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2024-11-22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共11篇)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1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初中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

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2

一、让学生认清独立和合作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程, 要强调集体观念, 让学生注重集体的力量, 并且把这一思想融会贯通到其他一切学科中。哲学家叔本华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 只有同别人合作, 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在合作中, 人人参与, 组组互动, 竞争合作并常伴随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然而新的教学策略在被广泛推广并运用的过程当中, 随之给教师带来的便是一种困惑与徘徊:提倡合作学习, 是否可以忽视学生独立思考?

不经过独立思考, 学生不可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交流时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合作学习也就成了空头支票。脱离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浅薄的, 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低劣的, 时间一长, 学生的思维会退化, 个性会弱化。独立思考, 应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表面看来,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但在讨论中必不可少的是思考。对小组同学的发言进行独立、认真的思考, 才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反对或者是认可, 才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把合作学习只当做花点缀, 以此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活跃。而另外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运用合作学习, 只要个人认真思考便能解决, 但教师为了追求时尚, 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这样的学习是毫无价值的, 不但占用了课堂时间, 还极大限度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落实课堂实效

思想品德课, 强调实效, 注重鼓励, 引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著名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十二字真言:“课堂积累丰富, 学生活动充分。”也在竭力强调落实课堂实效, 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 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小部分时间用来活动, 就是力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突破而在量上提出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又要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就必须在”导”上下工夫。教师活动前多鼓励, 在介绍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 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时, 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

三、注重德智体齐头并进

思想品德课, 注重素质教育。近几年来, 国家一直在提倡, 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可事实上, 现在的学生几乎成为了分数的俘虏, 本来应该天真玩耍的童心早早地就被课本、作业搞得不复存在。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抓学生的分数上, 几乎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及格、不及格的讨论中。而我们的道德也就在分数的战争硝烟中默默地离开了它所应该在的重要位置。“德”与“才”的自古以来谈得很多, 历代教育家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无才”做不成事, 而“无德”常坏事, 所以,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修养。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讲礼貌做起, 让学生们觉得提高自身素质不是很难, 那么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且学生们的从众心理特别强, 在大部分学生的带动下, 所有的学生都会加入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行列中。

综上所述, 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 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 这需要教师们更多的努力与探索。教书育人的工作是艰辛的, 关于心灵的教育更是不易, 需要毅力与智慧的不断交融, 教育者所需要的就是耐心、爱心和艺术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慧人慧语.家庭百科报》, 河北报社集团

完善初中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3

“质量意识”是每位初中学校校长必须长期牢固树立的中心意识。学校办学如果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校长应牢牢地把握教育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学习的质量,应该充分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口号,更需要的是通过富有实效的创造性工作,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校长必须实行目标管理。不仅对学校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还应该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在制定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引领每位教师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积极建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校长用价值引领,用目标凝聚人心的做法,有利于建立发展共同体。

谈到树立质量意识,不能不提到相关的激励措施及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对于“质量”的掌控,激励措施及评价方式必须十分明确。好的激励措施及评价方式,确实能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

课程改革实验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诊断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提高。校长要经常听课,指导学科教学工作,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尊重教师个人意见,营造求实氛围,肯定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善意地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亮点”,促使他们由不自觉的创新意识上升到自觉的创新行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不断完善。

校长还应该引导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过程,强调多元;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不仅注重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力求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要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有利于呵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

