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2024-10-03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精选12篇)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1

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 DF) 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 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肢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0倍[1], 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2], 美国每年因此而截肢者逾5万人[3], 我国糖尿病足截肢率为38.1%~75.0%[4], 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DF治疗难度较大, 若处理不当, 易导致截肢致残。2005年9月~2008年9月, 我院共收住糖尿病足患者82例, 通过综合性干预,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2008年9月, 我院共收住糖尿病足患者82例, 均为2型糖尿病, 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年龄60~89岁, 平均69.5岁;糖尿病病史最短10年, 最长23年, 平均15.5年。这82例患者均进行过不规则的治疗。

1.2 临床表现

82例糖尿病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部疼痛、麻木、蚁行感, 跛行, 皮肤出汗减少、干燥、甚至皲裂,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症状, 合并单足或双足, 一处或多处溃疡, 大小为0.5 cm×0.5 cm~8.4 cm×25.0 cm。其病变程度按Vagner分级[6]分别为Ⅰ级32例, Ⅱ级36例, Ⅲ级11例;Ⅳ级1例;Ⅴ级1例, 截肢1例。

2 护理干预

2.1 饮食干预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让患者参与治疗, 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制订相应方案, 提高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 原则上是进餐要定时、定量, 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1/3, 糖尿病足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大, 应适当增加热量10%~20%, 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

2.2 合理用药, 有效控制血糖

DF的发生、发展均与血糖密切相关。持续过高的血糖导致患者的血管、周围神经受损, 是导致DM急、慢性并发症及DF的主要根源。采用胰岛素和适宜的降糖药物, 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3 监测血糖

测定血糖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情况, 以及饮食、运动、患病等对糖尿病的影响。通常一天查4次血糖: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 h以上, 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 h血糖:指早、中、晚餐后2 h测定的血糖。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 也不用每天都监测血糖, 一个星期监测一两天就可以了。稳定后两个星期监测一天。

2.4 心理护理

DF患者由于病程长, 足部坏疽伴有恶臭, 加之要面对截肢的危险和经济压力, 使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沮丧、自卑、绝望等心理, 引起食欲下降、失眠、血糖波动等,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做好心理疏导很重要。通过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适时疏导, 耐心解释病情, 进行糖尿病足知识的教育, 支持和鼓励家属和亲友陪伴,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遵医行为,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5 加强足部日常防护, 积极预防足外伤

2.5.1 每晚用温水 (20~40℃) 洗脚, 每次时间20~30 min, 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 (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 , 不可用脚试水温, 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 避免皮肤破损。用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而彻底地擦干, 尤其脚趾缝间应保持干燥。切勿把爽身粉洒在脚部, 以免堵塞毛孔。不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2.5.2 足部干燥者, 每天擦拭润肤剂如婴儿油、凡士林以防干裂, 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 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

2.5.3 每天要检查足部, 如有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 及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 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 甚至紫黑色, 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 提示局部缺血低氧严重等情况, 及时求医, 切不可等闲视之, 错失治疗时机。

2.5.4 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 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 应由医生处理。

2.5.5 鞋要合适、宽松, 鞋的长度应比最长的脚趾长半英寸。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 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不可凹凸不平有裂纹, 鞋内有无沙石粒、钉子等杂物, 以免脚底出现破溃。穿新鞋时不能超过2 h, 与旧鞋交替穿, 并且要观察每一处受压的部位。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 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选用质地柔软、通气好的棉织品或毛织品的袜子, 穿袜再穿鞋。每日更换鞋袜预防足癣。不可穿过紧的鞋子和袜子, 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袜子不应该有接缝和皱褶, 不穿破洞、补丁袜子, 厚一点的袜子具有保护脚的功能。

2.5.6 尽量不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 以免足部烫伤。寒冷时可用棉袜套肢端保暖, 防止冻伤, 若需要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超过50℃, 且热水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电热毯睡前要关闭电源。

2.5.7 足部皲裂不贴胶布, 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 真菌感染者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 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挠抓。如果已发生足部溃疡时, 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2.5.8 糖尿病患者应戒烟, 烟草中含尼古丁, 可引起周围血管痉挛, 使肢体疼痛加重, 并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血液黏稠、血流缓慢, 加重病情。

2.5.9 修剪脚趾甲时不可过短, 不要修剪成半月形, 应横着剪成“一”字形, 因为容易造成伤口而引起发炎;如果趾甲角太尖利, 可用趾甲锉将尖利处锉滑, 但要避免用力太大或锉得太深;视力欠佳者, 可请家人代劳。一旦不小心伤了皮肤, 不要自己擅自处理, 一定要去医院正确处理伤口。

2.5.1 0 按摩足部有助于患肢血液循环和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及改善, 指导患者从足尖开始, 至膝关节自我按摩, 早晚各1次, 每次15~30 min。禁止患肢静脉注射。

2.6 局部创面护理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 足部溃疡很容易引起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局部治疗很重要。

