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2024-06-07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精选12篇)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1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的代谢疾病, 以糖耐量降低、血糖水平升高及尿糖呈阳性等为主要特征。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 即“三多一少”[1]。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糖尿病一旦发作便无法治愈, 并且会引起神经、心脏、血管、肾、眼的功能障碍、慢性损害等,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 对糖尿病加强预防控制及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功能所引起的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会不同程度损害身体的组织器官, 且会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其中, 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昏迷、急性感染及乳酸性中毒等, 一旦发生这些急性并发症, 病情进展快, 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会导致患者存在生命危险;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等, 发生这些并发症一般难以治愈,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2 糖尿病的预防

目前, 随着糖尿病发患者数日益增多, 因病情发展较快、潜伏期长,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普通人群, 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不合理饮食、不运动、过于肥胖等容易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发病因素进行宣传, 提倡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 并指导人们进行自我保健, 加强锻炼, 以此提高人群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及防范意识。

针对高危人群, 为避免发展成为糖尿病, 首先应加强糖尿病预防措施宣传, 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提高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病因、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措施等常识的认识;其次, 要合理膳食, 尽量少摄入热量多的食物,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戒烟限酒;最后, 为增强身体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体育锻炼, 尽可能将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同时, 定期测量血脂、血压及血糖等, 积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3 糖尿病的控制

对糖尿病进行控制首先应针对高危人群, 定期进行相关检测, 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治疗, 使血糖得到控制;针对已发病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应具有针对性, 使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

3.1 及早发现

针对以下人群进行重点监测: (1) 年龄35岁以上; (2) 高血压; (3) 血脂异常; (4) 糖耐量低减; (5) 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定期为高危人群进行血糖检查, 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 应对患者采取运动、饮食、药物及健康教育等手段, 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2 积极治疗

针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应进行基础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抑制患者血糖升高, 在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的基础上应科学进行饮食控制。合理控制饮食可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并且因摄入热量减少, 可防止和控制肥胖, 从而改善血糖。因此, 应长期坚持饮食疗法, 控制蛋白质、糖类及热量的摄入量, 有利于控制血糖升高。同时, 患者通过做保健操、慢跑、散步等运动, 可以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增强[2]。此外, 还应坚持长期药物治疗, 在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降糖药物,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药物控制方法。治疗期间, 并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 包括眼底心电图、血尿各项指标等检查, 以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病情。

4 糖尿病现患的管理

4.1 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

通过诊断, 确诊为糖尿病者后应及时进行登记, 为方便管理, 应建立现患档案。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控制糖尿病的保健知识、危险因素及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并教会患者自测血糖、观察并发症、注射胰岛素及对心、脑、跟、足的自我保健。此外,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监测条件决定血糖监测的频率、间隔时间。

4.2 卫生院与患者建立保健合同

为向患者传授自我保健知识、保健技能和药物, 并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保健和治疗方案, 卫卫院应与患者建立保健合同, 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 教育患者树立乐观面对病情, 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确保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 对现患管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针对患者病情调整原保健和治疗方案, 使其更具有个体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5 结语

总之, 对于糖尿病发病前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指导高危险人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注意规律, 并加强运动锻炼, 积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高危人群一旦确诊为糖尿病, 为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 虽然糖尿病难以根治, 但患者若能积极配合治疗, 并坚持定期进行相关监测, 可以使病情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控制。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前进行糖尿病宣传, 针对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对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加强预防;对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灌输保健意识和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 并定期监测病情, 以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对于糖尿病发病前的预防和控制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及定期监测, 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艳平.社区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28) :14-15.

[2]肖秀娟.糖尿病的社区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11) :44-45.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2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项目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本工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对危险性较大部分的分项工程和易发生部位、环节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应对能发生的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身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一、临时用电

(一)、可能发生事故的部位和环节: 根据企业项目工程临时施工用电线路多采用电缆地埋设置,固定机械采用电缆线穿管地埋,用电使用方法由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但由于施工现场是多种交叉作业的场所,非电气专业人员使用电气设备相当普遍,而这些人员的安全用电知识和技术水平又相对偏低,因此,使用和操作不当时极易发生意外机械损伤绝缘体破坏并导致漏电伤人,造成火灾等事故。(二)、控制措施

1、合理配置用电系统的短路、过载、漏电等保护器做到三级用电两级保护。

2、供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供电(即三项五线制)并确保PE线(专用保护零线)连接点的电气连接可靠。

3、不在电器设备周围使用火源,在电气设备相对集中的场所配置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4、按规范规定设备雷装置。

5、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和电器防火教育制度,定期进行电气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各类人员电气防火意识和电气防火知识水平。

6、建立电器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任何隐患。

(三)、临时用电应急预案

1、实用范围

此应急预案适用于工程项目部施工现场临时施工用电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救援处理。

2、应急准备

(1)、成立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工长、安全员任付组长。各施工班组长任成员,指挥中心设在项目部,联系方式为行动电话联系,当有事故发生时,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各班组成员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各班组成员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2)、领导小组的职责

①、项目经理的职责是: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是抢险救援的指挥者。

②、工长的职是:发生工伤事故后遇到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组织排险、上报、抢救伤员,并保护好现场,参加调查,负责整改措施的落实。

③、班组长的职责是:发生事故或遇到险情时,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并向工长报告,如实反应现场情况,配合调查组,搞好事故调查。

3、应急用材料、工具、用具

绝缘鞋、绝缘手套各10双,电工绝缘工具一套,干沙以及二氧化碳、干粉等不导电的灭火剂(数 量根据施工场所而定),医用卫生箱一个,担架一付等救护用品用具。

4、应急响应

当有事故成紧急情况发生时,项目部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投入运作中,指挥部及各成员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救援。

