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共8篇)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1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纵观糖尿病发展进程发现在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 都市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环境污染,饮食不规律,精神状态欠佳,营养过剩等现象均可诱发糖尿病。 高血糖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 体内糖分控制不佳导致长时间代谢紊乱状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注射胰岛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 该文对该院2014—2015 年收治的134 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与来得时治疗,旨在观察两种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该院2014—2015 年接诊的134 例糖尿病患者, 应该次研究需要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将该组患者分为各有病例67 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男35 例,女32 例;年龄44~76 岁, 平均年龄(61.7±11.3) 岁; 病程10 个月~9 年, 平均病程(6.4±1.2)年;体重指数为21.4~30.2 kg/m2。 对照组男29 例,女38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60.8±12.2) 岁; 病程9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6.2±0.9) 年; 体重指数为21.3~30.5 kg/m2。 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参与该次研究前患者均服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促胰岛素分泌剂等2 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该次所选病例均为病情较为稳定但血糖控制不佳者, 空腹血糖7~15mmol/L,Hbl Ac(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低于13%。 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差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随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将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观察贯穿于两组患者治疗全程, 通过电话随访调整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每使用3 次进行FPG自测1 次, 如果2 次FPG自测值超过6.1 mmo L, 在胰岛素基础剂量上追加2~4 IU。 如果2 次FPG自测值低于4.4 mmo L,不考虑进餐、没进餐、进食量不足等因素前提条件下,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若除上述因素外还存在其他明确原因导致患者血糖值偏低, 此时在基础胰岛素剂量上依次降低2~5 IU至达到患者空腹血糖<6.7 mmol/L。 当然也可以参照研究者的经验进行剂量调整。 予以观察组晚间睡前皮下注射0.2 IU/(kg.d) 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1 次/d,连续治疗30 d[1]。 对照组患者每日睡前接受皮下注射0.2 IU/(kg·d)来得时治疗,注射1 次/d,连续注射30 d。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ST、Hb Alc、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并行组间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FPG值最好维持在4.4~6.1 mmol/L。 所有患者均行FPG、Hb A1c、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检查,将患者血糖低于3.9 mmol/L视为低血糖[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血糖水平分别为(11.8±1.4)mmol/L、(19.6±1.2)mmol/L、(6.8±0.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水平分别为(12.2±1.3)mmol/L、(18.8±1.6)mmol/L、(7.1 ±1.3)mmol/L, 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血糖水平分别为(5.4±0.3)mmol/L、(6.2±0.4)mmol/L、(4.3±0.5)mmol/L; 对照组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凌晨3:00血糖水平分别为(5.3±0.5)mmol/L、(6.4±0.2)mmol/L、(4.4±0.6)mmol/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凌晨3:00 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水平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糖达标时间与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16.7±1.8)d近似于对照组(16.5±1.7)d,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低血糖3 例(4.5%),对照组低血糖4 例(6.0%)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ST、Hb A1c、FPG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 血清肌酐、ALT、AST、Hb A1c、FPG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全身微血管、 大血管、 神经系统等组织,进而导致心、肾、眼等器官病变、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3]。 普及宣传糖尿病知识,加强饮食管理,血糖监测, 运动与药物治疗等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措施, 若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通常采取注射胰岛素治疗。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产)与来得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基础胰岛素。 重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 它是在人胰岛素B链羧基末端增加了两个精氨酸, 同时也把A链羧基末端A21 位置的天冬酰胺替换成甘氨酸而形成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即为重组甘精胰岛素[4]。 皮下注射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小沉淀可持续缓慢释放重组甘精胰岛素, 继之吸收入血也慢, 从而产生长达24 h平稳无峰值的可预见的血药浓度。 因此,每天定时皮下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即可满足人体对基础胰岛素的需要,可以很好控制空腹及餐前血糖。
该文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水平近似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接近(P>0.05)。 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ST、Hb A1c、FPG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产)与来得时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相近,安全性好,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并且不会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影响,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明哲.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7):134.
[2]任丽媛.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对比[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7):736-737.
[3]宋玉香.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8):150-151.
