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2024-10-17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精选12篇)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1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病,中医疗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中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对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由于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的质量问题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尚未统一,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疗效难以得到广泛认可。为此, 笔者就此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旨在为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1治疗糖尿病的中医药物

1.1 中成药

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有玉泉丸、参蔑消渴颗粒等。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降糖模型建立, 中医药工作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 结合降糖效果, 经过药理筛选, 又开发了一系列以降糖为主、改善症状为辅的中成药方剂。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的中成药, 如降糖甲片等。具有明确降糖效果的中成药, 如以番石榴叶提取物制成的消渴降糖胶囊, 以黄连、黄芪、金银花组成的金芪降糖片等。后者不仅能改善机体糖代谢和脂质代谢, 同时恢复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乳酸和促进肝糖元合成。

1.2 单味中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常使用复方, 而较少使用单味药。但单味药是组成复方的基本要素, 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是复方发挥整体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 无论从提高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还是从开发治疗糖尿病新药的角度出发, 对降糖单味中草药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 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古籍所记载的治疗消渴病的中药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华本草》[1]记载,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有100余种, 临床上常用的有人参、地黄、知母、黄连、大黄、马齿苋、荔枝核、黄芪等。其中《中国药典》[2] (2000年版) 收载42种, 均为临床和民间常用药物。植物药为主, 有人参、三七、山茱萸、山药、女贞子、天花粉、五加皮、川乌、牛蒡子、玄参、仙茅、玉竹、地骨皮、苍术、枇杷叶、枸杞子、夏枯草、桑白皮、薏苡仁、葛根、紫草及黄连等40味;动物药为白僵蚕、蛤蚧2味。以上药物以苦、甘和寒、凉性味为多, 其功效以清热、滋补方面为主。这与消渴病的治疗原则基本符合。

2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2.1 中药疗法

2.1.1 滋养阴精

中医认为, 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阴虚为本, 阴虚责之于肾。年幼的糖尿病患者, 为先天不足;中老年的阴虚, 多为肾阴亏耗, 可由五脏六腑虚损引起。张介宾所说的“久病不已, 穷必及肾, 害必归阴”。肾阴虚表现为渴而多饮多尿, 夜尿多, 头晕目眩, 腰酸脚软, 体重骤减等。治疗此症的常用中药有生地、麦冬、天冬、玄参、女贞子、枸杞, 胃阴虚常用沙参、玉竹、还可加乌梅、五味子以酸甘化阴。

2.1.2 健脾益气

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 气虚责之于脾。脾虚的形成与饮食直接有关, 还和缺少运动与体力劳动、精神紧张压抑有一定关系。脾虚者形盛气弱, 痰湿内盛, 血行迟缓, 常见表现有疲倦乏力、肥胖等。气虚者常用中药为黄芪、黄精、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山药, 白术、苍术、慧茵仁健脾化湿, 鸡内金健脾。

2.1.3 活血化瘀

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瘀血形成一般多由阴虚燥热而致, 阴虚则血少, 燥热则耗津灼液, 津血同源, 津伤血凝, 血流迟缓乃致停滞。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 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可以通过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 从而防治并发症。常用中药有丹参、葛根、赤芎、川芍、当归、益母草、鸡血藤;血脂高者加泽泻、干荷叶、虎杖、草决明、首乌、山楂。

2.1.4 清热解毒

阴虚燥热论消渴仍为主流, 燥热为标。清热解毒法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中药有石膏、黄连、大黄、天花粉、知母、桑叶、桑白皮、地骨皮、双花、玄参、忍冬藤。

2.1.5 温补肾阳

阴虚及阳, 导致阴阳两虚, 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表现为乏力自汗, 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 耳轮焦干, 多饮多尿, 混浊如膏, 或浮肿少尿, 或五更泻, 阳萎早泄,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老年高血压患者加仙灵脾、杜仲、牛膝。多尿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益智仁、莲子须;阳虚水泛者加玉米须、泽泻、赤小豆、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

2.2 饮食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时特别注意饮食疗法。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 饮食控制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 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 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 强调不节饮食, “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以下食物也被公认对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有益:粗老茶、罗汉果、番薯叶、陈粟米、豆制品、赤小豆、白扁豆、南瓜、冬瓜、丝瓜、西瓜、黄瓜、芦笋、芹菜、韭菜、萝卜、胡萝卜、黑芝麻、、海带、猪胰、鱼类、黄鳝、泥鳅、蚕蛹等。

2.3 运动疗法

《诸病源候论》认为消渴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 多者千步, 然后食。”《外台秘要》也强调:“食毕即行走, 稍畅而坐”, 主张餐后散步。这些都说明中医认为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的方式和强度要适当选择, 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 “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 会使病情加重。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 打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 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小结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即消渴病) 有着悠久的历史, 经过几千年的实践,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现代中医的发展既要立足中医药自身特点, 不断挖掘中医内涵, 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科技及多种学科, 最大能力地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医者既要秉承历史传承的优秀经验, 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借鉴西方研究方式, 用科学的方法运用中医对治疗糖尿病并使之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6389, 6264, 6666.

[2]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 2000:1.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2

提要:本文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方药、单方食疗、针灸体疗、合并症的治疗及统一中医诊疗标准等七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目前存在各地诊疗标准不同,疗效悬殊,合并症研究开展不够等问题。主张坚持临床实践不断创立新说,统一诊疗标准,重视证治规律研究。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重点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合并症,优选治则治法和筛选单方单药二者不可偏废。治疗应集中在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防治微血管病变三个难点方面。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的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消渴病基本一致。对于本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祖国医学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本文仅就30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述评如下。

一、病因病机的研究

近年来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不断深入,除阴虚燥热的观点外又有新的创立。如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脾气虚弱,肝郁气滞等,这不仅丰富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理论。而且也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径。

(一)阴虚燥热 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一直是指导中医辨治糖尿病的总则。基本病理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灼伤肺胃阴津,则口渴多饮;胃火炽盛,二阳结热,则消谷善饥,大便燥结,疲乏消瘦;肾阴亏损,开合失司,则尿频量多。在阴虚燥热观点上,又有病损在肾从肾证治,病损在胃从胃证治之分。

(二)气阴两虚 赵尚久认为糖尿病病程漫长,病情复杂,其病理变化始终以气阴两虚为焦点。气阴两虚,气机升降紊乱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气虚津虚液不化,升降失职,津液不能升腾,既不能上潮以濡口腔,又不能四布以营养全身;气虚津液不固,小便失摄,津液下流走泄;津液耗损必致阴虚,阴阳失衡,阴虚阳盛,化燥为热,结聚中焦,消谷耗津,渴饮不休;津能载气,津耗则气散,水谷不化精微,五脏失养,肌肤不荣。故临床形成以大渴喜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疲乏消瘦为特征的疾患。

(三)瘀血阻滞 祖国医学很早就孕育了血瘀与消渴发病的理性认识,在《内经》、《血证论》中均有记载。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以中医的四诊为依据,结合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血小板功能测定等方面对糖尿病之瘀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本病患者舌象大部分为暗红、暗淡、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②舌象研究表明,舌暗、紫舌主要表现为异形血管丛,微血管丛扩张,微血管增多,血细胞聚集,流速减慢,出血,血色暗红。舌上瘀斑点表现与紫舌相似。这些微循环障碍的特征形象体现了紫舌所代表的中医“瘀”证实质。③本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多数较正常人显著,主要为全血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项测定值比正常人显著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④本病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比正常人显著,主要为甲皱毛细血管袢内红细胞聚积、袢顶瘀血出血,乳头下静脉丛出现率多,血流缓慢,线粒流少,粒线流多。⑤本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提示糖尿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⑥胰腺的病理解剖也部分表现出瘀血的组织改变。⑦有血管、神经合并症者甲皱微循环及血流变学改变更明显。认为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瘀缓、瘀血阻滞是形成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脾气虚弱 《内经》最早提出消渴病与脾胃在病理上的联系。张锡纯指出:“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皆起于中焦而及于上下。”人有认为消渴一病,虽与肺燥、胃热、肾虚有关,但关键在脾,主张补脾养阴治疗消渴病。程宜福提出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

机。脾主运化,散精于肺,脾虚肺津不足则口渴多饮,通调不利,小便无节而多尿。脾主肌肉,脾虚肌肉失去濡养而消瘦乏力。另外脾虚湿阻,郁而必热。湿热交阻,伤阳耗阴,而致脾胃阴伤,发为消渴。

(五)肝郁气滞 大多数认为消渴病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情志所伤或大怒伤肝而致气郁化火,消烁肺阴则口渴多饮,胃阴被伤,胃热炽盛则消谷善饥。肝肾同源,肝郁化火,损及肾阴,而致约束无权,则多尿而甜。这些来自临床实践的独特见解从不同侧面丰富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过上千例糖尿病临床观察及大量文献整理,认为本病的病机初期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中期多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以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质暗为主要特征,典型的三多症状较为显著,大多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痛、眩晕心悸、胸闷胸痛、水肿尿浊、中风偏瘫等合并症。病变后期阴损气耗阳伤,终致阴阳失调,痰瘀互阻,脏腑经脉严重受损而出现肾衰水肿、胸痹、坏疽、中风昏迷等严重的合并症。

二、辨证论治的研究

(一)辨证分型论治 关于本病分型,各家有据临床主症分型,有据阴阳盛衰分型,有据阴阳结合脏腑分型,也有根据主要病因分型。尽管各家分型不同,但治疗方药大多相近,现分述如下:

1.根据临床主症分型论治:以多饮、多尿、多食三个主要症状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以烦渴多饮为主,为肺热津伤,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麦门冬饮、白虎加人参汤,或用玉女煎、玉宗散、消渴一方。上消偏实热用二冬汤或玉女煎合千金黄连丸;偏虚热用知柏地黄或六味地黄合三才汤。中消:以多食善饥为主,为胃热炽盛,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用白虎汤、人参白虎汤、玉女煎、凉膈散、调胃承气汤、生地八物汤、竹叶黄芪汤、黄连丸、调胃补中汤、消渴二方、清胃饮加减。下消:以多尿为主,宜滋阴补肾。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汤;阳虚者用金簋、金匮肾气丸或其它经验方;阴阳两虚者用六味地黄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本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热、胃燥、肾虚之异,实际上三多症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所以治疗上应三焦兼顾,三消同治。《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经验之谈。

