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

2024-05-13

注射胰岛(共11篇)

注射胰岛 篇1

注射胰岛素总有很多障碍, 很多糖友因此就放弃了胰岛素, 或者干脆拒绝使用胰岛素。事实上, 注射胰岛素过程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面对不同的问题, 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定不要千篇一律的选择放弃。

注射过程规范就可以避免的问题

皮肤感染。感染常常是由于皮肤不卫生引起, 注意皮肤卫生和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可以避免发生皮肤感染。面对感染, 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出现感染, 更换输注部位, 同时看看自己的操作手法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没有问题, 那就应该更加小心仔细地给输注部位消毒, 而且可以在该部位事先涂上抗生素药膏。对于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友来说, 感染也是可以预防的, 最重要的是正确的操作以及对皮肤的消毒准备工作。严格遵守输注部位的无菌操作, 这对于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胰岛素漏。偶尔有部分糖友在拔针时, 有少许胰岛素会顺着针眼流出, 这样会引起胰岛素注射剂量的不准确。防止胰岛素漏发生的办法是规范的注射过程。有效防止胰岛素漏的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赘, 45°角度进针, 推注射器时速度略微放慢, 注射后迅速用棉球压住注射针眼。针头被堵常常发生在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 重复使用注射器时更容易出现针头被堵, 此时就需要更换针头了。

改变注射方式可以解决的问题

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疼痛, 是每个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友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也是许多糖友为什么拒绝胰岛素, 不配合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因。在前面注射技巧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如何减轻注射痛苦的方法。另外, 如果在某次注射时, 疼痛异常明显, 常常是因为进针部位碰到了某根皮下神经, 此时如疼痛尚能忍受, 可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如果疼痛无法忍受, 可更换注射部位再注射。

注射后引起皮肤青肿。某些糖友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 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其实这不止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 其他药物注射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原来, 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 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 一般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 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瘀青, 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脂肪垫。脂肪垫的形成, 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 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 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糖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低血糖。低血糖的确可怕, 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 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糖友昏迷。不过2型糖友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糖友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 有备方能无患。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 尤其在餐前和夜间, 但2型糖友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常比较轻, 危害性较小, 多数通过两餐间或睡前加餐可预防或避免。

脂肪萎缩。脂肪萎缩临床上较为少见, 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 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糖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 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 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 但研究发现, 使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制剂, 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皮下脂肪萎缩。

克服心理障碍可以解决的问题

还是疼痛。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糖友, 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 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 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糖友, 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 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 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

担心上瘾。首先, 胰岛素不是“毒麻药品”, 它与“海洛因”, “吗啡”, “度冷丁”本质上是不同的。当人体自身所产生的胰岛素在口服药物的作用下已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时, 这时往往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但这是需要, 而不能说“上瘾”了, 就如同我们饿了需要食物, 呼吸需要空气一样。而且, 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例如, 当糖友处于暂时性的肝肾功能异常时, 某些降糖的口服药无法很好分解, 所以这个时候糖友要打胰岛素, 而肝肾功能恢复后, 可再换用口服药物。另外, 目前有一种较新的观点认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友, 采用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 可使得已经“筋疲力尽”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整”, 同时血糖的控制可以减轻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糖毒性”, 使胰岛细胞恢复其功能, 可以正常工作。

体重增加。不少2型糖友连续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后, 随着血糖得到控制, 同时发现自己的体重常有所增加, 多数糖友常把责任全部推到胰岛素头上, 甚至因此而停用胰岛素。对此, 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在应用胰岛素使血糖获得控制后, 尿中随之流失的葡萄糖减少了, 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损耗, 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体重增加并不全是胰岛素本身惹的祸, 假如糖友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 合理控制膳食、加强体育锻炼, 使热量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 糖友体重还会增加吗?

该考虑更换或者放弃胰岛素的情况

胰岛素过敏。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者并不多见, 这种反应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糖友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 症状大致上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 为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的红肿、瘙痒、水疱、硬结等, 一般持续2小时后逐渐消退。为了预防出现局部过敏反应, 应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 达到皮下组织。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 重者可发生休克, 一般发生在停用胰岛素数月后又恢复使用胰岛素的糖友, 对这类糖友可采用脱敏疗法。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就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 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

发生胰岛素抵抗时, 有以下解决办法: (1) 更换胰岛素剂型。换用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 (2) 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大多数有较高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糖友疗效较好。但如果应用后, 胰岛素抵抗未得以控制, 则须停用。 (3) 加服降糖药, 磺脲类以及双胍类药物均可选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用基因工程合成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可改善2型糖友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 (4) 用动物胰岛素治疗, 可能会诱导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导致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此时只要更换人胰岛素就可以恢复胰岛素的作用。

