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发展

2024-06-08

教育优先发展(共12篇)

教育优先发展 篇1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涉及千家万户, 惠及子孙后代,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稳定, 社会稳定;教育和谐, 社会和谐。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重教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作为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各乡镇街和有关部门, 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 精心做好工作, 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是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各乡镇街和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工程, 亲自抓、负总责;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与经济工作一起抓,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二是要精心抓好各项工程的落实。第一, 要责任明确。国办校的建设和提升, 教育局是工程主体单位, 是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街所属学校、幼儿园的建设和提升, 各乡镇街是工程主体单位, 是第一责任人。哪个单位完不成任务, 都要追究责任。第二, 要把好几个关口。一是工程质量关。这次涉及的校舍新建、扩建、功能提升是校舍安全工程的一部分, 着重解决的是校舍安全问题, 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组织施工, 建设一所, 安全一所, 达标一所。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和现场管理责任制, 每所学校要成立不少于三人的工程项目管理小组, 会同监理, 加强日常监管, 对原材料入场、施工工序、标准要严格把关, 注重过程, 注重细节, 提早介入, 坚决防范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确保工程质量。二是手续审批关。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项目前期论证、立项、勘察、设计、规划、消防、图纸审核、预算审核、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工作, 可以交叉进行但不得简化程序, 要规范运作。各个工程要充分考虑雨季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倒排工期, 确保提前完成硬件建设任务。三是资金安全关。这么大的资金投入, 意味着权力和责任, 这是一把“双刃剑”, 要管好自己, 管好他人。对所有参与工程建设人员, 加强廉洁自律教育, 明确纪律要求, 确保工程高效益、干净运行。要安排专人管理项目资金, 专款专用, 独立核算, 建立和健全资金、资产明细账。

三是要保证教育投入的足额到位。一是教师工资。要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公积金、社保等教师福利待遇要按照标准予以保证。二是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是学校日常运转的基本资金, 开门就要花钱。各乡镇街党委、政府要按照标准及时拨付公用经费。学校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用好、管好资金。今年, 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还要调整, 我们再困难也要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的发放使用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工程的配套资金。新建、扩建和功能提升工程的资金除了市补外, 区和乡镇街要把资金落实到位, 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工程资金的管理、匹配、使用, 必须规范、到位, 经得起审计,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 确保师生安全, 确保教育局面的持续稳定。

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爱教

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提高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不辱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未来人才的培养者, 使命神圣而光荣, 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要为人师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要求, 按照社会上的一般道德标准去要求教师是不行的。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特别高,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时刻绷紧为人师表这根弦, 用师德、师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 要把师德建设、纪律教育作为治本之策, 不断强化制度, 加强管理, 加大奖惩力度, 进一步树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要努力工作。教育工作专业性很强,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师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 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教研, 跟上时代步伐, 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全社会要支教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不仅要全力以赴抓教育, 还要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力度, 宣传教育优先战略思想, 宣传教师队伍中的感人事迹, 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教育、人人热爱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理事会制度, 动员有识之士投资教育、支援教育, 参与学校的规划管理, 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办好家长学校,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创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起来, 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再上新水平, 再创新佳绩,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优先发展 篇2

城东小学 高月月

喜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随着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落下帷幕,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大力宣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上日程。

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殷殷叮嘱深深镌刻在脑海中,继续发扬“红船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正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永远不偏离、不背离初心,永远忠于党和人民。立足于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分析教育领域的新变化、新需求,明确教育人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战线要以奋进之笔、得意之作,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在“七个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即“新”、“变”、“正”、“公”、“好”、“强”、“严”。围绕“七个字”,对于如何用新思想武装全体教育工作者、把握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的新变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在教育系统从严治党等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学校各位老师正好是26岁到35岁左右的年龄,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可以说,十九大报告与青年人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好每一项教育工作。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追求教育公平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篇3

有人认为,教育公平是对义务教育而言的。应该说,各级各类教育都应体现公平原则,但具体形式或有不同。对高等教育来说,什么是教育公平呢?应该是公民接受教育权利之公平、选拔受教育者的规则之公平和公民获得受教育机会之公平。

权利公平是第一位的,即每个人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已经体现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规之中了。不仅如此,国家和学校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的补助政策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都是保障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具体措施。近年来,这一措施的力度不断加大,覆盖的范围从本科生拓展到职专生、高中生和研究生。

规则公平是实现权利公平的必要条件。拿现行高考来说,按志愿和总分顺序录取就是规则公平的一种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形式。如,实行“平行志愿”就是一种改进的形式,一些学校正在试行的在高考基础上加试加分录取(俗称“自主招生”)也是一种改进的形式。在我看来,统一高考之公平主要不在于考试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内容、方法和形式关乎的是其合理性,统一高考的公平性最突出地体现其可比性和透明度上。文革期间,上大学的名额被分配到工厂或公社,甚至分配到车间或生产大队,工厂和公社之间即不具可比性。至于名额凭什么分配,不清楚;实行个人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审查、学校录取的办法,听起来挺好。我连续好几年报名都未能如愿,报名者之间是如何比较的,不清楚;今后该如何努力,也不清楚。1977年恢复高考,我才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公平。各校的招生名额和专业公开的,平等地接受所有考生报名;考试的科目和分数比重是公开的,平等地接受所有考生应考;录取的结果也是公开的。现在要改革高考,要改的应该是考查内容和录取方法,使之更加合理,但它的可比性和公开性则绝不可改掉。

