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矿井(共5篇)
兼并重组矿井 篇1
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形势,过去只讲规模的发展思路,在并购问题上已成了思维限制。重组后如何有效实现整合才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实际问题。
浙江两大造纸企业浙江永泰纸业集团与浙江正大控股集团将联合重组成立浙江永正控股集团,老牌上市公司青山纸业公司收购两家公司股权及新型制浆技术, 冠豪高新公司通过收购增资寻找新的盈利点……造纸行业近期兼并重组风生水起, 几个重磅重组事件扰动了造纸行业的平静。而重组后如何有效实现整合,才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实际问题。
重组潮凶猛
近期,国内造纸企业重组消息频频。 浙江两大造纸企业浙江永泰纸业集团与浙江正大控股集团将联合重组成立浙江永正控股集团,并再兼并重组7家造纸企业,组建产能将达到近300万吨综合型大集团。老牌上市公司青山纸业公司收购科伦纸业、 中伦纸业两家公司股权及新型制浆技术。 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冠豪高新公司通过收购增资,获得生龙条码科技有限公司及生龙纸业有限公司78%的股权,寻找新的盈利点。
在国外,加拿大铜版纸生产商Verso纸业公司,将以14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涂布文化纸生产企业Newpage纸业公司。此前,Newpage纸业公司频频对中国铜版纸企业提起反倾销申请,如今却面临破产, 并将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包装产品制造商Rock-Tenn Co(RKT)与Mead Westvaco Corp (MWV)联合组建市值达160亿美元的新公司,以打造出全美第二大包装公司,力图与国际巨头国际纸业(IP)抗衡。
在包装方面,中国最大的纸包装企业胜达集团正式收购重组四川成都中天诚信包装有限公司,布局西南地区。江苏无锡6家公司整合重组成立无锡泰来集团,致力于工业产品包装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化学品方面,化学品巨头凯米拉收购阿克苏诺贝尔造纸化学品业务,巩固其制浆和造纸化学品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拥有百年历史的亚什兰公司水技术部门被收购,并独立成立新公司,更名为索理思。天马精细化学品公司收购镇江润港化工公司85%股权。
在造纸装备方面,中国造纸装备有限公司和意大利PMT公司达成股权、技术和商务合作协议,并向其注资入股,双方将共享技术和商标权,为全球造纸市场提供全面一体化的服务。法国ABK集团与捷克PAPCEL集团完成合并,实现从制浆到造纸的整线供货能力。福伊特集团收购库卡集团25.1%的股权,布局工业4.0。
而在更早,吉安集团收购山鹰纸业公司,玖龙纸业公司吸收合并铭冠纸业公司,瑞典爱生雅集团现金收购维达纸业股份公司并成为大股东,韩国韩松纸业公司收购欧洲最大的热敏纸加工、流通企业。
并购新趋势
当前一波重组与此前有很大不同,重组的大环境、兼并驱动因素、重组对象、 范围和主体等都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分析其特征,不难发现,行业整合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政府主导大企业联合重组的,有企业间自发性重组的,有大企业收购中小企业的,有国际战略联合重组的,有收购破产企业重组的,有投资公司战略收购重组的,也有集团内部整合的。
从领域来说,涉及制浆、造纸、化学品、装备、包装、贸易等造纸产业链的各个主要领域;从地区来说,从欧美造纸强国到新兴国家,从本土并购到跨国并购,可以说形式多样,全面开花;从原因来说,重组动力有的来自政府力量,而更多的来自市场行为,其背后是产能过剩下的企业生存压力。
经济调整期往往是并购重组的频发期,从国际国内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造纸行业到了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
2010年之前的10年是中国造纸行业的高速扩张期,行情看好,上了项目就能赢利。在面对选择是新建产能还是收购重组的问题时,不约而同选择了新建产能。 纸企老板们认为,这样效率更高,更为方便,新建产能也成了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的一贯做法。
造纸企业这么做也是有其充分理由的: 一是小企业随时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二是企业融合成本高,对员工处置和企业文化融合存在困难;三是企业产品结构整合,可能付出比新建产能更大的资金与精力。
整合是关键
并购重组是资源的重新整合。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形势,过去只讲规模的发展思路,在并购问题上已成了思维限制。重组后如何有效实现整合才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实际问题。
由于每家企业的功能定位、历史沿革、行业特性、规模大小、生存状态都千差万别,并购重组的举措如何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市场化改革无疑是破解行业并购重组难题的关键。若想实现增值,企业整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并购成败的关键还要看企业战略、并购流程,以及清晰的规划。
制度层面,企业在兼并重组中一直遭遇不少困难和问题,涉及财政、税务、 金融、土地、工商、环保等各个领域。而国家也在努力为企业兼并重组消除制度障碍。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014年年初,国务院再次出台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优化企业并购重组环境。
地方政府对于企业并购重组有了更多支持政策。随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造纸企业融资并购迎来一股“政策东风”。不过,不少地方政府也在利用行政力量“撮合”企业的重组,以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地方环保压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但兼并重组本身是市场经济一种优胜劣汰的自发机制。政府部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必须摒弃过去“拉郎配”的做法,真正的企业兼并重组决策权、自主权还是在企业,不是在政府。
并购重组潮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和企业战略发展的行动。但企业更要注重的是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慎重为上,“蹄疾而步稳”。
78%
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冠豪高新公司通过收购增资,获得生龙条码科技有限公司及生龙纸业有限公司78%的股权,寻找新的盈利点。
兼并重组矿井 篇2
------------------
近日一个由工信部牵头的会议,再次对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吹风。在这个会议上,汽车业被列为八个兼并重组重点行业的第一个,预示着今年可望成为汽车业又一个“重组年”。而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被植入了新的游戏规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最大的看点。
