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2024-09-17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精选11篇)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1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远程教育正笼罩在璀璨的光环之中,远程教育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其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因为它是“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利用它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是义不容辞的,因此,在本学期我综合地利用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和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水平,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一、认真地了解远程教育的起源及发展慨况,掌握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深入弄清远程教育对我们的影响和辅助作用。

二、通过实践操作对远程教育的运用,每天抽取一定的空余时间加强对远程教育的学习,保证了学习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力多学一些与自身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只有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学为所用。

三、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重要的知识点加以归纳整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上机操作上加以实践,多次反复练习就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的不断提高。

四、充分地利用了音像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时,充分利用信息和互联网络,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

五、通过学校组织的远程教学的培训,我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把学到的幻灯片制作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

总之,通过网络教学力争在以后的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2

一、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一)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在人文传统教育中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这里的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其内涵极为丰富。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要在新形势下,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对初中预备年级到初三年级的四个年级实施分层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做到各个年级教育目标细致、重点清晰。

预备年级是初中起始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人们常说,小儿成人,孝字为先。因此,我们在六年级围绕“孝”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进而养成尊重师长、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道德品格。

七年级学生自我感觉已经长大了,因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开始出现叛逆,容易与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出现矛盾,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很多问题,如过分强调自我、随意议论他人、缺少关爱之心等。因此,我们在七年级围绕“礼”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崇尚礼仪的习惯,养成谦虚礼貌、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

八年级学生乐于交友,希望得到他人关注。在这一阶段,特别是男同学喜欢讲哥们义气,冲动易怒、盲目跟从,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挑战学校的规章制度,又往往会因为交友不当而出现许多情感与心理上的困扰,这就要求学生能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因此,八年级围绕“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律己宽人的品质。

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和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准备。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初露端倪,迫切需要学校、教师及社会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在九年级围绕“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立志勤学、勤劳节俭、自立自强的品格。

上述四个分年级目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依据。

二、历史教科书蕴含丰富的传统美德内容

历史学科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初中历史教科书选编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活动,并以此创造的文明成果等,都是优良的德育资源。尤其是七年级历史教科书,系统讲述了从远古人类的诞生到清朝大一统帝国的衰落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史实,呈现了人类的进化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教材中还陈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呈现了一部中华民族从衰落、屈辱走向自强、复兴的奋斗史,无不折射出传统美德的光芒。

三、开展传统美德系列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

1. 利用历史教科书进行教育

初中历史教科书含有大量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涉及地貌气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学技术、市场经济、资源环境等,素材可谓丰富多样、生动具体。在历史教科书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既有我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仁人志士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等等。这都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骨子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正所谓“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立志报国”。

2. 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反映中国近代的屈辱岁月,可通过《甲午风云》、《南京大屠杀》等影视资料,给学生一个饱满、贴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在钓鱼岛事件后,教师就在课堂上播放由著名演说家一横老师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公开发表的爱国演讲视频,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分钟,但其所引发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而此时教师适时地加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以升华。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教学手段,如主题教育法、活动体验法等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

3. 结合乡土史特点落实教育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最为生动、具体的材料。教育过程中联系学生从小就耳闻目睹的乡风世俗,会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古镇新场是一个传统美德的“聚宝盆”,是一个“活的古镇”。新场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被专家称为“上海浦东原住民的生态博物区”,保存着唐至清代各色厅堂第宅20余座,还是民间艺术“锣鼓书”的原生地。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古镇探源”、“古镇建筑”等考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走访古镇的每一处,实地感受古镇百姓的文化生活和智慧结晶。通过走访,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从中汲取营养和陶冶情操,进而确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

(二)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1. 环境熏陶法

基于孝、礼、信、立的目标开展“构建温馨教室,营造和谐校园”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和自行设计,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例如,六年级教室围绕“孝”字设计,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古往今来孝亲尊师爱国的名人故事;班级开展讲名人之孝的故事;设立“读书角”,摆放学生推荐的有关孝的书籍,营造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班级环境。同时,教师还精心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情境,引导学生由入境而入情,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如利用每个历史纪念日,与媒体的宣传相结合,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系列教育,渲染教育气氛。

2. 主题班会法

围绕孝、礼、信、立的目标召开主题班会课。由班主任或历史教师选取相关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例如,九年级某班共有35名学生参加中考,近一半的学生将升入高中继续学习,但还有一半学生就可能要进入中职校学习。站在这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不少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如何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设计了“我的理想我的梦”主题班会课,选取历史名人的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故事,如: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出伟大著作《史记》,贝多芬双耳失聪创作出著名的《第九交响曲》,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依然著书立说,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从中学生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刻苦努力,付诸于行动。

