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积极性

2024-09-27

教师教学积极性(共12篇)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对实现全民优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管理的经验, 给出以下几点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通过目标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目标管理已经被很多行业所采用, 这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2]我们应该把目标管理也应用到教育管理中, 为教师制定合理明确的目标, 使之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从而有效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在设定目标时, 应该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并将其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使教师在实现自身当前目标的同时, 也使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向前推进, 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有助于其制定下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 激励教师一直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在制定目标时, 目标的高度切忌过高或过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的自身能力也很难获得提升。因此, 学校在设定目标时要根据教师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置, 不能一概而论, 使目标真正地起到激励作用, 使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挑战, 但这些挑战并不会成为实现目标道路上不可跨越的障碍, 它们会激发教师始终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激励教师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自身能力, 获得自我满足感, 在当前目标实现后,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始终保持较高的教学积极性。

二、鼓励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

在学校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扬民主, 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学校的重大决策, 领导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决策。通过这样的形式, 教师在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进而会激发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例如, 当学校想要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时, 应广泛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 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这样有助于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师现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方向, 这样产生的教学改革方案是充分尊重教师意见的, 在其实际推行的过程中, 教师会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利于教学改革达到预期成效, 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实现了学校和教师的双赢发展。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

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是一种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制度保障。奖励是一种正面的激励, 使优秀的教师工作更加积极,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营造人人争当优秀、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而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这种手段可以激发表现比较差的教师的斗志, 使其端正工作态度, 改进工作方法。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通过教师的参与, 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奖惩制度, 从而对最终的奖惩结果满意。在实施奖惩制度的过程中, 一定要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 做到奖惩得当, 才能发挥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 而奖惩不当, 则会伤害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 引起教师工作上的消极。只有奖惩及时才能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反馈, 实现激励作用;同时, 奖惩的分量要适中, 切忌过轻或过重, 否者很可能会伤害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 适得其反。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在实际工作中, 各个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选择适合自己学校教师的激励方式, 努力使教师始终保持积极工作的状态, 这是学校实现良好发展、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有力保障。

摘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对实现全民优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并发扬民主, 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中来, 同时, 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 从而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积极性,目标激励,民主,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储岳峰.浅析“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广西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0) , 175-177.[2]储岳峰.浅析“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广西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0) , 175-177.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2

贵州省遵义县三岔镇沙坝小学 张群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涌现出大量外出的农民工,与此同时,给农村小学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及数量不少的游牧学生,面对如此状况,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在调动学困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更具有挑战性。

现在我们农村小学在教学成果方面采取各种方式引进竞争机制,千方百计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是, 在期末统考,毕业会考,竞赛考试等各种考试中,不少教师只把眼睛盯着学优生,而忽视了学困生,甚至有厌恶他们情绪,致使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朽木不可雕的”的错觉,这有悖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让学优生产生高人一等,高高在上的自豪感,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绪由自豪延伸到自傲,有了骄傲的情绪,忽视了学习,成绩也会逐渐下降.毛主席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老师的这种偏爱,使学困生产生厌学躲学,破罐破摔.因此,作为教师,应把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培优“不忘转差”,两项工作同等重要,坚决一手两起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通常也只是由于环境,心理素质的不同而造成学习速度上的差异.因此,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重要的是改善学困生周围的老师.同学,社会,家长等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做到老师关心体贴,同学热心帮助,家长积极鼓励,使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而要创造这样一个好的环境,关键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绩显著的教师,在学困生心目中是可亲可敬的天使,这样的教师在班级工作中能创造一个促使学困生转变的班集体,有一个好班风.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彰鼓励,以帮助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能密切同家长的关系,使家长能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对学困生作比较准确的心理分析,以便找到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根据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把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意志脆弱型,即由学优生转变为学困生.这样的学生一般聪明、具有外向好动的性格,且意志脆弱.对待这类学困生,我们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在失误时,要帮其分析原因,强其心志,锻炼其耐力.二是压抑型.即由某些原因引起的心理抑郁.如家长、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而达不到目的所致,或因偶发事故所致,或身心受到伤害等.这样的学生一般性格内向且个性执拗.我们应着重调查其由好变差的原因,改善条件或改变环境,以开导为主,关心体贴,从而萌发他们继续进取的信心.三是弱智型,即由于受溺爱,从小活动范围太窄,接触面不广,见识少,经验积累不多等造成接受能力差,思维不够敏捷,也即溺爱造成弱智(学困生).这类学生兼具前两种性格,且极不稳定.转变这样的学生要比高年级容易,早期就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要给他们提供参加公共活动的机会.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使其尽快积累生活经验和一般知识.总之,老师对待学困生在任何场合都切忌流露一丝一毫不耐烦的神态,更不能加以歧视。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兴趣;爱学生;小组合作;良好个性;成功体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的孩子偷着玩游戏,老师教育家长管,都不起作用。大家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都是兴趣惹的祸。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学习也有这么大的兴趣,那老师家长该有多高兴。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有了自己的一些收获。

一、了解学生,心中有爱,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

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唐山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在《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的成长》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个学生眼睛近视,但是家境贫困买不起眼镜,所以他就把硬纸壳剪成镜片的形状,然后扎上小孔,用它放在眼前聚光,还挺管用的。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站到他面前说:“这里面有西洋景吗?”此语一出,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当时这个学生尴尬得脸上如火烧一般。无奈,他只能用弯曲的食指替代“眼睛”,继续抄写。老师以为他不服管教,将他拉离座位面壁,以至于他再也不喜欢数学课了,最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件小事,过几天就可能忘了,但是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阴影。

