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2024-12-12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共10篇)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篇1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错题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错题”在课堂上生成“精彩”。

一、巧用错题,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工程问题教学中,学生在解答:“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时,学生根据通常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说明算理。接着老师诱导学生回答“: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那么需要是多少天?“”12天。”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起来。“是吗?你们计算了吗?” “这还用算!”嘴上是这么说,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算了起来。 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一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 “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 “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 “错题”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二、正视错题,增加学生信心

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题。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了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 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 时,老师让一个学生上台指出弹簧秤上“1千克”的位置,但他指错了,老师又另外叫了一个学生上来指但是并没有让他回座位,而是在第二位学生指对后,再让第一位学生指出“2千克”在哪,等他回答正确后才让他回到座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也给他们增加了信心。

三、智导错题,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教完《乘法》时有这样一道题:两行树,一行6棵, 一行4棵,一共种了多少棵?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发现学生错误率挺高,有四个错误算式(1)6×4=24(棵);(2)2×6=12(棵); (3)2×4=8(棵);(4)2+4+6=12(棵)。显然学生是受了解决乘法问题的思维定势,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 乱凑数列式。这种错误在教学的预设之中,老师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讨论交流,重新分析题意,找到出错原因, 还达成共识:以后做题要多读多想,不可胡乱凑数列式。本来到此可以说比较完美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老师觉得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又一个良机。于是指着黑板上的四个错误的算式,继续引导学生:根据这4道算式,你能编出与题目类似意思的问题吗?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起,,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多时,结果就出来了:(1)有6行树,每行种了4棵,一共种了多少棵?6×4=24(棵);(2)有2行树,每行种了6棵,一共种了多少棵?2×6=12(棵);(3)有2行树,每行种了4棵,一共种了多少棵?2×4=8(棵);(4)有3行树,一行种了2棵,一行种了4棵,还有一行种了6棵,一共种了多少棵?2+ 4+6=12(棵)。由书本上的一道题,引出了4道类似的题目,丰富了教材资源,让学生在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捕捉错题,优化课堂结构

错题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题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题是十分正常的。我们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善于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优化课堂结构,及时调整教学流程,利用错题资源,让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错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待学生的“错题”,对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课堂结构。总之,数学错题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摘要:学生错题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篇2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题目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待学生的错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却会出现许多相似的错题现象,合理开发利用好学生的错题资源,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每位教师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语文 错题 资源开发 成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更是一种尚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进一步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就可变“废”为“宝”,将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一、研究的缘起

1、语文错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

小学生做语文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完善,语文做错题应属于正常现象。事实表明,人人均有可能做错语文题,只有错多与错少的区别,没有“不错之神”。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允许他们犯错误,人只有犯了错误,在错误中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成长。同理,在语文学习中做错题也可算是小学生的权利。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题,分析错因,及时订正,反复复习。

2、错题是教师上课时开发语文资源的重要内容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纠错研错,反败为胜;也可正误对比,探误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学生错题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做题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错误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让错题“变废为宝”„„总之,语文错题完成可以成为教师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错题: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有错误的语文题;它包括书面的、口头、操作三类,又可分为课内与课外两个层面。

教学资源:在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讲、阅读、研究、实践等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自然与动态生成的可用来“利教研学”的信息来源。

开发:开启、开拓,发现、发掘,以便于利用或达到利用的目的。

三、课题的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从情感准备状态来说,布鲁姆认为,学生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期望,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情感准备状态;学生对某些学科感兴趣与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校期间形成的;如果学校能给学生成功学习的经历,学生很可能会对认知或情感目标都抱积极的态度。显然,通过对错题的诊断与辅导,首先可以让学生克服以往学习的误区,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教师的辅导和关注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知识准备状态来说,学校中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后面的学习任务都是建立在前面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如果前项学习任务中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像滚雪球一样。他们的成绩水平和学习速度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教学错题进行诊断和辅导,以便提高学习语文的效果。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无疑对本课题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言语—语言、音节—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交流与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每个人还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方式。它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强调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它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观”,主张多维目标、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样方法的形成性评价来取代单一的终结性卷面评价。这些观点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3、课程改革新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其基本出发点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语文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语文学习情境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的课程资源。”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的要求,并且高度概括了这种开发利用的特别应是“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各种有效资源,语文错题就是其中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关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论述: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其目的是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包括失败的教训)。学生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环境中,视野开阔,接触面广,知识丰富,表达能力也强,他们的知识信息(包括错误)和一些技能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纳入教学中来。因而,教材不再是那本“以人为本”的课本,而是以课本为起点的资源利用,资源开发和资源再造。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对象

(一)研究的目标

1、探索将“语文错题”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操作要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深化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弄清造成“语文错题”的相关要素及主要原因,探究小学生(为主)、教师、家长“预防或纠正语文错题”的有效策略,以便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素养、教师的导学水平与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应提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各年级常见“语文成语错题”的类别及示例

2、巧用“错题”开发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微型案例研究

3、探索小学生自我纠正“语文成语错题”的新颖、可行、有效方法

4、小学生成语题(概念题、选择题、填空题„„)常见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三)研究的对象 某实验小学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书籍、报刊、网络中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同类研究的动态,借鉴已有成果,寻求新的生长点,进行深入研究。

2、调查分析法

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在自然状态下调查,整理归类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分析形成原因。

3、案列研究法

有选择有代表性的错题,将它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进行案例研究,从不用方面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教训,探究造成错题现象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经验,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善、运用及推广。