突出两个关键点

1.制度与目标管理

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使全体教师确立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加速校园文化建设,使校长在实施管理时对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考量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一年前就推出了由学生干部填写《教师课堂情况登记表》这一举措,每班每周一张的登记表反映了教师课堂是否出现的10个方面:(1)是否迟到;(2)上课是否使用手机;(3)是否无故旷教;(4)是否辱骂或体罚学生;(5)是否拖课3分钟以上;(6)班级课堂纪律是否出现混乱情况;(7)上课时学生是否打瞌睡;(8)是否组织做眼保健操;(9)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0)中途是否离开教室等。我校推出由学生干部填写《教师课堂情况登记表》这一举措,使教学管理更具体、更直接。此外,我校还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对学生发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题目有:(1)你认为哪些老师事业心最强,工作最认真负责?表现在哪里?(2)哪些学科教学不尽人意,有何具体表现?(3)你对哪些老师的教法效果较满意?哪些不满意?为什么?(4)关心学生,管教管导,经常下班辅导的老师是哪几位?(5)你对各科作业布置有何意见和建议?作业批改较认真的是哪些学科?作业批改不太认真的是哪些学科?(6)你对具体学科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由于设计巧妙,各班学生不记名填写的教学情况一目了然。针对出现的情况,我校适时进行点评或个别谈话,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谈到制度管理,不能不谈到目标的制定与管理。目标是教学管理的方向,没有目标便无法协调成员的行动。目标也是管理的手段,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们的行动,最终实现要达到的目标。为了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具体做法可以是:

第一,确定目标。我校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任职资格和所教学科的学生基础,制定出经过本人努力能够达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不但学校领导感到准确,也让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师认可,做到公正、公开,进而使教师在工作中虽然感觉有压力,但不背包袱,心情舒畅、有奔头。

第二,兑现目标。这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关键,它既是教学激励机制的体现,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每到期末,我校根据确立的目标进行检查,了解教师们是否兑现目标:对达到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未达到目标的教师,通过工作总结帮助他找出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达到理想的目标。

2.人文与情感管理

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的整体发展。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优秀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如果教师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教书育人的激情,如果教师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烦躁与不满中,他们会带给学生什么?因此,校长在管理中应首先树立“教师第一”的人本理念,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信任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尽力满足教师的需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只有当教师的基本需要不成为问题后,他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校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并促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还应积极实施“情感协调”管理新模式,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奔头。所谓“情感协调”管理模式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对学校的运作借助广大师生的共同情感趋向,形成情感共鸣,对学校的奋斗目标产生共识,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让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校长首先要创造性地管理,也就是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工作环境,为教师的主动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校长把教师和教育教学管“活”,不要让制度成为束缚师生手足的绳索。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应努力使学校的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教师自我管理转化,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留有较大的空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上好每一节课,展示自己的才能;要鼓励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甚至删改,充分体现他们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把握三个阶段

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一学年适应阶段;初二学年分化阶段;初三学年冲刺阶段。

1.适应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有很强的新鲜感。我校要求教师应抓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抓好学生的中小学衔接以及学生对初中教学要求的“适应”。

2.分化阶段。到了初二,学生的“老本”已经“吃光”,学习科目增加,难度加大,有些学生出现“掉队”、分化情况,因此,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分化。我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注意查缺补漏,适当放缓教学进度,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跟上“大部队”。

3.冲刺阶段。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总复习,教师应把握冲刺阶段的学生心态和特点,以能力为目标,以“双基”为抓手,牢牢把握中考的动向,全面、扎实地推进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毕业时各科能达到课程标准设定的要求。

在把握初中三个阶段的教学时,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智能”理论,运用智慧与合力,才能把握各年级不同学生的特性,做好教学工作。

处理四个关系

1.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上面提到的管理应突出的两个关键点“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这似乎有矛盾,是学校管理的“悖论”。其实不然。现在很多校长提出要多推行“人文管理”。但是如果完全推行“人文管理”或“情感管理”,可能出现诸多负面作用。校长在任何问题上都一味当好人、完全相信教师的自觉性,那么管理失度等情况就可能出现;而只强调实施刚性的“制度管理”,显然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可能引发“出工不出力”等情况。笔者认为,两种管理形式应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把握“度”至关重要。我校作为发展中的新校,推行“制度管理”十分必要,这一管理比重可以大些,并适当赋予“人文管理”。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课题。总之,校长不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给予教师积极的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2.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笔者认为,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中“学”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最主要的是“整合”教材、“活化”教材,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的焦虑,真正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看来,这一理论和实践对各个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校长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耐心地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个人的教学体验,要坚信教师是成功的创造者,探究发现的是充满生命的活知识,是知识之源,是发展之端。校长还应鼓励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统一的教材标准进行重组与整合,及时加上若干补充或修正,使之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校长还可以通过开展组织研讨、沙龙式的对话等活动,引导教师在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上下功夫,把文本形式的课程、教材转化为活泼生动的师生双主体互动过程和情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发展。