3. 活动体验法

学校利用“五四”、“七一”、“九一八事变”等历史纪念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利用伟人、名人的纪念日,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利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进行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教育;利用假期、双休日带领学生走访博物馆、纪念馆,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等。如每年的“七一”,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等纪念场馆,感受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所进行的前仆后继的斗争。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崭新的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自觉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业。

4. 学科渗透法

即利用历史课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历史教科书涉及的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努力挖掘教科书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材料,并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各种方法积极施教。如:

(1)正面引导法

根据教科书相关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从生动具体的历史中悟出真谛。如“统一的隋唐时代”一课,讲述隋文帝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在隋初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不断强盛。但是隋炀帝荒淫奢侈,贪图享乐,不体恤百姓,国力很快衰退,致使隋朝迅速灭亡。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和说理,学生懂得了勤政、节俭能带来强盛、繁荣的“治世”,暴政、奢侈必然导致“乱世”,甚至亡国,明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2)情绪感染法

在教学中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的情感来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如,讲“汉朝的兴盛”,对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不仅描述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的叱咤风云的业绩,也补充卫青、霍去病自幼刻苦学习、立志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品味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从而进一步升华了卫青、霍去病身上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又如,“辽阔帝国的统治”一课,通过介绍文天祥可歌可泣的事迹以及对《过零丁洋》诗歌的朗读与赏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对比分析法

中国历史上有对祖国和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者,但也有委身外敌、卖国求荣的奸贼和追名逐利的野心家。通过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讲述“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描绘了岳飞抗金的事迹,也讲述了奸臣秦桧奉行称臣、割地求和的卖国行径及其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忠良的罪行。通过这一对比,更烘托出岳飞的爱国精神。

5. 课程教育法

即自主拓展而形成校本课程,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这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基本保证。“学校如何办出特色?这应该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核心的方面就是在课程上有自己的特色。”*学校基于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充分重视,在编制自己的特色课程方面也不遗余力。如,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先后开设了《弟子规》、“礼仪大学堂”、“古镇建筑”、“古镇探源”、“走近唐诗”、“锣鼓书”等一系列校本课程。从这些人文气息浓郁、道德涵养深厚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更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和传统美德,从而使得他们进一步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要增强国家意识,完善自身人格;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使者。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党和国家一贯予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时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他还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和指引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校本培训

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以Internet为主的网络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社会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近两年来,我镇积极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在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和初步的做法。

一、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背景

从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视角看,当今教师的继续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培训方法为提升教师的素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地显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1.市、区级的大规模、运动式的教师集中培训,耗时费力,有时仅仅只是走过场。

2.学历进修、骨干班培训等周期较长,面授式的继续教育,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3.缺乏互动、灌输式的台上讲、台下听,埋头做笔记的培训,收效也不容乐观。

二、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完善校本培训的模式

实施教师网上培训,不是简单地将培训课程搬到网上去,不是简单的教育载体、教育手段的变化,而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随着教师网上培训的逐步深入,它对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影响将日益显现出来。

三、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落实校本培训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教师通过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接受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们将总目标分解为以下四个子目标:(1)使教師较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2)使教师具有获取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3)使教师具有大胆发表自己教育观点的习惯。(4)使教师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

1.利用校本培训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

如何有效培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进行整合?我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的常识培训,校内自办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班。(2)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电教馆、区电教中心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学习。(3)在校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培训要求。(4)我们还将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结果存入教师的个人教学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及聘任的依据。

2.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校本培训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三步走,即:建网——建立校园网;建队——建设一支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教师队伍;建库——建立资源库。按照这一模式,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应在硬件设备到位之后开始。然而,教师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设备到位后再培训,漫长的培训过程就成为设备作为“摆设”的时期,这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的策略就是将“建队”放到第一步,即在硬件设备还未到位、或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组织教师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使教师的思想观念、技术与时代的脉搏合拍。这样,一旦硬件设备到位,就能立即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五、利用网络技术,完善网上培训评估

培训制度不断完善之后,关键就是考核评估的环节要跟上。我们采用的评估办法是“两看一测一考核”,即:一看教师进入学校网站、教师论坛的点击率、发言率。二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紧扣教材对网上资源的利用率、下载的数量和质量。这“两看”分别由信息处和教导处在平时每月或学期结束的检查中统计。“一测”是通过校园局域网根据学校培训的内容,定一个主题进行测试,看看教师是否都已经掌握。本学期,我们还组织适龄教师进行优秀教学设计的网上征集活动。“一考核”是结合教师上网研究、公开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我镇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后,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理论素质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切实促进每一位教师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中与时俱进,走好、走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4

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张萍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原则是要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活动必须围绕幼儿周围的环境展开,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和新经验的获取。我园地处农村,有广阔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不仅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也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课程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