4、行动研究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行为,以提高实践运用的价值。

5、个案研究法 从各类特殊学生中确定若干个体为个人个案;若干“同质或异质小小组”为团体个案,分别进行跟踪调查,横向与纵向对比,追因疏导,探究“防错题,纠错题”的有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收集整理错题。收集整理错题,是把错题变隐性资源为显性资源的开始。学生做作业,包括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各类测试等出现的成语错题专门用一个本子抄录下来。教师经常性检查学生的错题登记本,检查他们是否及时登记,是否有漏登错登的情况,培养他们养成及时主动收集错题的习惯。

二,正确解答错题。

1、表演式解答

借鉴综艺节目的启发,灵活运用表演猜测掌握成语。如“坐井观天、一刀两断、相依为命、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饼充饥、望眼欲穿、望梅止渴”,引导做对的学生上台表演,以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演出每个成语的意思。

2、幽默问答式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愉悦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将学生抄录的一些成语幽默地组织在一起,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回忆。如“最大的地方有多大?”(无边无际、一望无际、漫无边际)

3、神话、寓言、典故式等成语故事解答法 许多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让做错的学生自己探究成语的出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扩大眼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根据错题本创造性地编发题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多次解答同一个题目之后,可能会把答案熟背下来,也可能因为机械重复而产生倦怠心理。而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来说,如果仅仅局限于正确解答前期错题,不一定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习惯于正确解答前期错题的基础下,如何消除重复练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错题登记本发挥更大的效益,是我们要着手解决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方案是研究的蓝图,直接关系课题研究的成败,首先,我们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确定研究项目,选定了研究方法,进行了前测调查,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开展“某实验小学学生语文成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某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成语教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4)、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

主要工作:制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制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形成了阶段报告和论文。

在实施验证阶段过程中,课题研究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五个环节为研究目标;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设计、学生个案记录”等作为形式;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标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全程记录,在反思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珍惜学生探究的成果,建议学生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保存。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结合,将探究伸向广阔的生活课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纠错本和探究心得与同学分享。课题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之整理出来形成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教案等。主要表现为: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综合性研究成果。(2)、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检测工作。(3)、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4)、申请结题。

(二)预期成果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论文汇编、典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学生个案分析等,以及部分学生作品,如成语纠错本集等。

八、课题的先进性和特点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教师、家长都一致认为学生做错了题目就是学生没有学好一门课程,甚至有些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打骂,“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错,上课瞌睡了吧?”“怎么学的,这书白读了”,“昨天刚学的就忘了”等等。假如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错题不加以引导和利用,那么当学生再次遇到这些题目时,还是会继续错下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很难有提高的。对错题不闻不问是糟蹋错题资源,学习当然难有进益。把错题只是作一般性订正便抛在一边,是对错题资源的低效利用。本课题旨在通过把学生语文成语学习中的错题资源加以利用和开发,使其变废为宝,使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另一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利用错题资源,有助于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成绩,有利于让学生跳出题海训练的怪圈,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文错题”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一大创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而将“语文错题”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应随意加以指责和严肃批判,要树立正确的“错题观”,宽容错误,善待错误,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这是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课堂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收集和利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错解问题资源进行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错解问题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弥补学生的“不足”为教学目标,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初中科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3

一、以错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现在的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对很多自然现象感到既陌生又新奇,所以在错题分析过程中想法颇多。

例如,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错解:选C,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兔子毛色有变化,则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白兔被覆冰块,导致温度过低,为了减少光的反射,多吸收光能,发毛变为黑色。表明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正确选项为A。

师(追问):此兔子生下的下一代毛色为部分黑还是全白呢?

生1:黑的,性状会遗传。

生2:白的,基因没变。

生3:黑的,变异。

(对这个话题学生兴趣很浓,讨论也变得激烈了。)

师:刚才讨论时我们发现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其实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将同一红薯的藤分别种在山地和农田中,结果山地红薯和农田红薯相比个小、凹痕多。山地红薯与农田红薯性状的不同正是由于山地和农田土壤的土质、水分、养分等不同而导致的。甚至有些植物同一植株会结出不同性状的果实,如右图所示。

师:因外界环境作用而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由染色体、DNA或基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才可以遗传到下一代的。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外界环境(因素)去影响生物性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如无籽番茄、无籽西瓜的种植。

通过纠错,联系实际,使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以错悟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科学解题中出现的某种错误就反映了学生科学认知结构存在着与此相对应的某种问题或缺陷。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的错误,就可以找出错误的原因。

例如: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U型管A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 。

错解展示1:因为产生了气体,瓶内压强大。

错解展示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把气体压往U形管。

错因剖析:以上两种解答都是错误的,学生以为气体增多或气体密度变大才会挤压U形管A端。这样的解答也暴露出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着缺陷,且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补充完善,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只能考虑到问题的某一方面,而不能顾及问题的全面性。

此时,教师应先给予学生阐述各自观点的机会,让他们将错误想法统统表达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的想法过于简单、欠于思考,同时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的错误想法具有合理的成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U形管连接的是锥形瓶,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会到达锥形瓶,所以U形管A端下降的原因不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O2引起的,也不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把气体压往U形管,而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使锥形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引起的。

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对气体气压这一知识结构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气体气压变大可能是气体的量增多、密度变大引起的,也可能温度升高导致气体体积变大导致的。基于这样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全面地去考虑问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三、以错促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错题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近,我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实例,学生在解答下题时出现了两种方法:

例如: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灯L上标有“18V18W”的字样,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15V,电流表所选量程为0~3A.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2.5A.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距a端3/4ab长度时,电压表示数为15V.则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断开开关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灯L的最小功率为()

A.0.5WB.3.75WC.5WD.6.48W

学生的解题过程:当开关S闭合、滑片P移到a端时,灯L和滑动变阻器并联,

∵灯正常发光,∴UL=U=U额=18V

灯丝电阻:RL=U2额∕P额=(18V)2∕18W=18Ω

此时通过灯的电流:IL=P额∕U额=18W∕18V=1A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R=I-IL=2.5A-1A=1.5A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R=UR∕IR=18V∕1.5A=12Ω

当开关S断开、滑片P移到距a端3/4ab长度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R′=3∕4×12Ω=9Ω

解法一: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灯两端的最小电压:UL=U-UR=18V-15V=3V,

I′=UR∕R′=15V∕9Ω=5∕3A,

灯L的最小功率:

PL=ULI′=3V×5∕3A=5W.