3.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

课内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后,全国各地从专家到一线教师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教师既要会教教材,更要会用教材教”。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教材要怎么处理、整合的问题。中考试题强调能力的考查使得教材被直接考到的内容大为减少。教师们出现了疑惑:“还有必要认真、仔细地教教材吗?”

答案是肯定的。教材作为教学的文本,要认真教。文本是物化形态的言语,也是我们教学的凭借。教材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教学应以教材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本宣科。教师首先要在“活化”教材上下功夫。以英语学科为例,学生语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对文本的朗读与体味。在一堂课上,也许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学生的口头语言的操练密集,但如果没有对文本的解读,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一个支撑点。对文本的一次解读,就是体验语言、感悟语言的一次经历。理解文本,便能从言语深处挖掘其内在的魅力,从而获得更深的人生体验。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课外的实践与辅导也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把文字转化为活生生的交际事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角色,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的目的。此外,帮助“学困生”打好基础,也是课外辅导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只有依靠认识主体——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成为具体、熟悉的生活对话,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生活化,才能真正使师生共同一起成长。

4.个人实力与集体合力的关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个人的备课,有助于教师个人深入思考教材整合、教学方法等。但集体备课则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十分必要。备课组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只有管理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各学科备课组才能有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并能认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总结、及时反思和调整。各学科备课组才能成为具有活力的共同体。

在教学管理制度化方面,我校一年前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做出如下规定:

要求教师备课做到:(1)独立(独立备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不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或现成的教案)。(2)提前(能提前备出两三节课,既不被进度落下,又不超出进度过多)。(3)环节(每节课教案,从开始到结束环节要全面)。(4)规范(备课要达到规范化)。(5)精心(要精心设计每一节教案)。(6)“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提问、备板书、备练习题的设计、备教学回顾)。

要求教师上课做到:(1)贯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2)执行(要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表上课,做到不挤、不占、不串)。(3)不准(不准不备课就进课堂讲课)。(4)为主(以教师、学生互为主体)。(5)坚持(坚持正面引导并渗透思想教育)。(6)突出(要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结合——布置作业要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结合各年级作业时间要求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分层布置。四到位——练习题设计到位、布置要求到位、批改质量到位、讲评辅导到位。

要求教师课外辅导做到:不管是个别还是普遍性问题,不管是课本内还是课本外问题,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提出的问题,不管是不是喜欢的学生,任课教师都必须热情、耐心地辅导,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只有将个人思考与集体智慧有机统一,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必须指出的是,教科研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加速器,也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校长要确立以“科研带动课改”、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统领下,形成健全的科研网络,教师按照一定的维度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这样,教师人人有研究的内容,个个带着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要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让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听课后举行沙龙式研讨,对执教教师进行对话式评价。例如本课教学中反映了课题的哪些思想?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对教学中不够成熟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案,让教师逐步积累成功的经验。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4

开封市金明区水稻中学牛朝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多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初中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仍相当严重。经过三年艰辛地作文训练,临到初中毕业,一些学生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记叙文,不会写普通的应用文。一篇作文错别字,病句连篇,不忍卒读。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中应把握好一下五种关系。

