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

2024-06-25

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共5篇)

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 篇1

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 DF) 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患足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 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这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籍此做一下对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总结。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损伤、血液高黏滞综合征表现、微循环障碍等是形成糖尿病足的主要病理基础, 所以控制感染和血糖、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局部处理等是糖尿病足的基础治疗。我院于2008年9月—2012年8月采用中药去腐生肌, 结合西医清创、抗感染疗法治疗糖尿病足9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糖尿病足患者9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 男43例, 女47例, 平均年龄61.5岁, 病程4~18年, 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疼痛、跛行、肢冷、感觉异常等症状,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学会糖尿病足分级及诊断标准, 其中糖尿病足Ⅱ级30例, Ⅲ级39例, Ⅳ级15例, Ⅴ级6例。

1.2 治疗方法

(1) 血糖控制: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 配合控制饮食, 尽量将血糖控制在6.0~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2) 对糖尿病足1级患者选用无菌注射器将内容物抽出, 消毒预防感染;对2、3级患者切开排脓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 对有坏死的采取“蚕食”脓肿, 注意保护肌腱和韧带。 (3) 以庆大霉素12万U、胰岛素20U、山莨菪碱20mg配成液体将纱布浸湿, 外用湿敷或冲洗, 2次/d, 10min/次。 (4) 中药治疗:采用去腐生肌、活血化淤方法。根据病情加减疗程4~6周, 药物组成:苦参30g、金银花30g、白鲜皮10g、没药20g、白芷20g、红花15g、白芥子15g。用上述中药煎好后加入温水, 3 000~3 500ml, 泡洗双足, 足浴水温一般不超过38℃, 1~2次/d, 15~20min/次, 28d为1个疗程。在临床实践中, 有些糖尿病足患者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有时是不统一的, 其全身症状表现为一派虚象, 局部却表现为实证等, 故对中药的使用根据正邪之轻重而有不同的选择。中医脱疽理论范畴的气阴两虚、阴阳升降紊乱、痰淤阻络、化腐生热、湿热互结、毒邪炽盛等病理特征, 但对于糖尿病足Wagner分级的4、5级的患者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仍需努力寻求重症病例的措施。

1.3 疗效标准

治愈:皮肤颜色、温度正常、无麻木、疼痛、触觉正常, 开放性的创面完全愈合。好转:患足皮肤感觉异常的范围较前缩小, 坏疽局部分泌物较前减少, 创面显著缩小。无效:患足皮肤感觉异常的范围无改变或扩大, 坏疽创面无缩小, 分泌物减少。

1.4 结果

治愈64例 (占71.1%) , 好转19例 (占21.1%) , 无效7例 (占7.8%) , 总有效率92.2%。治疗后可见溃疡处周围皮肤颜色较前改善、皮温正常、足脊动脉搏动较前好转, 下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有明显改善, 溃疡面积较前缩小。其中2例患者对外敷中药效果不理想, 其余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

2讨论

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感觉神经受损可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引起皮肤干燥, 运动神经受损可引起姿势与协调缺陷, 出现足部生物力学改变等。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坏疽以缺血、感染为主, 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外科清创治疗是坏疽创面愈合的关键。糖尿病足病程长, 致残率高, 西药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扩血管、抗凝药物治疗, 有一定治疗效果, 但中医中药外敷、去腐生肌、活血化淤加快了溃疡面的愈合,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之厥证范畴, 为阳气不达、四肢筋脉失养、气血不荣。笔者认为消渴病本为虚症, 以阴亏为主、阳亏日久、阳气生化无源而渐亏、为阴病及阳, 故临证治疗以去腐生肌、温经化淤之法为主, 局部应用中药可达到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糖尿病足亦属“脱疽”、“痈疽”, 其病因是气血两虚、久病消渴, 致燥热内结、络脉淤阻、热毒内蕴、热毒湿热淤血相互搏结而化腐成脓, 或筋骨皮肉失去气血津液濡养, 逐渐干黑而成, 至疾病后期常表现为成脓后久不溃破或溃盛, 淤血阻络为标, 淤血湿热既是气阴两虚的病理产物, 又是消渴导致脱疽的中心环节。去腐生肌制剂是以去腐保津、活血化淤、清利湿热及生肌之品融为一体。