解法二: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灯两端的最小电压:U小=U-UR=18V-15V=3V,

∵RL=18Ω

∴PL=U2L∕RL=(3V)2∕18Ω=0.5W

当时,我没马上说谁对谁错,只是把这两种解法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判断。突然,蒋同学冒出一句:题目有问题。

师(有点吃惊):怎么说?

蒋(自信满满):电源电压恒为18V,当滑片P移到距a端3/4ab长度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是9Ω,电压表15V,而电灯电阻18Ω是9Ω的两倍,电压应为30V,总电压是45V,这不是有问题吗?

其他学生(向她投去赞赏的目光)齐声说:对。

一下子教室里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另一学生:电灯电阻会变吗?

师:你说呢?

其他学生:会变,灯泡的温度变了。(班级里安静下来了,学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肯定。)

师:大家的想法很对,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追问)变为多少呢?

生:利用RL=UL∕IL=3V∕5∕3A=1.8Ω

PL=U2L∕RL=(3V)2∕1.8Ω=5W

其实,与上面这个教学中的实例类似的情况,每个老师都可能遇到,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解法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也就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在错题分析时不要过多地正面去纠错,而应利用学生错题资源,引发学生对结论的质疑和再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

endprint

四、以错导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果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一个小电风扇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在6伏直流电源上,闭合开关后电动机出现故障没有转动,这时电流表的读数为3安。排除故障后,让电风扇正常工作,这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安。若不计摩擦阻力,求:(1)电动机线圈的电阻;(2)电风扇工作时做的机械功的功率;(3)电风扇的效率。

分析完题目后有4~5位女生走到我身边,带着几分羞涩,说:这题我们还是不理解,为什么电风扇不转动时电流会比正常工作时大呢?

她们能把自己的疑虑向老师提出已非常不错了,若老师再复述刚才的分析过程,如果她们还不明白的话,可能就会不好意思再说出来了,很可能会不懂装懂。本人迟疑了片刻后,建议她们利用微型物理仪器去做实验,先弄清楚电流大小关系,再试着去分析原因。(第二天,她们来告诉我实验的过程)

生:我们把电动机和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动机正常转动时,电流I转=0.42A。用手捏住转轴后电动机不转I不转始终在0.46A~0.48A间摆动。做了好几次电动机不转动时通过的电流都大于电动机转动时通过的电流。

师(耐心听完后):那你们想过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一位欲言欲止)

师(投去肯定的目光):没关系,说说看。

生:老师我画个图吧?

其他学生:怎么会多一个电阻?

生:我把电动机看成一个电阻和一个没电阻的“电动机”。

其他学生:有什么用?

生:我就是觉得可以这样,但我说不出理由。

师:我们昨天分析时怎么解释的?

另一学生:哦,我知道了电动机不转时电路中只有R,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电动机转动时电能转化为R的内能和M的机械能。所以不转时可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阻值。

其他学生(马上附和):对,转动时R两端的电压小于不转时R两端电压,所以I变小。

在她们有这些知识后,本人再给她们补充了右图用来表示电动机不转时的电路图,告诉他们有电动机的电器会产热,所以需要一个散热装置。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哪些电器有散热装置,注意它的形状或结构,并思考如何提高它们的工作效率。

学生学习中出现此类可操作性的错误时,教师应建议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景,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自己获得的结果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得多。

错误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它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相信它定能给我们的课堂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给我们老师,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

利用错题资源,高效复习数学 篇4

一、用红笔订正

教师在批阅学生试卷时一般采用红颜色的笔, 目的是醒目, 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用红颜色的笔去订正也是基于相同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避免时间久了以后, 学生再翻阅以前做过的试卷时搞不清自己有没有订正的问题.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中都提到学生要准备自己的错题集, 但在初三总复习这个特殊的学习时间段里面, 时间无疑是最宝贵资源.在试卷上订正省去了把冗长的题目及一些复杂的图形搬到错题集上的时间, 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更好地开展复习工作.而综合卷和中考模拟卷的整理和妥善保存也同样能起到错题集的作用.

二、做好错误原因标注

一般情况下, 试卷中做错的题可以分为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基础题作为必须掌握的题目用“☆”号标注, 此类题往往只涉及单一的知识点, 理解相应的概念、定理或公式后就能够轻松解决.中档题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能听懂老师的讲解, 单独解题有点难度, 属于“跳一跳, 够得到”的题目, 用“△”标注, 此类题考查了几个知识点, 订正后, 找几个相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强化训练也能掌握.难题考查了学生从文字及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绎的能力, 分类的思想, 数学结合的思想, 方程的思想等等.此类题用“*”标注, 通过教师的讲解, 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题眼”, 通过学生的整理提升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掌握这类题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也要教会他们如何采集得分点.此外, 还要注意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存在的一些不是完全理解却猜对了答案的题目, 也要标注上相应的符号.当然, 学生学习数学还存在个体上的差异, 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实际掌握的情况对题目进行标注.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日后自己独立复习时能清楚地意识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独立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订正是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老师讲评试卷, 有没有掌握错题涉及的知识点的重要的环节, 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体现在学生独立完成试卷订正的意义、基本要求和方法中,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是课堂上老师讲的, 笔记本上记的, 还是课外拓展的, 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要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运用, 就必须通过独立实践来转化.平时考试的目的不是比较分数, 不是选拔人才, 而是查缺补漏.如果学生不能独立订正试卷, 就不能体现考试的这种功能.