一、做人与作文的关系。

“文如其人”。文章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学生,他的文中才能看到对生活的炽爱;只有一个极富同情心的学生,才会在文中表现出别人的关怀和体贴;只有一个责任心极强的学生才能写出忧国忧民的篇章。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工作者。在课堂内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必须教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学生崇高的人格。如果不是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怎样提炼中心的技巧,就想使学生写出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学作文必先学做人。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中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一写作文往往喜欢抄袭作文书中的一些事件,或是略加改造,而缺乏鲜活生动的素材。鲜活生动的素材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从生活中来。君不见古今中外不少大作家,并非语文专业科班出身,有的甚至只有初中或小学学历,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写作的理论和技巧,但他们的作品却广为人们传诵,流芳千古。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并把这些经历作为自己创作的不尽源泉。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无话可写了。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不少语文教师常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割裂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分析课文,作文教学就是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写。结果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满腹愁云,这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我总相信一句话:每一篇课文就是一篇极好的习作例文。它的中心提炼、布局谋篇、详略安排、细节描写、语言运用,都值得学生学习。因此,我常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

来。阅读课时常就是作文课。如我教魏巍的《我的老师》时,就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再让学生选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几件小事,安排好详略,写出来,读一读,看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买橘送别”这段描写,让这份浓浓的亲情感染每个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感人的原因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真实的细节描写。再启发学生回忆起自己的亲人或师友,把他们生活中那些平凡但感人的细节描写出来。这样,学生在动情之时,又有榜样作参考,就会觉得作文原来也挺容易。有了写作的冲动,写文章自然就顺畅多了。

四、“模式”与“无定法”的关系。

“文无定法”是多数人认可的作文原则。但如果由此而全盘否定“模式”,也有失偏颇。“模式”本是人们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比较合理的最一般的文章形式。“模式”能够长期存在本身就说明它有一定的科学性。只是众人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模仿,才使它变得索然无味。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我认为先应该让学生掌握作文的一些最基本的模式,如横列式结构、纵列式结构、记叙文的四段式、议论文的等。再鼓励学生超越模式,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正如练习书法,先要描红临帖,掌握字的结构、运笔的原理,打好基础再超越字帖,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一味

强调“文无定法”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反而会觉得无所依凭,不知如何下笔。

五、快速作文与精雕细琢的关系。

一段时间来,快速作文颇受人青睐。这是又一定道理的。一方面,一节课之内写出洋洋洒洒六七百字,缺是一种能耐;另一方面,短短两个小时的语文考试,要做那么多基础题,还要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高水平的作文,没有平时有素的训练,是很难的。但快速度并不等于高质量。即便是名家大笔,尚需“两句三年得,掐断数径须”,更何况这些初学写作的毛头稚子。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既快又好?我总结为四个字——快写慢改。“快写”就是要求学生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稿,一般要求45分钟完成600左右的作文。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集中精力,快速作文的习惯。“慢改”就是作文写好之后,切不可教师写一个评语就了事,而要采取相互批改、小组批改、教师面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的优劣,自己再进行修改,如此反复两三次,使较差的作文能够合格,较好的作文能精益求精,再上档次。这样下来,一个学期虽不过写了三五篇作文,但学生掌握的很牢,每次作文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是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作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当然,初中作文进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绝非以上几点所能全括。然再教学中如能正确把握好这几点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之我见 篇5

摘要:情景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新标准

西方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创设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一、Warming-up阶段:灵活激趣,培养兴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也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而一堂使人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往往是从每节课的Warming-up环节入手。几分钟的Warming-up,运用得好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会在每节上课之前叫学生大声对自己说: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Never,Never,Never,Never give up.进行热身训练。在这环节也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进行Short play、Daily talk、Making a guess、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内快速集中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并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re-task阶段: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一)还原生活,创设情景。生活是语言的唯一源泉,一切语言都是彼时彼地对生活反映的产物。情景教学中往往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如教室、操场、邮局、商店、电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模拟现场”、等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如教《新目标》七年级下M8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这一课时,模拟见面情景,用英语问答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出生日期,地点等进行情景会话练习。教《新目标》七年级下M 2 Unit 1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时,课前准备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这个话题的内容,在课上用英语向学生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开展 “work in pair”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去。

