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2024-12-06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精选10篇)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 给予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 经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3个月后, 显效9例, 有效10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63.33% (19/30) 。结论 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好, 且安全性高,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关键词: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血液疾病贫血,疗效

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是由Bonsdor与Jalsvisto在1984年首先发现[1], 并于1986年首次被用于治疗贫血[2], 能够有效的刺激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造血因子, 使患者的红细胞上升, 血红蛋白增加。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血液疾病贫血患者30例, 其中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 (45±10) 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2例, 其中难治性贫血患者4例,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2例,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患者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例;多发性骨髓瘤贫血患者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贫血患者6例。所有患者的HB均<90g/L。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P>0.05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皮下注射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3000单位/次, 3次/周, 如果患者用药后效果不够明显, 则用药剂量改为6000单位/次, 3次/周。治疗3个月后, 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

1.3 疗效评定

显效:HB上升在30g/L以上, 和/或HCT上升在10%以上, 或HB上升到100g/L, HCT达到30%, 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有效:HB上升在15g/L以上, 和/或HCT上升在5%以上, 贫血症状改善;无效:HB、HCT指标无改变或者恶化, 贫血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 (%) 表示, 计量资料用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3个月后, 显效9例, 有效10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63.33% (19/30) ;不同血液疾病贫血患者经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总有效率58.33% (7/12) , 其中难治性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87.5% (7/8) ,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的总有效率50% (1/2) ,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患者2例均无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66.67% (4/6)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 (5/6) ;非霍奇金淋巴瘤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66.67% (4/6) ;患者治疗后HB、HCT显著优于治疗前,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血液疾病贫血患者经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有6.67% (2/30) 的患者出现血压升高, 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度的头痛, 未经处理, 自行缓解。患者的血清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

血液疾病贫血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 与骨髓的增生降低, 产生无效的造血, 对血清的反应下降等因素有关[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的改善骨髓的造血状况。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贫血采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的改善因化疗导致抑制骨髓产生的贫血[5]。

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疾病贫血患者, 给予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63.33% (19/30) 。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难治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的疗效较好, 治疗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的疗效较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贫血、非霍奇金淋巴瘤贫血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疾病贫血的疗效好, 且安全性高,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参考文献

[1]杜玉君, 王冠军, 杨亮, 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大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 24 (2) :279-280.

[2]孙丽华, 孟亚红, 邹健, 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 2008, 15 (2) :225-226.

[3]邓燕明, 王巍, 张华, 等.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 (7) :1102-1103.

[4]王东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J].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5 (11) :519-520.

[5]辛包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6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 6 (2) :57-59.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2

【性状】白色无菌冻干粉针,易溶于水、pH6.9-7.1。

【适应症】用于防治肿瘤病人因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用法用量】癌症化疗或放疗后。3-10µg/kg/d,皮下注射持续5-7天(注意:本药不应与抗癌化疗药同时使用,应在化疗停止24小时后可使用),根据白细胞回升速度和水平,确定维持量。

用1ml的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切勿剧烈振荡),可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臀三角肌处进行皮下注射(要求:注射后局部皮肤隆起约1cm2,以便药物慢慢吸收)。

【药理作用】里亚尔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很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吸收、分布、消除,

自愿者皮下注射3、10或20µg/kg和静注3至30µg/kg可观察到血浓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皮下注射里亚尔,在3-4小时血浓达到峰值,静注里亚尔的消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药物动力学】

1.作为生长因子,其靶细胞为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红细胞、骨髓巨核细胞和多能性等前阶段细胞以及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细胞。另外与干细胞因子或IL-3协同,作用于原始血细胞。

2.作为分化因子,其靶细胞为白血病细胞系。

3.作为存活因子,其靶细胞为造血前阶段细胞和成熟血细胞。

4.作为激活因子,其靶细胞为成熟血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5.作为“细胞因子”的诱导因子,其靶细胞为单核细胞、噬细胞。

【不良反应】

里亚尔的安全性与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大部分不良反应多属于轻到中度、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反应罕见。常见的副反应为发热,可用扑热息痛控制;其次常见的不良副反应为皮疹、胸痛、骨痛和腹泻较少见。

