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2024-09-23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通用15篇)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篇1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每位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不但要成人最好要成才,但不是爱孩子就是称职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父母经常因不知怎么解决而苦恼。

《做最好的父母》一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江洁所著,她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从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何挖掘孩子潜力、抓住孩子敏感期有效教育、正视孩子情绪巧妙引导、如何营造亲子关系和父母要提升自己做智慧父母五个方面来阐述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以理论结合生动鲜活案例讲述,令人兴趣盎然。本书也是江洁老师的一部家庭教育自传,她是培育出两位出色孩子的母亲,书中例举她自己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多个小故事、小案例,读起来使人感觉亲切、可信。

身为人母和教师的我,倍感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无论从哪种身份来说,都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教育孩子或培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一旦发现小问题必须及时教育处理,否则变成大问题或养成坏习惯就更麻烦。孩子在不断地成长着、变化着,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地去学习、了解新的知识和理念,要做成长型、学习型的家长,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和孩子很好地沟通,才能和孩子一起与时俱进。

有心成为好父母的家长,读读这本书吧!它会为你指点迷津。读了这本书,你离做最好的父母又前进了一大步。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篇2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 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 多一些书生气, 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 读懂教育, 读懂学生, 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 生命将更加精彩。

一、“苦”中之乐, 乐之无穷

一直以来, 我总认为“班主任”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但是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成就改变了我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理解。“作为教师, 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 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 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 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 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 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 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 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 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 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从书中读到李老师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不但让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 而且也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当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说起来很简单, 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 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 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 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 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爱学生, 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 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 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 而是有“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 一份庄严, 一份责任感”, 就是民主, 就是平等, 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 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这才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二、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上是科学的、民主的。从第一次见到学生开始, 他就注意珍惜每一次和学生相处的机会, 不放过每一次和学生培养感情的机会。比如:从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给学生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 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以及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等等, 他都是细心准备, 以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关心。而且李镇西老师连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都不放过, 他给学生安排座位的原则是:“尊重学生, 有力学习, 小组固定, 每周轮换。”想想自己, 别说尊重学生了, 轮换座位基本上是两周一次,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时学生想调座位, 我总是怕他和新同桌讲话耽误学习而蛮横地拒绝他的要求, 想想真是霸道。

三、“严爱”优等生, “溺爱”后进生

对学生的爱, 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 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 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 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 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 从日常教育教学中, 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 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 那么, 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

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 而让我们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们口中的那一部分“后进生”。李老师对“后进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 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 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又讲究有效的方法, 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生”的过程中, 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 如:写“每日九问”, 安排当班干部, 与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 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 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用“学生的眼光”看待, 用“学生的情感”体验, 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 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 师爱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师爱的老师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我认为具有师爱就必须至少做到:第一, 发自内心地关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第二, 不能偏心, 特别是对差生, 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第三, 要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 深入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第四, 对学生的错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对于优等生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们的意识。因为在我的观念中, 他们学习优秀、习惯良好, 甚至在学习之余可以帮助老师分担管理班级的任务, 是老师的好助手。面对这些优等生时, 谁会不流露出喜爱之情呢?但是, 李老师告诉我:优等生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 只不过对于他们, 我们的侧重点应该转移到品行上来。在李老师的班中, 每位优等生都上了一个台阶。可以这样说, 他们在李老师那不仅仅学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健全的人格。这, 才是真正的优等生呀!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作为一个班主任, 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如果没有耐心是达不到没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师教育学生很有耐心, 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他认为, 要一个平时习惯迟到的同学改掉这个缺点不是一两天就行的, 要让他慢慢适应时间。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 更应该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过程的, 欲速则不达。

四、坚持写教育日记

他十几年如一日的给他的女儿写成长日记、写信交流沟通, 十几年如一日的给他的学生写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与学生家长通信, 为他的学生编辑班级史册, 他把一个个教育智慧故事记录了下来, 让平淡的生活成就了辉煌的业绩, 他的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最能打动我。我常感叹自己的平庸, 感叹自己荒废时光, 其实让自己感叹遗憾的正是自己, 是自己总抱怨工作太累, 生活太辛苦, 把许许多多美好的时光平庸流逝, 于是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平庸了。

