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共10篇)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恩施市实验小学 孙忠国
内容提要: 远程教育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供视听刺激,还可以让学习者利用远程教育改变现有的学习形式。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和思考;远教资源能有效地提供学生主动创造、发现、实践的土壤和养料,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的土壤更肥沃,促进生长的养料更丰富;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性的数学学习。主题词:远程教育 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凭借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真正实现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彻底打破了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为主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构建起了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远教资源不仅能提供视听刺激,还可以让学习者利用远程教育改变现有的学习形式,对于实施素质教育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激情,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给数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旺盛的活力。还可以让学习者利用远程教育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个flash动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出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出新奇的教学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问同学“你今年几岁啦?”“同学们来说说自己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接着放一段张英(远教资源)过生日大屏幕问:“张英今年12岁了,这是他在过第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吗?”,“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说说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就会明白的。”紧接着开始讲授新知识,同学带着这个迫切想知道的愿望也就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中,过去我们上这个知识时总是再三强调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强制学生机械记忆公式,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历,不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面的面积总和。利用加工后的远程教育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课件,运用不同颜色的面闪烁、飞入,正方体的六个面用三种颜色的面板飞入,帮助学生领悟。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习题精选”,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远程教育资源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这种方法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和思考,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我们强调动手,也不应忽视动脑,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能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质量。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应突出灵活性、兴趣性、多样性的特点。我利用远程教育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如:让学生统计一下某个停车场进出车辆数。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数事物的数量,观察事物的方法,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而且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学生调查后,要汇报了解的情况,其实又是为学习统计知识做好了铺垫。又如:认识完立体图形之后,同学们知道了球是一种滚动最快的物体。我布置了小组活动的课题,怎样使长方体或正方体也能很快的滚动呢?同学们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发现了许多种方法:有的说,把长方体用力的抛下去,它能滚动得很快;还有的说,如果给长方体或正方体加上轮子,它就能滚动得很快。从这里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多么具有创造性,如果长此以往地这样训练下去,我想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学生将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通过远教资源的指导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远程教育资源在趣味活动中的运用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多让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抽象学习过程。远程教育在课堂上的使用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性的数学学习。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以“0的认识”这一课为例,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结合画面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创设小白兔帮妈妈拔萝卜这样的情境,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全课奠定学习基调,同时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把教材中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把小白兔拔萝卜形象化,把0的含义深刻化,使全课学习轻松、愉快。
这些学习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恰当地选准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并尝试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评价,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远程教育资源的普及使用,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在改变数学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学意识和思想,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必将以更优的设计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2
一、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 会给学生以勇气, 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 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 认真做事;相反, 教师情绪失控, 对学生的行为不满, 火冒三丈, 严加训斥, 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 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 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 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 能真诚地接纳学生, 理解与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 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健康心理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 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 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 例如:“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等.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在教学中改变语言的表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强, 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 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 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不但不会感到枯燥, 而且会兴趣盎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现代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教材, 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这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 也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 乐于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好胜心强,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如:“小红跑200米用4分, 小明用5分, 小东用6分, 问谁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红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东跑得快.”当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小红跑得快”时, 有学生问:“为什么数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时间用得越少, 说明他走得越快的道理.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非常愉快, 学生的心情很放松, 学生间相互讨论, 各抒己见, 大胆探索, 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
