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手册(精选7篇)
教师教学手册 篇1
摘要:在外语教学当中贯彻文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如何贯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该文从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出发,指出教材和教师手册应当在文化教学上起到指南的作用,惟其如此,文化教学才能有所推进。而现行的各类教材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影响到了文化教学的进行。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学,教材,教师手册
“文化是通过社会获得的知识”(Goodenough,1981转引自束定芳:1996)。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在外语教学中贯彻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文化交际意识的做法已成为外语教师与外语教学研究者所熟知的课题。从最初结合词汇的文化知识导入(束定芳:1996,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到注重全面培养文化意识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康莉等:2005,黄瑛等:2010,李平:2010,岳红星:2010,孔德亮等:2012),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讲授语言必定要讲授与之相关的文化已经是广大外语教师的共识(蔡植瑜,邹慧民:1999)。国外的研究者如Brown(1980)也提出了文化和语言教学的结合问题。Liddicoat(2004)进一步对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文化教学始于语言教学,文化融入语言技能等一系列原则。
尽管如此,外语中的文化教学仍然存在着相当的问题。由于存在着文化定势偏见等因素,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康莉等:2005,孔德亮,栾述文:2012)。针对此种现象,许多研究者都试图找出解决的方案。李倩(2011)和常晓梅,赵玉珊(2012)设计了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侯瑞君(2003),李俊芬(2006)提出了通过提高教师文化交际能力以促进文化教学的建议。而李平(2010)和孔德亮等(2012)则提出应从教材出发,提高文化信息的传输质量。
笔者认为,教师固然是传播文化信息的中介,将固有的文化信息加以解构并传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胡艳:2011),而教材才是文化信息传播的决定性因素。教材编撰者的文化意识和观念贯穿于教材的内容选题之中,通过预设的情境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囿于自身的条件,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无法面面俱到。在相当的程度上要依赖于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书来了解所要讲授的文化信息,对于自身不熟悉或不了解的文化信息尤其如此。因而,教材(包括教师手册)本身首先应当提供准确翔实的文化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准确解读,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讲授和引导。遗憾的是,现行的众多教材及其参考书均未能做到这一点。在此仅举数例加以说明:
准确地传达文化背景信息,首先要保证信息内容的正确和完整。如果在转达中出现了错误,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接纳都将出现偏差。《大学英语·精读4》(董亚芬b:2006)第九单元“The Education of a Physicist”的作者是著名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教师用书》(董亚芬a:2006)中的作者简介虽然全面,却忽略了其日裔身份这样一个重要事实。课文的参考译文甚至未能正确地译出作者的姓名,竟然音译为“米基奥·凯科”(p184),完全成了一个欧美式的姓名。如是,课文前半部分所叙述的在日本茶园中的东方式思考就显得突兀,学生也无法从作者的日本背景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日裔身份这一关键信息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篇章内容理解的偏差。
《新编英语教程4》(李观仪b:2000)第三单元“Salvation”当中有这样一段:
“A great many old people came and knelt around us andprayed,ole women with jet-black faces and braided hair,oldmen with work-gnarled hands.And the church sang a song aboutthe lower lights are burning,some poor sinners to be saved.Andthe whole building rocked with prayer and song.Still I kept wait-ing to see Jesus.”
