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知识(共6篇)
重组知识 篇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高效课堂的追求使得老师对教材的再组织变得更加重要。如何选用现代地理知识和教学的手段, 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创造性的编裁, 使之既有利于学生感知和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质量, 又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是摆在地理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依据多年的实践, 对地理教学中的教材的知识重组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抛砖引玉。
一、地理教材知识表述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地理教材 (如老人教版) 以知识性的介绍为主, 课文以描述性语言为主体, 平铺直叙, 表述方式沉闷。近几年的教材 (如中图版) 改革虽然强调了图文并茂, 增加了阅读材料, 但又使知识性不够完整, 内容的灵活性、趣味性仍不够强, 留给教师处理和加工回旋的余地不大, 缺乏与教学内容配套、互补的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的地位、功能仍然偏弱。而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得教材的教学内容、知识容量偏多, 面面俱到, 知识点过分分散, 重点不突出, 关键不明显, 使学生感知浅, 巩固差, 对重点内容无法学深学透, 使地理学习陷于“浅尝辄止”的境地。
二、高考方向与教材知识重组的关系
近些年来, 各地的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地理教材的版本多种多样, 使各地的地理老师在教学中不容易实现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也为深入理解高考走向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要求。教材版本不同和高考试卷相同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高考提出的能力目标同时又实现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以新课改的要求又如何实现完成教学任务和高效完成的统一?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老师如何将教材的核心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将各版本的教材的共同思想进行整合, 结合本版本的实际来进行展现, 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知一斑而能见全豹, 进而能举一反三, 实现新课改要求和高效课堂的要求。结合高考, 笔者认为教材的知识重组要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 突出知识基点进行知识组合和模块创新。所谓知识基点, 一是指地理学科中最基础的知识, 如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地理要素气候, 分析他时有众多的因素需要先理解, 像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问题, 大气环流问题, 地形的问题等等, 这是学生必须理解的核心知识。二是和其它相关学科共同涉及、相互渗透的知识点, 或知识“组块”, 或知识系统, 学生常常需要其中一些原理来分析理解些地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原理, 水的三态变化等问题。突出知识基点进行知识组合和模块创新, 符合地理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第二, 突出围绕知识传授进行思路创新, 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即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知识重组中, 要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是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清晰的思路还要有广阔的思路, 具备灵活的知识组合、思路融合变通的能力。
三、地理教材知识重组的原则
1. 突出实用性原则传授地理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和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三大职能, 这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交融。地理教学内容偏多, 授课时间偏紧, 教材编裁必须重视精选教学内容, 坚持把地理原理和规律摆在主导地位。例如, 在教材整体上要突出大气环流和气候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及应用, 自然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的关键知识影响工农业生。同时产布局, 运用的事实和材的因素等规律性地料知要不忘识典, 学而型生, 能往力能往和说不科明可学主能方要完法问全却题记。会住在具, 终各体生方的理握地理思维方面长期起作用。法地, 培养读图填图绘理智能要让学生掌教图、天象气象地质观测、野外考察和文
析问题社会调查、解决问等实际操作能力题以及进一, 步学习学会分、黄新/材2研究地.理的方法强化巩固性。林原则和发展开放性的原能则巩固, 需学。要地生必理掌要练握的习地练要具理知习层识、复, 次习性熟来练、有启基效发本的性技知大的习题和阶段性, , 使每练一题都有收要精选具有代表性、获覆盖。如面识在编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教
动规材时, 律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练我们抓住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重的习, 太阳直射情况使学生牢牢掌, 再学习握“二分”正、午太阳“二至”高点组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就比较容易
了。但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既可以是填图、解答、计算等书面作业形式, 也可以是自学、阅读及考察、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
3. 提高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发展智能的直接动力。学
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中, 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 这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地理教学要注意将趣味性有机地与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 深入挖掘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知识, 或者把近期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现象引入教学中, 用教材的理论予以科学解释。笔者有天讲解一试题涉及湖南的经济与地形的关系, 正好那天的新闻课上在播“最牛的交警”, 我就从这新闻中让学生看湘西的地形, 学生很兴奋, 很快就理解了湖南工业分布的规律。
