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共9篇)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1
江西省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曾孕育了我党我军的初创史,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正是老区人民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无尚追求,才使我党我军能走过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一步步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英雄城南昌,在红色老区———江西省,更应因势利导,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育人功效,将其影响力辐射全省乃至全国。这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品性修养,特别是弘扬优良作风大有裨益。
一、道之所在,困苦亦是财富,培育勤俭节约作风
习主席反复强调:“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财富聚积,特别是少数人掌握着社会大量的财富,铺张浪费、奢侈糜烂之风在不少地方极为盛行。新的中央政治局领导一上台,就顺乎民意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并且对于奢侈浪费之风保持高压态势,积极倡导文明餐桌行动。
(一)勤俭是共产党人本色要求
在我党我军创建初期,地处偏远山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在建军之初,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与广大官兵保持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优良作风。红军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仍“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几个新四军战士筹措到500块大洋,颠沛流离、忍饥挨饿,却没有私吞一个铜板。勤俭节约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很好的传承,并且融入红色基因之中,因此我党能跳出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所提出的“执政周期律”,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二)以俭养心养德养才
诸葛亮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反映了古人对于节俭的推崇,并将其视做养身修德之道。在个人品行修养上,古人常讲:“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的内心若没有汲取正能量,思想上就很容易产生迷茫,进而一步步走向苦闷和沉沦。事实证明,人除了生理上的欲望外,更多则是物欲。物欲是永无止境的,一旦物欲太盛,则极易转为贪欲,而贪欲则会败德亡身。
(三)红色教育资源蕴含勤俭教育资源
红色教育资源蕴含丰富的勤俭兴业的事迹和遗迹。在井冈山上,如毛主席所居住的八角楼、朱总司令的“挑粮小道”,更有红军广大指战员们居住过的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面对敌人的疯狂杀戮,以及经济上的重重包围,红军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节约每一个铜板,自力更生,耕田织布,开厂铸铁。毛泽民、叶继壮长期担任中央苏区和红军的财政后勤领导,始终克勤克俭、精打细算,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根据地经济发展和革命斗争做出卓越贡献。言而之,红色教育资源就是与清贫挂钩,折射出人性在艰苦物质条件下的上升力、精气神。因此,在这里能挖掘大量勤俭节约的教育资源,使参观者接受心灵洗礼。
二、心之所向,梦想照进现实,培育乐观上进品行
哲人曾说过,“忘记过去等于背叛”、“今天发生的正是历史曾有过的”。在今天多元化社会里,追名逐利、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等丑恶思想不断浮现,极易影响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正确建立,而青年是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下一代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主席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梦想指引方向,成就未来。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用热血和生命浇筑梦想,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时时刻刻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从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在红军内部,在休整、训练期间,处处都有歌声、笑声。正是靠着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千难万险也无法让红军指战员退步低头。不论红军在长征途中,还是延安时期,都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启人心智,激发了无数人高昂的革命热情。
三、情之所系,创新演绎成功,培育锐意进取精神
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加大对我国进行“文化攻心”和“价值入侵”,继续采用“西化”、“分化”战略,企图让中国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共产党的干部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腐化”,让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溶化”,利用互联网或报刊舆论把党的形象“丑化”。要改变此种不利态势,就要通过挖掘红色资源中的创新实干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古往今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若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密切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了老百姓,我党我军是很难走出血雨腥风的年代的。这些思想和情感都深深地烙印在红色根据地上,值得后人好好去体悟和感怀。
四、措施和建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弘扬优民作风,一是要注重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充分利用驻地宝贵红色教育资源,把“第一枪”革命传统具体化为敢于奉献、敢于争先、敢于较真的“三敢”精神。敢于奉献,关键是要把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作为提升干部主动作为的内在动力。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每年主题教育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每逢国庆、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旧址”等地接受革命熏陶,以此激发他们牢记历史使命、争当英雄传人的崇高理想。二是要广泛开展“知恩、感恩、报恩”教育,经常开展谈单位、谈工作、谈家庭、谈个人的“四谈”活动。在忆史思艰辛、看今夕谈体会、讲奉献比贡献中激发动力、砥砺斗志,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三是树起一批工作学习的标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重用典型的鲜明导向浓厚爱岗敬业氛围。
参考文献
[1]曾宪文,刘晓农.井冈山斗争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李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21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9.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2
化皮小学:张丽芳张
坤
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小学图书室标准化管理与利用
作者:张丽芳、张
坤
单位:新乐化皮学区化皮小学
邮编:050700
摘要:利用现有资源,更好的发挥图书室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图书室建设的根本目标。目标明确了,基础有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图书室的作用,真正告别过去那种“图书室吃灰的多,利用的少”“摆样子,充门面”的状况,杜绝学校资源的大量浪费、管理制度的松散成了我们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图书室;标准化管理;利用。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09年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工作过后,我校图书室的管理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为我校的图书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初步基础。基础有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图书室的作用,真正告别过去那种“图书室吃灰的多,利用的少”“摆样子,充门面”的状况,杜绝学校资源的大量浪费、告别管理体制的松散成了我们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一到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仅从这一数据来开,便可看到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我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图书室管理人员,深感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一般说来,凡是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做阅读题、完成习作对他们而言并不困难。素质教育呼唤新的教育资源,但更要利用好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掘图书室的资源,使图书室真正成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下面我就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加速小学业图书室的标准化建设,发挥小学图书室作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图书室标准化的首要前提,也是提高图书室利用率的重要环节。
