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2024-10-05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精选7篇)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1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纵观糖尿病发展进程发现在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 都市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环境污染,饮食不规律,精神状态欠佳,营养过剩等现象均可诱发糖尿病。 高血糖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 体内糖分控制不佳导致长时间代谢紊乱状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注射胰岛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 该文对该院2014—2015 年收治的134 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与来得时治疗,旨在观察两种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该院2014—2015 年接诊的134 例糖尿病患者, 应该次研究需要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将该组患者分为各有病例67 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男35 例,女32 例;年龄44~76 岁, 平均年龄(61.7±11.3) 岁; 病程10 个月~9 年, 平均病程(6.4±1.2)年;体重指数为21.4~30.2 kg/m2。 对照组男29 例,女38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60.8±12.2) 岁; 病程9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6.2±0.9) 年; 体重指数为21.3~30.5 kg/m2。 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参与该次研究前患者均服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促胰岛素分泌剂等2 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该次所选病例均为病情较为稳定但血糖控制不佳者, 空腹血糖7~15mmol/L,Hbl Ac(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低于13%。 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差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随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将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观察贯穿于两组患者治疗全程, 通过电话随访调整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每使用3 次进行FPG自测1 次, 如果2 次FPG自测值超过6.1 mmo L, 在胰岛素基础剂量上追加2~4 IU。 如果2 次FPG自测值低于4.4 mmo L,不考虑进餐、没进餐、进食量不足等因素前提条件下,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若除上述因素外还存在其他明确原因导致患者血糖值偏低, 此时在基础胰岛素剂量上依次降低2~5 IU至达到患者空腹血糖<6.7 mmol/L。 当然也可以参照研究者的经验进行剂量调整。 予以观察组晚间睡前皮下注射0.2 IU/(kg.d) 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1 次/d,连续治疗30 d[1]。 对照组患者每日睡前接受皮下注射0.2 IU/(kg·d)来得时治疗,注射1 次/d,连续注射30 d。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ST、Hb Alc、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并行组间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FPG值最好维持在4.4~6.1 mmol/L。 所有患者均行FPG、Hb A1c、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检查,将患者血糖低于3.9 mmol/L视为低血糖[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血糖水平分别为(11.8±1.4)mmol/L、(19.6±1.2)mmol/L、(6.8±0.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水平分别为(12.2±1.3)mmol/L、(18.8±1.6)mmol/L、(7.1 ±1.3)mmol/L, 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血糖水平分别为(5.4±0.3)mmol/L、(6.2±0.4)mmol/L、(4.3±0.5)mmol/L; 对照组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凌晨3:00血糖水平分别为(5.3±0.5)mmol/L、(6.4±0.2)mmol/L、(4.4±0.6)mmol/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凌晨3:00 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水平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糖达标时间与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16.7±1.8)d近似于对照组(16.5±1.7)d,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低血糖3 例(4.5%),对照组低血糖4 例(6.0%)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ST、Hb A1c、FPG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 血清肌酐、ALT、AST、Hb A1c、FPG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全身微血管、 大血管、 神经系统等组织,进而导致心、肾、眼等器官病变、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3]。 普及宣传糖尿病知识,加强饮食管理,血糖监测, 运动与药物治疗等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措施, 若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通常采取注射胰岛素治疗。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产)与来得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基础胰岛素。 重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 它是在人胰岛素B链羧基末端增加了两个精氨酸, 同时也把A链羧基末端A21 位置的天冬酰胺替换成甘氨酸而形成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即为重组甘精胰岛素[4]。 皮下注射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小沉淀可持续缓慢释放重组甘精胰岛素, 继之吸收入血也慢, 从而产生长达24 h平稳无峰值的可预见的血药浓度。 因此,每天定时皮下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即可满足人体对基础胰岛素的需要,可以很好控制空腹及餐前血糖。

该文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凌晨3:00 血糖水平近似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接近(P>0.05)。 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ST、Hb A1c、FPG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产)与来得时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相近,安全性好,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并且不会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影响,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明哲.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7):134.

[2]任丽媛.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对比[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7):736-737.

[3]宋玉香.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8):150-151.

