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之我见

2024-09-23

教育发展之我见(精选11篇)

教育发展之我见 篇1

素质教育之我见

——文明礼仪在我心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学院附中的学生董诗婷,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我心》。

在这里讲的是素质教育里的文明教育。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想取得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功,若想生活的愉快、幸福,首先要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对自己十分严格,对别人很有礼貌,人们都非常尊敬和爱戴他。有一次,周总理到一个照相馆拍工作照。摄影师正在给几个解放军战士拍照。战士们认出了他,连忙说:“总理工作忙,您先照吧,我们等一等。”周总理却摆摆手,笑着说:“不,大家都一样忙,轮到谁就谁照吧。”在他的坚持下,大家仍按原来的顺序,一个一个地照完了相。我们知道,周总理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老师教会学生爱别人,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学会把周围的人当作兄弟姐妹,用爱心与世界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健康的人格是逐步养成的,但人格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中小学阶段。无数事实证明,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再想“补上”就难了。

亲爱的同学们,在今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除了看重考试分数的多少,班上名次的前后,还要特别看重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特别看重健康人格的塑造。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其乐无穷。

谢谢大家!

道德教育之我见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七3班的董诗婷,我在这里讲的是素质教育里的道德教育,不得不说的是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素质教育走得相当坎坷。许多家长对孩子都有这样的观念:你只管给我把成绩搞好,其他的你都不用管。如果分数高就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更有甚者棍棒加身。他们所注重的只有孩子每年成绩通知单上的几个阿拉伯数字,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幕名校高材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退学的画面。

然而这些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家长身上,连我们学生都这么认为,我们通常认为只要自己成绩好,只要自己有过硬的知识,就能成为佼佼者。所以平常不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主动和别人交往沟通,不注重培养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技能。从而一到社会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处处碰壁而自己却不知所以然。只知道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只知道抱怨偌大的世界没有一个能识别自己这匹千里马的伯乐,然而他们却忘了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匹合格的千里马。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著名的企业招聘现场,招聘工作人员故意在明显的过道上丢弃一个空易拉罐,这里聚集了很多的应聘者,然而招聘的名额只有一个,他们一个个在招聘台前排着队等待着招聘人员的考核,没有谁注意到那个易拉罐,或是看到了直接从上面跨过去,好像它跟自己根本无关。还有的踩在上面,低头看看又摇头走开,其中一个应聘者走了过来,弯下腰捡了起来并随手扔进旁边的垃圾桶。等轮到刚才那个人时,招聘人员简单的看了他的简历,就当场宣布他被录用了,其他的人很是不解,自己的简历比他厚,口才比他好,为什么偏偏他被录取了而自己确被不明原因的拒绝了呢?讲到这里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现在的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素质,就像我上面说的你是千里马,但你是否想过你是不是合格的千里马?

在学校里随处可见被同学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没喝完的矿泉水。然而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把自己没喝完的矿泉水带走,都是很容易能做到的事。你是否想过,你的种种随意行为,让人对你产生怎样的印象,给自然带来多大危害„„ 的确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提高全民素质是很难实现的,也不是靠我们一己之力就能办到的!别人我们管不了,但我们何不先把自己管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管好自己,那么素质教育的普及全民素质的提高,不就指日可待了吗?我们每人向前跨出一小步,离目标不就更近了吗?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美好的明天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谢谢大家!

教育发展之我见 篇2

教育是最需要以人为本的行业, 因为它的工作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然而北京零点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 在100种职业中, 教育被列为10大暴力行业之一。尽管我们教育系统也有为救学生而英勇献身的江苏常州小学教师殷雪梅, 有献身讲坛的49岁北大教授孟二冬, 有开县井喷事故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群体, 甚至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舍生为生的教师……但我的感觉是, 似乎没有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人对教师的看法, 对教育的不满。人们对教育收费的不解, 对学校管理的误解, 对教育教学的苛求, 作为老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怎么面对?我们不妨来具体分析一下。

1、教育管理——“盲”。

基层的教育管理有点无所适从, 上面的文件堆积如山, 根本不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 布置的多, 检查落实的少, 上报的材料张口一要, 闭口就到, 不按规律办事, 只要搁平作数。一个公认的高三二诊考试要一推再推。周六上不上课?早晚自习上不上?上怎么办, 不上又怎么办?这些重大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一方面是“规定”——不准补课, 另一方面有学生及家长有要求 (特别是干部) 找老师给孩子补课。主管部门、上级领导希望老师们不要节假日, 不要星期天, 不分白天黑夜地干, 干出成绩, 报效国家。你怎么适应!