要想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让图书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抓好图书馆管理这个重要环节。制定出科学的、规范的、符合中小学图书馆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工作真正做到有规可寻、有法可依。我校根据客观情况,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断修改完善《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学生阅览室规则》、《图书借阅规则》《图书室管理员守则》等各种制度和规则,规范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实施统一的标准,使之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和管理的科学化。
二、规范购书渠道,最大限度保证学生阅读书籍的质量。
我校现阶段的图书是国家无偿发放的,所以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几年后,如果学校再次增添新图书时就必须要注意这一点了。必要时,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专家采购团统一进行采购工作,同时在校务公开栏中向师生进行公开,规范了购书渠道,才是我们图书质量的有力证。
三、有计划、目的的利用图书室资源,切实做到系统指导、合理规划、充分利用。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前提。要利用好图书室,首先就要让学生们对图书室感兴趣,对阅读图书感兴趣。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加强图书室自身建设,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的。
1、是环境建设。幽雅的环境、整洁的卫生是图书室的首要条件。丰富的藏书尤其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决定因素。再加上合理的布局,和谐的色彩,充足的灯光及各种励志的格言才能让人在一走进图书室的时候就激起一种读书的欲望。
2、热情周到的服务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图书室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及个人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耐心、热心及爱心。对于学生们的问题、要求能做到百问不烦、百拿不厌,再加上开放式的图书管理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这才能为吸引学生提供重要作用。
(二)、大力宣传、合理引导、逐渐渗透、构架桥梁。
1、大力宣传。图书室应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介绍图书,提供新书信息,宣传优秀图书,帮助学生了解图书、利用图书。主要方式有:(1)橱窗宣传。通过海报、图片、图表、新书目录展等形式,利用黑板报、橱窗设计各种专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学校藏书,及时向学生传递图书信息;(2)直间推荐。图书管理员既面向借阅学生个别推荐,又可联系班主任、各科教师,取得他们的协作和配合,集体推荐。
2、合理的引导,逐渐渗透。读书不是仓促的对策,不是应对突法事件的途径,而是你下意识的举动,是一点一滴积累知识最佳方式,是值得作为一种喜好来看待的。我们在激发小学生们读书兴趣的同时,更要有目的的去引导他们的读书习惯及读书动机。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同时也要让他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才是正途,因为读书没有捷径可寻。
3、构架桥梁。有人说图书室的作用就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话虽简单却真实的道出了图书室现实中的作用。这就是一种桥梁作用,是学生与书的纽带。在这个过程当中,图书管理员要能了解阅读需求,通过自己的日常工作记录、谈话等方式掌握学生个体及群体阅读兴趣的变化、需求,以便更好的向学生师开展推荐、宣传、指导工作。
(三)、指导学生的读书行为,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
1、树立正确的“审书观”。书分好多种类,如何帮助还没有太多审美观的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书观”至关重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小学生年龄尚小,分辨能力较低,自主性不强,自觉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图书管理人员就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们的读书行为和倾向做出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真正在书籍中感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
2、教会学生正确利用图书室。学校建立图书室就是给学生们提供读书的场所的,但这个场所如何用、怎么用这还需要我们图书管理人员向学生们介绍。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是在每个学期的开始由图书室管理员向每个年级的班主任讲解图书室的基本情况和变化,如:图书室的藏书,规模,书类的放置、变更,新到图书的种类,图书室的各种制度,借还手续等,再由班主任给学生们上一堂“如何利用图书室”的专题班会将这些告诉学生。使之能熟悉图书室,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
3、指导学生科学读书,教会学生科学读书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一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则是我们发挥图书室功用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设了阅读课程,抽调精干教师定期指导学生们的读书方法,交流阅读收获,提高阅读兴趣。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们还根据本年级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指导怎样选书、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记忆等方法。另外,我校的图书管理员还会定期要求学生们具体读一本书或一类书,根据不同的载体具体讲解不同的读书方法。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借阅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图书乱丢乱放、乱涂乱划、久借不还以及大声喧哗、不讲卫生等。针对这种情况,图书管理员应耐心做好教育工作,及时制止,用制度去规范学生的借阅行为。每学期,图书室可根据借阅情况记载,评比优秀小读者和优秀读书集体,树立榜样,从而在读者群体中逐步形成以文明阅览为荣、不讲阅读道德为耻的读书风气。
(四)、以活动为载体,以读书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主题班会、队会。利用班级和少先队组织学生们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同时,利用各种大型传统节假日有计划的提出各种鲜明年读书主题和读书要求。同时,图书室利用图书报刊资料,配合活动在宣传橱窗报道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宣传读书成果。
2、交流、展示读书成果。以班级和学校为活动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利用所读知识创造出来的各项成果展现出来。例如,每年我校都会在六一儿童节进组织学生们将自己人的各项成果展示出来,包括小制作、小论文、绘画、诗歌、童话、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剪贴、自编小报等,进行评比展览;同时学校还开展故事会、朗诵会、演讲赛,让优秀小读者介绍读书方法、读书收获等口头交流会。这些活动不仅得到了学长们的好评,同时通过交流,还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弘扬爱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的校园读书新风尚,而且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在努力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图书室作用的同时,我校还就图书室的综合利用及电子阅览室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在目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根据这一形式,学校正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加大投入经费,对学校的馆舍、藏书、计算机管理等硬件进行建设,同时对加大对图书馆队伍素质的培训力度,为学校书馆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保障,服务教学是目标。学校图书室真正帮助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是真正发挥图书室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振武.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发挥小学图书馆的作用[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杂志,2008(6).[2].张盈.小议农村中学图书馆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09(3)
[3].伊信.浅论如何建设中小学图书馆.价值工程,2010(1)
参评组别:小学组