据了解,在国家新的兼并重组思路中,原来以“四大四小”为主线的重组模式将被改写,将不再被政策保护。而兼并重组的主体放开和跨地域结合也将被强化,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思路为“四大四小”模式。模式的起源来自2009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年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出4家至5家年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当时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规划》同时明确规定了鼓励兼并重组企业的名单,提出鼓励上汽、一汽、东风和长安(四大汽车集团)进行全国性的兼并重组,鼓励北汽、广汽、奇瑞和中国重汽(四小汽车集团)进行区域性的兼并重组,近而推动了“四大四小”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想当初,推行“四大四小” 兼并重组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单一企业规模并避免重复建设,而实际上,时至今日,这一目标具体落实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一些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依旧充斥着汽车行业。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的汽车销售数字中,17%的市场份额竟然被120余家中国汽车企业瓜分,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量只有2万辆左右。
与此同时,在已经发生的一些兼并重组案例中,效果也并不明显。无论是长安收购哈飞、昌河,广汽收购吉奥、还是北汽收购广州宝龙。收购之后,具体的整合工作迟迟没有展开,企业间仍在各自为战,这让收购的效果仅仅体现在单一车企数量的减少上,而并未体现在资源整合、提升技术水平这一最终诉求上。更为严重的是,“四大四小”模式属于‘拉郎配’,规定重组主体、设定重组界限的方式,这会导致企业兼并重组热情降低,并影响兼并重组事件发生后的整合效果。
早在今年3月,工信部对汽车业兼并重组的态度就已经发生了转变,彼时,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向外界透露,兼并重组主要应该是企业行为,政府只是负责创造一些环境和条件,究竟哪个企业是兼并重组的主体、哪个企业和哪个企业重组,这是企业的选择、市场的选择。
现在,工信部终于明确表态,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将改写“四大四小”模式。也就是说,今后车企兼并重组将不再搞“拉郎配”,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据了解,中国汽车业新的兼并重组模式和目标,即将被写入有望于今年年底出台的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当中。“不划定重组主体,不设定重组界限。”取消兼并重组的“楚河汉界”,这是中国汽车业发展注重市场化的标志,让优胜劣汰这一市场规则去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行为的发生,更能体现结构优化这一初衷。
当然,此举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担心,如果政府不做幕后推手,重组行为
略论我国企业的兼并重组 篇3
(一) 目前国内企业运用关联交易进行兼并重组, 存在许多弊端
关联交易中滋生了大量的不等价交易、虚假交易, 损害了大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并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通过关联交易实施利润转移和利润操纵。
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两种相反的利润流动方向, 一是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从子公司转出;二是母公司利用此种方式包装上市公司业绩, 成为一些业绩差的公司迅速扭亏为盈的方法。尤其是当被收购公司在前两年满足配股资格, 第三年出现效益滑坡时, 新控股股东通过一次性利润输送确保当年可以配股。对于某些上市公司被收购前已经出现亏损, 必须等满三年才有可能获得融资机会。新控股公司为了较快收回收购成本, 常常采用大规模输送利润的手法从帐面上提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 利用投资者根据当期市盈率确定股价的心理, 操纵股票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 并从中牟取暴利。
2、通过关联交易达到避税的目的。
关联方通过转移支付, 高买低卖等手段, 可以将利润私自隐藏在企业内部, 而对外界呈现出低利润或亏损状况, 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3、在评估、审计等社会监督尚不健全
的情况下, 关联交易还可以成为特殊利益集团或个人牟利的途径, 用国有资产做内幕交易、通过转移国有资产给关联方, 为利益集团或个人谋取利益。
(二) 兼并重组缺乏有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的配合
我国目前的兼并重组缺乏中介机构的支持, 表现出非规范性、非专业性和非程序性, 没有科学的论证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而中介机构在兼并重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兼并收购活动的中间联络人, 在兼并的每一阶段都起着桥梁的作用, 推动和促进兼并活动的成功。这些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银行、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等。
(三) 兼并中存在大量的政府行为
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企业兼并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 政府只对法律和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干预。而在我国的一些兼并实例中, 由于受我国目前所处历史阶段、经济水平、法律环境的制约, 政府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政府的监管职能还不能彻底地与业务职能分开。地方政府为维护地方经济的整体融资能力, 产生一批区域经济集团, 也需要依靠行政来帮助完成一些因产业或企业发展需求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重组后企业主要精力投入到调整结构、协调关系上, 而不是集中创造新产值。这种违背市场运作机制的行为加重了企业的压力, 不但无法迅速增长效益, 而且常常造成已取得市场优势的丧失。
(四) 兼并重组中重复投资现象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 传统工业产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高科技日益成为产业升级的焦点。许多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 纷纷涉足计算机、电信、医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或房地产、金融和证券领域, 却忽视了实业投资机会,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的重复投资, 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日后的恶性竞争, 使得兼并重组行为丧失应有的效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对新产业的培育和开发显得非常不足。兼并重组虽然可以创造短时期内的热点, 但是能量有限, 不足以带动整体经济效益上升。
二、政策建议
(一) 深化对兼并重组内涵的认识, 注重完成兼并重组的实质性转变
兼并重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核心是优化配置企业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 否则会成为无目的、低效益行为。我国目前兼并重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规模扩张简单等同于规模经济, 兼并后的企业缺乏战略统筹, 结果资产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 却使得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那么, 企业如何确定合理的规模呢?问题关键在于分析不同产业的技术构成, 不同的行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同。另外, 实行兼并重组的企业往往重视资本经营, 忽视产品经营。
(二) 明确产权关系, 改变兼并中的政府干预行为
