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2024-06-28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精选12篇)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1

如果我是小钱的班主任,我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发现、肯定小钱优秀的一面,促进小钱的点滴进步,引导其心态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去改变小钱。

一、改变观念,积极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成长,激励效应大于批评效应,换言之,每个生命个体都渴望得到周围人的价值认可与肯定。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语言和行动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对于小钱而言,其进步大小取决于主观上的前进动力及对自己的约束力。班主任如果能设法提高其对事情的专注力,加强其自身控制力,促进其对周边事物的正面感知,会使小钱的表现有所改善。

小钱“做作业凭兴趣”,那么班主任就要观察一下小钱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得怎么样。从中或许可以了解到小钱在学业上碰到了什么麻烦,面对学业负担产生了哪些不良情绪,等等。小钱“心情不好便会看窗外的风景”,这说明班主任已经关注到了小钱的情绪,不妨告诉小钱:“老师已经注意到你好像有什么心事,你愿意和我说说吗?”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小钱主动开口,以谈心为主,切莫说教,淡化教育痕迹。

“在课堂上及时地提醒并教育”,这种在大庭广众下的批评很可能会伤害小钱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要改变工作方法。比如,当小钱上课走神时,班主任可以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集中注意力。“经常教育”“从父母期待到自身的发展”这种空洞的说教可能会把学生推得更远。对于“90后”的小钱同学而言,逆反心理较重,他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更多的是想自我探索、自由成长,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班主任表面上积极学习“酱紫”等网络语言,归根到底还是想去改变学生,更多的还是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不接纳。学生是聪明的,他们看到了教师教育中的伪善和功利,所以就会拒绝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因此,“积极的关注”远会比“消极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注重沟通的艺术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既要能够触及彼此的内心深处,又要把握好一个尺度。

1. 沟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沟通不足会产生问题,但过多的沟通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使矛盾恶化。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正向的,负向沟通只会导致负向结果。虽然班主任一直就小钱的问题积极地与小钱进行探讨,但是收效甚微,甚至让小钱一度无话可说。一句“你很搞笑的”的背后让我们感受到小钱一种无所谓的消极人生态度。这时班主任可以暂时减少沟通,增加具体细致的帮助与鼓励,削减小钱的反感。

2. 寻找师生沟通的共通背景

背景来自于沟通者的个人经验。班主任对小钱同学的教育无效,原因在于每次沟通班主任都处于“唱独角戏”的状态,班主任过于关心学生成绩,过于关注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而忽略了小钱同学的感受,沟通的双方没有找到共通的背景来展开话题。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小钱感兴趣的日常活动中找到可以共同交流的话题,比如,针对小钱将班主任说网络语言的一些资料收集起来,放在贴吧上进行恶搞的行为,班主任也可以借此回忆一下自己学生时代做一些出格事情的感受。如此,师生在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对话氛围就会变得轻松,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彼此。※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2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孟令平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本文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课堂情感交流、发挥教学机智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知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从教学过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转变观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实现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那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最佳氛围,通过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陶冶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1

为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是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拿来讨论,哪些符合数学归纳法的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二、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与教师的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对于所传授的知识就认真领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课堂上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乐于与教师互动,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这便是师生互动的很高的境界了。

再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你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数学课堂上难免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传递信息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给师生互动提供发挥的空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尴尬: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却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不予理睬,继续按计划进行,还是停下来,与学生们一块探讨呢?

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经验上肯定超过学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导致了思维定势,但学生的思路却不受任何限制,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会给我们以震撼!要想捕捉这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也是师生互动的绝妙时机。可能因为这些“插曲”,准备好的内容没能按计划完成,但由于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效果肯定比原计划的要好。

比如,在一次评讲课中,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插曲”,由此展开的讨论,又一次把课堂的互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题目是这样的:

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作抛物线不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K点坐标为(-1,0),求证:∠AKB是锐角。

在备课时,我准备的方法是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KA,KB的坐标,证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从而证明∠AKB的余弦值为正,从而证明∠AKB是锐角。刚讲解完毕,就有同学表示有不同意见。

