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学习小组

2024-10-05

辅导学习小组(精选6篇)

辅导学习小组 篇1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 尤其是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严峻。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但大部分都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实践指导有限。职业生涯辅导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应用。职业生涯辅导小组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彼此分享、支持、治疗等小组动力,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其目的是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 促进自我成长, 最终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1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介入

1.1 小组形成过程。

首先利用海报在全校大三学生中以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择招募对象, 并要求学生在报名时注明姓名、性别、年级、专业和常用联系方式, 并告知学生小组活动开始前有一次面谈, 目的是选择组员。招募人数为8~12人, 小组活动次数为10次, 每周两次, 每次2个小时。

1.2 小组总目标。

使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增加自信, 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3 小组的实施过程。

根据目前就业形势以及职业生涯辅导的步骤, 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 制定活动方案 (见下表) 。

2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介入效果分析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是针对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设的辅导小组, 工作者按照时间安排对职业生涯辅导小组进行了组前、进行中、组后的评估工作。主要的评估活动有:在组前以面谈的方式了解组员参加小组的目的, 并且根据面谈结果选择组员;在小组进行中观察组员的行为, 并根据组员的感受适时调整小组设计;在小组结束时让组员填写心得表和自我评估表, 并进行个别面谈, 了解每个组员目标及小组的目标是否实现。从评估的效果看,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是成功的, 主要表现在:

2.1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并且形成彼此情感、心理上的支持。

就如同组员A同学说:“通过小组活动, 我结交了这么多亲密的朋友, 互相信任、坦诚, 让我在求职的路上感觉不再那么孤单。”组员C认为:通过小组的活动, 我认识到了他人优点、缺点的同时, 也会有自身的反省。由此可见,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提供了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的同辈间的平等关系, 使大学生学会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也提供了与其他组员比较的机会,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考和交往能力, 并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归属感需要。

2.2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 促进大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

组员B同学说:“小组活动使我从模糊的认识中走了出来, 基本上明确了以后职业的方向。”组员D同学说:“这次的小组活动, 使我收获最大的是, 自我认识有了更深的提高, 特别是关于职业这一方面的, 自己以后奋斗的目标更明确了。”职业生涯辅导小组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限制, 更明确了以后的职业方向。

2.3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

组员E认为:“面试后老师给的建议中肯, 值得以后在学习中加以改进。”组员H也认为:“通过一些量表的测验及与小组成员的互动过程, 确立了自信, 为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做了较好的规划。”组员F也表示:“通过对小组活动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以及职业目标所需用的我所进行的综合分析, 我有信心应对未来的职业。”职业生涯辅导小组使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和规划。

3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进一步应用的建议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使大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努力的方向, 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找工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根据笔者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小组的经验以及学生的反馈,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特提出两点建议:

3.1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可以面向大学所有学生开展。

西方国家比较重视就业教育, 他们的就业教育不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甚至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而在我国, 这方面的教育还是非常有限, 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 我们的就业教育应该涵盖大学一至四年, 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 建立一整套系统的生涯辅导规划体系。

3.2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活动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根据笔者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小组的经验, 组员八到十人最好, 并且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等方面来挑选小组组员和设计活动。

总之, 职业生涯辅导小组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效果追踪、巩固等问题, 在以后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时候要注意跟进,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 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辅导小组中获益。

参考文献

[1]周宏岩, 苏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韩辉.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青少年生涯辅导[J].青年探索, 2008, 4.

[3]何佳赢.论“小组工作”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4]郭利伟, 等.浅析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2010, 6.

[5]沈蓓绯.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5.

辅导学习小组 篇2

荷叶中心校 余静

时光荏苒,忙碌中一学期的活动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学年即将开始,我们走进新学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年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这一学期在课外辅导工作的所获所缺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由于音乐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离开了技能、技巧,美丽动人的艺术效果便无从谈起,音乐也就不复存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己练习的兴趣,换一句话说就是让他们自己渴望自己“玩”得更好,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很重要。

二、群体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是存在很多的弊端的,比如,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天生好动,喜欢聚在一起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常识和歌唱表演等技能后,教师便可以引导他们去排练合唱等群体性活动,在排练的过程中,必须是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毅力。学习音乐艺术不仅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学习音乐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同学们往往在刚开始时还能坚持住,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专业人事的故事,使同学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这种精神对学生文化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四、获得成绩:通过课外辅导,我校音乐艺术兴趣小组同学演唱的《亲老爸》、《让我们荡起双桨》获得片区中小学艺术节初中组第一,并选送到县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辅导学习小组 篇3

