据健康促进模式[3]认为社区护理工作重点包括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内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4],自制南昌市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情况调查表。经小样本预实验,调查表提供情况信度α系数0.886,内容效度系数0.929。调查内容包括:(1)社区护士基本情况;(2)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提供情况。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调查表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向每位调查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目的,征求同意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完成,均当场回收问卷和匿名调查。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结果

2.1 社区护士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54例社区护士,年龄为18~58岁,平均(28.98±10.48)岁;所属城区:东湖区37例(24%),青云谱区37例(24%),西湖区35例(22.7%)青山湖区25例(16.2%),红谷滩新区20例(13%);男1例(0.6%),女153例(99.4%);原所学专业:护理147例(95.5%),临床医学及其它7例(4.5%);已取得最高学历:本科13例(8.4%),大专70例(45.5%),中专71例(46.1%);职称:副主任护师1例(0.6%),主管护师18例(11.7%),注册护士99例(64.3%);聘用类型:合同制124例(80.5%),固定编制30例(19.5%);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间:<1年26例(16.9%),1~4年76例(49.3%),≥5年52例(33.8%);曾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23例(79.9%);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1年60例(39%),≥3年69例(44.8%);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前是临床护士96例(62.3%);最近一年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次数:<5次101例(65.6%),5~10次50例(26.2%),≥10次12例(7.7%);培训费用:全报销90例(58.4%);接受过糖尿病社区护理培训108例(68.8%)。

2.2 五城区社区护士基本情况的比较

比较五城区社区护士的基本情况,发现在最高学历、职称、聘用类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间、是否曾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及培训费用这7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东湖区其他四区的社区护士普遍存在学历、职称水平偏低现状,红谷滩新区的社区护士则在拥有固定编制、参加社区及临床工作时间、培训费用报销方面明显低于其他各区。见表1。

1.7

2.3 社区护士提供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现状

目前南昌市各城区社区护士50%以上未提供的糖尿病社区护理项目有:建立家庭病床、高渗性昏迷的预防宣教和紧急救护、糖尿病致性功能障碍的性生活指导、成立糖尿病患者俱乐部。见表2。

1.7

2.4 目前开展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80.5%的社区护士认为糖尿病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缺乏、技能水平有限是影响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开展的最关键问题。见表3。

(n=154)

3讨论

3.1 社区护士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次调查的154名南昌市社区护士,除1名男性,其他均为女性。年龄18~58岁,平均为(28.98±10.48)岁,其中30岁以下者占70.1%,51岁以上的高年资社区护士占7.8%,与沈阳[5]、重庆[6]、南宁[7]等地区的社区护士年龄水平相比,我市社区护理队伍呈明显年轻化。目前有76.2%的社区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间小于5年, 虽然Ewans.A等研究[8]指明新参加工作的社区护士工作积极热情,并能融入一些新技术和新思维于实践中,但由于对工作领域仍较陌生,会时常感觉工作压力大,不能与有经验的老护士步调一致。因此经验不足、工作被动、缺乏专业实践等问题均对我市社区护理的全面开展有影响。调查中,虽有临床护理工作经历者占79.9%,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大于3年以上的社区护士仅占44.8%,这与《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或居家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的要求还相差很大一段距离。同时亦有研究[9]指出由于长期受医院临床工作模式影响,多数社区护士仍延用临床护理病人的思维如服从护士长领导、被动执行医嘱和轮班值勤等医院机构的工作方式,而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任务及环境仍不甚熟悉。这均不利于我市社区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社区服务内容的扩展。

目前社区护士的学历水平仍以中专和大专为主,中专占46.1%,大专占45.5%,仅8.4%拥有本科学历,虽然本科学历所占比例高于重庆市[6]的2%,却低于南宁市[7]的15.34%,但此学历均是通过参加自考或电大学习等方式获得。职称普遍偏低,以注册护士和初级为主占87.7%,仅12.3%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甚少仅占0.6%。因机构提供社区护士进修或培训等机会较少,培训费用多需自理或半自理,最近一年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次数小于5次者达65.6%。虽有68.8%的社区护士接受过糖尿病社区护理培训,但多数反映培训内容多重复、时间短,最新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流于形式。调查聘用类型时发现,仍有80.5%的社区护士是合同制员工,拥有固定编制者甚少,大多是近退休年纪的老护士。这易引起合同制护士因工作相对不稳定,收入不及医院临床护士,社区工作范围面广、任务重等主客观因素而产生负面情绪,最终选择转行或跳巢。最终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会由于社区护士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下降而受阻。