2.6.1 浅表创面保持创面清洁, 每日清创换药, 较小的伤口清创后用胰岛素4 U加生理盐水2 ml均匀地滴于创面上然后盖无菌纱布, 每日1次, 或局部氧疗 (吹氧) 促进创面结痂。较大、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用碘伏纱布湿敷2次/d, 也可采用生理盐水100 ml+敏感的抗生素+山莨菪碱10 mg+胰岛素8 U换药及持续外湿敷, 或用红外线照射, 距离为30~50 cm, 每日2次, 每次30 min, 以促进肢端血液回流, 有利于溃疡愈合。2.6.2深部感染、并有坏疽者每日清创换药, 将创面分泌物送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生理盐水100 ml+敏感的抗生素+山莨菪碱10 mg+胰岛素8 U换药及外湿敷, 早期渗出较多, 每日换药3~4次, 以后根据创面情况逐渐延长换药间期。亦可局部吹氧促进创面结痂或局部用红外线进行灯照射, 距离为30~50 cm, 2次/d, 15 min/次。湿性坏疽要保持足部引流通畅且不宜过分冲洗, 以防细菌蔓延;对于干性坏疽, 局部清创采用蚕蚀法, 即分期分次清除坏死组织, 保持创口和切口引流通畅。并配合足量广谱抗生素全身用药。嘱咐患者应卧床休息, 减少组织耗氧量。抬高患肢30°~40°, 以利静脉血回流, 防止下肢水肿。溃疡患者创口稳定后, 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多做肢体屈伸功能练习。当肢体侧支循环建立后, 鼓励并帮助其下床活动, 以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如感染无法控制应及时截肢。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8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 1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全身抗感染治疗和局部换药处理, 感染仍无法控制, 及时进行了截肢手术;1例因不配合治疗、护理, 遵医行为差, 最后导致感染灶扩散败血症死亡;其余治愈69例 (占84.14%) , 好转11例 (占13.41%) , 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护理干预使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的改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空腹血糖指标理想4.4~6.1 mmol/L, 尚可≤7.0 mmol/L, 较差>7.0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标理想4.4~8.0 mmol/L, 尚可≤10.0 mmol/L, 较差>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理想<6.2%, 尚可6.2%~8.0%, 较差>8.0%。

4 讨论

目前糖尿病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正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在发展中国家, 政府划拨用于糖尿病防治的资金中, 有40%被用于解决DF的问题。部分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DF病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25.70±19.67) d, 平均住院费用为 (14 906.35±7 071.72) 元人民币[7], 与同期糖尿病患者因其他原因入院的费用相比, 高出26%。因此, 重视足部的局部用药及处理, 及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干预, 把DF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 使患者主动参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减少糖尿病足的致残率, 使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5年9月~2008年9月收住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干预对象, 对患者进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健康教育、创面处理、足部日常防护等综合性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使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的改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DF患者及早进行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提高DF的治愈率, 降低截肢致残率, 防止DF的复发, 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护理干预,截肢

参考文献

[1]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

[2]史虹莉.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

[3]王秀问.老年人糖尿病足[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95, 16 (2) :79-80.

[4]郭连瑞, 谷涌泉, 张建, 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3例报告[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 (5) :313-316.

[5]钱荣立.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 2000, 17 (3) :133.

[6]李仕明.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草案) [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6, 4 (2) :126-128.

[7]林楚红, 王爱红, 李强, 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 (6) :496-499.

[8]黄琨, 彭建.58例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0) :95.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2

方法:收集8月~4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大护理干预力度,控制患者体重、适当进行运动、合理搭配饮食、遵照医嘱进行用药等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情况。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按时复查、饮食控制、规范治疗、运动治疗和自我检查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遵医行为中,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计划,因地制宜,可以全面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病症。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58-02

糖尿病(DN)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2]。到2025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接近1 亿,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国[3-4]。糖尿病足(DF)是指因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神经病变使足部缺血,局部组织失去活力,发生严重的损伤、坏疽、感染、代谢紊乱、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最后导致部分患者需要截肢。这些足部的病例变化,则就是糖尿病足[5]。据统计,在所有需要截肢的患者中,糖尿病足居于首位原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6]。因此如何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最终减少致残率已成当代临床医护人员主要的任务。我们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年1月~2013 年2月期间由佛山中医院及我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98例,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48~75岁,平均(58.2±8.6)岁,糖尿病病史1~22年,平均(9.3±2.6)年。均为 2 型DN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足分级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通过配合医生的降糖、抗感染、活血化瘀药、严格控制血糖、正常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等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是DN的一项重要基础治疗,可以通过定期举办DN知识讲座,让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部溃疡的致病因素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加强患者足部护理教育、指导、建立良好的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环节。增强其对糖尿病足的危害意识,充满自信的配合治疗,进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7]。(2)心理护理:由于DN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足部的感觉异常带来舒适的改变,担心截肢的危险,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沮丧的不良心理,引起食欲下降、失眠、血糖波动等,对疾病控制不利。护士对患者耐心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营养治疗:科学合理的正确饮食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让患者保持低糖、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计划,戒烟限酒,均衡营养,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糖尿病足溃疡、异味,使患者自尊心下降,依赖别人增加,社会支持减少,生活满意度下降。(4)运动与卫生:冬天注意保暖,每天按摩足部,每天参加适宜自己的运动,如散步、起坐等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局部缺血缺氧状况。经常保持足部清洁,勤换鞋袜,每日早晚用温水泡脚及清洗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时间5~10 min为宜,以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如果足部皮肤干燥,就用润肤膏或羊毛脂均匀的涂擦,当发现局部有红肿、水疱、破溃应立即治疗。

1.3 效果评价[8]