政府的作用应当体现在:通过制定规则和秩序, 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重组的产业政策、金融税收政策, 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 对兼并行为从更高层次上进行规范。在很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企业间产权交易在无形市场中进行, 而我国的产权交易在有形市场中进行。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对国有股权转让制定相应规则, 尽快明晰企业产权关系, 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政府行政管理权相分离。国有股股东尽快由行政主管部门变更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确保国有股转让所得资金继续用于投资领域, 国有资产不受侵犯。
(三) 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设成熟的社会中介机构
政府应当制定法规, 强制兼并收购行为必须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担任财务顾问, 对收购过程给予全面指导。任何一个想从事兼并收购的企业, 必然缺少对另一企业的管理、财务、法律、组织制度等信息的搜集和评价。专业中介机构的存在, 能够起到降低信息成本的作用。这些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顾问公司、管理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职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估价、组织制度判断、财务状况审查、法律事项的清理。由于中介机构拥有规范的程序、专业处理经验以及公正的判断, 能够确保各项运作符合法律法规, 交易各方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建立中介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以保证中介机构的中立性和公正性。
(四) 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
兼并重组行为中至少应当披露以下信息:股权交换的比例;会计上的有效合并日;兼并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营业务在兼并前后有无变动;兼并收购前后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对比;会计处理方法等。对于有些仅仅是为取得再融资能力而与关联企业进行帐面交易的企业, 应当把所有关联方合并起来计算总效益的变化及资产流动属性。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对于关联交易缺乏有效监督, 关于关联交易的利润何时反映和如何处理、关联交易如何定价等一系列问题, 亟待出台法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政策解读(兼并重组部份) 篇4
关于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1、省里对重大企业兼并重组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等前期费用及并购贷款利息予以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并购海外或省外科技型企业,分别按照并购金额的10%和5%给予补助,单项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兼并重组后企业对地方综合贡献增量部分分档给予奖励。具体的资金申报程序、申报材料等要求,省里将印发《申报指南》予以明确。
2、对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所得税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给予递延纳税;对一般纳税人兼并重组过程中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可结转至重组后新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继续抵扣。
3、对总部设在我市且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市域外企业实行兼并重组,自兼并重组完成后的当年度起两年内,受益财政按其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50%给予奖励。
4、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落实债权债务责任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对被兼并企业逾期、到期的银行贷款给予展期或转贷,对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要通过综合授信,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改善对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服务。
钢市疲态加速行业兼并重组 篇5
钢市短期似乎还没有见底的觉悟, 每天看到钢价下跌就会觉得很沉重, 而现实往往是现实, 没法像奥特曼打怪兽一样分分钟满血复活再来个绝地反击。好不容易这两天在钢坯的超跌反弹之后, 钢市开始有了一点起色, 但反弹行情还没来得及正式上演就戛然而止;目前下游需求无明显改善, 钢市低迷状态难改。在产业困局长期未解的情况下, 行业“大洗牌”趋势将逐渐加快。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2014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 “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公平、公正和法制的市场环境, 无论是税收还是环保方面, 市场环境都不成熟。今天谁去兼并重组、去收购, 谁就会垮得快、死得早”。将行业所处的现状阐述的很清楚。当前已经进入钢铁兼并重组窗口期, 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兼并重组高峰。对于行业兼并重组的趋势, 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在沟通协调, 加快相关政策落实。今年初,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这份文件就是解决主要兼并重组过程中的税收、金融手段不健全、土地、人员安置四方面问题。目前钢铁行业内部已经问题重重, 市场竞争激烈, 加上外部环境, 例如“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实施等相关政策的施压, 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将加快。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 钢铁行业需要跟上步伐, 对自身进行产业调整, 这将是大势所趋。所谓“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只有经历过磨难, 存活下来的、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钢厂, 才能使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兼并重组矿井】推荐阅读:
煤矿兼并重组11-03
兼并重组新思路10-01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12-15
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呢08-01
关于煤矿兼并重组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06012-16
中国快运快递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报告11-12
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11-05
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合同书示本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