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题成为教学

2024-09-30

让错题成为教学(共10篇)

让错题成为教学 篇1

让错题成为教学“亮点

一、缘起

学生数学错题天天有,如何减少错题、预防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打上红红的叉,再附上“订正”。长此以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又慑于老师的权威,只好抄袭,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其实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成为教学的“亮点”。

二、探索

(一):课前——预设生成“亮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有教师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往往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

例如: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因为 6/7 和 7/6 乘积是 1,所以 6/7 是倒数,7/6 也是倒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辨析片段

生 1:我认为第 1 题是对的,应打√;比如 6/7 ×7/6 得数是 1,所以 6/7 和 7/6 互为倒数;

生 2:第 1 题是错的,应打×;因为,乘积得 1 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生 1:我还是认为第 1 题可以打√,因为得数也包含乘出来的得数;

生3:我赞成生 2 的意见,只有乘积的 1 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加、减或除出来的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不能算是互为倒数。例如刚才复习题中 6/7 +1/7 =1,6/7 和 1/7 是互为倒数吗?当然不是!

生 1:哦,我懂了。1 题应打×。2 题也应该打×,6/7 ×7/6 乘积是 1,所以只能说 6/7 和 7/6 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孤立的说 6/7 是倒数,7/6 是倒数。

师:这样理解对吗?,生齐:对!

生 4:第 3 题是对的,如 9/8 的倒数是 8/9 ,17/12 的倒数 12/17 ,8/9 与 12/17 都小于 1;

生5:第 3 题是错的,7/7、9/9、12/12 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仍然是 7/7、9/9、12/12 , 它们的倒数分明等于 1,而不是小于 1;所以这句话应改为 “大于 1 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才对。

点评:

教师预设的 3 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探讨,最后弄清楚“倒数”概念的准确内涵,起先出错的同学自己找到了错因,纠正了原先错误的判断。“错点”变“亮点”的辨析过程,多么精彩啊!

(二):课中——疏导生成“亮点”。

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但众所周知,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同样,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也往往不会一样,因为,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不可预约的错误”。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教师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

有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让学生计算:38.2÷2.7,并要求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该教师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教师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作业——比较生成“亮点”。

一直以来,对于错题,我的做法一贯都是一讲到底。讲完后,心里感到很踏实、很满足。因为觉得自己讲的那么认真,那么细致,那么卖力,学生一定都听明白了。可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讲过多遍的类型题或原题,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照旧做错。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怪现象,使我陷入了烦躁、不安和痛苦之中,并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到底原因出在哪里呢?用个什么法子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地掌握住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不断地调查思考、请教前辈,最后终于明白:是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钻研、讨论和思考。学生就好比一个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大脑这台机器中进行深加工,因此过一段时间后,就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终于找出了解决错题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自查自纠——讨论提高——总结深化”三步教学法。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简单的作个介绍,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步:自查自纠。把批改过的作业本、练习题或试卷下发后,首先让学生将出现的典型性错误抄下来,再布置学生对着答案钻研自己做错的题。要求他们通过再次钻研,能够查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是审不清题意?是粗心大意?还是定义、定理、概念不清?教育他们争取在自查中独立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和步骤。当然,这一步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在教室里不断巡回,一边鼓励学生大胆钻研,一边个别启发点拨。在自查中,学生表现的很积极,我看到他们一会儿翻书,一会儿验算,一会儿苦苦思索,一会儿在纠错本上记录。实践证明,在老师的鼓励和个别指导下,绝大多数的错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克服其在平日里学习做题中粗心大意、断章取义、审题不清等不良习惯。应该说,这是体现学为主体、解决错题的最基础一步。

第二步:讨论提高。对于一些自查自纠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解决。我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6—7名同学,每小组的组长一般都是本学科比较突出的学生,由他(她)组织和主持本小组的讨论。在讨论前,我一般都先教育学生: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会,假如你有疑问就主动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假如你会解答,那么你就毫无保留地把思路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因此,每当讨论时,各个小组都很热烈。而此时的我,也忙前跑后,一会儿加入这个小组讨论,一会儿又加入那个小组讨论。通过参与他们的讨论,使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还能不失时机地给予讲的好的同学以表扬和鼓励。实践证明,学生很乐意讨论,讨论的也很有成效,不少的疑难问题就在讨论中解决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我,获得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另外,学生在讨论中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这就更加激发了他对合作探究的热情,和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应该说,这是体现学为主体、解决错题的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步:总结深化。通过课前的批改和课堂上前二步的教学活动,老师已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及其原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走上讲台,整体上给学生来一个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在讨论:“男生比女生多4/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多少?”这道题仍不明白时,我就重点强调到:“解这类题,关键是要抓住谁做单位„1‟,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观察确定未知量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若在右边则只需列乘法便可解决;若在左边则可以考虑采用列方程或除法的方法加以解决。同学们听后都豁然开朗,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老师还要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典型错题的原因及一些解此类题型的规律、方法。当学生恍然大悟后,老师再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典型错题再练题,以求深化巩固。应该说,这是体现教为主导、巩固错题的最关键一步。