实践出真知。有关教材知识如何组织, 如何教学, 让我们的学生学的好, 学的轻松, 是我们地理老师一直追求的目标。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更多的总结、归纳平时的教学心得, 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组织能力, 学生也就能得到更有效的学习。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重组知识 篇2
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
1.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
2.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3.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一)重组义务的确认
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满足或有事项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该预计负债金额。直接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
下列情况同时存在时,表明企业承担了重组义务:
1.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职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预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
2.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重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或已向受其影响的各方通告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各方形成了对该企业将实施重组的合理预期。
【提示】因辞退福利确认的预计负债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二)重组义务的计量
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认预计负债金额。其中,直接支出是企业重组必须承担的直接支出,并且与主体继续进行的活动无关的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因为这些支出与未来经营活动有关,在资产负债表日不是重组义务。
由于企业在计量预计负债时不应当考虑预期处置相关资产的利得,在计量与重组义务相关的预计负债时,也不考虑处置相关资产(如厂房、店面,有时是一个事业部整体)可能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即使资产的出售构成重组的一部分也是如此。
甲公司12月实施了一项关闭C产品生产线的重组义务,重组计划预计发生下列支出: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200万元;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20万元;因将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其他车间使用将发生运输费2万元;因对留用员工进行培训将发生支出8万元;因推广新款A产品将发生广告费用100万元;因处置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将发生减值损失60万元。甲公司因上述事项减少当年利润总额的金额为( )万元。
A.220
B.330
C.280
D.39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负债金额,甲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200+20=220(万元),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20甲公司上述事项减少当年利润总额的金额=220+60=280(万元)。
1.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债务重组方式
2.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亏损合同
3.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4.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借款费用的计量
5.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6.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确认
7.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8.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9.2017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归纳 篇3
1.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症,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于正常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致病基因而导致的遗传病。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是由四条多肽链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检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现,有一条多肽链上的某一位置应是谷氨酸(正常人),而被缬氨酸代替了,这种改变最终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
2.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四种:(1)碱基置换突变:即一对碱基置换造成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移码突变:即某位点增添或缺失1—2对碱基造成的;(3)缺失突变:即基因内部缺失某个DNA小片段造成的;(4)插入突变:即基因内部增添了1—n个脱氧核苷酸对导致的。例如: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无荚膜菌活化插入一小段有荚膜菌的DNA,突变形成了有荚膜菌。
例1 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这种变化是( )。
A.细菌转化 B.基因的自由组合
C.基因突变 D.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
基因突变的方式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碱基的替换,一类是碱基对数目的改变。
答案 C
二、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特点
1.突变结果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由A→a,叫隐性突变,由a→A,叫显性突变,通常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存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
(2)随机发生,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3)突变频率低。
(4)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5)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发生突变,形成一个以上等位基因。