一、引导幼儿多观察、多发现,以促进乡土自然资源活动主题的产生。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也是生成幼儿活动主题的重要途径。但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需要教师把握时机,创造机会,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以促进主题的产生。如在带孩子们散步时,发现孩子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专心致志地找树叶。针对孩子的兴趣,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观察后兴致勃勃地告诉老师:“老师,有的树叶象花儿一样,有的象手掌,有的象针一样,还扎手呢。”“老师,这片树叶象桃子,我想把它送给小猴。”在观察中,孩子们还生成了好多问题。“老师,树叶两面的颜色怎么不一样啊?”“老师,为什么有的树叶是黄的,有的却是绿的?”孩子们的想法都非常有价值,于是,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奇形妙叶》的主题活动,通过带幼儿检落叶、了解和认识叶子的秘密、选择民歌旋律创编关于叶子的歌曲、制作漂亮而富有创意的叶贴画、欣赏优美的散文诗“落叶”等活动,让孩子们对叶子兴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2、采集和运用自然物资源,以丰富主题活动内容。老师提供的过于现成的自然物资源,不利于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自主性、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老师们改变了以往由老师独自采集自然物的做法,带领幼儿一起动手,边观察边采集,将教学融入自然社会这个大课堂,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相关经验。在生成“神奇的玉米”主题后,老师带幼儿去农庄掰玉米棒、采摘玉米叶、玉米穗,搓玉米籽,爆制爆米花;用玉米叶、爆米花、玉米穗制作裙子、项链、手镯、头饰等,举行别开生面的化装舞会;用玉米杆、玉米棒、玉米籽制作长枪、手榴弹、手雷玩“学做解放军”的游戏;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现玉米在锅里由加热到爆开的有趣神态。在“种子的妙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花生、麦子、豆子、桃核等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还种植了蚕豆,每天观察其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这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富有生机,主题内容更加丰富。由于幼儿亲身融入到实践中,他们作为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活动,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由被动变为了幼儿主动的富有乐趣的活动。

3、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灵活调整预设主题,促进新主题的产生。

大多数活动主题虽来自于幼儿,但主题网络往往是有教师根据主观断想编制的,并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所思所想的,也不一定是孩子所感兴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善于观察孩子在活动、生活中的行为,倾听来自孩子的真实的声音,从中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及时调整预设活动,共同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主题内容,真正实现师幼互动。比如在“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中,在开展了买菜、认识蔬菜、品尝蔬菜灯活动后,孩子们对制作蔬菜产生了兴趣,我们就生成了“快乐小厨师”的主题内容,让孩子们学习制作漂亮的蔬菜拼盘,体验和感受拼盘的色彩美、图案美,并尝试设计图案、选菜、切菜、拼摆,幼儿兴趣非常的浓厚,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与瓜同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玩瓜产生了兴趣,老师们及时捕捉信息,设计了“运瓜乐“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背、顶、抱、滚、抬的活动中锻炼了身体,体验了玩瓜的乐趣,也培养了合作、分享、坚持等个性品质。

4、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丰富乡土资源主题活动内容。乡土课程的开发讲究灵活性和多样性,资源的开发仅靠教师也是远远不够的,来自社区和家长的各种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经验,又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我们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爆米花的家长带器具给孩子们演示爆的过程;让卖考羊蹄的家长搜集羊骨节投放在区域活动角,这可是孩子们很喜欢的玩具呢;让种无籽西瓜的家长拍摄课件材料,带瓜来幼儿园向孩子们介绍,把家长中可用的资源充分地发掘了出来,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和材料。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乡土资源主题活动效果。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带动了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使幼儿获得多元化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幼儿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都得到全新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易于理解的特点被老师们广泛应用到乡土化主题活动中来,为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

玉门的十月落叶纷飞、色彩斑斓,在《奇形妙叶》主题活动开展中,老师们多次实地寻找,亲自拍摄富有地方特点的花草树木及其叶子的实景,制作电脑课件,让孩子在真实的画面中感受叶子的多姿多彩。在“香香的蔬菜“主题中,为使抽象的蔬菜生长过程让幼儿易于了解,教师不仅带幼儿种植蔬菜,还制作了形象的动画、拍摄了大棚蔬菜的全景;在《水果宝宝来聚会》、《香香的蔬菜》主题中,老师们不仅亲自动手制作水果蔬菜拼盘、有趣的蔬菜水果造型,还精心制作了相应的课件供幼儿欣赏。生动的影像教学,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得以整合、提炼,情绪、情感得以升华,主题活动效果更加明显。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5

《利用“农远”教学资源,开展区域性教学研究》

实验方案

我们铁岭县凡河镇中心小学承担的《利用“农远”教学资源,开展区域性教学研究》课题是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子课题。该课题的主持人是胡云飞。拟于二0一0年六月至二0一一年五月完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资源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已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学机构和科研工作者所关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分为软硬件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建设和管理建设四个方面。为了全面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的教师素质,使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国家投资从2003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校校通”工程硬件设施建设,第一期建设工程于2007年完成。国家对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完成了,重点进行软件及其他方面建设。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库软件建设已刚刚起步。2006年7月15日,以“网格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召开,促进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现已建成“中小学教育联盟网”,网址为。此网络由于是面向全国范围,不便于本地区一线教师参与。1