三、感悟

1、数学错题是小学生作业练习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完善,数学做错题应属于正常现象。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同理,做错题也可算是小学生的权利。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

2、数学错题是教师开发课堂教学新资源的宝贵探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研错纠错,反败为胜;也可正误对比,探悟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纠错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巧让错题“坏事变好事” ……总之,数学错题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3、智导“错点”变“亮点”是促进学生砺志成长的重要举措。

“错题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善待错题”也是促进学生“立志”向、扬志气、强意志”的重要举措之一。“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 其研究过程师生、家长均可从不同的视角参与,既可出智慧,也能常砺志,还能大辐射(指带动各学科错题的减少与师生家长成长中错误的预防等等。

让错题成为教学 篇2

一、善待错误,优化评价

有时,“错误”和“正确”是相对而言的,教师不要紧抓着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评价的标尺多一根,优秀人才就会多一些。

【案例】

“找规律”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前三个方框中已经按照顺序分别放置了1、2、4只桃子,要求学生在后面的方框中加桃子,使得桃子数要有规律。第一个孩子写上了“7、11、16”,第二个孩子写上了“8、16、32”,通过孩子的观点表达,伙伴们一致认为这些答案很精彩。笔者舒了一口气,之后又耐心地等了一小会儿,预设的答案已经浮出水面了,于是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没想到的是,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他上来后把“1、2、4”重复了一次,引来了哄堂大笑。

此时,笔者并未因他创造的规律太简单而否定他,而是告诉同学们这也是一个规律,是他努力思考得出的结果,也是他智慧的结晶。于是,笔者安排这个小男孩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可见,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有时比答案本身更具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经验也是有价值的,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

二、审视错误,加强体验

当错误出现时,我们要从容面对。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案例】

“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一课中,有“37.2÷2.6”这样一道题,计算出结果并验算。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结果是错误的,有商是1.4的,有余数是8的。针对这些典型的错误,笔者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先组织他们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认真审视,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笔者再带着他们进行分析,找出了正确的商和余数。而对其中的算理,学生已经能铭刻在心了。让他们在亲历错误的过程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同时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分析错误,合理利用

课改后,我们可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改变,他们的思维渐渐从“唯一的答案”中跳了出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让学生变得缩手缩脚,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认真辨别,谨慎筛选,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错误资源的价值,并合理地加以利用。

【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块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红布,要裁剪出腰长为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可以裁多少面?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是: (5×4) ÷ (1×1÷2) =40 (面) 。

此时,笔者追问:如果腰长2分米,那么最多又能裁多少面呢?许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很简单呀,不就是用 (5×4) ÷ (2×2÷2) =10 (面) 嘛!”因为,学生无法意识到错误,所以中了计却浑然不觉。接着,笔者在黑板上通过画草图来演示裁剪的过程,学生中很快有了质疑的声音:“10面不对,只能裁8面。”这时,笔者笑着以示肯定,之后的讲解,轻松地化解了学生的思维定势,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是权威,是绝对可靠的。只是在教学的某个环节中,来个小插曲,利用错误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再利用这些契机有效地展开教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往往能令人欣喜。

让“错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错误寻因;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引言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基础性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主要课程。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我们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也要允许学生在错中学,在错中学我认为更会让学生铭记在心,教师对待错题的态度要积极,不要回避鄙视错题,要充分认识并发挥错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错题的出现形式

(1)混淆概念导致的错误。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由于概念其抽象与普遍性,使得含义相近的概念容易被混淆,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在教学中的反应便是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且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易混淆概念的区分;

(2)对数学运算规律不够理解而导致运算的错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仅靠对运算规律的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3)有些错题是由于学生心不在焉审题不认真而导致的。这样的学生在小学的每个阶段都多多少少的会存在的,这种不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的。