临床痊愈:血糖控制优良,能够做日常工作,伤口与溃疡都愈合,没有化脓性感染,坏疽组织清除并具有新生的肉芽组织包裹残端。 显效:血糖基本控制,伤口与溃疡都缩小 1/2以上,基本控制化脓性感染,坏疽组织清除并具有新生的肉芽组织及皮肤未能完全包裹残端。有效:血糖有所改善,伤口与溃疡都缩小<1/2,化脓性感染减轻,坏疽组织清除并具有新生肉芽但长势不是很好。无效:坏疽病灶、溃疡、感染与血糖无改善。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及护理 4~8 周后全部痊愈出院,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D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90%以上为2型DN,我国目前20岁以上的成年人DN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DN总数达9240万,居世界首位[9]。全球DN发病率居高不下,而DF是引起DN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0]。据报道,97% 以上的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通过积极护理干预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11]。通过积极有效的个性化病情进展分析,为患者制订并实施科学合理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措施,科学恰当的护理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和正确的足部护理可减少糖尿病足 80%致残率[12]。医护人员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習惯和遵医行为,对帮助他们安全度过感染期,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截肢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及护理 4~8 周后全部痊愈出院,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有效地控制血糖及正确、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明显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卞兆祥.中医药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4):91-95.

[2] 张亚军,袁婧茹,孙燕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系统综述文献的质量评价[J].中医杂志,2013,54(3):245-248.

[3] 刘晓明,仲伟红.糖尿病足预防护理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104-106.

[4] Vild S,Roglic G,Greeu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us fill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1047-1053.

[5] 薛梅.早期糖尿病足护理 84 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318.

[6] 李华江.糖尿病足诊治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2):143-145.

[7] 刘艳玲.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71-172.

[8] 许樟荣.足部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3-140.

[9] 孙东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1-662.

[10] 王玉珍,刘志国,顾洪斌,等.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7):507-511.

[11] 赵晓莉.糖尿病足高危人群 123 例足部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10): 2209-2210.

[12] 陈琼芳.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8):22.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男性41例, 女性39例, 平均年龄为45岁 (Max71岁, Min37岁) , 依据糖尿病足zuwagner分类法, 其中34例患者为Ⅰ级表面溃疡无感染, 21例患者为Ⅱ级较深的溃疡合并软组织类, 12例患者为Ⅲ级深部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 11例患者为Ⅳ级局限性坏疽, 2例患者为Ⅴ级全足坏疽。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缺陷者;精神异常无法积极配合着;不能坚持完成治疗者;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 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7.0 mmol/L, 餐后2 h血糖低于10 mmol/L, 并且进行抗感染、清理溃疡面、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改善神经系统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注意患者生活环境的护理工作:保证室内阳光充足, 空气清新, 床铺整洁干净, 室内保持安静, 室温控制在18~23 ℃, 湿度控制在50%~60%[3], 为患者营造一种温馨、惬意、舒适、方便的氛围;对患者精神、心理的护理:造成糖尿病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情志失调, 因此密切观察患者情志、精神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患病后, 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紧张、悲观恐惧的不良情绪, 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 与患者进行亲密友好的交流, 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 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向, 给予患者信心和希望, 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忌食甘肥油腻、辛辣之品, 多吃清淡、凉性的食物, 有利于对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控制之间的密切联系, 饮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严格遵从医嘱;出院并不代表治愈, 还需要患者加强锻炼及饮食控制, 出院前应认真嘱咐患者注意休息, 定时吃药, 注意饮食清淡, 节制饮食和房事, 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 多参加运动, 劳逸结合, 不可过度劳累。

1.4 评价标准:溃疡面愈合且化脓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坏疽消失, 伤口愈合且有新生皮肤覆盖表面, 血糖控制优良, 可从事日常工作为治愈;溃疡面积缩小一半以上, 伤口缩小一半以上且化脓性感染得到基本控制, 坏疽清除新生肉芽组织未能完全包裹残端, 血糖控制良好为显效;溃疡缩小面积少于一半, 伤口缩小面积少于一半, 化脓性感染缓解, 坏疽清除但肉芽组织生长较差, 血糖控制一般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 用例数、百分数 (n, %) 进行数据表示, 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对:经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组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有效率为70.0%,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临床疗效更好,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治疗组患者满意度 (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 (82.5%) , 具有统计学拆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足部是糖尿病一种复杂的靶器官[4]。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外周血管病变产生过高的机械压力, 破坏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5], 从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最易发生病变, 包括胼胝形成、脚溃疡、皮肤损害及足趾疾病等, 甚至造成肌肉骨骼的变形。造成糖尿病足发病率增高的因素主要有:糖尿病患者寿命延长使得病程延长;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快。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神经病变导致感觉障碍、下肢发生动脉硬化、感染。诱发因素主要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足部感染病菌等[6]。临床上可将糖尿病足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及混合性坏疽。本文研究可知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满意度, 且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 促进患者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安全有效, 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丽娜.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光明中医, 2013, 28 (8) :1709-1710.

[2]王亚玲.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 2014, 27 (28) :253-253.

[3]纪文秀.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3) :117-118.

[4]牛悦.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早期综合干预的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 (9) :1864-1865.