其中的“lower lights are burning”一句,在《教师用书》(李观仪a:2000)中被望文生义地翻译为“地狱之火在燃烧”,与其真正的意义实在是南辕北辙。“lower lights”的本义是“灯塔之光”,此句来自于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基督教赞美诗作者P.Bliss所做的一首影响甚广的赞美诗。诗中将上帝比作灯塔,发出亮光召唤在黑暗中挣扎的罪人悔改。作者Langston Hughes在此用以营造一种庄严热烈的宗教氛围,为后文的叙述作铺垫。若是“地狱之火”,则场景立即变得可怖,后面拒绝蒙召归信耶稣的痛苦的叙述就无法与前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学生对于课文中心理描写所带来的冲击力的感受也大为减弱。
文化信息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体现为讲授词汇或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事实上,语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虽然较为隐晦,但是却更为重要,对于语篇的构成往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致用英语?综合教程2》(程晓堂a:2008)第五单元课文末段中有这样一句“It’s not exactly new to say that no man is an island.”。《教师用书》(程晓堂b:2008)中译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说法也并非是全新的”,并无不妥;对上下文的理解也并不造成困难。很容易一笔带过。事实上,“no man is an island”是玄学派诗人John Donne的著名诗句。Donne在诗中对人和世界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思考,所流露出的深邃思想为后人所推重(陈嘉:1982,梁实秋:1985)。诗中另一诗句“For whom the bell tolls”更为海明威所钟爱,并选为作品题目。此句用在论述信息时代人际关系的课文当中,对人类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并将现今的论述与古代诗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感。离开了此句的文化背景,课文的结尾显得索然无味,而《教师用书》对这一重要的文化信息竟付之阙如。
以上三则都是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中选的典型例子。举此三例,并非为批评指摘教材编撰者的疏漏,在于说明教材编撰中确保文化信息正确全面的重要性。固然,作为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目标语言的文化敏感性,但是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教师无法穷尽,且教师精力有限,对教材中的文化信息一一加以挖掘整理讲授实在是力有不逮。不仅如此,当文化作为隐性文化呈现时,更加难于体察讲授,甚至本族语者都难以意识到(Hall:1991,顾嘉祖:2002)。因此,教材和教师手册作为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应将各类的文化信息尽可能详尽地加以阐述,并对教师如何讲授进行说明指导,如此才能保证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准确而全面地传达给学生,同时教师自身也从中得到了提升。
教师教学手册 篇2
教 师 工 作 手 册
(201 ——201 学年 第学期)
系(部)
教 研 室
教师姓名
职称/职务
教
务
处
制
说
明
1、教师工作手册供教师日常积累和存放教学工作资料用,并于期末由系部统一装订后作为教师业务档案归档。手册内容包括①学院校历表②教师教学任务书③学期授课计划④学期教学工作计划⑤教师期中教学工作检查情况表⑥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表⑦教师教研活动记录表⑧学生成绩登记表⑨听课记录本⑩授课教案及教学课件等,教师人手一册,每学期一本。此手册是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请每位任课教师务必逐项认真填写。
2、教师工作手册日常留存教师手中,各系部于期中收回完成期中教学检查后返还教师,于期末再次收回检查后将每位任课教师的手册内容取出统一装订后存档,教务处抽查。
3、教师请人代课须将此手册及时转交代课教师或相关职能部门,以保证记录内容的完整性。
4、“学期授课计划”一式三份,于期初审批后一份纳入此手册,一份交系(部)存档,另一份由系(部)集中后送交教务处或教学督导处备查。
体育教师如何填写学生成长手册 篇3
关键词:学生成长手册;填写流程;填写事项;填写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3-02
填写学生成长手册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常规工作,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可惜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体育教师却忽视它,甚至于把一学期一次填写手册看成是种沉重的负担,由此,派生出委托学生填写或网上下载现成的评语填写或随便写上几笔等。确实,认真填写手册是十分辛苦的,但填写手册的过程却是幸福的。只要我们真诚地说出我的看法和期望,我相信孩子和家长们也会认真地阅读,因为这些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非凡的鼓舞、激励和唤醒意义。这是一次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触摸。
一、填写学生成长手册的流程
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把这个学期所测试过的体能、技能和能力类项目、成绩和等分别填进相对应的表格里,老师报学生填写。测试项目的选择是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测试标准》来确定的。
(1)健身体能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50米、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2千克实心球、1分钟跳短绳、200米游泳等。
(2)健身技能项目:篮球半场区域内往返运球、对墙40秒垫排球、30米绕杆往返足球、双杠、单杠组合技术动作、垫上运动组合技术动作、横箱分腿腾越等。
(3)健身能力项目: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三级跳远、跨栏、侧向推铅球等。
其次,要求学生填写正确、计算准确。按照95分以上为优秀标准、85分以上为良好标准、60分以上为合格标准、60分以下为须努力标准,来进行学期总评和学年总评。
再者,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如实自我评价。同样以优秀、良好、合格和须努力的标准来操作。
最后,让学生填写:我的体育爱好与健身活动建议、同学互动性留言、体育教师写评语和家长写评语(表1)。
二、填写手册的一些注意事项
通常填写学生成长手册的对象主要有:同学填写、自我填写、家长填写、体育教师填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体育教师的填写。
1.学生自我填写