学生1:因为K点坐标已知,设出A、B两点坐标后,直线KA、KB的斜率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利用到角公式,计算出∠AKB的正切值,利用这角的正切值为正,就可证明。

这种方法突破常规,与直线的到角公式巧妙联系,我马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时,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2,好像也有话要说,果然,他的解法引来一阵赞叹和进一步的讨论。

学生2:我用的是几何法,不知是否适用于解析几何?(我示意他讲下去,并根据他的说法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因为K点坐标为(-1,0),这让我想到了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作出抛物线的准线,K点恰在线上,设线段AB的中点为M,以M为圆心,AB长为直径作圆M,则可以证明这个圆与准线相切,由于AB不垂直于对称轴,所以切点一定不是K,也就是说,K点一定在圆外,所以这个角小于圆周角90度,所以,就可以证明。

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复述一遍后,反问学生:“你们认为学生2的解法有没有道理?”于是,课堂的讨论气氛马上热烈起来,简短的讨论后,纷纷表示这个解法是

对的。

说实话,我也被这种无懈可击、简洁流畅的方法所折服。马上对这位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宣布“此种解法属于学生2!”同学们立刻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不过,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以AB为直径作圆M,这个圆就与准线相切?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个与学生讨论的好题材。接着,和学生们一道在黑板上完成了证明。证明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抛物线,而是椭圆或双曲线,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对应准线相切吗?如果不是,位置关系有如何?

学生们马上动起手来,讨论更加热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若是椭圆,相交;若是双曲线,相离。

其实,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升华,理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员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发言积极的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追求,不管他在学业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的和赞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努力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实施全员、积极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平台。我们也应该在师生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新跃

2.顾泠沅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教育学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学生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认识知识和掌握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中专学生的生源素质和《电子技术》学科特点等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一直受人诟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去探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师生互动积极性的方法。

一、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互动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心理学也明确指出人的行为具有惯性。因此师生的日常互动行为也具有惯性,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师生日常互动行为的惯性表现。所以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多参与学生的一切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师生的互相沟通,互相了解,增进友谊,促进良好互动习惯形成,使教师向学生发出的信息,学生能够接收并作出积极反应的习惯成为自然。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双边的活动过程,师生只有无拘无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常碰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好,学生会比较主动地参与这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有正面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放下教师架子走进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多一些期望与鼓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友善可靠、平易近人、值得敬重、值得交朋友的人,感到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倾诉内心世界。

三、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以情打动学生的心灵,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满怀激情地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积极性。例如,在讲《电子技术》课中的晶体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时,向学生介绍:从最初的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再到现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而这些元器件在各个领域广泛地被应用,从家庭中的音响设备、普通电视机、液晶电视机,再到工厂中自动控制的生产线设备都含有大量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从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月飞行,到天宫一号在太空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它们的控制系统也含有大量的晶体管,集成电路,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含有大量的运算放大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思索、探讨。

四、引导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反思,学生在质疑和教师不断引疑解疑的互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质疑在于教师的成功引疑。例如,在上《电子技术》课中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时,先分析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晶体管集电极电流变化,而由于发射极电阻起到直流负反馈的作用,使集电极电流最后稳定不变,接着提出如果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时,集电极电流能否稳定不变呢?又如电阻的参数发生变化时集电极电流又是否会稳定不变?这样一连串的引疑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

五、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帮助学生去接触生动事实和现象,运用知识去解释和认识世界并从中体验到认识的欢乐,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笔者教学实践中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演示实验很感兴趣,很注意地观看现象的发生过程。《电子技术》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更应用实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使学生在认识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电子技术》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时从实验入手,把二极管连接成下图(见下图),合上开关K后, L1发光,L2不发光,为什么只有L1发光呢?L2为什么不发光呢?这些现象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六、课堂教学中要善“议”

议能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引发思维。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议论能使学生在议论中积极思维探索知识,引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和增强,也有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课堂议论质量的好坏,关健看教师提出的议题是否符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状态,学生能议,才能保证议的质量。例如,上《电子技术》三极管放大作用时,用选择题形式给出议题。三极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A:将小能量放大成大能量。B:将低电压放大成高电压。C:将小电流放大成大电流。D:用较小电流变化控制较大的电流变化。学生围绕这四个选项激烈讨论,表现出了积极探索知识的热情。