据国外报道,低血压和低氧综合症在首次给药时可能出现,但以后给药则无此现象,副反应的发生多与静脉推注和快速滴注以及剂量大于32µg/kg/d有关,对肺癌病人使用本药治疗时应特别仔细加以观察。

【禁忌症】

本药禁用于对里亚尔或该制剂中任何其它成分有过敏史的病人,同样也禁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

【注意事项】

本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病人对里亚尔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为此应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定期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细胞、血小板数的变化,血像恢复正常后立即停药或采用维持剂量。

本药年龄小于18岁患者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孕期使用里亚尔的安全性尚未建立。怀孕期间,当本药对病人的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可使用里亚尔。本药对婴儿的安全性尚未建立、哺乳妇女在开始使用里亚尔前应停止哺乳。

【储存】2-8℃避光贮存,制剂瓶一经开启,应立即使用,以免污染。

【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1012

【生产企业】哈尔滨里亚哈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3

457000河南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为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3天有效率为4%,7天有效率为64%,无效率为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1)。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迅速提高由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缩短抗痨药物停用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抗痨药物 白细胞减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18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treating the leucopenia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Methods: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 observe the change in the amount of the leukocyte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3 days is 64%and after 7 days is 32%,the ineffective rate is 4%,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96%;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3 days is 4% and after 7 days is 64%,the ineffective rate is 32%,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68%.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01).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an improve the leucopenia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fast,shorten the discontinuation time of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tituberculosis drugs leucopenia

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用药量大、品种多、时间长,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血液系统异常、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在血液系统异常中,白细胞减少最常见。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入选的1023例病人,服用抗痨药物过程中发现100例白细胞减少,50例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进行了治疗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初治肺结核。无严重心、肝、肾和关节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变态反应性疾病。

入选项日管理:痰菌阳性29例,痰菌阴性71例。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2.5岁。抗痨时间,25~96天,平均42天。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药物济量:H 0.6/3次/周,R 0.6/3次/周,Z 2.0/3次/周,E 1.5/3次/周(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治疗前血常规正常。治疗过程中每半月复查血常规1次。

诊断标准:患者化疗后定期复查白细胞,白细胞总数<4.0×109/L入选100例。其中白细胞计数<2.0×109/L27例,白细胞计数<3.1×109/L73例。随机配对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方法:100例患者均停用抗痨药物。治疗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5μg,每天1次,皮下注射,连用7天。观察组:利血生片20mg,每日3次口服;鲨肝醇10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7天。

观察项目:治疗后3天、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

疗效判定标准:白细胞计数>4.0×109/L为有效,白细胞计数<4.0 ×109/L为无效。

结 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见表1。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经X2检验(P<0.01)。

不良反应:50例患者皮下肌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仅有1例出现局部红肿,对症处理后自愈。

讨 论

几乎所有抗痨药物可引起血液系统异常[1]。引起的原因为免疫损害所致:对骨髓造血系统的直接毒性抑制作用,影响造血物质的吸收和代谢[2]。而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长期应用或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抑制DNA、RNA合成,造成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动员骨髓中粒细胞释放入周围血,并可减轻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从而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4]。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为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3天有效率为4%,7天有效率为64%,无效率为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1),表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效,能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防止感染发生,早日完成抗痨治疗。本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是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敦容,主编.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04-607.

2 朱敏,刘亚东,赵茜,等.警惕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血液系统的异常.中国防痨杂志,2004,26(6):338-340.