当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来填写手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填写才符合填写要求。这时,教师就应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填写评语注意点。可以建议学生通过体育课、广播操、课间跑步、体锻课来总结自己,主要从执行课堂常规、上课态度、自主性锻炼实效、做广播操的动作到位率、准确率、参加课间跑步出勤率、文明运动、安全运动等方面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语。这样操作既能避免学生在填写时废话、套话、虚假话和恭维教师的话出现在手册里。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填写上对体育爱好与健身活动的建议,这个建议是针对体育教师的。
2.同学互动性留言填写
这个环节最易出现相互吹捧性评价语言的填写、或简单应付性评价语言的填写、或嘲讽性评价语言的填写等,作为体育教师应及时性关注学生这种不良心态和评价心理,要求学生相互抱着真正的为同学获得更好的锻炼实效而提出诚恳性、警醒性、鼓励性评语来激发共同进步。
3.体育教师填写
作为学生健身最直接指导者和引领人的体育教师,应珍惜每一次对话机会,让学生看到你的评语填写最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要避免表扬语不能让他飘飘然,批评语不能使他伤自尊,不能加入个人武断性语评和盖棺定论性语评或不伦不类的套语、或不咸不淡的废话来评写任何学生。
4.家长填写
从我们每学期收回来的学生成长手册来看,每一位学生家长还是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几乎每一位家长在互动性栏目里都写下了中肯的建议。当然,这个建议主要针对自己孩子身上所出现的客观存在的薄弱体能和技能方面的问题而向体育教师提出的建议。虽然,他们所提的意见,我们早就心知肚明了,但是我们依然要感谢他们对孩子们未来健康的支持和配合的态度。
三、体育教师填写评语要做到五个“问”
1.问填写评语是否准确地描述了所写的学生,含糊其词的话不写。
2.问填写评语措词对所写学生是否得当,言辞过激的话不写。
3.问填写评语是否掺杂着对所写学生的个人好恶,盖棺定论的话不写。
4.问填写评语是否伤害着对所写学生的自尊心,讽刺挖苦的话不写。
5.问填写评语是否能够激励学生进步趋优向善,不要吝啬鼓舞性、唤醒性和激发性语言的出现。
四、体育教师填写学生成长手册的一些感悟
写学生优点要恰如其分,切莫虚情假意;向学生提新学期新期望要避免不切实际,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填写评语要自然、真实而不矫情,更要杜绝平淡或过分激情;针对不同个性学生要采用不同评价风格来评价他们;在填写评语中最好有关于该生的个性化描述,包括肯定和批评性适当建议性语评;写评语要避免蜻蜓点水式,而注重对某些运动突出或课堂常规突出或品行突出等学生,不妨浓墨重彩;填写评语要能真实性指出该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不要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不忍心写,只要对他今后身心健康成长有益处的话就应该大写特写。
另外就是体育教师如何正确面对这项额外工作的心态,假若这个“负担”让我们不爽,我们就应换一种心境来工作就释然了。这种释然就是每当学生和家长拿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手册而静静地品味时,我们也就幸福地微笑了。
参考文献:
用好成长手册 引领教师发展 篇4
浙江省镇海中学是一所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普通高中,2011年,笔者作为该校教科部门的对口专家顾问,与有关教师共同研制启用了《镇海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研训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的编制及使用过程都颇具匠心,很大程度唤醒和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主体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为什么要编制使用这样一本《手册》
《手册》由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的学校教科部门发起研制,基本的出发点便是为了更好地履行部门工作职能,依托《手册》这一抓手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在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思考这一课题,还在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和投入,浙江省于当年正式实施了新一轮教师发展培训,撇开培训内容、方式、经费保障等被外界誉为“颠覆性变革”的种种革新不论,单单要求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制订教师发展培训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这一机制如果能真正落实到位,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都十分重视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背景下,如果有一本融合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指南的成长手册之类的档案文本,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生命质量无疑能发挥重要作用。
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生涯默默无闻、中规中矩,能脱颖而出成为名、优、特教师的少之又少。但在笔者看来,每个教师看似平凡的工作其实都蕴藏着专业成长的丰富矿产甚至宝石,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珍惜这笔财富,是否能有意识地进行挖掘、打磨、串联、升华,而不是随意浪费或任其流失。遗憾的是,在不少学校和教师身上,我们看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的、粗放的状态中:学校层面缺乏有效的引领,即便有一些规范要求,内容形式也不为教师所好所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而教师大多也疲于应付繁杂的教育教学事务,囿于发展视野和职业追求的限制,很少也无法自觉而清晰地对自己的职业生命作一个系统的建构,很多时候是怀着“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年算一年”“评上高级万事大吉”的自甘平庸、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态。这样的职业心智和行为模式无法使教师领略高层次的专业之美、职业之美,会流失掉太多的工作生涯中宝贵的矿藏宝石。