(二)利用图画,创设情景。如教《新目标》八年级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时,挂上这一课的挂图,指导学生对这一挂图的人物进行描述,进而对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样认识,怎样建立友谊,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发挥想象,创设情景。在学习教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二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情景给出后,兴奋的学生积极畅想着自己未来的生活,枯燥的机械认读,换成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上台表演的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的句型If...It will be...介绍未来的生活,并加上已学过的一些寒暄、问候的话语,如Hello,Hi,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自主地完成了比较精彩的小对话。

(四)音乐渲染,创设情境。《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这时学生被轻松优雅的乐曲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的哼了起来,之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Strauss.接着教师问: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他们是属于那种类型的音乐,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进入了新的课程的学习。

三、While-task 阶段:融入情景,交际操练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学内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学生写下他们现在面对的烦恼和问题,一些学生或是教师自己充当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们排难解优。让他们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为他们面临的困惑提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感到英语的实用之处。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阶段:扩展情景,演绎对话

该环节中老师扩展交际对话情景,努力创造接近生活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演绎得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6 A famous story 我们学习完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故事描述了爱丽丝在一个夏日里做的梦,在这梦的奇境里,白兔戴着白手套,毛虫吸着烟斗,疯了的冒匠和三月兔总是在喝茶,而红桃王后要砍掉每个人的头……这个故事很奇怪,可是在梦境里什么都会发生。布置学生增加一个结尾内容,还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发生?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三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集资料。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热烈讨论,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展示。A组是口述,B组以short play形式,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教师还应运用情景,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英语要在情境中教,在情景中学。没有情景的英语教学,既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情景。而情感教学已成为人本教育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作者单位:黔西县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选编[M].新世纪出版社,2010(9)。

[2]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6

[摘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要想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改变把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

[关键词]:教学理念、信息素质教育 激发兴趣、课程资源、教学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实施,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并树立科学的教育技术观,才能很好地应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探究、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努

力创造条件,营造自由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探索与创新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老师把权威的标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把这些知识硬背下来,老师再找来练习题,让学生模仿着操练,学生只会模仿,长此以往就会扼杀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借助于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开展自主学习的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支持探究学习的各种认知工具,以及支持学习者之间开展合作交流的工具或平台。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

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与沟通,协作与分享。

一、课程资源

要想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改变把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两类,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等。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以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老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与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课程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通过合理实施评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信息技术为收集、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提供了条件。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符泰民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之我见 篇7

也许有些人会问, 你对挑选的班干部放心吗?他们能够担当起管理班级的重任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觉得21世纪的学生都是素质教育下的“精品”, 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培养, 这是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认为应该信任学生, 相信学生能行, 鼓励他们大胆发挥。

当然学生干部的任用也不是随已挑选的。我前面提到了“精心挑选”, 那是在班主任多年的经验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出来的。班干部是班里的骨干、班级的带头人与核心力量, 在班主任不在时, 可担当临时班主任, 大胆管理班级。可见, 班干部的“权力”是很大的, 因此, 在任用时, 一定要慎重。

我认为, 作为学生干部一定要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胆大心细, 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二是敢说敢做, 不扭捏, 具有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三是有正义感, 有责任感, 情愿为班级服务并能够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 平等待人。

我要求学生干部一定要记住:班干部没有“特权”, 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应时刻记住自己是为班级服务的, 任何人不能利用权力欺压学生, 否则严加查出。

我接任初一5班后, 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逐个观察、深入了解, 终于将目标定在了这几名学生身上。

1. 班长的确立

我班班长叫刘园, 她聪明活泼, 善交际、易相处, 乐于助人, 朋友很多, 并且胆量大, 能说敢做, 属于典型的“孩子王”类领袖人物, 最重要的是她有进步意识, 责任感强, 愿意为班级服务, 是班主任的好帮手。