(1)、当电气发生火灾时,施工现场专业电工要穿戴绝缘用品,迅速切断电源,拉闸时要戴绝缘手套或用绝缘工具操作,如需切断电源时,非同相线应在不同位置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线路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支持物附近,以防剪断电线掉下来造成接地短路或触电事故,当时无法切断电源时,为了争取时间,就需要带电灭火,同时派人去供电端拉闸,带电灭火时,灭火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用不导电的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灭火,或用干沙灭火,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如泡沫灭火剂等)进行扑救。当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扑灭,或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应立即拔打火警电话119,通知消防部门,不要延误时机使事态扩大。(2)、当有触电事故发生时:

①、要快速切断电源,若触电者离电源开关较近可拉闸断电,若离电源开关较远可用绝缘体(如干木棒、竹竿、手套等)将电线移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必要时也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等)切断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以免跟着触电。

2、当触电脱离电源后,应就地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只有在不便救护的情况下(如阴暗、下雨、场地狭窄等)才可将触电者移到其它地方。如果触电者有知觉,但以前曾处于昏迷状态,或长时间作用于电流下时,必须将他放在干垫子上,使其仰面躺下,等到医生来到,也可迅速用担架等运输工具将其送到医院。

3、如果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呼吸平稳脉搏正常,应将其放平在垫子上解开衣服和腰带以利呼息,同时应保证新鲜空气流动,采用诱发知觉措施(用凉水喷脸等),不断地观查其身体的变化,直到医生来到。

4、如果触电者呼吸不正常,次数少而急促,但脉博还跳动时,应○当做人工呼吸,只到医生来到。

(3)、当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在抢险救人的同时要将事故的发生,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二、脚手架

(一)、可能发生事故的部位和环节:脚手架是随工程的进度而搭设,工程完毕就拆除的临时设施,它对建筑施工的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特别是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塔设不稳固或拆除时方法不当,就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事故,因此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必须切实做好脚手架的安全管理。

(二)、控制措施

1、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有关要求进行搭设,使用前要经过有关部门的验收。

2、墙件是否漏设或被拆除而未补设;脚手架是否有超载现象?立杆是否悬空?基础沉降情况如何?施工层安全防护设置如何?等等。一经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3、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4、脚手架拆除时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5、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应在两端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6、脚手架各构配件拆除时,严禁抛掷至地面,要做到上下传递,有序进行。

(三)、脚手架工程应急预案

1、实用范围

此应急预案适用于工程项目部脚手架工程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救援处理。

2、应急准备(1)、成员领导小组

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工长、安全员任副组长,各施工班组长任成员,指挥中心设在项目部,联系方式为行动电话联系,当有事故发生时,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各班组成员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①、项目经理的职责是: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是事故抢险救援的指挥者。

②工长的职责是:发生工伤事故后或遇到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组织排险、上报、抢救伤员,并保护好现场,参加调查,负责整改措施的落实。

③班组长的职责是发生事故或遇到险情时,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并向工长报告,如实反应现场情况,配合调查组,搞好事故调查。

3、应急用材料、工具、用具

立杆、水平杆、支撑、脚手板、垫板、安全网、扣件、铁丝、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脚手架、搭拆使用工具等,医疗卫生箱一个,担架一副等救护用品用具。

4、应急响应

当事故或有紧急情况发生时,项目部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投入运作中,指挥部各成员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及时组织相应事故的应急救援。

(1)、当立杆的基础不牢,在雨后出现局部沉降时,首先将立杆的基础夯实,然后加设垫板使加设垫板与原立杆实地接触,当有少量立杆悬空时,如不是连续出两根,可加设八字撑加固。

(2)、当脚手架,局部倾斜严重时,必须拆除重新搭设,在拆除时,倾斜部位的下部用抛撑撑住,上部用绳索或铁丝与建筑结构可靠的拉接,作业人员作业时要穿防滑鞋,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拆除的物件要上下传递,严禁随意抛掷。重新搭设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搭设,并与未拆除的杆件作可靠的连接。在整改过程中,在作业区内要设置警示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在作业区内行走或停留。

(3)、在脚手架搭设,使用或拆除过程中若出现伤亡事故,要立即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并以最快的捷的方式将事故发生的情况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三、高处作业

(一)、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环节:

根据本企业项目工程施工的特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为:临边作业悬空作业处的高处坠落。

(二)、控制措施

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行进行施工。

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完好,方可投入使用。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进行定期体检。

4、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5、施工作业场所的附落可能的构件,应一律先拆除或加以固定。

6、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要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等均应及时清除。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7、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及连接要求,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中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8、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等设备,必须经过技术鉴定或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9、悬空作业时,作业人员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安全设施。

(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实施范围和目的:

此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工程项目施工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处理。目的是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发生坠落事故后,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

2、应急准备

(1)成立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工长、安全员任副组长,各施工班组长任成员,指挥中心在项目部,联系方式为移动电话联系。当有事故发生时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各班组成员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声带有序地开展救援。

(2)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

①项目经理的职责: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是事故抢险救援的指挥者。

②工长、安全员的职责:发生事故后或遇到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组织排险,上报、抢救伤员,并保护好现场,参加事故调查,负责整改措施落实。

③班组长的职责:发生事故或遇到险情时,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工长或项目部报告,如实反应现场情况,配合调查组搞好事故调查。

3、应急用物资

常备药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消毒用品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氧气袋、颈托、止血带、担架等。

4、应急响应

(1)、当有事故发生或遇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上报事故救援小组,同时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2)、项目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3)如有受伤人员,应先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移至安顿地带,进行有效止血,包括伤口。