3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主编.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7.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肿瘤化疗相关贫血患者50例, 其中男22例, 女28例, 年龄为41~69岁, 平均年龄为60.3岁。原发病为:21例肺癌、11例结肠癌、13例胃癌、5例食管癌。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或病理证实, 且Hb均<11 g/L, 在对患者进行化疗4周前未输血, 也.没有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所有患者均除外并发慢性感染或炎症、失血性贫血、骨髓转移患者、缺乏造血原料、使用皮质激素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未控制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含有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 顺铂每周期的剂量为80~90 mg/m2, 且根据不同的肿瘤选择不同的剂量标准。治疗组30例 (肺癌11例, 结肠癌6例, 胃癌6例, 食管癌2例) 患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 每周皮下注射3次, 每次注射剂量为10 000, 持续应用6周。经过6周的治疗之后, 患者Hb升高10 g/L及其以上的患者即为有反应。对照组20例 (肺癌10例, 结肠癌5例, 胃癌7例, 食管癌3例) 患者仅给予益血生口服治疗, 3次/d, 4粒/次, 持续应用8周。在对患者进行的8周治疗过程中, 至少化疗2个周期, ;结束2个周期的化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Hb≤70 g/L, 或临床急需输血纠正缺氧状态, 则可考虑输血。用药前后每周对两组患者的Hb、RBC、HCT值等进行检查,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的上升幅度。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脉搏、血压、体温、呼吸。对患者的主诉详细记录, 用药前后每3周对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进行检查。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均应停药: (1) 药物过敏; (2) 舒张压>105 mmHg, 收缩压增加>40 mmHg; (3) 发生与用药有关的其他严重反应; (4) Hb>120 g/L[2]。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Hb值变化情况见表1, 两组患者用药后HCT值变化见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RBC值变化见表3。治疗组患者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 Hb升高≥10 g/L18例, 有效率为60.00%;而对照组Hb升高≥10 g/L2例, 有效率仅为10.0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输血需求2例, 而对照组有9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的过程中, 治疗组出现血压升高1例, 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出现头晕、乏力2例, 未作任何处理而自行缓解。

3 讨论

肿瘤相关性贫血 (CRA) 主要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CRA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肿瘤本身所致, 机体的营养吸收障碍以及肿瘤患者接受长期、多种治疗所致。肿瘤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生产相对不足, 红细胞寿命缩短, 红系祖细胞对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减弱[3,4]。同时, 给予患者化疗也会恶化贫血。在以往的研究中表明, 肿瘤乏氧由于Hb水平下降而导致, 使得联合放化疗的疗效严重降低[5,6]。此外,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伴发贫血, 严重影响了化疗的如期进行。目前纠正肿瘤相关贫血的方法有通过输血迅速提高Hb水平和利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两种, 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把Hb值稳定地升高到正常范围。通过该组应用,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疗效肯定, 治疗组各项值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减少输血,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委员会.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 (2010-2011版) [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 (10) :925-936.

[2]王泽阳, 侯梅, 王海燕, 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 2009, 21 (6) :912-913.

[3]王晓燕.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4 (1) :95-96.

[4]刘莉, 丁乾, 宋颖秋, 等.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10, 20 (6) :624-626, 635.

[5]王文.张茂宏.徐从高.Epo和铁代谢与恶性肿瘤贫血[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 22 (4) :222-224.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5

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类感冒症状,皮下注射者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疼痛。

所有副反应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使用较大剂量,赛迪恩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表现为低血压、末稍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希望应用赛迪恩时严格掌握安全剂量。 出现上述反应可按下述方法对症治疗: .寒战和发热,可于125SerlL-2应用前1小时肌注菲那根25mg或口服扑热息痛0.5g,消炎痛25mg,一日多服用3次。 .皮疹和瘙痒可用抗组织胺治疗。 .呕吐可用止吐药对症治疗。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6

慢性病性贫血是由慢性感染、慢性炎症、恶性肿瘤和创伤持续1~2月后引起的一种继发性贫血,但不包括溶血、出血、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细胞浸润骨髓等原因所致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各种贫血中列第2位,仅次于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1,2]。在老年患者中,慢性病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慢性病性贫血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可治疗改善慢性病性贫血,可减少输血带来的风险及不便[3],但在老年慢性感染性人群中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针对30例老年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rh EPO对贫血改善情况。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院老年病区诊断为老年慢性病性贫血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90岁,平均(76.0±2.5)岁,呼吸道感染20例,泌尿系感染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胆道感染1例。随机分成2组:rh EPO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入选标准:(1)男女不限,年龄>60岁;(2)符合慢性病性贫血诊断[4],以老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女性Hb<110 g/L作为贫血诊断标准;(3)合并慢性疾病为慢性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病例排除标准:(1)rh EPO制剂过敏;(2)1月内有输血史;(3)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性贫血;(4)1月内有rh EPO应用史。行骨髓穿刺涂片、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生化、贫血、溶血性贫血及骨骼摄片等检查明确患者符合入选标准。