七、充分运用直观教学

《电子技术》学科较为抽象难理解,应充分运用直观教学,用实验现象反映电路结构和电路工作原理。例如:讲授《电子技术》电源开关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先演示下图(左),合上开关K不动,灯泡L不亮,说明电能不能传送给灯泡,连续不断地合上和断开开关K,灯泡L发亮,增加断开和合上开关K的速度,灯泡L亮度会增加,反之亮度会减少,如果用整流电路代换电源E,用开关管代换开关K,用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管的断合时间,这就是开关电路的组成,如下图(右)。一系列的演示把抽象的开关电路和工作原理展示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毛君芬.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中的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08,(7).

[2]欧红玉.对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4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在新课改进程中,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 用心引导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积极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探究知识, 形成数学知识体验, 促进数学思维的活跃发展。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 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让学生在和教师的友好交流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制要求, 而是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出发, 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实现真正的创新教学。

二、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采用固定的灌输式模式进行教学, 忽视了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积极的探究获得实效,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和体验数学, 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进行高效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运用情境进行教学, 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直观展现联系起来, 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的理解。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并在情境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快速的进入到知识探究中, 并顺利的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更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在问题情境中,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活跃他们的数学思维, 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2.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数学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情境方式, 使课堂教学在不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进行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流达到信息共享, 深化思维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 让学生能够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并学会尊重他人, 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学习中, 引导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的发表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使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 有效解决问题。要使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取得实效, 教师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 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让他们在具体任务的指导下有目标的进行探究, 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 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之间, 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形成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结合, 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使他们顺利解决问题。 (3) 认真倾听小组中其他成员对问题的看法, 并结合自己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后的反思, 提高思维发展的深刻性。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 使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深刻,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在引导小学生积极进行数学知识探究时, 教师要随时对他们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来调整评价制度, 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随机抽点”、“举手发言”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实行给每个人加分, 每个组加分的方法, 一天一小结, 一周一总结。每周评3名学习积极份子, 1~3名进步星, 一个优秀组。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同时也要鼓励大部分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习方法, 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 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 撩拨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的欲望, 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书本的质疑, 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 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变得更好,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激励每一位学生, 使其获得较快的发展。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5

师生互动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许多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直接讲授难以获得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以“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并积极参与。重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学习后进生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和鼓励,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这些学生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并由此引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五、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评价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而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6

教师与幼儿互动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与幼儿个别的交往与作用;一种是教师与幼儿团体的相互交往与作用。这两种形式是幼儿和教师共生共长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一、教师与幼儿个别的相互交往与作用

教师与幼儿个别交谈是了解幼儿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表达、理解力以及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把握时机、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等环节上都有灵活机智的策略。同时,尊重幼儿的态度、生活经验、谈话技巧也是能与孩子展开交谈的重要条件。由于教师长期习惯自己讲幼儿听,所以不少教师尽管天天与幼儿打交道,但却很少与幼儿有真正的交流。调查表明,教师对幼儿的言语大多是否定的指责、制止或中性的命令、传授等。而与幼儿交谈首先需要教师从权威地位转为与幼儿共同分享、平等交流的地位,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柬、自然亲切的气氛,没有这种态度的转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难以进行的。

二、教師与幼儿团体的互动交往与作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幼儿的团体(班级或小组),教师与团体的交往要有驾驭团体的能力,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使团体中的每个幼儿都积极投入到交往的活动中。这里谈谈活动展开时的一般做法:

教师提出问题(或让孩子发现问题)→留出时空让孩子去体验(或思考)问题(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对幼儿帮助)→展示孩子对问题的见解(当一个孩子在展示时,要求全体幼儿倾听,为评价作准备) →相互评价(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发言),取长补短→教师或幼儿对此问题作总结。在这个流程中,可采用个别交往调控全体的策略,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相互交往与作用之中。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不仅要有调控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何促进幼儿小组的活动和如何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方面。当一组幼儿分组活动后,教师应有目的地穿梭其问,时而观察、时而帮助、时而评价、时而参与等。教师通过角色转换和直接或间接教育手段的交替作用,针对各组的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或创设气氛、或激发争论、或暗示解决问题的线索、或把扯偏的话题引上正题等等,帮助各组儿童实现教学计划目标。在这种指导过程中,有能力的教师特别注意观察,从问题的反馈中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特点。这样既促进他们发展长处,又通过小组的调节保证他们协调平衡地参加活动,全体儿童都得到发展。