作者姓名:张丽芳、张 坤 单位:新乐市化皮学区化皮小学 邮编:050700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渠道
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缺乏活力的问题。当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是其原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唯“教材”为中心,忠实地在课堂上“教教材”,而对潜藏于课堂内外的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各种学习资源比较忽视,久而久之,语文课程学习的鲜活源头遭到堵塞,语文课堂教学成了按部就班的简单化模式,学生当然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而言,加强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打造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天地势在必行。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
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在相关政策性文献中的明确提出,说明了在教学实践中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二)理论依据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为我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因此,语文教师应确立“大语文”教育观,既要立足于书本又要努力超越书中的教育空间,使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集课内、课外于一体,融学校、社会于一炉,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形式。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从不同的维度看语文课程资源,其种类各不相同。这里,笔者为方便论述起见,主要从存在范围这个维度将语文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教材资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它是经筛选过的课程资源,无论内容、形式都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它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好这个资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将教材看成是典型的“范例”,用“范例”教学来激活教材,激活课堂,赋予教材和课堂以新的内涵和活力,使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传递预设的知识和观念的过程,而是以课程为中介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对话、建构意义的双边过程。
2.学生资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重视这个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学习新的内容前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情感态度;要随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发现和存在问题,及时引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将教学中生成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
3.学科资源
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新课程倡导的观念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将语文课程和专业学科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比如,笔者所教的是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经常收集与服装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有关服装行业发展及服装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文章,作为阅读辅助材料
整合到语文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積累相关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学习与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激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
然,还可以从其他学科比如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等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整合,语文课堂就会擦出更为灿烂的火花。
4.校园其他资源
馆藏资源。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报纸、杂志、图书。语文教师要有“图书馆意识”,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及时地给学生配置图书馆、阅览室中的图书,布置“图书馆作业”,把学生的视线吸引到图书馆、阅览室中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文化活动资源。学校每学期都会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比如,辩论会、演讲会、诗朗诵、征文比赛、办电子杂志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语文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活动资源,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在文化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家庭资源
家庭资源是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家庭资源,首先要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沟通,体会亲情,学会感恩。其次,是关于家庭中影视类资源的利用。许多家长由于担心孩子的学业会受到影响,所以反对孩子看电视、听广播或上网。孩子沉迷于影视、广播、网络的确不利于学习,但是有些内容不妨听听看看,例如,新闻类、教科类的节目,这些内容会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对他们增长见识、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有较大帮助。
2.社会资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资源是语文课程不尽的源泉。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社会的新发展以及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巧妙地将其引进课堂,使之成为活的教材,让学生既增长见识、活学活用,又飞扬创造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另外,可通过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比如,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有计划地开展参观、采访等活动;游览考察本地的人文景观、山水风光,走访家乡的文化名人,说写见闻、感觉等,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总之,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实践语文,积淀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课内课程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的关系
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补共效、相得益彰的。课内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成为课内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
深化和补充,要努力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相互转化、对接与融合。既要发挥课内、课外资源各自的优势,更要尽可能地使二者有机结合,实现教育功能的整合与提升。
(二)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关系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学语文,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其学习内容亦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性,关系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所以,在实践中,应该时时关注两者统一,要努力做到求知、能力培养与兴趣的统一。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又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时时处处都存在。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真正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课程开发意识,努力提高课程开发水平,让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成为语文学习的活水之源,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一定能开辟出一片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岳增学.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当代教育科学,2005(04).