必须用胰岛素的人

经常会有糖友问:“我必须用胰岛素吗?”必须使用胰岛素的理由有些是它可以救命, 而有些则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延长糖友的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

1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该型糖友的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被完全破坏, 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 该型的糖友体内就会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 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因此, 对于1型糖友而言, 必须使用胰岛素。

2型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体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 二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使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内尚能分泌胰岛素, 多数2型糖友不必使用胰岛素。但是, 对2型糖友的长期观察发现, 很多糖友大约在患病8~10年左右就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了。

“多病”的糖友, 必须使用胰岛素, 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其他疾病或者状况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谢紊乱, 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友, 可能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的高渗昏迷, 而危及生命。二是其他疾病会引起口服降糖药蓄积中毒, 比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缺氧 (比如心功能衰竭) 的糖友, 因为口服降糖药在体内代谢不畅, 可使药物蓄积, 副作用加重。

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 但降糖药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 甚至导致胎儿畸形。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 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因此, 糖尿病孕妇的血糖高到依靠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的时侯, 就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以确保母婴都安全。

胰岛素停用的标准

胰岛素并非是用上就不能停的, 很多情况下, 糖友是可以和胰岛素说再见的。不过这需要慎重监测各项指标, 只有在符合停用胰岛素的条件时, 才能停用。

1.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糖友, 以及初发的2型糖友, 经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解除了高糖毒性, 胰岛B细胞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血糖水平达标, 每日胰岛素用量<30U, 空腹C肽>0.4nmol/L, 餐后C肽>0.8~1.0nmol/L。

2.一般状态良好, 无严重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3.经胰岛素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检查, 排除1型糖尿病 (包括成人型和青少年型) 。

4.对于感染、妊娠、手术等原因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 当应激因素消除后, 应逐渐停用胰岛素, 改为口服药物治疗。

如何停用胰岛素

1.如原来应用的胰岛素剂量偏大, 开始时可将胰岛素的剂量减半, 同时加用磺脲类药物, 但初始剂量不宜太大, 以后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直至停用, 并逐渐增加磺脲类药物的剂量。如血糖、尿糖仍控制不佳, 则考虑加服双胍类药物。如餐后血糖水平较高, 可改用或加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如原来应用的胰岛素剂量不大, 每日总量不超过20U, 一开始即可全部停用胰岛素, 完全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替代治疗。超重及肥胖的糖友, 首选双胍类药物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消瘦或体重正常的糖友可首选胰岛素促泌剂。单用一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 可采用联合治疗 (双胍类、磺脲类) , 药物剂量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3.需要说明的是, 当胰岛素每日用量超过40U时, 一般不主张单独换用磺脲类药物治疗, 因为磺脲类药物最大允许剂量的降糖效果, 大约与30~40U胰岛素相当。停用胰岛素西方专家建议将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减少10%~15%, 同时严密监测血糖水平, 确保血糖控制情况没有恶化。

4.如果血糖水平有所升高, 则恢复原始剂量;如血糖水平未见升高, 可继续减少胰岛素用量, 每1~2周减少10%~15%。

5.当每日胰岛素用量减低至0.3~0.4U/kg时, 可尝试停用胰岛素, 以磺脲类药物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取而代之。

6.如果血糖水平接近正常, 每日胰岛素用量较低、仅需0.25~0.3U/kg时, 通常可以单用磺脲类药物作为替代治疗, 尽管可能需要相对较高的剂量。磺脲类药物起效较快, 胰岛素可以即刻停用。如果血糖水平较高, 或者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为0.3~0.4U/kg, 通常可采用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二甲双胍需要3~6周完全起效, 因此在这一期间应继续使用胰岛素, 且通常剂量减半。一般不可突然停用。

正确的注射方法

1.先备饭菜再注射。糖友一般应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 而且要保证30分钟后可以进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好饭菜之后, 再打胰岛素, 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危险情况的发生。另外, 糖友身边要准备一些巧克力、饼干之类的食物, 防止发生低血糖。

2.各部位轮换注射。糖友可以选择双臂三角肌下缘、腹壁两侧、大腿前侧和外侧等部位有计划地轮流注射胰岛素,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注射造成的损伤。一旦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红肿等现象, 要停止在此部位注射。

3.正确消毒和及时更换针头。正确消毒和及时更换针头都是为了避免感染。使用胰岛素笔的糖友, 要应用碘酒、酒精消毒注射部位, 消毒液也可用安尔碘等, 对于有碘过敏史的糖友, 可以直接用酒精消毒, 消毒范围是注射部位周围5~10厘米。还要注意及时更换针头。