育人先知人,了解和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了解才能尊重,只有了解才能正确施教。不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爱”是浅薄的“爱”,是不牢固的“爱”。要把“爱生”和“知生”作为教师同等重要的应尽职责。“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的爱不仅独特,而且具有神奇的魔力。对待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与批评,不能吹毛求疵,必要的时候应多听听学生的想法,能善言导之,继而才能解决问题。

二、提倡小组学习,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我将全班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小组,在小组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职责,比如:一人为书面记录员、一人为口头汇报员、一人为策划员、一人为时间监督员,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两个星期轮换一次。这样,每个孩子各方面的才能都能得到锻炼。不仅如此,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有时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不需要老师去组织他们,他们自己就能把小组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让学生学得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学生对实践操作十分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几个圆形物品和线,通过自己的测量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大量艰辛的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容易的,需要辛勤的付出。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数学学习的巨大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要认真设计好语言、课堂提问等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果子”,都能获得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帮他们走向成功。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张倩.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2011(05).

加强教学管理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篇4

在教育事业中,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 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式下, 如何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因此注重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问题已被全社会所关注。职业教育正接受着招生并轨的严重考验, 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 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 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出具有过硬本领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加强思想工作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善于了解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以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潜移默化地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 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引导他们将一生的追求目标都放在培养新一代有用人才上。大力倡导乐于奉献、严禁求实、率先垂范的师德师风, 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机会大力表扬教师, 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批评时应注意其心理承受能力, 注意讲话分寸和批评的方式, 以理服人, 使他们积极地接受批评,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育人积极性。

2 解决困难爱护教师的积极性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工作状况, 使教师一改过去只是为了谋生而教书的经济状况, 使他们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也应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教学科研上, 支持科教工作, 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 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教学科研工作同教师自身业务发展联系起来, 使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提高学术和科技水平。要不失时机地爱护教师的积极性, 了解、分析教师的特点, 尊重教师的劳动, 急教师所急, 想教师所想, 条件允许时尽力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如青年教师找对象难、住房难、照顾父母难、带子女难等,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暂时不能解决的, 也要积极想办法努力争取, 使他们看到希望。经常找他们拉家常、说知心话, 适当搞一些同娱同乐活动。进行有效的感情投入, 以使教师对学校产生温暖感。设身处地帮助其解除心理的误区、工作中的予盾和生活上的困难。要充分信任教师, 依靠教师办学。

3 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教育工作是为社会的将来培养人才的, 因此, 教师的工作应该有超前的创造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业务需要不断提高。在引导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这个发展规律基础上, 采取进修学习, 培训、与企事业对口单位结对子等各种培养、锻炼方式, 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 给予适当物资激励, 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充实, 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以便适应新形式下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要提倡和支持教师在科教工作中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并为其创造必要条件, 使教师在科教工作中有所作为, 有所创造。

4 打破分配大锅饭调动教师积极性

在分配制度中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多劳多得, 不仅反映在任教时数、学科、年级、任教班学生数量上, 也反映在不同岗位劳动强度及岗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的劳动强度、结合岗位特点制定满工作量标准, 多余部分的工作量给予物资激励, 打破大锅饭, 体现多劳多得, 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密不可分。学校教学管理, 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 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和目标实施的角色, 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学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

4.1 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思想

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思想, 是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干部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较强的服务意识,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能够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做事公道, 让大家信服。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 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应该忠诚老实, 正直, 塌实肯干, 有榜样的感召力, 了解群众, 重视感情管理, 并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者。

4.2 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必须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要尊重教师, 热爱教师, 了解教师的劳动, 理解教师的辛苦,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客观公正的处理日常工作, 这是思想工作的基础。同时, 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应该深入群众, 和群众交心, 善于发现他们的思想变化, 解决个别教师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学会换位思考

如在不置或检查工作时, 作一番换位思考, 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 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 并愉快地完成各项任务。

4.4 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从而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将学生选课引入到选派教师任课这个关键环节上, 即让学生公开投票挑选教师。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特别是对那些责任心不强的教师, 更是一种鞭策, 他们会勃然奋起, 努力向上。

4.5 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

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规章制度的完备与建全, 是学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有了制度, 教师才能有章可循, 管理部门才能加强监督与检查, 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走上正轨。

总之, 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需要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把握好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处理好个人与成绩的关系。实施多层次全方面的综合开发, 扩大学校影响力, 壮大学校的经济实力, 努力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 为职业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汤正康.运用激励理论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5

温泉红泉小学 周建国

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教育界的革新,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教育的发展变革,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热情。

一、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他们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决定教育信息化的成败,所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1.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创新与能力提升为重点,组织培训内容

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包括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意识、信息化能力三个层面。首先,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了解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

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要有正确的理解并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来。教师应该具有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养成信息化的意识和习惯,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必然,信息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早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再次,教师应自觉资源地运用教育技术,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的内容以具体的设备使用技术为抓手,以实现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

2.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丰富培训方式

“走出去请进来”,即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可充分发挥校外的优秀资源,及时接受先进信息,帮助教师得到系统的培训与提高,并可加强校际交流;校内培训则省时、省力,便于教师将培训内容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校本短期培训:1)以职称计算机考试为主的基础类短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职称计算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并为部分参加考试有困难的教师提供校本短期培训。2)计算机专业教师进阶提升类短期培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各专业在教育技术、教育方法上的创新,开展专业教师校本培训。

校外培训: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在专业提升中,强调“学做合一”,以参加真实环境下的培训为主,在听取专家教师讲解之后,现场操作,并及时发现问题请教。

网络自主研修:为教师提供自主研修的相关信息,促进教师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提升。例如,新的相关软件介绍视频,优秀多媒体作品展示,以及相关信息等,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与自主学习的需要。