3.基因突变的意义
对生物来说,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但有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基因突变尽管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但却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例2 某二倍体植物的抗逆特性由4个基因A、a1、a2、a3控制,且它们的抗逆作用A>a1>a2>a3,请据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1、a2、a3的根本来源是___,该现象说明变异具有___的特点。遗传时A与a1、a2、a3之间遵循___定律。
(2)为探究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实验小组将两纯合子a1a1、a2a2杂交,子二代共有__种基因型。若表现型有__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表现型有__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3)经实验验证,A有显性作用,a1、a2、a3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且基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如个体a1a2的抗逆性由两个基因作用的累加共同决定),则该植物共有__种抗逆类型。
(4)研究得知该植物的抗逆性和细胞内的水杨酸、多胺、脱落酸等物质有关,请据所学知识推测基因控制该植物抗逆性的机理: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等位基因的来源是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多方向性)。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1a1、a2a2杂交,子二代共有a1a1、ala2、a2a2i种基因型,若a1a2单独表现一种性状,说明两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若a1a2表现型和a1a1或a2a2中的一种相同,则说明两种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a1、a2、a3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则该植物的抗逆类型有AA、Aax、a1a1、a2a2、a3a3、a1a2、ata3、a2a3;水杨酸、多胺和脱落酸都不是蛋白质,不会由基因直接决定形成,根据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可以推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生成,进而控制抗逆性状。
答案(1)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分离 (2)3 2 3 (3)8 (4)基因通过控制有关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产生,从而控制抗逆性状。
三、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无性生殖不能产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是后代中生物个休的基因型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冈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化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样,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与亲代不同的基因型,从而使子代性状发生改变。另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举例来说,人的同卵双胞胎,由于基因组成的相同,性状十分相像。除此之外,没有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姐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
2.意义
通常的解释是,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这是因为,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所以说,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比较
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由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的基因重组,二是由基因的互换产生的基因重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基因突变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突变基因有可能通过受精作用而传给下一代,如果发生在体细胞,则只影响当代,不向下一代传递。
nlc202309031020
(2)基冈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基因突变虽然是多数有害,少数有利,但由于它能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大量的变异材料。它与基冈重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因重组仅仅是基因型的改变,而基因突变是基因发生了改变,一个基因变成了新的等位基因,所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
例3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不同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问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Aa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间自由组合而形成的;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属于基因突变;同卵双生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
答案 C
例4 下列不属于人工诱变的实例的是( )。
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
B.用一定剂量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获得高产菌株
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理解。人工诱变是指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的方法,而供选答案中的γ射线、X射线、激光都是人工诱变使用的手段之一,所以,A、B、D三项都是人工诱变的实例,只有C项属于自然突变。
答案 C
练习
1.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部是白色的,这种性状的改变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自然突变 D.人工诱变
解析 细菌进行无性生殖,在生殖过程不进行减数分裂。因而细菌的变异不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而引起。染色体引起的生物变异,它可以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冈含量、基因的相互关系,但不会产生新的基因,进而不表现出全新的性状,而且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次序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合成新的蛋白质,表现出新的性状。