[5]柯行梅, 陈菊.糖尿病足的干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2 (10) :235-236.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5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干预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策略把7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自我监测4个方面的遵医率发现,护理干预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且对患者疾病出院后的控制和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据有关报道60%的糖尿病患者不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调养,导致血糖制约不良,引起心血管、肾脏等多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干预,以提高患者遵医率是多年来探讨的课题。我院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和跟踪随访。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2月——4月,我院将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11岁;35例干预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14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为其进行全面的治疗指导。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等方面。

121干预内容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包括饮食情况、药物服用情况、血糖的自我检测等疾病制约方面,分析其遵医行为,强化依从性。

122干预方式跟踪随访,对患者进行综合指导,包括糖尿病的认识、治疗手段、饮食调养、合理运动、遵医服药、血糖的自我检测等。针对共有疾病理由进行集体教育,组织学习讨论,个体疾病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准确记录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前后变化。

123干预时间初次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进行。第一个月,每7天进行一次干预。第2个月开始,半个月干预一次。到第3个月,即每月护理干预一次。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遵医情况通过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监测4个方面进行遵医行为的`比较。干预组的遵医率分别为798%、715%、897%、812%。对照组分别为 403%、372%、626%、483%。比较各项参数,护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发现,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常见的可遗传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变化快,死忙率高[2]。因此患者自觉的制约饮食,按时检测血糖,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等可以有效地制约的血糖值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就要求患者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3]。为能长期地制约疾病,减少疾病痛苦和生命威胁,遵从医嘱对糖尿病患者有着重大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自我监测 4 个方面的遵医率,护理干预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对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分析,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护理干预可以督促和提醒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使患者可以听从医嘱,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3]。

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采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宣教和护理干预。调动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遵医性。并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指导,跟踪随访等方式监督患者的遵医过程。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随访咨询服务制度,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预后监督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提高遵义率,并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2(20):150

[2]马平均,张秀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69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6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足;护理干预;主动服务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29-02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生物作用产生障碍而引起的,表现为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主要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临床研究[1]指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改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中,分析并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8±8.7)岁;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脑梗死7例。合并糖尿病足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8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

1.2排除病例标准

精神障碍患者;不能完成本组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糖尿病进展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同时记录与患者的沟通情况、次数、患者反馈等信息,以便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及时调节。护理干预措施由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疑问进行答疑的被动式服务,改为主动式服务,通过健康档案,定时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饮食、生活、运动等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干预形式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在院内设置专门心理咨询室,采用一对一咨询的方式,保护患者隐私。

1.4疗效判定标准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对本组患者FBG与2hFBG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 經护理干预后,患者FBG与2hFBG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前后FBG与2hFBG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全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分为(94.2±8.9)分,护理满意度较高。

表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FBG与2hFBG改善对比情况表

时间例数FBG(c8/mmol·L-1)2hPBGc8/mmol·L-1)护理干预前7512.7±3.518.1±2.8护理干预后755.6±1.9*6.5±2.3*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在应用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还应对饮食等进行有效的调节,以控制血糖,改善病情。尤其是在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上,要针对老年人群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

本组研究中,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改变传统被动护理的模式,改为主动护理,与患者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饮食等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使护理工作落实到患者日常生活当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主要措施如下:

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纤、糖降食物,选择含糖量小,且可补充维生素的水果。指导患者调节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忌烟,控制酒精摄入量,改善生活习惯[3]。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走、快走、散步、长跑等有氧运动,但每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应以循序渐进为主,长期坚持,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不可空腹或在注射胰岛素及应用降糖药作用强时进行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可适当组织多名患者一同参加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度;同时应注意在运动时,应善于保护皮肤及骨骼,不宜穿过硬、过紧的鞋子,避免损伤及骨折的发生。

坚持小腿及足部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发现足部皮肤发红、肿胀,应给予温水及软皂洗足,轻柔擦干脚部,按摩足部皮肤,保持皮肤柔软性。

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指导患者做好血糖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并到院就诊,配合治护理工作。在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上,可配合光盘、小册子、宣传板画等形式,宣传资料以绘画为主,提高患者的阅读兴趣。

与患者家属保持一定沟通,使患者家属做好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应定时、定量,不可随意增减剂量,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注射胰岛素患者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注意注射后可能存在的低血糖症状的发生,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不适应立即给予处理。

本组患者在给予主动的护理干预后,患者FBG与2hFBG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采取主动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并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京玉.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9(17):115-116.

[2] 吴晓珍.老年糖尿病的护理[J].大家健康.2012,6(6):54-55.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7

1 临床资料及测定方法

1.1 研究病例

观察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48例,排除其他造成神经损伤及血管梗死的原因,排除其他致肢体功能障碍未完全恢复的并发症。其中女20例,男28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3周~1个半月。

1.2 检查方法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被检查者在安静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检查,室温(24±2)℃,检测过程中被检查者不能看到所测的部位,所有检查者均为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仪器完成。使用Sensiomter A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测试部位为大脚趾趾腹前端,随着电流的增强,震动仪的振幅逐渐增大,直至能被检查者感觉到震动,读出此时的伏特数。国内患者检测震动阈值>10V为异常。

1.3 结果

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能较准确地预测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性。48例糖尿病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PT)为11~15V发生足溃疡风险低有10例;16~24V发生足溃疡风险中20例;25V以上发生足溃疡风险高18例。所以提示护理时要重视VPT数值,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2 护理干预

2.1 足部的健康教育

2.1.1 足部的日常检查

嘱咐患者每日检查双脚,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在良好的光线下检查足部,如果眼睛不好,可戴上眼镜,看不清楚的地方使用镜子或请人帮忙。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型部位。如:各种损伤、擦伤、水疱,皮肤干燥、皲裂,鸡眼和胼胝(老茧),皮肤温度、颜色,趾甲异常,肿胀、溃汤、感染,霉菌感染等。

2.1.2 保持足部皮肤的健康

神经损害使汗液分泌减少,使皮肤干燥,裂伤,甚至导致感染,必要时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赛肤油),同时适当按摩足部,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2.1.3 足部的正确清洗方法

