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通用8篇)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1
门冬胰岛素30是新一代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能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为了探讨该药疗效, 笔者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36例、女44例, 年龄50-69岁, 经用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及空腹血糖 (FPG) >11.1 mmol/L和 (或) 餐后2 h血糖 (2 hPG) >16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9.5者, 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病、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 早餐后2 h、午餐前及餐后2 h、晚餐前及餐后2 h、晚12时、凌晨 3时测血糖。对照组用胰岛素泵输注入胰岛素;治疗组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 晚12时加一次中效胰岛素。根据血糖结果设定门冬胰岛素30总量, 初始剂量比常规人胰岛素用量减少25%, 血糖控制满意时检测4次血糖作为观察值进行比较。两组疗程均为7~10 d。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
2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空腹2 h血糖为 (7.65±2.18) mmol/L, 早餐后 2 h为 (11.88±1.33) mmol/L, 午餐后2 h为*9.79±1.31) mmol/L, 晚餐后2 h为 (11.1±2.78) mmoL/L;治疗组分别为 (4.58±1.27) mmol/L、 (7.72 ±2.35) mmol/L、 (6.73±2.63) mmol/L和 (8.21±1.27) mmol/L。治疗组 24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低血糖发生者少 (P<0.05) 。
3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呈进行性衰退,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胰岛素抵抗, 减轻B细胞负荷, 延缓B细胞功能衰竭。因此, 尽快有效控制血糖是解除葡萄糖毒性和延缓B细胞功能衰竭的关键。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通过每日注射3次或3次以上胰岛素或应用胰岛素使血糖在短期内获得理想控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故而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且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但因费用昂贵, 很难在中小医院推广使用。门冬胰岛素30含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 是一种双时相人胰岛素类似物, 吸收更快, 可在更接近餐时用药, 从而使患者更灵活地安排用餐时间, 餐前即刻注射门冬胰岛素, 可比人胰岛素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1]。其多次皮下注射与中效胰岛素联用亦可以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且治疗费用较使用胰岛素泵明显降低。本结果表明, 治疗组 24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低血糖发生者少 (P<0.05) , 说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因此, 笔者认为门冬胰岛素30可有效控制24 h高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餐前或餐后注射均可达到良好效果;并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 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Jacobsen L, Sogaard B, Riis A.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a premixed formulation of soluble and protamine-retarded insulin aspart.Eur J Clin Pharmacol, 2000, 56 (5) :399-403.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2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西格列汀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96-01
预混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而临床上有许多患者胰岛素用量大但血糖却控制不佳,此时大多会加用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但不少患者因多种原因不适合使用。西格列汀是高选择性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DPP-4而提高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促进胰腺β细胞合成,释放胰岛素,并减少胰腺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从而控制血糖[1]。本研究旨在观察门冬胰岛素30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联合西格列汀后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糖尿病门诊随访使用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性别不限,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日剂量均大于50u,HbA1c均大于8%,且不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合并症。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维持原胰岛素剂量,治疗组每日加用西格列汀100mg口服,根据血糖适时调节胰岛素用量,疗程12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12周时FBG、2hBG、HbA1c、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FBG、2hBG、HbA1c、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FBG、2hBG、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标1。
2.2 安全性:低血糖为糖尿病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两组均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组为5例,对照组6例,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治疗组有3例出现轻微腹胀感,未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
3 讨论
预混胰岛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但临床上仍有许多患者胰岛素剂量较大但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此时往往会加用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但仍有许多患者不适合使用或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西格列汀是高选择性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有研究显示,西格列汀单药对HbA1c的降幅达0.6%~0.9%[2],在亚洲患者中对HbA1c的降幅达1%[3],本研究显示治疗12周后,治疗组(胰岛素+西格列汀)FBG降低2.31mmol/L,2hBG降低4.42mmol/L,HbA1c降低1.7%,与对照组(胰岛素)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组(胰岛素+西格列汀)胰岛素减少16.86U,对照组(胰岛素)胰岛素增加3.97u,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低血糖反应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国内也有研究表明联用西格列汀可以使低血糖反应率下降[4]。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是高选择性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其通过多种途径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安全有效,为大剂量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Lotfy M,Singh J,Kalász H,et al,Medicinal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 of incretins Of incretins and DPP-4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Open Med Chem J,2011,5(Suppl 2):82-92.
[2] Raz I,Chen Y,Wu M,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tagliptin added to ongoing metform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Curr Med Res Opin,2008,24(2):537-550.