三,错题发生的原因

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氛围差,我们应该从教师,学生和心理等方面来逐个考虑。

(1)认知方面: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这一章节里,学生会把时认作大数,特别是接近整点,就更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等式填空中,会出现把等式左边的得数填写在括号里,如:7+5=()+9时,有的学生就会在括号里填上12,这并不表明学生不会算,而是学生没有理解等式的含义,我们老师就不能批一把叉就了事,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等号的两边一定要相等,不能的话这个等式就不能成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或别的学具演示,更加直观的体会等式的含义,这样不仅改正了错误还为高年级学习方程打下了基础。

(2)算理方面:还有些学生是由于对算理概念理解有偏差而导致出错。在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时,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不记得进位,就是数位没对齐等,这样的错误我们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可有的错误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班就有这样的学生,开始我还以为他们不记得乘法口诀,可是问问并不是这样还一时找不到他们错的原因,就把他们请到黑板前板演,看他们的计算过程才知道错误的原因,是把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所乘的积的十位上的数加在第二位因数与第一位因数相乘的积里了,以此类推,我看的好气又好笑,这样的错误你想的到吗?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小数学生会出现商的上不记得点小数点,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不随着一起变化的情况等,可也有学生计算时不是让被除数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却是让除数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再就是运算定律的混淆。这方面的错误主要出现在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上会弄混淆,例如;2.5×3.2×12.5时,学生会把它变成2.5×4+0.8×12.5来计算。(3)心理因素:学生在做某些难题时,往往产生焦虑抵触心理,也有的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复杂灵活些的题目就感到无从下手,等等更多的学生是由于紧张造成正常的记忆淡忘而对类似的问题出错。对于这样的错误老师们一定要宽容这些错误,不要看到错误就不可容忍,不容分说的就批评学生,要耐心的听听学生说说他是怎样想的再来指出原因学生容易接受,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资源。

四,正确对待错题,充分认识并发挥错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错题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把“错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平台,作为老师的反思教学的出发点,充分认识并发挥数学错题的教学价值。怎样来应对错题,有什么准备措施呢?

(1)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尽量避免由于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错题;

(2)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进行反思性学习,以达到错一次而收获十倍的效果,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要说学生的错题,我想老师们都会有说不完的话,但老师们一定要宽容这些错误,不要看到错误就火冒三丈,不容分说的就批评学生要心平气和的、耐心的听听学生说说他是怎样想的再来指出原因学生容易接受,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资源,通过“错题”让教师明确每个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缺憾,虽说课堂教学是门缺憾的艺术,我们要做到把缺憾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我们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把“错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平台,作为老师的反思教学的出发点,充分发挥数学错题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黑妞,以数学日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学,2009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桂森,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的剖析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

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篇4

——河池学院数学系07数应(1)班李雨倩(2007104223)

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同时,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真实的学识,也让错误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每一位教师,我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教师在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有的是表现出严厉的态度,有的则耐心的和同学们一起纠正错误„„总之,不同教师的做法也是不同的,那是各有各的特色了。这也就不奇怪,有的学生会说,我不喜欢某某老师,因为他(或她)很凶,或者我喜欢某某老师,因为他(或她)很善良。而在我实习期间,我也碰到了这样的“错误”„„

一、背景和问题

这所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学校,在纪律和学习上可以是都不怎么突出的。这所学校一共有11个班级每个班大约都有65人以上,而且学生层次水平不等,这样开展教学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有这样的一个班,七年级,人数73人,虽然人口很多,在很多管理的方面有点难度,但是在我们的陈老师的管理下,这个班已经形成良好的班风,在纪律和学习上都不错,这就是我们的10(1)班,也是我实习的班级。

那是星期四的第一节数学课,要上的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去括号》这一节的内容,前一天的时候我已叫学生做好了预习工作。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反应都很好,这样我一直很顺利的在讲授着,到了学生互动环节,我让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去板演。当时有一个题目是这样的:

(9y-3)+2(y+1)1 而当时一位同学的做法是这样的:

解原式=×6y+2×2y

=2y+4y =6y 这位同学平时数学成绩是班上的中上水平,当时我以为他只是粗心写错,没有意识到他出错的原因。而当时我的做法是直接把他解的部分擦去,然后给学生讲出并扳书出正确的答案,没有正确的意识到学生的错误是哪来的,没有充分利用好他这个宝贵的“错误”资源。