幼儿讨论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被广泛运用在一日活动的任意环节上,可以说教师精心组织的讨论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使幼儿通过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观点,倾听、理解、赞成或反对别人的意见,大大地扩展深化其思维,并在语言和表达能力、社会化等方面得到发展。但组织幼儿讨论十分繁难,它需要教师充分地准备、灵活地指导、认真地总结,准备包括确定合适的讨论话题,按幼儿的经验多少或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及言语能力强弱等相互搭配,确定相应的分组,预计可能出现的讨论情况制定对策等。如有小组冷场怎么办?用什么话题能把幼儿的话引出来?如小组扯偏怎么办?用什么语句既不伤害幼儿讨论的积极性又能把话题引过来?幼儿可能说出一些什么来?怎么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深度和广度等等。这些在事前都应在教师的计划中予以充分考虑。当讨论展开时,教师要从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各组情况,或鼓励支持、创设气氛;或抛砖引玉、激起讨论;或诱导启发、引向深入;或民主参与、推波助澜;或画龙点睛、概括提炼等等。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让小组学习的成果予以充分的展示,并让小组之间进行对话、争论或评价,相互取长补短或把讨论引向深入,达到互动的目的。最后要对讨论进行总结,重点乃是思考是否每个幼儿都参与了讨论?何种因素阻碍了讨论?并在对效果一般了解的基础上重点了解若干儿童,看看他们学到了什么。综上所述,组织幼儿讨论所需要的,乃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东西——了解幼儿加灵活的技巧。

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篇7

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形式各样的情境,开展互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直观呈现,或是选取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时政新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音乐熏陶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制造悬念、设定问题等方式展开互动学习,通过递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最恰当的情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二、精心预设师生互动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互动兴趣

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也是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目标的预设思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互动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或是设计一些热门的话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世界上有哪些典型的事例是通过发掘潜能而获得的。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素材,及时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如恩格斯能说20种语言,茅盾能熟背整本的《红楼梦》,爱迪生的2000项发明等。教师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家庭实际状况等,尽量根据学生的困惑点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活跃师生互动的氛围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普及。一方面,其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其生动的演示效果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促进作用,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精彩的课件、丰富的见闻、视觉听觉的全方位展示,一定会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学习。例如,在学习“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这一课时,笔者摒弃以空洞说教为主的模式,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小品《彩票风波》给学生看,学生都被小品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就中奖彩票的归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

四、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材包含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较多,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题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一段“最美孝心少年”的相关视频,然后让学生对孝心少年的感人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家庭当中与父母会产生哪些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进而教育学生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帮助学生填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再如,在教学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的人生历程,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指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需要做出努力,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又能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跃。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要不断反思,及时吸收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打破陈旧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多元化且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机会,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明.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9).