[3] Nonaka K,Kakikawa T,Sato A,ea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tagliptin monotherapy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8,79(2):291-298.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患者中, 男34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 (58±13) 岁, 糖尿病病程3~15年, 1型糖尿病16例, 2型糖尿病48例。参照世界卫生DPN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 (1) 四肢感觉异常 (包括痛觉、温度觉过敏或迟钝, 肢体麻木, 末端有束缚感、袜套感、踩棉花感, 针刺样疼痛、钝痛、灼痛等) 或步态不稳或肢体活动受限; (2) MDNS>6分。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调节等常规基础治疗, 采用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 同时予以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2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 1次/d, 15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消失或好转, 跟膝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神经电生理感觉传导速度 (SCV) 及运动传导速度 (MCV) 较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或跟膝腱反射改善, 神经电生理感觉传导速度 (SCV) 及运动传导速度 (MCV) 较前增加<5m/s。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2 结果
显效25例, 有效30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5.9%。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普遍存在血液黏稠度高和微循环障碍。多见于血糖未能很好的控制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 发病率高达60%, 是糖尿病代谢紊乱, 严重失代偿的一种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或完全瘫痪, 甚至致残。
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新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能很好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 既模拟了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同时又提供了基础胰岛素分泌, 低血糖发生率[1]。丹红注射液以丹参、红花为主要原料, 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连素等, 有显著改善微循环、多途径抗凝溶栓、调脂及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2,3]。我们运用门冬胰岛素30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满意, 能有效控制血糖, 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丹红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美云, 李德兵, 赵梓尧, 等.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 2011, 3:20-21.
[2]邓芳, 胡长林, 谢运兰.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J].中医杂志, 2006, 47 (10) :725.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3月-2012年10月单用诺和锐30血糖无法达标的2型糖尿病的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 并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肝肾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病程3~10年。
1.2 研究方法
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诺和锐30 (由诺和诺德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030082) ) +阿卡波糖 ( (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9995) 组为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 (诺和灵R, 由诺和诺德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070043) +地特胰岛素 (由诺和诺德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090101) 组为研究组。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入院后均进行正规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标准饮食, 采用散步作为体力活动。2组患者胰岛素起始剂量均为0.5U·kg-1·d-1。诺和锐30组为午餐前用量4~8U, 早、晚餐前用量为每天总量减去午餐前用量后平均分配, 均餐前即刻皮下注射, 同时三餐时加用阿卡波糖。诺和灵R (餐前15min皮下注射) +诺和平 (晚8时皮下注射) 组则分为胰岛素总量50%作为基础量, 50%作为餐前追加量, 按三餐分配。应用罗氏血糖仪监测7点血糖 (三餐前+餐后2h, 凌晨1∶00) , 根据血糖水平调整2组胰岛素剂量, 空腹血糖要求控制在4~6mmol/L, 餐后2h血糖要求控制在6~8mmol/L。研究期间患者出现不适时即刻测血糖以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低血糖标准为有明显低血糖症状或血糖≤3.3mmol/L, 严重低血糖标准为低血糖不能自救, 需静脉注射葡萄糖者。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血糖测试技术和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培训。患者住院治疗10d左右, 在空腹血糖达标及总体血糖平稳后出院, 于门诊每周随访1次至方案结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2组治疗前后餐前、餐后, 凌晨1∶00血糖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P<0.01) 。2组治疗后血糖、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胰岛素用量
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较研究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低血糖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 对照组无低血糖发生, 研究组发生低血糖5例, 占16.7%,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其他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排气增多, 腹胀, 均能耐受, 后期症状多数明显减少或消失。
3 讨论
在我国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血糖控制不佳, 其主要因素在于降糖类药物应用的单一性[1]。有报道指出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有帮助[2]。因此本研究将随机分组的患者分别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单一治疗, 以探讨其临床效果。
诺和锐30作为胰岛素类似物的预混剂, 它可以更好地模拟正常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 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缺陷是, 使用部分患者使用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不尽人意, 但加用诺和锐30的剂量, 以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作为代价。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 加用阿卡波糖可作为首要选择。阿卡波糖即常用降糖药物拜糖平, 它是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一种, 可以竞争并可逆性抑制人体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降低餐后血糖。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与4次胰岛素注射方案相比, 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同样可显著地降低了餐后血糖, 且又降低了空腹血糖及HbA1c, 使血糖控制全面达标, 同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减少由于胰岛素剂量加大引起的低血糖反应。而且阿卡波糖可单用也可与诺和锐30联用, 诺和锐30可餐时或餐后注射, 提高了治疗灵活性、依从性, 不但保证了生活质量, 更减轻了患者的思想压力。另外阿卡波糖的应用还可以获得血糖控制之外的益处, 研究表明阿卡波糖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49%, 使新发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下降34%[3]。所以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联用在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值得推荐。
摘要:目的 比较单用门冬胰岛素 (诺和锐) 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后和其改用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60例单用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锐30 3次皮下注射同时3餐嚼服阿卡波糖;研究组30例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地特胰岛素) 。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HbA1c都较前明显下降 (P<0.05) , 但2组之间3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诺和锐30+阿卡波糖较4次胰岛素注射使血糖达标时所用的胰岛素量减少, 并具有更少的低血糖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地特胰岛素
参考文献
[1] 莫碧芳.162例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5) :53-55.