每日清洗双足,并小心保持干燥,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保持脚趾间干爽,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如果脚趾间因潮湿而发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处理。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清洗足部。用水温计测量水温(38~40℃),或由家人协助试温,防烫伤。洗脚时避免使用毛刷刷脚。

2.1.4 正确细心修剪趾甲

剪趾甲时应注意确保能看得很清楚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剪去尖锐的部分,可用趾甲锉将趾甲尖锐的角边缘锉滑,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出现问题及时找医生。

2.1.5 选择适合自己的鞋袜

不合适的鞋子是导致溃疡的一个主要原因。合适的鞋子特别是具有改善生物力学负荷和改善足部畸形功能的鞋子可以有效地防止足部溃疡。鞋子不应太紧或太松:一般鞋子内部应较足本身长1~2cm,内部宽度应与跖趾关节部位的足宽度相等,高度应考虑给足趾充分空间。如果由于足部畸形导致过紧或存在异常足部负荷的征象(如充血,鸡眼,溃疡),建议患者穿特制的鞋子包括鞋垫及矫形器械;袜子的选择:选购使用天然材料柔软的浅颜色棉质袜子,如棉线、羊毛等制成的袜子。袜子不宜太小,也不能太大,袜子腰部分不可过紧。袜子的上口不宜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袜子的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否则会对脚造成伤害。天冷时选择较厚的毛线袜。每日更换袜子及保持袜子无皱折。

2.1.6 其他

嘱咐患者不要自行使用鸡眼膏治疗鸡眼和胼胝、不要在公共浴室修脚、不要吸烟、不要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不要在热沙或水泥地上赤足行走、不要使用暖脚壶、不要使用电热毯。

2.2 治疗护理

2.2.1 中药泡足

根据医嘱采用纯中药药浴制剂,热证药方组成:大黄30g、蒲公英30g、血竭15g、红花10g、鸡血藤30g、桃仁10g、丹参30g、银花腾30g、徐长卿30g;寒证药方组成:熟附子15g、巴戟天15g、大黄30g、血竭15g、红花10g、鸡血藤30g、桃仁10g、丹参30g、玉米须30g、徐长卿30g。痛甚者加乳香15g、没药15g;热毒甚者加紫花地丁30g、苦参30g。加水熬成汤剂,量为400~500mL,将药液倒入足疗盆内泡脚,保持恒温在38~40℃ ,每次30min,每天1次[2]。 中药泡足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水温,防止因病人操作失误而烫伤。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以免末梢血管扩张影响消化;因为足浴可加强胃肠蠕动,为保证足浴的治疗时间,足浴前应排大小便;冬天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过程应注意有无出汗、头晕、心慌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

2.2.2 中医经络腧穴及足底反射区的推拿按摩

病人足部药浴后取仰卧位,给患者足部及小腿涂适量赛肤润,由下至上的足部按摩,按摩手法不宜重,力度应柔和、平稳,以患者微感疼痛为宜。足部按摩时,术者双手由下至上搓足部及小腿,使皮肤发红、患者感到足部发热。足部按摩方法:(1)用食指关节刮压5个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经丛等)5min;(2)用拇指按揉胰腺、血糖代谢区(双侧小腿胫骨内侧中段)等反射区各5min; (3)用拇指点按心、肺、肝、脾等反射区各50次;(4)用拇指加强对脾俞、肾俞、足三里、解溪、三阴交、承山、阳陵泉、八风等穴位点按各50次;(5)重复刮压5个基本反射区各5 min。14d为一个疗程,共做两个疗程[2]。

3 小结

总之,VPT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预测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风险的可靠指标,从而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糖尿病足病发生的风险,为预防尿病足的发生提供了依据,临床中尽可能地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进行护足的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及减少截肢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85%的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是由足溃疡引起,住院患者中,1/5是有足溃疡。在美国,每年有86000例患者因为糖尿病而截肢致残,治疗花费巨大,平均单个溃疡的治疗费用为4600美元,在我国治疗费用在几千到数万元人民币不等。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可使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因此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是定量感觉检查(QST)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相关的仪器为临床提供一种针对足部溃疡的快捷、经济和准确的早期筛查方法,从而能及早发现高位人群。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觉阈值测定,护理

参考文献

[1]徐青华,樊春华.震动感觉阈值、踝肱指数测定与糖尿病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及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2010,14(14):39.

[2]武义华,章合生,张星辰,等.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2010,25(7):605.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篇8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 男5例, 女3例。年龄55~70岁, 入院时空腹血糖:9.1~24.2mmol/L。

1.2 护理干预

1.2.1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性别、身高、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1.2.2 创面护理

(1) 用2%呋喃西林250~500mL, 2次/d, 局部浸泡20~30min/次; (2) 依面积大小和部位分别采用250~1000mL生理盐水+硫酸庆大霉素+胰岛素浸泡20~30min或纱布局部湿敷; (3)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30~40℃, 伸直肢体; (4) 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全身和局部感染。

1.2.3 皮肤护理

每天用软皂清洗皮肤, 39~40℃的温水泡脚20min, 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 不要用力揉搓。避免长期站立或行走, 不可长时间双腿交叉, 穿大号棉鞋。

1.2.4 皮肤水泡护理

保持水泡部清洁, 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 预防继发感染。

1.2.5 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谈,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解除心理障碍,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2.6 出院指导

(1) 告知服用降血糖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定期来医院检测血糖; (2) 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 (3) 为患者发放糖尿病急救卡, 嘱其外出时随身携带, 以便突发低血糖反应时获得他人帮助。