机会公平是权利公平的另一种必要条件。对于如何理解和体现机会公平,还有不同意见。有人不赞成分省考试录取,主张恢复到全国统考统招。这在规则形式上可能是最公平的,尤其是从教育内部来看可能是最佳的。但这个观点忽视了客观存在的地区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其实行的结果极可能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考生被录取的机会更为降低。我以为,分省招考的初衷是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适配和对区域财政支持区内大学的补偿,因而是具有合理性的。教育的公益性,是其社会性(或称外部性)的体现,因而教育公平不能仅从教育内部来看,而应从整个社会公平的大视野中来观察和思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对此,教育难道不该有所作为吗?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就是高等教育扶贫的实际行动。两年来,先后有包括所有“211工程”学校和中央部属高校的263所大学参与,面向832个贫困县定向招生,共30000多名学生受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再增加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这显然是着眼于机会公平的新要求,各重点高校已经开始部署相关工作,用实际行动促进教育公平。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种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硬道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因为公平的实质在于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我们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中考为什么难?显然是因为优秀高中资源不足。高考为什么难?显然是因为优秀大学资源不足。据我所知,2013年全国本科第一批录取率还略低于10%,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多所高校年度招生总数只有50多万,相对于900多万考生来说,录取机会实在是太小了。就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来说,治本之策还是要提高那里的教育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的方面之一,并说“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所以,追求教育公平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是公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公平发展,固然首先要补短板,保住义务教育的底线,同时也要大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提高,因为没有质量的公平不是真正有意义的公平。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教育优先发展 篇4

一、科学调整学校布局, 发挥规模办学效益

针对过去学校校点多、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 按照科学规划、减少校点、完善配套、方便入学、提高质量的思路, 稳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市小学由2003年的78所调整为23所, 初中由20所调整为13所, 同时兴办了一批寄宿制小学。针对城区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 投资3000万元在城西高标准新建一所小学, 缓解了城区小学班额过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目前,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1所, 其中普通高中3所, 职教中心1所, 初中13所, 小学23所, 特校1所。在校学生29457人, 其中普通高中5716人, 职教中心3001人, 初中7646人, 小学13020人, 特校74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十二五”期间, 宜都市将进一步优化全市学校布局调整, 届时将保留普高2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3所、小学23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缩小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 宜都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实施初中标准化建设。目前, 全市13所初中, 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二是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全市目前13所永久保留农村寄宿制小学已全面实现创建目标。三是强力推进“班班通”建设。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四是着力实施学校运动场塑胶化工程。全市目前已完成28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 占全市中小学校的68.3%。今后几年, 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 完成5—8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建设。到2015年, 全市所有学校将全部拥有塑胶运动场。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彻底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使全市中小学尤其是山区中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科学实施项目管理, 扎实推进校安工程

按照“目标不变, 调整节奏, 突出重点, 强化责任”的要求, 扎实有效实施全市校舍安全工程建设。2009—2011年, 全市安排校舍安工程建设资金10467万元 (其中中央资金4449万元, 省级资金659万元, 地方配套5359万元) , 实施校舍安工程93个, 改造校舍面积11.63万平方米。在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中, 拆除了全部20栋D级校舍, 并根据校舍相应功能, 重建了19栋校舍, 全市D级危房全部消除。截至2011年12月, 93个建设项目全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 整合资源, 统筹实施

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同时, 将寄宿制、标准化、校点布局调整等专项资金, 与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整合, 统筹实施。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 重点解决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前期费用。此外还通过财政贴息贷款的方式加快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2011—2012年, 市财政先后分别为市职教中心、市一中、市二中、市外校等学校贴息贷款450万元、1000万元、950万元和1000万元, 先后完成了这些学校的综合楼、科教楼、学生宿舍楼、塑胶跑道等项目的加固改造、维修新建工程。同时, 还落实费用减免, 对涉及校舍安全工程所有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 对各种经营服务性收费, 全部减半收取, 实施校舍安全工程3年中, 共减免金额840余万元。

2. 规范评审, 严格审计

对所有项目在建设前, 坚持做到“三必须”, 一是必须进行财政投资评审, 对预算安排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精打细算每一分钱。二是必须设立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专户, 实施“三专”管理, 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三是必须按程序、按合同、按进度拨款, 直达承建单位。还由市纪委牵头, 抽调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人员, 按照完成一项审计一项的原则对所有完工项目实时进行审计。截止2012年10月底, 对已竣工的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了竣工结算审计, 没有发现一例违纪事件。