基于这样的思考,也为了适应浙江省中小学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对校本研训内容有效性和管理规范性的新要求,笔者与学校有关教师参考了其他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编制了《镇海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研训手册》,作为今后学校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及取得规定学时数的凭据,更重要的是试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指南,留存宝贵的文本资料。如果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比作树木的生长,那么一学年一本的专业成长手册就是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年轮。
二、这是一本怎样的《手册》
《手册》很薄,A4开本,白色铜版封页,简洁沉稳。扉页上的一段“教科寄语”,用散文化的语言刻画和解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美丽韵致,温情脉脉中不失理性,有提醒、有劝诫、有要求、有展望,旨在触发教师或许已经麻木、或许从未体验过的职业情感,也使得《手册》少了些居高临下、公事公办、管理与被管理的冷漠与僵硬,呈现出温暖、关切、和谐的色调,拉近了学校职能部门与教师之间的心灵距离。之后的前言和目录则简要介绍了《手册》的内容分布、操作要领,教师从前言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论述以及目录中各项专业发展内容的罗列已经可以获得关于专业成长的较为系统、清晰的整体概念,这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学习。手册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手册》的正文分“我的成长规划”“我的成长历程”“我的成长收获”三部分,可称为“成长三部曲”。
“我的成长规划”在《手册》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一般放在每学年开始前完成,每位教师在分析个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规划自己本学年的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及相应实现路径,年度计划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目标引领方向、凝聚力量,规划明确路径、集聚资源”,而这一点往往是传统的档案文本甚至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所欠缺的。成长规划又分三块内容:“现状分析”明确要求从优势、劣势、机会、资源四个维度着眼;“学年成长目标”要求以要点形式预设本学年最需要提升的几个方面或最想达成的几个目标或最想做的几件事情;“我的成长路径”同样要求以要点形式分析出将如何自我改进与突破,如何利用或赢得学校、社会、家庭等的环境资源和社会支持。
“我的成长历程”为《手册》的主体,按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大致设置了精品课堂、听评课记录、主题教研活动、专家讲座、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建设、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碎思、实践偶得、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等11个项目17个板块,贯穿教师整个学年的工作,覆盖了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领域,体现了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教育碎思、实践偶得、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等项目的安排能够把教师处于散发、偶发状态的理念感悟、教育智慧等明晰并固定下来,有利于推动个人教育思想体系的逐步建构。17个板块有些为必修,有些为选修,每个板块对应一定的学时数,教师只要修满24学时即为合格,但学校建议各位教师参加所有的研训内容。
“我的成长收获”是教师对整学年个人成长和校本研训进行总结、评估和反思、展望,并简要罗列本学年的一些重要成果和关键事件。学校师训部门将在最后一页签署评估意见,判定该教师是否能获得校本研训的24学时。
整体而言,《手册》的编制遵循“规划—行动—总结”的逻辑思路,我们建议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扎实的行动认真参与各项研训活动,经过反思总结再择其精要登记于册,并充分挖掘、放大其成长价值,作为自己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标志性事件或重大成果,作为自己职业生命历程清晰的年轮和坚实的台阶。我们期待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从量变走向质变,实现个人职业生命的螺旋上升。我们坚信,当教师一次次达成自己的预设,他们一定会体验到拔节生长的快乐,一定会有脱胎换骨的美丽蜕变。
三、如何用好这本《手册》
《手册》实质上为一种反思性作业,就是帮助教师及时捡拾、加工、收藏职业生涯中的精彩点滴,这本质上是一个行动、反思、精致、卓越的过程。每一板块要求填写的空白区域并不大,而且均要求以要点的形式加以记录,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看似为教师“减负”,实际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因为我们不主张教师即时抄录相关活动的全部信息,而是希望教师能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经过反思、比较、沉淀之后将最深刻、最精彩、最具成长价值的内容留存下来,要点式记录更能锻炼教师的精加工水平、提炼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手册》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我”的角色和地位,每一个研修项目都以“我的”为前缀,无形中对教师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内驱动力。的确,教师专业成长应是一项自主、自发、自觉的个人行为,应是一项融合了行动、反思、研究、阅读等在内的综合性自我塑造工程。当然,它需要付出艰辛努力,需要外界制定一定的标准规范、一定的操作流程帮助“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理念和行动。
在推进教师用好《手册》的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舆论氛围的营造。《手册》的扉页和目录就传递了学校管理层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起到了价值引领的作用。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增强教师对《手册》的认知和认同,不将手册视为令人讨厌的“折腾”和额外的负担,而是真正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发展轨道。
二是设计和实施好各种校本研训活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实践平台和有力的专业发展支持,促进教师深挖广拓自己的专业发展领域,使得他们有东西可研究、有好东西可加工。
三是提出过程管理和终结评价的标准要求,切实执行“填写《手册》不符合要求扣除每学年一半校本培训学时”的规定,对于填写质量较高的《手册》则进行评奖和展示。
教师教学手册 篇5