答案 D
2.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 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 kg左右,但再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 kg,从甘蓝引种过程可以看出( )。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C.环境的改变可引起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甘蓝在生殖过程中无基因重组发生
解析 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仅仅由环境的变化引起,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异不能遗传。同一品种的甘蓝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一样的。同一品种的甘蓝在北京和拉萨两地的低产和高产,是两地环境因素不同造成的,而非遗传物质改变引起。而任何生物只要有遗传性,它一定具有变异性,变异可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性生殖中。
答案 B
3.蕃茄中红果(H)对黄果(h)显性,将红果蕃茄的花粉授到黄果蕃茄的雌蕊柱头上,结了一个半边红色半边黄色的果实。产生这一果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最终发育成该果实的那个花芽中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提供花粉的花药组织中某个花粉母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提供花粉的红果蕃茄是杂合子(Hh)
D.接受花粉的黄果蕃茄是杂合子(Hh)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的特点。根据题意可知该果实出现半边红色半边黄色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发生基因突变的如果是黄果番茄的整个雌蕊或提供花粉的红果番茄的花药组织中某个花粉母细胞,那么就应该是全部红色或全部黄色。所以最可能是最终发育成果实的那个花芽中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A
4.一株世代都是开红花的植物,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有一个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白花,白花授粉后所结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开白花。试分析该白花是来自于___,其原因是____,使发育成该花芽的细胞在_____发生差错,从而使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的理解。根据题意,该白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且是由于外界条件剧烈变化引起的,故它应属于基因突变(自然突变)。再根据基因突变的原因可知,该自然突变是南于外界条件剧烈变化,使细胞分裂在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答案 基因突变 外界条件剧烈变化 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 基因
如何对图书馆进行知识重组 篇4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重组,作用
“知识重组”为它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对知识客体中的相关知识单元在结构上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有序化后形成新的知识产品的过程。对于这个定义似乎有必要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众所周知, 知识具有三种存在形式, 依附于三种载体:人脑载体、文献载体、物载体。“知识客体”是指文献中和实物上的知识, 在此主要指文献载体中的知识。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 其中蕴涵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 在我们进行知识重组的时候, 却不是对这些知识“不分青红皂白”地重新组合, 而是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地组合, 即把“彼此相关”的知识组织起来, 把彼此无关的知识分散开来。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知识体系, 但是在具体组合的时候, 遵循的原则却是“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什么是“知识单元”?它是“定量化的科学概念”, 原则上, 任何一个知识系统都可以表示为‘知识单元’的组合, 就像任何一座大厦都可以认为是由普通的砖块所构成的一样, 当然这种组合是相当复杂的。这就是说, 知识单元是知识构成的“最小成分”, 是不能再行分解的“知识要素”。这就是说, 知识单元———知识———知识体系, 换言之, “人们将处于游离状态中的知识单元依据一定的思路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有序化的结果就是知识。”但一定数量的元素依据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就构成一个结构。这就是说, 元素质量不同, 结构当然不同;而元素质量相同但数量不同, 其结构也不相同;元素的质量和数量都相同但组合方式不同, 其结构也不相同。
重新组合是相对与“原有组合”而言的, 因为凡是文献, 都是经过组合了的, 即知识单元进行组合并使之有序化的结果。而“知识重组”则是对已经组合过的知识单元再行组合, 实际上也是一种“知识编辑”工作。
毫无疑问, 文献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产品, 把各种不同类型文献中的相关知识单元进行重新组合, 必定能够产生出一种“新”的知识产品。“产品”一词很重要, 它表明知识重组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 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可见, 知识重组是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 是图书馆“生产属性”的重要表征。
由于文献是知识产品的主要“物化形式”, 而且, 文献又是图书馆人的工作对象, 因此, 我们必须从认识文献开始。
要把握原文的真正涵义并非易事。因为原意是一个非确指性的概念, “如果说作者已言, 在创作之前和之后做了自述, 或者由文本自身显现出来, 则无须读解。如果说作者未言, 论点原意藏在文本中, 由读者来释, 则理解必有不同, 难定是非。如果说原意是作者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流露, 连自己也说不清, 读者更难定是非。”
认读、理解文献, 并不是最后目的, 而是为了重组文献 (实质上就是重组知识, 也就是知识重组) 打基础, 做准备。经过了文献的“感知阶段”、“沉思阶段”以后, 对文献中的知识 (包括知识单元和信息) 就要进行重组。这就是“再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 要通过对许许多多的文献的认读, 理解, 读者与作者之间就会产生思想交流和意识互动。在这种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 读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必定与文本中被他读懂、被他理解、被他接受、被他吸纳的那部分知识发生融合, 而融合的过程就是“再生”, 过程, 也就是“创造”过程, 更是“知识重组过程”。