2、校园安全——“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学校已不准组织春游、秋游, 班会活动也被挤占, 团队活动也不组织, 我们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已经不会组织活动了;单杠、双杠、铁饼、标枪、手榴弹等体育项目都被迫取消——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除了安全还是安全!同志们认为这样的学校是正常的吗?学生与老师的纠纷, 学生与学生的纠纷, 甚至学生与家长的纠纷, 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学校都有脱不了的干系。学生逃课, 老师的责任, 学生出走, 老师的责任, 学生摔跤了——地板不平, 学校的责任, 学生踢球受伤了——场地不好, 学校的责任……学校真是权力有限, 责任无限啊!

3、招生工作——“窘”。

生源大战轰轰烈烈, 挖学生、骗学生、买学生、卖学生的人太普遍!学生成了某些人谋求小利的砝码!于是学生与老师讨价还价, 老师与校长计较斤两——用权利相威胁者有之, 用成绩相要挟者有之, 确因困难相求者有之……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学生、家长不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学校, 老师成了“龟儿子”, 校长成了“磨心”!生源之战何其尴尬!

4、教育教学——“玄”。

第八次课程改革如春潮涌来, 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铺天盖地, 结果——教师还是老一套, 学生还是老样子。怎么教都是, 怎么教都不是, 老师把握不住课堂的玄机, 连看家本领都丢了, 老师本末倒置, 忘掉了教书只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 忘掉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真谛, 学生也忘却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根本!

这些就是我们现今的教育现状。

二、重温古人的教育思想

《四书》《五经》《老子》《庄子》《佛经》《圣经》为什么会万古不灭?因为她是从一切生命的最深处流露出来的, 是天地的语言, 宇宙的心声。而黄帝、老子、庄子、佛陀、耶稣等人则是天地的喉咙, 宇宙的口舌。《论语》里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庄子也说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所以《论语》, 《庄子》等书不是孔子说的, 不是庄子说的, 而是天地说的, 是日月星辰说的, 是高山流水说的, 是绿叶红花说的, 是你说的, 我说的……因为宇宙万物在最深层次上是浑然一体的, 一切经典都是这个浑然一体的生命发出的“天籁”。顺乎天地治国一定太平, 顺乎天地办厂一定兴旺, 顺乎天地治病一定痊愈。饮食顺乎天地就无疾病, 处事顺乎天地就无冲突, 科学顺乎天地就无后患, 教育顺乎天地就无流弊。

让我们来聆听一下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教育“天籁”:

有教无类。

——教育公平。

三思而后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为人之道。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听其言而观其行。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师之道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为学之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教育原则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教学方法

教学相长

——教学关系

这些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信奉的天籁之音。我们若能融会天地之心, 通达万物之情, 我们的教育就会步入她本来的境界, 天地精神才是万物的真正尺度, 才能历经千古而不变, 泛之四海而皆准。

三、顺乎天地办教育

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是刻骨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而这种爱心和责任心在父母那里天然具备, 我们强调家庭教育, 强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的孩子, 说得不好听一点, 是处于父母“双亡”的孤儿状态, 因为多数父母要么忙于工作, 要么忙于打牌, 要么忙于生存。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 更是缺少父母的关怀。而那些真正的孤儿就算有慈善机构的照料也极难消除心中的阴影, 即使有别人领养而有了后爸后妈, 也难以贴心, 所以才有“可怕的后娘的拳头”的说法。那么我们校长的爱心如何?我们老师的爱心如何?咱扪心自问, 比得上后爸后妈, 比得上慈善机构吗?无论你多么负责, 无论你多么敬业, 最多只能是“象”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对待学生, 更何况现在的老师第一不是直接受聘于家长, 他不必那么尽心尽力为家长负责;第二孩子并非自己亲生, 要求老师有父母一样的心态, 其实是一种不合人情的苛求与刁难。由学校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而父母一概不管, 等于由路人负责婴儿的照料而父母撒手一边, 稍微一想就会知道这里面的暗伤之大几乎无可估量!现在孩子们整天住在父母无权干涉的幼儿园或学校里, 也就等于整天托付给几乎连后爸后妈都不如的人, 岂不成了一校一校的受伤孤儿吗?孩子们的父母长年累月不在家或被排斥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 就渐渐退化成了只负责孩子学费和生活费的“慈善机构”。现在的家长们全然没有教育意识——吃喝玩乐, 无所不为, 身教全无;束书不观, 自甘浅陋, 言教全无。他们一股脑儿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推给学校, 只在期末看看成绩单, 分数好, 笑一笑, 夸几句, 奖励几张钞票;分数差, 打一顿, 骂一通, 生几天气, 如此而已, 孩子们在家里其实也成了孤儿。我们能为这些受伤孤儿做点什么呢?我们需要坚持提倡的是“事业心”, 是“责任感”, 那些成名成家的老师, 那些深受学生拥戴和家长欢迎的老师, 无一不具有超乎常人的“爱心”和“责任心”。