2.从阴阳盛衰分型论治:可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三个证型。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通过405例观察,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北京协和医院通过上千例观察分为七型论治:①阴虚型治宜滋阴生津兼予活血。药用沙参、麦冬、生地、葛根、丹参等。②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兼予活血,主方同上,随症加减。③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兼予活血,方用增液汤加生脉散及生黄芪、山药、苍术、元参、丹参等。④气阴两虚火旺型治宜益气养阴降火,主方同上,加清热药。⑤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育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⑥阴阳两虚火旺型治宜温阳育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⑦血瘀型应活血化瘀,方用调气活血汤[2]。

3.阴阳结合脏腑分型论治:蒋天佑分七型论治:①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方用黄芪汤合增液汤。②阳虚不固型宜温肾化气,方用金匮肾气丸。③湿热阻气型,宜化浊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④阴虚失敛型,宜滋阴收敛,方用六味地黄汤。⑤肝郁阴虚型,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桅逍遥散。⑥燥热阴虚型,宜滋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合白虎承气汤。⑦阴亏三消型宜润肺清胃滋皮肤,主用甘露饮合白虎汤。李良则提出治疗八法。即清热生津法、清胃泻火法、滋补肾阴法、温阳滋肾法、健脾益肾法、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滋阴解毒法。

4.根据发病的主要原因分型论治:有人认为脾虚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主张从脾辨证论治,①脾虚肺胃蕴热型宜清热泻火健脾,用健脾清热消糖汤。②脾气虚型宜健脾益气,用

健脾降糖汤。③脾肾两虚型宜健脾补肾,用健脾补肾降糖汤。④脾虚瘀滞型宜健脾活血,用健脾逐瘀降糖汤。祝身谌予对由瘀血引起者,另立血瘀型,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以上诸多分型方法,虽各有所长,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使疗效难以评定,治疗方案的优劣无法选择。为提高本病临床研究水平,优选最佳治疗方案,笔者认为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近年来不少单位探讨了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概况如下:①病程与合并症的关系。张云如报道阴虚热盛型病程较短,合并症最少;气阴两虚型病程较长,合并症相对较多;阴阳两虚型病程最长,合并症也最多,揭示本病发展是一个阴损气耗阳伤的慢性过程。②与胰岛素释放试验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对12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测定结果表明,阴虚燥热型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示胰岛功能正常,气阴两虚型胰岛素分泌延缓,示胰岛素储备功能不足。张云如等报道阴阳两虚型者胰岛素水平最低,属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功能受损比较重。③与血脂关系:东直门医院对74例气阴两虚型及46例阴虚燥热型血脂测定结果,表明气阴两虚型较阴虚燥热型显著增高(P<0.05)。张云如报道44例阴阳两虚型中胆固醇增高占55.3%,甘油三酯增高占63.9%,与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相比,P值近于0.05。④与血小板聚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张云如报道,糖尿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间无显著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在阴阳两虚中较明显,占90%。⑤与经穴温度的关系:东直门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分别测定了双侧合谷、劳宫、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的穴温。结果表明:阴虚燥热型穴位温差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气阴两虚型穴位温差高于正常人,提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外周循环障碍,体表温度失衡明显。⑥与环核苷酸的关系:有报道阴虚型糖尿病cAMP/cGMP值接近正常值,气阴两虚型cAMP低于正常人,cGMP高于正常,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阴阳两虚型cAMP/cGMP值下降更显著。⑦与血浆皮质醇、性激素的关系:徐鸿达发现糖尿病阴虚型比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浆皮质醇明显增高。邝安坤对女性绝经期后Ⅱ型糖尿病的血浆性激素观察表明,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较正常绝经期明显下降,偏气虚型与偏阴虚型差别不显著,血浆孕酮,雌酮浓度二组变化亦一致。⑧与尿17羟、17酮、尿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的关系:李敬林报道气阴两虚型糖尿病17羟、17酮、尿VMA三值均高于正常,与糖尿病患者血浆皮质醇升高相一致。推测糖尿病病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的增强。综上可知,中医对糖尿病的不同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指标的相关研究,从而为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客观的科学依据,推动糖尿病的“病症结合”研究。

三、治则方药的研究

综观30年治疗糖尿病的大法概括为:滋阴清热、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补肾活血等,尤其是益气养阴活血、补肾活血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1.滋阴清热: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故治疗宜滋阴清热为主,如山东东明县人民医院,采用三消分治法,上消用花粉、石膏、生熟地、知母、元参、山药等;下消用生熟地、元参、花粉、山萸肉等;共治268例,总有效率为92%。田永淑用抑糖汤(生石膏、花粉、麦冬、熟地、石斛、益智仁等)治疗215例,总有效率为70%。笔者对糖尿病早期出现二阳结热,症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大便燥结,多采用清泻二阳,方用增液汤加生石膏、寒水石、生大黄等,对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糖均有明显的作用,尤其对烦渴、多尿、大便秘结等症状改善尤为突出。因滋阴清热所用药物大多寒凉,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损伤脾胃。

2.益气养阴:认为消渴病久,阴损耗气,而致气阴两虚,故治宜益气养阴为主。中

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对328例成人糖尿病辨证分型,其中气阴两虚型占76.52%。用益气养阴的降糖甲片(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花粉)治疗405例,其中气阴两虚型290例,总有效率81.4。山东中医学院运用益气养阴的消渴平片(生黄茂、人参、花粉、知母、葛根、天冬等)治疗333例,总有效率为81.08%。药理研究本品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对鹌鹑实验性高脂血症具有降脂作用。另外糖尿病一号剂、降糖丸、三黄消渴汤、人参降糖丸、滋阴降糖片、四合汤、人参黄芪汤、益气补阴汤、五加参降糖片等均为益气养阴方药组成。

3.滋阴补肾:认为消渴病虽有肺热、胃燥、肾虚之异,但关键在于肾虚,治宜补肾为主。不少单位报道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如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阳虚加肉桂、附子)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国中医研究院以滋阴补肾的甘露消渴丸(生熟地、元参、黄芪、山萸肉、获苓、党参等)治疗I型糖尿病102例,总有效率为85.3%,药理试验证明本品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症小白鼠和大白鼠肾上腺性高血糖症,有明显降糖作用。邝安望运用益气补肾方药(仙灵脾、枸杞子、熟地、党参、黄芪、玉米须、蚕蛹、桃树胶)治疗肾虚育龄女性I型糖尿病,不仅肾虚症状改善,而且血糖明显下降。吴仕九等运用滋肾蓉精丸(黄精、肉苁蓉、制首乌、金樱子、淮山药、赤芍、山楂等)治疗肾虚型糖尿病170例,总有效率为87.1%。动物试验证明,八味地黄丸能改善高血糖,增强实验动物的糖耐量,改善提高肾阳虚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说明八味丸具有降糖调脂作用。从补肾的药物中寻找既降血糖,又能调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药仍是深入研究的课题。

4.活血化瘀:随着糖尿病之瘀血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径。祝谌予用“抗自身免疫”一号(当归、木香、川芎、赤芍等)治疗血瘀型糖尿病每多取效。邵启惠以活血化瘀方治疗36例血瘀型糖尿病,不仅临床症状改善,而且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糖、血脂均有显著下降。表明活血化瘀药可直接或间接起到纠正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朱禧星采用丹参片治疗观察,丹参能降低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主要作用为抑制血小板合成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从活血化瘀的药物中寻找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抗凝、促纤溶的中草药。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有待深入的探索。

5.益气养阴,行气活血:通过临床观察,血瘀型单独存在者较少,多与气阴虚或阴阳两虚并存,且多挟有气滞。我们采用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的方药(黄芪、太子参、生地、花粉、丹参、红花、枳实等)对气明两虚兼瘀的Ⅱ型糖尿病初步观察50例发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尿糖、调整脂类代谢紊乱,防治合并症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在治疗此类型病人中若兼有气滞表现者选加柴胡、枳实、厚朴、佛手、苏梗、香橼等行气之品可明显提高疗效。郭赛珊报道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糖尿病也获满意疗效。施赛珠等运用益气活血汤(黄汤、红藤、茵陈、虎杖、制大黄等)治疗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指数皆有明显的改善,推测益气活血药可以预防Ⅱ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药理研究表明益气养阴药人参、黄芪、生地、元参、葛根等均有降低血糖作用。活血化瘀的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均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作用。这些结论为益气养阴活血化察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6.补肾活血:邵启惠报道,治疗消渴兼症使用滋肾活血法获得一定疗效。糖尿病合并网膜病变者用杞菊地黄丸加丹参、炒槐花、参三七粉。糖尿病肾病用济生肾气丸加丹参、卫茅。合并冠心病用六味地黄丸加瓜蒌、失笑散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用六味丸加鸡血藤、忍冬藤。郭赛珊运用补肾活血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获效。东直门医院以补肾为主,兼以益气活血,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100例,总有效率为72%。药理研究表明:八味地黄丸、人参白虎汤、黄连丸(黄连、生地黄)、天花散、玉宗丸、玉液汤等均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单味玉竹、苍术、地骨皮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实验性高血糖。蜂乳、桑叶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

和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知母既降血糖又降尿酮,葛根既降血糖又活血化瘀,人参既降血糖又降血脂。另外,宁夏枸杞根、石榴皮、仙鹤草、元参、苍耳、玉米须、虎杖等均有降低血糖作用。

四、合并症的治疗 糖尿病的合并症十分复杂,防治糖尿病的合并症是治疗糖尿病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仅将临床报道的资料概述如下。

1.糖尿病酮症:虽有报道用温清饮、三黄饮(生地、黄连、黄芪)、调胃承气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糖尿病酮症获效。但临床上辨清酮体产生的原因非常重要。对糖尿病酮症昏迷病人应采取积极措施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2.糖尿病肾病:屠伯言报道辨证论治13例,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方用真武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肝肾阴虚治宜壮水制火,活血利水,方用生脉饮加熟地、山药、益母草等,结果水肿明显消退、尿蛋白不同程度减少、血肌酐有所下降。程益春治疗糖尿病肾病着重从脾肾论治,水肿型辨证脾肾阳虚者,拟健脾温阳、利水消肿,实脾饮加减;辨证心肾阳虚者拟温肾强心、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加减;无水肿型辨证阴虚阳亢者,拟滋阴潜阳,杞芍地黄丸加减,脾虚胃逆拟益气健脾,和胃降逆,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笔者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三期:DN早期,DN临床期,DN肾衰期;三型:脾肾气阳两虚型,肝肾气阴两虚型,心肾气阳两虚型。采用分期辨治,治疗原则为补肾健脾,益气活血,疗效满意。