3. 严把“三关”, 确保质量

一是严把设计关, 我市为抗震设防6度地区, 为确保实施后的校舍安全工程安全万无一失, 全市所有新建和加固改造项目全部按抗震设防7度设计。对结构不满足抗震要求者, 均增加了构造柱、圈梁, 对大悬挑结构均增设了钢筋砼, 对砌体结构垟体不满足要求者, 采用了双面钢筋网进行加固, 确保改造加固后的项目后续使用年限不少于30年, 且能满足抗震要求。二是严把管理关。对所有使用的建筑原材料, 除必须具备产品合格证外, 对钢筋、水泥等主要建材, 每批次送检,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认真落实“四制”管理。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实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三是严把质量验收关。对项目质量管理, 实行分阶段验收、全程跟踪管理方式, 每一阶段均要求五方责任主体共同到场验收签字, 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将质量验收结果与资金支付挂钩。质量合格, 按合同及时拨付;质量不合格, 责令整改, 整改合格后, 拨付资金。对不能按时整改合格的, 除不拨付相应资金外, 还不予返还履约保证金, 并将该承建公司通报给住建局、招投标中心备案, 在今后工程招投标中取消其校安工程投标资格。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 科学配置教师, 从优落实待遇

一是科学制定编制。按编制标准核定学校教职工数, 足额配齐配足教师。二是建立新进教师补充机制。近三年来, 通过择优引进免费师范生、公开招考等方式, 引进优秀人才170余人, 较好地缓解了农村教师需求矛盾。三是坚持从优落实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 参照公务员标准按季度发放学校质量管理奖。为学科带头人发放资料费, 免费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体检, 实行农村教师津贴, 保证其工资待遇高于城镇教师。

2. 加大培训力度, 实行城乡交流

制定了《宜都市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对教师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通过采取校本培训、组织名师讲学、聘请专家讲课、选送中小学教师赴省参加“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和国培计划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及在全省创造性开展中小学专任教师基本功理论测试等多种培训途径和方式, 全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从2003年起, 我市启动城乡教师互联共建工程。近三年来, 全市有21名校长、30名中层干部、804名教师实行了城乡轮岗交流。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2004年以来, 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教师援助工程。出台了激励政策, 提高支教教师待遇, 鼓励城区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到目前为止, 已有350余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有力促进了城乡师资的均衡配置。

3. 建立帮扶机制, 关注弱势群体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体会温总理 篇5

2010-5-12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称“报告”)中用空前的篇幅阐述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和主要任务,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报告》再次明确要求: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笔者参与了《报告》的起草过程,深切地感受到中央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深受教育。因此,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学习《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精神的初步体会,就教于读者。

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有一个新的觉醒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笔者认为:

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 间充分证明,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

二是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的教育总是居于同时期的先进水平。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迅速赶超英国;美国建国之初,国力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国力也迅速超出欧洲诸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奠定了这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坚实基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地球村里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衰史剧早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的当代,教育的这种战略地位则更加突出。

三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就是有13亿人口;基本国情之二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国外大规模移民,不可能长期依靠消耗资源支撑发展,更不可能走对外发动战争取得资源和市场的发展模式。因而,只有依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真正掌握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是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的加快改革和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目前,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年以上。尽管成就巨大,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用世界上很低水平的教育投入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而且质量水平还比较好的教育。由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长期偏低,特别是教育财政保障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因而,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如不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落后于人的现状,就仍然会处于受制于人,甚至更加受制于人的严峻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的基石就很不稳固。因此,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加大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力度。

二、明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重点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笔者体会,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06年的三方面任务。一是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高度关注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他强调:“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并明确了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政策措施。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尤其要落实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确保把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政策措施实施好。

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城镇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努力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统筹规划到位,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水平。

三是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差距还很大,总体上我们的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一流大学,就没有一流人才培养能力;没有一流人才,就不可能有自主的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没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就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地位。“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必须放眼历史长河,着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一步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并以此带动其他高等学校,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推动地方高等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分层办学,办出特色,提升质量。

为了完成好上述三项重点任务,还要下大力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它关系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实践反复证明,素质教育问题仅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是解决不了的。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乃至每一个家庭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要培育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要推进劳动、人事、工资、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使素质教育的推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观念和制度环境,支持学校积极探索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法,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改革创新考试、评价制度,不断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二是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的质量直接制约学校教育的质量。尽管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性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因而也拥有较大规模的教师队伍,理所当然应当在当代人类教育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2006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首先,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真正认识到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实实在在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的能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今天,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因而,要真正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就必然要求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的能力,增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二是各级政府要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把一个地方的教育搞上去,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政府为民用权谋利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方面,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也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育投入责任,舍得把钱花在教育上,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投入,为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尤其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不断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应当追求的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应当追求的价值,更是人民政府应当追求的价值。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发挥好独特的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参谋助手;学校不仅要坚持正确方向,积极改革创新,还应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教育部门和学校尤其应当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扎实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树立坚定不移地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学习、奋斗的信念,不断增强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

陕西:强化教育优先发展问责制 篇6

陕西省委副书记孙清云表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县域教育科学发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建立教育优先发展问责制,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考核力度,就是要夯实县级党委、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强调研指导,当好“教育书记”、“教育县(区)长”,使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据了解,陕西省从2011年开始建立教育优先发展问责制,加大了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考核力度。近几年,陕西省、市两级组织和教育督导等部门根据有关要求,对54个县(市、区)的216名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优先发展教育的督导考核,进一步夯实了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领导责任,为优先发展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陕西通过大力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实现城乡一体,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出台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大幅提升,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面貌、办学条件焕然一新。目前,陕西全省有40个县(区)达到省级基本均衡标准,“双高‘普九’”和“双高双普”达标的县(区)分别为27个、4个,建成“教育强县”20个。有10个县还分别推行了十五年、十三年、十二年免费教育。