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 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人们的思想更加混乱, 其根源是人们的精神出了问题。但即使社会坏了, 我们也不能坏, 人家颓废了, 我们也不能颓废。所以我们学校提倡全校师生课外读经。学校最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说读经, 就想起孔乙己, 却不知写《孔乙己》的人读经用功之深。提起学生专心致志, 就认为是培养书呆子, 却不知道书呆子多已销声匿迹, 而涌现出了遍地的牌呆子、钱呆子、酒呆子、色呆子、玩呆子、网呆子、名呆子、权呆子……其流毒之深, 危害之烈, 万倍于书呆子。由于没有人文精神的积淀, 他们苍白无力, 没有依托, 没有内涵, 只好去读浮浅无聊的言情小说之类, 根本树立不起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我们要“育自强不息的现代中国人”。教育的真正内核是精神的培养, 而不是外在的服务条件。孔子在树下, 就是一所大学;鲁迅在寓所, 就是一所大学, “大学者, 非高楼大厦之谓也, 大师之谓也”。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来安排课程, 所谓“幼儿养性, 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 成人养德”。素质教育的理念那么好, 我们怎么去实践?我以为, 我们要抓住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人的主体性, 这是素质教育之“魂”。“课内应试, 课外素质”的认识偏差, 教学中“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现象, 使知识点成了教学和考试的重点, 本来作为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手段的知识, 被当成了目的, 其实对知识的掌握不应限制人们的思维和想象, 而应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的基础。我所说的主体性不仅是指就学习和发展而言, 应以学生为主体, 还指就办好学校而言, 教师队伍是主体, 概而言之就是师生整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要知道, 热爱事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责任心、进取心、孜孜不倦、求真务实, 才是我们深深感染学生的根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们要化育灵魂, 至善德行, 启迪灵性, 升华人生。我们的学生哪怕他考试成绩并不出色, 只要他在学校心灵没有受到伤害,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以一个开拓者的身份走出校门, 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我们站在历史的门槛来反思教育, 丝毫没有否定当今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们用世界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占世界18%的学生, 国家要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经费全由政府承担, 尽管任务十分艰巨, 但前途也十分光明。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 我们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如何处理“创新”与“复兴”的关系, 真是值得深思。教育是正心、壮志、强能、健体的活动, 教育不能心浮气躁,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教育不能好大喜功!

“有效教育”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92-01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今天,我就浅谈一下什么是有效教育。

有效-----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有效的方法多样,途径很多,关键是施教者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要有永无止境的精神;管理者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有宽容的态度和激励机制;引领者要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平等的态度,这样才能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结果大约三十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教育涉及每个个体的一生,涉及群体是一代人。纵观我们现在出现的社会问题,道德、诚信的一种缺失,人格、价值观的扭曲都与我们的家、校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成绩被当作衡量一个孩子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好的孩子,即使有任性、自私、懒惰等的缺点也不被在意;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即使有节俭、勤劳、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点,也会被忽略。这种为了培养“少数”而让“大多数”带着心灵创伤走出校门的教育,其危害是难以估计的,是不符合教育的目的的。祖国的昌盛是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创造与奋斗实现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一颗宽容、平等的态度,这样才能发挥有效促进的作用。

从每个家庭来说,子女的教育可能是家庭除了买房之外的第二大投资,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社会现实,家长狭隘“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让学校、老师承受沉重的压力,为了升学率、为了教学任务、为了高成绩,严重忽视了学生品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才是需要学习、天赋、兴趣为基礎的,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们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各种各样的考试,甚至周末还有各种补习,当他们进入大学或者熬到博士的时候,对于科学真正兴趣已经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消磨了学生追求知识,探究真理的强烈兴趣,这就是我们教育毁坏人才的根本所在。为什么我们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却培养不出很多一流人才,这就是我们值得反省与深思的地方。教育的有效性,最能体现的就是我们的各类科研的水平,人才的储备,能领导世界的能力。

突出、体现我们的“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改变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模式,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国、爱家、诚信、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最需要的教育。