二、问题讨论

当时下了课之后,指导老师指出了这一问题,说这个学生出错错得很好。那是很多学生都容易出现的问题,要着重讲,把正确的写出与这个错误的解作一个对比,如:

错解:解原式=×6y+2×2y

=2y+4y

=6y

正解:解原式=

=(6y-1)+(2y+2)=6y-1+2y+2 =8y+1 这样着重的对比也可以让学生在之后题目中避免这样类似问题的出现。由于上课时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学生的作业上很多同学就又出现像上一位同学的错误来了。可以说这一节课是不成功的,在备课中我没有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之前所有的备课中也没有很深的备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位学生的错题给了我很大的反思。

三、反思和分析

首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无论你的学识是多么的高,你总也有出错的时候。因此,我们作为教师的,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而且我们同时应该庆幸学生的“错误”,因为学生吸取今天的错误教训后,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况且,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要求教师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做到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得到发展。

让教学成为一件真正的乐事 篇5

假期七日学《学记》,加之两个月的消化,我感觉《学记》这篇文章中的许多观点,应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也是值得借鉴的。我谈谈我对学习《学记》后的体会:

一、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容量。《学记》有云:今之教者,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如今教者,但求多教而不考虑学生是否会晓会,教学既无诚意,又不度量学生的才性高低及其学习能力如何。施教违反情理,要求也乖戾不合人情。这样,使得学生以学为患而厌恶师长,但觉学习很苦很困难,而不知究竟得到什么好处。虽然勉强读完了书本,但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其原因正在这里啊。)

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谓不凌节而施之。对水平低的学生教得太深太多他们就会接受不了,死机硬背又很容易会忘记,从而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并进一步厌恶老师,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和容量是很重要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就像面对不同的植物种子。如果你全部都把它们种到同一个地方,不可否认,会有一些能够发芽,但是也会有大量的种子因为水土不服而干瘪死亡。育人同样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人天生资质比一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是一个好老师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二、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

《学记》中说:道而费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于引导而不强迫,使学生感到师长和悦可亲;教师刚正严肃而不抑制,则学生能够自由发展;适当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而得之,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感到态度温和可亲又能主动思考,这才称得上是善于晓喻。)教师态度温和,教风严格但不压抑,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不知不觉之中获取知识,并感觉学习是一件乐事而非苦差。

三、保持自身的师道尊严

凡学之道,严师为师。师严,然后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为学的正确途径就是很难做到尊敬老师。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人民才懂得尊重知识,严肃地对待学习。)

教师态度和蔼并不意味着失却师道尊严,保持教师在学生中的师长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尊敬老师的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只有尊重知识民族才会兴旺、国家才会强盛。老师服务于学生并不等同于饭店的待者服务于顾客。老师对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亲密而受敬重的,如果失却师道尊严那么想教出优秀的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去思考去改善的。我们教书育人,育人先育心。育心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育心远比授业困难得多。现在一些高学历高文化的人却做着一些让人不齿的事情。这就是教育的悲哀。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何谓“道”?做人之道,孝道啊。这就是“道”的根基所在。

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成长记录表 篇6

我在此发言的内容,仅仅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对与不对,我也只是提出来供各位同行探讨,想做个抛砖引玉,仅供与会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参考。6点大建议:

一是开学前,将老师执教年级的新课程标准节选部分重点打印出来,附在教师教学反思表的第二页,便于教师学习和运用。

二是建议发一只钢笔和黑色的碳素墨水,教师都用黑色钢笔书写,不要用蓝油笔写,免得时间长了字迹淡了,看不清楚了。

三是教学反思表的每个方框里面印上细横线,和最外面的方框线有区别,这样写了之后应该整齐些。

四是分学科来设计教学反思表。学科不同,所以内容与项目也应有所区别。五是封皮能否改为教师教学工作记录表或者是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表。

六是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工作记录表展览评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10点小建议:

1、比如语文学科:把单元课题改为单元主题,因为单元课题写不下,而每单元就有一个学习主题。然后是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下来是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重难点。

2、总课时后增加一栏,如第一课几课时,第二课几课时等。

3、再增加学期教学进度表,进度表后是否再细化,如几月几日星期几,第一节讲什么,第二节讲什么,作业是什么,细化到每一天。

4、在每天的反思后面附作业安排表和作业情况讲评(反馈)表,每天一个方框,重点记布置啥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是啥?