功能实现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及选课题,指导的过程管理等。实现课题的无纸化管理,让指导教师可以时时看到所带学生的设计进程,方便教师、学生及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效率。毕业设计管理流程
一. 角色任务
1.教务处权限的管理教师:①论文指导代码的维护 ②过程的监控管理。
2.教学秘书:①专业计划管理课程名称的增加和设置 ②指导论文教师资格审核。
3.教师:①网上申报论文选题 ②个人信息维护(方便信息统计和与学生沟通)③确认选题学生 ④论文过程指导⑤成绩评定。
4.学生:①论文选题 ②个人信息维护 ③与指导教师沟通并提交周志 ④提交论文等资料。
二.代码维护
进入实践管理—>毕业设计(论文)代码维护,维护各项代码,如下图
这项工作由教务处权限的管理教师负责维护。
三.后台控制设置
教务处权限教师:进入实践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控制设置,如下图,注意时间:
教学秘书:在做专业计划管理时“是否毕业设计”改为“是”,否则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无法选择专业。
指导教师资格:实践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资格审查,如下图,通过右键设置教师资格:
四.教师网上申报课题 以教师身份进入后,如下图所示 操作流程如下:
1.首先登录系统:
输入网址:http://jw.jluzh.com 输入用户名(即职工号)及密码,身份选择教师,登陆进入系统: 如下:
进入系统后,操作“毕业设计(论文)”模块
2.教师申报题目
点击“教师申报题目”,进入申报操作页面:
选择题目:
点击“从题库选择题目”按钮:增加题目。如下
点“增加”
点击“保存”后,题目自动进入下面的题目群中,再选择刚才增加的题目,点击“选择”
后,如下:
接着填写下面的关于“立题审核表”中的各项要求后,申报结果如下:
申报过程结束,等待系及教务处审核。
3.教师个人信息维护 点击“教师信息维护”,进入操作界面,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就是毕业设计学生可以了解该教师,及选题后可以了解该教师联系方式。
维护好信息,方便与学生沟通。
五.教师申报课题审批:
1.系教学秘书以自己用户及密码进入系统后,选择“实践管理”模块下的“毕业设计/论文”菜单,进行操作:
进入后:
在以上界面中,可以按照论文题目及教师进行模糊查询,查出教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记录,进
行审核,要审核请选择右键。
在审核过程中,可以在记录中填写自己的审核意见,填写完毕后,点击位于右下角的“意见保存”按钮。
2.教务处审核。
六.学生网上选题目
操作流程如下:
1.学生登录系统后,在如下菜单中进行毕业设计的操作:
2.学生选课题
在以上这个界面中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七. 管理学生
1.教师确认
操作“毕业设计(论文)”模块,教师确认学生
选择确认或拒绝学生
确认接收学生后,即可以进行论文的指导及周志的管理。
八.学生维护周志
1.在如下页面维护周志等相关数据
周志维护:
(注:学生每次提交的周志在教师没有回复前,学生可以修改,学生修改不了教师回复完的周志。如果有必要补充修改,学生可重新提交一份周志,但系统统计周志的篇数时不累计总数。)
九.答辩、成绩评定
十.成绩录入
教师教学手册 篇6
我园的家长大多都是高学历的大学老师, 由于科研教务繁忙大多数孩子都由爷爷奶奶来带, 而家长本人偶尔的接送也都是匆匆忙忙, 很少和老师有深入的交流, 所以每月的幼儿成长记录手册是这些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生活的最重要的方式。但是他们又不仅仅满足于看到成长记录手册中孩子在园的照片以及绘画、手工作品, 他们更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生活、学习细节的文字观察描述以及客观的分析评价。
口头交流虽能及时地反应孩子在园的表现, 但是针对我们家长的现状他们没有时间进行面谈, 有时我们教师就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 但是反馈不是特别明显, 很多家长一忙转身也就忘了, 而幼儿成长记录手册就给教师和家长提供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手写的文字对于家园双方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一, 从习惯上说, 人们对文字信息的重视程度要高于言语信息, 作为大学老师的家长也是一样。同样的信息, 文字对人的刺激作用要大于言语, 更容易被家长重视和接受。
其二, 谈话受情景制约。我们在与家长进行谈话时, 如果家长此时心有所系, 那么肯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来阅读, 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
其三, 书面语言可以反复修改, 教师更容易精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同样家长可以反复阅读才能充分地理解教师的真正意图, 这更是言语表达方式无能为力的事情。
2 幼儿成长记录手册中教师与家长文字交流的现状
幼儿成长记录手册每月在家园之间交流反馈一次, 由老师先描述幼儿在园的情况, 然后再由家长写反馈以及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 往往流于这样一些形式。
2.1 否定型的交流
教师对幼儿的负面评价较多。如“您的孩子教学活动时总是要离开位置, 点心、午餐总是边吃边玩, 午睡时还常常影响旁边的小朋友, 希望家里配合努力改正。”这样否定性的评价会伤害家长自尊心, 一方面会引起一些易怒心急型的家长会焦虑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对待孩子, 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家长的对立情绪, 这些家长眼里孩子是最棒的, 老师的评价让他们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从而对老师持怀疑态度, 与老师产生隔阂。
2.2 笼统型的交流
教师对孩子的评价笼而统之, 空泛无物。如“您的孩子在生活中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 在学习中积极、主动, 表现认真。”用总结性的语言概况幼儿的表现, 缺乏真实的情景记录, 让家长难以准确深刻的了解孩子在园表现, 难以建立起孩子鲜活的形象, 从而使家长感觉幼儿成长手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 没有实质意义。
2.3 片面型的交流
教师反馈给家长的都是学习方面的内容。如“您的孩子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 会在同伴面前大胆的念儿歌、唱歌表演, 绘画手工能独立完成, 希望继续努力变的更优秀。”这种只重视学习信息的反馈会诱发家长观念的偏颇, 造成家长一味重视孩子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 而忽视孩子情感的培养, , 产生重智商轻情商的不良后果。
2.4 建议型的交流
教师对孩子描述的建议粗糙空泛, 无的放失。如“希望宝宝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午睡习惯, 希望在活动中能遵守规则, 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这样的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家长对这些很茫然, 孩子怎样才算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应遵守哪方面的规则?怎样的进餐习惯才算良好?家长不知道具体在哪些方面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因此, 这样的交流不是有效的沟通。