只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勇于改变,敢于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国之栋梁,一代精英人才,让我们永远走在世界科研的先例。

和谐教育之我见 篇4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也应是其中之重要部分。教育始终应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资源,对教育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应体现国家的意志并始终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因为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尤其是和谐教育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构建和谐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将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运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实现和谐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在规律要求,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和配置各类各层次教育资源,让教育这个公共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发挥出最佳效益。要实现和谐教育,从目前形势来看,必须花大气力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即实现教育结构和谐、实现教育投资和谐、实现教育分享和谐。

一、教育结构和谐

教育结构简单说来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教育层次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等比例结构;二是教育专业结构,即大学、高职、中职等所开设的各专业的比例结构。这两个结构的和谐,就是要使教育结构与国家和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也就是应以国民教育的基本要求及社会各职业岗位的结构比例为依据设计布局各类各级学校,开设开办各种专业。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减少重复,避免浪费,又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

二、教育投资和谐

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仍以国家和地方的公共财政投资为主体,怎样用好这些财政资金,很值得思考,总起来说应以和谐为目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划拨和增加教育投资。具体来说应注意三个方面,即教育结构投资和谐、教育区域投资和谐、教育人口投资和谐。教育结构投资和谐,就是要使各类各级学校的投资与社会职业岗位的类型和对人才档次的实际需求比例相适应,避免不必要的高学历浪费和结构过剩浪费。教育区域投资和谐,就是要注重东中西部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中央省市地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投资均衡,防止只奖优不助劣的倾向,防止过份集中的倾向,特别要防止忽视贫困落后地区的倾向。教育人口投资和谐,就是以一定区域人口分布和总量为教育投资的重要依据,基本实现人均教育投资均衡化,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资尤其应考虑这一点。

三、教育分享和谐

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这在任何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但是,如何确保每个公民能够公平地接受教育,却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事情,不容易办到。只有每一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才能达到教育分享和谐。要想实现教育分享和谐,就要努力实现教育结构和谐及教育投资和谐。这两个和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每个公民接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同时也为不同的公民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提供了相应的足够的可能条件。如果没有教育分享和谐,那么国民素质和能力就无法从整体上得到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失去普遍意义,以人为本也将大为失色。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张世海

教育问题之我见 篇5

关于教育治理方案要点,教师们听后普遍有一种看法,就是重点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大家认为,依据可能主要来源于部分学校领导所反映的“教师难管理”的问题。

其实,管理是一组矛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师难管理”,同时也说明另一问题:管理者在管理上,有令教师不满的地方。不妨反思一下,如果管理的思路正确、方式方法得当、主导思想公平合理、措施易于被接受,教师便不会抵触,也就不存在“难”字一说。

我在教育岗位已经二十多年,做一线教师近十年,当了十多年的中层管理人员,期间多次外出参观考察,也曾对我县教育现状做过对比思考,同时,也听到过许多同行对我县教育的反应,我认为,我们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教育内部人情味淡漠。

教师收入不算太理想,要负担双方老人生活、疾病等生老病死等问题,要负担子女生活、升学等高昂的费用,工作、生活、精神压力都很重,这些后顾之忧,很少能得到来自单位领导的慰藉。在现有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下,缺课要罚款,请假要扣钱,制度无情,人再无情,教师的心理上能不产生逆反吗?我曾听到过许多教师的诉怨,但我只能对他们寄予同情,我代表不了决策者。我们的教育界缺乏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层,其职能的本质是服务,对象不只是学生,也包括老师。如果把学校比作一驾车,驾车的是领导,这辆车的动力,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就是教师。只有调动好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学校做好了“教”“ 学”工作

二、教师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认可。

教师与其他人一样,心理上也追求尊重,他们的工作动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满足感。我们常常告诉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老师们教学的的“老师”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有了成绩时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如果领导不能予以充分肯定时,他们的成绩就会成为某些同事“玩笑”的把柄:“呦,XXX真积极,真能干。”“XXX快成模范了。”“下一次提拔优先考虑你。”等等。这样的话语听不上几次,他们的热情就会降下来,积极性便会收敛。

反之,如果领导对所有有所成就的教职工,都能及时予以肯定、认可,并不断在教师中强化这种肯定的气氛,教师便能不断的提高热情,那些有“落后”言论的人也会自动封口的。

这里不妨探究一下,我们是一个拥有130万人口的大县,有教师近两万名,又有多少领军人物呢?是我们的教师思想都落后吗?都不敬业吗?都不热爱教育事业吗?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到高中教育,在数学、语文、政治、外语、史地生音体美等十数个科目领域,难道都不能有我们自己的优秀分子吗?这就不禁要问:“我们培养的优秀教师在哪里?”在公办学校中,我们没法以“利”相待,难道还不能以礼相待吗?人都是有感情的,钱可以不到,心不能不到。