2004年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资源库建设,面向使用对象为教师、学生、家长,建设模式为集中模式。效果非常好,目前有12万中小学教师持有教育资源卡使用此资源库。辽宁省基础教研中心携手丽图软件公司搭建“丽图教育资源平台”,开展了“走进校园——高中同步教学精品资源与试题资源展示活动”,采用了政府组织,适当引进市场运营机制,加快教育资源建设效益。但此平台面向的对象为全省重点高中,普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还没有这样的资源库。我们辽宁省在国家农远工程硬件设施投入完成之后,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各级各类管理部门及学校纷纷投入开始教育资源库建设,但近几年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出现合用资源匮乏,内容雷同、重复建设,资源分布散乱,打包筛选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适合本地区、本校的资源少。因此,呼唤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呼唤区域协作方式教育资源库建设,使国家的投入不重复、人力、物力资源最大限度使用,收到好的社会效益。

二、本选题对辽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深入调查研究我校资源库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研究解决对策,解决方法,探索农远资源库建设模式、教育教学中教师教的模式和学生学的模式,特别是通过区域协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为 “铁岭市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打造做出示范校应有的贡献。

三、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预期目标 研究的总体框架 2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在2010年铁岭市教育局全面实施《2009铁岭市农远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一年后,实施中发现建设中存在问题解决,铁岭师专积极配合教育局的工作。针对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国内最新资源共享共建关键技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搭建铁岭市教育资源平台,此研究成果被评为2009铁岭市软科学一等奖,此成果由铁岭市科协牵头,2010年5月开始将在铁岭市教育系统示范使用。本研究的总体框架是配合铁岭师专和铁岭市教育局联合研究,从应用上探索出适合本县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方式;从使用者上研究出如何更好的使用这些资源于教育教学中。主要内容:

(一)研究本校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探讨建设及应有铁岭市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三)探讨运用网络环境下教师备课提升业务的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教师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最优质教育,研究以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预期目标:

(一)教师发展目标

1、提高教师农远资源的应用水平,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2、更新教师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为合理利用农远资源的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通过农远资源的合理应用,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学生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教学模式发展目标

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2、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纽带与桥梁。

3、教学过程通过农远资源的运用,重视探究、选择、创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促进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4、建立和完善应用农远资源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库资源,培训教师参与铁岭市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本校农远资源及铁岭市教育资源平4 台的资源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自制并上载优质的资源,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应用农远资源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对体验学习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归纳并分类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调查法:针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积累并不断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活动和论文等形式反映实验成果。

五、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特点和创新点

(一)重难点: 教育资源库建设协作模式研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探究。

(二)主要特点: 构建本地适用的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本土化。

(三)创新点: 辅助研究开发网络版的“铁岭市教育资源平台”,构建农远资源库建设的模式,建构教学与农远资源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客观认识区域性协作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 5

中的价值。

六、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研究资料及相关科研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珍,杨改学.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工程中教学整合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2]沙凤林.“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唐洛,王润兰,李铮铮,刘亚双.提高农远资源利用效益,加快农村校园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09(5)[4]中央电教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农村远程教育IP资源[DB/OL].北京: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2005,2006.[5]辽宁省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调查报告.[6]石雪飞;薛峰;;如何提高“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绩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 [7]马光仲;农村远程教育中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马丽峰,《再议现代媒体教学之优势》,辽宁教育2007年第5期 [9]刘丽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遵循的原则》,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2期 6 [10]孙凤梅,《现代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跑》,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3月10日 [11]宋小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美术课堂上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6期

七、科研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有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师,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组成,有较强的教学管理经验。本课题参与者共14人,全部是小学高级教师。整个队伍,全部是既有教学经验丰富,又具备很强教科研能力,有较高管理水平、更富有工作热情的中青年教师。课题组成员一贯团结协作,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为课题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成功地完成了2009年的铁岭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为搭建“铁岭市教育资源平台”贡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教育功能,根据《铁岭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凡河镇中心小学精心筹划,细致落实,利用2年时间,初步完成了校园资源库建设,搭建了容量为400G的资源平台,其中包括50G的教师自制资源。资源共分四种类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素材资源、管理资源,教学资源内容以数学科为主,覆盖所有学科。并为12个班级接通互联网,每个班级都可以随时接收卫星资源、播放光盘、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为资源库建设打好物质基础。7