3.2 不同城区间社区护士基本情况有差异

本研究采用χ2检验对东湖区、青云谱区、西湖区、青山湖区和红谷滩新区这五个城区社区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各城区的社区护士在最高学历、职称、聘用类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间、是否曾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及培训费用支付情况这七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显示,虽然学历和职称均普遍呈现偏低的现状,但东湖区的社区护士拥有本科学历者比其他四区较多。红谷滩新区的社区护士则在拥有固定编制、社区及临床工作时间、培训费用全报销三方面均明显少于其他各区社区护士。这可能与各城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政策及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差距相关联。东湖区作为南昌市重要的中心行政区,是全省政治、经济、商业、交通、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以及医疗卫生的中心。而红谷滩新区作为南昌市政治中心区的后起之秀,仍处于改革和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阶段。因此建议今后在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及社区护士的岗位制定及培训内容等方面,应根据各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3 糖尿病社区护理服务提供现状分析

3.3.1 糖尿病疾病护理提供占主导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南昌市社区护士提供情况较好、排名前六位的糖尿病社区护理项目均是疾病护理方面的内容,如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指导(96.4%)、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94.8%)、(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的定期体检(94.8%)、血糖及血压等自我监测的指导(92.9%)、活动锻炼指导(91.6%)、医学营养饮食指导(90.3%)。由此可见,我市糖尿病社区护理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糖尿病的疾病护理方面,社区护士能较好的按照糖尿病治疗的新观念为患者提供综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这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家庭病床和家庭访视的提供积不积极,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目前社会各界对家庭病床、访视认识不深;社区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不高,开设的项目只有为生活能力差、病重或老年患者提供打针、输液等技术性操作;受价格费用的影响,同时缺乏政府有效政策和财政支持等。

3.3.2 糖尿病并发症防护提供不到位

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护方面的提供中,仅低血糖的预防宣教和紧急救护(89.6%)、糖尿病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指导(85.1%)开展较好,而高渗性昏迷(46.1%)、酮症酸中毒(56.5%)、性功能障碍(48.7%)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防护的提供并不完善。分析原因:(1)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发生率最高,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同时患者对其知晓率高,故防护需求也高,因此社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低血糖的防护。(2)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而被医护人员密切关注,随着社区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防治糖尿病病足中已取得明显效果,糖尿病病足的防护已成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3)某些糖尿病并发症如周围血管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等,因常在病程初期没有特殊临床表现而易被医护人员忽视[10] ,尤其对发病率较低的并发症缺乏相关专业预防知识,同时社区医疗设施有限,筛查、监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也不规范。因此,建议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尤其是严重并发症患者,须加强三级预防性的内容,特别加强访视时间、次数等,严格执行医嘱、护嘱以减慢并发症发展并根据病情或需要及时进行转诊治疗。

3.3.3 健康促进内容须进一步完善

调查中,南昌市糖尿病健康促进项目的提供虽然大致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但因人力、物力投入有限,不能为患者在具体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予个体化指导,糖尿病的初级预防仍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合作来逐步完善。如健康档案的建立不能仅停留在弱势群体和患病人群,应扩展到全部健康人群。同时社区护士应加强自身素质,在健康促进理论的指引下,根据患者需求,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促进计划,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庭成员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摘要:目的:调查南昌市糖尿病社区护理提供现状。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南昌市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154名社区护士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南昌市社区护士整体素质偏低;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提供表现为疾病护理占主导,健康促进需完善,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不到位;从具体项目来看,仍有50%以上未提供的项目是建立家庭病床、高渗性昏迷的预防宣教和紧急救护、糖尿病致性功能障碍的性生活指导、成立糖尿病患者俱乐部;影响糖尿病社区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是社区护士糖尿病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缺乏和技能水平有限。结论:南昌市社区护士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糖尿病社区护理的开展须切实在疾病护理、并发症防护和健康促进三方面拓展服务内容并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卫生服务,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35.