如果看黄金不是黄金,那黄金就是沙子;如果把沙子当黄金看,沙子也会闪光的。

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代表,带动我们自己的队伍,要比听“外来的和尚念经”好得多。当然,这里不是反对请人传经,而是说我们的学校领导也应有慧眼、有胸怀,梳理我们自己的典型。请人如输血,树人就是造血。当我们的教师能亲眼看到身边的同事成为受人尊重的对象时,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动力。

三、管理队伍中有不尽人意的成分。

我曾经参观考察过许多先进地区的先进单位,他们的管理干部大都是有学科带头人

担任。而我们的许多单位,一些管理人员相当程度上是不能胜任教学的人员充当的。这种现象不亚于外行管理内行。不能令人信服的管理,当让会产生不服从管理的效果。况且,优秀的人员不能走上管理岗位,起带动作用,这不仅遏制了他们本人的进取心,也会给同行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他们会认为:“干得好有什么用?”

再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进行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一些教育干部头脑中的“斗争哲学”还没有被删除,科学的管理理念这一“系统”还没有植入他们的“硬盘”,所以也就缺乏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四、评比工作中存在不够公平、公正的现象。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来自许多单位的议论,说评优秀教师花多少钱,评职称花多少钱,提干花多少钱等等,甚至有的说连业务性很强的评优质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也得花钱,就好像每一次评比,都有人在搞“招投标”,谁投的多谁“中标”。

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公。”教师队伍是一个对各种现象认识都比较敏感的群体,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教师地位又没有提到社会的适当程度,许多教师自我感觉“从教不亚于终身监禁”,一旦他们的精神上再受到不公正的冲击,工作热情就会很容易垮掉的。

五、单位财务不够透明。

现行的义务教育经费收支制度,使得公办学校的开支受到极大程度的约束,尤其是针对教师福利方面,教师很难受益。

而实际上,作为单位的收入,较以前是有增无减。这些收入,虽然没有到教师个人头上,但大部分单位到年终决算时,账面上依然是“赤”字当头。这些钱哪里去了呢?只有账本知道。

这里做一个比较吧。假设公办的和私立各有一所初中,有300学生,如果不收住宿费,仅义务教育经费拨款要在18万左右。班级6个,教师人数公办的可能多一点,私立的少一些。正常所需花费应该相当,公办学校承担学生书籍费、作业文具试卷费等,而私立学校可以另行收费,但要发放所有教师工资。公办学校学年结束是赤字,而私立学校老板有钱赚。

再看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假如公办和私立两所学校学生都是3000人,按人均年学费1000元,都可以收到300万元,除了办公物品花费以外,都不承担学生任何费用,结果是私立学校发了全体教师工资和奖金以外,应该还能赚钱;那么公办学校呢?

这里只是推测,本人不清楚学校正常办公经费以外还有多少地方需要开资,也没有刻意要冤枉学校领导的意思。只是觉得,教师不能知道实情时,就一定会胡乱猜测的。为了不落嫌疑,那就应该透明一些。教师也是学校主人翁的组成部分。

总之,在学校的管理上,教师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信任,领导哄教师一事,教师就可能误学生一生。

创客教育之我见 篇6

---中小学创客教育讲座心得

10月19日,我参加了创客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教育专家宋博阳的讲座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下面就创客教育的发展和培训方式谈谈自己的拙见。

我认为全县创客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要完善一个指导思想,科学规划一个行动方案,要推出一些可行措施,要出台一个考核办法,要组建一个教师团队,要树立一个大学科整合观,要放置一个突出位置。统筹安排资金推动创客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创客实验室的推广,更是刻不容缓。我们不能等到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地区发展起来了,才想到这些薄弱学校,全县步调要一致。整合其它学科,做好这方面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要收集研究成果。对于立项课题要及时指导跟踪,要把这类课题作为重点课题来抓,做到研究与实践同步。

关于创客教育的培训,我认为理论+实践的形式很充实,但理论学习也很关键。教师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更深入地研究实践操作。

创客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辛苦付出,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信有一群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教师群体,在课堂中渗透创客理念,就一定会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谭马小学