4.掌握注射技巧。对于过于消瘦的糖友, 注射时, 除了绷紧皮肤外, 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 注射角度应适当减小。在腹壁等部位注射时, 由于皮下脂肪较厚, 同样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 但注射角度要大一些 (甚至可达90°) , 以确保将药液注射到皮下。

5.用胰岛素笔的糖友。在注射前要先确定笔中是否还有足够的药液, 然后上下左右摇一下胰岛素笔, 使药液均匀, 避免沉淀。注射时调整好剂量。注射完毕后, 不要立即拔针, 应停留5~9秒, 然后拔针, 确保胰岛素注射剂量准确。

6.监测血糖。除了要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 糖友还要定时监测血糖, 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定期咨询医生。只要糖友积极地面对生活, 健康就永远在糖友身边。

注射胰岛 篇2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英文名称:Insulin Aspart Injectio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门冬胰岛素(用生物技术将人胰岛素氨基酸链B28位的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替代)。其它成份为甘油、苯酚、间甲酚、氯化锌、氯化钠、二水磷酸二钠、氢氧化钠、盐酸。【适应症】 用于治疗糖尿病 【用法用量】

本品比可溶性人胰岛素起效更快,持续作用时间更短,由于快速起效,所以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如有必要,可于餐后立即给药。本品剂量需个体化,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但一般应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合并使用,至少每日一次。胰岛素需求量通常为每公斤体重每日0.5-1.0U。其中2/3用量是餐时胰岛素,另1/3用量是基础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改善可以有效延缓晚期合并症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建议改善代谢控制,包括进行血糖检测。本品经皮下注射,部位可选择腹壁、大腿、三角肌区域和臀肌区域,或在腹壁连续输注。注射位置应在同一区 【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本品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剂量相关,且与胰岛素药理学作用有关。与其他胰岛素制剂相同,低血糖是本品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远高于需要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重度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和/或惊厥以及暂时性或永久性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经验表明,低血糖发生的频率随患者的人群和用法用量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无法呈现低血糖发生的确切频率。

在临床试验期间,本品与人胰岛紊相比,低血糖的总体发生率没有差异。

总结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经过总体判断认为和本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下所列。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定义如下:少见不良反应(大于1/1000;小于1/100),罕见不良反应(大于1/10000;小于1/1000),个别不良反应病例定义为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小于1/10000),包括单独的病例报告。在每个频率分组下,不良反应均按照严重程度的降序列出。1.免疫系统失调

少见不良反应-荨麻疹,皮疹,出疹。非常罕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全身性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包括全身性皮疹、瘙痒、出汗、胃肠遒不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和血压下降。全身性过敏反应有可能危及生命。2.神经系统异常

罕见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快速改善血糖水平控制可能发生急性痛性神经病变,这种症状通常是可逆的。3.视觉异常

少见不良反应-屈光不正。

胰岛素治疗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屈光不正。这种现象通常为一过性的。少见不良反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良好可降低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但是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突然改善血糖水平控制可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4.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5.少见不良反应-脂肪代谢障碍。

6.注射部位可能会发生脂肪代谢障碍。这一情况通常是因为未在注射区域内轮换注射点所致。7.少见不良反应-局部超敏反应。

在胰岛素治疗期时,可能发生注射点局部的超敏反应(如红、肿和瘙痒)。上述反应通常为暂时性的,在继续治疗的过程中会自行消失。全身不适和注射部位异常 8.少见不良反应-水肿

胰岛素治疗的初期有可能出现水肿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为一过性的。【禁忌】

低血糖,对门冬胰岛素或制剂中其它成份过敏者。【注意事项】

1.本品注射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时,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可能是致命的。

2.血糖控制有显著改善的患者(如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低血糖的先兆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变,应提醒患者注意如果发生低血糖症状,因人胰岛素类似物起效迅速的药效学特征,注射本品后低血糖症状的出现会比可溶性人胰岛素早。

3.本品的注射时间应与进餐时间紧密相连,即紧邻餐前。本品起效迅速,所以必须同时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及合并用药是否会延迟食物的吸收。

4.伴有其他疾病时(特别是感染时),通常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会增加。

5.患者换用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时,与先前使用的胰岛素相比,低血糖的早期先兆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变或不太显著。患者换用不同类型或品牌的胰岛素制剂的过程,必须在严密的医疗监控下进行。以下方面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剂量改变:药物规格、品牌、类型、种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和/或生产工艺。患者换用本品时如果需要调整剂量或用药次数,则可以在首次给药时,或者在开始治疗的几周或几个月内进行调整。6.与其他任何胰岛素治疗一样,使用本品时可能发生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和炎症。为减少或避免这些反应,应在同一注射区域内持续轮换注射点。这些反应通常会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罕见情况下,注射部位反应可能需要终止使用本品。7.漏餐或进行无计划,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可导致低血糖。如果增强了体力活动或者改变了正常饮食,也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8.餐后立即运动会增加低血糖的危险。9.运动员慎用。