(4)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

(5)视其伤情采取报警直接送医院,或待处理后去医院检查。(6)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等第一手资料。

(7)急需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8)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公司事故报告分析处理制度规定,项目部在事故调查报告情况出来以后,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

界首市宝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浅析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篇3

摘要:目的:探究有关于糖尿病的各种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所收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后,150例糖尿病患者获得93.33%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61、81、8例)。结论:糖尿病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积极的治疗方法来对其生活质童加以有效提高。

关键词:格尿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95-01

众所周知,糖尿病属于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在于慢性血糖水平增高。而在临床上则一般体现为糖耐量降低、尿糖阳性、血糖上升等,典型外观症状包括体重减少、多食、多尿、多饮。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开始日趋上升,已逐步上升到了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非传染性疾病,其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8月这一区间内前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50例次,其中男女分别为80和70例次; 平均年龄56.8岁,其中年龄最小者36岁,最大者75岁。

2糖尿病的病因

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研究结果体现出: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为数众多,包括精神紧张、自由基毒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之类,上述致病因子的作用最终造成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功能减退,进而造成电解质、水、蛋白质、脂肪、糖之类一系列的机体代谢紊乱综合征。

3一般预防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可以分为三级,即将没有发病时、发病后、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三个时间段分别作为一至三级预防,其中二级预防有着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主药预防措施被定位为借助于胰岛素的定时注射来预防预防危险因素出现。

3.1未发患者群预防

①高危人群:即虽然血糖正常,但仍较容易易患糖尿病者,这一人群主要包括有巨大儿分娩史、尿糖曾阳性、血糖高、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患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粘稠度、高血尿酸、高血脂、高血压之类的代谢综合症者,或者年龄大于45周岁者。②血糖增高人群:即处于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血糖虽有升高,但并未真正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对于上述人群,首先应提升上述人群对糖尿病治疗方法、预防、并发症、症状、病因之类概念的了解。其次应尽量避免肥甘厚味带来的热量摄取过多,不吸烟,少喝酒,多吃粗粮和青菜。再次,应有效避免超重或肥胖,加强体育锻炼。第四,应尽可能避免心理应激,保持平常心态。

3.2已发患者群的预防

3.2.1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在于持续血糖升高。研究表明,长期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话,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形式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而组织糖尿病患者对有关糖尿病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发病因素之类加以学习,并以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借助于耐心讲解来尽可能转变悲观认识,进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3.2.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在于平時生活和饮食缺乏一定的规律,或者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工作状态之下。所以,患者要在平时形成尽可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吃饭要细嚼慢咽,从而减少血糖在短时间内决速上升的可能性,并且很大程度上保护胰腺功能。其二是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少使用抗生素,从而尽可能减少过量抗生素或病毒感染诱发糖尿病的可能性。其三是应避免暴饮暴食的情况,从而避免高蛋白、高糖分诱发糖尿病。其四是坚持运动锻炼,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和多吃高纤维食物。其五是不熬夜或者少熬夜,加强生活规律性。

4糖尿病的治疗

4.1饮食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尤为重要,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只有合理控制饮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其他疗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饮食治疗主要包括:①制定患者每日所需总热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出患者的理想体重,然后参照患者体重、工作性质以及生活习惯,计算出患者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从而合理控制总热量。②糖类摄人量:进餐应以粗制米、面和杂粮为主,匆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含糖量高的食物,糖类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左右。③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量:蛋白质在饮食总热量中一般不超过25%,脂肪类一般不超过30%,其中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和单价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应为1:1:1,

4.2运动治疗

长期坚持运动,可增强体内胰岛素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运动量不易过大,可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以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另外,要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对血糖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药物治疗

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其次,要考虑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最后,还要关注患者血糖升高的特点以及患者的经济条件等情况,给予不同的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在临床治疗时,通常B型糖尿病将磺脉类、双皿类作为首选用药,但对于肥胖、合并脂蛋白异常或高血压的患者应首选双肌类,而体型适中、病程不长者首选磺脉类,如患者只是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应将葡萄糖昔酶抑制剂作为首选用药。

4.4病情监测

患者定期监测血尿各项指标,并进行心电图、眼底检查,定期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只要掌握好这五条原则,或者说驾驭好这“五匹马”就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避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5结果

经治疗后,150例糖尿病患者,显效61例,有效8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3%。

6讨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如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又能遵从医师的指导,其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可延缓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桂兰.浅谈糖尿病的治疗[J].解放军健康,2005,22(5):87.

[2] 马智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龙江史志,2010,15(23):58.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 ) 和观察组 (30例 ) 。在对照组中 , 男性17例 , 女性13例 ;年龄在45~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62.3±1.8) 岁。在观察组中, 男性16例 , 女性14例 ;年龄在42~76岁之间 , 平均年龄 (61.4±1.3) 岁。

1.2 临 床诊断 标 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血糖 (FBG) >7.0 mmol/L;餐后2 h血糖 (2 h FBG) >11.1 mmol/L。2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如心脏、肝、肾 ) 患者、精神异常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研 究 方法

对照组使用血糖控制药物治疗, 不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 包括健康指导、服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辅导五个方面, 具体如下所述。

1.3.1健康指导1举行高血压、糖尿病讲座 , 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等, 向患者告知日常注意事项。2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 在医院宣传栏上粘贴疾病防治的宣传资料。3可以设立健康热线, 专门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2服药指导糖尿病患者药物需要终生服用 , 但患者往往不能坚持。这就需要加强思想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在药物选择上, 采用合适的缓释剂来维持血液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服药剂量, 演示正确的服用方法;还要向患者讲述成功治愈的案例, 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除此之外, 要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糖的方法, 如果血糖偏高及时寻找原因, 并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整。