据介绍,按照有关规定,陕西省将每5年一轮,每年对2个市和20个左右县(市、区)的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进行督导考核。陕西要求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应高度重视督导考核结果和运用,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其纳入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表彰奖励、提拔使用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湖北省教育优先发展的举措研究 篇7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就人才和教育工讲话时强调,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方针,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和教育工作, 为加快湖北省科学发展步伐, 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举措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是胡锦涛总书记继2011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讲话。其讲话高屋建瓴、内容深刻,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依据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强调优先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 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 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 则民族兴;教育强, 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因此, 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动力, 综合国力的增强, 科技是关键, 核心是人才, 基础在教育。优先发展教育, 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局中, 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改革创新, 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 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满足老百姓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愿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坚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更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就要认真调整教育结构, 增强教育适应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要不断增强教育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主动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 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 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科学调整教育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设置, 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结构, 更多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就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学思结合,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要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更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更加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 更加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这指明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 也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就要努力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 扶持薄弱学校发展,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增强办学活力, 提高办学效益。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 改善民办学校发展环境, 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教师等支持政策, 鼓励出资、捐资办学, 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加强规范管理, 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提高办学质量,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使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四、坚持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与路径选择。

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就是要始终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 也是国家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同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主要集中在教育质量上。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才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能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增强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要切实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就是要更加重视研究与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凝练工作重点, 切实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优先选项,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 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加大财政投入, 补齐各级各类教育的“短板”。要急人民之所急, 想人民之所想, 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就是要更加重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要坚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 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 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五、坚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在201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总书记提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次重要讲话中, 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进一步凸显了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 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特别是要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提高中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师素质, 实现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公平配置, 进而为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教师, 一代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几代人的成长。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 还是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都是关键,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适应“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要求, 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 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进程, 关系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成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是灵魂,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核心, 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是有力保障。

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就是要大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知识不断更新, 教育技术不断进步,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这些都要求教师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关键要抓好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各个环节。要适应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不断创新师范教育模式, 提高师资培养水平,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加大培训投入, 增强培训实效。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完善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岗位管理制度, 严格教师准入、完善退出机制。

“教育是千秋大业, 队伍是事业之本”。当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使教师真正成为最受人尊敬、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六、坚持形成优先发展教育强大合力的举措

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 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优先发展教育正在成为党政领导的共识和“一把手工程”。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 更加需要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 把优先发展教育提升到科学政绩观的高度, 纳入政绩考核, 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最长久的尽职尽责”的执政理念, 强化责任意识, 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 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扎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

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 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形成科学的规范制度。要求在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的同时, 提出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切实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制度保障,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位。

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 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营造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社会氛围。教育是全社会、全民族的根本大业,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 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 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参与教育事业发展, 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 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 支持教育改革创新, 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 广泛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教育优先发展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湖北省正处在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的关键时刻。优先发展教育形势紧迫, 任务重大。只要全省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就一定能够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实现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宏伟目标。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意义, 并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明确了湖北省教育优先发展的六个方面的举措:一是要坚定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二是要坚定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三是要坚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理念;四是要坚定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五是要坚定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理念;六是要坚定形成优先发展教育强大合力的理念。

关键词:湖北省,教育,优先发展,举措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2]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Z].

论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 篇8

一、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1.它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

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则是一个关鍵性因素。目前西部民族地区仍然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人才队伍规模偏小, 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地区、行业之间分布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科技教育比较薄弱,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不够雄厚;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人才紧缺。教育落后与贫困紧密相关, 要摆脱贫穷, 首先应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 从而使广大群众摆脱贫困, 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明智选择。

2.它是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腾飞的重要动力

民族地区较低的知识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腾飞。因此, 民族地区要谋求发展, 首要之举是发展教育, 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科学知识, 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民族地区只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质量, 才能使民族地区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 以及国家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 从而不断提升竞争实力, 实现经济的腾飞。

3.它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遵循“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只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唤起社会团体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参与, 并具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能力才能实现。

二、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央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中央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主要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国家重点建设计划中, 应优先保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确保投资到位, 应单独设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可考虑在“211工程”之外, 设立“民族地区重点大学建设工程”, 集中力量建设民族地区的大学, 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科研课题的分配上, 优先考虑资助与民族地区建设有关的研究项目, 设立民族地区开发专项科研基金, 资助民族地区高校从事有关民族地区发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2.东中部地区要主动参与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东中部地区除按中央的部署应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外, 还要直接参与开发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 直接投身于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要从学校建设、师资培养、师资支援、设备援助、传授管理经验、科研互动、学科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 为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3.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民族地区的中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应针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急需专业人才的实际, 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 调整学科结构, 建设新型和特色学科, 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以开设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为主;促进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 形成社会化开放的教育网络,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结构体系,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4.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民族地区要主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文化的特点, 对教育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 使教育在教育科学的指导下, 健康高效地发展。要进一步实施开放的教育政策, 学校要对社会开放, 增强教育的服务能力;教育要对国内外开放, 吸引更多的投资开发教育事业, 以加快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进程。

