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共12篇)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常见病, 是一组临床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其特点为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 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 其胰岛素分泌缺乏, 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 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 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目前,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为尽可能长的保持无合并症及相对正常的生活。因此, 通过自我调适的家庭预防来保持较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糖尿病的基本预防方法
1.1 防止和纠正肥胖
参加体育锻炼, 增加体力活动。
1.2 避免高脂饮食
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保持食物成分合理, 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 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1.5) ;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1.3 其他
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的食物有豇豆角、绿茶、黄鳝、芦笋、紫菜、蚌肉、羊肚和牛肚 l-阿拉伯糖等。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 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 除常规空腹血糖外, 应重视餐后2h血糖测定。
21型糖尿病预防方法
2.1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保持体质量、经常锻炼 (每天适度锻炼30min左右) 、多喝水少吃盐等。
2.2 保护皮肤
注意保护皮肤, 及时处理溃疡和创伤, 以防发生严重的感染。
2.3 每天刷牙并使用牙线
定期检查口腔, 以防发生牙龈疾病。
2.4 每天洗足并注意检查
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疱均要认真对待, 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 剪足趾甲时要小心, 防止剪破周围皮肤。
2.5 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睛。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 青春期过后5年就该开始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 部分视力缺失, 应与眼科医师更好的交流, 增加检查次数,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早期治疗, 防止失明。
32型糖尿病预防方法
3.1 健康饮食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易致2型糖尿病。为了预防糖尿病, 饮食必须控制, 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 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3.2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每天运动30min, 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 绝对有益。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 是指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无法正常利用, 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3.3 少量饮酒
最好选择低度酒 (可选择葡萄酒) 。
3.4 积极控制糖尿病前期症状
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服用某些药物来调整糖尿病前期症状。糖尿病前期症状可通过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进行诊断。
3.5 其他
戒烟;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
4糖尿病的分级预防方法
糖尿病的预防, 应构筑三道“防线”, 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 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
4.1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把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作为预防对象, 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 使其及早改变生活方式, 降体质量、降血压、降血脂, 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双亲患有糖尿病而其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 尤其要注意预防。
4.2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 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应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 即使是健康者, 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征象, 如出现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症状, 更要及时测定血糖, 以尽早诊断, 争取早期治疗。要通过综合调整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 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6.11mmol/L, 餐后2h血糖宜<9.44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应<7.0%。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 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4.3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减少伤残和病死率。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 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 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以保持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5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法
运动是糖尿病预防的基石。其原则是:因人而异, 量力而为,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疗法应做“有氧运动”, 每周3~5次。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能对糖尿病的预防起到较好效果。
运动疗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况, 进行运动疗法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应限制或停止运动疗法: (1) 重症心血管疾病, 如频繁发作的心绞痛, 心功能不全; (2) 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 表现为持续大量的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 (3) 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严重下降者; (4) 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 肢体麻木明显、感觉迟钝, 或糖尿病足者; (5) 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 (6) 各种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未控制时; (7) 血糖控制不稳定, 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2
2.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3.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4.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5.普及糖尿病知识,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6.糖尿病和保护我们的未来
7.保持健康的生化方式,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生活
8.对糖尿病做出反应并立即采取行动
9.控制糖尿病势在必行
10.了解糖尿病,我们正在行动
11.全家人将一起行动来预防糖尿病
12.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健康血糖
13.控制糖尿病,享受健康生活
14.治疗糖尿病,让生命像花朵一样绽放
15.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享受和普通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16.关爱糖尿病儿童和成长,我们在行动
17.携手并进,心连心,共同预防糖尿病
18.拯救糖尿病患者,我们在行动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足;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92-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因糖尿病足截肢对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严重损害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也是目前临床护理急于解决的问题。笔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效预防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2],同时排除并发严重急、慢性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48)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12)年,其中轻度(空腹血糖70~80mmol/L)患者12例,中度(空腹血糖80~90mmol/L)患者28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18±47)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11)年,其中轻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26例。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给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同时向患者说明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以及疾病护理方法等。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具体包括:①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临床调查发现知识的缺乏是导致糖尿病患儿足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加强对患者糖尿病足的认识在预防糖尿病足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诱因、与血糖的关系、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以使患者对糖尿病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预防其发生;②足部护理的健康宣教。