有效和谐的师生互动 篇8

一、了解孩子是良好师幼互动的前提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差异, 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喜好。因而在接受教师发起互动的行为时, 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如:性格活泼开朗、好动外向的孩子, 喜欢与人交往、讨论、交流, 同时也特别希望与老师同伴们积极互动, 并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想得到老师同伴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沉没内向的孩子, 往往心都很细, 很敏感, 对于老师及同伴的互动则表现为常用的动作、手势、眼神及表情来回应;孤僻不爱动的孩子对于老师同伴的互动, 表现为茫然、无助、无动于衷。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十分正常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教师, 为了减少第三种现象的出现, 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孩子。关注、理解每位孩子, 用欣赏、赞许的眼光去挖掘发现每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亮点, 扬长避短, 尽可能充分发觉孩子内在的潜质, 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受动行为, 同时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老师发起的行为进行理解、回应、反馈和延伸。尽量避免用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模式要求和评价孩子, 要公平、公正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舞台。如:在为歌曲《小蜜蜂》伴奏时, 尝试让幼儿在前, 老师在后, 出示要学习的三种节奏, 让幼儿自由选择节奏, 自己练习, 在熟练掌握后, 教师提供材料 (纸盒、纸筒、易拉罐、磁带盒、小茶杯、小碗、饼干盒……) 请幼儿说出怎样可以使他们发出声音, 幼儿自己演示方法 (打、拍、敲、弹、捏、碰、撞、踩……) , 并随音乐用自选材料和节奏为歌曲伴奏。整个活动下来, 大部分幼儿对老师发出的互动要求, 都表现的积极、主动、踊跃, 少数幼儿不是主动参与 (在老师引导下) 。对于不太爱表现, 胆怯的孩子, 课后, 我与他们说悄悄话, 谈自己的想法, 了解他们的想法, 谈谈彼此的“小秘密”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愿望。经过一段交流, 从而拉近了他们与我的距离, 逐步产生愿与老师同伴交流的愿望。

二、尊重孩子是良好师幼互动的条件

孩子们最初的活动行为都是主动积极的, 都愿意和老师、同伴有更多的交流, 想使自己得到注意、关注, 同时也想使同伴羡慕自己, 赞许自己。作为老师应珍惜并抓住这机会, 把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拉近, 把自己放在与幼儿“你和我”的水平位置上。做到充分理解、充分尊重。也就是说, 只有关注尊重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孩子只有在宽松、博大、平等、无所顾忌的环境和条件下,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 主动与人交流互动。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要注重为孩子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如“星期一见闻”也就是每周一, 孩子说一说双休日时, 自己亲身所见和所经历的事情。幼儿在讲述时, 主动阐述自己所想的事, 自己所要想说的话, 同伴在倾听的同时, 既了解了一些自己不知道、不懂得人和事, 也学到了知识, 明白了道理, 也与同伴分享了快乐喜悦, 也共同分担了同伴的烦恼和不快。这时教师及时地给予关注, 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 孩子会加强对老师的亲和力, 更加充分信任老师, 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对于孩子在活动时遇到的困难, 老师要给予帮助。如:在组织户外游戏—“呼啦圈”。有的孩子把圈组成网去捕鱼;有的孩子把圈套在背上两个人学螃蟹走;有的排成竖排, 单双脚跳。也有少许孩子拿着圈发愣, 这时我就鼓励会玩、玩得好的孩子与他们交流合作, 商讨方法, 并坐下来与他们讨论。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 同他们一同想办法, 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 以及接下来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的事项。在这种宽松的状态下, 孩子们认可的新方法新规则就产生了, 后来游戏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孩子在活动中有了更多更新的玩法, 在活动中都很高兴, 争着把自己的玩法告诉同伴, 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满足和快乐, 在探索中得到潜质的发挥。因为孩子得到了尊重, 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 这三者间的关系及心灵都彼此和谐、默契。

三、心灵融合使良好的师幼互动达到高潮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孩子间的互动, 其实也就是心与心间交流融合。只有在温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 孩子与老师间才更容易产生被支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 也更能产生更强的互动动机和欲望, 互动过程和效果也会更好、更完善。老师与幼儿间的心灵交流及心灵默契能否和谐, 关键在于老师是否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和秘密, 而不在于幼儿本身, 能否建立起“心灵互动”老师就应该“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水平上进行交流、讨论、回应、反馈, 各抒己见, 同时允许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使老师与孩子之间构建起活泼、生动、多彩的师幼关系。如:组织活动“玩松紧带”, 开始时孩子们每人一根, 用来做拉力器, 做绕圈, 小尾巴。不到十分钟, 孩子的情绪开始低落了。此时, 我“蹲下来”与孩子们一同交流。“你们怎么了?”“没意思, 不好玩。”于是就鼓励孩子大胆讲, “一起想怎样才能玩的花样更多、更有意思。”经我这一启发, 气愤顿时活跃起来, “老师, 我是这样想的……”“老师, 我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请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好吗?”于是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和其他小朋友玩, 人多, 办法就多, 玩的花样会更多, 小朋友们可以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松紧带拉得不要太紧, 不然会打着小朋友的。”“我的方法比他好, 我是踩, 他是跳, 跳时会摔倒, 踩就不会……”事后, 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兴高采烈、情绪高涨。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 老师关心、鼓励、尊重的话语, 使孩子们主动求知, 主动参与和主动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 从而使师幼互动达到良好的和谐的效果。