3 探索适合本园教师与家长文字交流的策略
针对以上成长记录手册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教师要做到且行且思, 践思践行。让表面文字的交流成为家园双方心灵的对话。
3.1 真实性的交流
作为家长, 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一切细节, 是否吃饱, 大小便是否顺畅, 是否开心, 与小伙伴相处是否友好, 这就需要教师用最直接的自然观察法将孩子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如“您的孩子吃饭的时候能够一手拿勺子、一手扶着碗, 一口菜一口饭的吃, 桌面上保持的干干净净;上厕所时能够遵守秩序排好队上厕所, 能自己提拉裤子, 做好便后洗手;集中活动时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倾听, 有问题积极举手回答, 注意力能保持15分钟”这样细致的描写能让家长勾勒出孩子栩栩如生的生活情境, 能引起家长的情感共鸣, 对老师敬业工作的敬重。作为老师如果对每一个孩子都这样面面俱到, 这样并不现实, 因此我们提倡班内老师分工合作, 如本月一位老师观察班内男孩子并做记录, 另一位老师则观察女孩子做好记录, 下月就交换观察。总之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到心系孩子、留心观察、用心捕捉, 才能正确传达孩子的言行细节。
3.2 针对性的交流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有些乖巧懂事, 有些调皮捣蛋, 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时要遵循孩子的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才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诚意, 从而让双方的沟通能坦诚有效。《指南》中也讲到“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 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在手写手册时, 也要考虑家长的个性倾向、育儿观念, 语言也要讲究艺术。如有的孩子调皮捣蛋, 家长又是娇纵溺爱, 那么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 在充分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再提建议。“您的孩子非常有礼貌, 早上入园傍晚离园总是笑咪咪的和老师打招呼, 您的孩子也特别热心, 保育员老师在收拾餐具时总会帮助整理, 户外游戏的时候玩的特别开心, 可是有时在户外活动时会带动几个孩子躲避老师的视线, 离开群体进行模拟的打斗游戏, 好几个孩子都被打哭了向老师告状, 如果在家也有这样的行为, 希望家园一致教育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这样改变告状为主的交流方式, 能够让家长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赏识和关注, 从而让家长在手册上的留言更加的积极。
3.3 全面性的交流
全面性的交流首先需要教师做到观察孩子。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提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教师不仅要观察孩子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不仅要捕捉孩子偶发、典型的行为表现, 更要关注幼儿稳定的行为特征;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弱势项目, 更要关注幼儿的优势项目。如“您的孩子在生活中能自己吃饭、能自己大小便、能自己穿脱衣裤与鞋袜;在学习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述, 能大胆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美术手工作品, 能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在与同伴交往中, 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 不吵架、不打人, 懂得分享好吃的东西给小伙伴们吃”。这样让家长对孩子从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社会交往方面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个全面的认识, 拓宽家长的视野, 让家长不局限于对孩子学习认知的关注, 让家长明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3.4 可操作性的交流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老师可以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向家长提出配合的具体建议。如“在倾听故事时, 调皮的宝宝会东张张西望望, 区域活动时, 好动的宝宝从来都没有选择过阅读区, 建议爸爸妈妈每天晚上抽出半小时时间给孩子讲讲故事, 并问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陪孩子看看书,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阅读习惯”这种对症下药式的交流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有助于落实家长的行动, 孩子家长在反馈时就写到“我们工作繁忙, 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 却忽略了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周末我们带孩子去书店买了孩子感兴趣的绘本, 每天不管多累都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 坚持了两个多星期了, 这几天我们惊奇的发现时间没到孩子自己从书架上拿书看, 认真的小模样真讨人喜爱, 谢谢老师给我们的建议, 今后望老师多多指教”。诚恳的建议促使家园双方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幼儿成长手册》家园之间的文字交流具有针对性和纪念性, 能够就每个幼儿不同的情况作好家园之间及时地沟通和商讨, 是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幼儿在不同环境中表现的窗口;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载体。这种交流不但可以明显地看到家园双方的沟通轨迹以及孩子的成长变化, 还可以提升家园双方的信任感, 使家园联系透明亲情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曲新陵, 章丽.以《成长记录册》为载体, 探索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09) .