[4]李晓琳.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80.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8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均>60岁,口服药物>6个月,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餐前血糖>8 mmol/L,2 h PG>11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2±5.2)岁,糖尿病病程3~6年,平均糖尿病病程(4.5±0.6)年。治疗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8.2±6.1)岁,糖尿病病程3~7年,平均糖尿病病程(4.8±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选病例组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的降血糖相关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每日用餐时口服1片阿卡波糖片(商品名:卡博平,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规格:50 mg/片),同时在每天早餐及晚餐前通过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优泌林,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3,规格:3 ml∶300国际单位)。对照组通过皮下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胰岛素注射液剂量相同。指尖测定患者餐前血糖及2 h PG值,同时根据患者血糖值,每隔一段时间调整重组胰岛素注射液用量,治疗的目标为FPG<8 mmol/L,2 h PG<10 mmol/L,前5周治疗为给药剂量的调整期,后期的3周治疗为稳定期。在治疗期间观察是否有低血糖和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的判断标准为血糖<3.9 mmol/L或者有低血糖症状发生。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FPG及2 h PG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PG及2 h PG比较
两组治疗前FPG及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及2 h PG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未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胰岛素用量为(15.2±4.1)U/d,对照组为(45.6±6.0)U/d,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发生10例(25.0%)低血糖,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小结
阿卡波糖片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具有明显优势,其重组胰岛素给药剂量小,三餐后的血糖很理想,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此方案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口服固体降糖药物后患者无法控制的老年2型的糖尿病患者。在今后还将继续观察治疗效果,积累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王安才.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43-44.
[2]刘小兰,章文俊,张秀军,等.阿卡波糖片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探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8(27):679-681.
[3]吴毓敏,余玲.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8):608-610.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说明书 篇3
赛若金(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广谱抗病毒剂,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造的干扰素,它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异物入侵时为了自卫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它并不是直接杀伤肝炎病毒,而主要是作用于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AVP),从而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同时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抗肝炎病毒能力。那么,赛若金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为了研究赛若金在慢性病毒性肝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及赛若金对慢性病毒性肝病的疗效比较。对21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7例HBV-DNA、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及8例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赛若金3~6U,每日1次肌注,15~30d后隔日1次肌注,治疗3~6个月。结果:21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疗程HBV-DNA阴转率3个月时为33.3%,6个月时为47.6%;HBeAg阴转率3个月时为38.1%,6个月时为57.1%。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HBV-DNA阴转率3个月时为28.6%,6个月时为42.9%。8例慢性丙肝患者HCV-RNA阴转率3个月时为12.5%,6个月时为2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应用赛若金治疗组大多数患者ALT与AST水平恢复较快。结论:赛若金抑制病毒作用与疗程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
那么赛若金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使用赛若金时需要注意:1、过敏体质,特别是对多种抗生素有过敏者,赛若金应慎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2、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瓶子,如瓶或瓶塞有裂缝、破损不可使用。在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后稍加震摇,制品应溶解良好,如有不能溶解的块状或絮状物,不可使用。3、赛若金溶解后应一次用完,不得分次使用。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例, 其中, 男14例, 女8例, 平均年龄74岁, 病程10~15年平均13.5年。入选标准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 均予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糖控制不理想, 排除严重眼、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 急性并发症。
1.2 方法
22例患者治疗前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测定Hb Alc、空腹血糖及七点血糖谱 (三餐前、三餐后2h、凌晨3点) , 使用优泌乐25 (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J20110019) , 停用其他口服降糖药, 以0.3~0.5U/kg·d为起始剂量, 为控制血糖, 早、晚2次餐前0~15min皮下注射, 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 剂量调整应根据血糖, 每名患者均每周测1次空腹血糖及七点血糖谱对比疗效。有低血糖反应时随时测血糖, 观察12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0.0软件分析 (Spssl0.0 software analysis) , 以均数±标准差进行验证, 用t检验进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以差异有在统计学意义上P<0.05。
2 结果
较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 Alc的指标有明显下降, P<0.01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相应的意义, 见表1。轻度不良反应, 出现轻微低血糖反应的仅1例, 表现头晕、饥饿感, 通过及时调整胰岛索用量、进餐便得到纠正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反应为发现。
3 讨论
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阻止或延缓, 尤其是控制餐后血糖, 在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 [2]及UKPDS中被证实。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的基础上, 经口服药物治疗后如血糖控制欠佳, 应早期借助胰岛素控制血糖指标。常规使用的人胰岛素, 需餐前30~45min服药, 起效缓慢, 患者服用不方便, 过长的持续时间, 迟发性餐后低血糖可能由此引起[3,4]。胰岛素类似物, 其药代动力学曲线被改变, 胰岛素结构也已改变, 与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加接近。75%精蛋白赖脯胰岛素 (中效成分) 和25%赖脯胰岛素 (快速起效成分) 组成的优泌乐25是胰岛素类似物的混合物。通过DNA重组技术, 赖脯胰岛素将人胰岛素B链末端29位赖氨酸和28位脯氨酸互换位置后产生, 这种互换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既不影响, 又有效避免了了胰岛素的自身结合[5~7]。实验证明:10~20min后, 优泌乐25皮下注射开始起作用, 高峰于40min达到。因75%的鱼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含量, 其药效时间可达24h,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被更好地模拟, 餐前, 餐时、餐后它都能够注射, 对患者而言, 具有顺应性好的优点[8~10]。由于餐后血糖能够更好地被控制, 因此全天血糖控制成为了可能, 从而使得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实现, 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品质得到了提高。对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优泌乐25治疗,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够被有效地控制,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关键词:优泌乐25,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