3.合并视网膜病变: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光丸;阴虚燥热用玉女煎、增液白虎汤;肺肾阴虚者用二冬汤、增液汤、生脉散合芍药甘草汤;阴损及阳用金匮肾气丸。牛满山自拟固本止血汤、固本祛瘀汤、固本散结汤,分别用治消渴病眼底出血期、吸收期、恢复期有效。张怀安对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者拟养阴清热,方有增液场合白虎汤加减;视网膜出血久不吸收,甚则玻璃体积血,拟凉血活血,方用清热地黄汤加丹参、三七粉;视网膜出血机化应补肾壮水,方用二至知柏地黄汤。东直门医院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获一定疗效。此外,糖尿病还经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变、皮肤感染、膀胱病变、腹泻、阴部痒瘙等,多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和对症治疗。

五、单方、验方与食疗

近年来发现一些单味中草药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如亚腰葫芦制剂、番石榴制剂、苦瓜精提物、黄鱼鳝提取物、白僵蚕冲剂、玉米须、冬瓜饮、地骨皮饮、丽仁降糖片、潺稿煎剂、南瓜粉、猪胰制剂等。1979年WHO召开的传统医学治疗心血管、糖尿病咨询会上,印度Snarma医生提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红头草、蒲桃、稀藤草、苦瓜及印红瓜,认为没药对心肌梗塞并发糖尿病疗效较好。美国Canary教授介绍了美国用蒲桃、荔枝核、木通、苏木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用于食疗的有:麦麸和麦粉混合食用,雀麦疗法,多食洋葱、芸豆、香菇、蚌肉苦瓜汤,玉米须褒瘦猪肉,山药苡米粥,薏杞粥,芹菜粳米粥,杞子炖兔肉,人参炖服,猪胰褒北芪,猪胰褒苡米,猪胰褒山药等。

六、展望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篇3

近年来中医对糖尿病足的研究比较活跃。有人认为该病是因消渴病日久,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血运行受阻,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瘀血痹脉络。其中病久肝肾阳虚,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是主要病机。有人认为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又因外感邪毒,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其中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脉络痹阻尤为关键。有人认为本病属于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以气虚血瘀、阳气不达为病机关键。总之,各家一致认为其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

中医药治疗

(1)综合治疗:中医重视整体观念,有诸内而形之于外,因此针对糖尿病足病情复杂、症状差异较大的特点,多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或是分期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或是以活血化瘀为主针对病因辨证,以内治法为主,配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求内外合治,共奏其效。

朱氏等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14例糖尿病足,以黄芪、桃仁、桂枝、熟地、玄参、白芍、当归、虎杖、知母、牛膝等组方加减。配合外治法,阴证用阳和膏适量外敷足背和腘窝动脉搏动处,以温经通阳;阳证用双柏散调蜜外敷下肢未溃烂处,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用矾冰液(明矾、冰片)交替冲洗、清创后,用矾冰液与生肌玉红膏湿纱条交替敷盖,共愈11例,有3例因疮口经久难敛而截肢治疗。

刘氏采用中药内服并浸泡治疗糖尿病足20例。内治发热毒型用仙方活命饮或四妙勇安汤;湿热型用四妙散;阳虚型用枝柏地黄汤;脾虚型用参苓白术散;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随症加减。然后均于上方中加生黄芪、玄参、鸡血藤、川牛膝,每日1剂,水煎服。外治法初起创面未破溃或溃疡较浅,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明显者以忍冬藤、苦参、黄柏、赤芍、牡丹皮、苏木、红花、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中期溃疡形成、周围组织溃疡形成,脓液排泄不畅,以忍冬藤、苦参、九里香、苦参、百部、黄柏、土茯苓、苍术、皂角刺清热解毒、燥湿;后期脓液干净,创面周围组织皮色暗黑者,则以忍冬藤、桂枝、细辛、丹参、当归、红花、川芪溫经活血;溃疡久不愈合,加黄芪、五倍子敛疮生肌,每日清疮后,以中药煎剂浸泡患足,早晚各1次,然后敷盖无菌纱布保护疮面。治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

刘氏采用辨证用药,结合推拿,足有溃烂者,再给予蜜蜂黄连膏外敷或神灯照射等治疗62例,共分3型;阴虚火盛血瘀型用糖尿病足Ⅰ号方,推脊柱上段夹脊穴,揉压曲池、肾俞、足三里,双下肢向心推法,压气冲穴;气虚血瘀型用糖尿病Ⅱ号方,推脊柱中段夹脊穴,揉压百会、中脘、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双下肢向心推法,压气冲穴;阳虚血瘀型用糖尿病Ⅲ号方,推脊柱中、下段夹脊穴,脾俞、命门、天枢、关元、足三里,双下肢向心推法、压气冲穴。结果治愈46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笔者认为内服药物配合推拿治疗,可调节肝腑功能,益气活血,通经止痛。《医学源流》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对轻浅之疮疡可专用外治收功,近几年也有研究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者,可见对于此病应用外治法之重要。

李氏以中药浸泡方(忍冬藤、毛冬青、苦参、百部、黄柏、土茯苓、苍术、细辛、红花、桂枝),中药煎液浸泡为主治疗30例糖尿病,以溃疡愈合、临床症状缓解为治愈标准,结果全部治愈。

魏氏等采用辨证中药熏洗治疗。热盛伤阴证药用大黄,黄连,黄柏,银花、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药用当归、生地、赤白芍、桃仁、红花、生黄芪、地龙、王不留行、牛膝、鸡血藤、路路通。治疗11例,7例保存肢体,并能走路活动,2例截肢,2例死于并发症。

(2)应用中药制剂治疗:随着中医药疗效不断提高,各种中药复方、单方剂也不断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并充分发挥其简捷、力专、长期应用而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优点。如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由中药玄参、牛膝等药物制成的复方注射液)、川芪嗪(中药川芪提取物)、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常用药物还有灯盏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都是通过活血化瘀通络,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黏稠度,防止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而发挥作用。

讨 论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4

1 辨证论治研究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许多人还采取过去的辩证论治方式。但在现如今许多学者发现, 单纯的老一套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很难在效果上取得满意。因此, 相继的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案。

1.1 从 气因 阴阳 分型 论治

学者将糖尿病患者的病型分为四型, 其中包括阴虚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血瘀型。

1.2 以主要 发 病 脏腑 分型 论治

针对每一个脏腑在糖尿病发病学中所占的地位不同, 因此辨证治疗应该亦有侧重。

1.3 以主要 病 邪 分 型 论治

从有糖尿病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病邪是一个让人不可忽视的引以重视的因素, 它既能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又可加速糖尿病的恶化。因此, 在治疗糖尿病中如果以主要病邪分型论治的话, 此方法只适于标盛标急的特殊情况。

1.4 分 期辨证论治

糖尿病对比于其他疾病他的病程是漫长的长, 并且的发病过程中合并了许多症状, 病情也较为复杂。分期分型论治方法, 较客观地揭示了糖尿病的证治规律, 是现阶段得到方法中值得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修改和推广的方法。

2 常用治 法研究

现采用实验对照实验的方式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采取补肾化瘀解毒法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分析,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5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5.7%与对照组的54例总效率54.6相比, 差异十分显著。对糖尿病肾病的45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散结法治疗, 有效率为89.7%, 而巯甲丙脯酸组25例有效率为仅为68.0%, 差异显著。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 总有效率为88.5%, 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气阴两虚型, 阳阴两虚型的效果则较差一点。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医家的重视, 近几年来更是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肯定地说:在前辈们的努力和汗水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尤其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另外, 中医辨证论的治疗, 可以加减灵活的运用, 跟西医相比更为灵活, 不死板, 且有很高的安全性、中药的副作用小, 对人体伤害不大。但是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 致使文献报道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且临床还停留在小样本的研究上, 缺少现代医学的检测依据。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 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手段更科学地阐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展望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防治在当今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但是目前的研究证候学处于一个不规范的阶段, 因此, 无论是诊断、辩证还是分型及疗效的判定标准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 现在糖尿病学领域得到个专家教授都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展开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和实验, 通过对照研究, 以期望取得更科学、可信的成果。

摘要:该篇文章作者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单味药、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在近几年来的治疗效果及进展, 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用中医的方式方法治疗糖尿病得到优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分析

参考文献

[1]万中南, 广田亮.中医药辨治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 1991, 32 (7) :31.

[2]张淑敏.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98例[J].浙江中医杂志, 1996, 31 (7) :317.

[3]刘大宇, 曲晓璐.糖尿病并发肾病的辨证论治研究[J].中医药导刊, 2003, 21 (2) :165.

[4]齐国良.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J].吉林中医药, 2001, 21 (3) :14.

[5]方家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79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7 (5) :49.

[6]张霓之, 李力, 刘涛, 等.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4 (5) :41-42.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5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这也会为人体健康带来隐患,给糖尿病乘虚而入的机会。

对于一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例如中老年人就应该定期的进行健康检查,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该重视餐后的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定期的检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应为有一些早期的糖尿病人是不会出现任何的糖尿病症状和其他的不适反应,很难根据症状自查。

目前中医中药对糖尿病从病因病机到临床治疗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方法,其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明显降低。这么多年来,经专家组诊治的患者,大部分病史长达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一般通过服用杜仲桑叶黄金组合调理一段时间以后,三多一少症状就能明显缓解,经过2~3个疗程巩固治疗后,效果显著,从常年的随访中了解到,众多患者至今没有复发,充分表明祖国传统医药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理想选择。独创新疗法 患者的康复捷径

中医“植物化糖通络疗法”,是由医学界享有声誉的多名糖尿病科专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不懈努力与实践,集众多古方之精华,通过现代药理试验,开辟蹊径,终于找到治疗糖尿病的突破口,通过杜仲桑叶生物活性因子和经络完美相结合,实现修复胰腺、化血糖与通脉络、控制并发症双管齐下。