5、然后每一课题目后面的方框再分二个方框,老师便于写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反思。

6、每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自学课文,就按照一课时来设计表格,来写反思。

7、综合实践学习还是要安排一个教学反思,8、还有作文要有题目安排和批改后的讲评表。

9、期末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2页以上)附在后面。

10、再附2页教学论文表,把这个反思表做大,做齐全,使他成为展示教师工作的一个成长记录表。

2点补充建议:

1、顶尖教案就只圈画,不写课时反思了。

2、单元教学反思也不写了。

问“错”探路,让错题焕发生机 篇7

下面我以2013年台州一模卷第32题为例,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以供参考。

一、问答错原因

绝大多数学生接到教师批改后的作业、试卷后, 首先关心的是教师的批改情况, 接着便会主动关注做错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是他们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所以教师要认可学生犯错, 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错误中获得新的启示。教师要引导他们对错误进行分析、整理, 明确错误的原因。

例如,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它的非糯基因R和糯性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 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位于9号染色体上, 已知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植株A, 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 其他同源染色体都正常。请回答下列

问题:

(1) 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 从基因数量变化来看, 这种变化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______。

(2) 若植株A为杂合黄色籽粒, 为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 可以通过实验来判断。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 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用T或t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用T--或t--表示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 玉米的是否糯性和籽粒颜色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学说, 现确定植株A基因型为T--tRr, 则其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

(4) 另取基因型为tt RR和TTrr的亲本杂交得到F1, F1自交得到F2。选取F2中非糯性白籽粒植株, 随机交配, 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第 (1) 小题错因:有些同学由于审题不清, 对于“从基因数量变化来看”这一限定词没看清, 导致答题无从下手或答成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而此变异基因数不改变。还有些同学对于基因突变概念模糊, 把基因突变里的碱基对缺失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混为一谈而导致的错误答案有:a.这种突变会改变一段基因, 而基因突变只改变一个碱基对;b.这种变化的基因数量并没有变化, 而基因突变基因数量变化等。

第 (2) 小题错因:有些同学由于思维定势, 判断基因的位置就想到用正反交。还有些同学阅读能力欠缺, 已知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没有真正理解就开始答题, 出现以下错误答案:

第 (3) 小题错因:有些同学对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掌握存在漏洞, 凭印象答成基因的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基因的染色体平行等。

第 (4) 小题错误:理综应试策略不当造成的。大多同学没有时间计算或不会计算, 算成白籽粒非糯性:白籽粒糯性=11:1或白籽粒非糯性:白籽粒糯性=5:1

当学生花一些时间对错题原因进行分析时, 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的缺陷, 逐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当然,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弄清楚错在哪些地方, 思维的障碍在哪里, 并且互相提出改进的措施。这样互相借鉴、互相启发, 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不管是台州一模, 还是近年来的高考题, 32题 (遗传题) 的内容及形式不断翻新, 题目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 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更扎实的综合知识基础、更快捷的阅读能力和更有效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由于平时教学上放不开, 多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活动少, 因而学生是“听起来懂, 做起来难”。许多学生一碰到有新背景的遗传题, 总是停留在模仿、操练的低水平上。

二、问考查要点

一般来说, 生物试题都是命题人经过深思熟虑所出的试题。它除了突出考查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外, 还重视能力立意, 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为此,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 在问“错”探路时都要分析题目问什么 (明确设问内容、角度和方式) 、考什么 (明确考查意图) 、给什么 (明确题干、图表、资料等的信息) ……从而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直接将考查要点与试题联系起来, 从而把握住考查方向。

2013年台州一模卷第32题, 考查的知识点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片段缺失与基因突变的关系、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表现型的概率计算、基因位置的判断、异常配子基因型的书写。考查的能力点是运用孟德尔两大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并会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来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如第 (2) (3) (4) 小题。这样, 师生明确以上考查要点后, 就可以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 掌握正确解法, 在此基础上, 学生才可能完成满分答案。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检查出自己答案中的专业术语书写是否准确科学;字母、符号是否正确规范;遗传图解是否完整、严谨;论述是否准确完整, 扣准题意。同时, 在学生“吃透”了错题基础上, 还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可能遗忘、与本题有关而题目又未涉及到的遗漏知识点联系起来。如上题中, 要分清的基本概念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结构变异除了缺失还有重复、易位、倒位, 联想到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的区别……这些知识师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把与遗传相关的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二问考查要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使学生分析一道题, 明白一个概念;纠正一道错题, 会解一大类题。