四、注明错题原因

因为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都不一样, 在错题旁边注明导致错误的原因可以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自己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来.但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 错误原因不能写诸如“没看清”、“粗心”之类的较为笼统的原因, 而应该具体写清楚“将……错看成……”、“将……错误理解成……”或者“找不到等量关系”、“不知道设什么未知数”、“计算时漏掉了负号”等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更为细致的错误原因, 有时还需要把相关公式写到题目的旁边或把具体的图形及辅助线的作法画在题目旁边.学生经过这样细致的思考, 一定会对错误原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感觉订正试卷时所花时间较多, 但从长远角度考虑, 可以降低错误的重复率, 实际上是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如果是由于粗心而产生的笔误, 那么就要提醒学生下次做题要细心;如果是审题不清楚, 那么就提醒自己注意审题;如果是概念或者方法错误, 那么就应该再做一些涉及这个概念或方法的题目, 以及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五、定期复习

根据人的记忆遗忘规律, 订正错题时得到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 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 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所以不但要教育学生自己经常抽时间复习订正的错题, 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 .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动笔, 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 把这些题目再做一遍, 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初中阶段, 数学知识点非常多, 也非常散, 即使是正规的中考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涵盖所有知识点, 或有些知识点虽然有所涉及, 但对本知识点的考查还未达到《数学新课程标准》和《中考七科考试说明》的要求, 但多套综合模拟卷对这些知识点往往有较强的覆盖作用, 所以重视了对学生做过的所有综合模拟卷订正和整理, 也就较好地完成了对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全面复习, 从而使学生具备了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知识储备.当然要想在中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还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诸如学生考试时的心理状态, 考试时间的把握, 考试技巧等, 教师必须对这些方面也要作出相应指导和训练.

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利用 篇5

【关键词】错题资源库;小学数学;创新;自信心

失败是成功之母,同理,在获取正确答案的过程中,错误也在所难免。小学生处于人生启蒙阶段,思维逻辑和心智都不成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犯各种错误。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学生犯错误后如何进行惩罚,而应该是如何合理引导,使他们主动认识到错误,并能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避免下次再犯。所以,对于小学数学中的错题,应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1 宽容犯错,增强学生信心

在过去教学中,一旦学生出现错误,多数教师都会予以严厉批评。这种态度和做法不符合当前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纵然是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也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教师应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面对所犯的错误,应考虑如何纠正如何避免,而非暴风雨式的批评。其次,人性化管理是教育改革以来一直提倡的重要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此方面做得非常好,也留下了很多美谈。现代教师应当向其学习,面对错误,循循善诱,以春风化雨的柔和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与其一同解决难题。再者,小学生争强好胜,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力极弱,且处于人生启蒙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他现在以及未来有着重要影响。严厉的批评会令小学生感到畏惧,自信心丧失,甚至会形成很长时间的心理阴影。

因此,在学生犯错时,并非要求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正视错误,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针对不同的答案,即便知道是错误答案,也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并谈谈自己的理由,这会帮助他更好地认识错误,对其他学生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培养新思路的经验。

不如在讲单位时,教师把长度、重量单位结合在一起讲解,先问了个极易回答错的老问题“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很多学生都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喊一斤铁重。这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在天平上进行调试。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千克和斤之间的转换。教师此刻把千克、克、斤、两等生活中的常用单位进行罗列,并让学生换算。搞清楚之后,已经有不少学生都发现了刚才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教师并没有针对错误有太多提及,反而夸赞学生能够及时识破他的陷阱,使得学生很有成就感,对后面的学习也更有信心。

2 举一反三,培养创新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定势思维和机械逻辑很容易让学生进入死胡同,面对习题毫无头绪,急的一团糟。如果此时换个思路,也许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因此数学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解法,并能灵活运用,把握住哪个解法更简单更准确,以节约时间。素质教育并不提倡题海战术,因为各种习题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基础打牢,对所考知识点能够熟练应用,无论题型如何变,都不会太困难。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根据一个问题,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

比如有道习题:为庆祝元旦,学校要在元旦到来前制作出30个灯笼。如果由1班单独制作,需要10天,如果由2班单独制作,需花费15天。那么,两个班如果一起制作,共需要用去几天?

学生们按照固有的思路和解法,很快就求出来了,共需要6天。这时,教师又换了数字,如果要做60盏灯笼,两班合作,需耗费几天。学生不经思考,答案直接脱口而出:“12天。”教师并不急于判断对错,而是让他们在思考一次。果然,有几位同学重新算了一遍,居然还是6天。依然有不少学生觉得不可思议,教师便又把数量设置为45盏、150盏、300盏,结果都一样。

教师把他们的解法一步步剥开,即先算个人的每天工作量,因为这个量没有变,所以最终的时间也没有变。接下来,教师举一反三,改变每天的工作量,再令学生计算,果然与之前大不相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总量、效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今后再解决此类问题,就不容易犯错了。

3 整合资源,予以合理利用

小学时间长达六年,每个阶段都可能犯错,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勤加复习,加深印象。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练习,学生都应提前准备一个纠错本,作为错题资源库而存在。尤其是考察重点知识和容易犯粗的题目,学生应该详细记录最初的思路和解法,并在后面分析出错原因,谈谈自己的感受。修正区则可以给出多种解决方法,并对每一种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不但可以随时复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可以说,一本错题库比题海要具有更实用的价值。