师生互动 共创有效英语课堂 篇9

关键词:活力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实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显示教师主导作用, 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官, 也是学生学习的同伴。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 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实现教学的共振。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的双边互动过程。常年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我努力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一、情感互动——师生共创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大大有利于学习活动。因为当人们有了这种安全感后, 他们就敢于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 他们就可以完全没有压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创新, 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激发起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极大兴趣, 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 从而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教师对学生“投资”以感情, 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定会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自觉要求进步,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教育。我曾经问一位学生:“你语文和英语这么拔尖, 数学怎么考个不及格呀?”他向我说出心里话:“老师, 其实我数学没学好是因为我很讨厌数学老师, 我喜欢你的英语课, 所以我学得好。”可见感情的作用不可估量。事实上, 你对学生友好一点, 他就会喜欢你的课, 你对他“凶”一点, 他就会敌视你和你教的课。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喜爱, 还能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如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英语, 对英语课堂还很陌生, 第一节课正好是学习用英语做自我介绍, 我用头饰扮演了一个同学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卡通形象喜羊羊, 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握手打招呼“Hello, I am Xi yang yang。”学生立马觉得很亲切, 第一节课的内容就很流畅愉快地完成了。当面对一些胆小的学生羞于开口说英语时, 我轻轻地走过去, 拍拍他的肩膀或是摸摸他的小脑袋, 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说:“Take it easy, you can do it!”有了老师的宽容和鼓励, 胆小的孩子也敢开口说英语了, 学习自信心很快就增强了。

二、积极的教学活动互动——师生共创活力课堂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1. 教学互动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的。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把握教材的特点, 掌握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知识后, 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生生互动, 按要求展开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通过个别指导和参与,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重点句型。当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基本上能熟练朗读课文时, 就可以进行小组展示。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5中的Part A和Part B对话描述的都是“Sally’s birthday’’故事情节较简单、句式简短, 我要求学生将它们整合后进行表演。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能配上动作、戴上头饰等道具、变化音量音调、分男女角色, 表演得栩栩如生, 让我赞叹不已。对于熟悉的内容,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道具并邀请其他组的成员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们的语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2. 教学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能学得快、记得牢。为此在教学中我会尽量通过多媒体、实物、教具等创设较为直观的情景。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Part A Unit7中教学文具类时我提供实物文具, 激发学生呈现与具体情景相适应的思维, Look at the…, I have a…英语较弱的学生会讲“This is a pen”“It's blue”“pen and pencil, pencil and pen”…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会以绕口令形式或儿歌形式来表达, 如“Ruler, ruler, ruler, I like my ruler.Pencil, pencil, pencil, I like my pencil.Pen, pen, pen, I like my pen…, 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交流。基础更好的学生会描述:“Look, I have a pen.It is blue.I like it…”学生自觉联系第五和第六单元内容, 在新课中再一次得到巩固。这样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英语知识综合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 从而体现“学中用, 用中学”的教学新理念。通过这些积极的教学活动互动, 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共创活力课堂。

三、激励评价, 促进互动——师生共同提高课堂实效

小学生好胜心强, 渴望得到表扬。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事实上,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大部分是精神激励性的评价,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还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能够从这些激励性的话语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日常教学:尝试在一个单元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对于不同层次、组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学生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就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蹦一蹦有果子摘”。在组员获得提高时, 可以让他们尝试挑战自我, 争取更上一层楼。教师对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适时鼓励和表扬, 以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在实践中, 形成性评价是最常用的, 我的做法是:列出一张表格, 记录一学期以来每个学生在课堂纪律、发言、表演、比赛、作业、听写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可以标上星星或红旗等,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公平地、人性化地给他们评判并张贴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期末时统计一下每个学生所得星星的总数, 并将统计结果纳入学期考评中。这样将日常教学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日渐稳定。学生会觉得“课堂需要我”“我需要课堂”, 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师生有效互动让课堂活跃起来 篇10