三、问延伸发散

波利亚说:“好的题目和某种蘑菇有点相似之处:它们都成串生长。找到一个以后, 我们应该四处看看, 很可能在很近的地方又能找到更多的。”我在解决一道好题之后, 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走几步:这道好题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副产品”, 联想与之相关的好题, 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问题, 打破学生认识的局限性, 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可操作的方法。这是问“错”探路的延伸, 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以2013年台州一模卷第32题为例, 当师生弄清楚本试题涉及的知识点, 弄清楚试题中各种图表和其他表述中隐含的生物学含义, 通过知识点扩展能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网络后, 不妨以下面这道题作为拓展性练习: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图甲) , 其性别受基因控制。实验证明, 如果改变某些基因的组成, 可使玉米从雌雄同株变成雌雄异株。玉米的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 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 (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当基因型为bb时, 植株就不长雌花序。基因型为tt时, 植株中原来的雄花序转为雌花序。现有四种纯合的玉米品种如下图所示, 利用四种玉米品种作亲本, 进行杂交试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基因B与基因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用乙和丙进行杂交, 产生的F1代自交, 则F2代中的雌雄同株、雄株、雌株之比为________, 其中表现型跟图中的丙相同的比例为________。

(3) 如果用乙和丁进行杂交, 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与图中的____相同, 这种后代与图中的____类型的个体杂交, 产生的后代中雄株和雌株比例为1∶1。

(4) 某良种场有乙、丙、丁三种玉米品种, 提供给农民的杂交玉米种子必须是用______杂交产生的种子,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用遗传图解来解释。

题目经过如此加工和挖掘, 极大地丰富了原题目的内涵, 扩大了试题所含的知识内容和使用范围, 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强化了学生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掌握。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概念, 在变化中体会方法, 让薄弱之处得到解决, 从而达到延伸发散、巩固提高的目的。

学生只要做题就会有错题产生, 错题一直是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只有通过恰当的问“错”探路, 师生一起对教和学不断进行反思, 才能将涉及到的知识讲深、讲透, 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 并将没有反映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拓展,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以一变应万变, 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让我们共同去开发和利用错题, 使错题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为生物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学生出现错误这是他们思维最真实的暴露, 充分利用好这些错误, 就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减少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通过问“错”探路,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错题分析中来,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分析一道题, 明白一个概念;纠正一道错题, 会解一大类题的目的。

关键词:问“错”,错题,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元国.关于一道浙江高考题的深度探讨.中学生物学教学.2010 (11)

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 篇8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课标》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反复进行过程。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戴震善疑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也正是这个道理。学习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营造学生质疑问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一条捷径。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这类问题借助工具书、参考书、或教师略作点拨,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种设疑虽有必要但无质量。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质疑问疑,这样他们的“疑”就会多起来,成熟起来。如《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为什么会以生命作代价来保存这七根火柴呢?《荔枝蜜》中“我”为什么会做这种奇怪的梦呢?《桃花源记》中,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作了标记,可人们为什么还是不能再次找到呢?学生的质疑或击文章要害或抓住语言精华,可深化教学主题,有的质疑甚至可以激发教师思考,开拓课堂空间。

二、强化学生参与学习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对特有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春》一文,让人感到处处“贮漫”了美。既然文章处处妙笔生花,何不让学生去挖掘、体验、理解文章之美呢?于是,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大家都参与学习。在课文3—6段设计了阅读竞赛。在阅读竞赛中,学生生龙活虎,兴味盎然。课堂上呈现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气氛,文章的形式美、音乐美、含蓄美都被学生娓娓道来。我在每册课文学完后,都要进行背诵比赛,背诵形式多种多样。这样,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了,达到了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一言堂”的局面,不应该把学生当成盛装的容器,而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使之去积极参与学习——去读、去说、去想、去写,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

三、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 ,就会思维积极活跃,并且会把精力有意或无意地集中于该学科。所以,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求知欲及其兴趣,使其能真正喜欢这门学科。这时教师应创设一种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能使学生流连忘返、入痴入迷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统筹方法》一文时,就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导入,然后在教学时让学生谈“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再对照检查自己做事时是否有过窝工现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动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岂不一举多得?当然,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仅凭一两堂这样的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作更多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自己也要要有兴趣,只有教师喜欢该学科,才有可能让学生喜欢该学科。教师本身还要有知识丰富,有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进而也喜欢你所任教的这门学科。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他们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悉心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参与到学习与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去阅读课文、领悟课文进而去探究课文内容,自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开拓创造思维空间