四、确定评价导向,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 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进行评价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 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许多孩子厌学、逃学,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多人的批评与指责, 甚至是讽刺和挖苦, 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 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 少批评、少指责, 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 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指导和训练, 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五、合理评价, 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更新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 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 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 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准确把握、积极合理评价每一名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积极悦纳自己.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我见 篇3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17-01
一、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二、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四、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五、课前导入新颖独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应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让学生进行自觉地积极地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采取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自然的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第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直观、形象。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玩具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玩具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玩具?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统计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统计知识的欲望。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刚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2004.7
[2] 王明涛.《数学教育教学》,2012.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4
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已有几年了,省和市教研室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工作。如:学科培训,听课调查,示范研讨,专家报告,评价研究,收集整理与分析了许多相关信息。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思考。那就是我们到底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指出,“‘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我国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理清学习内容、准备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具体教学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尽管概念界定各不相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往所说的教师备课的一种升级和改革,只不过备课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教学设计则是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是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可以说,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是实施有效、高效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手段。
应该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结合我校课题<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所研究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积极地开动大脑,主动地投入学习,那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大半。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首先是要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激趣的基本手段是创设社会生活情景,进而设疑。因此,教师不应把教学局限在教室里,而是要拓展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周围精彩的社会生活世界中,使学生在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选择、设计、应用媒体
利用多媒体获得感性认识,提供教学的有效环境和工具,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多层面、多维度地呈现数学的教学过程,创造立体教学空间,使实践活动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艰难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轻松,它能使学生直接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惑。
(三)精心设计问题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方式,调控学生的学习注意和知觉的选择。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设计问题应着眼于:问题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问题要新、奇,难度适中;所提问题要形成逐渐上升的趋势,能引导学生向教学互动的纵深发展。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交流,各抒己见。
(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循循善诱。要通过“诱”去激活学生的“思”,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为了让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深入探究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追问式”的问题。设计“追问式”问题,要步步为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导向,突出课堂教学进程的层次性,要紧扣学生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转折点和思维的聚合或发散点,既要使问题中的特性信息得到强化,从而成为思维的对象,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又要能暗示该特性信息所能产生的思维方向,从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五)及时修正和完善问题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修正和完善。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感到茫然,那说明问题难度太大或者表述欠准确,则要恰当地给予一些提示,或者灵活地补充一些辅助性的问题进行过渡;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显得不以为然,或者不需经过认真思考就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那说明问题太容易,则要迅速进行调整。