参考文献
[1]UK.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16 years’therapy of typeⅡdiabetes:progressive disease.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J].Diadetes, 1995;44:1249~1258
[2]Diadetea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Research Group (OUT)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 time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 J Med, 1993;329 (8) :977
[3]陆群, 盖纳, 孙海峰, 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6;2 (3) :6
[4]王文娟, 王克安.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康复, 2000;4 (8) :129
[5]从珊.脑苷肌肽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32 (16) :11
[6]李英芙, 郁广田, 仇海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综述, 2007;3 (1) :35~36
[7]陆再英, 钟南山.糖尿病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76
[8]刘建琴, 玄续敏, 王玉珍, 等.2型糖尿病及其血脂、血压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4;12 (4) :184~185
[9]李忆琴.彭海军.李群娇.长期服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07;3 (7) :515~516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 0 1 0年1月至2 0 1 4年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65例。纳入标准: (1) 女孩6~14岁, 男孩6~15岁; (2) 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 依从性好; (3)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2.0~2.5标准差 (SD) ; (4) 出生时身高、体重正常, 身材匀称; (5) 两项GH激发试验GH峰值≥10μg/L。排除心脏、呼吸、消化、泌尿及血液系统相关慢性疾病及影响骨代谢药物服用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长激素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生长激素组男19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11.9±2.5) 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2例;平均年龄 (11.8±2.3) 岁。两组基本资料接近。
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B12。要求家长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7岁以下患儿, 每天要求11小时的睡眠;7岁以上患儿每天要求10小时的睡眠。生长激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于睡前1小时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 (赛增,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980101) 0.15U/ (kg·d) , 每日1次, 连用12个月。赛增呈冻干粉末状, 贮存于2~8℃冰箱中, 临用前将1ml灭菌注射用水沿瓶壁缓慢加入其中, 轻微摇转使之溶解, 切忌剧烈震荡。配制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污染, 剩余稀释药液可放置在4~8℃冰箱保存, 但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长速度 (GV) 、骨龄 (BA) 、预测成年身高 (PAH) 、根据实际年龄计算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ca) 、根据骨龄计算的身高标准差分值 (Ht-SDSBA) 。BA、GV采用GP图谱法进行评估, 通过骨龄查表进而预测患儿成年后身高。测量患儿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 (IGF-1) 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表1)
治疗前两组GV、BA、PAH、Ht-SDSca、Ht-SDSBA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明显改善, 生长激素组改善更明显, 除BA外, 余4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IGF-1、IGFBP-3水平变化 (表2)
干预前两组IGF-1、IGFBP-3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生长激素组这两项指标明显升高, 且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生长激素组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3.0%) , 添加左甲状腺素治疗1个月后, 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出现注射区局部红肿1例 (3.0%) , 未予特殊处理, 观察3天后消失。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特发性矮小症病因复杂, 患儿除身材矮小外往往无其他异常。在我国的发病率男性为4.9%, 女性4.2%[1]。特发性矮小可使患儿自信心缺乏,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心理障碍、生活消极、求学求职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如何在儿童期及早治疗本病, 避免患儿终生矮小是儿科临床医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特发性矮小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活性不够、生长激素抵抗等[2]。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可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加速脂肪分解, 抑制糖类代谢, 并通过IGF-1介导发挥促进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的作用。rh GH属于外源性生长激素, 具有类似的作用。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通过刺激靶细胞产生IGF-1从而介导骨骼生长。血中绝大部分IGF-1在肝脏合成, 进入外周血液后与IGFBP, 尤其是IGFBP-3结合, 再输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3]。2003年美国FDA批准了重组人生长激素可用于“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儿童的长期治疗。rh GH的安全剂量为0.1~0.2U/ (kg·d) ,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时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 以第一年效果最好, 身高增长可达到每年10~12cm以上, 以后生长速率可有下降[4]。
本文结果显示, rh GH干预后, 患儿的生长速度和预测成年身高均较常规治疗有明显提高, 根据实际年龄计算的身高标准差积分和根据骨龄计算的身高标准差分值也高于对照组, 提示rh GH在改善患儿身高方面的疗效确切。治疗后生长激素组的血清IGF-1和IGFBP-3数值也高于对照组, 提示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的增长与疗效一致。安全性方面, 应用rh GH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区局部红肿, 与注射用rh GH制剂纯度不高及个体差异可能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须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 必要时加用左甲状腺素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部分患者注射后不久会产生抗体, 但对促生长作用无明显影响;另外也偶见短暂性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综上, rh GH可以改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身高, 安全性尚可, 同时伴有血清I G F-1和I GF B P-3水平升高。
摘要:目的 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 (rh GH) 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及对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65例随机分为生长激素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 生长激素组加用rh GH皮下注射, 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生长激素组患儿在生长速度、预测成年身高、根据实际年龄计算的身高标准差积分、根据骨龄计算的身高标准差分值参数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胰岛素生长因子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也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长激素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 对照组无。结论 rh GH可以改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身高, 安全性尚可, 同时伴有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升高。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胰岛素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20.