一、师生有效互动的含义及理解误区

对于师生有效互动的理解, 有的英语教师难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误区, 这也给我们顺利开展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比如:

1.过分注重课堂气氛活跃度, 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考虑, 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带来了另一种负面效果, 那就是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 但是收到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很多学生记住了有趣的活动, 却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印象。

2.师生互动过程中, 忽视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天性使然, 自我约束力差, 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进行自主学习。有的老师在教学方式上看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却难免有放任自流的现象, 导致课堂纪律散漫, 同样影响教学效果。

3.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互动形式显得单调生硬

教师和学生作为互动的双方,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尤其是表现在学生一方。教师在与不同的学生开展互动时,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点概面, 千篇一律, 这样就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感觉乏味, 影响互动的有效性。

二、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实施方法

小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课程, 必须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 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就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多多进行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的训练。“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命, 只有把活动的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构筑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情境, 实现师生、生生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 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为互动有效性打好基础

备课工作的细致与否对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互动, 教师必须熟悉教材, 对教材的重难点了如指掌, 熟悉每一个教学环节, 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所了解。备课时, 结合学生实际, 可以对教学过程做一下预演, 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全面, 这样才能在真正授课时准确把握进度,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如, 教授At a Farm, 结合课本中出现的动物, 我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 并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头贴, 让学生扮演农场的动物, 让他们参与其中, 这样就能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对于新单词要先熟悉, 准确认读。这样在开始互动学习时, 学生才不至于一无所知, 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2.增强趣味性, 调动情绪, 为互动有效性创设情境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开始有一种新奇和兴奋, 学习劲头很足,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 就会逐渐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开展师生互动, 就是要制造一个个的兴奋点, 让学生都活跃起来。比如, 学习时间表达方式的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设置各种情境和场景, 让学生参与表演。

3.尊重个体差异, 全面调动学生, 为互动有效性创造学生基础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英语掌握程度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往往只提问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仅仅是教师与几个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衡量师生互动的效果是否有效,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参与的数量。参与学生的数量越多, 互动的范围越广, 效果才能最大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教师在互动时更应该“特殊关照”, 从基础的一问一答开始, 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师生有效互动的原则

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 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

1.指导性原则

强调师生互动, 并不是完全“放羊式”教学, 而是更加强调这一过程教师的指导技巧和教学艺术, 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

2.技巧性原则

师生互动的开展, 需要发动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开展互动时, 师生之间的问答也需要很强的技巧, 以提问问题为例, 问题要开放式, 比如提问Is this your pencil?学生的回答无非就是Yes or No, 这样不利于互动的开展。再比如提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的回答就会丰富许多。

3.延续性原则

师生互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 课外同样可以展开, 教师巧妙布置作业, 一样可以把课内的互动延伸到课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加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对话——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 篇11

关键词:对话;有效互动;民主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合作,意味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

享理解,促进学习。做到有效对话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在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了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了“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唯师是从”,虔诚地听着、记着教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物”“物”关系。只有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就能让对话走进课堂,就能打造新的课堂。

二、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教师讲真话、乐于和教师讲心里话。对话的前提本应是平等、对称的,但在实际课堂交往中,教师常处于话语霸权地位,总是以长者、权威、榜样等身份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学生。在这种前提下,师生关系成了“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教师把话语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例如:向学生提问时,教师的心中已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发言,或对学生的发言不理不睬转向其他的交往对象。话语霸权会让学生产生“猜”的心理,猜测教师所要的答案,进而导致学生不再有积极的思考。“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才有收获。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教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在一次数学课上,我让学生列举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生活实例,开始时,谁都不肯发言。其中有一个差生,平时很不爱回答问题,无论干什么事,积极性都不高,此时不断地看我,我就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来列举实例。他说:“老师,我举例,如果举的不对你不会责怪我吧!”我说:“怎么会呢?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敢精神,我们是重在参与,况且我相信你一定行。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对”。同时响起了热情的鼓励掌声。那位同学在掌声中回答了问题,虽然他的例子不是十分准确,但也获得同学的认可,再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时,我继续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瞧,某某同学不是成功了吗?”由于那位同学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便出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尽情表现自己的场面。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篇12