10.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11.低血糖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这些能力受损,会造成危险(如在驾驶汽车和操作机械的过程中)。

12.应特别提醒患者注意避免在驾驶时出现低血糖,尤其是低血糖先兆症状不明显或缺乏及既往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上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患者能否安全操作。【药物相互作用】

已知一些药物可以影响糖代谢。下列物质可降低胰岛素用量: 口服降糖药(OHAS),奥曲肽,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非选择性b-肾腺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水杨酸盐,乙醇,合成代谢类固醇和硫胺类制剂。以下物质可增加胰岛素用量: 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交感神经兴奋剂和丹那唑。b-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乙醇可以加剧和延长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作用。【药理作用】

门冬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门冬胰岛素分子与肌肉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吸收,同时抑制肝糖元释放来实现的。诺和锐笔芯中人胰岛素氨基酸链的B28位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代替,所以可溶性人胰岛素中形成六聚体的倾向在门冬胰岛素中被降低了。因此,与可溶性人胰岛素相比,皮下吸收速度更快。【贮藏】

解读注射胰岛素 篇3

选好注射部位

根据人生理结构的差异,胰岛素的注射以腹部吸收最快,其次是上臂、大腿和臀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考虑不同部位间的吸收差异。为了防止注射部位的增生或萎缩,应该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专家推荐在一个区域内轮换注射,而不是每次注射轮换到不同部位。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每天的吸收差异。

注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在开始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后,一定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果有以下不良情况就应该及时就医。

1.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

2.皮下脂肪营养不良:长期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时,出现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表现为皮下凹陷、硬节等。

3.胰岛素过敏: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或非纯化胰岛素,分为局部与全身性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紫癜,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胰岛素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体内有失水,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一旦接受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后,体内水钠潴留,出现颜面与四肢水肿,一般数日内可自行吸收。

5.体重增加:在注射胰岛素后引起腹部肥胖,为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改用纯化胰岛素,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的剂型

目前临床上用的大部分是人胰岛素,按照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约为半小时,持续6小时,中效胰岛素的起效时间约为1小时,高峰为8~10小时。所以短效胰岛素可控制第一餐后的血糖,中效胰岛素可控制第二餐后的血糖,根据不同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胰岛素,此外还有一种混合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的一般应在饭前30分钟皮下注射。

胰岛素的注射次数

先注射胰岛素,后测血糖 篇4

现在我在家一天要测好几次血糖。胰岛素每天注射两次:早餐和晚餐前。医生建议我监测血糖三次:早上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睡前血糖。

有一次, 为了了解其他两餐的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 吃晚饭前, 我先注射了胰岛素, 过了一刻钟, 忽然想起没测量血糖, 就拿出血糖仪来测血糖, 血糖竟然只有2.1mmol/L (餐后2小时是10.0 mmol/L) 。严重的低血糖!虽说没有症状, 这个数值还是把我吓了一大跳。

这次经验, 让我明白:测血糖一定要在注射胰岛素之前, 否则, 先注射胰岛素后测血糖的话, 测出来的血糖值可能会很低, 而且注射胰岛素之后的血糖值, 已不是正常的餐前血糖值了。

另外, 注射胰岛素的糖友, 在注射完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食, 即便先测的血糖值高, 也不能不进食, 以防低血糖。

初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友, 先要多测几次, 一天七次, 记录下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化, 保证不发生低血糖。否则要适当减量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后如何加餐 篇5

我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经20多年了。最近1年来,我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每天注射3次。为了更好地控制病情,我在平时尽量少吃饭、多吃菜,在晚上则只吃菜,不吃饭。但近1个月以来,我经常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十分痛苦。请问,我应如何加餐才能避免发生低血糖?

北京 张华

张华读者:

低血糖对人的危害极大。人脑细胞的能量来源是糖,人们发生严重低血糖若超过2个小时,就可使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合理地制定饮食方案,不要一味地减少进食量。

糖尿病患者若需每日注射3次胰岛素进行治疗,应在胰岛素发挥最强作用以前的时间段,如上午9~10时、下午3时及晚间睡前酌情加餐。如果经常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应检测一下凌晨3点的血糖水平。此时的血糖值如果在正常值以下,患者就可在睡前进食一些食物。睡前加餐的时间可为餐后3小时或睡前1小时。一般来说,在每次加餐时应吃约25克(半两)的主食。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加餐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单纯进食肉类或蛋类食品,而应适当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大米、面食、玉米、燕麦、高粱米、红薯等。

2.进食量不要过大,以免导致体重超标,使病情恶化。

我可以静脉注射胰岛素吗? 篇6

美国认证糖尿病教育专家、注册营养师克里斯蒂·帕金针对此问题的答复如下:

“我先直接告诉你答案吧——千万别这么干!