[2]胡华燕, 杨培, 谢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 (20) :1597.
[3]舒畅, 潘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 33 (2) :123.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6
自2007年12月始, 本院采用传统PLC介入药物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PLC 512例,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 年龄18~70岁;Karnofsky评分60~100;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肿瘤体积不超过肝脏体积的2/3 (即肿瘤在肝脏的占据率 <70%) ;肝门静脉主干没有完全阻塞;PLC患者肝脏功能尚好 (Child-B级以内) , 且无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黄疸以及腹水;患者未合并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白细胞计数 >3.5×109/L;因各种原因不能实施手术切除的PLC。
1.2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 选择在本院肝胆胰外科接收治疗的临床确诊为中晚期PLC患者512例。其中男310例, 女202例;年龄25~69岁, 平均 (51.2±4.5) 岁。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肿瘤类型如下:208例为结节性PLC, 175例为肝右叶巨块型PLC, 129例为弥漫型PLC;肝功能分级:A级306例, B级206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序贯法将5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5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类型及Child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1.3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设备下用5FRH导管行改良式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 了解肿瘤大小、血供特点;透视引导下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 成功后再次行血管造影, 更细致地观察病灶的情况。由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化疗药物为表阿霉素 (30~50mg) 、氟尿嘧啶 (800~1100mg) 、顺铂 (70~85mg) ;肝动脉栓塞采用超液化碘油 (10~20ml) 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乳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 (5支) 。
1.4观察指标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生化、AFP等;2术前和术后1个月左右查腹部增强CT, 按RECIST标准评价肿瘤近期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以CR+PR为总有效率[2];3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过积极的治疗,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AFP阳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凝血功能治疗前后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2.4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5。
3讨论
PLC是我国居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逐年增长, 由于就诊时多为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是非开腹手术治疗PLC的首选方法。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栓塞肿瘤供血使其缺血坏死, 灌注化疗药物使瘤区药物浓度明显增高;化疗药物和碘油混合成乳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和新生血管, 一方面阻断了肿瘤的血液供应, 另一方面化疗药物可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 持续性地杀死癌细胞, 致使肝肿瘤缺血性坏死和诱导肝肿瘤细胞凋亡。自1976年Goldstain首先报道经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恶性肝脏肿瘤后, 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推广并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PLC。文献[3,4,5]中报道了106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PLC采用TACE治疗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8%、13%、8%、6%。
众所周知, PLC属于多基因性疾病, 表现为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其中以抑癌基因P53功能的失活研究最多。人类P53蛋白编码1个393个氨基酸的核磷蛋白, 它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地与许多病毒性蛋白如腺病毒的E1B编码的55×103蛋白结合, 作为转录因子来影响它们的活性[6]。P53蛋白属于与DNA损伤起反应的肿瘤抑制基因, 该蛋白活化后启动细胞内2条信号通路, 来阻止细胞周期进展, 让DNA进行修复或启动凋亡通路[7]。当P53缺失或突变时, 这2个保护性通路将失去功能, 细胞易于发生DNA损伤和细胞生长的调控异常。由此可见, P53是肿瘤治疗的靶标之一。过去人们采用腺病毒或逆转移病毒为载体, 将野生型P53基因转染给癌细胞, 尽管在临床前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可是临床研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基因治疗时目的基因不能有效地在靶细胞内足量表达有关。采用选择性复制溶瘤病毒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之一。采用溶瘤腺病毒ONYX-015瘤内注射, 单独或联合化疗治疗一些晚期肿瘤如头颈部肿瘤、卵巢癌、结肠癌、胰腺癌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8]。