批评教育之我见 篇7

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 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 促使学生内省, 终止不良行为, 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 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 能指点迷津, 启迪心智。反之, 则有可能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而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 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 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一般而言, 批评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粗暴的、非理智型的批评;另一类是平和的、理智型的批评。非理智型的批评, 多来自于对犯错误的人 (学生) 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由此失去控制采取了非理智性的批评方式。事实证明, 这种批评方式是不科学的, 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而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平和的理智型的批评注重效果, 使受众者心悦诚服, 从而达到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 而在于使灵魂转向。”真正的教育应是促使学生内省。平和的、理智型的批评无疑是适当的批评、真正的教育。

笔者对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实践进行梳理, 认为平和、理智型的批评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旁敲侧击式的批评

一次, 我班班长小陈, 上课后一直东张西望, 朝几个同学兴奋地致意, 其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我轻步走近前, 以眼神暗示, 小陈看到暗示后, 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立刻纠正, 投入学习。原来小陈几个同学组成的班篮球队在与学校强队班比赛中取胜, 才异常兴奋。我在课堂上采用语言、神态、人格等暗示手段进行批评方式, 即旁敲侧击式批评。通常情况下, 在课堂及时纠错是非常必要的, 但不宜直接批评, 可采用眼神暗示、声调调控、走动告诫等方式, 这种暗示型批评既照顾到了犯错学生的情面, 又杜绝了大多数学生中断思维影响学习进度, 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交流建议式批评

笔者曾经接手的一个班级里有个学生非常调皮, 学习成绩也很差, 上课不到10分钟就坐不住了, 经常有任课教师反应, 周围的同学也很讨厌他。笔者站在他的角度, 真诚地和他交流, 告诉他, 如果每个任课教师都讨厌他, 同学们也因为他而不能很好地听课, 那么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单独让他坐一个座位, 孤零零地待在角落里?如果那样做, 就表示教师已放弃他了。然后笔者又告诉他, 学习差不要紧, 只要还能遵守课堂纪律, 能勤奋学习, 遵守纪律, 老师同学都会喜欢他……通过与这个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 事情逐渐有了转机, 他开始认真听课, 还能坚持做笔记, 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都有很大进步。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教师不应像铸造工那样按同一个模子铸造学生, 而应该是雕刻师, 善于处理原料玉石上的疵点, 要精心设计、雕琢, 将疵点变为作品上的亮点。”由此可见, 班主任的真诚批评会促使问题学生不断地改正自己, 在改正中不断成长。

交流建议式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探讨的口气, 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 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 平心静气, 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 使学生打消顾虑, 与教师配合, .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不成熟的, 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 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 顾此失彼的错误, 老师要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 在他们面临失败时, 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三榜样铺垫式的批评

学生都有崇拜伟大人物的心理倾向, 他们对崇敬的人物会虚心地接受和模仿, 并作为学习和生活中仿效的榜样。批评之前, 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孙思邈是家乡历史上的名人, 一代药王, “百代之师”。有个学生特别崇拜他, 但此人趾高气昂, 常常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我就讲了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故事, “吾初学业, 未以为业。有人遭此 (狂犬病) , 将以问吾, 吾了不佑报答, 以是经吾手而死者不一。”《备急千金要方》是公元652年出版的, 那时孙思邈已是全国响当当的名医, 他自揭伤疤, 自揭丑事, “自此锐意学之”。听过故事后, 该学生不但虚心地接受了他人的批评, 还经常开展自我批评。教师还应利用班会课, 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 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 在班级中逐渐形成自觉自愿地接受批评的风气。

四和风细雨式的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 受激励而改过, 是很容易的, 受责骂而改过, 是不容易的, 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 不喜欢听恶言。”因此, 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直接的批评起不了任何作用。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 而实际上,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仍有上进要求, 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真诚地表扬后进生, 实质是一种鞭策, 一种巧妙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师用表扬代替批评, 不失为一种良策,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 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 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 表扬时要恰如其分, 不夸大其词, 不轻描淡写。

五心理补偿式的批评

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许多错误往往都是自控力差造成的, 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 讲道理, 也往往是徒费口舌, 教师不妨“罚”的手段, 让学生通过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心理补偿的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 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乐意接受。

情感教育之我见 篇8

1.真情

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一腔真情。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句贴心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是教师表达真情的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物质方面,而应该是精神的、心理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热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的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它应该像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刚柔并济,阴阳协调,既能收得拢,又能放得开。教师应该是一副热心肠,一片冷静心。他的热心肠会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师生交流达到默契和谐;他的冷静心会让他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具备了真情、热情和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的,才可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引学生向往健康向上的情感