知识重组的方法实际上, 所谓“传统”图书馆也在进行“知识重组”的工作, 只是当时没有这样认识, 或者没有这种意识, 因而没有这种说法而已。表面上我们的确在做藏书的整理工作, 但是, 我们并不是仅仅对图书进行整理而不涉及图书的内容。决不是!无论是图书收集还是图书分类, 无论是图书编目还是图书排架, 无论是图书布局还是图书借阅, 都要深入到图书的内容而不是停留在“看书看皮, 看报看题”的形式上。
传统方法主要是指分类方法、主题方法、索引方法、文摘方法、评述方法等。
图书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图书的学科内容, 即所谓“内容分类”, 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取“形式分类”。问题在于, 内容分类依据的是图书内含的知识。所以, 图书分类的实质就是“知识分类”。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而这种“知识分类”实质上就是“知识重组”。至于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的工作, 的确难度极大, 但是, 借助于电脑, 将加快这一工作早日进入实质性阶段。
为了弥补“分类方法”的固有缺点, 图书馆人又采用了“主题标引”的方法, 直接用词语作为标识并按字顺排列、组织文献。实际上, 它与分类方法正好相反, 能够把整个藏书中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 分散在各种不同类型文献当中的知识单元集中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知识新产品。这个知识新产品实质上也是一种“知识重组”。人工标引工作既麻烦又缓慢, 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现在有了电脑和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 “自动标引”可以变为现实。
文摘和索引虽然不是“知识体系”, 但是, 依据它, 却可以把分散在各种不同类型文献当中的知识单元组成一个知识体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知识组织”方法。有了电脑和计算机网络, 文摘和索引的编制工作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其速度, 而且还能够确保其质量。
与传统方法相对, 所谓“现代方法”主要是指“更为直接的”知识单元的重新组合工作。但是, 现代方法绝对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方法不用, 相反, 而是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 或者以它为基点, 动用现代高新技术、设备和手段, 进行深层的“知识开发”或者“知识挖掘”, 然后进行知识重新“组配”。
图书馆面对的是文献开发工作, 但是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虽然文献是知识的绝对不能或缺的物质载体, 但是, 文献开发的实质就是“知识开发”。开发而后方可组配。具体怎样开发呢?在此仅举一例。
以前, 我们擅长的是“主题标引”, 就是把文献中的“主题词”标引出来。问题在于, 主题词仅仅是“词”, 充其量是个“知识单元”尚不能构成“知识”。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在主题标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把文献中的意思完整的“知识”作为标引的最小单元, 把足以表明一个完整意义的知识逐个标引出来, 就可以称为“知识标引”。“知识标引”的结果, 必定建立一个“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对读者的作用可就大多了———读者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电脑可以在几秒钟最多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把“库”中与他所需要的相关文献知识全部查找出来, 读者自己选而用之。
如果说, 这种工作在没有应用电脑之前还属于“可望而不可及”的话, 那么现在, 不但有了电脑, 而且, 电脑的技术性能已经相当先进, 其功能之全, 其速度之快, 其操作之便, 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但能够胜任这一神圣使命, 而且可以说, 干起来会“得心应手, 易如反掌”。
传统图书馆里的“参考咨询”虽然也包括“知识咨询”在内, 但是, 要做到以上所述的要求, 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 仅凭“人工”操作困难太大了, 如同以前天气预报之所以精确度较低, 就是因为人工计算速度太慢, 大量的数据来不及算完时间已经到了, 因此, 所发预报大多是“马后炮”。
知识咨询的前提就是知识重组, 它是用整个文献中与某一专题或主题相关的系统组合知识来解决读者或用户的各种问题的。
现在有了大功率、大容量、高速度、高精度的计算机, 加上联网以后而组成一个强大无比的广域信息网络, 要完成上述任务并非难事。
综上所述, “知识重组”并不神秘, 只要我们想得出, 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得出;而工作实际向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重组知识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业务重组,创新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收集和传播最新信息的中心, 是联系科研人员和信息资源的桥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快, 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图书馆实行知识化服务创新与业务流程重组, 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服务职能提供了必要保障。
一、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分析
文献载体多样化及新的知识化创新服务理念的涌现, 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高校图书馆需要整合其服务理念、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参考咨询、多媒体服务和数据服务, 将读者的需求和期望的变化纳入到一个整体中, 为师生创造一种全力支持其整个学习和研究过程的环境, 这种新的服务模式, 打破了空间、时间和过时政策的障碍, 是以读者为中心、关注知识、经验、合作、新内容的创造, 它必然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业务流程设计, 会产生新一轮的组织部门, 而且各部门达到完美合作, 才能充分体现出新服务理念的优越性, 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如图所示, 图书馆由一个中心三个部门组成, 其核心是信息咨询台, 各部门之间又有着密切、正式的联系。信息咨询台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 由参考咨询馆员或计算机专家、多媒体专家负责, 信息咨询台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读者的提问、反馈读者提问的解答。图书馆其他各部门主要负责各类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及使用, 解决技术问题、电子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 教授读者信息技巧, 培养读者的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 与图书馆内外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通过它们来支持信息台的正常工作。