再看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中, 李镇西老师谈到在第一次家长会上, 他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品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 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同时李镇西老师还读了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 或教导儿童, 吩咐儿童的时候, 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 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 怎样跟别人谈话, 怎样谈论其他的人, 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 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 怎样笑, 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 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 不过你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 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 再坏一些, 甚至侮辱母亲, 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 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 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 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 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李镇西老师还给家长们提出了四条建议:“1.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请你先做那样的人;你希望孩子善良正值, 那么你是否善良正值;你希望孩子勤奋上进, 那么你是否勤奋上进。2.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你们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吗?你们和孩子有共同的兴趣吗?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不能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平等民主地和他们相处, 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倾听孩子心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 引导孩子。3.和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读同一本书, 让亲子之间能够平等的对话, 能够互相的影响。4.和孩子一起写作。每天给孩子写几句话, 可以是鼓励, 可以是批评, 可以是期望, 可以是倾诉……不在于写多少, 甚至不在于写什么, 关键是天天都写, 以这个行动告诉你的孩子, 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关注你!”

做父母最好的田地 篇3

去之前,我问丈夫:“我这可是新媳妇第一次见婆婆,娘会送我什么礼物啊?”

丈夫笑笑说:“我娘把我这么大的礼物给了你,还不够吗?去了你就知道了。你还是先给咱娘准备些礼物吧。”

当我们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村子时,出现在眼前的是又矮又旧的砖房。屋子里,地是硬土的,白白的,很整洁;睡的是火炕,收拾得极齐整。婆婆穿着朴素而干净,见了我,她满脸漾着笑,灿烂如菊,我也倍感亲切,暖暖地叫了声“娘”。娘拉着我的手,端详了我好一阵,脸上始终是慈祥的笑容,让我没有一丁点儿拘束感。

晚上,睡在热炕上,婆婆讲的全是丈夫小时候的事。丈夫3岁时发烧,家里没钱给他看病,婆婆没办法,只能在家流着眼泪祷告求神,也许神真的感动了,两天两夜之后,丈夫居然退烧了。7岁时,丈夫得了黄疸,他们四处求医问药,后来找了偏方从鼻孔吹药,才治好了;12岁时,丈夫挖了几天山药窖,肚子疼起来。婆婆整夜给他揉,弄偏方锅灰让他喝下去,结果他越疼越厉害,到医院时都快不行了。做手术4个小时,那个难熬啊。婆婆说,她的头发就是那时候白的,那年她才33岁。婆婆还讲了丈夫上学时很用功,晚上常常学到深夜。家里养了几窝兔子、几只羊,婆婆给人做虎头鞋、公公给人做木工来贴补家用。她说,孩子知道学好,父母就是累断腰,也要供他念书……

那一夜,我收到了婆婆最好的礼物。它无形,也无价。

临回城的时候,我们给了婆婆300元钱。我深知,这点钱太微薄了,但婆婆接了钱,边擦眼泪边说:“儿女是田地啊,看,这不是收了嘛。”

我的心,在那一刻被濡湿了,婆婆的话是花瓣上的一滴露。

儿女可不就是父母的田地么。老人常说:田荒荒一季儿,人荒荒一辈子。当孩子来到世上,父母便拥有了一块田地。他们精心播种、耕耘,希望有好的收成。为了让儿女成为好苗,长成参天大树,父母要起早贪黑,要施肥灌溉,要及时除去杂草和害虫,要担惊受怕,要流汗流泪,甚至流血……你看,那些在小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大军;那些为了成就孩子而放弃自己的工作陪读的父母;那些为把儿女从网吧拉回来,四处寻找孩子的父母……天下的父母,有谁希望自己的田地荒芜呢?

作为儿女,我们又应如何回报父母呢?

当然,土地有贫瘠与富饶之分,有盐碱与沙丘之别,不是所有的田地都能生出参天大树的。但既然是块地,就要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力。假如你的田里长白菜,那就让它长出最瓷实的白菜;假如你的田里产稻谷,就让它献出沉甸甸的谷穗吧;假如你的田里长桃树,那就让它奉上最甜蜜的桃子;假如你的田里长茉莉,那就让它尽情吐露芬芳吧……因为这是父母的期盼!