[2]秦建丽,文芬草,王亚丽.糖尿病社区护理需求[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1):42.

[3]周佩如.糖尿病社区护理实践现状及对策[J].广东医学,2005,26(10):1442-1443.

[4]Stanhope M,Lancaster J.Community health nursing:promoting healthof aggregates,families,and individuals.4th edition.St.Louis:the C.V.Mosby company,1996,2.

[5]吴子敬,李小寒.培训需求分析及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128-129.

[6]邓静,周颖清.重庆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6):760-764.

[7]黄娟,李春坚,钟喜红等.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31-33.

[8]Ewens A,Howkins E,McClure L.Fit for purpose:does specialist com-munity nurse education prepare nurses for practice?[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1,21(2):127-135.

[9]吴兰笛,吴峰.加快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迫在眉睫[J].中国护理管理,2003,3(5)30-31.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篇5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护理,需求

糖尿病 (diabetes and mellitus, DM)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 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M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在家休养。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DM的一般知识, 进行正确的、全方位的护理指导显然非常重要。在2008年1月至2008年4月, 对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内一病区入住的68例DM患者进行了家庭自我护理、患病后心理感受及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等的问卷调查, 以确定家庭护理需求及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1999年WHO、IDF对DM诊断标准[1]确定为糖尿病患者被列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2008年1月至2008年4月收住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内一病区的糖尿病患者68例, 其中男42例, 女26例, 年龄34~7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1例, 高中30例, 初中及初中以下17例。

1.2 调查方法

根据出院指导内容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为家庭自我护理情况, 共8项, 每项设较好 (遵医嘱≥90%) , 欠佳 (60%〈遵医嘱<90%) 及差 (遵医嘱≤60%) 3个答案。患病后心理感受及掌握DM基本知识情况以问卷和直接交谈形式调查。共发出问卷68份, 收回68份, 有效问卷65份, 有效率为95.5%。

2 结果

2.1 家庭自我护理情况

结果显示, DM患者家庭护理能力较低, 应从不同方面帮助患者设计家庭护理方案, 加强对DM患者出院后的护理, 根据病情建立档案, 坚持长期随访, 宣传DM基本知识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调查中15例患者家庭护理不到位、自我护理能力差、未能认识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欠缺。表现为: (1) 定期复查率低; (2) 基本保健知识缺乏, 且有不少误区; (3) 未能准确监测血糖、尿糖等; (4) 不能及早发现并有效预防并发症; (5) 遵医嘱用药情况欠佳。见表1。

2.2 DM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

2.2.1 患病后心理感受

DM患者患病后普遍有忧郁、急躁心理, 57%患者对预后缺乏信心, 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消极心理影响到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喜欢接近医护人员的患者占85.3%, 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有关本病的知识, 可见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2.2.2 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

患者对调查内容所列问题回答不正确的前5位为:饮食治疗方法、使用胰岛素治疗目的、注射胰岛素时间、长期高血糖的危害、血糖、尿糖监测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等, 这种对血糖控制认识不足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 提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应从以上几方面加强;41%患者询问糖尿病能否治愈, 说明患者对糖尿病不可治愈缺乏认知和了解。提示慢性病防治宣传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具备一些可通过自我护理达到维持健康目的知识。见表2。

3 讨论

3.1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果患者对疾病治疗了失去的信心, 心理负担就会加重, 会常常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及厌倦的不良心理反应, 这就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家属对患者的照料[3]。

医护人员要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 对心理护理要做到耐心细致、有的放矢, 使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 要求家人要与患者多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要理解和容忍患者的某些偏激做法, 做好指导工作, 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患者康复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3.2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