[2] 刘辉.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3) :60-62.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5
关键词:门冬30R胰岛素,诺和灵30R,糖尿病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该病是由胰岛β功能衰退或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 该病当前已被世卫组织列为十大多发性疾病之一[1,2]。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值是预防其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而口服降糖类药物临床效果欠佳, 因此, 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新型胰岛素替代治疗, 但当前对胰岛β细胞最理想的保护疗法还处在争议。我院本次将门冬30R胰岛素与诺和灵30R分别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旨在对比两种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确诊的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 均采用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男79例, 女84例, 年龄39~72 (59.8±3.6) 岁。病程0.6~12 (7.5±2.6) 年。体重指数19~32 (27.2±2.6) kg/m2。依据用药方案差异予以分组, 其中观察组83例给予门冬30R胰岛素治疗, 观察组80例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本次对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怀孕与处于哺乳期及反复性低血糖发作史者予以排除。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观察组:采用门冬30R胰岛素治疗, 在每天早、晚餐前给予皮下注射门冬30R胰岛素0.2U/kg, 同时观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以此调节用药剂量。 (2) 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 每天早、晚餐前给予皮下注射诺和灵30R0.2U/kg, 同时观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以此调节用药剂量。
1.3 判定标准
观测并记录两组治疗30天后血糖各项指标 (FBG、2h PG、Hb Alc) 及血糖达到理想状态时间与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30d后血糖各项指标对比
对照组治疗30天后FBG、2h PG、Hb Alc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血糖达到理想状态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对比
两组血糖达到理想状态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差异明显, 观察组各项效果均较优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例数分别为1 (1.20%) 、8 (10.00%) , 两组差异具显著性 (χ2=4.47,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4]。胰岛素效应缺陷是该病主要发病机制, 血糖增高是其临床最显著特征。糖尿病患者血糖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易引起主要脏器并发疾病, 而控制过度又会导致低血糖, 因此, 安全有效调控患者血糖的药物更易被临床接纳。门冬胰岛素30是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剂[5]。该药由可溶性门冬胰岛素与结晶门冬胰岛素构成, 可为患者提供作用更快速的可溶性介质, 药物一经注射, 能快速被机体吸收并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患者用餐前注射该药, 有利于覆盖膳食时患者的血糖需要, 同时还可抑制肝脏输出葡萄糖, 从而起到调控血糖作用。
本次观察发现, 对照组治疗30d后FBG、2h PG、Hb Alc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两组血糖达到理想状态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差异明显, 观察组各项效果均较优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20%、10.00%, 差异具显著性 (P<0.05) 。由此可见, 门冬30R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能更为快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 且副作用较小, 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靖洁.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5) :151-152.
[2]杨盛艳.门冬胰岛素30注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7) :253-254.
[3]张荣霞.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5) :4671-4672.