5.坚持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发, 调整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在市场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需要大量掌握专门技术的人才。因此, 民族地区要相对超前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从人才结构上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经济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

三、民族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对策

1.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事业来发展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更新观念, 认认真真地把教育当作基础性和先导性事业来抓, 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2.把党和国家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政策和法规,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接着, 党中央、国务院在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 启动实施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这两个工程的启动, 无疑会有力地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迅速发展。

3.把增加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作为财政资金配置的重点

增加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人, 一方面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设法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 积极鼓励企业、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到民族地区投资教育事业,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国家应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并把重点放在贫困山区、牧区和边远地区, 特别要给予民族地区教育更多的援助和扶植。同时, 鼓励东部初等教育能力过剩的地区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民族地区;继续利用银行贷款及国际组织捐款等, 支持民族地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4.把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工作重点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现状看, 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偏少, 尤其是高层次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 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率先做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努力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创新、身心等各方面的素质。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应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积极发展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的教育, 让所有适龄受教育者不分性别、民族、地区、地位, 都具有同等接受各层次或各类型教育的机会。同时, 要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能够代表当地教育水平的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并对那些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熟练劳动力和专门技术人才的学校、专业或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对师范教育在投资上给予特殊照顾。

摘要:民族地区谋求发展, 首要之举是发展教育, 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科学知识, 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国家重点建设计划中, 应优先保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 使民族地区教育获得健康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梁涛.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理论思考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 (6) .

教育优先发展 篇9

一、构建中原经济区, 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近年来, 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充分发挥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库”“技术库”和“思想库”的作用, 为中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技术、人才支撑。

二、构建中原经济区, 必须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是否旺盛直接取决于其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 这就意味着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要重点强调“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好”, 要鼓励和支持高校逐步提高其质量和内涵。中原经济区的构建需要大批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优先发展 篇10

2009年, 全市教育工作要完成五项工作目标:一是力争35%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 建成5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50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二是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达到36.5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110万人,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8%以上;三是高等教育招生20万人, 力争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四是大学城校园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13所高校全部入驻大学城, 入住师生达到12万人;五是民办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校规模实现较大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 2009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工作:

一、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 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到2012年, 我们要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双高普九”, 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件大事、三大目标, 要用三到四年时间, 统筹起来考虑, 统筹起来安排, 统筹起来抓落实。办好这三件大事, 实现这三大目标, 难点、重点在农村。因此, 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 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实现“两基”后的又一个攻坚战, 是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硬任务”。按照“三个标准”的要求, 分期分批对达标区县进行检查验收, 到2012年, 全市所有区县都必须达到合格标准。这项工作, 将纳入区县党政干部的年度考核。

二、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为重点,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按照“三个普及”的要求, 2012年, 全市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这也是一项硬任务, 各区县要认真规划, 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要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 完成好今年的高中阶段招生任务, 提高市民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二要大力改善高中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 抓好市级重点、示范高中创建工作, 实施“模范中学建设工程”, 今年要力争建成市级重点高中6到8所。三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着力打造特色, 提高质量, 形成优势, 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质量并举, 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

三、以基础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为重点, 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到2012年, 职业教育总规模要突破100万人, 中职55万人以上, 高职45万人左右。2009年, 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 要新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 启动建设3个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 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和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加快推进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与培训试验区建设。在职业教育机制创新方面, 要加强中等学历教育统筹管理,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组建2个行业职教集团和2个区域职教集团;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方面, 要在去年永川、渝中、江北、南岸、大渡口、双桥6个区推行免费中职教育的基础上, 扩大免费中职试点范围,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四、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 努力增强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筹备召开直辖以来首次全市高等教育工作会。要认真分析把握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切实研究制定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不论大小, 都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要加快大学城“五个一体化”工程建设, 完善各项设施设备。到2010年入住师生15万人。到2015年入住师生20万人, 提前五年实现建成大学城的目标。其他高校也要推进改、扩建工作, 进一步改善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到2012年, 新增高校占地400万平方米, 新建校舍500万平方米, 高校总容量达到80万人以上。三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科学规划, 优化设置。要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争取更多的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今年, 争取教育部给重庆新增2—3个博士授予单位。四是深入实施“质量工程”。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有了一流的质量, 就能招到一流的学生, 不仅本地的优秀学生愿意在重庆读书, 而且还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来重庆读书。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促进质量不断提高。五是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要抓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统筹, 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 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能力。高校要主动争取承担国家和重庆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加强与区县、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快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 提升我市的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为重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以建设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为重点, 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一方面, 要建设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支撑平台。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 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基础, 通过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远程教育, 举办函大、夜大、电大、自学考试、专业证书考试等多种形式, 发挥全社会教育文化科技资源的作用, 健全开放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 使全体市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 要开展覆盖城乡的成人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根据社会职业多元化的趋势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 增强教育培训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加强城镇下岗、转岗、待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服务。