《做最好的护士》读后感 篇4

如何做最好的护士?我是最好的护士吗? 最近闲暇之余看了一本名为《做最好的护士》的书,“洁白的燕帽,象征着圣洁的天使,燃烧的蜡烛,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

我记得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想要做一名好的护士,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把医院当做一个家,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让病人在理解与信任我们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身心放松,有利于病人的治疗。而不是把护士这个岗位当做一个工作,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

最近我们医院开展了护理“三基”知识竞赛,做一名好护士,除了有医德,还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作为护士必须苦练各项操作技术,例如:无菌操作,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规范使用,输液并发症--急性肺水肿处置流程等;做到稳、准、轻、快、敏捷。熟练的操作,既能减轻病人痛苦,也能获得病人信任,给病人以安全感。

做一名好护士还必须要有优质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护士除了做治疗外,还应经常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更多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向家属和病人解释病症的原因、注意事项,并进行饮食、生活指导,健康教育指导。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生活上多关心帮助病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护士还应该有一个好形象,重视仪容仪表,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5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引言:李开复,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和精英组织百人会的副会长。在历经了11岁的留学生,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后,成为了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大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这本自传,是一个懵懂少年从顽劣无知到好学上进、一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受挫自闭到开朗自信、一名大学生从普通到世界顶尖科学家、一名副教授从技术天才到优秀高管的曲折成长历程;我看到了台湾普通家庭生活、美国中学大学的教育环境、科学家的成功婚姻、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看到了一名著名科学家、企业家在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职场经验和人生智慧。看到他除了管理艺术、个性人格魅力之外更有深厚的技术、学术做支撑,诚实守信、孜孜不倦、醉心科学应用也是他的一贯作风,所以他才能从卡耐基〃梅隆大学、苹果、SGI、微软、谷歌一路走来,鲜花和掌声总是与之相伴!

一生的意义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是对李开复博士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书中提到的人应“Leadyour life(引领我的一生)”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过一生)”,就是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在李开复的脑海里,总有一个理念,就是“Make a difference” ———“世界因你不同”,让有你的世界和无你的世界作出对比,让世界由于你的态度与选择发生有益的变化,将人生的影响力最大化,这就是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完博士后,成为了那里最年轻的副教授,再过几年就能成为终身教授了,但在“世界因你不同”梦想引领下,追随我心来选择,放弃了做终身教授的机会,在PC时代选择了苹果、微软公司,在互联网时代选择了谷歌;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崛起时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激发了自身最大潜能,从而看到了三个世界一流公司的成长和成功,直至成立创新工场,用他最有价值的职业资产,来帮助希望成功的年轻中国大学生。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

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这是李开复的人生感悟。纵观书中描述的李开复的成长经历,有很多令人感叹,无论他是在苹果,还是SGI,或者在微软、Google,他每次面临职业转换时的心理历程变化,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机会属于有准备的头脑!他用内心的声音——“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来面对那场和微软举世闻名的官司,终于取得了胜诉。为了追寻世界有我的梦想,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李开复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师问他的学生长大后想成为谁,谁知学生竟回答,我谁都成为不了,因为我只能成为我自己。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每个人是不同的,也因为这样,生活才有可能是多姿多彩的,如果只去追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从而甘愿平庸,那么世界不会有任何改变,反之,如果尽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即使无法成就太大的事业,世界也是会因为有你而变得更好,因为再小的力量,不也是一种支持吗?人生的意义在于,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选择的力量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因为这条路走的人少,便成了我们踏上这条路的理由。也许前路漫漫,危险丛生,但披荆斩棘方显英雄本色!即使在开拓道路时伤痕累累,也依旧不应停下我们的脚步。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才慢慢走向成熟的,最后的成功是由无数失败的经验促成的。

其实,李开复的道路并不平坦,可以说是跌宕坎坷的,可是,他又能自信地面对一次又一次挑战,成功地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如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实践,终于战胜自我,从讲课枯燥到演讲大师,他经历了“一个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的人,如同自己没有思想”的深刻认识过程。从在苹果公司的成就和挫折中,理解到“纸上谈兵的理论创新是无用的”,进而让他选择了“放弃铁饭碗”,并开始“拥抱更精彩的人生”,在谷歌中国进入鼎盛时候,毅然放弃谷歌的高薪挽留,开办创新工场,为中国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在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不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李开复引用梭罗的话寓意深刻,参透了生活真谛,使我懂得了如何像他一样选择正确的道路创造生命价值,如何让短暂人生绽放异样的光彩。