(六)精心设计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黑板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黑板的板书和板画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学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它,不仅可节省繁杂的语言描述,同时具有生动形象的作用。因此设计好板书,板书是教师上好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课堂效果的手段之一。
(七)教学中应具备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适时注重对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之我见 篇5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也就具促进学和全面发展,使教师不断提高技能,从而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与急剧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注重培训学生又不单是传授知识,而且要让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去面对困难,这就是要求学和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家长及同学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及适时的评价,会使学生从各方面提高更快。因此使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以下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的机能:
一、改变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评价过程中首先改变以往评价的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其次改变评价学生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再次改变评价学生多达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是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最后改变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只有从自己的教学中改变了以上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心理、行动及成长就会有不同的提高。
1、从评价内容上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的评价是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听懂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学期末的考试成绩是多少。在新课教学中评价不只是对上课回答问题的同学表扬,夸奖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面对于哪些学思想作风生,也同样给予这样的待遇,例如在刚上课的时候夸奖他们歌唱得好,书摆放得整齐,桌椅摆放整齐等习惯方面是对他们评价,让这些学生同样带着激动的心情上课,也用引导其他做事邋遢的学生,这样长期的夸奖使很多学生受到启示,急于效仿,不但让学生有张扬个性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完一年级整理房间这个单元后,有部分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不只是学习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生活能力。
在进行小组交流学习中,给那些不爱张扬个性的学生一个“官位”,让他们分配小组,然后每个小组中的这些人去当小组长完成任务。让这部分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从而形成评价内容。明确评价的方向。使他们建立自信心,慢慢地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教师评价这些学生尽量准确地指你哪点做得好,而哪方面需要改进,例如,在分组学习时,人员分配问题,每组几个人比较合适,而对哪几人可以分到一组,就要动脑筋,男女搭配开,好动的和安静分子搭配等引导他们的组织才能。在教学剪一剪、拼一拼中让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上前来表现,哪怕是教师手把手地教他完成,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在教学游戏中尽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思路敏捷的学生讲出自己怎样想的,让那些不爱思考的学生重复刚才学生说了些什么,反复训练,培养他们的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或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通过以上评价方法兼施,以展示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除知识外的表演、动手、指挥等综合素质。
2.从评价标准方面,有的放矢的衡量不同的学生。
我们的学习、活动就像运动员一样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而最终到达终点取得的成绩不同。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他们家庭文化及生活环境,接受知识的快慢不同,要让他们在同一节课上全部领会知识,考试全部得满分,回答问题全部正确,做出的作业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且全部正确,那永远是不可能的。高素质的运动员取得的成绩也有差别,我们的学生就更应出现差异。作为教师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视个体差异。应着眼于学生的某方面机能去开发,激励他去提高。在作业的完成上,教师只讲范围不固定在几个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手工及搜集资料方面,多评价哪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领着同伴去完成。
3.传统的评价方法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并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是纸笔考试为主,不注重学生参与生活经验,因此,如果评价方法的改变会使学生自愿有信心地去面对考试,应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涉及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例如,考试时应用多次机会,改变纸笔测验的做法。考试方式灵活多样,如出示问题,学生互相辩论,我是怎样想的,我是怎样做的,或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自行解决;对部分学生可实行开卷考试,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不用终结考试七次定结果。对于考试结果处理方面,对于每位学生具体指出其优点,例如,做得正确,卷面整齐,在某个问题上理解能力强,不指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成绩排名,因为考试的目 的是让学生发展,所以评价出学生符合实际的改进意见,而不给学生“加压”,你要考多少分为目的,在评分标准上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他们从中分析给他们提出因为什么扣分,因什么而得分,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4.从评价的主体出发,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评价,而在教学中是采用评价一个人时让其他同学参与,先说说他哪里表现得好,例如:是计算正确,字写得好,还是理讲得明白等,其他学生是否领会其意,如果有异议,还可以再评价,而不是单纯的教师一口定论。当其他人评价结束时,被评价者还可以自己发表意见自己哪里再继续努力,哪方面需要改进。让家长参与评价,因为教师总是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论这个孩子爱劳动,这个孩子团结同学,那个孩子学习认真,往往这些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家长的参与评价,会发现孩子学习认真,往往这些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家长的参与评价,会发现孩子们在家校的行为安全一臻,这就要教师配合家长及改进评价观点,经常听取其他学科老师的评价。例如:这个孩子语文学得好,就让他在数学课上多说理。这个孩子课外知识丰富,就让他跟学生多讲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从而发挥其优势,及时得到合理的评价,另外,从学生家长或同伴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将诸多方面汇总来评价学生。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发展性评价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评价也有了其新的内涵,我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是激发学生、老师、学校的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评价时要关注全人类的发展,强调平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1.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出其优缺点,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优点的肯定,让他们发扬。而对于缺点的提出上要准确,让孩子听后心服口服,接受意见,有改正或改进的想法,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方向与路线后,学生往往只注重方向而忽视了路线,在他们回答问题后,其他同学或老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使其有意识地体会到自己忽视的部分,另外,学生学习完多位数加减法后,计算上普遍存在不仔细的现象,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地有粗心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找出其错误或用同桌互相订正的方法,再交给对方评价其错因。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应用一句话,一个字来断定一个孩子。“错”、“不正确”的说法,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同学之间形成看法,往往一个学生学习、生活方面表现得好与差,学生是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现的。教师经常评价这个学生差,学生就会形成肯定的结果,坏事是准是他做的,谁迟到了,谁这道题做错了,以往会将目标投向一个:评价机能使学生大多数从自身来找原因,找错误,这就说明学生有改进的想法和奋斗的目标。