重组人5型腺病毒 (H101) 是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缺失Elb55ku蛋白的腺病毒。Elb55ku蛋白可通过结合细胞内的P53使其功能受到阻滞, 由于这一缺失突变, H101不能阻滞p53的功能。H101感染突变型P53的肿瘤细胞后, 由于P53蛋白功能缺失, 可以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发挥溶瘤作用, 细胞死亡后, 释放的病毒感染周围肿瘤细胞, 进一步杀灭肿瘤。该药物进行了特定基因片段的敲除, 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影响, 因而在发挥抗肿瘤作用时的特异性较强[9]。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的溶瘤病毒, 其安全性已在一些临床试验中被证实[10,11,12,13]。目前国内尚未见采用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PLC的报道。本研究采用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PLC, 期望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 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评价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发现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PLC的总有效率和AFP转阴率均较单纯采用TACE治疗的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对中晚期肝癌的确切疗效。与Lu等[14]报道结果相一致。
现在临床上对一些不能切除的PLC通过TACE治疗, 可以达到二次手术的目的。本研究采用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治疗组中, 有7例病人介入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 肿瘤周边形成炎性包膜, 使边界变得清楚, 行二期切除, 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实验在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肝功白细胞减少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等方面,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在应用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组, 出现6例介入后高热现象, 体温达40℃以上, 给予酒精擦浴、冰敷等对症处理, 均能缓解。所有入组病例中,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证明了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PLC是一安全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的制备
常规适应性喂养1周后均予40 mg/kg戊巴比妥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满意后,剪去背部10%体表面积 (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 毛发,置80℃热水5 s,造成背部10%TBSA的深Ⅱ度烧伤模型,局部切除部分坏死组织行病理学证实。伤后即予以40 ml/kg给予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抗休克治疗。
1.2 实验动物和分组
健康成年雄性清洁型SD大鼠150只,体重200~250 g;将150只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只。对照组大鼠创伤表面每日换湿润纱布覆盖创面,实验组A大鼠创面每日涂抹5μg/ml rh EGF凝胶后覆盖纱布保护创面,实验组B大鼠皮下注射0.05 IU长效胰岛素 注射液后 局部涂抹5μg/ml rh EGF凝胶,并覆盖纱布保护创面。所有大鼠抗休克、抗感染等其他治疗均相同。每组又分为治疗后3、6、9、12、14 d 5个时点,每个时点10只大鼠。在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8 h后检测所有大鼠血糖,分别在上述各时点进行检测。
1.3 实验试剂
rh EGF (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长效混悬锌胰岛素(诺和诺德美国公司);乳酸钠林格液(安徽丰原制药公司);细胞裂解液(江苏碧云天生物研究所);罗氏指尖血糖仪及试纸(美国罗氏公司);抗MIP-2多克隆羊抗人抗体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抗MCP-1多克隆兔抗人抗体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预染蛋白Marker (NEB公司);ECL杂交显影试剂盒(Promega公司) 1.4实验分组和处理创面愈合率
1.4实验分组和处理创面愈合率
治疗开始第3天起至治疗第14天,每隔3 d计算创面愈合百分率,以评价创面愈合情况,即(创伤总面积-未愈合面积)/ 创伤总面积×100%。
1.5 标本制备
分别于3、6、9、12、14 d 5个时点观察创面愈合率,后处死大鼠,取局部烧伤皮肤,置于70%乙醇固定。固定后使用眼科剪刀充分剪碎组织,离心取沉淀物备用。
1.6实时定量PCR检测MIP-2和MCP-1表达量
1.6.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采用两步法反转录RT-PCR试剂盒(加拿大Fermentas公司)进行,离心沉淀物根据TRIzol试剂盒说明是提取总RNA并测定浓度及纯度。以GAPDH为内参,通过NCBI(http: //www.ncbi.nlm.nih.gov/)查找GAPDH、MIP-2和MCP-1基因全序列,使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软件分别设计其特异性引物。所设计的引物经Blast (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比对合格。设计后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见表1。
1.6.2实时定量PCR SYBR Green反应体系共25μl。反应条件为95℃ 15 min,95℃15s,60℃ 1min, 40个循环,设空白对照,运用2-△△Ct法计算目的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每组重复3次取均值。扩增完毕后进行融解曲线分析,反应结束后,仪器自动绘制标准曲线及融解曲线图。
1.7 Western blot 检测 MIP-2 和 MCP-1 蛋白的 表达
离心沉淀物加细胞裂解液后取总蛋白50μl样本进行变性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转移至NC膜上过夜;漂洗后,4℃下于NC膜上加MIP-2和MCP-1一抗,结合4 h。再漂洗,分别与各自二抗结合,4℃,2 h。结束后采用ECL显影试剂盒显影。预染Marker显示蛋白质分子量。利用Quantity One软件等高线测量法检测不同时点,各组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运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物模型的组织学验证
建立动物模型前随机提取大鼠皮肤组织行HE染色 (去除表面毛发)。按步骤完成动物建模24 h后,随机提取大鼠部分创伤表皮组织行组织学检查 (HE染色)。结果显示,创面皮肤表皮层基本缺失, 真皮层大部缺失,残留少许皮肤附属器官,如毛囊、 汗腺、皮脂腺等,证实为深Ⅱ度烧伤,见图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情况分析