[3]王春燕.对幼儿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审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 (12) .
[4]蔡丽萍.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实施幼儿成长记录手册的一些体会[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7 (06) .
[5]张艳.幼儿园小班成长记录册的探索与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1 (05) .
教师教学手册 篇7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研究手册》第4版与第3版研究主题和具体内容的比较,揭示美国教学研究的进展和动向,以期对中国的教学研究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教学研究的进展和动向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与第3版相比较,美国《教学研究手册》第4版的主题和内容呈现以下特点。
(一)教学研究的主题相对稳定,突出了教学政策和教师教育研究
由表1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教学研究的主题呈现出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1.相对稳定。两版都包含教学活动构成要素(教师、学生、学科)、教学活动的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等主题,在拟出版的第5版中,建议的主题也包括这些内容。这反映了美国《教学研究手册》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继承和积累的意图。
2.突出教学政策和教师教育研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21世纪,出于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教师教授的内容更难,学生差异性大。这对教师素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进行改革。因此,在第4版中,教学政策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师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来进行。
(二)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和发生位移
由表2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出现了以下变化特点:
1.理论基础得到了拓展。第3版主要涉及教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第4版涉及的教学研究理论基础包含更广泛的哲学社会思想资源。编者试图提供更广泛、更包容的框架。这说明教学研究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思想的影响。
2.理论基础发生了位移。第3版教学研究的范式主要是过程—成果范式,关注教学行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实证主义的科学立场。在第4版涉及的教学研究范式中,以关注教学方法手段有效性为目的的科学主义范式和以关注教学目的合理性、教学公正为目的的人文主义范式作为两章,分别呈现。其中,科学主义范式被编者称之为“传统范式”。这反映了教学研究范式在由科学主义范式向人文主义范式转变。
(三)突出了教学研究质性方法的地位,定量和质性方法的结合成为趋势
由表3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教学研究方法出现了以下新变化。
1.教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从篇幅内容来看,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对质性研究方法的介绍明显加大了比例,突出了质性研究方法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编者在书中还列举了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在1997年对教学研究刊物方法运用的调查。结果表明,9.4%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了定量方法;57.4%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了质性研究方法;33.5%的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了混合研究方法。[4]
2.定量研究的技术取得突破,转向教学政策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在教学研究中地位突出,这并不是说定量研究的方法在教学研究中就不重要了。相反,定量研究的要求更高了,需要基于大规模的数据资料做复杂的统计分析。定量研究更关注教学效果的比较和定量研究结果的元分析,其结论往往被教学政策决策者所倚重。
3.质性研究突出了方法论的研究。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对质性研究方法的介绍进一步突出了质性研究的差异性。鉴于质性研究的不一致性,编者分多章分别做了介绍。同时,编者突出了对质性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对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合法性做了深入分析。
(四)突出了学科教学研究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
由表4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学科教学的研究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
1.学科教学研究的位置提前。学科教学研究在第3版中放在第5部分,第4版中放到了第3部分。
2.学科教学研究的篇幅加大。学科教学研究在第3版中占10章内容,在第4版中占到14章内容。并且,在第3版中,学科和学段教学的研究是合在一起的,第4版为了突出学科教学研究,把学段研究作为单独的篇章从学科教学研究中分离出去。
(五)对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更加突出多元性
由表5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对学生的研究更加突出了学生差异性的认识。第3版中主要提到了学生的语言、智力和生理的差异,第4版中突出了学生的种族、性别和文化的差异。这反映了西方社会由于全球化带来的移民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教育民主公正的要求。
(六)对教师和教的研究突出了教学工作的社会背景和知识要求
由表6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有关教师研究的内容呈现以下特征:
1.教师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心理学转向社会学、伦理学。从教师行为与认知的研究转向教师工作的社会背景和知识要求的研究,突出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2.教师研究的主题从教师行为、认知过程转向教师伦理、教师知识、教师组织和教师变革。
(七)对教学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突出教学与文化的相关性和文化多样性