3.以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检验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检验既是对培训结果的考查,同时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中,教师是培训的对象,但教师同时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累积一个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因此,在培训效果检验上,提倡以校本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

在实践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更多的应用教育技术。以教师信息化建设参与度、贡献率等,检验培训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法改革大赛。每年组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法大赛,以比赛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以比赛结果检验培训效果,以获奖作品扩充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二、建立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保证和激励学校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

1、建立领导机制

合作管理,形成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为负责人组成的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负责人,教务处、科教处等为主要成员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形成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学校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做到专款专用。强化进度管理 , 将建设项目分解,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学校在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方面建立稳定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个人教学主页,班主任开通个人微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拿到相应证书,同时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合格证作为入职、晋升、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

3、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具体的激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资源的使用。通过量化评分机制,奖励优秀教师。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使用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使其成为产生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外部动力。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6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师素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9-02

高校教研室是按照学科、专业或相近的课程组合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研究组织,是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基层单位。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对加强教研室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情况的现状

(一)教研室活动计划制定不科学、落实不到位

教研室活动计划是教研室依据系部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室专业特色,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制定出来的关于本教研室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规范性行动纲领,包括活动时间、活动主题、活动要求三个基本要素。有的教研室并没有将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来做,单纯的为了检查而草草了事,导致教研室工作计划空洞且脱离实际,完全不能成为教研室活动开展的行动纲领。有的教研室虽然提交了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但却不能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推进工作,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或随意改变教研活动内容,或调整时间、或取消活动,教研活动没有抓落实。

(二)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

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任何一项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活动组织,分工负责、集体参与。有的教研室主任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未能在教研室活动经费问题上,积极主动提交活动经费预算表或向系部争取相关的政策,教研活动无法有序开展。有的教研室组织一次活动基本上是教研室主任唱独角戏,作为教研室活动的主体的其他教师既没有参加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也没能享有确定活动主体的参与权和参与到活动中来的选择权,教师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参与,完全忽略了教师在整个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准,主题脱离实际,整个活动既没有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也没有涉及到教师工作中的疑惑,完全将活动主体从活动主题剥离了出来,严重遏制了教师内在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教研活动难以取得实效。

(三)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好

教研室活动开展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原因有二,第一,在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上简化活动过程,如公开课变成了随堂听课,省去了讲课教师精心设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省去了听课教师集体评课的过程,如此一来既体现不出讲课教师的最高教学水平,也发挥不了公开课的“示范”作用。第二,教研活动形式滞后,没有优化教研活动过程。如在教法研讨、听课评课、教学比武、经验交流等一些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中仍然没有结合网络、案例以及教学行为反思等一些“泛研”的新思路,新时期走老路子,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如何以开展教研活动为抓手,达到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把握“把教研活动管起来,让学习研究实起来”的发展策略

教研活动简单的说就是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紧密相连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研室作为高校三级管理体制下的基层教学组织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把教研活动管起来,让学习研究实起来”的发展策略。第一,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办法,让教师有章可循。第二,建立一种教研氛围,唤醒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意识,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形成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研活动、关注教研活动的习惯。教研室主任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抓实干,把教研活动真正的管起来,起到“领军人物”的统帅作用。

开展教研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过程。教研活动主题一般都源自教师本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发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算是活动好的开始。有了好的开始,接着是选择能与教师产生共鸣的活动方式,再后续跟进时刻关注问题解决的效果,与教师达成基本的共同行动。教师自觉地投入研究才能在活动前积极准备,深钻教学研究活动内容,加以好的活动形式和跟进,就能取得研学并举的实效。

(二)坚持“让教研活动活起来,促进教师素质升起来”的发展路线

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是为了帮助教师搭建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营造一种合作、互动、愉悦、主动、相互支撑的环境,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讨、对话模式。在实践中要想加大教研创新力度,提高教研质量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手段,让教研活动全方位活起来。

一是更新觀念,借势推进。充分借助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各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各级优秀教研室评选的有利契机,争取出台的相关政策、引入工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优化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工作。二是创新思维,实现转型。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同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就必须实现由被动的应付型向积极主动探索型的转变、由单一的教学型向研学复合型的转变、由经验型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型的转变。三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特色活动的互促效应。教研活动主题来源于教学、教师本身,讲求学习和研究有机结合,做到教研活动与教学研讨、教师培训、青年教师研修的有机结合,就可以进入一个教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教研的良性循环。

(三)实现“让教研活动亮起来,深化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培养优秀教师,形成优秀教学成果、优秀课程、优秀科研成果的沃土。要想让教研活动成为学校教研教改的亮点、系部教学工作的亮点、教研室工作的亮点,就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围绕学科教学特点,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优势开展富有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教研活动,以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开展。

首先,争做思想的先行者,让头脑先亮起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带头人的引领和帮带作用,鼓励并激发教研组成员加入到教研活动中来,引导教师强化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研活动和关注教研活动的意识,做思想意识的领跑者。其次,争做学习研究的先锋,让行动亮起来。主动学习与教研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克服惰性,自觉地投入到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深钻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最后,创先争优,让效果亮起来。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将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化、常态化、日常化,改革开展教研活动的评价方式,将学校以及系部日常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加以有效渗透和融合,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创建先进基层教学组织,争做优秀教研室。

高校教研室应该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从根本上实现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温进坤.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工作水平[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6):401-403.

[2]吴霞.高等院校学科级单位开展多元化教学研究活动的构建及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26-29.