传统语文教学过多地停留在“积累”的表面上,着眼点在“接受”与“继承”,忽视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在教学中,我也作过点滴尝试。

在古诗词单元教学中,我改变了一味诵读的方法,加入了学诗作画的内容,让学生带画纸、颜料进入课堂,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展开画纸自由驰骋。全班学生没有一个不是把碧绿的“荷”画满纸上,老师又何须再去解释“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在学生绘画中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已经把诗歌意境的理解完全融于笔端,他们大都画得潇洒淋漓。虽然画技不高,但是对诗歌的领悟、鉴赏却出机抒、各具匠心,我们又何必要求理解统一呢?

要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我们还要去做更多的尝试,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在作文教学时,教师不应当先讲写作思路,而应当让学生放开想象野马的缰索,任由这匹野马驰骋。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不会千篇一律。否则,多数学生习作就会缺乏个性,显得雷同,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五、收获独立学习的果实

教学中,教师难免要作总结。有些总结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让他们也能收获自己学习的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就“询问、致歉、问候、拒绝”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时,我在课前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每组就其中的一个话题,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取素材,编排成小品或设计为相关说话场景,上课时先让学生表演。此时,课堂气氛民主而宽松,在轻松的欢笑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时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于是,我接着教学设计继续下去,让他们谈在编排中如何来表现主题的,学生各抒己见。因为他们又实践的感受,自然滔滔不绝。这样学生已寻到了知识的精髓,再留几分钟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收获自己的果实吧!教师最后略作补充就可以了。再如:我要求每位学生出手抄报,出好后由他们自己评出较好作品,学生自觉地去找评价标准。经过他们制作,又由他们评出的作品也算是他们在收获自己的学习果实吧。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意见,挖掘学生意见,让他们有做人的尊严,更有成功的喜悦。

六、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参观、访问、朗诵会、故事会、文学采风等。丰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有极其的作用,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要各自班级、各自学校的特点出发。我经常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美文背诵比赛、野外现场作文、露天写字比赛、课本剧表演、模拟记者招待会”等。以上活动都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些活动也在我校全面开展,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大量展现自我的平台,更为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特别强调的是:字,代表着一种形象。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讲解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开设一定量的书写课,让他们大量地练习。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就能书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当然学生要练字,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应给他们一定量的练习时间,让他们自由掌握、自由支配。这也是在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呀!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很有必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这样,语文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错题成为教学 篇9

——《乌塔》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变换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乌塔》是人教版第七册“成长故事”专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本案例选取教学过程中三个小片段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效果,以探索如何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教师〗: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吗?

〖学生〗:我喜欢旅游。旅游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感受各地不同的美丽风光。〖学生〗:旅游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更远,还能吃到各地美食。〖学生〗:我不喜欢旅游。我坐车会晕,这样太累人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教师〗:很好,你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旅游的同学,你们都会和哪些人出游呢? 〖学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教师〗:假如让你一个人出去旅游你敢吗?

〖学生〗:外面太危险了,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独自外出。〖学生〗:我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把我给拐去了怎么办?(又是一阵笑声)„„

〖教师〗:看来,让你们单独出游是不可能的了。

〖教师〗:可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却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生自由读书,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不一,大家都读得兴致勃勃。)片段二:(学生按教师所给的“边读边思考,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阅读要求再读课文后。)

〖教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我非常佩服乌塔。我真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样独立。〖学生〗:我觉得乌塔很成熟、很勇敢。

〖学生〗:我认为乌塔这么做不好。万一在旅游的过程中出事了怎么办?这样很没安全意识。(小淇是个思维很活跃的孩子,他这一发言,全班师生都愣了一下。短暂的停顿后,教师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带着欣赏的语气)同学们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敢于大胆说出来,很好。14岁的乌塔独自出行,到底好不好?大家分小组思考、讨论,谈谈自己的见解,一会儿各组选代表发言。

(学生纷纷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的想法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乌塔独自出行,不好;一是乌塔独自出行,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着做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学生〗:我觉得乌塔独自出行不好。她只有14岁,还只是个小孩子,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学生〗:我觉得乌塔独自出行好。课文里说了,乌塔做了足够的准备功夫。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学生〗:我觉得乌塔独自出行不好。一个人外出旅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乌塔还只是个小孩子,哪来那么多钱?她打工的钱够吗?应该要问父母拿很多钱吧?