2 讨论

糖尿病足常常是一个小伤口, 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最终可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约了费用, 提高了生活质量, 空腹血糖控制在5.8~7.0mmol/L。

摘要:糖尿病足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为提高临床效果, 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收住我院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中, 有男性患者50例, 女性患者30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5.8±21.9) 岁, 高中以上 (包含高中) 文化程度的患者有42例,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有38例, 所有的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把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45例, 对照组3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无明显差异,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糖尿病足护理的健康教育和知识培训的方法, 其健康教育和培训措施由护士长牵头办理, 由4名护士人员协助护士长工作, 且成立了DM培训教育小组, 为患者制定了糖尿病足护理的教育计划和内容, 其培训教育的方法为:一是采用对患者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 培训授课每周进行1次, 每次培训的时间为1h, 授课40min, 学员讨论10min, 5min时间由护士长做授课总结, 5min时间由部分学员做学习总结。二是进行培训, 每周会由DM教育小组的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的方式则是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床旁一一讲解, 并且由护士解答患者的提问, 从而使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知识、饮食控制知识等。三是鼓励患者进行自学, 鼓励患者通过购买书籍、网上阅读等方式来加深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知识理解。整个健康培训的内容包括有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糖尿病治疗目的、治疗方法、饮食控制和血糖自我保健等知识, 同时, 培训的内容也包括心理卫生知识等。

对照组则由普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糖尿病足护理知识教育, 要求患者平时多购买书籍、网上学习来加强对自己病症的了解, 并未做相关培训或长时间的健康教育措施。经过相关干预之后,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情况, 问卷调查分2次进行, 分别在两组干预前后进行, 并于6个月之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病症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据问卷调查显示, 观察组在实行健康教育培训之前, 对糖尿病足的各方面知识人均掌握率为31.2%, 实行健康教育培训之后, 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为85.9%, 且糖尿病足症复发率为8.8%, 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糖尿病治疗目的知识、治疗方法的知识、饮食控制和血糖自我保健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6个月之后的随访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患者的糖尿病足症91.2%患者无复发, 对照组75.2%的患者无复发, 两组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 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作为糖尿病足这种病症而言, 其是由于糖尿病导致患者机体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失去感觉, 或者是因糖尿病导致神经血管失去活力, 从而引发合并感染足部疾患。就糖尿病足而言, 一般以自发性足部溃疡、足癣等为常见症状。由于患者的周围神经血管病变, 患者的痛觉会受到影响, 也可能会造成感觉、痛觉等丧失, 如果患者的足部出现外伤, 如烫伤、磨伤等, 那么患者的足部很容易破溃, 从而造成足部溃疡、水疱破裂等情况发生。再者, 由于人体足部的血液循环差, 糖尿病足部患者很容易发生坏疽、下肢动脉硬化等症状, 从而会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缺血, 如果足部出现了缺血性坏疽, 那么很可能够造成对患者实施截肢的情况出现。在本文研究中, 有7例的患者发生足部溃疡, 经过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而患者却未痊愈, 从而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就糖尿病足护理而言, 护理的核心关键在于预防, 而要有效实现护理预防, 那么健康教育和培训、患者的遵医行为都是影响护理预防的关键性措施[4]。据本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实行健康教育培训之前, 对糖尿病足的各方面知识人均掌握率为31.2%, 实行健康教育培训之后, 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为85.9%, 且糖尿病足症复发率为8.8%, 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说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健康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主要是由于培训教育的内容涉及了对患者很多生活指导, 比如饮食控制指导、合理运动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等, 这些措施都可以让患者在生活中注意对自身病症不利的各方面因素, 同时, 低血糖防治的教育、糖尿病治疗的培训等措施, 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此外, 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也得到WHO和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 以患者为中心来开展工作, 其是促进健康教育临床推广的有力措施。

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3], 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在我国为7.2%左右, 而糖尿病足的人数占糖尿病患者的49%以上, 而在糖尿病足患者中进行截肢, 其截肢率高达40%, 据这一资料显示, 糖尿病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着严重影响, 而作为糖尿病这种慢性终生性疾病, 患者一旦发生糖尿病足的情况, 那么其后果不容乐观。因此, 加强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 其是一种必要性措施。要实现科学有效地健康教育, 那么应该注重三个原则, 一是实际性原则, 在健康教育中一切应结合患者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在进行个体化教育, 不能脱离实际, 脱离现实。二是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指健康教育不能过多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教育, 要注重理论实际、知识具体运用的教育, 比如如何进行饮食控制、如何做到心理健康、如何展开合理的运动等[4]。三是针对性原则, 在健康教育中, 应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的需要出发, 注重医患之间的交流, 注重授训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从而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让患者能够更好接受教育培训, 从而达到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干预, 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 对其资料做出回顾性分析, 且把8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45例, 对照组35例, 观察组采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护理的健康教育, 并对患者采取了相关知识培训措施, 而对照组则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糖尿病足护理知识教育, 并未做相关培训或长时间的健康教育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经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护理效果, 且分析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糖尿病足护理各方面知识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 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感染足部疾患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组织相关培训, 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郁春燕.糖尿病足护理[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12) :170.

[2]欧秋燕, 姚碧奇, 梁静珍, 等.加强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7) :56-56, 57.