一、营造兴趣小组学习的氛围和心境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心情和他的学习效率大有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心境问题。我们没法把握学生所有的心境,但作为英语教师可以创造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兴趣小组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每节课开始,我都是用英文歌曲来活跃气氛,使学生先处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之中,即使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会先不去想,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二、激活兴趣小组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时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所以我在进行课外辅导的时候很少正面对学生进行批评,即使学生表现得不是很好,也是旁敲侧击来进行疏导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欠缺。尽量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很好!),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说 “Try it again.”(再试一次)、“Make is easy.”(别紧张)、“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学生有了自信以后,学习的热情就会渐涨,以后的一切困难就会容易解决了。

三、创设情景,寓情于景

情景对话是提高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情景对话的操练方法有两种:假设情景和真实情景。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假定教室是外宾接待室、超级市场、制造企业、展览会展台、机场、宾馆、餐馆等,展开模仿情景想象和会话。辅导老师可提示或给出一些关键词,或按口语教材中听到的单词、短语等引导学生的思路。假定情景对话比较方便、灵活,效果也好,是情景教学中最通用的。真实情景对话是在真人、真事、真景下进行的,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效果也挺好,真实情景需要一定的对外联系,需要教师抓住一些有利机会。也可以通过参观,或短期学习来实现。

四、精心设计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单纯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难以收到圆满效果的,设法把课内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加大学生英语交际的实践量,是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措施。

1、设置英语角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一星期两次,把全班分成四小组。教师起指导作用,小组长具体负责。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也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2、开展各类竞赛。

我们可以进行朗诵比赛、默单词比赛、听写竞赛、日常口语绘画竞赛、脱口秀、“现场实况转播”、“答记者问”等活动,看谁速度快,反应快,模仿能力强。每学期开展一到二次,根据实际表现评出奖项,那么就会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的热情。

3、组织各种节日的各种英语晚会。

在元旦、圣诞等节日,举行晚会活动,同时请外教或其他外国朋友参加。通过学习表演,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毅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心,不断從网络中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网上学生关注的热、新闻,在英语网站上连同图片、声音同时下载一些材料和相关信息。例如一些少儿英语、希望英语等,在课外活动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就某个热点问题互相讨论,阐述各自观点,加强说的训练。

通过举办英语兴趣小组并开展有趣、有意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改善英语学习的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能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辅导学习小组 篇4

我校通过严格选拔、认真培训、积极实践, 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性较强、善于倾听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 但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灌输性较强、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较少关注朋辈辅导员本身心理的成长。为此, 我校引用“成长小组”的形式对朋辈辅导员的培养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 旨在体验中、实践中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能力, 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实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和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是同伴之间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和助人技巧所进行的同龄人之间的心理互助、激励、支持、指导、训练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有效调控行为,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发挥潜能。这里的“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 其中“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 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 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1]。这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又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非专业心理辅导”[2]。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 具有自发性、义务性、相互性和有效性等特点[3]:⑴自发性。作为群体或集体生活的人, 在自身无法克服心理困扰的时候, 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 使“朋辈心理互助”能自发地产生。⑵义务性。朋辈辅导是同学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 是一种利他行为。⑶相互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通常是随着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⑷有效性。大学生在年龄、价值观、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情感体验等都较相近, 能更容易地发现学生中的心理异常者, 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使这些同学能得到及时关注, 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二、“成长小组”的概念与内涵

成长小组是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形式, 广义地说, 凡通过小组形式, 在小组工作者协助下, 运用有目的的小组经验, 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与彼此成长的活动, 都可称为成长小组。但相对于一般的小组活动而言, 成长小组更侧重于人生成长阶段的转变, 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4]。大学生“成长小组”一般采用老师理论和实践指导, 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自主成长的模式, 协助学生在成长小组模式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通过活动体验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成长小组”培养模式的实施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鉴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能力的限制, 而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心理健康和咨询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 所以高校要真正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 必须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前, 高校一般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 包括引导阅读专业书籍、听专家讲座、进行案例分析、开会交流心得、观摩心理电影、模拟咨询等。我校在这方面也做过积极的探讨, 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在实施过程中, 大学生的被动受教情况较严重, 导致缺乏主动性的心理朋辈辅导员提升不大。“我们听过的、看到的会容易忘记, 但是我们体验过的会深留心底”, 因此, 我校引进“成长小组”的培养模式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真正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 实现“自助助人”的培训目的。