学校的评价过程中,适时地评价某件事怎样做是好的,如果再怎样就会更好。因此学校评价时不应只针对某班概括性阐述而应一面评价出其在那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向应该改进,或提出自己的做法。
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就是评价,评价就要关注其全面发展情况。我们评价学生而不去关注其发展的情况。那么我们评价就是一句空话,每天在评价孩子,而孩子每天犯同样的错误或只是每天接受老师的评价,没有任何发展或改进,就应改变评价的方式。教师就要同他们交朋友,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评价使其有了发展的目标。
在教学评价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人才。
教师不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而应以其有深刻记忆或印象的事情,例如:你在学习什么课时,回答的那个问题与众不同,或你在某次游戏中能与学生友好相处,或你积极地听讲,使其看见光明和希望。使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与家长交流中应从优入手,再评价其不足,使家长对其孩子有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有所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评价哪个学生有信心,遵守纪律,在游戏活动中评价哪个学生互相帮助,主动将自己的学习用具借给其他同学;在数学活动后,评价哪个学生爱劳动、爱清洁,不乱扔纸屑。引导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在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评价其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评价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用已获得存在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在交流合作学习中,评价他们能否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处境和观点,评价和约束自己行为。评价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通过的方法进行合作等。例如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有意识确定自己组的目标,一起为目标努力。在别人阐述观点时,要仔细倾听。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争不吵,使学生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出其自尊和自信。评价其积极乐观对待挫折和困难。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6
一、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给学生提供信息,教书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它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求,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具独到的功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议案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生动插图,另一方面应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和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带有积极的、主动的情绪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教学一年级的问题解决,应设计一些直观的、形象的学生喜欢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如:在教学这样的一道解决问题,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如果在读题上下功夫,学生再怎么的听不出啥来,但是,教师如果用课件来演示,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理解题意,列出式子:8—3=5,从而解决了问题。而在高年级的问题解决中,同样也可以利用直观的,演示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信息,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要想让学生学会植树问题,学生必须先理解间距、间隔数、棵数、然而用数字表达,学生不易理解,可是让学生举手,利用手指间的距离来理解间距、间隔数、棵数更是举手之劳,轻而易举。还有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的相对,同时,相遇、相距,如果用语言来表达是解释不清楚的,但是,让两名学生用动作演示(走路),学生就能很快地,很清楚地理解了这四个词,而在演示的过程中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高兴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二、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发明。从远古火的发明,造纸术、车轮的发明,以及近代内燃机、时钟的发明,到现代核能和计算机的开发利用都是值得人们称道的,其中技术被人们视作法宝。然而,在所有这些发现发明的背后蕴藏着另外一种“发明”,那就是善于提出好问题的技能。善于提问的倾向是一种健康的学习心理现象,也是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研究态度的体现。
1、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沃土
首先要有时对学生提问题的正确理念,对学生的提问采用欢迎的态度,并且站在他们一边,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小树乘法的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课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图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想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有时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耐心等待,以便学生想出问题,并激励学生提出有效的和有挑战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
2、营造自由宽松的提问氛围
要学生敢提问、爱提问,就要改变一种观念:老师和书本上的话句是真理。应当设法让学生憧憬,老师也会有出错,书本也不一定对。学生只有改变这一观念,才能敢于提问题,爱提问题,有时要想学生多提问题,教师要克服那种迫不及待“告诉”学生的习惯心理。教师可以装着自己也有疑惑,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堵死学生提出问题的通道。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互相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开发
常言道:做一切事情离不开思维。解决问题更离不开思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心脏。
1、采用“尝试”,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索事物的倾向”。可见,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积极的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采用“尝试法”教学,让学生通过尝一尝、猜一猜,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愿望,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的解决问题具有逻辑性和联系性,而小学的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要让学生解决难一些的问题,就要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采用直观材料帮助思维。如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交给学生逻辑推理方法,培养他们归纳和演绎推理及概括能力,如讲复合应用题时,可以先不讲例题,把例题思路分成几道简单的小题:
复习题:①一个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400吨,已经生产了180吨,还剩下多少吨没有生产?