〖学生〗:乌塔说了,她是自己挣旅费的。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不够的话,买东西时买价钱便宜的就好啦。所以我觉得独自出行好。

〖学生〗:我也觉得乌塔独自出行不好。虽然乌塔为旅游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我还是认为小孩子不应该独自出行。只有你一个,太不安全了。

„„(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热烈。)片段三(拓展):

〖教师〗:对于这位只有14岁却敢独自出游的德国女孩——乌塔,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乌塔,我们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独立自主的精神。〖学生〗:乌塔,你太厉害了。你真是一个有见解、独立自主的女孩!

〖学生〗:乌塔,欢迎你到我们中国来旅游,到那时,我希望能和你成为好朋友。〖学生〗:我觉得乌塔是一个成熟、勇敢的女孩。

〖教师〗:大家都对乌塔都充满了钦佩之情。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的实际认真思考一下,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独自出门旅行,应不应该呢?我们能不能像乌塔一样,独自背个背包去旅行?

〖学生〗:我觉得不应该。我们都还小,如果遇上什么意外,是无法应付的,那就再也回不来了。(很多学生连连点头)〖学生〗:我觉得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因为这样能锻炼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生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

〖教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但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案例反思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结合以上课堂小片段,笔者从下面三点略谈浅见。

1、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课堂伊始,教师设计了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肯定了学生思想个性的展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勾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2、善于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

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以学定教。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学生的“异口异声”,教师应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尊重学生、尊重学情,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自主合作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非意味着撒手不管,教师要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如案例中的片段二里,面对学生两种不同的观点,教师没有做结论,而是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思想中存在着的疑问展开辩论的过程正是学生充分发表阅读见解的学习过程。

让错题成为教学 篇10

——教学方法自我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一、让读书插上快乐的双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低年级语文的特点是:识字多,写字少,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上,积累字,丰富词,发展学生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课文的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把课文读出感情来。那么学生自己愿意读、乐意读非常重要。

要读好课文,开始老师的要求不能太高,指导时注意体现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性。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读书的兴趣靠调动。我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亮开你们的嗓子,用你最好听的声音,让老师享受一下好吗?学生的回答是响亮而兴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大家评议。你喜欢谁读的呀?为什么?

为了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我在班里设置了一个“读书乐趣多”园地,读完一本书,奖励一朵小红花,每周读书多的同学被评为读书大王,给家长发喜报,学生们喜欢读书,一学期下来,有3个孩子读书近100本,读完50多本书的有6人,读完20多本书的有13人,最少的也读了3本。所以学生的识字量大大提升。

不要规定学生一定读什么书,但可以推荐几本,选择权在他自己的手里:每天的课间或课外活动就是我和学生谈心交流的时间,我总是忍不住问:“有什么好书读啊?”有了“生杀大权”的他们也总是倍感自豪。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许许多多的是非,增长了见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让读书插上快乐的翅膀吧!它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的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味别样的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胜交一个朋友,一个良师。使我们的学生喜欢读书,乐于读书,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份乐趣,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啊!

二、用快乐塑造孩子的快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中,该是多大的成就啊!于是我把游戏引进课堂,用快乐来塑造孩子们的快乐。例如,在“识字”的教学中,我用找“朋友”、玩“魔方”的游戏,让孩子们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又如,在“拼音复习”的教学中,我创设了“拼音王国”的情境,让孩子们在通往“拼音王国”的旅途中,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过关斩将的形式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书写。在“复习巩固和园地训练”中,我一般是采用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们乐于去做,去争,去胜,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我喜欢让学生来“登山夺旗”、“智力大比拼”、“闯关快乐行”等。把学习的知识按难易程度设置成一蹬蹬阶梯、一道道关卡,让学生去爬、去闯关。一些新课的学习我也经常利用“闯关夺旗”的游戏形式来进行。

新授课前,我一般都安排学生自己先预习。利用早读时间,给同学们一个能力展示的机会。(谁愿意把自己课下学到的知识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孩子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不论是什么都是可喜可贺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喜欢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只要和自己比,有进步就是可喜的,只要尽心尽力去学、去做、去争、去抢就是最棒的。

上一篇:初一开学名言警句摘抄下一篇:组织生活会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