对错题的原因分析非常关键,能够出错,要么是学生的知识薄弱处,要么是存在着其他问题,只有仔细分析原因,才能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解决错误,降低以后的失误率。比如审题失误,这种原因很常见,当学生面对“相向而行”、“相对而行”、“向背而行”、“同向而行”时,极易弄混,这说明他们在文字理解上还有待提高。此外,概念定义模糊、思维定势、粗心大意、心理紧张等都可能导致错误,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会有必要加以提醒。

最后,整合错题资源、分析出错原因都属于前期工作,对错题库的充分利用,才是实现其真正意义的途径。合理利用错题集,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错题集运用得好,对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提高教师课前预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错题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善待错题”也是促进学生“立志向、扬志气、强意志”的重要举措之一。“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有很多具体的事可做,如错题分析卡、错题资源库、防错探高招、纠错好诀窍等等,其研究过程师生、家长均可从不同的视角参与,既可出智慧,也能常砺志,还能大大地带动各学科错题的减少与师生家长成长中错误的预防等等。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多研究这些“错题”出现的原因,巧妙地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准“错点”,领会出错的原因,自己纠正错误,达到“纠正一个错点,预防一类错题”的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亮点”,提高了学习实效。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

4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年龄、心理、思维等因素影响,小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予以重视和正视,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惑错误的同时,能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更有自信,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大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张莉.巧让“错题”生成“精彩”——谈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旬刊,2015,30(10):49

[2] 朱超君.小学数学作业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14(2):154-155

[3] 孟庆庸.从一道错题看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深化利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3(3):137

[4] 徐采念.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学习,2014,26(3):59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错题”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利用,错题

高中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做错题是很平常的现象。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 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 但学生仍然做错, 有些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不能容忍这钟现象的出现。他们见错必究、穷追猛打、挖苦批评, 大有“一旦出错, 一仗毙之”之势。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教师精疲力尽, 学生更加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殊不知正是在一次次错误的碰撞中, 学生才得以逐步成长, 慢慢悟道。错题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资源, 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 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因而, 整理错题集不失为一剂良策:首先, 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其次, 学生可以结合错误产生的原因积累经验, 增强对错误的自我防御能力, 提高思维的严谨性。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学生的错误就是一面镜子, 直接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从中认真审视自己, 进行反思, 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

因此, 教师要充分重视错题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重要价值, 同时对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 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错题, 发挥其实效呢?

一、“错”而时习之

多数学生之所以会出错, 是因为高中英语课文语篇增大、知识点增多、复杂句子频繁出现, 一时手忙脚乱, 基础知识不扎实所致。改正此类错误的有效方法就是“经常跟错误见面”。首先, 学生要分析出错的原因, 区分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错误, 还是语法错误, 并及时加以纠正, 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这是有效利用错题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次, 学生要利用晨读或上课前的几分钟大声地朗读正确的句子, 这样既能熟悉英语句子结构, 再现知识点, 也能培养好的英语语感。考试之前, 学生可以拿出错题本, 再浏览一遍, 订正错误, 强化解题思路。这样经常温习, 持之以恒, 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错中淘“金”

(一) 错题整理, 将错题变为教学资源

错误, 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典型错误, 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由于这类错误大多数来自学生平时的作业、考试中, 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这类典型错误进行系统整理, 形成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 错中寻法,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学生本身有着个性差异, 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所犯的错误亦各不相同。学生间可以通过交换“错题”来互相借鉴, 互相启发, 互相警示, 从而防犯出现类似的错误, 提高练习的准确性。学生对错题资源整合与利用的过程就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 其目的是检查出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中存在的漏洞, 分析出自己学习中的盲点, 让自己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使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的典型错误应用到日常训练中去, 可以避免“偏题”“怪题”的出现, 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系统的错题整理, 可以帮助学生跳出“题海”, 举一反三, 真正减轻学业负担。

(三) 错中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通过对错题的汇总和整理, 可以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 从而较快地提升对自身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解题、析题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问题意识的习惯, 这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三、持之以恒

当学生学会汇总错误后, 就会很容易掌握自己出错的规律, 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使学习重点更加突出、更加有针对性,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坚持, 学生会深切体验到:及时分析整理错题有利于将来少出错或不出错, 从而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提高学习成绩。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

(一) 坚持帮助学生做好错题集

错题集的整理应该是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错题集的整理是学生对平时无数次作业、练习、测试的反思和总结, 是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再加工的必要环节。因此无论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还是高三复习, 学生都要意识到错题集的重要性。

(二) 坚持帮助学生整理好错题集

教师要有规律地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检查和批阅, 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及时整理, 有没有反思的痕迹、巩固的过程等。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由点及面、分门别类地对错题加以调整。

(三) 坚持用错题完善教学工作

教师要从学生的错题中找出共性和差异, 追溯理解误区, 发现思维缺陷, 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要通过变式训练, 变通求活, 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培养发散性思维;教师要通过借题发挥, 扩大内涵与外延, 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从而优化解题方法, 优化学习过程, 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举一反三

汇总错题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错误、订正错误, 强化解题思路, 总结注意事项。现在大部分中学实施月考制度, 因此, 每一个月复习结束之前,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这一个月解题过程中所犯错误进行归类整理, 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语法错误等几部分。这个过程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率高的知识点后, 除了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 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错误将知识点进一步讲解, 同时一定要对错题进行相应题型改变后进行再次练习, 从而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篇7