[3]陈成华, 郭玉岩, 孙士杰.糖尿病足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9, 26 (3) :138-142.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38~80岁, 中位年龄45.6岁;糖尿病病史4~15年;Wagney分级:0级0例、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28例、Ⅶ级7例[2]。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常规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对长期溃疡不愈合, 严重时会导致坏疽, 甚至截肢, 往往表现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的信心, 甚至拒绝或放弃治疗, 而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导致血糖的不良波动。故作为护理人员,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修养, 用通俗易懂的话语, 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及预后, 并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 同时根据不同心理情绪, 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 消除恐惧, 使患者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

1.2.2 药物指导及饮食护理

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所在是积极控制血糖, 并做好良好的血糖监测, 如每日监测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 根据血糖情况, 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降血糖药物分为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要严格指导降糖药物的服药时间, 如磺脲类药物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双胍类药物可放在餐前或餐中服药, 可避免发生胃肠道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降低餐后血糖, 一般与第一口饭同时咽下。两种磺脲类药物不能同时服用, 肝功能差的患者要选择应用胰岛素[3]。胰岛素应用要选择容易吸收的部位如腹壁、前臂, 每次注射时要更换不同的注射部位, 避免发生胰岛素抵抗。饮食要高热量、多样化、定时、定量 (三餐按照1/5、2/5、2/5分配) 、并以清淡为主, 绝对禁忌应用高糖、高脂食物。

1.2.3 足部护理

首先应营造一个定时通风、湿温度适宜、空气新鲜的病房环境, 床铺保持清洁、干燥、无皱褶, 避免足部破损;其次, 应告知患者衣着应以宽松、肥大、轻柔的棉织衣裤和鞋袜为主, 并要保持清洁, 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足, 保持足部皮肤所有部位的清洁干净, 洗后用软毛巾拭干[4]。糖尿病早期轻微的足部损伤往往是出现溃疡及坏疽的先兆, 故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日常护理是关键所在。作为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每日穿大小合适、厚底、面料软、透气性好的软底鞋子。保持足部的卫生, 睡前常规用温水泡脚, 不过要先用手试下水的温度, 避免发生烫伤, 并用双手局部按摩, 改善血液循环。并每日检查双脚有无红肿或溃烂, 一旦发现早期治疗。

1.2.4 创面护理

糖尿病足截肢的根本原因是溃疡面得不到有效地愈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对溃疡面的化脓部位进行切口引流, 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常规应用碘伏消毒, 合并感染的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并静脉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应用正规胰岛素、庆大霉素、654-2针和氯化钠浸泡的纱布局部覆盖, 局部抗炎, 减少了渗出, 加速了溃疡面的愈合[5]。并配合应用红外线灯局部照射, 2次/d, 20 min/次,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并达到抗菌消炎。另外指导患者抬高患肢, 促进肢端血液回流。

1.2.5 健康指导

糖尿病患者出院前笔者通过医院的不同实际情况, 采用书面形式或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教育, 教育出院后如何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监测血糖、正确使用及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足部损伤的预防等等。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要远离香烟, 戒烟, 避免香烟导致糖尿病周围血管收缩, 小血管发生痉挛, 缺血、缺氧再次加重病情[6]。并做到定期复诊, 不适及时随诊。

2 结果

经过2周~8个月的护理治疗, 本组60例患者中, 58例好转出院, 2例病情严重者截肢。出院后进行随访1年, 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稳定, 未发生足部溃疡复发。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限, 引起的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 轻者增加痛苦, 重者致残[7]。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 血糖控制不良, 反复恶性循环的情况下造成了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导致溃烂、感染、甚至坏疽, 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行截肢手术[8]。由于糖尿病足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 并发症多, 加之受损足部疼痛、溃疡以及跛行, 甚至有截趾或截肢的可能, 故会给本病患者造成显著的心理压力, 具体表现为紧张、恐惧、抑郁、焦虑、悲观、失望, 甚至绝望[9]。首先通过专家授课、护患座谈会、播放视频等形式, 要讲解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性、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 应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血糖、血压, 学会自我管理, 提高依从性和自觉性[3]。可见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预后无形中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往往单一采用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 往往效果不理想, 且容易反复。

笔者所在医院内分泌科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 早期预防、发现及治疗, 有效促进了足部溃疡的愈合, 降低了其致残率,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对60例糖尿病足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常规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2周8个月的护理治疗, 本组60例患者中, 58例好转出院, 2例病情严重者截肢。出院后进行随访1年, 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稳定, 未发生足部溃疡复发。结论: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 早期预防、发现及治疗, 有效促进了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愈合, 降低了其致残率, 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足

参考文献

[1]肖婷, 王爱红, 许樟荣, 等.436例糖尿病足截肢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5 (6) :591-594.

[2]刘晓军, 张萍, 李杏玲.健康宣教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 2012, 48 (15) :107-108.

[3]李秋, 张海清, 陈青, 等.严重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6 (6) :598-600.

[4]赵辉.3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6) :92.

[5]李玉凤, 许岭翎, 王丽娟, 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41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27 (23) :1863-1865.

[6]王爱红, 姬秋和, 徐向进, 等.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5 (6) :608-609.

[7]赵轶群.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7) :2657-2658.

[8]王月芹.专家小组在糖尿病足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8 (12) :2853-2854.