产后风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篇6

【关键词】产后风湿;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024-04

产后风湿是妇女因产后体虚,复感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流注肌肉、筋脉、骨节而出现的以肢体肌肉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恶风、怕冷或功能轻度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古称“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病”、“产后痹”等[1]。该病是妇女产后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该病疗效欠佳,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的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有关产后风湿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以虚立论。胡荫奇[2]认为产后风湿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和外邪侵袭而致病。妇人妊娠期间气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易致机体气血不足,又因产后气血耗伤,百节开张,气血流散,致使肌肤、筋脉、关节、脏腑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同时由于气血不足,营卫失和,风寒湿等外邪更易乘虚入侵,内外相引而发病。病久或与痰瘀相合,留于筋脉关节;病邪深入,损及脏腑阴阳而生变证。陈祎等[3]总结路志正教授治疗产后风湿经验,认为妇女产后气血伤失、腠理空疏,肌肉、关节及筋脉失荣,不荣则痛。产后正虚,养护不当,极易感邪获病。或产后起居不慎,寒温不适,或过食滋腻,或情志不舒,致使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生痰浊瘀血阻滞经脉,内外邪互结而发本病。杨莉[4]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为正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营卫不和,或兼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不能抵御外邪,致邪气侵袭,痹阻于肢体、皮肤、经络而发为本病。而林昌松[5]则认为妇人产后关节痛多由产后血行淤滞所致。妇人产后多瘀、多虚。妇人分娩时产伤、出血、用力,导致气血耗伤不足,可因虚致瘀;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则易感受风寒之邪,内外相互影响。瘀血是其主要病因病机,阳气亏虚、气血不足及外感风寒为次。武权生[6]亦认为产后风湿与产后亡血伤精、元气受损、瘀血内阻所形成的“多虚多瘀”的特点密切相关。但虚是产后风湿主要的病理因素。血虚则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导致肢体酸楚、麻木、疼痛;肾虚故腰膝疼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而瘀是虚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产后百脉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风寒湿乘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使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络而痛。王玉明[7]认为孕期气血汇聚胞内孕育胎儿,分娩出血,气血流失,故产后风湿多以气血亏虚为基础病机。气血亏虚则筋骨失其所养,不荣则痛;气血亏虚之时,风寒湿邪入侵,邪阻经脉,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分娩后恶血易留滞胞宫,瘀血内停阻滞气血运行,经脉瘀滞不通,不通则痛;肝主疏泄,五脏六腑气机通畅均有赖于肝气调达,情志易受影响,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郁结。气机不畅,血行不利,经络不通,症状丛生。虚、瘀、郁三者又互为因果,病初为气血亏虚渐至气滞血瘀,出现虚实夹杂的病机演变。

综上所述,产后风湿的病因病机有气血亏虚、脏腑不足、感受外邪、血瘀、肝郁等,但多数医家认为其根本病机乃为气血亏虚。临床上多虚实夹杂,病情错综复杂,又以气血亏虚兼夹它证最为常见,是导致产后风湿的关键。

2分型论治

产后临床症状特点各异,不同的医家有各自特色的辨证分型。吉海旺[8]将该病分为寒凝经脉、肾精亏损、气血亏虚3型。寒凝经脉者以桂枝附子汤加减治之,肾精亏损者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之,气血亏虚者以当归补血汤加减治之。杨莉[4]将产后风湿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脾虚湿蕴、外感风寒4型。以补益气血,温经通络法治疗气血两虚型,方以当归补血汤加减;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法治疗肝肾亏虚型,方以肾气丸加减;以健脾祛湿,条畅气机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方以四君子汤加减;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法治疗风寒外感型,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胡荫奇[22]将产后风湿分为风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5型。风寒湿痹阻者,治疗上常以当归补血汤、四物汤补血养血的基础上,配伍威灵仙、穿山龙、伸筋草、青风藤等祛风湿通经络;湿热痹阻者,常在应用当归、川芎、首乌养血活血的同时,依据湿邪与热邪偏重不同,灵活配伍用药;瘀血痹阻型,临床药用鸡血藤、三七粉、桃仁、红花、益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等养血活血祛瘀;肝肾阴虚证,用药以桑寄生、山茱萸、黄精、葛根、枸杞、鸡血藤等为主以补益肝肾、养血荣筋,加入炙鳖甲、龟板、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之精血相通;脾肾阳虚者,治疗时常选用淫羊藿、杜仲、肉桂、巴戟天、附片、肉苁蓉、细辛等温阳补肾。王明玉[9]认为本病可分风寒阻络、寒湿阻络、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气郁结5型。风寒阻络型,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寒湿阻络型,独活寄生汤主之;脾肾阳虚型,右归饮主之;瘀血阻络型,身痛逐瘀汤或少腹逐瘀汤主之;肝气郁结型柴胡疏肝散合甘麦大枣汤主之。

虽然各医家对产后风湿的辨证分型不尽相同,但绝大部分医家都将气血亏虚列在其中。治疗方面,气血亏虚型则给予益气养血之方药;而其它证型根据辨证分型不同,而主方各异;但即使辨为它证,各医家也同样抓住气血亏虚这一基本病机,佐之适当益气养血药。

3成方治疗

根据产后风湿的病机,许多医家采用基本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如刘英才等[10]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身痛患者532例,总有效率919%。头痛者:川芎加量;上肢痛者(含颈肩痛):加羌活、桔梗;腰背痛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下肢痛者:加牛膝、木瓜;全身痛者:上述诸药减桔梗。王红梅等[11]以十全大补汤加荆芥治疗产后身痛患者50例,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痊愈3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958%。吴钊[12]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30例, 麻黄、羌活、独活、蔓荆子、藁本、防风、细辛祛一身风寒湿邪,附子助阳散寒,川芎活血祛风,炙甘草调和诸药。治愈32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张敏等[13]以养血祛风,散寒除湿为法,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产后风湿痛患者48例,治疗3个月后,临床显效5例,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3%。以补气养血为主,配合祛风除湿散寒之品,使得补虚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陈晓芳[14]认为产后风湿以气血虚弱为本,风湿为标,治疗上应该扶正祛邪。而大秦艽汤是一个养血祛风的经典方剂,以其治疗产后风湿46例,总有效率达913%。方中熟地黄、芍药、当归、川芎合成四物汤,大补肝血;白术、茯苓既可健脾化生气血,又可健脾祛湿;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祛风湿而解表;桑枝舒筋活络祛风湿。全方起到补血柔肝养筋,祛风湿而舒筋活络之功效。

各医家均抓住主要病机,主方以益气养血为法,如四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十全大补汤等,或配合祛风除湿散寒药,或辅以补益肝肾之品,或健脾化生气血。兼顾各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4自拟方治疗

针对产后风湿的基本病机,有的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拟成自拟方治疗产后风湿。如郭永昌[15]以自拟补血通痹汤[方药组成:阿胶15g(烊化),黄芪15g,桂枝15g,当归20 g,熟地20g,鸡血藤20g,黄酒50mL,生姜6g,大枣5个。]对照舒筋活血片(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治疗产后痹患者62例,补血通痹汤组共31例,脱落2例,临床治愈7例(2414%),显效15例(5172%),有效5例(1724%),无效2例(690%),总有效率为 931%;舒筋活血片组共31例,脱落3例,临床治愈4例(1429% ),显效10例(3571% ),有效6例(2143%),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714%。补血通痹汤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舒筋活血片组(P<005)。考希良[16]运用甘温补虚、益气祛邪之法,以产后风湿饮对照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产后风湿患者45例,治疗组共30例,治愈率4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共15例,治愈率1333%,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祁志勇等[17]以自拟芪归四藤汤(药物组成:黄芪、当归、青风藤、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独活、白芍、甘草等)为基本方治疗产后风湿,在临床辨证中随证加减,水新华[18]认为产后身痛的病机及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有外邪,亦当以补益气血为主,自拟产后身痛汤(药物组成:生黄芪 30g,党参 25g,当归 10,麦冬 10g,乳香 10g,没药 10g,知母 10g,三棱 6g,莪术 6g,山萸肉 30g)治疗产后身痛30例,痊愈率7333%。

各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用药经验自由组方,同样抓住产后风湿的基本病机,以益气养血之品为基础,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加以祛风除湿散寒、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通络止痛、活血祛瘀之品,组成能兼顾多方面的自拟经验方,通过临床观察,亦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5外治法

中医治疗产后风湿的外治法十分丰富,临床中常运用针、灸、耳穴压豆、推拿、熏蒸等方法,疗效十分显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高,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如闫宸[19]运用传统热补针法治疗产后身痛,主穴取关元、足三里、风市、合谷,疼痛部位局部选取3~5个阿是穴;寒湿凝滞型加阴陵泉、中脘穴;气血亏虚型加血海、三阴交穴;瘀血阻滞型加地机、太冲穴。在治疗的4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792%;其中对寒湿凝滞型为主的患者疗效更佳,总有效率为842%。唐友斌[20]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督脉铺灸治疗,选取背腰部大椎至腰俞一线,两侧波及夹脊穴以外、背俞穴以内的长方形区域为施术区域,涂擦少许姜汁、铺上纱布、再将艾绒铺散于长方形区域内,燃3壮,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3例,采用布洛芬缓释片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 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143%、有效率为 94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939%、7272%(P<005)。宫润莲[21]用耳穴压丸治疗产后风,选取穴位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所贴耳穴2~3次,每次200下,按压力量以患者能忍受疼痛为宜,每周更换1次,疗程5周。50例中治愈率44%,有效率74%。莫励敏[22]以中药熏蒸(药物组方:柴胡20g,桂枝20g,白芍20g,干姜15g,鸡血藤30g,甘草10g,清半夏20g,党参30g,黄芩15g,当归20g,川芎20g,防风15g,荆芥15g),配合按、揉、推、擦等手法进行局部按摩。30例患者中病程3个月以内的患者10例,1个疗程结束后,身体自觉症状消失;病程半年左右的患者10例,3个疗程结束后,身体自觉症状消失;病程1年的患者10例,3个疗程结束后,身体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遇天气变化时,症状易复发。刘军等[23]用荆芥、防风、乌梅各30g,水煎2次取混合液约100mL, 再加入新鲜腐泔水5000mL加热(以热敷时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用毛巾浸取药液热敷患处,每次30min,药液变凉,可再加热继续洗用。共治疗产后身痛患者30例,总有效率967%。杜金辉等[24]采用中药熏蒸的方法治疗产后身痛60例患者。取温阳补肾通络之品,粉碎成黄豆大小放入熏蒸床中加水加热,对患者疼痛部位熏蒸,有效率100%。

中医外治法传承千年,内容丰富。根据产后风湿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选取适宜的中医外治法,能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信心倍增,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提高生活质量。

6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 近年来中医对于产后风湿的病因病机已经有充足的认识,并且各医家的认识也有逐渐统一的趋势,大部分认为气血亏虚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在辨证治疗上也抓住了气血亏虚的根本病机,再根据分型不同,施以不同的方药,用药十分丰富;再将病与证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临床上既能从根本上扶正,又能快速地缓解症状,疗效明确。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 如:诊断标准尚无统一准则;辨证分型也不完全统一,多以个人临床所见为准;缺乏症状量化评价指标、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较少采用随机、对照、重复、盲法等,缺乏科学性及可比性。上述各方面均影响了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的发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产后风湿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型,寻求产后风湿的证候规律;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症状量化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标准;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应尽量遵循科研设计五大原则(即对照、盲法、随机、重复、均衡),方可使获得的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实施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才能更好地评价、总结和提高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3-484.