[4]李晓琳.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80.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所选78 例糖尿病患者来源于该院在2013 年1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符合WH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时间连续超过1 个月以上, 并且空腹血糖 (FBG) ≥7.8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7%; 患者病程至少3 个月以上。 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37 例) 和观察组 (41例) 。 对照组: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16 例, 年龄62~71 岁, 平均年龄 (68.63±6.12) 岁, 病程0.2~5 年, 平均病程 (2.52±1.03) 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25 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61~73 岁, 平均年龄 (67.52±5.59) 岁, 病程0.1~4 年, 平均病程 (2.12±1.04) 年。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排除孕妇、可能受孕者以及哺乳期妇女;2排除具有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 包括近期接受过手术以及存在应激反应的患者;3收缩压>160 mm Hg, 舒张压>95 mm Hg的患者; 4排除I型糖尿病患者;5排除存在慢性代谢酸中毒以及具有酮症酸中毒史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餐前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 (国药准字H10970356;规格5 mg*12 s) , 初始量为5 mg, 1 次/d, 早餐前30 min服用, 后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剂量。 对照组:给予中效胰岛素治疗, 初始量为0.15U/ (kg·d) , 1 次/d, 根据患者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使得空腹血糖小于6.1 mmol/L, 餐后2 h血糖小于7.8mmol/L, 。 观察组: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 (国药准字S20130005) 治疗, 剂量0.2U/ (kg·d) , 1 次/d, 维持治疗2周。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忌辛辣、刺激食物, 。

1.4 疗效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空腹血糖<7.2 mmol/L, 餐后2 h血糖<8.3 mmol/L;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空腹血糖<8.3 mmol/L, 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PEMS3.1 软件处理数据,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采用 (±s) 表示, 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采用%表示, 用 χ2检验。 检验P值, 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变化情况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糖各项水平均得到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下表1 所示。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 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2 例, 占4.88%;对照组:低血糖发生10 例, 占27.03%, 经对比分析,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21, P=0.015<0.05) 。 两组并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3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经达到3.82 亿, 并且存在明显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2]。 患者肝脏及其脂肪组织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病症, 胰岛素可有效抑制内源性肝糖生成, 促进肝脏及脂肪组织快速摄取葡萄糖, 有效抑制脂解, 并且可有效抑制高血糖下的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秦清华学者通过研究表明[3]: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β 细胞分泌功能。 因此, 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可缓解高葡萄糖毒性, 改善及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糖尿病患者早期有 β 细胞功能的改变, 其糖调节受损者的胰岛素于第一时相分泌, 往往低于正常的血糖者。 然而, 通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 可在模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时, 减少胰岛B细胞的负担, 最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并且可减少葡萄糖的毒性, 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4]。 但由于短期胰岛素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 每日需要多次注射, 增加了患者痛苦,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使得糖尿病患者无法持续治疗, 也就不能够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导致有着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

重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利用了重组DNA技术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遗传工程对人胰岛素A链羟基末端A21 位置氨基酸进行了调换, 用甘氨酸替换掉了天冬酰胺, 同时在B链羟基末端增加了2 个精氨酸, 从而得到一种新的人工胰岛素。 重组甘精胰岛素能够完全溶解于酸性溶液中, 较低溶解于中性溶液中。这种溶解特性也使得重组甘精胰岛素能够缓慢的在皮下组织中被吸收, 所以药效也比较平稳, 同时也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与中效胰岛素相比有着很多优点, 能够显著的确保并提升患者的日间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 长期坚持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还能改善患者体内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 并减少其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对于控制病情延缓病情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5]。 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则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后, 各项血糖指标改善程度优于中效胰岛素治疗, 且临床疗效高达92.68%。 通过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 能够灵活的调整胰岛素的基础率, 最大限度减少低血糖的高发期间的胰岛素基础输注, 且中效胰岛素相比较, 有着较大的吸收率, 使得每一日的胰岛素供给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可重复性, 并且有效避免高胰岛素症及其患者体重的增加, 降低低血糖的发生[6]。 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仅仅为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

综上所述, 重组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 具有显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 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该次研究对象, 并将其分为对照组 (37例, 给予中效胰岛素治疗) 与观察组 (41例, 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 , 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2.68%)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68%)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16.584, P=0.002<0.05)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 (27.0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21, P=0.015<0.05) 。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 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甘精胰岛素,糖尿病,血糖,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艳艳, 冯玉欣, 孙香, 等.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0) :12-13.