一、错题本的作用

1.把复习时间利用最大化

高三复习时间短, 既要进行紧张的复习, 从教材到相应的章节练习, 还要应付众多的考试, 从周考到月考, 到各式各样的模拟考, 不少学生疲于应付, 觉得制作错题本是浪费宝贵的高三时间, 认为错题本只是把错题重抄一遍, 没多大意思, 况且每天都有大量的习题都做不完, 不如花那时间去做题, 哪有空去做错题, 可一个现象让他们迷茫:题目练过了, 考过了, 老师仔细分析过了, 自己感觉理解了, 而且可能不只测试过一次, 但结果还是错了, 总觉得有学不完的知识, 做不完的题, 相当于复习没有效率, 究其原因是没有对错题进行归类, 没找到学习上的漏洞, 制作错题本是让学生找到复习的捷径, 把复习时间最大化的一条途径。“错题记录、循环复习”的方法, 比起题海战术要强好多倍。

2.形成自身错误系统化

通过不断收集错误, 就能把它们归纳总结, 就可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和规律性, 从而找到一条解决同类型题的诀窍, 掌握答题技巧, 巩固知识, 弥补漏洞, 提高复习水平。这点对物理的学习尤其重要, 一旦学生掌握了方法, 以点带面, 就能举一反三,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3.改变学生对待错误的认知

用何种态度对待错误是减少错题的关键, 不少学生害怕错误, 其实正是因为错误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更不能因为错误少或错误的原因较简单而忽视它。每一个错误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消极地对待错误, 或者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错误, 错误会在任何可能发生的时候发生, 而且会重复发生。因此, 对待错误一定要“严”字不当头, 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 不能存在侥幸, 认为错题高考不会那么刚好考到的思想。

4.改变学生不良的习惯, 树立正确的态度

通过建立错题本, 一旦学生认识错误到位了, 学生就能在考试中改变审题不清及算错、抄错、写错、判断错误, 特别是物理中不规范答题的习惯, 而且学生会因为错题太多在同学面前没面子, 而小心做题, 不再马虎了。随着纠错的深入, 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 数量会越来越少, 不少是由于概念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 平时解决好这些题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会再犯错, 而且对待错误的态度也是以后生活中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

二、快速建立和有效利用错题本

有些学生高三才开始建错题本, 担心是否能来得及, 况且如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纠错上, 又如何分配复习时间呢?如何做到复习纠错两不误呢?因此快速建立及有效利用的错题本就成了当务之急。

1.准备三本不同颜色的本子

主要是为了分类错误, 为以后方便回看做好准备。常见的记录错题方式有: (1) 按内容分类, 随着高三复习的章节的深入而记录。 (2) 按题型分类, 针对同一个题型进行归纳。 (3) 按成因分析, 根据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高三学生对上面三种类型综合使用是最快提高复习效率的方式。把三本本子分成:

A.解题规范类:主要记录由于审题不认真, 单位写错, 公式没写原始式, 物理字母写法不规范, 看错、抄错等一些自己会做但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错误和一些简单的错误类型题。

B.似懂非懂类:主要记录对物理概念不清, 情景过程不能完全显现, 容易混淆的题目、记忆知识模糊类等一些自己感觉摸到了门槛却不得道的错误。

C.完全不会类:主要记录自己在各种测试及平常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 如问题情景不理解, 模型无法建立, 数学工具的应用不熟练等。

2.收录错题

A.首先把错题用剪刀剪下来, 同时按上述三种类型分类并按复习的章节顺序不断补充粘贴到不同的本子中, 有些学生的做法是把错题抄入题本, 这种方法对高三学生复习物理不合适, 抄题比剪贴费时, 同时有些物理题有图像, 画图更费时。对一些自以为很好的题, 有概括力或有特点的题也一样可以剪贴, 可不仅限于错题。

B.在错题下面写上错解和准确答案, 并注明错误的原因, 如是属于解题规范类, 只要在错的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即可, 如单位写错, 改正单位并用红笔在其下面画上线, 这样就能在回看时一目了然, 明白错误。如是属于第二类, 这类错误最宝贵, 它能让学生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对各种知识清晰化, 须认真订正写出错解的原因, 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 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如, 概念不清, 那么应同时注释正确的概念;易混淆的题, 应同时附上为什么混淆和哪个混淆, 同时在下边继续留出一部分空白, 是为了回看时有新的感悟能随时记录;完全不会做的题, 应在其题目下面写上老师对此题的分析讲解, 记上解题的切入点、思路的突破方法、此题的技巧, 同时列上详细的步骤及对此题的反思, 同时要留一部分空白。这个过程很费力气, 也很费时间, 进程很慢, 而且可能还会觉得比较困难或写不出错误的原因, 开始可少写点, 随着内容的不断复习深入及写多了, 体会自然会涌上心头, 同时通过找错误来源, 逐步认清各种思维障碍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一定要认真地坚持不懈地做这件工作, 你会发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纠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要保证自己以后能看懂。

3.回看

错题本收录后不是剪贴完就完事, 应随时回看, 特别是每个章节结束时, 准备考试时应对本章节的相应错题进行浏览, 并思考、反思。对第一类错题只要粗略翻过, 主要看那些红笔注明处即可。第二类和第三类错题, 则要认真翻阅甚至要重新再做一遍, 同时在空白处可记录下回看后的新的心得或新的解法、思路。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 当遇到相同的类型时, 就能在脑中立即回应, 避免了同样错误的发生。同时, 应在综合章节测试前就应根据教师的测试范围把错解题再重新翻阅。如, 测试《力和运动》时, 就应把之前力的章节的错题和运动章节错题进行综合, 当在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时, 同样要根据相应的专题复习内容, 对相应的错题进行专题综合回看。