然后加大软环境建设。我们要求教师备课电子化,并鼓励教师自制课件辅助教学。每周教师上传一次本周的教案和自制课件,其中以数学为主,每周至少5节教案、5个自制课件,其他学科则只需要上交2个精品教案和自制课件。再由专职远程技术教师把资料分类整理,充实到资源库中。用了1年的时间,我们便完成了小学数学1至6年级所有教案及课件的编写、制作和整理工作,其他学科的资源也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现在各学科任课教师在12个网络班级,8个多媒体教室可随时随地使用我校的资源库资源上课,可随时上网查找资料。现在的凡河中心小学不仅学生们上课的兴致高涨,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也得心应手,真真正正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打造了凡河中心小学独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大大方便了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研究措施(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课题主持人:胡云飞、。课题组成员:王云龙、张妍玉、臧传丽、辛咏梅、王艳、钱庆坤、张杰、河盛春等。(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科研水平。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课题组教师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8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微机室、电子备课教室、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高效使用;网路运行安全、高速,数据传输畅通无阻。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主持人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制定考核细则,做好实验人员的管理和检查。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九、研究计划

(一)、课题组任务分工 胡云飞:组长

负责全面工作。9

王云龙:副组长

负责技术支持工作。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课题研究及资料整理。

(二)、课题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组织学习、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2)中期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积累资料,形成中期成果;动态管理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3)后期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5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6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统战部、民宗局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开展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县民宗委《关于在全县民宗系统开展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安排意见》结合**县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今年在全县各族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检查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式下,广泛深入的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今年的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我局坚持把开展教育月活动与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工作结合起来。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学习教育活动。

为保证今年统战民宗系统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县民宗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1、及时下发了“关于在我县统战民宗系统开展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安排意见”对全县统战民宗系统开展好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作了安排。

2、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

民宗局和县委统战部是联合党支部,每星期五是规定的学习日,民宗局干部在按时参加联合支部学习《宪法》的同时,要求干部在平常也要加强学习。逐章逐条系统学习宪法全文,写好笔记,并要求每名干部必须写出一篇心得。认真进行讨论,通过学习,使干部牢固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我局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干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的地点是县委统战部办公室和政府民宗局办公室,局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都参加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局5月对所有干部学习宪法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测试。

3、协助县委宣传部举办民族团结知识和新《宪法》知识竞赛。

根据郑党办发[2004]43号《关于转发县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开展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县民宗局协助县委宣传部与2004年5月31日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县2004年民族团结及新《宪法》知识竞赛”,最后**乡代表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4、积极作好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县委宣传部(2004)20号《关于认真做好2004年第二季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统战部、民宗局及时制定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活动计划,落实经费,组织专人,分别于2004年5月27日—6月7日派出6名干部深入全县**乡、**乡、**乡、**乡、**乡3村、**乡及**等7个乡,利用乡巴扎天群众集中这一有利时机,深入乡,采取挂横幅、喇叭宣传,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群众达3.84万人。

三、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1、通过理论学习和知识竞赛,使**县统战民宗系统的干部深刻了解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宪法》的必要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2、通过到各乡进行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道了什么是合法的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

四、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特点

由于今年统战部民宗局主要是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活动,从活动开展的内容来看,今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从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始,个单位都纷纷行动起来,参加知识竞赛的队员准备都十分充分,使竞赛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2、宣传阵容强大。在开展下乡宣传活动中,各有关单位都出人出力,专门派出干部定期到乡里进行宣传,民宗局干部全部出动,宣传广播,悬挂横幅,营造出了强有力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舆论声势。

在各级单位的配合和参与下,我县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民宗系统的干部职工努力工作,使民族

团结教育月活动日益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了各方面的工作。

**县委统战部

**县人民政府民宗局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7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当前个别高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但目前还存在着保障制度不全、运行经费不足、教育内容空泛、学生规模太小、教育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制度是根本, 举措是关键, 政府、红色资源基地、高校是主体。只有三方通力配合, 各司其职, 才能确保此项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 才能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发挥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一、各级政府整体推进

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整体推进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关事宜。首先通过政府、红色资源基地、高校三方调研和协商,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经费保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人员考核和奖惩办法、红色资源基地免费开放制度、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大学生考评制度等系列制度, 从根源上理清三方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权力和义务, 明确和细化相互间如何沟通协调, 业绩如何考核, 责任如何追究等;其次要注重红色资源整合。各级政府应通盘考虑, 把原来的历史博物馆、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等对红色资源研究的单一模式, 拓展为高等院校、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社科研究部门、企业、学术团体及社会全员综合性开发与研究的新模式, 把传统的“陈列式”红色资源教育静态产品, 拓展为动态开发和“立体式”教育的新产品, 把单一的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整理, 拓新为保护、整合、提炼、创新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2]。再次是加大支持力度。从调研到规划, 从规划到建设, 从建设到组织, 从组织到管理, 从管理到评价, 涉及到建设经费、专门人员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构架科学的内容体系