[2]刘燊仡.胡荫奇论治产后痹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41-743.

[3][JP3]陈祎,张华东,黄梦媛,等.路志正教授治疗产后痹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187-192.[JP]

[4]谢静思,杨芳,陈丽莉.杨莉治疗产后风湿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36-37.

[5]毛海琴,林昌松.林昌松教授治疗产后关节痛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523-2524.

[6]许远,袁慧.武权生教授治疗产后身痛106例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3-214.

[7]王玉明.对产后风湿症的认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54-56.

[8]石亮,高蓉,衣蕾.吉海旺教授辨治产后痹的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57-59.

[9]王玉明.产后风湿症的特点探讨及临证体会[J].四川中药,2014,32(1):58-59.

[10]刘英才,侯冬梅,周莹,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身痛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109-110.

[11]王红梅,候冬梅,周莹,等.十全大补汤加荆芥治疗产后身痛50例[J].河北中医,2012,34(9):1349.

[12]吴钊.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30例[J].光明中医,2014,29(9):1896-1897.

[13]张敏,邢丽丽.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产后风湿痛4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4):51-52.

[14]陈晓芳.大秦艽汤治疗产后风湿4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8(20):38.

[15]郭永昌.自拟补血通痹汤治疗产后痹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20):124.

[16]考希良.“产后风湿饮”治疗产后风湿症状30例临床观察[J].临床报道,2010,42(11):38-39.

[17]祁志勇,王江鱼.产后痹证的中医辨证施治[J].社区中医药,2010,12(3):76.

[18]水新华.产后身痛汤治疗产后身痛3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97.

[19]闫宸.传统热补针法治疗产后身痛4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47-48.

[20]唐友斌.督脉铺灸疗法治疗产后身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5):498-499.

[21]宫润莲.耳穴压丸治疗产后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103.

[22]莫励敏.中药熏蒸配合按摩治疗产后风湿[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4):29.

[23]刘军,王守翠.腐泔水汤热敷治疗产后关节痛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8(3):16-17.

[24]杜金辉,霍龙.中药熏蒸治疗产后关节痛60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269-270.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7

1 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性便秘属祖国医学“消渴”、“便秘”范畴。常因禀赋不足, 或过食肥甘, 或恣情纵欲, 或情志失调, 或劳伤过度而致阴津亏损, 燥热偏盛, 久则脏腑功能紊乱, 气血失调导致消渴与便秘。或因消渴病日久, 气阴耗伤, 阴虚内热, 热灼血液, 导致血液黏稠而成瘀血, 或病损及阳, 阳虚则寒凝致瘀, 瘀血阻络, 脏腑经络失去其滋养作用, 功能减退, 则肠道失润, 发为便秘。总之, 其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 燥热、瘀血等为标, 属本虚标实之证。

2 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治疗

2.1 中药口服治疗

2.1.1 从虚论治

现代医家根据阴虚为本的病因病机采用滋阴补气之法从虚论治糖尿病性便秘。陈琪等[2]采用黄芪养阴润燥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便秘, 方中重用黄芪补益脾气, 生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 总有效率高达93.8%。左振魁等[3]采用八珍汤为基础方治疗患者60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97.9%, 治疗后FPG、2h PG、Hb Alc下降优于对照组, 症状改善明显。胡艳春[4]运用滋肾养阴润肠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35例, 总有效率97%。

2.1.2 从实论治

《黄帝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 糟粕出焉”。糖尿病性便秘乃邪滞胃肠, 壅塞不通, 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不少医家则从泻实论治本病, 取得一定疗效。何泽[5]运用通腑排毒法, 患者症状改善, 便秘纠正, 血糖随之得到控制, 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周冰峰等[6]运用“养阴润肠冲剂”治疗, 患者口干口苦、小便短赤、便秘等症状得到改善。

2.1.3 补虚泻实

《伤寒论》中就反复强调, 阳明病不大便并非都可寒下, 若肠中津液亏耗, 此时大便虽硬亦不可攻, 只宜外导或润下通便, 设“阳明病, 自汗出, 若发汗, 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 虽硬不可攻之”以训后人。学者采用补虚泻实之法, 针对糖尿病便秘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进行治疗。卞红霞[7]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润肠之法, 治疗患者32例, 总有效率90.6%。杨林林等[8]采用加味增液承气汤, 对照组27例采用莫沙比利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 对照组为70.4% (P<0.05) 。张丹等[9,10]运用补气活血法, 方用芪术通便颗粒, 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加快胃肠运动有关。

2.2 中药外治法

2.2.1 中药灌肠

李洁申等[11]采用肠瘫膏治疗糖尿病性结肠轻瘫便秘, 每次排空大便后, 用50 m L注射器通过一次性导尿管将15 m L肠瘫膏注入肛门内, 每天1次, 结果110例患者中显效57例, 有效4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91.8%。

2.2.2中药穴位敷贴

中药穴位敷贴采用药物经特定的穴位敷贴, 一方面利用药物的直接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的作用;另一方面, 利用特定穴位对机体脏腑调节作用, 以共同达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徐春元[12]采用自制中药散剂贴敷神阙穴、双天枢穴、双足三里、双涌泉穴, 中药散剂药物组成为:大黄、木香、冰片10:2:1比例。4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2.5%,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秦慷等[13]采用中药 (大黄、芒硝、当归、黄芪、冰片) 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便秘, 总有效率为85.3%。

2.2.3 针刺疗法

张昶等[14]采用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糖尿病性便秘, 操作时用芒针针刺天枢穴, 毫针针刺上巨虚, 留针时, 天枢穴接阴极, 上巨虚穴接阳极, 留针30 min, 结果显示50例患者总有效率96.0%。张银开[15]给予皮内针于腹结穴埋针治疗糖尿病性便秘31例, 总有效率93.55%。

2.2.4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消除腹壁紧张和挛缩现象, 增加肠道蠕动, 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 对药物治疗有增效作用。徐亚青等[16]以神阙穴为圆心, 沿顺时针方向按摩, 并在每次腹部按摩时加按天枢穴。45例患者中治愈19例, 好转2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35%。

2.2.5 艾灸疗法

阮柳红等[17]采用艾灸联合药膳治疗老年糖尿病气虚便秘, 艾灸取穴:神阙、天枢、足三里, 采用直接灸法, 每穴施灸20 min, 每天1次, 30天为1疗程, 结果总有效率达92.5%。

2.2.6 耳穴疗法

《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治疗对大脑皮质功能及胃肠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活动, 促使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及胃肠节律紊乱得到改善。王丽芹等[18]采用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 取穴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 疗效颇佳。包敏等[19]采用耳穴埋籽大肠、便秘点、肺、直肠等穴治疗40例患者, 总有效率97.5%。

2.3 综合治疗

袁霞[20]采用补脾益肾, 化瘀通滞汤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按压综合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46例, 治疗组痊愈26例, 显效14例, 好转5例, 总有效率97.9%。学者[21]以逍遥散加减方为基础, 并合用按摩疏肝健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总有效率 (90.6%) 高于对照组 (66.6%)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司英奎[22]在应用麻仁软胶囊润肠通便的同时, 于八髎穴点刺放血拔罐, 祛瘀生新, 活血通络, 改善局部气血循环,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篇8

1 内治法

1.1 分型论治

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意见并不统一。沈远东[4]根据糖尿病足病程分期及坏疽类型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湿热毒盛、筋腐肉烂证(多见于湿性坏疽),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干性坏疽),以及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见于后期);刘大芳[5]将本病分为寒凝血瘀、脉络瘀阻及正虚邪恋三个大型,而其中脉络瘀阻型又分为血瘀型、瘀热型、瘀毒型、湿热型及热毒炽盛型,各分型间交叉、重叠成分较多,临床辨识有一定难度;李晓燕[6]根据临床体会,侧重于抓主证,将本病分为寒湿阻滞型、瘀血内停型、湿热炽盛型及气阴两虚型;而2011年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糖尿病足的辨证论治则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将本病分为湿热毒蕴、筋烂肉腐,热毒伤阴、瘀阻脉络,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肝肾阴虚、瘀阻脉络,以及脾肾阳虚、痰瘀阻络五个证型[3]。各医家对本病的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却有着高度的共识,其中正虚不外乎阴阳气血亏损,邪实不外乎寒、湿、热、毒、瘀、痰。基于这样的认识,可将本病的常见证型归纳如下[3,4,5,6]。

1.1.1 瘀血内停型

多见于坏疽前期,肢端早期缺血,出现下肢无力、怕凉、间歇性跛行,皮肤营养障碍,毫毛脱落,趾甲增厚,皮肤瘙痒,干而无汗,双足皮肤干燥、龟裂、骈胝形成,足部皮色苍白或发暗有瘀斑,趾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或异物感,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而涩。治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主。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白僵蚕、地龙、桑枝、桂枝、生地黄、黄芪、白术等。

1.1.2 寒湿阻滞型

患肢发凉,皮温降低,遇冷则痛,得热则舒,趾间及足底部溃烂流脓血,间歇性跛行或剧痛,严重者趾端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寸口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治以温阳通络,散寒除湿为主。药用:制附子、桂枝、川乌、川牛膝、川断、川芎、赤芍、当归、红花、独活、桑寄生、山萸肉、枸杞子、怀山药、茯苓、黄芪等。

1.1.3 湿热毒盛型

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或伴高热,时有神昏,烦渴多饮,舌质红绛,苔黄腻,寸口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主。药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连翘、玄参、茵陈、栀子、黄连、虎杖、半边莲、当归、牡丹皮、赤芍、土茯苓、白芍、木瓜等。

1.1.4 热毒伤阴型

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寸口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药用: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当归、赤芍、牡丹皮、天葵子、车前子、赤小豆、玄参、生地黄、石斛、太子参、黄芪等。

1.1.5 气阴两虚型

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下肢麻木、疼痛,痛不明显,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干燥脱屑,身体消瘦,四肢乏力,舌淡胖,苔薄白,寸口脉细涩或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药用:党参、黄芪、麦冬、生地黄、天花粉、当归、川牛膝、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牡丹皮、穿山甲、地龙等。