1.3.3饮食指导1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方式 , 发放糖尿病人的专用食谱, 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为主。同时, 还要平衡膳食, 将热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2让患者了解烟酒对糖尿病的危害, 从而戒烟限酒, 禁止或者稍微食用甜食。3肥胖患者应该进行饮食上的控制, 防止并发高血压。

1.3.4运动指导告知患者理想体重的计算方式是 :体重 (kg) =身高 (cm) -105。适量的体育运动, 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 从而降低胰岛素的负担,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对于此, 应该以患者的年龄和实际情况为依据,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常见的如慢跑、打太极等。刚开始时运动量要小, 逐渐加大运动量。每日运动至少1次, 每次半小时左右。如果患者并发眼睛、肝脏、肾脏、心脏等疾病, 就不要进行运动。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出汗量多等症状, 就及时停止运动, 对症处理。

1.3.5心理辅导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在治疗上具有持续性、 缓慢性, 因此, 治疗时间较长, 通常需要一生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对于这种情况, 患者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 产生厌烦感, 甚至抵触治疗行为。为此, 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沟通和交流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讲解成功的案例鼓励支持患者,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错误的思想进行纠正, 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病症的认知度。由1分到5分, 代表认知程度的由少到多。2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自我监测、遵医行为、饮食控制、健身运动等指标。3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 计 方 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 患者 对糖尿病 认知 度的比较

观察组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 组在自我管理 情况上 的比较

观察组在病情监测、遵医行为、饮食、运动等各项指标上都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 组 患 者 在护理 满意程 度 上 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3.1 糖 尿病

3.1.1发病机制通过研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 发现主要来自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第一, 遗传因素。糖尿病患者不论是1型还是2型, 都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2]。糖尿病患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 25%~50%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3]。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 研究表明有多个DNA位点会导致发病, 其中HLA抗原基因最为重要。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 已经发现的突变基因有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线粒体基因等。第二, 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 在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会使身体发生免疫反应, 破坏了胰岛素β细胞。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在于进食多、体力活动少, 由此导致肥胖, 使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个体病发。

3.1.2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两点 :其一是三多一少即饮水多、尿液多、食量多、体重少, 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病症严重时, 三多一少症状更加明显[4]。其二是患者疲乏无力、伴有身体肥胖, 这一症状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 体重就会逐渐下降。

3.2 健 康 教育

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其目的在于了解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来控制患者的血糖[5]。但是在健康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想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就必须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计划进行改进和完善, 来减少随意性、提高工作效率。第二, 护理人员必须自身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沟通交流技巧 , 才能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提高知识积累和总结能力, 来促进教育方案的优化。第三, 健康教育的实施, 应该以语言和示范为主, 同时辅以图片、手册、影像 资料等, 来提高患者 的适用范围[6,7]。同时, 采取措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能够自觉学习健康教育知识, 从而保证教育效果。

该研究中,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服药等各方面指导,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8]。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 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 自我监测、遵医行为、饮食控制、健身运动分别达到80.0%、76.7%、83.3%、86.7%, 30例患者中, 护理满意人数为28例, 满意率达到93.3%。综上,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 从而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中, 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 和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患者只服用药物, 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疾病防治上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自我管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 从而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管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荣, 张春辉.健康教育在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中的积极作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17 (21) :170-171, 180.

[2]高瑾, 韩秋菊.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 2 (12) :220-221.

[3]张丽燕, 郑修霞, 李明子, 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5 (6) :13-15, 25.

[4]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3 (15) :2169-2171.

[5]付莲英.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17) :18-20.

[6]韦继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与进展[J].当代医学, 2013, 13 (2) :14-15.

[7]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2 (9) :54-5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篇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目的

为了消除产生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类似不合格再次发生及可能的不合格的发生,做到质量改进、污染预防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为此公司制定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步骤和方法。

2.2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和产品实现过程产生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时,为防止不合格的重复发生及潜在不合格的发生而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活动。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标准、CNCA-01C-010:2013 《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标准、CQC-C010-2013 《强制性认证实施细则 低压电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标准、《PCCC自愿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本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及其定义。4 职责

4.1 品质管理部门是该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内、外审和管理评审中不合格项所涉及的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验证。

4.2 各部门负责针对本部门产品实现过程中以及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各方面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因制定部门及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4.3 涉及多个部门的因素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相应措施,并组织进行验证。5 管理程序

5.1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

5.1.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实施纠正措施:

a)顾客提出抱怨; b)内、外审发现的不符合;

c)管理评审或数据分析后提出的改进要求; d)水、气、声、固体废弃物出现异常污染现象; e)相关方出现环境问题投诉; f)出现法律、法规不符合现象; g)目标、指标出现偏差; h)管理方案执行出现偏差;

i)水、电、原材料等能源、资源出现浪费现象; j)安全管理人员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k)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不符合。

l)事故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5.1.2 是否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原则

充分考虑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并且与所要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相比较(即:如果不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将面临的风险,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能够得到的利益以及将要花费的成本)。5.2 评审(潜在)不合格

5.2.1 发生(潜在)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后,首先组织评审不合格 5.2.1.1 有关顾客投诉的产品不合格由品质部组织评审。

5.2.1.2 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由组织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5.2.2 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不合格的属性:

a)管理的问题; b)执行的问题; c)设备的问题; d)技术的问题; e)原料的问题; f)环境的问题; g)职业健康安全问题。5.3 确定(潜在)不合格原因

a)用于产品生产、贮存或运输的材料、过程、工具、设备或设施存在的故障、误操作或不合格; b)文件不当或缺少; c)不符合程序要求; d)过程控制不当; e)计划安排不当; f)缺乏培训;

g)工作环境不适宜,涉及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h)资源不足等。5.4 分析不合格原因