4.再整理

随着复习的深入, 错题本内容会不断丰富更新, 这时就应注意再整理, 给错题本减肥。对一些反复看过多遍, 且那些自己认真思考过, 确实已彻底掌握, 确认不会再犯错的错题, 这时应用红笔在题号或题目上画上标记, 再看时可以略过这些题目, 有效地节省宝贵的高三复习时间。这样随着复习的时间不断延伸, 错题本就会越来越“薄”。

5.交流探讨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 每个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同, 错题本不尽相同, 这时应通过交换翻阅, 同样对别人的错误进行思考, 取长补短, 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类的错误, 对于其中其他学生的不同见解及独特的见解, 更应互相探讨请教, 互相借鉴, 互有启发, 在错题中淘“金”。

总之, 有效利用错题本就是查缺补漏的过程, 是对知识的升华、类型化的过程, 它能准确切中你的薄弱之处, 是教师及资料所无法提供的, 它是高三复习最有效的捷径, 贵在坚持,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错题本的作用特别将在第三轮复习中看到与众不同的结果, 有错题本的复习起来效率会大大得到提高, 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纪.改变学习方式, 获得更大发展[J].物理教学探讨, 2002 (20) .

利用错题集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篇8

一、如何做错题集

1、纠错做到持之以恒。

错题集的整理最好能够从初一开始。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 按照所学单元的内容依次进行整理, 并且单元之间要留有相当的空白部分, 以便于在以后的复习或者进入初三后的几轮复习中, 学生能根据出现的问题可以把知识继续加在相关单元部分。其次, 让学生坚持性的记录。坚持性的记录可以让整理错题集的工作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定期写课后反思。

作为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一个星期一次小结, 一个月一次中结, 一个学期一次总结。在总结中, 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是粗心做错, 是近段时间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还是方法思路有偏差。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 不断的反思, 才会不断地进步。学生针对这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反思, 可以帮助其完善认知, 学会积极地思考。

3、及时整理。

笔者要求学生对于每一个错题都要经过认认真真的分析, 研究出错的原因, 找准致错的症结, 及时进行改错, 及时整理, 降低再次犯错的可能性。把错误的习题誊写到一个笔记本上, 然后在反面注上完整的分析过程:a.出错原因;b.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或依据原理;c.写出正确答案。

4、留出空白, 及时补充。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在当时整理错题时的理解不一定很到位,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同样的题目再回过头来分析时可能会有新的理解, 这种新的理解直接体现了学生水平的进步, 这时可以再把自己的新的理解加上去, 与旧的理解做一个对比, 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 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 就证明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 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 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 并作出解答。如一些比较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的好题目也应收入错题集。如比较lonely和alone的用法时, 就有一句经典例句:He lives alone, but he doesn’t feel lonely.

二、错题集的利用

1、经常阅读, 避免再错

学生错题集做好后, 老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如何利用错题集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 要求学生经常拿出错题集, 浏览一下。开始时一定要多回头看, 不时翻看, 以后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若时间允许, 不妨把错题再做一遍, 这样可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今后再遇到同类习题时, 也会做到不再错。这样经常温故知新, 逐渐提高解题能力和素质。

2、交换阅读, 预防出错

鼓励学生相互交换个人的错题集,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交流, 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少走弯路, 得到启发, 以提醒自己, 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3、厚积薄发

对错题集进行再整理。翻阅中对完全弄懂的题要划掉, 还没有明白的题做上标记, 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作为再次复习的重点。也可以进行二轮、三轮或多次的“筛选”。将错题集从一两本到三四本, 再从三四本减少到两本、一本, 直至完全掌握这些题目, 再做起题来定会感到明显的进步。在离中考越近的时候, 在别人都在汪洋题海中苦苦挣扎、不见天日时, 你却一本在手, 悠然自得、胸有成足。

三、错题集对教师的要求和作用

1、及时监督、检查、落实

错题集的整理应该是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错题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是否有整理, 是否有反思的痕迹、巩固的过程等。针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还会犯错, 教师要尽可能地指出来。

2、做好后续的评价、指导

针对学生近期的学习表现, 教师可以写下一些评语。如:“老师看到了你一直以来的勤奋和努力, 如果你再改进一下你的学习方法, 你会更上一层楼!”老师通过错题与学生交互式的分析, 也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 也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认同, 成绩自然也就有所进步。

3、利用学生的错题, 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

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 将学生从初一开始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 从典型错题中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 抓住重点, 发现规律, 对错题进行变式训练, 提高复习补救的针对性, 舍弃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负担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改进课堂教学。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篇9

一、巧用错题,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 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 它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 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利用的价值。

例如:兰兰带了30元去村店买生活用品, 她买了一瓶洗发水用去12元, 一瓶沐浴露用去15元, 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列出两种错误综合算式:12+15-30=3, 30-12+15=33。教师没有作任何评价, 微笑地对同学们说:“你们认为12+15-30=3对吗?”学生略深思认为不妥!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不解地说:“答案怎么会等于3或33两种答案呢?27-30怎么能减呢?”教师急迫地问:“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同意,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12+15=27表示一共花去的钱, 30元是原来带去的钱, 不能用花掉的钱去减原来带去的钱。”另一位学生立马说:“因为是求剩下的钱, 要用原来的30元减去用掉的27元, 所以27-30肯定不对。”顿时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用总共的30元减去买掉的27元, 就是剩下的3元。教师又话语一转:那30-12+15总对了吧?学生立即反应过来说不对, 买了东西, 钱怎么会多起来呢?教师说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 那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分组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 似乎还未得出答案, 此时, 一只小手举起, 马上说:“我是这样想的, 在12+15的外面加上一个小括号, 就可以算了。”有些学生边摇头, 边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它有什么用, 它表示什么意思?”其中一位学生回答:“我知道了, 加上小括号可以表示把12+15=27先算出来。”一部分学生似乎懂了, 这时, 教师故意装作一副不懂的样子说:“同学们明白可老师还不懂, 谁能说一说?”部分同学很着急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加上小括号就表示把12+15先算嘛!教师似乎醒悟:原来是这样的, 那现在你们都懂了吧?学生齐声说懂了。