糖尿病的社区家庭护理干预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1-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2、3],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由于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且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1],本文通过实施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DM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监护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现报告如下: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

1 健康教育

对社区的DM患者進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档案,举办学习班、召开座谈会等,讲解DM基础知识、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4]。

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时如果使用方法、剂量不当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5]:

2.1 低血糖 空腹或餐后血糖<3.05 mmol/L时可出现下述症状:如心悸、饥饿、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及手足震颤,精神不集中、言语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颤动,最后导致昏迷、惊厥等[4]。此时应立即测血糖,如暂时不能测血糖时,清醒者即口服含糖饮料或少量饼干。昏迷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应酌情减少原定下一餐的剂量,并推迟注射时间或根据情况增减糖类的量[5]。护理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观察尿、便,记出入量;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症状有无改善;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其家属,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增加活动后要减胰岛素或加餐以防止低血糖再次发生。

2.2 过敏反应 不纯的胰岛素或对胰岛素药液中的防腐剂(如甲苯)可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护理措施:更换更纯的制剂,或改局部注射为吸入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脱敏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要抓破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2.3 皮下脂肪萎缩和局部硬结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在注射部位发生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凹陷,这是人体对猪胰岛素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护理措施:更换较纯的胰岛素或更换注射部位;热敷、按摩等理疗可使其慢慢恢复。

2.4 皮肤感染 由于消毒不严造成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发生脓肿感染。护理措施:更换注射器;注意皮肤清洁,或局部消毒;注射区域有计划轮流注射,脓肿应切开引流。

2.5 胰岛素水肿 极少数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发生严重的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护理措施:及时就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必要时利尿,饮食以低盐为主。

3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与营养师共同协商饮食计划,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均衡摄食,依据饮食计划适量摄取主食类、水果类、油脂类、奶类和肉鱼蛋豆类。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尽量清淡不可过咸,避免摄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富含精致糖类的食品,尽量避免喝酒。

4 家庭护理[6]

4.1 预防感染 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口腔卫生。一旦发生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并向医生说明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4.2 皮肤清洁 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展。一旦发生疖痈等,要及时处理。

4.3 适当运动 运动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鼓励患者慢跑、中速行走、爬楼梯、太极拳等活动。运动宜选在餐后,有禁忌症者除外。

5 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7]:

5.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5.2 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洗足,保持清洁。洗脚时水温适宜,避免烫伤,避免皮肤破损。洗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涂抹护肤油、膏、霜,防止发生皲裂。每天要检查足部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病变及时求医,妥善处理。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更换并鞋内保持干燥。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6 离家外出时的注意事项[8]:

6.1 随身携带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及血糖试纸,按时服药,注射用具需消毒。

6.2 如有爬山、游玩、长途旅行等活动量较大时,相应加大主食量。

6.3 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保证睡眠。

6.4 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之类的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6.5 随身携带DM自我保健卡片,以备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急用。别人一旦发现这张卡片,便可处理并送医院急救。

7 小结

系统的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DM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9],保持了医院与家庭的连续性干预,随时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研究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自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坚持遵医服药,主动配合治疗,达到了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从而提高糖尿病控制率。同时通过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干预,将患者组织起来,能使患者之间互相督促、鼓励、支持,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建立健康行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0]。

参考文献:

[1] 张玲,孟力,李立等.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4,16(5):13-15

[2]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中山医科大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2

[3]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中山医科大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5

[4] 李云,王晓,肖力等.社区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医学临床论文.2007.15(5):10-11

[5]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78.

[6] 李家育主编.中华大众护理丛书.中华护理学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0-175

[7]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编.社区护士培训教材.中国协和医学出版社,2001.196

[8] 李家育主编.中华大众护理丛书.中华护理学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0-175

[9]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56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241例,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28~86岁,平均(51.6±12.5)岁,病程5~12年,平均6.6年,糖尿病足0级90例,1级30例;对照组121例,男91例,女30例,年龄27~89岁,平均(52.4±11.8)岁,病程5~13年,平均6.8年,糖尿病足0级有89例,1级有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足分级等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糖尿病足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即积极控制血糖,并对创面进行清创、切除等,患者足部创面均完全治愈后出院。

1.2.2 干预组

1.2.2.1 寻找诱发糖尿病足的高危因子

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查找大量科学的糖尿病足文献资料,总结出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1)外因。包括:患者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足部受到外伤、足部护理行为不当、吸烟、喝酒、糖尿病知识缺乏、不配合等;(2)内因。包括:病程的迁延、男性、糖尿病病变、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的老年人)、足部感觉减退等。在糖尿病足干预护理中,如何有效指导患者控制血糖及避免外伤是护理的重点[3]。

1.2.2.2 护理干预措施

根据收集、总结高危因子,制定早期护理措施:(1)控制患者的血糖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的基础。反复告知患者理想血糖范围,并让患者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2)足部护理。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鞋子,棉质、宽松、鞋底软是主要原则,有条件者可选择专门的鞋子;告知患者严禁光脚穿鞋、光脚走路,双脚穿松柔、透气的棉质袜子,有利于对足部的保护;正确保护足部,脚趾甲要修得平滑,用温水(<35℃)洗脚,洗完后用干的软手巾擦干,特别是两脚趾之间,不能随意损伤足部等;提高患者的足部自我检查意识,每晚洗脚以后要认真查看足部,一旦有小伤口,须到医院进行正确处理。(3)健康宣教。定期组织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告知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注意点;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科学的运动方式,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3)院外指导。患者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日常足部护理情况,有针对性给予指导,叮嘱患者定期专科检查足部。

2结果

干预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9.17%(11/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0%(3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以往糖尿病的治疗重心只放在对血糖的控制,而忽视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从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将并发症防治与血糖控制放在同等位置,通过糖尿病足早期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足部护理的重视,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46.

[2]许樟荣.重视糖尿病足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309.

上一篇:家长陪伴论文下一篇: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