教会患者检查双足的方法,包括观察足部的皮肤颜色、趾甲、趾间部皮肤有无胼胝、甲沟炎等,每天用温水泡脚,洗脚后用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嘱患者避免赤脚走路,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要选择有弹性、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布料,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子或高跟鞋;指导并教会患者正确修剪指甲的方法,剪指甲要小心,不能损伤皮肤以导致感染,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处理;③加强饮食治疗。除介绍营养学知识外,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控制饮食;④加强血糖监测。保证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告知患者长期高血糖的危害,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依从性;⑤加强运动。根据患者个人爱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告知患者运动治疗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但同时不宜高强度运动,以身体耐受为宜[4];⑥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采用实物模具、幻灯片、图片等直观教学法加强对患者老年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足知识了解情况,分别为从对糖尿病足认识、日常足部护理知识、正确修剪指甲知识以及选择合适鞋子知识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对两组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判定标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从血糖监测、控制饮食、每天运动、检查双足、正确修剪指甲以及穿合适鞋子等6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10分,总分共60分,≥50分视为完全依从,30~49分视为部分依从,<30分为完全不依从,由2名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防糖尿病足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30例,部分依从9例,仅1例患者完全不依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表明[5],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是可以预防的,及其对有危险因素的糖尿病足的预防保护,至少可推迟截肢年限。因此加强对有关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足以及危害性,加强患者预防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组资料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糖尿病足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预防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有临床有调查研究发现,正是由于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缺乏,才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尤为重要,同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不足20%,而在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可达95%,而这对患者更好实施预防糖尿病足措施尤为重要。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7):1377-1382.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3]李明子,徐靖.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9-880.
[4]张英.57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与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16(4):747-748.
[5]王芳,张留巧,蒋运兰,等.糖尿病病人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97-199.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并比较两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相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糖监测、控制饮食、每天运动、检查双足、正确修剪指甲以及穿合适鞋子等预防糖尿病足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足;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92-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因糖尿病足截肢对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严重损害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也是目前临床护理急于解决的问题。笔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效预防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2],同时排除并发严重急、慢性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48)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12)年,其中轻度(空腹血糖70~80mmol/L)患者12例,中度(空腹血糖80~90mmol/L)患者28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18±47)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11)年,其中轻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26例。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给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同时向患者说明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以及疾病护理方法等。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具体包括:①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临床调查发现知识的缺乏是导致糖尿病患儿足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加强对患者糖尿病足的认识在预防糖尿病足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诱因、与血糖的关系、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以使患者对糖尿病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预防其发生;②足部护理的健康宣教。教会患者检查双足的方法,包括观察足部的皮肤颜色、趾甲、趾间部皮肤有无胼胝、甲沟炎等,每天用温水泡脚,洗脚后用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嘱患者避免赤脚走路,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要选择有弹性、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布料,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子或高跟鞋;指导并教会患者正确修剪指甲的方法,剪指甲要小心,不能损伤皮肤以导致感染,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处理;③加强饮食治疗。除介绍营养学知识外,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控制饮食;④加强血糖监测。保证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告知患者长期高血糖的危害,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依从性;⑤加强运动。根据患者个人爱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告知患者运动治疗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但同时不宜高强度运动,以身体耐受为宜[4];⑥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采用实物模具、幻灯片、图片等直观教学法加强对患者老年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足知识了解情况,分别为从对糖尿病足认识、日常足部护理知识、正确修剪指甲知识以及选择合适鞋子知识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对两组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判定标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从血糖监测、控制饮食、每天运动、检查双足、正确修剪指甲以及穿合适鞋子等6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10分,总分共60分,≥50分视为完全依从,30~49分视为部分依从,<30分为完全不依从,由2名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防糖尿病足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30例,部分依从9例,仅1例患者完全不依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表明[5],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是可以预防的,及其对有危险因素的糖尿病足的预防保护,至少可推迟截肢年限。因此加强对有关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足以及危害性,加强患者预防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组资料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糖尿病足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预防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有临床有调查研究发现,正是由于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缺乏,才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尤为重要,同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不足20%,而在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可达95%,而这对患者更好实施预防糖尿病足措施尤为重要。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7):1377-1382.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3]李明子,徐靖.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9-880.
[4]张英.57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与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16(4):747-748.