六、以落实民办教育扶持政策为重点, 推进民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到2012年, 力争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10%, 在校生总数达到80万人。2009年, 一是要重点发展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高校, 力争新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5所、民办高等学校3所, 办学规模有15%左右的增长幅度。二是抓好教育担保公司运作。教育担保公司实行市场运作, 服务各类学校, 重点是民办高校和民办中职学校。要抓好第二期3亿元注册资金到位, 充分发挥教育担保公司的融资功能, 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今年, 力争为教育提供10亿元的融资担保。三是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民办学校要学习借鉴国外民办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 注重内涵发展, 树立学校品牌, 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竞争实力, 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大、做强、做优。到2012年, 争取建成1—2所在国内、在西部有实力、有影响的民办本科院校, 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重点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主题, 开展唱红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等活动,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在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 加大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力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投身“健康重庆”建设, 全面落实好每周上4节课、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 强身健体, 磨炼意志, 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精、气、神”, 促进青少年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四是深入推进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 全面推进中考招生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 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 推行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式改革。做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工作。

八、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据测算, 我市解决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 每年需资金32亿元, 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和区县财政承担, 中央适当给予转移支付。我市将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目前, 市政府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筹措落实资金, 争取尽快落实到位。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使教师队伍率先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群体,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力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特岗、特聘和特邀”为重点,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 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建立“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的师资培训模式, 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建设一流的高校师资队伍。培育一大批名师、大师, 是办特色大学、名牌大学不可缺少的条件。要特别重视教学名师、大师的培养。通过组织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等项目, 做好吸引和培养一流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工作, 尽快形成“大师+优秀团队”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格局。五是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办好教育、办好学校, 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中小学校长和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要按照依靠教育家办学的要求, 加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力度, 推动校长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机制改革。

九、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重点, 全面推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2009年, 要抓紧落实部市战略合作协议和《实施方案》, 在区县、学校开展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 力争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创新与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上实现“五个突破”, 推进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城乡教育互动、教育统筹管理、教育督导评估“八个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十、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为重点, 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一是逐年提高教育投入总量。市里坚持算好预算内和预算外、预算和决算、地方决算和中央决算“三笔账”, 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到2012年,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 确保每年教育经费在财政开支中的比例占到20%。争取2009年教育总投入在去年265亿的基础上达到300亿, 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去年172亿的基础上达到200亿。2012年教育总投入达到400个亿, 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300亿。

二是加大各类教育投入。到2012年, 全市要累计投入部市战略合作协议项目资金500亿元, 为部市战略合作项目提供经费保障。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的决定, 投入780个亿, 用于发展农村教育。2009年到2012年, 基础教育方面, 共需投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320亿。每年投入约80亿, 标准化覆盖率2009年35%;2010年70%, 2011年85%, 2012年100%。职业教育方面, 共需投入150多亿, 包括达标学校建设、示范和重点学校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中职教育免费“五项投入”。高等教育方面, 共需投入250多亿, 包括高校改建、扩建、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等项目。

三是抓好教育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投入和建设:第一, 全市地震受灾学校危房改造资金需10亿元。去年落实近4亿, 今年将全面到位, 以保障师生安全。第二, 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和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校园数字化建设, 到2012年共需投入40亿元。第三,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市还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900所, 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等需投入100亿元。第四, 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需规划征地450万平方米、扩容建校舍200万平方米, 投入100亿元。第五, 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建设100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需要15亿元, 今年完成500所塑胶运动场建设任务, 需要投入8亿元。第六, 化解教育债务。2003年后形成的“普九”债务, 去年落实了8亿, 今、明两年将全部解决。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债务, 要控制比例, 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化解机制, 实行逐步化解。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性目标, 这是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经过直辖十一年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加快发展, 重庆教育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了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和人力与人才资源强市迈进的历史新阶段。

教育优先发展 篇1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部长周济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两个新的奋斗目标。

我国一半以上事业单位已推行聘任制

近日,从人事部了解到,过去5年中,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国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9%。目前全国有28个省(区、市)开展了公开招聘,聘用人数超过33万。

三言两语

《上海市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

近日,《上海市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上海将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并严格控制正常生产经营企业的裁员行为。

同时《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劳动争议调处仲裁、劳动保障监察、企业工资分配等劳动者维权机制。到2010年,力争使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左右,劳动争议案件协调调解率达到80%,劳动保障监察主动监管比例达到50%。

全球IT薪酬亚洲最低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薪酬最低的IT雇员大多集中在亚洲。在亚太地区,香港IT专业人员薪酬最高,其次是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

调查发现,越南、保加利亚和菲律宾的IT经理年薪最低,印度的IT经理年薪排名倒数第四。九大部门青睐应届生

中华英才网近日发布的2007年薪酬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开发、销售、客户服务、办公行政与后勤管理、物流、市场、财务管理、物业管理和人力资源这九个部门是接收应届毕业生最多的部门。

其中研究开发部门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最多,达到了被调查应届生总数的13.3%,人力资源部门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最少,占被调查应届生总数的1.0%。调查显示:近四成互联网人才集中在北京

日前一项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被视为就业热门的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有37.5%的互联网人才集中在北京。

台湾高级自领5年薪资增长不足1%

在过去的四个季度里,台湾岛内人力需求连续在亚太地区排名末位。今年7月,台湾失业率再创11个月来的新高,超过10万名刚毕业的博、硕士和大学生失业。随着近几年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兴起,台湾岛内高级人才开始流向越南、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形成一股“白领出走潮”。岛内舆论感叹,近年来台湾已从一个“黄金满地”的天堂,变成“就业沙漠”。