②一个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220吨,5天生产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
例题:
一个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400吨,已经生产了180吨,剩下的要5天生产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
这样的一组题目是相互联系的,前面的复习题是为例题铺垫的,这样设计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思维的彼岸、走向思维的顶峰。
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解决的途径昂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直观的,操作性简单的,可以用摆一摆图形,通过摆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摆图形这一活动中,概括知识的规律性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中年级,又可以选择一些作用,折一折、量一量等帮助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性、探索性的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而高年级则可选择合作性的实验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及技能,他们一具备做实验的条件,且通过实验可增强数学的实践性,正如美国的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书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巧设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了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使用。
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温故是指前半段所学的新知识,而知新是指通过教师巧设练习而达到新的能力,新的技能的培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节课时,教完求平均数的方法后,设计如下的练习,辨析题:某个水池的平均深度是1.3米,小明身高1.35米,他下水会不会有危险呢?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矫正心理失衡
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但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优劣, 以分数评价教师水平的高低, 无论在教育部门还是在社会各界都普遍存在,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有的认为数学浅显易懂, 备课写教案是多此一举;有的认为教两班数学又苦又累, 不如音、体、美学科轻松有的认为数学后进生是“冰糖粘糍粑———砣砣笨 (拌砣砣) ”难于转化……凡此种种, 怨天尤人。我认为这是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下没有摆正自己在学校的地位, 造成心理失衡;没有静下心来研究教材、没有潜下心来教书育人, 没有耐心细致地辅导后进生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矫正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失衡。
一、教师应调整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 是一种最本真的生命体现, 也是一种最易接受、最易传播的生命形态。诸如表情、动作、身体姿势、语气声调等心态往往以非语言的形式传播, 无法掩饰, 也无从装假, 不良心态往往欲盖弥彰, 而且无形中增添了虚伪的成分。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教师是课堂心理氛围中最大的情绪源。
1.态度决定 一切。“做不做是态度问题 , 行不行是能力问题”这句话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实践证明, 教师的良好心态无论对于学生的成长, 还是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新形势下, 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心态会外化为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言行举止, 尤其是面部表情的变化, 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心理氛围。如果教师心态乐观平和, 情绪饱满, 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如果教师心态阴郁, 课堂就会如死水一潭。
2. 多角度思 考 , 积极平息 消极情绪 。思考的 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产生的情感必然不同。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上课时走神、思想不集中, 甚至在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 老师当然生气, 免不了狠狠地训一顿。然而这样对师生双方何益之有? 此时, 教师何不从自身角度出发, 反思是不是课堂吸引力不够, 课上得不够精彩? 这样一想, 也难怪学生不想听, 精力分散了。教师应迅速恢复失衡的心理, 仔细钻研教材, 提高教学效率。遇到挫折等不开心的情况时, 不妨进行心 理换位 , 从积极的 方面思考 , 平息消极 情绪 , 肯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静下心来研究教材, 潜下心来教书育人
1.认真钻研 数学新教 材 , 准确把握教 材的课程标 准。数学课程目标体现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 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 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而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教书育人 是教师的 天职。只要从教为师就有这个职责 , 不认真履行这个职责, 或不履行这一职责, 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或根本就不配做教师。教师既要“经师”又要“人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可见如果只注意传授知识, 不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就不能尽到教师的责任。
三、用爱心、信心和恒心耐心细致地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与优生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 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 后进生更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教育、更需要教师的一颗恒心去辅导, 这样后进生才能逐步得到转化。
1.充分发动本班 学生 , 尤其是优等 生 , 在班中成 立“互帮小组”, 开展“一帮一, 手拉手”、“比学赶帮”活动。这些活动能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能使后进生亲近其他学生, 消除学生与学生间的隔阂,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
2.密切联系家 长 , 争取支持 , 合作教育。 学生的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 密切联系家长, 为每个后进生建立档案, 填好家长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简析, 把后进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 让家长及时表扬、鼓励孩子。使后进生感到被重视, 增强自尊心和荣誉感, 激发自信心和内部学习动力。
3.后进生往 往更需要教 师的照顾 、关心、 帮助 , 更需要教师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引导, 增强其勇气, 激励其奋进的信心。但转化一个后进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老师用加倍的爱心在各方面帮助、引导,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并挖掘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 作为他们前进的航标。
4.采用多种形 式进行辅导。无论哪位教师 , 他讲课的方式、方法都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的时候, 要应采用不同形式, 分类进行。对于优等生, 要求要适当提高, 引导他们自学较深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中等生则紧抓不放, 激励他们赶上优等生; 而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多复习旧知识, 并且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所以他们大都娇生惯养,在家里说一不二,同时,有部分家长不重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这样做很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就成了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个任务。有人认为,别的学科都还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可是数学这个学科怎么进行呢?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下面,我就将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许多有关数学研究的历史资料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均有体现,这些资料主要是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上的贡献和我国劳动人民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工作的聪明智慧,如:“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等等,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些资料,这样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反映我国秀丽河山和伟大建设成就的资料和数据,如当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给出的资料算出长江的长度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还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我国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成就,在产生强烈自豪感的同时,产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二、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继承人,现在的学生必须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继承这一传统美德。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例如,在进行加法学习时,我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特别喜欢新衣服,她平均每个月都要去买新衣服,这个星期她又要妈妈带她去买新衣服,买了一件上衣花了80元,买了一件裙子花了60元,买了一双漂亮的小靴子花了90元,小红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钱呢?她每个月都买新衣服的行为对吗?通过这道题的学习,学生们既学会了双位数的加法,又经过讨论从中得出小红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她太浪费了这个结论。这样就很自然的对同学们进行了勤俭节约的教育,很多同学都不再乱花钱买衣服了。