上述教学过程, 教师能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 抛砖引玉, 深度追问, 让学生在互相争辩, 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发现问题的本质, 找到问题解决办法, 训练了学生反思能力和辨析能力。虽然学生从“错误”的算式中寻找到了正确的解法, 但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满足了各等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开阔他们的解题思路,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用错题, 培养发现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纠正错题的过程中, 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中:有29片扇叶, 每台电扇装3片, 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好多学生列式, 29÷3=9 (台) 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 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 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 其中一种方法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别:原来只有29片扇叶, 装了9台电扇, 每台电扇装3片, 这不是装了后原来的扇叶不是还多2片吗?怎么等于9台呢?做错的学生恍然大悟。接着老师对症下药, 带着学生分析, 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以及不同的单位填写。

因而, 出现偏差和错题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 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 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来推算问题, 让学生在审视错误中, 自主地发现问题, 解决了问题,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妙用错题, 培养创造思维

例如: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 某车间12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其中一位同学却列式为:120÷3×8× (12÷3) =1260个。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解法有与众不同, 就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看了摇摇头表示不同意, 老师笑了笑, 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 (12÷3) 倍, 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 这位同学想了想, 说:120÷3不对, 应改为120÷2×8× (12÷3) 。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 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 列出了120÷3×12× (8÷2) 、120× (12÷3) × (8÷2) 等不同的解法。

看到这个例子, 教师却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错误, 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打破常规思路的机会。如果教师不是这样做, 而是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立刻板脸训斥:“这堂课你怎么听的?”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浇灭, 也就不可能出现后面其他学生带来的种种精彩。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再生教学资源, 我们应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化难为易深入探究, 给学生腾出错的空间, 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使得学生最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错题资源的合理利用 篇10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教师预设课堂上让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教师课堂上故意出错、师生共同建立错题集等活动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探究。

一、教师精心预设学生易出错的试题,及时帮助学生自我不断纠错

[案例]:

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在肖像权和生命健康权上容易产生混淆。如何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加深理解呢?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班主任怀疑小明同学偷了班上同学的钱,在小明同学的脸上刺了个‘贼’字,请问,该班主任侵犯了小明同学的哪些权利?”

学生A抢答道:肖像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

老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A:“在脸上刻字”我认为是侵犯了小明的肖像权;“刻”会划破皮肤,所以是侵犯了小明的生命健康权;没证据的“怀疑”就说小明是‘贼’,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老师:谢谢!请坐,有没有同学质疑?

多个学生七嘴八舌:学生A说错了。

老师:不要说没根据的话,错在哪儿?还请说出你们的理由。

学生B大胆地站起来:我们小组查看课文发现,肖像权是错误的,因为课文上说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学生C:我们小组是从字典上找到依据的。字典上说,“肖像”,从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术意义上的肖像,是指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

老师:还有吗?

学生D:我是从参考书上找到的肖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三者的区别。

老师:请你给同学们解读一下。

学生D满面春风地读着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老师总结:同学BCD都很有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同学A,不是他大胆的发言,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要留到试卷上出错,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他今后多提供这样的加深理解知识的机会给我们,也希望其他同学都来学习他敢于发言、敢于出错的精神。

本案例的反思与注意事项:

1.“教师预设错题法”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熟悉教材内容,以及以往经验的积累,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上巧妙设计易出错的题目。教师设计出错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找到答案,并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建构正确的概念和认知结构。

2. 在此案例中,学生A回答错误时,老师有可能因时间紧张或出于对标准答案的崇拜简单化处理,直接指出了学生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并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结果会怎么样?长此下去,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会得不到满足,极易泯灭学生的创新精神,禁锢他们的思维和灵感,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兴趣转移。

二、教师自己有意出错,示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

在新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一次期中试卷调研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审题不清,少数学生表达不完整,导致送分题变成了丢分题。为了给学生加深印象,以后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我从试题中挑出一道很容易的题目自己做了范例给学生参考:

题目:举例我们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例子。

老师举例:随手关灯、关门。

学生A:老师你错了。

老师装糊涂:怎么会呢?错哪儿了?

学生A:关门不是节能减排的例子。

许多学生响应。

有学生质疑:随手关门没错呀,要加前提条件,如,随手关空调的房间的门。

有学生赞同,有学生偷偷地笑。

学生B:关键是老师的答案没前提条件,所以还是错的。

老师:关门的确不是节能减排的例子。老师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学生C:审题不清。

学生D:表达不完整。

老师:我们做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反思: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表达要完整。

案例反思与注意事项:

1.本案例中,教师故意让自己出错,适时地在学生面前“示弱”。在这种矛盾冲突下,学生往往会放大教师的错误,主动探究老师出错的原因,自己寻找正确答案,汲取教训,由被动变为主动,甚至信心大增,学习兴趣大增,质疑创新能力大增。

2.此案例通过教师故意出错,教师适时利用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明白,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出错,老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直接与老师讨论、辩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师生之间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民主与平等的关系,更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三、建立学生错题集,有效整合错误资源

主要是学生个体的错误,具体收集方法有:

1. 化整为零,归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解题技巧类等等,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2. 注重方法,记录过程。整理时注重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

3. 举一反三,改编错题。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我们作为学生的,当然要能学会如何去改,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一门艺术。对错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是否能正确运用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为学生提供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平台。它客观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也是学生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的大好时机!

上一篇:异位性皮炎下一篇:4+2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