在分析不合格原因时,按Q/YHG 08.93有关规定,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5.5 纠正措施的确定与实施

5.5.1 凡出现严重不合格品或批量不合格时,品质管理部门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责任部门主管要对实施情况负责,由品质处跟踪和验证。

5.5.2 顾客投诉经过处理后,顾客仍不满意时,由品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并组织制定纠正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由品质管理部门跟踪和验证。

5.5.3 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整改建议,按Q/YHG 08.22的有关规定执行。

5.5.4 对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按Q/YHG 08.92的有关规定,由出现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在《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上填写纠正措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由品质管理部门跟踪和验证。

5.5.5 在《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中应明确:谁来纠正,纠正什么,何时纠正。在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责任部门主管要进行检查,确保按计划完成。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当事实表明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时,可向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制定新的实施计划。5.6 预防措施

5.6.1 预防措施的提出与审批

5.6.1.1 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收集、整理有关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记录、管理评审记录、数据分析记录、监视和测量结果、顾客反馈信息、质量分析会记录、市场调研结果、员工合理化建议等信息资料,并按的有关规定,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5.6.1.2 当发现不合格的迹象时,可随时建议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由各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分析产生潜在不合格原因,确定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实施人。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5.6.2 预防措施的实施

5.6.2.1 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予以实施。部门主管在实施过程中负责检查与监督,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负责执行情况的跟踪。

5.6.2.2 当事实表明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时,责任部门可向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制定新的实施计划。5.7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和验证

5.7.1 纠正、预防措施完成后,由实施人向部门主管报告,部门主管进行检查,在《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上签署意见,对纠正、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有效性做出评价。《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反馈至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后,由该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验证,给出验证结论。

5.7.2 当纠正、预防措施确认无效时,由责任部门继续查找原因,重新进行审批后实施,实施完成后再验证,直到确认有效。5.8 巩固措施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并经确认其效果有效后,由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提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进行补充或修订的意见,具体按Q/YHG 08.11的规定实施。5.9 纠正、预防措施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6

【关键词】糖尿病性牙周炎;预防方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04-03

近几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着一种上升的趋势,在我国,患有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1] 。由于该病具有易复发、难治等特点,目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分析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性牙周炎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探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80例,分别采用单纯的降糖法以及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是71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是42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2.2±6.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是7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是45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4.1±5.7)岁;所有患者均患有慢性牙周炎且未曾接受过系统治疗、短时期内未服用过抗生素、不包括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降糖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清洗上药、刮治术、控制血糖、切开引流等。具体步骤:(1)首先控制患者血糖;(2)清洗患者牙龈(一般用NaHCO3溶液,浓度为2.5%);(3)让患者用0.15%的洗必泰溶液漱口;(4)将碘甘油涂在患者的患处,若病情严重,可考虑引流;(5)将牙结石清除,可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进行洁治术;(6)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刮治术或者是牙龈切除术等。

1.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没有不适感,牙周组织没有发生病变,咀嚼功能正常;缓解:患者牙周组织有较少部分发生病变,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总有效率=治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中的治愈患者有33例,症状缓解的患者有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中,治愈患者有12例,症状缓解的患者有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

3 讨论

牙周病会慢慢破坏患者的牙周组织,进而造成患者的牙齿松动并出现脓肿,最终造成患者牙齿脱落,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据相关研究表明[2]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与自身的糖尿病病情是分不开的,并且患者的年龄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0%,其中,治愈患者有33例,症状缓解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0%,其中,治愈患者有12例,症状缓解的患者有7例;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结果显示,综合性疗法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降糖疗法。

一般糖尿病患者口腔内含糖量较高,同时自身的免疫功能又下降,从而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并引发牙周炎。对于该病的预防,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控制患者血糖含量,控制血糖含量被认为是预防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根本途径;(2)注意自身口腔内部卫生,常刷牙漱口是预防的关键。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采取综合疗法(清洗上藥、刮治术、控制血糖、切开引流等)进行治疗有着显著地疗效,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还能够抑制炎症的扩散,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少华.慢性牙周炎伴 2 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状况及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23):16-17.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59例, 女31例, 年龄33岁~65岁, 平均年龄 (45.3±0.94) 岁;1型糖尿病28例, 2型糖尿病62例, 合并高血压患者31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19例, 合并高血脂患者13例。观察组男61例, 女29例, 年龄34岁~66岁, 平均年龄 (43.2±0.83) 岁;1型糖尿病30例, 2型糖尿病60例;合并高血压29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20例, 合并高血脂15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程规范化的综合护理, 主要表现在正确地指导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心理及预防并发症等几个方面。2组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均实施随访, 在此过程中, 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 记录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2.1 常规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医生和护士要向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包括糖尿病的诊断、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②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 向患者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物大致的含糖量, 并叮嘱患者需要少食或者禁食的食物类型;③向糖尿病患者讲解平时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④教会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血糖仪, 让患者知道血糖测量的时间、方法及其正常范围等;⑤叮嘱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告知所服药物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及其预防方法;⑥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需要掌握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及注射剂量等。