[2]刘钰华, 徐志伟, 蒋莉, 等.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5) :68-70.

[3]秦清华, 乔旭霞.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30-1032.

[4]鞠浩.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3, 37 (12) :1186-1187.

[5]付军.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54 (17) :3450-3452.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3

1.1 对象

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T2DM诊断标准。2010年至2011年我院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前FBG≥11.8mmo I/L, 和/或2h BG≥13.3mmo I/L.。病程1~4年, 年龄42~55岁, 中位年龄47岁, 均为维吾尔族, 男性29例, 女性11例, 体质量指数:19~25.6kg/m2;尿微量白蛋白测定阴性, 无酮症, 未正规降糖治疗, 近期出现了明显多尿、多饮、乏力、体质量下降, 生化检测肾功能正常规范, 空腹血糖11.0~15.4mmo I/L, 餐后2h血糖13.3~20.00mmo I/L, Hb A1c8.4%~11.1%。

1.2 方法

40例患者分为两组, 各20例, 停用原用降糖药, 均改为:一次注射, 一次服药。二组均给予口服格列美脲片2mg/d (重庆刻尔制药有限公司) , 早餐前顿服, 依据餐后血糖递增格列美脲剂量, 每一周调整一次剂量最大调整剂量为4mg/d, 餐后血糖降至 (8.4±2.8) mmo I/L;A组:给予重组甘糖胰岛素8~12U/d (甘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起始治疗, 依据空腹血糖递增重组甘精胰岛素剂量2U, 一周可调整2次, 用量至16~26U, 空腹血糖降至6~7.5mmo I/L。B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NPH) (诺和诺德公司) , 起始12~14U/d治疗, 依据空腹血糖递增NPH剂量2U/d, 用量至16~28U/d;均血糖监测, 每周2d检测血糖记录每日空腹, 早餐2h, 午餐2h, 晚餐2h, 有典型低血糖症状或血糖<3.9mmo I/L视为低血糖事件。3个月治疗后2组血糖及Hb A1c明显下降。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检查FBG, 2h BG, Hb A1c, 血压, BMI, 血糖监测用GOD法, Hb A1c用散射比浊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入组时基线情况比较

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 A1c均据可比性 (表1) 。

2.2 甘精组和NPH组的疗效及安全比较

两组治疗后腹血糖, 餐后血糖、H b A1c均明显下降 (表2) , 甘精组:平均空腹血糖 (12.2±2.2) mmo I/L, 餐后2h血糖14.72~20.10mmo I/L, 平均Hb A1c (9.7±1.3) %, 治疗3个月后平均空腹血糖 (6.5±1.1) mmo I/L, 餐后血糖 (8.4±2.8) mmo I/L, 平均Hb A1c (6.3±0.8) %。NPH组:平均空腹血糖 (11.8±2.1) mmo I/L, 餐后2h血糖12.7~18.90mmo I/L, 平均Hb A1c (9.5±1.2) %, 治疗3个月后平均空腹血糖 (7.1±1.2) mmo I/L, 餐后血糖 (8.6±2.5) mmo I/L, 平均Hb A1c (6.6±0.6)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及Hb A1c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 (2/20) , NPH组30% (6/20) , 其中2例有典型低血糖三联征, 最低血糖2.62mmo I/L, 提示甘精胰岛素组较少发生低血糖。