[4]刘莲叶, 丁晓炼.门冬胰岛素30/70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52 (33) :74-75.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6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预混人胰岛素30R,老年2型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均寿命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也将越来越多[1]。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然病程较长,常常合并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人胰岛素的使用,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但由于人胰岛素体外注射后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随着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使患者餐前即刻注射胰岛素成为可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3]。门冬胰岛素是胰岛素类似物的一种,它与人胰岛素同源,唯一不同的是门冬氨酸取代人胰岛素分子第28位的脯氨酸。注射后在皮下迅速解离为单体,被人体吸收,因而更能模拟生理性人体胰岛素的分泌。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含有30%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30R相比较,门冬胰岛素起效更快,峰值更高,在餐前立即注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4]。本实验的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和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住院治疗老年型糖尿病患者66例,入选病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63~86)岁,平均(74.2±8.5)岁,病程(12.2±6.8)年;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62~84)岁,平均(72.8±7.5)岁,病程(10.5±8.1)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的慢性并发症,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严格糖尿病饮食,每日运动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均未联合口服药。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早中晚餐时即刻注射门冬胰岛素30(诺和诺德中国制造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相门冬胰岛素,商品名诺和锐30)和早、晚餐前30 min注射人胰岛素30R(诺和诺德中国制造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预混人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30R)所有患者监测每日三餐前、三餐后2 h血糖、睡前、凌晨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将血糖控制在空腹6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8mmol/L左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并在0、8周末进行每周8个时点的血糖监测(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凌晨),血糖仪使用强生稳步血糖仪,治疗前8周测(HbA1c)。治疗期间记录低血糖事件,若血糖<3.0 mmol/L或患者有心悸、饥饿、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则考虑为低血糖事件。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治疗8周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早、中、晚餐后2 h血糖下降幅度大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8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2)。
注:8周门冬30组、人胰岛素30R组与0周相比,P<0.01;8周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相比,P<0.05
注:8周门冬30组、人胰岛素30R组与0周相比,P<0.01;8周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相比,P>0.05
2.2 低血糖发生率与安全性比较:
门冬胰岛素30组共发生低血糖事件3次,低血糖发生率为9%,人胰岛素30R组发生低血糖事件8次,低血糖发生率24%。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其发病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慢性并发症较多,靠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5]。因此应使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认为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随着餐后2 h血糖增高,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逐渐增加,餐后高血糖的毒性是2型糖尿病进展和恶化的主要驱动力。餐后高血糖可直接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使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Β细胞代偿耗竭而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6]。因此餐后高血糖可以加速并发症的发生,控制餐后血糖大为重要。
诺和灵30R含有30%可溶性人胰岛素,70%中效胰岛素通过每日次给药,诺和灵30R可提供基础量胰岛素以满足餐间所需。但是皮下注射的可溶性人胰岛素吸收缓慢,通常需在注射30 min后达到血浆峰值[7]。这种药代动力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进餐时胰岛素分泌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患者需在餐前30 min注射胰岛素。但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并不能遵从这种使用方法,有的患者在餐前15 min内注射胰岛素,甚至有的患者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在餐后注射胰岛素,使胰岛素的效果大大降低[8]。由于其不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与餐后高血糖相匹配,从而易造成餐前及夜间高血糖。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100例, 男性49例, 女性51例, 年龄41~54岁, 病程0~1周, 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 对照组50例, 两组均未用过降糖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 排除甲亢、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及腺瘤,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治疗前后测空腹、餐后血糖、治疗前测胰岛素C肽曲线, 观察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 每日2次, 餐前或餐时注射;对照组口服格列美脲胶囊, 每日1次;两组均同时口服太罗片, 3 d测血糖调一次药量, 治疗2周后停药1周, 测胰岛素C肽曲线。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2 结果
2.1 血糖的变化 两组空腹、餐后血糖均有降低,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降低较对照组理想, 且无低血糖发生, 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2.2 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 0.5、1、2、3 h胰岛素和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对照组胰岛素和C肽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 , 见表2、表3。
3 讨论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能改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部分修复胰岛功能[2]。近年国内外多家研究报告表明在相当多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是可以重建的[3], 2型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素治疗是诱导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重建的一种重要的策略[4], 短期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迅速稳定控制, 胰岛β细胞功能得以改善, 进而使近半数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临床缓解期[5]。本文中观察组经2周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后血糖降低较对照组理想, 无低血糖发生。胰岛功能测定, 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和C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说明了这一点。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应包括血糖达标和胰岛功能保护或逆转。在2型糖尿病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轻糖毒性, 减少β细胞分泌压力, 使其得到休息和功能恢复, 可能逆转病程, 诱导“蜜月期”且能维持1年以上[6]。
参考文献
[1]Del Prato S, Tiengo A.The importance of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therapy of type2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1, 17 (3) :164-174.
[2]杨洁, 唐瑛, 华飞, 等.诺和锐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 (12) :616-618.
[3]李延兵, 翁建平, 许雯, 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 11 (1) :10-15.
[4]Dailey GE3rd.Early insulin: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strate-gy[J].Diabetes Care, 2005, 28 (1) :220-221.