[5]王芳,张留巧,蒋运兰,等.糖尿病病人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97-199.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并比较两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相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糖监测、控制饮食、每天运动、检查双足、正确修剪指甲以及穿合适鞋子等预防糖尿病足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足;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92-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因糖尿病足截肢对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严重损害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也是目前临床护理急于解决的问题。笔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效预防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2],同时排除并发严重急、慢性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48)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12)年,其中轻度(空腹血糖70~80mmol/L)患者12例,中度(空腹血糖80~90mmol/L)患者28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18±47)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11)年,其中轻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26例。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给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同时向患者说明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以及疾病护理方法等。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具体包括:①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临床调查发现知识的缺乏是导致糖尿病患儿足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加强对患者糖尿病足的认识在预防糖尿病足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诱因、与血糖的关系、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以使患者对糖尿病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预防其发生;②足部护理的健康宣教。教会患者检查双足的方法,包括观察足部的皮肤颜色、趾甲、趾间部皮肤有无胼胝、甲沟炎等,每天用温水泡脚,洗脚后用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嘱患者避免赤脚走路,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要选择有弹性、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布料,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子或高跟鞋;指导并教会患者正确修剪指甲的方法,剪指甲要小心,不能损伤皮肤以导致感染,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处理;③加强饮食治疗。除介绍营养学知识外,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控制饮食;④加强血糖监测。保证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告知患者长期高血糖的危害,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依从性;⑤加强运动。根据患者个人爱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告知患者运动治疗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但同时不宜高强度运动,以身体耐受为宜[4];⑥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采用实物模具、幻灯片、图片等直观教学法加强对患者老年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足知识了解情况,分别为从对糖尿病足认识、日常足部护理知识、正确修剪指甲知识以及选择合适鞋子知识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对两组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判定标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从血糖监测、控制饮食、每天运动、检查双足、正确修剪指甲以及穿合适鞋子等6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10分,总分共60分,≥50分视为完全依从,30~49分视为部分依从,<30分为完全不依从,由2名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防糖尿病足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30例,部分依从9例,仅1例患者完全不依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表明[5],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是可以预防的,及其对有危险因素的糖尿病足的预防保护,至少可推迟截肢年限。因此加强对有关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足以及危害性,加强患者预防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组资料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糖尿病足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预防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有临床有调查研究发现,正是由于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缺乏,才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尤为重要,同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不足20%,而在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可达95%,而这对患者更好实施预防糖尿病足措施尤为重要。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7):1377-1382.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3]李明子,徐靖.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9-880.
[4]张英.57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与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16(4):747-748.
老年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 男45例, 女35例;年龄63~89岁, 平均74岁。病程13~26年, 平均17.2年。均符合糖尿病在WHO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及护理
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生活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就饮食在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 纠正其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及饮食不均衡等不良习惯。宜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 同时为对高血压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需尽量减少每日的食盐摄入量, 宜在5g以下为佳。
1.2.2 血压控制
在对老年糖尿病和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 对血压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临床上通常给予钙通道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来降压, 控制患者血压在135/85mmHg以下。患者尿蛋白较多时血压严格控制在125/75mmHg以下。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对其血压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每日需测2次, 若患者病情特殊时监测可随时进行, 若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并按医嘱对降压药行调整后使用。
1.2.3 血糖控制
对患者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可使其肾脏病变的进展延缓, 主要方法包括胰岛素药物正确使用、合理饮食或口服降糖药。在采用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需对低血糖的反应做到重点观察, 因30%~40%的胰岛素代谢需要通过肾脏, 胰岛素的用量在患者肾功能不全时需相对减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由清醒意识转至迟钝反应、昏睡、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应对血糖进行及时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低血糖的发生。
1.2.4 水肿及透析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水肿部位、程度进行观察, 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并对体重进行测量, 并留职尿蛋白及尿常规标本, 为临床判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应对皮肤有无破损和红肿的情况做好观察,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患者在疾病后期透析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差及硬化, 在血液透析时较难建立血路, 血流量呈不足状态, 穿刺点较易发生出血现象。故临床护理禁止行如抽血、输液等有创性操作在动静脉造瘘侧肢体进行, 对透析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防止水肿及腹膜感染的发生。
1.2.5 健康指导
对胰岛素的作用及用法向患者讲明, 指导正确血糖和尿糖测量的方法, 定期对尿常规和肾功能进行复查[1], 慎用潜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指导患者及家属对常见的潜在低血糖症状有一定的认识, 并掌握常用的应急措施, 以便自救, 赢得抢救时间。告知患者规律饮食的方法, 指导适当运动, 使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
1.2.6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因长期疾病, 身心均承受着较大痛苦, 易产生焦虑、悲观、绝望心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绪做好细致观察,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讲明, 让其明确疾病的可防可控制性, 及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康复造成的影响,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 评定指标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尿蛋白定量、血糖、总胆固醇、血肌酐和三酰甘油做检测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数据标示用均数±平均值,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经预防和护理1个月后, 血压、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低血糖事件、血糖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血脂改善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紊乱综合征, 有多种病发因素所致, 对身体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表现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因高龄、身体抵抗力下降, 并发多种疾病, 病程长等特点, 疾病初期症状尚不明显, 后会发展为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甚至衰竭, 故积极的预防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效治疗及系统监测, 使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高, 并通过适当运动, 增强了机体抵抗力, 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 就采取有效预防及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预防和护理1个月后, 血压、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低血糖事件、血糖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血脂改善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效治疗及系统监测, 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汪晓红, 罗丽英, 蔡南哨, 等.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教育的效果[J].中国康复, 2004, 19 (2) :109-110.