1.2 方法

2组均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根据贫血结果适当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rh EPO治疗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适当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基础上加用rh EPO治疗。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血液学会《肿瘤患者EPO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的使用方法:起始剂量15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用4周。如效果不佳,即4周Hb上升<10 g/L时,可增加剂量至300 IU/kg,每周3次,治疗8周后Hb上升20 g/L即认为rh EPO治疗有效,反之则认为治疗无效,治疗无效患者,不主张再次使用rh EPO。分别于治疗的第8周比较患者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rh EPO组15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过原有高血压恶化,2例出现过可疑相关的头晕、头痛,无因依从性差及不良反应退出研究者。使用rh EPO治疗后,贫血改善有效率为86.7%。

rh EPO组及对照组治疗前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Hb、RBC明显升高(P<0.01),MCV、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改变不显著(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病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在老年慢性感染性疾病中尤为突出,它的出现加剧了原发疾病对身体的损伤,从而给原发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不利影响。临床事实表明,贫血与基础疾病处于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之中,应根据基础疾病的种类和临床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然而临床上往往由于患者基础疾病表现突出而导致慢性贫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贫血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EPO是机体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子,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组细胞的分化及成熟。近些年研究发现,慢性病患者中贫血引起的低氧血症虽使EPO水平比健康者高,但与贫血程度相当的缺铁性贫血相比血清EPO水平更低[5,6]。故考虑慢性病性贫血患者可能存在EPO水平相对分泌不足,因此补充EPO可以促进骨髓增殖,防止原红细胞凋亡及增加红细胞的总量[7]。

本研究应用小剂量rh EPO治疗老年慢性病合并贫血患者15例,Hb浓度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主要通过增加RBC使Hb升高来发挥作用,从而起到增加患者抗病能力,促进原发病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Fujiwara T,Ikeda T,Nagasaka Y,et al.A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 K7174 represses hepcidin:possible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J].PLo S One,2013,8(9):e75568.

[2]朱宏丽.老年贫血的特点及处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6):411-416.

[3]栾春来,孟君霞,王晓寒,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疗效[J].实用医学,2015,35(6):62-63.

[4]Weiss G,Goodnough LT.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10):1011-1023.

[5]袁颖,马慧,孙璇,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在老年慢性病贫血中治疗效果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6):724-728.

[6]王文,张茂宏,于媛,等.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对癌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和红系增生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10):681-684.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7

关键词:肾性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 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已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它能改善贫血症状, 显著提高尿毒症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普遍采用的常规剂量每周2~3次注射, 近年来, 国内外尝试使用大剂量EPO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本文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皮下注射3次/周, 4000 IU皮下注射2次/周, 10000 I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1~2012年接受规律透析的的180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临床诊断按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基金会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 (K/DOQI) 专家组提出的慢性肾脏病 (CKD) 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促红素用法

本研究入选患者180例, 其中3000 IU, 4000 IU, 10000 IU (沈阳三生) 组分别随机选取60例, 分别给予3000 IU皮下注射3次/周, 4000IU皮下注射2次/周, 10000 IU皮下注射1次/周, 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伴随用药

两组患者均使用多糖铁、叶酸、维生素B12治疗。

1.2.3 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的方法

主要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比容 (Hct) 、红细胞 (RBC) 、网织红细胞 (Ret) 等的变化以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有关生化指标BUN、SCr、ALT、AST有无异常变化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安全性。

1.2.4 有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治疗前后的血样全部送本院检验科检验, 其中Hb、Hct采用日本东亚Sysmex XT-2000Ix全血细胞分析仪, 血生化肝功检测均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2.5 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液及促红素指标的变化

治疗后三组Hb和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10000 IU皮下注射1次/周组和4000 IU皮下注射2次/周组升高幅度高于3 000 IU皮下注射3次/周组 (P<0.05) :治疗后, 三组患者的RBC和Re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10000的每周1次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Hb和Hct升高幅度高于3000的每周3次、4000的每周2次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2 各组常规临床检查比较

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BUN、Scr、ALT、AST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在治疗中3000 IU皮下注射3次/周组5例不良反应, 均为高血压反应, 1例为高血钾。4000 IU皮下注射2次/周组不良反应为4例, 其中高血压3例, 高血钾1例, 10000 IU皮下注射1次/周不良反应3例, 其中高血压2例, 皮疹1例。所有病例均可耐受, 无需停药。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使肾脏EPO产生不足或相对不足, 导致肾性贫血。EPO是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 能与红细胞表面的EPO受体结合, 刺激红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同时可直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 调高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的比例[1]。重组人促红素作为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肾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2,3]。

本实验证明大剂量EPO较小剂量EPO更有效果, 与既往研究一致[4], 治疗尿毒症患者贫血效果快, 可靠性高, 减少了患者频繁打针, 安全性高, 可更快改善贫血症状, 纠正贫血的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心脏的损害,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并且可减少输血, 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orges A, Borges M, Fernandes J, et a1.Apoptosis of peripheralCD4 (+) T-lymphocyte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underhemodialysis and rhEPO therapies[J].Ren Fail, 2011;33 (2) :138-43.