从实验第3天起,每隔3 d计算创面愈合百分率 [即(创伤总面积 - 未愈合面积)/ 创伤总面积× 100%]以评价创面愈合情况。观察发现,从第9天起实验组A大鼠创伤愈合百分率即开始明显增高,与当日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大鼠皮肤创面从第12天才开始出现明显的愈合。此外,实验组B从治疗第12天开始,创面愈合率开始明显高于实验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实时定量 PCR
采用TRIzol提取外周血总RNA后行电泳检测纯度未见明显RNA降解,同时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RNA浓度。按说明书将RNA逆转录成c DNA后经实时定量PCR扩增,仪器自动绘制溶解曲线,所得MIP-2和MCP-1溶解曲线为单峰,提示特异性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条带清晰,所得产物片段大小与设计吻合,见图2。
1:对照组;2:实验组 A 目的基因;3:实验组 B 目的基因;M:DNA Marker;A:MIP-2 基因扩增产物;B:MCP-1基因扩增产物
2.4 MIP-2 m RNA 和 MCP-1 m RNA 分别在实 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经实时定量PCR检测并计算后分析发现, MIP-2和MCP-1在三组大鼠中均有表达,对照组大鼠两种基因表达量均较低,且都在第14天时才明显增高(P <0.05),实验组A大鼠两种基因在第12天时开始明显增高(P <0.05),而实验组B大鼠两种基因在第9日时即明显增高(P <0.05)。此外,实验组A和实验组B大鼠与对 照组大鼠 相比 ,MIP-2和MCP-1表达量均分别于第12天和第9天明显增高(P <0.05),提示两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上述两种基因高表达时间提前,且实验组B提前更为明显。同时从第9天起实验组B大鼠MIP-2和MCP-1表达量较实验组A增高明显(P <0.05),提示实验组B促进两基因表达的效果更为明显,详见表3。
注:1)与对照组相比,P <0.05;2)与实验组 A 相比,P <0.05
2.5 MIP-2 和 MCP-1 蛋白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的表达情况
由图3可见,实验组A大鼠MIP-2蛋白表达量从第12天始即出现升高,其中第12和14天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分别增加58.3%和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B大鼠MIP-2蛋白表达量从第9天始即出现升高,其中第12和14天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分别增加43.6%,66.8%和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实验组比较,实验组B大鼠MIP-2蛋白表达量在第9、12、14天较实验组A分别升高52.6%,11.3和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4。
1:第 3 天;2:第 6 天;3:第 9 天;4:第 12 天;5:第 14 天
由图5可见,实验组A大鼠MCP-1蛋白表达量从第12天始即出现升高,其中第12和14天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分别增加49.7%和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B大鼠MCP-1蛋白表达量从第9天始即出现升高,其中第12和14天较同时间点对照组分别增加52.4%,60.3%和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实验组比较,实验组B大鼠MIP-1蛋白表达量在第9、12、14天较实验组A分别升高50.2%,10.3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6。
1:第 3 天;2:第 6 天;3:第 9 天;4:第 12 天;5:第 14 天
注:1)与对照组相比,P <0.05;2)与实验组 A 相比,P <0.05
2.6 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血糖变化情况
治疗后第3、6、9、12和14天检测大鼠血糖,实验组B从第9天起血糖水平较对照组和实验组A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实验组A大鼠在上述时点血糖水平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注:覮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3 讨论
创面愈合是机体自我修复的一项复杂的生理活动,它由一系列细胞和分子事件所构成。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相关激素通过刺激细胞趋化、增殖,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形成参与了这个过程[3]。深II度烧伤为真皮损伤,但部分真皮及皮肤附属物如毛囊、汗腺、皮脂腺等仍然保持一定的功能。因此可以依靠在上皮再生能力基础上联合促生长药物加快创面愈合[4]。
烧伤后机体正常的免疫平衡遭到破坏,因而机体会通过多种免疫调节机制促使免疫机制再平衡, 其中趋化因子是众多免疫调节机制的一类。在创面的修复过程中有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 -8(IL-8)及可溶性黏附分子等。其中MIP-2和MCP-1的作用比较明确。 MIP-2有强烈的趋化作用[5],中性粒细胞对其十分敏感。在创伤发生时,创面局部产生大量的MIP-2,促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提高了因屏障破坏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6]。此外,MIP-2还具有血管生成作用,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7]。 MCP-1主要功能是激活和趋化单核细胞。在机体受到创伤以后,MCP-1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8],包括促进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趋化因子,调节单核细胞的多种功能,在炎症性疾病和新生血管形成及其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9]。有文献报道[10,11],当大鼠烧伤后,局部创面MIP-2和MCP-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随即伴随着炎症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局部大量浸润。这就提示MIP-2和MCP-1是创面愈合过程中, 尤其是创面愈合早期评价修复能力的关键因素。因而对局部组织MIP-2和MCP-1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对创面的修复情况能做到客观、 准确的评估。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已被证实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进而促进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的生长增殖[12],并且相关文献已证实rh EGF同样能够促进大鼠创伤皮肤的修复。rh EGF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烧烫伤、创伤等引起的创面治疗和研究中。局部皮肤烧伤后内源性EGF及其受体在创面局部含量较低,难以满足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生长的需要,因此补充外源性rh EGF可加快创面愈合。