这样做一点也谈不上安全, 这不仅仅是听起来很疯狂, 它事实上就是很疯狂!下面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你一定知道, 我们的身体需要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特别是在你吃了东西、血糖水平开始上升的时候。正常情况下, 胰腺会在几个小时内释放出少量的胰岛素, 就足以应对血糖的升高了。大体上看, 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因为胰岛素是以逐渐吸收的形式进入到血液中, 模拟了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血糖升高的反应。

而当胰岛素通过静脉注射后, 尽管降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但不幸的是其效果很短暂, 而且, 胰岛素不是被逐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而是立即大量进入到血液中, 其结果是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 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下降, 从而会引起低血糖。如果治疗不及时, 血糖过低可能导致昏迷, 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胰岛素也有静脉应用的情况, 但那多是由于血糖超高或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住院, 又或是糖尿病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昏迷患者补充营养物质) , 需要注射葡萄糖而在注射液中加用胰岛素。在医院里面的胰岛素静脉滴注, 所用的胰岛素是常规胰岛素, 而且滴注速度较为缓慢。严格的医院管理、严谨的医疗支持和监测可保障患者的安全。

而在医疗场所以外的胰岛素静脉注射, 一来由于输注速度无法严格控制, 二来由于缺乏严格的医疗监管, 出现低血糖以及因静脉注射导致感染的可能性都非常高, 这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低血糖的后果前面已经说过了, 而因静脉注射引起的感染, 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不排除有因滥用注射器具而罹患菌血症, 甚至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的可能性。

对于你的担忧, 血糖过高时高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当你的血糖过高的时候, 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 额外加用一次速效胰岛素。你还可以通过减少胰岛素泵离体时间 (胰岛素泵离体尽量不超过1小时) , 来使血糖尽可能地保持平稳。

首次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系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7年艾达诊断标准, 经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患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需要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 胰岛素均由患者自己使用诺和笔进行多次皮下注射, 其中男50例, 女34例;年龄最小43岁, 最大81岁, 平均60.3岁;初中以下文化44例, 初中以上文化40例;病程最短为初发, 最长为22年, 平均7.6年。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 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认知程度, 是否有思想准备, 有无紧张恐惧, 对胰岛素治疗配合与否及副作用的顾虑, 患者自身注射能力, 经济状况, 使用胰岛素后患者的情况反应及配合程度, 使用胰岛素后症状是否改善, 有无出现并发症等, 再加上具体观察, 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通过调查, 患者心理特点表现为:

2.1 焦虑、恐惧心理

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 造成许多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反应, 故焦虑反应较普遍, 比如情绪紧张、易激动、好发脾气、心胸狭窄等等。尤其是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感到恐惧, 对自己缺乏信心, 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 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后, 终身对胰岛素依赖。

2.2 绝望心理

由于病情加重, 对口服多种降糖药物血糖仍旧波动, 医疗中的各种检查结果不理想, 及患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患者心理承受力低下, 出现神志不安, 日常行为难以自理, 有的甚至做出自杀。

2.3 猜疑心理

表现为对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的怀疑, 对胰岛素副作用的过分担忧, 怀疑猜测医生、护士、他人隐瞒病情, 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 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身, 对其他患者的病程结果进行无故的病情联想, 导致身体怠倦, 神志恍惚, 身心疲惫。

2.4 拮抗心理

对自身的病情满不在平, 经常违背医嘱, 不积极治疗, 尤其在病情好转后, 擅自减少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和剂量, 甚至自动放弃治疗。

3 心理护理

3.1 糖尿病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不足, 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书籍、宣传册及面对面的信息指导让患者明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益处。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 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 并加以纠正。记录中应包括每天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值和饮食量、进食时间以及用药与时间, 特别是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每天的运动量, 运动时间和一些特别的事件, 如发烧等。

3.2 第一次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一般来说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需要很强的专业性, 担心注射时出现错误。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笔 (R) 3型具有剂量精确, 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8毫米30 G的注射针头是目前皮下注射使用的最细针头, 由于针头外层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护膜, 既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 又可减少注射时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还有患者在首次注射时, 手把手对患者进行教导效果非常理想。

3.3 低血糖的防治

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4 h, 有时也可在注射15~30 min出现。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并动态监测心悸、多汗、饥饿等症状, 应暂时停止注射, 轻者进水果糖甜点心, 重者给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l, 必要时酌情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注射液, 并告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3.4 密切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 与患者沟通, 使他们愿意把心理话倾吐出来, 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 增加信赖感。多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 避免产生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该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 应该主动关怀体贴他们。