1.1.6 肝肾阴虚型

病变可见足局部、骨和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口唇色暗,舌瘦苔腻,寸口脉沉弦,趺阳脉弱或消失。治法:滋补肝肾,化瘀通络。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女贞子、旱莲草、鹿角霜、白芍、沙参、三七、地龙、穿山甲等。

1.2 分期论治

根据糖尿病足的病程发展规律进行分期论治也是糖尿病足中医内治的重要方法。有医家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好转缓解期和恢复期三期[7],另有医家按将本病按初期、急性期和恢复期分期[8]。两种意见着眼的治疗干预起点以及侧重点稍有不同,加以综合则更为完善。

1.2.1 初期

溃疡尚未形成,属瘀血阻络之证。治宜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药用: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姜黄、川牛膝、桃仁、红花、三七、水蛭、地龙等。

1.2.2 急性发作期

本期患足肿胀,灼热,皮下可出现积液,有波动感,破溃后流脓臭秽,属湿热毒盛之证,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利湿。药用:黄连、黄柏、大黄、生地、赤芍、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忍冬藤、野菊花、土茯苓等。

1.2.3 缓解期

本期病程迁延,正邪交挣,属湿热瘀阻之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托毒。药用:黄柏、薏苡仁、苦参、桃仁、水蛭、赤小豆、皂角刺、穿山甲珠等。

1.2.4 恢复期

本期肿胀消退,肉芽生长,创面有结痂愈合之势,属正虚邪恋之证,治宜扶正活血,托里生肌。药用:党参、生黄芪、白术、生地黄、石斛、黄精、桃仁、红花、赤芍、葛根、川芎、当归、地龙等。

1.3 专方专药

1.3.1 经验方

有医家用愈足方(当归12 g、川芎10 g、赤芍药10 g、红花10 g、金银花30 g、白僵蚕10g、地龙10g、玄参10g、牛膝10 g、甘草10 g)加减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足48例,并与应用654-2注射液治疗34例对照观察,结果显示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9]。临床观察经验方补气活血汤(黄芪60 g、赤芍18 g、丹参30 g、川芎12 g、桃仁12 g、红花12 g、元参12 g、木香6 g、花粉18 g、连翘3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糖尿病足病患者30例,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并指出该方能减少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10]。实验观察糖足合剂(生黄芪30 g、生地30 g、蜈蚣10 g、血竭10 g、地鳖虫10 g、川芎15 g、牛膝15 g,煎煮后加热浓缩成3 g生药/ml)对糖尿病足大鼠肢端坏疽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糖足合剂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情况,明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提高内皮素含量[11]。

1.3.2 中成药

有医家采用将军通络胶囊(膏儿茶、乳香、麻黄、葛根、水蛭、地龙、地风、全蝎等)配合西药降糖治疗糖尿病足150例,并设50例654-2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将军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12]。有研究应用麝香活血胶囊(三七、当归、血竭、红花、桃仁、麝香、土鳖虫、豹骨、黄瓜子、骨碎补、川断、牛膝、朱砂)治疗糖尿病足,总有效率优于基础治疗对照组,显示麝香活血胶囊对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3]。

2 外治法

2.1 外科清创术

2.1.1 截趾手术

对脱疽而言,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中医外科名家均将清创截趾术作为治疗脱疽的基本治疗方法[14]。有研究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68例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疮面愈合率、疮面不良进展、重复清疮、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截趾手术方式(一期缝合创面的蹠趾关节离断术与开放创面的经趾骨截趾术),结果显示,蹠趾关节离断术在术后早期实现了部分病例的一期愈合,未能一期愈合的病例均发生了疮面的不良进展,转为开放换药,多需要二次清疮;经趾骨截趾术早期愈合病例少,但随时间推延,愈合病例逐渐增多,术后3个月时总体愈合率与蹠趾关节离断术相当,故据此提出对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足趾坏疽手术方式不应再把疮面愈合的速度作为评估疗效的绝对标准,提倡在尽力确保高龄病患病理逆转和生理平稳的前提下,促成局部病变的改善[15]。

2.1.2 蚕食清创术

蚕食清创法是指分次逐步清除坏死组织,而不是一次把坏死组织清除干净的清创方法。有学者指出,不能一味的采用常规的清创疗法或蚕食清创疗法,必须区分溃疡坏死的类型,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才会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而言,常规的一次性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疗法在干性坏疽中一般不宜采用,因其可能会导致创面缺血坏死,尤其可能会加重局部感染,而此时蚕食清创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而对于严重感染性湿性坏疽,必要时可以行一次性清创术,以后视情况采用蚕食清创疗法[16]。

2.2 外用药物治疗

2.2.1 中药足浴

有研究探讨中药活血通络方(当归、赤芍、川芎、细辛、黄芪、红花、鸡血藤、桑枝、威灵仙、豨签草、桂枝、透骨草等)足浴疗法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试验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用活血通络方足浴治疗;对照组30例用温水足浴,结果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评分(MNSI)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10%,差异显著,说明活血通络方足浴疗法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7]。有研究采用足愈汤(透骨草20 g、威灵仙20 g、伸筋草20 g、桂枝25 g、大黄40 g、当归20 g、红花20 g、乳香30 g、没药30 g、黄柏20 g、黄连20 g)足浴治疗和护理糖尿病足患者30例,并与单用清创法治疗和护理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中药足浴组总有效率96.67%,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8]。有研究探讨双黄足浴方(大黄40 g、黄柏20 g、马勃20 g、枯矾15 g、毛冬青20 g、桂枝20 g)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将I级糖尿病足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黄足浴方浴足,对照组则采用温水浴足,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双黄足浴方对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9]。

2.2.2 中药外敷

有医家临床观察龙珠软膏(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炉甘石等)在糖尿病足临床应用的疗效,治疗组于清创后加用龙珠软膏涂抹并包扎,对照组常规消毒换药。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说明龙珠软膏可促进糖尿病足的溃疡创面的愈合,减轻创面局部疼痛等症状[20]。有研究者用珍石烧伤膏(石膏、炉甘石、南寒水石、花蕊石、海螵蛸、没药、乳香、珍珠、珍珠母等)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并设单纯应用碘伏换药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外涂珍石烧伤膏,不仅能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促进组织生成,并且能在溃疡面迅速形成一层药物薄膜,起到了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作用[21]。有研究者对糖尿病足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外用龟象膏(龟板、象皮粉、白及粉、黄连粉、地龙粉、车前子、升药、煅石膏、麻油)能使治疗有效率提高,增加保肢率,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下降[22]。有研究观察活血生肌油纱条(紫草、黄芪、当归、大黄、苦参、白芷、甘草、血余炭、白蜡、麻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清洁创面后用活血生肌油纱条覆盖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5%,采用活血生肌油纱条换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无毒副作用[23]。有医家运用丁桂散(由丁香、肉桂、山柰组成)治疗糖尿病足89例,疮面常规消毒后,用丁桂散撒于疮面,外敷黄连膏,结果治愈6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8.8%,疗效满意[24]。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研究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中医辨证分型、疾病临床分期等诊疗规范不统一,临床疗效具体评价标准不一致;临床研究方法欠科学,缺乏说服力强的临床观察数据;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具体作用机制的基础性研究有待加强等。针对以上问题,应着力推进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强学科内部学术交流,尽可能在辨证分型、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标准等诊疗规范问题上达成共识;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积极开展设计严谨的随机、盲法、对照、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重视开展用以阐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具体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为糖尿病足中医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国际公认的有力依据。另外,糖尿病足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疑难病症,其中医药防治应突出内外治相结合、注重整体调理等优势特色;同时还应积极借鉴现代医学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经验,如规范的血糖控制、严格的无菌操作、系统的健康教育、准确的病理分型等,如此方能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水平。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有较大的优势,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从内治法和外治法两个大的方面着眼,对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发现糖尿病足中医内治法研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分型论治、分期论治以及专方专药治疗等不同形式;外治法研究的成果则集中体现在外科清创术和外用药物研究两个方面。总的来看,当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诊疗规范、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欠科学,基础性实验研究较薄弱等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指出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应突出内外治相结合、注重整体调理的优势特色,同时应积极借鉴西医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水平。

糖尿病足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篇9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患者后期特征性并发症,以难治愈、病程长、经济负担重、高致残为主要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预后带来严重威胁。严重的糖尿病足会造成患者截肢,糖尿病患者中一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足溃疡,大约有1%的糖尿病患者被截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足部病变情况愈发严重。糖尿病足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增加。糖尿病足在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更高,消耗近50%的糖尿病治疗资源[1,2]。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是现今社会专家学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关注。中医外治法与传统中药内服相比,既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消除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有利药物吸收。符合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简、便、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此病方法综述如下。

1中药外用

1.1熏洗剂熏洗剂是糖尿病足中药外治最常用的剂型之一,既具有水温的理疗作用,又可刺激局部神经末梢感受器[3],特别适合用于糖尿病足伴神经病变的患者;达到患足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清创解毒、加速愈合的目的。对于进展阶段的肢体坏疽,或者干性坏疽稳定者不宜使用。黄平等[4]在43例糖尿病足患者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伤口常规消毒清创后,采用荆芥连翘汤足浴,荆芥10 g、连翘20 g、柴胡15 g、黄芩15 g、黄连10 g、黄柏15 g、桅子15 g、枳壳10 g、当归12 g、生地15 g、防风10 g、白芍15 g、川芎l0 g、桔梗10 g、薄荷10 g(后下)、甘草10 g。药煎取1 500 ml后,调整水温为40℃)浸泡患足,45 min/次,可浸洗至踝、膝关节以上。足后外用血蝎撒或珍珠粉敷创面,外敷医用纱布,换药1次/d,4周后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体外实验[5]亦证实:荆芥连翘汤具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常见感染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通过局部加热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潜行性感染伤口的血供改善和提高免疫修复能力,加速创面愈合。苏建华[6]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将56例糖足0级和1级患者分为阴虚血瘀、寒凝血瘀、痰瘀阻络三型并分别采用对证中药熏洗剂泡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膏剂膏剂按载药基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硬膏和软膏两种。硬膏制剂多以黄丹为基质,利用其高热下物理变化凝结而成,其优点在于较好固定和保护患处,避免创面接受外来刺激,既可用于糖足早期未溃破者,起到清热消肿之功;亦可用于中后期皮损溃烂者,达提毒祛腐,生肌收口之效。相较于硬膏,软膏多以凡士林、香油和蜂蜜等为基质,对皮肤润滑、保护性强,刺激性小,保持创面湿润效果较好,及其符合西医所提倡的“创面湿性愈合理论”;且可塑性强,适用于各种形态的创口,故多用于糖尿病足伴溃疡的患者。采用蜂蜜为基质的黄芪膏剂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深部溃疡,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7]。由于软膏的上述特点,故近代常以软膏来代替传统硬膏进行治疗。