[5]Li Y, Xu W, Liao Z, et al.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2diabetic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beta-cell function[J].Diabetes Care, 2004, 27 (11) :2597-2602.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篇8
关键词:诺和锐30,2型糖尿病,疗效,安全性
我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月,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诺和锐30笔芯,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蛋白,肽类)],诺和灵30R(批号:NVG0234;规格:10ml×400IU))对1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为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1999年),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28~62岁,平均38.1岁,病程1~16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禁食一夜,第二天早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试验前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及空腹胰岛素(FINS),然后口服给予葡萄糖75g,2h后抽血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餐后两小时C肽(2hC),使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诺和锐30治疗初始时早晚各8U皮下注射,之后根据血糖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血糖控制的目标是FPG<7m mol/L,2hPG<10 m mol/L。治疗6周后,再次测量FPG、2hPG、HbAIC、FC和2hC并计算HOMA-β和HOMA-IR。对于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全面系统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培训胰岛素注射方法和监测方法,并嘱咐坚持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HOMA-β的计算公式为20*FINS/(FPG-3.5),HOMA-IR的计算公式为FPG*FINS/22.5。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FPG、2hPG、HbAIC、FC、2hC、HOMA-β、HOMA-IR等指标的比较
在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HbA1C、HOMA-IR均显著下降(P<0.05),FC、2hC、HOMA-β显著上升(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相关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轻度低血糖反应,迅速给予进食后得到缓解,3例出现下肢轻度水肿,逐渐自行好转,未影响后续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患者人群逐渐扩大,发病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据报道,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达3400万以上,已经成为了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1]。并且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患者往往还存在诊断晚、治疗晚的问题。确诊后,广大医师在治疗方案上也趋向保守,一般多遵循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导致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进而导致了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多发[2]。
初发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项基于大型随机双盲试验的研究证实[3,4],糖尿病强化治疗可以迅速的消除葡萄糖毒性,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为长期良好血糖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适用于病程较长或者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血糖水平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是两个基本环节,当胰岛β细胞功能在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众多病因作用下发生异常,直至发展到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的血糖浓度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长期的高血糖又将反过来损伤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加重,循环往复,成为恶性循环。在糖尿病发生后,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下降,其功能下降和细胞凋亡、损伤的速度决定了糖尿病的病程进展[5]。在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是双向可逆的,所以,要保护β细胞功能、缓解β细胞的衰竭,就必须尽早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逆转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使β细胞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6]。目前在国外,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等,可使血糖迅速降低,减轻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抑制作用,使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7]。三次以上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常需要两种胰岛素联合,不但增加了患者的操作难度,而且减小了依从性;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能很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但是由于其费用高昂,极大的限制了此方案的推广和应用。
诺和锐30是将人胰岛素B28位的赖氨酸替换为门冬氨酸,这种化学结构可大大减少六聚体的产生,且分解为单体十分迅速,便于快速释放起效,据报道,餐前皮下注射可在10~20分钟内起作用,4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时间达3~5小时,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餐时的胰岛素释放过程相似度很高,很好的模拟了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可以在餐前、餐时甚至餐后注射而不影响其疗效。诺和锐30系30%门冬胰岛素及70%以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两者的混合物。其中,30%的门冬胰岛素作为速效部分,具有起效快、达峰高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特别是对于睡前血糖水平仍然很高的患者具有很大的意义;另外70%的基础部分可以通过缓释满足患者全天24h基础胰岛素需求,提供类似于中效胰岛素的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的目的。此外,餐后胰岛素吸收峰与餐后血糖峰的同步性大大改善,可以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漂移。研究发现,在速效胰岛素降低餐后血糖之后,血中药物浓度可以迅速下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在下餐前发生低血糖的危险。[8]诺和锐30可每日2-3次于餐前立即注射或必要时餐后立即给药,非常的快速便捷,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本研究1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IC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诺和锐30可以很好的对人体生理分泌胰岛素模式进行模拟,进入机体后通过缓释、速效两种途径,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达到理想的水平。同时,由于高血糖的纠正,HbAIC水平也明显的下降,从而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使用稳态模型计算的HOMA-β和HOMA-IR的变化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说明使用诺和锐30治疗对于胰岛β细胞的恢复和逆转有良好的作用,胰岛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本组1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诺和锐30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安全性良好。
总之,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锐30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祝群.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560-562
[2]朱麒钱,车焕永,俞钟明,等.1486例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症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1;6(6):22-24
[3] Purrello F,Rabuazza AM.Metabllic factors that affect beta-cell function and survival[J].Diabet Nutr Metab,2000;13(2):84-91
[4]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reseaixh group(DCCT).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ime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Med,1993; 329(14):977-986
[5]翁建平,李延兵,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 1(1):10-15
[6]南映瑜,陈瑜,张蕴蕴等.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0;39(16):2184-2185
[7]冯琨孙世欣,杨玉芝等.门冬胰岛素30不同注射方式及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7):728-730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推荐阅读: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05-13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05-24
胰岛素泵注射08-21
胰岛素注射治疗10-23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5
规范胰岛素的注射论文11-26
胰岛素规范注射九步骤12-11
注射胰岛05-13
胰岛素治疗05-11
胰岛素泵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