[2]李艳.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现代教育教研,2011(05).
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作积极评价 篇4
评价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评价, 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 获得勇气和信心, 而一旦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和自信, 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必将推动其主动的学习, 且这种推动力是巨大而持久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 由于每节课时间有限, 好学生由于善于积极表现总是得到老师的赞扬, 而学习暂时不理想或天生羞涩不敢表达的学生常常被教师忽略, 往往很少得到老师的夸奖。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的监控, 更无法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网络的强大功能弥补了这一遗憾。利用网络论坛, 学生们可以将完成的作业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在论坛上, 使教师及时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监控功能, 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并针对他们的情况及时作出评价, 这些都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的。
通过不同的反馈方式进行评价, 既保护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又使他们有不断进取的目标, 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保持兴趣, 充满信心, 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获得更大成功, 体验更多的快乐, 做到乐学、爱学。
因为网络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 学生通过网络, 还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懂得更多的道理, 体验更多的情感。对于某些基础知识薄弱, 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有足够时间思考, 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访问更多的信息, 获取更多的知识, 不会在等待中浪费学生的时间。从而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自主意识高度发挥, 学生的个性、潜能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拓宽了知识面、更加快捷地达到教学目的,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实现教学的目标。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5
一、当今大学生的理财能力现状
信息社会, 让当今大学生对财富的认识更加深刻, 也有更多条件和更多动力去追求财富。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和社会的熏陶, 大学生思想也有更大变化, 或多或少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相当部分大学生开始追求经济独立, 在寒暑假和课余从事打工和兼职工作。在笔者2013年10到11月对某高校消费调查结果中, 大学生兼职比例达到40%以上, 达到完全经济独立的比例有10%左右。但是大学生对财富追求, 并不表示学生的理财水平和理财能力随之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 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因此从理财角度来看, 理财主要是看个人留住的财富和利用财富为自己保值增值的能力, 也就是“钱生钱”能力。然而“90后”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还存在不足。天津市统计局2012年6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居民对“月老族”现象的看法及态度调查》, 共调查了1, 000名市内六区40岁以下居民, 其中383名属月光族, 20至25岁年龄组中月光族的比例最高, 为43.0%。可见理财能力缺乏在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现象。大学生的理财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 理财意识和观念淡薄, 对理财的认识不正确, 重视个人享受, 没有动力去提高自身理财能力。
表现在:一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 大学生属于“无产阶级”, 无钱可以理, 也没有必要学习。二是认为理财离自己很遥远, 等毕业赚钱后再学习理财也来得及, 大学阶段没有必要进行知识储备。三是理财是很高深的事情, 只有专家才能做。大学生只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毕业后找到好工作, 一样可以积累财富。理财不能取代专业知识学习, 但是通过理财, 可以让家庭和个人生活得更好。
(二) 消费结构不合理, 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在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调查中, 消费结构不合理, 娱乐费用和人际费用仅次于饮食消费, 所占比例偏高, 而学习费用支出最低。当今大学生过于追求个人享受和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 而忽视了自身知识能力提高。并且大学生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多数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 因此更有必要去追求理性消费, 并养成良好的消费预算和消费跟踪记录, 控制不合理冲动消费。
(三) 理财方式单一, 没有压力去认识更多理财产品和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财富增值能力。
因为大学生自身流动资金少, 财富增值空间不大, 与社会交往较少、忽视通货膨胀等多种风险因素有关, 多数人的资金还停留在活期储蓄等简单理财上, 没有意识到利用家庭资金去投资如余额宝、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较高新型理财产品。
二、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途径
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乏, 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不同学者提出不同措施, 如张淑云认为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在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多方面, 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就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构建四维一体的良好理财环境。客观上看, 大学生理财现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关键是需要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主动去认识和改善。近年来, 大学生理财热在各高校不断兴起, 选修理财课程学生也在持续增长。通过课程学习存在理论和实践脱离等较多缺点, 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补充和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人们财富意识不断增长, 理财网络资源也在飞速增长。互联网网络资源的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 为当今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理财提供了理想教育平台和物质基础。大学生在通过课程学习理财知识同时, 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理财能力。网络资源可以从多方面来学习, 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