2. 学习委员的确立

我班学习委员叫李婷, 她的学习成绩是全校第一名。由于刚开学不久, 我对她还不是很了解。带着些许疑问我找她谈话, 问她愿不愿意做学习委员, 为班级服务。她说:“以前我当过班长, 对管理学生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我愿意为班里服务, 我想锻炼一下自己。”这样的回答出自一名刚升入初一的女生之口, 我当时很惊讶。她的锻炼欲望太强了, 恨不得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展示自己。从她流利的语言和自信的眼神中, 我感觉到她不会令我失望的。按照惯例, 每一名新上任的班干部都要在讲台上向全班学生做一回就职演说。只见李婷步履稳健地走上讲台, 大大方方地向大家深鞠了一躬, 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讲道:“同学们, 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 让我担任学习委员, 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一定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支持、配合我的工作, 我不求做的最好, 但求做到更好!”一席话赢来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李婷身上所散发出的勇气和热情就像熊熊火焰一般可以燃烧一切。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把她培养成才。

3. 纪律委员的确立

纪律委员主要负责班里的纪律, 维持班里的正常秩序。这个职责很重要, 它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班纪、班容、班貌。换句话说, 纪律委员决定着班级的形象, 同时也间接关系着班级的成绩状况。因此, 在决定时我慎之又慎, 挑来选去都感觉不合适。后来我在排桌的时候发现尹小龙同学很不情愿男女生同桌。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心,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发现该生很有自尊心, 并且很有责任感, 脾气有点倔, 少言寡语, 很适合做纪律委员。于是我把话题打开, 他也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我对他“约法三章”, 讲了作为一名班干部一定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 心里时刻想着班集体, 不能只为自己着想。最后他说:“老师, 你让我坐到哪都行。”最后我让他和黄力永同桌, 这也是他所希望的。他高兴极了, 连连保证坚决把班级纪律搞好。

4. 卫生委员的确立

班级的卫生是反映班级形象的一项重要指标。卫生要搞好, 就一定要有一个称职的责任心强的卫生委员。我班卫生委员叫尚佳松, 他很有责任心, 荣誉感很强, 让他负责卫生我很放心。

5. 体育委员的确立

我班体委叫高恒玉。我听说他以前做过体委, 对“业务”比较熟悉。故此, 我临时让他担任班级体委, 他很想担任这个职务, 压力也很大, 同时信心又很足, 让我们拭目以待。

基于此, 我班的班委会成员已初步就绪, 各尽其职, 共同合作, 立志把班级事务搞好。另外, 有了完善的班干部体系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毕竟他们都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在管理方面并无经验可循, 难免会出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我又设立了监督机制, 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权监督班干部的工作。如有班干部滥用职权、欺压学生, 定当严肃处理。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 这个社会能否安定团结, 关键要看管理者是否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两者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这样才能形成“班级的事, 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 人人有事做”的良好氛围。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 积极、健康的班风一定能形成。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尤其是初中班主任, 要想把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管理好, 可谓难上加难。初中生正处在青春的懵懂期, 好奇心和占有欲充斥着他们的心灵, 因此, 作为班主任, 如果不能细致入微地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 对于学生间的小摩擦不以为然, 那么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这时, 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学校安全管理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初中生;学校;安全管理

一、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学校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另一个家,学校有责任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校长和各层管理人员要对学生的安全加以重视,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最好成立一个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管理学校的安全事宜,并带动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安全知识的教育。建立安全考核目标,把安全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另外,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工作顺利实施的基准,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安全管理工作就很难落实到实处。因此,学校在完善制度时要从全局出發全面考虑,实施工作要从细处着手,比如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可操作性要强,并争取落实到个人,以便全体教职工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

二、注重学习,提高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

鉴于学生对安全知识与技能知之甚少,安全意识薄弱,要求学校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首先,学校安全小组人员要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比如每月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教育,以提高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其次,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如在校园里悬挂安全条幅,让班主任每周给学生播放安全知识短片,让学生体会不注重安全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等,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重视;最后,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合,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学校可以让学生向家长讲解安全知识与技能,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从而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总之,安全是头等大事,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与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顾闻钟.校园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9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