3.5 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 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 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 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 如护理人员的心理、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知识。

4 体会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1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为57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5±5.6)岁,病程4 d~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运用速效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降糖治疗,按照我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应当为每位患者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起初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时,基础用量应当为总量的50%,剩余的50%应当为餐前大剂量,餐前大剂量可按照三餐1/3、1/3、1/3来分配[2]。在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时,就应当做好临床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指导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第一,置泵前护理。在此阶段内,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介绍胰岛素泵的操作过程,常见的故障以及处理办法等,可制作成为简易的卡片,便于患者随时阅读。随后应当调试胰岛素泵,两组患者均采用腹部置泵,按照操作说明将速效胰岛素笔芯装入储药器中,连接输注管路。随后按照医嘱,确定患者的基础量与餐前大剂量,调整好各时间段的基础量,反复核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来操作,在患者腹部所选位置处穿刺,并固管路。操作结束后,就应当将泵固定在患者的外衣口袋内,在运用胰岛素泵的前几天,可对患者进行床旁指导,带患者完全掌握后,在交给患者或者家属来操作。

第二,泵中护理。在此阶段内,护理人员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了人泵分离等情况,胰岛素泵能够耐受手机甚至飞机安检系统等电磁干扰,但是CT扫描或者MRI成像等放射检查属于强磁场环境,因此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应当暂时摘除胰岛素泵,以免损耗胰岛素泵的部件。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分离的时间不能超过1h。

第三,置泵后护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制定出胰岛素泵使用流程,实行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间内应当仔细观察患者佩戴胰岛素泵的运行状态,并作好详细记录。此外,还需作好每天8段的血糖监测,主要包括了三餐前、三餐后、10PM以及3AM的血糖值。患者入院后,科室每天都应当由主治医生查房,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控诉与餐前血糖为4~6 mmol/L为达标,6.1~7 mmol/L为一般,>7 mmol/L则为不达标。餐后血糖4~7.8 mmoI/L为达标,7.8~10 mmol/L为一般,>10 mmol/L为不达标。当患者的须糖<3.9 mmol/L时则为低血糖,假如患者出新了低血糖,应当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假如出现血糖偏高等情况,也应当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按照医嘱进行进一步处理。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置泵前告知患者胰岛素泵如何使用以及相关标准,置泵后观察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并做好记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路径指导后,空腹血糖为(5.43±0.84)mmol/L,餐后2 h(9.33±1.32)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4.5%,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空腹血糖为(6.64±0.95)mmol/L,餐后2 h(10.46±1.64)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16.9%,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胰岛素泵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胰岛素泵能够有效的模拟正常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减轻高血糖的毒性,纠正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3]。糖尿病患者运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后,就能够延缓大血管与微血管的并发症,如肾脏以及视网膜等,与一般的治疗形式相比,患者的寿命能够延长五年以上[4]。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血糖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与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有密切的联系。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路径指导后,空腹血糖为(5.43±0.84)mmol/L,餐后2h(9.33±1.32)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4.5%,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空腹血糖为(6.64±0.95)mmol/L,餐后2 h(10.46±1.64)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16.9%,可见系统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降低治疗风险。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当耐心为患者讲解了带泵治疗的过程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患者降低了治疗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5,6]。

综上所述,对于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减少与延缓糖尿病并发生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伟,宁光,周智广.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是现实还是梦想?[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09-312.

[2]李雪锋,孙明谨,王芳,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9):647-648.

[3]刘玉清,邸阜生,贾国瑜.糖尿病脂肪肝患者血浆CHGA与ATGL水平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4,42(1):13-16.

[4]宋效成,凌桂梅,黄斌,等.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4,,29(1):86-88.

[5]林萱,崔静,何汉武,等.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76-78.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篇9

1 心理护理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 因其终生需要进行注射胰岛素治疗, 很可能会产生悲观和恐惧等不良心理, 认为自己是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针对这些情况, 护士应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耐心解答患者提问, 告知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健康的心理和合理的治疗, 加上合理膳食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和正常人一样, 使病人能尽早接受注射胰岛素治疗。

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 护士须向患者讲明注射胰岛素大多数只是病情需要,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恢复后可停用胰岛素。使病人尽早放下包袱, 接受治疗, 早日康复。

2 注射胰岛素治疗期间的护理

2.1 胰岛素种类、注射时间和注射剂量

胰岛素常用制剂:超短效胰岛素, 起效时间为10min, 作用高峰时间30-40min, 持续时间为2-4h;短效胰岛素, 皮下注射起效时间为20-30min, 作用高峰时间为2-4h, 持续时间为5-8h;中效胰岛素, 起效时间为1.5-4h, 作用高峰时间为6-8h, 持续时间为12-24h;预混胰岛素, 为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不同比例预先进行混合得到的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 起效时间为30min无明显作用高峰, 持续时间为24h。