1. 技术服务部门:
由于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的大量存在, 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需要很多技术支持, 重组后的技术服务部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门, 可将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制作人员以及其他技术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队。主要职责是维护整个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及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该部门下设硬件组和软件组。硬件组主要负责系统硬件设施的维护、更新、故障排除等工作。软件组主要负责软件的开发、选购、使用和维护等工作, 负责制作图书馆主页, 在技术上帮助图书馆的其他部门制作子网页, 并且使图书馆的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在网上与读者进行交流, 真正地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三大转变, 为信息咨询台、数据研究部门及读者部门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2. 数据研究部门:
即为信息咨询台提供数据资源支持的部门。它将传统图书馆的采访部、编目部、典藏部合并在一起, 并增加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编目工作, 下设传统文献采访与编目组、传统文献典藏组、馆藏文献数字化加工组、数字化信息采集与编目组等机构。其业务包括:中西文书刊和电子信息源采集、编目, 馆藏文献数字化, 特色数据库建设, 特色文献的典藏及过时文献的剔除等工作。其主要功能是对各类文献的采、编、藏、剔等, 承担图书馆文献信息的获取、整序及维护功能, 为整个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基础信息及资源保障。
3. 读者服务部门:
主要整合了原来的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和参考咨询部的服务功能, 加大了咨询服务力度。读者服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进行书、刊的外借服务, 网上读者借阅的请求的响应, E-mail题录、书目及全文提供服务。由于不同载体的文献有不同的保存要求, 可能导致内容相关的不同载体的文献在图书馆的分散贮存, 对信息服务的提供带来不便。但是, 由于读者服务部门在管理上是一个整体, 可以较方便地协调本部门内各组的工作, 向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二、高校图书馆业务重组对知识化服务创新的影响
1. 上述这种业务重组模式能更好地体现以读者为中心, 更好的发挥人员结构方面的优势。
学科专业馆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馆员, 承担资源的选择采集、组织和处理, 评价和提供咨询服务。通过为读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能充分了解和挖掘读者的专业需求以及学科专业最新的发展动向, 并及时作出资源采集上的调整, 提高整体的服务绩效。馆员之间还可以实行轮换, 使馆员各尽所能, 发挥其对学科专业的知识化服务的辅助作用, 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化服务的创新及管理目标。
2. 这种模式的业务重组可更深层次地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咨询台可使图书馆员在解决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读者信息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并能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 千方百计地提高各种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同时, 专业部门与用户联系更加紧密, 用户需求直接反馈给专业馆员, 有利于提高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以及书刊展评等阅读辅导工作的针对性, 有利于改变以往各部门被动服务甚至互相推诿的现象。
三、高校图书知识化服务创新几点思考
要做好管理知识化与服务创新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学校图书馆的组织及知识管理, 提高馆员素质。
如何组织好图书馆的管理, 馆长是关键, 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应该是科学管理, 人性化管理。因此, 馆长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比如人道主义管理、人本主义管理来调动每位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图书馆形成和谐、团结、友好的人际关系, 使每位馆员心情舒畅, 具备坚定的职业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全身心投入优质高效地工作。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完成各部门的分目标, 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围绕目标开展, 创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内部环境, 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能够适应图书馆变革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
在现代信息时代, 图书馆员的工作对象是数据信息和知识, 操作的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 提供的服务是及时传递最新的科技信息, 开发的产品是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产品。同时, 还担负着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 尤其是如何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技能教育。因此知识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还要有良好的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技术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所以, 图书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学习进取, 提高业务文化水平。具体可以通过脱产定向学习、在职学习、学术科研活动等方式来提高馆员的各项文化、业务水平, 从而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潜力, 使图书馆知识管理成功地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以满足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需要。
2. 转变观念, 树立全新知识服务理念。