各地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运用红色资源, 采取红色资源基地和高校联合整体、动态开发、综合利用的方式, 系统收集和整理经典感人的教育素材, 把红色资源中鲜活的榜样人物、生动真实的红色史实、震撼人心的红色事件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同时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际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 创造性地进行归纳、提炼和综合, 积极打造品牌栏目和精品文化, 全力开辟寓教于乐的新途径和新平台, 探索和构建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红色资源教育内容体系, 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红色教育产品”。[3]

三、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应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项列入工作议程, 牵头组建专门机构,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和专门办公室, 负责调研和了解当地红色资源的利用情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科学开发和深度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内涵, 积极打造精品红色资源基地, 整体规划红色旅游路线, 组织和协调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事宜。同时,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 校团委、学工部、组织部、宣传部、社科部、教务处等部门共同参与, 校团委具体落实的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 负责落实教育内容和进程, 负责与政府、红色资源基地以及社会单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负责有计划有秩序地推进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宜。

四、落实“五大”举措

(一) 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课堂”工程。

高校在开好政治理论课和政治品德课的同时, 应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课堂”工程, 把瞻仰红色故居、使用红色教辅材料、学习革命传统等列入教学计划, 计入课程学分, 大力深化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在专业课上也可适当结合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逐渐构建起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三元对接的教学模式[4]。

(二) 依托党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结合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党团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播放革命录像、举办红色党课、举行红色文化展览、开展征文比赛、进行烈士墓下入党宣誓等系列活动,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积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教育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途径, 把主题教育和日常教育、聚合式教育与辐射式教育、个体体验式教育和群体体验式教育、“激励式”教育与感染式教育等结合起来, 高校应按照“活动育人、实践成才”的理念, 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学科优势, 从课堂教学中延伸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性、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活动。要经常性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 到社区、工厂、部队、农村宣讲红色精神;组织学生就红色精神进行科学研究, 创作编排有一定深度和文化底蕴的弘扬红色精神的文艺作品, 建立校园红色文化体系等。比如, 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假期, 组织学生开展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重走红军路、调研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4]通过开展这些活动, 引导促进大学生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建立红色网站传播红色文化。

红色网站即思想政治网站, 它将思想政治内容充实到网站的各个栏目, 将感人革命故事、经典革命歌曲、惊险革命场景、典型红色电影等上载网站, 并开辟“红色论坛”专栏, 将网站建设成为以人生导航为切入点的集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素质培养、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5], 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 办成为广大学生心海导航的明灯。

(五)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各高校应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 采取个人评价、他人评价、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将学生参与和接受红色教育状况作为硬性指标, 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考核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推进“红色资源进课堂”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理论考核, 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校园活动和实践教育等活动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考查范围, 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等项目挂钩。这样, 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从而使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摘要:高校应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本文从各级政府整体推进、构架科学的内容体系、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落实“五大”举措等四个方面, 分析和探讨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83-85

[2]、[3]李康平, 李正兴.论大学德育中红色资源的有效运用[J].德育与党建, 2006, (23) :43-44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8

一、大学新生学习和生活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适应

在中学,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好大学,目标就是学好考试必考的几门课程。老师不断重复地把各种知识和应试手段灌输给学生,并且利用各种名目的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要想学习好只要跟着老师就可以了。而进入大学,共同的高考目标没有了,不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目的感到迷茫,有的甚至玩物丧志,沉溺于网络与游戏。同时授课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一门课连上两堂,一学期学完好几门课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较少,平时也很少检查听课及掌握情况,检查手段主要是期中、期末考试。一旦没有老师的压力,许多新生连作业都懒得做,甚至课也懒得听,久而久之便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二)生活上人际交往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学时代基于学习而建立起来的友谊这一层面上,而是要求个体要学会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行为模式逐渐走向成熟,符合社会的要求。然而,很多新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也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开始生活的时候。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一定差异的同学,人际关系上的生疏感油然而生,往往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此外,许多新生遇到困难、不顺心的时候,对人对社会的认识极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常常对人的看法大起大落,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这些都容易使新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二、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优势

(一)校史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学习兴趣教育资源

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它们的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联。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党感情,使他们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更清晰的理解,能够主动思考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校史记述了历届优秀校友的成长历程和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骄人业绩。优秀校友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不断迈进,在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这些寓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于一体的记录是对新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

(二)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入学教育内容生动具体,易于被大学新生接受

校史资源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涉及的人物、事件生动具体。如学校在教学实践方面形成的优良教学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历届校友在工作战线上获得的骄人业绩,学校教学名师、教授学者的先进事迹等等,这些都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使他们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亲切感,产生心理共鸣。

三、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一)将校史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激发新生学习动力