[2]Fishbane S.Nissenson AR Anemia management in chronickidney disease[J].Kidney Int, 2010, 78 (Suppl 117) :S3-S9.

[3]Del Vecchio L, Cavalli A, Tucci B, et a1.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nemia:new remedies[J].Cu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10;11 (9) :1030-1038.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符合CHF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 男10例, 女9例;年龄 (57.0±4.8) 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 风湿性心脏病6例, 冠心病6例, 心肌病3例;病程2年内7例, (2~5) 年10例, 5年以上2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例, Ⅳ级17例。对照组24例, 男13例, 女11例;年龄 (56.0±3.9) 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 风湿性心脏病5例, 冠心病8例, 心肌病5例;病程2年内7例, (2~5) 年14例, 5年以上3例;心功能分级:Ⅲ级4例, Ⅳ级20例。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似, 分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包括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HuEPO 100 U/kg, 每周分2次皮下注射, 硫酸亚铁片0.3 g, 每日3次, 饭后服。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观测指标

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副反应, 每日检测血压, 每周查Hb和电解质, 定期检查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无变化, 恶化或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b变化情况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以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10 mmHg (1 mmHg=0.133 kPa) 为血压升高标准, 治疗组有4例血压升高, 其中1例达150/90 mmHg, 经加强利尿, 增大扩血管药物剂量后, 血压降至120/80 mmHg左右, 未影响治疗, 其余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均<140/90 mmHg。还有1例血钾达5.7 mmol/L, 经处理后血钾降至正常水平, 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Silverberg等[2]报道心力衰竭时的营养障碍, CHF伴随的肾功能不全所致的促红胞生成素水平降低, 骨髓抑制, 过多的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细胞因子所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CHF时伴随着蛋白尿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丢失, 过多的血浆容量导致的血液稀释, 均促成了CHF时贫血的发生。Mandinv等[3]报道贫血对心血管的典型影响为伴随着高动力循环的心动过速, 周围血管阻力减低, 每搏输出量增加及心室腔扩张, 最终导致左室肥厚、心功能恶化。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经过r-HuEPO和硫酸亚铁治疗8周后, Hb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1)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b含量无明显变化 (P>0.05) ,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HuEPO与硫酸亚铁治疗CHF的机制为在补足铁的基础上, r-HuEPO通过促进骨髓红细胞系列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刺激红细胞集落的分化, 促进网织红细胞从骨髓向周围血的释放, 加强Hb的合成, 使Hb含量升高, Hb提高后可改善全身氧的供应, 从而使心功能改善, 另外, r-HuEPO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也有参与。本研究病例入选时对Hb未作严格要求, 提示不论Hb高低, CHF病人应用r-HuEPO与铁剂均可改善病情。本研究对CHF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策略, 但其样本量偏小, 观察期偏短, 其确切效果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考证, r-HuEPO与铁剂治疗CHF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 与铁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3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uEPO与硫酸亚铁,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 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 优于对照组的66.7%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 (Hb) 含量显著上升 (P<0.01) , 对照组治疗后Hb含量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r-HuEPO与铁剂联用可显著升高CHF病人Hb含量, 明显改善CHF病情, 不良反应轻。

关键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硫酸亚铁,心力衰竭, 充血性,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1] Sharma R, Fransis DP.Haeomglobin in predic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 substudy of the ELITE Ⅱ trial[J].Eur Heart J, 2004, 25 (12) :1021-1028.