而近年来胰岛素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有报道指出[13],胰岛素单一应用于创面后发现,胰岛素能加速局部组织血管化,并可加速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而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与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目前有学者认为,胰岛素参与创伤修复的机制:1通过胰岛素 -PI3K-Akt-e NOS途径发挥抗凋亡、促修复、促细胞生存作用。2炎症应答调控机制。胰岛素可降低多个主要促炎转录因子(包括NF-k B在内) 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这些促炎转录因子调节的相关分子,如单核细胞化学引诱物蛋白1、ICAM-1、 MMP-2、MMP-9和组织因子(TF)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鉴于rh EGF和胰岛素在创面愈合方面存在累加作用,本实验在传统rh EGF治疗烧伤大鼠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局部胰岛素治疗,观察促进创面愈合的进程,同时观察这种治疗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对MIP-2和MCP-1表达的影响。
试验数据分析后,笔者发现单用rh EGF处理创面相对空白对照组而言可以促进MIP-2和MCP-1的表达,并提高创面愈合率。这验证了rh EGF对大鼠创伤皮肤的促生长作用,同时也提示rh EGF促生长作用机制中包括促进MIP-2和MCP-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而局部小剂量胰岛素联合rh EGF处理创面后相对空白对照组而言促进MIP-2和MCP-1表达明确,亦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率。同时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用药组相对单用rh EGF组而言能够在更早时间促进MIP-2和MCP-1的表达,同时通过大体标本的观察笔者发现大鼠创面愈合率在联合用药组中恢复的更快。此外,烧伤所导致的应激胰岛素抵抗可能引起高血糖,但烧伤治疗中使用胰岛素并非出于控制血糖的目的,也不会引起低血糖。 通过对实验组大鼠随机血糖的检测表明,皮下注射0.05 IU长效胰岛素对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这表明,局部小剂量胰岛素联合rh EGF的目的和作用, 是能够有效地促进MIP-2和MCP-1基因的表达和翻译,进而再次作用下促进了创面的修复。同时较传统治疗方法而言,联合用药起效更加迅速,对预防创面修复时间过长而继发的感染和休克等风险更为有效。综上所述,小剂量局部胰岛素联合rh EGF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rh EGF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亦相对安全。
摘要:目的 评价小剂量局部胰岛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烧伤大鼠创面MIP-2和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150只成年雄性大鼠建立深II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A和实验组B,每组50只。对照组大鼠创面予生理盐水处理,实验组A大鼠创面予rhEGF处理,实验组B大鼠创面予小剂量局部胰岛素联合rh EGF。同时在实验的3、6、9、12、14 d 5个时点,每组大鼠随机选取10只进行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同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IP-2和MCP-1基因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分析MIP-2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了解小剂量局部胰岛素联合rh EGF对烧伤大鼠创面MIP-2和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程度和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同时实验组B较实验组A创面愈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MIP-2和MC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在相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实验组A大鼠上述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在相同时间点较实验组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局部胰岛素联合rh EGF能够有效地促进烧伤大鼠创面MIP-2和MCP-1的表达,对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意义明显。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2007年6月-2008年12月2型DM患者64例, 年龄30~65岁, 病程1~10年, 均符合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新的诊断标准: (1) DM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 (FBG) 水平≥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试验) 中餐后2h血糖水平 (2hPG) ≥11.1mmol/L。均无应激状态及严重肝、肾功能损伤, 且排除其他影响代谢的疾病。既往均口服其他降糖药物, 但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男24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56±8) 岁;平均病程 (3.5±1.6) 年;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57±7) 岁;平均病程 (3.4±1.8) 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治疗期间, 均适当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为0.3~0.5U·kg-1·d-1, 按早餐前用量占全天用量的50%~70%、晚餐前用量占全天用量的30%~50%进行剂量分配, 根据空腹指尖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如不达标, 每次增加4~6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口服, 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2周。1.3 观察指标 血糖监测:选用美国会好自动血糖仪检测指尖血进行血糖监测, 每周测量并记录FBG 2次、固定早餐后2h血糖1次;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检测:采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用微粒色谱法 (取5μl全血) 进行HbA1c检测, 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疗程结束时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 结 果