本次调查显示文化层次越高接受DM知识的途径更倾向于形式灵活、自由度大的教育形式。如阅读书刊杂志、计算机网络查询等服务, 而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更愿意选择被动地接受教育, 如社区咨询服务、电视等可视性强、直观的方式, 但医护讲授和演示及社区咨询讲座仍是各层次患者的首选[4]。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开展双项健康教育, 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血、尿糖监测等。

3.3 加强护理指导

3.3.1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帮助患者制定详细的家庭自我护理计划

对所需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操作培训。 (1) 介绍胰岛素作用、剂型、用法及有效的高峰期; (2) 正确注射部位、时间、剂量的换算及无菌操作[5]; (3) 教育患者四段尿糖的留取方法及尿糖的测定、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要教育其使用家庭测糖仪; (4) 了解低血糖的表现及急救处理, 如出现疲乏无力、出汗、颤抖, 饥饿难耐等现象时可给患者服用少量的糖水、饼干等食品, 必要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5) 还要注意有关足部护理的知识。

3.3.2 控制饮食

三餐营养合理搭配, 定时定量, 防止低血糖发生。三餐热量分配一般按1/5、2/5、2/5或1/3、1/3、1/3的比例。应根据中国人的标准饮食, 鼓励多食蔬菜及高纤维食物, 限制饮食的摄入总热量及脂肪的成分、限制饮酒和糖的摄入量。对肥胖者则鼓励他们减少饮食摄入, 脂肪热量<30%, 并逐渐减少体质量, 食物于烹饪前乘量, 放入允许的油类及调味品中烹煮, 饮食不要太咸。一般轻体力劳动、非肥胖者每日摄入总热量不超过每千克体质量104.60Kcal, 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为每日每公斤重200~300g、0.8~1.2g、0.6~1.0g。为使患者了解食物替换及热量计算法, 可给患者发放《糖尿病患者食物带换及饮食内容分配表》[6]。每周应定期量体质量一次, 如果体质量超过2kg, 应到医院就诊。

3.3.3 注意适当运动

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 促进肌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患者的主动锻炼和家属的积极参与是患者康复不可缺少的力量。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3.3.4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6h/d)

除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外, 还可采用其他方法, 促进睡眠如:热水泡脚、身体按摩、睡前喝牛奶等, 保持乐观的心情也有助于睡眠。

3.3.5 其他

应用微机建立患者复查及随访档案, 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另外, 患者外出时衣袋里应备有糖果等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随身携带一张卡片, 上面注明患者的诊断、单位地址、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这样有利于发生意外时进行急救。

3.4 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多学科知识, 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护士除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之外, 我们还应该注意人的社会性、重视人的素质、研究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尤利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33.

[2]王卫青.门诊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9) :708.

[3]周琼.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我护理现状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 2002, 9 (3) :48-49.

[4]张怡红.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J].现代护理, 2001, 7 (1) :73-74.

[5]甘俊丽, 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范意识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11) :842.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选取两个社区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DM诊断标准且正在使用胰岛素笔进行自我注射治疗的老年DM病人110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1) 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病程≥6个月; (2) 年龄≥60岁; (3) 无听力及认知障碍, 意识清楚, 语言沟通正常; (4) 自愿接受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流程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以社区内科医生宣教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社区护士开展家庭访视为契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首先取得病人知情同意, 对于年龄大、阅读理解困难的病人, 调查人员不加任何暗示将问卷内容逐条予以解释, 澄清疑问, 由病人独立作答, 调查人员代为填写。所有调查问卷当场记录, 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回收率为97.3%。

1.2.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尿病相关知信行 (KAP) 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由2部分组成: (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所用药物) ;急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吸烟、喝酒等。 (2) 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相关KAP现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 重测信度为0.81。

1.2.3 定义

吸烟者指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3个月 (20岁以下) 或≥6个月 (20岁及以上) 者。饮酒为每天饮白酒≥50mL (或啤酒≥250mL或葡萄酒≥100mL) ;女性饮酒量标准减半。规律运动为每周≥5次, 每次≥30 min, 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2,7,8]。