如何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演讲小结 篇5
为提高我院住院患者及家属健康水平、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4月13日下午,我院在二楼输液室开展“关于如何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知识讲座,吴家礼院长进行讲课,100余名患者、及家属和本院职工聆听了讲座。讲座围绕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详细向大家讲解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降低危害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身边实例向大家介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认识误区,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平衡膳食等,阐明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讲座后吴院长还对大家的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答,并发放高血压、糖尿病如何预防健康教育宣传单100余份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引导了住院患者、家属。职工改变健康理念,走出健康误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标准,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使患者及家属受益匪浅。
浅析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篇6
摘要:目的:探究有关于糖尿病的各种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所收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后,150例糖尿病患者获得93.33%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61、81、8例)。结论:糖尿病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积极的治疗方法来对其生活质童加以有效提高。
关键词:格尿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95-01
众所周知,糖尿病属于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在于慢性血糖水平增高。而在临床上则一般体现为糖耐量降低、尿糖阳性、血糖上升等,典型外观症状包括体重减少、多食、多尿、多饮。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开始日趋上升,已逐步上升到了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非传染性疾病,其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8月这一区间内前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50例次,其中男女分别为80和70例次; 平均年龄56.8岁,其中年龄最小者36岁,最大者75岁。
2糖尿病的病因
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研究结果体现出: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为数众多,包括精神紧张、自由基毒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之类,上述致病因子的作用最终造成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功能减退,进而造成电解质、水、蛋白质、脂肪、糖之类一系列的机体代谢紊乱综合征。
3一般预防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可以分为三级,即将没有发病时、发病后、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三个时间段分别作为一至三级预防,其中二级预防有着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主药预防措施被定位为借助于胰岛素的定时注射来预防预防危险因素出现。
3.1未发患者群预防
①高危人群:即虽然血糖正常,但仍较容易易患糖尿病者,这一人群主要包括有巨大儿分娩史、尿糖曾阳性、血糖高、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患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粘稠度、高血尿酸、高血脂、高血压之类的代谢综合症者,或者年龄大于45周岁者。②血糖增高人群:即处于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血糖虽有升高,但并未真正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对于上述人群,首先应提升上述人群对糖尿病治疗方法、预防、并发症、症状、病因之类概念的了解。其次应尽量避免肥甘厚味带来的热量摄取过多,不吸烟,少喝酒,多吃粗粮和青菜。再次,应有效避免超重或肥胖,加强体育锻炼。第四,应尽可能避免心理应激,保持平常心态。
3.2已发患者群的预防
3.2.1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在于持续血糖升高。研究表明,长期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话,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形式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而组织糖尿病患者对有关糖尿病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发病因素之类加以学习,并以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借助于耐心讲解来尽可能转变悲观认识,进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3.2.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在于平時生活和饮食缺乏一定的规律,或者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工作状态之下。所以,患者要在平时形成尽可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吃饭要细嚼慢咽,从而减少血糖在短时间内决速上升的可能性,并且很大程度上保护胰腺功能。其二是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少使用抗生素,从而尽可能减少过量抗生素或病毒感染诱发糖尿病的可能性。其三是应避免暴饮暴食的情况,从而避免高蛋白、高糖分诱发糖尿病。其四是坚持运动锻炼,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和多吃高纤维食物。其五是不熬夜或者少熬夜,加强生活规律性。
4糖尿病的治疗
4.1饮食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尤为重要,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只有合理控制饮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其他疗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饮食治疗主要包括:①制定患者每日所需总热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出患者的理想体重,然后参照患者体重、工作性质以及生活习惯,计算出患者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从而合理控制总热量。②糖类摄人量:进餐应以粗制米、面和杂粮为主,匆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含糖量高的食物,糖类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左右。③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量:蛋白质在饮食总热量中一般不超过25%,脂肪类一般不超过30%,其中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和单价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应为1:1:1,
4.2运动治疗