1.2.2 护理干预措施

为糖尿病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饮食、运动方案, 目的是为了使饮食均衡, 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运动是为了促进糖尿病患者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通过运动来减少脂肪, 降低血压及稀释血液黏度, 有效预防并发症。为了让患者有效地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可以定期举办讲座, 同时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进来,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防治的认识。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负性心理, 从而对生活与治疗失去信心, 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因此, 医护人员要积极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引导患者乐观、积极地进行治疗, 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明白糖尿病虽然不能彻底根治, 但可通过心理、饮食、运动及药物进行有效的控制[1]。每月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获悉其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并发症的先兆症状, 使其知道出现症状后, 应该怎样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1.3 监测并记录患者血糖情况

患者要定期定时检测血糖含量, 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7.2 mmol/L, 餐后2 h血糖不超过11.1 mmol/L, 症状消失为临床治愈;血糖较前下降, 症状好转为有效;血糖、症状均无改善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要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 且其并发症也很难得到控制, 所以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痛苦, 如果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将会导致较差的预后。护理干预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疏导, 能够减轻其心理压力, 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几方面可以使患者生理舒适, 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对于降低患者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有着良好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翠竹.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 2010, 29 (29) :156.

重视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药物治疗 篇8

生活方式干预就是指健康的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 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健康的饮食指植物蛋白为主的饮食, 包括蔬菜、水果和碳水化合物, 少吃动物蛋白和动物脂肪 (每天的量相当于2个麦当劳的小鸡块) , 不吃蛋黄, 不喝酒, 不抽烟。总量要控制, 每餐八分饱, 晕素要搭配。每天坚持中等强度锻炼至少30分钟, 切忌避免做剧烈运动。

我国糖耐量受损患者数量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大致相当, 如果不加以干预, 每年大约有1/1 0的糖耐量受损患者会发展成糖尿病。所以血糖已经高于正常的读者一定要重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干预是一个不花一分钱、只有好处、没有一点害处就能使大部分人恢复健康的好方法, 可是有的人不能坚持, 还有少部分人对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不满意, 这时候就需考虑药物干预。

药物选择

目前在全世界有几个药物已经得到证明用于血糖高于正常的患者可以预防发展成糖尿病, 分别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用法:二甲双胍250mg~500mg每日三次饭后30分钟服用。阿卡波糖50~100mg每日三次餐中服用。这两个药一般不会发生低血糖。

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 在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基础上, 如果不能使血糖得到控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就要及时使用。首选药物要记牢, 肥胖者选双胍, 不胖者选磺脲, 餐后血糖高选阿卡波糖。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1型糖尿病由于先天胰岛素分泌不足, 首选且终身应用胰岛素治疗, 在此不再详述。下面主要就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做一详述。

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格列耐类药物) 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 。

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 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还可能有延缓倡导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格列酮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保证正常饮食, 有的患者进食很少或不进食, 但仍然坚持用降糖药物, 常常发生低血糖。因此如果不进食, 应该不用或将降糖药剂量减半。

选药分阶段

初诊糖尿病:首先要改善饮食结构, 素食为主, 晕素搭配, 控制饮食总量, 坚持锻炼身体, 肥胖者争取让体重每个月减掉3~4斤。如果血糖仍没有回到正常水平, 应根据是否肥胖选择降糖药物, 不胖者首选磺脲类药物, 肥胖者首选双胍类药物。效果欠佳时需两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或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不建议三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肥胖糖尿病:首选二甲双胍。

正常体重糖尿病:首选磺脲类药物或格列耐类药物。

餐后血糖高: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不稳定:应先查找生活习惯原因, 是不是饮食过多、活动量减少或心情不好、情绪紧张等原因。如果有其中一项原因都要进行纠正, 然后再调整降糖药物。如不是这些原因, 可调整降糖药物, 或应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不好:经过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好时, 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应用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和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症时, 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 尤其是病程较长时, 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变成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保持血糖控制的措施。

知识链接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 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 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标, 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仍大于7.0%时, 就应该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可以保留。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 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3) 对新诊断的并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4) 在糖尿病病程中 (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 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 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该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登记在册的18周岁以上已经存在糖尿病或可能出现糖尿病的患者80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18~30岁的有104人, 占比13.00%;年龄在31~40岁的有96人, 占比12.00%;年龄在41~50岁的有160人, 占比20.00%;年龄在51~ 60岁的有320人, 占比40.00%;年龄大于60岁的有120人, 占比15.00%。患者文化程度分布为:文盲及半文盲16人 (2.00%) , 小学264人 (33.00%) , 初中405 (50.63%) , 高中以上115人 (14.38%) 。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由专家小组研究编制调查问卷 , 问卷内容包括 :调查对象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 (如: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族病史等) 、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 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现场问卷调查, 现场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等, 并抽取患者5 m L的静脉血进 行检验[1]。

1.2.2健康管理指导方法通过研究开始时对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糖尿病患者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 找出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加重或导致出现糖尿病的健康问题所在, 并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指导服务方案。从患者加入研究开始, 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指导服务, 并在观察健康管理指导服务效果, 并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发现健康问题, 认识健康问题, 同时不断优化健康管理指导方案, 不断解决健康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宣教方式,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常见的症状和任其发展的后果, 使患者能够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避免糖尿病恶化。2在患者饮食方面加以指导, 让患者以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为主, 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做到合理饮食。3指导患者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 如:散步、打太极等, 不要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2]。

1.3 效果评价

在进行健康管理指导服务研究开始时对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健康管理指导服务研究结束后用同一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记录调查对象相关指标的变化, 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95份, 回访成功率99.38%。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以t检验独立样本 , 通过 (% ) 代表计数数据 , 通过χ2 检验单因素样本率, 若P<0.05, 则表示研究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如表1所示, 健康管理指导服务展开前后, 患者相关指标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健康管理指导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逐渐健康化, 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3 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健康管理指导应用于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以及控制中, 可以有效的患者的相关的生活方式, 使患者的体重、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等相关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了健康管理指导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逐渐健康化, 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宁.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J].北方药学, 2012, 9 (3) :71-72.