1.2.4 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审核后输入SPSS数据库,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完成问卷的107例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 男50例, 女57例;年龄60岁~87岁 (71.47岁±6.57岁) ;病程1年~28年 (11.7年±3.8年)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64例, 初中32例, 中专及高中8例, 大专及以上3例;长期吸烟者71例, 喝酒者92例;医疗方式:公费医疗25例, 医疗保险79例, 自费3例;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者38例, 由于有69例病人近2年未进行系统体检, 本次调查也未做相关检查, 故并发症此项数据不够准确。

2.2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见表1)

2.3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态度调查结果 (见表2)

2.4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治疗行为调查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DM病人DM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DM病人DM防治知识认知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对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食物热能的换算、吸烟可促使DM病人发生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人运动时间、强度标准等方面认知最为不足, 认知率均不到20%。相比之下, 病人对进甜食对血糖的影响、DM的临床表现、“三高”饮食等项目认知率较好, 均在70%以上, 说明社区老年DM病人对最基础的DM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食物热能的换算以及血糖监测等专业程度较高、掌握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之本组病人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 其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未上过学的占59.8%, 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对于数字及计算不敏感, 从而导致病人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认识率较差, 这与姚丽等[9]的报道基本一致。 (2) 病人一般较关注疾病症状的改善, 自觉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最直接、最有效, 饮食和血糖控制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加之媒体对一些最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宣传较多, 因而对这方面的知晓率相对较高。 (3) 病人所接受健康教育不够系统深入。研究结果显示, DM病人知识来源主要途径为门诊医务人员、书刊、电视等, 可见多数病人没有经过专业、统一的培训, 对于DM防治只了解一些大概的、表面的知识, 遇到具体的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因此, 应建立起一支能承担社区DM防治任务的队伍, 积极开展多样和持久的信息支持, 特别是涉及具体的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知识, 以提高DM病人知识的全面性。

3.2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态度和行为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DM病人的防治态度总体较好, 因此可以认为病人防治态度较积极, 希望康复的意愿较强, 这是成功实施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对107例老年DM病人防治行为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老年DM病人治疗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在所有治疗行为中, 只有按医嘱规定使用药物正确行为率较高, 为73.0%, 其他正确行为率均不到43%, 其中能做到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和营养成分、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运动量、经常测量血糖、积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以及每日足部护理的尚不足被调查对象的1/3。分析其可能原因为: (1) 部分临床医生对DM的综合防治认识不够, 一味地强调药物治疗, 忽略了DM知识的宣教、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及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 因此导致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关注程度较大, 对除药物以外的综合防治重视不够。 (2) 病人意志不坚定, 难以坚持。所调查对象中, 对经常并需长期坚持的行为项目正确执行率均较低, 如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和营养成分及足部护理分别为16.4%、19.5%, 足部护理情况也很堪忧,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足部护理存在误区, 认为足部护理就是用热水泡脚, 这可能与健康教育不到位, 病人缺乏相关知识, 并且糖尿病足发病缓慢, 使病人短期内未看到其严重后果而产生侥幸心理有关。 (3) 有待进一步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在防治态度上, 尽管67.3%的病人认为应该注意情绪调节, 但在日常行为中, 能够做到保持情绪稳定的仅43.0%。DM病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家庭的理解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能帮助病人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不遵医的懈怠情绪[10,11]。本调查结果提示应增加与病人沟通交流并争取家属的支持, 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消除其思想顾虑, 帮助其控制好情绪, 保持精神舒畅、愉快。此外, 提高家人对糖尿病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并积极配合病人的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的自觉性, 有效控制血糖。

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致使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尤其是它所带来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卫生组织 (WHO) 预测至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突破3.00亿[1]。可见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并且依旧任重而道远。

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2型糖尿病为主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 2型糖尿病占90%以上, 1型糖尿病约5%, 城市妊娠糖尿病接近5%, 其他类型仅0.7%[2]。

1.2 发病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发达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不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这可能与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情况、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3]。

1.3 具有区域/民族差异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具有民族特点, 民族间尤其是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患病率具有明显差异, 如内蒙古自治区汉族高于蒙族, 宁夏自治区回族高于汉族[4]。