注射时间与进餐时间一定要配合好, 普通胰岛素应在餐前30min注射, 中长效胰岛素应在餐前1h注射。偶尔有时用餐不固定, 不可过于死板地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时间。吸取胰岛素时, 吸取剂量一定要准确, 多吸或少吸对病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2.2 注射部位选择及轮换

为避免组织萎缩或增厚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 须选择注射部位并注意轮换。一般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注射点经常更换避免疤痕和硬结, 两周内不要在同一点上注射两次, 不要在硬结下或皮下脂肪萎缩的部位注射[2]。

2.3 饮食方面的护理

根据标准体重、现有体重及活动量, 计算每日饮食量, 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早、中、晚三餐要定时定量进餐, 定时与胰岛素注射时间配合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 实行低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3]。为减轻胰岛的负担, 使之合理分泌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进食3餐, 且要定时定量, 不可随意增减食物[4]。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l/3、l/3、l/3, 三餐饮食内容要粗细粮搭配, 副食、荤素的搭配, 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鼓励病人多吃纤维素食品, 病人可根据不同热量更换内容选择食谱[3], 尽量少吃肝、胆、蛋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并适量补充维生素A、C及新鲜蔬菜[5]。

2.4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注射过多、进食不足或活动量过大等。发生多在注射胰岛素后作用最强的时间段。普通胰岛素最常发生时间为注射后2h。长效胰岛素为注射后14h, 若发生低血糖反应, 前者在白天, 易被发现, 后者多在夜间, 故要提高警惕, 患者夜间出现不适, 要想到低血糖发生的可能。一般低血糖时会出现乏力、饥饿、头晕、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情绪不稳、神志不清等症状, 此时应立即吃些高糖食品, 如糖水、饼干等, 神志不清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m L。

3 出院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 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治疗。糖尿病患者在家注射胰岛素应知道胰岛素的储存方法、突发低血糖应如何处理等。3.1使用的胰岛素笔不应放冰箱胰岛素在没有开封的情况下, 最好的储存方式是冰箱冷藏 (2℃-8℃) 。胰岛素笔及其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外面保存, 室温25℃下胰岛素也能保存4-6周, 而笔中的胰岛素会很快用完, 因此患者不必担心胰岛素笔中的胰岛素变质。如果气温超过30℃, 可使用保温袋保存。

3.2 运动护理

运动是糖尿病的一种辅助治疗[6]。应根据情况具体掌握运动量, 不要进行过激的运动, 合并高血压病, 不稳定心绞痛, 心梗的患者最好不要晨练, 避免发生低血糖、心梗、脑血管等意外。考虑患者的运动能力、环境、生活习惯, 将动静运动以及柔和的体操等很好的结合起来, 逐渐增加强度和持续时间[7]。运动时注意是否有痛苦、出汗、心慌、饥饿等现象。

3.3 发生低血糖要及时处理

注射胰岛素期间, 如果注射剂量不准确或是没有定时定量进餐, 以及注射部位错误等, 都可能发生低血糖, 而低血糖严重者可能直接危及生命。随身携带一些糖果, 以备低血糖时服用;随时携带一张说明自己病情、用药情况、联系电话的卡片, 以备应急使用[4]。老年人, 易发生低血糖不宜控制过严, 若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无力、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头晕、恶心、烦躁等, 应随时备有能迅速提高血糖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马克勤, 陈慧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 2007, 10:23-24.

[2]冯琼青.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护理体会.中国基层医药, 2007, l4 (8) :1401.

[3]于英杰, 林桂荣.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8 (4) :159.

[4]刘淑云, 李道平, 王俊慧.糖尿病的护理方法[J].中外医疗, 2009, 7:120.

[5]韩海英.糖尿病的护理现状[J].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8, 6 (11) :53-55

[6]杨恩凤.糖尿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交通医学, 2003, 17 (2) :234.