[3]黄金莲.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2-84.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7

一、问卷数据统计

经过对问卷的分析和总结, 我们发现, 本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得分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72.8%的教师得分在72—86之间, 这说明受调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总体上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本问卷设计了制度和环境两个主要因素, 每个因素下又分别设计了6个子因素。从各个子因素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 晋升、考核、领导管理三个子因素在问卷中得分最高。可见, 制度因素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影响最大。

通过对基本信息的归类, 我们发现, 不同职称、年龄之间的教师教学积极性也有显著差异。通过统计发现, 职称与教师教学积极性呈正相关, 职称越高,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越高。年龄也和教师教学积极性呈正相关, 年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较之年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要低。

二、影响因素分析

从问卷中各个子因素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晋升、考核、领导管理三项子因素排名最靠前。可见, 制度因素是当前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导性因素。因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中要求提交自己的学术成果, 如果没有科研成果教师是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这种职称评审制度, 造成了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很难获得高级职称, 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上, 忽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这一长期艰巨的任务, 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 不完善、不健全的考核制度无法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有些教师为完成考核要求采取对号入座的方法, 选择围绕考核分数展开教学工作, 直接占用了教师教学的工作时间, 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再者, 不民主管理造成了教师对学院工作的猜忌、怀疑、不信任心理, 产生不配合、抵触的情绪, 并进一步在教学工作中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职业倦怠, 最终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教师这个职业是以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 年龄因素也会影响到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往往是年龄越大职称越高, 不同年龄和职称意味着不同的资源、工作稳定性、物质回报率, 这就导致很多年轻教师相对于年长的教师受限更多, 从而影响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获得的薪酬福利, 进而影响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对策

(一) 提高管理水平

从学院内部的管理看, 学院领导班子是管理的主体。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关键取决于领导层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因此, 要采取正确有效、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就应当把改善学院管理, 提高领导水平作为提升点。

首先, 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应该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增强市场意识, 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个人学术理论水平和领导管理才能, 增强管理的魅力。这样学院才会有主心骨, 凝聚力、感召力才会大大增强, 教师队伍也就会精神振奋, 信心倍增。其次, 学院领导要扬长避短, 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团结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威信和感召力, 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得到调动。再次, 要增强民主意识, 积极培养民主作风, 让教职工真正成为学院的主人。增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多听取教师与学生的建议, 建立一个民主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拉近学院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 改革考核制度

确立合理的改革考核制度,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首先, 明确以师德为首的内容考核体系。采取师德一票否决权, 如每学期教师的述职和考核, 如果出现了严重违反师德之事, 考核则为不合格。其次, 制定多元的考核评价方案。在方案中要包括教师自评, 以及学生对教师、家长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多方评价。再次, 学院管理者要整合各个评价主体的定性定量评价活动, 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考核结果, 以便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 健全职称晋升制度

职称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 它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荣誉和地位。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很难兼顾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职称晋升制度满足高职院校教师的需求是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首先, 改革职称评定制度, 加大教学因素在职称评审中的比例。使公共课、基础课教师能潜心钻研教学规律, 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其次, 鼓励教学工作量饱满, 评教平均得分不低于85分的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对教学任务完成优秀者给予更多的独立开设课程的权限。再次, 鼓励高职院校教师主持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可以将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成果、教学实践成果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重要指标。加大公开发表的教研论文, 公开出版的教材, 开发的教学课件或教学设备、器具, 课程建设、教学获奖, 教研获奖等在职称晋升中的比例。

(四) 提高教师收入水平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 是靠劳动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个体。教师在学院的教学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教育、奉献于社会, 也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满足自身的各种生活需要。因此, 学院要想方设法努力解决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 为了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教师的经济收入提高了, 教师的积极性就高, 学院的教学质量也就能相应得到提高。可见, 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地位是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首先, 要制定向教师倾斜的薪酬制度。高职院校的薪酬制度应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倾斜, 以保证“产学研”的教学特点, 保障培养人才的质量。其次, 要制定合理的工资等级差别, 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和竞争作用。保障性薪酬对教师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要符合社会同类人员的标准, 但差别不易过大, 否则会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教学积极性受制于各种复杂的因素, 其余子项目对教师教学积极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此, 在制定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策略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上述策略, 还应充分运用各种手段, 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树国.创造良好文化生态, 促进大学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1) .

[2]崔崇芳.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5) .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8

一、了解学生, 心中有爱, 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

2014 年, 我有幸参加了唐山市的骨干教师培训, 在《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的成长》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个学生眼睛近视, 但是家境贫困买不起眼镜, 所以他就把硬纸壳剪成镜片的形状, 然后扎上小孔, 用它放在眼前聚光, 还挺管用的。有一次上数学课, 老师站到他面前说:“这里面有西洋景吗?”此语一出, 同学们都哄堂大笑, 当时这个学生尴尬得脸上如火烧一般。无奈, 他只能用弯曲的食指替代“眼睛”, 继续抄写。老师以为他不服管教, 将他拉离座位面壁, 以至于他再也不喜欢数学课了, 最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件小事, 过几天就可能忘了, 但是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阴影。

育人先知人, 了解和研究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才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才能理解, 只有了解才能尊重, 只有了解才能正确施教。不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爱”是浅薄的“爱”, 是不牢固的“爱”。要把“爱生”和“知生”作为教师同等重要的应尽职责。“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的爱不仅独特, 而且具有神奇的魔力。对待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与批评, 不能吹毛求疵, 必要的时候应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能善言导之, 继而才能解决问题。