通过编写校史教育读本,设置校史教育课程,将校史作为新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办学历程、教学名师、校园文化、学子风采等方面,力图将学校历史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展现在新生面前。通过讲座、报告和参观等形式,使新生全面了解学校的过去和未来发展的前景,了解学校的优势和荣誉,了解知名校友的成长经历,激发新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尽快确定自己新的人生目标,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史活动,培养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可以通过校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把新生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掌握交往的原则、技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障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如角色扮演法,即模拟某些现实问题场面,让自己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以便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改善待人的态度。总之,校史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将会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教育、启发和感染,使大学生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9

根据纪委办发《关于转发<关于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向合格纪检干部靠拢

一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中央、区、市、县纪委监委开展整治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的重大意义。

二是正确认识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冬虫夏草谋取私利在不廉洁领域的重要性,是加强监管的重点环节。

三是提高政治站位,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正“四风”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政治任务。

四是自查自纠不搞空泛表态、只喊口号、敷衍塞责等形式主义,把自己当成一名合格纪检干部来对待,把责任挺在前面,把铁面无私放在自查自纠里。

二、突出自查重点,毫不犹豫把刀刃向己

一是把监督挺在前面,让群众监督、让同事监督、让领导监督,强化监督合力,充分利用意见建议,把自己搞透明化、阳光化,把接触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的情况让大家一览无余。

二是深入梳理购买名贵特产的情况。参加工作以来购买了1次冬虫夏草,2019年5月xxx购买了价值为5000元的冬虫夏草,分别赠送给了父母、岳父母。

三是严格按照要求,严厉查找问题,经过全面自查自纠,没有公款购买、违规收送、违规占用、违规干预和参与经营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的情况,没有利用名贵特产搞利益输送等情况。

三、自悬反腐利剑,今后到长期自我保持纯洁性把正风肃纪与自觉接受日常监督结合起来,着眼于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的问题上,深化标本兼治,把利剑始终先高悬在自己头顶上,保持从今后到长期的纯洁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把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思想摒弃在外,让自己没有萌生此类想法的土壤,高举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担当,坚持“永远在路上”,敢担当善作为,做新时代合格纪检干部。

关于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2)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县***局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自纠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局现有干部职工**名,其中:正处级领导**名,副处级领导**名,科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名。二、自查情况

经过认真仔细的自查自纠行动,局领导对班子成员逐一询问,并安排专人进行自检自查,未发现我局机关领导干部存在“违规公款购买名贵特产、违规收受赠送名贵特产、违规将名贵特产占为己有、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违规参与经营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等问题。并组织全局干职工如实填写《***县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自查自纠情况登记表》。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为切实开展好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确保局机关全体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部门联动,深入开展自纠自查。指定专人专项负责,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各类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全局干职工对照要求开展自检自查,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由政治、纪检、计财等部门牵头,对全局干职工是否存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是否存在由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违规经管或者参与经营高档烟酒、珍稀药材、高档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的情况。

三是严格管控,严禁局干职工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通过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引导,加强对全局干职工的提醒教育、监督和整治,及时掌握和了解全局干职工思想动态和纪律作风情况,让全局干职工时刻牢记纪律要求和远离违纪违法,提全局干职工风险防控意见,强化纪律作风建设。

关于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3)

xx局开展关于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自查报告篇一根据中央、省、州的安排部署,我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单位现有领导干部x名,其中:正处级领导x名,副处级领导x名,科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x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及时安排部署整治工作。接到通知后,xx党组高度重视,于12月9日上午,及时组织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就文件精神进行了集中学习,明确了整治工作的重点、范围及时限,并就下步工作的开展进行安排部署,要求领导干部将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上来,抱着对党对单位和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自查。

二是积极谋划,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我单位结合文件要求及自身实际,根据整治工作重点、范围,研究制定了《xx关于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的整治要求,深入查找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经自查,我单位领导干部没有利用名贵特产累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的问题,并签订了承诺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xx党组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政治责任,坚决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搞违规公款购买、违规收送、违规占用、违规插手干预或参与经营的问题,持续推动政治工作落实落细。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10

----远教工作先进材料

自远程教育设备配套以来,我校非常重视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与应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现就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

为切实做好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落实远程教育具体措施,负责检查远程教育日常工作情况,保证了远程教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还配备了一名兼职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远程教育节目资源的接收、浏览、下载和整理工作,并严格执行收录、编目、借用、归还制度;另一方面负责学校资源库的管理,对学校资源库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使用。管理中,学校制定了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各种制度。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考核的考评范围。学校制定了《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制度》、《校园广播室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

二、加大经费投入,抓好资源库建设

1、设备设施和软件资料:近年来,学校加大的远程教育工作的各项投入,采购了计算机一台,空光盘数张,并接入互联网。在确保硬件投入的同时,学校还相当重视软件建设,购置了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供教师选择使用,进行加工。使我校的常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2、全力进行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后,学校的资源十分丰富,有教学教育光盘,《师资培训》、《学科教学》等;有卫星数字、视频资源:即空中课堂电视节目、优秀案例、课件制作等;有远教IP接收系统接收的资源。为此,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完成了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是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理与浏览软件—“远教工具包”,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整理与应用效率。二是将现有资源分门类进行整理、登记、建卡,刻成光盘进行保存。三是建立学校FTP服务器,为老师们提供教学资源浏览、下载提供方便,实现教学资源全民共享。