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7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9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2±1.5)岁;女7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1.5±1)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2.5±1、0)岁;女8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1.5±1)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等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病毒灵20 mg、维生素B,20 mg、消炎痛20 mg,3次/d,外涂阿昔洛韦软膏,3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首先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激光波长500 mW/810 nm、200 mW/980 nm,距离疱疹1~2 cm处进行照射,每个发病区域照射(10~15) min,2次/d;然后将10 g云南白药加入到(10~15) ml菜油中并调成稀糊状,分次用棉签涂抹于患处,同时用重庆产TDP治疗器照射患部,距离30~40 cm,30 min/次,以上治疗2/d,连续10 d为1个疗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3]。

2.2结果分析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注:*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带状疱疹俗称为“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串腰龙”,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4]。该病主要表现为初起患部皮肤发热灼痛,继则出现密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迅速即变成小水疱,三五成群,集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疹之间皮肤正常。严重时可出现出血点、血疱。患部有带索状刺痛。水疱常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腰肋部、胸部为多见,面部次之。发于面部者疼痛更为剧烈。

3.1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5]

3.1.1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亦可无前驱症状。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3.1.2皮肤损害部分周围神经分布区域发生呈节段性,多发单侧,人躯干向前伸展,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常见。而三叉神经中约50%可累及眼。

3.1.3附属淋巴结可肿大、压痛,重者可有发热,一般病史2~3周[6]。

3.1.4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

3.1.5发病迅速,病情急剧,全程约2周。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疤痕。

3.2带状疱疹的治疗目的

带状疱疹在初期感染水痘或隐性传染,病毒潜伏于脑神经节和脊髓后根神经节内,在某些感染或机体免疫力低下等诱因下呈急性发病,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大部分患者于皮疹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神经痛、烧灼感,可达数月或更久[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它有选择的侵犯神经造成剧烈神经痛。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理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预防感染,缩短病程[8]。

3.3物理疗法配合外用药物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药物联合物理方法,具有明显效果。治疗组患者采用联合疗法,其中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同时半导体激光具有杀菌消炎作用[9]。利用半导体激光光辐射使细胞膜系统及内部超微细结构发生改变,促进线粒体过氧化酶活性增加,提高细胞代谢水平,改善微循环,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为创面提供营养,以利于组织修复。在TDP照射作用下,患部血流量增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得到改善,TDP照射使吞噬细胞功能增加,使炎性渗出物与病理代谢产物吸收消散,温热作用还能提高痛阈,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并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10]。同时其热传导效应还可促使药物透过皮肤,汗孔渗入到皮下组织而发挥药效,并使深层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降低神经兴奋性。亦具有改善循环,镇痛解痉及促进炎性消散等功效[11]。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进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物理方法被引人临床诊疗实践。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中也越来越多地引人物理治疗的手段,并表现出确切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12,13]。采用物理方法治疗带状疱疹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诊断,排除禁忌证;(2)争取早期应用;(3)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根据病情和病理变化,合理调整物理因子的种类和剂量。

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8例口腔黏膜糜烂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40例, 年龄为18~68岁, 平均年龄 (43.0±1.1) 岁。将其均分为两组, 甲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 乙组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结核;呼吸道病变;局部怀疑为癌变;低钙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禁忌采用激素者。

1.3 治疗方法

甲组采用全身支持疗法及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的药物成分为5ml利多卡因注射液+16万U庆大霉素注射液+5mg地塞米松注射液+2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 将以上成分均匀混合后, 取7~10ml放入面罩药物容器中。雾化吸入操作方法:连接雾化吸入面罩及中心氧气装置上的湿化瓶, 氧流量调整为5~7L/min, 面罩对准患者口腔, 嘱患者张口呼吸, 每次15~20min, 1次/d, 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7~10d的治疗。乙组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及0.12%复发氯已定含漱液治疗。含漱液的主要成分为500ml 0.1g甲硝唑、葡萄糖酸氯已定0.6g。辅料有纯化水、香精、色素、糖精钠、乙醇、浓薄荷水、聚乙二醇-400、聚山梨脂80、甘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d后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