(一) 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和理念等自主性学习。
大学生理财能力缺乏, 主要是理财意识和理念缺乏。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 使得家庭没有对子女进行理财意识培养, 学校也缺乏理财性教育。大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性学习相关网络资源, 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和理念。
1. 学习培养大学生储蓄和财富积累观念。
由于大部分家庭父母都对子女进行按需或定时给予金钱, 子女养成钱用完就向父母索取的习惯, 虽然也有压岁钱、零用钱等少数收入, 但是缺乏主动储蓄观念, 被动储蓄主要是供自己使用的方便性。培养学生储蓄和财富积累观念, 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刘颜斌讲座、越策越开心“教你如何理财”网络资源等, 达到改造自身财富积累意识。
2. 培养利用财富进行投资和增值观念。
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奖学金和打工兼职储蓄, 为满足日常的提取方便, 也是简单在银行进行活期储蓄, 缺乏主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观念和行动。培养投资和增值观念, 可以用成都汤婆婆悲剧和诺贝尔基金百年投资等诸多网络案例, 达到认识当今货币贬值需要财富增值的必要性。
3. 培养适当风险投资的观念。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 虽然投资要注意风险, 但是年轻人要适当冒一些风险, 通过风险投资可以活动较好的收益。如通过电影《股疯》, 武汉万群的千万富翁之梦等多种网络资源, 培养认识风险和会利用风险进行投资的观念。
4. 培养对财经和财富的持续关注。
持续地关注财经和财富, 可以缩小自己的投资范围, 博取较大的行业投资机会。如可以学习央视货币纪录片、财经郎眼、第一财经、新浪财经网站、东方财富网等持续关注财经, 提高对财富机会的投资认识。
(二) 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理财知识等授导学习。
高校理财教师和大学生理财学知识毕竟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网络资源所涉及的理财领域更广更深。理财所涉及的储蓄、基金、股票、期货、保险、收藏、房地产投资都有各方面的网站、视频、专家博客, 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立体的理财辅导。借助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全面理财产品学习, 并且可以深入了解相关投资品种, 扩大对新型理财产品认识。如可以通过专家的讲授和引导学习天天基金、白银、期货等网站理财产品, 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原理和投资渠道, 扩大自己视野。
(三) 提供进行专业性理财产品的初步实践和模拟操作等体验式学习。
理财产品的体验式学习, 需要实践去检验。在大学生自身条件限制下, 可以通过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实践操作。表现在:一是通过理财产品案例的学习, 分析优缺点, 用职业投资家思维来培养自身的理财思维。二是收集成功者和专家实践操作和讲解, 吸取成功经验和识别教训。三是通过股票、期货、白银等网站的模拟实践, 用模拟资金, 在实际交易环境中, 进行虚拟操作, 为实践打下基础。如可以通过模拟交易的网站:叩富网、大智慧、证券之星等, 增强对理财产品体验式学习。四是利用自身兼职等少量资金, 参与理财实践操作, 用理论指导实践。五是学会记账和控制预算, 不能消费无控制, 前半月消费无控制, 盲目消费, 后半月吃方便面和馒头等。
(四) 进行相关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专业研究性学习。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通过初步学习财经、经济、会计和投资等方面学习, 才能进行相关理财产品专业性分析。各种理财产品都有专业的投资分析者, 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讲解, 可以选定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产品, 进行深入专业分析。如可以学习巴菲特投资、林园和但斌的投资方法、张昕帆的理财教室、张瑛的保险常识讲座、来福学投资等专业学习增强自己专业性研究能力。
(五) 与专家和投资者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等讨论性学习。
借助投资者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可以减少自己在投资的误区, 因此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如网络上有很多论坛性网站:如天涯论坛理财前线、股吧等, 以及民间成功投资者交流学习, 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圈, 获得有价值讯息, 较快速提高自己理财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尽量在实践中应用理财知识, 养成良好习惯来提高理财能力。
近年来, 开设有《家庭投资理财》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 通过课程来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大学生也逐渐增加。但是, 高校开展理财课程毕竟有局限性, 一是很多高校仍然是以选修课为主,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也没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二是课程的授课主要还是理论为主, 理论和实践尚有段距离。俗话说: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因此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同时, 要创造条件来进行实践锻炼。大学生资金虽然少, 理财可以从门槛较低理财途径入手, 如可以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定期储蓄、定投基金和余额宝等收益理财活动。财富积累从零开始, 养成良好理财习惯, 就可以为毕业后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要把网络资源中理论性和模拟实践要结合。
理财的网络资源虽然丰富, 但很多带有投资者主观性和客观条件, 大学生受自身条件 (如资金、时间和渠道等) 限制, 不可能把门槛高和专业性强的理财知识与实践完全结合。因此还需要把网络资源中的理论和模拟实践结合起来。专业性的理财知识网络中有很多对应的模拟渠道实践, 如股票模拟投资、期货模拟投资、黄金白银投资等。模拟实践可以最大化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 减少投资中的风险性, 提高投资的收益性。
(三) 利用网络资源, 形成自己独特投资方法。
正如名人的成功不可能完全复制, 专家和成功投资者的投资方法也很难被完全复制。理财专家讲座有很多, 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也非常多。网络资源丰富使得选择余地很大, 可以借鉴的也非常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别人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关键是要为自己服务, 形成自己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 才能像巴菲特和史玉柱这些投资专家一样, 真正保障自己和家庭的财产安全, 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