长期坚持运动,可增强体内胰岛素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运动量不易过大,可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以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另外,要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对血糖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药物治疗
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其次,要考虑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最后,还要关注患者血糖升高的特点以及患者的经济条件等情况,给予不同的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在临床治疗时,通常B型糖尿病将磺脉类、双皿类作为首选用药,但对于肥胖、合并脂蛋白异常或高血压的患者应首选双肌类,而体型适中、病程不长者首选磺脉类,如患者只是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应将葡萄糖昔酶抑制剂作为首选用药。
4.4病情监测
患者定期监测血尿各项指标,并进行心电图、眼底检查,定期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只要掌握好这五条原则,或者说驾驭好这“五匹马”就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避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5结果
经治疗后,150例糖尿病患者,显效61例,有效8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3%。
6讨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如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又能遵从医师的指导,其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可延缓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桂兰.浅谈糖尿病的治疗[J].解放军健康,2005,22(5):87.
[2] 马智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龙江史志,2010,15(23):58.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糖尿病,急诊手术,麻醉处理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导致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日益增加。麻醉是手术急诊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糖尿病急诊手术中,由于患者的血糖功能与正常人有所不同,如果麻醉过程处理不当,极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就选取了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糖尿病患者51例,对其急诊手术中麻醉处理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糖尿病手术急诊
患者5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5.4)岁。1型糖尿病35例,2型糖尿病16例,最长病史24年,最短病史3个月。急诊手术中,有17例为急性胆囊炎,11例胃穿孔,8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5例外伤性脾破裂,还有3例为骨折。且所有患者都在家自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在术前检查,血糖浓度均正常。
1.2 方法
手术前禁止进食12 h,禁止饮水6 h,保证空腹血糖控制在8.5 mmol/L以下,且胴体表现为阴性后进行手术。本组采用的麻醉方式有11例为全身麻醉和20例硬膜外麻醉以及20例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当手术时间小于1 h时,且患者的血糖浓度不高于11.1 mmol/L,只注射方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不需使用胰岛素,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尿糖和尿酮进行复查;如果手术时间超过1 h,且血糖浓度高于11.1 mmol/L,则除了注射方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还使用了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其中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U:5,在注入时保持恒速,在手术过程中,每隔一小时复查一次,并在术后再次复查。如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浓度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应该根据上升的比例合理的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在10 mmol/L左右。
2 结果
该组51例糖尿病急诊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麻醉平稳,在手术中通过利用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浓度始终控制在10 mmol/L左右,尿酮体表现为阴性,且均没有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及低血糖症等。
3讨论
糖尿病多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其糖代谢发生紊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伴随有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糖尿病本身并不会对患者急诊手术产生影响,但是糖尿病经常容易引起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比如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给患者手术和麻醉带来困难,如果处理不当,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保证麻醉的平稳,并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控制。
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常容易发生的问题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及低血糖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现象加重,使得其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和酸碱平衡进一步恶化,导致出现高血糖、高血酮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血糖浓度明显升高或者尿酮表现为阳性,其原因是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强,导致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其血糖浓度上升。针对此类患者,在急诊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的浓度,并降低患者本身的应激反应[3]。
②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大多是由于葡萄糖液输入过量,胰岛素使用不足造成的,而麻醉和手术过程的应急反应会造成患者血糖增高,进而引发高糖昏迷,此类患者需要加强手术和麻醉过程中血糖浓度的检测。
③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低血糖症,这主要是由于使用的胰岛素过量或葡萄糖补充不足而引起的[4]。当患者术前血糖在8.4~11.1 mmol/L,而手术时间>1 h或血糖>11.1 mmol/L者,术中除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外,还需专管滴入一定比例的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这样既可补充足够的热量,防止低血糖症,又防止了血糖过度升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正确的用好胰岛素,合理进行补液,严防低血糖及酮症,进一步稳定好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蓬.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麻醉的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51.