[2] Silverberg DS, Wexer D, Iaina A.The importance of anemia and its corr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 2002, 4 (6) :681-688.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0例,包括男30例,女20例;年龄21~84岁,平均(60.4±14.2)岁。50例患者透析时间均在半年以上,且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即:60.0 g/L<血红蛋白(Hb)<90.0 g/L,血细胞比容(HCT)在25%以下,排除叶酸、维生素B12及铁缺乏,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无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严重营养不良,无合并严重感染、肿瘤等疾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透析次数、透析器选用及贫血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S或瑞典金宝AK95血液透析机,一次性聚砜膜透析器,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300 mL/min,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2~3次/周,每次4~5 h;患者均常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叶酸及复合维生素B片。每次血透后给予皮下注射rHuEPO(双成博维,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起始剂量给予100~150 IU/(kg·w),每2周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rHuEPO用量(Hb靶目标值为110 g/L或HCT靶目标值为30%,如果达到则将r HuE-PO用量减少为维持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旋肉碱治疗,左旋肉碱(雷卡,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在每次血透结束后予静脉注射,1.0 g/次,疗程定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两周复查血常规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贫血指标(Hb、HCT水平),计算每周平均rHuEPO的用量;常规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如治疗后患者舒张压较治疗开始前升高在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判定为并发血压升高的标准,并对两组患者发生血压升高比例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b、HCT水平及rHuEPO用量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b、HCT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HuEPO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 P<0.01

2.2 血压升高发生率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发现血压升高9例,占36.00%,观察组发生高血压3例,占1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 4,P<0.05)。

3 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是肾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贫血可以导致患者机体组织供氧下降,心输出量增加,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肥大、心绞痛以及认知能力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夜间阴茎勃起减少、免疫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死亡率直接相关。rHuEPO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治疗肾性贫血具有明确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情况。但仍有5%~10%的患者存在EPO抵抗现象,即在铁储备充分的条件下,rHuEPO每周皮下用量达到300 IU/kg或静脉用量达450 IU/kg,仍不能使Hb达标或者维持目标值水平[3]。引起rHuEPO抵抗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绝对或者功能性的铁缺乏、透析不充分、炎症状态、维生素缺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ACEI类药物的使用等,研究表明左旋肉碱的缺乏是造成EPO抵抗的另一原因。

左旋肉碱即左卡尼汀是参与脂肪代谢的重要物质,机体内缺乏左旋肉碱可使线粒体对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受到影响,引起脂类在胞浆中聚集,影响其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导致能量缺乏。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患者饮食摄入及肾脏合成肉碱的减少,加上透析治疗过程中肉碱清除,患者多数存在血浆及骨骼肌肉碱缺乏,导致透析相关的肉碱代谢紊乱[4]。研究证实补充左旋肉碱后可以降低MHD患者肾性贫血rHuEPO用量,Caruso等[5]对老年透析患者在每次透析后给予1.0 g左旋肉碱静脉注射治疗6个月,发现rHuEPO用量明显下降,由(135±79)U/(kg·w)下降至(118±108)U(kg·w)。国内也有研究证实了左旋肉碱对肾性贫血的改善作用[6]。目前认为其机制在于补充左旋肉碱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提高红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红细胞脆性,从而延长红细胞寿命[7]。本研究笔者通过使用左旋肉碱联合rHuEPO对终末期肾病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常规单独应用rHuEPO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贫血纠正及rHuEPO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贫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纠正,但观察组贫血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并且明显减少了rHuEPO的用量。rHuEPO的主要不良发应是引起血压升高,并且其程度与rHuEPO的用量多少具有正相关性,在本研究中也表明观察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充分透析、补足铁剂等造血原料基础上,联合使用左旋肉碱与rHuEPO对纠正终末期肾病患者肾性贫血具有确切的效果,并能够明显减少rHuEPO用量,降低医疗成本。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左旋肉碱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合并肾性贫血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补充铁剂、叶酸及复合维生素B,予血透后皮下注射rHuEPO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旋肉碱,即每次血透后静脉注射1.0 g,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rHuEPO的用量以及两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Hb、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rHuEPO用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血压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肉碱可以提高rHuEPO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减少rHuEPO用量,降低医疗成本。

关键词:肾性贫血,左旋肉碱,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参考文献

[1]张道远.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J].医药论坛杂,2006,27(12):105.

[2]许可.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5-86.

[3]赵进,何联勇,陈莹,等.左旋肉碱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J].西部医学,2010,22(5):904-905.