摘要:在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下, 大学生有条件和动力去追求财富, 理财能力已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乏, 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共同培养。在大学阶段, 正是人生财富积累的开始期和理财能力的培养期。大学生可以通过理财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讨论性等多种途径学习, 开拓视野、提高理财能力, 培养理财习惯, 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理财能力,消费行为,网络资源,理财习惯
参考文献
[1] .余志芳, 涂淑娟.论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 2011, 7, 26
[2] .车湘辉.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践和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4:204
[3] .王旭林.关于大学生个人理财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 9:123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6
关键词:从众心理,从众目标,立定跳远教学效果
1. 引言
从众心理是个人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舆论压力下, 在认识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在传统立定跳远教学中, 学生受到外界和自身的诸多影响, 其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教学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效应能否在中学生立定跳远教学中辅助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并分析如何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产生积极效应, 提高自主练习参与度 (频度) , 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思维法对选取的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2011届共计123名初三毕业生进行分析
3. 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效应对中学生立定跳远教学效果
3.1 关于从众心理。
3.1.1 从众的概念和分类
从众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集体规范和多数人意见为准则, 做出社会判断、改变态度和行为, 以保持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即所谓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 以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 社会心理学将从众分为三类: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
3.1.2 从众行为的效果
从众行为产生的消极效果会导致责任分散, 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以及不利于监督和防止学生群体出现的不良倾向。
从众行为的积极效果有以下两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消极态度与行为的转化。若学生群体已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气氛与行为习惯, 则后进学生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习惯在这种新的环境里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二是有利于学生群体活动效率的提高。若学生所处群体是健康积极的, 那么学生个人的从众对其个人或整个群体都有积极意义, 有利于统一意见, 提高活动效率, 加快整体目标的实现。
3.2 立定跳远中利用积极的从众心理辅助教学对成绩影响的研究。
抽取2011届初三毕业生 (1—4) 班学生共计12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初三1—2班作为实验组 (每个班级选取5名榜样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使被引导的学生产生积极的从众心理) , 初三3—4班作为对照组, 统计教学课上自主练习参与度即频度 (次/生/节课) 和成绩提升数值 (厘米/生) 。
3.2.1 横向比较
上学期8次课中, 对初三1—4班都无意识地利用从众效应的积极效应辅助教学, 结果初三1—2班 (实验组) 自主练习频度为13.67次/生/节课, 较上学期成绩提升8.54cm, 初三3—4班 (对照组) 自主练习频度为14.33次/生/节课, 较上学期成绩提升8.72cm,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自主参与度数据相当, 表明从众效应无明显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无明显差异。
3.2.2 纵向比较
下学期8次课中, 对初三1—2班 (实验组) 有意识地利用从众效应的积极效应辅助教学, 对初三3—4班 (对照组) 进行传统常规教学, 结果初三1—2班 (实验组) 自主练习频度为23.68次/生/节课, 成绩提升20.61cm, 初三3—4班 (对照组) 自主练习频度为17.49次/生/节课, 成绩提升12.43cm。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其中实验组的自主练习参与度数据较对照组的自主参与度高出平均6.19次/生/节课, 落差+8.18cm, 表明实验组的从众心理的积极效应较对照组高, 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4. 分析及结论
很明显, 在立定跳远课上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效应辅助教学明显较常规教学教学效果好, 有助于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自主练习频度和成绩。在利用从众效应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注意打造积极大群体, 打散不良小群体。
有意识地发现不良的小群体, 将小群体成员尽量分散, 削弱他们对大群体的不良影响。从众效应中群体规模越大, 形成某一意见或采取某一行动的人越多, 则群体对个人形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学生也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而采取从众态度;相反, 群体规模越小则个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小, 产生从众的可能性就越小, 进而易形成反从众行为。
4.2 设置从众目标不宜与学生平均水平相差太大, 并根据反馈适时调整。
可在头两次课上设置较低的课时目标, 使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形成能够实现目标的大部队。若目标定得太高, 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无法实现目标, 形成不能实现目标的大部队, 从众效应就会起反作用。若目标定得太低, 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简单而练习不认真, 甚至会影响其他水平较低的学生, 使从众效果负面化。恰当的从众目标设置是取得积极从众效应的关键, 这不仅仅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 更需要通过与学生的频繁交流。
4.3 注重树立榜样,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使从众效应正面化。
发现班级中立定跳远跳得好的学生, 恰当适时地在他人面前表扬, 灌输学生之间相互对比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榜样学生不仅是技术和成绩的佼佼者, 更应是品德和行为的标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榜样学生的标杆作用, 使其他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盛华.当代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温志宏.消极体育态度的形成及转变方法和途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6) .