三、注重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

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制定修改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计划,从培训内容、形式到时间落实都有具体规定,把每周三确定为集体培训日,由远程教育管理员对全校教师进行远程教育技术培训。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和实践,广大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有了足够的认识,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目前,我校中青年教师已全部能独立进行远程教育资源的查看与下载,初步掌握新起点备课系统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操作,能独立上网查阅资料,修改课件等。老年教师也能坚持进行培训学习,基本上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撰写论文等操作。

四、强化应用,凸显现代教育资源的价值实效。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宽学校教研渠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宽了学校教研的渠道。一方面利用光盘播放让老师观看课堂实录,优秀课例,专家点评,让老师们从中了解到新课标的精神,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另一方面采用边学边练,练中提高的形式,即“上课—听课—议课—观优秀课例—写体会”和“观课例—上课—再观课例—再上课—写体会”。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们从直观的教学课例中习得了优质的教学经验,从而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几年来,老师们严格按照《远程教育课程表》开展远教资源辅助教学活动,使远教资源辅助教学达1000余节,各学科教研组利用远程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达100多次。远程教育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的质量。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几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多次获奖,学校先被评为“乡级文明学校”、“乡级文明单位”、“县级先进单位”等,各学科教学成绩较前均有明显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给我校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丰富了我校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优化了教育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工作22 篇11

一、农村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符合教育的规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农村特有的东西,要把这些特有的东西开发和利用,孩子们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平时耳濡目染的。例如美术活动“泥塑”就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孩子们使用的活动材料——粘泥,是在当地就地取材,而且应有尽有的。因为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活动也会延续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对此他们乐此不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与农村教育实际脱节的内容改成幼儿园自己的活动课程,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经常接触到的内容,如一些民间游戏、民间童谣、民间故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园本课程。

二、创设并利用有效的环境资源开展园本课程

1.利用家乡的特产创设园本课程

幼儿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农村特色的环境资源比较丰富,如:田间小埂、明净的池塘、葱郁的山坡、整齐的茶园、神秘的土地庙……幼儿用绘画、摄影的方式进行记录。生活中万物的形成都有它的奥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发、探索,需找其中的答案。

2.农村田园资源是幼儿最直接的园本课程

教育指出:要让幼儿走出家门,走进自然,回归自然。因此我们带孩子走进田野、山间,利用真实的环境,对幼儿进行熏陶。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组织不同形式的郊游、野炊,让孩子了解季节的变化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丰收的季节带孩子来到田间参与农民的劳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欢乐。在幼儿园开辟种植园和饲养园,让幼儿参与种植和实践,幼儿在做中学、实践中掌握,体验中成长。

三、挖掘民间特色文化,开展园本课程

不同地方的农村都有它特有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瑰宝,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瑰宝保存并延续下去。我们地区的民间文化包括:刺绣、剪纸、舞龙、荡旱船、打莲枪,在重大节日或庙会期间,这些活动都会进行。在幼儿园从小培养孩子了解民间特色文化、学习这些艺术,宣扬这种活动,形成一系列的活动资料,汇编成园本课程。此外当地农村流传的一些时令、节气、习俗、言语、童谣、故事、民歌都是幼儿园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有趣味性的内容作为园本课程的内容。

四、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原则

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了农村幼儿的发展需要,形成了适合农村幼儿的园本课程,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村资源都可以被教育利用和开展的,应该有所选择和删减,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实际出发,课程以幼儿为本

不同形式的教育都是为幼儿服务的,离开幼儿,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寻找和利用农村教育资源时,教师要进行有目的的删减和修改,去除一些不适合幼儿年龄段或无法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在实践的同时,要将幼儿的求知欲愿望及认知兴趣的内容进行增补,或增加一些规则和方法,使活动内容更能促进幼儿发展。

2.根据本土资源,因地制宜

由于地区的差异,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资源各不相同,在开展园本课程时,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方便、实用、可行为原则。

3.抓住时机,适当选取

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不同的资源在不同时段,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时机,恰当地利用农村资源,并选取最佳的利用时段。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中指出:“只有将丰富多彩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广阔的农村资源才能成为教育的源泉,农村幼儿园也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发展,形成园本课程,打造特色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时,教师应将教育资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创设有农村特色的环境,要让幼儿在生活、在体验、在亲历中学习,体现“生活及教育”的教育理念。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园本课程可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建构和实施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望疃小学三年级下期班务工作计划 李志下一篇:关于宿舍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