二、提倡小组学习, 运用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引入竞争机制, 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我将全班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小组, 在小组中,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职责, 比如:一人为书面记录员、一人为口头汇报员、一人为策划员、一人为时间监督员, 每个人各司其职, 每两个星期轮换一次。这样, 每个孩子各方面的才能都能得到锻炼。不仅如此, 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有时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 不需要老师去组织他们, 他们自己就能把小组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让学生学得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 所以学生对实践操作十分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几个圆形物品和线, 通过自己的测量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 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 授人以智慧, 给人以美的熏陶, 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 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 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 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大量艰辛的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容易的, 需要辛勤的付出。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 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 在挫折中不断总结, 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 就会使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数学学习的巨大动力, 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要认真设计好语言、课堂提问等等, 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 “跳一跳摘到果子”, 都能获得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体验, 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 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 半扶半放地帮他们走向成功。

总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 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 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9

一、英语教师必须明确主导地位, 坚持精业务、多奉献、敢创新的原则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 明确地位, 始终不渝地坚持精业务、多贡献、敢创新的基本原则, 拥有较强的自尊心, 激情饱满, 斗志昂扬, 全身心地投入英语教学, 全面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创新是我们当今经济建设中的急切需求, 创新教学更是我们实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教师职业显得格外高尚伟大, 教师的地位尤为重要, 国家需要大批合格的优秀教师, 更需要培育大批合格的创新人才。只有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方可维护教师的自尊心, 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鼓励教师加倍地工作和尽心尽力地默默奉献。

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 给予教师大力支持与鼓励, 善于发挥利用教师的特长, 及时发现其闪光点, 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英语创新教学, 推行兴趣教学法、幽默认知法和互动协作法, 全面创新, 教学相长。教师一旦在英语教学教研中摸索出教学新招, 学校应大力支持, 及时表扬与鼓励, 维持与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鼓足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对于比较成熟的好经验、好策略、好教法要广泛推广, 认真总结, 真正形成学生尊重、领导支持与社会关注的良好风气, 让所有教师主动施教, 精通业务, 多做奉献, 敢于创新, 激励他们倾心尽力地教书育人。

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是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英语教师更应该增强自身素质, 以便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尤其是依据学生求知、求实、求异、创造的迫切需要, 不断地丰富与完善自我, 强化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实现教学相长, 互促互进,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英语教师的本身任务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学会英语的方法窍门, 尽快掌握学习语言的技能, 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适用人才, 就意味着教师自身知识渊博, 技能高强, 知文晓理, 博古论今, 具备各种能力技巧。正如人们所说:“打铁需要自身硬。”尤其是英语学科, 本来就有些乏味, 加之教师自身知识贫乏, 讲授呆板乏味, 学生听得枯燥无味、疲惫不堪, 难以获得教学效益, 会直接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影响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 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振奋精神, 鼓足勇气, 迸发出最大的内在动力与积极性, 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三、调动教师积极性应注重其劳动形式的个体性与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我们应该明确教学工作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合作、相互配套活动来完善实施的工作, 尤其是英语教学中需要师生互动, 上下配合, 紧急围绕听、说、读、写这几个环节。为此, 我们要想完成这一任务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要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既要激发教师实施教学的积极性, 又要激发保护学生主动探究的信心与勇气。只凭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热情而学生死气沉沉、少心无事是不行的, 必须要双方紧密配合, 携手共进。因为我们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激发其情趣, 陶冶其情操, 激活其思维, 还要培养其健康的体魄和完美的个性, 所以必须要全面发展其劳动形式的个体性与劳动结果的集体性。

英语教学是一项周期较长的系统教育工程, 必须借助优秀的教师和聪明的学生互相配合来共同完成, 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全方位配合来实现。教师讲是个体性的, 学生学是集体性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成果必须是全员拼搏的结果, 它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而是全员全方位配合来实现的。因而, 教育成果是学校全员集体努力的智慧结晶。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 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和成绩考核等环节, 无不渗透着教师个人的心血;而在英语认知过程中也就要凸显学生集体的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对英语听得清、说得准、读得快、写得好就需要教师下工夫, 示范在先, 反思在后, 因势利导, 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广泛地用英语, 正确处理好教师劳动形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集体性这一矛盾, 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夯实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 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以便培养出更多的英语人才。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10

在警务战术课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的同时, 研究如何提高警务战术教学训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警务战术的学习训练, 既要动脑又要动手, 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体。学生在学习训练中, 既要思考怎样安全执法, 又要克服运动量与强度带给身体的强烈刺激,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很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提高警务战术教学训练的质量, 才为学生在公安一线工作中的安全执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为了便于我们的研究, 对研究的相关概念和范围进行以下的定界:警察战术: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法战斗中, 为了打赢执法战斗, 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运用的针对性方法;学生:在公安院校的学生和职业培训中的公安民警;积极性:心理学上认为是促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动力。警察战术教学训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警察战术这门课程过程中在学习认识、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和学习行为中表现的一种能够推动自己发展提升的状态。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很多,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警务战术教学训练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入手, 以警务战术教师的“理论与实战融合的魅力、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为切入点, 进行分析研究。

1 三种魅力是吸引学生学习训练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作为警务战术教学训练中具有主导地位的教师, 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无疑最重要的因素, 而警务战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个人素养, 对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理论与实战融合的魅力是一种示范力

警务战术教学训练培养的是学生执法战斗的现场处置综合能力, 这就需要学生要能理论与实践融合, 才能应对多变的现场处置环境。

警务战术教学训练要贴近实战的特点, 教师教学训练过程中, 就应该具备好的理论基础, 熟知执法战斗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规定, 依法执法;执法过程中现场环境多样, 要求教师必须有亲身体会与感悟。如散打教练员指导赛场上的选手一样, 什么时间段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状态是什么样, 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赛场上的问题, 自己有过深刻体悟才能更好地指导场上的选手。警务战术教师有现场处置的经历与能力, 有本体感受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特别是对在职的学生。当然, 作为教师来说, 理论与实战很好的融合才是真正的魅力所在。理论与实战的融合, 对学历教育的学生来说, 他们学的不枯燥, 因为教师有一线现场的本体感受, 教学训练中讲解、分析和示范会更生动深刻, 才感染着他们;对在职培训的学生来说, 你的实践可以跟他们产生共鸣, 你的理论可以指导他们今后的实践, 这才能吸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认为理论与实战融合的魅力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力。