[3]李昱星.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教学效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2) .
如何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7
一、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通过目标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目标管理已经被很多行业所采用, 这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2]我们应该把目标管理也应用到教育管理中, 为教师制定合理明确的目标, 使之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从而有效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在设定目标时, 应该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并将其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使教师在实现自身当前目标的同时, 也使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向前推进, 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有助于其制定下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 激励教师一直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在制定目标时, 目标的高度切忌过高或过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的自身能力也很难获得提升。因此, 学校在设定目标时要根据教师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置, 不能一概而论, 使目标真正地起到激励作用, 使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挑战, 但这些挑战并不会成为实现目标道路上不可跨越的障碍, 它们会激发教师始终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激励教师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自身能力, 获得自我满足感, 在当前目标实现后,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始终保持较高的教学积极性。
二、鼓励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
在学校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扬民主, 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学校的重大决策, 领导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决策。通过这样的形式, 教师在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进而会激发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例如, 当学校想要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时, 应广泛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 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这样有助于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师现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方向, 这样产生的教学改革方案是充分尊重教师意见的, 在其实际推行的过程中, 教师会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利于教学改革达到预期成效, 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实现了学校和教师的双赢发展。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
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是一种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制度保障。奖励是一种正面的激励, 使优秀的教师工作更加积极,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营造人人争当优秀、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而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这种手段可以激发表现比较差的教师的斗志, 使其端正工作态度, 改进工作方法。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通过教师的参与, 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奖惩制度, 从而对最终的奖惩结果满意。在实施奖惩制度的过程中, 一定要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 做到奖惩得当, 才能发挥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 而奖惩不当, 则会伤害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 引起教师工作上的消极。只有奖惩及时才能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反馈, 实现激励作用;同时, 奖惩的分量要适中, 切忌过轻或过重, 否者很可能会伤害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 适得其反。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在实际工作中, 各个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选择适合自己学校教师的激励方式, 努力使教师始终保持积极工作的状态, 这是学校实现良好发展、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有力保障。
摘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对实现全民优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并发扬民主, 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中来, 同时, 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 从而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积极性,目标激励,民主,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8
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主体是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求得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一切, 都应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 在活跃的思维中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 我有以下观点。
一、有效定位教学目标, 避免把思品课上成欣赏课
很多老师反映, 现在的思品课不好上, 插图占了多半, 表述的文字极少, 感觉无从下手。如文中有一页只有三幅插图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面对三幅图, 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现代文明公民教育? 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看、说说、了解的层面, 而要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以节日为切入点, 以确立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的现实意义为突破口, 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了解节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联系生活直面现实—指导行为争当环保小卫士, 课堂中可以感受到, 这些节日不再是摆设, 而是以其表示的现实意义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上。
所以, 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 要用好教材而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挖掘思品课的德育性。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找准教学切入点和突破口
有一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的故事:当年, 陶老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有一天他偶尔看见一位男生准备用砖头砸同学, 就将他制止, 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 见那男生已经在等他陶校长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 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说:“这块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打人, 你立刻就住手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接着, 陶行知又说:“据了解, 你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 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 那位男生哭了, 哽咽着说:“校长, 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能用砖砸他。”陶先生笑着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 , 我再奖你一块。好 , 我的糖分完了 ,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但对当今教育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找准教学突破口。突破口在哪儿? 因课而异, 有的在难点的地方, 设计得巧, 难点瞬间突破, 一切迎刃而解;有的在动情处, 设计得巧, 触动学生的动情点, 他们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浸润课堂;有的在时空的距离上, 就要巧设桥梁, 拉近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在这里, 提供几种做法供大家借鉴:
1.触动学生动情点 , 使他们的内心受到震撼 , 引发共鸣。
2.通过创设适当的矛盾冲突 , 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3.深入浅出 , 循序渐进 , 给学生思维留下缓冲余地。
4.教学资源要用好 , 要用得有效 , 用得高效。
5.注重体验教学 , 内化学生品德。
三、不可忽视媒体辅助, 激发兴趣为课堂锦上添花
适当运用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手段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 激发兴趣, 渲染气氛, 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但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例如, 在六年级下册《生命的突围》中, 有位教师这样引入:
1.出示雅安地震图片 ;
2.出示汶川地震图片 ;
3.出示唐山地震图片 ;
4.看到这些真实事例 , 你 有什么感想 ?