[2]张立岩.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4(6下旬刊):3141-3142.
[3]任晓红.糖尿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1):93-94.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8
资料与方法
本院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3月-2013年2月底, 将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其中男78例, 女64例;所有142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65岁79例, 45~65岁59例, <45岁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92例, 小学至初中学历48例, 文盲2例;同时有高血压者35例。
方法:糖尿病管理小组实施健康管理的措施包括设立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心, 由全科医生、护士随时提供糖尿病健康咨询服务;开展健康授课, 由管理中心医生或相关专业, 如心血管科、眼科、营养科等医生每月进行授课;开展健康沙龙活动, 每周固定时间确定为活动日, 以糖尿病相关内容为主题, 进行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 或由病程长、血糖控制稳定、擅于演讲的患者介绍经验;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由管理中心医务人员每2个月1次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 指导家属对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关怀和帮助, 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从医性, 促使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管理小组的人员, 要求每月至少参与活动或沟通1次, 对1个月内无任何联系的成员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
观察指标: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前及3、6、9、12个月后分别由健康管理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合理运动、控制饮食、血糖监测情况及其他生化指标, 如空腹血糖 (GLU) 、餐后2小时血糖 (2h GLU)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CH)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计量数据整理后, 输入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42例糖尿病管理小组成员接受管理前后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对照, 见表1。
142例糖尿病管理小组成员接受管理前后血糖检测对照, 见表2。
讨论
2012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者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3]。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旨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 提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管理的能力, 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相互沟通和信任。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 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 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 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 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 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 血糖明显降低, 与此前对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管理,社区
参考文献
[1] 周薇霞, 李祖胜, 姜永乐, 等.社区2型糖尿病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控制血糖及并发症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2) :4785.
[2] 蒋景华.2005-2008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9) :1247.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14例, 女17例, 年龄47~84岁, 平均 (62.61±6.73) 岁;病程2~20年, 平均 (9.47±2.13) 年。对照组男15例, 女16例, 年龄45~85岁, 平均 (62.71±6.92) 岁;病程1~21年, 平均 (9.38±2.20)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 (1) 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疾病, 病程长, 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需耐心安慰患者, 详细讲解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知识, 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尿糖, 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注意在运动中保护患者, 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 (2) 病情观察:对于有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加强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神志、口唇颜色、皮肤温度及尿量等早期症状, 定时测血压、血糖和血脂, 必要时持续心电监护; (3) 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督促戒烟酒。给予低脂、低盐、高纤维、优质蛋白质食物, 少食多餐, 防止腹胀、便秘, 避免过高和过低血糖反应; (4) 休息:对于有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卧床休息,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 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排便; (5) 吸氧:给予间断或持续低流量 (2~4 L/min) 氧气吸入, 改变肺的顺应性, 改善心肌缺氧供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水平、血胆固醇、心肌梗死率和猝死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Hb A1c和血胆固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Hb A1c和血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Hb A1c和血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率和猝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1例, 无猝死, 心肌梗死率和猝死率分别为3.2%和0,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 病死率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血浆游离脂肪酸高, 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 左室舒张末压升高, 同时, 高血糖可增大心肌梗死面积, 加重心脏负担[3,4,5]。将血糖平稳控制在目标水平, 对于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明显改善预后至关重要[6,7,8]。护理人员需熟悉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 掌握心电监护方法, 密切监测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胸部不适等, 并注意持续时间, 加强心理护理和血糖监测, 及时进行血清心肌酶学、心电图检查, 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同时,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 指导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等, 合理饮食,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9,10,11]。为此,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案的共计6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两种护理方案患者的血糖、血胆固醇水平、心肌梗死率和猝死率等进行重点比较, 旨在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预防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Hb A1c和血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出现1例心肌梗死患者, 经积极治疗后好转, 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 猝死4例, 观察组心肌梗死率和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徐凤莲等[12,13,14,15]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护理干预用于预防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效果满意, 可有效控制血糖, 挽救心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10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预防