人之初,性本善。先天的东西,如果后天不加以培养,也会慢慢泯灭。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社会等场所,凭借教材、报刊、文学、影视、新闻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描写祖国优美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利用文学中描写亲情和友情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可利用影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培养他们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利用“名人”的经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勇于探索,勤奋学习,超越自我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凡一切有情有感之文、之事都可为我所用。

2.煽情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欲望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他会根据主观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肯定态度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定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煽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情绪低落时,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情感,产生学习的热情;情绪过于高涨时,要适当压制,不要使之嚣张。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才是利用教材中的有情有感之文,去煽动学生向往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摒弃那些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节日、时事、身边要事来煽动学生处于休眠期的情感,或强化某种情感。“九一八”“一二九”借助回忆历史,煽起爱国之情;利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煽起学生投身生活,勇于竞争的豪情,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实际,煽起学生勤奋上进的热情。

3.帮助学生调节好情感

人的情感随时都会变化,而不同的情感会对学习、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感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消极的情绪情感会使人萎靡不振。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生保持一份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学习。在学生对学习厌倦时,要引导他们“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重新塑造自我;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当学生满足于目前成绩时,要告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要教育他们要持之以恒。

当然,学生健康的、持久的情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耐心、细心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情商,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怨天尤人,懂得进取之时,那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幼儿礼仪教育之我见 篇9

古林镇中心幼儿园俞波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想成为文质彬彬、举止大方高雅的人,那么就要从小培养幼儿树立文明礼仪的观念和意识。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幼儿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幼儿学会做人,使幼儿成为在园是个好宝宝,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给幼儿心中从小种下文明的种子,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幼儿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幼儿,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幼儿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幼儿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幼儿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事情时,也要敢于向幼儿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幼儿,令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让孩子置身于礼仪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更加直接的通过感官感受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

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由于注重礼仪教育与环境创设相结合,注重环境对幼儿的熏陶,无形中让幼儿产生了视觉语言,从而产生了环境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一日常规,渗透礼仪知识。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但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就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老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孩子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同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繁琐的心情而不做。如,幼儿在入园初,多数幼儿在玩玩具时或收拾玩具时,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会经常把玩具互相碰撞。为此,老师运用童话般的语言告诉孩子如何爱护玩具,并学习收拾它们。有许多文明礼仪习惯是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老师应注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如:盥洗室里小便、洗手后有孩子没有及时关好水龙头,对此就和孩子们讨论水的用处,并示范如何洗手、关好水龙头等正确的方法。

四、利用游戏环节加强文明礼仪习惯。

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运用一些礼貌用语效果非常好。在区角中,诸如“小医院”、“娃娃家”、“小超市”这样的生活化情景再现,让他们很快的融入游戏环境中,幼儿就会通过日常的观察,很自觉地使用了一些礼貌用语。如:与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做错事情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

向他人道歉或回应时说“没关系”、“别客气”等。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讲评时,进行集体分享,在久而久之的熏陶下,幼儿还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游戏。就这样通过游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内心。

生命教育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生命教育 文化氛围 净化 绿色环境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个体了解、社会、实践和爱惜自己,尊重别人的价值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和了解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意义,从而珍惜生命与人生,尊重他人并自重,通过教育使孩子得到充分发展,做社会的有用之人。要做好生命教育,以本人之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生命教育之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及地位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对孩子有直接或间接、公开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故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点,过分溺爱或过分忽视,总认为一切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平时也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处事原则。这样的家长又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呢?可想而知,是将自己的孩子默化入歧途,不知不觉成了问题少年。因此,为了教育好孩子,呼吁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在生儿的同时,就要有育儿的意识。在家长心中,要有个将自己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宏图。家长更要知道教育子女责任之重大,别只顾自己轻松、愉快而忽视了孩子的存在,或只顾赚钱而冷落了孩子的教育,其实孩子教育比赚钱更重要,智力投资更是重要,回报也是最可观的。

2.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望,教育孩子知道“要成长,必先求学”“要有成就,必先要有恒心和毅力”,引导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去自愿学习,乐于学习。

3.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家长首先要与人为善,诚恳踏实,宽宏大度,尊重别人,礼貌文明,自律自珍,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对生活充满兴趣。家长要主持公道,要有正义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立场要坚定,切不可指鹿为马、见风转舵,切实做好孩子的表率。

4.家长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要持之以恒,让孩子养成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做起,不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将恶习始终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育孩子切实认识到恶习的弊端。