由表7可见,与第3版相比较,第4版教学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突出了教学与文化的相关性。第3版虽然以教学的社会和制度背景为题,但3章中只有1章直接谈到教学文化,其余2章与文化没有直接关联。第4版明确提出了教学与文化的相关性,主张为学生提供与其家庭文化、同伴文化相一致的教学,以便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公平。
2.从教师文化到课堂文化,突出了教学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第3版谈到的教学文化主要是教师文化,关注教师的主观世界,教师如何理解自身的工作以及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智慧。第4版中的教学文化则谈到了家庭文化、学生同伴文化,反映了美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文化多样性的要求,突出了教学文化的复杂多样性。
3.从文化作为阻力到文化作为动力和资源。第3版对教学文化作用的认识主要是把文化作为一种阻力、抵抗力,要求教学政策制定者要考虑教师的观点,避免教学改革的措施不为教师理解和抵抗。第4版则把文化作为动力和资源,认为校外的非学术经验对教学成功有重要作用,主张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在与家庭成员、邻居、同伴交往中和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教师要密切与校外人员和社区的关系,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机会,促进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真实的和高水平的学习。
二、美国教学研究对中国教学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的教学研究分为一般教学论研究和学科教学论研究。一般教学论研究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者进行,侧重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和教学过程的原理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以掌握科学知识为目的,以教学过程的认识论为原理,以教学原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为基本范畴的理论体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主要由大学各院系从事学科教学法的研究者进行,侧重研究具体学科的教材与教法问题。这两支队伍尽管有形式上的联系,但无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的教学研究相比,中国教学研究的优点在于:系统地阐述了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揭示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为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提供了一般原理和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缺陷:重过程,轻构成;重一般,轻具体;重实践,轻理性;重思辨,轻经验;重教轻学;重知识获得,轻师生发展,等等。
基于与美国教学研究成果的比较,笔者对中国教学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拓展教学研究的主题,突出教学构成要素和教学政策研究
改变中国教学研究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同时,应关注教学政策研究,为教学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2.拓宽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过于依赖哲学、心理学基础,转向从生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全面揭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为教学活动的施教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
3.关注教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提升教学研究的科学性
加强教学研究中定性、定量方法和混合方法的运用,突出教学研究的证据,提升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使教学实践活动建立在可靠的证据基础上。
4.突出具体教学研究
加强学科、学段和不同学生的研究,突出教学的差异性。如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教学过程的差异,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差异,处境不利学生的教学差异,大、中、小学教学的差异,等等。
5.整合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对话与交流
目前,国内的学科教学论工作者、一般教学论学者、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以及教师教育研究者都在开展教学研究,但是彼此之间互不对话和交流。借鉴美国《教学研究手册》的做法,我们可以整合研究成果,促进各方的对话和交流,以便为教师提供可靠的教学知识。
6.考察教学文化差异,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育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关注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种族、地区文化背景的差异,把教学活动和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制约性和为学生发展提供的可能性。
摘要:对美国《教学研究手册》第3版、第4版内容的比较发现,美国教学研究:主题相对稳定,突出了教学政策和教师教育研究;理论基础发生位移和不断拓宽;质性研究方法地位突出,定量和质性方法的结合成为趋势;学科教学研究地位突出;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更加突出多元性;教师和教的研究突出了教学的社会背景和知识要求;突出了教学与文化的相关性和文化多样性。
关键词:《教学研究手册》,教学研究,美国
参考文献
[1][4]Richardson,V.(Ed.).Handbook ofResearch on Teach-ing(4thed.).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1.152~153.
[2]SAGE Publications.Editors Appointed for AERA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0,39(6):497.
[3]SAGE Publications.Call for Editor Proposals:Handbook ofResearch on Teaching,Fifth Edition:Deadline:March 1,2010.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9,38(8):652.
【教师教学手册】推荐阅读:
《中国教师教学手册》06-08
教师手册07-10
教师发展手册10-14
教师班级服务手册11-10
新教师成长手册11-10
新入职教师手册06-07
素质评价手册教师评语08-16
小班学生家园手册教师评语09-06
初一学生报告手册教师评语09-22
教学竞赛下教师教学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