[4]Guarnieri G,Biolo G,Vinci P,et al.Advances in carnitine inchronic ure-mia[J].J Ren Nutr,2007,17(1):23-29.

[5]Caruso U,Leone L,Cravotto E,et al.Effects of L-carnitine on anemia inaged hemodialy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a pilot study[J].Dial Transplant,1999,27:499-506.

[6]解华本,杜向阳,于庆飞,等.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J].交通医学,2009,23(3):263-264.

重组人粒细胞生成素 篇10

关键词:慢性肾性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

肾性贫血是由各类因素导致的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分泌不足, 或因尿毒症使血浆中的某些毒素对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形成干扰而引发的贫血, 属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贫血对于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肾性贫血给予有效治疗是慢性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2]。为提高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院对68例患者采取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68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资料, 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6例;年龄为24~74岁, 平均 (48.36±6.78) 岁;血红蛋白 (Hb) 为49.26~81.26g/L;红细胞比容 (Hct) 为11.26~24.73%;其中痛风性肾炎1例, 梗阻性肾病2例, 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2例, 多囊性肾病4例, 慢性肾盂肾炎4例, 狼疮性肾炎5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为23~75岁, 平均 (48.41±7.24) 岁;Hb值为48.68~80.98g/L;Hct为11.78~23.86%;其中痛风性肾炎1例, 梗阻性肾病1例, 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3例, 多囊性肾病3例, 慢性肾盂肾炎3例, 狼疮性肾炎6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全部患者于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过输血治疗, 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史;接受本次治疗前血清铁检测值均大于100g/L, 转铁蛋白饱和度均>20%, 有低于上述两项指标的患者先行补铁治疗;全部患者接受治疗时平均动脉压均<110mm Hg。本次入选资料中均排除:合并急慢性失血者, 合并有急、慢性感染者, 严重的继发性甲旁亢者, 严重营养不良者, 无法良好控制血压水平的中高度高血压患者以及无法配合完成治疗的患者[3]。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5mg叶酸, 口服, 3次/d;蔗糖铁100mg, 静脉滴注, 1次/周。对照组给予3000U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皮下注射, 2次/周。观察组给予5000U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2次/周。两组均随访12周, 治疗期间视患者的Hb、Hct值随时调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1.2.2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8周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Hb、Hct值。

1.2.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以治疗时间≤8周, Hb值较治疗前上升≥30g L或者Hct值较治疗前上升≥10% (Hb基本达到100g/L或者Hct基本达到30%) , 贫血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以Hb值升高≥15g/L或者Hct升高≥5%, 贫血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以治疗后Hb与Hct未达有效标准, 贫血症状无任何改善或者恶化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2.4 统计学处理

临床疗效对比采取卡方检验, Hb、Hct值采取t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8周时Hb、Hct值检测结果

两组经治疗8周后Hb、Hct值均较治疗有不同程度升高, 但治疗后观察组Hb、H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性贫血是肾功能衰竭尿素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血液透析治疗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无法纠正患者的贫血症状[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是慢性肾性贫血的一项主要病因。据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显示, 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给予早期治疗可显著减少肾性贫血患者的病死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内源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样可对骨髓内的红系祖细胞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可有效促进红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其功效与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成正比的。合理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但可以有效的改善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 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肾脏疾病患者左心室肥大等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提高认知能力, 提升患者机体的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中广泛认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最有效药物, 这主要是由于因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外源性补充, 来达到刺激骨髓内的红细胞前驱细胞进行增殖与分化,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慢性肾性贫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任何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均应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进行治疗, 理想的治疗时机应选择在透析开始前进行[5]。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大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迅速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 使患者的Hb与Hct达到并维持在理想水平, 大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治疗2次可使血药浓度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 极大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中, 两组患者在采取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后贫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Hb与Hct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在应用大剂量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后, 患者的Hb与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大剂量的应用疗效更加确切、起效更加迅速。同时两组均未见无明显毒副反应。因此大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慢性肾性贫血的治疗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的明显优势, 可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康永, 左显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4) :46-47.

[2]曹永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0 (14) :60-61.

[3]马丽杰.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 3 (12) :81-82.

[4]缪世梅, 徐学康, 钱桐荪, 等.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20例[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9 (4) :272-273.

上一篇:三维动力下一篇:创业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