文/韩亚琴

摘 要:生动的英语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英语课堂生动而有效呢?根据从教初中英语多年的经验,从课堂上如何记住易拼错单词、语法教学、课堂多样化等方面,谈谈体会。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一词中的教,英文中译为teach,是“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看学生有无学到有用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得如何。我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帮助孩子们巧记易拼错单词

英语老师都深知孩子们学英语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识记英语单词。因此,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积累并自创了一些趣味识记易错单词拼写法,如girl/first/birth/tired 4个单词,除了girl中的ir 字母组合不会写颠倒,其他3个单词中的ir常写颠倒,于是我编了顺口溜when the girl was first at birth, she was tired.这样,孩子们在笑声中轻易地记住了4个易错单词;如,tree/true/truck3个单词,我又笑着对孩子们说:when you feel lonely, please go to a true tree by truck to tell it your secrets.孩子们狂笑之后又记住了tr字母组合;believe末尾两个字母e易漏写一个,我即兴发挥:when you believe others,you should use two eyes together not one of them。只要学生易写错的单词,我会及时纠正,教给他们一些趣味的记忆单词法,让孩子们感觉记单词也很有趣,由怕背单词变为爱背单词。

二、抓好语法教学

在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明确指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我在Grammar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白句意,再举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例如9A unit2 grammar中涉及would rather…than和prefer…to的用法,我先给出一些图画和短语,自己先以身示例:I would rather wear purple than wear red;My son prefers playing to doing homework;My husband prefers beef to fish.What about you?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试着用这两种句型进行口头操练,然后自己总结归纳,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三、课堂活动应力求形式多样

1.生活化的活动

“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在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中学到直观的、有真实感的知识。如,我在教现在进行时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素材水果、饮料等,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英语歌谣后引入教学:

T:Do you like fruits,snacks or drinks?Ss:(Different ideas.)

T:Great!Next,I’d like to invite 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eat them. Any volunteer?(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上去品尝,我选了几个学生叫他们在讲台上吃,边吃边提问下面的学生。)

T:Next,look at Kate,what is she doing now?S:She is eating a banana.

T:What about Millie?S:She is drinking juice…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吃中学到了进行时。

2.情景化的活动

交流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而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我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易于融入活动,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如在教My school day(Reading)中,我事先拍下了自己在校一天的录像。首先引导学生猜测What am I doing?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在校工作、生活的一些画面就被逐一点击打开,出现了工作的一个场景及短语。这时,学生纷纷脱口而出:Oh, have classes/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lunch…接着,我在此设问: What do you often do at school?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在校一天的生活及学习情景,说出have lessons/chat with each other/have a rest…此情此景,使课堂褪去了那份生硬和刻意,讲英语因有了真实的情景而成了自然又顺利的事情。

四、注意文化教学渗透

学英语要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视频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如我在教授牛津英语9A Unit 5 Reading(Audrey Hepburn)中,学生对一些外国明星不是太熟悉,于是我组织他们观看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Roman Holiday,看完之后,对奥黛丽赫本生活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我再讲解这篇文章时,水到渠成,效果极佳。平时我在开课前也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来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语言学习气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而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提高英语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让我们的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

参考文献:

张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10

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太平桥初中 李卫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新的课程要求。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作为副科的位置上,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按备课笔记讲解知识,上完课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认为生物学习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考试之前才会拿出课本进行复习,应付考试。多方面的因素致使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好生物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本人是一名从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初中生物教学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总结提炼多种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很好。下面,我就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法的优势作用

初中生的年纪普遍较小,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但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生物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中借助于直观教学手段,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演示法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教师可以借助于模型、挂图、播放视频等进行演示。通过挂图、模型、播放视频,学生们能够有更加具体的感官认识,直观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从而不知不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之后,就会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

(二)参观法

新课改实施之后,新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传统教材中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实地实物观察并进行探究的问题,当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果局限于课堂就不能很好地使问题得以解决。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参观法,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去考察,在学生参观考察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通过自己参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了出了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巧妙运用发散思维的讨论法