三、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美德教育
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娇生惯养,很多人已经没有尊老爱幼的意识了,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一切都是“唯我独尊”。这样是很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因为他们长大后总是要与人相处的,不尊重老人、不尊重他人是很容易让人看不起的。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美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我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小明非常爱吃糖葫芦,一星期能吃21串糖葫芦,并且每次都要爷爷去买,那么爷爷平均每天要去买几次糖葫芦呢?经过计算,同学们算出每天爷爷要买三次糖葫芦,这时我就问同学们说:“你们觉得爷爷累不累呀?”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点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告诉他们:“你们千万不能学习小明啊,要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去买,不能总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伺候你们,知道吗?”就这样,在数学题的教学中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美德教育,比起直接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
四、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由于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为了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必须要从我做起,尽自己的所能保护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在进行百分数的教学中,我就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小光的妈妈每天都要去卖菜,人们买二斤菜时,就用大塑料袋给他们装,买一斤时就用小塑料袋给他们装,今天小光的妈妈一共卖了200斤菜,大塑料袋用了50个,小塑料袋用了100个,大、小塑料袋分别占塑料袋使用总数的百分之多少?当同学们算出这道题后,我又适时地向他们讲述了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希望他们回去告诉自己的家长,买菜时最好自带篮子,这样不仅卫生,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就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我见 篇9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动”、敢“说”、敢“做”数学。赞科夫曾明确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扬弃“师道尊严”旧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舍得感情投资。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数学教师应善于做教学上的有情人,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若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学生的错误,创设宽松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氮围,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定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切忌在课堂上当着众人的面埋怨、指责某学生,切忌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棍子打死”,否则,学生不敢也不愿在课堂上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是原滋原味的课堂,是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得到发展的课堂,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力探寻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态和谐美。
高职数学教学活力之我见教育论文 篇10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埋怨数学难学等现象。如何创新数学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促进有效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师必须进行反思、探究与寻求解决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教学活力;交流;科学思维
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高职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但数学教学却不容乐观:一方面,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走向滑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甚至对数学学习有恐惧感,部分从技校考进来的学生放弃了数学学习,这些都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毕业就能上岗”为目标,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数学课程受到严重冲击,教学课时不断削减,造成了数学教学回归“应试”教育,考什么,讲什么,不考就不讲,教师“蜻蜓点水”,学生“点而不化”,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埋怨数学难学等现象。那么,如何创新数学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促进有效教学,使原本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摆脱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是高职数学教师必须进行深刻反思,加以行动研究,寻求解决的教学问题。以下是笔者实践探索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学习
学习的意识、兴趣和内在需要相辅相成。内在需要可以催发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反之,当学生明白了学习意义和价值,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更有效激活和维持。实践证明,当学生产生学习的意识、兴趣或内在需要时,学习过程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愉悦的心理下学习,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就能事半功倍。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数学没学好,高考没考好拖后腿,考不上本科院校而不得不就读于高职院校。所以,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重新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我要学数学,我要学好数学、我要让数学为我所用的强烈意识。例如,在开章教学时,创设情境:你三年后学有所成,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择业应聘成功,公司给出的工资是税前年薪12万,支取方式自定。你会如何支取你的工资?这是学生就业时会面临的报酬问题,不涉及高深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学生能够按个人意愿分配年薪,但由于支取方式的不同,相差悬殊的税后工资,在令学生感到惊讶的同时,更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不仅在书本与试卷中,也不限于搞科研工作才需要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可以更好地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同时,数学教学要注重结合实际,选取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问题作为概念教学的引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或明白个人的学习意义。例如,教学导数一章,对经济管理系的学生,可通过经济上最大效益、供需关系等问题中的.边际分析(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和弹性分析(如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让学生知道所谓“边际”与“弹性”,从数学上说就是“变化率”,需要用导数来解决,明白导数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工具。此外,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一些生动的建模案例,灵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再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强化数学学习热情与空间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认识,明白学好数学的人在处理事情上能够更严谨、更讲究方法和效益,有利于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增强学习信心,升华自主学习。