1.3酊剂酊剂是将各种药物浸泡于高浓度乙醇溶液中,倾取其药液而得。酊剂擅活血渗透,且引药直达病所,多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未溃者或局部有压疮的部位。近来有学者认为,虽然酊剂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常规破溃严重者慎用,但因该病对末梢神经反应迟钝,不会引发刺激反应,故对糖尿病足溃烂期病灶用药不必担心有刺激性,亦可使用酊剂。采用复方蜈蚣酊剂[8](蜈蚣4条、黄柏12 g、红花10 g、冰片6 g,以上四味药用95%乙醇1 000 m1,浸泡3 d)和黄马酊[9](酒黄连、炙马钱子以及辅料乙醇)治疗糖尿病足伴或不伴破溃者均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

1.4散剂散剂又称掺药,使用时既可掺于膏剂上,也可以直接掺于病变部位,适用于糖尿病足伴肿疡或溃疡者,使用时可直接撒布于疮面,或粘附于纸捻插入窦道引流。配制时应研至极细,均匀混合。散剂的种类很多,消散类散剂适用于疮疡初起者,使蕴结之内毒渐向外扩散,肿消毒散;箍围类散剂适用于病变肿势不明显者,聚肿成脓,脓溃而出,病情得缓;提脓去腐药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后腐肉未脱,脓水不净者,可使内积之毒早日排除,未脱之腐肉迅速脱落;生肌收口药适用于腐肉已脱,脓水即尽。如糖尿病足急性炎症期采用金黄散[10]箍围,可明显改善其炎症症状,干预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减少截肢风险;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丹黄散[11]、云南白药散[12]治疗后,创面上皮匍行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2手术疗法

2.1切开排脓切开排脓就是运用手术刀直接把糖尿病足脓肿处切开,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毒随脓泄,消肿止痛的目的。但注意勿过早切开,反易使毒邪扩散,脓反难成;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以脓流通畅,不致形成袋脓为宜,注意切口尽量不要越过关节和筋脉。

2.2切痂清创此法适用于糖尿病足伴干性坏疽者。干性坏疽多以黑痂的形式存在。切痂清创的时机的掌握是治疗过程的关键因素。施行切痂的重要条件是痂下是否积脓。切痂术应在坏死组织内进行,不超过护场范围。变性未坏死的组织不阻碍引流,可延缓清除。切痂时,如果黑痂较硬、不容易清除,可外敷油膏使其变软后,根据创面蚕食或鲸吞清除[13]。

2.3火针烙法火针烙法是指将针具烧红后迅速烫烙病变部位以达到消肿排脓的一种治疗方法。与切开排脓相比,火针烙法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费用低;具火针烙法的双重作用,高温可使皮肤病损细胞和蛋白质坏死,激活巨噬细胞功能,并促使巨噬细胞分泌表达因子,有利于炎症的恢复和伤口的愈合,且能减轻疼痛感[14]。此法适用于糖尿病足急性炎症期未溃破者。

3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优点在于其简便性与廉价性,且有效避免了药物进入人体后出现的毒副作用和首过消除性。临床采用针法、灸法和温针灸等方法治疗此病,均取得良好效果[15,16]。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穴位的双向血糖调节作用,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改善组织血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保持创面干燥利于组织生长等。

4结语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10

1 病因病机

中医医学文献里没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特点属于“痰浊”“瘀血”等范畴。佟晓哲[1]认为痰浊、瘀血是水液和血液代谢障碍的产物, 并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以气阴两虚为主, 痰瘀阻滞脉道为标, 而致各种并发症。张芳[2]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涉五脏, 但究其根本在脾、肾, 脾肾亏虚与痰湿瘀血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同时认为脾肾亏损是病变之根本, 痰湿、浊毒、瘀血既是脾肾亏虚的病理产物, 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郭美珠, 肖燕倩等[3]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痰瘀内阻。同时认为痰湿瘀血既是脾肾亏虚的病理产物, 又是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张氏与郭氏的看法具有一致性。叶英法, 刘怀珍[4]认为脾胃的运化失常是导致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 此病和脾气虚、阴虚、阳虚的气机升降失常等关系密切。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汤剂治疗

秦泗关, 张有涛等[5]治疗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血脂康胶囊) 和中药组 (大黄茯苓泽泻汤:酒大黄、土茯苓、泽泻、石菖蒲、萆薢、桃仁、红花、黄芪、党参、白术、薏米、地龙、川牛膝、没药、鸡血藤、生甘草、威灵仙) , 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前后TC、TG、LDL-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胡玉芳, 陈希源等[6]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 对照组采用降糖药和服用力平脂治疗;治疗组在服用降糖药治疗基础上加益元清肝健运汤 (黄芪、丹参、葛根、山药、生地、枸杞、黄精、决明子、玉竹、虎杖、荷叶、茵陈等) , 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梁爽, 张骞等[7]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0例, 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健脾益肾活血汤 (黄芪、丹参、山药、菟丝子、白术、川芎、赤芍、山楂、太子参、沙参、麦冬、天花粉) , 对照组加血脂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杨珏进, 杨景成, 廖志强[8]将6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两组均采用降糖药控制血糖, 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服用自拟神叶汤 (神曲、桑叶、生地、鸡内金、赤芍、丹参、茯苓) 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郑海燕, 廖勇敢[9]随机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自拟调脂茶 (决明子、生山楂、黄芪、银杏叶) 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辛伐他汀片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中成药制剂疗法

顾建明, 张新民[10]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4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4例, 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血脂指标明显改善。张兴平, 邓玮[11]将68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顾勇, 马亚娜[12]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患者口服荷丹片;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治疗后的改善程度,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未见不良反应。熊泽文[13]观察五黄养阴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458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给予五黄养阴颗粒;B组给予糖脉康;结果A组的疗效指标均优于B组 (P<0.05) 。

2.3 中西药物联合治疗

颜日阳[14]将7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根据血脂成分的不同分别给予贝特类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竹叶黄芪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周亚萍[15]应用血脂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 并随机分成治疗组 (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片口服) 和对照组 (辛伐他汀片口服) 各3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降TG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管东[16]应用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100例, 随机平行分成对照组 (采用常规控血糖+辛伐他汀治疗) 和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发丹参滴丸) ,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王震[17]在均给予降糖治疗基础上, 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39例与口服阿托伐他汀的对照组39例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2.4 针灸治疗

许宁, 史大卓等[18]纳入同时符合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8例, 随机分为针刺血脂论治组和针刺血糖论治组, 针刺血脂论治组选取中脘、关元、天枢、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穴位;血糖论治组选取胰俞、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位, 针刺治疗12周;针刺治疗后,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袁爱红, 刘志诚等[19]对35例2型糖尿病伴发血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采用针刺合耳穴疗法, 辨证施治3个月后, 结果显示患者的FBS、TC、TG、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HDL-C回升, 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0.01) 。

3 辨证分型

刘怀珍[20]通过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证候调查,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证候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痰湿阻遏证最多为105例, 其次是气阴两虚证84例, 脾肾阳虚证12例最少, 患者TG升高血瘀脉络证型与其他证型比较最严重 (P<0.01) ;其次痰湿阻遏型患者TC升高较其他证型严重 (P<0.05) 。柳红芳, 陶红宝[21]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血脂异常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 通过测定TG、LDL-C、HDL-C、TC等实验室指标并判定中医证候, 结果显示两组痰湿证、血瘀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徐晖, 张英来[22]将1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对脂代谢异常组的五组证型 (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和阴阳两虚证) 的血脂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 以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多见, 但湿热困脾证为其中最常见的证型;其次为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和阴阳两虚证。韩丽蓓[23]调查60例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患者, 结果60例患者中, 痰浊阻遏证21例为最多, 其次是气阴两虚证17例, 无证可辨7例。

4 展望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是肯定的, 并且在降糖调脂治疗上具有无明显毒副作用、多靶点调节等独特的优势, 具有西药无法替代的功效和作用。况且降脂中药比较广泛, 例如白术、薏米、山楂等,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调节来预防和改善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因此, 中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比较广阔的前景。

虽然中医药在辨证施治、复方多靶点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但是在临床研究过程中, 对照组纳入标准较粗、样本较小、随机对照不够严密, 导致其临床研究的准确性下降。因此, 今后的临床研究应遵循病证结合、方证关联、理法方药统一的整体研究思路,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 严格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以此提高临床实验研究的准确性、真实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具有多种复杂的证候表现, 目前本病的证候分型虽然多样化, 但缺乏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及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建立规范化的证候诊断标准, 统一证候分型, 以适应中医临床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摘要:通过对近些年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 概述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药物治疗。目前, 该病在中药治疗、针刺、中药不同剂型等方面获得了肯定疗效, 但在证候的辨证分型上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 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1-0047-02

痛风是由嘌岭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发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且常累及肾脏。现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分型治疗

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方氏对湿热蕴结型治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治以清热散瘀、通络止痛,方用枝藤汤加减(桑枝、忍冬藤、牛膝、生地、丹皮、白芍、乳香、没药等);痰湿阻滞型治以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共治疗112例。显效78例,有效28例。郭氏方氏均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型论治。郭氏以化痰消肿通络止痛汤(金银花藤、黄柏、苡仁、苍术、泽泻、蔻仁、防己、白芷、牛膝等)为基础方,湿热蕴结型加蒲公英、连翘、石膏、知母,瘀热阻滞型加赤芍、丹参、当归、茜草、丹皮,痰浊阻滞型加威灵仙、附片、白术、茯苓、猪苓;肝肾阴虚型加制首乌、北沙参、桑椹、木瓜,共治疗60例,冶愈45例,好转15例。颜氏将本病辨为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肝肾亏虚3型:湿热蕴结型(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三妙丸加味;瘀血阻滞型(慢性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91.8%。李氏根据疼痛特点,结合舌症脉,将本病辨为血热湿盛及湿热血瘀2型:血热湿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方用白虎石膏汤加味;湿热血瘀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祛风化瘀散结。治以四妙散加味。张氏亦将本病分为2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白虎桂枝汤;湿盛加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痛甚者加毛冬青、八地金牛、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生地、玄参。寒湿型用乌头煎合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真武汤,关节痛甚、肿胀,舌暗,痛风结节溃破甚或僵硬畸形者,加三七、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治疗12例,除1例无效外,关节肿胀硬疼痛均有改善。吕氏将本病辨为湿毒型、湿热型、湿瘀型,治疗以自拟秦蚕汤(秦皮、黄柏、苍术、牛膝、蚕砂、车前子、徐长卿、当归、连翘、桂枝等)为基础方,并局部外敷消瘀膏。湿毒型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湿热型加竹沥、半夏、夏枯草、贝母;湿瘀型加紫丹参、赤芍。治疗75例,治愈24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为97.3%。陈氏则分血热型、湿热型、肝郁乘脾型辨证,血热型用清热凉血消骨汤(地骨皮、丹皮、紫草、桃仁、夏枯草、鳖甲、熟地、金银花、乳香、没药、白茅根);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消骨汤(青蒿、玄参、夏枯草、防已、车前子、黄连、丹皮、旱莲草、泽泻等);肝郁乘脾型用疏肝解郁消骨汤(柴胡、红花、龙胆草、黄芩、黄柏、枳壳、制香附、郁金、延胡索、丹皮、丹参等)。治疗42例,均获临床治愈。