1.4 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DS) 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 在三甲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高血压34.2%, 脑血管病12.6%, 心血管病17.1%, 下肢血管病5.2%[2]。

2 糖尿病防治现状

2.1 血糖控制情况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水平依然作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Hb A1c主要反映患者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5]。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曾牵头在国内选取49家省市级医院调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显示:Hb A1c平均达 (7.7±1.7) %, 仅25.9%的患者达标 (<6.5%) ;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为磺脲类 (55.2%) 和双胍类 (54.5%) , 其次为糖苷酶抑制剂 (15.8%) , 再次为中草药 (12.8%) , 另有18.7%的患者不服用任何口服降糖药[6,7]。201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管理调查发现238 476例患者中Hb A1c≥7.0者共162 701例, 占到了总入组人数的68.23%, 即仅有31.77%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同时还发现, 调查人群中18.45%有10年以上病程, 68.25%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另有一项调查为2011年中国首次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该调查的研究对象为29个省市地区50家医院的5961名具有1年以上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证实: (1) 受糖尿病健康教育者仅为47%, 超过50%患者根本不了解Hb A1c, 甚至还有5.6%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糖尿病; (2) 受教育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虽离预期目标有差距, 但明显好于未受教育者; (3) 1/3患者需胰岛素治疗, 但因使用不方便、担心成瘾、害怕疼痛等原因拒绝使用; (4) 血糖控制情况总体欠佳, 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 低血糖发作较频繁。纪立龙等[8]牵头的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2009和2010年调查 (采用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Hb A1c<6.5%为达标) 发现2009年筛查的143 123例患者中, 平均Hb A1c为 (7.97±2.00) %, 有79.8%的患者未达标;2010年筛查的172 199例患者中, 平均Hb A1c为 (7.89±1.79) %, 多达83.2%的患者未达标, 且无论使用几种口服药均有79%以上患者Hb A1c不达标。由此看来, 目前中国糖尿病控制情况不容乐观, 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2.2 血脂控制情况

糖尿病的血脂异常既包括脂蛋白数量及质量的异常又包括脂蛋白代谢的紊乱。其典型脂谱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接近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餐后脂血症和过多的残粒堆积。上述脂质异常都可导致动脉硬化, 构成一组相关危险因素[9]。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脂到适当水平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版) 建议将LDL-C<2.6 mmol/L、HDL-C>1.04 mmol/L作为控制目标, 并建议1年至少评估1次血脂水平。然而, 目前超过40%的糖尿病患者1年内未做任何血脂调查;在进行调查的患者中, 仅有25%进行了血脂相关治疗[10]。虽然目前国内缺乏大型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但各地区的研究结果均表明,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依然不理想。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毕艳等[11]的江苏省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情况指出, 血脂紊乱占入组人群的48.8%。孙士杰等[12]调查青岛市城区2型糖尿病的现状发现:在随机抽取的市南区、市北区年龄>40岁的5 000人中, 总胆固醇 (TC) <4.5 mmol/L者占11.14%, ≥6.0 mmol/L者占45.45%;高密度脂蛋白HDL-C>1.1 mmol/L者占54.86%, <0.9 mmol/L者占24.64%;甘油三酯TG<1.5 mmol/L者占48.18%, ≥2.2 mmol/L者占23.64%;低密度脂蛋白LDL-C<2.6 mmol/L者占20.68%, ≥3.3 mmol/L者占56.59%。尹香军等[13]在北京市城区糖尿病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 以TC>5.17 mmol/L, LDL-C>3.12 mmol/L, HDL-C<0.91 mmol/L, TG>1.7 mmol/L作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440例患者中血脂异常率高达75%, 将44例患者分为35~45岁、45~55岁、55~65岁、65岁以上等5个年龄组, 按年龄组从低到高, 分别为64.5%、69.0%、80.0%、74.0%, 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2.3 血压控制情况