二、增强教学活力,促进数学交流
现代学习论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对教师讲授知识的简单接收,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数学交流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和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课堂活力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要淡化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改变学生课堂上忙于被动听讲、抄笔记,课后要花大量时间去整理、去理解的滞后于课堂教学的现状,从“给出知识”变为“引出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解题心得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例如,教学级数,以大学生关心的应聘面试工作问题引出交流活动:你与几个无工作经验,但专业、学历相当的人竞聘一个岗位,你会如何使自己脱颖而出赢得机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教师亮出自己的竞聘方案:因为我是没经验的新手,所以我的试用期要求少于法定的时间,只需要三周时间;计酬方法是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天4分……即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一倍。然后撩拨学生的思维:假如你是面试主管,你会关注我、挑选我吗?为什么?很自然就引出级数:,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数学交流,问题是开放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判断“是”与“不是”、“对”与“错”或说出最后结果是什么,而是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观点进行数学思考,不但要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还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反驳、评价等,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数学交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错误,捕捉学生思维的智慧之光,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和交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优势,体验思维迸发出火花所带来的愉悦情感,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亲切自然,收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在设计数学交流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所提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又要带有挑战性,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围绕问题有话可说,获得对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的理解信息,并对已有思想进行概括,对新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否则曲高和寡、无言以对,就不能达到锻炼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三、突出科学思维,彰显数学价值
数学教育的价值很宽广,概括而言是指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的学习与运用,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但由于受限于课时较少和对高职教学原则“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片面理解,在实际操作上,数学教学往往采取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思想的讲授方法,剔除必要的基本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直接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的应用性公式、定理和结论,以教师的认知结果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计算技巧。这样的教学,把数学看作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绝对正确的结论,不但让学生不知所以然,学得枯燥,背得痛苦,导致新的厌学、弃学现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极之不利的。因此,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学会套公式计算,应付考试了事。数学教学要讲科学思维,要站在“人学”的高度,以发展为根本的眼光,把数学学习提升到本领的学习,要教学生学习“公理化”、“形式化”、“数学化”,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掌握合理地量化和简化、运筹帷幄的本领,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坚实台阶。
高职数学教育要授之知识亦授之理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就要注重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切入,突出科学思维,提高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事实上,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的内涵,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强调,让学生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的来龙去脉,体会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所蕴涵的丰富的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正是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形成数学素养的过程,也是数学的过程价值的育人启智价值所在,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例如,教学定积分一章,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如果从整体上来看,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转而从局部小范围内考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接着以直代曲,借助已知的直边形(矩形)面积公式,求得到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求和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再运用高等数学中重要的工具――极限,通过取极限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化整为零近似代替积零成整取极限,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一般与特殊转化、极限思想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对学生今后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将大有裨益。
同时,应用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演示数学中的极限、分割及连续变化的量;使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通过数学计算、符号处理的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的方法与手段、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律、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解决,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和学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更重要的还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士.PME:数学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少勤.淡化洗耳恭听?激发数学交流[J].广东教育,,(3).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推荐阅读: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之我见09-02
数学双语教育之我见09-08
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05-31
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07-24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11-07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之我见09-08
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07-29
巧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10-19
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07-02
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之我见的基础教育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