2分期治疗

吴氏分二期论治:急性发作期乃湿热浊毒瘀滞经络,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泄浊通络,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间歇期脾肾两虚、浊毒瘀滞,治以健脾补肾、化瘀泄浊,方用保元汤合防已黄芪汤,治疗36例,治愈8例,显效19例,好转7例。畦氏于急性发作期治以活血利水、清热泄毒,药用黄柏、苍术、丹皮、赤芍、泽泻、车前子、土茯苓、蚕砂、蒲公英、木瓜、木通、防己、黄芪;间歇无症状期治以健脾、补肾、泄毒,药用杜仲、薏苡仁、防己、泽泻、白术、当归、鸡血藤、党参、肉桂、蚕砂、丹参、黄芪,均取得良好效果。丛氏等于急性发作期药用黄柏、苍术、木瓜、茯苓、泽泻、生地、丹皮、川牛膝、山萸肉、淮山药,并外敷接骨消瘀散;恢复期药用生地、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淮山药、黄精,治疗36例,治愈28例,有效8例。刘氏以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急性期加知母、石膏、桑枝,慢性期加黄芪、山茱萸、枸杞。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8.9%。

3专方治疗

董氏用自拟神妙汤(金银花、连翘、茯苓、泽泻、生薏苡仁、牛膝、苍术、黄柏、秦艽、防已、赤芍、鸡血藤)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50例,总有效率为98%。白氏用痛风合剂方(茯苓、白术、苍术、黄柏、泽泻、猪苓、杜仲、独活、牛膝、桑寄生、山慈菇、秦艽、当归、川芎)治疗,并配合局部外敷金黄膏治疗本病48例,治愈率为39.9%,总有效率为93.3%。张氏根据本病好发于中拇指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临床受累关节多见于下肢以及“肝主筋,束骨而利关节”、“诸痛皆属于肝”的论述,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责之于肝.属肝胆经湿热,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共治疗35例.治愈19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1.43%。彭氏认为本病乃痹证日久,瘀、痰、湿三气搏结胶固而致,故以大黄庶虫丸逐瘀、化痰、除湿、通络,治疗30例,治愈24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张氏用增味五痹汤(麻黄、桂枝、红花、白芷、葛根、川乌、羚羊粉、黄芪、防风、防己、羌活、知母、石膏、丹皮等)温阳宣痹、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治疗38例,痊愈7例;显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

4中成药治疗

姚氏等以雷公藤或雷公藤多苷片每日60mg,分3次或按照1mg/kg·d的用量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例,局部症状严重者加敷芙蓉膏,治愈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张氏以新癀片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定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10例,总有效率为94%。李氏以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32例,痊愈26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杨氏等以痛风合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痊愈7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3例。

5结语

论糖尿病性阳痿的中医诊疗进展 篇12

1 中医学对DED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并无DED病名, 根据其特点中医学将其归属“消渴”、“阳痞”等范畴。以糖尿病代谢异常所致男性阳事痿而不举, 或临房举而不坚, 或坚而不久, 不能进行满意的性生活为特征。基本病机为心、脾、肝、肾受损, 经脉空虚, 或经络阻滞, 导致宗筋失养而发病。病位在宗筋。“消渴”、“阳痞”最早记载于《内经》。《素问·痞论》曰:“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 意淫于外, 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 发为筋痞”DED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 脏器功能受损, 气血阴阳亏虚, 尤其是阴液不足, 以致宗筋失养;久病入络, 脉络疲阻, 宗筋失用。DED由消渴发展而来, 《景岳全书》说:“阳痞不起, 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 或以一七情劳倦, 损伤生阳之气……亦有因湿热炽盛, 以致宗筋驰纵而为痞弱者。”

2 DED的中医治疗手段

2.1 辨证论治

辩证分型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国内各大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对DED治疗有自己独特见解。吴茂林[2]认为毒邪瘀结是DED发生的始动因素, 脉络瘀阻是病理关键, 故认为治疗糖尿病性阳痿应以“解毒化瘀通络起痿”为法, 自拟方药:黄连、山药、黄芩、生地黄、生石膏、山茱萸、玄参、苍术、葛根、黄芪、枸杞子辨证加减治疗;卢老[3]认为气滞血瘀, 脉络痹阻是糖尿病性阳痿发生的病理关键, 因此, 其治疗以疏肝理气, 活血固肾为法, 自拟解郁活血起痿汤, 有效率达86.7%;邓云山[4]认为阴器以筋为体, 以血为用;肾藏精, 肝藏血, 精血互化, 肾精、肝血是阴器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气和肝气的有效补充得力于脾的健康运化, 故治疗DED应肾、肝、脾同治, 自拟的加味五子衍宗胶囊是在五子衍宗基础方上加了鹿角胶、牛膝、水蛭、蛇床子、山药、茯苓、甘草等研粉制成, 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81.13%;岳宗相、刘平[5]认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阳痿发病之本, 燥热津伤为其标, 故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起痿为治则, 自拟方剂参芪复方, 方药组成:人参、黄芪、山药、山茱萸、生地、花粉、丹参、大黄, 临床观察取得很好的疗效。

2.2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 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很多医家根据临床工作经验, 自拟药膏敷贴治疗糖尿病勃起障碍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敷脐方、阳痿膏、温阳丸等[6]。王健等[7]用雄起壮阳栓治疗糖尿病阳痿60例, 有效率达86.7%。处方组成:“淫羊藿12g, 制蜈蚣6g, 丹参12g, 罂粟壳9g。黑蚂蚁9g, 九香虫6g, 上为1日剂量。将淫羊藿、丹参、罂粟壳经醇提取醇提液, 并将药清与黑蚂蚊、九香虫、蜈蟾加水煎煮过滤取滤液:再将二液混匀挥发, 浓缩, 加入赋形剂喷雾取干粉后, 再入基质制成一枚栓子, 疗效满意。

2.3 气功治疗法

导引功法通过调和阴阳, 强筋健骨, 可兴阳起痿, 多用于肾阴亏虚, 元阳衰微之阳事不举;火炼功法则适用于命门火衰所致阳痿, 该功法可壮元阳, 增精力, 兴阳事。五龙盘体法可平衡阴阳, 纳气归根, 对久病体虚、肾不纳气之阳痿有很好疗效。

2.4 针刺疗法

“针之不为, 灸之所宜”, 我国针灸在治疗疾病上历史悠久, 传统医学认为针灸可治百病。各大医家目前在探索针灸治疗DED上取得了成效。主要通过辩证取穴, 如在临床上, 肾阳虚者取肾俞、京门、太溪、复溜、命门等;肝郁气滞者取肝俞、太冲、期门、曲泉等。采用针刺虚者施以补法, 实者施以泻法, 使腹部穴热感传至阴部, 留针20~30min/次, 5~10天为1个疗程。

2.5 艾灸

取气海、关元、神阙、命门、双肾腧等, 主要以补法为主。每穴用艾条温和灸10分钟, 1次/天, 10次为1个疗程。或艾柱灸关元。100~200壮/次, 1次/天, 3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隔1周。主要针对肾阳虚者。

2.6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常选关元、中极、双肾俞。取维生素Bl注射液50mg或丙酸皋酮5mg, 轮流注射以上穴位, 2~3日/次, 4次为1个疗程;或用鹿茸精注射液4ml, 取0.5ml各注入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 (双) 穴中, 命门1 ml, 进针深度以酸胀为宜。

2.7 其他

此外还有推拿疗法、体育疗法、药膳疗法和情志疗法等。

3 现存的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DED方法繁多, 各具优势, 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 然而, 关于中医药治疗DED的研究却明显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 目前主要以临床经验总结或临床疗效观察为主, 缺乏基础研究及足够的说服力; (2) 在临床病例疗效观察中, 多为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 有相当一部分文献资料都未采用国际公认的国际勃起功能问卷; (3) 缺乏科学设计、大样本的临床病例观察, 难说明疗效的可靠性与优越性; (4) 目前中医药治疗DED, 思想各异, 方药差异大, 难以进行重复研究; (5) 目前中医药的研究集中在疗效观察方面, 对于现代ED的研究热点鲜有涉及; (6) 目前尚缺少国家颁布的DED规范研究指导原, 制约了中医药治疗DED研究的开展。

因此, 在中医药治疗DED和科研中应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 加强对于DED发病机理的探索。还应做前瞻性、多中心, 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为中医药治疗DED提供临床及基础两方面的科学依据。

摘要:糖尿病性阳痿, 在西医上又被称之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DED) 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或首发症状,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性阳痿的发病率高2倍,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增多,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性阳痿的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做了大量研究, 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中医药对DED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但仍存在问题。文章从中医学对DED病因病机认识和现阶段中医治疗进展两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阳痿,中医,诊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1]卢子杰.糖尿病阳痿病因病理研究进展[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1, 9 (3) :49-51.

[2]吴茂林.从毒损络癖论治糖尿病阳痿思路探析[J].中医研究, 2007, 20 (5) :9-10.

[3]胡天赤.解郁活血法治疗肝郁血瘀型糖尿病性阳痿180例临床观察[A]//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2014, 6 (1) :R259.

[4]邓云山.补肾养肝健脾法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J].中医性病学, 2013, 22 (2) :62-65.

[5]岳宗相, 刘平, 张培海.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论治糖尿病阳痿[J].四川中医, 2011 (6) :107-108.

[6]李肇翚.辩证论治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J].时珍国药, 2007, 18 (10) :2562-2565.

上一篇:Wi-Fi网络下一篇: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