注:两组比较P>0.05

2.3 依从性

40例患者全部完成12周临床观察, 期间无漏服药或忘记注射胰岛素。

3 讨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 在为更多保留β细胞功能的情况下, 应适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将会获得显著的益处。以控制过高的血糖, 使糖化血红蛋白趋向正常, 改善其临床症状, 基础胰岛素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 也有助于餐后血糖的下降[1], 因而改善全天的血糖, 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也有大的贡献, 对于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 安全最重要, 胰岛素最关键不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Gryer教授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安全是最重要的。重组甘精胰岛素具有>24h的基础血糖控制作用, 且低血糖不良反应低, 用基础胰岛素的同时合用降低餐后血糖的口服药格列美脲片。而格列美脲片可控制白天餐后血糖, 本院联合治疗40例患者, 并取得良好疗效。但甘精组低血糖反应更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是以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血糖浓度及Hb A1c水平为靶目标, 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片联合治疗取长补短[2], 基于基础胰岛素分泌由重组甘精胰岛素控制, 餐后胰岛素分泌由口服格列美脲片控制, 一针一药即可将患者全天血糖控制好, 故患者依从性好;甘精组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的效果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艳艳, 冯玉欣, 孙香, 等.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0) :12-13.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年龄>60周岁且诊断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排除一般状况较差、合并感染或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发作者。纳入研究1023例患者, 按应用药物的不同, 将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设为A组 (572例) , 给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设为B组 (4 5 1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A组应用甘精胰岛素, 起始剂量为8~10U/d, 每天早6时左右进行皮下注射;B组应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起始剂量为12~24U/d, 每天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 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并判断是否口服降糖药物。两组疗程均16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到达血糖控制目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 P S S 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以P<0.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指标比较

A组血糖达标时间与B组比较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低血糖症状较轻微, 未发生恶性低血糖事件。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2 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均明显改善, 其中A组较B组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注:1为治疗前两组比较, 2为治疗后两组比较, 3为A组治疗前后比较, 4为B组治疗前后比较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病程长, 并发症多, 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产生抗药性, 口服药物降糖不利于远期降糖效果, 早期应用胰岛素可以减轻高血糖带来的危害, 保护受损胰岛细胞功能[5]。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 证明, 早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6]。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不发生低血糖状况同时降低血糖。随着病程的发展, 胰岛细胞功能不断降低, 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仅靠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达标, 因此多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 应用胰岛素虽然降糖效果较好, 但多项报道显示, 血糖控制良好的伴随条件往往是低血糖风险的增加[7]。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性胰岛素类似物, 目前已经有较多的临床证据证明其疗效性[8,9], 不仅在控制血糖达标方面占优势, 而且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度,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较多, 注射次数减少, 提高药物依从性。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是由两种胰岛素组成, 其中赖脯胰岛素属于速效成分, 能够较快起效, 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中效成分, 其维持作用时间最高能达到12h, 这种新型人胰岛素衍生物具有起效快、恢复胰岛细胞功能的特点, 疗效得到了证实[10], 值得关注的是其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大, 不适于老年人应用。

本文结果显示, 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中, 甘精胰岛素治疗组较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组明显较好, 说明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特别是在控制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占优势, 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和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3例作为观察对象, 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设为A组 (572例) ,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设为B组 (451例) ,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较B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 A组较B组下降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相比, 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较好, 可以有效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糖尿病,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林风辉, 梁继兴, 姚瑾.优泌乐25对住院糖尿病者血糖控制的可行性探讨[J].海峡药学, 2010, 22 (12) :229.

[2]Yang W, Lu J, Jia W,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 (12) :1090.

[3]Holden R, Ross S, Harris S, et al.Treatm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using an early insulinization strategy with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d to an adjusted or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Tpye 2 diabetes:the Canadian INSIGHT Study[J].Diabetes Res Cin Pract, 2007, 78 (2) :254.

[4]廖二元, 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84.

[5]鲍艳芳, 应素芬, 徐灵芝, 等.2型糖尿病359例胰岛素治疗前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 (6) :73.

[6]Tian H.Insulin treatment mode for diabetes in the old and its safety evaluation[J].Chin J Pract Intern Med, 2008, 28 (4) :246.

[7]权晓娟, 王泥, 付淑丽,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3) :283.

[8]王兴珍, 励丽, 毛洲宏,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6) :3026.