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糜烂、渗出及充血面积缩小超过60%, 或残留少量充血, 患者可正常进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糜烂及充血面积缩小为50%, 少许渗出, 进食无疼痛感;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糜烂充血面积缩小为30%, 轻微渗出, 进食微感疼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糜烂、充血以及渗出均无明显变化, 进食时可感疼痛[1]。总有效率= (显著改善例数+改善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0d后,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见表1。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1%, 明显高于乙组的56.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糜烂是指黏膜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主要发生于黏膜表层。口腔黏膜糜烂是指黏膜表层上皮组织受到损伤、缺失而为红色, 下方结缔组织出现明显的组织血管, 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进食以及语言交流时, 可感疼痛。长期有口腔黏膜糜烂史的患者, 临床治疗比较复杂。如何有效治疗口腔黏膜糜烂,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本次研究分别采用雾化吸入治疗与外用药物治疗, 其中雾化吸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1%, 明显高于外用药治疗的5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雾化吸入的主要药物成分为利多卡因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为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其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效果良好, 该药物是一种热稳定性抗生素, 可有效杀灭部分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 采用口服方式较难吸收, 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效果良好, 可保持药物较高的浓度, 起到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地塞米松为一种抗过敏、抗炎药物, 主要用于危重疾病患者的抢救, 可有效刺激血管张力, 改善患者水肿, 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活化[3];同时该药物可起到神经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多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治疗, 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有利于患者创面的早日恢复, 效果显著。在几种药物的综合作用下, 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 可有效改善糜烂症状, 有利于患者正常的饮食及语言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 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口腔黏膜糜烂, 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洪礼琳, 叶茂昌, 刘扬.羟氯喹在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型扁平苔藓中的作用[J].中国药业, 2013, 22 (19) :93-94.

[2]利小平, 董俊英, 黄舜钿.超声雾化辅助治疗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护理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 2013, 21 (8) :447-448.

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我科门诊、住院治疗的DF患者。纳入病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8年WHO发表的咨询报告, DF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 李仕明整理《糖尿病足 (肢端坏疽) 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草案) 》[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气阴两虚, 血瘀证有关内容;据DF的Wagner分级法分级[2]。其中治疗组32例, 男22例, 女10例, 年龄30~75岁, 平均 (60.5±7.54) 岁, 平均病程 (10.75±4.35) 年, DF分级0级10例, 1级14例, 2级5例, 3级1例, 4级2例;对照组30例, 男23例, 女7例, 平均 (60.8±7.56) 岁, 平均病程 (11.39±4.43) , DF分级0级8例, 1级17例, 2级3例, 3级1例, 4级1例。两组主要证候、血液流变学、跗阳脉搏动减弱情况、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等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在控制饮食, 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采用清创, 抗感染, 治疗组予外用康复新液涂患处或将药液浸湿无菌纱布覆盖, 深部创面清创后用浸透药液的无菌纱布填塞, 3次/d, 同时口服消渴足愈方 (黄芪20g、丹参20g、生地10g、鸡血藤15g、地龙10g、赤芍15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 水煎每日1剂, 饭前30min, 分3次口服。对照组予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入甲硝唑注射液250mL中配成的药液涂患处或将药液浸湿无菌纱布覆盖, 深部创面清创后用浸透药液的无菌纱布填塞, 3次/d, 同时口服中汇糖脉康 (黄芪、生地、丹参、赤芍、牛膝、麦冬, 黄精等, 由中国中研中汇制药公司生产) 5g, 饭前30min, 3次/d冲服。都以4周为一疗程, 连用8周。在病例观察中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1.3 观察项目