我国是糖尿病人口的第二大国, 其患者总数在4000万以上, 2型糖尿病占95%左右。这种高发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无疑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调查统计, 2002年, 我国因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付出的医疗费用高达188亿人民币[2]。因此, 如何良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是临床工作的关键。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即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可导致患者出现昏迷、心脑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等[3]。我院在临床工作中,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强化健康教育,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 诊断标准为:患者具有糖尿病临床症状, 其任意时间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1.1mmol/L以上;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在7.0mmol/L以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h血糖水平在11.1mmol/L以上。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病、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认知障碍、癌症等患者。
为避免组间护理干预渗透, 我院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6例, 其中男性54例, 女性52例, 患者年龄在41~75岁之间, 平均 (54.18±6.34) 岁。病程在1~19年, 平均 (7.33±1.13) 年;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6例, 大专以上24例, 高中以上18例, 初中以上22例, 小学及小学以下26例。实验组106例, 男性50例, 女性56例, 患者年龄在42~75岁, 平均 (54.81±6.54) 岁。病程在1~20年, 平均 (7.54±1.32) 年。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8例, 大专以上22例, 高中以上20例, 初中以上24例, 小学及小学以下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等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106例,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106例,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糖控制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
实验组的综合护理干预, 以强化健康教育为主, 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 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提高其遵医行为、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合理的运动。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用高度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注意加强血糖的监测, 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和夜间血糖监测。护士要熟悉低血糖反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一旦发现可疑者, 立即给予血糖测量, 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而由于无症状低血糖好发在夜间, 护士要尤其应重视夜间血糖观察, 如患者睡前血糖在6mmol/L以下, 则夜间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护士可采用皮肤划痕试验、眼心反射、卧立位血压差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以判断有无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倾向。
在胰岛素使用时, 要注意剂量准确、时间固定。对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 护士应遵医嘱准确地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 不可自行增减。教会患者如何在家中自行监测血糖, 并了解多长时间应该监测一次, 定期入院进行眼底、肾功能等检查。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宜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教会患者及家属饮食中含糖量的计算方法。如有夜间发生低血糖倾向的患者可于临睡前加餐1次。
患者在血糖稳定的条件下, 依据自身身体状况, 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方式, 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并长期坚持。指导患者选择恰当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一般以餐后1h左右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以30min为宜。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昏、无力、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 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餐前洗澡、饮酒。嘱患者运动后要及时加餐, 并随身携带糖果、零食等含糖食品, 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较重, 应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 直至患者清醒, 并在清醒后继续经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 以免发生再次昏迷。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 告知患者正确地对待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各种方法, 缓解自身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3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试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患者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 血糖控制情况较好, 各月份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详见表1。
而对照组患者各月份差异较大, 血糖波动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差。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1年内共发生无症状低血糖7例10次, 对照组患者发生29例36次, 对照组患者的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对于部分反应性降低的患者, 往往出现无症状低血糖反应, 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能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 无症状低血糖反应是一项需要重点观察和预防的内容[4,5]。
以往的健康教育多重点强调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和高血糖的危害性, 而对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未进行强调, 故部分患者对此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我院还发现, 口头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主要通过自觉学习, 但是, 由于患者的主动性有限, 知识掌握程度较为肤浅, 因此健康教育结果并不理想。
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并注意结合了多种方法, 如VCD硬碟、宣传册、宣传标语、电话随访等, 不断加强和完善护理内容, 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其发生无症状低血糖更少,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 进一步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季黎明, 刘伟, 伍彩霞等.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J].上海医学, 2010, 33 (5) :462-466.
[2]李强翔.政府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作用的伦理学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 :166-169.
[3]阮晓楠, 傅东坡, 傅华等.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5) :1400-1403.
[4]李强翔.心理治疗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16) :2386-2388.