1.2 文化魅力是一种感召力

在学生们的眼中, 警务战术教师或教官都是武官, 与普通学校脾气大、嗓门大、块头大、力气大的体育教师一样。学生从心底里已经给教师有了相应的定位。如果警务战术教师不但战术能力超群, 而且文化修养很好, 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加。

我们认为, 警务战术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就会在教学训练中形成一个较好的人文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警务战术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和必备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课上或课下的疑难问题,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警务战术教师要有超强的文化风采, 课堂上教师讲解风趣、文采飞扬, 对于学生也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例如, 某个战术动作或案例, 我们不单单深刻地分析案情, 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背景等, 这种文化底蕴的感染, 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强。因此, 我们认为警务战术教师的文化魅力具有很强感召力。

1.3 人格魅力是一种亲和力

“人格魅力, 是一个尊严、价值、性格和道德品质中特别吸引人的一种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 通常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方面所就有的非凡品质和魅力, 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 警务战术教师对教学训练的一腔热血、对教学训练内容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案例的透彻分析、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适时处理、对人生理想的积极态度等, 都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 确立警务战术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的主导地位;警务战术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都是一种表率, 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警务战术教师在理解、善待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严格的要求学生, 给学生一种亲和力, 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学生认为老师是一位豪爽、友善但是严格、公平的人, 自然会有敬仰之心。因此, 我们认为警务战术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很好的亲和力。

2 三种魅力是优秀警务战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能够吸引学生的警务战术教师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 因此, 三种魅力是优秀警务战术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警务战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变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因为教育学生不是加工、不是制造, 而是引导和培养。警务战术教师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创设什么样的环境, 与教师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2.1 具有三种魅力的警务战术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及发掘学生潜在素质

具有三种魅力的警务战术教师懂得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之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发展潜力, 据此给予科学的引导。例如警务战术教学训练中, 思维缜密的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对处置方案、计划制定等方面的思考与学习;善于言谈和应变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多引导他们对谈判和盘问的方面的思考与学习训练。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学生身上, 隐藏着天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大田里和机械旁的创造性劳动能手的素质。这些天才的素质, 只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教师这样的‘活命水’来浇灌的时候, 才能蓬勃成长, 否则就会干枯和败落”。这也提示我们, 警务战术教学训练作为学警与民警综合警务技能培养重要的途径, 教师的三种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甚大。

2.2 具有三种魅力的警务战术教师, 能够与学生建立严师益友的关系

就教师的工作性质和逻辑而言, 是不断地教导学生、引导启发学生和关心学生。警务战术教师作为专业导师, 更多的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 很少将学生工作纳入到自己的职责范围, 但传授知识过程中也不可回避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对学历教育中的学警, 因此, 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 会给学生带来希望与乐趣。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融为一体, 是警务战术教师对学生成功教育的保证。我们知道教师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自己的知识从自己的头脑中抽出来灌进学生的头脑中, 而是以自己的知识加上自己理解, 特别是我们警务战术教师, 要有理论基础, 要有实战经历与能力, 作为教学还要能够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 再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这样才能与学生有着心灵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交流, 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2.3 具有三种魅力的警务战术教师能够把握教学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警务战术的教学与训练中, 优秀的教师能够把握教学训练的广度与深度。教学训练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靠教师去设计、把握和运用, 训练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要靠教师设计与安排, 每个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水平不同, 对教学内容、教学训练的运动量与强度的安排也不一样, 利用的程度亦不同, 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训练量与强度, 警务战术教师采用的教学训练方式与方法的不同, 对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影响也不一样, 警务战术教师在教学训练活动中, 如何选择教学训练方法, 发挥教学训练的艺术水平, 也是三种魅力的直接反映。

警务战术教师把握好教学训练的广度与深度, 能够对理论运用自如, 能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去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 能够指导性的解决或解决学生学习训练、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训练也是有极大的吸引力。

3 三种魅力的养成

要具有三种魅力需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不止的学习与感悟和不断的完善才能达到, 这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过程。怎样才能快而好地培养和形成三种魅力, 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作为一名警务战术教师,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其具有三种魅力的基本。我们认为一个有魅力的警务战术教师, 首先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个有工作热情的人。这是因为有爱岗敬业的信念, 才会不断的自我充实和提高自己, 不断的开拓进取。特别是警务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要随着社会发展与现场处置案情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适应这社会和现场处置的变化。试想, 一个对工作没有兴趣、整天满腹牢骚、对学生毫无生气警务战术教师, 怎么会潜心研究专业和洞察专业发展趋势,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训练兴趣?如何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赢得学生的敬仰与爱戴?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有工作热情的警务战术教师, 才能展现出他们的三种魅力。

3.2 内修涵养, 外塑形象

有涵养的人, 使人感到严肃而不孤僻、活泼而不放浪、稳重而不呆板、热情而不轻狂、沉着而不寡言、和气而不盲从。内修涵养能使一个人的胸怀宽阔、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