1.3.1 候体征记分

采用中医证候体征记分法分别对倦怠乏力、肢端 (体) 麻木、肢端 (体) 疼痛等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采用统一语句提问, 按严重程度分别记3、2、1分, 无症状体征记0分。同时观察溃疡愈合情况以及肢端病变、血液流变学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患者肢端改变恢复正常, 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患者肢端改变明显改善, 溃疡面2/3以上愈合;各项理化检测指标好转>1/2, 治疗后积分值下降2/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患者肢端改变改善, 溃疡面1/2以上愈合;各项理化检测指标好转>1/3, 治疗后积分值下降2/3~1/3。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各项理化检测指标无好转, 治疗后积分值不变或上升。

2 结果

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97%。经Ridit分析, u=2.123, P<0.05,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注:从表2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糖尿病足患者各项证候、体征有改善作用, 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端 (体) 麻木疗效有显著差异, 肢端 (体) 疼痛有极显著差异。倦怠乏力则无显著差异。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5。可知治疗组对改变血液流变学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处理糖尿病足的目标是预防足溃疡的发生和避免截肢, 以防止、延缓缺血性血管病变。有关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截肢中至少有50%是属于可以防止的。因此, 及早地作出正确的糖尿病足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 糖尿病足是在消渴阴虚基础上发展而成, 病变部位在脉络, 主要变化在气血, 消渴日久津伤气耗, 气阴两虚则气血运行不畅亦渐加重, 气滞血瘀脉络失养, 脉络痹阻, 瘀久可化热生毒, 如复感外邪, 可致邪毒入侵损伤脉络、肌肉进而筋骨, 瘀、热、毒炽盛失治则成脱疽之证。其中, 气阴两虚, 瘀血痹阻脉络是早期糖尿病足的病机关键, 也是治疗的关键。此期症状初露端倪, 是病变初始到渐渐演变至严重并发症脱疽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且发病相对早, 历时长, 病情相对轻, 病变尚轻浅, 如果抓住这一时机, 及早治疗, 有望及时阻止或逆转病情进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利血脉, 标本兼顾, 可望取得最佳疗效。一方面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减少了治疗开支。同时, 中药的作用是多层面、多向性、多靶点的。因此, 用药组方上中医药治疗该病发挥了其特长和优势, 且预防、治疗并举。

康复新液是由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 有效成分是肽类、多元醇类和黏糖氨酸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作用, 家兔创伤模型实验发现可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抑菌实验显示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使黏膜毛细血管增生,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 加速创面修复;活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增加巨噬细胞和NK细胞对病原物质的直接吞噬作用;分泌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可消除炎症水肿。消渴足愈方中黄芪, 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 益元气, 壮脾肾, 去肌热, 排脓止痛, 活血生血, 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丹参可活血祛瘀、凉血消肿, 善入血分而通血脉。生地质润苦寒, 可生阴血, 清里热, 祛郁热, 三药合用为君药, 补真阴使气血生化有源, 直中气阴两虚之本, 使补而不滞, 润而不燥, 并益气养阴, 活血通利血脉。鸡血藤既推陈致新, 又化阴生血, 养血而不留瘀, 行瘀而不伤新血, 寓补于通之中, 可活血补血, 舒筋活络。赤芍具活血散瘀止痛等功效, 清热凉血。地龙具通络作用, 用于治疗肢体麻木, 水肿等证可平肝阳, 善通利, 走血分, 消瘀滞。以上合为臣药, 既可加强养血活血之功, 又据“久病入络”之理论病久则必致络脉血瘀, 使药力直达入络, 以奏祛风除湿, 清热通络舒筋, 并入血分, 消瘀滞。牛膝具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等功效,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牛膝, 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 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 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 或膝疼不能屈伸, 或腿痿不能任地。”桃仁, 红花可活血祛瘀、通经。其为佐使药, 使诸药直入病所, 入血分, 使走而能补。

实验证明, 活血化瘀中药, 有抗凝、溶栓、扩血管、降低血小板黏集性及纤维蛋白原, 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 降低血脂, 增加神经组织供血供氧, 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而且对各种炎症的早期及不同类型的炎症浸润均有明显疗效, 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综上, 本病病情复杂, 症状差异较大, 临床治疗上采取分期辨证, 内外治疗手段并用以求表里标本同治, 共同奏效, 显示了中医药对糖尿病足的早期防治,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仕明 (整理) .糖尿病足 (肢端坏疽) 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草案) [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6, 4 (2) :126, 102.