5.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条件;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和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基础。家长要引导孩子不怕失败,要以正常的心态面对失败和压力。

二、学校教育是孩子生命的重点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学校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而当前学校教育只求教学质量和追求升学率,却忽视了素质、德育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应该从三方面来抓学生教育:

1.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现在大多数学生思想道德很差,加强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学校德育教育应从:爱国主义入手,爱国主义是生命教育的永恒主题,通过这个教育让孩子们爱国、爱民、爱世界、爱自己;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教育孩子们认识和理解十二观,即人生观、事业观、追求观、教育观、集体观、理念观、绩效观、精神观、人才观、作风观、为人观,教育学生做具有全面素质的人。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或不端正的思想,教育学生注重学习、注重上进、注重知识。

3.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知识教育,知识是进化灵魂的海洋,是充实心灵的力量,是认识世界关爱世界的源泉,知识越丰富思维越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越开阔,从而就会减少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犯的错误。

三、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

社会是个大学校,人只有走上社会才会有所作为,但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又是一个“大染缸”,稍不留神或不知不觉就会使孩子们受到侵蚀、污染、伤害。社会的不良风气确实有很多,给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带来了困惑和世态炎凉、玩世不恭的心态,学不学一个样,干不干一样,从而让孩子们对世界、生活失去信心,不知不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灵也就变质了。除此之外,还有影视暴力、网吧、各种广告色情的侵蚀都会影响孩子们的生命教育正常进行。面对这种社会气息就需要有关部门要尽快净化我们社会的污染源,首先要加强国民的各种社会意识,制止各种污染。其次,要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次,要求在与社会不正之风、违法乱纪、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力度上要更狠些,切不可听之忍之、轻描淡写,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环境中得到茁壮成长和发展,从而用这种无形的社会教育力量来加固生命教育。

通过社会教育,孩子们认清世界,认清方向,使孩子们认识到:(1)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让短暂的生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2)人生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有些东西是用金钱永远都买不到的;(3)摒弃享乐主义,享乐思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阻力;(4)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5)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个人美好的生活作风;(6)做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事做起,切不可眼高手低。

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篇11

一、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包括舆论和教育在内的各种渠道,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青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掌握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德育的任务,就应当了解这个过程并探索其中的心理规律,然后才有可能酌情采取较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前进。

1. 教师把社会道德规范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依赖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或已形成的态度定势。

2. 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它总是由一定的是非善恶观念来支配的。少数学生做出一些不大符合道德要求的举动,可能是由于头脑中有错误的观念,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学会用道德的观念调节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在品德培养中是很重要的。

3. 抗诱惑和道德意志力的培养。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能否引向行动,或者甚至有了道德信念和道德感能否支持按这种方向行动,还取决于他们能否抵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使道德动机在内心冲突中战胜其它非道德的动机、需要,以及是否具有毅力。

4. 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一个人不仅仅有向善的愿望与热情,甚至还有决心与毅力,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具体情景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有时也不能取得合乎道德要求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

例如: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讲述少年英雄林浩同学的故事,他在大地剧烈颤动时,临危不惧,勇敢地冲进教室救出了被困同学,他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灾区的小朋友们献出一份爱心,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重返校园。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老师,随后齐唱《感恩的心》,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小学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1.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最大失误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脱离学生群体的实际,空话多,成人化、理论化的东西多,这个必须改进。所以在进行新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时,要特别强调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及民主法制教育等。

新课程主张,教学要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是对文化学科的要求,更是对思想品德课的要求。

2. 其它学科的教学要善于渗透德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课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美学思想教育学生。历史课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和祖国灿烂文化的讲授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地理课是通过讲授祖国多娇的江山丰富的物质资源及耗用情况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数学教学,可以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中外著名科学家感人事迹的讲授,培养学生爱科学及创新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用科学为人类文明服务的崇高理想。教材中大量的事实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价值观。

三、思想道德贵在实践

实践证明,要取得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教育方法必须得当。加强道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提高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具有时代特色。本着以人为本,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学生从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着眼,通过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来提高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的一个原因是评价考试制度。在平时测验、考试时,特别注重文化课的考试,往往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思想品德课则被排除在考试之外。即使参加考试,也只是考基础理论。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基本不作为升学录取的因素,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教师、家长轻视思想品德教育,轻视参加社会实践。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这种现象正在改变,“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将有力地促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道德行为,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一是思想品德考评采取“操行分”的办法,从各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素质,激发他们热爱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二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结合2008年的“奥运会”、“神七”飞天成功,更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的品德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童年趣事下作文下一篇: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