作为一名警务战术教师, 涵养与形象不可缺稀少。首先是加强教师师德意识的培养。师德意识就是每一个教师要清楚自己从教的基本权利和应尽义务, 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其次是奉献精神的培养。奉献精神是一种爱, 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付出的爱。警务战术教师工作是一项很辛苦的差事, 例如在进行理论学习后, 也得去公安一线实践锻炼, 把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 把专业做强做深;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地吸取各个方面的知识, 把知识面做大做宽;要了解关心学生, 根据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教学训练方式方法, 把教学训练工作做细做好。再次是文化学习。加强文化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警务战术教师内涵的修养的重要途径。“不学无以识大道, 不学无以辩荣辱, 不学无以固根本。”今天, 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不断得学习才不会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形象的塑立, 除了要靠内涵作为原动力外, 还要注意警务战术教师的警容警貌, 试想一个自己穿着打扮都不利索的教师, 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是什么样?也就不会有言传身教的说服力。

3.3 专业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警务战术理论是对实战的总结和提炼, 然后指导实战。这就需要提高我们警务战术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 我们不仅学习警察战术学的相关理论, 还得学习军事战术学、战役学、战略学和国外的警务战术与军事战术的理论, 研究、总结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警务战术理论体系;理论来源于实战, 实战深化理论。要求警务技战术教师要到公安一线去实践, 参加公安一线的实战工作, 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深化理论, 使理论与实战相融合,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多次并在不同地区参加业务实践的同志, 可能体会过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我们怎样在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很好地进行现场执法等,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总结。

3.4 研究教育教学训练理论, 提高教育教学训练素养

作为教育者的警务战术教师, 必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工作者为了贯彻教育思想、实现教育目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对实证素材的系统加工整理而得出的系统认识。警务战术的教学又不同于一般课的教学, 学生还的进行大量的身体操练, 这就需要研究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理论, 从体能、技能、战术方法的运用训练上, 安排合适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的;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与方法;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和原则,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训练。因此, 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训练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有助于提高警务战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训练素养和教学训练质量。

4 结语

警务战术教师作为警务战术教学训练的组织者, 在警务战术教学训练诸要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训练诸要素中起穿引线的作用, 或者说, 教学训练诸要素都是通过警务战术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

我们认为, 警务战术教师深厚的的理论基础与丰实的实战经验的完美融合, 成为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基石, 具有很好地示范力, 也是学高为师的体现;警务战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知识面, 成为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助力器, 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警务战术教师的人格魅力, 成为学生的心目中的学习榜样,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具有非凡的亲和力, 也是警务战术教师德高为范体现。

摘要:警务战术作为公安院校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研究认为:作为教学训练诸要素中具有主导地位的警务战术老师, 具有理论与实战融合的魅力, 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 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有着示范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警务战术教师需要通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内修涵养、外塑形象;专业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教育教学训练理论, 提高教育教学训练素养等来提升自身魅力与教学训练效果。

关键词:警务战术教师,三种魅力,教学训练,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秉德编著.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勇编著.警察战术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1.

[3]田麦久编著.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290.

[5]郝宏奎.提升公安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问题刍议[J].公安教育, 2012 (10) .

[6]陈爱忠.论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

[7]张兵.人民警察警务战术训练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4) .

[8]郭柏林.论人民警察的文化魅力[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 .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11

[关键词]教学行为;学生姓名;教学效果

H319.3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涌现出一批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较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但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而提高教学质量则是永恒的主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重的,但决定因素还是在人,尤其是在高职高专这样一个与本科大学中学生的学情大相径庭的环境里。

一、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

高职专科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意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一现象在他们高考结束甚至于参加高考前就出现了。除了极少数是因为临场发挥失常外,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就读于本科院校是不可能的了,上大专上高职既是无可奈何,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是完全可以坦然接受的。因此,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学习既没有自信心,也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在心灵深处带着深深的自责(有的是对家长的埋怨)和失落,面对陌生的专业,未卜的前途开始了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工作高效率,生活快节奏,就业难度的增加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社会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盲目追逐,就更使得大部分高职专科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先天”上的不足,“起跑线就已经输给了别人”从而对未来的就业以及将来的人生感到更加迷茫、困惑甚至是恐懼。高职专科生重要的一个心理障碍 “自卑”及在社会中处于不为重视的阶层,由此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不如人意,聘用单位不满意。如此恶性循环,越使得高专生自暴自弃,而高职 院校教师则普遍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高专生难教而造成。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七个层次的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而对于这些从小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95后独生子女来说,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良的物质基础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前两项需要,当他们无奈地踏入高职院校后,他们最缺乏或者说最需要的实际上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虽然大部分的教师及家长能够正确看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但是来自于社会上各种各样对这些孩子在各方面的不认同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更需要我们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用真诚的师爱去温暖这些受到蔑视、鄙视而受伤的心灵。在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的要求未得到满足之前,其它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则无从谈起。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各个方面对学生所持态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可以说就变得很大了。笔者通过近几年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得出一点启发,尽量记住学生的名字,对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间接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记住学生姓名对良好师生关系和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一名教师要让学生接收其教育,积极地影响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威信和师爱不仅是保障,更是一种动力。教师的威信不是威严和权威,而是那种时刻让学生感到尊严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层面上形成的一种高尚的影响力[2],这也是师生间确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不仅仅建立在其坦荡的胸怀、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上,也是建立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关心学生等细节上。

姓名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它却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和祝愿,将伴随我们一生,所以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记住他人的名字,就是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要求学生在校园里遇见老师要问好,当我们接受学生的问候时,叫出学生的名字,问候他的近况,必然使他感动并肃然起敬,那么多同学,老师竟然还记得我,一种被认同、被尊重的感受油然而生。在课堂上能不看点名册而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姓名让他回答问题与指着最后一排的某个学生说“你来回答”效果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另外,认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至少是一种认可和鼓励,而对于成绩相对较差或者上课常常管不住自己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记住他们的名字对他们有着一种有效的管理和鞭策作用,老师一直看着我,不能再胡闹,否则又要被提问而丢人了。