药物外用治疗糖尿病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DF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3]。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43~70(53.12±3.98)岁;病程5~20(12.13±1.35)年。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42~72(54.37±4.12)岁;病程6~19(12.24±1.45)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讨论和通过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的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发病急骤;(2)临床分级属Ⅰ~Ⅳ级DF患者。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所致的肢端坏疽者;(2)合并其他器官、系统严重感染者;(3)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4)不能接受或不配合治疗者;(5)患有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自拟生肌愈皮方治疗,方药组成:生地40g、合欢皮20g、紫草10g、生甘草5g、当归30g、制没药粉10g、制乳香粉10g、制橡皮粉20g、血竭20g、麻油500g、黄蜡60g,上述药物均购自张仲景大药房,先取生地、当归、合欢皮、生甘草采用文火炸枯,然后加入紫草,15min后加入黄蜡,离火后稍微冷却后加入乳香、没药、血竭、橡皮粉拌匀制成软膏。病变处涂软膏厚度约为2mm,视创面情况1~3天换药1次,每次涂药前需用棉签将液化物清除,手法宜轻柔。对照组患者采用新洁尔灭(南昌白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6021593)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取0.1%新洁尔灭涂于患处,每天1次。上述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降糖等治疗措施,以促进血糖水平趋于正常。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截肢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1.5 疗效标准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患者肢体动脉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面积缩小超过原来的60%左右;患者肢体动脉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升高超过5m/s。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皮肤颜色得到明显改善,溃疡面积缩小50%~60%;患者肢体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所好转,肌电图显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低于5m/s。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肢体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截肢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研究组截肢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治疗前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3 讨论

DF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血管并发症。现代医学认为DF的发展不但受血糖水平的影响,同时还与血管病变及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并且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足部感觉降低,发凉、麻木、溃疡及坏疽等症状,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规西医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治疗,然而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不易接受。因此,选择一种更好地治疗DF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医学中无“糖尿病足”病名,然而从临床表现上进行辨证,本病属中医“消渴”、“脱疽”的范畴[5]。DF的发病首先是以糖尿病为基础病变,患者久病导致机体气血两亏,瘀血阻络,致使皮肤腠理、筋肉、骨脉失养,导致局部出现坏疽[6]。究其病机可归纳为气血亏虚为本、寒瘀阻络为标。自拟生肌愈皮方由生地、合欢皮、紫草、生甘草、当归、制没药粉、制乳香粉、制橡皮粉、血竭、麻油、黄蜡等组成,方中乳香、没药、血竭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生地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合欢皮具有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之功效,紫草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生甘草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7]。本方配伍合理,诸药相合,共奏散寒通络、消肿生肌、活血化瘀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2%,截肢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采用自拟生肌愈皮膏对DF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局外用药。

综上所述,采用自拟生肌愈皮膏治疗DF能明显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促进患者肢体创面愈合,提高疗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然而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希望在后期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自拟生肌愈皮方与新洁尔灭外用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D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自拟生肌愈皮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新洁尔灭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截肢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2%,截肢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采用自拟生肌愈皮膏治疗DF能明显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促进患者肢体创面愈合,提高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自拟生肌愈皮方,常规西医局外用药,糖尿病足,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AM Gilligan,CR Waycaster.Epidemiology of advanced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n outpatient care settings[J].Value in Health,2015,18(3):A39.

[2] 畅秀萍.前列地尔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462-1463.

[3] 胡斌,徐耀风.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龙血竭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5,29(5):1639-1641.

[4] AM Gilligan,CR Waycaster.Pharmacoepidemiology of Clostridial collagenase oin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n Outpatient Care Settings[J].Value in Health,2015,18(3):A231.

[5] 李松岩.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30-131.

[6] 李建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5):33-35.

上一篇:碎片化的艺术下一篇:尾加压素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