人在地震灾难面前, 显得那样渺小, 那样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地震中绝处逢生, 进行生命的突围, 让自己转危为安。 (板书:生命的突围)
让学生明白灾难形成的原因, 知晓灾难发生的前兆, 分辨逃生正误方法, 通过短片的播放, 学生对地震来临时如何正确逃生有更清晰的认识, 增强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 适度使用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 还能有效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 节约空间和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9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课堂是多种因素整合的系统,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目标或任务要求, 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遵循一定的原则, 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它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制约着教学的有效进行, 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同时, 它需要教师对课堂中的物质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有限的管理, 进而掌控教学时间和进度, 保证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达成的行为和策略。
二、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分类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模式,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划分为民主型、自主型和专制型三类。
1. 民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 会对课堂中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能够合理安排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 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能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自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 强调学生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他们常常给予学生较少的监控和强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监督时, 会只关注不良学生的课堂行为, 对一些优秀的学生, 教师会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另外,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 教师认为应该给予学生自己去处理、解决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相信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
3. 专制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 他们认为整个课堂教师负有控制学生行为的责任。教师往往通过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以及相关的规定来实现对学生的控制, 在制定课堂规则的时候, 更多会指向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把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视作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控制过程, 教师强调运用一些控制策略来建立和维持课堂秩序。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教师。
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 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 也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 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 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 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 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2.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 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 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 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 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3. 教学环境。
一个课堂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 就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独立性指的是班级和班级之间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一样, 一个班级在不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课堂心理环境也不一样;稳定性指的是一个班级在某门课的课堂上心理环境一旦形成, 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 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积极策略
所谓的有效性, 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让学生生命体的整体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学习技能的发展, 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条件的方式方法。
1. 建立有效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发生互动, 并浸染其中的气氛或氛围。教师展示温情和支持, 鼓励竞争或合作, 允许独立判断和选择的方式和程度因而创造了课堂气氛。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教师不仅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而且还会营造各式课堂氛围。尽管社会心理学家的早期研究试图说明某类课堂气氛最利于个体行为, 而结果表明不同的课堂气氛皆有利弊, 这要看其特定的目标。因为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 从这周到下周, 目标在变换, 所以为了服务目标的实现, 你的课堂气氛也必须随之变更。当目标更换而你的课堂气氛不变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有脱离任务的、破坏性的、甚至是对立的行为。建立有效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花时间创建使学生感到愉快, 振奋, 融洽的学习环境。研究表明, 积极的情感会改进学生的态度, 提高高级思维的技能, 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和保持成效显著的学习氛围, 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 制定有效课堂规则。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同时坚持实施这些规则, 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和平、安全的学习环境, 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清晰和连续、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制定规则应遵循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 让学生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制定规则的方式依其参与程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完全参与型即教师将制定规则的权利赋予学生, 由学生提出并决定规则的内容;第二种是学生主导型即由学生提出规则然后征求教师的意见, 学生依据教师的意见对规则进行修改;第三种是教师指导型即由教师对规则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 和学生共同确定规则的内容;第四种是教师主导型即教师提出规则后交给学生讨论并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 教师在综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对规则的内容进行修改后再将修订后的规则发给学生。
3. 形成课堂教学效能研讨活动制度。
为引导教师高度关注教学有效性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可以尝试定期举办课堂教学效能分析研讨活动, 并将此活动制度化。课堂教学效能分析, 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分析, 反思影响教学目的达成度的因素, 以便优化教学设计,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使教师在课前和课中的辛勤付出得到更有效的回报。形成课堂教学效能研讨活动制度, 能够不断纠正视听, 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引导其自觉追求课堂教学道德意义上的高效率。
4. 正确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
处理课堂不良行为时, 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指责和处罚的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虽然有可能轻易而迅速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但也有可能导致这样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 惩罚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行为。这是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感到受责备, 使学生发怒或者抱怨但不能让他们去检查自己对问题所负的责任, 惩罚的后果往往是, 学生开始采用更加微妙的回避技巧来对付惩罚, 他们学会了如何推托责任、不承认做过这些不合规范的行为;第二, 影响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或破坏已经建立的良好关系。学生渴望在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尊重的需要与日俱增, 即便学生本人的行为的确有过失, 但如果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惩罚他, 学生也会因为感觉在同伴面前丢脸而对教师怀有敌意, 师生之间还有可能在课堂上爆发严重的冲突。最终他 (她) 常常厌恶有关的教师, 同时尽量避免和教师会面, 或许也不喜欢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 甚至企图在班上拉帮结派、寻求支持, 一起对抗教师, 以便重新树立个人的地位。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时不能简单地采用指责和处罚的方式或对不良行为置之不理, 如果能将违纪行为看成是生活中自然而平常的一部分同时能够正确地区分由文化、价值观差异产生的问题和行为问题, 那么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就不会怒火中烧, 而是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对合理有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谈振华等.课堂教学理论读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美]戴维.课堂管理技巧—当代教育理论译丛.李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积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推荐阅读:
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06-14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06-28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煤矿安全隐患05-12
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09-04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12-12
积极利用08-24
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10-08
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研究与利用11-13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