世界因你不同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从书中真切地让我感受到了李开复学贯中西,从容纵横于科技前沿,在数家顶尖高科技公司游刃穿梭,最终随心而定的超凡能力和博大情怀。他是一位成功者,有一颗永不泯灭的中国心,他的梦想是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他用根基于中华文明而又成长于开放的美国文化而展现出的宏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鼓励中国青年创业,只争朝夕,抓住每一天,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快速学会走向国际舞台。

《做最好的团队》读后感 篇6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做最好的团队》这本书,读后产生了强烈共鸣,我将以此为契机让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获得快速的提升和飞跃。

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完美的个人,但很可能有完美的团队。如何在团队中成长,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成为无数人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在职场打拼数十年,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管理理念和职场经验寓于本书中,真诚、轻松地将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娓娓道来。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如何跟领导干出一番好成绩,如何将团队成员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在《最好的团队:打造卓越团队的九个黄金法则》中都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从我个人的工作实质出发,社工是上级指示精神传达贯彻者和执行者,在整个工作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身体力行,做自己所说的,说自己做得到的,这样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在同事中树立学习的榜样,才能带动整个团队走向更高的辉煌。通过学习后,我认为要成为团队中优秀的一员应该具备以下品质:

一、奉献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自己加入一个团队后,就要为团队贡献自己积极的、正向的能量,促使团队发展壮大。如果将团队看作一颗大树的树干,自己是大树的枝叶,只有

树干营养充沛,生命力旺盛,枝叶才能有所依托,茁壮成长。

二、成就团队。成就团队就是有大局意识,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克服自私自利心理,发扬协调关系,合作顺畅的团队精神,不要为了自我表现,突出个人能力而分散团队的向心力。

三、忠诚。不管我从事的是多么平凡、繁杂的工作,都要具备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工作无所谓崇高,真正崇高的是人对工作的态度。

四、集体荣誉感。团队的荣誉就是我们自身价值的综合体现,凡事要以团队的利益为最终目标,要时刻心系团队,与团队荣誉与共,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决不拖大家的后腿。

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保持有效沟通。如果工作关系良好、顺畅,非常有助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沟通,征询对方需求,主动协作配合,适时反馈,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对方接收的信息,使工作关系中的同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顺势而动,做最好的自己 篇7

或许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隐忧依然弥漫在不少大学生的心头,但是2009年,已然进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节!

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而且明确表态,第一就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这是继六部委《关于开展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后,政府再一次以“非常时期,非常举措”的气概,向高校毕业生们伸出了最有力的臂膀。

谁也不可否认,在人生路上,把握时机比埋头耕作更重要。“与其待时,不如乘势”,顺流而行、乘势而动,是打开局面,获得成功的源头。

从政府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倡导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大框架:面向基层、一线;面向非公经济、进军中小企业;倡导自主创业。社会转型也需要我们改变择业观念。在未来,区域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必定都会让人才的需求和流向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更加务实求真的心态、更加扎实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温总理所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挑战依然存在,道路也不会平坦,我们需要更大的勇气与信心,继续努力。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篇8

首先,爱是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全面的、包容的。爱,看似是每个家长公认的本能,然而盲目自信的爱是不能够有效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从而快速成长的。同济大学袁志英教授在《以爱为本》一书中提到:“裴斯泰洛奇一方面认定孩子总是忙不迭的天性,另一方面又不贬低这种行为的冲动,并不作为需要加以阻止的情感失控,而是作为人类学的基本事实加以认可的。”我们不仅要爱孩子,还要会解读孩子的性情与需求,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释放他们的天性,从单纯的“家长”转变为身兼家长与教师双重角色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够随意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能够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塑造孩子,而是应该真正地倾听孩子的内心,学会做一个“伙伴”而不是“独裁者”。

其次,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老师,同样孩子也能够在相处中教会父母如何变得更加完美。诚然,在孩子成长初期,是父母教会孩子各种生活中的技能,教会孩子如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然而,父母就一定是教育者,而不是被教育者么?商丽浩教授在《裴斯泰洛奇和平民教育家》一文中写道:“教育家晏阳初认为欧美的教育注重家庭,中国的教育注重家长。”这个论断恰恰表明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西方是把家作为一个教育的整体,父母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都有话语权,父母和孩子是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互做朋友的关系;而在中国,父母单纯地认为教育就是家长的事情,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教会了父母如何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对于父母其实意味着一笔丰厚的财富,是孩子教会了父母耐心,是孩子教会了父母细心,是孩子教会了父母忠心,是孩子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以爱为本》这本书告诉我的是父母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有爱的家长就跟骑车一样,一旦摔倒了,就要总结一下此前哪里做得不对。”父母也是很容易犯错的,一个犯了错的父母及时改正错误还是一名合格的老师。那么反过来,孩子犯了错,只要他们改正了,那他们也仍然是父母的老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以包容的心态学习更多优秀的育儿知识,同时明白民主的重要性,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学会跟天使一起长大,就能拥有人生宝贵的财富。