2型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篇11
1. 少食酸性食品一般谷类、鱼、肉等食物基本上不含有机酸或含量很低,口感上也不显酸味,但在人体内彻底分解代谢后,会留下氯、硫、磷等酸性物质,在营养学上称其为酸性食物。酸性食物极易造成体液酸化,对体液本来就已经呈酸性的糖尿病患者极为不利。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这类食品,多吃绿叶蔬菜,使体液呈弱碱性。吃生菜对糖尿病就有较好的疗效。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钠高纤维素饮食。因为高钠饮食会增加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而可溶解的纤维素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
2. 限食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食高糖食品富含淀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类),进入人体后,主要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它虽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可直接转化为糖,因此必须限量食用。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忌食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麦芽糖、奶糖、巧克力)、糖类制品(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因为这些食品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直接加重病情,干扰糖尿病的治疗。所以,必须禁止食用。
3.限制脂肪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糖尿病本身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又因糖尿病患者同时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必须严格限制食用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肥肉、鱿鱼、虾、蟹黄等多脂类和高胆固醇食品,以免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发生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同时患糖尿病性肾病的可能性也很大,而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适量。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千克体重0.8克以内为宜。
4. 辛辣食物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5. 远离烟酒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会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烟碱会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诱使血糖升高;吸烟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在血液中的运行和吸收,还会诱发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壁。上述二者相互影响,很可能会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顽固性下肢溃疡、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
6. 减肥可以控制血糖近日,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第301医院等全国12家大型医院参与的关于肥胖伴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减肥药物奥利司他(赛尼可)可通过减轻体重来控制血糖,甚至逆转糖尿病。
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史轶蘩院士认为,该临床试验表明,对于肥胖伴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赛尼可有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糖耐量,从而减轻糖尿病病情,尽可能减少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的时间。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 篇12
关键词:低血糖症,老年糖尿患者,预防措施
低血糖症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老年患者尤其如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导致身体功能的下降, 对于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具备典型特征, 有些患者甚至无症状, 但其身体内部已遭到严重损害。当低血糖症发生时, 患者交感神经发生兴奋, 高级神经功能失常, 如果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 往往会发生脑、心脏等重要器官不可逆转的侵害, 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亡。因此, 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和及时发现治疗低血糖症是非常重要的。我院通过关注46 例老年糖尿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找出年糖尿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预防措施,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4 年7 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从中随机选择46 例并发低血糖症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1 例, 女15 例, 年龄60~83 岁, 平均 (65±6) 岁, 病程2~28 年, 平均 (13±7) 年。患者合并高血压25 例, 糖尿病肾病9 例, 冠心病10 例, 此外还有3 例患者有脑梗死病史。有21 例患者由于不正确的使用降糖药引发低血糖, 其中胰岛素11 例, 磺脲类药物5 例, 中成药3 例, 其他药物2 例;有12 例患者由于进食量过少或者不按时进食引发低血糖;有10 例患者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引发低血糖;有3 例患者由于活动量过大引发低血糖。
1.2 低血糖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上糖尿病协会低血糖工作组所制定的糖尿病低血糖指南可得, 机体血糖浓度≤ 3.9 mmol/L即可判定为低血糖, 且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血糖测定, 其血糖均低于3.9 mmol/L。
1.3 临床表现
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心悸、烦躁、手颤、盗汗、情绪易激动等) 的患者有16 例;表现为中枢神经抑制症状 (嗜睡、意识不清甚至模糊、昏迷) 的患者有27 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3 例。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立即停用一切降糖药物。对于轻度低血糖症患者可以在立即进食或引用糖水后减轻低血糖症症状或消失。严重的低血糖症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40~100 m L的葡糖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以达到纠正治疗目的。随后以葡萄糖溶液维持, 并且监测患者血糖, 使其保持在7~11mmol/L, 对于发生有顽固性低血糖症的患者可采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辅助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 χ2检验和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系列治疗后, 其中44 例患者及时好转, 患者血糖水平在8~36 h后回复并稳定在正常水平, 患者其他各项生命指标也平稳恢复, 好转率为95.7%, 另外还有2 例患者由于就诊治疗的不及时而导致长时间的昏迷, 其中1 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 另一例患者清醒后痴呆, 没有患者发生死亡。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临床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3]。患者血糖降低会到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 尤其是老年患者, 可能引发脑缺血、脑梗死、心绞痛等疾病,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有文献报道, 患者一旦发生6 h以上的严重低血糖症状会引发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本研究发现,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心悸、烦躁、手颤、盗汗、情绪易激动等) 和中枢神经抑制症状 (嗜睡、意识不清甚至模糊、昏迷) , 并且以后者居多, 可能为患者年龄因素致身体机能较差, 自主神经反射不强所致。对于低血糖症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以通过及时的血糖监测、合理的饮食用药调控以及适当的运动进行预防。临床上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低血糖预防健康教育, 使患者积极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防止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张晋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3) :40-41.
[2]闫巍, 王全录, 郑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3) :318-320.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分析】推荐阅读: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10-08
糖尿病的分期及预防12-06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10-19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06-07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08-25
糖尿病误诊分析09-17
糖尿病临床护理分析05-26
糖尿病治疗费用分析09-19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11-14
预防糖尿病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