[9]叶玲军, 潘均兵, 陈巧红.甘精胰岛素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 :19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5

关键词:重组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临床疗效,2型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 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血糖高为特点[1]。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大多都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口渴、乏力、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此病还可产生多系统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 甚至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够产生过多的胰岛素, 但由于体内对自身胰岛素的利用效果不理想, 反而使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有研究证明长期的使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3], 因此该文以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对照组共21例, 实验组共21例。研究对象排除有急、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等患者。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9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 (57.12±6.50) 岁;病程1~16年, 平均病程 (5.68±1.63) 年。实验组21例,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8例;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 (56.54±6.32) 岁;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 (5.85±1.76)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均已停掉所有相关药物, 并均予以相同的体育锻炼、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 (商品名:长秀霖, 规格300 IU/3 mL, 国药准字S20050051) 每晚21:00左右予以重组甘精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 开始剂量为10 U, 2~3 d后根据血糖值调整用药剂量, 剂量控制在2 U左右, 待空腹血糖达到﹤6.1 mmol/L后维持重组甘精胰岛素的用量。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 (商品名:格华止, 规格:0.5 g/片, 国药准字20023370) 餐后口服, 3次/d, 1片/次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将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正常空腹血糖在 (3.9~6.0 mmol/L) 、糖化血红蛋正常值达到 (4.6%~6.4%) 、餐后2 h血糖 (<7.8 mmol/L) 、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低血糖发生率为计数资料, 以率 (%) 表示, χ2检验比较,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发现,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 (52.38%) 比较, 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 (14.28%) 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 (23.80%, 共5例, 胃肠道不适2例, 面色潮红2例, 头晕头痛1例) 比较发现, 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9.52%, 共2例, 胃肠道不适2例) 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多为口渴、乏力、体重下降等, 因为其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上, 且患者多为肥胖体质者, 肥胖体质患者的自身脂代谢功能紊乱, 会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 使胰岛素抵抗呈进展性加重, 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引发血糖升高, 故2型糖尿病也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且目前医学治疗尚无法根治[4]。有研究证明患者加强运动和控制饮食并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但长期的使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不仅对全身重要器官 (心、肝、脑、肾、视网膜等) 有损害[5], 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死亡风险。故临床医者的重要工作就是找到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重组甘精胰岛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2型糖尿病患者对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的生理需求研发的[6]。其虽然能够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同时对餐后血糖进行控制和干预。但胰岛素从动物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到胰岛素类似物的发展, 不管纯度有多高、技术有多先进, 始终无法模拟出患者餐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状态, 且出现许多无法消除的副作用如注胰岛素过敏反应、注射局部硬结、胰岛素介导的皮肤反应, 更甚者还会导致低血糖, 提高2型糖尿病的死亡风险。

二甲双胍能抑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 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改善机体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胰岛素抵抗[7]。并且其无促使脂肪合成的作用, 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不但能全面控制患者的血脂、血糖和体重, 而且很少起低血糖, 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使用NPH晚睡前注射1次或早晚注射1次用以补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缺陷, 此治疗方案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有效果, 但其药效持续时间短 (释放作用能够持续12 h左右) 、有作用巅峰值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而如果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配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重组甘精胰岛素能有效、平稳的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其药效持续时间长 (在皮下注射后能够形成胰岛素沉淀延迟吸收, 使释放作用能够持续24 h左右) ;提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没有作用巅峰值;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8]。

该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有以下优点:①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皮下注射的重组甘精胰岛素类似于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导致溶解度降低形成微沉淀, 从而起到持久、平稳的降低血糖的作用。②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 (52.38%) 比较, 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 (14.28%) 明显更低。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 不良反应更低, 安全性更好, 值得在以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芙蓉.二甲双胍与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6) :3485-3486.

[2]张小年.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6) :127-128.

[3]胡春兰.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 27 (5) :538-539.

[4]邵蔚.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3) :14-16.

[5]孙毅宏, 张永莉, 石洁.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 (5) :544-545.

[6]谢立凯, 齐晨蕊, 孙亚东.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23) :143-144.