一、转变观念, 促进情感互动

由教育教学本身看, 教学就是交流与沟通。而如要保证沟通的有效, 交流双方都需具备一定的情感基础。尤其在小学教育过程中, 教学者需要以情感、关爱来对待每位学生, 引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实现师生互动, 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学习, 如此只能是事与愿违。再者, 由心理学与生理学研究看,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既需要依靠大脑皮层结构, 更需要情感的参与, 才会有高效学习。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采取有效策略, 营造充满情感、愉悦的学习环境, 实现师生情感互动,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投入, 主动学习。

首先, 抓住学生心理, 切合实情, 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教材, 运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生活实例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配上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灵活旁征博引, 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享受, 引发学生学习情感, 乐于听课, 主动参与, 给师生互动奠定良好基础。如教学《最佳路径》时, 利用儿童喜欢的《唐老鸭与米老鼠》的动画导入, 吸引注意, 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动画朋友来自何处。师:迪斯尼乐园是梦与幻想编织的殿堂。但在迪斯尼乐园即将竣工时, 却遭遇了难题, 你们知道是什么难题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这篇与迪斯尼乐园有关的文章———《最佳路径》。而后还可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尝试说说课题含义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这样, 通过动画形式与悬念, 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情感, 进入互动探究过程。其次, 教师需要关爱学生, 倾注热情, 特别是学困生, 以便拉近师生距离, 沟通心灵, 融洽情感。

二、加强引导, 实现师生互动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 既需要师生情感互动, 更需要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 即教师有效引导学生,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之中, 如亲历质疑、观察、思索、探究、讨论等实践活动, 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一起探讨, 适时提示、启发, 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让他们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另外, 我们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视为以课文为媒介的思维碰撞、生命交流、动态生成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不能脱离学生的参与, 不能脱离学生真实体会, 这既源于课本, 也源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引导, 唤醒经验, 拨动情感心弦, 并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探究, 合理想象与联想, 探究发现, 交流对话, 实现多向互动,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如教学《青蛙看海》时, 请学生看图, 并回顾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山,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青蛙看到了一座怎样的山。这样, 结合生活实际, 可以唤醒学生原有经验与知识, 使其更好地体会山的高, 明白青蛙登山的不易。教学后, 还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大海, 并且在阳光照耀下蓝蓝的海水波光粼粼, 此时青蛙会想什么呢?你们是否可以帮忙说出来?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补充与小结。再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 首先,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 学生肯定会遭遇一些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并参与其中, 启发与点拨, 尤其是讨论后仍旧不能解决或者似懂非懂的问题。此时, 学生们渴望教师启发, 这就是互动的有利契机, 教师可针对问题要害追问启发,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豁然开朗。

三、自主探究, 达到认知互动

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 认知互动也是重要构成部分, 有助于学习者自主获取与整合所学知识。而认知互动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实现意义学习。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若要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不能以权威居之, 而需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组织竞赛游戏、探究操作、角色表演等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情感, 启迪学生智慧, 使其有所思、有所感, 从而主动参与平等对话, 既实现师生互动, 更促进生本沟通交流,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构建活跃课堂。

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 文本内容容易理解, 但需要注意关键词:“魅力 (创造力) ”以及“循规蹈矩”。在教学过程中, 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师不能单纯讲解分析, 而需要通过实践体验、交流互动的方式, 让学生细读体验, 启发创造力, 深化认知。比如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各组用事先准备的苹果练习切, 并提醒他们尽量依序切, 仔细观察, 而不是一齐切。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尺子量量所切的苹果, 试着画画图谱, 想想什么是拦腰切, 如何切才可发现苹果中的“五角星”。动手操作后,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相关自然段, 让学生朗读, 并让其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的理解。这样, 通过亲自实践, 并在个体思维差异碰撞下, 学生会获得不同观点, 教师适机评价与总结, 深化认知。

上一篇:共性服务下一篇:底水砂岩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