孩子是父母人生旅途中的精彩,是父母成长过程中的老师,善待孩子就是善待父母美好的明天。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9

这个寒假里,班主任张老师接我看了李开复写的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没有看完。所以我来说说对它的印象。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这本书分成功、价值观、积极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最后是完整于均衡15章节,很完整的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就比如在学习音乐方面,我该如何去均衡的利用时间,给自己一个计划,一天练多少时间的琴,抽出一节或两节自修课的时间,预习或复习功课。当然,在空余之际,还可以听听对自己有益的音乐。既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在音乐中获得很多知识。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极好之处便在于,它帮你更好的理清了这个目标,这个过程,好书的魅力便在此,医治你心灵的创伤,解答你心头的疑问,给你的头脑不断的补充养分,每一个字每句话在我迷茫痛苦犹豫不前时,有力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像干涸的禾苗都重新获得了生机其次是自我定位,自我认识非常重要,应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还怎么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呢?

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洁净自己的心灵,做对人类,对社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你会收获最快乐最幸福的最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不具备这种品质和素养,而又没有意识去努力改进和养成,你就不可能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是由Google公司原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创作而成,文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他认为,成功即是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包含六种态度(积极、自省、胸怀、同理心、自信和勇气),决定着六种行为准则(努力学习、有效执行、合作沟通、人际交流、发现兴趣和追求理想),正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一个人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通向成功,达到卓越。

一、成功因素—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

一、言出必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良好的诚信价值观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为我们提供成功的正确的观点,为我们的成功指明方向,有助于我们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发挥更大的优势。

二、成功因素—态度 成功归根结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所以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包括积极、自省、胸怀、同理心、自信和勇气。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为了自己的成功能够主动工作或者把握机会,我们便会有较大的成功机会,机遇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有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积极争取;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的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有助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寻找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成功把握正确的风帆,时刻提醒自己的追求;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拥有自信的人在工作是会更加有魄力,将这份自信融入到自己心中,便是一种魅力的存在,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为自己的决断提供正确的航标,同时他人也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主动反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在人生态度上,我觉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气上还有些欠缺,在开会或其他场合总是不够自信,有想法但是没有大胆去表达,在工程管理中,处理事情时还有所顾虑,所以以后我一定会积极勇敢的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处理事情时一定果断。

三、成功因素—行为

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发现兴趣、追寻理想、努力学习、有效执行、合作沟通和人际交流等六中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才是实现价值观的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渴望成功的动力,拥有兴趣我们便有了动力与目标,从而促使自己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渴望出人头地的理想,追寻理想是一种激情的工作,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有动力,有激情的为之付出一切;为了我们的兴趣与理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养,努力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如果连自己的学习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别人也会怀疑你在工作岗位上的责任与信心;现在一项工作的完成会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大量的人际交流与合作沟通,与人沟通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为我们的成功坐好准备,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解决是一种能力,同时,有他人的合作与帮助也是可行的,毕竟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这就需要我们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为我们的成功铺好道路;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对工作任务的有效执行,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执行者,有效的执行力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执行考验的不仅是自己的决断力还有下属的配合和对自己命令执行。在我的工作中,合作沟通和人际交流能力还有待加强,工作中遇到问题,往往独自思考而做出判断,一个人的思维局限性很窄,以后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经验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篇11

回想我们小时候,踏青的路上看到的那些小昆虫和不知名的花朵,在自家院子里看到的蚂蚁窝,被妈妈牵着手第一次去过的市场,第一次骑脚踏车时的那种心跳的感觉……这些都是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幸福。

不过现在很多妈妈因为有着要保护孩子的想法,或认为读书是第一位的观念,这导致让孩子与世隔绝。因为外面危险,所以不会让孩子出去帮忙买东西;冬天怕孩子感冒;夏天怕孩子中暑……因此根本不准孩子出门,永远都是呆在家里。

现在的妈妈们,在想到让孩子面对世界,送给孩子幸福经验作为礼物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是要让孩子到补习班,或在家里多学一个字。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却失去了与世界交流幸福的机会,最后变得根本不知道什么会让自己幸福。

小时候,我看着孩子们拿到新衣服之后开心的表情,对孩子们提议道:“你们要不要亲自做衣服来穿?如果这样,就可以如你们所愿地尽情穿新衣服了!”