图书馆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 也就是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以读者的需要为出发点, 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创造个性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方式, 尤其是主动服务和深层次服务, 形成面向需求、适应变化的动态服务管理机制, 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高效的服务。
3. 完善图书馆服务, 提高服务效能。
图书馆服务, 在任何时候都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 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 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文献信息外, 还应满足读者工作和生活及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特殊需求, 它要求图书馆提供“多元文化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要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 除开展文献信息的借阅查询外, 还可以开展文化展示、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培训辅导、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和教育服务活动, 从而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 构建满足医院发展需求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业务重组和知识化服务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进程, 而且在科技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不允许慢车挡道。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 更重要的是顺时应势的完善自我, 从而让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工作稳步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何江岛.浅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J].福建轻纺, 2007 (9) .
[2]苏坤.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9) .
重组知识 篇6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知识分享行为概念界定及其测量设定
知识分享行为是指个体或组织将本身所拥有的知识 (外显的和内隐的知识) , 通过适当的方式有选择地传递给其他的个体或组织, 并能够使这些知识以原有或新的形式再现的过程[1]。
对于知识分享行为结构维度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Chiu (2006) 把知识分享行为分为分享数量和分享质量两个独立的维度[2]。King和Jr Marks (2005) 从分享频率和分享努力程度两个维度测量知识分享行为[3]。郑仁伟和黎士群 (2001) 从行为的角度研究知识分享, 认为知识分享行为包括个人知识分享、学习机会分享和学习动机激发3个维度[4]。Hooff和Ridder (2004) 试图把知识分享行为概括得更全面, 从分享双方人际认知角度出发, 认为知识分享可以从知识奉献和知识获取两个维度测量[5]。但是从知识获取所包含的8个项目来看, 该测量的内容效度值得怀疑。而杨玉浩等 (2008)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编制了适合中国组织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问卷。综合考虑, 本研究采用杨玉浩等 (2008) 提出的知识分享行为构面的划分方法和测量方法。知识分享行为包括3个构面: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分享质量指的是所分享知识的工作相关性、准确性、及时性等。协同精神指的是同事之间愿意教学新知识、乐意为同事排忧解难、愿意给别人技术指导等。躬行表现指的是员工参与公司活动的出席频率、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性、与同事交流的积极表现等[6]。
1.2 业务流程重组绩效概念界定及其测量设定
业务流程重组 (BPR) 是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设计企业流程, 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许红 (2009) 提出中国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企业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信息技术支撑、组织结构变革、企业人员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7]。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被普遍认可的方法来衡量BPR之前和BPR之后部分流程增加的价值。本研究测量设定为刘飚等 (2005) 提出的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 即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由4个指标构成:业务流程成本、业务流程效率、业务流程顾客满意度和业务流程质量[8]。
1.3 研究假设
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并加以验证。
假设1:分享质量正向影响业务流程重组绩效。
假设2:协同精神正向影响业务流程重组绩效。
假设3:躬行表现正向影响业务流程重组绩效。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 回收166份, 通过对填写有遗漏和填写不认真的问卷进行剔除, 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14份 (有效回收率40.7%) 。
2.2 变量的测量
知识分享行为的测量采用杨玉浩等 (2008) 编制的问卷, 共计15个项目, 包括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3个因素。全部采用Likert 5点等级量表记分。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的测量采用刘飚等 (2005) 的研究成果, 包括业务流程成本、业务流程效率、业务流程顾客满意度和业务流程质量4个因素 (如表1所示) 。
3 数据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将分别对知识分享行为和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的知识分享行为各指标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说明在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普遍认识到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性。知识分享行为三要素中躬行表现分数较高, 平均水平3.816, 而且其差异程度不大, 说明业务流程重组中躬行表现普遍较强, 紧随其后的是分享质量, 其平均水平达到3.418。
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的衡量指标可以看出均值为3.127, 达到较高水平, 这其中知识分享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3.2 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3.0对变量进行了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