[7]王晶璞.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疗效[J].河北医药, 2016, 38 (5) :739-740.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确诊的早期DN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均为2型糖尿病。排除由原发肾疾病、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急性感染、发热、肾毒性药物、妊娠及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62~77岁,平均(68.2±3.6)岁;病程1~10年,平均(6.5±1.3)年;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 8例(3 2.1%),高脂血症1 0例(1 7.9%)。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基本资料接近。

1.2 方法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停用降糖药,严格执行糖尿病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度锻炼。

1.2.1对照组仅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300U/笔芯],紧邻餐前皮下注射,0.5~1.0U/(k g·d),注射部位可选择腹壁、大腿、上臂三角肌或臀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0U/支),每晚睡前定时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剂量,初始用量0.2U/(kg·d),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至空腹血糖达标,每2~3天增加2~4U。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①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疗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的变化情况。②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标准:FBG4.4~6.1 mmol/L,2 hPG 8.3~1 1.0m mol/L。③比较两组低血糖(<3.9mmol/L)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FBG、2hPG、HbA1C和UA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表2)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DN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是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等诱导肾脏中活性物质明显增加,使Ⅳ型胶原和层黏蛋白大量累积,促进肾脏组织纤维化。高血糖可通过激活多元醇通路、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DAG-PCK)代谢通路等损害肾脏[2]。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DN的重要手段。

DN患者口服降糖药作用较弱,一般需注射胰岛素。胰岛素不仅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还可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从而降低肾周过高的血糖水平,抑制肾小球外基质合成,稳定因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及NO,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抑制多元醇通路等的激活,使尿微量白蛋白等尿系列蛋白排出减少[5]。

传统注射用人胰岛素具有起效时间需30~60分钟、必须餐前30分钟给药的缺点。目前常用的胰岛素类似物按起效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速效、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速效、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突升,中、长效胰岛素又称基础胰岛素,可模拟人体胰岛素基线水平,用于空腹和夜间血糖控制[3]。门冬胰岛素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可紧邻餐前注射,减少餐前等待;其能高度模拟餐时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模式,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漂移,使血糖下降既平衡又迅速[6]。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形成微小沉淀可持续释放,产生长达24小时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每天定时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满足人体对基础胰岛素的需要。于睡前固定时间注射甘精胰岛素可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7]。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用可模拟人体24小时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加快血糖达标时间,维持血糖平稳。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甘精胰岛素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UAER是诊断DN分期的重要标准,DN早期2 0~200μg/m in[2],水平越高表示DN病情越严重。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有效降糖治疗能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注射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早期DN患者效果较好,可快速平稳地降糖,促进肾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泽宇,刘栋,袁文明,等.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0):2325.

[2]李惠秀,曹文富.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21):2545.

[3]叶山东.中国国情及胰岛素或类似物选择的优势和操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19(5):8.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

[5]肖红珍,俞芳,杨晓琳,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835.

[6]黄昭穗,黄昭暄,尹秀英,等.门冬胰岛素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2):151.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8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均>60岁,口服药物>6个月,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餐前血糖>8 mmol/L,2 h PG>11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2±5.2)岁,糖尿病病程3~6年,平均糖尿病病程(4.5±0.6)年。治疗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8.2±6.1)岁,糖尿病病程3~7年,平均糖尿病病程(4.8±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选病例组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的降血糖相关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每日用餐时口服1片阿卡波糖片(商品名:卡博平,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规格:50 mg/片),同时在每天早餐及晚餐前通过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优泌林,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3,规格:3 ml∶300国际单位)。对照组通过皮下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胰岛素注射液剂量相同。指尖测定患者餐前血糖及2 h PG值,同时根据患者血糖值,每隔一段时间调整重组胰岛素注射液用量,治疗的目标为FPG<8 mmol/L,2 h PG<10 mmol/L,前5周治疗为给药剂量的调整期,后期的3周治疗为稳定期。在治疗期间观察是否有低血糖和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的判断标准为血糖<3.9 mmol/L或者有低血糖症状发生。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FPG及2 h PG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PG及2 h PG比较

两组治疗前FPG及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及2 h PG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未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胰岛素用量为(15.2±4.1)U/d,对照组为(45.6±6.0)U/d,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发生10例(25.0%)低血糖,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小结

阿卡波糖片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具有明显优势,其重组胰岛素给药剂量小,三餐后的血糖很理想,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此方案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口服固体降糖药物后患者无法控制的老年2型的糖尿病患者。在今后还将继续观察治疗效果,积累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王安才.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43-44.

[2]刘小兰,章文俊,张秀军,等.阿卡波糖片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探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8(27):679-681.

[3]吴毓敏,余玲.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8):608-610.

上一篇:认识论与中学物理教学下一篇:辅导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