[2]邓世敏, 梁艳, 蒋明争, 等.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健康管理, 2012, 11 (15) :3649-3650.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诊的2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20例, 男73例, 女47例, 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46.3岁, 1型糖尿病39例, 2型糖尿病81例, 合并高血压41例, 心血管疾病19例, 高血脂13例;实验组120例, 其中男82例, 女38例, 年龄29~65岁, 平均年龄为43.2岁, Ⅰ型糖尿病46例, 2型糖尿病74例, 合并高血压31例, 心血管疾病22例, 高血脂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文化程度、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全程规范强化地综合护理干预, 正确指导患者饮食、用药、运动、心理及预防并发症等。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2.1常规护理措施

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位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 包括其诊断、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介绍日常生活常食用食物的大致含糖量, 及慎食或禁食的食物类型;讲解日常生活中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 了解血糖测量的时间、方法、正常范围等;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方法。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要掌握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及注射剂量等。

1.2.2护理干预措施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护理措施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服用药物, 为其制定详细的饮食方案, 保持饮食均衡, 培养良好的饮食规律和习惯, 既能满足病人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又能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相关指标;运动的目的, 是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通过运动来降低脂肪、血压及血液黏度, 防止并发症, 患者应谨记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除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外, 还可定期举办相关讲座, 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提高他们对糖尿病诊疗预防等方面的认识, 并每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其控制血糖及并发症的情况;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先兆症状, 如出现症状后, 患者应积极采取的正确措施, 及时诊断治疗其并发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 (表1) ,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的人数持续上升。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的诱因是血糖控制不稳、降血糖药物使用不当、服用药物剂量不足或过量及饮食失调等。因此, 对糖尿病的治疗, 不应只局限于常规药物治疗, 还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指导,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合理指导其饮食及日常运动,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 培养患者的自我检测及管理能力, 目前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并已成为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它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开支, 同时能改善血糖控制及预防并发症。在同等治疗条件下, 经过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

本组结果可见, 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其中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为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说明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了解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技能, 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降低耗费和负担, 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3]。并且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使医患关系更密切, 给护士一个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和平台, 对护士自身也是一种历练与成长。

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研究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 出院前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血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谢燕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0, 3 (9) :22-23.

[2]高景贤.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12 (4) :375-376.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 篇11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29-01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约占因糖尿病有关问题住院病人的47%。,糖尿病足的治疗比较棘手,致残率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护工作,加强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1],预防方法包括控制糖尿病,避免足部受伤、感染和溃疡,学习足部检查方法,养成每天足部护理的习惯,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资料

我科2010-2011年收治糖尿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2~74岁,发生糖尿病足2例主要是由于穿鞋大小不合适所致。

1 糖尿病足的预防

1.1 加强危险因素的筛查

糖尿病足的预防开始于糖尿病确诊时,由于糖尿病足患者一半以上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应定期检查,且应始终坚持。每年1次全面的足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控制情况;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足部观察与检查,每天检查病人双足1次,了解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是否发生红肿、青紫、水疱、溃疡、坏死等损伤。定期做足部感觉测试,及时了解足部感觉功能。

1.2 预防足溃疡

减少受伤和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预防足溃疡发生最根本的措施。积极预防足外伤应从日常生活注意,保持足部干洁,避免感染,嘱病人勤换鞋袜,每天清洁足部。对于干燥的皮肤,应该使用润滑油或护肤软膏。应选择轻巧柔软、前端宽大的鞋子,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每天检查鞋子,清除可能的异物和保持里衬的平整;同时应注意预防冻伤;足部承受负荷量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等。

1.3 避免外伤

由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导致感觉缺失,足部易受到外部损伤,因此,必须加强注意生活细节,避免外源性的伤害,夏季是糖尿病足的发好季节,因为夏季光脚的机会较多,脚部容易被碰伤,而且夏天蚊虫多,被蚊虫叮咬后,皮肤易出现瘙痒,再加上出汗多,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而形成糖尿病足。

2 护理指导

2.1 知识宣教

绝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感染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能因无症状,饮食睡眠好而不在乎。要使其认识到这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定期监测尿糖、血糖。更要提示病人避免穿尼龙紧身内衣,应穿宽松棉布内衣,防止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而诱发皮肤感染。

2.2 合理饮食

飲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对于早期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求其做到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2]。因此,护士应指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指导病人有规律并少量多次进食,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食量分配各1/3,应避免饱餐,从而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使皮肤保护能力和防御能力增加[3]。病人能正确掌握饮食治疗和自己调整食谱的基本技能,既保证血糖的控制又不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4],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查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药物用量,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3 注意卫生

经常用温水冲洗外阴,勤洗澡、勤换衣,防止尿糖刺激外阴及由于汗液中的酮体刺激皮肤引起的全身及外阴瘙痒,定期检查牙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经常进行户外活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结核。

2.4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生疾病,病人心理压力很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习惯、知识层次及社会环境,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经常与病人交谈。并定时举办小讲座,宣传卫生知识。认识到只要治疗护理得当,也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工作、学习。同时用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共同参与的新型护患关系。

3 结果

我们对20例患者进行了早期预防和护理指导,除1例患者自动出院外,其他19例均得到了治愈,由于加强了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力度,20例患者出院后至今没有因复发而再次入院。