三个孩子都很开心地说要学习做衣服。那一年放假时间,我让孩子们跟着大人一起学习裁缝技术。在学院学习了近两个月的孩子,最后可以亲手做一些简单的衣服或小饰品等。每当有空时,他们会搜集一些布料,然后做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

某个有孩子的明星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因为孩子很乖巧。而且也很听妈妈的话努力用功,因此我觉得没有问题,很放心。结果有一天,我和孩子在公园玩球,孩子对我说:‘爸爸,没想到原来足球这么好玩!’当时我感觉后脑勺好像被人用铁锤狠狠地敲了一下。”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对世界没有偏见,而且想要认识世界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寻找无数的幸福。并从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未来。

为了让孩子经历这种过程,就要让孩子与周边的世界交流。要提供孩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场台与机会,哪怕只是牵着手到外面走走,孩子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篇12

一、明确目标, 办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以学生为本, 尊重个性,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价值, 树立自信。

我国要想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 就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 应确立多样化人才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要想实现新突破、培养创新性人才,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长期以来, 中小学标准化的办学模式无视学生的差异, 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不是培养适应学校的学生, 而是要办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要实现教育充满生机的“百花盛开”的局面, 就应从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文化体系入手, 探索学生差异发展的新路径, 从而创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特色教育。

二、实现三个转变, 促成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若要做到为学生提供适合差异发展的空间, 就必须从备课、上课和课堂评价的转变做起。

1.备课: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从目的而言, 是为了教师“好教”而备课还是为了学生“好学”而备课;二是从方法而言, 是研究“教”的方法还是研究“学”的方法;三是从效果而言, 是关注“教完了”还是关注“学会了”。笔者认为, 备课要从学生出发, 教师不要过多预设, 更不要把课堂设计成严密的流程图, 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的机会。因此, 备课要围绕以下“五变”展开:

(1) 把兴趣变成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备课时要将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会学在其中。

(2) 把方法变成学生的方法。教师的方法不是学生的方法,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方法机械地灌输给学生, 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让学生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3) 把能力变成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生成能力, 而不是理论灌输。

(4) 把活动变成学生的活动。教师在备课中可设计多种活动, 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如合作能力。

(5) 把成功变成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才是教师的成功, 教师应充分认识并理解成功的内涵, 将学生引向成功。

2.上课:由“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展”。“参与”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发展”指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使学生的兴趣、激情、方法、习惯和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且能体验成功和快乐。需要指出的是, 课堂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 因此, 教师要相信学生, 放手、放权给学生, 具体应做到“五给”:给学生一个研究的任务, 让学生养成先做的习惯;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养成参与的习惯;给学生一个补充的机会, 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氛围,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给学生一个点评的权利, 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

3.评价:由关注教学指标的完成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深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因为缺少以人为本的实践致使制约个性发展的锁链仍很牢固。教育期待深度变革, 更盼望“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时代”的到来。问题的根本在于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 应以“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为标准, 具体评价原则如下:

一是尊重差异。学生的成长有快有慢, 快与慢只是节奏不同, 不是优劣之别。尊重差异就要尊重每一个个体, 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

二是关注过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每个细节做起, 在学习中得到收获, 在不断自我超越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是多元评价。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中就是要从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加活动和展示特长等方面出发, 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并适时鼓励, 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学生不断增强自信的过程就是实现最好自我的过程。

三、构建“四个”体系, 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路径

1.规范必修、开发选修,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一,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逐步完善和扩大“走班制”分层教学, 通过“一本教材, 三个目标”, 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二, 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一是开设精品必修课程, 二是构建选修课程超市, 三是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 办好学生社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2.以学定教、分层施教,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体系

教学载体:小班化、分层次、走班制。

教学原则:以学定教、分层施教。

教学策略:A层次 (自主成功班) , B层次 (尝试成功班) , C层次 (激励成功班) 。

教学要求:“一统五分”, 即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下, 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