(一) 确定“成长小组”组员

由于朋辈心理咨询是义务性的工作, 朋辈咨询者应具有热情、真诚、共青的助人的态度。我们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选拔, 通过面试、笔试、SCL-90测验及自编考卷, 对朋辈辅导员的人生态度、精神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倾听能力进行评估, 最后选拔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格方面在乐群性、稳定性等因素上较好的学生作为培训的对象。根据成员人数分为若干个成长小组, 一般8-10人为一组, 各成长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固定的成长时间和地点, 每人轮流做组长开展小组成长讨论。

(二) 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

以成长小组形式开展自我成长、学习, 需要有老师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我们通过知识讲座、专业授课等形式让小组成员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咨询辅导技巧和相关职业知识, 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任务和职责、职业道德、保密规范、咨询伦理与法律等。

(三) 制定成长目标和方案

目标是开展和实施计划的航标。心理辅导成长小组主要通过共同体验、共同讨论、共同经历, 从大家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 从小组讨论的智慧火花中学习, 提高小组成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技巧的熟练把握, 进而加强自身心理成长, 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促进小组成员的个人自我完善。

朋辈心理辅导成长小组组成后, 经过组员的熟悉、磨合到充分信任三个阶段, 形成了共享成长点滴、畅谈心理困惑并积极寻求帮助的充分信任的氛围。这个成长方案的实施一般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

(四) 积极实施小组成长方案

在成长小组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小组顺利过渡三个阶段, 要求每个组员积极参与, 每期有一位组员做组长开展成长课程, 充分调动组员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自我成长。成长小组培训内容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初步构建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结合个案和朋辈辅导员自身发展来展开, 加强自我认识, 增强对心理辅导的信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五) 加强反馈, 及时调整方案

根据成长小组成员在每期成长活动的表现以及信任程度, 我们对成长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 由于每组组长是轮流值日, 为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在成长目标和训练方法上与值日组长进行商议, 选取学生中常见心理困惑以及朋辈辅导员如何进行辅导等作为讨论的成长课题。通过适当调整, 使小组成员能主动配合组长参与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成长活动, 从而促进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加强辅导技巧的把握, 达到预期成长目标。

四、朋辈心理辅导员“成长小组”培养模式的评估

通过一期的“成长小组”的培训, 在小组成员反馈和朋辈辅导的工作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可喜的成长: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悦纳程度、换位思考能力、情绪调节的能力、相互信任的程度、激励自我的能力、开导他人的能力等等都有显著变化;他们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并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一般心理困惑, 对学生中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也能学会辨识且及时向老师反馈。我们希望在“成长小组”培养模式的推广中, 能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更好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辅导技能,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国海, 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苏英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6 (4) .

[3]刘艳.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探新——以浙江大学朋辈会心团体为例[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4 (1) .

[4]刘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 2011 (1) .

小组辅导的三个课题 篇5

小组辅导的三个课题

小组辅导一词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group可被翻译为小组、团体、群体、集体,counseling可翻译为辅导、咨询、咨商,所以小组辅导又称为集体辅导、团体辅导、小组咨询、集体咨询、团体咨询辅导等.

作 者:张景芳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教育分院刊 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英文刊名:ZHONGXIAOXUE XINLI JIANKANG JIAOYU年,卷(期):2007“”(9)分类号:关键词:小组辅导 组长 阶段 目标

利用小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篇6

一、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教师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进取、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行合作交流的欲望。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的互补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能力、个性、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教师要首先调查每个学生的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其次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排列;最后,再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分组的初步工作就完成了。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会使学生在小组竞争中有“旗鼓相当”的感觉,能够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合作的信心,为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另外,合理搭配成员是重点,合理分工是关键,要使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的分工,既避免了优等生的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也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教育价值,就应设计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这些问题不要太难,如果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达不到目标,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热情。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到”的层次。

四、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具体要求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清楚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讨论中有哪些要求。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方法、技能,这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所以每次在合作学习前,教师都可进行这样的指导:敢说、勤说,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专心倾听别人说话,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当对别人的回答有异议时,应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出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所以在讨论过程中,优等生是主角,其他学生都只是旁听者,或者是附和者。这样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一方面会造成好学生“垄断”的现象,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对小组合作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一个问题呈现后,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会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才不会仅看到问题的表面;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并且有条件对问题进行深刻讨论,形成良好的模式,提高讨论的效率;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学生才有交流的厚实的“物质”,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和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六、适时引导与点拨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已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习合作的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指导,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一篇: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下一篇:体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