4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为基因遗传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是胰升血糖素相对增加,以致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于是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和生命安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预防,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一旦确认糖尿病,早期教育指导是关键。要加强自身防护。勿酗酒,勿吸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鞋袜大小适宜,防皮肤破损及足茧出现。总之,通过积极治疗,控制血糖,稳定情绪,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及糖尿病足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曼.糖尿病足溃疡的一种前期诊断方法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9):418

[2]赵书彦等.对糖尿病足治疗护理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5(11):898

[3]张国英等.糖尿病病人肢端感染的局部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27

老年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5例, 其中男23例, 女22例。年龄62~80岁, 平均71.3岁。均符合1999年WHO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预防措施

1.2.1 健康指导

对于病程短、病情较轻尚未有并发症出现的患者, 除为之讲解糖尿病的相关常识外, 重点要指导其有关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措施。对病程长、病情重合并有不同并发症者, 应重点指导其符合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病痛以及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初期患病者侧重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对于中期患病者, 因其对糖尿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往往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此阶段应侧重心理疏导, 劝其要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病程已有数年的患者, 应为其讲解一些血糖控制很好的成功案例,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赢得患者信任。

1.2.2 控制血糖

控制糖尿病病情变化的关键是要控制血糖, 老年人内脏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机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加之患病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导致血糖控制不良。按时服用降糖药物, 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 在其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加强体质, 有利于血糖平稳的控制。同时要注意避免运动过量。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 长期的饮食控制和服药使患者思想包袱很重, 易产生悲观、烦躁、失望等负面情绪。因此要与他们多进行沟通交流, 以热情友好的态度, 亲切通俗的语言与其进行交谈, 帮助患者排忧解难, 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多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为其解释, 给患者以心理上足够的支持, 取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打消患者的顾虑, 引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让其明白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将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1.3.2 并发症的护理

1.3.2. 1 非酮症昏迷的护理

老年在尿检中未见酮体, 但临床出现异常的血糖升高并伴有严重的血钠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症状, 如果初期未得到及时治疗, 后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而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护理措施:①持续给予低流量输氧, 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②防止渗透压的急剧下降而引发脑水肿, 可进行大量补液, 速度逐渐加快;③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并下鼻饲给予患者流食。

1.3.2. 2 低血糖反应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常因使用降糖药物、饮食、运动或胰岛素用量不当而诱发低血糖症, 出现饥饿、心慌、头晕、手足震抖等症状, 甚者发生昏迷、死亡等[2,3]。护理措施:①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 食物结构选择多样化, 提倡多食用粗杂粮, 定时、定量, 不随意加量或减餐。如果出现食欲欠佳时要及时与医师沟通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如果运动量加大, 体力活动增加时要及时加餐;②及时检测血糖, 随身备用含糖类食品,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立即服用, 如有必要可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③胰岛素用量要严格遵医嘱。

1.3.2. 3 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此症是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感染、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血糖、血酮升高, 酸中毒的临床急性并发症, 可导致患者昏迷, 甚至死亡。护理措施:①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 并予以记录;②积极找出可能的诱因并去除, 给予吸氧, 并嘱患者绝对卧床, 同时加强各项生活护理;③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补液降糖。

1.3.2. 4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伤口一般难以愈合, 其足部皮肤一旦破溃, 极易诱发感染[4]。护理措施:①平日要定期检查足部, 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足部血液的循环, 注意足部卫生;②选择大小适中且质地较软的鞋袜, 避免足部皮肤损伤而导致感染甚至坏疽的发生。如果出现裂缝、擦伤等应及时进行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

1.3.2. 5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护理

此症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总称, 其主要为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 山梨酸增多及微血管病变等引起, 病变多为对称出现, 且下肢重于上肢, 病情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系统等等。临床表现为肢端针刺感、麻木等, 若运动神经受到损伤, 则引起肌肉萎缩, 甚至瘫痪。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病变程度, 采取相应措施。护理措施:①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时, 除合理应用止痛药物外, 还应配合物理治疗,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皮肤若出现溃疡时, 应积极防止破溃处继发感染。③伴有运动神经受损迹象时, 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防止肌肉的萎缩,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进行适当的休息。

1.3.2. 6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肾小球硬化所致, 临床表现为水肿及高血压等,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肾功能可能逐渐衰退, 最终可导致肾衰竭。护理措施:①定期检测尿蛋白量, 限制患者过多地摄入蛋白;②遵医嘱口服抗凝药及降脂药, 从而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③积极控制血压。

1.3.2. 7 糖尿病眼病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而损伤了血管和神经系统, 造成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①积极进行血糖监测, 根据监测值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②加强眼部护理, 日常生活中防止眼部受到意外损伤, 避免用眼过度, 注意用眼卫生, 可选用眼膏或滴眼液护理眼部;③保持血压的平稳, 避免因血压的升高而导致眼底出血, 还应保持大便通畅。

2 结果

经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对策, 4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伴随并发症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未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疾病, 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 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它将引起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5]。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合并有多种疾病, 长期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 尤其是心脏、血管、眼、肾、神经的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6]。糖尿病并发症一般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慢性并发症有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眼部病变、肾脏病等。这些并发症都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 临床上应给予老年糖尿患者正确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 延缓或及时阻止并发症的恶化, 以便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在教育和鼓励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以达到防止和延缓并发症出现的目的的同时要随时注意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健康问题, 不断修改护理措施。注重沟通技巧, 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为其耐心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如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措施等。让患者深刻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 需要长期的治疗, 让患者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 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相应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瑞英.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4) :342-343.

[2]李军夕.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0) :113-116.

[3]孙艳艳.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8) :981-982.

[4]孙风瑞.社区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求医问药, 2012, 10 (1) :126-127.

[5]蒋红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22) :4696-4697.

上一篇:传统绘画下一篇:制度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