教学方法:采用“学讲练成功教学法”。“学”即自主学习, “讲”即精讲点拨, “练”即巧练迁移, “成功”即超越自我。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成功教育”的理念, 实现学讲练的有机结合,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3.面向全体、关注过程,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育理念:习惯奠基, 主动发展, 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策略:既注重学生成才, 又注重学生成人;既追求学生分数, 又注重学生特长;既关注学生习惯, 又关注学生发展。

教育载体:“511”工程, 即五个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诚信习惯, 良好的礼仪习惯, 良好的体育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个体育特长;一个艺术特长。

评价体系:“3310”体系, 一是建立每月一次的常规性评价、每学期一次的主题性评价、每学年一次的标志性成果评价三个评价层次。二是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评价体系。三是设立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科技素养、艺术素养10个评价纬度;同时, 设立10个方面的“新兴之星” (品德、文明、合作、学习、写作、科技、体育、才艺、演讲、自强) , 每学期 (年) 进行表彰。

4.自强不息、自我超越,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文化体系

确立“一个目标”, 即“做最好的自己”。这要求每个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体验成功、充分发展;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要求每个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让学生的成长因教师而精彩;员工做最好的自己, 要求每个员工关注细节, 在追求高质量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完善“两个机制”, 即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团队参与。

实现“三个到位”, 即角色到位、谋划到位、落实到位。

践行“四个新观念”, 即新教育观: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新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潜能, 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向成功;新教学观:由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 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新质量观:关注过程, 静待花开,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篇13

近日,在公司总经理推荐下,党总支副书记带领我们统一集中学习了《做最好的党员》这本书。书的封面上写着建党90周年最受欢迎读物,我想这肯定是一本值得看的书,于是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认真阅读了“做最好的党员”这本书。书中围绕着“最好的党员怎样想、最好的党员怎样做、最好的党员怎样说、最好的党员怎样学”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最好的党员。以下是我阅读之后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先进理论还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学习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想周围的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构筑自身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体系,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影响带动周围的人。

二、立足本职、开拓创新

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想:一是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在执行过程中既要讲原则,又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要耐心细致认真解决。二是要深入探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多出主意,多为车间及公司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四是克服急躁情绪,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三、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对这一党的宗旨,讲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较难的。要全心全意,更是反映一个党员的思想境界,没有私心杂念,没有任何的前提要求与目的。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帮助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的付出与奉献和毫无抱怨与埋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只要群众有困难找到自己,就应想方设法去关心与帮助他们,要有“三个一”,第一时间觉察、第一时间重视,第一时间解决。自己的工作要以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在这一方面,自己还需要努力去做的更好,要提高自己解难事的能力与本领。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14

------------------前哨张宏伟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近十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今后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读完《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在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 “爱”,围绕“爱”来展开的,其中谈到的很多经验,很多的理论无非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看到这让我想起来了我们今年九月份的培训,在培训当中张校长和其他老师也多次重点讲到要“爱”学生,并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当中快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享受到快

乐。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遭到有些学生的不喜欢呢?但当我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平平凡凡的过着每一天觉得很幸福,分分秒秒都那么的开心.我会告诉我的学生,没有他们,我也什么都不是!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许多更好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最好的。李老师还说到老师的尊严是学

生给的,是啊,只有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现在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当众批评他的话,就会伤到他的面子,会让他形成逆反心理。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千万不能伤到他们的尊严。

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 篇15

《做最好的老师 》这本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他擅长把理性思考融入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使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及教育情感融汇其中, 读后发人深省, 撼人心魄。 我读完这本书后, 无论在智力活动还是在教育理论上均收获颇多, 现总结最重要的几点。

一、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呢? 李老师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处, 所谓“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 不断超越自己。 这是多么接地气的励志语。 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天, 我就将它用来激励鼓舞调动我班学生的士气, 收效很好。 现在, 学生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 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定位和标杆, 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 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至于什么是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说道, 他还真没想到自己以后会有这么多的“头衔”, 他不过就是想做个“最好的老师”而已: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 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 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也就是说, 尽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这样的标准, 不是为得到领导的表扬, 也不是为了评职称或者得到奖金, 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 将教育当成了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 “天天兄弟” 在录制节目时说:“Genuis is the person who repeats the most time.” (译为:天才就是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重复做一件事的人。 ) 李老师在校期间, 能够数三十年如一日, 坚持做好“五个一工程”, 即上好一堂课, 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 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 写一篇教育日记。 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又做到了“五个一工程”中的几条呢? 更不要说长此以往了。