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传统生物课堂上,实验的优越性没有得到体现,进行生物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的需要。而新课改下,生物实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运用实验教学法组织生物课堂,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生物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在运用实验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出精心的安排。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先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明确实验的目的,熟悉实验的步骤。不管是在教师演示实验中,还是在学生实验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或者提出思考问题;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 要注意观察学生实验情况,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只有教师做好指导工作,才能够使实验教学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活生物课堂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副副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老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 学效率。

初中散文教学之我见 篇11

紧扣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必将围绕着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也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在教学整体上,就应按照三个维度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此外,还应把握编辑意图,对每一篇散文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解读。尤其是特色鲜明的文本,教师应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理解编辑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云南的歌会》《吆喝》等多篇散文的内容,就是反映中华民俗文化的作品,是达成以上目标的典型选文。无论是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是值得细细研读。语文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立足学情 语文教材的编选具有科学性、整体性,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连贯性、延续性。语文的学习,自小学到中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语文中,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新目标,阅读要联系自己生活体验,阅读内容也涉及生活、科技、自然等方方面面。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后,视野拓宽,但这就会出现学生对学习知识内容不适应、不喜欢、不熟悉的现象。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那怎样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新阶段的学习要求?为此,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差异。例如:当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把初一年级的《生命,生命》换成《短文两篇》,而《生命,生命》被放在小学四年级。这两课都是从生命的角度进行探讨,且都为散文阅读教学,这就存在很大共性。在《短文两篇》中对蝉生命的另一种解读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切入点。虽然部分地方的学生对于蝉有些陌生,但若从情感角度切入,与学过的类似课文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驱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易于理解和接受。

把握文体特征安排教学内容 散文教学中,往往会提到“形散神不散”,这句话,的确概括出了散文的显著特点。而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们能够体会到什么程度,就需要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实施能力。有学者指出:“散文的‘形散神聚’,‘形散’指文字的表达,以具象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规划,主要包括结构、表达方式、技巧等因素;‘神聚’则是其精髓所在,也是文章带动情感的要素。”比如抒情散文,它极善于表达人的主体精神世界,而强烈的主体意识就要通过强烈的抒情色彩来展现。这样的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这就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这样,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有了指向性,讲授文本的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遣词造旬等手法之后,最终落脚点应该还是放在“抒情性”上,对于抒情散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还是领悟作者寄予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散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解读意境,即从景、事、物等意象入手,来悟情、入情、感情,继而了解情感与表达的关系。

锁定文本焦点 散文教学应从整体着眼,锁定文本焦点,把握教学重点。散文标题凝练,常常关涉文章的主旨。品读标题组织教学是锁定文本焦点的很好的策略。例如:《土地的誓言》一课,可围绕标题讨论三个问题:面对的是怎样的土地?发出怎样的誓言?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誓言?解决了这三个由标题引出的问题,也就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的意蕴,自然可以轻松领悟到作者的情感。除了品读标题,散文中往往有些关键词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云南的歌会》中的“意思”一词,《风筝》中的“悲哀”一词。抓住关键词组织教学也可以锁定文本焦点。通过标题和关键词折射出作家真实的内心观照,寄托着作家心中特定的情结。锁定文本焦点,把握文章的文脉,探测出作者深层的、潜在的情感。

运用朗读,感染学生情绪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朗读来品味词句,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有声的美和无声的情相结合,缩短文本和读者两者的距离,获得与文本相符的理解和感受。

采用积极评价 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对他们幼小心灵深处的感悟、看法的一种保护,是对他们的尊重。这样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优美的散文是一味神秘的香,沁人心脾,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人们阅读它,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灵魂慰藉。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散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最常用的文体,也是吸引学生亲近语文课堂最自然的媒介。在散文的世界里,不仅需要技巧和知识的传递,也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以指引。对于散文这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语文能力。

上一篇:校长工作思路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阅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