当然,在高职教学课时安排中,老师课时普遍比较多,要记住大多数学生的名字谈何容易。正因为这个困难,有些老师通常以班级多、学生多为借口而放弃了这份细节的关爱。但是,即便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讲课更是各显神通、异彩纷呈,而恰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做得不够。一个学期下来,都不知道是自己教过的学生,更别说叫出学生的名字来,那又如何谈得上与学生的心灵交融呢?没有师生间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备得再好的课,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记住学生姓名的策略和办法

笔者体会到利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学生档案是最简单和容易的办法。资料上面有每个学生的照片,采用层层筛选法及面部特征来记名字。几轮下来,只要看着学生的照片就能叫出一大部分学生的名字了。也可以从班干部入手,先记住他们的名字,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再各种教学活动逐渐记住其他同学的名字。这样做,那些鲜活、独立、个性强的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好感和崇拜。为后来班级管理打好基础。另外,还可以把照片上传至自己的云空间,下班后有空就在网上把学生的档案打开看,看学生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的,家中状况如何等等。看得多了,脑海中就有了大概的印象。只要学期开始时坚持,不需要多久就能够记住大部分学生的姓名,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打好基础了。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恬译,第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子牛,男(1966-11),浙江松阳,汉,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教师教学积极性 篇12

“在教学环境中, 反馈通常指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而对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但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准确性, 所以我们经常进行的反馈是给学生纠正错误, 因此反馈通常被理解为纠正性反馈。“实际上反馈的内涵远大于错误纠正。通常反馈被分为积极反馈和纠正性反馈。积极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做出肯定性的认可。纠正性反馈是指告知学习者错误所在并提供纠错的方法或正确的答案。”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使用和重视纠正性反馈, 但是积极反馈也是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利用好积极反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动力, 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二、积极反馈的概念与作用

教师的积极反馈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肯定性的答复。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情感因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学习语言这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而教师的积极反馈恰好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因素。

三、教师在进行积极反馈时存在的误区

1.吝惜积极反馈

受中国教育“严师出高徒”这种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将这种教育方式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而许多教师对于这种方式的理解都源于传统解释。但是这种传统的解释确并不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严师出高徒”中的“严”?“教师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虽说‘严师出高徒’, 但我觉得这个‘严’是严格要求, 而不是‘严肃对待’或‘严厉批评’。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教学中, 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紧张和心理上的压抑。”可见“严师出高徒”中的“严”并不与积极反馈相向。

相反, 将“严格要求”与表扬、鼓励等积极反馈相结合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做到严格、负责也要多多对学生进行表扬、支持和鼓励。

2.选择了错误的积极反馈方式

第一, 贬低他人的表扬。“Webster将表扬分为针对个人的表扬和与他人对比的社会比较表扬。”相对于通过和他人对比的社会比较表扬, 针对个人的表扬是更好的。在班级进行教学时使用和他人对比的比较表扬, 会使被表扬的人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但是作为被比较对象的情绪却会被影响。如:“你回答的比他好。”、“你做得最好”等。这种比较式的表扬即便没有明确指出被比较对象, 却也在无形中给他人带来了压力或者心理暗示, 即“我不如他。”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针对个人进行表扬的这种方式, 慎用“社会比较表扬”。

第二, 重视能力忽视努力的表扬

“从归因的角度可以把表扬分为能力取向的表扬 (Ability Praise) 和努力取向的表扬 (Effort Praise) 能力取向的表扬是指对受教育者的能力进行表扬, 如‘你很聪明’、‘你真棒’。努力取向的表扬则是针对受教育者在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给予的表扬, 如‘你很勤奋!’、‘你准备得很充分’等。”

而努力取向的表扬能让学生知道他的努力是被关注的并且产生了效果, 这样学生会更明确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需要个人的能力更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自信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勤奋地学习语言。这恰恰是在教学中老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只有恰当地使用这两种表扬才能帮助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 低估学生能力的表扬。表扬也是一门艺术, 不恰当的表扬甚至会让人感到沮丧。教师在学生完成非常简单的任务后对其进行表扬时, 他们通常不会为此而感到高兴, 甚至有些时候他们并不愿意接受这种表扬, 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轻视, 学习能力也被低估了。这样的表扬收不到效果, 是在做无用功, 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外汉语教师怎样进行正确的积极反馈

1.选择正确的积极反馈的内容

教师给学生的积极反馈的内容应该是多多表扬学生的勤奋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的。教师给学生的积极反馈的内容要针对学生个人进行, 慎用社会比较表扬。尤其要注意不要在班级同学内部进行社会比较表扬, 这样不但伤害被比较者, 让其感到自己不被重视, 或者不如他人, 也会损害学生间的感情。

2.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积极反馈

积极反馈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就是语言反馈。这种反馈方式存在语言过于单一这个问题。我们最常见的语言有:“好!”、“很好!”、“很棒!”。这些常常挂在教师嘴边的积极反馈当然是好的, 但是积极反馈应该更加真诚、具体, 而不要轻描淡写、草草了事。除了语言这种积极反馈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采取书面语和肢体语言来进行积极反馈。值得一提的是肢体语言,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下点头都可以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有时眼神的交流比语言更有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且不可轻视的。积极反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更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积极反馈存在的误区, 进行有效的积极反馈, 这样能使学生更积极, 课堂更和谐, 教学更顺利。

摘要:积极反馈是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首先探讨了教师积极反馈的重要性, 然后指出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积极反馈时存在的误区, 最后简单地提出了怎样合理地实施积极反馈。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反馈,积极反馈,表扬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关于留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态度的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上一篇:冲压机械手下一篇:技术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