二、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指出, 好教师应该有童心和爱心, 他甚至将童心视为师爱之源。 虽然师生之间在年龄上有差距, 但老师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 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 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 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 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常苦于和学生谈话时没有话题, 也因为每次总是些老掉牙的套话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自认为很爱学生, 能急学生之所急, 想学生之所想, 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但和李老师相比较, 不难看出差距到底有多大。 学生的生日到了, 李老师能笑眯眯地给学生送上一张贺卡;在课余, 与学生一起讨论甚至争论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中东和平的前景或贝克汉姆或周杰伦等众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这种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式的关爱和亲近, 会使老师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种对学生的爱, 也体现在李老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上。就以班上学生出现的“斗鸡”事件而言, 当李老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讲解之后, 发现学生只是明着不“斗”了, 却由公开转入地下。 于是, 李老师便利用一次到通江河滩郊游的机会, 要求班上的男同学组织一个“敢死队”, 与老师进行“斗鸡”, 通过这样的活动, 老师重新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而我, 在碰到这种违反校级校规的事情时, 只是一味地批评、专横压制或者简单说教。 学生有时表面上服服帖帖, 但暗地里会和老师对着干, 有时甚至会和老师起冲突。 有一次, 我发现有个学习相当不错的同学没有做周末作业, 却在周日晚读时抄袭他人作业。 于是一下火冒三丈, 将一张试卷撕了个粉碎, 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的结果可想而知, 该同学此后变本加厉, 甚至有意拖欠作业, 上课也提不起神来。 读了这本书后, 我主动找该生了解情况, 结果他说是因为周末到省城去看病, 所以没有做, 看到课代表在收作业, 担心老师批评, 所以便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看到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也向他道歉, 承认自己不该如此粗鲁, 并且在一次诚信主题班会上, 告知同学们作业可以迟交, 但绝对不可以抄袭, 这是老师的底线。 同时, 再次当着全班同学向该同学道歉。 从此, 这位同学在上课时便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并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 也能按时交作业了。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于阅读和写作

常听有人说, 不是我不想写论文或参与课题研究, 主要是实在写不出来。 作为教育专家的李老师, 教科研成果十分显著, 可谓硕果累累。 同为教师, 每天只有24小时, 我真是很惊讶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读这么多的书呢? 在此, 我将李老师在本书中提到他阅读过的部分书籍杂志做一粗略统计, 其中古典类24部;文学类38部;教育类21部;人文类24部;杂志类19种。 李老师在介绍的每类后都有个“等”字, 所以说应该不止这些了。 其实, 从教以来, 他就一直不停地、如饥似渴地在阅读, 他已经养成了“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 睡觉前、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都是他读书的地方。 可以说, “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 对李老师来说, 读书、教书、写书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同时, 李老师还能进行思考, 而思考总是让他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 于是, 一部又一部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 一本又一本的教育专著问世了。 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有关读书与写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日积月累, 不能急功近利。 二是要独立思考, 不能人云亦云。 三是要自然朴实, 不能故作高深。 四是要读写结合, 不能读写分离。 看到这些成果和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我真是自惭形秽。 从教十几年来, 我总共才读过几本书? 又有几本是深读细究的呢?至于写作, 更是不敢提及。 自己从教的前十年, 基本无任何作品。 只是在近几年, 迫于评职称或其他急需文章的时候, 才匆匆炮制, 所写文章总是没有新意, 究其原因, 主要是所写文章没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 而是一味模仿别人的文章, 转述别人的思想。 而且, 很多情况下, 在读书时虽然会有所感动, 有所共鸣, 有所联想, 但仅仅是一时冲动, 并不能及时将这种共鸣记录下来, 更不要说是厚积薄发了。

“文以为种, 教以为耕”, 意为读书是写作和教书的基础, 没有教师广泛的阅读耕耘, 就很难有写的收获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阅读推广人朱永新教授在“阅读改变人生” 的报告中这样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教授还强调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 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 培养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 使阅读成为伴随终身总的计生活方式, 从27而0为建设学习11型4社会奠定基66础。 这与李镇西老师的想法和做法不谋而合。摇

上一篇:教育发展之我见下一篇:雨让我陶醉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