近年来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不断升高, 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降压可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其他死亡危险。中国2004年关于高血压病的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中国高血压病知晓率为30.2%, 治疗率为24.7%, 而控制率仅6.1%[14]。我国高血压协作组调查发现中国部分地区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3血压控制达标, 其中伴大量蛋白尿者血压达标率不足1/5。作为Diabcare Asia项目组的一部分, 潘长玉教授领头的1998、2001、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结果发现:按照收缩压 (SBP) ≥130 mm Hg或舒张压 (DBP) ≥80 mm Hg的标准, 1998年、2001年、2003年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分别为79%、80%和81%, 其中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01年为44%, 2003年为48%;2003年的调查显示, 最常用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26%) , 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1%) 和利尿剂 (7%) [15]。由此可以看出, 虽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数逐年增加, 但从调查数据来看, 高血压的控制仍不太理想。2008年由中国高血压协作组完成的“中国部分地区糖尿病患者未强化降压治疗的调查分析”, 该调查选取2004年中国地区157家医院5063例高血压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的1993例患者, 对1993例患者进行基线调查, 根据日常医疗实践常规自主选用不同药物及剂量, 并前瞻性进行2、4、8周和12周治疗达标观察, 采用2004年10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6]测量血压, 结果发现治疗第12周血压达标率仅为31.4%, 伴有大量蛋白尿者血压达标率仅17.7%, 降压达标患者平均使用了两种药物, 部分使用达4~5种。各类降压药物均有使用, 最常用的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和钙通道阻滞剂 (CCB) , 上述结果均表明目前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17]。而众多临床试验表明, 收缩压降低9~11 mm Hg、舒张压降低2~9 mm Hg即可减低慢性心血管事件34%~46%的发生率。同时, 一项基于临床试验结果的经济学模型表明糖尿病高血压的强化控制不但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还可降低总医疗费用。

2.4 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情况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 微血管病变如肾脏的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除此以外, 还极易引发周围神经病变, 甚至糖尿病足, 到需要截肢的地步, 因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尤为重要, 这对于改善预后也有很大的益处。国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并不理想, 毕艳等[11]做了江苏省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调查, 调查显示:合并高血压病者占41.3%, 血脂紊乱者占48.8%, 微量蛋白尿 (>30 m L) 占20.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13.0%, 大血管病变包括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患病率分别占8.2%和7.8%。万东军等[18]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调查中也指出:调查对象中, 血清肌酐>176.8 pmol/L者占12.0%, 尿微量蛋白30~300 mg者占40.0%, ≥300 mg占25.0%, 合并白内障者占57.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35.0%。同时, 欧洲心脏调查在对4961例冠心病患者检测血糖后发现2/3患者合并高血糖[19]。2005年中国心脏调查选择的3513例住院冠心病患者, 其中高血糖者占83%, 均提示两者关系不容忽视[20]。

3 展望与小结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等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综合征, 随伴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21]。据卫生部最新报告, 以目前增长趋势, 我国每天将增加30 000名糖尿病新发病例[2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势必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 获得糖尿病控制的详细现状资料及探索血糖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不断改善糖尿病防治效果、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控制水平尤为重要。

目前糖尿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2006年进行过一项Diabcare调查, 有600家大型糖尿病专科中心和城市中心医院参与次调查,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平均水平为7.6%, >6.5%者占77%, <7.0%者仅40%[23]。吴青等[24]进行过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控制现状的研究,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结果显示:三级医院FBG (空腹血糖) 、TC (总胆固醇)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达标率显著高于一、二级医院, 显示了三级医院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成绩;但SBP (收缩压) 及DBP (舒张压) 在各等级医院达标率均不足50.0%, 2 h-PG (葡萄糖耐量2 h) 及Hb 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 更是不足25%。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和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均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减少并延缓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但这并不表示单纯控制血糖可较好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研究表明, 除控制血糖外还应严格控制血脂。可见, 糖尿病患者作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血脂的控制同样重要。我国现阶段, 仅有25%的患者进行了血脂的相关治疗, 说明我国的糖尿病防治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与指南的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此外, 国内外大量研究还证实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 其主要包括知晓糖尿病知识、血糖监测、Hb A1c监测、规律运动、控制饮食等[25,26]。

上一篇: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英语教材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