数字圈点

8倍

目前,我国职业病种类已经由1957年的14种扩大到现在的115种,50年间增加了8倍。

52.9%与35.6%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表示后悔。

捕风捉影

半数毕业生人职一年内获加薪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在2007年应届毕业生薪酬仍然略有下降,但部分行业如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等行业的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平

均水平有显著增长,且半数以上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内都获得了提薪。

全球人才大战中国发出最强音

日前,全球人才指数(GTI)显示,在吸引和培养人才方面,亚太地区各国正对美国和欧洲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国将成为发出最大挑战的国家,中国将利用人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未来五年内显著改善其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

2012年,中国将从2007年GTI排名的第8位升至第6位,从而取代澳大利亚(将从第7位降至第8位)成为亚太地区的领先国。该指数显示,韩国拥有亚太地区最好的大学与商学院,而日本的义务教育质量以及培养人才的环境质量则在该地区首屈一指。

“人力资源病症”困扰我国中小企业

近日,一项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缺失,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诸多病症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

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充满活力,招聘、绩效、薪酬、培训成为管理重心,但基础性工作未被重视;中小企业在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各项工作都成了应急性的工作,工作效率不高。

美国:高端人才流动发生大逆转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正面临“逆向人才流失”。原因在于,美国“不合时宜”的移民政策,阻碍了高技能移民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中国和印度成为了这种人才流动的受益者。这些国家繁荣的经济,开始吸引那些到海外发展的人回国工作。

印度:严重缺乏高级电脑人才

微软(印度)公司董事长近日表示,印度计算机科学博士人才的极度缺乏,正在威胁印度作为全球IT服务外包中枢的地位。

尽管很多印度人留学海外从事研究生学习,但印度的大学每年仅培养大约35位计算机科学博士。而美国每年有大约1000名计算机科学博士毕业。

过去10年来,电脑服务外包产业的崛起,在印度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印度IT行业入门级薪资大约只是发达国家同业水平的一半。不过,它们正以每年大约15%的速度增长,7-8年之后,它们将与发达国家持平。

德国:净工资已接近20年前最低水平

2006年德国职工的净工资为平均每小时15.845欧元,已经接近20年前的最低水平。

报道称,净工资是指扣除应上缴的所得税和各种保险等社会福利金后的实际收入,同时还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影响。1986年,德国职工的净工资平均每小时约15.785欧元。

报道还称,去年德国的工资应缴税费达到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每个职工上缴了9291欧元的工资所得税和相关的社会福利金,而1986年上缴的税费额平均约合5607欧元。20年问税费上涨了约66%,而同期毛工资仅增加了48%。

报道显示,过去的5年内德国职工毛工资的上涨幅度为4.1%,但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1%,因此职工实际获得的净工资仍是减少的。

韩国:24名不称职公务员被淘汰

韩国首都首尔在今年4月推行一项旨在提高公务员竞争力的制度,通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近日已经淘汰了24名不称职的公务员。

日本:拖欠员工加班费的企业数量创纪录

日本政府官员近日称,被相关政府部门要求补发拖欠员工加班费的企业数量创下新纪录,这表明日本企业的工作环境正迫使员工越来越多地无偿加班。目前,被厚生劳动省检查员发现存在让员工无偿加班情况的企业数量同比上

升了10%。

另据报道称,厚生劳动省己要求1679家公司向18万多名员工补发227亿日元(约合1.94亿美元)的加班费。但有关人士指出,这些企业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只有拖欠工资数额巨大的企业才被记录在案。

砌墙人的命运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回答:“你没有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一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小曲,他的笑容很灿烂也很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却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善恶同舟

当大洪水淹没地球的时候,动物都成双成对地逃上诺亚方舟。

“善”知道大洪水快来了,也急急忙忙跑到诺亚方舟前,然而,却被拒绝上船。

“依照规定,只能一对一对地上船,才会繁衍子孙。”

“善”跑回市镇,找到它的配偶“恶”,一起登上了方舟。

上了方舟,“善”大吃一惊,因为坐在方舟上的是:美与丑、是与非、好与坏、情爱与仇恨、欢乐与悲哀、开心与沮丧、祸与福……他们都将一起逃过世界的末日。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欢乐就有悲哀、有开心就有沮丧、这世界永远是矛和盾共存共生的。

鸡尾酒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正在争相夸耀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唯有美国人笑而不语。

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形象,更有说服力,他们纷纷拿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品牌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酒,打开瓶盖,香气四溢,众人皆为之称道。接着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法国人拿出了大香槟,意大利人亮出了葡萄酒,德国人却取出了威士忌,众彩纷呈。

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美国人。

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拿出来的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精神!我们博采众长,综合创造。”

一个建国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能够成为世界的老大,其过人之处就在这里。

价值的转换

一位勤劳的农人,从自己的菜园里收获了一个特大的南瓜。他又惊又喜,把这个南瓜献给了国王。

国王很高兴,赐给了农八一匹骏马。

一个财主动起了脑筋:献个大南瓜就能得到一匹骏马,如果献一匹骏马,国王会赐我多少金银财宝或美女呢?