3.2.1 知识分享行为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2数据显示, 知识分享行为内部3个因素之间均在0.01水平上相关。3个因素与知识分享行为整体也分别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这3个因素是组成知识分享行为这一变量的重要构面。
3.2.2 知识分享行为和业务流程重组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表2可以看出, 分享质量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协同精神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在0.01水平上正相关, 躬行表现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整体上看, 知识分享行为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示在0.05水平显著 (双尾检验) **表示在0.01水平显著 (双尾检验)
3.3 回归分析
相关关系说明了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及关系的紧密度, 回归分析则进一步指明关系的方向, 说明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以知识分享行为的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为解释变量 (自变量) , 以业务流程重组绩效为被解释变量 (因变量) , 进行回归分析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 进入方程的3个影响因子的t值所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 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均应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回归方程中, 而常数项t显著性概率小于0.01, 故应该出现在回归方程中。从进入回归方程的顺序来看, 对业务流程重组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根据影响程度从大到小, 依次是分享质量、躬行表现和协同精神。这些因素对业务流程重组绩效都呈现出正向影响, 这表明, 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 知识分享行为程度越高, 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程度越高, 业务流程重组绩效越高。因此, 假设H1、H2和H3成立。
因变量:业务流程重组绩效
4 结论
4.1 讨论和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回顾、实证研究来论证知识分享行为和业务流程重组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逐一的检验。
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的知识分享行为包括:分享质量、协作精神和躬行表现。分享质量指的是所分享知识的工作相关性、准确性、及时性等。协同精神指的是同事之间愿意教学新知识、乐意为同事排忧解难、愿意给别人技术指导等。躬行表现指的是员工参与公司活动的出席频率、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性、与同事交流的积极表现等。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普遍认识到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性。知识分享行为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之间有密切关系。分享质量、协作精神和躬行表现均正向显著影响业务流程重组绩效。通过提高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有利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开展和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的提高。
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 涉及各个职能部门不同的人员的团队合作, 不同背景 (包括教育背景、工作背景、部门背景等) 的人员掌握的知识不同, 而分享知识的相关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BPR不仅是流程的重组, 更是观点的重组和知识的重组。协同精神是BPR过程中知识分享的重要一环。人员知识分享的躬行表现决定了组织应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 使得组织结构扁平化, 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
4.2 局限性
问卷是实证研究的基础, 问卷的质量决定了实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本研究中发放回收的问卷没有关注纵向研究, 即在业务流程重组初始阶段、进行阶段和收尾阶段知识分享行为有何不同, 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摘要: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分享行为是业务流程重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提出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114份有效样本数据, 并使用SPSS 13.0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 知识分享行为的3个因素——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对业务流程重组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分享质量,协同精神,躬行表现,业务流程重组绩效
参考文献
[1]曹科岩, 龙君伟.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 2009, 30 (5) :155-161.
[2]Chiu C, Hsu M, Wang E.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 2006, 42 (3) :1872-1888.
[3]King W, Jr Marks P.Motivating Knowledge Sharing through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36 (1) :131-146.
[4]郑仁伟, 黎士群.组织公平、信任与知识分享行为之关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学报, 2001 (1) :69-95.
[5]B Hoof, J A Ridder.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4, 8 (6) :117-130.
[6]杨玉浩, 龙君伟.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学报, 2008, 40 (3) :350-357.
[7]许红.中国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评价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