您会注射胰岛素吗 篇10

◎注射前要先弄清胰岛素的含量

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首先要了解自己应该注射多少剂量的胰岛素。一般每瓶10毫升的胰岛素注射液含胰岛素400单位,即每1毫升胰岛素注射液中含有40单位胰岛素。但也有每瓶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液含300单位的胰岛素。因此,患者在注射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所用的胰岛素注射液每毫升中含多少单位的胰岛素,以免因为注射剂量的错误而使患者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

◎要学会使用不同种类的注射器

一般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注射器有两种:一种为1毫升容量的普通注射器,也就是国产的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上标注的刻度单位为“ml”(毫升)。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所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含量进行单位换算。另一种注射器是注射胰岛素专用的,也就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笔式胰岛素注射器。这种注射器是按每毫升胰岛素注射液中含40单位胰岛素制作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这种注射器,则不必再进行胰岛素的单位换算。

◎要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很多,如腹壁、双上臂外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不同可以影响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一般来说,在腹壁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双上臂外侧次之,臀部及大腿外侧则慢些。所以,长期在大腿外侧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若偶尔改在腹壁上注射,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而长期在同一部位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还会使局部组织吸收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此外,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皮下脂肪营养不良,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双上臂及腹壁两侧都出现了皮下脂肪营养不良现象,其控制血糖的效果就不会理想。所以,该病患者要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皮肤健康,严格按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

◎要讲究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注射前半小时应先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注射。

操作者在注射前一定要洗手,再准备好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胰岛素时所需要的用品。

注射短效胰岛素时,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的瓶盖,然后用注射器抽取与所需胰岛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气,并将其注入胰岛素的药瓶内,再用左手将胰岛素的药瓶倒转,用右手持注射器抽取胰岛素注射液。

如果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应将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瓶平放在手心中,用双手夹住药瓶,来回滚动十下左右,让瓶内药液充分混匀,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注射。

自行混合两种剂型的胰岛素时,必须按上面的步骤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把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的药瓶内,这瓶胰岛素则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选好注射部位后,要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待酒精干后,用一只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捏起约1寸左右,用另一只手将针头的一半以45度角刺入注射部位,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针头要在皮下停留10秒钟左右再拔出,不可按揉注射部位。

注射胰岛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7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32例;年龄36~78岁, 平均 (56.7±13.8) 岁;病程8个月~3年, 平均 (1.2±0.7) 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4], 初诊时空腹血糖>11.1 mmol/L, 且均未使用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排除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 其中A组男性19例, 女性16例, 平均年龄 (56.8±13.7) 岁, 平均病程 (1.2±0.7) 年;B组男性19例, 女性16例, 平均年龄 (56.7±13.9) 岁, 平均病程 (1.2±0.7)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及药物

重组人胰岛素优必林R (美国礼来公司) , 美国Mini M2de508型胰岛素泵。

1.3 治疗

A组患者于每日三餐前30 min和睡前经皮下注射胰岛素, 总用量为0.44 U/ (kg·d) , 按照30%、20%、20%、30%分配。B组根据患者血糖值及体质量设定胰岛素基础量及三餐前的追加量, 起始剂量0.44 U/ (kg·d) , 24 h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基础量为全天胰岛素量的50%, 余下50%于三餐前平均分配输注。采用血糖仪监测餐前、餐后2 h的血糖浓度, 根据血糖浓度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共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2周, 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包括: (1) 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浓度4.4~7.0 mmol/L, 餐后2 h血糖浓度4.4~10.0 mmol/L; (2) 第11~14天的全天胰岛素平均用量; (3) 治疗期间的低血糖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取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周后, 两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 (P<0.05) ;治疗期间, A组有5例 (14.29%) 低血糖, B组1例 (2.86%) 低血糖, 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A组相比, 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需接受终身治疗[5], 以往采用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取得一定疗效, 但多次注射会带来不便, 低血糖情况较多, 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成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另一手段[6]。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功能出现进行性衰退, 其病变的关键是胰岛B细胞出现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长期高血压状态产生“糖毒性”, 会加剧胰岛B细胞的进行性损伤及胰岛素抵抗, 其损伤作用是不可逆的。在2型糖尿病早期, 高血糖所引起的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的下降状态是可逆转的[7]。24 h胰岛素泵持续输注, 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 能够持续、平稳输注胰岛素, 避免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降糖作用, 且其控制血糖的效果相当。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能够降低胰岛素用量, 且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低, 提示胰岛素泵的降糖作用更加稳定, 引起血糖波动较小。胰岛素泵治疗能够模拟胰岛素生理节律分泌, 减少了多次皮下注射所带来的痛苦,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 A组 (n=35) 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 B组 (n=35) 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 (P<0.05) ;治疗期间, 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P<0.05) 。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 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血糖浓度

参考文献

[1]徐华永, 董志春, 任于晗, 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 32 (34) :60-62.

[2]郑霞, 郝立鹏, 薛灵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5) :231.

[3]韩瑛, 吕肖锋.早期胰岛素泵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胰升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9 (2) :122-124.

[4]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87-809.

[5]李芳.480例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 2009, 22 (6) :1026-1027.

[6]呙金海, 李晓娇, 杨拯, 等.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32) :3615-3621.

上一篇:会议讨论下一篇:法治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