于是财主向国王敬献了一匹价值连城的骏马。国王同样很高兴,吩咐侍者:

“把农人献的那个珍贵大南瓜,赐予这个献骏马的财主吧。”

国王的车夫

天气很好,国王的心情也很好。他决定放下手头的公务,到御花园中散步。

国王随意地走着,忽然看到前面跪着一个人。国王吃了~惊,急问左右:那是谁,跪在那里干什么?把他叫过来。

那人来到跟前,连连叩头,说:“小人受人陷害,求国王救命,为小人做主。”

“你是干什么的?”

“20年来,小人一直为国王赶车。”

“你抬起头来——咦,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侍卫听到这话,斥道:“还不快滚。”

那人慌忙爬起来,退了几步,转身就走,国王看到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命左右:“叫他回来。”

国王说:“他的的确确是我的车夫,看他的背影我才想起来,真的是他!”

囚徒困境

两个犯罪嫌疑人被警察拘捕了。

警察分别告诉他们,他们有三种可能:第一,死不认罪,最后如果确实找不到你们犯罪的证据,这样你们将被无罪释放;第二,主动认罪并检举揭发同伴,只判三年刑期;第三种可能就是拒不认罪,但若被同伙揭发并证明有罪,那样就会被判十年刑期。

三人被分开关押,分别提审的罪犯基本都选择了第二条。这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个著名案例:囚徒困境。

恐惧

在一次政治会议上,赫鲁晓夫声色俱厉地指责斯大林的错误。听众席上有人打断了他的讲话,大声诘问:“你也是斯大林的同事,当时为什么不阻止他?”

“谁在这样问话?请站出来!”赫鲁晓夫怒吼道。

会议厅里极度的不安和宁静,没有人敢应声。

赫鲁晓夫轻声说:“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为什么了吧。”

采访上帝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到:“你想采访我吗?”

我说:“我很想采访您,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就请问吧。”

“上帝先生,您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上帝答道:“人们一出生就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而成人后又渴望返老还童。

他们用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然后又用牺牲自己的金钱来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忧虑,但却忘了现在,于是,他们既不生活在现实里,也没有生活在未来中。

“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从不会死去,但是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未活过……”

上帝握着我的手,我们都沉默了。

人生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请教一位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哲人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背着篓子,每走一段就拣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着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端等着他。

过了一会,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

那人说:“篓子越来越重,路越走越累。”

哲人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经历一段时光都要从这个世界上将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沉重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女王敲门

一次,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丈夫吵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地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生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人回答。女王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又是谁在无聊地敲门?”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执迷者悟

佛招弟子,应试者3人:一个太监,一个嫖客,一个疯子。佛首先考问太监:“诸色皆空,你知道么?”

太监跪答:“知道。学生从不近女色。”

佛一摆手:“不近女色,怎知色空?”

佛又考问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么?”

嫖客笑答:“知道。学生享尽天下美色,可对哪个都不迷恋。”

佛一皱眉:“没有迷恋,哪来觉悟?”

最后轮到疯子。佛微睁慧眼,并不发问,只是慈祥地看着他。

疯子捶胸顿足,凄声哭喊:“我爱!我爱!”

佛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教育优先发展 篇12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截至2007年4月26日, 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09所。高职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就业率方面,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 高职教育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也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统计表明, 2005年我国高职毕业生达到160余万人, 就业率达到62%。办学体制方面, 逐步形成了公办与民办院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 在独立设置的高职 (专科) 院校中, 民办高职院校数已占近1/5, 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6%和14%。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办学条件差、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等等方面, 但总体上讲高等职业的发展应该支持, 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应该充分肯定, 并且在面临新的危机的时候更应该看到它的作用和地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优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各方面的统计数字显示,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具体主要表现为出口的大幅下降, 2007年,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 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出口增长下降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 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 必然加剧失业的严峻形势, 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 促就业。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认为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教的地位和作用, 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应对金融冲击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1. 促进和扩大就业, 需要优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人口基数大, 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规模将继续增大。“十五”期间, 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每年80万人以上, 我国农村还有1.5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此, 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面对我国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 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显然是有效解决就业与失业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椐统计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越容易失业, 而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能找到工作, 越不容易下岗和被辞退。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只有4.1%, 而大专以下的失业人员却占95.9%。由此可见, 通过高等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提升职业转换和市场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前, 为了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 避免高失业带来的大量的社会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规模, 可以推迟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时间, 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因此, 越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 就越能体现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扩大就业, 进而保持社会稳定,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2. 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 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不断突破, 规模化和各类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构性格局在我国逐步显露出来, 特别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原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行业的变动、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动态变化超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 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快速转化, 且不说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以及层次需求也越来越高, 就是某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仍然需求大批较高专业和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金融危机提醒我们, 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力度, 努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人才优势。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劳动力资源丰富不等于劳动力素质高。工业发达的国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近80%, 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员工总数的40%。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一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的员工, 就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能够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长足的发展, 在培养技能性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加应该重视职业教育, 优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陈嵩, 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0A) .

上一篇:城乡建设下一篇:蚂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