2.1 血糖指标
2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微低血糖反应发生, 进食后缓解, 其中治疗组因不能耐受低血糖而退出3例;2组疗程结束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3 讨 论
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临床分为1型、2型。从病理学讲, 2型DM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从而使血糖升高, 患者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下降等临床表现。持续的高血糖可使患者血管内皮损伤, 出现各种并发症。根据欧洲糖尿病诊断协作分析组 (DECODE) 研究结果, 2hPG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志物和真实的危险因素, 高血糖可通过山梨醇途径、氨基己糖途径、蛋白激酸C途径和晚期基化终末产物途径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2hPG是DM控制的关键点[2]。高血糖诱导外周血金属蛋白酶9 (MMP-9) 的表达, 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非DM患者更不稳定, 直接导致了2型DM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3]。大量的体外研究已证实, 将胰岛β细胞长期暴露在高糖浓度下可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损害β细胞的功能而表现出糖毒性, 而暴露在高脂肪酸浓度下的胰岛细胞只有同时存在高糖时才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即脂毒性只有在高糖的背景下才显示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作用[4]。持续的高糖可直接损伤β细胞, 加重胰岛素抵抗称之为葡萄糖毒性, 改善血糖控制此毒性作用, 可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或消失[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有研究显示, 可在进餐前按需输入负荷量胰岛素以控制2hPG, 从而使患者全天的血糖都尽可能达到良好的控制[6]。诺和灵30R更好的模拟了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具有快速吸收、快速达峰、快速回复基础状态、有效降低2hPG并保持24h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显著改善HbA1c水平。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 其不单是控制血糖, 更重要的是纠正伴随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其不仅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减少胰岛素抵抗, 是治疗2型DM的较好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诺和灵30R) 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DM) 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治疗期间均适当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口服, 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FBG、2hPG、HbA1c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微低血糖反应发生, 进食后缓解。2组疗程结束后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减少胰岛素抵抗, 同时避免了大剂量应用胰岛素出现的低血糖事件, 避免或延缓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是治疗2型DM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诺和灵30R,盐酸吡格列酮,糖尿病, 2型
参考文献
[1]The writing team for the diabetes contorl and complication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 research group.effect of intensive therapy on the microvascular complitions of type1diabetes mellitus[J].JAMA, 2002, 287 (19) :2563.2569.
[2]Gregory Ronald Fuicher.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N].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07.31.
[3]Cipolione F, Iezzi A, Fazia M, et al.The receptor RAGE as a prosression factor amplifying arach;donate.dependent inflammatory and protrolytic response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role of glycemic control[J].Circulation, 2003, 108 (9) :1070.1077.
[4]张建功, 程桦, 黎峰, 等.血糖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美感性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19 (1) 22.23.
[5]Poitout V, Hagman D, Stein R, et al.Regulation of the insulin gene by glucose and fatty acids[J].J Nutr, 2006, 136 (4) :873.876.
[6]王静, 谭擎缨, 阮芸, 等.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力创研究[J].上海医学, 2005, 28 (9) :37.39.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推荐阅读: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5
重组胰岛素11-21
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论文12-11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05-13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0-20
胰岛素泵注射08-21
胰岛素注射治疗10-23
规范胰岛素的注射论文11-26
胰岛素规范注射九步骤12-11
注射胰岛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